郸城农业科技园区报道

郸城农业科技园区报道
郸城农业科技园区报道

由原来的企业主导投资发展,转变为现在的政府注重发挥公共服务职能河南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变轨力求在市场和政府之间取得平衡,不过,“行政之手”的边界仍然需要厘清

郸城县现代农业科技园区

“郸城县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是去年河南省评出的4家农业科技园区之一,以红薯育种种植以及深加工为主题。”5月4日,河南天豫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豫薯业)副总经理谢迪告诉记者。

不过,郸城县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并非由天豫薯业承建,而是由郸城县人民政府与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共同建设。

“5月1日,县政府带领相关局委及乡镇负责人到江苏去考察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项目,那里政府主导的建设模式非常值得借鉴。”谢迪介绍。

事实上,郸城县农业科技园区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了。据介绍,由天豫薯业承建的1.5万亩园区核心区已经建成,不过后来的规模是这一数字的两倍。

来自天豫薯业的信息显示,公司是一家红薯深加工企业,20余年来,一直坚守红薯种植与深加工,其纯红薯粉条出口20多个国家与地区,成为国内最大的纯红薯粉条深加工企业,有国内“纯红薯粉条大王”称号。在天豫薯业的带动下,种植红薯已成为当地农民创收的主要来源。

“在县政府的规划中,在园区核心区建设的外围,为15万亩的红薯示范区,示范区之外,还有30万亩的辐射区。现在,政府已组织相关乡镇进行前期规划。”

省科技厅人士介绍,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指导原则是,综合规划,统一指导,区域布局与分步实施,并通过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示范区与辐射区的技术传播与产业辐射模式,示范、引导并带动周边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与产业升级。

据介绍,在郸城县农业科技园区的规划中,要建设三个中心,包括红薯新品种培育中心、红薯深加工推广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建设四个基地,包括绿色红薯种植基地、高新技术培训基地、新型农民创业基地与产业化龙头培育基地,以及五个示范区,即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区、红薯套种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现代鲜薯窖藏保鲜示范区、农产品现代化综合利用示范区以及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

以点带面农业科技示范新平台

事实上,郸城县农业科技园区的规划,同样在商丘睢阳区、郑州新郑市、安阳汤阴县同步实施。“2013年,在20多个县市区的农业科技园区申报评选中,只有这4家入选,他们的产业基础好,主导产业明确,产业链明晰,综合效益明显。”上述河南省科技厅人士介绍。

商丘睢阳区科技局人士介绍,睢阳区以大粮食加工产业集群、畜牧养殖和肉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以及食用菌、果蔬产品加工集群建设为主导产业,形成了龙头公司加专业合作社以及广大农户为产业结构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雏形。“获得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的命名,睢阳区正按照园区规划要求,加大规范性建设力度。”

农业科技园区,并不是新鲜的概念。早在2001年,国家就启动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10余年来,已形成了特色鲜明、模式典型以及科技示范效果显著的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格局,并形成了以核心区、示范区与辐射区为结构层级的园区发展模式。

“地方政府依照国家的发展模式规划地方农业科技园的发展,也是正常的发展方式,河南也不会例外。”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冯德显认为,“关键要切中地方的产业特色。”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全国示范发展10年之后的2011年,河南省政府出台了《河南省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记者在《管理办法》中看到,河南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是科技部门…十二五?重点工作之一”。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就是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科技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与带动作用,而其模式正借鉴了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中,只有发挥先行区与示范区的作用,走以点带面的路子,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抓手,实现农业结构调整与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冯德显分析。

记者在《管理办法》中看到,对农业科技园区的价值认定及期望不可谓不高,要把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为“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促进农民增收的科技创业服务基地、培育现代农业企业的产业孵化基地、体制与机制创新的科学发展试验基地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综合创新示范基地”。

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成建设发展新模式

“园区的建设主体变了,我们(企业)并不是建设的主导者。”天豫薯业副总经理谢迪强调。

这显然与过往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模式有了不同。据了解,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过往走的是“政府指导、企业运作、中介参与、农民受益”的发展方式。说白了,过往的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主体是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发挥其示范、引导与带动作用。“不过,这种示范带动的方式,完全被市场所左右。企业诚信了,面对下跌的原料价格,会执行农民的协议合同价格,企业独自承担市场的风险,一旦遇到企业不淑,那受害的就是农民了。”上述专家分析。

河南省一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老总向记者介绍:“我们在带动农民发展上,受到市场行情左右,导致农民积极性不高,跟着企业种植的意愿不高。我们的号召力也不强,实在说,示范带动效果并不理想。没有办法,我们自己流转农地,建设自己的原料基地,可是,没有政府的帮助,我们就连流转土地都困难。”

河南省发展研究中心农业处一位人士分析,围绕龙头企业建设农业科技园区,让龙头企业独自承担园区建设,其本身的资源整合能力受限,导致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与引导效应有其局限性,“完善园区建设的功能搭配,才是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主体改变的原因”。

“现在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模式变化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农民受益?的方式。”

“政府主导建设,不仅在核心区建设上能够提供帮助,在示范区、辐射区建设上,政府能够调动林业、水利、公路等部门做好园区内的公共设施建设,特别是在农地流转上有更大的号召力。”上述不具名企业老总表示。

据介绍,在郸城县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规划上,当地政府在开发农业科技园区中还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统一起来,在农业科技园区内,开展合村并点工作,走集约化的农业科技开发之路。

“政府职能归位”须守好边界

政府走到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前台,还是让市场观察者保持谨慎的态度。

政府号召农民改革农业种植结构时,往往犯冒进的错误,曾经让不少农民受伤。这种现象比比皆是。由于政府在行政指令面前缺少市场信息,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时,政府考虑不周,号召农民集体种植,往往遭遇市场的波动影响,规模化种植偏偏易受市场的打击,导致政府信誉受损。

“这一次,政府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毕竟,市场才是园区建设规模与市场前景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政府的规划决定市场的预期。在示范区与辐射区建设中,政府的主导建设仍然要在公共服务上,不能在产业发展规模上着力。”冯德显认为。

冯认为,从更大的视野来分析,政府主导园区建设,其实应该看作是“政府职能归位”。在他看来,新一届中央政府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其潜台词是“政府要从市场中退出来,发挥在公共服务上的功能”。

现在,政府主导参与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正是因为原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无法解决的问题,政府发挥公共服务职能就能够实现公共服务的配套。

记者从郸城县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了解到,当地政府将完善园区的道路、林网、水利、土地流转等多项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为实现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打通服务“瓶颈”。

“政府要总结过往的经验,只做好自己分内的公共服务就行了,让市场调节市场主体的种植意愿。”上述专家表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