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墙安全施工方案

防火墙安全施工方案
防火墙安全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1.1.1站址及地貌

±800kV裕隆换流站新建工程站址地处西昌市裕隆乡长村村与星宿村交界处,位于西昌市西南方向约12km处。站址西面临山,东面2km处为裕隆乡,安宁河位于站址东面5km处。站址南面是裕隆-长村的乡村公路,该路为沥青路面,宽6m,路况良好,向东与县级道路相连。进站道路与该公路引接。全站围墙内占地面积17.19公顷、武警营区占地面积0.69公顷,建筑面积约为7500平方米。

1.1.2 水文气象条件

本工程位于四川省南部山区,地处安宁河谷,属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具有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特点;春季冷暖空气交替频繁,常发生大风天气;夏季降水集中,常遭受洪涝灾害;秋季凉爽多雨;冬季温和,日照充足,风速小。

西昌气象站多年气象特征值如下:

多年平均气温16.9℃

极端最高气温36.6℃

极端最低气温-3.8℃

多年最大日温差 24.4℃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2%

多年年平均降水量973.7mm

多年平均风速 1.5m/s

最大积雪厚度13cm

最大湿球温度(夏季空调计算室外21.6) 29.3℃

多年夏季日平均温差9.7℃

1.2 工程概况

本工程项目为极1高端阀厅与极1高端换流防火墙组成。极1高端阀厅辅控楼主体为三层建筑,结构形式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类别为Ⅱ类;极1高端阀厅辅控楼总建筑面积为1254.5㎡,总高度为25.88米,零米层建筑面积为434.6㎡,±0.000m相对于绝对标号1522.45m。极1高端换流变防火墙抗震等级为一级,建筑重要性类别为乙类,防火墙面积为主墙一面长64米、高26米厚0.3米,次墙长18米,高9米墙厚0.3米,±0.000m对于绝对标高1522.45m。

本换流站地处高海拔、高地震烈度区,地震分组等级为第一组,抗震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2.编制依据

3作业前的条件和准备工作

3.1安全器具

4安全作业程序、方法

4.1脚手架工程

4.1.1脚手架安装

4.1.1.1可产生危险与预控措施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

(1)脚手架基础必须平整坚实并做好排水,回填土地面必须分层回填,逐层夯实硬化。

(2)封圈型脚手架的布设应符合相关规定。

(3)脚手架必须布设供人员上下的垂直爬梯。

4.1.2脚手架拆除

4.1.2.1可产生危险与预控措施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其他伤害

(1)脚手架拆除前,应对脚手架作全面检查,清除剩余材料、工器具及杂物。

(2)地面应设安全围栏和安全标志牌,并派专人监护,严禁非施工人员入内。拆除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扣件时应先通知对方,以防坠落。

(3)拆除脚手架时,必须设置安全围栏确定警戒区域、挂好警示标志并指定监护人加强警戒,应按规定自上而下顺序(后装先拆,先装后拆),先拆横杆,后拆立杆,逐步往下拆除;不得上下同时拆除;严禁将脚手架整体推倒;架材有专人传递,不得抛扔。

4.2钢筋工程

4.2.1可产生危险与预控措施

机械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触电

((1)作业人员在制作台上使用齿口扳弯曲钢筋时,操作台必须牢固可靠,操作者要紧握扳手,脚要站稳,用力均匀,防止扳手滑移或钢筋突断伤人。(2)使用调直机调直钢筋时,手与滚筒应保持一定距离,严禁戴手套操作,避免将手套卷入滚筒,伤及手臂。钢筋调直到末端时,人员必须躲开,以防甩动伤人,短于2m或直径大于9mm的钢筋调直,应低速加工。

(3)使用钢筋弯曲机时,操作人员应站在钢筋活动端的反方向,弯曲小于400mm 的短钢筋时,要防止钢筋弹出伤人。

(4)使用切断机切断大直径钢筋时,冲切力大,应在切断机口两侧机座上安装两个角钢挡杆,防止钢筋摆动。

(5)加工好的钢筋应放平稳、分散,防止倾倒、塌落伤人。

(6)人工搬运钢筋时,作业人员衣着必须灵便,行走步调要一致,当上下坡或转弯时,要前后呼应,步伐稳慢。注意钢筋的两端摆动,防止碰撞物体或打击人身,特别防止碰挂周围和上下的电线。上肩和卸料时要互相打招呼。

(7)人工垂直传递钢筋时,上下作业人员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送料人应站立在牢固平整的地面或临时构筑物上,接料人应有防止前倾的牢固物体,必要时应挂好安全带。

(8)框架柱竖向钢筋一般采用电渣压力焊接,焊接前应根据焊接钢筋的高度搭设相应的操作平台,平台要牢固可靠,便于施焊。

(9)焊接时应加强对电源的维护管理,严禁钢筋接触电源,焊机必须接地或接零,焊接导线及钳口接线处应可靠绝缘,变压器和焊机不得超负荷使用。(10)绑扎框架钢筋时,操作人员不得站在钢筋骨架上和攀登柱骨架上下。绑扎柱钢筋,不得站在钢箍上绑扎,不得将木料、管子等穿在钢箍内作脚手板,避免坠落伤人。

(11)操作人员登高必须把工具放人工具套(袋)内,防止滑落伤人,上下传递物件严禁抛掷。

(12)高处钢筋绑扎时,不得将钢筋集中堆放在模板或脚手架上,脚手架上不得随意放置工具、箍筋或短钢筋,避免滑下伤人。

(13)高处安装钢筋,应避免在高处修整、扳弯粗钢筋,必须操作时,应选好位置系牢安全带。

4、3模板工程

4.3.1 模板安装

4.3.1.1可产生危险与预控措施

物体打击

(1)柱模板合模过程中要保持稳定,模板要轻动轻移,防止倾倒伤人。

(2)找正合模后,用柱箍进行加固,柱箍的间距为500~1000mm。

(3)用卡具固定柱模时,应在稳固的平台上作业,使用F型卡具固定,在敲击过程中要保证卡具稳定,防止弹出伤人。

(4)用花篮螺丝和铁线校正柱垂直度时,用力应均匀,防止铁线绷断伤人。(5)梁底模板安装应先将两端找正后固定,采用钢管支撑时,支柱间距不得大于700mm;支柱装完后,应沿横向、纵向加设水平撑和垂直剪刀撑,并与支柱固定牢固。

(6)模板及支撑系统在没有固定前,禁止利用拉杆支撑攀登,当支柱高度小于4m时,水平撑应设上下两道,中间加设剪刀撑,支柱每增高2m,再加一道水平撑,其间再加一道剪刀撑。

(7)用绳索捆扎吊运模板时,应检查绳扣的牢固程度及模板的刚度。

(8)支模过程中,如中途停歇,应将支撑、搭头、柱头板等固定牢固。

(9)模板拆除应按顺序分段进行,严禁猛撬、硬砸及大面积撬落或拉倒。作业人员应选择稳妥可靠的立足点,高处拆模应有专人指挥,并在下面标出工作区,暂停人员过往。

(10)模板拆除严禁高处撬落,应用绳索吊下。拆下的模板不得堆放在脚手架或临时搭设的工作台上。

(11)下班时,不得留下松动的或悬挂着的模板,及时将拆除的模板运到指定地点集中堆放。

物体打击、坍塌

(1)组拼钢模板须采用平板车辆运输,运输通道平整、顺畅。

(2)向坑下送模板时宜设置坡道,坑上坑下要统一指挥,牵送挂钩、绳索安全可靠。

(3)模板安装应由下至上逐层进行,模板就位后应及时连接固定,合模过程中

要保证模板稳定。

(4)调整找正轴线的过程中要轻动轻移,严防模板轿杠滑落伤人;合模时逐层找正,逐层支撑加固,斜撑、水平撑要与补强管(木)固定牢固。

(5)作业人员上下基坑不得登踩支撑,应用靠梯上下。

(6)现场应坚持安全文明施工,做到工完、料清场地清。

其他伤害

(1)钢模组模须选择平整场地进行。钢模板堆放齐整,高度不超过1m。(2)组模施工两人一组配合协调,组模用卡扣使用前要经检查,去除有伤痕卡扣。

(3)模板采用木方加固时,绑扎后应将铁丝末端应处理,以防刮伤人。

4.3.2 模板拆除

4.3.2.1可产生危险与预控措施

物体打击、坍塌、高处坠落

(1)模板拆除应经施工技术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行。

(2)拆模作业应按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原则,由上向下先拆除支撑和本层卡扣,同时将模板运送至地面,然后再拆除下层的支撑、卡扣、模板。

(3)拆除模板时,作业人员不得站在正在拆除的模板上。卸连接卡扣时要两人在同一面模板的两侧进行,卡扣打开后用撬棍沿模板的根部加垫轻轻撬动,防止模板突然倾倒。

(4)拆模间隙时应将已活动模板临时固定。拆下的模板要及时运走,不得乱堆乱放,更不允许大量堆放在坑口边。

(5)现场应坚持安全文明施工,做到工完、料清场地清。

(6)拆模后应及时封盖预留洞口,盖板必须可靠牢固,并设立警示标志。

4.4 混凝土工程

4.4.1混凝土搅拌

4.4.1.1可产生危险与预控措施

(1)混凝土搅拌宜设置搅拌站,搅拌站场地应硬化。

(2)搅拌机应搭设能防风、防雨、防晒、防砸的防护棚,在出料口设置安全限位挡墙,操作平台设置应便于搅拌机手操作。

(3)搅拌站由搅拌机手或专人统一指挥。

(4)搅拌机开转前,检查结合部分是否松动,转动是否灵活,搅拌机的保险钩、防护罩等安全防护装置是否齐全有效;离合器、制动器是否灵敏可靠;检查钢丝绳是否有断丝、破股、锈蚀等现象,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必须更换。

(5)机手作业要戴好风帽、防护镜和口罩,上料按石子、水泥、砂子的顺序投料。用手推车向搅拌机料斗卸料时,不得用力过猛和撒把。

(6)进料时严禁将头、手伸人料斗与机架之间。

(7)清理搅拌斗下的砂石,必须待送料斗提升并固定稳妥后方可进行。清扫闸门及搅拌器应在切断电源后进行。

(8)作业后送料斗应收起,挂好双侧安全挂钩,切断电源,锁上电源箱。

4.4.2车辆伤害、高处坠落、触电

4.4.2.1可产生危险与预控措施

(1)混凝土机械运输时,应规定行驶路线,运输通道平顺,行驶速度小于5km/h。

(2)严禁任何人员、材料搭乘翻斗车。

(3)基坑口搭设卸料平台,平台平整牢固,同时在坑口前设置限位横木。

(4)卸料时前台下料人员协助司机卸料,基坑内不得有人;前台下料作业要坑

上坑下协作进行,严禁将混凝土直接翻入基础内。

(5)投料高度超过2m应使用溜槽或串筒下料,串筒宜垂直放置,串筒之间连接牢固,串筒连接较长时,挂钩应予加固。严禁攀登串筒进行清理。

(6)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木工、架子工要跟班随时检查模板、脚手架的牢固情况。

(7)振捣工、瓦工作业禁止踩踏模板支撑。振捣工作业要穿好绝缘靴、戴好绝缘手套,搬动振动器或暂停工作应将振动器电源切断,不得将振动着的振动器放在模板、脚手架或未凝固的混凝土上。

5.1作业的安全危害因素辨识和控制

安全危害因素辨识和控制表

5.2环境条件

5.3施工安全要求

5.3.1所有施工人员必须认真遵守《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Q/GDW665-2011)》

和《电力建设安全施工管理规定》,杜绝“三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纪律)”现象发生,认真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5.3.2现场必须设专职安全员进行监护。所有参加作业的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施工。

5.3.3钢筋制作时,严禁非钢筋工操作钢筋机械,各种钢筋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设施齐全,并悬挂安全操作规程牌。

5.3.4在建筑物外脚手架4-6m设置区域围栏,做法参照《国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Q/GDW250-2009)》。

5.3.5吊运钢筋时,应由专人持证上岗进行指挥,信号明确,吊物下严禁通行或停留。每次起吊前注意检查钢丝绳及卡具的完好情况。

5.3.6多人抬运钢筋时,应动作一致,穿钢筋时应有统一指挥。

5.3.7立柱子钢筋时,要进行临时固定,以防倾倒伤人。

5.3.8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036)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定期体检,体检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

5.3.9脚手板应满铺,不应有空隙、单板、浮板、探头板。

5.3.10非专业人员不得搭拆脚手架。搭设脚手架时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递杆、撑杆人员应密切配合。施工区设围栏或警告标志,并由专人监护,严禁无关人员入内。

5.3.11检查合格的脚手架在显著位置挂合格标志牌,标志牌由安监部门统一管理,发放、回收。经检查不合格的脚手架,应立即整改至合格并检查验收方可挂牌使用。

5.3.12支设模板时应加设临时支撑以防倾倒伤人。

5.3.13使用木工机械时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木工棚内严禁吸烟以防发生火灾。

5.3.14 所有电源设备均应设有漏电保护器。

5.3.15 振捣器应用绝缘良好的四芯橡胶软线并应接地良好,开关及插头应完整良好,严禁直接将电线插入插座。

5.3.16 振捣人员应戴橡胶绝缘手套,穿绝缘靴。

5.3.17 电焊机做好防雨工作,焊工应佩带焊工手套,穿绝缘鞋。严禁使用裸露的铝线作为二次线。使用氧气和乙炔时,氧气瓶与乙炔瓶的安全距离大于10米。

5.3.18 夜间施工时必须具有充足的照明设施。

5.3.19所有工机具都必须遵守机具操作规程,设专人持证上岗操作。

5.3.20对文明施工和环境因素的要求如下:

⑴施工用周转性材料要放在指定的地点,且要码放整齐。

⑵施工用钢筋要分类码放整齐,施工作业人员不得在钢筋上踩踏行走。

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遗留下的残渣在施工浇筑完毕后要将其清扫干净。

⑷施工中用电由供电队负责,电缆铺设穿过重要部位时要悬挂标示牌;施工中用电源箱要分级控制。

⑸施工区域各种警示牌、标语应规定悬挂齐全、整齐。

⑹认真做好施工区域的安全文明施工工作,施工过程中边角料及垃圾随干随清,真正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5.3.21所有参加该项目作业的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技术交底,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各负其责,并履行双签字手续。并坚持站班会制度。

5.3.22 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着装整齐,严禁酒后作业。5.3.23 施工时注意交叉作业,认真观察施工环境的地况,防意外跌伤、碰伤。

5.3.24 由于其他原因需更改施工措施时,技术人员及安全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保证措施。

5.3.25施工时合理安排工期,保证施工人员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不搞疲劳作业。

5.3.26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应停止作业。

5.4消防管理

5.4.1现场要有明显的防火宣传标志。

5.4.2电工,焊工从事电气设备安装电、气焊作业,要有操作证和用火证。动火前要清除附近易燃物,配备看火人员和灭火用具。用火证当日有效。动火地点变换,要重新办理用火手续。

5.4.3使用电气设备和易燃、易爆物品,必须严格防火措施,指定防火负责人,配备灭火器材,确保施工安全。

5.4.4施工材料的堆放、保管,应符合防火安全要求,库房应用非燃材料搭设。易燃、易爆物品,应专库储存,分类单独堆放,保持通风,用火符合防火规定。

5.4.5施工现场严禁吸烟。必要时设有防火措施的吸烟室。

5.4.6施工现场和生活区,未经安全保卫部门批准不得使用电热器具。

5.4.7氧气瓶,乙炔气瓶工作间距不小于8米,禁止在工程内使用液化石油气“钢瓶”、乙炔发生器作业。

5.4.8施工工程始末要坚持防火安全交底制度。

5.4.9现场应划分用火作业区,易燃、易爆材料区,生活区,按规定保持防火间距。如果条件所限,防火间距达不到标准时,就采取相应防火措施,适当减少防火距离,这种做法要征求当地消防部门的意见。另外,还要在防火间距中不

准堆放易燃物。

5.4.10现场防火材料堆放的防火要求有3点:

(1)木料堆放不宜过多,垛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防火距离。木材加工的废料要及时清理,以防自燃。

(2)易燃、易爆物品的仓库应设在地势低处。

5.4.11现场中用易燃材料搭设工棚在使用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工棚设置处要有足够的灭火器材。

(2)工棚的高度不得低于2.5米,棚内应留有通道,合理设门窗,门窗均应向外开。

(3)工棚内的灯具、电线都应采用妥善的绝缘保护,灯具与易燃物一般应保持30㎝间距,使用大灯泡时要加大距离,工棚内不准使用碘钨灯照明。

6作业指导书应急处置预案。

执行项目部《土建B包工程应急处置方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