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色彩理论与绘画色彩认识

经典色彩理论与绘画色彩认识
经典色彩理论与绘画色彩认识

经典色彩理论与绘画色彩认识——郭健濂

解开色彩之谜,首先给予眼睛绝对的优先权。歌德在他的著作《色彩理论》中,开篇就说:“我们首先了解这些色彩,因为它们很大程度上完全属于对象——眼睛本身。它们是所有学说的基础,打开我们色彩和谐的视野,基于此,所有不同的观点得以存在。”1 对于画家来说,色彩所关乎的问题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可见性世界的色彩;二是艺术家建构的色彩世界。第一个问题涉及到色彩如何成为可见,这就是色彩理论研究给出的答案。绘画色彩发展的重要转向都与色彩理论的研究密切相关。从古希腊开始,人类就开始致力于探索可见性世界的色彩奥秘,形形色色的色彩理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色彩理论家从视觉经验和科学实验的两个维度中,系统阐述了各种色彩现象的起因、规律以及色彩关系的种种原理。他们大都以色轮图表的配置形式来体现色彩与色彩之间的关系模式,以此诠释他们对色彩的认识。这些知识论意义上的色彩经验不断塑造和改变着人类的色彩感知,对绘画色彩表现在思想和技术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艺术家长期以来也在寻找一种理论框架,帮助他们来理解和处理色彩的复杂性,即如何利用调色盘中的颜料来混合所需的色彩,色彩之间又是如何在视觉上相互作用的。我们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来剖析色彩理论研究与绘画色彩之间的关联。

一.歌德与透纳

哥德(Goethe)的著作《色彩理论》(“Theory Of Colours”)影响深远,以至于所有的关于色彩的书籍都不忘提及它,参考它。在书中,哥德颂扬了亚里士多德和达芬奇的观察结果。与牛顿相反,哥德将注意力转向视觉色彩,将发生色彩的各种条件进行分类,从中考察色彩的永恒性。他认为,光在视觉上通过色彩来表现自己,这是符合视觉规律的。也就是说,对于视觉而言,色彩是一种基本的自然现象。基于这些概念歌德定义了三类色彩:生理色彩、物理色彩和化学色彩。他将全部色彩概括在这三种类型之中。第一是属于眼睛的色,称为生理学色;第二是属于各种物质的色名为化学色;第三是介于两者之间,是通过镜片、棱镜等媒介看到的色,将其定为物理学色。在歌德看来,牛顿只是看见了第三种色而已,没有研究和解释全部色彩现象。

没有哪个人能像哥德这样如些广泛、深入地对色彩进行探讨。而实际上,哥

图1

德只对生理色彩感兴趣,他为那些始终对视觉现象有兴趣的艺术家们提供了详细的色彩理论知识。生理色彩是视觉作用和反作用的结果,因此它是色彩瞬间的不可领会的一种形象,只存在于片刻的空间之中。生理色彩曾被无数的研究者研究过:“波义耳称它为…补充色?,布封叫它…偶然的色彩?,还有些人分别给它冠以…奇幻的想像?、…表面的色彩?和…瞬间的色彩?的名字,而罗伯特·达尔文则认为它是…视觉的魔怪?。”2 而正是这种不可捉摸和难以把握的视觉现象引起歌德的极大关注。在他看来,所有的图像都在视网膜上占据着一定的位置,它在视觉中的反映跟最明亮的色彩与最黑暗的色彩息息相关,在这两极之间人们得以看到各种中间色。他通过实验观察发现:

“让一小块亮色纸片或丝绸置于中等亮度的白表面前,让观测者凝视该有色物体,然后把该物体移开而眼睛不动,另一种色彩的光谱则将于白表面上显现。当眼睛直视白表面的另一部分时,有色纸也可以离开其位置,相同的光谱也会在那出现,因为它现在来自属于眼睛的景像。”3

图2

哥德从观察中总结出黄色和青色,红色和绿色以及橙色和紫色三组对比色,并组成色相环。他对于色彩关系之间的模式提出了两种建议:一是,以圆形为基础(图1),并辅以被两个交迭的表示三原色和三间色的三角形所叠加用来表示互补色的线条。二是,以三角形为基础(图2),红、蓝、黄三原色位于三角形内部的最远的点上,而绿色、橙色和紫色三间色则位于三角形内部中间。在理论上,三间色的两色在相邻的原色的帮助下的混合就可生成明暗较低的第三色---复色。

根据色彩在光亮与黑暗的两极之间,光明孕育了黄色,阴暗产生了蓝色。哥德考虑一个整体的视线,把色彩由两边决定。它所显现的对比我们可以称之为极性(Polarity),这我们可以以“ +” (Plus )和“ —”(Minus)符号来表示。表示一种涌出与退隐的视觉感受。

+ —

黄蓝

行为否定

光阴影

明度暗度

为强度弱度

暖冷

邻近距离

排斥吸引

与酸和亲和力与碱之亲和力4

纯亮黄色是正极的代表,它是愉悦的、欢快,给人以柔和的感觉。但是如果

它与绿色结合,转为像硫磺一样的颜色,那么会给人以不快、甚至庸俗的印象。而赤黄色则较黄色具有更多的能量,更充满生气,而且根据色彩比例的不同,会

造成不同的奇妙的效果。蓝色作为负色色系的代表,被歌德认为是一种罕见的、

不易表达的色彩。它是激情与平静的结合,同时,它能使事物变得凄凉。对于歌

德来说,一种充斥着蓝色的事物是完全不能让人接受的,正因为如此,他建议人们在运用蓝色时应尽量少用或对它进行稀释,以免给人不快的感觉。

黄色和蓝色能组成绿色,如果两色的比例适当,那么绿色能成为“休憩”和“积极的满足”的代名词,如果两者比例失调,则会让人反感。这就是说,这些特定的对比原则结合起来,各自的性质并不会互相破坏。因为如果在这种混合中成分完美平衡以致于两方都不能被明显区分是,混合物则再一次获得独特的个性;它显示为其自身的一种性质,以致我们不能把其认为是混合物,那么,这种混合色即是绿色。

图3

英国画家透纳(Turner)1843年画了《光色---洪水后的早晨---记创世纪的摩西》(图3)和《阴影与黑暗---洪水天的傍晚》(图4),从这两幅作品的标题和内容来看,透纳正是用歌德的色彩理论画了这两幅对照性作品。歌德的色彩理论的特征就是将一切色彩看作是含有两极的色。比如有些特定色彩,红和黄,带来正面效果,快乐感觉;而其他的,特别蓝和紫,暗示了相反的情感。他运用了歌德的两极色描绘了洪水前后的情景,《阳光和色彩---洪水后的早晨---记创世纪的摩西》是以红、黄、绿色来画的,表现了洪水退后早晨的瞬间。《阴影与黑暗---洪水天的傍晚》则是使用藏青和紫色巧妙地定格了洪水爆发一瞬间的永恒。透纳认为色彩是光本身生发出来的物质。他把光与影分离,将色彩看作光的替代物捕捉光的聚集和离散。

图4

可以说透纳有效运用了哥德色环中的对比色。他在色彩里隐藏了风景的主题,这一主题就是色彩在这正负两极中的情感寓意。他的作品可以说是歌德色彩理论的经典诠释。透纳对歌德的色彩理论高度颂扬,并且,他根据哥德的色彩圆环和三角模式画了一个属于他的色轮模式(图5)。

图5

事实上,歌德想要创建的是一种真正对画有启示意义的色彩理论,它不仅讲究色彩的美学效果,更注重它在心理上的含义。哥德对生理色彩的揭示,使画家对颜色的选择更加开放和自由;色彩在记忆与视觉,幻想与情感间游移。他对自然光色现象的研究,不仅促进了当时画家在视觉经验上对自然真实色彩的探寻,而且一直影响着19世纪乃至20世纪艺术家对色彩的看法。

二.谢夫勒尔与印象派

谢夫勒尔(Chevreul )是一位有名望的化学家,同时身为巴黎哥白林染织厂挂毯染色的染坊主管,1839年他出版了《色彩的谐调和对比的规则》(“The principles of harmony and contrast of color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o the arts”)一书。他发明了一个有着细致分层的二维色轮。在染坊的工作经历中,证实了红、黄、蓝三原色和的橙、绿、紫三间色的作用。他的贡献是关于色彩之间在视觉上的相互作用规则的阐述:实时对比、连续对比和视觉上的色彩混合。总结出了完美使用色彩的协调规则。

眼睛同时见到两种相邻的色彩时,它们会显示出很大的差异,这是由于色彩的光学构成和色调的强度产生了变化(图6)。谢夫勒尔就是基于这一色彩视觉原理将其称为色彩的实时并置对比及色调的对比。他用字母总结了对比法则的原理:“对于两个相邻色彩,O和P,当O的补色,加入P时,或当P的补色加入O时,它们两者会尽可能地不同:结果,通过并置O和P,当P的光线被单独看见时会被O反射,如同O的射线在单独看见时被P反射,活跃的射线会同O和P的并置而停止;因为在该例子里,每种色彩都失去了相似性。”5

色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渗透,改变了自身的光谱结构,从而显示出与原来不相符的现象。他把这种现象用公式进行了演示:

O的色条置于比a更白的B处

P的色条置于比a1 更白的B1处

a的补色置于C处

a1 的补色置于C1

两种色条分开时是:

O的色彩= a+B

P的色彩= a1+B1

通过对比,它们变成:

O的色彩= a+B +C1

P的色彩= a1 +B1+C 6

谢夫勒尔据色彩实时对比法则和并置色条边缘不可感知的逐渐更改,他建议我们可以拿圆圈纸片或其他材料,涂上红、绿、橙、蓝、泛绿的黄、紫罗兰、大约1.5英寸;把每个圆圈分别放在白纸上,接着拿一点点洗过的颜色,在色环圆围染上色彩的补色,从中心向外越来越微弱。这样,通过色彩圆圈空间即可获得色彩并置的可感形式,向那些没有学过物理却对该效果有兴趣的人展示其效果。如图7所示:

红圆圈环绕的色彩是补色绿

橙圆圈环绕的色彩是补色蓝

图6

蓝圆圈环绕的色彩是补色橙

泛绿的黄圆圈环绕的色彩是补色紫罗兰

紫罗兰圆圈环绕的色彩是补色泛绿的黄

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并置对比现象的结果会使颜色的强度发生改变,深的显得更深,浅的显得更浅;也就是说,深的色彩失去多少白光,浅的颜色就反射多少白光。谢夫勒经过观测实验证明:邻近色的改变和它们的互补色,对其自身的改变一样明确。

图7

谢夫勒尔将他的色彩研究应用于绘画装饰艺术和服装设计等各个艺术门类。他的色彩谐调法则被翻译成德文和英文,并且成为19世纪最为广泛的色彩应用手册,他的研究为画家在运用色彩的并置、对比来再现自然光色现象中

的景象提供了宽广而有效的依据。使色彩在西方绘画长久以来被忽视、被压制的境况中解救出来,突显出色彩在造型上的表现价值。色彩的并置对比协调法则在印象派画家的绘画实践中得到完美的体现。

图8-Ⅰ

印象派画家看到了色彩对比的价值,即不再依靠素描的明暗法则来再现对象,色彩有自身的规则,而且它完全可以承担起素描再现光的功能从谢夫勒的对比原则中,他们获得了一种经验:当人们的眼睛同时看到带有不同颜色的物体时,它们在物理构成上和色调的亮度上表现出来的变化现象都统统包含在颜色的同时对比之中。我们熟知,印象派绘画的色彩运用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大胆地并置多种互补色,如蓝色与黄色,红色与绿色,棕色与紫罗兰色等,这些色彩元素之间同时对比而互相增强,画面形成为一个织物,一个飘荡着的,彩色面光幕。莫奈《里昂大教堂》(图8-Ⅰ.Ⅱ.Ⅲ)的系列作品就是有效运用了不同的对比色来表现不同时间的阳光。教堂本身的色彩与造型被光消解了,在不同时刻的特殊光源作用下,呈现出相异的黄色与蓝色,紫色与橙色倾向的色彩对比调谐。教堂形体的表现完全通过纯色与白色相互增强而并置构成。亮色的白色和黄色叠置与阴影处鲜明的黄色反光,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光感。教堂实存的坚固造型与固有色彩不是描模的目的,一切都留给了色彩对光色现象的模拟。

图8-Ⅱ

其实,这种带色的阴影和反光以及纯色和白色在色彩分解中的作用,在德拉克洛瓦的色彩实践中,已是不言而喻的事了。歌德和德拉克洛瓦早就注意到,在日落时的红色光照耀下黄色的衣饰会显出紫罗兰色的暗部和淡绿色的阴影。歌德在《色彩的理论》中论及生理色彩时就发现,视觉在某一种色彩的作用下,都会呈现出其相反的效果。也就是说,观看一种强色一段时间,就会产生补足这一色彩的互补色。谢夫勒在这方面的对比规律做了更为系统的观测和总结。这证明当时的画家绝对有可能看到这种视觉现象,只不过,强大的素描明暗传统克制了他们对这种色彩视觉法则的探究。另一方面,色彩现象总是如此稍纵即逝,而难以捕捉,以至于许多色彩研究者将视觉对色彩的反应分别冠以“视觉幻想”、“表面的色彩”或“瞬间的色彩”的名字,达尔文甚至认为它是“视觉的魔怪”。所以,色彩在绘画中一直被认为是不稳定、偶然性的因素,无法给出确定性的建构。

图8-Ⅲ

印象派恰恰是捕捉到了那难以把握的色彩瞬间。我们看莫奈《里昂大教堂》系列中表现午间日光的画面(图8-Ⅱ),他利用强烈的蓝-橙对比,再现出正午阳光的光芒所造成令人目眩的感觉。这在以前简直就是不可能的挑战。19世纪的科学家布吕克(Brüke)就认为:“多一点诗意,少一点正午的阳光,对我们现代的风景画家会大有好处。”7他懂得颜色的纯度无论如何也无法企及光色的强度。所以,画家不应当企图去画充满阳光的场面。而印象派绘画借助谢夫勒的色彩理论,找到了色彩自身的对比规则纯粹模拟光色现象的可能性,却是通过淡化形体结构与轮廓,有意识融合物象的造型与背景,定格了转瞬即逝的光色视觉感受。色彩表现从素描的桎硞中释放出来,它不再附属于明暗造型的需要,它可以论点、线、面,这些色彩元素构织着色光的纯粹视觉可视性。

三.洛德与修拉

美国科学家、艺术家洛德(Rood)在谢夫勒色彩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马克斯威尔(Maxwell)所创造的圆盘进行试验,更为动态地展示和分析了色光混合和互补色和谐。洛德区分了有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的区别,正如我们长久以来所认为的那样,光线混合的色彩效果是无法从混合调色盘中的颜料获得。但是,洛德发现,在某种情况下颜料混合可以在视觉上达到与混合有色光几乎一样的效果,这种视觉混合原理成为点彩派修拉的科学用色依据。

图9

马克斯威尔用于混合光线色彩的圆盘装置非常简单。如(图9),随意取一个圆形盘状物,在上面涂上不同的色彩,如红色和绿色,然后快速转动圆盘,这两种色彩就会在视觉中混合,整个圆盘即产生一种全新的调和色。实验

得出结论,即视觉上色光混合产生的色彩透明度和亮度也远不及有色光混合强烈,而颜料在调色盘上调和与有色光混合产生的色彩效果差别就更为显著了。

图10

通过对比有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的不同结果,洛德发现:“……假设我们混合干粉状的铬黄和群青,如果我们在纸上混合,则会产生暗绿色。即使是现代强有力的显微镜也无法把两种颜色区分开。但我们知道应该有一个表面层,是由黄和绿颗粒把光逆进我们的眼睛,造成真正的混合,结果带来泛黄的灰色。这和混合两种不同的有色光的结果远远不同。”8 所以说,混合两种颜料是获得不同颜色的吸收光线的效果,即减彩色调,而光色混合才是一种真正的混合光线,它带来增彩效应。

洛德创造了一个复合式圆盘,用以比较这两种不同色彩混合的差别(表1)。由此来确证在哪些情况下有色光混合的色彩效果可以与颜料混合相一致。他用两种水彩颜料——铬黄和群青分别涂在两个圆盘上(图10)。接着,在调色盘上洒上等量的颜料水滴加以混合,第三个小点的圆盘涂上该混合色。这些盘子放置在旋转装置上,铬黄和群青各据圆盘的一半,小一点的,居于中心。当整个圆盘旋转之时,外圈大圆盘产生的光线混合色彩与内圈小圆盘的调色盘混合的区别就显而易见了。实验结果如下:“大圆盘变成红-紫色调,而边上的小圆盘则变成灰色,颜色阴暗,其真实色彩是暗紫罗兰。我们会注意到,这颜色不仅更暗,不饱和而且它从红紫变成紫罗兰。”9 他为了确定颜色被调色盘变暗多少,又是如何被改变的,他在铬黄和群青圆盘中复合了一个黑圆盘。这样,在快速旋转中,许多黑色就混入了红紫色中。他发现要使大小圆盘的颜色相一致是不可能的,大圆盘的色调总是太过饱和。于是,他又在大圆盘上加上一些白色,最终使两者颜色一致。

图表1

颜料通过机械调色板上

紫罗兰(紫红)

黄灰色褐色

黄绿(胡克绿)

紫罗兰(紫红)

泛黄灰色索菲亚灰色

黄色(藤黄)

紫罗兰(紫红)

绿灰色灰色

绿色(普蓝和藤黄)

紫罗兰(紫红)

蓝灰色蓝灰色

普蓝

紫罗兰(紫红)

粉紫色暗红紫色

深红

藤黄

泛绿灰色蓝绿色

普蓝

深红

黄橙色(肉色) 砖红色

胡克绿

深红

泛红色(肉色) 暗红色

绿

按照洛德的实验以及他所列出的调色盘和与旋转调和的等值转换公式(图表2),我们可以看到两种颜色旋转调和要达到与调色盘混合的相似,都必须添加不同比例黑色或白色,而且在超过一半的例子里,都要介入第三种颜色的并置调和,才能制造出相同的色彩。这样,通过并置多种色彩在视觉上的混合可以获得与颜料直接混合的一致;而这种效果有效避免了多种颜料混合的灰暗和不透明性,带来了色光的颤动。修拉点彩,分色的画法正是依据这一科学色彩理论而确立的。这种视觉上的混合是通过眼睛从一定的距离处,对一些彩色的线条或是那些间隔距离非常近的彩色小色点的注视作用而成的。这是艺术家们唯一能够用来混合不是单纯色素的光线色彩。

图表2

在调色盘调和通过旋转调和

50紫罗兰+50霍克绿=21紫罗兰+22.5霍克绿+4铬黄+52.5黑

50紫罗兰+50藤黄=54紫罗兰+20藤黄+26黑

50紫罗兰+50绿=50紫罗兰+18绿+32黑

50紫罗兰+50普蓝=47紫罗兰+49普蓝+4黑

50紫罗兰+50猩红=36紫罗兰+37猩红+8群青+19黑

50藤黄+50普蓝=12黄(藤黄)+42普蓝+41绿+4黑

21铬黄+20群青+51黑+9白

50铬黄+50群青=

50霍克绿+50猩红=23.5黄绿(霍克绿)+8猩红+52朱砂+16黑

50猩红+50绿=50猩红+24绿+26黑

洛德把在圆盘实验中所确定的互为和谐的补色,以一一对列的色彩形式构成一个色轮图表(图11)显然,这已大大超出了谢夫勒尔的静态图标的分类:红对绿、黄对紫、橙对蓝等范围。视觉混合需要色彩的并置对比,而所有对比色都容易产生突兀的感觉。所以,洛德通过一条穿过黄绿到紫罗兰的线把图分为两半,左边一半是暖色,右边一半是是冷色。这样,我们发现作为互补色的红和蓝绿或紫和黄绿,其位置也符合要求。因而,基于双重原因,对比变得具有过度性,也并不减弱对比的强度。有绘画经验的人都清楚,有些色彩单独存在时是如此无趣和暗淡,一旦与恰当的色彩放置一起却呈现出丰富和灿烂的色感。同时,从另一方面来说,最艳丽的色彩也能够通过其布局来产生最为压抑的色彩感。所以,色彩可能因为有害的对比而显得暗哑糟糕,或另一方面,却因为过多有益的对比而显得粗糙,僵死。洛德认为画家应该清楚哪些颜色互为补色以及它们结合的效果。

图11

洛德在色彩混合的实验研究给予了修拉用色的科学依据。他的实验证明:来自调色盘的颜色不足以引领我们分解或研究自然界中的有色光的混合,所以,他认为应遵守有色光混合的法则而非那些颜料混合的法则。修拉从中获得重要启示:要使调色盘中的颜色符合有色光混合的效果,就必须避免多种颜色的混合,而是通过纯色并置的方法来体现色光混合的透明度和亮度。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远非纯色的并置那么简单。

我们看到,从洛德提供的等值代表中,每两种颜色混合的效果要通过色光的旋转调和获得,必须在并置两种颜色的基础上,同时放置另一种色彩和不同比重的黑或白。况且,绘画本身是静态的;要获得这中种视觉色光效果,首先得在调色盘上预先准备好不同纯度的颜色。从德拉克洛瓦对有色物体的色调分解中,我们知道物体表面的颜色取决于三种色调。洛德对此做了更科学的解释,“第一,其在白光下呈现之颜色——即是它的固有之色,称为“固有色”;第二,它本身反射的光线和有色光一起传递给其的色彩这是另外应添加的;第三,穿过表面后反射并被吸收一部分的有色光制造的效果。10

图12

因而,修拉在调色盘上就已经开始处置颜色了。如图12所示,他把颜料排成三行:第一行排了11种纯颜色,第二行是将这些颜色与白色混合的色彩,第三行则是纯白的颜色。全部颜色排列成从黄色到黄色的完整循环,其顺序如下:“镉黄、朱红、茜红、铬紫、群青钴蓝、天蓝、宝石绿、一号混合绿、二号混合绿、淡镉黄。”11 从修拉留下的调色盘中(图13),明显可以看到一些色彩的调混,并非所谓的完全纯色并置;但色彩调和也是有法度的,根据洛德等值图解显示:对比色的调和需要增加大量的黑色比例。所以,修拉只用类似相邻的色彩加以调和,而不是与补色混合避免了对比色调和所带来的灰暗色彩效果。

图13

从修拉的画面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色彩逻辑配置。在巴黎奥塞美术馆中看他的作品《摆姿势的女人》(图14)会有这种感觉:远处而观,细碎的色点丝毫不被觉察,而近观(图15),则一切都被色点打散了。我们发现,处于暗部的脸庞肤色由不同纯度的钴蓝、钴紫、少量的绿色,以及朱红的近似调和色的彩点构成。这些颜色的交替间歇出现非常有规律:每一个被看到的颜色立即对应它的补色来增强光度。肤色固有的红色,总是与其反射的对比色——绿色并置在一起,并且在明与暗交汇处达到最纯的对比而暗部的钴蓝追随着亮部,肤色受阳光影响所显现的倾向,有效增强了光感,背景的橙色点也因散布在阴影处的紫色而显得格外明亮;同时,这种分色并构的色点在视

觉上产生了光的颤动感。

不言而喻,这些互为补色的色点构置使亮色更亮,而暗色则更暗,原来看似明暗对比并不十分突出的画面却由此辐射出光感,而且这种光感是如此柔美而亲切,让我们似乎真实地浸身于光线的围笼之中。修拉采用这种视觉混合的点彩方法并不是要发挥色彩纯度的表现力,而是要通过色彩之间细致且微妙的并置,达到比素描再现光影更为逼真的视觉效果,又不丢失素描的稳固结构。正如威廉·霍默对他的评说:“修拉运用视觉混合的方法,目的并不是获得比单个颜色更加强烈的合成颜色,而是用中间调子和阴影去再现自然界中常见的透明感和亮度……一种色彩和明暗对比、暖调中和色和冷调中和色的闪烁的结合,所产生的是颤动的效果,而不是静止的效果。”12

图15

图14

用素描的明暗关系来再现光,流失了色彩,而印象派将色彩自身规则表现光的价值释放出来,却迷失了稳固的结构。修拉在科学理论与自然色光效果之间寻求参照和平衡的依据,其实就是在他的古典式情怀与色彩表现力之间寻求解决印象派色彩问题的视觉方式。修拉找到了色光-分色塑造形体的可能,其实就是视网膜接受光的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综合效果,表现的方式就是视觉混合色调,混合光线的颜色。也就是说,根据反差规律、递减程度和幅度的尺寸,由视觉来混合光线和其反射阴影的颜色,结果就是取得画面色调、颜色和光线的统一。虽是严格基于科学性分析,但这种色光分色是以视觉呈现的真实光感为基点的。我们在视觉上看到的色彩现象是有色表面展现在有色光,同时又是在白光下的结果,就如修拉所说,他看塞纳河像一片灰色的海洋,水面在强烈的阳光下和蔚蓝的天空下确是如此。

注释

1.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ED

TRANSLA TED FROM THE GERMAN WITH NOTES BY CHARLES LOCK EASTLAKE, R.A., F.R.S.“THEORY OF COLOURS”. FIRST M.I.T. PRESS PAPERBACK EDITION,MARCH,1970 REPRODUCED FROM GOETHE'S THEORY OF COLOURS ,PUBLISHED BY JOHN MURRAY,ALBEMARLE STREET,LONDON,1840 INTRODUCTION BY DEANE B.JUDD COPYRIGHT ? 1970 BY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2.

2. 同上,P.1.

3. 同上,P.20.

4. 同上,P.276.

5. M.E.CHEVREUL, “HARMAONY AND CONTRAST COLOURS, AND THEIR APPLICA TION TO THE ARTS”, TRASLA TED FROM THE FRENCH BY CHARLES MARTEL.THIRD EDITION. LONDON: BELL&DALDY, YORK STREET, COVENT GARDEN.1872. P.11.

6. 同上,PP.11-12.

7. E.H. 贡布里希著,林夕李本正范景中译,《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第5次,P.33.

8. OGDEN N.ROOD ED,“ COLOUR——A TEXT-BOOK OF MODERN CHROMA TICS WITH APPLICA TIONS TO ART AND INDUSTRY”,THIRD EDITION LONDON KEGAN PAUL,TRENCH,TRUBNER,& CO. LTD.1890. PP.142.

9. 同上,P.147.

10.同上,P.150

11.约翰·雷华德贝纳·顿斯坦著,平野陈友任译,《印象派绘画大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P.83.

12.同上,P.81.

参考文献

⑴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ED,TRANSLA TED FROM THE GERMAN WITH NOTES BY CHARLES LOCK EASTLAKE, R.A., F.R.S.“THEORY OF COLOURS”. FIRST M.I.T. PRESS PAPERBACK EDITION,MARCH,1970 REPRODUCED FROM GOETHE'S THEORY OF COLOURS ,PUBLISHED BY JOHN MURRAY,ALBEMARLE STREET,LONDON,1840 INTRODUCTION BY DEANE B.JUDD COPYRIGHT ? 1970 BY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⑵M.E.CHEVREUL, “HARMAONY AND CONTRAST COLOURS, AND THEIR APPLICA TION TO THE ARTS”, TRASLA TED FROM THE FRENCH BY CHARLES MARTEL.THIRD EDITION. LONDON: BELL&DALDY, YORK STREET, COVENT GARDEN.1872.

⑶ E.H. 贡布里希著,林夕李本正范景中译,《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第5次.

⑷OGDEN N.ROOD ED,“ COLOUR——A TEXT-BOOK OF MODERN CHROMA TICS WITH APPLICA TIONS TO ART AND INDUSTRY”,THIRD EDITION LONDON KEGAN PAUL,TRENCH,TRUBNER,& CO. LTD.1890.

⑸约翰·雷华德贝纳·顿斯坦著,平野陈友任译,《印象派绘画大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⑹JOHN GAGE ED,“COLOUR AND CULTURE:PRACTICE AND MEANING FROM ANTIQUITY TO ABSTRACTION” . 1993 JOHN GAGE, FIRST PAPERB ACK EDITION 1995, REPRINTED 2001. THAMES & HUDSON 18IA HIGH HOLBORN,LONDON WCIV 7QX.

⑺牛顿著,《光学》,周岳明舒幼生邢峰熊汉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⑻何政广主编,《修拉》,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色彩基本理论

设计师必修课:色彩构成基本理论知识 一、色彩与视觉的原理 1.光与色 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觉离不开光。 (1)光与可见光谱。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从0.39微米到0.77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色彩视觉感觉受。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 。波长大于0.77微米称红外线,波长小于0.39称紫外线。 (2)光的传播。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生色相差别。不同的振幅强弱大小产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别。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光直射时直接传入人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色。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人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面色彩。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人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色。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干涉时,则产生漫射,对物体的表面色有一定影响。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生方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与物体色相同。 2.物体色 自然界的物体五花八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身虽然大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 性。当然,任何物体对色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黑色或白色。 常见的黑、白、灰物体色中,白色的反射率是64%-92.3%;灰色的反射率是10%-64%;黑色的吸收率是90%以上。 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力,很受物体表面肌理状态的影响,表面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色光的反射较强,如镜子、磨光石面、丝绸织物等。表面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生漫射现象,故对色光的反射较弱,如毛玻璃、呢绒、海绵等。 但是,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虽是固定不变的,而物体的表面色却会随着光源色的不同而改变,有时甚至失去其原有的色相感觉。所谓的物体“固有色”,实际上不过是常光下人们对此的习惯而已。如在闪烁、强烈的各色霓虹灯光下,所有建筑及人物的服色几乎都失去了原有本色而显得奇异莫测。 另外,光照的强度及角度对物体色也有影响。 二、色立体及表色系 1.色立体 色立体是依据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变化关系,借助三维空间,用旋围直角坐标的方法,组成一个类似

色彩在绘画中的作用

色彩在绘画中的作用 色彩是绘画的重要艺术语言,也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和必要的条件之一。在绘画中色彩起着独特的作用。它对塑造人物、描绘景物,可以起到引人入胜、增强作品艺术效果的作用。巧妙地运用色彩,能使美术作品增加光彩,给人的印象更强烈、更深刻,塑造的艺术形象,能够更真实、更准确和更鲜明地表现生活和反映现实,因而也就更富有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我们经常看到,有的绘画作品,虽然构图一般,但由于色彩处理得恰当,还是能吸引观众。与此相反,有的作品,如果在构图、素描、透视、解剖等方面都具有一定水平,但在色彩处理和运用上存在问题,这幅作品就逊色了。 一张描绘工人形象的油画肖像画,形体结构和神态表现都很好,但是色彩很脏、很灰暗,或者是很“火”气,就不仅破坏了形和神,还可能在客观上造成丑化工人形象的不良效果。肖像画是这样,风景画和主题性创作也是这样。一幅主题是需要表现欢乐、热烈气氛的画,而作者使用了灰色调或冷色调,则不论在其它方面表现技巧多好,它的艺术效果还是未能达到。这是因为色彩在人们视觉上是有其独特作用的。而色彩在使用上又往往是感性多于理性,因而它在画面上最富有感情效果。它对于深入刻画形象、抒发情感、烘托气氛,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生活,这种独特作用,是其它绘画语言所替代不了的。一般从事绘画工作的人,对色彩都是十分重视的。 作为绘画语言,色彩是重要的造型因素,但它不是第一位的,只有素描才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说,我们要重视色彩,但反对色彩第一论与唯色彩论。把绘画中的色彩看成是第一的与唯一的因素,只看运用色彩的技术,这是片面的、也是不正确的。因为作为造型艺术的绘画语言,素描是解决形体结构这一最基本问题的,没有形也就没有造型艺术了。而色彩是依附于形的,不依附于形的一堆色彩是不能正确描绘对象的。我们在绘画训练中,不仅要处理好色与形的关系,更要处理好色彩与主题内容的关系。即色彩的运用必须服从于主题思想,才能达到以形写神,以色写神,使形、色、神浑然一体,以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关于美术的基本知识

关于美术的基本知识 【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 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十七世纪欧洲开始使用这一名称时,泛指具有美学意 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我“五四”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时,也具 有相当于整个艺术的涵义。例如鲁迅在一九一三年解释“美术”一词时写道:“美术为词,,译自英之爱忒。爱忒云者,原出希腊,其谊为艺。随后不久,我国另以 “艺术”,一词翻译“爱忒”,“美术”一词便成为专指绘画等视觉艺术的名称 了。 【造型表现手段】造型艺术中创造艺术形象的手法和手段。如绘画借助于色 彩、明暗、线条、解剖和透视;雕塑借助于体积和结构等。这些手法和手段,通过 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这些造型艺术各自独具的特殊的艺术语言,并决定了这些 艺术各不相同的表现法则,关系到塑艺术形象的成败,以及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艺 术家对造型表现手段的规律性的不断探索,精益求精,是使艺术创作能够表现新的 生活内容和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审美爱好的必要条件。 【黄金分割】亦称黄金律、黄金比例。在一条线段上,按照最佳长短比例,将 此线段分割为长段与短段,或按此最佳长短线段的比例构成一个矩形的最佳的长边 与短边的比例,即构成黄金分割。 【二度空间】绘画术语。指由长度(左右)和高度(上下)两个因素组成的平面空间。在绘画中为了真实的再现物象,往往借助透视、明暗等造型手段,在二度空间 的平面上造成纵深的感觉和物象的立体效果,即以二度空间造成自然对象那种三度 空间的幻觉。有些绘画,如装饰性绘画、图案画等,不要求表现强烈的纵深效果, 而是有意在二度空间中追求扁平的意味,来获得艺术表现力。

美术色彩基础知识.

美术色彩基础知识入门大全 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天空、草地、海洋、漫无边际的薰衣草都有它们各自的色彩。你、我、他也有自己的色彩,代表个人特色的衣着、家装、装饰物的色彩,可以充分反映人的性格、爱好、品位。 设计爱好者对色彩的喜爱更是“如痴如狂”,他们知道色彩不仅仅是点缀生活的重要角色,它也是一门学问。要在设计作品中灵活、巧妙的运用色彩,使作品达到各种精彩效果,就必须对色彩好好研究一番。今天我们首先学习一些关于色彩的最简单、基础也是很重要知识,感受一下色彩运用的妙处! 第一部分(认识什么是色彩的) 一、色彩的构成 色彩一般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类。无彩色是指白、灰、黑等不带颜色的色彩,即反射白光的色彩,如图1。 图1 有彩色是指红、黄、蓝、绿等带有颜色的色彩,如图2中的色彩。

二、色彩的对比 在一定条件下,人对同一色彩有不向的感受。色彩单一给人一种印象。在不同的环境下,多色彩给人另一种印象。色彩之间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称“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包括两方面。其一,时间隔序,称“同时发生的对比”;其二,空间位置,称“连贯性的对比”。对比本来是指性质对立的双方相互作用、相互排斥。然而,在某种条件下,对立的双方也会相互融合、相互协调。并置的不同色调往往相抵消对方的色彩,这种相互抵消的现象称“同化现象。对比的具体运用和效果,将在以后的文章中再详细讲解。 三、色彩的表现手法 人的色感可用色彩三属性——色调、亮度、饱和度表示。不过三属性毫无差异的同一色彩会因所处位置、肯景物不同而给人截然相反的印象。我们以蓝色编织物和蓝色木地板为例,图3,假定它们的三属性相同,但在观赏者的眼中,编织物的色彩与木地板的色彩毫无共同之处。这种现象称为“色彩的表现形式”。 图3 色彩的表观形式包括面色、表面色、空间色等。面色又称“管窥色”,像天空色彩平平展展,缺乏质感,给人柔软的感觉(图4)。

色彩在绘画中的应用

色彩在绘画中的应用 时间:2008-11-17 15:47:40 来源:作者: 一、色彩与绘画的关系 马蒂斯曾经说过:“如果线条是诉诸于心灵的,色彩则是诉诸于感觉的。那你就应该先定线条,等到心灵得到磨炼后,它才能把色彩引向一条合乎理性的道路。”一幅画中,色彩往往只起着一种吸引视觉注意力的诱饵作用,所以传统上把形状比作富有气魄的男性,把色彩比作富有诱惑力的女性,形状和色彩的结合对于绘画是必不可少的,绘画作品由于有了色彩才会产生更加诱人的魅力(图44)。 图44 秋海棠(水彩画) [英] 查 理斯·雷尼 二、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的关系 色彩应用于绘画,首先必须了解描绘物象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

(一)固有色 物体的色彩受光源的制约,物体的本身并不呈现恒定的色彩。前面我们已经谈过物体的固有色并不存在,但我们在绘画过程为了研究方便或便于观察常引用“固有色”这个概念。固有色是指在特定光源条件下物体占主导地位的色彩,这种特定光源条件泛指白天日光下物体呈现的颜色,比如绿树、红花、蓝天等。固有色在柔和的光线下较为明显,强烈的光照下则会减弱,在灰暗的光线下也显得不够明确。其次固有色与物体的质地关系密切,质地松软而表面粗糙的物体,因对光源色的反射较弱,物体受光源色、环境色影响较小,固有色明显;质地坚硬而表面光滑的物体,因对光源色的反射强烈,环境色对其影响也较大,则固有色较微弱(图45)。 图45 静物(水彩画)[美]史蒂芬·朵荷提图46 秋(水彩画)王绍 波 中国传统绘画以平面造型和设色为主,注重固有色描绘,欧洲文艺复兴以前的绘画也是注重于描绘物体的固有色。

绘画中色彩与素描的关系

第26卷第2期集宁师专学报Vol.26No.2 2004年6月Journal of Jining Teachers College June.2004 绘画中色彩与素描的关系 焦俊亮 (集宁师专内蒙古集宁012000) 内容提要绘画中色彩和素描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又是艺术造型的手段,本文试图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绘画经验,充分揭示和阐述色彩和素描二者本身的内涵以及它们 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来体现色彩和素描在绘画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色彩素描造型基础明度明暗 分类号J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 SSN1009-7171(2004)02-077-03 无论是课堂上的写生,还是课后的创作,我们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色彩与素描的关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绘画作品以及绘画理论的反复思索专研,我对绘画中色彩与素描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仅以以下拙见与同仁商榷。 在绘画中色彩和素描的训练目的都是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但是两者的训练方向相差甚远,研究内容也大相径庭,如果说素描是理性的,那么色彩则是感性的。素描写生的过程是将感官感觉归纳为单一色调形式,从而研究对象的透视、结构、解剖等,并用单色调表现出来。色彩写生则是凭借掌握的造型知识,利用现有的色彩工具、材料将观察到的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素描解决的是观察基础上的理解,色彩解决的是理解前提下的观察方法。素描作为研究形体和训练的手段被西方大师一生不停的运用。一幅油画名作的诞生往往会伴随着许多优秀的素描作品出现,如我们熟悉的西方艺术大师/伦勃朗素描0、/达芬奇素描0、/门采尔素描0大多归于此类。色彩由于是表现感觉,许多习作往往直接作为最终的艺术作品,如印象派的很多作品。 在不同画家的绘画作品中,素描与色彩的因素是有侧重的,例如:古典画风比较侧重素描的严谨,表现准确的形象、质感、空间体积感和气氛等,强调理性而忽视感性,强调素描而忽视色彩。印象派则更侧重色彩的表现,以光色变化表现物象瞬间印象,习惯表现客观环境下引发的主观激情,以线条与色彩抒发意识,强调色彩的感觉和表现。但作为造型艺术基本功的训练,素描和色彩是同等的重要。画好色彩必须得先画好素描,虽说西方大师大都是以色彩作品著称于世,但他们的成功却都是建立在扎实的素描功夫上的。足以见得大师们对素描的学习是何等的重视。因此,对素描和色彩的学习应该相互结合不可偏废。 素描和色彩都是艺术造型的手段,虽然它们的体裁容量、艺术效果、审美情感、工具性能和绘画语言等表达方式各有追求,但是,塑造形象则是它们共同的准则。素描称得上是一切绘画艺术造型的基础,是被看作进入艺术殿堂的必经之路,它所涉及的范围几乎囊括了艺术的全部领域(其中包括色彩)。素描运用其关系表现物体空间、形体、结构、光影等内容,这些内容同样也是色彩造型必须考虑和完成的,因此,要学好绘画,就必须具备从素描基础上升到色彩造型的 # 77 #

色彩基础课程标准

色彩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色彩基础 课程编号:JSJ23 适用专业:计算机广告 学时:152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 是计算机广告专业基础必修课,是培养学生巩固扎实的造型能力,熟练掌握视觉语言规律和视觉造型修养,集观察感受、分析思考和动手为一体的一门重要实践性课程。 水粉画由于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等特点,在课堂写生时为大多数学生采用。静物画则是受众人喜爱的绘画题材之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基础色彩理论,自然光色变化规律,掌握正确的色彩观察、表现方法,熟悉水粉画的性能,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色彩认识、表达能力。通过教师讲授有关知识、绘画技法并通过学生的绘画实践使学生在掌握色彩的一般规律和技法的同时提高绘画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增强审美情趣和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 二、设计思路 根据设计专业的需要,训练专业色彩的思维方法和色彩整体关系的处理能力,以阶段性的课题训练为手段,重点放

在追求体验色彩组合关系的美感训练上,以达到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色彩知识、正确的色彩思维方法、基本的色彩表现技能,提高色彩的理解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的综合性目的,为后续专业学习奠定系统学习与认识的基础。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理解相关的色彩现象及原理,掌握色彩在运用中的一些相关规律及技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的色彩理论 和观点,使学生熟悉艺术设计的要素与技法,培养感知和创新能力。从而为今后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及实作基础。 本课程应该结合色彩理论知识、分阶段、针对性的进行色彩配色练习、色彩写生练习、色彩构成练习、色彩归纳及色彩设计练习,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逐渐认识、掌握色彩,并逐渐熟练运用色彩作为设计工具。其课程特点和教学基本要求如下: 加强色彩的基础训练,要求学生在这一阶段掌握色彩基本理论知识,色光变化的基本规律,了解水粉画课堂写生的基础方法和步骤。要求运用水粉的基本技法,结合以前所掌握的基本知识和造型知识,有意识的表现对象。逐渐转向色彩表现的探索及其运用上,通过对繁杂对象的表现和更为熟练地运用丰富的表现技法,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色彩修养及艺术素养。 了解色彩构成的含义、历史以及和艺术设计之间的联系。掌握色彩构成的构成要素。从理性的角度和色彩美学、色彩心理学的高度为各种专业的艺术设计提供色彩设计的 理论依据和理论指导。熟练掌握和学习色彩中的不同种类的

第三节色彩构成与绘画用色的区别

第三节色彩构成与绘画用色的区别 传统绘画写生的色彩是以光照作用下产生的色彩变化为依据,对表现物体瞬间变化的色彩进行敏锐的捕捉,真实地再现自然物象。绘画者的科学认识与观察是表现写生色彩的基本方式。 色彩构成则以绘画写生色彩为基础,根据设计专业的特点和要求,运用色彩归纳、概括、提炼等手段,表现物体之间的层次关系。它更注重和强调物象的形式美感以及色彩的对比协调关系,培养设计者主动表现色彩的能力。 1.绘画色彩的特征 图1-3-1 荷兰画家伦布朗的作品《戴金头盔的男子》(布面油画)

绘画色彩重在表现自然物象及绘画者的情感。想表现绘画者的内心世界,就需要了解色彩现象的成因和表现色彩的绘画技巧。 对于色彩现象的成因以及色彩概念和原理的认识,通常需从光色谈起。有光才有色,光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色彩的起因。光让我们感受到瑰丽的色彩世界,也决定了我们的视觉对自然界的感知。没有光线,色与形就消失于我们的视觉中了。在写实绘画中运用的一切有关色彩的法则都是自然规律的反映。同时,绘画中的色彩是以人的视觉感受为基点的,人的色彩感觉首先来自视网膜中锥体细胞机能,它能感受、分辨色光中的红、蓝、绿,并做出综合反映。而且,人的视觉感受还会受到生理或心理变化的影响,面对不同色彩会唤起人不同的生活体验,产生不同的联想。光的运动和色光的反射是造成色彩现象的外界因素,而色彩概念则是由人的视觉思维形成的。 绘画中色彩的运用对表达创作的主题思想和情调意境有很大关系,因此色彩对画面的最后效果起了很大的作用。尽管各画派对色彩的要求是不同的,使用的材料和画法也各有特点,但色彩运用的基本规律是一致的。 首先根据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调、意境,确定画面的基色调,基色调在绘画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例如,荷兰画家伦布朗的布面油画作品《戴金头盔的男子》(见图1-3-1),这幅油画的基调色是深赭色,因此在进行表现的时候,几乎每一色调都有赭石色倾向。在绘制传统油画时每种色都要加入基色,如我们定一幅画以红色为基色,那么这幅画几乎所有的颜色都要加入一点红色,如这幅画中的纯白色带有一点粉红色,黑色头发不是纯黑而是带有褐色。运用色相、明度、纯度、冷热及面积大小的对比,使主要形象更显突出,次要的部分起陪衬作用(具

高中美术公开课教案《色彩基础知识-水粉静物》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高中美术《色彩基础知识-水粉静物》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的:认识色彩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色彩观察方法,和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色彩的理论知识和色彩变化的规律。从而能较好的掌握水粉工具与颜料的性能,并掌握水粉画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的观察方法和临摹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水粉临摹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学要求:在教学中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启发学生的艺术感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教学准备: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准备好静物;范画3-4张;色彩幻灯(课件)资料等。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一)色彩基础知识 1.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有哪些内容? (1)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色相:色彩的相貌和名称。例如红、黄、蓝等颜色。 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例如淡黄、柠檬黄、中黄、土黄、深黄等颜色。 纯度:色彩的鲜明、饱和程度,又称饱和度。 (2)色彩的混合:一般绘画学习讲的是颜料的混合。要想调配、混合出丰富的色彩,就必须掌握色彩混合的规律与特点。 原色:任何颜料都无法调配和组合出来的色,又称一次色。例如大红、柠檬黄、湖蓝。 间色:用三原色中任何两种颜色相混合而成的颜色。例如红与黄、黄与蓝、蓝与红等混合而成的橙、绿、紫就是间色。 复色:任何两个间色或三个原色相混合而成的颜色就是复色。例如红与黄与蓝的混合所形成的黑浊色就是复色。 (3)色彩的冷暖:有些色彩会形成暖的感觉,例如红色、橙色、黄色等就会联想到火、太阳的炙热和温暖,也就会在心里产生暖的感觉。因此我们把红色、橙色、黄色称为暖色。当见到蓝色、绿色、紫色等则会联想到蔚蓝的大海、树荫的凉爽,就会在心里产生冰凉和寒冷的感觉。所以我们把蓝色、绿色、紫色称为冷色。 2.如何认识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 当光线照射到物体的表面时,由于物体不同,其吸收与反射的色光也不相同。根据不同的物体分析不同的色彩关系,就要重视和理解物体三大色彩的变化规律。 (1)固有色:指物体本身的色彩,例如黑头发、蓝天、白云、红苹果等,其中的黑、白、蓝、红就是固有色。 (2)光源色:指光的色彩,一般考场都是设在教室,光线是从室外射进来的太阳光,色调偏冷。另外其它有很多光源色,例如灯光。 (3)环境色:物体周围环境对物体反射的色彩以及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色彩。一般情况是物体越光滑,受环境色的影响就越大。 3.如何把握色彩画面的“素描”关系? 在认识和表现静物的色彩关系时,一定要用单色表现出物体的外形及明暗的变化,特别是考生一定要掌握用单色表现物体的明暗关系,在头脑里形成一种画面大的“黑”和“白”的素描关系,许多考生一开始就去分析和研究色彩关系,结果画面色彩和明暗关系越画越灰。要记住的是:只有当画面的“黑”、“白”、“灰”关系正确,这张色彩试卷才会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4.水粉画的基本画法有哪些?

经典色彩理论与绘画色彩认识

经典色彩理论与绘画色彩认识——郭健濂 解开色彩之谜,首先给予眼睛绝对的优先权。歌德在他的著作《色彩理论》中,开篇就说:“我们首先了解这些色彩,因为它们很大程度上完全属于对象——眼睛本身。它们是所有学说的基础,打开我们色彩和谐的视野,基于此,所有不同的观点得以存在。”1 对于画家来说,色彩所关乎的问题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可见性世界的色彩;二是艺术家建构的色彩世界。第一个问题涉及到色彩如何成为可见,这就是色彩理论研究给出的答案。绘画色彩发展的重要转向都与色彩理论的研究密切相关。从古希腊开始,人类就开始致力于探索可见性世界的色彩奥秘,形形色色的色彩理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色彩理论家从视觉经验和科学实验的两个维度中,系统阐述了各种色彩现象的起因、规律以及色彩关系的种种原理。他们大都以色轮图表的配置形式来体现色彩与色彩之间的关系模式,以此诠释他们对色彩的认识。这些知识论意义上的色彩经验不断塑造和改变着人类的色彩感知,对绘画色彩表现在思想和技术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艺术家长期以来也在寻找一种理论框架,帮助他们来理解和处理色彩的复杂性,即如何利用调色盘中的颜料来混合所需的色彩,色彩之间又是如何在视觉上相互作用的。我们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来剖析色彩理论研究与绘画色彩之间的关联。 一.歌德与透纳 哥德(Goethe)的著作《色彩理论》(“Theory Of Colours”)影响深远,以至于所有的关于色彩的书籍都不忘提及它,参考它。在书中,哥德颂扬了亚里士多德和达芬奇的观察结果。与牛顿相反,哥德将注意力转向视觉色彩,将发生色彩的各种条件进行分类,从中考察色彩的永恒性。他认为,光在视觉上通过色彩来表现自己,这是符合视觉规律的。也就是说,对于视觉而言,色彩是一种基本的自然现象。基于这些概念歌德定义了三类色彩:生理色彩、物理色彩和化学色彩。他将全部色彩概括在这三种类型之中。第一是属于眼睛的色,称为生理学色;第二是属于各种物质的色名为化学色;第三是介于两者之间,是通过镜片、棱镜等媒介看到的色,将其定为物理学色。在歌德看来,牛顿只是看见了第三种色而已,没有研究和解释全部色彩现象。 没有哪个人能像哥德这样如些广泛、深入地对色彩进行探讨。而实际上,哥 图1 德只对生理色彩感兴趣,他为那些始终对视觉现象有兴趣的艺术家们提供了详细的色彩理论知识。生理色彩是视觉作用和反作用的结果,因此它是色彩瞬间的不可领会的一种形象,只存在于片刻的空间之中。生理色彩曾被无数的研究者研究过:“波义耳称它为…补充色?,布封叫它…偶然的色彩?,还有些人分别给它冠以…奇幻的想像?、…表面的色彩?和…瞬间的色彩?的名字,而罗伯特·达尔文则认为它是…视觉的魔怪?。”2 而正是这种不可捉摸和难以把握的视觉现象引起歌德的极大关注。在他看来,所有的图像都在视网膜上占据着一定的位置,它在视觉中的反映跟最明亮的色彩与最黑暗的色彩息息相关,在这两极之间人们得以看到各种中间色。他通过实验观察发现: “让一小块亮色纸片或丝绸置于中等亮度的白表面前,让观测者凝视该有色物体,然后把该物体移开而眼睛不动,另一种色彩的光谱则将于白表面上显现。当眼睛直视白表面的另一部分时,有色纸也可以离开其位置,相同的光谱也会在那出现,因为它现在来自属于眼睛的景像。”3 图2 哥德从观察中总结出黄色和青色,红色和绿色以及橙色和紫色三组对比色,并组成色相环。他对于色彩关系之间的模式提出了两种建议:一是,以圆形为基础(图1),并辅以被两个交迭的表示三原色和三间色的三角形所叠加用来表示互补色的线条。二是,以三角形为基础(图2),红、蓝、黄三原色位于三角形内部的最远的点上,而绿色、橙色和紫色三间色则位于三角形内部中间。在理论上,三间色的两色在相邻的原色的帮助下的混合就可生成明暗较低的第三色---复色。 根据色彩在光亮与黑暗的两极之间,光明孕育了黄色,阴暗产生了蓝色。哥德考虑一个整体的视线,把色彩由两边决定。它所显现的对比我们可以称之为极性(Polarity),这我们可以以“ +” (Plus )和“ —”(Minus)符号来表示。表示一种涌出与退隐的视觉感受。

美术色彩基础知识教案

美术色彩基础知识教案 结合小学美术人美版教材安排,笔者选择了《红色的画》、《黄色和蓝色的画》这两课作为三年级美术色彩基础知识课的起点。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特点,笔者希望学生通过这两课的学习,认识三原色,并感受红色带给人热烈、喜庆、欢快的美感,黄色带给人明亮、温馨的感觉,蓝色带给人凉爽、清静的感觉。 游戏激发课堂活力在《红色的画》一课伊始,笔者设计了故事导入。师:这个世界没有颜色会如何呢?生:小鸟找不到家了;不能画带颜色的画了;分不清早上和晚上了。师:颜色对我们有什么作用?生:颜色对我们很重要,我们生活中不能没有颜色。师:你能说出几种认识的颜色吗?在这么多的颜色中,有哪三种颜色是其他颜色无法调配出来的?生:红、黄、蓝。师:这三种颜色,人们又把它们称为三原色。以提问导入新课,一方面符合儿童的好奇心理,激发兴趣;另一方面也引导学生认识到色彩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对学习内容的重视。笔者在《黄色和蓝色的画》一课的教学时,也设计了一个变色游戏。师:(展示学生作品)上节课同学们画了《红色的画》,调出了各种各样的红色,作品非常丰富。这些作品给人们什么样的感觉?生:喜庆、热烈、欢快……师:如果这幅画换一些颜色呢?同学们还能感觉到欢快、喜庆的气氛吗?(课件演示换成蓝色的画)生:感觉冷清了。师:再换一些颜色,感觉如何?(课件演示换成黄色的画)生:比蓝色好点,但还是不如红色的喜庆。师:(揭题)同样一幅画,用不同的颜色,竟然能给我们产生不同的感觉。这就是色彩的奇妙之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色和蓝色的画。(板书课题)利用学生的作品进行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色彩的变化,也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促使其对接下来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直观欣赏,培养审美情趣在教学中,笔者安排了多次欣赏。欣赏的内容有视频,也有图画。有画家的作品,也有同龄儿童的习作……第一次,笔者请学生欣赏了一段过年时的视频,通过直观的画面让学生亲自感受红色所带来的美感,使其瞬间融入到热烈的氛围中,

水粉色彩基础知识

水粉色彩基础知识 很多考生会问一些关于画水粉色彩的基础知识,根据自己画色彩的经验以及查阅的一些资料加以总结,希望会有一定帮助 一、认识色彩 1、色彩有三个基本属性:色相、明度、纯度 色相:其实也就是颜色的名字,比如普蓝、大红、淡黄...我们叫的的也就是它们的色相。色相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最准确的标准 明度:也就是色彩的明亮程度,不同颜色有不同的明暗差别,同一颜色在不同光线环境下明度也会不同 纯度:及色彩的纯净程度和饱和程度,举例来说就是刚挤出来的一块大红色,纯度很高,当你往里加白或加其他颜色调和,纯度会越来越低。 2、三原色 按标准的美术色彩三原色来说,应该是黄、品红、青。平常老师教一般都说红黄蓝,这都不重要画画毕竟不是搞科学。所谓的三原色又称为基色,即用以调配其他色彩的基本色。原色的色纯度最高,最纯净、最鲜艳。可以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而其他颜色不能调配出三原色。 3、间色 某两种原色相互混合的颜色。当我们把三原色中的红色与黄色等量调配就可以得出橙色,把红色与蓝色等量调配得出紫色,而黄色与蓝色等量调配则可以得出绿色。在调配时,由于原色在份量多少上有所不同,所以能产生丰富的间色变化。 4、互补色 红色与绿色互补﹑蓝色与橙色互补﹑紫色与黄色互补。色彩中的互补色相互调和会使色彩纯度降低,变成灰色。 5、色彩的冷暖 其实这个是跟感觉很密切的,比如让你想象暖的东西,大家脑子里会出现太阳,火焰等,想象冷的东西,就会出现冰川、海洋等等。自然地像红色黄色橙色等会给人暖的感觉,蓝色绿色就会相对给人冷的感觉。 二、初学者调色盒中应准备的颜色 普蓝群青青莲紫罗兰钴蓝湖蓝

墨绿深绿草绿翠绿粉绿淡绿 熟褐赭石/土红深红大红玫瑰红朱红桔红 橘黄土黄中黄淡黄柠檬黄 建议初学水粉的同学把上面这些颜色都备齐了,可能有些学哥学姐会说某某颜色根本没用不用买,那都是个人而言。当你画了一个阶段色彩对颜色以及调色有了基本认识以后,你会发现调色盒里的很多颜色你几乎用不着,那时再根据个人的习惯去有目的选择颜色。 调色 把颜色备齐然后在纸上尝试任意两种或三种颜色相调和所产生的变化,从而熟悉颜色。然后再尝试着去调书上某个水果或者某个罐子的颜色。注意要调某一块颜色时,首先分析用哪几种颜色有可能调出这块颜色。 以下面这组静物中的衬布为例来介绍下大体的调颜色思路: 其实想调一块漂亮的灰颜色或高级灰颜色方法很多,调颜色还是要考自己的色彩感觉和平常画画的积累。如果要靠去背颜色组合来调出好看的颜色太难了也太悲哀了...脑子中装的不应该全是哪块颜色+哪块颜色=哪块颜色。而是要做到看到一块颜色凭感觉从颜色盒中找几种颜色然后直接能调的很漂亮,可能每次调出来的方法都不一样。 水粉调颜色不需要调太匀,不能像搅拌机一样两块颜色拼命地搅,可以稍微生一点,哪怕最后画到纸上会带点生颜色都不要紧。 画水粉调色时用的颜色种类太多颜色容易脏掉。注意用色的比例。当你能比较准确的吧书上的任何一块颜色调出来时,那接下来就可以临摹整张的水粉静物画了。 三、工具的准备 想画好一张画,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很重要的。 笔:谢德堂的黄杆水粉笔准备一套,绿杆油画笔准备几只7号、5号、三号、一号(双号也可以)小刷子、刮刀等。 其实,每个人到最后确立了自己的风格有了自己的方法以后工具是没有限制的,比如我现在画水粉就习惯用刷子和两三只小号油画笔,初学者还是尽量把这些备齐各种都尝试下等自己有了自己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像我都高三时老师还要求我们必须用谢德堂的黄杆水粉笔画,因为他只用那种。还必须我们用湿画法画...遇上这种老师太要命了,幸好我那时不怎么听话。 纸:用普通的素描纸就可以,尽量别用那种带点点的水粉纸吧,个人觉得超难用。如果联考或者某些学校有要求,那可以针对练练。

谈绘画艺术的色彩对比关系

谈绘画艺术的色彩对比关系 梵高认为,绘画色彩的目的在于表现人类最炽热的情感,而色彩在绘画中最擅长的是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和有着瞬间性的唤起视觉的注意力。绘画中不同的色彩运用将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人们对于色彩的感觉和自身的体验都会有客观性的联系和情感的体验,就像人们看到绿绿的大草原就感到愉快和幸福一样,色彩都具有着自身的“情感”。色彩还具有着表达“积极”或者“消极”情绪的作用,色彩的情感又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环境和地域、不同的民族与肤色等等。色彩具有体现艺术品冷、暖感受的魅力。 在色彩的表现方法上,运用各种色彩对比,更是发挥色彩表现力的重要手段,无论是现代还是古典的绘画,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绘画,无论是写实的还是装饰性绘画,色块的力量、色块结合产生的对比效果,在作品的色彩结构、色调的形成上都占着重要地位。一件色彩杰作可以降低,摒弃光的作用,却离不开色彩对比、呼应所起的作用。 如果说印象派绘画在色彩上的特点是善于把光、色结合起来再现出在一定的光源和环境中的色彩氛围,那么印象派之后的绘画,如高更、马蒂斯等人作品在色彩上的特点,则是妙于吸收东方和民间艺术的用色方法,利用色块对比、协调的作用,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二者都是应用和发挥了色彩视觉混合和对比的效果,不过各有所侧重。 印象派绘画在运用色彩的视觉混合效果和补色对比规律时,着重于一定光源和环境里物体的亮部和暗部、受光处和阴影处的色彩冷暖变化和补色关系,以求用色彩真实地再现物体在空间中的形体感。印象派绘画中,虽然色块也起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服从于以光源色为主导的色调处理方法的。这在较为典型的印象派作品如莫奈的《干草堆》、《鲁昂教堂》这些连续写生组画中表现得特别明显。这些描绘同一对象的作品,之所以这样丰富多变,形成各不相同的色调,是画

色彩基础知识全解

色彩基础知识 第二章色彩 色彩概述 1.色彩基础知识 色彩的概念 光从物体反射到人的眼睛所引起的一种视觉心理感受。色彩按字面含义上理解可分为色和彩,所谓色是指人对进入眼睛的光并传至大脑时所产生的感觉;彩则指多色的意思,是人对光变化的理解。 1)常用色彩名词 三原色 绘画色彩中最基本的颜色为三种即红、黄、蓝,称之为原色。这三种原色颜色纯正、鲜明、强烈,而且这三种原色本身是调不出的,但是它们可以调配出多种色相的色彩。 间色 有两个原色相混合得出的色彩,如黄调蓝得绿、蓝调红得紫。 复色 将两个间色(如橙与绿、绿与紫)或一个原色与相对应的间色(如红与绿、黄与紫)相混合得出的色彩。复合色包含了三原色的成分,成为色彩纯度较低的含灰色彩。

2)其他色彩名词 对比色 色相环中相隔120度至150度的任何三种颜色。 同类色 同一色相中不同倾向的系列颜色被称为同类色。如黄色中可分为柠檬黄、中黄、橘黄、土黄等,都称之为同类色。 互补色 色相环中相隔180度的颜色,被称为互补色。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互为补色。补色相减(如演练配色时,将两种补色颜料涂在白纸的同一点上)时,就成为黑色;补色并列时,会引起强烈对比的色觉,会感到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如将补色的饱和度减弱,即能趋向调和。

3)色彩的基本因素 光源色 有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室内光、室外光、人造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称之为光源色。一般在物体亮部呈现。 固有色 自然光线下的物体所呈现的本身色彩称之为固有色。但在一定的光照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固有色会产生变化,对此初学色彩者要特别注意。固有色一般在物体的灰部呈现。 环境色 物体周围环境的颜色由于光的反射作用,引起物体色彩的变化称之为环境色。特别是物体暗部的反光部分变化比较明显。 4)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

美术颜色知识

美术基础-色彩教程 什么是互补色、邻近色与同类色? 颜色之间的互补关系(对比关系)与邻近关系是学习色彩的又一重要问题。色彩学上称间色与三原色之间的关系为互补关系。意思是指某一间色与另一原色之间互相补足三原色成分。例如,绿色是由黄加蓝而成,红色则是绿的互补色,橙色是由红加黄而成,蓝色则补足了三原色;紫色是由红加蓝而成,黄色则是紫的互补色。如果将互补色并列在一起,则互补的两种颜色对比最强烈、最醒目、最鲜明: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是三对最基本的互补色。在色轮中颜 色相对应的颜色是互补色,它们之间的色彩对比最强烈。 而邻近色则正好相反,邻近色之间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朱红与桔黄,朱红以红为主,里面略有少量黄色;桔黄以黄为主,里面有少许红色,虽然它们在色相上有很大差别,但在视觉上却比较接近。在色轮中,凡在60度范围之内的颜色都属邻近色的范围。 同类色则比邻近色更加接近,它主要指在同一色相中不同的颜色变化。例如,红颜色中有紫红、深红、玫瑰红、大红、朱红、桔红等等种类,黄颜色中又有深黄、土黄、中黄、桔黄、淡黄、柠檬黄等等区别。这些同类色变化多样,千姿百态,在色彩训练中,如果我们能够根据需要调配出更多、更丰富的同类色,那我们的色彩表现力就会越来越强。如果你能热练地区别和调配出几十种不同的绿色,那么在风景写生时你就能随心所欲地表现出大自然中不同绿色的变化,而不会只用一种单调的绿色去画。表现其它物体也是如此。—个人掌握的词汇越多、越丰富,那么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越强、越精彩,绘画也是同样。所以熟练地掌握同类色的变化,并能随心所欲地调配出来,对于丰富我们的色彩表现力是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 黑、白、灰色 我们曾经说过,无彩色的在心理上与有彩色具有同样的价值。黑色与白色时对色彩的最后抽象,代表色彩世界的阴极和阳极。太极图案就是黑白两色的循环形式来表现宇宙永恒的运动的。黑白所具有的抽象表现力以及神秘感,似乎能超越任何色彩的深度。康丁斯基认为,黑色意味着空无,像太阳的毁灭,像永恒的沉默,没有未来,失去希望。而白色的沉默不是死亡,而是有无尽的可能性。黑白两色是极端对立的色,然而有时候又令我们感到它们之间有着令人难以言状的共性。白色与黑色都可以表达对死亡的恐惧和悲哀,都具有不可超越的虚幻和无限的精神,黑白又总是以对方的存在显示自身的力量。它们似乎是整个色彩世界的主宰。

色彩基础理论要点

色彩学、色彩艺术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模型 色彩学研究给色彩设计的基本方法确定了探索的方向原则,同时也为对于人类生存而发生意义的“色彩”确立了科学的定义分类法则,可以帮助人们明晰色彩的基本概念。而色彩艺术或色彩设计正是在对这些对基本概念的逐步明晰后找到了自己的方法与途径的。在色彩学基础理论研究中,从各自解答不同问题的角度出发,得出了各不相同的基础理论模型: (一)哲学范畴的定义分类: 1.自然色彩与设计色彩的分类1 ?自然色彩 自然物体将白色光分解吸收并在空气介质漫、散射光以及环境光的影响下反射出其余的光色,于是在人类的视觉知觉中形成了色 彩的可辨别信息。构成自然色彩视觉信息的必要条件为光、介质、 对象、环境、视觉。自然色彩无所谓美的创造,但从自然界序列结 构纷纭的色彩关系中人们能够得到不同层级的审美感受和审美判 断,将这些审美经验归纳并进行重新创造,就代表了色彩审美活动 的出现。 ?设计色彩 出于色彩信息的识别、记忆、审美感染、诉求调动等人类社会行为的具体目的,依靠色彩审美活动的经验与理论、方法对自然色 彩材料进行的归纳、创造、组织关系、编排序列,所得出的色彩关 系即设计色彩,设计色彩的关系要素为:色相、明度、纯度、冷暖、 位置、形状、面积、方向。人类历史上一切主观运用色彩材料进行 审美创造的活动都包含在内,包括绘画色彩。 2.固有色与概念色彩的分类2 ?固有色 通常出现在绘画色彩教学语言的学术名词,指对象色彩的原始属性——没有其他环境干扰的物体原始色相,被定义为固有色[Local color]。重点指色彩的物质属性在再现该色彩过程中对视觉判断的决 定性影响。通俗地说,我们画一朵牡丹花,描绘花瓣的色彩是依据1此分类法比较普遍地被大家所接受,近见于赵周明《色彩设计》,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 版社2000年,第1~3页。 2李广元在《绘画色彩系统》一书中曾经深恶痛绝地抨击固有色观念,认为固有色观念对于画家的色彩创造是一种局限和理论误导,容易导致画家形成概念色彩的感觉。见李广元《绘画色彩系统》,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27~31页。刘永奎在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1998~2000年度的硕士研究生色彩课程教学中,首次明确地提出概念色彩概念对固有色概念的修正意义。

色彩与绘画的关系

一、色彩与绘画的关系 一幅画中,色彩往往只起 着一种吸引视觉注意力的诱 饵作用,所以传统上把形状比 作富有气魄的男性,把色彩比 作富有诱惑力的女性,形状和 色彩的结合对于绘画是必不 可少的,绘画作品由于有了色 彩才会产生更加诱人的魅力 二、固有色、光源色、环境 色的关系 色彩应用于绘画,首先必须了解描绘物象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 (一)固有色 物体的色彩受光源的制约,物体的本身并不呈现恒定的色彩。前面我们已经谈过物体的固有色并不存在,但我们在绘画过程为了研究方便或便于观察常引用“固有色”这个概念。固有色是指在特定光源条件下物体占主导地位的色彩,这种特定光源条件泛指白天日光下物体呈现的颜色,比如绿树、红花、蓝天等。固有色在柔和的光线下较为明显,强烈的光照下则会减弱,在灰暗的光线下也显得不够明确。其

次固有色与物体的质地关系密切,质地松软而表面粗糙的物体,因对光源色的反射较弱,物体受光源色、环境色影响较小,固有色明显;质地坚硬而表面光滑的物体,因对光源色的反射强烈,环境色对其影响也较大,则固有色较微弱。中国传统绘画以平面造型和设色为主,注重固有色描绘,欧洲文艺复兴以前的绘画也是注重于描绘物体的固有色。 (二)光源色 一切物象只有光源的存在我们才 能观察到它的形象和色彩。光源有自 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这些光源都各自 具有不同的颜色。如太阳光是白的暖 色光,月光是偏黄青的冷色光,火光 是偏橙色的暖色光,普通灯光是偏黄 色的暖色光,另外有一些专用的各色 灯光,光源的颜色对物象的色彩影响 很大,不同的光源色对于同一个物体 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 (三)环境色 物体周围环境的色彩即环境色。由于光的反射而影响到物体固有色的变化,环境色又称条件色,环境色在物体暗

色彩基本理论知识

色彩基本理论知识 色彩的四要素 1、色相:色彩的本来面貌。色环。物体本身固有色。 2、明度:色彩的明亮程度。 3、纯度(饱和度、彩度):色彩的饱和程度或鲜浊程度。 4、冷暖:指色彩的补色和对比色关系,是色彩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 从色相上说,有亮色调(高调)、灰色调(中调)、暗色调(低调); 从纯度上说有高纯度色调和低纯度色调; 从冷暖上说,有冷色调、暖色调、中性色调, 冷暖对比 冷暖对比由于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红、橙、黄使人感觉温暖;蓝、蓝绿、蓝紫使人感觉寒冷;绿与紫介与其间,绿色与紫色称为中性色),另外,色彩的冷暖对比还受明度与纯度的影响,白光反射高而感觉冷,黑色吸收率高而感觉暖。将对比的冷暖色并列,冷暖感觉会更加鲜明,冷的更冷,暖的更暖,这种冷暖同时放在一起对比的现象,称冷暖对比。 同类色 两种以上的颜色,其主要的色素倾向比较接近,如红色类的朱红、大红、玫瑰红,都主要包含红色色素,称同类色。其他如黄色类中的柠檬黄、中铬黄、土黄,蓝色类的普蓝、钴蓝、湖蓝、群青等,都属同类色关系。 类似色 在色环上任意90°角度以内的颜色,各色之间含有共同色素,故称"类似色"。邻近色 在色环上任一颜色同其毗邻之色称为"邻近色"。邻近色也是类似色关系,仅是所指范围缩小了一点。 从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的含义来看,都是含有共同色素。采用此类色彩配合给人以统一而调和的感觉。 对比色 在色环上任一直径两端相对之色(含其邻近色)称对比色。 补色 色环中任何两色混所得的新色与另一原色互为补色,也称余色。如绿与红、黄与紫、蓝与橙,皆属补色关系,绿的补色是红色,红的补色是绿色。 1.什么是色彩? 答:所谓色彩,是色与彩的全称。色是指分解的光进入人眼并传至大脑时产生的感觉。彩是指多色的意思,色彩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是光刺激眼睛所引起的一种视觉感。它是由光线,物体和眼睛三个感知色彩的条件构成的,缺少任何一个条件,人们都无法准确地感受色彩。自然界的各种物体,在接受光源照射时,由于物体性能不同,所以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力也不同。平时所看到的物体色就是受光体反射回来的光线,并刺激视神经而引起的感觉。例如物体的红色,其色彩是吸收了光源中的一些单色光,反射出红色光而形成的。 2.什么是三原色? 三原色:绘画色彩中最基本的颜色为三种即红、黄、蓝,称之为原色。这三

场景色彩绘画教案

美术教案 课题:《场景色彩绘画》 课时:1小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场景绘画的基础知识,掌握场景色彩的构图、造型、色调的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1熟知场景色彩写生的步奏、运用色彩造型的基本知识进行场景色彩写生。 2临摹写生结合把临摹的知识运用到写生中,把写生中的问题在临摹中得到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色感,体验丰富的色彩画面,把写生中的色彩感情表现在画面中,提高分析和作画能力。 教学重点:1对物体的明度、冷暖以及整张画的色彩倾向有明确的方向 2把握写生色彩的一般规律,单个物体的明暗、冷暖色彩的表现方 法,场景画中的色调。 教学难点:1场景构图,空间感 2色彩写生中环境色、光源色、固有色的认识及其形体的认识与塑造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习作 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冷军老师油画场景色彩欣赏(素描是基础造型)

一、讲述色彩基本知识(4项) 1、色彩的三原色和三间色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三原色:其只有三个,红、黄、蓝这三色用任何颜色都调不出来,用它们可以混合出许许多多的色彩,故称为三原色。 间色:用两个原色相混合而成。红+黄=橙,蓝+黄=绿,红+蓝=紫,等量相加产生的橙、绿、紫为标准三间色。不等量的想家会呈现无数种间色,数值不同色相各异。 复色:那么在升级一下就是用不等量的三原色相混合而成.数值不同可混合出许许多多的复色。(或两间色相混合如:橙+绿=黄灰,橙+紫=红灰,绿+紫=蓝灰,等量相加 得出标准复色;两个间色混合比例不同可产生许多纯度不同的复色。 2、色彩的三要素:色相、纯度、明度(这是色彩非常重要的三个属性!) 色相——就是色彩的模样、相貌。一般情况下分红、橙、黄、绿、青、蓝、紫七个基本色相。 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相命名的方式有多种 1)固有色色名法:颜色与某物体色接近而命名。如:玫瑰红、桔红、桃红、砖红、 柠檬黄、金黄、草绿、橄榄绿、天蓝、湖蓝等。 2)文学性色名法:使用文学色彩浓郁的字眼命名。如星际璀璨色、地中海红色、 热带雨林绿色、沙滩色、敦煌沙漠色、太空色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