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第一课练习题

高一政治第一课练习题
高一政治第一课练习题

高一政治第一课练习题

一、选择题(各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1、商品()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是劳动产品但不一定用来交换。

C、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

D、有使用价值,包括劳动产品和物品。

2、刘某把自己生产的xx斤粮食做如下处理,试判断哪一部分属于商品:()

A、交公粮200斤

B、交购粮700斤

C、自食1000斤。

D、送给朋友100斤

3、关于商品的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历史循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时出现,因为商品经济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B、先有商品生产,后有商品交换,因为只有生产出来才能交换。

C、先有商品交换,后有商品生产,因为在未出现商品生产前,就有了剩余劳动产品的偶然交换。

D、甲地可能先有商品生产,后有商品交换,乙地可能相反。

4、xx年6月,广东珠海市在珠海上游建成的广昌泵站开闸放水,奔涌的西江水从这里被送到珠海市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从此,珠澳两地真正喝上货真价实的优质自来水。材料中的自来水:

()

A、是劳动产品,但不是商品。

B、即是劳动产品又是商品。

C、不是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

D、不是劳动产品,但是商品。

5、对上述材料中的“货真价实”应该这样认识:()

(1)“货真”是指商品使用价值标准。

(2)“价实”是从交换价值角度提出的要求。

(3)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总是不可分割地属于商品的所有者。

(4)人们选购商品时,总是力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最佳结合。

A(1)(2)(3)B(2)(3)(4)C(1)(2)(4)D(1)(3)(4)

6、形成商品价值的是:()

A、体力劳动

B、脑力劳动

C、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D、整个劳动过程

7、商品的价值是:()

A、通过商品自身表现出来的。

B、通过商品的质量表现出来的。

C、通过交换表现出来的。

D、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的。

8、关于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

B、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价值是不同的使用价值交换的基础。

9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里所生产的商品也就越多,而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里所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则是:()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无法测定

10、在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个别商品生产者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将会导致:()

A、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

B、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

C、该商品生产者在同样的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D、该商品生产工具者在同样的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加。

11、在商品经济社会里,商品、货币从现象上看都是物,但就其本质来说都是:()

A、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B、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C、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D、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12、关于金银与货币的关系应该这样理解:()

A、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B、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C、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也不是金银

D、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不是金银

13、马克思曾经指出,从商品到货币的过程是“惊险的一跃”,如果不能实现这一跳跃,那么摔坏的将“不是商品,而一定是商品生产者”。这一论断表明:()

1)商品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

2)商品能否卖出去,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切身利益

3)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价值才能实现

4) 商品交换是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

A、2)3)

B、1)4)

C、2)3)4)

D、3)4)

14、在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中,价值的表现形式是:()

A、交换价值

B、货币

C、使用价值

D、价格

15、在下列经济活动中,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是:()

A、一台彩电标价xx元

B、学校财务人员向教职工发工资

C、王五用12元钱买一公斤肉

D、李四到银行取出存200元款

16、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是:()

A、观念上的货币

B、作为价值符号的货币

C、实实在在和足值的交换

D、理想中的货币

17、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

A、某一商品的价值

B、许多商品的价值

C、货币本身的价值

D、一切商品的价值

18、商品流通是指:()

A、物物交换

B、以等价物来表示的商品交换

C、以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D、以货币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19、纸币之所以能买到各种商品,是因为:()

A、纸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B、印刷纸币耗费了人类劳动,即纸币有价值

C、纸币是一种交换价值

D、纸币能代替金属货币的价值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20、对于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越多越好

B、越少越好

C、无规律可循

D、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例、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21、对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

B、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C、通货膨胀未必引起物价上涨

D、抑制物价上涨必然抑制通货膨胀

22、商品的市场价格是这样形成的:()

A、由商品的价值决定,并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上下波动。

B、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供求不应的商品就是贵。

C、由商品的质量好坏决定,质量好的商品就贵。

D、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用处大的商品就贵。

2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

A、实行等价交换。

B、价格以价值为轴心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24、假定一件上衣的价格为40元。在生产件上衣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假定生产上衣的原材料等价格不变)则一件上衣的价格为:

1)如果供求关系和纸币发行量不变,其价格为20元。

2)如果供求关系和纸币发行量不变,其价格仍为方便用40元。

3)如果供求关系和纸币发行量增加一倍,其价格为40元。

4)如果纸币发行量不变,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其价格低于20元或高于20元。

A .1)2)3) B.1)2)4) C.2)3)4)

D1)3)4)

25、下列事件中表现价值规作用的是:()

1)沈阳市防暴器材成为我国首家宣告破产的国有企业。2)国家对农业基本生产资料和居民基本生活消费用品实行最高限制。3)四川德阳市以优势企业兼并落后企业,实现工业企业无亏损大户。4)河北邯钢加强内部管理,强化成本核算,经济效益屡上台阶。

A、1)2)3)4)

B、1)3)4)

C、1)2)4)

D、1)2)3)

二、非选择题

26、运用所学的经济学有关原理,简要说明下列各对关系:

①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与个别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的关系。

②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的关系。

27、辨析通货膨胀会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28、材料中国园艺学会的一些专家分析了我国水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不顾条件,盲目发展。一些地方不顾市场需求和本地实际,重形式轻实效,要搞所谓公

路两旁“一律”种果,弄得当地群众苦不堪言。个别地方已出现水果滞销,价格下降,

果农增产

不增收的现象。

二是粗放经营,效益不高。目前我国果品平均亩产与先进国家差距很大。投产果园有30%为

低产劣质园。有些果品外观和内在质量比较差,缺乏市场竞争力。因为单产低,质量差,所以效

益不高。

(1)产生上述两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请用(1)道理对两则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3)专家的分析对我们发展商品经济有什么启发?

高一政治第一课练习题参考答案

1-5ABCBC 6-10CDABD 11-15DBADA 16-20CDDDD 21-25AABDB

26.①二者成正比。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多,单位商品价

值量不变,个别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增多;反之,个别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减少。

②同一劳动时间内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加,但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相应减少;反之,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相应变大;价值总量都不变。

27(1)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物价上涨、纸币贬值。所以说,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是正确的。

(2)物价上涨的原因有许多种:如,市场上某种商品供不应求会引起物价的上涨;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会引起物价的上涨;国家为理顺价格关系而对某些产品进行的政策性调价也可能造成某些商品价格的上涨;不法商贩哄抬物价,也会引起物价的上涨等等。

(3)由此可见,通货膨胀是引起物价上涨的原因之一。说通货膨胀会引起物价上涨是对的,但说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是错误的。

28(1)产生上述两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违背了价值规律。

(2)第一,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这一道理表明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客观的。商品供不应求,价格就可能高于价值,供过于求,价格就可能低于价值。问题一的出现就是因为一些地方领导不按价值规律办事,不会预测市场需求,盲目发展水果种植,导致水果供大于求,果贱伤农。第二,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具有调节、刺激和淘汰作用。问题二中水果单产低、质量差,主要是一些果农只会粗放经营,不懂得改良水果品种、改进生产技术的重要,因而必然在价格和质量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无法提高单位面积果园的经济效益。

(3)专家的分析告诉我们,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发展商品经济必须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自觉地利用它,否则就要受惩罚。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期末测试试题 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4年我国有多名省部级高官落马,10名以上省部级高官被判刑。材料体现国家的( ) A.统治属性B.阶级属性 C.主权属性 D.社会属性2.目前广东登记在册的各类社会团体共有28 500多个,并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广东社会团体众多的现象表明( ) A.我国公民享有集会自由 B.公民积极履行政治性义务 C.公民积极参与基层民主管理 D.我国公民享有结社自由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为当代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应做到() ①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②学习政治知识 ③既关心国家大事,更要维护好个人利益④在实践中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在2012年进行的新一届区县、乡镇人大代表选举中,各地选举委员会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由代表候选人介绍本人情况,回答选民的问题。候选人从“纸上”走到选民面前,接受选民的“面试”,这一变化( ) ①尊重了选民的知情权,扩大了选民的选举权利②可以帮助选民充分了解候选人,做出符合心意的选择③扩大了直接选举的范围,彰显了民主政治的进步④可以帮助候选人收集社情民意,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制定和实施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治的有效途径。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规民约的内容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下列内容能够纳入村规民约的是() A. 村民发生纠纷必须服从村委会裁定 B. 牲畜毁坏他人作物被打死不赔偿 C. 外出务工者必须按时返乡参加选举 D. 村委会定期张榜公布村内重要事项 6.微博(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从全国“两会”到强制拆迁,从社会热点事件到众多“草根明星”出炉,微博成为民众参与政治的一个利器。公民利用微博参与政治 ( ) ①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②促进了政府决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高一政治是经济常识部分,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内容比较散和杂,需要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点进行总结,这样同学们学习和复习时才比较方便。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高一政治是经济常识部分,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内容比较散和杂,需要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点进行总结,这样同学们学习和复习时才比较方便。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了解 3、货币的职能 (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A、价值尺度职能 (1)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 (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 (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

第一课第一框 国家是什么 导学案-【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课第一框国家是什么导学案 【课标内容】 比较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的区别,说明政体国体是形式内容的关系,理解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 【学习任务】 1了解国家的性质及国家类型 2.理解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3.说明说明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民主和专政的关系、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难点:国家的含义、民主的阶级性、民主政体与专制政体的区别 【知识梳理】 一、国家与国家性质 1.国家的本质 (1)国家的含义:国家是是一种是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的产物与表现 (2)国家的性质:国家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3)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和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 2.国家的历史类型

二、国体与政体 1含义: (1)国体,即,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2)政体,即国家政权的,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 2.关系: (1)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 (2.)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国体。(反作用) 3.影响政体的因素 (1)一个国家的政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变化既包括随着国体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也包括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变迁,在上的不断变化。 (2)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社会习惯、等,都是影响政体的因素。 4.现代国家政体的主要形式 (1)代议制的含义: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的制度。 (2)决定因素:一方面,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上的民主政体;另一方面,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 地所有国家事务。 (3)意义:代议制是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这是现代民主政体的。 二、民主与专政 1.国家职能 国家的根本职能是职能(即专政),国家同时还有职能。 2.民主与专政的关系(辨证统一的) (1)相互区别 ①含义不同: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民主具有鲜明的,是服务于的。专政是指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 ②适用范围不同:民主只适用于,专政只适用于。

【配套K12】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如下: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 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二、学生学习的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 ◎懂得商品价格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一般规律。 ◎知道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了解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了解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理解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2.能力目标: ◎分析商品价格变化如何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实际生活能力。 ◎能够运用商品价格变动影响消费者需求的有关理论,分析相关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能够初步根据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对如何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能辨证看待商品供求与商品价格的关系,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的变动,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三、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既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四、教学方法: 以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法为主。 ——教案设计——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经济生活之中,时刻感受着价格的变动对我们生活 1 的影响。前段时间,同学们曾经利用周末,做过一份《关于价格上涨对于居民生活影响的调查报告》。同学们组成实践小组,或者走访各大超市,或者走进居民家庭,或者在街头巷尾,采取访问、笔录、问卷等方式,对城市居民进行了调查。综合各实践小组的调查结果,我把两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报告展示给大家: (一)调查对象:超市工作人员价格上涨的影响:①肉类销量有所减少。 ②鸡蛋、海产品销量有所增加。③米、面、蔬菜销量没有太大变化。④特价活动期间,销量增加。 (二)调查对象:行人、价格上涨的影响:(原话实录) ①加不起油,吃不起肉。 ②每月花费增多,但食品类商品不得不买,一些贵重商

高一政治上册第一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上册第一课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一政治上册第一课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高中政治是一门理论性较强、较抽象的学科。要想学好这一门科目,需要好好记忆重点知识。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商品(一)使用价值与价... 高中政治是一门理论性较强、较抽象的学科。要想学好这一门科目,需要好好记忆重点知识。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商品 (一)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区别:(1)含义不同.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价值结在商品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形态不同.使用价值具体;价值抽 象.(3)性质不同.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价值是社会属性.(4)主体不同.使用价值是卖者拥有;价值是买者支付. 联系: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统一) 对立: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消费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 (二)十大关系 (1)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2)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 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5) 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6) 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7) 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8) 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 (9) 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10) 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二、货币 (一)商品、货币、纸币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 商品货币纸币 区别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金、银纸 产生时间先后最后 本质价值一般等价物货币符号 是否有价值有有无 联系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二)商品价值、商品价格、货币价值三者的关系 在供求关系不变时,商品的价格除受商品价值决定外,还受货币价值影响.当商品价值升高,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升高;当商品价值不变,

人教版 高一政治 必修一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 然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从具体材料入手,引导 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货币产生的必然性、货币的本质,实现对货币 的科学认识,使学生逐步学会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 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教学重点 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三、教学难点 物物交换的困难、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举例法、讨论法、实践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无论是柴米油盐还是衣食住行都需要用到钱,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早有体会,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那么历史上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货币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二)新课教学 一、货币的本质(板书) 1、商品及其基本属性(板书) 思考:开学前你们都买什么商品了?这些商品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商品都需要用钱去购买(用于交换) 商品是人们生产出来过余的劳动产品,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神创造的。(必须经过劳动)

判断:母亲亲手为自己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空气是不是商品?同学手中的笔是不是商品? 废品收购站里的废品是不是商品? 总结:商品的概念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板书) 思考:大家为什么要买商品? 引导:买衣服可以用来保暖,大家手中的笔可以用来写字学习。 总结: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使用价值。 思考:在最初的商品交换中,不是像现在以货币为媒介,而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简单的物物交换,为什么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成功?例如:一只羊=三把斧头,为什么一把斧头换不 到一只羊呢? 总结: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这两个属性是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了商品需要进行交换,商品的价值决定了商品能够交换成功。任何 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货币的产生(板书) 商品交换最初是以物物交换的形式,今天是以货币为媒介,货币是怎么产生的呢? (1)物物交换的困难(板书) 在原始社会末期人们的交易活动主要是一种物物交换,也就是用自己的劳动产品和别人的劳动产品相交换。假设我们现在就处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在进行物物交换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活动探究一:准备五张纸分别写上马匹、食盐、棉布、粮食、茶叶代表五种不同的商品。 找到参与活动的五位同学,将五张代表商品的纸分别发到他们手里。 要求拿到马匹的同学换到食盐,拿到食盐的同学换到棉布,拿到棉布的同学换到粮食,拿到粮食的同学换到茶叶,拿到茶叶的同学换到马匹。 (2)一般等价物的产生(板书) 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人们找到了一个解决的方法,就是先把自己的东西换成市场上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比如动物皮毛、布匹、象牙等等),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换回自己所需的东西,人们把这种商品称为“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在各种商品交换中了各种各样的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就中国而言,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就有贝壳、龟壳、皮革、布帛、牲畜等等。在唐代,粮食、布帛均为法定货币。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的一车炭,被宫中派出的宦官夺走,换来的就只有半匹红纱和一丈绫。美洲人把可可和烟草等作为一般等价物,而非洲人和印度人则把象牙作为一般等价物。

【范文】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知识点 汇总(人教版)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两者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否则就不是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者为实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为得到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的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所遇到的困难。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①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②扩大的物物交换阶段;③一般等价物的产生阶段;④货币的产生阶段:在众多的商品中,金和银因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天然属性,因而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于是贵金属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这便标

志着货币正式产生。 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 ③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①含义: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w--G――w’ ③需要现实中的货币。 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金属货币与纸币: 纸币的含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本质:纸币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国家强制方能使用。 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案 【篇一: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如下: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二、学生学习的目标要点: 1.知识目标: ◎懂得商品价格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一般规律。 ◎知道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了解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 ◎了解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 ◎理解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2.能力目标: ◎分析商品价格变化如何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实际生活能力。 ◎能够运用商品价格变动影响消费者需求的有关理论,分析相关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能够初步根据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对如何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能辨证看待商品供求与商品价格的关系,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的变动,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 三、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既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学方法: 以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法为主。 ——教案设计——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经济生活之中,时刻感受着价格的变动对我们生活 的影响。前段时间,同学们曾经利用周末,做过一份《关于价格上涨对于居民生活影响的调查报告》。同学们组成实践小组,或者走

访各大超市,或者走进居民家庭,或者在街头巷尾,采取访问、笔录、问卷等方式,对城市居民进行了调查。综合各实践小组的调查 结果,我把两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报告展示给大家: (一)调查对象:超市工作人员 价格上涨的影响: ①肉类销量有所减少。 ②鸡蛋、海产品销量有所增加。 ③米、面、蔬菜销量没有太大变化。 ④特价活动期间,销量增加。 (二)调查对象:行人、 价格上涨的影响:(原话实录) ①加不起油,吃不起肉。 ②每月花费增多,但食品类商品不得不买,一些贵重商品消费减少。 ③使用私家车次数减少。 ④用海产品、鸡蛋代替猪肉,尽量使用电器做饭。 ⑤减少对价格上涨商品的购买。 ⑥对生活的影响不大。 通过以上的调查报告,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价格的变化对生活 的影响。 一、价格的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咱班有两个同学根据我们的调查,模仿电视正在热播的家庭喜剧 《家有儿女》,自编自导自演了一段小品——《家有儿女之价格篇》。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请特别注意其中有关价格的情节。 人物:妈妈一一刘梅儿子一一刘星 地占、:客厅内 妈妈:(提着满满两大袋东西,累得气喘吁吁,推门进来)刘星刘星,快来接东西! 可累死我了! 儿子:(快步过来,接过妈妈的袋子):呵,真沉呢!咱家中大奖了?您 这么可着劲儿 的往家买? 妈妈:哎,刘星,今天我可遏上好事了。今天商场在搞优惠大展销呢,要让利消费者。 心动不如行动,我就赶紧行动了。对了,刘星,我给你买了件羽绒服,快试试。

高一必修一思想政治第一课

高一必修一思想政治 第1课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专题导学 一、学法指导 1.本课从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钱”入手,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必须高度重视。首先,从日常生活体验中感悟经济道理,透过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律是经济学科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培养学科思想的重要环节;而第一堂课能否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至关重要。其次,商品、货币是现代市场经济非常活跃而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深刻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 2.逻辑顺序 (1)货币的本质:商品和货币密切联系──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必然出现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等价物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一个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商品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功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3)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具有许多优点──纸币是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二、重难点分析 1.什么是商品?它具有哪两个条件?什么是货币?它的本质是什么?货币和商品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1)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劳动产品;其二,必须用于交换。 (2)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商品和货币的关系:第一,货币和商品的区别是:商品出现在前,货币出现在后;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一般商品不具有上述货币各种特征。第二,货币与商品的联系表现在:二者都是商品,都具有价值;货币能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是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二者在实质上都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2.什么是价值?价值与商品有何联系?在货币出现前后,商品的价值分别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1)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价值是商品的共有属性(一切商品都有价值)和特有属性(只有商品才有价值)。 (3)在货币出现之前,商品的价值是通过交换由另外一种商品来表现的;而在货币出现之后,商品的价值则是通过交换,由一定数量的金、银货币来表现的。 3.劳动产品如果不用于交换, 是不是商品?有没有价值?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虽然经过了人类劳动,但它不用于交换,所以不是商品。 (2)不是商品的劳动产品没有价值。其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既然不是商品,就谈不上价值。其二,劳动产品只有作为商品用于交换,有差别的人类劳动才有必要化作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比较其大小,商品才有了价值。(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同样可以满足人的某方面需要,但这只是它的有用性或说使用价值, 而并非价值)

高一政治第一课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导学案设计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第一课时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学习目标 : 1.知道原始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 2.理解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重点、难点) 3. 理解私有制产生的原因(重点)4.认识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重点难点) 自主学习 (一)原始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最低阶段 ( 旧石器 )时代 1.两个阶段 ( 新石器 )时代 共同( )共同( ) 2.生产关系的特点 平等( ) 平均分配( ) 3.社会组织形式:部落、部落联盟(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 原因:( )的发展 4. 解 体 过程:( )劳动盛行,生产资料转归( ),私有制确立(标志是 )

(二)奴隶社会 ( )阶级 出现两大对立阶级 (含义 ) ( )阶级 奴隶主( ) 生产关系的特点: ( ) 主要矛盾: 含义: 国 家: 成立的目的: 积极意义: 当堂检测 1.在原始社会,人们一起劳动,相互协作,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由此可知,在原始社会 ( ) ①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所有 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③产品的极大丰富为平均分配提供了可能 ④生产工具的简陋决定了人们的分配关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原始社会末期,伴随着犁的发明和犁耕技术的使用,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产品不断丰富。伴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也慢慢解体。原始社会解体过程( )

①是个体劳动取代共同劳动的过程②是生产发展基础上贫富差距缩小的过程 ③是私有制基础上阶级分化的过程④是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国家是伴随奴隶的反抗,以及奴隶主对自身利益的维护而建立的。这表明奴隶制国家() ①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阶级斗争的产物②是奴隶主与奴隶共同利益的维护者③是奴隶主与奴隶阶级利益的调和者④是奴隶主维护其阶级利益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高一政治第一课教案

《前言》教学设计(含课件) 北京二中吕晖 100010 点击下载:本课课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经济”的定义,明确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运用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方法了解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经济意识,培养正确的金钱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经济的初步理解,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 难点:通过分析经济现象,理解经济的含义。理解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 三、教学设计 (教学第一阶段。通过教师设问和讲解向学生介绍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与初中思想政治课进行比较,介绍本阶段的学习方法。) 教师设问:同学们在初中的政治课上学过哪些知识?你认为学习这些知识后,给你的学习和生活带来那些益处?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略) 教师小结: 初中的政治课主要介绍作为成长中的中学生应该加强修养,树立正确的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习惯,指导我们处理好身边的事情。高中的政治课更侧重于解释“为什么社会是这样的?为什么我们要那样去做?”,理论性更强,培养同学们认识问题的能力,并要求我们站在社会人的角度来看问题。因此,高中政治课的学习,要求我们视角要更高一些,看问题要全面、长远。学习的方法要多样,但更要注重反思。课外我们组织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设了选修课,希望同学们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在课堂上,希望同学们不断思考,多想一想“为什么”。 在高中的政治课上我们将要学习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的内容。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有各自的学科特点,也有好多共同之处。它们都是在对现实社会的分析和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同学们在学习时一定要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对理论进行分析和理解,并不断在生活中去运用。希望同学们关注社会问题,养成坚持每天看新闻、看报纸的习惯,使我们能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做到学以致用。经济学就是一门致用之学。 (教学第二阶段。通过教师设问、学生回答和分析,讲解经济常识的相关问题) 教师设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是经济现象? 学生回答:(略) (学生回答时教师在黑板上做简略的板书) (教师还可以用课件中提供的详细材料启发学生回答。如何用,请视学生回答的情况而定。)

政治生活第一课考案

政治生活第一课考案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考案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充分体现了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种辩证关系的是() A.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担负着对人民实行民主与对敌人实行专政两项任务 B.对少数人实行民主,对多数人实行专政 C.对人民实行民主才能有效地对敌人实行专政,对敌人实行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 D.民主与专政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 2010年7月28日,湖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徐守盛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传达贯彻全国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经验交流会精神时指出,建设服务型政府,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据此回答2~3题。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 A.广泛性B.真实性C.依法治国 D.人民当家作主 3.在今天,我国深化政务公开,建设服务型政府。体现了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 A.阶级性B.全民性C.真实性D.广泛性4.2009~2011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按统一部署,深入打击“涉黑、涉黄”等犯罪活动,专项整治取得成效。我国之所以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因为() ①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②人民民主专政就是依靠暴力实行统治③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A.①③B.②④C.③④ D.①④ 5.我国实行民主听证会制度的根本原因是( ) A.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民主与专政是根本对立的 C.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真实性特点D.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6.2010年11月,青海省发改委、省民政厅等部门向社会公布了玉树地震灾害社会捐赠资金的运行、使用情况。从根本上说,青海省相关部门这样做是因为() A.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B.政府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 C.全体公民当家作主 D.政府维护公民的各项权利 7.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人民民主专政是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②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③人民当家作主是指每位中国公民都是国家的主人④人民当家作主是宪法决定的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8.2011年1月12日,全国首个电子信访服务中心在江苏正式启用,老百姓在家里打电话、发短信或者上网都可以进行信访,最高费用只需几角钱。这表明() A.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全民性B.我国的人民民主有制度保障 C.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D.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多样性 9.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 A.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体 B.人民当家作主 C.民主具有真实性 D.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10.下列关于民主与专政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②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③对一定阶级既实行民主又实行专政④统治阶级的民主意味着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 ②③④ 11.2010年,我国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体现出() A.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B.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C.人民民主的全民性 D.人民民主的阶级性

高一政治: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教案(示范文本)

高中政治标准教材 高一政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案(示范文本) Studying politics can make us understand ourselves earlier and have more goals to strive for.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高一政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案(示范 文本)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教学目标】: 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 【学习要求】: 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理解:货币的概念,本质及其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理解: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了解:货币的其他职能了解:纸币产生的原因。纸币的含义,优点及发行规律 了解:货币流通公式,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重难点】 理解:货币的概念,本质及其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理解: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师生研讨】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商品(了解)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1)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

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一课《公民的政治生活》练习题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的国家》练习题 主备人:高一政治组 2013-2-18 1. 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新修改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相同的原则分配,将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由原来的4∶1改为1∶1。这一修改的意义在于。 ①从制度层面消除城乡选举差别②在立法和制定重大决策层面更好地维护农民的利益 ③拓宽农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④保证人大代表平等地行使权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2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的刑事诉讼法在证据制度、强制措施等方面增加了有关“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刑事诉讼法的这一修改。 A. 体现了人民民主、司法独立的要求 B. 构建了公民实现基本权利的法律体系 C. 立足于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保护 D. 体现了既惩治罪犯犯罪又保护了人权的法制精神 3.(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新修改的选举法,规定选举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时“应当设有秘密写票处”。这一规定。 A.是对选民平等权利实现的保障 B.是对选民人格尊严权利的保护 C.是对选民自由表达意愿的保障 D.是维护选举秩序的重要措施 4.(2012沪9.)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下行使这一权利的是。 A.团员选举团支 部书记 B.村民选举村委会成员 C.工人选举职代会代表 D.选民选举区人大代表 5.(2012年山东20.)当前,我国公民越来越多地借助互联网表达政治意愿,与政府进行互动。公民在使用网络参与政治 生活时应。 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③理性参与网上评议政府的活动④依法对政府的工作行使质询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2009年高考广东卷)“你对国家的热爱更高于你对职业和薪水的追求。”这是某媒体对姚明回国参加奥运会的高度评价。姚明的行为体现了我国公民( ) A.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B.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一致的原则 C.坚持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对等的原则 D.把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誉紧密联系在一起 7.(2011年北京30.)某高中生的下列行为中,属于参与政治生活的有 ①帮助居委会管理社区卫生②为班级患病同学捐款 ③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脑质量问题④在互联网上参与交通管理问题讨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2011年全国新课标16.)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因同一 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从而改变了以往因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导致死亡赔偿金计算标准不同的状况。这一法律规定的变化 A.坚持了公民权利至上的原则 B.实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C.消除了公民的身份差异 D.体现了对公民平等权利的尊重 9.当前,我国公民越来越多地借助互联网表达政治意愿,与政府进行互动。公民在使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时应 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③理性参与网上评议政府的活动④依法对政府的工作行使质询权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0.(2009年山东19.)某小区有些居民晚上经常一起打牌娱乐,影响乐一张姓居民的正常休息并引发争执,居民委员会就此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一课第二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一课第二框(第2课时)教学设计 ---1.2《文化与经济、政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文化与经济、政治》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的第一课第二框的内容。 【教材修改部分及说明】:1、第10页第一段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中的“基本”删掉,因为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大建设,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五个领域中的三个,没有表述说明哪几个是“基本”。” 2、第10页,把原书中的两个专家点评位置互换。因为正文第一段是说明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从理论角度、宏观视角对它们的关系进行了阐释,因此这里应该跟原书中讲决定作用的第二个专家点评。第二段正文分析了具体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从文化的反作用角度说明三者关系,因此应跟论述文化反作用的第一个专家点评 3、第10页正文最后一段,“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修改为“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调整顺序,增强逻辑性。 4、第11页,正文第二段“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后”加入“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为,十七大报告强调文化重要性用了三个“越来越”,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又增加了“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学情分析】: 本框涉及的内容,理论性较强,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实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动材料,化理性为感性,变抽象为具体,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活动。 【设计思想】: (一)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觉得“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身边” 教学过程活动化,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体验所学的内容 (二)教学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自主学习 (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幻灯片及基本教具展示情景材料,让学生回归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适时加以引导,采用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战略任务的重要性,从而增强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什么是文化?社会生活一般包括哪几个领 域?观察P9框中的活动,让学生讨论分类,回顾知识思考问题巩固基础并启发 思考,进入本节学

高一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学案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课标要求】 1、把握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 2、明确社会形态的决定性因素; 3、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及其建立的条件; 4、阐述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的爆发; 5、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石及实践的过程。 【知识梳理】 一、原始社会 1、地位: 2、发展阶段: 3、生产关系的特点: 4、社会组织形式: (1)氏族:在原始社会,按照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2)氏族制度:人们通过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1、奴隶制国家的产生:私有制确立(1)时间: (2)原因: (3)过程: (4)标志: (5)影响: 2、阶级的含义: 最早的阶级: 3、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4、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5、国家的产生 (1)原因: (2)最早的国家: (3)国家的含义: 6、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意义:

1、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2、封建制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3、封建统治 (1)经济上 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地租包括: (2)政治上 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 (3)思想上 地主阶级通过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4、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1)在封建社会,是两个基本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2)封建社会阶级斗争的表现形式:抗租抗税运动、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等。

四、资本主义社会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基本条件: 4、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标志: 5、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基本特征 (2)主要表现 (3)直接原因 (4)根本原因 7、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表现 在生产上: 在阶级关系上: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地位 (3)资本主义终究要被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

(完整版)政治生活第一课知识点

《政治生活》第一课知识点 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国家”的相关知识 1.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3.国家性质及决定因素 (1)国家性质:又叫国体,指的是国家的阶级性,即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2)决定因素:国家性质由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 二.“我国”的国家性质 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人民当家作主,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2.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4.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所以是新型民 主、新型专政。 5.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6.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也是必要性)? (1)从地位上看,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已被写入宪法。 (2)从作用上看,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3)从意义上看,只有对人民实行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于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只有对敌人实行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三.“人民民主”的相关知识 1.什么是民主?我们学的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指的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 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2.民主有鲜明的阶级性,只能属于统治阶级。世界上不存在抽象的、超阶级的、全民的民主。 3.人民民主的重要性: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4.人民民主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5.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 广泛性表现在:(1)权利广泛(2)权利的主体广泛 真实性表现在:(1)人民的民主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上的保障; (2)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3)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第二框政治权利与义务 一.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是什么? 是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二.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是如何确定的? 都是依法确立的,其中,权利是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义务是庄严的、不容推卸的。 权利可以放弃,义务不能放弃。 三.什么是政治权利和自由?我国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 1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 权利和自由。 2.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政治自由(3)监督权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含义、重要性、享有条件? ①含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各级人大)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②重要性: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基础 和标志。 ③享有条件:a.必须年满18周岁 b.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c.不能是精神病患者。 (2)我国公民有哪些政治自由?应如何行使这些政治自由? ①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②如何行使政治自由?应在法律、政策和纪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不得损害国家、 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正当权益。 (3)监督权包括哪些具体权利?谁监督、监督谁?怎样正确行使监督权? ①监督权包括:批评建议权、申诉控告权、检举权。 ②公民监督;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③正确行使监督权:要实事求是,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不能干扰公 务活动。 四.什么是公民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应履行哪些政治义务? 1.政治义务: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承担的政治责任。 2.我国公民应履行四方面的政治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记住两个保证:一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二是实现公民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2)遵守宪法和法律(记住:宪法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一个保证: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