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脑血栓防治知识

脑梗死脑血栓防治知识
脑梗死脑血栓防治知识

脑梗死防治知识

1.什么是脑梗死:脑内血管发生堵塞,局部坏死而产生相关临床症状。

2.脑梗死常见症状有哪些:1.一侧面部、胳膊或腿麻木无力,活动不灵。2.单眼或双眼视物不清

3. 意识不清,说话不清楚或理解费力

4..走路不稳、头晕、平衡障碍或动作不协调。3.什么人群容易得脑梗死:1.有脑梗塞家族史的人2.高血压及某些低血压病人3.糖尿病病人;4.肥胖病人;5.血脂增高的人;6.大量吸烟的人(每天10支以上,超过10年);7.年龄超过65岁的人。8.有冠心病尤其是心房颤动的病人。

4.脑梗死怎么预防:1、控制血压,通过低盐饮食、口服药物等将血压逐渐降至正常范围。

2、糖尿病,通过控制饮食、降糖药,将血糖降至正常范围。

3、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应正规治疗,尤其防止心房颤动引起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

4、血脂代谢紊乱者调节血脂到正常范围内6、戒烟、限酒;8、肥胖者限制体重

5.脑梗死如何治疗:根据每位患者的病情医师会采取针对性治疗。下面介绍一下脑梗死的一般治疗方法:.输液、口服药物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抗血小板聚集。中医中药在脑梗死治疗方面具有效果明显,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少的优势。我科根据传统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采用如下方法。1.电针:通过生物电的微量电流以连续波、断续波刺激特定穴位,可以疏通经络,促进肢体功能康复。2.穴位贴敷: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沦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植物油等调成糊状,再直接贴敷穴位,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作用直接,“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对脑梗死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显著功效。3.耳穴压豆: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特定的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疫、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14.脑梗塞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

脑梗塞患者血压控制通常在140/90mmHg以下,但是有严重颈动脉或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血压控制要个体化,可以稍高于140/90mmHg.

16.脑梗塞患者能够吸烟吗?

吸烟是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第二位的危险因素,因此脑梗塞患者建议立即戒烟,并且戒烟5年以上才能消除吸烟对脑梗塞发病的影响。

17.脑梗塞患者可以饮酒吗?

酒精对心脑血管病的影响是双向的,少量饮酒,每天不超过25克酒精(50度白酒不超过1两)具有降低心脑血病发病率的作用,大量饮酒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18.得了脑梗塞的患者吃什么比较好?

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是引起脑梗死(脑出血、脑梗塞)的主要原因,因此与之有关的饮食营养因素有密切关系,因此平时饮食应当清淡饮食可以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食入香菇、蘑菇等菌藻类及紫菜、海带等海藻类,以补充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对降血脂有益。限制钠盐,每日应在5g以下,戒除烟酒。尤其应多吃黑木耳,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对脑血栓有好处。而医生既然说“得了脑梗塞的病人在饮食上要以低盐、低脂肪的食物为主,口味要清淡。可以服用适量的抗血小板药物,比方说阿司匹林。”那么黑木耳正是抗凝血的天然保健品。

19.经常输液治疗可以预防脑梗塞吗?

很多脑梗塞患者认为经常输液治疗可以替代口服药物,研究证实经常输液治疗并不能达到降低脑梗塞发病率的目的。

20.如何防止脑梗塞的复发?

脑梗塞会复发,并且会多次再发。我们在多年临床工作中,曾遇到反复再发达9次而最后死亡的病人。这是因为:一旦患有脑梗塞,说明机体已经具备了形成血栓的三类基础因素,血管内皮的损伤、血液质的改变、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等因素,这些因素如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反复再发。因此,得过脑梗塞的病人,一定要遵医嘱,及时针对脑血栓形成的基础因素进行正规系统的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脑梗塞的再发。特别是患脑梗塞,在有效溶栓时机内(6~24小时),及时治疗,血栓溶解,血管再通;自认为恢复正常的病人,往往因经济、人力等因素,再通后急于出院,不进行系统正规的、有效的病因治疗,而导致脑梗塞的反复再发,后悔莫及。

21.要防止脑梗塞复发就必须做好哪些事情?

1.针对发病基础原因进行系统、正规、有效的治疗,去除或控制发病基础因素的发生是防止脑梗塞再发的关键;

2.为达到防止脑梗塞再发的目的,必须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动脉硬化、高血压、低血压、高凝、高粘及血栓前状态;

3.生活习惯的改变,如吸烟、酗酒、熬夜、多荤少菜、久卧久坐、不运动、精神抑郁或易激动生气等不良习惯。

22.血脂正常就可以不用口服他汀类降脂药吗?

很多脑梗塞患者不能长期坚持口服他汀类降脂药,一旦血脂检查正常,就认为可以停用降脂药,实际脑梗塞患者血脂正常的目标值是因人而已的,血脂检查的正常值范围是针对健康人群,对于脑梗塞不同危险度的患者,血脂正常值水平不同,并且只有长期口服他汀类降脂药

才能达到稳定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目的。

26.轻微的脑梗塞等于病情不严重吗?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首先症状轻微的脑梗塞也可能是由于严重颅内外动脉狭窄所致,研究发现症状轻微的脑梗塞在发病1周之内病情进展的可能性更高,因此一旦发生脑梗塞,不能在家观察或到小诊所输液治疗,最好到有经验的脑血管病专科进行诊治。

30.康复治疗是否是越早越好?

康复治疗可以说越早越好,脑缺血患者只要神智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 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多数脑出血康复可在病后10~14 天开始进行。在急性期住院期间可以予以生物反馈疗法,刺激瘫痪侧肢体感觉、肌肉功能恢复,如病情相对平稳,也可以尽早开始床边手法康复治疗,所以应重视早期康复:早期康复对于预防并发症、改善功能非常重要,特别是早期床旁的康复如患肢的保护,被动活动等,同时家属也可以同时学习一些手法帮助患者恢复,而且可以在康复治疗中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和被家人关注的感觉,有助于患者回归社会,减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

31.康复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正确的开始才是良好康复的基础,有时家属对康复过于迫切,或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及时到专业康复科进行康复训练时,掌握一些基本的康复常识很有必要。

1.正确的卧位姿势: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过渡性、时间不宜过长)

2.床上坐位:首先要保持患者躯干的直立,为此可以用大枕垫于身后,髋关节屈曲90°,双上肢置于移动小桌上,防止躯干后仰,肘及前臂下方垫枕,以防肘部受压。

3.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应早期开始,急性期可在病房实施。一般每天做两次,每次10~20 分钟。做各关节及各方位的运动2~3 次。

4.正确的椅子及轮椅上的坐姿:与卧床相比,坐位有利于躯干的伸展,可以达到促进全身身体及精神状态改善的作用。因此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尽早离床,采取坐位。但是,坐位时只有保持正确的坐姿,才能起到治疗和训练的目的。治疗者应该随时观察患者的坐姿,发现不良坐姿并及时纠正。

5.转移动作训练:可分为床上的转移(仰卧位的侧方移动和翻身),床上起坐、自床向轮椅的转移、起立等。

6.上肢运动感觉机能的训练:经常使用木钉盘,如将木钉盘上的木钉稍加改造,如在木钉外侧用各种材料缠绕,如砂纸、棉布、毛织物、橡胶皮、铁皮等,在患者抓握木钉时,通过各种材料对患者肢体末梢的感觉刺激,提高其中枢神经的知觉能力,就可以使运动功能和感

觉功能同时得到训练。

7.患侧上肢负重训练:是改善上肢运动功能的训练方法之一。这种运动不仅对运动机能有益,对感觉机能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8.下肢功能训练:恢复期下肢功能训练主要以改善步态为主。具体的训练方法有:踝关节选择性背屈和跖屈运动、双下肢作步行状、自立位向前迈出患侧下肢,患侧下肢负重及平衡能力,向后方迈步,骨盆及肩胛带旋转。

32.脑梗死后患者情绪不好怎么办?

脑梗死患者在卒中突然发生后处于急性心理应急状态,面临许多心理、社会问题,这时的“人”并不是单纯的生物体,而是身心需要医治和帮助的社会人。卒中患者大多为老年人,了解其心理特点便有利于做好心理护理。患者常有无用感、孤独感、失落感和死亡恐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疾患非常突出,但往往会被忽略,心理疾患对患者的功能恢复非常不利,一定要高度重视,积极治疗。

重视家庭成员的参与:患者最终要回归家庭,因此家庭成员对患者恢复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该让家庭成员充分了解患者的情况,包括功能障碍,心理问题,以便能相互适应,还应掌握一定的康复手段,为患者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

1.无用感:老年人比较容易出现“无用感”,这一感觉在老年人发生卒中后会明显加重,而且很可能演变为抑郁、自责情绪,尤其年龄偏轻,病前还工作的人。所以,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减少过多、过细的照顾,心理护理侧重点可以放在对患者自我生存价值的认识上,用亲人的语言,引导患者从子女和家庭的角度认识自己生命的价值所在, 多鼓励患者,以争取其对治疗和康复的主动性。

2.孤独感:孤独感这一内心体验主要来自于老年人自己的心理需要落差,即现在不同于往日。老人在脑梗死后若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残疾,这种孤独感很容易向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方面转化。心理护理侧重点应放在“理解”方面,理解患者压抑的、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内心体验,同时向患者传递一种信息,患者并不孤独、并不寂寞,他的内心体验能被亲人理解。在这一阶段,主动倾听、默默陪伴是对患者最为有效、最为实际的心理护理技术。3.失落感:卒中后老人易使失落感这一内心冲突转变成为心理上的退行。患者可表现为心理行为的依赖、幼稚等。心理护理强调的是患者心理的成长,而不是一味的迁就关心患者。在正视疾病的前提下,鼓励患者寻找原来的“自己”,重新唤回“心理”感受,重新调整自己的心态等。失落感过强的患者,可将自己人格中原来相对隐蔽的、很不光彩的、不被人们所接受的特点暴露出来,可表现为挑剔、不礼貌行为等。陪护者、家人、社区医疗人员要保

持理智,要有敏锐的心理洞察力,能及时发现问题,以包容、鼓励的语言帮助患者恢复心理健康。

4.死亡恐惧:生本能与死本能均是与生俱来的本能。这两种本能表现在外在的强弱程度可因年龄有所不同。老年人发生卒中,将使这一“死亡恐惧”感加重。表现为抑郁、焦虑、易怒、恐惧等,回避社会,与周围的人不合作,不交流。要及时向患者传递“生命”的信息,随时向患者通报疾病好转的消息,鼓励患者说出内心恐惧,减少患者过分的担心和不必要、不准确的对自身疾病的猜疑等。

33.多种疾病并存如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同时又患有脑梗死该吃的药物很多怎么办?脑梗死病人往往并发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所以要吃很多种药,很多病人对此表示怀疑是否所有的药物都需要吃?要预防脑梗死发生,最主要的是控制好危险因素,降压、调脂、调控血糖,当这些危险因素得到控制时,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就会降到最低;很多药物对肝肾功能有影响,所以一定要定期复查肝肾功能,以免出现药物性脏器损害。35. 脑梗死病人的自我护理

1.改变生活节奏

(1)预防中风,就要把中风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控制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点。高血压病人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有条件者最好每日测1次血压,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以保持血压稳定。

(2)要保持情绪平稳,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事,如打牌、搓麻将、看体育比赛转播等,要注意控制情绪,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因为不良刺激及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可使血压突然升高,进而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而发病故预防脑血管病首先应注意控制情绪,避免过度紧张与疲劳。

(3)饮食须清淡有节制,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做到定时定量,不要吃得太饱和过咸,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如肥肉和动物内脏、辣椒、生葱、大蒜等肥甘厚味和辛辣刺激的食物,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应忌烟,少酒,每日饮酒不应超过100毫升(白酒)。

(4)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关键在于防治高脂血症和肥胖,饮食控制,适量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适量运动增加热量消耗,服用降血脂药物,定期有针对性地检查血糖和血脂。(5)控制糖尿病与其他疾病如心脏病、脉管炎等,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粘滞血症、A性行为、肥胖病、颈椎病等。

(6)注意季节变化:季节与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病人情绪不稳,血压波动,诱发中风,故

在气候变化时应当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7)不要用脑过度;平时外出时多加小心,防止跌跤;起床、低头系鞋带等日常生活动作要缓慢;洗澡时间不宜太长;注意治疗原发病,防止再发脑血管病。

2.注意中风的先兆征象:

一部分病人在中风发作前常有血压升高、波动,头痛头晕、手脚麻木无力等先兆,发现后要尽早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有效地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当病人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先兆时,应让其安静休息,并积极治疗,防止其发展为脑血栓形成。

3.坚持长期服用药物

(1)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进口的如波利维,国产的如泰加),大量临床询证医学证实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

(2)调脂药物:目前调脂药物使用和降低脑血管事件之间存在明显关心,他汀类药物预防治疗可使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减少19%~31%。目前临床上常用调脂药物包括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其中他汀类药物主要以降低血脂为主,(如立普妥、舒降之、来适可,国内主要为血脂康),贝特类对降低血脂效果明显。但调脂药物对肝脏较大,所以定期复查肝功能是很必要的。

36. 脑梗死患者有哪些运动疗法?

生命在于运动,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环境、兴趣爱好,选择适当的、符合自己兴趣和能力的运动项目,同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下面介绍一些小动作对防止脑梗死大有裨益,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1.张闭嘴:闲暇之时,经常做“张闭嘴”运动,即最大限度将嘴巴张开,同时伴之深吸一口气,闭口时将气呼出。如此一张一闭,连续做30次。这样通过面部的神经反射刺激大脑,可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增强脑血管弹性,有利于预防中风及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2.咬牙切齿:把上下牙齿整口紧紧合拢,且用力一紧一松地“咬牙切齿”,咬紧时加倍用力,放松时也互不离开,可反复数十次。这样可以使头部、颈部的血管和肌肉、头皮及面部都有序地处于一收一舒的动态之中,加速脑血管血液循环,使趋于硬化的脑血管逐渐恢复弹性,让大脑组织血液和氧气供应充足,这可以消除眩晕的发生,防止“一过性脑缺血”症状及预防脑中风的发生。

3.摇头晃脑:平坐,放松颈部肌肉,不停地上下点头3分钟左右,然后再左右旋转脖颈3分钟,每天2-3次。这种轻柔的颈部运动,可增强头部血管的抗压力,并减少胆固醇沉积

于颈动脉的机会,不仅有利于预防中风,还有利于高血压、颈椎病的预防。

心梗和脑梗的区别

心梗和脑梗的区别 许多人到现在还是分不清何为心梗何为脑梗。简单来说心梗为心血管的堵塞而脑梗则为脑血管的堵塞。虽然心梗和脑梗的发病原理、危险因素、临床特点都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是它们的病变部位、发作前兆、确诊指标还是有一定上的区别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心梗和脑梗的具体区别。 ★一、发病部位不同 1)脑梗是由于主颈内动脉和锁骨下动脉的椎-基底动脉这两条主要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血管发生血液供应不足而导致脑部发生一系列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 2)心梗是由于主动脉窦的中等大小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

★二、发作前兆不同 1)脑梗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前兆,表现为突发的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利,累及后循环还可出现走路不稳、意识丧失等,但症状于24小时内恢复,影像学检查不能发现明确的梗塞灶。 2)心梗前常出现心绞痛,既往心绞痛的病人会出现心绞痛性质的改变,比如胸痛持续时间延长,诱发胸痛的活动耐量降低,发作较前频繁,既往可缓解的方式当前不能缓解等。 ★三、确诊指标不同 1)脑梗的典型临床表现为: ①突发眩晕、恶心、呕吐、眼震(前庭外侧核及内侧纵束受

损);②同侧面部痛温觉丧失(三叉神经脊髓束及核受累);③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提升不能、声带瘫痪和咽反射消失(舌咽迷走神经受损);④同侧共济失调(绳状体及脊髓小脑束损害);⑤对侧躯体痛温觉丧失(脊髓丘脑侧束受累)。 2)心梗的典型临床表现为: 胸痛、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上腹胀痛或呕吐等表现,心梗诊断的标准是:①首位诊断条件:心脏标志物(首选肌钙蛋白)水平升高超过参考值上限99百分位值,同时至少伴有下述心梗证据之一;②a、心肌缺血症状;③b、心电图病理性Q波的进展变化;④c、心电图缺血改变(ST段抬高或者压低); ⑤d、冠状动脉介入证实(eg冠脉造影证实)。

第八章 脑血栓形成

1.脑血栓形成: 答案:是指颅内、外脑动脉管壁在发生病理改变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或血黏度增加等情况下形成血栓,致使血管腔闭塞而言。 题型:名词解释 难度:4 章节:第八章急性脑血管病 2. 急性脑血管病最常见的原因是,其次是。按性质可将急性脑血管病划分为和两大类。答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伴发的动脉病变|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题型:填空题 难度:1 3.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和。 答案: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题型:填空题 难度:2 4. 西医学认为,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而中医学认为,其病因病机复杂,与、、、、、六端有关; 答案: 动脉粥样硬化|风|火|痰|瘀|虚|气 题型:填空题 难度:4 5. 中医学认为,脑血栓形成的病位在;基本病机是,, ;病性为,。 答案: 脑气血逆乱痰瘀互阻上犯于脑本虚标实上盛下虚 题型:填空题

难度:4 6.在对脑血栓形成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时,常用的溶栓药物是 和。 答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尿激酶 题型:填空题 难度:3 7.在对脑血栓形成患者进行治疗时,首选的抗血小板药物是;若因胃肠道反应不能耐受其治疗者,可改用或。 答案:阿司匹林|噻氯匹定|氯吡格雷 题型:填空题 难度:4 8.脑血栓形成的最常见病因是:() A.糖尿病 B.高脂血症 C.肥胖 D.高血压 E.动脉粥样硬化 答案:E 题型:单选题 难度:1 9.中医学认为,引起脑血栓形成的直接病理因素是:() A.风、热、痰、瘀、虚、气六者 B. 风、火、痰、瘀、虚、气六者 C.风、痰、瘀、虚、气五者 D. 风、火、痰、瘀、虚五者

脑血栓形成患者发病时间常在简介

16、脑血栓形成患者发病时间常在 A、感觉风寒时 B、剧烈运动时 C、情绪激动时 D、睡眠或安静时 E、血压剧烈上升时 答案:D 17、原发性肝癌普查常先用 A、CT B、AFP C、MRI D、AKP E、B超 答案:B 18、使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应告之病人警惕 A、低血糖发生 B、过敏反应 C、酮症反应 D、肾功能损害 E、胃肠道反应 答案:A 19、用于手术人员浸泡手和臂的0.1%新洁尔灭应何时更换 A、使用40人次以后 B、每周更换一次

C、液体混浊后更换 D、每月更换一次 E、使用50人次以后 答案:A 20、截瘫病人足部用支架的目的是 A、防止畸形 B、预防肌萎缩 C、防止关节僵直 D、病人舒适 E、防止下肢水肿 答案:A 21、下列哪项对高钾血症病人禁用 A、等渗盐水 B、10%葡萄糖液 C、右旋糖酐 D、林格液 E、碳酸氢钠 答案:D 22、心脏复苏药最佳的给药途径是 A、心内注射 B、皮下注射 C、静脉注射 D、气管内给药 E、肌肉注射

23、开放性损伤后预防破伤风的有效措施是 A、清创并注射青霉素 B、清创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C、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D、清创并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E、注射人体破伤风球蛋白 答案:B 24、墨菲氏征阳性见于 A、急性阑尾炎 B、急性胆管炎 C、急性胆囊炎 D、急性胰腺炎 E、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答案:C 25、两人协同对心跳骤停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人工呼吸与心脏接摩的比例应为 A、2:5 B、2:15 C、1:5 D、1:3 E、1:15 答案:C 26、中年人便血及排便习惯改变应首先进行的检查是 A、纤维结肠镜检

脑卒中和脑梗塞的区别

脑卒中和脑梗塞的区别 文章目录*一、脑卒中和脑梗塞的区别*二、什么人易患脑卒中呢*三、老年人患脑卒中怎么办 脑卒中和脑梗塞的区别1、脑卒中和脑梗塞的区别脑梗塞就是由于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物质代谢失衡,造成大脑血管堵塞引起的,就是脑梗塞,脑中风就是一个中医的说法,中医说心脑血管疾病就是“中风”,形容发病之急之快,脑中风就是脑部血管疾病,脑中风又叫“脑卒中。脑卒中包括脑梗塞,脑卒中的范围更广,脑卒中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2、什么是脑卒中 ”中风“是中医学的一个病名,也是我们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和俗称,也称为卒中或脑血管病。 中风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缺血性中风,也称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脑栓塞及腔隙脑梗塞等,是血管被”堵塞“使血液不能流到大脑而引起的。 另一类为出血性中风,也称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及 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不是”堵塞“而是破裂,导致血液流入大脑从而引起的脑损伤。

3、脑梗塞的症状 3.1、血栓形成者,多见于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疾病的中老年患者;而栓子所致者,常有栓子来源的疾病的征象,如心脏疾病,尤其是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疾病等。 3.2、血栓形成者,先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如头晕、眩晕、一侧肢体无力等,起病缓慢,常在睡眠或安静时发生;而由栓子所致者,多无前驱症状、发病急骤,在数分钟内发展至高峰。 什么人易患脑卒中呢心脏病病人---统计发现,有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细菌性心肌膜炎以及心脏瓣膜疾病的人,或者做过心脏手术、安装过人工心脏起搏器者,容易出现血栓,引发脑中风。 高血压病人---研究表明,无论是收缩压高还是舒张压高,只要高到一定程度,都可能引发脑中风。因此,血压很高的人,即使无明显症状,也应坚持服药,控制好血压,千万不可麻痹大意。 糖尿病病人---糖尿病病人容易出现血脂代谢紊乱,加重动 脉粥样硬化,而且还容易出现高血压,这些都是引发脑中风的危 险因素。 血液黏稠度高的人---有些疾病,如红细胞增多症,病人血液中红细胞数目过多,血液变得黏稠,很容易出现血栓,引发缺血性脑中风。 吸烟的人---吸烟可使血液中的胆固醇与脂蛋白结合并沉积

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的区别

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的区别 令狐采学 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上统称为脑梗塞。两者症状相似,常易混淆,但两者病因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脑血栓形成与脑栓塞的区别: (1)脑血栓形成多发生在中年以后,起病缓慢,常于数十小时或数日内病情达到高峰。一般在发病前有先兆症状。而脑栓塞多见40岁以下的青壮年,起病急骤,数秒钟至2~3分钟,症状便全部出现,且多无前躯症状。 (2)脑血栓形成是由于脑血管自身的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软化、坏死而产生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一系列中枢神经症状。而脑栓塞则是由于脑血管被血流中所带来的固体、气体、液体等栓子阻塞而引起,发病在脑内,病根却在脑外。 (3)脑血栓形成常在安静和睡眠状态下发病,醒来后发现自己不能随意活动或失语。脑栓塞发病前常有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病史,突然发病。 (4)脑血栓形成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尿病等病史。脑栓塞既往病史多种多样,但主要见于心脏病、术后、外伤等。 (5)脑血栓形成以半身不遂和语言不利为主要症状,多无意识障碍或头痛、呕吐等。脑栓塞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失语、偏瘫等临床表现。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可靠诊断方法,是脑血管造影,它可以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部位。但脑血管造影有使病情加重的危险,一定要慎重,不可盲目检查。

脑出血和脑梗塞的区别: 脑出血和脑梗塞性质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因此,需及早明确诊断。在没有条件进行CT或核磁共振检查的情况下,可按以下几条鉴别: (1)脑出血病人多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病史,而脑梗塞病人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心脏病史。 (2)脑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的情况下发病,脑梗塞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 (3)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常在数小时内达高峰,发病前多无先兆。而脑梗塞进展缓慢,常在1~2天后逐渐加重,发病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4)脑出血病人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血压亦高,意识障碍重。脑梗塞发病时血压多较正常,亦无头痛、呕吐等症状,神志清醒。 (5)脑出血病人腰穿脑脊液压力高,多为血性,而脑梗塞病人脑脊液压力不高,清晰无血。 (6)脑出血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多见,瞳孔常不对称,或双瞳孔缩小,眼球同向偏视、浮动。脑梗塞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少见,瞳孔两侧对称,眼球少见偏视、浮动。 当然,个别轻度脑出血病人临床症状轻,与脑梗塞相似,两者难以鉴别。而大面积脑梗塞病人,出现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时,也酷似脑出血,临床上不好区分。要力争尽早做CT 扫描检查。脑出血的CT表现为高密度阴影,而脑梗塞表现为低密度阴影,两者截然不同。大面积脑梗塞与脑出血的鉴别大面积脑梗塞是由脑动脉主干阻塞所致,CT呈现大片状低密度阴影,多为脑叶或跨脑叶分布,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大,临床上除表现脑梗塞的一般症状外,还伴有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大面积脑梗塞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症状较突出

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的区别

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的区别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上统称为脑梗塞。两者症状相似,常易混淆,但两者病因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脑血栓形成与脑栓塞的区别: (1)脑血栓形成多发生在中年以后,起病缓慢,常于数十小时或数日内病情达到高峰。一般在发病前有先兆症状。而脑栓塞多见40岁以下的青壮年,起病急骤,数秒钟至2~3分钟,症状便全部出现,且多无前躯症状。 (2)脑血栓形成是由于脑血管自身的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软化、坏死而产生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一系列中枢神经症状。而脑栓塞则是由于脑血管被血流中所带来的固体、气体、液体等栓子阻塞而引起,发病在脑内,病根却在脑外。 (3)脑血栓形成常在安静和睡眠状态下发病,醒来后发现自己不能随意活动或失语。脑栓塞发病前常有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病史,突然发病。 (4)脑血栓形成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尿病等病史。脑栓塞既往病史多种多样,但主要见于心脏病、术后、外伤等。 (5)脑血栓形成以半身不遂和语言不利为主要症状,多无意识障碍或头痛、呕吐等。脑栓塞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失语、偏瘫等临床表现。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可靠诊断方法,是脑血管造影,它可以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部位。但脑血管造影有使病情加重的危险,一定要慎重,不可盲目检查。 脑出血和脑梗塞的区别: 脑出血和脑梗塞性质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因此,需及早明确诊断。在没有条件进行CT或核磁共振检查的情况下,可按以下几条鉴别: (1)脑出血病人多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病史,而脑梗塞病人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心脏病史。 (2)脑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的情况下发病,脑梗塞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 (3)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常在数小时内达高峰,发病前多无先兆。而脑梗塞进展缓慢,常在1~2天后逐渐加重,发病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4)脑出血病人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血压亦高,

脑堵塞和脑梗塞一样吗

脑堵塞和脑梗塞一样吗 很多朋友经常会问脑堵塞、脑梗塞、脑血栓是不是一样的,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其实脑堵塞、脑梗塞、脑血栓都是较为常见的由于颅内的小血管被堵塞而导致的颅内疾病,此类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很高,中老年人应该做好预防措施。 (1) 脑血栓形成多发生在中年以后起病缓慢常于数十小时 或数日内病情达到高峰一般在发病前有先兆症状而脑栓塞多见 40岁以下的青壮年起病急骤数秒钟至2~3分钟症状便全部出现且多无前躯症状 (2) 脑血栓形成是由于脑血管自身的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 织缺血、软化、坏死而产生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一系列中枢神经症状而脑栓塞则是由于脑血管被血流中所带来的固体、气体、液体等栓子阻塞而引起发病在脑内病根却在脑外 (3) 脑血栓形成常在安静和睡眠状态下发病醒来后发现自

己不能随意活动或失语脑栓塞发病前常有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 病史突然发病 (4) 脑血栓形成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尿病等病史脑栓塞既往病史多种多样但主要见于心脏病、术后、外伤等 (5) 脑血栓形成以半身不遂和语言不利为主要症状多无意 识障碍或头痛、呕吐等脑栓塞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失语、偏瘫等临床表现。 ●脑出血和脑梗塞的区别脑出血和脑梗塞性质不同治疗方 法也不同因此需及早明确诊断在没有条件进行CT或核磁共振检 查的情况下可按以下几条鉴别: (1) 脑出血病人多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病史而脑梗塞病 人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心脏病史

(2) 脑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的情况下发病脑梗塞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 (3) 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常在数小时内达高峰发病前多无先兆而脑梗塞进展缓慢常在1~2天后逐渐加重发病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4) 脑出血病人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血压亦高意识障碍重脑梗塞发病时血压多较正常亦无头痛、呕吐等症状神志清醒 (5) 脑出血病人腰穿脑脊液压力高多为血性而脑梗塞病人脑脊液压力不高清晰无血

脑梗塞与脑出血的比较

诊断原则: 一、脑梗塞: 1、60岁以上多发。 2、起病状态多在安静或睡眠中发病,但也可以动态发病。 3、起病速度:发病后多有进展,十余小时或1~2天达到高峰。临床上有患者数天至一周仍有进展。 4、高血压病史较少。 5、全脑症状较轻或无:患者无头晕、头痛、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 6、意识障碍通常较轻或无。 7、神经体征:多为非均等性偏瘫,大脑中动脉分布区梗塞多表现为上肢瘫痪比下肢重。 8、头颅CT:脑实质内低密度灶。但要区分责任与非责任病灶。 9、头颅MRI:弥散加权可清晰显示发病后超早期脑梗死病灶。 二、脑出血: 1、起病状态为动态起病。 2、起病速度:神经缺损的症状体征十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 3、全脑症状重:多伴有头痛、呕吐、嗜睡等高颅压症状。 4、意识障碍重。 5、基底节区出血多为均等性偏瘫。 6、头颅CT为高密度出血病灶。 如患者为颞叶出血,临床表现出颞叶受损的特点:1、感觉性失语;2、命名性失语;3、记忆力、情感等损伤。 治疗原则: 一、脑梗塞: 1、溶栓治疗: 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发病后4~5小时尽快静脉给予HPA治疗,严格按药物说明书筛选患者;无法使用HPA可考虑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 2、抗血小板治疗: ⑴不符合溶栓适应症且无禁忌症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尽早在48小时内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急性后期改为预防量。 ⑵溶栓治疗者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应在溶栓24小时后使用。 ⑶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者,可考虑选用氯吡格雷等血小板治疗。 3、抗凝治疗: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可给予抗凝治疗。 4、降纤治疗:对经过严格筛选的脑梗早期(12小时以内)且不适合溶栓的患者,特别是高纤维蛋白血症 患者,可选用降纤治疗。 二、脑出血: 1、止血治疗,常用于以下五种情况: ⑴超早期:如1~2小时到达医院。 ⑵发病后血压特别高的患者:如收缩压超过200mmHg。 ⑶一开始就用了甘露醇脱水治疗的。 ⑷靠近脑室表面的。 ⑸不规则出血。 2、脱水治疗:根据颅高压情况酌情给予2﹪甘露醇注射液125ml 每6~8小时1次,必要时可加用速尿注射液20~40mg 每8~12小时一次,与甘露醇交替使用。颅高压不太重者可直接给予甘油果糖注射液250ml 日2次,脱水治疗。 3、脑保护治疗:常用药物有神经节苷脂、脑蛋白水解物、奥拉西坦等。 4、合理控制血压、消化道出血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脑血栓疾病研究报告

脑血栓疾病研究报告 疾病别名: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血栓性脑梗死 所属部位:头部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脑外科 病症体征:排尿障碍,轻瘫,偏盲,偏身肌张力障碍,意识障碍 疾病介绍: 什么是脑血栓?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故而临床上又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或血栓性脑梗死 症状体征: 脑血栓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有个脑血栓症状的介绍: 1.呈突然起病,常开始于一侧上肢,然后在数小时或一、二天内其神经功能障碍症状进行性累及该侧肢体的其他部分。 2.多数不伴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较大动脉闭塞后数日内发生的继发性脑水肿可使症状恶化并导致意识障碍,严重脑水肿还可引起致命性的颅内结构移位(脑疝)的危险。 3.大脑中动脉及其深穿支:最易受累,出现对侧偏瘫(程度严重)、偏侧麻木(感觉丧失)、同向偏盲,主侧半球(通常为左侧)受累时可表现失语,非优势半球受累时则发生失用症。 4.颈内动脉:可引起同侧眼失明,其他症状常常与大脑中动脉及其深穿支闭塞后出现的症状体征难于鉴别。 5.大脑前动脉:不常见,一侧可引起对侧偏瘫(下肢重,上肢轻)、强握反射及尿失禁。双侧受累时可引起情感淡漠、意识模糊,偶可出现缄默状态及痉挛性截瘫。 6.大脑后动脉:可有同侧偏盲、对侧偏身感觉丧失、自发的丘脑性疼痛、或突然发生不自主的偏身抽搐症;优势半球受累时可见失读症。 7.椎-基底动脉:眼球运动麻痹、瞳孔异常、四肢瘫痪、进食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甚至死亡。 化验检查:

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的区别

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的区别 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上统称为脑梗塞。两者症状相似,常易混淆,但两者病因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脑血栓形成与脑栓塞的区别: (1)脑血栓形成多发生在中年以后,起病缓慢,常于数十小时或数日内病情达到高峰。一般在发病前有先兆症状。而脑栓塞多见40岁以下的青壮年,起病急骤,数秒钟至2~3分钟,症状便全部出现,且多无前躯症状。 (2)脑血栓形成是由于脑血管自身的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软化、坏死而产生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一系列中枢神经症状。而脑栓塞则是由于脑血管被血流中所带来的固体、气体、液体等栓子阻塞而引起,发病在脑内,病根却在脑外。 (3)脑血栓形成常在安静和睡眠状态下发病,醒来后发现自己不能随意活动或失语。脑栓塞发病前常有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病史,突然发病。 (4)脑血栓形成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尿病等病史。脑栓塞既往病史多种多样,但主要见于心脏病、术后、外伤等。 (5)脑血栓形成以半身不遂和语言不利为主要症状,多无意识障碍或头痛、呕吐等。脑栓塞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失语、偏瘫等临床表现。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可靠诊断方法,是脑血管造影,它可以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部位。但脑血管造影有使病情加重的危险,一定要慎重,不可盲目检查。 脑出血和脑梗塞的区别: 脑出血和脑梗塞性质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因此,需及早明确诊断。在没有条件进行CT或核磁共振检查的情况下,可按以下几条鉴别: (1)脑出血病人多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病史,而脑梗塞病人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心脏病史。 (2)脑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的情况下发病,脑梗塞多在安静休息

脑卒中临床表现

脑卒中临床表现 1.脑血栓形成 常在安静或睡眠中发病,部分病例有TIA前驱症状如肢体麻木、无力等,局灶性体征多在发病后10余小时或1~2日达到高峰,临床表现取决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患者一般意识清楚,当发生基底动脉血栓或大面积脑梗死时,可出现意识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性闭塞多发生于基底动脉中部,栓塞性通常发生在基底动脉尖。基底动脉或双侧椎动脉闭塞是危及生命的严重脑血管事件,引起脑干梗死,出现眩晕、呕吐、四肢瘫痪、共济失调、肺水肿、消化道出血、昏迷和高热等。脑桥病变出现针尖样瞳孔。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基底动脉尖端分出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闭塞后导致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异常、觉醒和行为障碍,可伴有记忆力丧失、对侧偏盲和皮质盲。中老年卒中,突发意识障碍并较快恢复,出现瞳孔改变、动眼神经麻痹、垂直凝视麻痹,无明显运动和感觉障碍,应想到该综合征的可能,如有皮质盲或偏盲、严重记忆障碍更支持。 2.脑梗塞 根据栓子来源分为心源性、非民源性和来源不明性三种。其中心源性占脑栓塞的60%~70%,栓子在心内膜和瓣膜产生。如:心房颤动,是心源性脑栓塞最常见的原因,其中瓣膜病性AF占20%,非瓣膜病性AF占70%,其余10%无心脏病。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多在活动中急聚发病,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多表现为完全性卒中。 3.脑出血 本病多见于高血压病史和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在情绪激动、劳动或活动以及寒冷时发病,少数可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生。寒冷季节多发。 常见例题: 1. 下列关于脑血栓形成和脑梗塞描述正确的是: A.脑血栓形成一般是在情绪激动,醉酒,淋雨后出现,3~5分钟出现肢体麻木,言语不清,口角歪斜,继而晕倒。 B.脑栓塞一般发病迅速,如在情绪激动后立马出现头晕,呕吐,意识障碍,昏迷,晕倒在地,继而可出现言语不利,口齿不清,肢体瘫痪。 C.脑出血的部位多见小脑下方的间隙,出血导致颅压增高,压迫延髓导致呼吸骤停而死亡。 D.脑血栓形成一般发病迅速,时间紧张,应该在发病的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救治,否则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2016年护理资格考点: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重点

1.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 C ) A.失语 B.意识障碍 C.血性脑脊液 D.偏瘫 E.偏盲 2.关于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错误的是: ( A ) A.瓣膜置换术后需终生抗凝治疗 B.用药后需观察皮炎、出血或渗血、肠痉挛等症状 C.如需拔牙或接受其他手术,应在手术前2天停药 D.正确掌握抽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 3.测量血压。被测者坐位或仰卧位时,肱动脉应分别平 ( B ) A.第3肋软骨,腋中线 B.第4肋软骨,腋中线 C.第5肋软骨,腋前线 D.第6肋软骨,腋后线 E.第6肋软骨,腋前线 4.A型血者红细胞膜外表面有 ( C ) A. E抗原 B. D抗原 C.A抗原 D. B抗原 E. C抗原 5.下列哪项不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 ( D ) A.体重下降 B.易激动 C.多食善饥 D.月经量增多 E.疲乏无力 6.脊柱结核的好发部位是。 ( D ) A.颈椎 B.胸椎 C.腰椎 D.胸腰交界区 E.骶、尾椎 7.关于颅内压的叙述,错误的是: ( B ) A.颅内压是指颅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 B.颅内压是指颅内血液对血管壁所产生的压力 C.正常成人平卧位时的颅内压为0.7~2.0kPa70~200mmH2O D.儿童的颅内压比成人的低

8.有关睡眠型呼吸暂停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A.中枢性呼吸暂停是由于药物中毒引起的 B.睡眠型呼吸暂停分为中枢性和阻塞性两种 C.睡眠型呼吸暂停是一种在睡眠中发生自我抑制、没有呼吸的现象D.肥胖者可发生睡眠型呼吸暂停 9.断肢指再植后易发生血管危象的时间是: ( C ) A.术后12小时内 B.术后24小时内 C.术后48小时内 D.术后72小时内 10.适宜包扎疗法的烧伤创面是 ( C ) A.面颈部浅度烧伤 B.会阴部烧伤 C.四肢浅Ⅱ度及深Ⅱ度烧伤 D.四肢高压电接触伤 E.Ⅲ度烧伤 11.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因通常是 ( D ) A.组织换气严重障碍 B.一氧化碳排出功能障碍 C.血液携带、运输氧障碍 D.外呼吸功能障碍 E.内呼吸功能障碍 12.肝性脑病患者禁用的饮食是 ( C ) A.低蛋白饮食 B.低脂肪饮食 C.高蛋白饮食 D.高维生素饮食 E.高热最饮食 13.下列哪一项不是干眼症病人的特征性表现: ( B ) A.泪液分泌减少 B.不流泪 C.泪膜稳定性降低 D.眼表功能损害 14.医院污物的处理原则错误的是 ( D ) A.防止污染扩散 B.分类收集 C.分别处理 D.少量医疗垃圾可与生活垃圾一同处理 E.尽可能采用焚烧处理 15.恶性肿瘤的药物止痛要点,下列哪项除外: ( C ) A.按时 B.口服 C.轻度癌痛首选弱阿片类药 D.个体化给药

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区别

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区别 文章目录*一、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区别1. 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区 别2. 脑梗塞的临床症状3. 脑出血的临床症状*二、脑梗塞的治疗方法*三、脑出血的治疗方法 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区别 1、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区别 1.1、脑出血病人多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病史,而脑梗塞病人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心脏病史。 1.2、脑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的情况下发病,而脑梗塞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 1.3、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常在数小时内达高峰,发病前 多无先兆。而脑梗塞进展缓慢,常在1~2天后逐渐加重,发病前 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1.4、脑出血病人发病后常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 增高的症状,血压亦高,意识障碍重。脑梗塞发病时血压多较正常,亦无头痛、呕吐等症状,神志清醒。 1.5、脑出血病人腰穿脑脊液压力高,多为血性,而脑梗塞病 人脑脊液脑压力不高,清晰无色。 1.6、脑出血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多见,瞳孔常不对称,或双 瞳孔缩小,眼球同向偏斜、浮动。脑梗塞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少见,瞳孔两侧对称,眼球少见偏斜、浮动。

2、脑梗塞的临床症状脑梗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出现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 3、脑出血的临床症状脑出血属于“脑中风”的一种,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 临床上脑出血发病十分迅速,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 脑梗塞的治疗方法提起脑梗塞的危害,相信很多人都避之不及,因此治疗脑梗塞刻不容缓。在治疗脑梗塞的时候,就会有很多的注意事项需要严格遵守。接下来,就让专家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脑梗塞治疗按发病时期及病情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脑梗塞治疗按发病时期及病情程度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急性发作期治疗、恢复期治疗和后遗症期治疗。脑梗塞每个阶段的治疗重点不同,患者及家属掌握不同时期的科学防治方法,对治愈脑梗塞:在改善症状的同时防止脑梗塞复发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脑梗塞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方法 脑梗塞急性发作期多住院治疗,时间为半个月至一个月内,以挽救生命为目的。急性发作期以西药治疗为主,因为西药具有起效快、有治疗针对性的优点。常见治疗西药包括:尿激酶溶解血栓的治疗,应用此类药如能溶解栓子是最理想的,但前提是在病人得病后6小时内进行有效;低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环、扩充血容量的治疗,目前此类药用的较多,但心脏病病人应慎用;此外还有抗凝治疗等。脑梗塞急性发作期的给药途径多采取输液治疗,因为静脉输液能够使药物迅速作用于病灶,起到挽救患者生命的作用,所以在脑梗塞患者病情紧急,需要尽快将药物送入体内,或病人昏迷及其他情况导致不能口服药物时应输液治疗,一般输液一个疗程后,过了急性期则应以口服用药为主,以避免静脉炎、输液过快导致心力衰竭等等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科学的治疗原则应该是:能口服的药物不要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药物就不要静脉输液。 外科手术治疗脑梗塞,如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颅内外动脉吻合术、开颅减压术等对急性脑梗死病人也有一定疗效,可以提高患者的近期成活率,但远期效果往往不及近期。手术治疗脑梗塞,其疗效、死亡率及致残率都未形成统一结论,故除几种特殊脑梗塞症型(大面积脑梗死和小脑梗死而有脑疝征象者宜进行开颅减压治疗)外,多不采用手术治疗。脑梗塞急性发作住院期间的具体治疗方法,还应针对相应病症遵医嘱进行。 (二)脑梗塞恢复期的治疗方法 脑梗塞发病一年内为恢复期,是最佳的二级预防时期,这个时期多数患者改善最快、效果最佳。脑梗塞恢复期以口服用药为主要治疗方法,辅以功能训练,饮食调节等综合性措施。只有坚持可靠用药,才能对脑梗塞诱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液粘度高等基础病变进行有效治疗,防止动脉硬化血栓再次形成;改善脑组织供血供氧量,为脑组织创造一个良好的内环境,恢复脑神经系统,使由其控制的运动、语言神经系统体征得到改善。恢复期治疗目的就是改善头晕头痛、肢体麻木、语言不利等症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并降低脑梗塞的高复发率。 1、中药治疗 脑梗塞恢复期最好的治疗应该是以大复方道地取材的现代中药为主,利用其长效性强、耐药性强、安全性强、现代中药剂量剂型合理的优点,达到改善脑梗塞偏瘫、失语、记忆力下降等症状的同时,能有效防止脑梗塞复发,而药品本身不会对患者产生任何毒副作用的最佳治疗效果。 (1)活血化瘀治疗:是临床应用广泛的中医疗法,活血化瘀法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它具有抗动脉硬化形成,血栓形成的作用,能够增加脑血流量,有利于梗塞病灶周围血肿水肿的吸收,改善临床症状。不适用于急性期治疗,以治本为主。 (2)芳香开窍治疗:以开通见长,能够疏通经络、理气活血,临床治疗脑梗塞导致的头痛,肢体疼痛效果明显。芳香开窍中药(如麝香)能透过血脑屏障直达病灶,起效迅速,疗效确切。

怎样鉴别脑血栓与脑出血

脑血栓形成是指在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性改变的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或血粘度增加等情况下形成血栓,致使血管闭塞而言。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又称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病因多样,绝大多数是高血压小动脉硬化的血管破裂引起,故有人也称高血压性脑出血。 脑出血与高血压病的密切关系在于:高血压患者约有1/3的机会发生脑出血,而约95%的脑出血患者有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是我国脑血管病中死亡率最高的临床类型。脑出血占所有脑血管病的40%~50%。脑出血80%发生在大脑半球,20%发生于脑叶、脑干、小脑和脑室。 脑血栓(缺血性中风)与脑出血(出血性中风)都是脑血管疾病,二者的表现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大多见于50岁以上的人,以及程度不同的牛身不遂,瘫痪一侧的鼻唇沟较浅,口角下垂,瘫痪一侧的半身感觉减退或消失,可能出现话语不清或失语等。但是,二者在治疗上却有许多不同之处,故在发病早期如能进行初步的鉴别,对病人的治疗是十分有益的。 脑血栓通常继发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有血栓形成,血流受阻以致相应的脑组织缺血、坏死。脑出血通常是在长期高血压和血管病变的基础上,由于血压骤然升高引起脑血管破裂而发病。 鉴别的要点是:脑血栓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常在睡醒时出现症状,病情进展缓慢,偏瘫症状在数小时到数天内越来越明显,意识常保持清晰。脑出血多因情绪激动、脑力紧张、使劲儿排便、用力举重物等,促使血压骤升而突然发病,病人突然感到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病情往往在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内发展到高潮,随即发生偏瘫和意识模糊或昏迷,昏迷时病人呼吸深沉,带有鼾声。有的病人临床表现介于两者之间,仅靠临床表现难以鉴别,此时则需要做椎部穿刺检查,必要时还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x光断层扫描(ct)检查。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健康知识尽在康康在线,一个能查体检报告,关注自身健康的app神器。

脑梗塞与脑梗死的区别

脑梗塞与脑梗死的区别 *导读:老年人最容易患的心脑血管病中,脑梗死是最为常 见的一种,尤其是老年男性更容易患脑梗死。脑梗死的发病时间很特殊,一般在你休息、睡觉或者安静的时候,它就悄无声息地来了,发病时的常见症状有肢体活动障碍,失语、偏盲、偏身感觉障碍、眩晕、昏迷等。还有脑梗塞与脑梗死的区别是什么?患了脑梗死后吃什么中药治疗比较好呢?…… 老年人最容易患的心脑血管病中,脑梗死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尤其是老年男性更容易患脑梗死。脑梗死的发病时间很特殊,一般在你休息、睡觉或者安静的时候,它就悄无声息地来了,发病时的常见症状有肢体活动障碍,失语、偏盲、偏身感觉障碍、眩晕、昏迷等。还有脑梗塞与脑梗死的区别是什么?患了脑梗死后吃什么中药治疗比较好呢? 脑梗塞和脑梗死是一样的,是不同时期的不同称呼,治疗一个样。治疗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急性期主要是防治梗死面积扩大,防治并发症。恢复是要一定的时间。如果需要我建议"C,N,S,靶,向,因,子,修,复,体,系,"对脑出血,脑梗,脑中风后遗症等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确切,安全性好,成为至今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脑梗塞一般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

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脑血栓是由于血液过于粘稠形成血栓后脱落,堵塞脑血管引起的。 这两种基本都和血液循环不畅有关,所以治疗的关键是清除血液垃圾,改善血液循环。西药如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效果迅速,药效稳定;中药如丹参、银杏等活血化瘀效果不错,建议遵医嘱服用。长期服用药物效果不明显或者药物已对身体产生伤害而引发肝肾的衰竭和其他病症外的身体伤害的,可以配合吃多肽地龙配方,减少药物伤害,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达到清除血液垃圾,保健养生的功效。 脑梗死的常用中成药治疗 1.银杏天宝: 主要成分:银杏叶。 功能及适应证:活血化淤,益气固阳。适应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慢性脑梗死,脑外伤所致的血管性痴呆、记忆力减退、中枢性面瘫、失语、偏瘫、缺血性心血管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脂血症,以及末梢循环障碍、手足麻痹冰冷、四肢酸痛。眼部血液循环障碍及神经障碍,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及神经障碍、视力模糊、慢性青光眼、老年黄斑变性。耳部血液循环障碍及神经障碍,耳鸣、眩晕、听力障碍、耳迷路障碍。 使用方法:口服,每次1片,每日3次,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食品,戒烟、戒酒。

脑血栓形成首次病程记录

2017-04-15 08:31:47:000 首次病程记录 患者XXX,男,67岁,以“间断性头晕2年余,加重1周”为主诉,于2017-04-15 08:31:47:000入院。 病例特点: 1.病史:患者自述近2年来常出现间断性头晕,头痛无视物模糊,无黑朦,晕厥,无胸闷,胸痛,无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曾多次就诊住院治疗,病情时好时坏,血压最高时180/100mmHg,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每日一次,血压控制在140/80mmHg左右,一周来头晕发作频繁,视物旋转,恶心未呕吐,走路脚底无根,为了进一步诊治,遂于今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脑梗塞,高血压”收入我科,病程中伴有心悸,无黑朦,晕厥,无咳血胸痛,无腹痛,腹泻,无寒战高热,精神,睡眠欠佳,饮食尚可,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请输入既往史} 2.查体:T36.5℃.P70次/分.R17次/分.BP 150/90mmHg.神志清楚,步入病房,自由体位,营养中等,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全身淋巴结未触及无压痛.头颅及五官无畸形头发色黑白,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耳鼻部无分泌物鼻腔畅通无堵塞,听力正常,口唇无紫绀,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颈静脉无怒张,胸廓对称无畸形,肺部触诊语颤正常,双肺听诊无异常呼吸音,心律整齐无杂音,心率70次/分,腹部平坦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脊柱正常生理弯曲,四肢无畸形关节活动自如,四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四肢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二便正常. 余(-) 3.辅助检查:{请输入辅助检查} 初步诊断: 1.脑血栓形成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无症状心肌缺血 3.高血压1级很高危 诊断依据: 1、老年男性:{请输入既往史} 2、以“{请输入主诉}”入院 3、查体:{体征} 4、辅助检查: {请输入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1.脑肿瘤:常见于中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头痛,恶心,呕吐,偏瘫,失语等多种症状,查CT或MRI可发现脑部占位 2.脑出血:有高血压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及物理检查(CT)有助于鉴别诊断

脑血栓与脑栓塞的区别

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上统称为脑梗塞。两者症状相似,常易混淆,但两者病因不同,不可混为一谈。(1)脑血栓形成多发生在中年以后,起病缓慢,常于数十小时或数日内病情达到高峰。一般在发病前有先兆症状。而脑栓塞多见40岁以下的青壮年,起病急骤,数秒钟至2~3分钟,症状便全部出现,且多无前躯症状。(2)脑血栓形成是由于脑血管自身的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软化、坏死而产生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一系列中枢神经症状。而脑栓塞则是由于脑血管被血流中所带来的固体、气体、液体等栓子阻塞而引起,发病在脑内,病根却在脑外。(3)脑血栓形成常在安静和睡眠状态下发病,醒来后发现自己不能随意活动或失语。脑栓塞发病前常有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病史,突然发病。(4)脑血栓形成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尿病等病史。脑栓塞既往病史多种多样,但主要见于心脏病、术后、外伤等。(5)脑血栓形成以半身不遂和语言不利为主要症状,多无意识障碍或头痛、呕吐等。脑栓塞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失语、偏瘫等临床表现。●脑出血和脑梗塞的区别脑出血和脑梗塞性质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因此,需及早明确诊断。在没有条件进行CT或核磁共振检查的情况下,可按以下几条鉴别:(1)脑出血病人多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病史,而脑梗塞病人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心脏病史。(2)脑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的情况下发病,脑梗塞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3)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常在数小时内达高峰,发病前多无先兆。而脑梗塞进展缓慢,常在1~2天后逐渐加重,发病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4)脑出血病人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血压亦高,意识障碍重。脑梗塞发病时血压多较正常,亦无头痛、呕吐等症状,神志清醒。(5)脑出血病人腰穿脑脊液压力高,多为血性,而脑梗塞病人脑脊液压力不高,清晰无血。(6)脑出血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多见,瞳孔常不对称,或双瞳孔缩小,眼球同向偏视、浮动。脑梗塞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少见,瞳孔两侧对称,眼球少见偏视、浮动。当然,个别轻度脑出血病人临床症状轻,与脑梗塞相似,两者难以鉴别。而大面积脑梗塞病人,出现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时,也酷似脑出血,临床上不好区分。要力争尽早做CT扫描检查。脑出血的CT 表现为高密度阴影,而脑梗塞表现为低密度阴影,两者截然不同

脑梗塞考试题及答案.doc

脑梗塞 一、选择题 1.脑栓塞常发生于:() A.椎动脉 B.大脑前动脉 C.大脑中动脉 D.基底动脉 E.大脑后动脉 2. 57岁男子,午睡后起床左侧轻偏瘫,经留观察及静脉点滴低分子右旋糖配500m1后,不 到24小时症状完全消失,一年前有类似病史。血压22/13. 5kPa(160/100mmI-Ig),心 电图ST段轻度下降,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内膜粗糙不平,血流速度快。为预防再次发作,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A.适当体育锻练 B.定期住院点滴低分子右旋糖醉 C.饮食忌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 D.服用适量降血压药 E.坚持服用阿斯匹林类药 3. 53岁女患,突然视物旋转,吞咽困难,走路不稳1天余来急诊室,体检:神志清,发音 含混不清,右眼裂比左侧稍小,瞳孔亦较左侧小,光反射存在,有水平眼震,右侧面部及左半身痛觉减退,右侧指鼻及跟膝胫试验不准,CT已除外脑出血,最可能是哪一血管闭塞:() A.右小脑前下动脉 B.左小脑前下动脉 C小脑上动脉D.右小脑后下动脉 E.左小脑后下动脉 4.患者,男性,60岁,突然发生右侧上、下肢无力,不能讲话。检查发现右侧偏身感觉缺 失、右侧偏瘫,右侧同向性偏盲,运动性失语。临床诊断脑血栓形成。其闭塞的血管最可能是() A.左侧椎动脉 B.基底动脉 C.右侧大脑中动脉 D.左侧大脑前动脉 E.左侧大脑中动脉 5.一老年男性患者,左侧肢体活动不灵3天,今晨嗜睡。检查:左半身瘫痪,’CT脑扫描发现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有大片楔形低密度灶,应首选哪种治疗措施?() A.抑制脑水肿药物 B.低分子右旋糖醉 C.脑血管扩张药 D.抗凝剂 E.脑细胞活化剂 6.查体示左侧鼻唇沟浅,两侧额纹对称。眼睑闭合有力,伸舌左偏无肌萎缩,左上、下肢 中枢性瘫痪,左侧偏身感觉障碍,左侧同向偏盲。病变部位是() A.右枕叶皮质 B.左侧内囊 C.右侧内囊 D.左侧桥脑 E.右侧桥脑 7.70岁,女性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多年,二天前进早餐时发现右手无力,拿不住筷子,中午则说话不清不能下地行走。查体:右侧肢体不全瘫,下肢肌力III级,上肢肌力II级,Bobinski征右侧阳性,血压21/12kPa(160/90mmHg)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脑出血 B.高血压脑病 C.脑栓塞 D.短暂脑缺血发作 E.脑血栓形成 8. 29岁女性工人,突发抽搐昏迷2小时,送急诊室。浅昏迷,心率105次/分,律不齐,心尖Ill级收缩期杂音和舒张中晚期杂音,神经检查,左瞳>右瞳,右侧上肢痛刺激无反应,左侧肢体有躲避动作。应立即给予什么药物最适宜?() A.西地兰 B.甘露醇 C. r一氨酪酸 D.苯巴比妥 E.低分子右旋糖醉 9.女性,62岁,诊断脑血栓形成。神志清醒,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最常见于下述哪一条血管闭塞?() A.大脑前动脉 B.大脑中动脉 C.小脑后下动脉 D.大脑后动脉 E.椎一基底动脉 10.男性,60岁,突然出现眩晕恶心呕吐,随后讲话不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检查发 现左侧Homer综合征,双眼水平眼震及旋转眼震,交叉性感觉障碍(左侧面部及右

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

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 急性脑血管病均起病急剧,多在数秒钟、数分钟或数小时内症状达高峰,呈完全性卒中。部分脑血栓形成和脑出血可于数日内进行性加重,称进展性卒中。临床表现常因病变为缺血性或出血性,受累动脉部位以及病变的严重程度而异。 症状和体征缺血性及出血性卒中的症状体征有所不同。 ①缺血性卒中,脑血栓形成多在安静状态或睡眠中发病,病前可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历史,发病当时多意识清楚。颈内动脉系统血栓形成的首发症状常为偏瘫(半身不遂),偏身感觉减退,上肢症状往往重于下肢。若病变在主侧半球(含言语中枢的半球),则常有失语(不能理解别人的言语,或不能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思想等)。若病变范围较大,也可出现昏迷及完全偏瘫。检查时可见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上下肢瘫。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形成的首发症状常为眩晕、恶心、呕吐,不敢睁眼和变换体位,严重者四肢瘫痪甚至昏迷。检查时常可见眼球震颤、构音不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四肢亦可出现程度不等的中枢性瘫痪。 若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则上述症状和体征在24小时内消失。TIA可反复发作,部分病人最终导致完全性卒中。 ②出血性卒中,因血液骤然破入脑实质或颅腔,颅内压力骤然升高,因而出现一系列急性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 脑内出血中最常见者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好发部位在基底神经节和丘脑,常波及内囊区域,形成脑内血肿。脑出血的症状和体征因血肿的部位及大小而异。绝大多数脑出血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轻则嗜睡,重则昏迷。双眼球常向病灶侧偏斜(向病灶对侧凝视麻痹)。若主侧半球受累,可伴有失语。病灶对侧可见中枢性面、舌瘫及上下肢瘫,对侧半身感觉减退。若病人合作,尚可发现病灶对侧同向性偏盲(如为左侧内囊血肿则双眼右侧视野缺损),以上称为内囊出血的“三偏”征。若血肿位于内囊外侧,则血液常破入蛛网膜下腔,意识障碍常较轻,偏瘫常不完全,偏盲常不存在。若血肿位于内囊内侧,常侵及丘脑,血液易破入侧脑室。病情常骤然恶化,血压急剧上升,体温骤然升高达39℃以上,呼吸节律失调,意识障碍加深。双瞳孔缩小,双眼球正中位,四肢伸直,呈强直性阵挛,或去大脑强直,预后凶险。 血肿若位于脑桥,轻则出现同侧面肌瘫及对侧上下肢瘫;重则深昏迷,高热,双瞳孔缩小,四肢呈去大脑强直发作,预后极差。 血肿若位于小脑半球,轻则出现眩晕、呕吐,病灶侧上下肢共济失调(运动协同不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