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单位舆情信息工作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位**舆情信息工作制度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今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也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这既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迅猛发展的网络“虚拟社会”的高度重视,也表明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

**舆情指与税务部门或税收相关的舆情,主要通过互联网、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纳税人或论坛等渠道传播。其中网络**舆情传播的速度最快,影响最广。在网络环境下,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有:新闻评论、BBS(电子公告板系统)、博客、微博、聚合新闻(RSS)和Wiki等。由于网络的交互性、开放性和虚拟性,形成了网路舆情的以下特点:一是突发性。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简单直接且身份隐蔽,网民能够快速、大胆地发表意见,呼唤声援,因此网络舆情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事先没有征兆,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二是自由性。互联网是完全开放的,它拓展了所有人的公共空间,给了所有

人发表意见和参议政事的便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网络信息的发布者,每个人都有选择网络信息的自由,通过BBS,新闻点评和博客网站,对某一问题畅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三是偏差性。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和不满,由于对社会问题片面认识等原因,都会利用网络得以宣泄,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四是破坏性。网络舆情危机往往会引发社会大众与相关部门和人员之间在观点甚至行动上的剧烈冲突,尤其是一些尖锐的舆情,用技术手段很难控制。五是紧迫性。相关部门和人员必须对即将或者已经发生的舆情危机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防止事态的扩大,减少损失。

为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特制定**单位**舆情信息工作制度。

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紧紧围绕税收组织收入大局,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提高舆情信息工作质量为重点,建立健全**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更好地为国税工作大局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

二、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组织领导机制。成立市局舆情信息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全局开展涉及**部门的舆情信息引导工作,形成领导重视、分工明确、上下互通的舆情工作格局。探索对重大舆情信息进行跟踪、督查和协调,总结舆情变化规律,研究有效引导控制舆情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舆情引导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同时明确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本部门舆情信息工作第一责任人,以切实抓好部门舆情信息工作。

二是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组建一支舆情信息员队伍,承担广泛深入收集舆情信息和报送舆情信息的具体工作。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定期搜集、分析各类媒体及网络平台对税收工作的报道及评论,及时掌握**舆情动态信息,努力提高引导**舆论和防范、化解舆论危机的能力。密切关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以及纳税人信访等渠道反映的**舆情信息,及时研究舆情变化趋势,有效防控。与此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编发刊载舆情信息和反映社会形势政策、热点难点问题的政务内网舆情栏目,加强舆情信息的载体建设。

三是建立应对处理机制。对监测到或收到涉及本部门的**舆情信息,及时组织人员召开舆情评估会,准确查找**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认真核实舆情反映的问题。坚持重大、紧急信息报告制度,对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

件以及影响范围较大的敏感事件,及时、准确地向有关领导和上级部门报告。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把握“黄金24小时”,在网络热点形成的24小时内站出来“说话”,迅速、适时回应网络舆情,在第一时间速报事实。慎报原因,统一发布口径,向公众传递权威信息。完善党政有关部门联动机制,遇到重大**舆情,及时向地方党委请示、报告,与有关部门联动,形成合力。

四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把**舆情管理工作列入绩效考评,对舆情引导、控制不力,发生重大舆情事故、造成工作被动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并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强化教育培训,提升税务领导干部**舆情应对能力,日常工作中注意与媒体的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与媒体建立伙伴帮手关系。

加大舆情信息工作投入,在电脑配备、网络服务和报刊订阅等方面为舆情信息员开展工作创造条件,给予参加会议、阅读文件、调查研究等方面的便利,充分保障舆情分析、研判和座谈、报告等工作开展。同时,配套考核建立评先评优和奖励制度,加大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的奖励,营造全局全力引导社会舆情的良好工作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