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非物质文化概览》结课论文山东沂蒙非物质文化遗产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12级计算机4班

201260**刘**

2015年5月23日

目录

摘要 (2)

一、沂蒙非遗概述 (3)

二、沂蒙煎饼 (4)

三、沂蒙山小调 (7)

四、临沂肉粥--糁 (8)

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我的家乡在沂蒙山,那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民间戏曲、民间舞蹈和以泥玩具、木玩具、手绣、石刻、草、柳编艺术和民间美术等为重点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在此我选取了沂蒙煎饼、沂蒙山小调和糁汤为介绍重点,来展示沂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沂蒙煎饼;沂蒙山小调;糁

第一部分:沂蒙非遗概述

基本情况

临沂市地处沂蒙山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秀丽, 以曾子、荀子、王羲之、刘洪、诸葛亮、颜真卿、左宝贵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人影响广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民间戏曲、民间舞蹈和以泥玩具、木玩具、手绣、石刻、草、柳编艺术和民间美术等为重点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这些都是历史和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民间音乐

沂蒙民间音乐的内容极为丰富,主要包括沂蒙民歌、鲁南五大调、民间器乐曲、劳动号子等。在民间音乐中,沂蒙民歌最具代表性。沂蒙民歌是沂蒙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在长期的实践中经过不断加工、不断发展,其曲调、歌词都具有浓郁的沂蒙地域特色。1940年在费县马头崖诞生的一曲《沂蒙山小调》,唱遍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起了世人对沂蒙山的向往、敬仰和爱戴。

(二)民间舞蹈

仅目前挖掘、收集到的就有55种之多。分为秧歌、假形舞、灯舞、鼓舞四大类。其中有5种已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山东卷)》。如苍山的“猴呱哒鞭舞”,兰山的“大竹马舞”,临沭的“扑蝴蝶舞”,郯城的“双旱船舞”,河东的“龙灯扛搁”等。文艺工作者依据这些素材创作的舞蹈《揽秋》、《王祥卧鱼》、《缩绣荷包》、《乡土之花》、《醉鼓》、《砚池畅想》等先后在省级以上文艺比赛中获奖。其中,《揽秋》在全国第十届群星奖比赛中获得银奖,《王祥卧鱼》在全国“丰收杯”民族民间舞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三)民间工艺

(1)泥玩具、木玩具。泥、木玩具是用泥、木、竹等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玩具,以苍山小郭、河东褚庄的泥玩具,郯城樊埝的旋木玩具最著名。它们大都以夸张的造型、浓艳的色彩和生动的形象为群众喜闻乐见。(2)手绣艺术。沂水高桥镇手绣艺术名闻遐迩。当地妇女用布头、彩线绣成的小鱼、荷花、小兔子、荷包、褀留、龙、凤等绣品惟妙惟肖。1996年,山东省文化厅正式命名我市沂水高桥为“山东民间刺绣艺术之乡”,2003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3)石刻艺术。临沂自古就有制作赏石的传统,民间石刻的历史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1996年,莒南县被山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山东民间石雕艺术之乡”,1997年,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石雕艺术之乡”。(4)草、柳编艺术。我市临沭、河东、莒南、费县、郯城等县区的草、柳编业极为发达,工艺精湛,品类繁多。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拟物”、“混编”、“上漆”、“染色”等四大工艺特点。产品远销欧美40余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当地出口创汇的支柱性产业之一。(5)民间美术。临沂民间美术具有鲜明的特点。郯城的年画造型扩张,线条简练,

色彩艳丽,体裁多样;平邑、苍山、郯城的蓝印花布,兰山、莒南的彩印花布,图案结构以小圆点、瓜子点、花瓣点、小块面、线、体等构成各种纹样和形象,构思精美,简洁明快,富有韵律和装饰风格,莒南、沂水、蒙阴等县的剪纸五色门笺,苍山、郯城、临沭的挖补门笺,纹样古朴,绚丽华美。

(四)民间戏曲

我市民间戏曲主要为柳琴戏、柳琴戏旧称“拉魂腔”,为山东地方戏曲剧种。清代乾隆年间起源于临沂,流行于鲁南、苏北、皖北、豫东北一带,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柳琴戏”的名称是建国后,依据主要伴奏乐器柳叶琴所定。柳琴戏最初为单人或双人演唱的“说唱”。清代咸丰初年,开始有职业艺人演出“两小”和“三小”戏。再后便出现了由一人赶扮几个剧中人物的“抹帽子戏”,逐渐发展成为有固定剧目和音乐伴奏、分行当的表演艺术6其唱腔风格独特,男腔浑厚朴实,女腔委婉华美,以丰富多彩的花腔和独有的拖腔翻高,有别于其它剧种。现有临沂市柳琴剧团和郯城县柳琴剧团。

下面我选取了沂蒙山区最具有特色和代表性以及广为人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沂蒙煎饼、沂蒙山小调、糁汤进行介绍。

第二部分:沂蒙煎饼

1、我与煎饼

随着《舌尖2》的热播,让全国人们都了解了沂蒙煎饼以及沂蒙人的这项传统手工技艺。作为地道的沂蒙人,谈起煎饼来就像天津人谈狗不理包子一样,都是家乡的味道。煎饼,是沂蒙山区民间传统家常主食,也是久负盛名的地方土特食品。小时候,我常见奶奶在家里烙煎饼,地上支起一个大鏊子,下面烧麦秸。等到鏊子热了,她就用勺子舀一勺糊子(当地人叫法)摊在滚热的鏊子上,用竹坯子把糊子摸均匀了。还要一层层刮,为的是让煎饼薄,容易熟。用不了一分钟,磨细的小麦浆就变成煎饼了。据说天津煎饼果子做法就是从山东学来的,对此我由衷地感到骄傲。

提起煎饼不得不提煎饼卷大葱,想必外地人都听说过这个吃法。当地人经常这么吃煎饼,它由来已久了。刚做好的煎饼带着浓郁的小麦香气,闻过之后令人陶醉,吃起来更是特别地香。犹忆童稚时,奶奶刚烙好煎饼,我就迫不及待地让奶奶卷起来给我,能吃到刚熟好的煎饼真是一件乐事。现在虽然奶奶不在了,我还依然想念她用勤劳灵巧的双手为全家人烙煎饼,熟悉的味道久久散不去。

上大学之后,回家的日子少了,虽然在这里能吃到具有天津特色的煎饼果子,但却不能满足我对家乡煎饼的渴望。于是,每次回家,我都会吃上几个煎饼填补我的饥饿感。这些年关于煎饼发生了不少变化,手工煎饼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机器制作的煎饼。虽然整齐划一,但是味道永远不上手工煎饼。生活水平好了,人们不再选择自己动手做煎饼,而拥有这项手艺的人逐渐老去。我开始担心起来,希望制作煎饼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传承下去。

图1:沂蒙煎饼

2、历史与传说

对于煎饼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临沂农村相传的,多是一些美丽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在蒙山望海楼下乐于助人的土秀才田壮,因为得罪恶霸被关进大牢,恶霸扬言49天不准送饭,只准送笔墨纸张。后来,田秀才的妻子巧珍在睡梦中得到蒙山娘娘的指引,摊制煎饼,放上大葱提着豆酱给田壮送去,看大牢的以为煎饼是纸、大葱是笔、豆酱是墨,就没多盘问。

就这样,过了49天,田秀才不但没被饿死,反而神采奕奕。善良的巧珍,为报答蒙山娘娘的恩德,热心地给四邻八舍传授煎饼技艺,后来一传十,十传百,摊煎饼在八百里沂蒙传开了。

3、制作技巧

仅仅在十几年前,临沂农村还保持着“户户支鏊子,家家摊煎饼”的习俗。虽然那时几乎每个农村妇女都会烙煎饼,但这并不意味着煎饼的制作工艺有多简单,相反,烙煎饼有着复杂的工艺制作过程。

从事了近十年煎饼生产的吴楠说,要烙出一张煎饼,至少得两天时间,头一天泡粮食,第二天把泡好的粮食磨成糊,然后才能上鏊子烙。

烙得好的煎饼很薄,以至于临沂人带着煎饼到外地吃时,许多外地人特别是南方人都以为在吃“纸”,薄如纸,正是煎饼的一大特点。

而从另一方面说,有着悠久历史的煎饼也需要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沂南县湖头镇68岁的肖大娘感叹地说,以前姑娘出嫁前都得早早学着烙煎饼,婆家要看手艺的,但农村里几乎没有几家还自己烙煎饼吃了,多数是一些机器煎饼,会烙煎饼的人越来越少。如果不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和传承,可能不需要太久的时间,烙煎饼这个传统工艺就会面

临无人传承的困境。

4、种类

烙煎饼的工具主要有三件:一是鏊子,铁制,圆形,有大、中、小三种,中号鏊子直径 65厘米左右,中心稍凸,下有三足,其下用柴草或煤炭加热,上面即可烙制煎饼;鏊子是烙煎饼的专用工具,《康熙字典》有“鏊”字条,唐人《朝野金载》中有“熟鏊上猢狲”语,可知煎饼的历史之悠久。

二是手持用来推动糊子的工具,当地人叫“池子”,木制板状弧形,有柄。把糊子放在热鏊子上后,用池子左右推摊,糊子便薄薄地摊在鏊子面上。也有的用筢子,还有的用“竹劈”,作用相同,但烙出来的煎饼却各有特点。三是油擦子,群众呼为油搭子,是用十几层布缝制的方形擦子,上面渗着食油,用来擦鏊子,为防煎饼粘连鏊子揭不下来。

5、制作工艺

煎饼的制作工艺较复杂。它以麦子、高粱、玉米、谷子、地瓜干等粮食为原料,经过淘洗、浸泡,然后用石磨磨成糊状物,群众叫“煎饼糊子”。还有的地方在磨糊子前,放入 l/3或一半的熟料,称为“对半子”,群众称这样磨出来的糊子好烙,烙出来的煎饼也柔软好吃。磨糊子是很费功夫的事,二三十斤粮食一般要两三个小时才能磨好,因为磨快了,糊子过粗,烙出来的煎饼自然就不好吃。

磨的时候,添料必须是有经验的老手,要勤添少添,磨出来的糊子才细腻均匀。上学的孩子也有句趣话:“麦子煎饼卷鸡蛋,不给我吃俺不念。”最有特色的普通就菜是“渣豆腐”和大葱。渣豆腐也是沂蒙山区的地方小吃。即把白菜叶、萝卜缨、野菜、地瓜秧等洗净剁细,加点豆面和盐,用水煮焖后即可食用的一种家常菜。

煎饼卷渣豆腐,再放上点辣椒面,是贫苦农民填饱肚子的最好饭食。过去农忙时,没有时间炒菜,煎饼卷大葱和甜酱是最具风味的吃法。

6、煎饼文化

沂蒙山煎饼的特点是:圆形,呈浮白(如大米、麦子煎饼)、淡黄(如小米、玉米、谷子煎饼)、浅棕(如地瓜干、高梁粱煎饼)色,营养丰富,松酥柔软,便于存放,易于携带。

沂蒙“天食源”煎饼是沂蒙山区民间传统家常主食,也是久负盛名的地方土特食品。从使用的原料方面分类,又可分成麦子煎饼、玉米煎饼、小米煎饼、高粱煎饼、地瓜煎饼等,不同的烙制工具,不同的原料,其味道也各不相同。烙好的煎饼薄如纸,折叠成卷,即可食用。经过晾干,叠成长方,可存放半月到一个月之久而不变质。出门携带也很方便,因此,人称干粮。清代蒲松龄在其《煎饼赋》中写到,“煎头则合米豆为之,齐人以代面食”,“圆如银月,大如铜缸,薄如剡溪之纸,色如黄鹤之翎,此煎饼之定制也。”煎饼因是用原粮制作,麸皮没有去掉,所以营养丰富,吃起来香酥松软,且便于存放和携带,是一种极富特色的地方食品。有人认为,食用煎饼需要较长时间的咀嚼,因而可生津健胃,促进食欲,促进面部神经运动,有益于保持视觉、听觉和嗅觉的健康,

减缓衰老,不失为一种保健食品。

在煎饼制作工艺基础上,人们又变化出许多种不同的煎饼。在山东还有如下一些变化:

酸煎饼:将面糊发酵变酸,摊制出来的煎饼味道酸而特别。

柿子煎饼:煎饼摊好还没烙熟之前,放上去皮的柿,然后将之涂抹均匀;烙熟后,煎饼色红,味道甜。

酥煎饼:煎饼冷却后再烙酥。

一品酥脆煎饼:薄脆类,各种口味。

7、吃煎饼的好处

煎饼多以粗粮制成,常吃煎饼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有益肠胃健康;其次煎饼筋道耐嚼,常吃煎饼有益牙齿健康,有好多老太太都70岁左右了牙齿依然坚固,问她有何保健方法,答案是常吃煎饼。

第三部分:沂蒙山小调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高粱那个红来哎豆花香,万担那个谷子哎堆满场。咱们的共产党哎领导好,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

每当耳边响起这首熟悉的旋律,我觉得仿佛回来了家乡--沂蒙山,这里是红色革命圣地。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沂蒙的父老乡亲为战争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期间留下不少美丽感人的故事,比如说沂蒙六姐妹烙煎饼、红嫂用乳汁救伤员等等。从小到大听到的最多的还是《沂蒙山小调》,因为这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我的爷爷奶奶这一辈,他们都是经历过战争年代的人,经常给我讲一些打仗的事情,比如说日本鬼子进村、国民党74师被收编……每当电视上播放《沂蒙山小调》的时候,他们总会和着曲子唱起来,人生仿佛被这悠扬的调子打上了烙印。

《沂蒙山小调》的前身《反对黄沙会》诞生于蒙山第三高峰——望海楼脚下的临沂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此歌首唱人是彭丽媛的老师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女高音歌唱家王音旋,在山东引起了轰动。

走进沂蒙山区,这首沂蒙山小调在山里,在田间,四处回荡,这首歌沂蒙山的百姓已经传唱了六十年,六十年里《沂蒙山小调》已经成了沂蒙山的代名词,人们认识沂蒙山,就是从听了这首沂蒙山小调开始的。

《沂蒙山小调》是带有山歌风格的小调。词曲选用传统民歌《十二月调》的旋律,填上了《打黄沙会》的歌词,很快在鲁南地区传播开来。后来,有人将《打黄沙会》的歌词做了改动,删去了揭露黄沙会反动本质的内容,保留了歌颂共产党的内容,增补了赞美沂蒙风光的内容。于是,《沂蒙山小调》这首歌终于定型。

《沂蒙山小调》与《茉莉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中国优秀民歌,蜚声海内外;“沂蒙山区好风光”也逐步渗入到人们的心灵中,成为沂蒙大地的主题形象。

图2:《沂蒙山小调》乐谱

第四部分:临沂肉粥--糁

1、我与糁

在天津呆了两年多,了解到天津人的早餐是煎饼果子。临沂人的早餐就是一碗热气腾腾的肉粥,当地人称作“糁”,主要就是由牛羊肉和麦仁做的。

不到天明,糁馆就准备营业了,糁汤是在大锅里熬出来的,每有食客要糁,手艺人就舀出一碗滚开的糁汤,还可以选择加鸡蛋,经糁汤一冲,鸡蛋就熟了。端过来糁汤,香气铺面而来。上面的一片片牛肉刺激着食客的味蕾,配着刚出锅的油条或者大饼,还有什么比这样的早餐更丰盛吗?

不像在哪里都能吃到兰州拉面、山西刀削面一样,我在这里找不到糁馆,它属于我

的家乡。想重温糁的味道,只有等到回家。多么希望这种营养美味的早餐能够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让大家都有机会吃上一口,让做糁的手艺一直传承下去。

2、概述

糁(鲁南地区方言中念sá),又名“肉粥”,其主要原料是母鸡肉(或牛、羊肉)和麦米、面粉、辅以葱、姜、盐、酱油、胡椒粉、味精、五香粉、香油、醋等佐料,工艺精细复杂,是山东临沂一带的一种传统名吃。它的历史悠久,《说苑·杂言》中就有“七日不食,黎羹不糁”的记载。《礼记·内则》称:“糁,取牛、羊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这里所说的“糁”,颇类今糁。

图3:糁汤

3、分类

糁汤大致分为两类,一种为临沂地区的“黑糁”,在熬制的时候放入大量成为的黑胡椒,并添加进粉碎的看大骨头进行熬制,所以汤色偏黑、偏浓,入口鲜香辣、醇厚,回味无穷。后经临沂传入外地由于糁颜色较黑传入一些地区当地人无法接受,所以改用了白胡椒即另一种为枣庄、济宁地区的“白糁”

4、糁的起源

一说起源于临沂,现为当地百姓的平常早餐。它的历史悠久,《说苑·杂言》中就有“七日不食,藜羹不糁”的记载,春秋时代的名著《墨子非儒下》载:“孔子穷于陈蔡,藜羹不糁”。《礼记·内则》称:“糁,取牛、羊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这里所说的“糁”,颇类今糁。清康熙年间《沂州志·秩》所列16种品中有“糁食”。

清康熙年间《沂州志·秩》所列16种品中有“糁食”。“糁”在文字上讲是用肉作

成的汤羹,相传糁是古代西域人的早餐饮料,唐进传入内地,而临沂糁则是由元大都(今北京)传来的,相传其是古代西域回族的一种早餐食品,最初由元朝大都一对回民夫妇来临沂经营,当时叫“肉糊”,后来仿制者越来越多,明朝时期定为“糁”,后来,当地人将这种肉粥直呼为糁了。解放前,临沂城有8家糁铺,以黄家、刘家、吴家的鸡肉糁和陈玉山牛肉糁最负盛名。1946年,陈毅同志驻临沂时,曾是黄家糁铺的常客。当前,临沂市区的著名糁铺已有数十家,中小型糁铺更是遍地开花,而且上海、青岛等地也开设了临沂糁馆。上海国际饭店和济南南郊宾馆分别聘请了临沂的制糁技师,使糁登上了大雅之堂。从此糁也被众人所知晓,流传至今。

5、做法与特点

主料:大骨头(就是牛腿骨)两根,老母鸡一只,麦仁(就是麦子去了皮后也称麦米,菜市场里卖杂粮的地方有卖)

配料:黑胡椒粉、大料(可用五香粉代替)、葱姜若干、味精、香油、淀粉、香菜等第一步:先把腿骨和母鸡、麦仁、大料、葱、姜末,放在锅里大火煮开后改为文火炖两至三小时至鸡肉稍脱骨,捞出晾凉,注意不要煮得太烂哦。第二步:母鸡拆成鸡丝备用。第三步:调味,这是很关键的步骤。把胡椒粉用冷水冲开后放入锅里,然后把淀粉勾成芡汁放入锅内搅匀,待沸后关火。放入味精、香油等(可依个人口味添加)第四步:把糁装在碗里,上面撒上鸡丝、香菜。

糁的营养价值还是蛮大的,不仅味美可口,营养丰富,而且有祛风驱寒、开胃、利尿、止呕等功效。辛勤劳作的临沂人每天早上喝一碗糁汤

6、相关故事

关于糁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呢。东晋时,一对穷困潦倒的外地夫妇逃荒来到临沂,当时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看到他们非常可怜,就经常接济他们,夫妇二人非常感动,无以为报。有一次,王羲之病了,二人觉得报恩的机会来了,就把家中留着下蛋的惟一一只母鸡杀了做汤,并在汤里加了一些普通的驱寒中草药。本想把鸡煮得烂一些,可看火的丈夫睡着了,不想汤就煮了一整夜。第二天,看着煮得黑糊糊的鸡汤,妻子很生气,可家里又没有其它东西,只好把煮“糊”的鸡汤送给了王羲之。再说王羲之本来卧病在床,吃了中药病也略有起色,但口干舌苦,没有食欲,看着送来的鸡汤,又不好意思拂了人家的一番好意,就盛上一碗尝了尝,没想到这一喝,顿时神清气爽,病好了大半,一时兴起,随手提笔写下“米参”二字,意思是米中人参。到了后来,后人就把它称做糁。

还有个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路过临沂用早餐,想尝尝当地的名吃,地方官员就把这种味道独特的早餐献了上来,乾隆一尝,怎么从来没喝过如此可口的粥,随口问了一句:“这是啥?”官员没听清楚,也随声问:“啥?”乾隆听为“糁”。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就这样传开了。

总结

沂蒙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几代人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以沂蒙煎饼为代表,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为人们所熟知。我爱我的家乡沂蒙山,我爱让我感到自豪、给了我美好回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子孙后代能够听到旋律优美的《沂蒙山小调》、吃到好吃的煎饼、品味美味的糁汤……

参考文献:

学术著作:

[1]龙岩.沂蒙小调[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2] 齐鲁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山东.友谊出版社.2008.

电子文献:

[1]李立刚.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及对策.临沂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https://www.360docs.net/doc/408995879.html,/p-4993079398897.html

[2]沂蒙煎饼百度百

科.https://www.360docs.net/doc/408995879.html,/link?url=QBhzfkpKzWsV_XfmFLN3AI6IRfD3HN8V9gbIKQclT2W7 wjEwC2j_cM2gmlnN9WqWqZyrHE2s7WwQfWxBy6cxnK

[3]沂蒙山小调百度百

科.https://www.360docs.net/doc/408995879.html,/link?url=A5sNGOkaNJQd6adyS9mnROf2YvJ8-c2tGBY2WtrnBqIT WZRcexlvOZihYb9sGpyK2HtWeVOL3wcjFU8vS6CQna#5

[4]糁汤百度百

科.https://www.360docs.net/doc/408995879.html,/link?url=tkFed6ZIEZ3GCGF_rIwOX8f5LXWhvHftvljbTDKPD1Yk lyj4hJBQ43XEXcHAWwdJEFBr96rxqYMz13FGPrTPKK#1_1

致谢

非常荣幸地选修了张慧婧老师的《非物质文化概览》这门公选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了解了祖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同时,也意识到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走向衰落,甚至慢慢消失,因为手艺人没有找到合适的传承人,机器大工业生产代替了手工劳作,传统的慢工出细活逐渐被遗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应该肩负起这份责任,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保护自己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一代传递下去,让人类智慧和技艺的结晶能够永远传承下去。

非物质文化遗产策划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策划 一.活动主题 品读和了解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推进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工作,使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的新工艺新技术新理念相结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民众生活。 活动的背景及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其主要是通过传承的方式来实现其历史意义和价值。它的价值会从不同角度给予国民以启迪,对传统中国文化和精神予以弘扬,所以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我们更应要保护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代表的优良文化底蕴。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让人们了解历史的需要,更是让社会上的优秀创新型人才用新视角,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去推动,去策划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精神和理念的代表性工艺产品,让传承人的作品得到中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组织结构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协办单位:荆楚网 前期准备 资料收集整理: 通过之前与图书馆的汉剧非遗项目作为突破口,利用前期收集的数字化视频图文资料进行整合再编辑。 对湖北当地以传统工艺为生的非遗项目传承人的视频专访进行梳理。 可以与武汉市或湖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组织或部门进行联系,跟现有在湖北省内以非遗作为产品或项目开发的传承人进行跟踪调查。 通过网络书籍对已收集的资料进行编辑整理,达到更完善的地步。 活动实施 媒体的宣传报道:随着当今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网名的激增,我们可以利用跟湖北当地比较主流的网络媒体进行合作,比如荆楚网或大楚网,在它们的评论或者论坛开展一个有个非遗项目的主题板块,以每一个非遗传承人的故事起源作为一期节目,对他们进行视频专访和他们自有非遗产品介绍,已达到让更多去认识去了解非遗传承人背后的故事。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语作文.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语作文 2018-01-16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语作文篇1: As we all know, non-material culture heritage, also called intangible 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continuity of the nation’s civi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ut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and other reasons, more and more non-material culture heritage are on the verge of distinction. So its protection has become an urgent and important task at present. What is non-material culture heritage exactly? It refers to various manifestation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hand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and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life, including various practices ,performances, festivals, tradit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the related instruments, artifacts and culture places. For example, paper-cutting and Dragon Boat Festival have been regarded as non-material culture heritage not only by our country but also by the United Nations. Then how can we protect the intangible culture? First of all, we can introduce special programs and columns on TV or in the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to arouse people’s awareness of its preservation. Second,we should have a rational attitude towards the acceptance of foreign culture. Last but not least, we can enforce laws to intensify the protection of non-material culture heritage.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语作文篇2: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the people of all generations each other, and the life of the masses closely related to a variety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expressions and cultural space. Non 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is not only the historical witness of the development, it is the precious, valuable cultural resources.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not only have a lot of 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but also a variety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e people of all our ethnic groups in the long-term production and life practice to create rich and colorful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wisdom and civilization, is the link of

大学生应该怎样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大学生应该怎样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大学生应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做呢?其他的不说,就从我们大学生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大学生怎样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吧!大学生是社会文化传承的优秀群体,具有文化优势、教育传承优势,我们应积极探索利用学生社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自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和参与保护工作的自觉性。 首先,学校是知识传授、文化传播、技术创新的大本营,我们应该认识到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学校通过老师为我们营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的平台,了解更多的关于非物质遗产的知识,融入非物质文化学生社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与保护,更清楚的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次,现在全国有近20所大学开设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专业方向,各高校和各地研究机构的不少理论研究人员正在进行这一方面的研究,以高校为基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意识的普及,是合乎国家民族文化复兴的举措。为此,各个高校应该普遍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方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机构,以配合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全国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们应该响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号召,积极参与,我们大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地区,多少都保持着对自己地方民间民俗活动、文化活动的印象,有些学生还有着相当的感情。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也是非常

丰富的,有些技艺为大学生所喜爱,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投入一些传统技艺的学习,了解更多的社会地理文化的不同,亲身接触知识和技艺,并成为其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覆盖面,促使更多的年轻人投入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年轻人的积极参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不哀的关键。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之所以濒临危机,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年轻人根本就没有参与,导致其传承乏人,濒临断绝;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一刻不可放松,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保护非物质遗产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漯河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漯河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心意六合拳 所属地区:河南·漯河·临颖县 分享到新浪微博心意六合拳 心意六合拳是我国传统的内家拳之一,是中华武术的瑰宝。明末清初,河南洛阳马学礼遇一隐士传授此拳,其得艺弟子马三元是漯河市临颖县繁城镇人氏,数百年来此拳世代相传。后来流传国内外的形意拳和意拳都是由心意六合拳衍变而成。 心意六合拳的内容有:心意把、十大形、四把捶、六合刀、六合枪组成。其中心意把是由十个动作组成一个动作为一把;十大形是模仿十种动物(龙、虎、猴、马、鸡、燕、鹞、蛇、熊、鹰)的真意内涵,一个动作为一形。 心意六合拳的特点是动作简单,内涵丰富,集养生健身,技击为一体,小孩、成年人、老年人都可习练受益,通过锻炼使人体全身内外达到高度协调配合。 心意六合拳的练法有定式和动式两种。定式是在静止状态下,规范动作,掌握要求,增强肌肉力量;动式是在定式的基础上,做运动练习,在快速运动的情况下,仍能掌握要领要求,达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最后在千变万化的动态情况下,仍能作到周身内外紧密配合,发放自如。 心意六合拳的动作快而刚猛,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技击性强,数百年来被拳家视若珍宝。1991年,日本组团到河南学习此拳,省体委聘吕瑞芳老师负责传授,日本代表团回国后,在日本杂志上刊登专辑,封面上打出“心意六合拳中国武术之核心”的字样,可见此拳的重要价值。 近年来,漯河市举办了三百年来的首次全国心意六合拳研讨会和两次影响很大的邀请赛,通过交流,打破了数百年的保闭局面,并且在我市成立了“心意六合拳研究会”,把心意六合拳的理论、拳术套路和器械套路整理成书,由“中华武术展现工程”制作面向全国出

高三作文“保护非遗,传承文化”原题解析及范文

高三作文“保护非遗,传承文化”原题解析及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门头沟区龙泉镇曾有着“中国皇家琉璃之乡”美誉。故宫、颐和园等皇家建筑每次大修或改造,都要用到该地烧制的琉璃。然而, 自2017 年4 月起, 该地所有琉璃厂因烧煤不符合环保规定而被关停。这意味着相传700多年的琉璃窑火暂时熄灭。此前,该厂还承接着故宫、内蒙古成吉思汗陵等地的古建修缮订单。从非遗角度求生存,从环保角度只能关停,琉璃技艺与城市环保存矛盾,非遗文化难传承。 读了上面内容,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能抄袭。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首先解读所给的材料,概括材料的内容,把握立意的角度。材料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事件,即门头沟景区龙泉镇的琉璃厂因烧煤不符合环保规定而被关停,二是这一事件的影响,一是“相传700多年的琉璃窑火暂时熄灭”,而且“该厂还承接着故宫、内蒙古成吉思汗陵等地的古建修缮订单”。该事件让人纠结的是“从非遗角度求生存,从环保角度只能关停,琉璃技艺与城市环保存矛盾,非遗文化难传承”,由此可知本次作文的中心应是“非遗”和“环保”,考生可以从支持环保的角度立意指出“非遗”应该让步,也可以从支持“非遗”的角度立意,指出环保应该让步,还可以折中二者的做法,指出各让一步。从文体来看,材料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选取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作,但要记住应文体清晰。从行文构思来看,以议论文为例,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引出自己的观点“支持环保,‘非遗’让步”;然后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层层深入进行分析论证,如“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地球,就是在保护人类”“‘非遗’属于过去,环保捍卫未来”“保护环境义不容辞”的角度分析。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构时要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参考立意: (一)支持环保,“非遗”让步。 1.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地球,就是在保护人类。 2.“非遗”属于过去,环保捍卫未来。 3.保护环境----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支持“非遗”,环保让步。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浅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受许多条件因素影响,我国原本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着猛烈的冲击。我们应该努力探索出一条保护和传承这种鲜活的文化的道路。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我国有着曾经灿烂多彩的文化发展历史,五千年漫长时间的文化传承给我们留下的是丰富厚重、种类繁多、各具地方或民族特色的非文化物质遗产——口技、说书、京剧、庙会……数也数不清。这些遗产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一些传统习俗发生改变,许多文化记忆渐趋淡化,一些文化艺术种类在人们的漠视中面临消亡的危险,一些掌握绝活的艺人年龄老化,后继乏人,一些依靠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1、定义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2、范围 ①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②传统表演艺术。 ③民俗活动,礼仪,节庆。 ④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⑤传统手工艺技能。 ⑥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境堪忧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比较与解读(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比较与解读(一) 摘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理解一直是学界较为关注的论题,本文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国务院颁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人手,对其原初含义和本土化流变进行了解读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引入汉语语境,纳入学界已有的概念体系进行比较分析,为实现其在汉语语境中的有效性做出了一定的探索。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解读;比较 自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了文化研究的热点,但从学界的现状来看,理论准备很不充分。“所谓理论准备不足,表现在:我们的文化学研究起步较迟,即没有建立和形成我们自己的基本观念和理论体系。”理论体系的建立必须以对概念的准确理解为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一、导言:外生性概念的内在困境 按照一般的学术路径,一个概念的提出,是在对概念的内涵充分明确之后。而相对于国内学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一权威机构通过《公约》公布并作出了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从这个角度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中国学术界自生的概念,而是来自非学术路径的一个外在的规定性概念,所以,它在汉语语境中缺乏天然的学术土壤。 从表面上看,“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出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官方中文本,似乎是一个应当在汉语语境中可以直接明确其内涵的名词。按照汉语的构词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偏正结构的名词,可以分为两部分:“非物质”和“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我国学界较为习用的名词之一,在汉语中的理解不存在较大的分歧;难点在于对“非物质”的理解。“非物质”作为一个形容词词根,修饰和限定“文化遗产”。从词语属性上讲,“非物质”在此处是和“物质”相对应的否定性词根,其完整形态应是“非物质的”。进一步分析,“非物质的”即形容词词根“物质的”加上否定性前缀“非”,构成了否定的内容。从本质上讲,这样的构词方法并非纯正的汉语构词法,而是英语的构词方法之一。 按照一般的理解,“非物质”是对“物质”的全称否定,而在汉语中处理对立、全称否定关系的时候,很少用否定性词根来构词,而是选取一个反义词来表达。就此处而言,“物质”的反义词,在汉语中就应当是“精神”或“意识”,而不是“非物质”。所以有学者在初次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时,认为“所谓‘非物质文化’也就是精神文化”2]。我们必须注意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原生性的汉语概念,它产生于汉语语境之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外在性规定,在现有的汉语概念体系中无法使对之的解读达到圆满和自足。虽然在汉语语境中,以上两种理解都有其合理性,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离和缺失。 再者,中文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公约》的官方中文本和英文本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所以有学者拘泥于中英文本之间的差异,强调翻译准确性的问题。其实中文本并非英文本的翻译文本,而应当是同时发布的文本之一,文本差异并非翻译的问题,而是在两种语境中表达的异同问题。但由于英语的强势地位,其思维方式通过中文本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不能完全避免,所以我们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是英语思维影响下的汉语产物,它虽然用汉语方式表达出来,其本质却是一个外来词,不能从字面上就得出其完整含义,需要我们结合《公约》对之作出的界定,并将其纳入自身的概念体系,才能对其明确定位,在必要的时候,甚至可能对其进行一定的修正。 二、《公约》的界定及解读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如下: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

2016非遗校园传承主题展示活动方案

拓东二小“弘扬非遗文化打造特色校园” 非遗传承展示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传承和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全校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兴趣,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广大师生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发展氛围,我校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主题活动。活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二、活动目标 在全校师生中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增强师生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感、荣誉感,培养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好的传承、弘扬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通过活动,激发广大师生学习优秀地域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和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通过活动,打造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三、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展示主题”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刘有源(校长) 副组长:孙洁 成员:段婧、廖云霞、李易玲、郑勰、刘莉、和金明 四、职责分工 1、学校校长室负责牵头,指导活动全面地开展。 2、具体行政人员安排:(非遗项目宣传、非遗节目安排、非遗课堂督导) 一年级面塑负责行政段婧 二年级剪纸负责行政孙洁 三年级滇式风筝负责行政廖云霞 四年级呜嘟负责行政和金明刘莉 五年级云南评书负责行政李易玲 六年级滇剧负责行政郑勰 3、教导处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要与新课程实施相结合,与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相结合。通过开设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 4、总务处负责活动的硬件环境创设及所需场地、器材的配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归属 关于“非遗”,往往侧重于个别少数民族的、特别是濒临消亡的人口基数小的民族文化的抢救,这当然是“非遗”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能不能突破个别民族、局部区域、特定时间、某个行业的“非遗”,在中华民族的宏大叙事中,去发掘对56个民族的大家庭成员有普遍影响,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覆盖,不分男女、贫富、行业、信仰等差别在全社会广泛适应的“非遗”呢? “非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突出的是非物质的属性,更多的是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但在物欲横流、精神空间被严重挤压的当今社会,“非遗”同样不可避免地在申报过程中被不同程度地物化。如何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度物化包装的态势、突破物质形态的藩篱和局限、保持“非遗”的非物质特征,是尊重本民族祖先留下的遗产的必要态度。 “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 “非遗”,都有着浓厚的文以化人的礼乐作用,大部分是先辈在劳动、生活中产生的对忧乐、生死、婚配、祖先、自然、天地的敬畏与态度的表达,是满足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其实用性,也表现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但现实保护中,我们对遗产的

2020年大学英语四级作文范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年大学英语四级作文范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文话题: Protecting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1.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很重要 2.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 3.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 范文: Protecting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Like 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such as the Great Wall and the Forbidden City,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like Peking Opera and Confucius-commemorating rituals are equally crucial. We should make our utmost efforts to preserve intangible heritages because, without their physical form of existence, they are in greater risk of extinction. According to UNESCO’s 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2003), all forms of social customs and habits, folklore, performing arts, rituals, oral traditions, festivals, traditional crafts and various knowledge and practices about nature and universe can be classified a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As a country consisting of a great diversity of ethnic groups and with time-honored history and civilization, China abounds i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Cultural heritages connect modern people with the historical past, allowing them to acquire a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identity. Without cultural heritages, we would be rendered absolutely rootless and we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倡议书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倡议书 文化遗产是人类灿烂文明、辉煌历史和非凡创造力的集中体现与智慧结晶,是历史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记忆,是后人传承历史、继往开来的文化源泉,更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下面是为你整理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倡议书,希望对你有用!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倡议书篇1 朋友们: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创造了瑰丽多彩、蔚为大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及其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担当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维护全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我国在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同时,还主动与周边国家合作,为跨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资源建立联合保护的工作机制。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大民众知识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卓越创造力和思想情感

的体现,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在广大民众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不断地再创造,为我们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增强了对文化多样性和民族创造力的尊重。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来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指出,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城镇建设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在2014年文化遗产日(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2014年为6月14日)期间,文化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将以非遗保护与城镇化同行为主题,在全国所有城乡社区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让广大民众更方便、近距离地了解非遗,参与保护。在此,文化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共同向全国发出倡议:非遗传承,人人参与!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民众,民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主体。人人参与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传承保护。 我们相信,有您的参与,那些祖辈们唱过的歌、跳过的舞、扮过的戏、做过的手工以及传统的民间实践活动和高度智慧的思维方式将重放异彩,为社会发展注入强劲的活力。而您,将获得参与非遗实践活动的教益和快乐;在与祖先、

泰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泰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泰国国旗 泰国各地区的传统舞蹈、音乐、宗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ailand Content ·Traditional Thai Dances

- Central - Northeast - North - South ·Music ·Others Traditional Thai Dances ·Khon dance or the masked dance drama is the highest form of dance drama of traditional Thai dance.. ·It is performed by troupes of non-speaking dancers, the story being told by a chorus at the side of the stage. ·Choreography and costume follows traditional models rather than attempting to innovate.

·The dance consists of character based on the Hindu epic Ramayana such as angels, monkeys and demons. Central Thailand Sri Nuan ·Its great popularity is due to the beautiful choreography and the sweetness of the music that accompanies it. ·The lyrics and music evoke the sweet nature of Thai girls. ·The dance is also an expression of the yearning of a young man won by such great charm. Teut-Teung (Drum Dance) ·The teut-teung drum dance, a Thai folk dance and performe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o accompany the parades(游行) held at traditional festival.

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语作文

Protecting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1.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很重要 2.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 3.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 Like 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such as the Great Wall and the Forbidden City,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like Peking Opera and Confucius-commemorating rituals are equally crucial. We should make our utmost efforts to preserve intangible heritages because, without their physical form of existence, they are in greater risk of extinction. According to UNESCO’s 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2003), all forms of social customs and habits, folklore, performing arts, rituals, oral traditions, festivals, traditional crafts and various knowledge and practices about nature and universe can be classified a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As a country consisting of a great diversity of ethnic groups and with time-honored history and civilization, China abounds i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Cultural heritages connect modern people with the historical past, allowing them to acquire a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identity. Without cultural heritages, we would be rendered absolutely rootless and we would find it hard to cope with challenges at present and in the future. However,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poses mounting threats to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市政协科教文史委 根据市政协双月协商座谈会工作分工,科教文史委牵头筹备了这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协商活动。通过本地观摩,外出参观,听部门情况介绍,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了初步了解,现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库。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通过传承人来完成的文化遗产。目前,我市许多非遗项目的传承人都年事已高,比如的传承人,的传承人等。这些人的身体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非遗项目的损坏或者消亡。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密切合作,进一步健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影音、文字资料库,以供将来教学、研究时使用。一要利用现代数字媒体技术,全面完成所有非遗项目的影音采录工作,包括传承人口述史、技艺流程、剧目或者节目、仪式规程等等。要让每一个非遗传承人、每一种非遗文化、每一个非遗项目、每个项目的所有细节,都以最完整的形式原汁原味保留、记录下来。二要整理好历史非遗资料。许多历史非遗资料,由于时间久远,当时的文字记录、录音带、录像带等难免出现发霉、老化现象,建议用数字化手段重新翻新保存。三要做好非遗资料的挖掘工作。对一些缺失的或者仍然散落在民间的非遗文化及项目,要及时进行挖掘和收集,查漏补缺,比如要及时收集散落民间的剪纸老纹样等,使档案库更加完善。

二、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地传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是解决其传承的重要手段。因此,和被动保护相比,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课堂、讲堂,同时做到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报刊有文,让普通群众、下一代了解非遗文化、热爱非遗文化、甚至愿意传承非遗文化,是保护非遗文化的更加长远、高效之计。一要做好对“下一代”的传播,推动合适的非遗项目进课堂,使学生增强“非遗”保护意识,培养学习和保护“非遗”的兴趣。建议有关部门联手,让等武术类项目进入小学、初中、老年大学的体育课程;让等项目进入各类学校手工课,让民俗、非遗类音乐等项目进入各类学校音乐课。二要做好对机关干部、教师、大企业等集中性群体的传播,推动相关非遗项目进各种讲堂。比如,等同志,既是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又有着丰富的民俗知识和很高的文化素养。建议有关部门让他走进学校、机关、老年大学等讲堂,宣讲等传说。三要做好在全社会的普及性传播,让非遗专栏进入报纸、电视台、电台。建议有关部门共同努力,把更多的非遗文化和项目做成喜闻乐见的动漫、公益宣传片、公益广告等,使之真正在生根发芽。 三、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题材和内容。青州的农民画产业现在正在兴起,其题材和内容大多来自于当地人的吃穿住行,很具乡土气息。比如当地的特产水果银瓜就是农民画的热门题材,许多福禄寿喜画作就是用银瓜排列组合而成的,很受当地人和外地游客的欢迎。建议我市相关部门也能够引导非遗传承人借鉴这种经验,不断拓展非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题材和内容,将之和我市经济、社会、文化、旅

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展示解决方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展示解决方案 伴随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快速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在商务、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昭示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20世纪90年代开始,信息技术也开始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逐渐为人们熟知和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就是采用数字采集、数字储存、数字处理、数字展示、数字传播等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再现、复原成可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并以新的视角加以解读,以新的方式加以保存,以新的需求加以利用。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会便开启了美国记忆计划,对美国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档案等进行数字记录与保护。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世界记忆工程”也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动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进程。此外,欧洲各国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数字博物馆等开展了系列探索。 全景画卷(非遗盛景) 动态影像卷轴徐徐打开,古老的画面、老照片、视频等人 们记忆中的影像,在此展现在观众眼前。 互动魔镜墙 一面黑色烤漆玻璃墙上,镶嵌充满现代设计感的展示橱窗, 参观者手在空中挥动,可以对想了解的重点文化的详细内容 进行进一步了解。

非遗多点触摸 在展演互动区内,设置有一个充满未来科技感的未来科技感的多人多点触摸桌,给人们带来全新高科技的互动体验,各种非遗标题在触摸屏中自由浮动,当参观者的手碰到相关标题时,标题炸开或弹出相关的视频文字。 民族舞蹈 该区舞台具有观赏与互动的两面功能。定期举行民间舞蹈的大中小型表演会,同时还可以引进国外的民族汇演,并可以进行培训舞蹈与杂艺,定期开设相关培训课程。 金村庙会游戏 介绍赞金七游戏参与抢祭品游戏 (1) 赞金七游戏:参观者可在触屏中查询金七传说的故事,在看完故事后,点击点赞按钮,进入抢祭品游戏 抢祭品游戏:画面显示许多旋转漂浮的祭品以及一些不相关用品,参观者随意点击,若抢到祭品,则出现祭品信息,若抢到其他物品,则显示鼓励话语。

保护文化遗产作文700字

保护文化遗产作文700字 导读:【保护文化遗产_范文1】 你,世界文化遗产 ——题记 你,就是一道辉煌的历史文明。 你,兵马桶,多少年来,你们承受着泥土的重压,忍受着千年的水蚀,历经着火烧的磨练,但你们硬是挺直了身板,撑开了头上的一片土泥,重现在世人面前。你们用泥塑的身躯震惊着我们,你们用永恒的精神震撼了全世界,向世界诠释着生命与永恒的定义…… 你,碉楼,经过风风雨雨,千磨万击,但你们毅然地耸立着,你们各具风韵,每一位都古色古香,气势磅礴,你们融合外国建筑艺术的精华,造型独特,独树一帜。你们中西合壁的建筑艺术印证着中西文化的交流,向世界展示着交流与艺术的风采…… 你,长城,受住了岁月千年的考验,你坚毅不倒地耸立在崇山峻岭之中。虽然历经风与火的洗礼,你的色彩也早已褪去,但哪能掩藏住你内里丰富的历史沉淀,又怎能否定你曾经的璀璨多彩?你雄伟的气魄惊叹着全世界,向全世界诉说着辉煌与不朽的故事…… 五千年里中华大地历经了多少沧海桑田的变化,但历史的车轮不会碾碎你曾经的辉煌,梢纵即逝的时间也不会吹走你不朽的文化,因为:消失的是有形的生命,永不退逝的是历史文明残留下来的世界文化遗产。它们永远昭示着历史的文化丰碑,永远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

脉相成和民族精神…… 【保护文化遗产_范文2】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每个官兵都在读中国的《孙子兵法》。或许,有人疑惑,一个科技如此强大的军队,为何需要《孙子兵法》呢?其实不然,这正体现了《孙子兵法》的价值。美国人接受了《孙子兵法》的价值,并懂得引进和运用,而作为中国人自己是否更应该去了解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接受古人的熏陶,传承中国的优秀文化呢? 唐朝时期的中国可以称得上是历史的鼎盛时期,其中重要的便是中西文化的交流。而清朝时期中国闭关自守,使中国与西方先进社会的差距越来越大,并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令中国人引以为荣的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和火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是用来测风水和做鞭炮、爆竹;而西方人却用指南针确定航向周游世界甚至侵略中国,用火药做炮弹、子弹击垮清朝政府自认为坚不可破的城墙,并盗取中国珍贵文化遗产。于是,变出现了现在,圆明园兽首在海外拍卖的事件。因此,对本国文化过分自信是不可取的。一个小偷,竟然可以这样公开拍卖他曾犯下的.罪行,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现代的青年人对本国的传统文化抱以鄙视的态度,很多人对外来文化盲目推崇,热衷于美国大片,盲目追赶时髦,追求外国名牌,总认为外国的东西才是好的。也许外国的一些东西确实好,一些科技确实比我们先进,如果是好的东西,我们就应该学习,而不是盲目的追崇。俞敏洪说:“你是一只猪,不要因为贴了一只时髦的标签就以为

论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对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内容。口头传承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议、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其保护的意义是什么,进而制定如何保护的对策,才能够使那些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一切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为国家的政治、经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的。 田青教授在“珠海大讲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中说过:我们为什么要保护传统民俗文化,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的DNA。我们的所有的古老的传统包括我们的民俗,在面对现代化的时候,都是弱势文化,不保护提倡就会消亡。因此保护“非遗”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迫在眉睫。但是,我们在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时候要作要对精神家园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又是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象征,既需要各部门团结协作又需要确定各自的职能、履行相关的责任。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关系到文化血脉的传承、精神家园的维护、和谐文化的建设,关系到民族文化身份和国家文化主权的维护。关系到人类文化多样性及其可持续性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活的文化它的价值不单体现在传承人创作的作品更在于传承人所拥有的技艺技术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民间,生存于民间,传承于民间没有任何文化形式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载体的是他们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薪火失去了传承和传承者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不复存在。 保护文化遗产具有很多现实的意义。 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应对各种现代性危机以及严重的社会问题。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世界的合作与交流、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构建和谐世界。四、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多样性,维护文化生态平衡,使得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之间求同存异,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我国及世界文化的和谐发展。五、《伊斯坦布尔宣言》中指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能够增强人类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先进文化,同时也是创造性和文化创作的主要源泉之一。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促进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真正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保护意识,有利于实现全民族的“文化自觉”,从而更有力的反作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促使其早日完成这一系统而艰巨的任务。 综上所述,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等特点,并且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生产和发展的需要。它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基因,是人类生命的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