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度误差的检测

直线度误差的检测
直线度误差的检测

形状误差检测

1.直线度误差的检测

方法一:光隙法

将被测直线和测量基线(刀口尺、平尺)间形成的光隙与标准光隙相比较,直接评定直线度误差值。此方法属直接测量,适用于磨削或研磨加工的小平面及短圆柱(锥)面的直线度误差测量。

例1:如图1a的图样标注,其检测方法如图1b所示。

将平尺或刀口尺与被测素线直接接触,并使平尺和被测素线间的最大间隙为最小,这个最大间隙就是被测素线的直线度误差。测量若干条素线,取其中最大的误差值作为被测零件的直线度误差值。

平尺做得足够精确,可以作为直线的理想形状。由于平尺的位置就是理想直线的位置,因此,测量时,应将平尺的位置放置符合最小条件,使平尺与被测素线间的最大间隙为最小,其方法如下:

⑴若素线为两端高、中间低,即高-低-高时,如图2a所示。平尺与两个高点相接触,则平尺与高点之间的间隙即为素线的直线度误差。

⑵若素线为两端低、中间高,即低-高-低时,如图2b所示。平尺与最高点接触,并且使平尺与最低点的间隙相等,即f1=f2,此间隙就是素线的直线度误差。

方法二:垫塞法

用量块或塞尺测量被测直线和测量基线之间的间隙,直接评定直线度误差值。此方法属直接测量,适用于低精度被测零件的直线度误差测量。

方法三:指示器法(测微法)

用带指示器的测量装置测出被测直线相对于测量基线的偏离值,进而评定直线度误差值。此方法属直接测量,适用于中、小平面及圆柱、圆锥面素线或轴线等直线度误差测量。

例2:将被测零件放在平板上,并使零件紧靠直角座,在被测素线的全长范围内测量,同时记录读数,如图3中①所示。根据记录的读数,用计算法按最小条件计算该条素线的直线度误差;

将零件按图中②所示,间断旋转,重复上述步骤,测量若干条素线的直线度误差,取其中最大的误差值作为被测零件的直线度误差值。

例3:被测零件的图样标注如图4a所示,测量方法如图4b所示。

将被测零件安装在平行于平板的两顶尖之间,在开始端将两指示器调零后,沿铅垂轴截面的两条素线测量,如图4b中的①。同时分别记录两指示器在各自测点的读数Ma、Mb,取各测点读数差的一半,即(Ma-Mb)/2中的最大值作为该截面轴线的直线度误差。

间断转动被测零件,如图4b中的②所示,重复上述步骤,测量若干截面,取其中最大的误差值作为该被测零件轴线的直线度误差。

方法四:干涉法

利用光波干涉原理,根据干涉条纹的形状或干涉带条数来评定直线度误差值。此方法属直接测量,适用于精研表面的直线度误差测量。

方法五:光轴法

以几何光轴作为测量基准,测出被测直线相对于该基线的偏离值,进而评定直线度误差值。此方法属直接测量,适用于大、中型平面和孔、轴的轴线直线度误差测量。

方法六:钢丝法

以张紧的优质钢丝作为测量基线,测出被测直线相对于该基线的偏离值,进而评定直

线度误差值。此方法属直接测量,适用于测量水平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值。

方法七:节距法

将固有水平仪的桥板放置在被测直线上,等跨距首尾衔接拖动桥板,测出被测直线各相邻两点连线相对水平面(或其垂面)的倾斜角,通过数据处理求出直线度误差值。此方法属间接测量,适用于大、中型零件垂直界面内的直线度误差测量。

例4:用框式水平仪测量导轨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即将导轨长度划分为若干段,测量每段长度的水平偏差,通过计算或作图找出导轨全长的直线度误差。

⑴量出被测导轨的总长,根据总长和精度要求,确定相邻两测点之间的距离(节距),并将导轨擦拭干净;

⑵测量前,将被测导轨表面调整到接近水平位置,使在整个被测长度上,水平仪的读数都在示值范围内;

⑶将水平仪固定在桥板上,再将桥板放在被测表面的起始端(此时水平仪的读数不一定为零),进行逐段测量,直到最末端,移动桥板必须注意首尾相接,如图5所示。每个位置待气泡稳定后,从气泡边缘所在刻线读出气泡偏离的格数,并将从头至尾的各读数记在报告中。同样,再从头至尾测第二次,将两次读数取平均值便得。

⑷根据测量用作图法评定的直线度误差值与其给定的公差值比较,来判断其合格性。

操作者在测量过程中,切勿来回走动,以便让气泡稳定下来读数。

方法八:跨步仪法

以跨步仪两固定支点连线作为测量基线,测出第三点相对于测量基线的偏差值,通过数据处理求出直线度误差值。此方法属间接测量,适用于大、中型零件的直线度误差测量。

方法九:表桥法

以表桥相间两固定支点的连线作为测量基线,测出中间点相对于测量基线的偏离值,通过数据处理求出直线度误差值。此方法属间接测量,适用于大、中型零件的直线度误差测量。

方法十:平晶法

以小平晶某一轴向截面边缘的两点连线作为测量基线,测出各段偏差值,经过数据处理求出直线度误差值。此方法属间接测量,适用于无大平晶时的窄长精研表面直线度误差测量。

方法十一:量规法

用直线度量规判断被测件是否超越实效边界,以确定被测零件直线度误差的合格性。此方法适用于检验轴线直线度公差遵守最大实体原则的零件。

2. 平面度误差的检测

方法一:平晶干涉法

对于量块、千分尺等较小的测量面,常用平晶干涉法测量其平面度误差,如图6所示。 平面平晶与被测实际表面相接触,当干涉条纹呈现相互平行的直的明暗条纹时,如图6b ,则被测实际表面是理想的几何平面;

当干涉条纹呈现如图6c 所示的弯曲形状时,则平面度误差2λ?=

b a f ,λ为光波的波长。当干涉条纹弯曲成封闭的条纹时,则平面度误差2λ

?=n f ,n 为干涉条纹数。

说明:此方法适用于测量高精度的小平面,如块规等。它是符合最小条件的测量方法。 方法二:三点法

如图7所示,将被测零件用可调千斤顶安置在平板上,以标准平板为测量基面,按三点法调整被测面与平板平行。用测微计沿实际表面逐点或沿几条直线方向进行测量。用布点测量平面度误差时,均先测得各测点的数据,而后可以按要求进行数据处理,求平面度误差,常用的布点方法如图8所示,测量按箭头方向依次进行,前两种常用测微计、水平仪等测量,数据处理也比较方便。图8c 的布点常用平板检定,用自准直仪测量,经数据处理可以比较精确地得到其平面度误差值。

例5:测量小平板的平面度误差

⑴擦净被测小平板,按图8c的布点方式(四周离边缘10mm ),在被测表面上标定测点,并进行编号;

⑵将被测小平板如图7所示安置在基准平板的三个千斤顶上,三个千斤顶应位于被测小平板上相距最远的三点;

⑶用测微计将靠近三个千斤顶位置的被测表面点调到最高,此时,即以此三点建立的平面作为测量基面;

⑷用测微计在被测表面的整个表面上移动,在测微计上指示的最大、最小读数的差值f1即为被测表面的平面度误差(此值因三个千斤顶位置的不同,变化较大);

⑸用测微计在被测表面上沿布点移动,得到各测点的数值,按最小条件的评定原则,用基面旋转逼近法求得平面度误差f2;

⑹对f1、f2的数值进行分析、比较,完成试验报告;

⑺整理现场。

方法三:四点法

例6:测量小平板的平面度误差

⑴擦净被测小平板,按图8c的布点方式(四周离边缘10mm ),在被测表面上标定测点,并进行编号;

⑵将被测小平板如图7所示安置在基准平板的四个千斤顶上,四个千斤顶应位于被测小平板上相距最远的四点;

⑶用测微计调整四个千斤顶位置,找到测量基面,该测量基面应该是这样的一个平面:通过实际被测平面的一条对角线(两个角点的连线)且平行另一条对角线(其余两个角点的连线);

⑷用测微计在被测表面的整个表面上移动,在测微计上指示的最大、最小读数的差值f1即为被测表面的平面度误差;

⑸用测微计在被测表面上沿布点移动,得到各测点的数值,按最小条件的评定原则,用基面旋转逼近法求得平面度误差f2;

⑹对f1、f2的数值进行分析、比较,完成试验报告;

⑺整理现场。

3.圆度误差的检测

方法一:分度头测量

⑴将零件顶在光学分度头的两顶尖间,指示表引向工件,并使表头与工件径向最高点接触;

⑵将分度头主轴上的外活动度盘转到0°,再将指示表调零;

⑶根据对测取点数的要求进行分度,在一周内,分度头每转过一个角度(或进行了一次分度),从指示表上读取相应点的数值,记入圆坐标纸,连成误差曲线;

⑷进行数据处理并做出合格性判断。

方法二:圆度仪测量

⑴接通电源,先开稳压电源,稳压在220V 后打开主机电源和测量放大器;

⑵根据圆度仪操作程序调整好仪器,要求被测轴线和主轴轴线对准;

⑶装上记录纸;

⑷将记录按钮轻轻按下,注意比较笔尖应该在记录纸幅内摆动,进而按下按钮,记录开始,记录一圈后,记录电源自动切断,指示灯灭;

⑸取下记录纸,将记录图形贴附在同心圆模板下面,按最小条件读取被测件的圆度误差值;

⑹进行数据处理并做出合格性判断。

说明:圆度仪有两种结构,图9a 所示为转轴式(传感器旋转式)圆度仪,主轴工作时不受被测零件重量的影响,因而比较容易保证较高的主轴回转精度;图9b 所示为转台式(工作台旋转式)圆度仪,能使测头很方便地调整到被测件任一截面进行测量的优点,但是受旋转工作台承载能力的限制,只适用于测量小型零件的圆度误差。

方法三:二点、三点法测量

二点法、三点法测量的圆度误差可以由下式决定F f /?=

式中,△为特征参数,指直径的两极限测量值之差;F 为反映系数,它表示圆度误差反映在特征参数上明显程度。反映系数的大小与轮廓的棱数、测量装置的结构(如测砧的分布位置)和指示器的安装位置(如是否对称)等因素有关。

两点测量法也称直径法,只能用来测量被测轮廓为偶数棱的圆度误差。该法是在零件的同一横截面上按多个方向测量直径的变化情况,取各个方向测得值中的直径最大差值。

测量时,特征参数△=min max d d -,F=2,所以两点法测得的圆度误差为

2/)(min max d d f -=。

对于正奇数棱状态,两点法就不能测量出来,如正三棱圆形状,在各个方向上的直径都相等,所以无法用直径来反映圆度误差。

三点法测量用于已知为奇数的圆度误差测量,与两点法组合,可以用于测量不知具体棱数的轮廓。V 形支承测量结构形式可以分为顶点式对称安置、顶点式非对称安置和鞍式对称安置三种,分别用于测量内、外轮廓。

图10为顶点式对称安置,是测量外圆时用的V 形块装置,为了保证在同一截面上测量,以钢球作轴向定位,工件安置在V 形块上,回转一周,测微计上最大、最小读数的差值即为特征参数△,除以反映系数,即得圆度误差值。

测量时,对同一截面分别用二点法、三点法进行测量,则一组组合方案可以得到三个测得值△,取此三个△值中最大值max ?除以反映系数F ,计算出圆度误差值f 。

反映系数F 是一个与V 形块的角度和被测实际圆棱的数量有关的函数值。

在实际生产中,通常不知道被测圆柱面的棱数,反映系数F 取近似平均反映系数av F 。组合方式不同,平均反映系数av F 也不同。

4. 圆柱度误差的检测

方法一:圆度仪检测

⑴将被测零件的轴线调整到与圆度仪的轴线同轴,然后记录被测零件回转一周过程中(如图11中①所示)截面上各点的半径差;

⑵在测头没有径向偏移的情况下,可以按图11中②间断移动测头,按上述方法测量若干个横截面(测头也可以沿螺旋线运动);

⑶由计算机按最小条件确定圆柱度误差。

⑷也可以用极坐标图近似地求出圆柱度误差:将测得的几个轮廓都投影在垂直于测量

轴线的平面上,记录仪将各截面图记录在同一极坐标上,按评定圆度的方法,用透明模板上两同心圆将各截面共同包容,构成两个同心圆与轮廓内、外至少有四点交替接触,形成最小包容区域,这两个同心圆半径差为圆柱度误差。

方法二:V形法测量

V型法测量圆柱度误差是一般生产车间可以采用的简便易行的方法,它只需要普通的计量器具,如百分表、比较仪。

将被测零件放在V形块上,使其轴线垂直于测量平面,同时固定轴向位置,使百分表接触圆轮廓的上面,如图12所示。将被测零件旋转一周,记下其最大读数和最小读数。测量若干个截面,取各截面内最大与最小读数值的差值的一半作为零件的圆柱度误差。这种方法适用于测量轮廓圆具有奇数棱的圆柱度误差。

⑴将被测零件放置在90°的V形块上,平稳移动百分表座,使表的测头接触被测零件,并垂直于其轴线,使表上指针处于刻度盘的示值范围内;

⑵转动被测零件一周,记下百分表读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⑶重复步骤⑵,分别测量被测零件的5 个不同截面,取各截面内最大与最小读数值的

差值的一半作为零件的圆柱度误差f1;

⑷将被测零件放置在120°的V形块上,按上述方法再测一个轮回,求出圆柱度误差f2。

⑸取f1和f2中的较大值作为该零件的圆柱度误差,与其给定的公差值比较,得出合格性结论。

用合象水平仪或框式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

实验四用合象水平仪或框式水平仪 测量直线度误差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用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的方法及数据处理。 2. 加深对直线度误差定义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 用合象水平仪或框式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 三、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 机床、仪器导轨或其他窄而长的平面,为了控制其直线度误差,常在给定平面(垂直平面、水平平面)内进行检测。常用的计量器具有框式水平仪、合象水平仪、电子水平仪和自准直仪等。使用这类器具的共同特点是测定微小角度变化。由于被测表面存在着直线度误差,计量器具置于不同的被测部位上,其倾斜角度就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节距(相邻两测点的距离)一经确定,这个变化的微小倾角与被测相邻两点的高低差就有确切的对应关系。通过对逐个节距的测量,得出变化的角度,用作图或计算,即可求出被测表面的直线度误差。由于合象水平仪的测量准确度高、测量范围大(±10 mm/m)、测量效率高、价格便宜、携带方便等优点,故在检测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采用。 合象水平仪的结构如图1a、d所示,它由底板1和壳体4组成外壳基体,其内部则由杠杆2、水准器8、两个棱镜7、测量系统9、10、11以及放大镜6所组成。使用时将合象水平仪放于桥板(图2)上相对不动,再将桥板放于被测表面上。如果被测表面无直线度误差,并与自然水平基准平行,此时水准器的气泡则位于两棱镜的中间位置,气泡边缘通过合象棱镜7所产生的影象,在放大镜6中观察将出现如图1b所示的情况。但在实际测量中,由于被测表面安放位置不理想和被测表面本身不直,导致气泡移动,其视场情况将如图1c所示。此时可转动测微螺杆10,使水准器转动一角度,从而使气泡返回棱镜组7的中间位置,则图1c中两影象的错移量△消失而恢复成一个光滑的半圆头(图1b)。测微螺杆移动量s导致水准器的转角α(图1d)与被测表面相邻两点的高低差h有确切的对应关系,即 图1

平行度误差的测量

实验四 测量平行度误差 一、实验目的 熟悉用水平仪测量垂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的方法,和用作图法求直线度误差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测量面对面平行度误差; 2、测量线对面平行度误差; 3、测量线对线平行度误差。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1、测量面对面平行度误差 公差要求是测量面相对于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基准平面用平板体现,如图4-1所示。 测量时,双手推拉表架在平板上缓慢地作前后滑动,用百分表或千分表在被测平面内滑过,找到指示表读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图4-1 面对面平行度误差测量示意图 被测平面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可按公式计算为: f //=Mb Ma l 1 2 1 mm 2、测量线对面平行度误差 公差要求是测量孔的轴线相对于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需要用心轴模拟被测要素,将心轴装于孔内,形成稳定接触,基准平面用精密平板体现,如图4-2所示。 测量时,双手推拉表架在平板上缓慢地作前后滑动,当百分表或千分表从心轴上素线滑过,找到指示表指针转动的往复点(极限点)后,停止滑动,进行读数。 在被测心轴上确定两个测点a 、b ,设二测点距离为12,指示表在二测点的读数分别

图4-2 线对面平行度误差测量示意图 为Ma 、Mb ,若被测要素长度为l 1,那么,被测孔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可按比例折算得到。计算公式为: f //=Mb Ma l 12 1 mm 3、测量线对线平行度误差 公差要求是测量孔的轴线相对于基准孔的轴线的平行度误差。需要用心轴模拟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将两根心轴装于基准孔和被测孔内,形成稳定接触,如图4-3所示。 测量前,要先找正基准要素,找正基准心轴上素线与平板工作面平行。实验时用一对等高支承支承基准心轴,就认为找正好了。也可以用一个固定支承和一个可调支承支承基准心轴,双手推拉表架在平板上缓慢地作前后滑动,调整可调支承,当指示表在基准心轴上素线左右两端的读数相同时,就认为找正好了。 图4-3 线对线平行度误差测量示意图 测量方法与计算公式与线对面平行度误差的测量方法与计算公式相同。

直线度测量计算方法

1引言 在工程实际中,评定导轨直线度误差的方法常用两端点连线法和最小条件法。两端点连线法,是将误差曲线首尾相连,再通过曲线的最高和最低点,分别作两条平行于首尾相连的直线,两平行线间沿纵坐标测量的数值,通过数据处理后,即为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最小条件法,是将误差曲线的“高、高”(或“低、低”)两点相连,过低(高)点作一直线与之相平行,两平行线间沿纵标坐测量的数值,通过数据处理后,即为导轨的直线误差值。 最小条件法是仲裁性评定。两端点连线法不是仲裁性评定,只是在评定时简单方便,所以在生产实际中常采用,但有时会产生较大的误差。本文讨论这两种评定方法之间产生误差的极限值。 2误差曲线在首尾连线的同侧 测量某一型号液压滑台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得到直线度误差曲线,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该误差曲线在其首尾连线的同侧。下面分别采用最小条件法和两端点连线法,评定该导轨直线度误差值。 (1)最小条件法评定直线度误差 根据最小条件法,图1曲线的首尾分别是低点1和低点2(低点1与坐标原点重合),用直a1a1线相连,如图2所示。通过最高点3作a1a1直线的平行线a2a2。

在a1a1和a2a2两平行线包容的区域,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

δ最小法。 (2)两端点连线法评定直线度误差 根据两端点连线法,图1曲线的首尾也分别是曲线的两端点1和2,如图3所示。将曲线端点1和端点2,用直线b1b1相连,再通过高点作b1b1的平行线b2b2。在b1b1和b2b2两平行线包容的区域,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δ两端点。 (3)求解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极限 由于是对同一导轨误差曲线求解直线度误差,图2中的“低点1”、“低点2”和“高点3”分别对应图3中的“端点1”、“端点2”和“高点3”,即直线 a1a1与直线b1b1重合,直线a2a2与直线b2b2重合,因此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值为零

导轨直线度误差检测方法介绍

导轨直线度误差检测方法介绍

一、直经度的定义 限制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变动量的一种形状公差。由形状(理想包容形状)、大小(公差值)、方向、位置四个要素组成。用于限制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形状偏差,限制空间直线在某一方向上的形状偏差,限制空间直线在任一方向上的形状偏差。 几何误差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形状、方向和相互位置与理想形状、方向和相互位置的差异。在形状上的差异称形状误差,在方向上的差异称方向误差,在相互位置上的差异称位置误差。直线度在几何公差中是最基础的部分,按检测关系分直线度属于被测要素中的单一要素——指对要素本身提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被测要素。 二、导轨直线度误差检测方法 直线度误差的检测方法很多。工件较小时,常以刀口尺、检验平尺作为模拟理想直线,用光隙法或间隙法确定被测实际要素的直线度误差。当工件较大时,则常按国标规定的测量坐标值原则进行测量,取得必要的一组数据,经作图法或计算法得到直线度误差,还有种高效的测量方法就是直接利用太友科技的数据采集仪连接百分表来测量,无需人工读数、作图、分析,采集仪会自动读数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一旦测量结果不合格还会自动产生报警功能。 测量直线度误差常用的仪器有:框式水平仪、合象水平仪、电感式水平仪、自准直仪以及数据采集分析仪等。这类仪器的特点是:测定微小角度的变化,换算为线值误差。本实验用合象水平仪和数据采集分析仪来进行直线度测量。 1、利用合象水平仪测量直线度法 1)合象水平仪的介绍 合象水平仪采用光学放大,并以对称棱镜使双象重合来提高读数精度,利用杠杆和微动螺杆传动机构来提高测量精度和增大测量范围。将合象水平仪置于被测工件表面上,当被测两点相对水平线不等高时,将引起两气泡象不重合,转动度盘,使两气泡重合,度盘转过格数代表被测两点相对水平线的高度差,见图2-3。

10第十单元平行度误差、平面度误差的测量

第十单元平行度误差、平面度误差的测量 一、单项选择题 1.被测平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的公差是 D A线对线的平行度公差 B.线对面的平行度公差 C.面对线的平行度公差 D.面对面的平行度公差 2可调千斤顶适用检查 B A.平行度公差 B.平面度公差 C.直线度公差 D.圆度公差 3测量平面度误差需要()可调千斤顶建立测量基面。 B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4涂色法检测大平面时如果基准块在平面上滑动后平面中间呈现亮点,说明工件B A.表面平整 B.中间凸起 C.中间凹陷 D无法判别 5.下列()公差带形状不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内区域。B A.平面度 B任意方向的线对线的平行度 C.给定方向的线的倾斜度 D面对面的平行度 6公差带形状可能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圆柱面内的区域。()A A.线对线的平行度 B线对面的平行度 C.面对线的平行度 D.面对面的平行度 7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7题图 (1)测量项目是 B A线对线的平行度 B线对面的平行度 C.面对线的平行度 D.面对面的平行度 (2)图中被测要素是(),基准要素是() BA A.轮廓要素 B.中心要素 (3)测量时需用心轴模拟体现的是 C A.被测孔的素线 B.基准孔的轴线 C.被测孔的轴线 D基准平面 (4)测量此几何误差最后的数据处理公式是()。 A 8.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测量项目是A A线对线的平行度

B线对面的平行度 C.面对线的平行度 D.面对面的平行度 (2)图中被测要素是 (),基准要素是()BB A轮廓要素 B.中心要素 (3)测量时需用心轴模拟体现的是 B A.被测孔的素线 B.基准孔的轴线 C.被测孔的轴线 D.基准孔的素线 (4)测量此几何误差最后的数据处理公式是 B 第8题图 二、是非选择题 X1.平行度是限制被测实际要素对基准要素在垂直方向上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X2面对面的平行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3测量面对面平行度误差常采用打表法 4.面对线平行度误差的测量可以采用心轴来模拟基准轴线,用支座支承心轴,采用打表法测量。 X5.平行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6.平面度是指平面加工后实际形状的不平程度。 X7.平面度的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 X8.平行度分线对线,线对面、面对线、面对面等情况,但它们测量时的数据处理方法都一样。 9钳工车间对于较小平面的平面度误差通常采用刀口形直尺通过透光法来检测10.刮削平面的平面度误差生产现场多用涂色法做合格性检验。 三、分析、计算题 量公 如图所示,测量该零件平行度误差时采用心轴模拟孔的轴线。已知该零件孔的长

形位误差测量与实验

形位误差测量与实验 实验3-1直线度误差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的方法及数据处理。 2.加深对直线度误差含义的理解。 3.掌握直线度误差的评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 用合象或框式水平仪按节距法测量导轨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并判断其合格性。(三)实验器具: 1.合象水平仪或框式水平仪 2.桥板 (四)测量原理及器具介绍 为了控制机床、仪器导轨及长轴的直线度误差,常在给定平面(垂直平面或水平平面)内进行检测,常用的测量器具有框式水平仪、合象水平仪、电子水平仪和自准直仪等测定微小角度变化的精密量仪。 由于被测表面存在直线度误差,测量器具置于不同的被测部位上时,其倾斜角将发生变化,若节距(相邻两点的距离)一经确定,这个微小倾角与被测两点的高度差就有明确的函数关系,通过逐个节距的测量,得出每一变化的倾斜度,经过作图或计算,即可求出被测表面的直线度误差值。合象水平仪因具有测量准确、效率高、价格便宜、携带方便等特点,在直线度误差的检测工作中得到广泛采用。 合象水平仪的结构,主要由微动螺杆、螺母、底盘水准仪、棱镜、放大镜、杠杆以及具有平面和V形工作面和底座等组成。 合象水平仪是利用棱镜将水准器中的气泡像复合放大,以提高读数时的对准精度,利用杠杆和微动螺杆传动机构来提高读的精度和灵敏度,其工作原理见本指导书第二篇。合象水平仪置于被测工件表面上,若被测两点相对自然水平线不等高时,将引起两端的气泡像不重合,转动度盘使气泡像重合,此时合象水平仪的读数值即为该两点相对自然水平面的高度差,刻度盘读数与桥板跨距L之间的关系为: h=i·L·a 框式水平仪是一种测量偏离水平面的微小角度变化量的常用量仪,它的主要工作部分是水准器。水准器是一个封闭的玻璃管,内表面的纵剖面具有一定的曲率半径,管内装乙醚或酒精,并留有一定长度的气泡。由于地心引力作用,玻璃管内的液面总是保持水平,即气泡总是在圆弧玻璃管的最上方。当水准器的下平面处于水平时,气泡处于玻璃管外壁刻度的正中间,若水准器倾斜一个角度α,则气泡就要偏离最高点,移动的格数与倾斜的角度α成正比。由此,可根据气泡偏离中间位置的大小来确定水准器下平面偏离水平的角度。 框式水平仪的分度值有0.1mm/m,0.05mm/m,0.02mm/m三种。如果水平仪分度值为0.02mm/m,则气泡每移动一格,表示导轨面在1m长度上两测量点高度差为0.02mm(或倾斜角为4〞)。

用打表法测量阀体的平面度及平行度.doc

用打表法测量阀体的平面度和平行度的方法 一 实验目的 本实验所用测量方法是工厂里常用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对平面度公差、面对面的平行度公差概念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仅一台三坐标测量机,做不到人人动手操作),训练学生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对平面度评定方法的理解。 二 实验仪器 测量平台,作为测量的基准使用,精度要求高。磁力表架和表座、千分表、V 型块、被测零件阀体。 三 操作过程 1 将磁力表架和V 型块放置于测量平台上,将被测零件阀体放置于V 型块上。 2 将千分表安装在磁力表架上,调整磁力表架,使千分表的测头与阀体的被测平面垂直接触,且具有一定的接触力,并保证测量过程中千分表不超量程。 3 固定磁力表座,推动V 型块,并保证其与测量平台稳定接触,使千分表测头与 测量平台 阀体 表架 表座 千分表 V 型块

被测平面上3X3分布的点接触,记录9个数据,如下所示。 四数据处理 1 误差评定准则(见教材) 将测得数据处理成上述三个准则中的任意一种,各点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即为平面度误差。而平行度误差评定较简单,在测得原始数据中,用最大值减去最小值即是。 2 平面度数据处理方法(见学习指导) 测得数据不会是三个准则中的任意一种,需要进行处理才行,处理方法按照如下例题所示。 例用打表法测量一块350mmx350mm的平板,各测点的读数值如下图所示。试用最小包容区域法求平面度误差值。 解:此题旨在训练培养大家进行数据处理,求解几何误差的能力。观察检测数据,最大值为20,最小值为-12 ,次小值为-10,决定采用三角形准则求解平面度误差。保留中间的最大值,求出3个相等的最小值,三个最小值位置选定-12、-10、+7,将3个数值相加除3等于-5,即3个数的平均值。利用矩阵变换方法,将3个最小值变为-5,即将第1列的数都加+7,而将第三列的数都加-7,将结果列表后,再将第一行都加-5,而第三行都加+5,再将结果列表,即得下图所示。 经过两次坐标变换后,故平面度误差值为() f=+--= 205μm25μm

实验二 框式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

实验二 框式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水平仪测量垂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的方法。 2、掌握用作图法求直线度误差,用最小区域法评定直线度误差的方法。 3、了解其他测量直线度误差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测量导轨直线度误差或测量平板一对角线的直线度误差。 三、框式水平仪的结构、工作原理、读数方法: 1、 框式水平仪的结构 框式水平仪一般是制成200mm×200mm 的矩形框架,它们互相垂直平行,下方框边的上面装有一个水准器(密封的玻璃容器),本实验用 i=0.02mm /l000mm 框式水平仪。 水准器是一个具有一定曲率半径的圆弧形玻璃管,管内装有粘度很小的液体如乙醚或乙醇,不装满,留有一定长度的气泡,称水准气泡。我们就利用液体往低处流,气泡往高处跑的道理进行测量的。水准器玻璃管表面上的刻度相等,以圆弧中心相对称,其刻线间距为2 mm 。 2、测量工作原理: 以自然水平面为测量基准(摸拟理想要素)。用节距法(又称跨距法)对被测直线进行逐段测量,得到各段的读数然后经过数据处理,就可以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误差值。 3、水平仪的读数方法: 实验采用双向读数法。双向读数法读数较准确。具体方法是:把水准器的刻度分成两大区间:二基线内为负区闭,二基线外为正区间。如下图所示。 正区间 正区间 读数时.看气泡左基线相距几格,气泡右端相距右基线几格,分别以n 左、n 右表示,并带上“十”、“一”符号。气泡相对水平位置移动的格数由公式算出: N=± 2 n n (右)左 (格) 式中: n 左一一气泡左端相距左基线几格

n 右一一气泡左端相距右基线几格 N 一一水平仪的实际移动格数(水平仪读数)。 绝对值前面的“+”、“-”符号的确定:我们约定,当整个气泡移向对称线的右边,绝对值前冠“+”号,反之为“-”号。 (b) 例如上图a 的读数为:格—)(—12 20N =--= 上图b 的读数:格32 5.25.3N +=--+= 四、实验步骤 1.将水平仪、桥板擦干净,将被测面去毛刺并擦净。 2.初步调平被测表面(导轨、平尺、平板、工作台)。 3.用节距法测量。桥板节距(跨距)l 由被测长度L 划分成若干等分段确定之,跨距l 一般为100~250mm 。将水平仪置于桥板上,从一端开始,逐段测量,做到相邻两段首尾相接。为使所作误差曲线图为实际形状误差的一致性,我们从左向右逐段进行测量。第一段的起点称为原点,第一段的末点是第1点,测得的读数表示该段末点相对起点的升降,将水平仪读数记于实验报告相应栏目中,然后将桥板连同水平仪滑移至第二段,使第一段末点(1点)与第二段的起点相衔接,就可测得第二点的读数。依此类推,直至测量完毕。 4.对测得值进行数据处理,用作图法求直线度误差f_。 例如水平仪的分度值为mm 1000mm 02.0i = ,桥板L=200mm ,水平仪读数如下:第1段, +1.5格;第2段,+2格;第3段,0;第4段,-2格;第5段,-2格,试求该被测素线的f_。 用包容区域为格值的数据处理法。根据下表作图3-5,从误差曲线图中可看出误差形状是向材料外凸起呢,还是向材料中凹下。

直线度误差的测量.

实验五直线度误差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用光学准直仪检测直线度的测量方法。 2、加深对直线度误差定义的理解,掌握被测物直线度合格性判断的方法。 3、进一步理解形状误差的评定准则一最小条件。 二. 测量仪器 42J光学准直仪, “0”级平尺(1.5m) 三.测量原理 机床、仪器导轨或其他窄而长的平面,为了控制其直线度误差,常在给定平面(垂直平面、水平平面)内进行检测。常用的计量器具有框式水平仪、合象水平仪、电子水平仪和自准直仪等。使用这类器具有共同特点是测定微小角度的变化。由于被测表面存在着直线度误差,计量器具置于不同的被测部位上,其倾斜角度就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节距(相邻两测点的距离)一经确定,这个变化的微小倾角与被测相邻两点的高低差就有确切的对应关系。通过对逐个节距的测量,得出变化的角度,用作图或计算,即可求出被测表面的直线度误差值。 四、实验步骤 1.量出被测导轨表面总长,确定相邻两测点之间的距离(节距),将被测平尺或平板调整到基本水平位置(水平仪). 2.量出被测物的点距Lx(钢板尺). 3.调整光学平直仪及反光镜位置(光学平直仪基准线). 4. 逐段测量,在草稿纸上记录“n”次后取点位平均值。 5.将其各点位平均值(正,反向)逐位记入数据表格内,并计算出相对误差及 累积误差(f-). 6.跟据计算出的实际相对误差及累积误差值,采用适当的比例和坐标,画出被 测物直线度的误差放大图。 7采用最小条件法作两条平行线将被测物直线度的误差折线紧紧包容起来。 8垂直于X坐标,量出由最小条件法评定出的误差值f _ 。 9.对照相应直线度公差值t,判断是否f_≤t . 提示; 学生所作实验报告内容为(1.5m平尺)直线度检测,(0.6x0.9m)平板直线度检测作为实验辅助内容不记入实验报告。 如此顺测(从首点至终点)、回测(由终点至首点)各一次。回测时桥板不能调头,各测点两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该点的测量数据。必须注意,如某测点两次

平行度误差平面度误差的测量

任务四平行度误差、平面度误差的测量 【课题名称】 零件的平行度、平面度误差测量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了解平面度误差、平行度误差的检测工具及测量方法。 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使用框式水平仪、自准直仪和百分表进行测量,并准确计算误差值。 素质目标 熟悉平面零件形位误差的检测原理、测量工具和使用方法,并能准确计算其误差。 教学要求 能够按照误差要求正确地选择检测工具,并能够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对工件进行准确的测量。 【教学重点】 框式水平仪、自准直仪和百分表的使用,各种形位误差的检测方法。 【难点分析】 平面度测量出9点误差值的调零方法及误差值计算。 【分析学生】 该内容的难度较大,特别是直线度误差值的计算和平面度零位调整比较难以理解,需要多做解释,学生才能够掌握。尤其是零位调整的方法更难懂,一定要把原理讲透。 【教学设计思路】 本次课内容较多,且内容难懂,建议分成4学时,以保证有更多的练习机会,由于实训条件有限,可以分组进行测量,然后按结果来讲述如何计算平行度和平面度的误差值。对于平面度的检测也应先讲测量原理和方法,再给学生实测,最后介绍如何调零位计算误差值,边讲边练再总结提高。本次课教学一定要做好预习工作。 【教学安排】 4学时 先讲后练,以练为主,加强巡视指导。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课 在形状和位置误差中,直线度误差在零件中出现比较多,大家是否还能记住这些形位公差的含义呢? 二、导入新课 需要应用什么测量工具来检测零件的直线度、平面度、平行度、呢?对于测量出来的数值又需要进行怎么样的处理才能得出正确的误差值呢?这是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 三、讲授新课 1. 平行度误差的测量 平行度误差是工件的位置误差,一般是指工件两直线之间的平行度偏差值。它影响加工工件的精确度,因此控制平行度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就显得更为重要。 平行度误差分线与线和线与面之间的误差两种。 平行度误差的测量主要使用百分表。以一条线或面为基准,将百分表座放在基准上,沿基准来回移动,百分表针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就是平行度误差值。

机床导轨直线度误差检测

实训十机床导轨直线度误差检测 一.实训目的 1、了解机床导轨直线度检测内容、原理、方法和步骤 2、掌握方框水平仪的使用方法 3、实训中测试数据的处理及误差曲线的绘制 二.实训设备 车床床身、方框水平仪、桥板 三.实训原理 直线度误差就是实际直线对其理想直线的变动量。直线度误差的评定方法有:1.最小包容区域法;2.最小二乘法;3.两端连线法。其中最小包容区域法的评定结果小于或等于其它两种方法。 在下图中,以最小包容区域线L MZ作为评定基线求得直线度误差f MZ的方法,就是最小包容区域法。对给定平面或给定方向的直线度误差f MZ,其计算方法:f MZ=f=d max-d min 式中d max、d min——检测中最大、最小偏离值,d i在L MZ上方取正值,下方取负值。 机床导轨直线度检测方法很多,有平尺检测、水平仪检测、自准仪检测、钢丝和显微镜检测等。本次实训用水平仪检测。 水平仪的刻度值有0.02/1000—0.05/1000,0.02/1000表示将该水 平仪放在1m长的平尺表面上,将平尺一端垫起0.02mm高时,平尺便倾斜一个α角,此时水平仪的气泡便向高处正好移动一个刻度值(即移动了一格)。水平仪和平尺的关系见下图

水平仪测量升(落)差原理图 tgα=ΔH/L=0.02/1000=0.00002 由于水平仪的长度只有200mm,所以tgα=ΔH1/L=ΔH1/200 ΔH1=200× tgα=200×0.00002=0.004mm 可见水平仪右边的升(落)差ΔH1与所用的水平仪规格有关,此外在实际使用水平仪也不一定是移动一格,例如移动了两格,水平仪还是200mm规格,则升(落)差ΔH1为 tgα=0.02×2/1000=ΔH1/200 ΔH1=200×0.02×2/1000=0.008mm 水平仪读数的符号,习惯上规定:气泡移动的方向和水平仪移动方向相同时,读数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四.实训步骤 1、检测床身前,擦净导轨表面将床身安置在适当的基础上,并基本调平。调平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床身静态稳定性。 2、以200mm长等分机床导轨成若干段,将水平仪放置在导轨的左(右)端,作为检测工作的起点,记下此时水平仪气泡的位置,然后按导轨分段,首尾相接依次放置水平仪,记下水平仪每一段时气泡的位置,填入实训报告中。 3、作出实训报告。

轨道直线度误差的测量

轨道直线度误差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水平仪测量垂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的方法。 2、掌握用作图法求直线度误差,用最小区域法评定直线度误差的方法。 3、了解其他测量直线度误差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测量导轨直线度误差或测量平板一对角线的直线度误差。 三、水平仪的结构、工作原理: 1、水平仪的结构 框式水平仪一般是制成矩形框架,它们互相垂直平行,下方框边的上面装有一个水准器(密封的玻璃容器),本实验用i=0.01mm/l000mm水平仪。 2、测量工作原理: 以自然水平面为测量基准。用节距法(又称跨距法)对被测直线进行逐段测量,得到各段的读数然后经过数据处理,就可以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误差值。 四、测量时注意事项 1、使用水平仪要尽量避免人的体温对它的影响。 2、测好一段.应推动板桥向后一测量段滑进,等气泡完全静止下来再读数。水平仪置于板桥上是作为一整体使用,测量过程中二者之间尽量不要发生相对移动。 3、作图力求准确,比例恰当,图面清晰。

五、实验步骤 1.将水平仪、桥板擦干净,将被测面去毛刺并擦净。 2.初步调平被测表面(导轨、平尺、平板、工作台)。 3.用节距法测量。桥板节距由被测长度L划分成若干等分段确定,跨距一般为100~250mm。将水平仪置于桥板上,从一端开始,逐段测量,做到相邻两段首尾相接。为使所作误差曲线图为实际形状误差的一致性,我们从左向右逐段进行测量。第一段的起点称为原点,第一段的末点是第1点,测得的读数表示该段末点相对起点的升降,将水平仪读数记于实验报告相应栏目中,然后将桥板连同水平仪滑移至第二段,使第一段末点与第二段的起点相衔接,就可测得第二点的读数。依此类推,直至测量完毕。 4.对测得值进行数据处理,用作图法求直线度误差f_。 用分度值: i =0.01 mm/m的合象水平仪检测长导轨的直线度,桥板跨距为130mm.测量数据列于下表: 六、数据处理

平行度误差检测方法介绍

平行度误差检测方法介绍

摘要:平行度是属于形位公差中的一种,平行度评价直线之间、平面之间或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平行状态。下面我们将对平行度的误差检测方法进行讲解。 什么是平行度? 指两平面或者两直线平行的程度,指一平面(边)相对于另一平面(边)平行的误差最大允许值。 平行度公差 平行度公差是一种定向公差,是被测要素相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所以定向公差具有控制方向的功能,即控制被测要素对准基准要素的方向。 平行度公差的分类 1、面对面的平行度公差 该项平行度公差为:所指表面必需位于距离为0.05mm,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2、面对线的平行度公差 指平面必须位于距离为0.05mm,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3、线对线的平行度公差 ●给定方向线对线的平行度公差 平行度公差为孔D的实际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2mm,平行位于基准轴线A且垂直于给定方向的两平行平面之间。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轴线且垂直于给定方向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任意方向上线对线的平行度公差 平行度公差为孔D的实际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1mm,轴线平行于基准轴

线A的圆柱面所构成的公差带区域内。任意方向上线对线的平行度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轴线平行于基准轴线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平行度误差检测方法 传统测量方法 1、测量面对面平行度误差 公差要求是测量面相对于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基准平面用平板体现,如下图所示。测量时,双手推拉表架在平板上缓慢地作前后滑动,用百分表或千分表在被测平面内滑过,找到指示表读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被测平面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可按公式计算为: 2、测量线对面平行度误差 公差要求是测量孔的轴线相对于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需要用心轴模拟被测要素,将心轴装于孔内,形成稳定接触,基准平面用精密平板体现,如下图所示: 测量时,双手推拉表架在平板上缓慢地作前后滑动,当百分表或千分表从心轴上素线滑过,找到指示表指针转动的往复点(极限点)后,停止滑动,进行读数。 在被测心轴上确定两个测点a、b,设二测点距离为1 ,指示表在二测点的 2 读数分别

公差实验指导书(平行度误差测量)

实验二平行度误差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指示表的结构及通用测量工具并熟悉使用它们测量箱体孔与底面的平行度误差的方法。 2.掌握平行度误差的评定方法。 3.掌握被测要素对基准要素的平行度误差值的评定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二、平行度误差的测量与评定 1.平行度误差的测量的原理 1)平行度误差的定义 给定方向的平行度误差为包容实际要素 并平行于基准要素,且距离为最小的两平行平 面之间的距离f。任意方向的平行度误差为包 容实际轴线并平行于基准轴线,且直径为最小 的圆柱面的直径Φf。 2)平行度误差的测量原理 实际基准要素都是有误差的,由实际轮廓 要素建立基准时,是以轮廓实际基准要素最小 包容区域的体外边界作为理想基准要素;由实 际中心要素建立基准时,是以实际基准要素的 最小区域的中心要素作为理想基准要素。对平 行度误差(位置误差)基准的体现方法有分析 法、直接法、模拟法和目标法。 (1)分析法分析法是对实际基准要素进 行测量后,根据测量的数据用图解或计算法确 定基准的方向或位置。(参见直线度误差的评 定方法)然后,根据理想基准方向,作实际被 测轮廓的包容平行平面(和理想基准面平行), 此平行平面纵座标距离,即为被测面的平行 度误差如图2.1所示。 用分析法体现基准评定位置误差的方法,图2.1用分析法体现基准评定平行度误差 符合最小条件的原则。 (2)模拟法模拟法是采用形状精度足够精确的实际基准要素(如精确平板的工作面,圆柱形心轴、球面中心等)来体现基准。如图2.2所示,在基准面A上放一精确平行平尺,指示器的测量架置于精确平行平尺上并沿被测面长向某一测量线方向移动,指示器的最的最大与最小读数差即为平行度误差。 (3)直接法直接法体现基准是将形状精度足够精确的基准实际要素直接作为基

用合像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

用合像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 2、学会合像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 二、实验内容: 用合像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 三、计量器具说明: 合像水平仪是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精密测角仪器。 仪器其本参数如下: 分度值 0.01mm/m 底面长度过 166 mm 仪器外观见图2-1: 四、合像水平仪的工作原理: 合像水平仪是用来测量被测直线上某两点A、B对水平位置的高度差的仪器,如图2-2所示。合像水平仪的内部机构原理简图如图2-3(a)所示。 当合像水平仪底板放置在水平位置时,调节读数手轮,使合像观察窗内水泡的像由图2-4(a)所示的不合像状态,调至图2-4(b)所示的合像状态,此时,充水小管处于水平位置,微分简读数正好为0(图2-3(a).当底板与水平位置存在一个倾角α时(如图2-3(b)),调节读数手轮,测微螺杆将会带动充水小管绕铰链支点O旋转,当充水小管调至水平位置时,读数手轮上可读得一读数k.由于倾角α很小, 若合像水平仪置于桥板上,而桥板两支点A 、B(图2-2)之间间距为L,则被测直线上B 点相对于A点对水平位置的高度差为: a)用合像水平仪测量导轨直线度示例 例如,要测量一个长度为1200mm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可选择桥板两支点间的长度为200 mm(桥板两支点间的长度是可调的,被测直线的长度应为桥板两支点间长度的整数倍)。如图2-5所示,先将桥板及合像水平仪安放于位置①,调节合像水平仪至合像,从读数标尺上可见此时指针介于3与4之间,而读数手轮上的值为52,此时合像水平仪的读数值为352格(读数手轮转一周,手轮上的刻度值走过100格,而读数标尺走过1格),这样就可测出测点1对测点0相对于水平位置的高度差;再将桥板移至位置②,可测出测点2对测点1相对于水平位置的高度差,如此重复6次,可获得6个测得值,将其记入表2-1中“顺测”栏。0测点是起始位置,是一个参考位置,记为0.

用合像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

实验用合像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 1、了解合像水平仪的结构并熟悉使用它测量直线度的方法。 2、掌握给定平面内直线度误差值的评定方法。 3、掌握按照两端点连线和最小条件作图求解直线度误差的方法。 二、使用仪器和量具 合像水平仪、被测工件 三、测量仪器说明和测量原理 合像水平仪是一种精密测量仪器,用自然水平面为测量基准。合像水平仪的结构如图3-1所示,它的水准器8是一个密封的玻璃管,管内注入精馏乙醚,并留有一定量的空气,以形成气泡。管的内壁在长度方向上具有一定的曲率半径。气泡在管中停止时,气泡的位置必然垂直于重力方向。也就是说,当水平仪倾斜时,气泡本身并不倾斜,而始终保持水平位置。利用这个原理,将合像水平仪放在桥板上使用,便能测出实际被测直线上相距一个桥板跨距的两点间的高度差,如图3-2所示。 1-底板; 2-杠杆; 3-支撑; 4-壳体;5-支撑架;6-放大镜; 7-棱镜; 8-水准器;9-微分筒; 10-测微螺杆;11-放大镜; 12-刻线尺 图3-1 合像水平仪 在水准器玻璃管管长的中部,从气泡的边缘开始向两端对称地按照弧度值刻有若干条等距刻线。合像水平仪的分度值I用[角]秒和mm/m表示。合像水平仪的分度值为2″,该角度相当于在1m的长度上,对边高0.01mm的角度,这时分度值也用0.01mm/m或者0.01/1000表示。

Ⅰ-桥板;Ⅱ-水平仪;Ⅲ-实际被测直线;4-桥板跨距。 图3-2 用合像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的示意图 参照图3-1和图3-3,测量时,合像水平仪水准器8中的气泡两端经棱镜7反射的两半像从放大镜6观察。当桥板两端相对于自然水平面无高度差时,水准器8处于水平位置。则气泡在水准器8的中央,位于棱镜7两边对称的位置上,因此从放大镜6看到的两半像相合,如图3-3(a)所示。如果桥板两端相对于自然水平面有高度差,则水平仪倾斜一个角度α,因此气泡不在水准器8的中央,从放大镜6看到的两半像是错开的,图3-3(b)所示产生偏移量△。为了确定气泡偏移量△的数值,转动测微螺杆10使水准器8倾斜一个角度α,以使气泡返回到棱镜7两边对称的位置上。从放大镜6看到气泡的两半像恢复到图3-3 (a)所示相合的两半像。偏移量△先从放大镜11由刻度尺12读数,它反映测微螺杆10转动的整圈数;再从测微螺杆手轮9的分度盘读数(该盘每格为刻线尺一格的1%);它是测微螺杆10转动不足一圈的细分读数。读数取值的正负由测微螺杆手轮9指明。测微螺杆10转动的格数a,桥板跨距L(mm)与桥板两端相对于自然水平面的高度差h之间的关系为 h=iaL=0.01aL (μm) 四、测量步骤 1、测量时,合像水平仪放在被测直 线的两端,把被测直线调整到大致水平, 使合像水平仪在两端的视值不要相差太大。 然后在被测直线旁标出均有不知的各测点(a)相合(b)错开 的位置。图3-3 气泡的两半像 2、根据两相邻测点之间的距离选择跨距适当的桥板。将合像水平仪安放在桥板上,然后沿着被测直线,把桥板放在被测直线的一端,记录下水平仪第一个示值△i(格数)。按各测点的位置依次逐段地移动桥板,同时记录各测点示值△i(格数)。注意每次移动时,应使桥板的支承在前后位置上首尾相接,而且合像水平仪不得相对于桥板产生位移。由始测点顺测到终测点后,再由终测点返测到始测点。返测时,桥板切勿调头。 3、将在各个测量间隔记录的两次示值的平均值分别作为各个测量间隔的测量数据,求解直线度误差值。如果某个测量间隔两次示值的差异较大,则表明测量不正常,查明原因后重测。 五、直线度误差值的评定方法 1、按最小条件评定,如教材所述。

平行度误差测量方法

平行度误差测量方法

一、平行度误差 平行度公差是一种定向公差,是被测要素相对相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所以定向公差具有控制方向的功能,即控制被测要素对准基准要素的方向。 二、实验目的 熟悉用水平仪测量垂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的方法,和用作图法求直线度误差的方法,还有用太友科技数据采集仪连接百分表测量平行度方法。 三、实验内容 1、测量面对面平行度误差; 2、测量线对面平行度误差; 3、测量线对线平行度误差。 四、传统测量方法 实验方法与步骤 1、测量面对面平行度误差 公差要求是测量面相对于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基准平面用平板体现,如图 4-1所示。测量时,双手推拉表架在平板上缓慢地作前后滑动,用百分表或千分表在被测平面内滑过,找到指示表读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图4-1 面对面平行度误差测量示意图 被测平面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可按公式计算为:

2、测量线对面平行度误差 公差要求是测量孔的轴线相对于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需要用心轴模拟被测要素,将心轴装于孔内,形成稳定接触,基准平面用精密平板体现,如图4-2所示。 测量时,双手推拉表架在平板上缓慢地作前后滑动,当百分表或千分表从心轴上素线滑过,找到指示表指针转动的往复点(极限点)后,停止滑动,进行读数。 在被测心轴上确定两个测点a、b,设二测点距离为1 2 ,指示表在二测点的读数分别 图4-2 线对面平行度误差测量示意图 为Ma、Mb,若被测要素长度为l 1 ,那么,被测孔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可按比例折算得到。计算公式为: f //=Mb Ma l 1 2 1 mm 3、测量线对线平行度误差 公差要求是测量孔的轴线相对于基准孔的轴线的平行度误差。需要用心轴模拟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将两根心轴装于基准孔和被测孔内,形成稳定接触,如图4-3所示。 测量前,要先找正基准要素,找正基准心轴上素线与平板工作面平行。实验时用一对等高支承支承基准心轴,就认为找正好了。也可以用一个固定支承和一个可调支承支承基准心轴,双手推拉表架在平板上缓慢地作前后滑动,调整可调

实验报告 形位公差

目录实验一零件形状误差的测量与检验实验1—1直线度测量与检验 实验1—2平面度测量与检验 实验1—3圆度测量与检验 实验1—4圆柱度测量与检验 实验二零件位置误差的测量 实验2—1 平行度测量与检验 实验2—2 垂直度测量与检验 实验2—3 同轴度测量与检验 实验2—4圆柱跳动测量与检验 实验2—4—1圆柱径向跳动测量与检验 实验2—4—2圆柱全跳动测量与检验 实验2—5端面跳动测量与检验 实验2—5—1端面圆跳动测量与检验 实验2—5—1端面全跳动测量与检验 实验2—6 对称度测量与检验 实验三齿轮形位误差的测量与检验实验3—1齿圈径向跳动测量与检验 实验3—2齿轮齿向误差测量与检验

实验一零件形状误差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1—1直线度测量与检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直线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 2、熟练掌握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 3、掌握判断零件直线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内容 用百分表测量直线度误差。 三、测量工具及零件 平板、支承座、百分表(架)、测量块(图纸一)。 四、实验步骤 1、将测量块2组装在支承块3上,并用调整座4支承在平板上,再将测量块两端点调整到与平板等高(百分表示值为零),图1-1-1所示。 图1-1-1 用百分表测量直线度误差 2、在被测素线的全长范围内取8点测量(两端点为0和7点,示值为零),将测量数据填入表1-1-1中。 表1-1-1:单位:μm 3、按图1-1-1示例将测量数据绘成坐标图线,分别用两端点连线法和最小条件法计算测量块直线度误差。

图1-1-1 直线度误差数据处理方法 4、用计算出的测量块直线度误差与图纸直线度公差进行比较,判断该零件的直线度误差是否合格。并将结果填入表1-1-1中。 5、分析两端点连线法与最小条件法计算导轨直线度误差精度的高低。(法)精度高。

导轨直线度误差测量

实验二导轨直线度误差测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合像水平仪或自准直仪的结构并熟悉使用它测量直线度方法; 2、掌握给定平面内直线度误差值的评定方法; 3、掌握按两端点连线和最小条件作图求解直线度误差值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了解实验使用的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测量给定导轨的直线度; 3、数据处理。 三、实验步骤及要求: 1、直线度误差的评定 直线度误差是指实际被测直线对其理想直线的变动量,理想直线的位置符合最小条件。最小条件是指实际被测直线对其理想直线(评定基准)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测量数据可以用指示表测量实际被测直线上均匀布置的各测点相对平板(测量基准)的高度来获得,也可以用水平仪或自准直仪对实际被测直线均匀布点测量,测量两相邻测点之间的高度差来获得。然后,按照最小条件或以首、尾两个测点的连线(两端点连线)评定基准,由获得的测量数据用作图或计算的方法求解直线度误差值。 2、用合像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 (1)量仪说明和测量原理 合像水平仪是一种精密测角仪器,用自然水平面为测量基准。合像水平仪的结构见图1,它的水准器8是一个密封的玻璃管,管内注入精镏乙醚,并留有一定量的空气,以形成气泡。管的内壁在长度方向具有一定的曲率半径。气泡在管中停住时,气泡的位置必然垂直于重力方向。就是说,当水平仪倾斜时,气泡本身并不倾斜,而始终保持水平位置。利用这个原理,将水平仪放在桥板上使用,便能测出实际被测直线上相距一个桥板跨距的两点间高度差,如图2所示。 在水准器玻璃管管长的中部,从气泡的边缘开始向两端对称地按弧度值(mm/m)刻有若干条等距刻线。水平仪的分度值i用[角]秒和mm/m表示。合像水平仪的分度值为2",该角度相当于在1m长度上,对边高0.01mm的角度,这时分度值也用0.01mm/m或0.01/1000表示。

直线度误差的测量

实验三 测量直线度误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水平仪测量垂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的方法。 2、掌握用作图法求直线度误差,用最小区域法评定直线度误差的方法。 3、了解其他测量直线度误差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测量导轨直线度误差或测量平板一对角线的直线度误差。 三、框式水平仪的结构、工作原理、读数方法: 1、 框式水平仪的结构 框式水平仪一般是制成200mm×200mm 的矩形框架,它们互相垂直平行,下方框边的上面装有一个水准器(密封的玻璃容器),本实验用 i=0.02mm /l000mm 框式水平仪。 水准器是一个具有一定曲率半径的圆弧形玻璃管,管内装有粘度很小的液体如乙醚或乙醇,不装满,留有一定长度的气泡,称水准气泡。我们就利用液体往低处流,气泡往高处跑的道理进行测量的。水准器玻璃管表面上的刻度相等,以圆弧中心相对称,其刻线间距为2 mm 。 2、测量工作原理: 以自然水平面为测量基准(摸拟理想要素)。用节距法(又称跨距法)对被测直线进行逐段测量,得到各段的读数然后经过数据处理,就可以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误差值。 3、水平仪的读数方法: 实验采用双向读数法。双向读数法读数较准确。具体方法是:把水准器的刻度分成两大区间:二基线内为负区闭,二基线外为正区间。如下图所示。 正区间 正区间 读数时.看气泡左基线相距几格,气泡右端相距右基线几格,分别以n 左、n 右表示,并带上“十”、“一”符号。气泡相对水平位置移动的格数由公式算出: N=± 2 n n (右)左 (格) 式中: n 左一一气泡左端相距左基线几格

n 右一一气泡左端相距右基线几格 N 一一水平仪的实际移动格数(水平仪读数)。 绝对值前面的“+”、“-”符号的确定:我们约定,当整个气泡移向对称线的右边,绝对值前冠“+”号,反之为“-”号。 (b) 例如上图a 的读数为:格—)(—12 20N =--= 上图b 的读数:格32 5.25.3N +=--+= 四、实验步骤 1.将水平仪、桥板擦干净,将被测面去毛刺并擦净。 2.初步调平被测表面(导轨、平尺、平板、工作台)。 3.用节距法测量。桥板节距(跨距)l 由被测长度L 划分成若干等分段确定之,跨距l 一般为100~250mm 。将水平仪置于桥板上,从一端开始,逐段测量,做到相邻两段首尾相接。为使所作误差曲线图为实际形状误差的一致性,我们从左向右逐段进行测量。第一段的起点称为原点,第一段的末点是第1点,测得的读数表示该段末点相对起点的升降,将水平仪读数记于实验报告相应栏目中,然后将桥板连同水平仪滑移至第二段,使第一段末点(1点)与第二段的起点相衔接,就可测得第二点的读数。依此类推,直至测量完毕。 4.对测得值进行数据处理,用作图法求直线度误差f_。 例如水平仪的分度值为mm 1000mm 02.0i = ,桥板L=200mm ,水平仪读数如下:第1段, +1.5格;第2段,+2格;第3段,0;第4段,-2格;第5段,-2格,试求该被测素线的f_。 用包容区域为格值的数据处理法。根据下表作图3-5,从误差曲线图中可看出误差形状是向材料外凸起呢,还是向材料中凹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