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板应用技术规程

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板应用技术规程

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板应用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Autoclaved Lightweight Aerated Concrete Panel

(征求意见稿)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材料计算指标…………………………………………………………………

4 构件承载力设计…………………………………………………………………

4.1 基本计算规定………………………………………………………………

4.2 受弯承载力计算……………………………………………………………

4.3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4.4 迭合楼板……………………………………………………………………

5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5.1 ALC受弯板材刚度计算……………………………………………………

5.2 ALC板材的挠度计算及限值………………………………………………6抗震设计…………………………………………………………………

6.1 抗震设计一般规定…………………………………………………………

6.2 ALC板墙体的地震作用计算………………………………………………7节点、连接与构造规定…………………………………………………………

7.1 ALC板材规格及板内配筋构造要求………………………………………

7.2 ALC屋面板及楼板…………………………………………………………

7.3 ALC外墙板…………………………………………………………………

7.4 ALC隔墙板…………………………………………………………………8围护结构的热工计算……………………………………………………………

8.1 一般规定……………………………………………………………………

8.2 保温设计……………………………………………………………………

8.3 隔热设计……………………………………………………………………

8.4 防潮排湿措施………………………………………………………………

9 装修和防水……………………………………………………………………

9.1 一般规定……………………………………………………………………

9.2 外墙板的表面装修及防水处理……………………………………………

9.3 密封材料……………………………………………………………………

9.4 屋面防水……………………………………………………………………

9.5 内墙装修和防水……………………………………………………………

9.6 楼、地面和顶棚装饰………………………………………………………

10 建筑施工、安装和验收………………………………………………………

10.1 一般规定……………………………………………………………………

10.2 材料…………………………………………………………………………

10.3 施工注意事项………………………………………………………………

10.4 屋面板、楼板的安装与施工………………………………………………

10.5 墙板的安装与施工………………………………………………………

10.6 内外墙装修……………………………………………………………

10.7 工程验收质量标准…………………………………………………………附录A ALC板隔墙隔声性能………………………………………………………附录B ALC板耐火性能…………………………………………………………附录C 不同安装方法适应层间变位角的能力……………………………………附录D 外墙装修的种类和选择标准………………………………………………附录E 密封材料的种类和选择标准……………………………………………附录F 屋面防水材料的种类和选择标准…………………………………………附录G 内墙装修材料的种类和选择标准………………………………………附录H 楼、地面装修的种类和选择标准…………………………………………附录 I 顶棚装修的种类和选择标准……………………………………………本规程用词说明………………………………………………………………………引用标准………………………………………………………………………………条文说明………………………………………………………………………………

1 总则

1.0.1 为了规范我省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板(以下简称ALC板)的使用,做到技术先进,设计合理,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可靠,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非地震区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至8度的地震区,新建、改建、扩建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外墙保温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1.0.3 本规程未作规定之处,均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中的规定。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 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板(ALC板)

是以水泥、石灰、硅砂为主要原料,以铝粉为发气剂,由经过专门防锈液处理的钢筋增强,经过高温高压蒸汽养护而成的多孔混凝土板材(简称ALC板)。

2.1.2专用砂浆

为适合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使用而专门配置的砂浆,称为专用砂浆。

2.1.3 气干状态

指加气混凝土在大气中干燥达到含水率相对稳定时的含水状态,此时含水率还与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关。

2.1.4 平衡含水率

指加气混凝土在大气中吸湿及解吸,经过一段时间,在所处周围条件下,既不吸湿,又不散失水分,此时的含水率,称平衡含水率,它随温度和相对湿度而变化。

2.2 符号

2.2.1 作用及作用效应

——局部受压面上作用的局部荷载或局部压力设计值;

F

1

M ——弯矩设计值;

——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M

k

——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M

q

N ——轴向力设计值;

R ——结构构件的承载力的设计值;

R(*)——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函数;

S ——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按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V ——剪力设计值;

2.2.2 材料指标

E

——ALC的弹性模量;

ALC

E

——钢筋的弹性模量;

s

f

—— ALC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c

—— ALC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

ct

——钢筋抗拉设计强度;

f

y

2.2.3 几何特征

A ——构件截面面积;

A

——纵向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

s

——受拉钢筋截面中心至板底的距离;

a

s

b ——板材截面宽度;

——换算截面惯性矩;

I

o

——截面有效高度;

h

o

x ——加气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λ——计算截面的剪跨比;

2.2.4计算系数

——几何参数的标准值;当几何参数的变异性对结构性有明显影响α

k

时,可另增加一个附加值△α以考虑其不利影响;

——结构重要性系数,对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结构构件γ

o

可分别取1.1,1.0,0.9;

——构件抗力分项系数,对ALC构件一般情况下可取0.75;

γ

R

——蓄热系数;

S

24

B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受弯构件短期刚度;

s

B ——按荷载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的刚度;

θ——考虑荷载长期效应组合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

ν——体积密度。

3 材料计算指标

3.0.1 ALC板材在气干状态下的强度等级为A

4.0,其抗压强度设计值按

f

c =2.5N/mm2,抗拉强度设计值按f

ct

=0.35N/mm2 。

3.0.2 ALC板材的弹性模量E

ALC

为1.75×103N/mm2,泊桑比v =0.2,线膨胀系数为7×10-6/℃(温度0~100℃)。

3.0.3 ALC板材中的钢筋可采用HPB235钢筋,f

y 取210N/mm2,弹性模量E

s

=2.1

×105N/mm2。

3.0.4 涂有防锈剂的钢筋与加气混凝土的粘结强度不得小于2.8N/mm2。

3.0.5 ALC板的干体积密度按500±20kg/m3采用。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容重按650kg/m3采用。

3.0.6 ALC板上不得出现影响结构耐久性的裂缝、缺损和扭曲等现象。

3.0.7 ALC板安装时的含水率宜<25%。

3.0.8 ALC板材隔声、耐火性能可参见附录A、B。

3.0.9 ALC板导热系数λ=0.13w/(m.k)。

4 构件承载力设计

4.1 基本计算规定

4.1.1 加气混凝土结构构件均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受弯板材还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变形的要求。

4.1.2 构件的设计计算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

及《蒸压加气混凝土板》规定的原则,采用分项系数形式的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一般计算式为:

γ

o S ≤γ

R

R (4.1.2—1)

R = R(f

c ,f

y

,α

k

……) (4.1.2—2)

式中:r

o

——结构重要性系数,对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结构构件,应分别取1.1,1.0,0.9;

S ——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按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计算;

R ——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

R(*) ——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函数;

f

c 、f

y

——ALC抗压强度设计值、钢筋的强度设计值;

α

k

——几何参数的标准值;当几何参数的变异性对结构性有明显影响时,可另增加一个附加值△α以考虑其不利影响;

γ

R

——构件抗力分项系数,对ALC构件一般情况下可取0.75。

4.1.3 采用本规程时,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采用。地震区的建筑尚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

4.1.4 ALC板材出釜时,应根据工艺情况验算,如进行吊装应按受力情况进行承载力计算,此时板材自重的荷载系数按1.2采用,并乘以动力系数1.5。

4.2 受弯承载力计算

4.2.1 ALC板受弯正截面承载力,一般不考虑受压钢筋的作用,按下列公式计算:

配筋受弯板材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简

M ≤γR f c b x ( h o - x/2 ) (4.2.1—1) 受压区高度X 按下列公式确定:

f c b x = f y A s (4.2.1—2) 并符合条件:

x ≤0.5h o (4.2.1—3)

即:单面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率为:

ρmax ≤0.5

c

y

f f 100% (4.2.1—4) 式中:M —— 弯矩设计值(对于外墙板,弯矩设计值可取为标准值);

f c —— 加气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按第3.0.1条采用; b —— 板材截面宽度; h o —— 截面有效高度; x —— 加气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f y —— 纵向受拉钢筋的强度设计值; A s —— 纵向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 a s —— 受拉钢筋截面中心至板底的距离。

4.3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4.3.1 配置单根横筋的一般ALC 板受弯构件,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其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V ≤γR 0.7βh f ct b h o ( 4.3.1)

式中: V —— ALC 板斜截面上的最大剪力设计值;

βh —— 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对ALC 板取βh =1; f ct —— ALC 抗拉强度设计值,按3.0.1条采用。

4.3.2 配筋受弯板材,当受集中力或者荷载分布不均匀程度较大时,其受剪承载力按下式计算: V ≤γR

1

75

.1+λ f ct b h o (4.3.2) 式中:λ——剪跨比 可取λ= a/h o ,a 为集中荷载作用点至支座边的距离,当λ<1.5时 取λ=1.5,当λ>3时 取λ=3。

如不能符合公式(4.3.2)求,则应增大板材的厚度 。

4.4 迭合楼板

4.4.1 ALC 板作底板的迭合楼板的计算参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进行。

5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5.1 ALC 受弯板材刚度计算

5.1.1 不允许出现裂缝的ALC 配筋受弯板材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作用下的短期刚度B s 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B s = 0.85 E AL

C I o (5.1.1)

式中:E ALC ——ALC 板的弹性模量,按第3.0.2条采用;

I o —— 换算截面惯性矩。

5.1.2 当考虑荷载长期效应的影响时,板材的刚度B 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B=

M

M M q k

+-)1(θB s (5.1.2)

式中:M k —— 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M q —— 按荷载效应的准永久性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θ —— 考虑荷载长期效应组合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对ALC 板

材,在一般情况下取2.0;

5.2 ALC 板材的挠度计算及限值

5.2.1 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ALC 板都作为两端支承的简支梁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或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进行挠度计算。

5.2.2 ALC 墙板的挠度应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楼板、屋面板的挠度应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的刚度,用结构力学的方法进行计算。 5.2.3 ALC 受弯板材挠度的计算值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即:用于楼板时,不大于支点间距离的1/400;用于屋面时,不大于支点间距离的1/250,当为上人屋面或处于多雪地区时,应按楼板的规定值进行设计;用作墙板时,不大于支点间距离的1/200。

ALC 板材挠度控制值 部 件

楼 板

屋 面 板

墙 板

荷载

标准组合考虑长期作用

1/400

1/250

——

标准组合————1/200

6 抗震设计

6.1 抗震设计一般规定

6.1.1 ALC板作为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围护墙时,墙体与主体应有可靠的连结,应能适应主体结构不同方向的层间位移,应具有满足层间变位的变形能力。

6.1.2 ALC板外墙板的连接件应具有足够的延性和适当的转动能力,宜满足在设防烈度下主体结构层间变形的要求。

6.1.3 ALC板外墙节点选用应根据建筑结构型式、高度、立面造型、平面布置功能要求、抗震烈度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

6.1.4 在采用ALC板墙体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计算中,应按下列规定计入非结构构件的影响:

①、ALC板墙体可视作柔性连接结构构件,可不计入刚度,也不应计入抗震承载力。

②、支承ALC板墙体的结构构件,应将ALC板墙体地震作用效应作为附加作用对待,并满足连接件的锚固要求。

6.2 ALC板墙体的地震作用计算

6.2.1 墙体构件地震力应施加于重心,水平地震力应沿任一水平方向。

6.2.2 一般情况下,ALC板墙体自重产生的地震作用可采用等效侧力法计算。

6.2.3 采用等效侧力法时,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F=γηξ

2

α

max

G (6.2.3)

式中: F ——沿最不利方向施加于ALC板墙体重心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γ—— ALC板墙体功能系数,由相关标准根据建筑设防类别和使用要求确定,乙类建筑γ=1.4,丙类建筑γ=1;

η—— ALC板墙体类别系数,由相关标准根据ALC作围护墙η=0.9;

ξ

1

——状态系数,对ALC板取2.0;

ξ

——位置系数,建筑顶点取2.0,底部取1.0,沿高度线性分布;

2

——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可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第α

max

5.1.4条关于多遇地震的规定采用;

G —— ALC板墙体重量。

6.2.4 ALC板墙体的地震作用效应(包括自身重力产生的效应和支座相对位移产生的效应)和其他效应的基本组合,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第5.4节的规定计算。

6.2.5 ALC板墙体的地震作用效应通过该墙体上所有同一方向连接件传给结构主体,各连接节点承担的地震荷载效应可平均分担。

7 节点、连接与构造规定

7.1 ALC板材规格及板内配筋构造要求

7.1.2 ALC板材的宽度统一取为600mm,长度以10mm为模数,常用厚度按照表7.1.1列出的值取用:

表7.1.1 ALC板的常用厚度

构件类别板材厚度

楼板 L/25以上,75 ~250mm每25mm为模数

屋面板L/30以上,75 ~250mm每25mm为模数

墙板L/35以上,50 ~250mm每25mm为模数

7.1.2 ALC板材的主筋以及横筋直径不得小于5mm。

7.1.3 ALC板材的主筋及横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2mm,屋面板和楼板端部30mm处,必须配置横筋,从板材端部算起的200mm内应配置2根以上横筋。7.1.4 ALC板材的主筋,对墙板下网主筋的直径不宜大于10mm,其间距不应大于300mm,数量不少于3根,主筋末端应配置横向锚固钢筋,并与主筋焊接。横筋直径≥4mm。中间横筋间距应不大于1200mm。楼板和屋面板受压区应配置不少于2根的纵向钢筋,并与横向钢筋焊接。

7.1.5 受弯板材中必须采用焊接网片和焊接骨架配筋,严禁采用绑扎钢筋网片和骨架。钢筋网片必须采用防锈蚀性能可靠并具有良好粘结力的防锈液进行处理。

7.2 ALC屋面板及楼板

7.2.1 当承受风荷或地震作用时,ALC屋面板和楼板不应作为结构的水平传力构件。

7.2.2 ALC板材必须采用安装铁件:接缝钢筋、螺栓、穿筋压片等有效地安装在屋面梁、檩条或框架上,此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屋面板应采用结构找坡。

2、支座应当平整,坡度一致,如主体结构为混凝土构件,则应先在

构件上表面做找平层,保证支承面在一个平面内。

3、屋面板和楼板应采用简支搁置,不应三点支承,同时应根据结构

的要求保证屋面板与支座之间具有足够的搁置长度。

4、在屋面板和楼板长边接缝的两端应用接缝钢筋拉结,接缝钢筋应

≥φ8并与支座钢梁或预埋件连接。在钢筋混凝土梁上的板端缝内

应设通长φ8钢筋,在钢梁上的板端缝内可不设通长拉结筋。

5、屋面和楼面侧边板应用螺栓压板锚固,角板应用钻孔螺栓固定。

7.2.3 当应用于钢结构时,ALC板材两端的搁置长度必须大于支点间距离的1/75,且不小于40mm;当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时,ALC板材两端的搁置长度不小于90mm。

7.2.4 ALC屋面板不应作为屋架的支撑系统。

7.2.5 ALC屋面板的挑出长度,板长度方向不宜大于3倍板厚,板宽方向不宜大于板宽的1/3,如有超过,应设置托梁。

7.2.6 ALC屋面板在不切断纵向钢筋的情况下允许开55。如开洞要切断纵向钢筋需通过计算进行加固处理。

7.2.7 屋面变形缝可沿结构变形缝位置用ALC砌块作双墙、高低墙的方法设置。

7.2.8 对长宽较大的钢结构屋面,ALC屋面板亦应分段设胀缩缝,分段间距15~18m;胀缩缝宽度按计算确定,一般20mm,胀缩缝处应采取限位措施;缝内可填松散材料;屋面防水层在此处亦应具有相应的变形能力。

7.2.9 坡屋面应用焊接在屋面梁(或檩条)上的螺栓加强檐口板的锚固,并从第二块板起,不多于每5块板焊接一止滑角钢。

7.3 ALC外墙板

7.3.1 建筑物外墙设计中宜采用600mm的模数

7.3.2 ALC板作外墙板时为非承重围护结构,其与主体结构(如柱、梁和楼板等)应有牢固可靠的连接。ALC板每个节点强度应满足以下条件:

R

J /S

J

≥2 (7.3.2)

式中:R

J

——节点实际承载力,即该节点的破坏强度可通过试验确定;

S

——ALC板安装节点设计承载力标准值。

J

7.3.3 当ALC板通过辅助连接件安装在结构构件上时,连接件及受力焊缝的设计强度应满足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进行计算,不小于节点设计强度的承载能力。

7.3.4 ALC板的安装节点应具有足够的适应结构层间变位的能力。为确保建筑物围护结构的正常使用,应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和不同的建筑结构体系选用不同的节点安装方法。但节点所能达到的层间变位角不得小于1/200(几种不同安装方法适应层间变位角的能力见附录C)

7.3.5 ALC板应按两端支承简支板安装;需悬臂伸出时,悬臂长度不得大于6h(h 为板厚)。

7.3.6 ALC板应连接在结构主体上,由主体支承。安装时可用竖装,也可采用横装。为承受板的自重,竖装板应每块板设支承板,横装板不多于5块板设支承板。

7.3.7 ALC板的设计主要作用为风荷载,风荷载标准值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规定计算。

7.3.8 ALC板底层墙根下应浇混凝土地梁,距室内地面≥100mm,ALC板墙根高度宜距室外地面≥300mm;当室内外地面高差≥450mm且室内为非潮湿地面时,ALC板亦可从室内地面起装。

7.3.9 ALC板墙上开洞应遵守板材切割规则。门窗洞口和其它开洞应根据洞口尺寸及风荷载大小采用扁钢或角钢加固。加固扁钢或角钢应和结构主体连接,确保洞口部分风荷载能传递到结构构件上;ALC板和加固钢材间亦应有效连接。

7.3.10 ALC板外墙面全部板缝必须用密封胶防水,胀缩缝内应填发泡剂、岩棉等弹性材料后嵌入PE棒,再打密封胶,避免三面粘结。但外墙板缝不应用密封胶或嵌缝材料填平。

7.3.11 ALC板女儿墙顶必须做压顶,压顶可用金属、塑料等制作。也可以浇注钢筋砼压顶,但应分段作变形缝,缝内打密封胶,防止雨水浸入板缝。

7.3.12 为确保ALC板墙在平面内的可变形性,在每一片墙两端缝和顶缝以及各板端的接缝应该设10~20mm的胀缩缝,同时,横装板不大于每5块板设一胀缩缝,竖装板宜在每一柱间距设一胀缩缝。

7.4 ALC隔墙板

7.4.1 ALC板用于隔墙一般采用竖装,也可横装。竖装和横装均应保证板两端和结构可靠联接。

7.4.2 ALC板接缝可采用湿式安装方法或干式安装方法。湿式安装采用插入钢筋法的板缝,用水泥砂浆灌缝;干式安装应采用TU型板缝,缝内可不填砂浆,需要时可填少量粘结剂。

7.4.3 建筑设计中,宜使墙长度符合600mm的模数,当必须采用<600mm宽的窄幅板时,应将窄幅板置于靠墙柱一侧,不应放在门窗洞边。

7.4.4 ALC板隔墙两端和顶部都应留10~20mm胀缩缝,除C型板顶缝内应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填实外,其余胀缩缝均应用发泡剂或岩棉(有防火要求时)填充。

7.4.5 ALC板上可按照不同的固定方法吊挂重物。当重物较重时应采用专门的构造措施。

8围护结构的热工计算

8.1 一般规定

8.1.1 当ALC板材用于有保温隔热要求的围护结构时,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材料的热物理性能,合理地进行热工设计。

8.1.2 ALC板材应用热物理参数见表8.1.2

表8.1.2 ALC板材应用热物理参数

热物理参数导热系数

(干)

(w/m.

k)

蓄热

系数

(气

干)

(w/

m

2 .k)

比热值

(Kj/Kg.

k)

蒸汽渗透系

(g/m.h.Pa)

理量0.13 2.79

1.13 0.8×10 - 4

8.1.3 ALC板材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计算值见表8.1.3

表8.1.3 ALC板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计算取值围护体积含水率5.5 % 接缝潮湿

结构类别

密度kg /m 3

导热系数λ(w/m . k )

蓄热系数S24 (w/m

2

. k)

影响系数 影响

系数

单一结构 500

±20

0.13 2 . 79 1.1 -----

密封的屋面板

500±20

0. 13 2 . 79 ----- 1.15

8.1.4 ALC 板材导热系数和含水量关系见图8.1.4

ρ=500 kg/m

3 0.22 导热系数λ(w /m .k )

ρ=525 kg/m 162

4 6 8 10 1214 0 0.10

0.12 0.18 0.20 0.14 0.16 1820 22 o

2426 28

0.26 0.28 0.24 3

o

z

重量含水率ω(%)

8.1.4 ALC 板材导热系数和含水量关系图

8.2 保温设计

8.2.1 ALC 外墙板和屋面板的厚度,应按相关节能设计标准通过热工计算确定。不同厚度的外墙板和屋面板的热物理系能参数参见表8.2.1-1,8.2.1-2

8.2.1-1不同厚度ALC 外墙板热物理系能参数表

外墙板厚度

热阻 热惰性指标 传热阻 传热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