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质是什么东西

角质是什么东西
角质是什么东西

角质是什么东西

*导读:角质是什么东西?女人的皮肤不好好护理就会有角质,角质会让皮肤变得暗沉没光泽。那么角质是什么东西?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角质是什么东西

角质其实就是我们俗话所说的死皮。它是属于我们皮肤表皮层中的最外层,主要成分是软性角质蛋白,具有较强的吸水性。角质层过厚皮肤会发黄,因为它含有胡萝卜素,过厚还会影响营养的吸收。

科学研究表面,人体表皮的角质层经过约28天的周期实现新陈代谢,因此通过去角质清除掉皮肤表层的老化或死亡细胞,促进新细胞的产生,可以让肌肤看起来更柔嫩光滑。那么如何去角质呢?

如果肤质属于干性或敏感性,不特别去角质都没有关系,如

果想做的话,记住选择温和的去角质产品,大约1~2周进行一次即可。正确去角质的步骤如下:

1、彻底清洁脸部。洗脸,是最重要的一步,将最表层的污垢清洁掉,让需要被去除的角质浮上来,同时也是使角质软化的过程。

2、根据不同季节换不同的净肤产品。早晚使用的清洁产品也应不同,在经过白天奔波后,灰尘、出油、代谢使皮肤需要一个彻底清洁,因此晚上适合使用清洁力较强的洁面产品;相对地,早晨的洁面就可以换成比较温和的产品。

3、选择用去角质产品。去角质产品有很多类,无论哪种产品使用时手法要轻柔,较年轻的皮肤适合温和不刺激的去角质着哩。一般的速效产品不建议使用,可以试试天然植物类型的或者药妆类型的产品。

4、使用深层清洁的面膜,也很重要。一周2次最多了超过

了,会伤害你的皮肤,把才生成的油脂保护层和新的角质层破坏掉角质层并不完全是垃圾,它也有保护你的皮肤免受外来污染的作用的有点像隔离霜的作用吧!

5、去完角质要用爽肤水/收敛水/保湿水/柔肤水(不同肤质用不同的水),水的作用是锁住水分、收毛孔、不少水还有镇静的功效,用后使霜之类的护肤品更易吸收。

若担心去角质产品引起过敏反应,可以先询问专业的皮肤科医师,或是先用在手肘内侧,无过敏反应时再用于脸上。去角质的产品有哪些?一起来看看。

*去角质的产品有哪些

1、磨砂膏

最普及的去角质和深层清洁护肤品。经过多年的更新换代,融在乳液中的颗粒已由合成原料变成了天然的植物或矿物纤维,使触感更加柔和。取拇指大小,均匀涂在肌肤上,注意避开眼睛周围,双手以由内向外画小圈的动作轻揉按摩,鼻窝处改为由外向内画圈,持续5-10分钟。

2、洁面刷

带把手的圆形软毛刷,和洗面奶配合,能够比较彻底地清理毛孔中的污物,也能去除部分老化的角质细胞。每天晚上用洗面奶清洁时,手握刷柄以打圈的方式轻刷整个面部,重点清洗鼻子周围。

3、去角质棉

其实去角质棉内也含有果酸成分,但使用起来更方便。由于

她是一片卸妆棉一样的质地,一般不会出现去角质过度的现象。洁面后,用水浸湿去角质棉,在面布以打圈的方式擦拭。适合敏感肌肤慎用。

以上就是一些角质的相关知识,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角质的内容,请继续关注美容美颜频道。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周期调控的影响机制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周期调控的影响机制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董叫云,牛轶雯,谢挺,青春,陆树良 【摘要】目的通过体外试验探讨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周期调控的影响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经AGEs(150mg/ml)作用后,用噻唑兰(MTT)法研究其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研究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用小片断RNA干扰(siRNA)的方法阻断细胞中AGEs受体(receptor of AGEs,RAGE)mRNA的表达,realtime PCR鉴定其阻断效率。RT PCR法检测RAGE阻断前后各组细胞内RAF1、黏着斑激酶(FAK)、周期素(cyclin)D1、cyclinB1、周期表依赖性激酶4(CDK4)的核酸水平表达差异。结果经AGEs干预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活性下降,凋亡率升高,细胞周期G2期的比例显著增高,而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因子及信号因子RAF1、cyclinD1、cyclinB1、CDK4的核酸表达较对照组却明显升高,用RAGE阻断以上因子后表达则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结论在上述体外模型下,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周期调控因子升高,而增殖却下降且

凋亡增加,可能是AGEs干预后细胞内启动内源性代偿调控机制,且这种调控机制与其受体(RAGE)途径相关;AGEs也可能还通过以上细胞周期调控因子以外的其他途径或机制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 【关键词】糖基化终末产物;周期素D1;周期素B1;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细胞增殖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s of disordered cell cycle in keratinocytes that were mediated by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uducts (AGEs) in vitro.Methods Human epidermal keratinocytes(HEK) were incubated with or without AGEs(150mg/ml),and 150mg/ml BSA(bovine serum albumin) was supported in the normal medium as controls in this study.After 48 hours of incubation,cell apoptosis and cell cycle were detected through flow cytometer,and the cell growth activity was assayed by MTT method.The receptors of AGEs(RAGE) were interrupted by siRNA,and the silencing efficiency was affirmed with real time PCR.The expressions of RAF1,FAK,cyclinD1,cyclinB1,CDK4 on mRNA levels were examined with RT PCR before and after gene silencing.Results The reduced cell proliferation and increased apoptosis were found by AGEs (150mg/ml) interruption.The percentages of G2 stages in cell cycle were augment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expressions of cell cycle relative factors,such as RAF1,cyclinD1,cyclinB1,CDK4,were raised significantly on

角质形成细胞原代培养

角质形成细胞原代培养 1、用含1倍双抗的KSFM 培养基取儿童包皮(一般标本可保留1天) 2、取出组织,放置于含有5倍双抗的PBS液中1h。 3、再将组织取出,用组织镊将组织拉伸展平,用无双抗的PBS冲洗三次。然后用组织镊轻轻提起皮下组织(颜色为白色的组织),用组织剪剪除皮下组织(注意尽量去除皮下组织,操作过程中要不断用PBS冲洗组织,保持标本湿润)。然后将剩余组织(颜色为灰色组织,含少许未清除干净的皮下组织)剪成宽一厘米的长条,长度不限。然后置于用hanks液配制的0.2%的中性酶中浸泡18-20h(注意时间不要过长,否则会影响细胞贴壁)。 4、18-20h后取出组织置于培养皿上,两手各持一把组织镊轻轻将上皮与皮下组织分离(即将灰色组织轻轻撕脱于白色组织,保留灰色组织)。将分离后的上皮组织用眼科剪剪成1mm*1mm的碎片(注意尽量剪碎)。置于15ml的离心管中,加入2ml含EDTA的胰酶后置于温箱孵育10分钟(每隔2-3分钟用力震荡离心管,使组织充分消化)。再用含10%FBS的DMEM 培养基终止胰酶。用滤器将离心管中液体过滤到新的15ml离心管中,离心1000rpm,5min,去除上清,加5mlPBS清洗沉淀后再离心5min,去除上清,加入4ml含EGF,BPG 的KSFM。置于温箱孵育24小时后再用加了EGF,BPG的KSFM培养,3-4天换液。(注意第一次换液后不要频繁镜下观察细胞,最好换液后三天再观察,有利于细胞贴壁及生长)。一般第一代细胞生长10

天即可传第二代。 角质形成细胞的传代 去除原培养基,用PBS清洗两遍后,加入0.25%胰酶2ml,温箱孵育10min,用含血清的DMEM培养基终止胰酶消化。1000rpm,5min 离心,去除上清,用3ml含EGF及BPG的KSFM培养基悬浮细胞,各吸1ml种入培养瓶,补足4ml培养基,温箱孵育。3-4天换液,一般7天可传第三代。继续培养,待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培养瓶覆盖率达70%---80%即可种板进行相关实验。

皮肤复习题

第一章【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表皮下基底膜带 2.角质形成细胞 3.朗格汉斯细胞 4.黑素细胞 二.选择题 1.成人皮肤面积约 A. 1.2m2~2.0m2 B. 新生儿约0.21m2 C. 2.2m2 D. 2.5m2, E. 3.0m2 2. 朗格汉斯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 连接作用 B. 识别、处理入侵抗原作用 C.产生黑素 D.感觉作用 E.修复作用 3. 黑素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 连接作用 B. 识别、处理入侵抗原作用 C.产生黑素 D.感觉作用 E.修复作用 4. 皮脂腺开口于 A.毛囊 B.皮肤 C.体表 D.与小汗腺可口相同 E. 与大汗腺可口相同 5.调节皮肤体温是 A.大汗腺 B.小汗腺 C.皮脂腺 D.甲床 E.毛囊 6.真皮内的弹力纤维有 A.抗拉作用 B.连接作用 C.网络作用 D.免疫作用 E.呈递抗原信息作用 三.问答题 1.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由里向外分几层? 2.简述基底层的结构 3.朗格汉斯细胞的作用? 4.皮肤附属器包括哪些? 5.皮肤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表皮下基底膜带基底层与真皮的交界面呈波浪状,表皮向真皮伸入的部分称表皮脚,真皮向表皮突出的部分称真皮乳头,两者相互镶嵌,其间交界处用PAS染色可见表皮下基底膜带,它对表皮与真皮的连接和支持表皮的代谢和物质交换及免疫功能等有重要作用。此膜具有渗透的屏障作用。 2.角质形成细胞角质形成细胞是表皮的主要成分,他的主要作用是形成角质蛋白,维持表皮的生理功能。..... 3.朗格汉斯细胞是一种来源于骨髓的免疫活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表皮中上部,亦见于真皮、口腔、扁桃体、咽部、食道、阴道、直肠黏膜、淋巴结及胸腺等处。有识别、处理入侵抗原的功能,并将抗原信息呈递给T细胞使之活化、增殖,产生淋巴因子。因此,朗格汉斯细胞在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同种异体皮肤移植免疫和免疫监视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

角质形成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又称上皮细胞,是表皮的主要成分,约占表皮细胞的95%以上。在其连续不断的细胞分化与更新过程中,细胞的形态、大小及排列有规律地发生变化,最终形成富含角蛋白的角质层细胞,此即角质形成细胞的角化过程。 根据角质形成细胞各分化阶段的细胞特征,将表皮分为5层,即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图1一3一2)。从棘层底部移行至颗粒层最上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又需14天,共约28天,称表皮的通过时间(transit time)或更替时间(turnover time)。正常人表皮细胞的分化维持在适度比例,使新生的细胞与脱落的角质细胞保持平衡,从而维持表皮的正常厚度。 1.基底层(stratum basal)即基底细胞层,位于表皮的最底层,为一层圆柱形或立方形细胞,与基底膜带垂直排列成栅栏状。细胞内胞浆嗜碱性,含有黑素颗粒与张力细丝。细胞核卵圆形,核仁明显,常见有核分裂象。经常有30%一50%的基底细胞进行核分裂,分裂周期约19天,产生新的细胞向上移行进人棘层,所以基底层也称生发层(图I一3一3)人体表皮正常代谢脱落细胞的补充及外伤、手术后,如面部美容磨削术,其新生细胞的来源主要靠基底层细胞,因此在美容手术中一定要保护好基底细胞,以免术后留旅。基底层与真皮之间有一种组织称基底膜带,连接处有表皮伸人真皮的表皮脚与真皮突向表皮的乳头相嵌成波浪状。面部一些美容手术,如磨削术、化学剥脱术、激光美容术等,治疗的深 度只能达到乳头浅层,术后创面由表皮脚内的基底细胞分化修复,表皮组织可完全再生,不留瘀痕。基底细胞间靠桥粒连接,称细胞间桥。基底细胞与基底膜带间的连接为半桥粒。 2.棘层(stratum spino um)位于基底层之上,由4一8层多角形细胞组成。细胞核大呈圆形,胞间仍主要靠桥粒连接,而非桥粒处细胞膜回缩使桥粒点呈棘突状,因此称棘细胞层。电镜观察,棘细胞内张力细丝聚集成束,胞浆内含有椭圆形膜被颗粒,亦称角质小体。细胞间隙含有外被多糖,亲水性,是胞间物质交流的场所,亦具有X合作用。初离基底层的棘细胞仍有分裂功能,可参与表皮损伤后的修复,如面部化学剥脱术或磨削术后,除主要靠基底细胞分裂修复创面外,靠近基底层的棘细胞也可进行细胞分裂,加速创面的修复。 3.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由2---4层梭形细胞组成。细胞核已固缩,细胞器出现退化,胞浆内含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电镜观察,这些颗粒由核糖核蛋白聚合而成,沉积于张力细丝束内及其周围。颗粒层上部细胞内的膜被颗粒可向细胞间释放糖蛋白与磷脂类物质,可增加细胞间a合性,并具有防水作用,既保护体内水不易外渗,也阻止体外水渗人体内。 4.透明层(stratum lucidum)由2-3层扁平细胞组成,成人仅见于掌肠部位。细胞界眼不清,但紧密相连,为角质层的前期。细胞核已消失,胞浆嗜酸性,有较强折光性,故称透明层。细胞内含有较多的疏水性蛋白结合磷脂,具有防止水、电解质与化学物质通过的屏障作用。 5.角质层(stratum corneum)是表皮的最外层,一般部位由5一15层扁平无核的角质细胞和角层脂质级成,掌坏部位较厚,可达40---50层。角质细胞结构模糊,已无生物活性,含水约10%,胞内充满角蛋白,胞间充填脂质。细胞相嵌排列成板层状结构,非常全韧,能够抵抗外界摩擦,防御致病微生物侵人,对一些理化因素如酸、碱、紫外线有一定耐受力,从而构成人体很重要的保护层。角质层的厚度可由生理性、病理性因素增厚或变薄 .影响人体美。尤其发生在面部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Epidermal melainin unit:表皮黑素单元。1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的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1个黑素单元。 2、Desmosome:桥粒。是角质形成细胞间连接的主要结构,由相邻的细胞膜发生卵圆形致密增厚而共同构成。 形成细胞真皮侧胞膜的不规则突起与基底膜带相互嵌合而成,其结构类似于半个桥粒。4、丘疹:为局限性、充实性、浅表性皮损,隆起于皮面,直径小于1厘米,可由表皮或真皮浅层细胞增殖、代谢产物聚集或炎性细胞浸润引起。 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2厘米。 现为皮嵴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楚。见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 7、尼氏征:又称棘层松解征,可有四种阳性表现:手指推压水疱一侧,可使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可向四周移动;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以外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常见于天疱疮。 8、斑丘疹:形态介于斑疹与丘疹之间的稍隆起皮损称斑丘疹。 9、角化不良:是指表皮或附属器中个别细胞过早角化,表现为胞核浓缩变小,胞浆嗜伊红深染。可见于良性疾病如毛囊角化病,也可见于恶性疾病如鳞状细胞癌。

10、角珠:鳞状细胞癌中角化不良细胞呈同心圆排列,近中心部逐渐角化,称为角珠。 11、假上皮瘤样增生:表皮不规则增生,棘层高度肥厚,表皮突不规则延伸可达汗腺水平,常见于慢性感染灶边缘。 12、海绵水肿:棘细胞间水肿,细胞间液体增多,细胞间隙增宽,细胞间桥拉长而清晰可见,形似海绵,故名海绵水肿。 13、棘层松解:由于表皮细胞间桥变性,细胞间粘合力丧失,细胞失去紧密联系而呈松解状态,致使形成表皮内裂隙、水疱或大疱。可见于天疱疮等。 14、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基底细胞空泡化或破碎,重者基底层消失。广泛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可形成表皮下水疱。见于扁平苔藓、红斑狼疮等。 15、Kogoj海绵状脓疱:在海绵形成的基础上颗粒层或棘层上部嗜中性粒细胞聚集形成的多房性脓疱。见于连续性肢端皮炎等。 16、Munro微脓肿:由角质层和颗粒层内嗜中性粒细胞聚集形成。见于银屑病等。 17、Pautrier微脓肿:表皮内或外毛根鞘三个或三个以上淋巴样细胞聚集形成。见于蕈样肉芽肿。 18、色素失禁:基底细胞或黑素细胞受损后,黑素脱落至真皮内,或游离于组织间隙,或被组织细胞吞噬。见于扁平苔藓等。 19、嗜碱性变性:真皮上部结缔组织失去正常嗜伊红性而呈无定形、颗粒状嗜碱性变化,明显时呈不规则卷曲的嗜碱性纤维。见于日光性弹力纤维病等。

原代角质形成细胞的培养方法

角质形成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 作者:acne 译来源:丁香园时间:2007-3-3 实验仪器大全实验试剂大全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专题: https://www.360docs.net/doc/4110449716.html,/special/experiment/cellculture.htm 人角质形成细胞培养方法 A. 从新生儿包皮分离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1. 在包皮环切术中,包皮放置于含有庆大霉素(Cat.No.15710)(浓度为5ug/ml)的 Dk-SFMZ中。包皮可保存于2~8°C直到需要使用时。(注意:人类包皮可以保存于此种物质中2~8°C约5天而不会明显失去细胞活性。) 2. 包皮放置于含有庆大霉素(浓度为20ug/ml)的DPBS(不含Ca2+ or Mg2+) (Cat.No.14190)冲洗液中约1小时。包皮剪成2~4块并转移到酪蛋白溶解的25.0单位/ml的dispase(Cat.No.17105)DPBS溶液中(添加5ug/ml的庆大霉素),在2~8°C条件下孵育18小时。 3. dispase孵育后,人角质形成细胞的表皮层从真皮层分离下来,转移到加有5~ 10ml0.05%胰蛋白酶-0.53m M EDTA(Cat.No.25300)的60mm有盖培养皿中。在36°C±2°C条件下孵育大约15分钟,在这个过程中,每2~3分钟使用2ml的移液管吹打以帮助细胞解离。 4. 孵育以后,胰蛋白酶活性使用10ml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at.No.17075)终止,大豆胰酶抑制剂终浓度为10mg/ml使用DPBS(不含Ca2+ or Mg2+)配置,并在使用前无菌过滤。细胞悬液转移到15ml无菌离心管,在室温下40g离心5分钟。细胞重新制成悬液并按上述方法再次离心。

原代角质形成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

原代角质形成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 原代细胞在相关细胞实验使用过程中越来越多,人们不再单单趋于使用细胞系进行实验研究,因为细胞系常常由于体外长期培养,而容易丢失原有的生物学特性,对药物处理的反应差距越来越大。 原代细胞刚从组织中分离开,生物学特性未发生很大变化,仍保留原来的遗传特性,也最接近和反应体内生长特性,原代细胞的活力和生长状态都比较好,细胞的纯度和基因保留可达到90%以上,适宜用于药物敏感性试验、细胞分化等试验研究,使用原代细胞进行实验, 可以获得更准确的研究和数据。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科研工作者,赛百慷技术人员特提供了角质形成细胞分离的常用方法,技术因人而异仅供参考: 角质形成细胞是一种不断分化的复层鳞状上皮细胞,其分化的最终阶是形成角蛋白。根据角质形成细胞的发展阶段和特点,从内向外可将其分为五层。基底细胞层又称生发层,棘细胞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成熟表现为从基底层到向角质层的逐渐移行。在单一移行过程中,角质形成;细胞的形状和功能也逐渐发生着变化,从单层柱状上皮的基底层到扁平的细胞核消失 的角质层。新生的基底细胞进入棘细胞层,然后上移到颗粒层的最上层。细胞组织来源于实验动物的正常皮肤组织,细胞生长状态为贴壁培养。 需要的实验试剂: 1.培养基1:iCell原代角质细胞培养体系 4.基础培养基:DMEM/F12 5.缓冲液:无菌不含Ca2+和Mg2+的1×PBS+1×P/S,pH=7.4 6.消化液1:1.2U/ml的dispase Ⅱ 7.消化液2:0.25%胰蛋白酶+0.02mM EDTA

8.消化液3:0.1%Ⅰ型胶原酶 9.75%医用酒精 10.胎牛血清(FBS) 实验器械: 1.培养皿 2.T-25细胞培养瓶 3.100目不锈钢网筛 4.200目不锈钢网筛 5.眼科剪 6.眼科镊 7.离心管(15ml、50ml) 实验步骤: 1.新鲜的包皮组织,装盛于含有无菌生理盐水或1×PBS的无菌容器中,于保温盒中,冰上放置离体6h内运输到实验室进行后续分离。 2.在无菌环境中取出包皮组织,用1×PBS清洗2-3次去除表面血液后,75%的酒精浸泡100s 3.酒精浸泡组织后快速将组织转入装有1×PBS的培养皿中震荡清洗数次以去除酒精,然后用眼科剪小心剪去皮下组织(脂肪,微血管等) 4.将去除了脂肪和微血管组织的再用1×PBS清洗几次后,剪成3mm*8mm左右的皮片,用消化液1 4度消化过夜(15-18h)。 5.第二天,用2个眼科镊子小心撕开过夜消化的皮肤组织,分离真皮和表皮; 6.分离的表皮用眼科剪剪碎后用消化液3 37度水浴消化1h。 7.消化完成后用移液器充分吹打100次左右,然后用含血清的培养基终止消化,过200目不锈钢网筛后取滤悬液,转入15ml离心管中,400g离心10分钟,离心完成后弃去上清,沉淀用3ml的1×PBS吹打重悬后,400g离心5min离心完成后弃去上清,沉淀用2ml的原代角质细胞培养基吹打重悬后,转入已经装有2ml培养基的T-25培养瓶中,将培养瓶置于37℃的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 8.视细胞贴壁情况48-72h后换液去除未贴壁的细胞,之后继续培养,视细胞生长状况和培养基颜色每2-3d换液一次;待细胞贴壁率达到80-90%后,进行常规传代扩增操作(角质细胞对胰酶不太敏感,消化时间可能会增加到10-15分钟,有时需要配合使用无菌细胞刮铲进行传代)。 除了上述的细胞分离方法以外,赛百慷还有很多关于其他细胞的分离方法,想要学习的小伙伴可以来赛百慷进行现场学习,如果想要其他原代分离培养方法,可在购买相应的细胞过程中,赠送该细胞的分离方法及培养条件,想要了解更多,打电话或咨询相关工作人员。

钙离子对体外培养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调控作用

作者:章培标,侯宜,侯立中,曲福军,周余来,颜炜群,杨同书【摘要】目的观察无血清培养中不同钙离子浓度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Kc)增殖与分化的影响,为角质形成细胞的体外扩增和人工表皮形成提供依据。方法取第二代新生兔背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按0.5×104/cm2细胞密度接种于含不同浓度CaCl2角质形成细胞培养液的96孔板中,培养1周,每日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至第7日以MTT法检测OD值。结果当CaCl2浓度低于5mg/L时,细胞贴壁增殖缓慢,甚至无法贴壁;浓度为12.5mg/L 时Kc呈单层快速生长,并能保持较好的表型,是体外Kc培养扩增的最适钙离子浓度;当CaCl2的浓度达到25mg/L时,Kc形成复层,集落中央出现大量分化程度较高的角化细胞和角化物,周边仍存在增殖能力较强的单层Kc,逐渐向四周扩展。随着Ca2+浓度的增高,细胞角化程度也随之增高。结论 Ca2+浓度对体外培养的Kc贴壁、增殖、分化等不同阶段产生影响,通过控制无血清培养液中Ca2+浓度可以调控Kc的增殖和分化。【关键词】钙离子角质形成细胞分化人工皮肤组织工程 Calcium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adjusting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epidermal keratinocytes cultured in vitro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calcium at different levels on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epidermal keratinocytes cultured in serum free medium in vitro' which is the base of tissue engineering skin.Methods Second passage epidermal keratinocytes of neonatal rabbits were seeded into 96-poles plate according to the cell density of 0.5×104/cm2'and cultured with serum free medium contained different levels of CaCl2 for 1 week.The cultured keratinocytes were observed' and identified with immunohistochemical test. Then' MTT test was used to detect the relative growth ratios(RGR) of keratinocytes cultured in K-SFM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calcium.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keratinocytes grown slowly in K-SFM at the level of 5mg/L CaCl2.As the concentration of CaCl2 was 12.5mg/L' keratinocytes grown rapidly in mono-layer keeping its well phenotype. When it grown up to the level of 25mg/L' keratinocytes became stratum and differentiated apparently.Conclu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calcium is one of important factors to decide the growth' differentiation of epidermalkeratinocytes. Two suitable concentrations of calcium could be used to culture keratinocytes and artificial epidermis of tissue engineering in vitro respectively.[!--empirenews.page--] 【Key words】 calcium keratinocyte serum free culture artificial skin tissue engineering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 K-SFM(GIBCO,不含钙,其完全培养液按说明书添加CaCl2),大豆胰酶抑制剂(SIGMA),CaCl2(分析纯,国产),硫酸链霉素(SIGMA),角蛋白免疫组化试剂盒(武汉博士德公司),MTT(SIGMA),DMSO(AMRESCO),胰蛋白酶(HYCLONE),中性蛋白酶(SIGMA)。 1.2 设备器材超净工作台(国产),二氧化碳培养箱(SANYO),倒置生物显微镜(OLYMPUS),酶联免疫检测仪(国产),塑料培养板(皿)(Nunc)。 1.3 实验动物日本大耳白兔,来自长春208医院动物部。 1.4 实验方法 1.4.1 Kc的分离培养取新生兔背部皮肤,Kc的分离、培养和传代方法及角蛋白(广谱)ABC免疫组化鉴定按文献[1]进行。 1.4.2 Ca2+浓度对Kc增殖分化的影响 (1)取第二代Kc,D-Hank’s离心洗3次后,以不含Ca2+的K-SFM制成细胞悬液,按0.5×104细胞数/孔接种于96孔板,同时添加20μl不同浓度CaCl2,CaCl2终浓度分别为0、 2.5、5、12.5、25、50、100、200、400mg/L,均在36℃ 5%CO2条件下培养1周,每日观察细胞生长情况,1周时以MTT法检测OD值。(2)取第二代Kc'按1×104细胞数/孔接种于6孔板内盖玻片上,以含12.5mg/L CaCl2的K-SFM 培养1周后,实验组更换为25.0mg/L CaCl2的K-SFM继续培养,待Kc形成复层后再换成无钙K-SFM进行培养,观察Kc的生长情况及形态变化并做角蛋白(广谱)ABC免疫组化染色分析。 2 结果与讨论无血清培养液中Ca2+的浓度对Kc的生长分化极为重要。培养液中Ca2+浓度

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原代培养

角质形成细胞原代培养的准备工作 补充培养基的配制: (1)将0.5ml浓度为0.06M的CaCl2加入到500ml基础培养基中,则培养基中CaCl2浓度为0.06mM; (2)将5mlHKGS(人的角质形成细胞生长添加剂)加入到基础培养基中。 (3)向其中加入50ul 双抗(100x),使培养基中双抗比例为1%。胶原涂层培养瓶: (1)在超净台无菌操作下,向培养面积为25cm2的细胞培养瓶中先加入1.7ml稀释液,再向其中加入17ul胶原(培养面积为75cm2的培养瓶先加5ml稀释液,再加50ul胶原); (2)来回剧烈摇晃使胶原蛋白均匀分布于培养瓶表面,拧紧瓶盖在室温下孵育30min; (3)从培养瓶中吸取出多余的胶原或稀释液;涂层后的培养瓶可立即使用,或者短时间内放置于2°C-8°C备用。 消化液:0.025%胰酶+0.01%EDTA 可用(0.25%胰酶+0.1%EDTA)稀释十倍得到 其中的百分比表示质量体积比,即0.25%胰酶表示0.25g胰酶 溶于100mlPBS溶液;0.1%EDTA表示0.1gEDTA溶于100mlPBS 溶液。 终止消化液:含10%血清的DMEM或含10%血清的PBS溶液 冻存比例:80%含细胞的培养基+10%血清+ 10%含DMSO的冻存液

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原代培养 复苏 (1)将装有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冻存管从液氮中取出,迅速置于37°C温水中来回摇动(将冻存管下半部分浸入温水中),使其 在2min内完全融化。 (2)用1ml移液枪将冻存管内已融化液体全部转移至15ml离心管中,再向冻存管中加入1ml已配置好的补充培养基,用移液枪 反复冲洗后也转移至离心管内。 (3)进行1500r,5min离心;弃上清,加入补充培养基后,再次离心,反复两次;离心后可观察到离心管底部的细胞团。 (4)向离心管中加入1ml补充培养基,用移液枪反复吹打使细胞重悬,分散均匀;从离心管中吸取20ul细胞悬液用20ul台盼蓝 稀释,用细胞计数器测定1ml培养基中的活细胞数;用配置好 的补充培养基稀释离心管中细胞数为1.25×104/ml,向培养面 积为25 cm2的已被胶原涂层细胞培养瓶里加入5ml细胞悬液。(5)轻轻摇动细胞培养瓶使细胞均匀分散开;放置于37°C,5%CO2的细胞培养箱里培养,24h勿动,待细胞贴壁后可换液。 换液 刚复苏的细胞可在24h-36h后换液;随之在48h后换液;之后每隔一天换一次液,直至细胞覆盖培养瓶表面50%;一旦细胞覆盖培养瓶表面达到50%,则保持每天换液直至细胞覆盖培养瓶表面达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