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实验报告

电气实验报告
电气实验报告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

硬件类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气工程实践

系别:计算机工程系

专业:计算机类

年级:2013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5年 01 月 04 日

目录

1 万能板实用焊接训练 4

1.1 锡焊的机理以及辅助工具的使用 4

1.1.1锡焊的机理 4

1.1.2 焊接辅助工具 5

1.2 实验过程 5

1.2.1 焊接五步法 5

1.2.2 对焊点的检查 5

1.2.3安插元器件及引线折角时应注意 6

1.3 实验成果展示 7

1.4 实验心得 8 2直流稳压电源制作10

2.1 稳压电源工作原理图及LM317工作原理10

2.1.1 LM317T原理10

2.2 实验过程11

2.2.1 实验设备11

2.2.2 装配电路11

2.3 成品展示及实验的试调12

2.3.1 成品展示12

2.3.2 实验的试调13

2.4 实验心得13

3 “叮咚”电子门铃的制作14

3.1门铃电路工作原理及原理图14

3.1.1 555定时器15

3.1.2 电路的工作原理16

3.2 实验过程17

3.2.1 实验设备17

3.2.2 操作步骤18

3.2.3 注意事项18 3.3 实验成果展示及实验试调18

3.3.1 实验成果展示18

3.3.2 实验的试调结果19 3.4 实验心得20

1 万能板实用焊接训练

1.1 锡焊的机理以及辅助工具的使用

1.1.1锡焊的机理

采用锡铅焊料进行焊接的称为锡铅焊,简称锡焊。其机理是焊料母材(焊件与铜箔)在焊接热的作用下,焊件不熔化、焊料熔化并浸润焊面,依靠二者的相互扩散形成焊件的连接,在铜箔与焊件之间形成合金结合层(见图1-1),上述过程为物理-化学作用的过程。

图 1-1 焊接机理

1.1.1.1 电烙铁的三种握法及电烙铁使用前的处理及使用注意事项

电烙铁拿法有三种,如图1-2所示。

图 1-2 电烙铁的拿法

电烙铁使用前的处理:

在使用前先通电给烙铁头“上锡”。首先用挫刀把烙铁头按需要挫成一定的形状,然后接上电源,当烙铁头温度升到能熔锡时,将烙铁头在松香上沾涂一下,等松香冒烟后再沾涂一层焊锡,如此反复进行二至三次,使烙铁头的刃面全部挂上一层锡便可使用了。

电烙铁使用注意事项:

电烙铁不宜长时间通电而不使用,这样容易使烙铁芯加速氧化而烧断,缩短

其寿命,同时也会使烙铁头因长时间加热而氧化,甚至被“烧死”不再“吃锡”。

1.1.2 焊接辅助工具

(1)尖嘴钳:它的主要作用是在连接点上网饶导线、元件引线及对元件引脚成型。

(2)偏口钳:又称斜口钳、剪线钳,主要用于剪切导线,剪掉元器件多余的引线。不要用偏口钳剪切螺钉、较粗的钢丝,以免损坏钳口。

(3)镊子:主要用途是摄取微小器件;在焊接时夹持被汉奸以防止其移动和帮助散热。

(4)旋具:又称改锥或螺丝刀。分为十字旋具、一字旋具。主要用于拧动螺钉及调整可调器件的可调部分。

(5)锉刀:主要用来刮去导线和元件引线上的绝缘物和氧化物,使之易于上锡。

(6)清洁海绵:每次使用之前,应先拿在水中充分吃水、浸泡,然后充分挤干后放置在烙铁架内,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烙铁头在高温状态下直接和谁接触而加速氧化。需要指出的是,清洁海绵的作用就是擦拭烙铁头上的残锡和氧化物,切勿甩锡和敲锡。

(7)吸锡器:主要用于元器件的拆锡,吸掉多余的焊锡。

(8)焊料:焊锡丝。

1.2 实验过程

1.2.1 焊接五步法

准备施焊、加热焊件、熔化焊料、移开焊锡和移开烙铁,其过程如图1-3所示。

图 1-3 焊接五步法

1.2.2 对焊点的检查

(1)目测焊点是否有松动脱落的迹象(用手指或镊子轻轻拨动焊点)。

(2)检查是否有错焊、漏焊、虚焊的地方。

(3)焊点间是否接触导致短路的现象。

(4)焊点外形润湿应良好,焊点表面是不是光亮、圆润。

(5)焊点周围是否有残留焊剂。

(6)有出现不合格的情况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补焊点或者用吸锡器拆焊后再进行正确的焊接(使用吸锡器后腰检查焊盘是否有损坏现象,还要注意是否影响到其它的焊点)。

(7)如图1-4师常见的有缺陷的焊点。

图 1-4 常见有缺陷的焊点

1.2.3安插元器件及引线折角时应注意:

1.折角时不要从元器件的根部折引线,容易导致器件的损坏。

2.折角成弧形,要用尖嘴钳进行折角。(下图为部分器件的折角)

3.安插器件时要保证器件紧贴器件面(器件面要整齐),若安装器件较多的电路时,为了散热,要适当调整器件间的距离,器件可以悬空(2~6mm),要保证器件面的规整。

1.3 实验成果展示

图 1-6 万能板焊接“正面”

图 1-7 万能板焊接“反面”

图 1-8 “电气实践”正面

图 1-9 “电气实践”反面

1.4 实验心得

这个实验是焊接200个电阻,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电烙铁,刚开始我总是觉得焊这个很简单,但是实际操作的时候是会遇到许多问题的,前面的电阻焊的焊点

有的大有的小,并没有想象中的好看,甚至连排版都不怎么美观有的都凸凸的。不过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有所进步了。在进行本次实验首先必须熟练掌握电烙铁的使用处理注意事项,在焊接之前首先要给烙铁头“上锡”,否则在焊接的时候无法把焊锡熔化,进而影响到焊接的进度以及焊点的稳固与美观。特别是电烙铁不宜长时间通电而不使用,这样容易使烙铁芯加速氧化而烧断,缩短其寿命,同时也会使烙铁头因长时间加热而氧化,甚至被“烧死”不再“吃锡”。其次,要把握合适的焊接时间,包括被焊金属达到焊接温度的时间、焊锡的熔化时间、助焊剂发挥作用及生成金属合金的时间几个部分。当焊接温度确定后,就应根据被焊件的形状、性质、特点等来确定合适的焊接时间。焊接时间过长,易损坏元器件或焊接部位;过短,则达不到焊接要求。对于实验室而言,每个焊点焊接一次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s。

做完这个实验老师还让我们在万能板上焊“电气实践”,在做这个实验之前我们按照老师说的先在万能板上写上“电气实践”四个字,前面的“电气”是用电阻焊的有之前焊过的基础这次焊的明显比之前的那些好看多了。不过,就在于“实践”是用导线焊的,由于线不能有交叉必须分开焊,在剥线就比较麻烦一点,其它的倒还好。

经过此次实验,我学会了焊接的方法与技巧,也明白了动手操作的快乐与重要性。其实焊接比我想象的简单的多,有趣的多。

2直流稳压电源制作

2.1 稳压电源工作原理图及LM317工作原理

2.1.1 LM317T原理

由Vin端给它提供的工作电压以后,它便可以保持+Vout端(2脚)比其ADj 端(1脚)的电压高1.25V。因此,我们只需要用极小的电流来调整ADj端的电压,便可在+Vout端得到比较大的电流输出,并且电压比ADj端高出恒定的1.25V。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PR1抽头位置来改变输出电压。

图2-1中C2de 作用是对LM317T 1脚的电压进行小小的滤波,以提高输出电压的质量。图中D5的作用是当有意外情况使得LM317T的3脚电压比2脚电压还低的时候防止从C3上有电流倒灌入LM317T引起其损坏。

图 2-1 稳压电源工作原理图

2.2 实验过程

2.2.1 实验设备:

焊接辅助工具、及稳压电源制作器件、万用表。

表 2-1 稳压电源制作器件清单

名称型号数量LM317外型图

电源线 1

万能板 1

二极管1N4007 5

变压器双12V 1

点解电容470μF/25V 1

瓷片电容104 1

点解电容100μF/16V 1

三端稳压集成电路LM317T 1

散热片 1

电阻470Ω 1

电位器5kΩ 1

2.2.2 装配电路

(1)画出装配图

根据电路正确进行装配图的设计,可以两面布线,有金属圆盘的一面称为焊接面,另一面称为元器件面,主要放置元器件。以焊点以免为主(正面),图中焊点连接线、元器件都是安装时的实际位置,实线表示焊点一面的连接线,虚线表示元器件一面的连接线,连接线画的要平直,不能交叉。

(2)元器件的检测

清点元器件,按表核对元器件的数量、型号和规格,如有短缺、差错应及时补缺和更换:检测元器件。

(3)万能板的插装与焊接

1)焊接跳线,遇到引线脚较粗的器件是,采用焊接面压线的方式与其接触进行跳线。

2)焊接D1-D5五个二极管,此时要注意二极管的导通方向,电流有P流向N。(器件中白色圈标记的为N)

3)焊接电阻R1和插头,读取电阻的阻值,选择470欧的电阻。

4)焊接瓷片电容和电位器(5K),C2型号为104,根据电位器占器件面的其体位置对瓷片电容进行调整后的焊接,电位器要找到对应LM317引脚1的那个脚进行焊接。

5)焊接点解电容,此时要注意点解电容的大小及正负极。

6)焊接LM317焊接时要找到引脚1和3相对应的位置进行焊接。

7)检查是否有漏焊和焊错的地方,正负是否接反,和焊点可靠性的检查,进行修补焊点或用吸锡器进行修改。

(4)设计的电路图如2-2所示:

图 2-2 稳压电源设计装配图2.3 成品展示及实验的试调

2.3.1 成品展示

如图2-3、2-4所示:

图 2-3 直流稳压电源“正面”

2.3.2 实验的试调

检查完电路无误后,在插头接上电进行试调。

以上实验成果测试出的电压在(1.2V到14.7V)试调成功。

2.4 实验心得

直流稳压电源制作这个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我们掌握三端稳压块,变压器,万能板等的正确使用,根据电路图对直流稳压电源焊接,制作和调试。在实际焊接操作前,还应当检查好元器件的个数及型号、规格,用万用表对元器件进行检测,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应踢出并更换。不仅要焊接好所有元器件还要注意整个电路的接通问题,只要有一点点的错误就会到导致电路中没有电压,在做这个实验时应该注意事项有:连接二极管时应注意正负极,有短线的一端称为它的负极,另一端称为它的正极,不能够接错;电容器也是有正负极的,长脚为正短脚为负。还有那个LM317的“1、2、3”管不能接反,不然有可能会使元器件损坏掉。

不过做这个实验之前设计装配图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实验电路图比较复杂,要先将电路设计图画出来,然后进行布局,特别要注意正负极的方向不要接反。之后的焊接就显得比较简单了。在做这个实验时,由于焊点排得比较近,原本没连通性的两个焊点被我短路掉了,使电路无法运行,将其分开后就可以了。

3 “叮咚”电子门铃的制作

3.1门铃电路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本次的实践课题利用一块555时基电路模拟出“叮咚”双音声的电子门铃。当按下触动开关(即SB开关),扬声器发出一次“叮-咚-”的响声。常用的由555定时器构成的门铃电路如图2-1所示: SB为门铃按钮,其结构简图如图所示。

图 3-1 简易叮咚双音电子门铃电路

3.1.1 555定时器

常用的555定时器有TTL定时器和CMOS定时器两种类型,两者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CMOS定时器CC7555,它有电阻分压器、两个电压比较器和基本RS 触发器、放电管V以及输出缓冲门G5/G6组成。

表 3-1 555定时器的基本功能

输入 输出

TH U

—TR

U

R

Q —

Q

OUT V

× × × × × 0 导通

〈32V DD 〈31

V DD 1 1 0 1 截止

〉32V DD 〉31

V DD 1 0 1 0 导通

〉32V DD 〈3

1

V DD 1 1 0 1 截止

〈32V DD 〉3

1

V DD 1 原态 原态 原态 原态

3.1.2 电路的工作原理

555时基电路和电阻R2、R3、R4、电容C2接成无稳态工作模式,当按钮SB 未按下时,时基电路因强制复位端MR (第4脚,低电平有效)通过R1接地,电路被复位,无稳态振荡器停振,扬声器B 无声,当按下按钮SB 时,电源一路径VD1向C1充电,使4脚电位上升。当4脚电位高于0.4V 时,强制复位被解除,振荡器起振;电源另一路径D2、R3、R4向C2充电,这时电阻R2不起作用。所以在SB 按下时,C2充电时间常数是(R3+R4)*C2,放电时间常数是R4*C2,振荡频率约1600Hz ,扬声器SP 发出的是模拟“叮——”声。松开SB 后,C1向R1放电,仍能维持集成块4脚为高电平,这时D2反偏截止,R2被接入振荡回路,C2充电时间常数为(R2+R3+R4)*C2,放电时间常数仍为R4*C2,所以振荡频率降低,为1100Hz 左右,扬声器SP 发出模拟的“咚——”声。随着C1不断放电,使集成块4脚电位不断下降,当降至0.4V 以下时,电路被强制复位,振荡器停振,“咚——”声消失,电路恢复原状。所以按动一次SB 后,扬声器就发出一

次“叮—咚—”的响声。

改变电阻R2的阻值可以调整电路的“咚——”声音调,改变R3或R4阻值可改变电路的“叮—”声音调,但同时也影响“咚——”声的频率,需要仔细调整以获得满意的效果。增减电容C1的容量可调整电路松开按键SB后余音的时间长短。

3.2 实验过程

3.2.1 实验设备:

焊接辅助工具、及稳压电源制作器件、万用表。

表3-2 门铃电路元器件清单

代号名称规格个数

R1 电阻 3.9KΩ 1

R2、R3 电阻3KΩ 2

R4 电阻 4.7KΩ 1

R5 电阻100Ω 1

C1 电解电容47 uF 1

C2 瓷片电容0.1 uF 1

C3 电解电容10 uF 1

C4 瓷片电容0.01uF 1

D1、D2 二极管1N4007 2

D3 发光二极管 1

SB 按钮轻触开关 1

SP 扬声器8Ω/0.5W 1

IC 集成电路NE555 1

集成电路插座8脚 1

接插件 1

3.2.2 操作步骤

(1)画出实验的电路图,对其电路图与稳压电源的原理图进行对比,进行正确的电路设计。

(2)上去领取所需电路元件开始布线,有金属圆盘的一面称为焊接面,另一面称为元器件面,主要放置元器件。以焊点一面为主(正面),图中焊点连接线、元器件都是安装时的实际位置,实线表示焊点一面的连接线,虚线表示元器件一面的连接线,连接线画的要平直,不能交叉。

(3)根据所画的电路图把实验原器件插装到万能板上,按照先低后高、先里后外的原则焊接。

(4)焊接好后,到老师那边测量是否能发出“叮咚”的门铃声,若是没有“叮咚”生则要仔细检查线路连接是否有误,正负极是否接反,元器件是否接对地方。

3.2.3 注意事项

(1)二极管D2不能反接,如果D2接反,按下按钮SB,电源不能对C1进行充电,④脚为低电平,门铃电路不工作。

(2)如果R1开路,当按下按钮SB,电路振荡并发出“叮”声;松开按钮SB,因为振荡回路开路,而不发出声音。

(3)改变C2的数值,变音门铃的音节会发生变化。

3.3 实验成果展示及实验试调

3.3.1 实验成果展示

如图3-2、3-3所示

图 3-2 电子门铃制作“正面”

图 3-3 电子门铃制作“反面”

3.3.2 实验的试调结果

检查完电路无误后,在直流稳压电源的插头上接上电源,在门铃的插头接上喇叭,按SB按钮进行测试。

以上实验成果测试成功,但是音质不准。分析原因肯能是由于焊点的焊接不

牢固或者器件本身存在偏差。

3.4 实验心得

做这个“叮咚”门铃是建立在直流稳压电源制作的基础上的,在做“叮咚”电子门铃之前,首先我们要了解555定时器的工作原理以及整个“叮咚”之所以会响的原理,其中定时器有八个引脚,弄清楚八个引脚所对应的位置及在万能板上的安装,按钮SB也有四个引脚,也要注意在连接时线路所对应引脚的连接。三端稳压集成电路LM317T有三个引脚,注意引脚的顺序。在将元器件插装到万能板上时,因为元器件有高低之分,所以先低后高,先里后外,上道工序不影响下道工序的原理。元器件跟元器件之间有的不能直接连接,要用到连接线,在排布连接线时要平直,不能交叉,不能触碰。本次实验感觉是所有实验中最难的一个,不仅要焊接万能板,还要注意电路的连接情况,电器元件比较多,线路也比较复杂,只要有一点点的错误将会导致电路无法发出“叮咚”声,或者发出各种奇葩声。

由于这个实验的设计装配图是老师给我们的,装配图并不是我们自己设计的,所以感触并没有那么深。不过我自己有去试着设计了下,这次的实验是这些实验中最为复杂的一个。虽然说实际装配图是老师给我们的但是做这个实验,我还是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出现最多的问题就是元器件的排布问题,由于在电路板上没有根据元器件的大小对电路进行排布,导致有的元器件排得不齐,不过在座的过程中有进行修改最后才得以排得理想。实验的其它问题:刚一开始由于电路断路导致无法发出“叮咚”声,后来改进了一下,又发现了定时器的引脚链接问题将“2”脚和“6”脚相连接。但是一切并不像我想的那样顺利,运行时竟然只能发出“叮”的声音却发不出“咚”,不过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也找出了其中的原因,最终从而完成了这次的实验。

在焊接上,除了出现之前的跳线和元器件排布的问题之外,更多的是元器件正确的摆放问题,开关的通路问题、电容的正负极问题、二极管的导通方向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细致耐心的操作才能使得每一个问题都能解决,只有在这些问题解决之后,才能使得两个实验内容整合在一起,使得整个实践一次成功,听到一声清脆的“叮咚”声。这一声“叮咚”声也是给我的一次肯定。

总结,经过将近半学期的学习。在《电气工程实践》课程当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让我更加了解了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相互结合的重要性,掌握了元件布线要求、焊接技术等,还有一些电子元件的测试及其用途。经过这个实践课程让我们对于用到的各个器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对其功能的掌握更加透彻,这样的过程对于我们是很好的锻炼,提高了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体现了这个

实践的最大意义。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动手应用能力,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电气控制系统工程实训报告

电气控制系统工程实训报告 ——Z3050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原理 一、机床加工工艺 钻床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孔加工机床。它主要是用钻头钻削精度要求不太高的孔,另外还可用来扩孔、铰孔、镗孔,以及刮平面、攻螺纹等。Z3050摇臂钻床是一种立式钻床,它的最大加工孔径是50mm,适用于单件或批量生产中带有多孔的大型零件的孔加工。 二、机床实际电路控制分析 2.1主电路的控制分析 如图2-1所示,M1是主轴电动机,由交流接触器KM1控制,只要求单方向旋转,主轴的正反转有机械手柄操作。M1装在主轴箱顶部,带动主轴及进给传动系统,热继电器FR1是过载保护元件,短路保护电器是总电源开关中的电磁脱扣装置。 M2是摇臂升降电动机,装于主轴顶部,用接触器KM2和KM3控制其正反转。因为电动机短时间工作,故不设过载保护电器。

M3是液压泵电动机,可以做正向转动和反相转动。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的启动与停止由接触器KM4和KM5控制。热继电器FR2是液压泵电动机的过载保护电器。该电动机的主要作用是供给夹紧装置压力油,实现摇臂和立柱的夹紧与松开。 M4是冷却泵电动机,功率小,不设过载保护,有开关QS1直接启动与停止。 2.2控制电路的控制分析 (1)主轴的控制 控制电路图如图2-2所示。合上QF,按启动按钮SB2,KM1吸合并自锁,M1启动运转,指示灯HL3亮。按SB1,KM1断电释放,M1停转,HL3熄灭。 (2) 摇臂升降的控制 按摇臂上升按钮SB3(下降按钮SB4),其复合互锁断开KM3(或KM2),时间继电器KT吸合,其瞬动常开触点闭合,还要因为是断电延时,故其延时闭合的常闭触点断开,延时断开的常开触点闭合,使接触器KM5失电复位,同时接触器KM4和电磁铁YA得电闭合,液压泵电动机M3旋转,供给压力油,使摇臂松开。摇臂松开到位后,压位置开关SQ2,使KM4释放,M3停转,放松动作停止,而KM2 (或KM3)吸合,升降电动机M2运转,带动摇臂上升(或下降)当摇臂上升(或下降)到所需位置时,松开SB3 (或SB4),KM2 (或KM3)、KT 断电释放,M2停转,摇臂停止上升(或下降)。由于KT为断电延时,经过1~3秒

电气控制实训报告

电气控制实训报告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电工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 实习是机械学生不可缺少的实习环节,学校安排本次实习是在学生完成所有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后进行的。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在实习基地的实践,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建立电工电子应用的概念。 本次的实习要提高自己对社会的认知能力,让自己迅速适应社会,跟上电子信息前进的步伐。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培养自己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神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二,实训设备 十字改锥、一字改锥、尖嘴钳、剥线钳、万用表、热继电器、导线若干、交流接触器三,实习内容: 5周周二 1.电动机的点动控制电路 老师讲解原理、连接电路的方法和步骤,自己实践操作 ①.实习目的: (1)学会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控制的接线和操作方法;

(2)了解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和构造; (3)了解按钮开关的构造与作用; (4)掌握三相电动机点动控制的工作原理、安装及操作方法; (5)掌握交流接触器常开、常闭触头在电路中的应用; (6)通过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线路的实际操作过程,掌握由电气原理图变换成实际电路接线图的知识; (7)理解点动控制线路的概念。 ②.实习元件: 十字改锥、一字改锥、尖嘴钳、剥线钳、万用表、热继电器、导线若干、交流接触器③.点动控制原理: 当按下启动按钮SB后,接触器KM的吸引线圈通电,常开主触点闭合,电动机定子绕组接通三相电源,电动机启动。松开启动按钮,接触器线圈断电,主触点分开切断三相电源,电动机停止 4.实习过程: (1)按点动控制线路进行安装接线,接线是先接主电路,后接控制电路; (2)线路接好后,对照电路原理图仔细检查;

电力电子及电气传动教学试验台和MCL系统挂箱介绍和使用说明

《电力电子与变频技术》实验实训指导书 李翔编写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 机电一体化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 2011 年 11 月

第一部分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 实验一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了解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研究可控整流电路在电阻负载和电阻—电感性负载时的工作。 二.实验线路及原理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用三只晶闸管,与单相电路比较,输出电压脉动小,输出功率大,三相负载平衡。不足之处是晶闸管电流即变压器的二次电流在一个周期内只有1/3时间有电流流过,变压器利用率低。 实验线路见图2-1。 三.实验内容 1.研究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供电给电阻性负载时的工作。 2.研究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供电给电阻—电感性负载时的工作。 四.实验设备及仪表 1.MCL系列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MCL—18组件(适合MCL—Ⅱ)或MCL—31组件(适合MCL—Ⅲ)。 3.MCL—33组件或MCL—53组件(适合MCL—Ⅱ、Ⅲ、Ⅴ) 4.MEL—03组件(900Ω,0.41A)或自配滑线变阻器. 5.双踪示波器。 6.万用电表。 五.注意事项 1.整流电路与三相电源连接时,一定要注意相序。 2.整流电路的负载电阻不宜过小,应使I d不超过0.8A,同时负载电阻不宜过大,保证I d超过0.1A,避免晶闸管时断时续。 3.正确使用示波器,避免示波器的两根地线接在非等电位的端点上,造成短路事故。 六.实验方法 1.按图接线,未上主电源之前,检查晶闸管的脉冲是否正常。 (1)打开MCL—18电源开关,给定电压有电压显示。 (2)用示波器观察MCL-33(或MCL-53,以下同)的双脉冲观察孔,应有间隔均匀,幅度相同的双脉冲 (3)检查相序,用示波器观察“1”,“2”单脉冲观察孔,“1”脉冲超前“2”脉冲600,则相序正确,否则,应调整输入电源。 (4)用示波器观察每只晶闸管的控制极,阴极,应有幅度为1V—2V的脉冲。 2.研究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供电给电阻性负载时的工作 合上主电源,接上电阻性负载,调节主控制屏输出电压U uv、U vw、U wv,从0V调至110V:

武大电气工程电磁场仿真实验报告

武汉大学 工程电磁场及高电压综合实验

一、题目 有一极长的方形金属槽,边宽为1cm,除顶盖电位为100sinπxV外,其他三面的电位均为零,试用差分法求槽内电位的分布。 二、解题原理:均匀媒质中的有限差分法 我们在求解场的分布时,当边界形状比较复杂时,解析分析法不再适合了,我们可以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数值计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将整体连续的场域划分为若干个细小区域,一般称之为网格或单元,如图1所示,然后用所求的网格交点(一般称为节点或离散点)的数值解,来代替整个场域的真实解。因而数值解,即是所求场域离散点的解。虽然数值解是一种近似解法,但当划分的网格或单元愈密时,离散点数目也愈多,近似解(数值解)也就愈逼近于真实值。 实解。在此处键入公式。 图1场域的剖分,网格节点及步长

(一)、场域的剖分、网格节点及步长 由边界Γ所界定的二维平行平面场(见图1),若采用直角坐标系则可令该场处在xoy 平面内。 所谓场域的剖分就是场域的离散化,即将场域剖分为若干个网格或单元。最常见最简单的剖分为正方形剖分,这种剖分就是在xy 平面上作许多分别与x 轴及y 轴平行的直线,称为网格线。网格线的交点称为节点或离散点,场域内的节点称为内节点,场域边界上的节点称为边界节点。两相邻网格线间距离称为步长,一般以h 表示。若步长相等则整个场域就被剖分为许多正方形网格,这就是正方形剖分。节点(离散点)的布局不一定采用正方形剖分,矩形剖分也常采用,正三角形剖分偶尔也被应用,不过最常见的最简单的仍然是正方形剖分。 (二)、差分与微分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稳恒电、磁场的求解问题,归根到底是求解满足给定边界条件的偏微分方程(泊松方程或拉普拉斯方程)的解的问题所谓差分方法,就是用差商近似代替偏微商,或者说用差分代替微分,从而把偏微分方程转换为差分方程,后者实际上为代数方程。因此这种转化有利于方程的求解。 下面分别对一阶及二阶的差分公式进行推导。首先回顾有关偏导数的定义,有 00(,)(,)(,)(,) lim lim x x f f x x y f x y f x y f x x y x x x →→?+---==? (1) 因此当|x| 充分小时,可近似地用(,)(,)f x x y f x y x +- 或(,)(,) f x y f x x y x -- 代 替 f x ??,所谓差分公式,即是基于上述观点推得的。 设图1所示场域中的位函数为A ,任取一网格节点0,它在xy 平面上的坐标为(x ,i i y ),记节点0的矢量磁位为,i j A ,并把与节点0相邻的其他四个节点1、2、3、4的矢量磁位分别记为1,i j A +、,1i j A +、1,i j A -、,1i j A -,将节点0处函数A 的 一阶偏微商A x ??,用1、0两点函数值的差商1,,i j i j A A h +-近似代替,则有

电气实训总结3000字

电气实训总结3000字 电气实训总结3000字篇一电气生产实习是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学校也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向生产实际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为目标。培养我们的团结合作精神,牢固树立我们的群体意识,即个人智慧只有在融入集体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我们不妨看看主人公所写的优秀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这次生产实习,使我在生产实际中学习到了电气设备运行的技术管理知识、电气设备的制造过程知识及在学校无法学到的实践知识。在向工人学习时,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在生产实践中体会到了严格地遵守纪律、统一组织及协调一致是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的,从而近一步的提高了我们的组织观念。 我们在实习中了解到了工厂供配电系统,尤其是了解到了工厂变电所的组成及运行过程,为小区电力网设计、建筑供配电系统课程设计奠定基础。通过参观四川第一化工集团自动化系统,使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知识面,为学好专业课积累必要的感性知识,为我们以后在质的变化上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通过生产实习,对我们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培养

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加强劳动观点起了重要作用。 二、实习内容 (一)安全教育 一、事故的发生及其预防: 1、事故发生的因素人为因素——不安全行为物的因素——不安全因素; 2、发生事故的认为因素; (1)管理层因素; (2)违章: a、错误操作 b、违章操作 c、蛮干 (3)安全责任(素质)差。 二、入厂主要安全注意事项: 1、防火防爆 2、防尘防毒 3、防止灼烫伤 4、防止高处坠落 5、防止车辆伤害 6、防止触电 7、防止机械伤害 8、防止起重机械伤害 9、防止物体打击 10、班前班中不得饮酒 三、设备内作业须知: 1、在各种储罐,槽车,塔等设备以及地下室,阴井,地坑,下水道或是其他密闭场所内部进行工作均属于设备内作业 2、设备上与外界连通的管道,孔等均应与外界有效的隔离 3、应采取措施,保持设备内空气良好

电机与拖动实验报告三

实验项目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与制动 实验地点:实验楼0121电气传动实验室同组人员:肖斌尹佶叶超彦刘晶晶吴华全一、实验目的 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接线方法,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制动方法和原理,了解不同起动、制动条件下的特点,学会应用电机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项目 1.三相异步电动机绕组的测定。 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 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 三、实验设备仪表 实验设备仪器应根据实验要求及具体内容进行选择。本实验使用DDSZ-1型电机及电气技术实验装置电源控制屏,三相可调交流电源0~450V,10A;可调直流电源40~230V、3A;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额定数据为:100W,220V(Δ),0.5A, 1420r/min 。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及规格数量参照下表选用。 表3-1 主要实验设备 其中,钳形表DT266是一种由标准9V电池驱动,LCD显示的数字万用表,可在不中断

被测电路的情况下,用于起动电流的测量,其外形及说明如图3-1所示。 屏上挂件排列顺序:D38、D37、D31、D44、D51 四、实验原理(条件) 1、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与制动的最基本要求是:要产生足够大的电磁转矩,而电流必须限制在一定得许可范围。 2、起动性能: (1)起动过程:初始瞬间n=0,s=1。 (2)起动电流st I :N st I I )74(—=,甚至N st I I )128(—=。对于经常起动的电动机,过大的起动电流将造成电动机的发热,影响电动机的寿命;过大的起动电流,会使线路压降增大,造成电网电压显著下降而影响接在同一电网的其他异步电动机的工作,有时甚至使它们停下来或无法带负载起动。 (3)起动转矩st T :虽然起动电流st I 很大,但?cos 很小,st T 并不大,一般 N st T T ).220.1(—=。 (4)起动的方法: ① 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方法:直接起动、降压起动和软起动。 【1】直接起动:方法简单,需要满足]3[41111N N N st P S I I K +≤=;(其中N S 为电源总容量A KV ?,N P 为起动电动机容量A KV ?)。 【2】 降压起动的四种方法: A 、电阻减压或电抗减压起动: 起动过程中,在定子电路串联电阻或电抗,起动电流在电阻或电抗上将产生压降,降低了电动机定子绕组上的电压,起动电流也从而得到减小。 电阻减压或电抗减压起动具有起动平稳、运行可靠、构造简单等优点。 B 、自耦减压起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综合实训

目录 第一部分电气线路安装调试技能训练 (2) 题目一: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可逆控制 (2) 一.课题分析 (2) 二.设计电气原理图 (3) 三.设计电气安装接线图 (4) 四.设备清单 (5) 五.故障现象及故障分析 (5) 题目二: 三相异步电动机Y-△降压启动控制 (6) 一.课题分析 (6) 二.设计电气原理图 (7) 三.设计电气安装接线图 (9) 四.设备清单 (10) 五.故障现象及故障分析 (10) 电气线路安装调试技能训练小结 (11) 一电气原理图的绘制要求 (11) 二电气接线图的绘制要求: (12) 三电器安装、接线的工艺要求: (12) 四实训线路发生的故障及排除办法 (13) 第二部分PLC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14) 题目三电镀生产线的PLC控制 (14) 一.课题分析 (14) 二、设计主电路 (16) 三、设计PLC的I/O分配表 (17) 四、设计PLC的I/O接线图 (18) 五、设计功能图 (19) 六、设计梯形图 (20) 七、小结 (26) 第三部分基础知识培训 (27) 一电工基础知识 (27) 二、钳工基础知识 (27) 三、电气安全技术与文明生声及环境保护知识 (27) 四、质量管理知识及相关法律与法规知识 (27) 参考文献 (28)

第一部分电气线路安装调试技能训练题目一: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可逆控制 一.课题分析 1课题要求 设计三相异步电机可逆双重联锁控制电气原理图、电气安装接线图;按设计图纸工艺接线,即按横平竖直原则走线,每元件出线需做直角(出线距离6~8厘米),不得背线、跳线、反圈及露铜过多,接线不得松动,保持排线美观;能排查自己或老师设置的故障,并列写故障分析。 2课题分析 接触器控制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可逆双重连锁控制电路的实质上是两个方向相反的单向运行电路的组合。反转电路只需要将电动机三相当中的任意两相接线方法对调,其他保持不变,就可实现电动机的反转。为了避免正反向同时工作引起电源相间短路,必须在这两个运行电路中加设互锁装置,保证同时只能有一个电路工作。按照电动机正反转操作顺序的不同,分“正—停——反”和“正—反—停”两种控制电路。 而实际运用中则要求直接实现从正转到反转转换的控制(即“正—反—停”控制电路),因为此控制方法电路简单,易于实现,成本较低廉。通常来说,使用此种控制方式要求电机功率相对比较小,且负荷较低,能够迅速实现电动机的反转,否则电动机可能会因为过热而损坏。 在本课题设计的控制电路中,采用复合按钮来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正转启动按钮SB2的常开触点串接于正转接触器KM1的线圈回路,用于接通KM1的线圈,而SB2的常闭触点则串接于反转接触器KM2线圈回路中,工作时首先断开KM2的线圈,以保证KM2不得电,同时KM1得电。反转启动按钮SB3的接法与SB2类似,常开触点串接于KM2的线圈回路,常闭触点串接于KM1的线圈回路中,从而保证按下SB3使KM1不得电,KM2能可靠得电,实现电动机的反转。 根据设计的要求以及电气的一些基本常识,为防止两个接触器同时得电而导致电源短路,需采用双重互锁来保证其不短路,即利用两个接触器的常闭触点KM1、KM2分别串接在对方的工作线圈电路中,构成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为联锁,实现联锁作用的常闭辅助触点称为联锁触点。由复合按钮SB2、SB3常闭触点实现的互锁称为机械互锁。

四川大学电力电子实验报告3

目录 实验基本内容 (1) 一.实验名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实验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条件.. (1) 一.主要设备仪器 (1) 二.小组人员分工 (2) 实验过程描述 (3) 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6) Multisim仿真 (6) 误差分析 (7) 心得体会 (7) 附: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单

实验基本内容 一.实验名称 半桥型开关稳压电源的性能研究 二.实验内容 1.熟悉PWM专用芯片SG3525的基本功能和应用特色,测试其典型功能端波形; 2.测试和分析半桥型开关电源在开环和闭环两种模式下的输出性能 实验条件 一.主要设备仪器 1.电力电子及电气传动教学实验台 名称——电力电子及电气传动教学实验台 型号——MCL-III型 包括:降压变压器、MCL-35、两组晶闸管阵列,电力二极管阵列,大功率滑动变阻器,可调电感、导线若干。

厂商——浙江大学求是公司 2.Tektronix示波器 名称——Tektronix示波器 型号——TDS2012 主要参数——带宽:100MHz 最高采样频率:1GS/s 记录长度:2.5K 3.数字万用表 名称——数字万用表 型号——GDM-8145 二.小组人员分工 实验操作分工 数据记录及计算赵莉 实验拍照苏芬 调整控制仪器唐红川陈可

仪器接线陈可苏芬 监督及全局调控唐红川赵莉 实验报告分工 Matlab 拟合及相关分析唐红川 实验过程描述苏芬 实验基本内容及条件陈可 实验讨论及评估、排版整合赵莉 实验数据处理唐红川 心得体会赵莉陈可唐红川苏芬 实验过程描述 i.PWM控制芯片SG3525的特性测试 连接:选择SG3525工作于“半桥电源”模式,短接误差调节器PI参数反馈端(屏蔽PI调节)。 测试:接通SG3525工作电源。用示波器分别观察锯齿波振荡器观测点和A(或B)路PWM信号的波形,并记录波形的频率和幅值,调节“脉冲宽度调节”电位器,记录其占空比可调范围(最大、最小占空比)。 最大占空比最小占空比

昆明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发电机同步实验报告

实验二:同步发电机综合实验 三相同步发电机并网运行 一、 实验目的 1、学习三相同步发电机投入并网运行的方法。 2、测试三相同步发电机并网运行条件不满足时的冲击电流。 3、研究三相同步发电机并网运行时的静态稳定性。 4、测试三相同步发电机突然短路时的短路电流。 二、 实验原理 1. 同步发电机的并网运行 发电机与电网是否符合下列条件: a 、双方应有相同的相序; b 、双方应有相同的电压; c 、双方应有相同或接近相同的频率; d 、双方应有相同的电压初相位。 在实际并网中,这些条件并不要求完全达到,只要在一定的 误差范围之内就可以进行并网,比如转速(频率)相差约??(2%~5%)。 总之,在并车的时候必须避免产生巨大的冲击电流,以防止同步电机损坏,避免电力系统受到严重的干扰。 2. 同步发电机的静态稳定性 发电机输出的电磁功率与功角的关系为: 静态稳定的条件用数学表达为0>??δM P ,我们称δ ??M P 为比整步功率,又称为整补功率系数,其大小可以说明发电机维护同步运行的能力,既说明静态稳定的程度,用P ss 表示。

δ角越小,P ss 数值越大,发电机越稳定。由δ d dP E 和P E 可知,当δ小于90°时,δ d dP E 为正值,在这个范围内发电机的运行是稳定的,但当δ愈接近90°,其值愈小,稳定的程度越低。当δ等于90°时,是稳定和不稳定的分界点,称为静态稳定极限。在所讨论的简单系统情况下,静态稳定极限所对应的功角正好与最大功率或称功率极限的功角一致。对应的o 90=δ时达到静态稳定功率极限。为了安全可靠,极限功率应该比额定功率大一定的倍数,即发电机的额定运行点都远低于稳定极限,以保持有足够的静稳定储备。P em 与P en 之比称为静过载能力K m ,即: 一般要求K m >1.7,也可以说发电机带额定有功负荷运行时静态稳定储备应该在70% 以上,因此额定功角n δ一般应该是30°左右。 三、 实验线路 四、 实验结果及分析 a 、 在短路器断开的情况下,测出电网和发电机的电压波形,找到并联条件满 足的点,确定并网的时间,进行并网实验,测试并网时的冲击电流; 实验参数: 图1:励磁电流图2:相位 实验结果: 图3:电网与发电机的电压波形图4:调整后的电网与发电机电压波形 图5:并网时间图6:冲击电流波形 b 、 调整发电机的运行条件,分别在初相位不同和电压幅值不同时,进行并网 实验,测试并网时的冲击电流 实验参数: 图7:相位不同,幅值相同图8:并网时间 实验结果:

电工实验报告

电工实验报告 办公室用电负荷统计、测试与分析比较 1.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将电路理论中三相交流电路的知识、电气测量技术中三相交流负荷 的测量方法、相关仪器仪表的使用以及小范围内三相负荷的统计计算、同时系数的选取方 法等知识点和技能融为一体,并进一步理解用统计容量与计算容量及实测容量之间的关系,为更大范围的负荷统计及实测实验奠定基础。 2. 实验原理 ● 办公室常用用电设备的统计与分析 电参数是用电设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对配电、线路铺设、经济考量都有很 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测量电参数显得十分重要。电参数有电压值、电流值、电功率值、电能值、电阻值等,本实验只测量其中的电压、电流、电功率。电压的测量: 电压的测量原理是将测量电压表并联到处于额定功率状态的负载端,从而测量出整个 负载的额定电压(一般都是220V )。电流的测量: 电流测量时采用将电流表串联入负载一端的方法进行测量的,通过适当的电路设计可 以将电流表对负载电流的影响降到最低,从而是数据更加准确。而对于总电流的测量 则应在其总干路上串联电流表,此时应注意电流表的量程选择,及连接线材的选择。 功率的测量: 功率分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针对不同功率有不同的测量方法。 视在功率的测量: 视在功率为电压和电流的乘积,因此只用将电压和电流分别测出然后相乘即可求出。 有功功率的测量: 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 1. 直接用有功功率表测量 具体的接线规则是将功率表的电流端串入负载一端,同时将电压端并入负载两端,注 意其同名端的识别和接入;总功率的测量则需要按照上述规则将功率表接入总支路。优点: 读数简单,准确率高。缺点:

电气传动实验报告

电气传动实验报告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电气传动课程设计 摘要: 本课题主要内容为双闭环调速系统调试与测试的过程及结果,其中包括了实验设计过程,原始设备参数的测量,参数设计,实验仿真和系统的实际调试结果等内容,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双闭环调速系统。 本报告开始部分明确了课程设计任务,随后是对本课题的发展现状及背景的一些研究情况,之后介绍了所用设备以及实验台的具体情况。接下去详细说明了电机各个参数的测试过程及结果,并在其基础上进行调节器参数计算设置,给出了计算机仿真过程和结果。最后部分是现场调试的过程及说明并给出结论。 直流电动机具有优良的起动,制动和调速性能。直至今日,直流电动机仍然是大多数变速运动控制和闭环位置伺服控制首选。因为它具有良好的线性特性,优异的控制性能,高效率等优点。而双闭环调速系统则可以在保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上实现转速无静差,且有良好的动态特性特别是启动特性,能有效地控制电机,提高其运行性能,应用广泛,值得加以研究,对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 双闭环调速直流电机MATLAB仿真

目录 1、课程设计任务书 内容:设计并调试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 硬件结构:电流环与转速环(两个PI调节器)。 驱动装置:晶闸管整流装置。 执行机构:直流电机。 性能指标:稳态:无静差。 动态:电流超调量小于5%;空载启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小于10%。2、课题的发展状况研究意义 调速系统是当今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一中系统。目前对调速性能要求较高的各类生产机械大多采用直流传动,简称为直流调速。在50年代末晶闸管出现,晶闸管变流技术日益成熟,使直流调速系统更加完善。晶闸管-电动机调速系统已经成为当今主要的直流调速系统,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 近几年,交流调速飞速发展,逐渐有赶超并代替直流调速的趋势。直流调速理论基础是经典控制理论,而交流调速主要依靠现代控制理论。不过最近研制成功的直流调速器,具有和交流变频器同等性能的高精度、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智能化特点。同时直流电机的低速特性,大大优于交流鼠笼式异步电机,为直流调速系统展现了无限前景。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对于运行性能要求很高的机床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快速性还不够好。而基于电流和转速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静动态特性都很理想。

安全用电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安全用电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室安全用电要求 实验室安全用电基本要求 1.实验室内电气设备及线路设施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用 电规程和设备的要求实施,不许乱接、乱拉电线,墙上电源未经允许,不得拆装、改线。 2.在实验室同时使用多种电气设备时,其总用电量和分线用电量均应小于设计容量。连接在接线板上的用电总负荷不能超过接线板的最大容量。 3.实验室内应使用空气开关并配备必要的漏电保护器;电气设备和大型仪器须接地良好,对电线老化等隐患要定期检查并及时排除。 4.不得使用闸刀开关、木质配电板。 5.接线板不能直接放在地面,不能多个接线板串联。 6.实验室用电的注意事项: A.实验前先检查用电设备,再接通电源;实验结束后,先关仪器设备,再关闭电源。

b.工作人员离开实验室或遇突然断电,应关闭电源。 c.不得将供电线任意放在通道上,以免因绝缘破损造成短路。 7.做完实验或离开实验室要及时断电,确保实验装置不带电(例如储能系统电压应在安全电压以下)。 实验室用电安全操作要求 1、实验室做强电实验时,必须二人以上方可开展实验。在实验平台要有警示牌(有电危险)或者警示线。实验过程中要保证有人看守,实验完毕后要及时断电。 2、已停电的开关柜上必须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警告牌。 3、在配电室周围设置醒目的“高压危险、请勿靠近”警告标志,并标明电压等级。 4、电气设备在未验明无电时,一律认为有电,不能盲目触及。 5、需要带电操作时,必须带绝缘手套或穿绝缘靴。 6、切勿带电插、拔、接电气线路。 7、动力出线的端子在不使用时要用绝缘胶带包好,防止误合闸触电。 8、在进行电子线路板焊接后的剪脚工序时,剪脚面应背离身体特别是脸部,防止被剪下引脚弹伤。 9、高压电容器,实验结束后或闲置时,应串接合适电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电力系统分析 学院名称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顾民 实验地点6C901 实验成绩

二〇一五年十月——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实验一MATPOWER软件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的应用实例 一、简介 Matlab在电力系统建模和仿真的应用主要由电力系统仿真模块(Power System Blockset 简称PSB)来完成。Power System Block是由TEQSIM公司和魁北克水电站开发的。PSB是在Simulink环境下使用的模块,采用变步长积分法,可以对非线性、刚性和非连续系统进行精确的仿真,并精确地检测出断点和开关发生时刻。PSB程序库涵盖了电路、电力电子、电气传动和电力系统等电工学科中常用的基本元件和系统仿真模型。通过PSB可以迅速建立模型,并立即仿真。PSB程序块程序库中的测量程序和控制源起到电信号与Simulink程序之间连接作用。PSB程序库含有代表电力网络中一般部件和设备的Simulink程序块,通过PSB 可以迅速建立模型,并立即仿真。 1)字段baseMVA是一个标量,用来设置基准容量,如100MVA。 2)字段bus是一个矩阵,用来设置电网中各母线参数。 ①bus_i用来设置母线编号(正整数)。 ②type用来设置母线类型, 1为PQ节点母线, 2为PV节点母线, 3为平衡(参考)节点母线,4为孤立节点母线。 ③Pd和Qd用来设置母线注入负荷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④Gs、Bs用来设置与母线并联电导和电纳。 ⑤baseKV用来设置该母线基准电压。 ⑥Vm和Va用来设置母线电压的幅值、相位初值。 ⑦Vmax和Vmin用来设置工作时母线最高、最低电压幅值。 ⑧area和zone用来设置电网断面号和分区号,一般都设置为1,前者可设置范围为1~100,后者可设置范围为1~999。 3)字段gen为一个矩阵,用来设置接入电网中的发电机(电源)参数。 ①bus用来设置接入发电机(电源)的母线编号。 ②Pg和Qg用来设置接入发电机(电源)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③Pmax和Pmin用来设置接入发电机(电源)的有功功率最大、最小允许值。 ④Qmax和Qmin用来设置接入发电机(电源)的无功功率最大、最小允许值。 ⑤Vg用来设置接入发电机(电源)的工作电压。 1.发电机模型 2.变压器模型 3.线路模型 4.负荷模型 5.母线模型 二、电力系统模型 电力系统中输送和分配电能的部分称为电力网,它包括升降压变压器和各种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动力系统、电力系统和电力网简单示意如图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与调速实验报告

实验五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与调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异步电动机的起动和调速的方法。 二.预习要点 1.复习异步电动机有哪些起动方法和起动技术指标。 2.复习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三.实验项目 1.异步电动机的直接起动。 2.异步电动机星形——三角形(Y-△)换接起动。 3.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绕组串入可变电阻器起动。 4.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绕组串入可变电阻器调速。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 1.SMEL 电力电子及电气传动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电机导轨及测功机、转矩转速测量(NMEL-13F )。 3.电机起动箱(NMEL-09)。 5.鼠笼式异步电动机(M04)。 6.绕线式异步电动机(M09)。 7.开关板(NMEL-0B5)。 五.实验方法 1.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试验。 按图5-1接线,电机绕组为△接法。 起动前,把转矩转速测量实验箱(NMEL-13F ) 中“转矩设定”电位器旋钮逆时针调到底,“转速控 制”、“转矩控制”选择“转矩控制”,检查电机导轨 和NMEL-13F 的连接是否良好。 a .把三相交流电源调节旋钮逆时针调到底,合 上绿色“闭合”按钮开关。调节调压器,使输出电 压达电机额定电压220伏,使电机起动旋转。(电机 起动后,观察NMEL-13F 中的转速表,如出现电机转向不符合要求,则须切断电源,调整次序,再重新起动电机。) 图5-1 异步电动机直接启动接线图

b .断开三相交流电源,待电动机完全停止旋转后,接通三相交流电源,使电机全压起动,观察电机起动瞬间电流值,读取电压值U K 、电流值I K 、转矩值T K ,填入表5-1中。 U N :电机额定电压,V ; 表5-1 图5-3 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绕组串电阻启动接线图 2.星形——三角形(Y-△)起动 按图5-2接线,电压表、电流表的选择 同前,开关S 选用MEL-05。 a .起动前,把三相调压器退到零位, 三刀双掷开关合向右边(Y )接法。合上电 源开关,逐渐调节调压器,使输出电压升高 至电机额定电压U N =220V ,断开电源开关, 待电机停转。 b .待电机完全停转后,合上电源开关, 观察起动瞬间的电流,然后把S 合向左边(△ 接法),电机进入正常运行,整个起动过程结束,观察起动瞬间电流表的显示值以与其它起动方法作定性比较。 3.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绕组串入可变 电阻器调速 实验线路如图5-3,电机定子绕组Y 形 接法。转子串入的电阻由刷形开关来调节, 调节电阻采用NMEL-09的绕线电机起动电 阻(分0,2,5,15,∞五档) 实验线路同前。NMEL-13F 中“转矩控 制”和“转速控制”选择开关扳向“转矩控 制”,“转矩设定”电位器逆时针到底MEL-09 “绕线电机起动电阻”调节到零。 a .合上电源开关,调节调压器输出电压至U N =220伏,使电机空载起动。 b .调节“转矩设定”电位器调节旋钮,使电动机输出功率接近额定功率并保持输出转矩T 2不变,改变转子附加电阻,分别测出对应的转速,记录于表5-2中。 图5-2 异步电动机星-三角启动 图5-3 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串电阻起动

电气传动实验报告

电气传动实验报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电气传动课程设计 摘要: 本课题主要内容为双闭环调速系统调试与测试的过程及结果,其中包括了实验设计过程,原始设备参数的测量,参数设计,实验仿真和系统的实际调试结果等内容,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双闭环调速系统。 本报告开始部分明确了课程设计任务,随后是对本课题的发展现状及背景的一些研究情况,之后介绍了所用设备以及实验台的具体情况。接下去详细说明了电机各个参数的测试过程及结果,并在其基础上进行调节器参数计算设置,给出了计算机仿真过程和结果。最后部分是现场调试的过程及说明并给出结论。 直流电动机具有优良的起动,制动和调速性能。直至今日,直流电动机仍然是大多数变速运动控制和闭环位置伺服控制首选。因为它具有良好的线性特性,优异的控制性能,高效率等优点。而双闭环调速系统则可以在保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上实现转速无静差,且有良好的动态特性特别是启动特性,能有效地控制电机,提高其运行性能,应用广泛,值得加以研究,对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 双闭环调速直流电机MATLAB仿真

目录 1、课程设计任务书 内容:设计并调试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 硬件结构:电流环与转速环(两个PI调节器)。 驱动装置:晶闸管整流装置。 执行机构:直流电机。 性能指标:稳态:无静差。 动态:电流超调量小于5%;空载启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小于10%。 2、课题的发展状况研究意义 调速系统是当今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一中系统。目前对调速性能要求较高的各类生产机械大多采用直流传动,简称为直流调速。在50年代末晶闸管出现,晶闸管变流技术日益成熟,使直流调速系统更加完善。晶闸管-电动机调速系统已经成为当今主要的直流调速系统,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 近几年,交流调速飞速发展,逐渐有赶超并代替直流调速的趋势。直流调速理论基础是经典控制理论,而交流调速主要依靠现代控制理论。不过最近研制成功的直流调速器,具有和交流变频器同等性能的高精度、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智能化特点。同时直流电机的低速特性,大大优于交流鼠笼式异步电机,为直流调速系统展现了无限前景。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对于运行性能要求很高的机床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快速性还不够好。而基于电流和转速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静动态特性都很理想。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PLC实验报告

东南大学PLC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目录 实验一Y/△换接启动的模拟控制 (3) 实验二装配流水线的模拟控制 (4) 实验三轧钢机的模拟控制 (7) 实验四交通灯的模拟控制 (11) 实验五四节传送带的模拟控制 (14) 六心得体会 (18)

V2V1 W2 W1U1U2 实验一Y/△换接启动的模拟控制 1.1 实验目的 用PLC构成Y/△换接启动控制系统 1.2 实验内容 1.控制要求 按下启动按钮SB1,电动机运行,U1,V1,W1亮, 表示是Y型启动,2s后,U1,V1,W1灭,,U2,V2, W2亮表示△型启动。按下停止按扭SB2,电动机停止 运行。 2.I/O分配 输入输出 起动按钮:X0 U1:Y0 U2:Y3 停止按钮:X1 V1:Y1 V2:Y4 W1:Y2 W2:Y5 3.按图所示的梯形图输入程序。 4.调试并运行程序。图2-1 Y/△换接示意图1.3 实验梯形图编程

1.4 实验结果 当按下启动按钮,电动机Y型运行,U1,V1,W1亮,2s后,U1,V1,W1灭,同时点亮U2,V2,W2表示△型运行。按下停止按扭,电动机停止运行,所有灯全部熄灭。再按下启动按钮程序继续。 实验二装配流水线的模拟控制 2.1实验目的 用PLC构成装配流水线控制系统 2.2实验内容 1.控制要求 起动后,按以下规律显示:D→E→F→G→A→D→E→F→G→B→D→E→F →G→C→D→E→F→G→H→D→E→F→G→A……循环,D、E、F、G分别是用 来传送的,A是操作1,B是操作2,C是操作3,H是仓库。

1 D A E B H C F 2 G 3 2.I/O分配 输入输出 起动按钮:X0 A:Y0 E:Y4 复位按钮:X1 B:Y1 F:Y5 移位按钮:X2 C:Y2 G:Y6 D:Y3 H:Y7 3.按图所示的梯形图输入程序。 4.调试并运行程序。 图3-1 装配流水线控制示意图2.3 实验梯形图编程

2020年电气安全实习心得体会

电气安全实习心得体会 实习心得是最能反映实习过程中各种问题的,以下是的电气安全实习心得体会,欢迎参考阅读! 进入公司时,由于对公司还不是很了解,工作经验也不足,很多工作一时还不能上手,幸好有主任、师傅以及好心的同事的耐心指点和教导,我的工作才开始有起色,慢慢能够做一些比较简单的电气维护工作。开始,首先要做的是熟悉工作环境,熟悉要维护的机床设备,这是展开工作的基矗前一段时间,工作的重点都是熟悉车间,通过观察车间里的各种各样的设备,增加自己对车间设备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各设备的功能和作用,还有就是通过和车间里的同事交流,建立良好的关系,增进大家的感情,机床操作人员对各自操作的机床比较熟悉,对机床的常见故障也比较了解,如能得到他们的悉心指导,这对自己的维修工作将是很有帮助的。 在熟悉了车间的环境和设备后,重点就是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手册、图纸、说明书和软件,进一步深入了解各机床设备的电气操作、电气原理、常见故障现象以及常用的故障排查方法。这些资料是很有用的,是维修手段方面应具备的条件。现在的机床越来越先进了,特别是数控机床,具有很完善的自诊断能力和故障显示功能,对比较常见的故障都能自我诊断,并把故障原因和维修方法显示出来,供维修人员参考。就算有些故障无法自诊断,如对机床的电气原理比较熟悉,维修时能熟练地查找相关的资料,维修起来也是比较简单比较快的。

搞电气维修,特别是数控机床维修的,要知识面广,现在的科技发展很快,电子元件和电气设备更新换代快,类型又多又广,除了要掌握常用的电气知识和电气维修技术,除了要掌握电子电气的维修技术,还要掌握一定的机械维修技术,现在的机床故障,不再是电气故障机械故障分得那么清的了,很多都是电气、机械、甚至液压气压等故障交混在一起,要各方面都有所熟悉才有利排查故障。所以一有空闲时间,我就找来大量与电气、电子以及机械有关的书籍,不断充实自己和增进自己的知识水平,另外还要通过请教师傅、上网查找资料等各种途径来了解有关的最新消息和资讯。 除了掌握好理论知识外,主要的是要不断实践,积累大量的工作经验,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加上扎实的理论知识,检修起电气故障来才能得心应手。胡连春师傅经验丰富,维修起电气故障来得心应手,每次有维修任务时,我都会跟着他到维修现场,通过观察他维修的过程,了解师傅是怎样询问现场人员,怎样查找故障原因,又是怎样排除故障的,通过做他的维修副手,参与维修工作,从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维修能力,掌握一定的维修方法和技巧,以及增加自己的维修经验。除了跟师傅学习,积极主动参加维修工作外,还要设法找一些东西来维修,办公室里有很多损坏的电路版、驱动器、plc等各种各样的电气部件,有时间我就拿来解剖、分析,查找故障原因,并设法维修。虽然大部分修不好,但通过实践,加深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增加了自己的维修经验。另外,师傅因事没来上班时,虽然经验不是很

电气实验报告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 硬件类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气工程实践 系别:计算机工程系 专业:计算机类 年级:2013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5年 01 月 04 日

目录 1 万能板实用焊接训练 4 1.1 锡焊的机理以及辅助工具的使用 4 1.1.1锡焊的机理 4 1.1.2 焊接辅助工具 5 1.2 实验过程 5 1.2.1 焊接五步法 5 1.2.2 对焊点的检查 5 1.2.3安插元器件及引线折角时应注意 6 1.3 实验成果展示 7 1.4 实验心得 8 2直流稳压电源制作10 2.1 稳压电源工作原理图及LM317工作原理10 2.1.1 LM317T原理10 2.2 实验过程11 2.2.1 实验设备11 2.2.2 装配电路11 2.3 成品展示及实验的试调12 2.3.1 成品展示12 2.3.2 实验的试调13 2.4 实验心得13 3 “叮咚”电子门铃的制作14 3.1门铃电路工作原理及原理图14 3.1.1 555定时器15 3.1.2 电路的工作原理16 3.2 实验过程17

3.2.1 实验设备17 3.2.2 操作步骤18 3.2.3 注意事项18 3.3 实验成果展示及实验试调18 3.3.1 实验成果展示18 3.3.2 实验的试调结果19 3.4 实验心得20

1 万能板实用焊接训练 1.1 锡焊的机理以及辅助工具的使用 1.1.1锡焊的机理 采用锡铅焊料进行焊接的称为锡铅焊,简称锡焊。其机理是焊料母材(焊件与铜箔)在焊接热的作用下,焊件不熔化、焊料熔化并浸润焊面,依靠二者的相互扩散形成焊件的连接,在铜箔与焊件之间形成合金结合层(见图1-1),上述过程为物理-化学作用的过程。 图 1-1 焊接机理 1.1.1.1 电烙铁的三种握法及电烙铁使用前的处理及使用注意事项 电烙铁拿法有三种,如图1-2所示。 图 1-2 电烙铁的拿法 电烙铁使用前的处理: 在使用前先通电给烙铁头“上锡”。首先用挫刀把烙铁头按需要挫成一定的形状,然后接上电源,当烙铁头温度升到能熔锡时,将烙铁头在松香上沾涂一下,等松香冒烟后再沾涂一层焊锡,如此反复进行二至三次,使烙铁头的刃面全部挂上一层锡便可使用了。 电烙铁使用注意事项: 电烙铁不宜长时间通电而不使用,这样容易使烙铁芯加速氧化而烧断,缩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