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一、总则

(一)评价指标框架

绿色工厂(以下简称“工厂”)应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以及制造过程中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引入生命周期思想,满足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与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环境绩效的综合评价要求。绿色工厂评价指标框架如图1 所示。

图1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框架

(二)评价依据

1.地方行业主管部门需在本地区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中细化绿色工厂创建工作内容,并依据本文件规定的评价指标体系明确本地区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及评分标准,达到地方规定的分数要求的单位纳入绿色工厂名单。评价要求需满足本文件指标体系中所有基本要求。鼓励地方结合本地区行业特点细化各行业的评价要求,结合地区发展水平、参照预期性指标提出更高的要求。

2.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绿色工厂评价标准体系,制定《绿色工厂评价通则》以及各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标准,鼓励地方行业主管部门依据相关标准开展地方绿色工厂试点示范评价工作。

3.绿色工厂试点示范项目评价工作按行业进行,工厂所属行业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分类。

(三)评价方式

1.绿色工厂试点示范评价应由独立于工厂的第三方组织实施;

2.实施评价的组织应收集评价证据,并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证据收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查看报告文件、统计报表、原始记录;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对相关人员的座谈;实地调查、抽样调查等;

3.实施评价的组织应对评价证据进行分析,评价工厂是否满足评价要求提出的综合评价指标。满足所有必选评价要求并达到地方规定分数要求的工厂,可纳入绿色工厂名单。

二、评价指标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具体要求包括基本要求和预期性要求。基本要求是纳入绿色工厂试点示范项目的必选评价要求,预期性要求是绿色工厂创建的参考目标。具体指标要求见表1。

表1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表

绿色工厂自评价报告

附件2-1 绿色工厂自评价报告 申报单位: 所在省市: 工业和信息化部制 20 年月日

填写说明 一、申请企业应当准确、如实填报。 二、所属行业请依据GB/T 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填写;单位性质依据营业执照中的类型填写。 三、有关项目页面不够时,可加附页。 四、自评价报告应按照规定格式填写,并使用A4纸打印装订(一式三份、电子版一份)。

基本信息表

概述企业的基本信息、发展现状、工艺产品和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在绿色发展方面开展的重点工作及取得的成绩等。 二、绿色工厂创建情况 对照《绿色工厂评价要求》主要对工厂的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等内容进行情况描述。 1、基础设施情况。主要描述工厂的建筑、计量设备、照明配置情况,以及相关标准落实情况。 2、管理体系情况。主要描述工厂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3、能源资源投入情况。主要描述能源投入、资源投入、采购等方面的现状,以及目前正在实施建设的节约能源资源投入的项目。 4、产品情况。主要描述产品的设计、能效、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等情况,以及相关标准落实情况。 5、环境排放情况。主要描述污染物处理设备、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固体废物、噪声、温室气体的排放及管理现状,以及相关标准的落实情况。 三、下一步工作 说明工厂在持续推进绿色工厂建设方面拟开展的重点工作,拟实施的重大项目情况。 四、绿色工厂创建自评表 依据工厂情况和《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工厂进行自评,并填写附表1和附表2。 五、相关证明材料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材料: 1.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2.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适用时); 3.企业生产许可证复印件(适用时);

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一、总则 (一)评价指标框架 绿色工厂(以下简称“工厂”)应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以及制造过程中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引入生命周期思想,满足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与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环境绩效的综合评价要求。绿色工厂评价指标框架如图1 所示。 图1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框架 (二)评价依据 1.地方行业主管部门需在本地区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中细化绿色工厂创建工作内容,并依据本文件规定的评价指标体系明确本地区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及评分标准,达到地方规定的分数要求的单位纳入绿色工厂名单。评价要求需满足本文件指标体系中所有基本要求。鼓励地方结合本地区行业特点细化各行业的评价要求,结合地区发展水平、参照预期性指标提出更高的要求。

2.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绿色工厂评价标准体系,制定《绿色工厂评价通则》以及各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标准,鼓励地方行业主管部门依据相关标准开展地方绿色工厂试点示范评价工作。 3.绿色工厂试点示范项目评价工作按行业进行,工厂所属行业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分类。 (三)评价方式 1.绿色工厂试点示范评价应由独立于工厂的第三方组织实施; 2.实施评价的组织应收集评价证据,并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证据收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查看报告文件、统计报表、原始记录;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对相关人员的座谈;实地调查、抽样调查等; 3.实施评价的组织应对评价证据进行分析,评价工厂是否满足评价要求提出的综合评价指标。满足所有必选评价要求并达到地方规定分数要求的工厂,可纳入绿色工厂名单。 二、评价指标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具体要求包括基本要求和预期性要求。基本要求是纳入绿色工厂试点示范项目的必选评价要求,预期性要求是绿色工厂创建的参考目标。具体指标要求见表1。

绿色工业建筑标识申报自评估报告

绿色工业建筑标识申报 自评估报告 申报项目名称:单击此处输入名称 申报单位名称:单击此处输入名称 参与单位名称:单击此处输入名称 自评星级:请选择星级 自评依据:《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GB/T 50878—2013)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 二〇一九年六月制

填写说明 1.本报告适用于申请绿色建筑标识的工业建筑,由申报单位填写。 2.评价指标体系所有参评项的总分为100分。存在不参评项,应按照比例将剩余参评项总分调整至满分再计算实际得分。 3.“自评得分”的填写方式:满足要求的项按“分值范围”填写得分值;不满足要求的项填写“0”;因项目情况可不参评的项填写“○”。如因项目实际情况致使某些项不参评,应在该项“评价要点”中阐明原因,并在“实际提交材料”中提供证明材料。 4.“自评得分”的分值应与“分值范围”一致,不满足分值范围下限的则为“0”分,且累计得分不可超过上限;因项目情况可不参评的项已注明,其余项如不满足“评价内容”要求则为“0”分。 5.“实际提交材料”中列表填写对应条文实际提交的材料的全称。 6.本报告封面的“申报项目名称”、“申报单位名称”、“参与单位名称”请务必并与申报书、申报声明保持一致,如因笔误造成评审或证书制作问题,后果自负。 7.不得自行删除本报告的技术内容和要求。

目录 一自评总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项目效果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自评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3基本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4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场地 .......................................................................... 错误!未定义书签。5节能与能源利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6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7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8室外环境与污染物控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9室内环境与职业健康 .............................................................................. 错误!未定义书签。10运行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11技术进步与创新 ....................................................................................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A工业建筑能耗的范围、计算和统计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B工业建筑水资源利用指标的范围、计算和统计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绿色工厂自评价报告

绿色工厂自评价报告 申报单位:富泰华精密电子(济源)有限公司所在省市:河南省济源市 工业和信息化部制 2019年6月17日

填写说明 一、申请企业应当准确、如实填报。 二、所属行业请依据GB/T 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填写;单位性质依据营业执照中的类型填写。 三、有关项目页面不够时,可加附页。 四、自评价报告应按照规定格式填写,并使用A4纸打印装订(一式三份、电子版一份)。

基本信息表

一、工厂基本情况 概述企业的基本信息、发展现状、工艺产品和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在绿色发展方面开展的重点工作及取得的成绩等。 二、绿色工厂创建情况 对照《绿色工厂评价要求》主要对工厂的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等内容进行情况描述。 1、基础设施情况。主要描述工厂的建筑、照明、设备设施(包括专用设备、通用设备、计量设备及污染物处理设备设施等)情况,以及相关标准落实情况。 2、管理体系情况。主要描述工厂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3、能源资源投入情况。主要描述能源投入、资源投入、采购等方面的现状,以及目前正在实施建设的节约能源资源投入的项目。 4、产品情况。主要描述产品的生态设计、有害物质使用、节能、减碳以及可回收利用等情况,以及相关标准落实情况。 5、环境排放情况。主要描述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固体废弃物、噪声、温室气体的排放及管理现状,以及相关标准的落实情况。 三、下一步工作

说明工厂在持续推进绿色工厂建设方面拟开展的重点工作,拟实施的重大项目情况。 四、绿色工厂创建自评表 依据工厂情况和《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工厂进行自评,并填写附表1.1和附表1.2。 五、相关证明材料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材料: 1.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2.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适用时); 3.企业生产许可证复印件(适用时); 4.工厂建设批复文件复印件; 5.三同时验收文件复印件; https://www.360docs.net/doc/4111082081.html,C产品认证证书复印件(适用时); 7.组织承诺或相关方要求及证据; 8.最高管理者承诺书(包括传达与资源); 9.管理者代表授权书(包括4项职责); 10.管理机构的组织及相关制度; 11.文件化的绿色工厂建设的目标、指标、方案; 12.教育和培训记录; 13.企业三年内安全、环保设备设施运行情况; 14.相关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15.厂房平面布置图(包括空间布局图、计量设备布置

《砂石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编制说明

《砂石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砂石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编制组 2019年10月

1 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根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第四批行业标准制修订和外文版项目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2018]73号),《砂石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2018-1957T-JC)作为行业标准立项,由建材工业综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编制工作由中国砂石协会、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和北京建筑大学等单位负责。 1.2 工作过程 工信部于2016年9月下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16]586号),推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包括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以及绿色供应链的创建与评价工作。为了统一绿色工厂的评价技术要求,文件附件给出了《绿色工厂评价要求》,作为标准出台前各行业评价工作开展的相关依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负责起草的《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已经于2018年5月正式发布。 2018年11月,工信部下达《砂石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行业标准立项文件。 2019年初,在绿色工厂整体标准体系架构下,标准起草单位提出《砂石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标准计划。 2019年3月,编制初稿。 2019年5月-8月,标准起草单位征集、整理、汇总行业相关绿色工厂指标,对于关键定量指标开展验证。 2019年10月14日,召开标准编制启动会议,并组织专家对标准初稿进行研讨,半月内形成征求意见稿。 2019年10月下旬,发布“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2019年11月底,召开编制工作全体会议,讨论反馈意见,形成送审稿。 2019年12月,审查、报批。

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制造业绿色工厂评价的指标体系及通用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具有加工、制造、组装等实际生产过程的制造业工厂,并作为工业各行业制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或具体要求的总体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 18916(所有部分)取水定额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20862 产品可回收利用率计算方法导则GB/T 23331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与使用指南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24789 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 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工厂green plant 实现了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厂。 3.2 绿色产品green product 在产品原材料获取、生产、使用、废弃等不同环节中资源能源消耗少、污染排放低、环境影响小、对人体健康无害、便于回收再利用的符合产品性能和安全要求的产品。 4 基本要求 4.1 总则 绿色工厂(以下简称工厂)应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以及制造过程中人的职业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引入生命周期思想,优先选用绿色工艺、技术和设备,满足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与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绩效的综合评价要求。绿色工厂评价体系框架 4.2 基础合规性与相关方要求 工厂应依法设立,近三年无重大安全、环保、质量等事故。对利益相关方的环境要求做出承诺的,应同时满足有关承诺的要求。 4.3 管理职责 4.3.1 最高管理者: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技术细则Technical guideline for evaluation of green industrial building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5年2月

前言 国家标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GB/T 50878-2013已于2013年8月8日发布,自2014年3月1日起实施。《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是我国工业领域第一本综合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具有指导绝大多数行业工业建筑评价复杂性。为了更好地实行《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引导绿色工业建筑健康发展,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编写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以下简称《技术细则》)。 编写《技术细则》目,是为绿色工业建筑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更加规范具体指导,为绿色工业建筑标识评价提供更加明确技术原则和评判依据,推进绿色工业建筑和相关评审工作发展。 本细则编制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 中节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学会 本细则主要起草人员:徐伟、张家平、李丛笑、李国顺、袁闪闪、王明磊 孙宁、郭丹丹、许远超、尹运基、宋甲英、曹国光 曹国庆、李亨、吴剑林、俞水凤、张颖、孟冲 邓高峰、牛秋蔓 本细则主要审查人员:王有为、虞永宾、袁镔、张小慧、吕伟娅、巫曼曼 赵霄龙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基本规定 (3) 3.1 一般规定 (3) 3.2 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 (5) 4 节地与可持续发展场地 (7) 4.1 总体规划与厂址选择 (7) 4.2 节地 (13) 4.3 物流与交通运输 (17) 4.4 场地资源保护与再生 (23) 5 节能与能源利用 (34) 5.1 能源利用指标 (34) 5.2 节能 (37) 5.3 能量回收 (53) 5.4 可再生能源利用 (55) 6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58) 6.1 水资源利用指标 (58) 6.2 节水 (64) 6.3 水资源利用 (73) 7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83) 7.1 节材 (83) 7.2 材料资源利用 (88) 8 室外环境与污染物控制 (100) 8.1 环境影响 (100) 8.2 水、气、固体污染物控制 (101) 8.3 室外噪声与振动控制 (110) 8.4 其他污染控制 (112) 9 室内环境与职业健康 (116) 9.1 室内环境 (116)

焊接钢管企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编制说明

《焊接钢管企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团体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根据2020年8月15日,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团体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关于下达2020年第六批团体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焊接钢管企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正式立项。 (二)主要工作过程 起草(草案、调研)阶段:计划下达后,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组织各起草单位成立了起草工作组,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为组长单位,负责主要起草工作。会上各参编单位就标准草案的编制大纲进行讨论,依据工信部《绿色工厂评价要求》,GB/T36132《绿色工厂评价通则》编写内容范本,整个标准的章节设置评价思路与各一级指标的选取均参照本国标。 2020年8月~2020年9月,针对焊接钢管企业绿色工厂评价开展了广泛的前期研究,并查阅了大量相关的标准、规范,为评价导则的编写奠定了基础;并完成草案编写,标准编制工作组于2020年9月底召开《焊接钢管企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标准草案的讨论会。对标准草案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根据生产企业和下游用户的要求,对标准中涉及的资源、能源、环境、产品等属性指标和要求进行修改与完善。对各参编单位与下游用户的二级指标修改意见及标准文本里的问题一一进行响应。 2020年10月初向各生产单位发放《焊接钢管企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调研表,进一步了解各生产企业节能环保指标情况。通过对企业的调研,搜集各企业实际的工序能耗与重点排污节点的污染物排放浓度情况,确定评价指标的具体选值。 征求意见阶段:2020年11月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等相关附件,报团体标准秘书处。2020年11月至12月,团体标准秘书处将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发送到各参编单位及有代表性的标准相关方广泛征求意见,同时在《全国团体标准公开平台》网站上公开征求社会意见。 下一步工作计划: 2020年12月份,由团体标准秘书处单位组织召开标准审定会。 (三)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其所做的工作 本标准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等单位共同起草。 标准工作组对国内外相关技术文献和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及资料查证,对产品生产工艺、性能和使用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对国内外产品和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对各方面的意见及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完成标准工作草稿。

绿色工厂自评价报告

附件1 绿色工厂自评价报告 申报单位: 所在省市: 工业和信息化部制 20 年月日

填写说明 一、申请企业应当准确、如实填报。 二、所属行业请依据GB/T 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填写;单位性质依据营业执照中的类型填写。 三、有关项目页面不够时,可加附页。 四、自评价报告应按照规定格式填写,并使用A4纸打印装订(一式三份、电子版一份)。

基本信息表

概述企业的基本信息、发展现状、工艺产品和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在绿色发展方面开展的重点工作及取得的成绩等。 二、绿色工厂创建情况 对照《绿色工厂评价要求》主要对工厂的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等内容进行情况描述。 1、基础设施情况。主要描述工厂的建筑、计量设备、照明配置情况,以及相关标准落实情况。 2、管理体系情况。主要描述工厂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3、能源资源投入情况。主要描述能源投入、资源投入、采购等方面的现状,以及目前正在实施建设的节约能源资源投入的项目。 4、产品情况。主要描述产品的设计、能效、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等情况,以及相关标准落实情况。 5、环境排放情况。主要描述污染物处理设备、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固体废物、噪声、温室气体的排放及管理现状,以及相关标准的落实情况。 三、下一步工作 说明工厂在持续推进绿色工厂建设方面拟开展的重点工作,拟实施的重大项目情况。 四、绿色工厂创建自评表 依据工厂情况和《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工厂进行自评,并填写附表1和附表2。 五、相关证明材料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材料: 1.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2.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适用时); 3.企业生产许可证复印件(适用时);

绿色工厂 第三方评价报告模板

绿色工厂第三方评价报告 工厂名称:XXX 第三方评价机构名称:XXX 工业和信息化部制 2018年9月2日

基本信息表

目录 基本信息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评价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评价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评价准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评价过程和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评价组织安排错误!未定义书签。 文件评审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现场评估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报告编写及技术复核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评价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企业基本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企业简介错误!未定义书签。 组织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生产工艺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本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础合规性与相关方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础管理职责——最高管理者错误!未定义书签。基础管理职责——工厂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础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筑错误!未定义书签。 照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备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管理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般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环境管理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能源管理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社会责任错误!未定义书签。 能源资源投入错误!未定义书签。 能源投入错误!未定义书签。 资源投入错误!未定义书签。 采购错误!未定义书签。 产品错误!未定义书签。 生态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有害物质使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节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减碳错误!未定义书签。 可回收利用率错误!未定义书签。 环境排放错误!未定义书签。 大气污染物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体污染物错误!未定义书签。 固体废弃物错误!未定义书签。 噪声错误!未定义书签。 温室气体错误!未定义书签。 绩效错误!未定义书签。 用地集约化错误!未定义书签。 原料无害化错误!未定义书签。 生产洁净化错误!未定义书签。 废物资源化错误!未定义书签。 能源低碳化错误!未定义书签。 企业自评价存在的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绿色工厂评价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本要求评价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评价指标评价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文件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组二〇〇五年十月

《绿建筑评价标准色》编制说明 一、编制背景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

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一、总则 (一)评价指标框架 绿色工厂(以下简称“工厂”)应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以及制造过程中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引入生命周期思想,满足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与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环境绩效的综合评价要求。绿色工厂评价指标框架如图1 所示。 图1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框架 (二)评价依据 1.地方行业主管部门需在本地区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中细化绿色工厂创建工作内容,并依据本文件规定的评价指标体系明确本地区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及评分标准,达到地方规定的分数要求的单位纳入绿色工厂名单。评价要求需满足本文件指标体系中所有基本要求。鼓励地方结合本地区行业特点细化各行业的评价要求,结合地区发展水平、参照预期性指标提出更高的要求。

2.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绿色工厂评价标准体系,制定《绿色工厂评价通则》以及各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标准,鼓励地方行业主管部门依据相关标准开展地方绿色工厂试点示范评价工作。 3.绿色工厂试点示范项目评价工作按行业进行,工厂所属行业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分类。 (三)评价方式 1.绿色工厂试点示范评价应由独立于工厂的第三方组织实施; 2.实施评价的组织应收集评价证据,并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证据收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查看报告文件、统计报表、原始记录;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对相关人员的座谈;实地调查、抽样调查等; 3.实施评价的组织应对评价证据进行分析,评价工厂是否满足评价要求提出的综合评价指标。满足所有必选评价要求并达到地方规定分数要求的工厂,可纳入绿色工厂名单。 二、评价指标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具体要求包括基本要求和预期性要求。基本要求是纳入绿色工厂试点示范项目的必选评价要求,预期性要求是绿色工厂创建的参考目标。具体指标要求见表1。

《钢铁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

《钢铁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中国是制造大国,制造业及其产品的能耗约占全国能耗的,而钢铁行业能源消耗约占全国能源消耗的,占工业能源消耗的,是名副其实的能耗大户。受资源环境的影响,绿色制造成为解决国家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也是钢铁行业实现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钢铁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 工厂是绿色制造的主体。《中国制造》将“全面推动绿色制造”作为九大战略重点和任务之一,明确提出要“建设绿色工厂,实现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对绿色工厂进行评价,有助于在钢铁行业内树立标杆,引导和规范工厂实施绿色制造。目前,国家标准《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已经正式发布。由于各行业差距大,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在评价通则下设重点行业评价导则,钢铁行业作为第一批行业评价导则率先立项。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厅科〔〕号文要求,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河钢集团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等单位负责起草《钢铁企业绿色制造工厂评价导则》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编号为。 原立项时,尚未发布,年月日发布稿中对各行业绿色工厂名称进行了统一规定,统一为××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后经多次召开专家研讨会,对该项标准名称进行了统一讨论,一致同意按照通则要求,建议将标准名称统一为《钢铁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 1.2工作过程 年上半年,应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要求,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起草了《钢铁企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行业标准项目建议书。年月底,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专家论证会议,对项目建议书进行了专家质询,同意报送该标准的项目建议书。 年月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工信厅科〔〕号文下达了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定计划,《钢铁企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作为重点标准项目成功立项。 年底年月,完成了标准起草小组的征集和组建工作,召开了标准起草小组内部启动会议,

机械行业标准《铸造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机械行业标准《铸造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机械行业标准《铸造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制定任务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达,行业标准修订计划(工信厅科[2019]195号,计划号为:2019-0678T-JB),项目负责起草单位中国铸造协会、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本标准为推荐性行业标准,计划完成年限2020年。 2、主要工作过程 起草阶段: 计划下达后,根据机械行业标准制定任务的具体要求,通过公开征集、择优选择等方式,于2019年7月,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工作组的专家主要来自宁夏共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中机第一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钢集团永通球墨铸铁管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国铭铸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月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等研究单位和铸造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首先,确定项目的整体工作计划及主要技术内容,广泛收集项目相关国内外标准和技术资料,进行大量的工艺技术分析对比、资料查证、调查研究以及必要的试验验证工作。 2019年7月形成了标准草案(工作组1稿),并发送至有关单位和专家征求意见,根据有关修改意见,工作组于2019年9月18日召开工作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对草案进行了讨论;根据修改意见和建议,对标准草稿进行了补充、修改,于2019年9月下旬形成了标准草案(工作组2稿),并发送

至有关单位和专家征求意见。针对有关单位和专家的修改意见,工作组组织两次专家通过专题会议研究分析,于2019年10月13日形成本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1、标准编制原则 协调一致:评价总体结构与GB/T 36132《绿色工厂评价通则》提出的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和通则要求基本保持一致,按基本要求、基础设施、能源与资源、产品与工艺、环境排放、绩效等6个一级指标展开。 突出行业特色:在国家标准《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基础上,突出铸造行业特色,重点关注铸件生产的基础设施、产品工艺、综合绩效等特点,提出符合铸造行业的评价要求。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定量评价指标选取有代表性的、能反映“节能”、“降耗”、“减污”和“增效”等有关绿色生产制造的指标,可以量化的指标宜采用定量评价;定性评价指标主要根据国家有关推行绿色生产的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政策、资源环境保护政策规定以及行业发展规划选取,不宜量化的内容,采用定性评价。 2、标准主要内容 2.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铸造绿色工厂的总体架构,评价要求、评价方案、评价程序、评价报告及评价指标体系。标准适用于铸造绿色工厂建设与评价。可用于企业自我评价、第二方评价或第三方评价。

绿建标识简介评价及评审流程图完整版

绿建标识简介、评价及评审流程图 绿色建筑定义: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评价范围 新建、扩建与改建的住宅建筑及公共建筑(包括超高层公共建筑),涉及办公、商场、宾馆等建筑以及工业建筑。 标识按阶段分类 根据规划设计阶段和运营阶段分别为: 1.“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申报时间:施工图通过审查; 2.“绿色建筑标识”申报时间:建筑竣工验收,运营满一年。 两个阶段标识的设置是中国绿色建筑评价的特色,与其他国家不同 为什么要设置“设计标识”? 1.绿色建筑标识的申报及获得需要建筑运营一年以后,时间较长; 2.一些房地产项目在竣工以后房子已经卖出,对于在运营一年以后继续申请绿色建筑标识的热情较低; 3.政府对绿色建筑推动的效果不能及时显现。 标识按星级划分 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和“绿色建筑标识”均分为三个等级: 一星级★ 二星级★★ 三星级★★★(等级最高) 评定机构: 中国绿色建筑标识评定由政府组织开展,直接委托以下机构进行评审确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从成立以来,共评审302个项目,面积为3182.8万平米,评审数量约占全国一半;2012年评审了8个绿色工业建筑);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技促进中心;地方相关机构(目前全国29个省市成立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和绿色建筑专家委员会,开展地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评审工作。每个地区设置一个评审机构,只评审一星级、二星级绿色建筑。) 评审方式: 采取由评审机构组织各专业专家进行评审的方式。 评审依据 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由住建部于2006年颁布,适用范围仅包含了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目前正在进行修订,预计2012年完成修订版。在此基础上有《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绿色超高层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绿色工厂

绿色工厂自评价报告 申报单位: 所在省市: 工业和信息化部制 20 年月日

填写说明 一、申请企业应当准确、如实填报。 二、所属行业请依据GB/T 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填写;单位性质依据营业执照中的类型填写。 三、有关项目页面不够时,可加附页。 四、自评价报告应按照规定格式填写,并使用A4纸打印装订(一式三份、电子版一份)。

基本信息表

一、工厂基本情况 概述企业的基本信息、发展现状、工艺产品和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在绿色发展方面开展的重点工作及取得的成绩等。 二、绿色工厂创建情况 对照《绿色工厂评价要求》主要对工厂的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等内容进行情况描述。 1、基础设施情况。主要描述工厂的建筑、计量设备、照明配置情况,以及相关标准落实情况。 2、管理体系情况。主要描述工厂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3、能源资源投入情况。主要描述能源投入、资源投入、采购等方面的现状,以及目前正在实施建设的节约能源资源投入的项目。 4、产品情况。主要描述产品的设计、能效、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等情况,以及相关标准落实情况。 5、环境排放情况。主要描述污染物处理设备、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固体废物、噪声、温室气体的排放及管理现状,以及相关标准的落实情况。 三、下一步工作 说明工厂在持续推进绿色工厂建设方面拟开展的重点工作,拟实施的重大项目情况。

四、绿色工厂创建自评表 依据工厂情况和《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工厂进行自评,并填写附表1和附表2。 五、相关证明材料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材料: 1.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2.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适用时); 3.企业生产许可证复印件(适用时); 4.工厂建设批复文件复印件; 5.三同时验收文件复印件; https://www.360docs.net/doc/4111082081.html,C产品认证证书复印件(适用时); 7.组织承诺或相关方要求及证据; 8.最高管理者承诺书(包括传达与资源); 9.管理者代表授权书(包括4项职责); 10.管理机构的组织及相关制度; 11.文件化的绿色工厂建设的目标、指标、方案; 12.教育和培训记录; 13.企业三年内安全、环保设备设施运行情况; 14.相关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15.厂房平面布置图(包括空间布局图、计量设备布置图); 16.计量设备清单、用能设备清单、污染物处理设备清

绿色工厂认证标准类

水泥行业绿色工厂认证国家标准类 (1)《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16〕586号) (2)《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推荐第四批绿色制造名单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19〕45号) (3)《关于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4号)(4)《福建省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2013年)》 (5)《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 (6)《国家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目录》 (7)《国家鼓励的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品目录》(2016年版)》 (8)GB/T36132-2018《绿色工厂评价通则》 (9)GB 18580-2017《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 (10)GB 18581-2009《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11)GB 18582-2008《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12)GB 18583-2008《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 (13)GB 18584-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 (14)GB 18585-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壁纸中有害物质限量》 (15)GB 18586-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聚氯乙烯卷材地板中有害物质限量》 (16)GB 18587-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粘剂有害物质释放限量》(17)GB 18588-2001《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 (18)GB 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2013修改版)(19)GB18597-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2013修改版) (20)GB 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21)GB/T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22)GB/T50353-2013《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23)GB 24789-2009《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24)GB 17167-2006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25)GB50034-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26)GB/T7119-2006《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 (27)GB/T20862-2007《产品可回收利用率计算方法导则》 (28)GB/T 24256-2009 《产品生态设计通则》 (29)GB/T 29115-2012 《工业企业节约原材料评价导则》 (30)GB/T 32161-2015 《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 (31)GB/T 32150-2015 《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 (32)GB/T 19001-2016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33)GB/T 23331-2012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34)GB/T 24001-2016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35)GB/T 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36)GB/T 32150-2015 《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 (37)GB/T32326-2015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评价导则》 (38)GB/T32327-2015 《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价导则》 (39)GB/T2589-2008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40)《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

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1)

附件 1 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根据工信部制定的《绿色工厂评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评价要求,用于指导我省绿色工厂创建和评价。 一、总则 (一)评价指标框架 绿色工厂(以下简称“工厂”)应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以及制造过程中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引入生命周期思想,满足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与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环境绩效的综合评价要求。绿色工厂评价指标框架如图 1 所示。 图 1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框架 (二)评价依据 1. 依据绿色工厂建设内容及评价指标体系规定的绿色工厂评价要求进行评价。评价要求需满足本文件指标体系中所有基本要求。参照预期性指标为更高的要求。 2. 工信部制定的《绿色工厂评价通则》以及各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标准。 3. 绿色工厂试点示范项目评价工作按行业进行,工厂所属行业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分类。 (三)评价方式 1. 绿色工厂试点示范评价应由独立于工厂的第三方组织实施。

2. 实施评价的组织应收集评价证据,并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证据收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查看报告文件、统计报表、原始记录;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对相关人员的座谈;实地调查、抽样调查等。 3. 实施评价的组织应对评价证据进行分析,评价工厂是否满足评价要求提出的综合评价指标,并对预期性要求进行评分。满足指标体系中的所有基本要求,并且预期性要求得分达30分(分)以上的,可纳入省级绿色工厂名单。 二、评价指标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具体要求包括基本要求和预期性要求。基本要求是纳入绿色工厂试点示范项目的必选评价要求,并需满足所有基本要求;预期性要求按总分50分制评分。具体指标要求见表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一、编制背景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

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及《建设部关于建设领域资源节约今明两年重点工作的安排意见》(建科[2005]98号)中均提出了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的要求,并提出了编制《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标准的具体要求。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5、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编制情况 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2005]63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中心、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