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笔记考研政治理论知识点总结

复习笔记考研政治理论知识点总结
复习笔记考研政治理论知识点总结

毛泽东思想概论

1. 第一次提出反对教条主义的是毛泽东《反本本主义》

2. 第一次把毛泽东思想定为党的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上

3. 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中共二大上

4. 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是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5. 第一次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是《将革命进行到底》

6. 第一次完整的提出中共新民主主义论的三大经济纲领的是《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

务》

7. 第一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概括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8. 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初步形成《星星之火》

9. 全党探索中国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论十大关系》

10.第一次提出执政党的建设问题毛泽东七届二中全会2个务必

11.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经济兼顾3者利益;政治共存监督;文化200

12.领导权问题是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

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应注意十六大党章中新的

表述:“中国共产党是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可能在分析题中有考

查的要求。

13.两个先锋队:1)代表依靠工人阶级;2)不排斥其他阶级和阶层,代表人群,代表民

族利益3)本质一致的,统一的整体:前者是后者的前提,自觉成为后者是前者的必

然要求,体现性质。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农民是无产阶

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和主力军,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民族资产阶级也是

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15.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

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17.中国共产党内在这个问题上曾有过两种错误倾向:一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二次革

命”论,把革命两个阶段割裂,只看区别,没看联系,要横插资产阶级专政和发展资本

主义的阶段;一种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张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

命“毕其功于一役”,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把两种不同性质的

革命阶段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种观点只看联系,而忽视区别。

二观点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18.统一战线:A 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国共合作,工农小民。B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工农

小。C 抗日:国共工农小民大。D 解放战争革命统一战线:工农小民。E 爱国统一战

线:社会主义劳动者,事业建设者,拥护社/统的爱国者。基本经验:无产阶级领

导,工农联盟基础,对资产阶级联合斗争,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19.党的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与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

20.新民主主义时期:保护民族工商业,允许私人资本主义在不操纵国计民生的前提下得

到发展。对其有一定节制。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和平赎买、国家资本主义、四马分肥、

定息等方式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革命任务、动力基本一致。

区别:A 社会历史条件不同(经济条件、政治基础、思想指导、国际条件)。B 领导阶级不同C革命目的不同(资产阶级共

和国,联合专政的国家)

22.武装斗争的原因:社会性质国情,内部封建压迫,外部帝国主义压迫,没有民主。

武装斗争和非暴力形式(民主议会、组织罢工、学生运动等)的关系:武装斗争是主

要形式,但是并不放弃其他斗争形式,其他斗争形式也是必要的,武装斗争需要其他的支持。

23.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思想上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组织建设民主集中制原则;

作风建设(3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正确处理党

内矛盾;(整风思想教育;团结—批评—团结;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新中国成立后,

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反对

官僚主义等。

现实意义:必须:坚持党领导;改善党领导,加强党建设特别是执政党建设;新时期:

邓3武装全党;必须解决2大课题:提高党的领导/执政能力,不

段增强拒腐防变能

力。加强3个方面建设:组织思想作风建设;发挥3大优势: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

组织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哲学部分

1. 物质和意识第一性问题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 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 必然性,联系因果,规律性区分决定论和非决定论(偶然性)

4. 度的范围区分质变和量变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点):和辩证法结合,认识历史唯物主义,主观能动性,实践

6.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彻底性形而上学性机械性只承认必然性不承认辩证法夸大

物质对意识的作用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不能科学认识意识

的起源(认识片面)

7. 实践的主体是指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实践活动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因素,

有4 种基本形式(个人、集团、社会、人类);实践的客体是指主体活动的对象的总和,

进入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实践的中介是各种工具、手段、程序、方法。实践是主体

和客体对立统一的基础;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通过主体客

体化和客体主体化双

向运动实现;在生产和实践中,主体客体化;在消费和认识过程中,客体主体化;实

践的过程是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过程。

8. 实践的运行过程包括四个主要环节:(1)进行实践决策,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2)实施实践方案。(3)完成、检查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4)根据实践结果修

正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对实践活动本身进行反馈调节。

9. 发展不只是数量上的增加,更是事物结构的变化和优化。

10. 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

客观的。真理的客观性:客观内容;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真理和谬误是相伴

而生的,既有原则的区别,又是相互包含和转化的。真理既有相对性(正确认识的广

度、深度、进程有限),又有绝对有(客观内容;可以认识客观世界、可知性;承认认

识发展的无限性。)具体性(受条件制约,是发展的)

11. 辨证思维方法与科学实践是宏观和微观的关系。辨证思维方法是正确认识世界的中

介,是理论思维的工具。1)归纳(个别→一般)与演绎(一般

到个别);2)分析(整

体到部分)与综合(部分到综合);3)抽象(客观事物的本质概括)与具体(思维具

体是许多规定的综合,不同于感性具体);4)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由抽象上升到具体

的逻辑思维过程同客观事物的历史过程和认识认识历史事物的过程应当符合。历史是

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在理论上的再现,是“修正过”了的历史。

12.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加速或延缓作用;提供物质资料来源;是社会发展的

必要前提。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统一的过程。(在解释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时用

得到)

13. 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人的发展要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14. 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中,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两者揭示客观__________事物的发生发展

和灭亡;把2 者割裂会产生3 种错误观点:机械决定论、唯心主义非决定论、以及把

2 者完全割裂开来的观点。

15. 人的价值分为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即社会对个人需要的尊

重和满足和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应该将后者放在首位,个人的贡献是社会进步的源泉,也是实现个人价

值的基础。

16.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一切事物都处在发生、发展和死亡的过程中。事物的发展过程从

内容上看是事物由于其内部矛盾的作用而不断完善不断前进的

过程。从形式上看,事

物的发展道路就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7. 事物的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

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

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8. 质和量的统一为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区分量变和质变

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变化是质

变。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关系19. 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内部两个方面既统一、又对立的关系。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

提;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

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由事物内部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引起的。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结合,不仅是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本质联

系,而且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0.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依存,相互区别,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世界上任何

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对立统一,

本节中未考的空白点有:①事物发展中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②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原理及其现实意义。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体现为主要矛盾与

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

殊性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尤为重要。

21.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是认识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认识的目的,检验认识正确

与否的标准。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反映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认识主体在反映中的

创造性,反映与信息、选择的关系,反映与重构的关系,唯心主义不都是不可知论。

22.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历史唯物主

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原理,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相互间的辩证关系,

2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是社会生产力的体

现者;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变革社会制度、推动历史前

进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在任何时候都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杰出人

物的产生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有机统一。

24. 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是科学的人性理论,人的属性包括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

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的基础,社会属性是本质属性,人的属性在于人的社会性.

25. 认识过程完成的标志: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

27. 唯心主义←英雄史观

主观唯心主义←唯意志论

客观唯心主义←宿命论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

1.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着

它的发展方向。经济体制既受经济制度的制约,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同一种经济

制度中可以有不同的经济体制,同一种经济体制可以存在于不同经济制度中。

2.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3.资本有机构成高/(低)的生产部门,生产价格高/(低)于生产价值

4.商品的价值:简单劳动、抽象劳动、社会劳动、社会必要劳动都可以表示其价值

使用价值具体劳动永恒范畴(人与自然的关系)

价值抽象劳动商品经济范畴(社会生产关系)历史范畴社会属性

5.资本周转速度提高:商品总量增加;节省预付资本总量;增加资本周转次数;减少无

形损耗;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6.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属于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和劳动者构成生产力,注意区分前者。

7.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剩余价值率(正向),资本周转速度(正向),不变资金的节省资

本有机构成(反向),原材料价格变动(反向)

8.怎样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a塑造市场经济主体b培育要素市场c健全市场机

制d发展中介组织e形成全国统一市场f 确立市场法律基础9.剩余价值:绝对m:提高劳动强度;相对m:整个行业;超额m:个别企业。

10.初次分配,再分配与效率公平的有机结合

a初次分配是自主性分配,按效率分配b再_____________分配是宏观的要讲公平,保障低收入者。

1)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关系:

经济变化→分配形式多元化→坚持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市场经济→承认要素收入合

理化

2)非劳动收入和劳动收入(关系意义)按劳分配公有:主人公平(平均主义)

劳动收入:按劳动贡献所获得的收入按劳动价值分配(工资)私有:雇工效率

非劳动收入:主要指市场化的要素收入取决于:要素所有权,要素贡献率

注意;16大认为非劳动收入的合法性。四种:a资金收入;利息,股息,红利

b投资收入:利润,租金,差价c技术收入:出卖专利所得的收入,

技术入股

d 管理收入:股票期权,目标奖励收入

11.地租: 本质:剩余价值来源: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m

12.产生条件产生原因来源实质形式

级差地租土地肥沃位置远近土地经营权垄断剩余价值农产品个

别生产价格低

绝对地租农业优于工业土地私有权垄断剩余价值农产品价值高

于生产价格

17.非公有制经济含义和形式

非公有制经济实质是私有经济:民间投资,民间所有,民间经营私有经济形式:个体,私营,国家资本主义(三资企业受中国国家管制)

2)意义:a ,增加就业,提供积累,创造税收,增加外汇(表层)b ,私有经济根于市场,天生与市场竞争机制有密切联系,引人它等于引入市场经济,

推进市场经济,市场改革c,私有经济大发展可创造更多财富,小康需要更多财富积累

3)存在价值:对实现全面小康起很好的带动作用,先富可以带动后富

13.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W(商品价

值)=c+v+m=k+m=k+p=k+p~生产价格

14.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①Ⅰ(v+m)>Ⅱc (基本前

提;生产资料方面考

察)

②Ⅱ(c+v+m)>Ⅰ(v+m/x) +Ⅱ(v+m/x) →Ⅱ(c+m-m/x)>Ⅰ

(v+m/x) (生活资料方面

考察)

15.加快社会保障建_________设(18 金鉴P41,推荐看看相关内容):①完善城镇职工基本

养老保险制度;②建立健全失业保障制度;③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④机关事业

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⑤完善城市低保(有条件农村低保);

⑥做好优待抚恤工作;

⑦支持慈善事业的发展。

16.社会保障体系目标取向:法制,统一,社会,基金化。

实现三个功能(结论):保障,稳定,调节功能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1.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

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

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

外开放的要求”

2.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以人为本。实质: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根本要求:统筹兼顾(5 个统筹)

3. 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

利益。

4. 5 个统筹:1)城乡:城市和农村的关系,工业反哺农业,城镇化,变城乡2 元经济结

构2)区域:A)区域发展不平衡①原因:地大不衡,区域发展渐进过程。②措施:科

学发展,宏观支持,发展新格局互补促进。③意义:本质要求和谐内容,经济资源配

置协调发展,建设全局、社会、国家。B)中部崛起;C)东北和西部,东部。

a) 3)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内需措施(扩大投资需求;消费需求↑;拓展市场利

用内外)

b) 内需原因(潜力大;MPC(消费)增长;RMB汇率↑)

5.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___________社会的辩证关系: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一脉相承、

一体两面;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有机统一,(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科学发

展观的重要内涵和根本要求,加快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内在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主线,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核心所在);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互为作用(构建和谐社会要以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环境和条件)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矛盾的同一性原理),应该是民主法治(上层建筑)、公平正

义(利益、矛盾;生产关系)、诚信友爱(精神文明)、充满活力(创造;意识能动性

原理)、安定有序(社会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产生活生态)的社会。

这六个基本特征,既对政治、社会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又蕴含了对经济、文化方面的更

高要求。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6 个原则:邓三;科学发展;人本;创新;公平;改革稳定发

展3关系。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新认识;执政理念新发展;新形势挑战需要;巩固执政

的社会基础;抓住机遇实现小康的保证。

9. 民主政治建设意义:是合中国国情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1)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民主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3)社会主

义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要靠发展民主政治来保证和支持。措施:发展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制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10. 党建设的“两个伟大__________工程”:区别:党的历史地位/党的政治路线/工程主要内容目

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联系:一脉相承(建设成,马指导,为人民,三代表,

保先,的党)

11. 所谓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

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可持续的)、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

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特点:以信息化带动的、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能够增强可持

续发展能力的;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a) 依据(原因):经验教训;发展趋势之必然;国情之结论,扩大就业生活好。(可以看

意义添加其他)

b) 相互关系:最重要的是工业化信息化关系;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扩大就业的关系;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服务业的关系。

c) 意义:可持续保生态;就业加福利;合人民利益;合节约循环、科学发展观之要求。

d) 措施:道路的产业政策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

务业全面发展。要做到:优先信息高新;高新带传统振兴制造业;加快服务业。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积

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

中美、中欧纺织品争端的责任:美欧没有遵守承诺;贸易中的双重标准

如何正确对待国际规则:参与经济全球化积极的负责任;规则代

表发达国家利益;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改革。

美国、日本和欧洲压迫人民币升值的目的:转移国内视线中国威胁论;升值干扰、遏制中国

的经济增长是其最基本的战略意图。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政策主张、基本主张: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稳定,有利于世

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欧盟一体化及欧盟宪法受到严重挫折的原因和前景

(1)欧盟一体化的实质是西欧和欧洲国家联合自强、独立自主的发展过程。

(2)欧盟一体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成为世界多极力量中重要的一极,成为制约和抗衡美国

单极霸权的重要力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有利于建立多极世界新秩序。

欧盟宪法受挫的原因:①欧洲人民对本国政府的经济和改革政策严重不满。②欧洲人民对经

济全球化和欧盟的迅速扩大严重准备不足。担心外国移民的涌入和欧盟扩大后影响自己的生活

方式和质量。③欧洲的政治精英在欧盟一体化过程中的决策严重脱离群众,超越了群众能够接

受的程度。

当前世界形势的总特点

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中国的地位和作用六方会谈中中国始终担当着举足轻重的解决危机的促成方和斡旋方。

朝核六方会谈的分歧:六方会谈最核心的分歧,即朝鲜能否和平利用核能问题。

1)中国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美欧主张的联系美国、西欧都是打着建立新秩序的旗号,维护旧秩序。实质是国际旧秩

序的“翻版”。

3)美欧主张的区别:欧美之间的分歧主要是在争夺国际新秩序的主导权,即未来的国际新秩

序是美国独家主宰还是西方“共管”。

4)联合国在新秩序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为维护世界和

平与安全、推动国际协调与合作、促进全球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进入新世纪以后,

联合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成员组成、肩负的历史任务与创立之初相比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

是在促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形成的进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

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1

第1课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BC2070年-BC1600年) 1、时间: 夏朝:BC2070年-BC1600年 商朝:BC1600年-BC1046年 2、政治制度: ⑴王位世袭制 ①建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登上王位。 ②特点: a、父死子继或者兄终弟及 b、神化王权 ③影响: a、标志着我国氏族制度的瓦解,奴隶制社会的确立 b、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 步。 ⑵初步建立的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①内容: 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地方封候和伯,候和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②特点: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西周 1、时间:BC1046年-BC771年 2、政治制度 ⑴分封制

①目的:巩固统治 ②内容: a.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燕、鲁、晋、卫、吴)、功臣(齐)、古代帝王的后代(宋、陈、许、楚),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b.被封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c.被封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官员、建武装、征赋役 ③特点: a.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b..纵向联系:严格的等级序列 ④评价: 积极性: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b、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利于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C、有利于周文化的传播。 消极性: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侵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不利于中央集权。 ⑤兴衰过程: 分封制起源于何时,学术界说法不一,西周时,分封制相当发达,进入成熟时期,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 ⑥衰落原因 a、周王室衰落,诸侯势力的发展。 b、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 (2)宗法制 ①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内容: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它严格确立了大宗、小宗体系。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精选)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精选)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文学常识及名段名句 文学常识: ①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 ②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浙江富阳人。1922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颓废色彩。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自成一家。 ③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名段名句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学习作者运用的比喻、排比

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并学习合理安排描写顺序。平时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秋天,无论是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学会使用“文眼”,总领全文。) (3)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学会使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要描写的事物。) (4)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描写景物要细致,要有自己的主观感受。)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字词、成语 字词:沉闷、梦幻、嫦娥、诞生、落伍、翌年、酝酿、苛刻、横亘、辉煌、蓊蓊郁郁、弥望、袅娜、羞涩、渺茫

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汇总 1、文艺复兴的意义: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a.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是经济全球化的开始。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b.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扩张与侵略活动也从此开始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开始伸向世界各地。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和影响: ①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③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4、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①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5、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

展,②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评价拿破仑: 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个军事独裁者。他掌握政权后,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制定和颁布了《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他所进行的早期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但后期进行的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掠夺了各国人民的财富,激起了各国人民的反抗,最终葬送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7、工业革命影响: ①生活方面:出现的交通工具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②生产力: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 ③社会关系方面: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④国际关系方面: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8、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地主阶级洋务派向西方学习,掀起了洋务运动; 工业革命的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科学发展观。 9、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 积极影响: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农奴制,有利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复习全套知识点总结(政治生活)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的特点: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适用于敌对势力。 (2)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经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 (3)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5.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的政治权利) (2)政治自由 (3)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和控告权) 义务的内容:(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的原则。 7.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2)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3)履行义务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4)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5)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力的实现 8、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结合: 原因: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要求(1)我们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 (2)当三者出现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9、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本质,内容,要求: 本质:崇尚民主与法制 内容(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求(1)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2)学习政治知识,贵在实践 10.民主选举的方式? (1)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

2017考研政治: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会议总结

2017考研政治: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会议总结掌握各个时期的重要会议及内容不仅有助于我们把握党在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而且能够帮助我们实现知识的关联,按时间顺序理清时代背景。下面文都考研政治老师将改革开放以来到十七大召开期间的会议为各位2017考研的考生总结。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纠正"文革"中和以前“左”倾错误,这是党在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马克思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起点。邓小平在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①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号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②强调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法制是民主的重要保障,必须发扬民主,加强法制; ③会议做出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 ④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2.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 年6 月) 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地位。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24.中共十二大(1982 年) ①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 ②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3.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 ①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②邓小平评价《决定》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 4.十三大(1987 年): ①比较系统的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包含两层含义; ②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提出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的核心。 ③规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5.南方谈话(1992) ①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历史性突破奠定了基础。

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 总结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高考前重点知识回顾 第一章-集合 (一)、集合: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 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 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注]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2、集合运算:交、并、补. {|,}{|} {,} 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U x A ?∈∈?∈∈?∈?U 交:且并:或补:且C (三)简易逻辑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1、“或”、 “且”、 “非”的真假判断 4、四种命题的形式及相互关系: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q. 第二章-函数 一、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 (2)值域: (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①定义:偶函数: )()(x f x f =-,奇函数:)()(x f x f -=- ②判断方法步骤:a.求出定义域;b.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c.求 )(x f -;d.比较)()(x f x f 与-或)()(x f x f --与的关系。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x 且对数函数y=log a x (a>0且a ≠1)的图象和性质: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 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历史功绩的学习,同学们要认真学习,很好的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历史的影响。以下内容是xx为您精心整理的,欢迎参考! 识记简述“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与残酷性。 影响:①大批黑人在运送途中丧身。②使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长期贫穷落后。③欧洲积累了巨额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北:九上P54-55 从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为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开始从非洲贩运黑人。他们带着廉价工业品从欧洲出发,到非洲购买、换取甚至直接猎取黑人,用船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充当奴隶,然后带着满船的黄金、白银和欧洲需要的经济作物返回欧洲。由于这种交易的全程航线呈三角形,因此史称“三角贸易”。 “三角贸易”持续了几百年,使非洲丧失了难以计数的人口。许多黑人在运往美洲的途中丧生。 通过以上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历史功绩的学习,同学们要认真学习,很好的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历史的影响。 通过上面对三角贸易知识点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可以很

好的掌握此知识点,并能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考试工作。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 a、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起义,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宣布废除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 b、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希望上面对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历史知识的复习学习,同学们对上面的知识能很好的掌握学习。 1.洋务派的口号、代表人物;洋务派为“自强”“求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P29-30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讠斤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口号和创办的主要企业: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有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什么是国家?它的根本属性是什么? (1)含义:从产生上看,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什么是国家性质?它由什么决定? (1)国家性质又称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不同地位。 (强调谁是统治者,谁掌握国家政权) (2)国家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 3.国家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其区别是什么? (1)根据国家性质的不同,国家可以划分为: 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2)其中,前三种属于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 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是多数人统治少数人。 4.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 5.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和本质分别是什么?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6.人民民主的特点是什么?每个特点的表现又有哪些? (1)广泛性: ①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②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提示: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2)真实性: ①不仅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 ②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③还表现在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 提示: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A人权的范围十分广泛,其中最根本的是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还有公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少数民族的权利等。 B促进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国家主权是全国人民充分享受人权的前提和保障。主权高于人权。 C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必要性: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D特点: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即一个国家的人权及其实现,是受该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制约的,不可能超越该国的具体国情。所以说,人权不能超越国家主权。 7.我国专政职能的对象、措施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1)对象: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2)措施:①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 ②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3)目的:①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 ②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③保障人民民主; ④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8.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是什么? (1)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 ①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 ②两者含义也不相同: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专政是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历史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二、北京人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第三课华夏之祖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二、尧舜禹的“禅让”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夏朝的兴衰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二、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二、著名的都江堰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三、商鞅变法1.时间、地点:公元前356年,秦国。2.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3.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第八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2.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1.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其言论记录在《论语》中,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2.老子是春秋晚期人,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中,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道德经》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3.墨子是战国时期人,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4.孟子是战国人,认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强调保护环境。5.韩非是战国末期人,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6.孙武是春秋晚期人,著有《孙子兵法》一书,其军事思想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十课“秦王扫六合”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1.灭六国时间: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2.秦朝建立: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3.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1)目的:为了加强统治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2)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3)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县制起源于商鞅变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开方孔铜钱)、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4.思想上:焚书坑儒。5.军事上:反击匈奴,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南凿灵渠,开发南疆。6.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1.汉武帝的大一统具体措施:(1)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由此确立。(3)军事上:对匈奴展开多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基本解除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4)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第十五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位置:西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2.张骞两次通西域:(1)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

2017考研政治重要会议解读

2017考研政治重要会议解读 2015考研政治大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部分在章节结构上作了较大调整,由原来的十五章调整为十三章,其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章内容合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一章,这是最大的一个调整,同时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独立成章,在作了此调整之后,我们发现其内容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内容极度相近,当然,在不同的学科设置中必然会有不同的考查角度,但这并不影响考生对于此知识点的系统把握。 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探索就是中共八大的召开,从前面的讲述中也会发现,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阶段的考点无论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命题都是可以的,从命题角度来看,中共八大的知识点是比较容易命制选择题的。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中国近现代史中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史纲一个重要的线索,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有助于帮助考生了解当时阶段的社会主要任务,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重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当时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但需要考生注意的是明确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并不是在八大,而是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来的。 2、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稳中稳步前进的方针的是在党的哪次会议?答案是中共八大。关于经济建设的方针路线,考生还需要了解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以及“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这些方针路线都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关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提出的,考生需要加以比较记忆。 一直以来,党的会议都是考研政治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线索,尤其在近几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都有过命题,例如2014年的考题对于中共七大就做了考查,题目通过中共七大政治报告考查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所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对于七大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做过介绍,对于党的会议比较了解的学生会迅速的选出正确的答案。但是通过这种题型我们也可以发现考研政治并不真正的需要死记硬背,有的通过阅读题干就能很容易的选择出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已经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为了总结过去6年的历史性胜利,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党的十二大会议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都有其内容表述,但一般来讲,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的会议较容易放到毛中特中命制题目,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复习之后的会议时不是要关注在此次会议的背景上,而要关注其理论内容及历史地位上。 从内容上来说,有两个知识点是可以命制选择题的,第一是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关于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华版

高考前重点知识回顾 第一章-集合 (一)、集合: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 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 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注]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2、集合运算:交、并、补.{|,} {|}{,} 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U x A ?∈∈?∈∈?∈?I U U 交:且并:或补:且C (三)简易逻辑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1、“或”、 “且”、 “非”的真假判断 4、四种命题的形式及相互关系: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 ?q. 第二章-函数 一、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 (2)值域: (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①定义:①偶函数:)()(x f x f =-,②奇函数:)()(x f x f -=- ②判断方法步骤:a.求出定义域;b.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c.求)(x f -; d.比较)()(x f x f 与-或)()(x f x f --与的关系。 (4)函数的单调性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 )10(≠>=a a a y x 且的图象和性质 对数函数y=log a x (a>0且a ≠1)的图象和性质:

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1. 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2.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 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击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始社会。 4.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5. 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生活,仍用打击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他们生活的集体也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6. 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样一种集体。 7.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生产活动观念社会组织 北京人约70万-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采集、狩猎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约18000年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采集、狩猎懂得爱美氏族 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9.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房子便于通风防潮;半坡人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10.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涿鹿之战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11. 部落是指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12. 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13. 尧舜禹时期采用“禅让”的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14.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15. 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国君——汤战胜桀,建立商朝。 16. 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17. 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重视农业生产,使国力逐步强大起来。公元前1046年,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18.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19.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20. 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与商周同期的我国成都平原盛行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著名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2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早期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

政治生活主体知识点归纳

政治生活主体知识点归纳 在《政治生活》中,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性质、权责、原则等,涉及到不同的知识,因此,抓住主体这个关键信息,才能调动起相关知识来描述、阐释、论证和探讨。因此,明确不同主体是答好政治生活主观题常见题型的关键。 主体一:公民——在材料中常见的称谓变化:市民、居民、工人、农民、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等。 1、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的地位: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3、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广泛性表现在:(1)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全体人民(人民的范畴)(2)民主内容的广泛性-------政、经、文、社领域等 真实性表现在:(1)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3)国家在尊重和保障人权上取得重大成就。 4、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自觉履行政治性义务,这是公民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1)公民的权利: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②政治自由:如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③监督权。 (2)公民的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的3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6、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4种途径和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 7、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方式参与民主决策。意义:(1)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2)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8、通过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舆论监督制、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方式参与民主监督。意义: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9、公民要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10、公民应该在享受政府管理和服务的同时,要了解政府、相信政府、支持政府、求助于政府、监督政府; 主体二:政府——在材料中常见的称谓变化: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包括中央政府(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政府是行政部门,一般代表国家。 1、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政府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3、履行职能:必须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要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4、原则和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級下冊 第1課俄國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2.結果:①推翻了沙皇の專制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②二月革命後の兩個政權並存の局面: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主要政權)和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 二.俄國十月革命 1.時間:1917年11月(列寧到彼得格勒の起義總指揮部——斯莫爾尼宮,領導起義)2.原因:①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の苦難。②臨時政府繼續實行反人民の對外政策,(繼續進行世界大戰)並力圖撲滅國內の革命火焰。 3.結果: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並建立了第一個工人士兵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列 寧當選為主席。 4.蘇維埃政府采取の措施:①建立新型の無產階級政權,②將銀行、鐵路和大工業企業收歸國有,③頒布《土地法令》,沒收地主和寺院の土地分配給農民耕種,④同德國和奧匈帝國議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5.1918年3月蘇維埃俄國首都從彼得格勒遷到莫斯科。 6.1920年粉碎了外國武裝幹涉和國內の反革命叛亂,取得了國內戰爭の勝利,鞏固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國家。(為了戰勝敵人蘇維埃政權采取:①加強紅軍の建設,②實行了經濟上高度集中の“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7.十月革命の曆史意義:①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の社會主義革命,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由此誕生。②十月革命の勝利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の統治,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の發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の解放鬥爭。 第2課對社會主義道路の探索 蘇俄進入和平建設時期の首要任務是:恢複被戰爭嚴重破壞了の經濟。一.列寧の探索 1.在列寧の領導下,1921年蘇俄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並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促進國民經濟の恢複和發展。(1924年列寧逝世) 2.1922年底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簡稱“蘇聯”。後來共有15個加盟共和國。二.斯大林の探索 1.措施:①1928~1937年,完成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重點發展重工業。②蘇聯加快了實農為化の步伐。 2.作用:蘇聯由全傳統の農業國變成強盛の工業國,國防力量也大為加強。全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 3.蘇聯在1936年通過新憲法,宣布蘇聯是“工農社會主義國家”。新憲法の制定,標志著蘇聯高度集中の經濟政治體制の形成。這一體制也被稱為“斯大林模式”。(特點:政治上——高度集權,忽視民主;經濟上——計劃經濟,排斥市場) 4.斯大林模式の影響:在一定曆史階段裏發揮過積極の作用,但後來它嚴重阻礙了蘇聯の

2018考研政治必备《史纲》和《毛中特》提到的重要会议总结

2017年考研《史纲》和《毛中特》提到的重要会议总结 《史纲》和《毛中特》提到的重要会议总结 内蒙很多同学听完《史纲》和《毛特》,希望蒋老师给大家一个总结,我会陆续为大家总结我《史纲》和《毛特》讲的“主线学习法”,现在正在整理出版《客观题应试宝典》,电子稿我会陆续发到空间,大家也可以自己整理。如“时间轴”、“土地政策演化史”、“主要矛盾运动变化史”、“近代中国探索国家失败教训史”、“思想发展变化史”、“主要人物和著作观点史”。 重要会议线索 1.中共一大(1921.7):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2.中共二大(1922.7):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它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3.中共三大(1923.6):正式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4.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这样,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5.中共四大(1925.1):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思想,指出,如果不发动农民起来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 6.八七会议(192 7.8):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毛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党必须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强调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会议还提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到新的道路”的任务。八七会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 7.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 1931.11):大会在江西省瑞金县叶坪村举行。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土地法令、劳动法等法律文件;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8.遵义会议(1935.1)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这里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9.瓦窑堡会议(1935.12):提出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1)首先阐明

关于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归纳

关于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 识点总结归纳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高考前重点知识回顾 第一章-集合 (一)、集合: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 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 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注]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2、集合运算:交、并、补.{|,}{|} {,} 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U x A ?∈∈?∈∈?∈?U 交:且并:或补:且C (三)简易逻辑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1、“或”、 “且”、 “非”的真假判断 4、四种命题的形式及相互关系: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q. 第二章-函数 一、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 (2)值域: (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①定义:偶函数:)()(x f x f =-,奇函数:)()(x f x f -=- ②判断方法步骤:a.求出定义域;b.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c.求)(x f -;d.比较)()(x f x f 与-或)()(x f x f --与的关系。 (4)函数的单调性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10(≠>=a a a y x 且的图象和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