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氧气1)

教学案例(氧气1)
教学案例(氧气1)

第二单元

课题三氧气(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刘美芹

城南街道中学

课题三氧气(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想:

1、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在学习本单元课题二《氧气》的基础上学习,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和多媒体展示引导出催化剂概念、催化作用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装置、反应原理及工业氧气的制取等。

2、教学思路与设计

(1)让学生通过分组探究[实验2—5]、[实验—6]和添加实验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的实验探究,观察现象,然后通过对比、比较,得出催化剂的概念,把握催化剂概念中的关键词:“改变”、“化学性质和质量”、“化学反应前后”等,了解催化作用。(2)通过选择一个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室2—7],学生大致知道从药品的易得,反应条件和是否环保等方面考虑,这样进一步巩固了催化作用,并初步形成一在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原理、装置、检验、验满的步骤。(3)书写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氯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对比化合反应的特点,师生讨论分析得出分解反应的结论。(4)多媒体引入氧气的工业制法。

在教学中,不仅仅要求学生记住书本上几个具体的实验及相关结论,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在课堂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强化对实验设计、实验结论的反思与评价。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知道实验室可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及反应的原理、装置、检验、验满方法等等。

(2)初步理解分解反应,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加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新物质的方法;通过认识分解反应、化合反应,认识分类是化学常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催化剂的认识激发学生客观认识物质间关系的正确态度;进一步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情感。

教学重点:制取氧气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