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知名学者:谁控制了黄海谁就主导了东北亚

日本知名学者:谁控制了黄海谁就主导了东北亚
日本知名学者:谁控制了黄海谁就主导了东北亚

日本知名学者:谁控制了黄海谁就主导了东北亚

2010-08-09 09:08 来源:东方早报

马尧海权问题学者

中国如此强烈地反对美韩黄海军演,除了历史上黄海带来的屈辱与灾难让中国对其他大国在黄海的军事行动抱有高度警惕外,还有现实的考虑。

最近的美韩联合军事演习使国人乃至全世界的注意力集中在黄海。黄海位于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北面和西面濒中国,东邻朝鲜半岛。中国的主要河流,如淮河、碧流河、鸭绿江及朝鲜半岛的汉江、大同江、清川江等注入黄海,其因河水携带泥沙过多,使近呈黄色而得名。黄海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是毗邻中国大陆的三大海域中最小的一个。从地图上看,黄海是被中国山东半岛、江苏沿岸和朝鲜半岛包围着的一块半封闭状的海,日本九州岛往西的一部分也面对着黄海。黄海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以欧亚大陆为代表的陆权势力与以太平洋为代表的海权势力利益碰撞之处,也是各大国进行角逐的舞台,历来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冲。日本军事历史学者司马辽太郎的话也许可以很好地说明黄海的地缘战略价值:“谁控制了黄海,谁就主导了在东北亚大陆说话的话语权。”

纵观历史,黄海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甚至曾经改变过中国历史的进程。中国是人类传统海洋大国和强国,首开中国数千年辉煌海战史先河的,就是发生在东周春秋晚期吴国和齐国之间的黄海海战。公元前485年,吴国和齐国之间在黄海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场海战,齐国获胜,直接扼制了吴国对北方地区的扩张和称霸战争。

公元663年在黄海爆发的白江村海战是中日关系史上的第一次战争,其结果是日本惨败,被迫停止了对朝鲜半岛的扩张,此后近1000年里,未曾向朝鲜半岛用兵。日本也由此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积极向唐朝学习先进的文化,巩固了大化改新的成果。而中国则借此建立和巩固了东亚的朝贡体系,使之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该地区的国际关系模式。

公元1598年在黄海发生的露梁海战是援朝逐倭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役。中朝联军在明朝水师将领陈璘的指挥下,在黄海的露梁海域打败日军最精锐的小西行长所部。朝鲜水师名将李舜臣和明朝水师将领邓子龙在此役中牺牲。露梁海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援朝逐倭战争的成功。日本向朝鲜扩张的企图又一次受到严重挫折。然而由于此战消耗军费及伤亡数字惊人,被称为明朝后期的“三大征”之一,明帝国因此耗尽了国力并激化了矛盾,导致前有农民起义,后有后金崛起的困境出现,并最终使明朝走向灭亡。

公元1894年的黄海大东沟海战的胜利终于使日本向亚洲大陆扩张的梦想成真。而中华民族则因此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大清帝国由此走向半殖民地的屈辱境地,由此产生的台湾问题一直影响到现在。

有资料显示,百年来我国从海上被入侵达84次之多,仅从黄海地区入侵的就达26次。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应付黄海及渤海方向的安全威胁,成立了北海舰队,因其拱卫京畿,装备精良,被称为“海上御林军”。在冷战期间,北海舰队一度拥有中国海军所有的驱逐舰(当

时海军最大的水面战斗舰只)和核潜艇,是三大舰队中实力最强劲的一支,也是任务最为艰巨的一支。

冷战结束后,黄海依然不太平。1994年美国航母“小鹰号”在黄海跟踪我核潜艇;2010年,黄海地区又发生“天安”舰事件,并由此引发地区局势紧张,美韩借此机会企图在黄海举行军事演习,遭到中国的强烈抗议后暂时作罢。中国如此强烈地反对美韩黄海军演,除了历史上黄海带来的屈辱与灾难让中国对其他大国在黄海的军事行动抱有高度警惕外,还有现实的考虑:

第一,黄海的位置过于敏感,这里不仅毗邻中国经济发达的江苏和山东两省,同时也是京、津等重要城市的海上门户。美韩联军在此进行军事演习,可将上述地区都纳入航母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和舰载巡航导弹的射程之内,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第二,如果美韩联军在黄海进行军事演习,可借机熟悉该海域的地质水文情况。将来一旦发生战争,美国可以借机在此部署兵力,将中国海军最为精锐的兵种潜艇部队封堵在沿海浅滩,使其战场生存能力和突击能力大为下降从而被动挨打。同时,美国还可将其“宙斯盾”战舰部署在该地区,拦截中国的弹道导弹,从而削减中国的核威慑能力。

第三,美韩联军在黄海进行军事演习,也可通过舰载或机载的侦察设备对中国沿海及内陆地区的情况进行抵近侦察。这种行为将会严重损害中国的国家安全。

然而,黄海对于中国来说不仅仅意味着军事安全问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快的今天,环黄海经济圈已经开始形成。这个包括中国北京、天津、山东、江苏、河北、辽宁和日本九州岛以及韩国全罗南道、全罗北道、忠清南道、京畿道、釜山、大田、仁川的经济圈人口超过3亿,贸易额和gdp都超过东盟自由贸易区,同时黄海已经成为东北亚海上物流中心,全球30大港口有3个在黄海。可以说黄海的安全局势事关整个东北亚的安全。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黄海的和平与稳定对中国不仅仅意味着自身的国家安全问题,也意味着中国是否有能力和意愿去提供海上公共安全,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日本企业的品质管理

日本企业的品质管理 2011-02-13 10:37:38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因创造了TPS(丰田生产方式)而出名的大野耐一与在日本因品质管理而闻名的西堀荣三郎都说过同样的话。内容是「不将现在的东西视为最好」以及「改善活动就是要否定现状」。由这位西堀荣三郎所写的书中有一些值得参考的内容。 这位西堀荣三郎被称为是日本流派品质管理的创始人,因而在日本是位跟品质管理相关的名人。从美国引进了统计品质管理,并且因为凭借将日本流派品质管理普及至全国的功绩而获得了Deming奖。 西堀荣三郎在战前的1939年曾在东京电气(现在的东芝)公司从事真空管的研究时,为了学习真空管制造技术,曾获得了去美国留学半年的机会。据说那时他以在美国看到的流水线作业为切入点创造了日本流派的品质管理。当时在美国的生产线,在最终的工位上有检查人员,对完成的产品实施检查。只是看到前道工序的组装作业者按照作业标准书完成手和脚的动作。前道工序的作业者是黑人、后道工序的检查员是白人,作业者和检查员之间似乎完全没有相互的信赖关系。 战后,从事日本的品质管理工作时,学习了美国的统计品质管理。但是,「美国流派」的做法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他认为就这样把美国流派的品质管理导入日本似乎不太合适,就考虑要创造日本的品质管理。另一方面,也在日本以前的织布厂里看到了同美国一样的情况。在这里也是从以前开始就是绕线的人只管绕线,织布的人只管织布,检查的人只管检查,责任确定得很清楚。因此,大家都觉得各自只要能够完成自己的工作,就不会遭到抱怨。这个跟以前在美国看到的生产线是相同的。 于是,西堀荣三郎在将统计的品质管理导入日本的企业时,考虑到应该更加信赖作业者,实行信任作业者的管理。唤起作业者的良心良知,从一开始就必须要让他们为制造出好的产品而努力。为此,发给作业者测试仪器,让作业者自己检查自己所制造的产品。至此为止的作业者心里都有这样的不信任感的疙瘩,他们总认为「检查人员只会对我们好不容易做出来的东西进行抱怨」。但是,这次变为了自己检查,这样就由自己将对做出来的东西负有责任了(这有点儿象现在的「一人CELL生产方式」)。这样就使得大家产生了自己受到信任的自豪感,逐渐在制造方面注入力量。当然品质也逐步变好。不过,作业者不可能完成所有的检查,所以,还是需要有谁来协助检查的。这就是被西堀称为「代行检查」,并指导人们这样去考虑,「本来应该由作业者自身完成的工作正在由他人替自己完成」。通过这样做,大家就不会再是进行「无责任地制造,并且会产生对协助完成检查的人员的感谢之情」。通过这么做,就能够构筑起良好的团队工作的基础。据说这就是「依靠信赖的管理」「通过大家的力量一起去做」的主张。但是,在当时(战后刚刚不久)的日本,从美国导入的TaylorSystem是主流,所以这种想法很难得到理解。 这就是西堀流派的日本的品质管理的导入背景。这就是根据日本应有日本的做法,也应该有符合日本实际情况做法的想法。而这是遵循了性善说。这种考虑方法未必对任何国家都适合。但是,我相信上述的考虑方法至少对我们很多公司是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的。 「依靠信赖的管理」「通过大家的力量一起去做」「把品质融入工序中」「流出防止」等一系列的想法,我认为其中有一些已经在现在的FXSL中一点一点地开始渗透。例如,在一些世

中国媒体上的日本和中日关系

中国媒体上的日本和中日关系 ------冷战结束前后《人民日报》日本报道分析 新闻媒体在政治生活和国际关系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新闻媒体,国际事务尤其如此,因为很多东西不是普通人所能亲历的。人们生活的“世界”,除了自己所在地之外,相当一大部分都在报纸上、广播电视里、互联网中。新闻报道不仅具有信息功能,还具有舆论功能。新闻舆论态度鲜明或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舆论,所以媒体的国际报道又影响受众心目中他国的形象。同时,媒体也反映所在国公众的情绪。此外,新闻报道往往产生“设定议程“的作用------新闻话题很快成为公众舆论乃至政府决策者关注的重点。最后,经验表明,媒体既能够对决策的过程施加压力,也常常被官员们用来试探风向、释放烟幕、诱导舆论。总之,新闻媒体是信息的提供者、舆论的制造者、议程的设定者和政策的参与者。虽然受到政治体制、新闻观念、文化背景的影响,各国媒体的运作存在差异,但上述功能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方式得以表现。 本文试图对《人民日报》的日本报道进行分析。《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中国政治新闻报道最严肃、最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报纸,并且对其它媒体具有引导作用。本文假设,在中国的政治和新闻体制下,媒体国际报道的取向从整体上和《人民日报》具有一致性。这是本文选取《人民日报》的理由。作者在此将选取《人民日报》2001年1-6月的有关报道作为分析对象,这些报道可以被认为反映了本世纪初中国对日本的关注点和态度。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的,本文会对比同时期《人民日报》对其它两个与中国有着重要关系的国家---美国和俄罗斯---的报道,还会对比1996年、1991年、1986年同期《人民日报》的日本报道,希望以此找出横向和纵向的异同。1996、1991和1986年分别是以5年为间隔期确定的;1996年可以代表90年代中期,1991年可以代表冷战刚刚结束的年代,1986年则可以代表80年代中期;而且它们避开了特殊的年份(即中日战争爆发和结束的重大纪念年份)。本文的资料全部来源于《人民日报索引》和《人民日报缩印本》。 《人民日报》的国际报道按照其索引中的分类,可以包括两个方面:一类是中国外交/对外关系中,有中国-日本、中国-美国、中国-俄罗斯等,主要报道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另一类是国别与地区,主要报道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 社会、文化、外交等各方面,并发表评论、感想等。本文的统计就是按照这些分类进行的。由于新闻报道具有较大的事件引导性,所以本文的分析最能适用于报道所产生的时段,尽管它们对于其他时段的报道可能也具有启发意义。

日立的质量管理

日立的质量管理 日立的质量管理 两大法宝 日立公司最早可以追溯到小平浪平先生于1910年在东京创立的一个小电机修理厂,1920年该厂被改组成名为日立制作所的股份有限公司,日立因此正式得名。由于它是一家股份制企业,与其他家族式日本大公司不同,日立的历任总经理相互间没有血缘关系。随着二战前日本工业的迅速发展,日立公司也日益壮大,到1941年底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时,日立发展成经营涉及电力设备、机车车辆和通讯设备等多个领域、日本最大的综合性机械电气制造厂家。现在,日立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器设备制造商之一。它的产品遍及信息系统和电子设备、动力和产业系统、家用电器、材料工业四大领域,共20000余种。它的生产销售网络遍布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拥有70余家制造公司和100余家销售与维修服务公司。199 7年,公司全球销售收入近700亿美元,列《财富》杂志98世界5 00强第21位,在电子电器设备行业厂家中位居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之后列世界第二位在日本最大工业企业中也仅次于丰田汽车公司。

日立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主要在于它的两大法宝:一个是十分注重技术革新和应用,另一个是视质量为企业的生命。在技术革新与应用方面,日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了完善的研究与开发体制,并在美国建立了两个研究开发中心,在欧洲与两个实验室、大学合作建立了两个研究所。1997年,公司共有研究人员1.7万名,分布于35个研究所,研究与开发经费近50亿美元,约占公司年销售额的7%。获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大奖的电子显微镜、晶体管电子计算机、日本第一辆子弹头列车、日本第一套核动力发电设备、世界首次成功的光纤通讯实验、高灵敏度摄像管记载着日立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今天。在质量管理方面,日立公司继承了日本企业重视质量的传统,是世界上产品质量最过硬的公司之一。 日立与中国的关系始于60年代,在其后20年间,日立主要向中国提供产品、技术和设备。改革开放以后,日立开始在中国兴办合资企业:1982年,日立与福建电子进出口公司和福建投资企业公司合资,建立福建日立电视机有限公司,这是日立在华第一家合资企业,是日本大跨国公司在华第一家合资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家合资电子企业;1989年,日立与深圳赛格集团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合资,兴建深圳赛格日立彩色显示器件有限公司,生产彩色显像管。1992

中国和日本的比较

中 国 和 日 本 的 比 较 经济121班 1223150101 蒙娜

中国和日本的比较 一、社会制度的区别 (一)、总体社会制度区别 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日本:资本主义 (二)、政治制度差异 中国:我国现代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日本:日本实行以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为基础的议会内阁制。天皇为国家象征,无权参与国政。国会是最高权力和唯一立法机关,分众、参两院。内阁为最高行政机关,对国会负责,首相(亦称内阁总理大臣)由国会选举产生,天皇任命。 (三)、政治文化的差异 中国: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是国际主义思想。国际主义体现在外交上,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日本:日本主义作为日本政治文化中的重要特征,与中国政治文化中的国际主义形成鲜明的对照。日本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实质是强调大和民族的优越性,主张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国际秩序,不仅排外,且为了本国利益不惜侵略他国。 二、经济体制的区别 中国:从经济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私人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条件下运行的市场经济。 从政治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由政府有力地进行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 从奋斗目标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原则。 日本:第一,政府通过规制对经济实行干预是日本战后经济体制的一个突出特点。第二,政府在工业部门的规制逐渐被弱化。第三,金融系统作为资源集中动员的工具,服务于赶超战略。 三、经济发展模式的区别 (一)、发展模式差异 中国:从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向内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2.从传统成本优势转向技术优势和新成本优势。3.在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巨大压力下形成环境友好型与节约型社会。 日本:日本经济增长的动力: (1)技术进步:吸收和创新使得日本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2)劳动力 (3)企业家精神:日本的企业家除了盈利之外,还积极承担部分社会责任,这使得日本的经济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发展。 (4)政策与制度:日本政府扶植私人企业。

日本全面质量管理

日本企业的质量管理,经历了1946-1954年引进和推广美国的统计质量管理阶段(SQC),1955-1970年推行全面质量控制阶段(TQC),1970年以后质量管理技术方法大发展阶段。 目前,日本大多数企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有以下鲜明的特点:把质量管理提到了经营思想革命的高度。日本企业界认为,抓住质量管理中心环节,即可带动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链条。 因此,通过建立和运行以质量为中心的综合管理体系,组织企业所有部门、全体人员积极参与,从而科学地、经济地开展研制、生产、售后服务等经营活动,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日本企业突破了以往狭义的质量概念,由产品质量扩大到产量、成本、交货期等多方面。不是仅仅局限于生产过程,而是强调“以市场、顾客、消费者为中心”,动员企业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在设计、试制、生产、销售、服务的全过程中实行系统的质量管理。 倡导企业中所有部门的积极参与。它不仅仅限于质量管理和生产管理部门,也涉及到新产品开发、成本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以及劳务管理等部门。日本企业认为,质量管理不单单是质量部门的事,强调企业的所有部门都有责任来保证产品质量。 在日本企业,从企业领导到每一个从业人员都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参加质量管理活动,如自愿或半自愿组成的质量活动小组就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据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估计,1962年-1972年日本企业通过质量管理小组提合理化建议500万项,增加250亿美元的收益,比日本1955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还要多。 全面质量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了对供货方的引导和控制。在企业之间,通过订货企业对外协企业的质量管理指导,把外协企业紧紧地扣住,从而推动企业经营管理的全盘工作。

论中国与日本未来的发展趋势

论中国与日本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要:公元57年(光武帝中元2年),日本和中国即开始交往,光武帝赐以印绶。隋朝,日本派遣“遣隋使”来隋朝的首都长安学习。后来唐朝建立,日本又派遣大量的“遣唐使”,意味学习中国文化。但是在唐朝经历了两国第一次战争“白江之战”后,两国关系就开始有了变化,在后来发生了元日战争(1274年和1281年)、万历朝鲜战争、甲午战争(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和抗日战争(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到20世纪30年代。中日关系 已经你死我活,不共戴天。但在建国初期经历了一段蜜月期,之后中日关系就如同现在一样,摩擦不断。 关键词:中日邻国摩擦主权和平 从古代来思考中日 中日交流,在汉代就有,只是那时候的日本尚未完成统一。在公元三世纪,日本兴起了一个以大和为中心的大国,史称大和国。当时时值我国南北朝时期,大和国兴起以后,曾先后13次向东晋,宋梁等国遣使朝贡,请求册封,应该说在这个时候,中日就已经形成朝贡关系。 统一后的日本,在隋朝,日本就派遣“隋使”来隋朝的首都长安学习,,后来唐朝建立,日本又派遣了大量的“遣唐使”,唐朝时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密切的原因就是,日本为了学习唐王朝先进的政治模式、经济文化、生产技术等。邦交最高最密切的时期是隋唐时期。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的交往源远流长.公元7世纪至9世纪的隋唐时期,以日本官方派出20余次遣隋唐使为表征,两国的交往出现一个高潮.日 本派出"遣隋唐使"的动机不排除学习隋唐先进文化的因素,但从理性的角度深层 次地分析思考,日本"遣隋唐使"是岛国心态的日本为了打破封闭和孤寂,发展本土 文化、扩展生存空间和加强对外联系方面需要的物化表现形式. 明朝时期,双方交流更为频繁,设计面更光。出科学文化外,还有民间交流和经济交流。 中日战争,在公元659年,中日因为朝鲜半岛三个国家的主权问题,爆发了第一次战争,之后虽然唐朝始终与当时的倭国保持联系,但密切程度已经低于圣德太子起至孝德天皇这段期间与中国隋唐两朝的关系。日本方面担心唐朝对日用兵,未能主动发起大规模的与唐朝密切联系。本天武天皇登基后派遣规模更遣唐使,中日两国历史上最友好和文化交流最密切的时期终于开启。公元16世纪末,日本由丰臣秀吉统一,统一后他妄自尊大,竟要求朝鲜臣服(朝鲜一直为中国藩国)。于是中日在朝鲜展开了一系列会战。后来德川幕府建立后,中日又重现开始建交,而由于中国闭关锁国的关系,中日交往逐渐中断。 到了后来,日本经历了明治维新,而中国仍然在封建主义踏步,日本开始了侵略中国的道路。 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农历甲午年),包括后来的抗日战争,中日的关系已经是你死我活。而中日关系也是有如万年玄冰,万年不化。 中日的发展心态 在中日两国两千多年的交往史中,既有密切的现实联系,又有历史的恩怨,两国关系中的曲折变迁对各自国运兴衰都产生过重要影响,也都证明了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首先我们应正视中日关系。自古

日本与中国发展的历史关系概要

日本与中国发展的历史关系概要 钓鱼岛事件从去年的九月份发生到现在大半年的时间,这短短的一个时间区间,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的曲曲折折,作为在亚洲一个区域发展的两个国家,未来的发展究竟什么才是它的主题或者说是主流呢?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要对一个事物未来的发展脉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明白事物发展的趋向,就需要了解一个事物发展的来龙及其现在的状态.在这样一个理论建立的前提上,事物是历史的一种联系的关系,现在的决定未来,过去的决定现在,也就是因果论,也就是说,事物发展是在绵延在因因果果之间的横向联系之中.当然,特殊因素的介入,是否会是事物的发展脱离一般事物的发展规律,是否这样地规律就是正确的,这也同样是一个疑问,可是我们姑且假设认为这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或许有人会说这样的论述有什么价值呢,是不是臆想主义呢?可我相信,有人会明白这样事物存在的价值,当然这是题外话。下面我们进入主题。笔者从中日之间历史探究某种事物存在的联系,为了探究影响中日两国之间关系的因素,也许笔者不会遵循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发生的时间。当然即使这样,你也会发现我们所论述的主线在哪,只是不太明显罢了. 中国经历了战国时期的孕育,终于在公元前221年,由秦统一纷争格局的局面,开启了中国的大一统时代.经过当政者一系列制度和政策的实施,中国的社会已经初步具备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而同时期的日本处于怎么样的一种社会状态呢?从历史教课书上我们可以看到日本进入封建社会是在大化革新之后,应该是在中国唐玄宗时期,正逢中国社会封建社会的顶峰时期. 那么我们就推测日本诸岛正处于奴隶社会时期,各地区之间正处于纷乱的战争状态.从中日历史上来看,秦汉时期,由于使用工具的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虽然有,但毕竟不太频繁,因此隔海相望的中日之间发生发生深刻的联系,两个社会群体之间进行深层次的文化,经济甚者是制度上的交流是不现实的,仅仅出现了’徐福东渡扶桑”的传说故事. 也就是说,在政治制度上,中国比日本先进很多,同时也以为着在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社会生产关系的调整上也远远领先于日本.为什么要论述这样的一个问题呢?笔者想要表达的是一个地区政治的组织形式代表着本地区社会生产调整的状态的最佳模式,请大家记住这个观点,后面笔者还会再次论述这样的一个问题.进入唐朝时期的中国,在法律儒家化上达到了技术了思想体系的成熟,并且这样的成熟不仅仅体现在对人们思想道德观念上的影响,而且对人们日常的经济生活的行为方式也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乃至整个国家机器及国家政治组织形式,统治思想也深受其影响.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就是生产关系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威力.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中国社会的力量的变革完全源自于内部力量的发展推动的结果,中国社会是一个内源性的社会.从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孕育,从秦汉封建制度的建立,到隋唐封建制度的全面完善,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政治制度的全面地成熟完善的内源性发展模式,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笔者再次考察基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从荷兰第一个资本主义制度的启蒙,到二战之后资本主义制度全面建立,或者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全方位推广,也经历了五百年的时间,当然科技的进步导致人类文明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的多元多样化,是在封建社会无法比拟的.笔者再次比较英美的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英国是一个内源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从17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到19世界建立世界霸权,用了也近两百多年的时间.而美国来说,我们从制度起源来说,美国应该是一个外源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不是靠本身地区力量发展成一个全新的政治制度的国家,其实依靠英国的制度移民,参考法国资本主义学家的理论建立的一个国家,它的政治制度的行为模式的开端沿袭了英国的传统,在政治制度的设计上采取了三权分立的学说来设计自己政治模式,所以美国是一个外源性的国家.从英国和美国的发展史来看,外源性和内源型的国家究竟是否会强大,是不是内源性的依靠本土力量发展起来的政治制度就会有越于外源性靠移植它国政治制度的国家呢?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搞明白,因为它在研究中日之间关

论中国与日本的关系

论中国与日本的关系 纵观历史,中国与日本的关系既有合作又有摩擦,双方关系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其摆动幅度之大世界少有。近代中国与日本可以说是水火不容,南京大屠杀,371毒气,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事件使得中国人对日本人恨得是咬牙切齿,但随着事件的推移,中国对日本的关系缓和了不少,不过中国人对日本的仇恨是不可磨灭的。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越来越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维系的底部。 当今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可谓复杂之极,由于历史原因,日本垂涎中国的资源和领土,用他的鼠目寸光发动了侵华战争,犯下了种种罪行,导致了中华民族难以释怀的仇日情节。但是笔者在此认为,事实就是事实,已无法改变,更重要的是中华民族的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在贸易方面,日本已连续11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于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虽然说经济上的合作拉近了两国的关系,但理由一还有不小的差距。而且日本在政治对中国的态度是极其强硬的,使得中国人对日本的反感越来越大。近几年中日两国的首脑一直没有实现互访,虽然说距离不是问题,不过这对于两个尽在咫尺的国家来说是不正常的。经济上的往来这只是利益上的需要,政治上的问题才是中日关系的关键。而且政治上的不和睦将会导致以后几十年甚至永远中国和日本是敌对的关系。所以政治上的改革才能给中日关系带来希望。 历史问题迄今已只是影响中日关系的最大障碍。日本不能在彻底深刻的反省,总结近代侵华战争的前提下早日面向未来,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大憾事。现在日本的政策决定了他是亲西方的,这也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笔者认为日本不会永远亲西方,因为日本继承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日本骨子里一直流淌着中华的血液,日本的野心是由于日本客观的自然条件决定的,日本面对的民族存亡与中华民族很相似 也许未来日本与中国会爆发战争,笔者认为战争的发动取决于日本,因为中国无意日本狭小的领土和匮乏的资源,而中国的领土和资源也许是日本垂涎若渴的,如果日本的决策层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应该能认识到发动侵华战争是最不明智的选择。但受到损害最大的是日本自己。这成为日本与周边国家建立互信的一条鸿沟,也使日本在成为“普通国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席位,在世界上发挥其与经济大国地位相称的作用等问题上无法取得中韩等国的由衷支持。两国之间的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这份沉重的历史遗产却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长期的战争状态粉碎了中日两个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相互师从,相互仰慕的美好感情与和平氛围,民族情绪开始发生历史逆转,这种逆转对后来中日关系造成的影响 其程度之深,时间之持久,范围之广泛,无论怎样估计也不为过分。与历史问题相伴而来的还有两国在台湾问题,领土问题以及日美安保问题等分岐。这一系列原则分歧的存在,再加上今年数起具体事件的发生,如参拜靖国神社问题,钓鱼岛事件等等。 中国和日本在近年来崛起是比较迅速的,两强并起。在亚洲。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都在上升过程中,是未来世界多极化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日本迟早要成为政治大国,这与中国成为经济大国同样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上面已经提到日本跟中国文化相似,没有被西方所同化,而中国无意与日本为敌,虽然历史造成的痛苦无法抹去。但双方同时向前看才是最重要的,日本的经济和技术可以帮助中国富裕起来。而中国可以促进日本的高技术产品的消费以及基本产品的供应。中日两国告别了“一强一弱”的时代后必须适应相互容忍和接受对方。

日本著名企业现场管理

日本著名企业现场管理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应有的模式全数保证后工序所必需的质量 原则Ⅰ不输送不合格品 原则Ⅱ增加工序内检查 (解说) 为了防止不合格品的输送,有必要采用一切手段全数保证质量。因此,为了能够尽早发现及时采取对策,就应在工序中加入检查这个环节。另外为了确保工序的生产能力,也可采用抽查的办法。在由人进行检查的工序中加入标准操作规程,对保证质量也是很重要的。 顺序1 1)在QAA纵向及横向的组织中把握要素及工序能力 2)在这个基础上,划定出质量保证能力不够的地方,设定标准操作,并进行标准操作的教育及贯彻。 发生不合格品 不输送不制造 暂定、恒久对策 顺序2a加入检查环节顺序2b分析原因,实施发生 源 (实施全数检查)的对策。 业(看不清楚) 好了!

顺序3a 谋求检查的高效率 顺序3b 为维护、管理 (设法改善零件指示及 实施简易检查方法 检查工具) 应有的模式 全数保证后工序所必需的质量 原则1 不流送不良品 原则II 贯彻责任部门自行更正的方法 (解说) 当自己的工序内发生不良情况时,最重要的是立即关闭机器采取防止不良品流入下工序的措施。如果已经流到了下工序,为了防止再次发生,有必要明确责任,由不良品发生的责任部门自己对所发生的问题予以更正。并且追究其原因,消除产生不良品的隐患。 发现异常情况的人应立即关闭 机器并向监督者报告。 万一,不良品流向了后工序,根 据操作规范,应将不良品 的 完成状态的描述: 改 改

非正常停止 不许打开 此开关 处理(回收、选用、修改)作为 责任部门的中心任务来完成。 后工序 顺序2监督者在确认了不合格的产品及 现场已判断其为不良品时,应迅 速与有关部门联系。 监督顺序5不合格品的处理要按照技术 科及检查科提出的操作、 处理要领,质量保证基准 来实施。 质量保证 检查技术 操作处理要领 顺序3确定了不合格品的对象范围 后,应对其附加明确的标 识,同是采取防止流入下工 序的措施。 看不清 保留品 合格品顺序6 消除不合格的原因并确认改 善措施实施后的质量状 况,以防止不 合格品再次发生。 对策会议 对 不合格

日本、英国、美国体育文化

在这些国家,体育生比学霸更吃香 在我们的教育中,跟“成绩”、“功课”,甚至跟“休息”相比,运动真心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事儿。不仅父母不重视(有多少家长树立了爱运动的好榜样?),在学校里,体育课常常被“语数外”等主课所占用,课间的户外活动常常因为所谓安全问题被限制。 横向比较国外的孩子,我们的孩子是名副其实的”宅男宅女“了... 如果你问你的孩子,你们学校一周几节体育课啊,他可能想了想回答你说,大概有3节吧,有一节还被数学老师给占了。 没错,虽然我国已实行所谓素质教育制度多年,但分数高于一切的概念仍然停留在中国大多数家庭和孩子的脑海中间。而一些真正跟素质相关的教育培训,那些看上去似乎不容易涨分,却会对孩子长期培养带来影响的课程却被大多数机构忽视。 比如体育教育。 应试教育的重要程度不可忽视。但体育教育,往往是被我们忽略却能够让孩子飞速成长的一个环节。 因为体育能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身体发达那么简单。体育是一项社会活动,更是一次让孩子认识世界,融入世界的好机会。 而在许多发达国家的教育体系中,体育都是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许多课程都围绕孩子的各项成长要素来设计。让体育课不是鸡肋,而是助孩子成长道路上奔跑的腾空翅膀。 日本 让孩子拥有一颗必胜心比成绩更重要 如果你看过日本的电影或者动漫,你时常会被大和民族所展现的超强正能量所打动!而这股正能量,也被日本人运用到了青少年的体育教育当中。 不设硬性指标的,超越自己更重要 例如说跳远,学校并不硬性规定学生必须跳多远的距离,但要求做到每一次都能比前一次有所进步,能够不断超越自己就好。 老师会发给每个学生一张“跳远纪录表”,学生们在每次上完跳远课后,记录下来每一次跳

近邻的日本与中国的关系

近邻的?异化? 曾经,我们一直用?一衣带水?这样诗意的词语形容中日关系。的确,中日地理距离相近。在近现代历史上,中日交流的历史内容丰富。 然而,?近?未必意味着?亲?。这取决于国家战略的定位。当近代日本以岛国资源基础希望寻求大国地位的时候,已然为两国关系埋下伏笔。 以一点为例。资料显示,日本矿产资源贫乏,除煤、锌有一定储量外,90%以上依赖进口,其中石油完全依靠进口。主要资源依赖进口的程度为:煤95.2%,石油99.7%,天然气96.4%,铁矿石100%,铜99.8%,铝矾土100%,铅矿石94.9%,镍矿石100%,磷矿石100%,锌矿石85.2%。这些资源都是一国发展所必需的。因此,无论陆地资源-如当年占朝鲜、建立伪满洲国,到海洋资源与航路资源-如现在的钓鱼岛,这些已经不仅仅是日本政客对内权术的需要,更是国家战略利益的驱动。 日本,这个中国近邻在国家定位的变化,让地理位臵的相近反而成为两国交恶的根源之一。 危险的现状:日本右转 对于日本这样曾经挑起二战的国家来说,其军力发展虽令人警惕,但未必是重新走向对外扩展最危险信号,整个国

家政治的集体右转,才是最令人担忧的事情。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前及两国邦交正常化以后,日本一直存在一种要搅乱中日关系的右翼势力。但最终能够让中日关系进入停滞的,该是现在由日本地方大员、进入国会的议员组成的新右翼。 在国会一直炒作与中国对立的石原慎太郎议员,早已经在十年前离开国会,改在东京都任地方长官,保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阵地。文学家出身的石原,比其他政治家更能够敏锐地感触到了日本民众的失落、沮丧,感觉需要用一种新的反华形式,把日本民众聚集起来。他找到了能让民众共鸣的途径。 这便是钓鱼岛问题。在北面与俄国,西面与韩国的领土争端中,日本不能沾到半点便宜的时候,石原要在日本西南炒作钓鱼岛问题。石原选择在美国宣布动员广大民众捐钱购买钓鱼岛。买岛的捐款不在多少,在于能用这种方式能让?买岛?与?捍卫国家主权?结合起来,通过日本《读卖新闻》等保守媒体添油加醋的报道,让民众具有新的反华目标。 有《读卖新闻》这家发行量超过千万份的大报的竭力宣传,日本民众开始在?买岛?问题上持支持态度。执政三年来一直未能获得民意支持的民主党政权,此时热切地需要利用这个问题,通过自己的对华强硬外交,来巧取民意。而炒

质量管理与质量文化

质量管理与质量文化 (作者:石贵龙) 日本文化对其质量管理的影响表现在危机意识、团队及学习等方面,美国文化与其质量管理的关系表现在注重逻辑思维、崇尚个人主义和竞争意识等方面。借鉴日美文化与质量管理的关系,我国企业在质量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技术和社会的发展,推动了质量管理学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其中在全世界影响最大、贡献最多的质量管理思想、方法、技术,当属美国和日本。美国是现代质量管理科学的发源地,世界上大部分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产生于美国;日本的质量管理理论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由美国传入后迅速发展和创新,在七、八十年代赶上甚至超过了英国。美国和日本的质量管理各具特色,是很多企业和学者研究的对象。质量管理是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的实践中创造出的精神财富,是存在于特定文化土壤中的人所从事的管理活动,与一定的文化传统相联系。本文从文化与质量管理的关系出发,对美、日两国的质量管理进行分析,并得出对我国企业具有借鉴意义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思路。一、日本文化与质量管理的关系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日本制造”是质量低劣、粗制滥造的代名词,日本质量管理大师赤尾洋二曾经将当时的情形描述为“日本需要从欧洲和美国引进技术和产品做样品以制造类似的产品”。50年后的今天,日本产品的质量受到世界的赞誉,“日本制造”成为高质量的象征,日本也成为大量出口先进产品的经济强国,日本的经济振兴是一次成功的质量革命。 1.危机意识使日本开展质量兴国运动并最终使“日本制造”成为高质量的象征 作为岛屿之国的日本,人口众多、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恶劣的生存与发展环境造就了日本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艰苦奋斗的品质。20世纪40年代后期,日本处于战败后的困苦中,为摆脱困境、发展经济,日本意识到只有依靠产品大量出口才能发展经济,这就必须改变过去东洋货“质次价高”的形象,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国外市场,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发展经济的紧迫感使日本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质量管理运动。日本企业在学习国外先进质量管理理论,并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造,创新是日本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科学技术没有多少重大的发明创造,却生产出了世界一流的产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管理创新。日本对世界质量管理的主要贡献是两种质量改进方法——“质量机能展开方法”和“田口方法”。赤尾洋二博士受到Bridgestone轮胎公司久留米工厂提出的“工序保证项目一览表”连接了真正的质量和工序要因方面的启发,提出了从顾客的需求出发,通过“质量屋”把顾客的语言转换为工程设计人员的语言的质量机能展开(Quality fnction deploy-ment)技术。日本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田口玄一针对顾客对产品性能稳定性的要求创立的田口方法(Taguchi Methods),将实验设计和非线性技术应用于产品质量的设计阶段,提出了著名的三次设计思想。质量机能展开技术和田口方法是促使日本产品一跃成为“高质量”代名词的基本原因之一。后来这两种质量管理方法为美同所推崇。2.充分发挥“和魂”文化的作用,充分发挥团队作用,做到持续改进 “和魂”和“洋”是构成日本文化的核心。日本民族自称大和民族,日本最早宪法的第一条就是“和为贵”,日本“忠于天皇、拼死无憾”的武士道精神就是“和魂”的集中表现。“洋”,是指外国的先进文化、技术或宗教。 日本企业家在质量管理中很好地利用了这种“和魂”精神。他们认为,企业不仅是一种获得利润的经济实体,而且还是满足企业成员广泛需求的场所。日本企业所采取的终身雇用制、

国外体育主题公园经验借鉴

国外体育主题公园建设经验的借鉴 2014年08月12日17:25:00来源: 通过对欧洲、北美洲、亚洲三大区域的体育公园发展现状分析后发现,国外在体育公园建设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比如体育公园规模标准的制定、活动内容的设置与规划设计手法,都体现出各国建设体育公园的思路。由于国情不同,这些经验是否适用于我国体育公园建设,有待进一步在实践中验证,但就一些先进的设计理念来说,仍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为建设符合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体育公园做好充分的理论储备。可借鉴的内容有以下四方面: 一、规模标准的制定 美、日都将体育公园纳入本国公园分类系统,并制定相应的规模指标,为计算公园游人容纳量、运动设施数量与占地面积等提供参考,使体育公园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 ? 在日本各类公园绿地采用的指标中,对都市基干公园中的运动公园做出了相应的规定(见表1)。 表1:日本运动公园相关规模标准 资料来源:《中国现代公园——发展与评价》(李敏,1987) 美国1956年颁布的第66号令也对美国体育公园相应的配套标准做出了规定(见表2),其中地区体育公园的服务半径为1200-2400m。 表2:美国社区公园体育配套设施标准 资料来源:美国国家公园服务部和美国森林服务部第66号命令 然而,目前国内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只在其他专类公园中对体育公园的绿化占地比例做出了规定,即“应大于等于65%”,未对体育公园给出详细的量化标准,使得在确定体育公园规模时缺乏指导性依据。体育公园要保证充足的运动场地,绿地率未必能达到65%。因此,有必要对体育公园的绿地率做特殊考虑,而且针对不同类型的体育公园,应制定不同的绿地率标准,它应该是一个动态指标。定量只能是一种定性标准的补充,解决现有的运动设施占地面积与绿化面积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对于没有条件

中国传统文化的流逝以及与日本文化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的流逝以及与日本文化的关系 摘要:日本是个十分重视也十分善于吸收和输入他国文化的民族,“大化革新”大规模地学习大唐文化,“明治维新”全盘输入西方文化,都对日本的发展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相比较而言,中国在历史上就不太善于吸收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文化,历史悠久、地大物博虽然是一种优势,但是如果只注意输出而不重视输入,不重视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吸取营养、不断地发展自己,那么这种优势也会走向反面。 关键词:文化输入与输出模仿继承 在文化上,日本从古至今一直是在学习模仿外来先进文化,继承中国唐文化,明治维新后又受到西方文化的感染,可谓吸收了各种文化的优点又融合了自家文化。 而唐文化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巅峰,日本文化是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和创新而来的,而中国自己真正的优秀文化却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有遭到极大的破坏,从而许多优秀的文化没有流传下来,而日本却积极地保留下来了这些文化。 中国文化在历史上曾经经历过七次重大打击(参考:夏童雪《阻碍中国古代文明的七大事件》https://www.360docs.net/doc/4112444766.html,/dstopg/blog/item/095eff1fba85b70a314e155b.html),第一件秦始皇的焚书事件;第二件事独尊儒术;第三件事金元入侵;第四件事明朝的统治方针;第五件事明朝的八股文;第六件事明清的海禁和刘大夏的极端愚蠢;第七件事洋务运动和百日维新的失败。其中我认为对我国文化打击最深的是焚书坑儒和元朝的入侵。 秦始皇在加强中央集权时,为了加强对人民思想的控制,将诸子百家的书籍大部分焚毁,摧毁了许多文化书籍,毁灭了诸多宝贵的先秦文化,限制了人民思想发展,不利于创新和发展,对后世造成恶劣的影响,是文化的倒退,知识分子的大摧残,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假使,没有焚书坑儒,相信,中国古代的文化知识很有大的飞跃。不过这个秦朝的时候也有过徐福东渡的事件,把秦朝的一部分文化带给了日本,这就是说日本也继承了部分中国先秦文化。而另一个重大文化打击就是金人的入侵了,中国特色的封建文明达到了最高峰,宋朝的赋税收入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也是最高,人民生活水平也相当高所以司马光慨叹:“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有西方学者说当时一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东京汴梁一个看城门的士兵。宋代的科学文化也达到了高潮,理学家程頤已经体现出科学研究的思想,沈括等科学家的成就达到了当时世界最领先的水准。而当时甚至已经出现了工厂生产等资本主义萌芽,就在这样一个发展的最好时机,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使这个时机被错过,否则中国可能是最先实现工业革命的国家,而这个时机的错过,导致中国再也没有在封建社会时期遇到这样好的发展时机,宋文化良好的继承了唐朝的文化,并发扬光大,虽然成就不如唐朝,但是文化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金人入侵后按游牧民族惯例大肆掠杀,使北方的人口降低很多,其中部分则迁移到南方,金元统治者还在中原实行原始的奴隶制度,在农业区进行放牧,以及民族歧视政策,这些都导致了中华文明的严重倒退。当然当满清的铁蹄又一次踏入中原的时候,他们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例如歧视汉人,满人不从事生产,不读书,不过由于明朝的经济文化并没有唐宋

生产品质管理培训.

生产品质管理培训 2010年11月13-14日上海 2010年11月20-21日深圳 【主办单位】BCG- 百乔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收费标准】¥2800元(包括培训、培训教材、两天午餐、以及上下午茶点等) 【参加对象】制造型企业董事长、总经理、主管营销、生产、质量、技术副总;营销、开发、技术、生产、品质、采购、物流、售后服务等相关部门经理、负责人;制造车间主任、技术、品质、工艺工程师等相关管理技术人员 【报名电话】闫老师 【温馨提示】本课程可为企业提供上门内训服务,欢迎来电咨询! 课程背景Course background 世界著名质量管理大师J.M.朱兰博士说过:21世纪将是质量的世纪。日本在质量方面呕心沥血50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日本由一个地理上的小岛国从战后的废墟上登上并继续保持了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客观事实充分证实了日本的“质量经营”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有效的管理模式之一。日本质量经营的思想、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引进“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体系,对提升广大制造型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对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但我们也看到有不少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低下,客户投诉、报怨、退货不断上升。企业在客户、市场的信誉下降,面临被市场淘汰出局的危险。企业领导的管理观念、思路混乱,在整个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知道到底以“什么体系”作为主线来管理经营企业。当前面对全球一体化及经济、市场、气候环境不确定性、多变性,制造型企业的“转型升级”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而其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全面质量经营”的思想、思路、方法,所以我们特开发了非常实用、实效、系统的《全面质量经营实战训练》课程以帮助我们的制造型企业中高层从全局、战略的高度来学习“全面质量经营”的思想、思路、方法。 课程目标 管理、技术人员提供非常实用、实效、系统的全面质量经营的思想、体系、方法与工具课程效果:如切实持续加以吸收、运用,可达成:有形效果企业P(效益、效率)、Q(产品质量水平、合格率、顾客满意度)、C(经营成本、减少浪费、库存积压)、D(准时交货率)、S(企业安全、环保)、M(企业员工素质与能力、士气)有明显提升无形效果企业在市场的美誉度、企业经营管理素质、水平有明显提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大纲curriculum introduction 全面质量经营概述 ◆什么是全面质量经营◆提高商品质量 ◆提高工作质量 ◆提高经营质量全面质量经营中应克服的问题◆质量的标准(戴明圈) ◆质量的效果 ◆防守的活动

日本质量管理方法

日本质量管理方法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在今日的竞争环境中,忽视质量问题的企业无异于自杀。 ——美国总统工业竞争力委员会主席约翰·扬 把质量意识注入每位员工的血脉 ——日立的质量管理 两大法宝 日立公司最早可以追溯到小平浪平先生于1910年在东京创立的一个小电机修理厂,1920年该厂被改组成名为日立制作所的股份有限公司,日立因此正式得名。由于它是一家股份制企业,与其他家族式日本大公司不同,日立的历任总经理相互间没有血缘关系。随着二战前日本工业的迅速发展,日立公司也日益壮大,到1941年底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时,日立发展成经营涉及电力设备、机车车辆和通讯设备等多个领域、日本最大的综合性机械电气制造厂家。现在,日立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器设备制造商之一。它的产品遍及信息系统和电子设备、动力和产业系统、家用电器、材料工业四大领域,共20000余种。它的生产销售网络遍布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拥有70余家制造公司和100余家销售与维修服务公司。1997年,公司全球销售收入近700亿美元,列《财富》杂志98世界500强第21位,在电子电器设备行业厂家中位居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之后列世界第二位(见下表),在日本最大工业企业中也仅次于丰田汽车公司。 世界电器设备制造商十强(1998) (单位:百万美元) 公司名称国别销售额利润额排名 8,203.0 1 GENERAL ELECTRIC通用电气美国90, 840.0 28.3 2 HITACHI 日立日本68, 567.0

3 MATSH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松下电器日本64, 280.6 762.5 4 SIEMENS 西门子德国63, 754.6 1,427.4 5 SONY 索尼日本55, 033.0 1,809.1 6 TOSHIBA 东芝日本44, 467.2 59.8 7 NEC 日本电气日本39, 926.5 336.5 8 ROYAL PHILIPS ELECTRONICS 飞利浦荷兰39, 188.4 2,938.6 9 MITSUBISHI ELECTRIC 三菱 电气日本30, 967.3 -862.9 10 SAMSUNG ELECTRICS 三星电 子韩国23, 809.9 -40.2 注:本表根据《财富》“98世界500强”编制,销售额和利润额均是1997财政年度数字。 日立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主要在于它的两大法宝:一个是十分注重技术革新和应用,另一个是视质量为企业的生命。在技术革新与应用方面,日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了完善的研究与开发体制,并在美国建立了两个研究开发中心,在欧洲与两个实验室、大学合作建立了两个研究所。1997年,公司共有研究人员1.7万名,分布于35个研究所,研究与开发经费近50亿美元,约占公司年销售额的7%。获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大奖的电子显微镜、晶体管电子计算机、日本第一辆子弹头列车、日本第一套核动力发电设备、世界首次成功的光纤通讯实验、高灵敏度摄像管记载着日立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辉煌的历史和灿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