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 6、3 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新人教版word版word版

【初中教育】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 6、3 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新人教版word版word版
【初中教育】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 6、3 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新人教版word版word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初中教育】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 6、3 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新人教版word版word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学习目标】

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合作研讨】:

1.测量物质的密度的原理是,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哪些,密度是.物间接测量还是直接测量:__________

2.质的质量和体积分别用什么工具来测量:__________

3.思考:如何测出一块长方体木块的密度?

所用器材:

实验方法:(1)用测出它的长a、宽b、高c,据算出它

体积。

(2)用测出它的质量。

(3)据公式算了其密度

【自主学习】:

一、读教材P117“想想做做”,了解量筒的使用方法:

1.教材中量筒以什么单位标度的?,1mL= cm3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

3.量筒的分度值是

4.图6.3-1中甲、乙、丙哪种读数方法是正确的?为什么?

5.如何在量筒上读数呢?

(1)在量筒上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如果液面是凹形的,与凹面,如果液面是凸形的,与凸面。

(2)液体的体积可以利用直接测量,可是如何利用量筒测固体的体

积呢?

(利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采用的是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即

先测出量筒中的体积,再测出量筒内和于液体中的固体的总体积,两

者相减,就得到固体的体积。

6.体积的单位,常用单位有、、。

二、如何测出盐水的密度?现有两种方案供你选择,请你作出

选择并说明理由。

方案一:

A.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1

B.用烧杯取适量的盐水称出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液体的体积V

D.用公式求出盐水的密度。

方案二:

A.在烧杯中盛盐水,称出它们的质量m1.

B.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V.

C.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下的盐水的质量m2.

D.用公式ρ求出盐水的密度.

你选择的方案是,那另一种方案的缺陷是

三、如何测出不规则固体(不溶于水)的密度?

对于不规则的固体,如形状不规则的石头,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该石块的质量m;

2.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用细线系好石块,

轻放入量筒中,记下此时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

3.根据计算出该石块的密度。

思考与讨论:能否先测出小石块的体积,再测出小石块的质量?为什么?若是这样做了,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若被测的物体是漂浮在液面上的,怎样去测出它的体积?

【探究实验】

1.测盐水的密度

根据自主学习中选择的正确方案,设计实验表格,并把实验数

据记录在表格中。

2.测小石块的密度

自己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并把实验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精讲点拨】

【课堂练习】

(一)基础过关

1.在测定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m;

B.在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C.把石块全部浸入水中,记下水的体积V2;

D.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1)合理的实验步骤是;(用字

母表示)

(2)石块的密度的计算式为

2.测量一种物质的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和,然后利用公

式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种(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法。

3.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时候,要用量筒来测量,量筒的容积和水要适量,适量的含义是固体(填“能够”或“不能

够”)浸没入液体中。

4.下列是不同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小明同学要测量出100g密度是0.8g/cm的酒精,则应选择()

A. 50 ml ,5ml

B.100ml, 2ml

C.250ml, 5ml

D.400ml, 10ml

5.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密度的实验:

(1)在使用托盘天平前要对天平进行调节,按正确的顺序将下列各步骤前的字母排列

A.组装好天平,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

B.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栋梁平衡

C.把游码置于标尺的零刻度线处

(2)实验所依据的公式

(3)实验过程:

A.在玻璃杯中盛上盐水,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读出砝码和游码的读数为130.2g。

B.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如图所示,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并填入表中。

C.把玻璃杯和剩余盐水放在天平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将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填入表中。

D.计算出盐水的质量和密度,填入表中。

玻璃杯和盐水的质量(g)

玻璃杯和

剩余盐水的质

量(g)

量筒中盐

水的质量(g)

量筒中盐

水的体积(ml)

盐水

的密度

(g/cm3)

(二)能力提升

1.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油的密度时,以下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取适量的油倒人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人量筒中,测出倒人量筒中的油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

2.在测量铁块的密度时,用了下面几个步骤,则测量步骤合理顺序是( )

①计算铁块的体积;②记录铁块放入量筒后水面上升到的刻度;③观察量筒中水的体积;④用天平测出铁块的质量;⑤调节好天平;⑥计算铁块的密度。

A.⑤④②③①⑥

B.④⑤③②①⑥

C.③②①⑤④⑥

D.⑤④③②①⑥

3.在“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中,为测定物体的质量,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则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 调节,将一矿石标本放在已调好的天平左盘内,当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内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矿石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则矿石的体积为__________,这种矿石的密度为__________

4.给你一个托盘天平,一个不大的空瓶和足量的水,用来测定牛奶(足量)的密度。

(1)用托盘天平测量的三个量分别是:

①用字母表示;

②用字母表示;

③用字母表示。

④一瓶牛奶的体积用字母表示,其表达式(2)计算牛奶密度的表达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浙教版_科学八年级上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才子教育2014年春季入学测试卷 八年级科学 一、选择题(本题30 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1、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它主要包括() A、河水、湖泊水、地下水 B、陆地水、冰川、江河水 C、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冰川水 D、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2、下列对水的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水电解后会生成氢气和氧气 B、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0C C、通常情况下,-50C的水呈固态 D、清澈的山泉水带有甜味,可见纯净的水有甜味 3、一滴水与一桶水相比() A、质量相同,密度不同 B、质量相同,密度相同 C、质量不同,密度相同 D、质量不同,密度不同 4、对于密度公式ρ=m/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质量不变的时候,密度与体积成正比 B、当体积不变的时候,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D、密度与体积成正比,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5、下列事例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坐在沙发上比坐在木凳上舒服 B、书包用扁而宽的背带 C、善于啃树皮的蝉的口器结构 D、善于沙漠行走的骆驼的脚掌形状 6、一个重为100牛的物体,用60牛的力压在竖直墙面上时,这个物体对墙面的压力是() A、40牛 B、100牛 C、60牛 D、160牛 7、某潜水艇在从浅水一直下潜到某深度时的过程中,则潜水艇() A、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变大,浮力不变 B、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变小,浮力变大 C、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变大,浮力变小 D、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不变,浮力变大 8、某中学生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是() A、103帕 B、104帕 C、106帕 D、108帕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B、不同的物质分散到水中都会形成溶液 C、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D、在科学实验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10、已知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溶解度为36克,则用36克该物质最多可制成的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质量为() A、100克 B、64克 C、136克 D、36克 11、要除去海水中混有的少量泥沙,最可取的方法是() A、蒸馏法 B、结晶法 C、过滤法 D、沉淀法 12、俗话说:“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说明了() A、热力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B、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C、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D、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13、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大气层是()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上海教育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上海教育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公路边的超声波测速仪在不停地测过往车辆的速度,但是司机却听不到测速仪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A.公路上过往车辆太多,压住了超声波测速仪发出的声波 B.司机集中精力驾驶汽车,没有感觉到 C.超声波的频率在 20000Hz 以上,人不能感知到 D.有汽年玻璃窗隔着,所以听不到 2 .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井底之蛙,所见甚小B.猴子捞月,空喜一场 C.雨后天空,彩虹架桥D.岸边树木,水中倒立 3 . 某同学对下列物理现象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进行了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凝固 B.夏天,刚从冰柜里拿出一瓶矿泉水,它的瓶壁“流汗”﹣液化 C.秋天,草地上出现霜﹣升华 D.冬天,人口里呼出“白气”﹣汽化 4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铝、冰、海波都是晶体 B.真空不能传声是用推理法得出的 C.增加液体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液体蒸发 D.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5 . 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A.甲、乙两车在0﹣20s过程中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经过5s,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长 C.经过10s钟后,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行驶D.在0~5s时间内,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小 6 . 某同学家到学校有一条500米长的平直马路。一次他从学校回家,开始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行走,当走了一半路程时突然下起了大雨,他马上以3米/秒的速度匀速跑回家,下列各图能大致反应他回家过程中运动情况的是 A.A B.C.D. 7 .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 A.课桌高80 cm B.人步行的速度是5 m/s C.中学生的身高为1.65m D.让人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为25℃ 左右 8 . 春天,走在农业生态园的树荫道上,阵阵花香扑鼻,这是由于() A.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有空隙 C.分子间的吸引力 D.分子间的斥力 9 . 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了不同颜色的光,则()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套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案学习目标 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结构; 3、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课前预习 一、宇宙的组成和原子结构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 ________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又由能组成的。原子是由处于中心的和 ___________组成的。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 ___________和组成的。 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 二、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以、、、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 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分紧密,粒子间有很强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和;液态物质,分子间距离比较大,粒子间的作用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固定的,具有;气体物

质,分子间距离较大,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因此,气体具有。 三、纳米技术纳米是一个单位,符号是。 6nm= m,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是有。 课堂达标宇宙是由组成的,物质是由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科学研究发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是 0、3 0、4nm,那么 0、 4nm=__________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B分子能用肉眼看到,而原子不能C能够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粒子叫分子从微观的角度看,固体的的体积一般比液体的体积小的原因是 ( )、固体的分子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中振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小、固体的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液体分子排列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固体的分子排列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课后巩固 一、基础训练 1、我们知道物质一般以 _____态、液态、 ______态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 ____________。 从实验,我们看到物质在一般情况下由液态变为固态体积_________,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 _________。

八年级上科学期末考试卷汇总

2015学年(上)八年级阶段II检测 科学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卷共四大题,31小题,所有答题均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2.本卷g=10N/kg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只有一个正确或最佳答案) 1.为了纪念一些科学家对科学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很多科学量的单位是用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下列用这种方法来命名单位的量是(▲) ①力②长度③电流④质量⑤大气压⑥密度 A.①②⑤B.①②④C.①③⑤D.②⑧⑤ 2.小明同学在备考中,准备有:①透明塑料笔袋②金属刀片③塑料三角板④铅笔芯⑤橡皮擦。上述五种物品中,其中属于绝缘体的有(▲)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 3.如图所示,能够说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是(▲) 4.如图所示,艾力同学将自制气压计从山脚下带到山顶的过程中,气压计的水柱和外界气压的变化分别是( ▲ ) A.上升,降低 B.下降,升高 C.上升,升高 D.下降,降低 5.利用脊蛙(切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能观察脊髓的反射功能,但再将脊髓破坏,则脊蛙对任何刺激都不发生反应。这是因为在反射弧结构中被破坏了(▲) A.全部结构B.传入神经C.传出神经D.神经中枢6.2011年5月1日起执行“醉驾入刑”,其科学依据是过量的酒精会使人( ▲ ) A.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B.血管舒张,体温上升 C.呼吸加快,记忆力下降D.免疫力下降 7.利用“光控开关”和“声控开关”可以节约居民楼里楼道灯的用电。其中“光控开关”能在天黑时自动闭合,天亮时自动断开;“声控开关”能在有声音时自动闭合,无声音时自动断开。下列电路图中合理的是 ( ▲ )

8.根据如图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三种物质中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B.曲线A和C的交点表示A、C两物质在t1℃时溶解度相同 C.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在温度升高到t2℃时, 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 D.t1℃时,将35 g B物质加入到100 g水中,经充分溶解所 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9.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一名叫罗杰斯的妇女,体重不足56 kg,当她的儿子在家中修理汽车时,千斤顶突然倒塌,儿子被压在车底,罗杰斯一刹那间异常紧张,竟然独自抬起l.6吨重的汽车的一端,将儿子救了出来。请问在短短的几秒钟内,罗杰斯体内由于紧张而释放出了(▲) A.甲状腺激素B.肾上腺素C.胰岛素D.雄性激素 10.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远离地300多千米的天宫一号为全国青少年带来神奇的太空一课,首先指令长聂海胜盘起腿,玩起悬空打坐,……王亚平做了水膜水球等实验。以下初中科学实验①粗盐提纯实验②电解水的实验③研究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实验④用空盒气压计测舱内气压⑤植物根的向地性。如果把这些实验带到天宫一号的太空舱中去做,你认为能达到预期实验效果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④⑤ 11.电解水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现将一定质量0.1%的氢氧化钠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没有改变B.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减少了C.阴极与阳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1 :2 D.溶液减少的体积就是产生气体的体积12.如图是电冰箱的简化电路图。图中M是电冰箱压缩机内的电动机,L是电冰箱内的照明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S1闭合、S2断开时,照明灯与电动机并联 B.S1、S2都闭合时,照明灯与电动机串联 C.关上冰箱门时,S1自动断开,使得照明灯熄灭 D.冰箱内温度降低到设定温度时,S1自动断开,电动机停止工作 13.如图为静止在竖直墙面上的“爬墙遥控车”,质量为0.03千克,“腹 部”有吸盘,当“爬墙遥控车”的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遥控 车能牢牢吸在竖直的墙面上而不会掉落,这是因为遥控车(▲) A.质量小,重力可以忽略不计B.受到墙面对它向上的摩擦力 C.受到大气对它的压力D.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 14.如图,某同学将一张细条状铝箔纸的两端分别压在干电池的正负极,发现铝箔纸发热并燃烧。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时干电池的正极与正极相连 B.用普通纸代替铝箔纸也能燃烧 C.实验中铝箔纸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该实验能说明短路带来的危害

上海市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直线运动 知识点拨: 1. 质点 用一个只有质量没有形状的几何点来代替物体。这个点叫质点。一个实际的物体能否看作质点处理的两个基本原则:(1)做平动的物体。(2)物体的几何尺寸相对研究的距离可以忽略不计。 2. 位置、路程和位移 (1) 位置:质点在空间所对应的点。 (2) 路程: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它是标量。 (3) 位移:质点运动位置的变化,即运动质点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 向线段。它是矢量。 3. 时刻和时间 (1) 时刻:是时间轴上的一个确定的点。如“3秒末”和“4秒初”就 属于同一时刻。 (2) 时间:是时间轴上的一段间隔,即是时间轴上两个不同的时刻之差。 21t t t =- 4. 平均速度、速度和速率 (1) 平均速度(v ):质点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即v = s t ?? 。它是矢量,它的方向与Δs 的方向相同。在S - t 图中是割线的斜率。 (2) 瞬时速度(v ):当平均速度中的Δt →0时,s t ??趋近一个确定的值。 它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运动方向。在S - t 图中是切线的斜率。 (3) 速率:速度的大小。它是标量。 5. 加速度 描写速度变化的快慢。它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变化所用的时间之比值,即:

a =t v ??。 它是矢量,它的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 方向一致时,质点作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质点作减速运动。 6.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特点:加速度是一个恒量) (1)基本公式: S = t + 12 a t2 = v0 + a t (2)导出公式: ① 2 - v02 = 2 ② S t - a t2 ③ v == 2 t v v + ④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S Ⅱ-S Ⅰ=2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可导出: - =(M -N) ⑤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⑥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注:无论是匀加速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均有: 2 < 2 ⑦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内的位移之比为: S Ⅰ:S Ⅱ:S Ⅲ:……: = 1:3:5……:(21); 1、 2、3、…… ⑧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 t Ⅰ:t Ⅱ:t Ⅲ:…:=1:( )21-:()23-……(n n --1); 1、2、3、 7. 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全套精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导学案

目录 课题:科学之旅序号:01 (1) 课题: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序号:02 (3) 课题:运动的描述序号:03 (5) 课题:运动的快慢序号:04 (7) 课题:测量平均速度序号:05 (9) 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序号:06 (12) 课题:声音的特性序号:07 (14) 课题:声的利用序号:08 (16) 课题: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序号09 (18) 课题:温度计(一) 序号:11 (20) 课题:温度计(二)序号:12 (21) 课题:熔化和凝固(一)序号:13 (23) 课题:熔化和凝固(二)序号:14 (25) 课题:汽化和液化(一)序号:15 (27) 课题:汽化和液化(二)序号:16 (29) 课题:升华和凝华序号:17 (31) 课题:光的传播序号:18 (33) 课题:光的反射(一)序号:19 (35) 课题:光的反射(二)序号:20 (37) 课题:平面镜成像(一) 序号:21 (39) 课题:平面镜成像(二) 序号:22 (41)

课题:光的折射序号:23 (43) 课题:光的色散序号:24 (45) 课题:看不见的光序号:25 (47) 课题:透镜序号:26 (49) 课题:生活中的透镜序号:27 (52) 课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序号:28 (54) 课题:眼睛和眼镜序号:29 (56) 课题:显微镜和望远镜序号:30 (58) 课题:透镜及其应用复习(一)序号:31 (60) 课题:透镜及其应用复习(二)序号:32 (62) 课题:质量(一) 序号:33 (64) 课题:质量(二) 序号:34 (66) 课题密度序号:35 (68) 课题:测量物质的密度序号:36 (70) 课题:密度与社会生活序号:37 (74)

八年级上科学期末考试试题卷(浙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上科学期末考试试题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酒精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它表示的意义是() A、酒精的质量为0.8×103千克 B、每立方米酒精的质量为0.8×103千克 C、酒精的体积为1米3 D、每立方米酒精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和动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B、任何物质都能溶解在水里 C、湖水、海水颜色各异故水具有各种颜色 D、水能通电分解产生氮气和氢气 3、妈妈做菜时喜欢把菜刀擦得光些,刀口磨得薄些,主要目的是() A、除去锈迹,延长刀的寿命 B、能减小摩擦力,又能增大压强 C、切菜可以不用力 D、可以减小压强 4.体积相同三只实心铅球,分别浸没在水、盐水和水银中,它们受到浮力为()A放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较大B放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放在水银中受到的浮力较大D放在盐水及水中受到的浮力一样大5、如图所示的电路,当开关S合上时,A表和V表的读数变化为( ) A.A表示数变大,V表示数不变 B.A表示数变大,V表示数变小 C.A表示数变小,V表示数变小 D.A表示数不变,V表示数不变 6、有一堵墙,由于地基松软发生了下陷现象,以下方法中哪一种可以使墙对地基的压强减小一半,以防止继续下陷?() A、将墙的厚度减小一半 B、将墙的长度减小一半 C、将墙的高度减小一半 D、将的长度增大一倍 7、冬天,把自来水笔从室外带到室内,有时会有墨水流出。这主要是因为() A、墨水受热膨胀,流出来了 B、笔囊受热膨胀,把墨水挤出来了 C、笔囊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把墨水挤出来了 D、笔尖处的缝隙受热膨胀,使墨水漏出来了 8.下列属于向性运动的是() A.含羞草受到触动幼叶下垂B.蛾类夜间扑向灯火 C.蚂蚁趋向甜食D.向日葵的花盘向太阳 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6欧,R2=12欧。当开关S闭合 后,A l、A2的读数之比为() A.3:1 B.2:3 C,1:3 D.2:1 10、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利用大气压的实例是( ) A. 吸式挂衣钩能贴在光滑的墙上挂衣物 B. 吸尘器能吸灰尘 C. 用吸管能吸敞口瓶内的饮料 D. 用注射器能把药液注入肌肉里 11、下列家庭常用的调味品中,与水充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八年级物理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动与静 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参照物: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并记下单位; 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长度的单位: 长度基本单位为米(m); 比米大的有千米(km),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

纳米(nm)等。 长度换算: 1m =10dm=102cm=103mm=106um=109nm 时间单位: 时间基本单位为秒(s),比秒大的时间单位有时(h)、分(min);比秒小的时间单位有毫秒(ms)、微秒(us)等。 时间换算: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us。 误差: ①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②产生原因: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 ③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④误差与错误区别: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第三节快与慢 在物理学中,用速度,即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与慢。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册

序号:01 课题:科学之旅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2、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 3、知道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联想讨论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一、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内容。 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等物理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 3、学习物理的方法有: 课堂导学 1、演示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2、演示1-2,小人跳舞的原因是,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3、演示1-3,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4、演示1-4,乒乓球会下落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5、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或是衣服上摩擦,观察塑料笔能否吸引小纸屑?,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6、物理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目的”进行以下观察: (1)图1-7中,要想省力,后轴齿轮应换用较大的还是较小的? (2)图1-8中,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飘还是向上飘?,这与吹肥皂泡发生的现象类似吗? (3)图1-9中,观察杯中鸡蛋会发生什么现象? (4)图1-10中,气球能把杯子吸住的原因是什么?, 你见到过与此类似的现象吗?试举一例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外作业 1、试用质量不同的小物体(如小石子)、长度不同的细线、秒表、模仿伽利略的实验方法验证单摆的 等时性原理。 2、预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后反思

序号:02 课题: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姓名 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导学方法:讨论、实践法。 课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长度的单位、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以及刻度尺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刻度尺的使用:①使用前观察??? ②使用时注意? ?? (4)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一般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特殊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单位:________________(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秒表的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误差: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生练习 1、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 中错误的是( ) A 、171.2mm B 、1.712dm C 、0.172km D 、1712m 2、以下测量数据中基本符合事实的是( ) A 、一张试卷纸的厚度约为0.6mm B 、课桌的高度约为0.8cm C 、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m D 、文具盒的宽度约为35cm 3、如图所示,物体A 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 4、如图所示是“秒表”的示意图,请观察后回答: (1)“秒表”的量程是__________; (2)“秒表”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 (3)图中“秒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 6、如果我们用被拉长的皮卷尺去测量某一物体,测量结果会( ) A 、偏大 B 、偏小 C 、无影响 D 、都可能 7、第46届世乒赛已于5月6日在日本大阪闭幕,这是改用“大球”后世界乒坛上首次高水平较量, 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 A 、2nm B 、2mm C 、2cm D 、2dm

[精品]镇海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浙教版

浙江省镇海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温馨提示: 本试卷中g均取10N/kg.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4分,第11~15小题,每小题3分, 共5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1. 为减少病人疼痛,手术前通常要给病人麻醉,有一种气体麻醉剂通过盖着口鼻的面 罩传输给病人。下列哪个系统不参与麻醉过程? A. 呼吸系统 B. 消化系统 C. 循环系统 D. 神经系统 2. 根据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下列关于人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 B.肾小管壁薄且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血液滤过形成原尿 C.小肠内有胰液、肠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营养物质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3. 前段时间小明得到了两株相同的花卉幼苗,可她只有一只花盆和一只形状与花盆相同 但底部没有小孔的塑料盆,于是她在两个盆里装上等量的同种适合该幼苗生长的泥 土,把两株幼苗以相同的方式栽种并放置在合适的环境中,此后浇相等的水、肥料等。 结果一段时间后,种在花盆中的幼苗长得很好,而长在塑料盆中的幼苗长得越来越差。 塑料盆中的幼苗为什么长不好?可能是下列哪个原因造成的 A.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4. 如图是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 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B.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无关 C.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与水的汽化有关 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气孔会逐渐增大 5.一位农民种植的某块农田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他怀疑该农田可能是缺少某种元素,为此将该块肥力均

上海市高二物理上学期概念整理(精华版)

物理概念整理 第七章:物体的内能 (1)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分子动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温度是分子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大小和体积有关 (3)物体的内能:物体内 ...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物体的内能大小与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 (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热传递:物体之间内能的转移。 (2)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可能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1)自然过程的方向性:大量事实表明,自然界中一切实际变化过程都具有方向性,朝某个方向的变化时可以自发发生的,相反方向的变 化却是受到限制的,这就是自然过程的不可逆性。 (2)能量的耗散与退化:在自然界发生的种种变化中,能量的总值虽然保持不变,但是能量可被利用的价值却越来越小,即能量的品质在 逐步降低。 (3)能源:能够提供可利用的能量的物质资源 (4)常规能源:技术上比较成熟,使用较普遍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5)新能源:近几十年才开始利用或正在研究开发的能源,如太阳能,核能,地热能等 第八章:电场 1、产生静电的三种方式 (1)摩擦起电 (2)感应起电 (3)接触起电 2、产生静电的仪器:(1)手摇感应起电机 (2)超高压电源 (3)范德格拉夫起电机 3、测量静电的仪器:(1)验电器 (2)电荷量表 (3)静电电压表 4、电荷与电量

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且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时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质。 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电量)。 元电荷:质子(或电子)所带电量的绝对值... 它是电量的最小单位,所有自由、独立存在的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基元电荷的整数倍。 5、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失,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6、点电荷: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的大小大得多,以致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点电荷是一种理想模型。 7、 电场强度、电场力 带电体周围存在电场,电场的最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电荷间的作用总是通过电场进行的。 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场强是矢量,用E 来表示。 (1)E 的大小: 该式为场强的定义式,适用于一切电场。 (2)E 的方向:电场中某点场强方向规定为在该点的正电荷受力方向,跟放在该点的负电荷受力方向相反。 (3)E 的物理意义:描述该点的电场强弱及方向。 注意:某点的场强E 的大小与方向由电场本身决定,与检验电荷的电性、电量和受力无关。 8、点电荷在真空中产生电场的场强 (1)场强大小 (2)正点电荷场强方向背离该点电荷,负点电荷场强方向指向该点电荷。 9、 电场线是形象地描述电场的一簇假想曲线。 特点:(1).起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处,终止于负电荷或无穷远处。(注意:电场线不封闭) (2).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 (3).电场线在某处的疏密表示该处场强的强弱。 (4).电场线既不相交,也不相切。 10、 匀强电场 各点场强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的电场叫做匀强电场。 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簇等距平行直线。 11、静电的应用有除尘、喷涂、复印、植绒,其原理一般是先使物体 C e 19106.1-?=q F E = 2 r kQ E =

上海教育版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模拟)

上海教育版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如图所示,木板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木块A放在B的上面,A的右端通过一不可伸长的轻绳固定在竖直墙上,用大小10N的水平恒力F向左拉动B,使B以0.2m/s的速度向左做匀速运动,此时水平绳拉力大小为T,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T的大小为10N B.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为水平向右 C.木块A对木板B的摩擦力,大小等于20N D.若增大拉力F,木板B受到的摩擦力将变大 2 . 如图所示,把筷子一端捆上一些棉花制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当上下推动“活塞”时,人们听到声音变化最明显的是哨声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声度 3 . 如图所示,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一次实验时让小车从棉布表面滑过,第二次实验时去掉棉布,让小车直接从木板表面滑过,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次实验应将小车从斜面上不同的位置释放 B.第一次实验中应在斜面和水平木板上都铺上棉布

C.两次实验中运动的小车都会停下来,说明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从实验可以看出,运动的小车所受的阻力减小,向前滑行的距离变小 4 . 2015年11月21日,广州恒大主场1﹣0战胜阿联酋迪拜阿赫利队,三年内第2次捧起亚冠奖杯.如图的比赛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足球在空中飞行时会受到惯性作用 B.跳起运动员下落过程中动能减少 C.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状态会改变 D.运动员顶球的过程中,运动员对球的力和球对运动员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5 . 下列关于质量和密度变化正确的是() A.一铁块加热后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B.向轮胎里充气的过程中,轮胎里的气体质量和密度均增大 C.对一零件进行切削加工过程中,零件的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D.一粒种子从地球带入月球,质量和密度均变小 6 . 如图是眼睛的成像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B.甲是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 C.乙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D.乙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 7 . 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关于“实像”和“虚像”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锁定目标 1.(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 2、知道测量由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 3、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预习巧导航 1、阅读课文3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m= dm= cm= mm= nm 4、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5、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一放:刻度尺要放,刻度要。 二读:视线要与刻度尺,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 三记:记录的结果由和组成。 例:1.林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 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

㎝ 2 3 1 ㎝ 2 3 1 (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______; 2. 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是 、 和 。 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____cm ;乙_____cm ;丙______cm. 3、如图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其中,A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刻度尺不正确.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 4、测得一物体长28.4 cm ,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 __,准确值是____ _,估计值是_ __; (二)、误差: 1、.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6cm 、8.45cm 、8.56cm 、8.44cm 、8.47cm,那么错误的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2、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A .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 .在测量中应力求准确,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C .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 .天平没有调节就进行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科学期末考试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科学期末考试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又能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有() ①Cu②N③H2O2④NaCl⑤CH4 A.①②B.③④C.③⑤D.②④ 2 . 衣服上沾有碘极难洗净。由下表分析,在家庭中去碘污渍最好选用 溶 溶剂 质 水酒精苯(一种有机物,有毒)汽油 碘 难溶可溶易溶易溶 A.水B.苯C.汽油D.酒精 3 . 根据图中磁感线的方向和小磁针的指向,判断下列四幅图中错误的是() A.B. C.D. 4 . 与自然界碳循环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植物的蒸腾作用 5 . (湘潭中考)蚕豆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主要依靠根尖的 A.分生区B.伸长区C.根毛区D.根冠 6 . 如图是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某种物质(或量)Y依次经过Ⅰ、Ⅱ、Ⅲ三种结构(或时间段)时含量(或速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此曲线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若Y表示血液中的氧气,则Ⅱ为肺部毛细血管

B.若Y表示血液中的尿素,则Ⅲ为肾静脉 C.若Y表示人的身高增长速度,则Ⅱ表示青春期 D.若Y表示栽有大量植物的某温室内的氧气浓度,则Ⅱ表示从早上到晚上的时间 7 . 小明同学寒假在家看电视时,将一个电暖器拿出来取暖;当他将插头插入插座中时,听到“叭”的一声,同时从插座中冒出一股黑烟,电视机和电灯也都熄灭了,这个现象首先会导致的结果是 A.电视机烧坏了B.空气开关断开了C.电暖器烧坏了D.灯丝烧断了 8 . 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物称为PM2.5,它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国务院发布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项目不必列入监测范围的是() A.氮气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D.PM2.5 9 . 如图所示,甲和乙是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两个物体,物体甲在钩码丙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乙被固定在左边墙上的细绳拉住且保持静止,细绳对物体乙的水平拉力为T。若钩码丙重为2N,滑轮、绳重以及滑轮轮轴间摩擦均忽略不计,那么() A.把物体乙拿掉,甲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发生改变 B.物体甲所受的桌面对它的摩擦力为1N,方向为水平向左 C.物体乙对物体甲的摩擦力和T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 D.物体甲对物体乙的摩擦力和T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10 . 德国化学家洛哈德?埃特尔在固体表面化学的研究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成果之一是揭示了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下图所示〕.如图所示微观变化与下列对应叙述正确的是() A.符合上述反应过程的顺序是③①② B.此反应有化合物参加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 D.对应化合反应方程式为 11 . 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上海版物理八年级上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八年级上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下图1所示,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 图1 2.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震耳欲聋”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D.声音在真空中不受阻力传播最快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B.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为虚像 C.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大于入射角 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4、下列现象不能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栽小树时用眼检查可栽成一条直线; B.日食现象; C.在岸边可看见水中的月亮; D.灯光下物体的影子。 5、医生在诊断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能() A.减少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B.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 C.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一些D.使心脏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6、如图2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光的传播速度总是 B .太阳光是由红、绿、蓝三种基本色光组成的 C .物体经过平面镜成等大的实像 D .过强的紫外线照射会伤害人的眼睛和皮肤 8、将物体放在离凸透镜30cm 处,恰好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的清晰的像;当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 ,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 〔 〕 A .倒立的缩小实像 B .倒立的放大实像 C .正立的放大虚像 D .无像 9、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3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3乙)。造成“看不见”“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 ( ) A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B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C .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D .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 10、如图4所示,甲是正常眼睛对光的作用情况,则乙 〔 〕 A .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 .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 .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D .是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1、下列现象中,与声音音色有关的是 〔 〕 A 、有经验的养峰员,根据蜜蜂的嗡嗡声,就能判断出它是不是采蜜归来 B 、我们能够听出钢琴的声音比小提琴的声音大 C 、选瓷器的时候,总要轻轻地敲击一下来判定瓷器品质的优劣 D 、在听熟悉的人打电话时,很容易辨别出对方是谁 图2 图3 图4

2020年秋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导学案全册合集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三环:自学展示反馈 本章是初中物理学的开始,介绍了自然界最普遍、最 简单的运动——机械运动.本章的内容包括:长度和时间 的测量,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测量平均速度. 本章共有4节: 1.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讲述了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单位、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时间的测量、误差. 在物理学中要对有关现象做定量研究,就需要进行测量. 所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 的基本技能,是他们学习物理所必备的. 2.第2节“运动的描述”,介绍了机械运动、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第3节“运动的快慢”,介绍了运动快慢的比较, 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及 平均速度的意义.本节首先引入速度这个物理量,并通过 路程和时间来计算速度,然后指出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 匀速直线运动,并介绍了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4.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是实验探究课,介绍了 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 本章教材的设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 走向社会”的理念.首先学习了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这也是其他测量的基础.接着介绍 了运动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一些基本概念和运动的规 律.初中物理中速度的计算公式的含义跟小学数学对它 的解释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强调速度的单位及其换 算,学生要了解进行物理计算的规范要求. 【教学目标】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 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掌握速度的简单计算;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时 间和平均速度;知道测量有误差,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 别.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能用实例解释运动和静止的 相对性;体验通过日常的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 和时间的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识运动是宇宙的 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认识测量长度、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 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通过测量平均速度的活动感受 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速度的概念和计算,长度、时 间、平均速度的测量. 【教学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单位的换算,平均速度 的理解和测量. 【课时建议】 本章共有4节,建议5课时.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课时 第2节运动的描述…………………….1课时 第3节运动的快慢…………………….1课时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1课时 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 1.图象法:本章中利用速度—时间图象和路程—时 间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可以清楚地反映物体运动的 变化情况,从而探究物体运动的规律. 2.比较法:本章中在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时,利 用比较法更容易记忆二者的不同. 3.控制变量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运用了这种方 法,在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路程或在运动路程相同 时比较运动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