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西方经济学学习精要与习题集》(第4章 生产技术)

张军《西方经济学学习精要与习题集》(第4章  生产技术)
张军《西方经济学学习精要与习题集》(第4章  生产技术)

张军《西方经济学》第四章生产技术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选择题

1.一种投入的平均产量由下列哪一项中的比率决定?()

A.总产量的变化与总产量之比

B.一种投入单位数的变化与所有投入单位数的变化之比

C.所有投入的总单位数与一种投入的总单位数之比

D.总产量与一种投入的总单位数之比

【答案】D

【解析】一种投入要素的平均产量=总产量/该要素的总投入量。

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

A.任何一种投入的总产量最终一定会达到最大,且随着该投入单位数的增加而减少B.任何一种投入的平均产量最终一定会达到最小,且随着所有投入的增加而成比例的增加

C.任何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应该最终都会随着该投入单位数的增加而减少

D.任何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应该最终都会随着该投入的单位数增加而成比例的减少【答案】C

【解析】边际收益递减指在其他投入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可变投入的不断增加边际产量最终会下降。但并不反映边际产量的减少与可变投入的增加在量上是否成比例。

3.如果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为正,但它随着投入单位数的增加而递减()。

A.平均产量正在下降

B.总产量达到了最大,正要开始下降

C.总产量正在增加,但增加的速度越来越慢

D.企业一定是在长期中运作

【答案】C

【解析】只要边际产量还为正,总产量就一定是在增加的,只是随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的增加速度下降。边际产量递减,平均产量可能在下降,也可能仍在上升阶段。

4.理性的生产者选择的生产区域应是()。

A.MP AP

阶段

B.MP下降阶段

C.AP下降阶段

D.MP与AP相交之点起至MP与横轴交点止

【答案】D

【解析】生产的第Ⅱ阶段为合理的生产阶段,这一阶段0AP M P >>。

5.一企业采用最低成本进行生产,若资本的边际产量为5,单位资本的价格为20元,单位劳动的价格为8元,劳动的边际产量为( )。

A .4

B .3

C .2

D .1 【答案】C

【解析】在给定生产技术投入要素的价格下,要以最低成本生产某一产量的产品,要求的条件是两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即有//20/8K L K L MP MP P P ==,因此2L MP =。

6.假定图中有一条总产量曲线。若由于技术进步使得劳动更具效率,那么新的总产量曲线( )。

A .应该在第一条总产量曲线之下,且更平坦

B .应该在第一条总产量曲线之上,且更平坦

C .应该在第一条总产量曲线之下,且更陡峭

D .应该在第一条总产量曲线之上,且更陡峭 【答案】D

【解析】技术进步使得等量劳动能够生产出更大的总产量,且劳动的边际产量更高,而劳动的边际产量在几何图形中表现为总产量曲线的斜率,因此总产量曲线在原曲线之上,且斜率更大,也就是更陡峭。

7.如果一个生产过程对于所有投入都是收益递减的,那么( )。 A .它不可能是规模报酬不变的 B .它一定是规模报酬递减的 C .它可能是规模报酬递增的 D .以上选项都不对 【答案】C

【解析】规模报酬是长期概念,边际收益递减是短期概念,这二者并不矛盾。一项生产技术可以既显示出规模报酬递增,同时又显示出每种投入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

8.以下生产函数中,( )呈现规模报酬递增。

A .{}min ,Q aK bL =

B .42Q K L =+

C .1

12

2

10Q K L = D .0.40.85Q K L = 【答案】D

【解析】规模报酬递增生产函数要求:()(),,Q rK rL rQ K L >。本题所给的生产函数中,前三个都是规模报酬不变的,只有D 项显示出规模报酬递增。对应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a b Q AK L =也可知,当1a b +>时,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增的。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生产函数为()Q L f =,平均产出最大点就是平均成本最小点

B.如果边际产量线下降,则平均产量线一定在下降

C.如果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则生产的规模报酬也一定递减

D.如果生产函数为()

,

Q f K L

=,等产量线凸向原点意味着投入要素边际报酬递减【答案】A

【解析】B项,在边际产量曲线下降阶段,有一段MP AP

>,AP仍处在上升阶段;当MP AP

=后AP才开始下降;C项,混淆了边际收益递减和规模报酬的含义。一个生产函数可以是边际报酬递减的同时又是规模报酬不变的;D项,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的原因是由于投入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而不是边际报酬递减。例如22

Q K L

=,其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但其边际报酬递增。

10.一个厂商的生产函数为()5

,

f x y x y

=+。在一个以y为纵轴x为横轴的坐标系内有一组等产量曲线。现要有一条直线与这组等产量线相交,且在各个交点处等产量线的斜率相等。满足此条件的直线必定是()。

A.一条垂直直线

B.一条水平直线

C.其斜率为5

D.其斜率大于2

【答案】A

【解析】等产量线的斜率等于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本题中在与一条直线的交点处其应为一常数,假设为m,即4

5x m

=,也就是()1/4

/5

x m

=,可见这条直线应是一条垂直线。

11.一个厂商的生产函数为()23 55

,20

f x y x y

=。在()()

,80,10

x y=处等产量线的斜率为()。

A.-9

B.-1.6

C.-0.7

D.-0.19

【答案】D

【解析】等产量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该处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于是斜率为:3/2

y x,将()()

,80,10

x y=代入近似得到0.19,从而该点处等产量线的斜率为-0.19。

12.一厂商使用两种投入要素生产一种产品,如果这些投入要素是完全替代的,那么该生产函数()。

A.呈现规模报酬递增

B.呈现规模报酬递减

C.规模报酬不变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D

【解析】投入要素完全替代的生产函数,其规模报酬特征依赖于要素间的替代比例。如果要素替代比例固定,如()1212,f x x ax bx =+,此时规模报酬不变;如果要素替代比例不固定,

如()21212,f x x ax bx =+和()122,f x x bx =,则分别呈现处规模报酬递增和规模报酬递减。

13.生产函数()314

4

,f x y x y =,在以y 为纵轴x 为横轴的坐标系中画一组等产量曲线。有一条直线与这组等产量曲线相交,交点处等产量线斜率为-3,那么这条直线( )。

A .垂直

B .水平

C .过原点斜率为1

D .过原点斜率为2 【答案】C

【解析】交点处等产量曲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边际技术替代率,即3/3y x =,y x =。因此,这条直线过原点且斜率为1。

14.一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 f K L =,且规模报酬递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可能出现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B .所有投入要素边际报酬递增 C .至少有一种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增

D .在等产量线几何图中,如果向外移动等产量线离原点距离增加一倍,其产量的增加大于一倍

【答案】D

【解析】规模报酬是长期概念,规模报酬递增和边际报酬递减、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并不矛盾。当规模报酬递增时,表现在图形上就是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等产量线向外扩张的距离(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15.若生产函数为(){},min ,f x y x x y =+,关于厂商的等产量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L 形状,折点落在直线y x =上

B .L 形状,折点落在直线1y x =+上

C .由两部分组成,一段为水平线一段斜率为-1

D .由两部分组成,一段为垂直线一段斜率为-1 【答案】D

【解析】当x y >时,(),f x y x y =+时,等产量线是斜率为-1的直线;当x y ≤时,(),2f x y x =时,等产量线为一垂直线。

16.若生产函数为()(),b

a a f x y x y =+,且0a >,0

b >。在( )的情况下,xy

MRTS 递减。

A .1b <

B .1ab <

C .1a <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C

【解析】1

a x xy y MP x MRTS MP y -??

== ?

??

,根据幂函数性质容易得知当10a -<时,xy MRTS 递减。

17.若生产函数为()(),b

a a f x y x y =+,且0a >,0

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且仅当21a b +>时,规模报酬递增

B .当且仅当1ab >时,规模报酬递增

C .当且仅当1a b +>时,规模报酬递增

D .当且仅当a b =时,规模报酬不变 【答案】B

【解析】令1t >,()()(),,b

ab a b ab t f t x x t f x y x ty =+=,当且仅当1ab >时,该生产函数规

模报酬递增。

18.一厂商的生产函数为() 1.5,f x y x y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规模报酬递减,要素x 的边际报酬递减 B .规模报酬递增,要素x 的边际报酬递减 C .规模报酬递减,要素x 的边际报酬递增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D

【解析】令1t >,()()()2.5 1.5 2.5,,,t x y f tx t f x y t y x y t f ==>,可见它是规模报酬递增的。

0.51.5x MP x y =,对x 求偏导,得到0.50.750x y ->,因此要素x 的边际报酬递增。

19.一厂商的生产函数为1/28q x =,产品价格为16,要素价格为8,厂商对该要素的需求为( )。

A .10

B .22.63

C .64

D .48 【答案】C

【解析】根据利润最大化的条件d d x q

p p x

?=,即121648x -?=,得到最优要素需求64x =。

20.一厂商的生产函数为()34422mi ,n ,,,x z x y y

y f x y z ?-=?

????。如果所有要素投入增加为原

来的6倍,那么产量为原来的( )。

A .216倍

B .36倍

C .6倍

D .视x ,y ,z 的初始数量而定 【答案】B

【解析】可以证明该固定比例生产函数是二次齐次的:当所有要素投入都增加λ倍后,

()()()()()()()344

244233442222

2222

min ,,min ,,min ,,,,z x x z x x x z x y y y y y f x y z y y y y 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

故当6λ=时,产量增加是36倍。

21.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实质上取决于( )。 A .时间长短 B .可否调整产量 C .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D .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答案】C 【解析】长短期的划分是根据厂商是否能够变动全部要素投入的数量为标准的,也即生产规模的调整。

22.标准的新古典生产函数( )。 A .可以取正负或0

B .一阶导数是严格正的

C .二阶导数是严格正的

D .A 、B 项都错 【答案】B

【解析】新古典生产函数()()(),Y F K t L t =具有三个重要特性:①对所有K ,0L >,()F ?呈现出对每一种投入的正的且递减的边际产量,即()()(),0K F K t L t '>,()()(),0L F K t L t '>;②()F ?规模报酬不变;③随着资本趋于零,资本的边际产量趋于无穷大,若资本趋于无穷大,则资本的边际产量趋于零,也称Inada 条件:()0

lim ,K F K L →=∞,()lim ,0K F K L →∞

=。

23.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在短期决策时可以调整的变量有( )。 A .初始资本总量 B .劳动的边际生产率 C .名义工资 D .实际工资 【答案】B

【解析】短期内企业可以调整劳动投入量,从而可以调整劳动的边际生产率。

24.在以纵轴度量产量,横轴度量劳动投入的坐标系中,平均产量等于( )。 A .总产量曲线的斜率

B .从原点向总产量曲线所引射线的斜率

C.边际产量曲线的斜率

D.从原点向平均产量曲线所引射线的斜率

【答案】B

【解析】根据平均产量的定义可知,连接总产量曲线上任何一点和坐标原点的线段的斜率,即为相应的平均产量值。

25.如果规模收益和投入资本量不变,对于生产函数()

,

Q f L K

=,单位时间里增加10%的劳动投入,产出将()。

A.增加10%

B.减少10%

C.增加小于10%

D.增加大于10%

【答案】C

【解析】规模报酬不变时同时将劳动和资本增加10%,产量也会增加10%。但是题目中资本投入不变而单纯增加20%的劳动,可知产出增加是少于20%的。

26.如果资本不变,只有劳动一种要素在改变。当平均产量

L

AP为正,但是在减少时,

边际产量

L

MP是()。

A.递减 B.负值 C.零 D.上述任何一种

【答案】D

【解析】总产量总是正的,所以平均产量也必然总是正值,故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只有平均产量减少是有用的。平均产量减少时,边际产量递减、负值和零都是有可能的。

27.假定两人一天可生产60单位产品,三人一天可以生产100单位产品,那么()。

A.平均可变成本是下降的

B.平均可变成本是上升的

C.劳动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

D.劳动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

【答案】C

【解析】因为两个人时平均产量为

160

30 2

AP==,三个人时平均产量为

2100 3

AP=,边际产量为1006040

M P=-=,可见MP AP

>。

28.当单个可变要素的投入量为最佳时,必然有()。

A.总产量达到最大

B.边际产量达到最高

C.平均产量大于或等于边际产量

D.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

【答案】C

【解析】当单个可变要素的投入量为最佳时,企业处在生产的第二阶段,此时只能判断边际产量曲线处于平均产量曲线的下方。

29.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而其他生产要素不变,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 )。

A .与横轴相交

B .经过原点

C .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D .与纵轴相交 【答案】A

【解析】总产量最大时,边际产量为0。

30.如图4-1所示,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 )。

A .07L <<

B .4.57L <<

C .3 4.5L <<

D .0 4.5L <<

图4-1 厂商的理性决策区域

【答案】B

【解析】生产的第二阶段是从平均产量最大,到边际产量为0的区域。

31.下列有关等产量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短期的等产量线的斜率是技术替代率

B .等产量线类似于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是各种投人组合下所能得到的最大产出

C .技术的单调性和凸性使等产量线具有凸向原点的特点

D .不同类型的生产函数具有不同的等产量线 【答案】A 【解析】等产量线的运用属于长期分析,表示的是生产既定产量所需要的两种投入的所有可能组合。

32.厂商的生产函数是(){},min ,f x y x x y =+,令横轴表示x ,纵轴表示y ,则该厂商的等产量线为( )。

A .倒L 形的,其拗折点在直线y x =上

B .L 形的,其拗折点在直线1y x =+上

C .由两条线组成,一条是垂线,另一条斜率为-1

D .由两条线组成,一条是水平线,另一条斜率为-1 【答案】C

【解析】令()0,f x y Q =。当x y <时,02Q x =,即0/2x Q =,这是一个固定的常数,所以此时等产量线垂直于x 轴;当x y >时,0Q x y =+,即0y Q x =-+,这时等产量线0Q 是一条斜率为-1的直线。

33.在以横坐标表示劳动数量(劳动价格为ω),纵坐标表示资本数量(资本价格为γ)

的平面坐标中所绘出的等成本线的斜率为( )。

A .ωγ

B .ωγ-

C .γω

D .γ

ω-

【答案】B

【解析】因为成本曲线为:L K C ωγ+=,因此等成本线的斜率为ω

γ

-。

34.如果增加1单位劳动可减少3单位资本且能使产量不变,则,L K MRTS 为( )。 A .1/3 B .3 C .1 D .6 【答案】B

【解析】由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定义可知:,3

31

L K K MRTS L ?-=-

=-=?。

35.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 )。 A .为生产同等产量的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不能变化的 B .为生产同等产量的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

C .不管投入各种生产要素量如何,产量总是不相等的

D .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答案】D

【解析】等产量线是生产同一产量的不同投入要素组合形成的曲线。

36.等产量曲线的斜率衡量的是( )。 A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B .规模报酬

C .边际收益递减

D .边际技术替代率 【答案】D 【解析】等产量曲线的斜率衡量的是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即边际技术替代率。

37.如果生产要素必须以固定比率投入生产,那么相应的等产量曲线将( )。 A .凹向原点 B .是直线 C .是一个直角 D .以上都不是 【答案】C

【解析】固定比例的生产函数为min ,L K Q u v ??

=????

,其等产量曲线为L 形折线。

38.某厂的生产函数是Q =x 和y 是两种投入的量,它们的价格分别为3和1,为了使成本最小,两种投入该以( )的比例投入生产。

A ./3x y =

B ./4/11x y =

C ./1/3x y =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C

【解析】最佳要素使用原则为x x y y MP P MP P =,即1

1

22

11

22

111231

112

x y y x x y --??==??。

39.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是( )。 A .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切点上的组合 B .预算线与等产量线切点上的组合 C .等成本线与无差异曲线切点上的组合 D .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切点上的组合 【答案】D

【解析】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应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比例,即在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的切点处实现。

40.在生产者均衡点上( )。 A ./LK L K MRTS P P = B .//L L K K MP P MP P =

C .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

D .选项A 、B 、C 都正确 【答案】D

【解析】在生产者均衡点上,L L LK K K

MP P

MRTS MP P ==,LK MRTS 是等产量曲线斜率的绝对值,

L K P P 是等成本线斜率的绝对值,L LK K

P

MRTS P =要求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ABC 三项均是生产者均衡的条件。

4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B .边际收益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

C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边际收益递减造成的

D .边际报酬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答案】C

【解析】边际报酬属于长期概念,与边际技术替代率和边际收益无因果关系。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由于用于替代的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造成的。

42.如果//L K MP MP w r >,那么应该( )。

A .用更多的劳动替代资本

B .用更多的资本替代劳动

C .降低工资

D .降低利率 【答案】A

【解析】由L K MP w MP r >可得L K

MP MP w r >,即单位劳动所得到的产品增加量大于单位资本

所得到的产品增加量,所以应该增加劳动投入,减少资本投入。

43.如果一个竞争企业的生产技术为规模报酬不变,那么在长期内它能实现的最大利润为( )。

A .无穷大

B .零

C .不确定

D .1 【答案】B

【解析】厂商利润最大化的解与规模报酬的关系为:当规模报酬递减时,存在惟一的利润最大化解;当规模报酬递增时,无利润最大化解;当规模报酬不变时,厂商在长期中利润为零。

44.厂商的生产函数为()34422

mi ,n ,,,x z x y y y f x y z ?-=?

????

,那么对于该厂商而言,( )。 A .规模报酬不变

B .规模报酬递增

C .规模报酬递减

D .规模报酬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344

22

2

,,min ,,,,x z x f x y z y f x y z y y λλλλλλλλλλ??-??==??????

,由于规模报酬参数大于1,所以规模报酬递增。

45.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解释了( )。 A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不同

B .为什么企业的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穿过短期平均变动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C .为什么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为U 形

D .利润最大化的生产水平 【答案】C

【解析】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以及学习效应的共同作用导致了LAC 曲线的U 形特征。

二、问答题

1.解释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是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答:边际收益(MR )是最后增加销售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边际成本(MC )是最后一单位产出带来的成本增量。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MR MC =。

(1)MR MC >,表明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耗费的成本。这时,厂商还有潜在的利润没有赚到,理性的厂商此时会增加产量。

(2)MR MC <,表明此时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小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成本。此时亏损,理性的厂商将减少生产。

(3)只有在MR MC =时,企业将该赚到的利润都赚到了,此时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厂商在此状态下既不会增加生产,也不会减少生产。在MR MC =时,达到均衡。

2.解释生产的三个阶段。

答:如图4-2所示,为了确定要素的合理投入,可以根据图中的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将生产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图4-2 生产的三个阶段

第Ⅰ阶段:平均产量上升,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说明增加劳动量是有利的。此阶段是收益递增阶段。

第Ⅱ阶段:平均产量开始下降,但总产量仍然上升,且边际产量为正数。第Ⅱ阶段是收益递减阶段。

第Ⅲ阶段:边际产量为负数,总产量开始下降。第Ⅲ阶段为负收益阶段。

根据这三个阶段的划分,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应在第Ⅱ阶段:平均产量最高,到边际产量为0这一阶段。而第Ⅲ阶段,称为非经济区。企业不会在非经济区进行生产,也不会让生产停留在第Ⅰ阶段,因为还有生产潜力,理性的厂商在第Ⅰ阶段必定会增加可变投入,扩大产量。

只有在第Ⅱ阶段才是合理的生产区间。

3.在生产的三个阶段中,问:

(1)为什么厂商的理性决策是在第二阶段? (2)厂商将使用什么样的要素组合?

(3)如果0K P =,或者0L P =,或者K L P P =,厂商各应该在何处经营? 答:(1)厂商不会在劳动的第Ⅰ阶段经营,因为此时平均产量递增,边际产量总是大于平均产量,增加劳动投入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会使得劳动的平均产量提高。厂商也不会在劳动的第Ⅲ阶段经营,因为此时增加劳动投入反而会使得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下降为负值。同理,厂商也不会在资本的第Ⅰ和第Ⅲ阶段经营。而在生产的第Ⅱ阶段,劳动和资本投入的边际产量都是正的,只有在此阶段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下的要素最优组合。

(2)在第Ⅱ阶段厂商理性决策下的最优要素组合为://L L K K MP P MP P =。只有按照这一条件方能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或者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

(3)若0K P =,厂商将在劳动的第Ⅱ阶段开始处生产,此时0K MP =,L AP 达到最大;若0L P =,厂商将在资本的第Ⅱ阶段开始处生产,此时0L MP =,K AP 达到最大;由于生产的均衡条件为//L K L K MP MP P P =,所以若L K P P =,厂商将会在第Ⅱ阶段内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量曲线相交点处进行生产。

4.一家企业可用两个车间生产同一种产品y 。现在由于第二车间的平均成本高于第一车间的平均成本,该企业主决定关掉第二车间,只用第一车间进行生产。请问他的决策对吗?为什么?

答:该企业主的决策不合理,原因如下:

(1)要比较市场价格与两个车问各自平均成本之间的大小,如果车间的平均成本小于市场价格,则该车间不该被关闭。

(2)不能以平均成本的大小来决定是否关闭车间,而应以边际成本的大小来决策。应该比较两车间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之间的大小,分别生产使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产量,关闭那个利润较小的车间。

(3)比较生产潜力,若第二车间增产后的边际成本递减迅速,可能第二车间使用了某种高科技产品,初期投资稍大,但批量生产成为可能,因此市场潜力很大,如果第一车间使用的是旧技术,不能大规模生产以适应市场需求,增产之后将极大的增加生产成本,真正应该关闭的反而是第一车间。

5.简述边际替代率递减、边际报酬递减和规模报酬递减的区别和联系。

答:假设有一生产函数()12,f x x ,在坐标系中以2x 为纵轴,1x 为横轴。

(1)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指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在坐标图中表现为当沿一条等产量线增加1x 的投入量,则等产量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肯定会变小;反之,当沿等产量线增加2x 的投入量,等产量线的斜率绝对值会增大。

边际报酬递减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减。用上面假设的生产函数可表达为对于1t >,规模报酬递减可表示为:()()1212,,f tx tx tf x x <。 (2)技术替代率递减与边际报酬递减这两个假定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技术替代率递减是指当增加一种投入物数量并相应减少另一种投入物数量以使产出保持不变时,边际产量的比率或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会怎样变化。边际报酬递减是指当增加一种投入要素数量时令其他投入要素固定不变边际产量会怎样变化。规模报酬是长期的概念,而边际报酬递减是短期的概念,一项生产技术可以既显示出规模报酬不变,又显示出每种投入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它们并不矛盾。

6.生产过程中是否会发生一种投入的边际产品递减而同时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况? 答:完全有可能。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准确定义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如果持续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当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其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它的成立必须有以下前提:①技术保持不变;②其他要素投入保持不变;③它是在某种要素增加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出现的。显然,在这些条件下,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是大多数生产过程都会出现的共同特征。这尤其适应于短期生产,因为此时总有一些要素是固定不变的。

规模报酬是指一个企业同比例增加所有投入要素,也即生产规模本身发生变化,相应产量将怎样变动。显然,规模报酬是一个长期概念,因为全部要素都可以变动。因此,规模报酬不变、递增和递减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不矛盾,一项生产技术可以既显示出规模报酬递增

又显示出某种投入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比如,修建输油管道,如果机器设备钢板投入固定,而只增加工人,出现边际产量递减是显然的,但如果将管道的直径扩大一倍,所需的材料也增加一倍,配以其他要素的同比例增加,这时油管的输油量却扩大到原来的四倍。

7.一个企业的生产函数为()12,,,n y f x x x =???,y ,i x 分别为产出和第i 种投入要素。 (1)指出该企业规模收益递增的条件。

(2)若把满足(1)条件的企业细分为两个同等规模的小企业,则这两个小企业的产量之和与原企业的产量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1)规模收益递增可以从两个维度上来进行定义。一个是从投入增加的角度,也就是最常见的定义,即()()f tx tf x >,1t >。另一个是从投入减少的角度,意思是说所有投入要素都按某一比例减少时所引起的产出减少情况,即()()f tx tf x <,1t <。

(2)将企业细分为两个同等规模的小企业,可以理解为将原企业的投入要素数量恰好减少一半。此时这两个细分小企业的总产量之和为:

12=2,,,22

2总n

x x x

f f ?????? ???

由规模报酬递增的第二种涵义可得到:

()()12121212,,,2,,,,,,22

22总n

n n x x x

f f f x x x f x x x ??

=????

可以看出,将规模报酬递增的企业进行分解以后,其产量之和相比于原企业而言是下降

的。

8.指出下列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情况(递增、不变和递减):

(1)()2,F K L K L = (2)(),2F K L K L =+ (3)()(),,F bK bL bF K L = (4)()()1/2

3,2K L F K L KL ++=

答:如果生产函数(),Q f L K =满足()(),,n f L K f L K λλλ=,则:当1n >时,(),Q f L K =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性质;当1n =时,(),Q f L K =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当1n <时,(),Q f L K =具有规模报酬递减的性质。

(1)由()()()()2

323,,K L K L F K F L K L λλλλλλ===,31n =>,故()2,F K L K L =呈规模报酬递增。

(2)因为:()()()22,,K L K L K L F K F L λλλλλλ+=+==,1n =,所以,(),F K L 呈规

模报酬不变。

(3)因为()()()12

,,,F bL bK K b L L F K b λλλ==,1

12

n =

<,所以,(),F K L 呈规模报酬递减。

(4)由()()

()1/2

2,,3K L KL K K F L L F λλλλλλ++==,1n =,(),F K L 呈规模报酬不变。

9.简要说明规模报酬的含义及原因。 答:规模报酬是指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企业只有在长期内才可以变动全部生产要素,进而变动生产规模,因此,企业的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在生产理论中,通常是以全部的生产要素都按相同的比例发生变化来定义企业的生产规模的变化。相应的,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

(1)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例如,当全部的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都增加100%时,产量的增加大于100%。产生规模报酬递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它表现为:生产规模扩大以后,企业能够利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等生产要素,使得企业内部的生产分工能够更合理和专业化。

(2)规模报酬不变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例如,当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都增加100%时,产量也增加100%。

(3)规模报酬递减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例如,当全部的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都增加100%时,产量的增加小于100%。产生规模报酬递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过大,使得生产的各个方面难以得到协调,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表现为企业内部合理分工的破坏,生产有效运行的障碍,获取生产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的不易,等等。

一般来说,企业规模报酬的变化呈现出如下的规律:当企业从最初的很小的生产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的时候,企业面临的是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在企业得到了由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产量递增的全部好处之后,一般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这个阶段有可能比较长。在这个阶段之后,企业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进入一个规模报酬递减的阶段。

10.试述消费者理论中的边际替代率和生产者理论中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异同。 答:边际替代率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1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而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1)边际替代率与边际生产替代率的相同点

①形式上相似。从二者的定义和公式中即可看出。 ②反映的都是一种比率关系。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消费变化量之比。边际技术替代率是资本投入的变化量和劳动投入的变化量的比率。

③都遵循递减规律。

边际替代率遵循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即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是递减的。由于这两种商品的消费变化量总是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所以,边际替代率为负值,因此,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斜率,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具有递减规律。由于劳动替代资本,两者总是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所以,边际技术替代率为负值,即等产量曲线斜率为负斜率,等产量曲线是一条向原点凸出的曲线。

(2)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不同点 ①所属理论不同。边际替代率属于消费者理论中的概念,而边际技术替代率属于生产者理论中的概念。

②条件不同。边际替代率的前提是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而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前提是维持产量水平不变。

③公式不同。以MRS 代表商品的边际替代率,1X ?和2X ?分别是商品1和商品2的变化量,则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的公式为:21,21X MRS X ?=-

?,或21,21

d d X

MRS X =-。以M R T S 表示边际技术替代率,K ?和L ?分别表示资本投入的变化量和劳动投入的变化量,劳动L 对资本K 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公式为:,L K K MRTS L ?=-

?或,d d L K K MRTS L

=-。 ④含义不同。根据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可以知道: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商品的边际替

代率等于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斜率。而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的斜率。

三、计算题

1.生产某产品的一厂商,短期内其资本固定不变。当劳动投入从1增加到7,产出量依次为9、16、21、24、25、24、22。

(1)计算劳动的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

(2)说明该生产函数是否显示了劳动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解释劳动的边际产量变为负的原因。 答:(1)劳动的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如表4-1所示。

L

O 1 2 3 4 5 6 7 Q

O 9 16 21 24 25 24 22 MP - 9 7 5 3 1 -1 -2 AP

-

9

8

7

6

5

4

22/7

(2)从边际产量的变化来看.该生产技术确实显示出劳动的边际报酬递减性质。这是所有单个投入品固定不变的生产函数的特征。每增加一单位的劳动比前一单位的劳动带来的产量增加递减。

(3)之所以出现负边际产量,是因为随着劳动的增加超出了固定资本量所能容纳的程度,固定资本量束缚了生产,减少了产出。

2.有两家厂商使用资本K 和劳动L ,同时投入生产同一产品。一家厂商的生产函数为

0.50.511110Q K L =;另一家厂商的生产函数为0.60.4

22

210Q K L =。 (1)如果两家使用同样多的资本和劳动,哪一家的产量更大?

(2)如果资本限定为9单位,劳动可以无限供给,哪一家的劳动边际产量更大?

答:(1)如果两家使用的K 、L 量一样多,意味着12K K =且12L L =,则:

0.50.5

0.1111

0.60.40.1

2221010Q K L L Q K L K ==。 如果此时1L

K

>,则第一家产量较大; 如果此时

1L K <,则第一家产量较小;如果此时1L

K

=,则它们的产出相等。 (2)资本固定在9个单位,则两家的生产函数分别变为:0.5

1130Q L =,0.42237.37Q L =。

用1MP 、2MP 分别表示两家厂商的劳动边际产量,如表4-2所示。

表4-2 两家厂商的劳动边际产量

L

1Q

1MP

2Q

2MP

0 O - O - 1 30.OO 30.00 37.37 37.37 2 42.43 12.43 49.31 11.94 3 51.96 9.53 57.99 8.68 4

60.00

8.04

65.O6

7.07

可见,从第二单位劳动开始,第一家厂商的边际产量总是高于第二家厂商的边际产量。

3.已知生产函数0.60.22Q L K =,请问:

(1)该生产函数是否为齐次函数?次数是多少? (2)该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情况。

(3)假如L 与K 均按照其边际产量取得报酬,当L 与K 取得报酬以后,尚有多少剩余产值?

解:(1)由()0.60.2,2Q f L K L K ==,则有:

()()

()

0.6

0.2

0.80.60.20.8,22f L K L K L K Q λλλλλλ===

所以,该生产函数为齐次函数,次数为0.8。

(2)根据(1),()0.8,f L K Q λλλ=,可知该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递减的生产函数。 (3)对于生产函数0.60.22Q L K =,0.40.21.2L MP L K -=,0.60.80.4K MP L K -=。则剩余产值为:

0.60.20.40.20.60.80.60.22 1.20.40.40.2L K Q L MP K MP L K L L K K L K L K Q ---?-?=-?-?==

4.已知厂商的生产函数为2103y L L =-,其中,L 为雇用工人的数量。试求: (1)厂商限定劳动投入量的合理区域。

(2)若企业生产的产品的价格5P =,现行工资率10w =,企业应雇用多少工人? 解:(1)厂商生产的合理区域是平均产量开始递减且边际产量为正数的区间。由生产函

数可以求得厂商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如下:

2

103103L L L AP L L

-==- ①

106L MP L =- ②

当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相交,即A L L P MP =时,决定最低的劳动投入量:将①式和②式代入,有103106L L -=-,得0L =。

当边际产量为零,即0L MP =时,决定劳动投入量的最大值:1060L -=,得53L =/。可见,该厂商的合理投入区为[]0,5/3。

(2)厂商雇用劳动的最优条件为:L P MP w ?=。代入数据有:()510610L -=,得43L =/,即劳动的最优投入量为4/3个单位。

5.已知生产函数为{}min ,2Q L K =,

(1)如果产量20Q =单位,则L 与K 分别为多少?

(2)如果价格为(1,1),则生产10单位产量的最小成本是多少?

解:(1)对于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min ,2Q L K =,厂商达到均衡时必然有如下关系式:2Q L K ==。

将20Q =代入上述等式可得,20L =,10K =。

(2)由2Q L K ==,10Q =可得成本最小化的要素使用量为10L =,5K =。

将要素价格1L K P P ==代入成本方程即可以得到厂商生产既定产量时的最小成本:

10515L K TC P L P K =+=+=

6.已知生产函数()22,0.50.32Q f K L KL L K ==--,其中,Q 表示产量,K 表示资本,L 表示劳动。在短期内资本投入固定10K =。

(1)写出劳动的平均产量(L AP )函数和边际产量(L MP )函数。

(2)分别计算当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 (3)证明当L AP 达到极大时2L L AP MP ==。

解:(1)将10K =代入生产函数得:()21320.50f L L L +-=-。则: 平均产量函数为:()32

0.510L f L AP L L

L

==--

+; 边际产量函数为:()d 10d L f L MP L L

=

=-+。

(2)令100L L f MP L '==-+=,得10L =,且10LL f ''=-<。可见10L =为总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量。

令2d 32

0.50d L AP L L

=-+=,得8L =,且()2

32

d =640d L AP L L --<。可见8L =时劳动的平均产量最大。

由于边际产量函数10L MP L =-+是直线递减函数,所以当0L =时L MP 达到最大。 (3)由上题知,8L =时L AP 达到最大,此时:

8102L MP =-+=,32

0.581028

L AP =-?+-

=,可见2L L AP MP ==。

7.已知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3/85/8Q L K =,设3L P =,5K P =。求: (1)当10Q =时的最低成本支出以及使用的要素数量。 (2)当总成本为160时厂商均衡的Q 、L 、K 的值。

解:(1)5

8

38L K MP L ??= ???,38

58K L MP K ??

= ???

,厂商使用要素的最优组合为:L L K K MP P MP P =。代入数据可得:K L =。将其代入3588

10L K =可得:10K L ==。此时最低的总支出为:

31051080L K TC P L P K =?+?==+。

(2)同样的,由上题知K L =。此时既定的成本方程为:16035L K =+。将K L =代入可得:20K L ==。此时3

58

8

20Q L K ==。

8.给定生产函数()1/21/2

1212,f X X X X =,已知P 、1w 、2w 。

(1)当216X =时,求使利润最大化的1X 。

(2)当1X 和2X 都可变时,求使利润最大化的1X 和2X 。 解:(1)当2X 固定不变时,()0.5114X X f =,厂商的利润函数为:

()0.5112211211416X Pf w w X w X PX X w π-=--=-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0.5111d 20d PX w X π

-=-=,从而在利润最大化时有:2

112P X w ??= ???

。 (2)该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因此其最大化利润依P 和1w 、2w 的关系或者是0或者是+∞。此时利润函数为:

()1/21/2

121122121122,Pf X X w X w X PX X w X w X π=--=--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1

2

211102X P w X X π???=-= ????

1

2

122202X P w X X π??

?=-= ????

从而有21

21

X w w X **=,即1122w X w X **=。

利润最大化问题因此转化为:

()()()

****

121211221/2

*

2111/2

1/2

*211

1121/2

1/2

*121121,,, 2 2 2 P w w Pf X X w X w X P X w X X X X P w X X w w X P w w w π*****=--=-????

????=- ?

?????????

????

????=- ?

?????

????

()1/2

1/2*11

122 2w X P w w w ??

??=- ?

??

??

当()1/2

122P w w >,()12,,P w w π=+∞,且**12X X ==+∞; 当()1/2

122P w w =,()12,,0P w w π=,且**

2121w X X w ??=

???

; 当()1/2122P w w <,()12,,0P w w π=,且**120X X ==。

9.给定生产函数()1/21/4

1212,Q f X X X X ==,4P =,121w w ==,求使利润最大化的1X 和

2X 。

解:利润函数为:

()1/21/4

121212,4X X PQ TC X X X X π=-=--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1/21/4

121

210X X X π-?=-=? 1/23/4

122

10X X X π-?=-=? 从而得到最优产出*18X =,*24X =。

10.已知Q 为产量,1X 、2X 分别为两种投入要素量,其生产函数1/21/2

1

2Q X X =。 (1)当10Q =时,投入要素量分别为15X =,220X =。计算该点的12MRTS 、1MP 、2MP 。

(2)1212/MRTS MP MP =在本题中成立吗?为什么? (3)该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递增还是递减的? (4)证明在长期中,如果121P P ==,10Q =,则两种投入要素各需要10单位才能满足最优化原则。

解:(1)由生产函数1/21/212Q X X =可得:1/21/211

20.51MP X X -==,1/21/2

2120.50.25MP X X -==,

啤酒生产技术课程作业题集

《啤酒生产技术》课程作业题集 1.简述啤酒的起源。 2.简述啤酒的定义。 3.我国最早的啤酒厂始建于哪一年?在哪座城市建立的? 4.目前我国啤酒的年总产量位居世界什么位置?人均啤酒消费量是多少?5.简述我国啤酒工业的发展趋势。 6.目前世界啤酒的风味特点呈现有哪几种类型? 7.啤酒的分类方法有哪几种?分别有哪些具体种类的啤酒? 8.大麦籽粒的结构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在啤酒酿造中的作用是什么?9.啤酒酿造对大麦的质量有哪些要求? 10.麦芽与大麦主要区别是什么? 11.酒花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各部分在啤酒酿造中的作用是什么? 12.对啤酒酿造用水有何要求? 13.水中影响啤酒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14.常用的水处理方法有哪些?实际操作过程注意事项有哪些? 15.什么是水的硬度、暂时硬度、永久硬度和残余碱度? 16.啤酒生产过程中可能要用到哪些添加剂?各起什么作用? 17.简述制造麦芽的目的。 18.简述大麦粗选、精选和分级的方法。 19.简述大麦浸渍的目的。 20.什么是大麦的水敏感性和大麦的吸水力? 21.哪些因素影响大麦的吸水速度? 22.大麦的浸渍方法有哪些?是如何操作的? 23.简述大麦发芽的目的。 24.发芽过程中形成哪些水解酶?形成条件及最适作用条件如何? 25.发芽过程中哪些物质发生了变化? 26.发芽时的工艺技术条件有哪些?是如何进行确定的? 27.大麦发芽方法有哪几种?是如何操作的? 28.怎样进行发芽设备的维护? 29.简述绿麦芽干燥的目的。 30.绿麦芽干燥过程中有哪些物质发生了变化?是如何进行变化的?31.如何控制绿麦芽干燥技术条件? 32.干燥设备的形式有哪几种?如何进行操作和维护? 33.简述干燥麦芽处理的目的。 34.除根、冷却、磨光和贮存的具体方法和要求如何? 35.从哪几方面评价麦芽的质量?

植物保护技术作业及答案教案资料

植物保护技术作业及 答案

植物保护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植物保护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作业题一 1、何为变态?变态有几种类型? 变态: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新城代谢,不仅体积增大,而且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也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形成几个不同的发育阶段。主要分为全变态、不完全变态两种类型。 2、何谓世代,何谓生活史 世代:昆虫自卵或幼虫离开母体发育到成虫性成熟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生活史:指昆虫从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冬季结束止的发育过程。 3、昆虫纲分目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与农业生产关系比较密切的有哪几个目? ⑴昆虫分目的主要依据是翅的类型 ⑵与农业生产关系比较密切的目主要有直翅目、膜翅目、鳞翅目、半翅目、同翅目、双翅目、鞘翅 目、缨翅目、脉翅目。 4、如何从形态上和生活习性上区别鳞翅目中蛾、蝶两大类群? ⑴形态上:蝶类触角球杆状,休息时翅竖立在体背;蛾类触角多型,但没有球杆状,休息时翅多平 展或背覆 ⑵生活习性:蝶类多在白天活动,蛾类多在夜间活动,喜欢趋向夜间开放、颜色浅淡而香味浓郁的 花朵,有趋光性。 5、比较螨类与昆虫的主要形态区别? 螨类成虫足 4 对,无触角,昆虫成虫足 3 对,有触角。 6、如何区别鳞翅目幼虫与膜翅目叶蜂幼虫 鳞翅目幼虫腹足 4 对臀足 1 对,膜翅目叶蜂幼虫腹足6-7 对臀足 1 对。 7、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和不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各分几个阶段,分别是什么 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不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8、何为有效积温法则? 有效积温法则: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外界获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而且各发育阶段需要的总热量为一常数:K=N(T-C),其中N为时间(天数),T为发育阶段内的平均温度,C为 发育起点温度,K 为有效积温常数。 作业题二 1、真菌的营养体有哪几种变态类型?

植物生产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植物生产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概况 植物生产技术是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非种植类(管理类、养殖类)各专业的学习者开设的一门概论性质的专业课程,课内学时90,学分5。 二、内容体系及教学要求 本课程将有关植物生产技术综合在一个大系统中研究,概括介绍了有关植物生产方面的各个领域。内容包括有关粮食作物生产、经济作物生产、蔬菜生产、果品生产、林业生产和花卉生产等,共六章。 使学生建立综合的大农业的观点,了解现代植物生产发展的趋势及存在问题,掌握有关植物生产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生产上应用的新技术,指导乡镇(村)植物生产的实践,为了解、安排、发展乡镇(村)的植物生产奠定基础。 对课程内容的要求是,了解或掌握有关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林业和花卉的生长发育特点,光、温、水、土、肥等环境因素对这些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的栽培技术、贮藏加工技术、市场知识等。 具体各章的教学要求分重点掌握、一般掌握和了解三个层次,重点掌握的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一般掌握的为基本内容。考试以重点掌握和一般掌握的内容为主,了解的内容在考试中占比例较小。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学习植物生产技术最好先学习种植业基础等课程的知识。 三、教学媒体 1.文字教材《植物生产技术》,为合一型,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5月第一版,主编徐甸副教授。文字教材较系统、较全面地介绍了植物生产技术课程的内容。 2.录像教材,为重点讲授型6学时,专题型9学时,共15学时,2004年6月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重点讲授型6学时,每课内容安排如下: 序号 内容

先进制造技术知识点总结

概述第一章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先进性、广泛性、实用性、集成性、系统性、动态性。1、先进制造技术分为三个技术群:主体技术群、支撑技术群、制造技术环境。2、主体技术:面向制造的设计技术群(1)产品、工艺设计、 3 (2)快速成形技术(3)并行工程 制造工艺技术群:(1)材料生产工艺(2)加工工艺(3)连接与装配 (4)测试和检测(5)环保技术(6)维修技术(7)其他 支撑技术:(1)信息技术(2)标准和框架(3)机床和工具技术 (4)传感器和控制技术 4、先进制造技术研究的四大领域: (1)现代设计技术 (2)先进制造工艺技术 (3)制造自动化技术 (4)系统管理技术 4、美国的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概况P10 美国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概况:美国政府在20 世纪90 年代初提出了一系列制造业的振兴计划,其中包括“先进制造技术计划”和“制造技术中心计划”。

先进制造技术计划 美国的发展目标: 1、为美国人创造更过高技术、高工资的就业机会,促进美国经济增长。 不断提高能源效益,减少污染,创造更加清洁的环境。、2. 3、使美国的私人制造业在世界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保持美国的竞争地位。 4、使教育系统对每位学生进行更有挑战性的教育。 5、鼓励科技界把确保国家安全以及提高全民生活质量作为核心目标 三个重点领域的研究: 1、成为下一代的“智能”制造系统 2、为产品、工艺过程和整个企业的设计提供集成的工具 3、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章柔性制造系统(FMS)技术 1、柔性制造系统(FMS)的特点: (1)主要特点:柔性和自动化 (2)设备利用率高,占地面积小 (3)减少直接劳动工人数 (4)产品质量高而稳定

20100618啤酒生产工艺流程及成本核算

啤酒生产工艺流程及成本核算 1、啤酒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1)啤酒酿造工艺流程 啤酒酿造工艺流程图 以普通雪花啤酒生产工艺(15°P;40%淀粉;75吨)为例 一、糖化部分: 1、原料配比:麦芽/淀粉=60%/40%; 麦芽配比:国麦/澳麦/小麦芽=65%/25%/10%。 2、投料量及添加剂的添加要求,按下表规定进行: 糊化锅投入原辅料后经过高温加热,与糖化锅的原辅料均匀混喝搅拌。

3.糖化曲线 糖化锅糊化锅 44℃50′ 40℃ 70℃ 20′ 50℃10′ 100℃ 10′93℃ 30′70℃40′兑醪 72℃(碘反应完全) 76℃过滤煮沸 糖化曲线示意图 3.麦汁过滤: (1)过滤麦汁清亮透明,整个过滤时间不超过150分钟。 (2)头号麦汁浓度:17.0-19.0°P

(3)洗糟水温度:75—78℃。 (4)洗糟残糖:≥1.0°P (5)洗糟次数:4次,每深耕后需回流,保证麦汁清亮透明。 (6)洗糟水PH:5.0±0.5 4、煮沸工艺: (1)常压煮沸满锅量为860-870hL,应保证煮沸锅满锅浓度13.1—13.8%。 低压煮沸满锅量为820-830hL,应保证煮沸锅满锅浓度13.8-14.1%。 (2)满锅前添加硫酸钙1.5 kg;氯化钙4.0kg。 (3)煮沸锅满量时按照满量麦汁PH 调整到5.3—5.4加乳酸。 (4)酒花添加工艺: 第一次加花:煮沸5′加入青岛大花10kg; 第二次加花:煮沸30′添加马革努门酒花进行麦汁苦味质调整; 第三次加花:煮沸结束前10′加入青岛大花10kg,同时加入1.0kg酒花香油。(5)动态煮沸时间:70分钟,煮沸强度:5.5—6.5%。 常压煮沸时间:70-80分钟,煮沸强度:7—9%。 * 注:煮沸强度——是指麦汁在煮沸时,每小时蒸发的水量。 (6)煮沸结束前15分钟加1.0kg丹诺B。 添加方法:使用前用酿造用水(25-30℃)将丹诺B稀释到25%,然后再稀释到5%浓度。丹诺B稀释过程中严禁与铁器接触,要现用现配,配制后直接加入煮沸锅中。(7)麦汁煮沸结束前10分钟,煮沸锅添加麦汁澄清剂1.3kg。 (8)热麦汁量:760-770hl,热麦汁浓度14.9—15.1°P。 (9)回旋沉淀时间:20分钟。麦汁冷却:冷却时间65±5分钟。 (10)接种温度:第一、二锅温度为8.0±0.5℃,第三锅温度为8.5±0.5℃,第四锅温度为9.0±0.5℃,第五锅温度为9.0±0.5℃,满罐温度8.5—9.0℃;扩培时按照扩培阶段的工艺要求进行。 二、发酵工艺要求 1.麦汁充氧:第一批不充氧,第二批接种酵母,其余时间充氧,充氧量6m3/h,第三批、第四批充氧量6m3/h、第五批充氧30min,充氧量6m3/h;扩培时按照扩培阶段的工艺要求进行。

(完整版)植物保护技术试卷及参考答案.doc

植物保护技术考试试题 专业:农村家庭经营科目:植物保护技术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 15 个空,每空 2 分,共 30 分。) 1、昆虫各体段的主要生理机能,头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 心,胸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腹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 2 、植物病害的病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五大类型。 3 、常用的农药施药方法有 ( 举出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拌种浸种、熏蒸法等。 4、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东 亚飞蝗。 5、根据金龟子的生活习性,防治上应注意______________月份幼虫浅 土层的危害及 ______________月份成虫期的危害。 二、单项选择题(10 个小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把你认为正 确的选项代号填在括号里,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中()是物理机械防治法。

A、轮作换茬 B、以虫治虫 C、合理密植 D、灯光诱杀 2、下列农药的简易鉴别方法适用于可湿性粉剂农药的是() A、漂浮法 B、振荡法 C、烧灼法 D、热溶法 3、下列农药不按防治对象来分的是() A、杀线虫剂 B、杀菌剂 C、有机农药 D、除草剂 4、下列属于有机磷杀虫剂的是() A、天王星 B、敌敌畏 C、吡虫啉 D、扑虱灵 5、干旱缺水地区使用农药适用()方法。 A、喷粉 B 、喷雾 C、拌种 D 、熏蒸 6、小地老虎()后昼伏夜出,夜晚活动取食。 A、2 龄 B 、3 龄 C、4 龄 D 、5 龄 7、防治水稻纹枯病哪一种药剂防治效果较好?( ) A、多菌灵 B、井冈菌素 C、三唑酮 D、百菌清 8、小麦叶锈病在降雨少但田间湿度高的情况下病害发生() A、较轻 B、较重 C、不发生 D、不影响 9、在成虫期,可用黄盆进行诱集的蔬菜害虫是() A、黄守瓜 B、温室白粉虱

第4章 温度对植物生产的影响

第4章温度对植物生产的影响 【学习目标】 了解温度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以及温周期现象 理解土壤、空气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和调节温度的农业技术措施 掌握植物生产的基点温度、积温、有效积温、界限温度以及应用 熟练掌握温度表,土温表的使用技术 温度是植物生产环境的重要因子之一。植物在它整个生命周期中所发生的一切生理生化作用,都必须在其所处的环境具有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 温度对植物生命活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在常温下温度的变化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温度变化对植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对植物的伤害。 每一种植物,甚至同一植物的不同发育时期要求一个最低的起始发育温度。一般来讲,在此温度以上,温度越高,植物的发育越快,同时植物完成某一发育时期,要求一定的温度积累,植物为完成某一发育阶段,需要的积温却是相对稳定。根据植物阶段发育的理论,植物的发育就是导致生殖器官形成所经理的一系列生理变化过程。许多植物必须通过春化和光照两个阶段,才能开花结实。有些植物的种子或者植株,再起发育过程中有一段休眠时期,他们常要求一段相当时期的低温,否则不能完成发育过程。 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最终会影响到植物的产量和品质。以小麦为例:要想达到好产量,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苗数,穗数,粒数和较大的粒重,这就和各个时期的温度息息相关。不同时期作物对温度的要求和当地温度的季节性变化之间的良好配好对产量的大笑也是直观重要的。温度对植物产品品质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温度的变化有重要作用,如白天温度较高时,往往有较强的光照,利于光合作用。夜间温度较低,减少呼吸消耗,有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所以在温度日差较大的地区,瓜果含糖量高。另外,温度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因对植物造成伤害甚至死亡。 第一节植物生长发育与温度 一.温度 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的微观实质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度量。 2.温度的分类: 气象学及农业气象学中使用的温度常指气温,地温,水温,植物体温和夜温等五种类型(1)气温 就是空气温度,在地面气象观测上,通常指的是距离地面1.5m左右,处于通风防辐射条件下温度表读取的温度。气温在地球表面的平均分布由大气以及地表面的辐射状况,海陆下垫面的性质,大气环流的状况以及受环流制约的气团的移动等因素决定。在自由大气中,气温的变化和空气的绝热上升和下降有密切关系。在对流层中,气温一般随高度而递减。在平流层中,气温一般随高度缓慢增高。对流层中有时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升高的逆温层。 (2)地温 指地面温度和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的统称。在农业气象中常称土壤温度。前者指土壤水平暴露面的温度,后者指一定深度的土壤温度。由置于不同深度的温度表测得。 (3)水温 水体各层的温度,通常指水面温度。即水体表面的温度。海面温度代表接近海洋界面之下表面混合层中水温的状况。由于海洋面积占全球面积的71%,而且水的比热大,因此,海面水温通过海洋与大气界面的热量交换直接影响大气的温度,对天气过程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作

半导体工艺与制造技术习题答案(第四章 离子注入)

第四章 离子注入与快速热处理 1.下图为一个典型的离子注入系统。 (1)给出1-6数字标识部分的名称,简述其作用。 (2)阐述部件2的工作原理。 答:(1)1:离子源,用于产生注入用的离子; 2:分析磁块,用于将分选所需的离子; 3:加速器,使离子获得所需能量; 4:中性束闸与中性束阱,使中性原子束因直线前进不能达到靶室; 5:X & Y 扫描板,使离子在整个靶片上均匀注入; 6:法拉第杯,收集束流测量注入剂量。 (2)由离子源引出的离子流含有各种成分,其中大多数是电离的,离子束进入一个低压腔体内,该腔体内的磁场方向垂直于离子束的速度方向,利用磁场对荷质比不同的离子产生的偏转作用大小不同,偏转半径由公式: 决定。最后在特定半径位置采用一个狭缝,可以将所需的离子分离出来。 2.离子在靶内运动时,损失能量可分为核阻滞和电子阻滞,解释什么是核阻滞、电子阻滞?两种阻滞本领与注入离子能量具体有何关系? 答:核阻滞即核碰撞,是注入离子与靶原子核之间的相互碰撞。因两者质量是同一数量级,一次碰撞可以损失很多能量,且可能发生大角度散射,使靶原子核离开原来的晶格位置,留下空位,形成缺陷。 电子阻滞即电子碰撞,是注入离子与靶内自由电子以及束缚电子之间的相互碰撞。因离子质量比电子质量大很多,每次碰撞损失的能量很少,且都是小角度散射,且方向随机,故经多次散射,离子运动方向基本不变。 在一级近似下,核阻滞本领与能量无关;电子阻滞本领与能量的平方根成正比。 1 2 3 4 5 6

3.什么是离子注入横向效应?同等能量注入时,As和B哪种横向效应更大?为什么? 答:离子注入的横向效应是指,注入过程中,除了垂直方向外,离子还向横向掩膜下部分进行移动,导致实际注入区域大于掩膜窗口的效应。 B的横向效应更大,因为在能量一定的情况下,轻离子比重离子的射程要深且标准差更大。 4.热退火用于消除离子注入造成的损伤,温度要低于杂质热扩散的温度,然而,杂质纵向分布仍会出现高斯展宽与拖尾现象,解释其原因。 答:离子注入后会对晶格造成简单晶格损伤和非晶层形成;损伤晶体空位密度要大于非损伤晶体,且存在大量间隙原子核其他缺陷,使扩散系数增大,扩散效应增强;故虽然热退火温度低于热扩散温度,但杂质的扩散也是非常明显的,出现高斯展宽与拖尾现象。 5.什么是离子注入中常发生的沟道效应(Channeling)和临界角?怎样避免沟道效应? 答:沟道效应,即当离子入射方向平行于主晶轴时,将很少受到核碰撞,离子将沿沟道运动,注入深度很深。由于沟道效应,使注入离子浓度的分布产生很长的拖尾;对于轻原子注入到重原子靶内是,拖尾效应尤其明显。 临界角是用来衡量注入是否会发生沟道效应的一个阈值量,当离子的速度矢量与主要晶轴方向的夹角比临界角大得多的时候,则很少发生沟道效应。临界角可用下式表示: 6.什么是固相外延(SPE)及固相外延中存在的问题? 答:固相外延是指半导体单晶上的非晶层在低于该材料的熔点或共晶点温度下外延再结晶的过程。热退火的过程就是一个固相外延的过程。 高剂量注入会导致稳定的位错环,非晶区在经过热退火固相外延后,位错环的最大浓度会位于非晶和晶体硅的界面处,这样的界面缺陷称为射程末端缺陷。若位错环位于PN结耗尽区附近,会产生大的漏电流,位错环与金属杂质结合时更严重。因此,选择的退火过程应当能够产生足够的杂质扩散,使位错环处于高掺杂区,同时又被阻挡在器件工作时的耗尽区之外。 7.离子注入在半导体工艺中有哪些常见应用? 答:阱注入、VT调整注入,轻掺杂漏极(LDD),源漏离子注入,形成SOI结构。 8.简述RTP设备的工作原理,相对于传统高温炉管它有什么优势? 答:RTP设备是利用加热灯管通过热辐射的方式选择性加热硅片,使得硅片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目标温度并稳定维持一段时间。相对于传统高温炉管,RTP设备热处理时间短,热预算小,冷壁工艺减少硅片污染。 9.简述RTP在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常见应用。 答:RTP常用于退火后损失修复、杂质的快速热激活、介质的快速热加工、硅化物和接触的形成等。 10.采用无定形掩膜的情况下进行注入,若掩膜/衬底界面的杂质浓度减少至峰值

(完整版)先进制造技术(第三版)知识点总结

概述第一章 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先进性、广泛性、实用性、集成性、系统性、动态性。、1先进制造技术分为三个技术群:主体技术群、支撑技术群、制造技术环境。、23、主体技术:面向制造的设计技术群(1)产品、工艺设计 (2)快速成形技术(3)并行工程 制造工艺技术群:(1)材料生产工艺(2)加工工艺(3)连接与装配 (4)测试和检测(5)环保技术(6)维修技术(7)其他 支撑技术:(1)信息技术(2)标准和框架(3)机床和工具技术 (4)传感器和控制技术 4、先进制造技术研究的四大领域: (1)现代设计技术 (2)先进制造工艺技术 (3)制造自动化技术 (4)系统管理技术 4、美国的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概况P10 美国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概况:美国政府在20 世纪90 年代初提出了一系列制造业的振兴计划,其中包括“先进制造技术计划”和“制造技术中心计划”。 先进制造技术计划 美国的发展目标: 1、为美国人创造更过高技术、高工资的就业机会,促进美国经济增长。 2、不断提高能源效益,减少污染,创造更加清洁的环境。 3、使美国的私人制造业在世界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保持美国的竞争地位。 4、使教育系统对每位学生进行更有挑战性的教育。 5、鼓励科技界把确保国家安全以及提高全民生活质量作为核心目标 三个重点领域的研究: 1、成为下一代的“智能”制造系统 2、为产品、工艺过程和整个企业的设计提供集成的工具 3、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章柔性制造系统(FMS)技术 1、柔性制造系统(FMS)的特点: (1)主要特点:柔性和自动化 (2)设备利用率高,占地面积小 (3)减少直接劳动工人数 (4)产品质量高而稳定 (5)减少在制品库存量 (6)投资高、风险大,开发周期长,管理水平要求高 2、FMS与传统的单一品种自动生产线(即刚性自动生产线,其物流设备和加工工艺是相对 固定的,只能加工一个零件,或加工几个相互类似的零件) 缺点:改变加工产品的品种,刚性自动线做较大改动,投资和时间方面耗资大,难以男足市场要求。(不适应变化,维修成本高) 优点:刚性自动线设备利用率高,生产率高. 3、FMS的组成: (1)加工系统:加工系统的功能是以任意顺序自动加工各种元件,并能自动地更换工件和刀具。 (2)运输系统:包含传送带、有轨小车、无轨小车、搬运机器人、上下料托盘、交换工作台等机构,能对刀具、工件和原材料等物料进行自动装卸和运输。 (3)计算机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FMS 的运行控制、刀具管理。质量控制,以及FMS 的数据管理和网络通信。 4、自动导向小车AGV的类型(工作原理、适用范围): (1)线导小车:线导小车是利用电磁感应制导原理进行导向的,小车除有驱动系统以外,在前部还装有一对扫描线圈。当埋入地沟内的导线通以低频率变电流时,在导线周围便形成一个环形磁场。当导线从小车前部两个扫描 线圈中间通过时,两个扫描线圈中的感应电势相等。当小车偏离轨道时,扫描线圈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差,其中势差经过放大后给转向制导电机,使AGV 朝向减少误差的方向偏转,直至电动势差消除为止,从而保证小车始终沿着导线方向进行。 (2)光导小车:光导小车是采用光电制导原理进行导向的。沿小车预定路径在地面上粘贴易反光的反光带,还安装有发光器和受光器。发出的光经反光带反射后由受光器接收,并将该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控制小车的舵轮。 (3)遥控制导小车:这种小车没有传送信息的电缆,而是使用无线电或激光发送和接收设备来传送控制命令和信息。小车的顶部装有一个可沿360°按一定频率发射激光的装置,同时在小车运行范围的四周一些固定位置上放置反射镜片。当小车运行时,不断接受到从已知位置反射来的激光束,经过运算后确定小车的位置,从而实现导航引导。 第三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技术 1、CIMS系统包括人、经营、技术三要素。 2、CIMS技术的发展从系统集成优化发展的角度来划分为三个阶段:信息集成、过程集成、 企业集成。 3、CIMS的主要功能分系统及各部分作用: (1)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CIMS 的神经中枢,指挥与控制着其他各部分有条不紊地工作。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第4章)

第4章植物生产与科学用水 教学目标: ◆掌握:水对植物的生理作用;植物吸水的原理、根系吸水的动力和蒸腾作用的概念及生理意义;土壤水分的类型及有效性。 ◆理解:降水、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影响根系吸水的主要因素;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 ◆了解:气孔对蒸腾作用的调节及影响蒸腾作用的条件。 ◆学会:降水量与空气湿度的观测方法。 教学时数:16学时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12学时、技能训练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植物生长发育与水 教学重点: ◆水对植物的生理作用。 ◆植物细胞与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蒸腾作用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植物的需水规律及合理灌溉的指标。 教学难点: ◆气孔对蒸腾作用的调节及影响蒸腾作用的条件; ◆影响根系吸水的主要因素; 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一)水对植物的生理作用 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成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对植物的生命具有决定性作用:水是细胞原生质的重要成分;水是代谢过程的重要物质;水是各种生理生化反应和运输物质的介质;水分使植物保持固有的姿态;水分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二)植物细胞吸水 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进行的,吸水也不例外。植物细胞吸水有三种方式: 1.渗透吸水含有液泡的细胞吸水,如根系吸水、气孔开闭时保卫细胞的吸水为渗透吸水,主要是由于溶质势的下降而引起的细胞吸水过程。 2.吸胀吸水对于无液泡的分生组织和干燥种子来说,其细胞吸水依赖于低的衬质势而引起的吸水过程。 3.降压吸水主要是指因压力势的降低而引发的细胞吸水。 (三)植物根系的吸水 1.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植物根系吸收土壤水分后,便进行运输,其运输途径为:土壤中的水→根毛→根的皮层→根的内皮层→根的中柱鞘→根的导管或管胞→茎的导管→叶柄导管→叶脉导管→叶肉细胞→叶细胞间隙→气孔下腔→气孔→大气。 2.植物根系吸水的动力根系吸水的动力主要有根压和蒸腾拉力两种。 (1)根压根压是指由于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伤流和吐水是证明根压存在的两种生理现象。

半导体工艺及芯片制造技术问题答案(全)

常用术语翻译 active region 有源区 2.active ponent有源器件 3.Anneal退火 4.atmospheric pressure CVD (APCVD) 常压化学气相淀积 5.BEOL(生产线)后端工序 6.BiCMOS双极CMOS 7.bonding wire 焊线,引线 8.BPSG 硼磷硅玻璃 9.channel length沟道长度 10.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化学气相淀积 11.chemical mechanical planarization (CMP)化学机械平坦化 12.damascene 大马士革工艺 13.deposition淀积 14.diffusion 扩散 15.dopant concentration掺杂浓度 16.dry oxidation 干法氧化 17.epitaxial layer 外延层 18.etch rate 刻蚀速率 19.fabrication制造 20.gate oxide 栅氧化硅 21.IC reliability 集成电路可靠性 22.interlayer dielectric 层间介质(ILD) 23.ion implanter 离子注入机 24.magnetron sputtering 磁控溅射 25.metalorganic CVD(MOCVD)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淀积 26.pc board 印刷电路板 27.plasma enhanced CVD(PECVD) 等离子体增强CVD 28.polish 抛光 29.RF sputtering 射频溅射 30.silicon on insulator绝缘体上硅(SOI)

啤酒生产技术模拟试卷之五

《啤酒生产技术》课程试题试卷五 一、填空题(1′×30=30′) 1.添加辅助原料的目的为①()②()③()④()。 2.浸麦方法主要有:⑴();⑵();⑶()等。3.麦芽干燥设备主要有:⑴();⑵();⑶()。4.麦芽粉碎的方法主要有:⑴();⑵();⑶(); ⑷()。 5.糖化过程主要包括:(),(),(),()和()。 6.酒花添加的原则为:()。 7.啤酒成熟指标:双乙酰<(mg/L),H2S<(ug/L),二甲硫<(ug/L),乙醛<(mg/L),高级醇<(mg/L),乙偶姻<(mg/L)。 8.啤酒后酵目的为:⑴();⑵();⑶(); ⑷()。 二、名词解释(4′×5=20′) 1.浸麦度 2.浸出糖化法 3.真正发酵度 4.泡持性 5.液化 三、判断题(10′×1=10′) ()1.发芽力是指3天内发芽的百分数,要求不低于90%。 ()2.圆柱锥底发酵罐满罐时间一般为12~24h,最好在20h以内。 ()3.中分子氮含量过高,煮沸时凝固不彻底,极易引起啤酒早期沉淀。

()4.麦芽皮壳应破而不碎,辅助原料粉碎得越细越好。 ()5.浸出糖化法不需要使用溶解良好的麦芽。 ()6.包装熟啤酒的容器应承受1.76 MPa以上的压力。 ()7.在整个浸麦过程中,不需经常通入空气。 ()8.麦芽的蛋白质分解程度用库尔巴哈(Kol-bach)值,在35%~45%为合格。()9.啤酒爽快的苦味主要来自异α-酸和β-酸氧化后的产物。 ()10.糖化中,糖化料水比为1:2~3,糊化料水比为1:4~5。 四、问答题(10′×4=40′) 1.写出复式浸出糖化法(Larger型)的工艺流程。 2.双乙酰的控制与消除方法有哪些? 3.啤酒非生物混浊的成因 4.影响大麦吸水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植物保护技术综合试题4

植物保护技术综合试题(4) 一、填空 1、桃小食心虫属目,科,又名、、 2、梨小食心虫属目,科,又名、。是果树食心虫类最常见的一种主要为害、、的果实和 新梢。 3、梨小食心虫春季世代主要为害桃树等,秋季世代主要为害,夏季世代一般分为害,一部分为害。 4、梨小食心虫成虫对和以及黑光灯有强烈趋性。在桃树上卵多产于桃梢上部,每梢产一粒。在梨树上卵多产于,尤以两果靠拢处最多。 5、苹果腐烂病病菌有性阶段为菌,亚门目。无性阶段为菌,亚门目。 6、苹果腐烂病病菌主要以、和在树体病组织内越冬。果园附近堆放的上的病菌夜可作为初侵来源。 7、苹果轮纹病病原有性阶段为菌,亚门目。无性阶段为菌,亚门目。 8、苹果轮纹病病菌主要以、和在病组织上越冬。翌年气温达到15摄氏度以上,相对湿度达80%以上时产生大量经传播,通过或侵染,引起发病,无再侵染。 9、梨黑星病主要为害和,也可为害、 、。 10、梨黑星病病菌有性阶段属亚门目。无性阶段为 亚门目。病菌主要以在内越冬, 1、葡萄透翅蛾属目,科。在葡萄产区发生普遍,是为害葡萄的主要害虫之一。 12、该虫一年发生代,以在葡萄枝蔓中越冬。成虫有性,飞翔力强。雌蛾能释放信息素,吸引雄蛾。成虫羽化当日即可交尾,翌日开始产卵。卵单产于当年生新梢的、及叶柄上。 3、葡萄十星叶甲目、科,又名葡萄金花虫。 4、葡萄十星叶甲各地均以在枯枝下或蔓基部附近越冬。在南方温暖地方有以潜人石块、篱笆、墙壁或树皮缝隙里越冬的。 5、葡萄十星叶甲成虫白天活动,强光直射下则躲在叶背面或荫蔽的茎叶上,有性。

7、葡萄黑痘病病菌属门,目,属。病菌主要以潜 伏于病组织中越冬。第二年4 一 5 月间产生,借风雨传播,直接侵人绿色幼嫩组织。发病后病部不断产生并重复侵染。 8、桃蠹螟属目,科,又名桃蛀螟、桃野螟蛾。 9、桃蠹螟以在树皮缝、向日葵花盘、玉米秸秆内越冬。一般在堆果场、仓库越冬虫量最多。。成虫昼伏夜出,对有一定趋性,卵多产在果树的上、扬花期的上、的花盘上。 10、我国桃褐腐病菌有两种:即菌和菌,均属亚门,目。年 11、桃缩叶病主要为害,也可为害、和。 12、李红点病主要为害和。病原菌为李多点霉,属亚门,目。病菌以在病残体上越冬,次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子囊 孢子侵染。 6、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和油菜的蚜虫有、、三种。 7、十字花科蔬菜的三大病害是、、。 8、茄科青枯病的病原是,属于细菌。 9、瓜类疫病菌属于亚门真菌。 10、白菜留种株的花梗受病毒侵染,有的稍弯曲,有的畸形肿胀,扭曲成状。 11、菜粉蝶幼虫称。 12、猿叶虫有和两种,均属目科。 13、苹果树腐烂病外观症状出现的高峰是,此病病菌越冬的形态有、、。 14、识别透翅蛾为害葡萄的标志是。 15、葡萄绿果感染葡萄黑星病后的典型症状是。 16、白菜霜霉病的典型病征是。 17、豆野螟雌虫喜产卵在豇豆的、、上。 18、甘蓝夜蛾有明显的现象。 19、白菜霜霉病主要以随病残体散落土中、种子中越冬。 20、十字花科菌核病病部的病征是和。 1鼠类属门亚门纲目,是陆生莆乳动物中种属最多的一类小型或中型世界性广布兽类。

啤酒生产技术系列问答4

32.大麦发芽的目的是什么?发芽过程中有那些物质变化? 大麦发芽的目的:一是通过发芽使所含的酶游离,将其激活;二是通过发芽过程而生成新的酶;三是通过发芽过程使颗粒内含物质的溶解、分解和胚乳结构发生改变。 发芽过程中有如下物质的变化。 (1)颗粒形态变化,其中有颗粒吸水膨胀、根芽和叶芽生长等。 (2)胚乳溶解,其中主要是在一定酶系作用下胚乳内含物溶解和分解,同时也在胚中合成新物质。 (3)酶系及物质的变化,其中主要淀粉分解、蛋白质分解、半纤维素和麦胶物质的变化、磷酸盐的分解、脂肪物质的分解,还有氧化还原酶、多酚物质、维生素和酶反应代谢中间产物丙酮酸、柠檬酸、苹果酸、乙醇、甘油、葡萄糖酸盐等物质的变化。 33.大麦发芽过程的三大要素是什么?怎样控制? 大麦发芽过程的三大要素是水分、温度和空气。 (1)水分可以由喷淋、喷洒水分来保持发芽车间相对较高湿度,并以湿空气通入麦层来提供。在不同的发芽过程和阶段控制湿度的要求也不同,要控制的水分与湿度相互适宜并及时调整。 (2)温度的控制即热量要保持均衡,大麦出芽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生长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冬季时麦层温度可以通入热空气来调节温度,夏季时麦层温度可以通入冷空气来调节温度。对麦层的翻拌也是一种必要的散热方式。 (3)空气主要是依靠通风来解决,通风包括麦层通风和车间环境的通风。发芽车间通风对地板式发芽尤为重要。在不同的季节相对不同的麦层温度,通风的风温也要控制。通风不仅可控制温度还可使麦层疏松,保持麦粒间的空气流通,还可防止麦根缠绕。 34.目前国内使用的发芽方式有哪几种? 目前国内使用的发芽方式分为地板式和通风式两大类,通风式发芽又有多种设备形式。在国内通风式发芽已经完全取代了地板式发芽。 通风式发芽由于使用的设备形式不同,而分为箱式发芽、劳斯曼转移箱式发芽、麦堆移动式发芽和发芽、干燥两用箱等。普遍采用的是箱式发芽设备,它是以发明人法国工程师萨拉丁(Saladin)而命名。 35.箱式发芽的发芽室有什么工艺要求? 箱式发芽的发芽室有如下工艺要求。 (1)对于一室一箱的工艺条件可以根据不同的发芽阶段控制;一室多箱的工艺条件也按固定的工艺要求进行控制。发芽室的温度多控制在12~14℃,不超过16℃,相对湿度控制在不低于90%。 (2)发芽室最好设在浸麦槽的下部或邻近浸麦槽而有利于下麦进箱。 (3)发芽室的高度3~3.5m,墙面的窗户应涂暗色或尽量不设窗,室内墙壁及顶部要求有保温层,墙面要有防霉涂料,地面要光滑平整,有排水坡度和明沟,有利于发芽室的调温调湿。 (4)发芽室内的温度、湿度及空气中CO2含量应是可调节的,发芽室的温度、湿度需要装有进风口而可以进行控制和调节,同时也可利用空的发芽箱来辅助调节和控制。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四章复习课程

教案(课时备课) 课程名称:植物保护技术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教学进程:第10次课第4章第一、二节学时:2 使用教材:《植物保护技术(第二版)》肖启明欧阳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按节): 第4章农药应用技术 第一节农药的基本知识 一、农药的概念 农药主要是指用来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但通常也把改善有效成分的物理化学性状的各种助剂包括在内。 二、农药的分类 根据防治对象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鼠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1.杀虫剂用来防治农、林、卫生、储粮及畜牧等方面害虫的农药。 (1)按其成分及来源分为 无机杀虫剂:如硫磺。 有机杀虫剂:①天然有机杀虫剂如松脂合剂。②人工合成有机杀虫剂有效成分为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又称为化学杀虫剂,按其成分又分为有机氯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有机氮杀虫剂、拟除虫菊脂类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特异性杀虫剂。 微生物杀虫剂:如青虫菌、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 植物性杀虫剂:如烟草、除虫菊。 (2)按杀虫剂的作用方式分类 胃毒剂:害虫取食后,经口腔通过消化管进入体内引起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敌百虫等。 触杀剂:通过接触表皮渗入害虫体内,使之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敌杀死等。 内吸剂:指能被植物吸收,并在植物体内传导或产生代谢物,在害虫取食植物汁液或组织时使之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氧化乐果。 (3)按杀虫刹的毒理作用分类 神经毒剂:作用于昆虫的神经系统,干扰正常的神经传导,引起死亡的药剂,如有机磷酸脂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等。 呼吸毒剂:作用于呼吸系统,抑制呼吸酶的活性,阻碍了呼吸代谢的正常进行,引起窒息死亡的药剂,如鱼藤酮、硫化氢等。 原生质毒剂:作用于生物细胞内的原生质,引起死亡的药剂,如砷制剂。 物理性毒剂:通过摩擦或溶解作用损伤昆虫表皮,使昆虫失水,或阻塞昆虫气门,影响呼吸的药剂,如矿物油剂、惰性粉等。 2.杀菌剂用来防治植物病害的药剂。 (1)按化学成分分类 无机杀菌剂:如硫磺粉、石硫合剂、硫酸铜、波尔多液等。 有机杀菌剂:如代森锌、多菌灵、粉锈宁等。 微生物杀菌剂:如井冈霉素等。

第四章 植物组织培养再生植株

第四章植物组织培养再生植株 概述 一、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的区别 1979年国际组织培养协会专业术语委员会建议将细胞培养的概念与组织培养的概念加以区分。 组织培养:是指从植物体中取出组织、器官,然后模拟机体的生理条件,在体外进行培养,使之生存,形成组织或长成植株的技术过程。 细胞培养:是指从动植物体中获得细胞,然后在一定条件下培养,以获得所需的细胞或各种产物的技术过程。 常用的组织培养有茎尖培养、芽尖培养、花器培养、发状根培养等。其中:(1)茎尖培养、芽尖培养:植物快速繁殖的常用方法; (2)花器培养和茎尖培养:获得无病毒植株的重要途径; (3)发状根培养:主要目的为获得某些次级代谢产物。 对于植物,组织培养主要是我们常见的用于植物快速繁殖的组培技术,在名贵花、木、果种苗的产业化生产、种苗的脱毒、植物的大规模快速繁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细胞培养主要有以次生代谢产物为目的的大规模细胞培养技术。 二、植物组织细胞培养的应用 (一)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 单倍体育种:通过花药(花粉)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单倍体植物没有显性基因的掩盖作用,易于选择,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染色体加倍,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纯合二倍体植株,因此在育种实践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另外还有胚培养;体细胞杂交(打破物种间的生殖隔离,实现其有益基因的交流,改良植物品种,以致创造植物新类型);细胞突变体筛选、遗传转化等。 (二)在植物脱毒和离体快繁上的应用 应用最多、最有效。许多植物,特别是无性繁殖植物均受到多种病毒的侵染,造成严重的品种退化,产量降低,品质变劣。早在1943年White就发现植物生长点附近的病毒浓度很低甚至无病毒,利用茎间分生组织培养可脱去病毒,获得脱毒植株。 植物离体快繁的突出优点就是快速,而且材料来源单一,遗传背景均一,不受季节和地区等的限制,重复性好。离体快繁比常规方法快数万倍至百万倍。 (三)在次生代谢产物生产上的应用 利用植物细胞组织的大规模培养,可以高效生产各种天然化合物,如蛋白质、脂肪、糖类、药物、香料、生物碱、天然色素以及其它活性物质。

半导体制造技术总结

第一章 2、列出20世纪上半叶对半导体产业发展做出贡献的4种不同产业。P2 答:真空管电子学、无线电通信、机械制表机及固体物理. 3、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由谁发明了固体晶体管?P3 答:1947年12月16日在贝尔电话实验室由威廉·肖克利、约翰·巴丁和沃尔特·布拉顿发明了固体晶体管. 5、列出5个集成时代,指出每个时代的时间段,并给出每个时代每个芯片上的元件数.P4 6、什么是硅片?什么是衬底?什么是芯片? 答:芯片也称为管芯(单数和复数芯片或集成电路),硅圆片通常被称为衬底 8、列出集成电路制造的5个重要步骤,简要描述每个步骤.P4 10、列出提高微芯片制造技术相关的三个重要趋势,简要描述每个趋势.P8 11、什么是芯片的关键尺寸?这种尺寸为何重要?P9 13、什么是摩尔定律?它预测了什么?这个定律正确吗?P10 14、自1947年以来靠什么因素使芯片价格降低?给出这种变化的两个原因. 16、描述硅片技师和设备技师的职责。P16 第三章 11.解释pn结反偏时发生的情况。P45 答:导致通过二极管的电流很小,甚至没有电流. 12.解释pn结正偏时发生的情况.P45 答:将一正偏施加于pn结,电路中n区电子从偏压电源负极被排斥。多余的电子从负极注入到充满空穴的p区,使n区中留下电子的空穴。同时,p区的空穴从偏压电源正极被排斥。由偏压电源正极提供的空穴中和由偏压电源负极提供的电子。空穴和电子在结区复合以及克服势垒电压大大的减小了阻止电流的行为。只要偏压对二极管能维持一个固定的空穴和电子注入,电流就将持续的通过电路. 13.双极晶体管有多少个电极、结和类型?电极的名称分别是什么?类型名称分别是什么?P46 答:有三电极和两个pn结、两种类型。电极名称:发射极、基极、集电极.类型名称:pnp、npn. 16.BJT是什么类型的放大器器件?它是怎么根据能量要求影响它的应用的?P47 答:驱动电流的电流放大器件.发射极和集电极都是n型的重掺杂,比如砷或磷。基极是p型杂质硼的轻掺杂。基极载流子减少,基极吸引的电流将明显地比集电极吸引的电流小。这种差别说明了晶体管从输入到输出电流的增益。晶体管能线性地将小的输入信号放大几百倍来驱动输出器件。 18.双极技术有什么显著特征?双极技术的最大缺陷是什么?P48 答:高速、耐久性、功率控制能力。缺陷:功耗高。 19。场效应晶体管(FET)有什么优点?P49 答:利于提高集成度和节省电能。 22.FET的最大优势是什么?P49 答:低电压和低功耗。 25.FET的两种基本类型是什么?他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P50 答:结型(JFET)和金属-氧化物型(MOSFET)半导体。区别是:MOSFET作为场效应晶体管输入端的栅极由一层薄介质与晶体管的其他两极绝缘.JFET的栅极实际上同晶体管其他电极形成物理的pn结。 26.MOSFET有哪两种类型?它们怎么区分?P50 答:nMOS(n沟道)和pMOS(p沟道)。每种类型可由各自器件的多数载流子来区分。 第四章 1。列举得到半导体级硅的三个步骤.半导体级硅有多纯?P64 4.描述非晶材料。为什么这种硅不能用于硅片?P65 9.为什么要用单晶进行硅片制造?P67 14。什么是CZ单晶生长法?P68 22。为什么要用区熔法生长硅晶体?P71 23。描述区熔法。P71 25.给出更大直径硅片的三大好处。P72 26。什么是晶体缺陷?P73 37.在直径为200mm及以上硅片中切片是怎么进行的?P77 41。为什么要对硅片表面进行化学机械平坦化?P78 43。列举硅片的7种质量要求。P79 第五章 1.什么是物质的四种形态?试分别描述之。P87 6.描述三种温标,哪一种是科学工作中最常用的温标?P 89 8。给出真空的定义。什么是最常用的真空单位,它是怎么定义的?P91 9.给出冷凝和蒸发的定义。吸收和吸附之间有什么不同?P91-92 11.给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P92 13.什么是表面张力?P93 14。给出材料的热膨胀系数P94。 20。什么是酸?列出在硅片厂中常用的三种酸。P9521.什么是碱?列出在硅片厂中常用的三种碱。P96 23.什么是溶剂?列出在硅片厂中常用的三种溶剂。P97 24。描述在硅片厂中使用的去离子水的概念.P97 31.什么是处理特殊气体所面临的最大挑战?P99 38.描述三种特殊气体并分别举例。P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