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反应速度

测定反应速度
测定反应速度

《测定反应速度》探究实验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说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2、理解复杂反射的建立过程。

能力目标:

1、提出有关反应速度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

2、通过“测定反应速度”这个完整的探究活动,进一步熟练探究实验的一般

过程,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设计实验,设计记录表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汇报探究方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合作意识,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培养学生的良好科学素养。

2、通过实验结果:反应速度随实验次数增加的现象,认同“勤能补拙”的道理。从而养成良好地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完成整个探究活动。

教学难点:设计记录在不同条件下的多组重复实验数据的表格及对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

【课前准备】

1、实验用具:8支30cm长的塑料尺

2、学生准备:每人一把15cm长的塑料尺。前一节课结束时布置学生围绕“测定

反应速度”作探究设计。要求按探究实验的全过程完成设计方案。

【教学流程设计及分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

比一比谁的反应速度快,做同学们熟知的相反动作的游戏:“摸左耳”、“举

右手”、“左手摸右耳”等。

设计思想: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本环节,可以使教师从学生熟悉

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思维调节到最佳状

态。

2、创设问题情境

在刚才的游戏中,当我喊出口令时,不管你做的对与否,大家都很快做出了

反应,那么,我们的反应速度有没有快慢之分呢?反应速度的快慢又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可以通过测定反应速度这个探究活动来获取答案。

设计思想:提出问题,及时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游戏中收回。回到课堂学习

当中来。

二、探究实验

1、让学生回顾七年级上册学过的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订计划(讨论并完善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设计思想: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

2、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

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想探究的问题。

设计思想:由于不同的学生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提出问题的水平也不同,

教师可从中抽出一些问题做进一步的探究。

最终确定探究以下四个问题:

①反应速度与尺子的长短有关吗?

②左右手的反应速度一样吗?

③反应速度与性别有关吗?

④反应速度与反复训练有关吗?

1.作出假设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假设。

根据教师的提示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学生作出如下假设:

①反应速度与尺子的长短有关。

②左右手的反应速度不一样。

③反应速度与性别有关。

④反应速度与反复训练有关,训练次数越多,反应速度越快。

(3)制定计划

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推荐的具体方法,设计完整的实验方案。并讨论以下内容:1、材料用具(思考如何使用)

2、抓住尺子时,应怎样读取尺子上的刻度值?每次测量时,读取数值的方

法应当一样吗?

3、每个人的测量次数应该是几次?

4、人员分工(分工明确,合作愉快,提高效率)

5、记录结果是否需要设计表格?怎样设计表格?

(4)实施计划

本节课共探究四个问题,所以把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分组选试验课题。做完实验后,小组长负责填写表格并计算出全组的平均值。

注:教师巡回指导,观看学生分组实验情况,对操作不正确的地方给予纠正。(5)得出结论

由组长公布每一组的实验结果,并针对数字进行说明,然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学生讨论思考,结合本节课的实验经过,归纳总结,畅谈收获。

最后设置两个问题:手抓尺子是反射吗?是哪种类型的反射呢?原因是什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并寻找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复杂的反射是经过生活经验的积累逐渐形成

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强化自己做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和学习的事情,这样长期坚持下去,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三、课外探究拓展

探究人的反应速度与测量时间(如早上、上午、下午、夜晚)有关吗?根据

你的探究结果,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设计思想:让学生学有所用,并能选择出适合自己学习的最好时间段。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化学反应速率实验步骤

实验十化学反应速率实验(参考报告) 一、实验目的: 略 二、实验原理: 略 三、实验用品: 1.实验仪器: 10mL量筒、5mL注射器、50mL烧杯、恒温水浴锅、秒表、滴管、玻棒 2.实验试剂: 0.20mol/L (NH4)2S2O3、0.20mol/L KI、0.010 mol/L Na2S2O3、0.20mol/L KNO3、0.20mol/L (NH4)2SO4、0.20mol/L Cu(NO3)2、0.2%淀粉溶液 四、实验内容: 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根据表1中的试剂用量分别将试剂同时迅速倒入50mL烧杯中,同时用秒表记时,当溶液开始变色时记下反应的时间,根据公式v=C(Na2S2O3)/2△t,计算反应速率v,数据记录及处理见表1: ②数据分析与讨论: 根据数据处理结果我们可知: a.当(NH4)2S2O8和KI的初始浓度最大时,反应的时间最短,反应速率最大; b.(NH4)2S2O8的初始浓度反应的时间与成反比,与反应速率成正比; c.KI的初始浓度反应的时间与成反比,与反应速率成正比; 根据以上规律我们得出结论:反应物的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当反应物的初始浓度越高,反应的时间越短,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2.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 根据表1中第Ⅳ组的试剂用量分别进行三组实验,三组实验分别在温度比室温高10°C 、 15°C 、20°C 的条件下进行。将反应物先在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条件所需温度,再进行反应,当溶液开始变色时记下反应的时间,根据公式v=C(Na 2S 2O 3)/2△t ,计算反应速率v ,数据记录及处理见表2: 室温:25°C ② 数据分析与讨论: 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我们可知:在反应初始浓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温度升高,反应的时间减少,反应速率越快。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3.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 根据表1中第Ⅳ组的试剂用量进行一组实验,在反应的开始,滴加2滴0.20mol/L Cu(NO 3)2溶液,记录反应时间,并且跟第Ⅳ组的数据作对比。根据公式v=C(Na 2S 2O 3)/2△t ,计算反应速率v ,数据记录及处理见表3: ② 数据分析与讨论: 将两组实验数据对比我们可知:在反应物初始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加入催化物使反应的时间大幅缩短,反应速率提高了数十倍。根据有关的理论知识,我们已知,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物迅速达到反应进行所需的能量,从而促进反应进行。 由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五、 思考题: 1. 反应液中为什么加入KNO 3、(NH 4)2SO 4? 答:当减少了实验中(NH 4)2S 2O 8或KI 的用量时,溶液中的NH 4+或K +物质的量减少,分别用(NH 4)2SO 4、KNO 3补足,目的是维持反应液中NH 4+或K +的离子强度不变,降低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 取(NH 4)2S 2O 8试剂量筒没有专用,对实验有何影响? 答:如果取(NH 4)2S 2O 8试剂量筒没有专用,有可能在所用的量筒中残留有KI 试剂或Na 2S 2O 3试剂,会在量筒中发生反应,改变了(NH 4)2S 2O 8的初始浓度,使实验结果不准确。 3. (NH 4)2S 2O 8缓慢加入KI 等混合溶液中,对实验有何影响? 答:如果将(NH 4)2S 2O 8缓慢加KI 等混合液中,那么(NH 4)2 S 2O 8的起始浓度,就处在不断变化中,使反应速率不断变化,不能得到准确数据。 4. 催化剂Cu(NO 3)2为何能够加快该化学反应的速率? 答:催化剂Cu(NO 3)2降低了反应所需达到的活化能,降低了发生反应的条件,使反应更容

实验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

实验 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测定过二硫酸铵与碘化钾反应的速率,并计算反应级数、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的活化能。 二、实验原理: 在水溶液中过二硫酸铵与碘化钾反应为: (NH 4)2S 2O 8 + 3KI === (NH 4)2SO 4 + K 2SO 4 + KI 3 其离子反应为: S 2O 82- + 3I - === SO 42- + I 3- (1) 反应速率方程为: n I m O S c kc r - - ?=28 2 式中r 是瞬时速率。若-28 2O S c 、- I c 是起始浓度,则r 表示初速率(v 0)。在实验中 只能测定出在一段时间内反应的平均速率。 t c r O S ??-= - 28 2 在此实验中近似地用平均速率代替初速率: t c c kc r O S n I m O S ??-= =- - -28 2 28 20 为了能测出反应在△t 时间内S 2O 82-浓度的改变量,需要在混合(NH 4)2S 2O 8 和KI 溶液的同时,加入一定体积已知浓度的Na 2S 2O 3溶液和淀粉溶液,这样在(1)进行的同时还进行着另一反应: 2S 2O 32- + I 3- === S 4O 62- + 3I - (2) 此反应几乎是瞬间完成,(1)反应比(2)反应慢得多。因此,反应(1)生成的I 3-立即与S 2O 32-反应,生成无色S 4O 62-和I -,而观察不到碘与淀粉呈现的特征蓝

色。当S 2O 32-消耗尽,(2)反应不进行,(1)反应还在进行,则生成的I 3- 遇淀粉呈蓝色。 从反应开始到溶液出现蓝色这一段时间△t 里,S 2O 32- 浓度的改变值为: )O S )O S )O S O S c c c c 始始终(((23 223 223 223 2][----=--=? 再从(1)和(2)反应对比,则得: 2 (23 2 28 2 ) O S O S c c 始--= ? 通过改变S 2O 82- 和I -的初始浓度,测定消耗等量的S 2O 82- 的物质的量浓度- ?28 2O S c 所需的不同时间间隔,即计算出反应物不同初始浓度的初速率,确定出速率方程和反应速率常数。 三、实验步骤 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室温条件下进行编号Ⅰ的实验。用量筒分别量取 L KI 溶液, LNa2S2O3溶液和 %淀粉溶液,全部注入烧杯中,混合均匀。 然后用另一量筒取 L(NH4)2S2O8溶液,迅速倒入上述混合溶液中,同时开动秒表,并不断搅拌,仔细观察。 当溶液刚出现兰色时,立即按停秒表,记录反应时间和室温。 按下表各溶液用量进行实验。 室温 ℃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测试反应快慢 教案

2.4 测试反应快慢 知识目标: 1、翻拍手游戏中,我们会用到皮肤、眼镜等感觉器官。 2、抓尺子游戏中,我们需要用眼镜看对面同学的手势,尺子的位置,大脑判断后,命令手去抓等。 3、大多数情况下,感官都是协同作战的。 能力目标: 1、、通过“测定反应快慢”这个完整的探究活动,进一步熟练探究实验的一般 过程,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设计实验,设计记录表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汇报探究方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学 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合作意识,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培养学生的良好科学素 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完成整个探究活动。 教学难点:设计记录在不同条件下的多组重复实验数据的表格及对数据的处理和 统计分 【课前准备】 1、实验用具:8支30cm长的塑料尺 2、学生准备:每人一把15cm长的塑料尺。前一节课结束时布置学生围绕“测定 【教学流程设计及分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 比一比谁的反应速度快,做同学们熟知的翻拍手的游戏。 设计思想: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本环节,可以使教师从学生熟悉 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思维调节到最佳状 态。 2、创设问题情境 在刚才的游戏中,,我们的反应速度有没有快慢之分呢?反应速度的快慢又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可以通过测定反应速度这个探究活动来获取答案。

设计思想:提出问题,及时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游戏中收回。回到课堂学习 当中来。 二、探究实验 1、做一个“反应速度尺”玩抓尺子的游戏 2、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 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想探究的问题。 设计思想:由于不同的学生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提出问题的水平也不同, 教师可从中抽出一些问题做进一步的探究。 最终确定探究以下四个问题: ①抓尺子的游戏需要用到那些感觉器官? ②左右手的反应速度一样吗? ③反应速度与性别有关吗? ④反应速度与反复训练有关吗? 1.作出假设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假设。 根据教师的提示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学生作出如下假设: ①抓尺子游戏中,我们需要用眼镜看对面同学的手势,尺子的位置,大脑判断后,命令手去抓等。。 ②左右手的反应速度不一样。 ③反应速度与性别有关。 ④反应速度与反复训练有关,训练次数越多,反应速度越快。 (3)制定计划 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推荐的具体方法,设计完整的实验方案。并讨论以下内容: 1、材料用具(思考如何使用) 2、抓住尺子时,应怎样读取尺子上的刻度值?每次测量时,读取数值的方 法应当一样吗? 3、每个人的测量次数应该是几次? 4、人员分工(分工明确,合作愉快,提高效率) 5、记录结果是否需要设计表格?怎样设计表格? (4)实施计划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测定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测定 一.化学反应速率、 1.表示方法:通常用反应物浓度的或生成物浓度的来表示 2.计算式: 3.单位:一般为或或 4.注意 ①化学反应速率只能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来表示 ②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一段时间内的,无值 ③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数值可能不同,但其意义相同。如aA+bB=cC+dD,有如下关系 ④比较同一反应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的大小,要 ⑤不能用或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但可以换算 【例】将化合物A的蒸气2mol充入0.5L容器中加热,发生分解反应2A(g)==B(g)+nC(g),反应到3min时,将化合物A的蒸气2mol充入0.5L容器中加热,发生分解反应2A(g)==B(g)+nC(g),反应到3min时容器中S的浓度为1.6mol/L,并测得这段时间内用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1.2mol/(L.min). (1)求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n的值 (2)以B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 二.测量化学反应速率的常见实验方法 1.气体法 见教材P18第二段 2.颜色法 已知YYYY 现利用该反应设计实验,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操作# ①取两支试管,各加入4mL0.01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 ②向其中一支试管加入2mL0.1mol/L的草酸溶液,记录溶液褪色的时间 ③向另外一支试管加入2mL0.2mol/L的草酸溶液,记录溶液褪色的时间 3.沉淀法 #实验操作# ①向两支试管各加入5mL0.1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 ②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0.1mol/L硫酸溶液 ③将四支试管分为两组(各有一支硫酸溶液和硫代硫酸钠溶液),将其中一组试管加入冷水中,另一组试管加入热水中 ④一段时间后,分别混合搅拌。记录出现浑浊时间

测定反应速度实验报告单.doc

生物实验报告单 姓名时间班级实验内容测定反应速度 实验目的测定自己的反应速度,比较不同学生间的反应实验用材学生用的直尺 实验过程1.同学4人一组 2.一同学手握直尺刻度最大的一端,受测者拇指和食指对准 尺子刻度为0的一端,但不要接触尺子 3.测试者一旦松开手,被受测者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尺 子,记下夹住尺子的刻度,刻度越小说明反应速度越快。 4.小组4人轮流测试 实验结果刻度为cm 分析讨论 结果和重复的次数有一定关系;结果和人的某种状态也有一定关系。

赠送资料 青花鱼(北京)健康产业科技有限公司 2018年财务分析报告 1 .主要会计数据摘要 2 . 基本财务情况分析 2-1 资产状况 截至2011年3月31日,公司总资产20.82亿元。 2-1-1 资产构成 公司总资产的构成为:流动资产10.63亿元,长期投资3.57亿元,固定资产净值5.16亿元,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1.46亿元。主要构成内容如下: (1)流动资产:货币资金7.01亿元,其他货币资金6140万元,短期投资净值1.64亿元,应收票据2220万元,应收账款3425万元,工程施工6617万元,其他应收款1135万元。 (2)长期投资:XXXXX2亿元,XXXXX1.08亿元,XXXX3496万元。 (3)固定资产净值:XXXX净值4.8亿元,XXXXX等房屋净值2932万元。 (4)无形资产:XXXXXX摊余净值8134万元,XXXXX摊余净值5062万元。 (5)长期待摊费用:XXXXX摊余净值635万元,XXXXX摊余净值837万元。 2-1-2 资产质量

(1) 货币性资产:由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构成,共计9.48亿元,具备良好的付现能力和偿还债务能力。 (2) 长期性经营资产:由XXXXX构成,共计5.61亿元,能提供长期的稳定的现金流。 (3) 短期性经营资产:由工程施工构成,共计6617万元,能在短期内转化为货币性资产并获得一定利润。 (4) 保值增值性好的长期投资:由XXXX与XXXX的股权投资构成,共计3.08亿元,不仅有较好的投资回报,而且XXXX的股权对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以上四类资产总计18.83亿元,占总资产的90%,说明公司现有的资产具有良好的质量。2-2 负债状况 截至2011年3月31日,公司负债总额10.36亿元,主要构成为:短期借款(含本年到期的长期借款)9.6亿元,长期借款5500万元,应付账款707万元,应交税费51万元。 目前贷款规模为10.15亿元,短期借款占负债总额的93%,说明短期内公司有较大的偿债压力。结合公司现有7.62亿元的货币资金量来看,财务风险不大。 目前公司资产负债率为49.8%,自有资金与举债资金基本平衡。 2-3 经营状况及变动原因 扣除XXXX影响后,2011年1-3月(以下简称本期)公司净利润605万元,与2010年同期比较(以下简称同比)减少了1050万元,下降幅度为63%。变动原因按利润构成的主要项目分析如下: 2-3-1 主营业务收入 本期主营业务收入3938万元,同比减少922万元,下降幅度为19%。其主要原因为:(1)XXXX收入3662万元,同比增加144万元,增长幅度为4.1%,系XXXXXXXXXXX 增加所致。

化学反应速率的探究实验

《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探究实验》 姓名:班级: 【知识准备】 化学反应速率与分子间的有效碰撞频率有关,因此所有能够改变内能、运动速率,以及有效碰撞几率的方法,都可以用来改变、控制反应的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压强影响反应速率对反应本身有什么要求? 2)增加接触机会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活动探究】 (08广东改)某探究小组用HNO3与大理石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所用HNO3浓度为1.00 mol·L-1、2.00 mol·L-1,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298 K、308 K,每次实验HNO3的用量为25.0mL、大理石用量为10.00g。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上相应的内容: 【思维深化】 【拓展练习】 某实验小组探究MnO2对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的速率的影响,设计并进行了5次试验,情况如下:

根据上表,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②和③探究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结论是: ; (2)、实验②和④探究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结论是: ;(3)、表中的实验⑤与实验①作为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请把它补齐。(温度为50℃) 【能力提升】 在25℃时,取40ml0.001 mol ·L -1的KMnO 4、38 ml 0.1 mol ·L -1 H 2C 2O 4 和 2ml3.68 mol ·L -1的H 2SO 4混合反应液的平均反应速率数据 2KMnO 4+5H 2C 2O 4+3H 2SO 4 = K 2SO 4+2MnSO 4+10CO 2 ↑+8H 2O c-t 图 v-t 图

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的测定实验报告

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的测定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 试验时间 第 室 号位 指导教师 实验目的 1. 了解浓度、温度及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 测定(NH 4)2S 2O 8与KI 反应的速率、反应级数、速率系数和反应的活化能。 实验原理 (NH 4)2S 2O 8和KI 在水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S 2O 82-(aq)+ 3I -(aq) = 2SO 42- (aq)+ I 3-(aq) (1) 这个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v = - 228(S O ) c t - = 228(S O )(I )kc c αβ-- 式中:v ── 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 228(S O )c - ── t 时间内228S O -的浓度变化; 228(S O )c -,(I )c - ── 228S O -,I -的起始浓度; k ── 该反应的速率系数; ,αβ ──反应物228S O -,I -的反应级数,()αβ+为该反应的总级数。 为了测出在一定时间(t )内S 2O 82-的浓度变化,在混合(NH 4)2S 2O 8和KI 溶液的同时,加入一定体积的已知浓度的Na 2S 2O 3溶液和淀粉,这样在反应(1)进行的同时,还有以下反应发生: 2S 2O 32- (aq) + I 3-(aq) ══ S 4O 62-(aq) + 3I -(aq) (2) 由于反应(2)的速率比反应(1)的大得多,由反应(1)生成的I 3-会立即与S 2O 32-反应生成无色的S 4O 62-和I -。这就是说,在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内,溶液呈无色,但当Na 2S 2O 3一旦耗尽,由反应(1)生成的微量I 3-就会立即与淀粉作用,使溶液呈蓝色。 由反应(1)和(2)的关系可以看出,每消耗1mol S 2O 82- 就要消耗2 mol 的S 2O 32-,即 c (S 2O 82-)= 12 c (S 2O 32-) 由于在t 时间内,S 2O 32-已全部耗尽,所以c (S 2O 32-)实际上就是反应开始时Na 2S 2O 3的浓度,即 -c (S 2O 32-)= 0c (S 2O 32-) 这里的0c (S 2O 32-)为Na 2S 2O 3的起始浓度。在本实验中,由于每份混合液中Na 2S 2O 3的起始浓度都相同,因而c (S 2O 32-)也是相同的,这样,只要记下从反应开始到出现蓝色所需要的时间(t ),就可以算出一定温度下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 v =228() c S O t - - =()2232c S O t -- = ()02232c S O t - 按照初始速率法,从不同浓度下测得的反应速率,即可求出该反应的反应级数α和β,进而求得

“探究”测定反应速度实验报告单

“探究”测定反应速度实验报告单“探究”实验报告单 名称探究“测定反应速度” 年级八上学科生物学编号 06 类型探究编写何武提交时间 实验内容 材料用具准备60cm长、30cm长的钢尺若干把 提出同一个人在注意力集中与不集中时的反应速度相同吗, 问题 作出同一个人在注意力集中与不集中时的反应速度不同假设 制定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个小组讨论设计探究方案。计划 对照下面图片,探究“测定反应速度” 实 方施 法 步计

骤 划主要方法和步骤 1.分组,以两人为一实验小组,两人轮流提任测试者、被测者 2.测试者将直尺末端(刻度最大)捏住,并将直尺坚直提起。 3.被测者的拇指和食指分开,放在直尺零刻度的两边,两指分别距直尺一厘米不,集中 注意力眼睛盯住直尺。 4.测试者松开手,直尺下落。 5.被测者看到直尺下落立即合拇指和食指夹住这把直尺。 6.记录下夹住直尺出的速度。刻度尺的大小就可以反应你的反应速度。 7.记录你夹住尺子处的刻度,多重复几次, 求取平均值,这个数值可以反映出你的反应 速度的快慢。两位同学可交换角色。 8. 测试常态(不集中注意力)下每人的反应速度。(重复上面的过程) 分析分析结果:各个小组做的结果不一样,每个小组中的每一个人的结果也不一样。结果得出得出结论:结果和重复的次数有一定关系;结果和人的某种状态也有一定关系。结论 表达有些小组的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结果不同;有些小组的实验数据太少等。从大和家的实验及其结果分析过程可以推测,人的反应速度是与人的训练、视交流力,注意力等有关。 1.你们小组得出的结论与假设一致吗,如果不一致,请分析原因。讨论 2.做同一项运动时,反应速度会不会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而提高, 3.接尺子的活动是否属于反射,

测定反应速度

《测定反应速度》探究实验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说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2、理解复杂反射的建立过程。 能力目标: 1、提出有关反应速度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 2、通过“测定反应速度”这个完整的探究活动,进一步熟练探究实验的一般 过程,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设计实验,设计记录表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汇报探究方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合作意识,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培养学生的良好科学素养。 2、通过实验结果:反应速度随实验次数增加的现象,认同“勤能补拙”的道理。从而养成良好地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完成整个探究活动。 教学难点:设计记录在不同条件下的多组重复实验数据的表格及对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 【课前准备】 1、实验用具:8支30cm长的塑料尺 2、学生准备:每人一把15cm长的塑料尺。前一节课结束时布置学生围绕“测定 反应速度”作探究设计。要求按探究实验的全过程完成设计方案。 【教学流程设计及分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 比一比谁的反应速度快,做同学们熟知的相反动作的游戏:“摸左耳”、“举 右手”、“左手摸右耳”等。 设计思想: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本环节,可以使教师从学生熟悉 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思维调节到最佳状

态。 2、创设问题情境 在刚才的游戏中,当我喊出口令时,不管你做的对与否,大家都很快做出了 反应,那么,我们的反应速度有没有快慢之分呢?反应速度的快慢又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可以通过测定反应速度这个探究活动来获取答案。 设计思想:提出问题,及时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游戏中收回。回到课堂学习 当中来。 二、探究实验 1、让学生回顾七年级上册学过的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订计划(讨论并完善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设计思想: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 2、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 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想探究的问题。 设计思想:由于不同的学生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提出问题的水平也不同, 教师可从中抽出一些问题做进一步的探究。 最终确定探究以下四个问题: ①反应速度与尺子的长短有关吗? ②左右手的反应速度一样吗? ③反应速度与性别有关吗? ④反应速度与反复训练有关吗? 1.作出假设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假设。 根据教师的提示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学生作出如下假设: ①反应速度与尺子的长短有关。 ②左右手的反应速度不一样。 ③反应速度与性别有关。 ④反应速度与反复训练有关,训练次数越多,反应速度越快。 (3)制定计划 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推荐的具体方法,设计完整的实验方案。并讨论以下内容:1、材料用具(思考如何使用)

最新科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测试反应快慢》教学设计

2.4 测试反应快慢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翻拍手游戏中,我们会用到皮肤、眼镜等感觉器官。 2、抓尺子游戏中,我们需要用眼镜看对面同学的手势,尺子的位置,大脑判断后,命令手去抓等。 3、大多数情况下,感官都是协同作战的。 能力目标: 1、、通过“测定反应快慢”这个完整的探究活动,进一步熟练探究实验的一般 过程,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设计实验,设计记录表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汇报探究方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学 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合作意识,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培养学生的良好科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完成整个探究活动。 教学难点:设计记录在不同条件下的多组重复实验数据的表格及对数据的处理和 统计分 【课前准备】 1、实验用具:8支30cm长的塑料尺 2、学生准备:每人一把15cm长的塑料尺。前一节课结束时布置学生围绕“测定 【教学流程设计及分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 比一比谁的反应速度快,做同学们熟知的翻拍手的游戏。

设计思想: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本环节,可以使教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思维调节到最佳状 态。 2、创设问题情境 在刚才的游戏中,,我们的反应速度有没有快慢之分呢?反应速度的快慢又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可以通过测定反应速度这个探究活动来获取答案。 设计思想:提出问题,及时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游戏中收回。回到课堂学习当中来。 二、探究实验 1、做一个“反应速度尺”玩抓尺子的游戏 2、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 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想探究的问题。 设计思想:由于不同的学生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提出问题的水平也不同,教师可从中抽出一些问题做进一步的探究。 最终确定探究以下四个问题: ①抓尺子的游戏需要用到那些感觉器官? ②左右手的反应速度一样吗? ③反应速度与性别有关吗? ④反应速度与反复训练有关吗? 1.作出假设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假设。 根据教师的提示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学生作出如下假设: ①抓尺子游戏中,我们需要用眼镜看对面同学的手势,尺子的位置,大脑判断后,命令手去抓等。。 ②左右手的反应速度不一样。 ③反应速度与性别有关。 ④反应速度与反复训练有关,训练次数越多,反应速度越快。

大学实验化学 化学反应速率

大学实验化学 化学反应速率 难题解析 例7-1 HNO 2分解反应机理如下,求总反应的速率方程表示式。 分析 复合反应的每一步都是元反应,反应的速率方程由速率控制步骤决定。 解 )2 (HNO O)2(H )2(NO (NO)21c c c c k = , )2(NO )4O 2(N 22c c k = =)O 2 H ()NO ()2HNO ()NO ()2HNO (212123c c c k c c k k k ? v =)O 2 H ()NO ()2HNO (222123c c c k k k 例 7-2 证明一级反应完成99.9%所需要的时间近似为半衰期的10倍。 解 t 1/2 = 0.693/ k 例 7-3 根据如下的气相反应相关数据 T (K) 600 645 k (L 2·mol -2m·in -1) 6.62? 105 6.81? 105 k’ (L·mol -1·min -1) 8.40 40.8 求:(1)两个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2)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活化能。 解 (1)600K 时,45 1088.740.81062.6'?=?==k k K 640K 时,45 1067.18 .401081.6'?=?==k k K (2)正反应的活化 1 21221ln )(k k T T T RT E a -= = 5 1062.65 1081.6ln K )600645(K 645K 600K mol J 314.811??-????-- =2.02 kJ ·mol -1 逆反应的活化能 1 22112'''ln )(k k T T T T R E a -= =40 .88.40ln K )600645(K 645K 600K mol J 314.811-????--=113.0 kJ ·mol -1

实验五 化学反应速率和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五 化学反应速率和速率常数的测定 一、预习要点 ①化学反应速率基本概念以及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本实验测定反应速率及速率常数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 二、目的要求 ①了解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测定过二硫酸铵与碘化钾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并计算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 三、实验原理 在水溶液中,过二硫酸铵与碘化钾发生如下反应: (NH 4)2 S 2O 8+3KI ——(NH 4)2SO 4+K 2SO 4+KI 3 它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S 2O 8 +3I -——2SO 4+I 3- 因为化学反应速率是以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改变值来表示的,所以上述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2222812822821()()() c S O c S O c S O t t t υ----?== -? 式中,△c(S 2O 82-)为S 2O 82-在△t 时间内浓度的改变值。为了测定出△c(S 2O 82-),在混合(NH 4)2 S 2O 8和KI 溶液时,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同时加入一定体积的已知浓度的Na 2S 2O 3,这样溶液在反应(1)进行的同时,也进行着如下反应: S 2O 32-+I 3-——S 4O 62-+3I - 反应(2)进行得非常快,几乎瞬间完成,而反应(1)却慢得多,于是由反应(1)生成的碘立刻与S 2O 32-反应,生成了无色的S 4O 62-和I -,因此在开始一段时间内,看不到碘与淀粉作用而显示出来的特有的蓝色,但是,一旦Na 2S 2O 3耗尽,则继续游离出来的碘,即使是微量的,也能使淀粉指示剂变蓝。所以蓝色的出现就标志着反应(2)的完成。 从反应方程式(1)和(2)的关系可以看出,S 2O 82-浓度的减少量等于S 2O 32-减少量的一半,即: 222328 () ()2 c S O c S O --??= 因为S 2O 32-在溶液显蓝色时几乎完全耗掉,故△c(S 2O 32-)实际上就等于反应开始时Na 2S 2O 3的浓度,由于本实验中的每份混合溶液只改变(NH 4)2S 2O 8和KI 的浓度,而使用的Na 2S 2O 3的起始浓度都是相同的,因此到蓝色出现时已耗去的S 2O 82-即△c(S 2O 82-)也都是相同的。这样只要记下从反应开始到溶液出现蓝色所需要的时间(△t),就可以求算在各种不同浓 度下的平均反应速率228()c S O t -?? 实验证明:过二硫酸铵与碘化钾的反应速率和反应的浓度的关系如下: 222828() ()()c S O kc S O c I t ---?=? k 式中的为反应速率常数,c(S 2O 82-)和c(I -)分别为两种离子的初始浓度(mol ·L -1),利用(3)即可求算出反应速率常数k 值。 四、实验用品

膨胀计法测反应速度

加聚反应动力学——膨胀计 法测反应速度 一.试验目的 膨胀计是测定就聚合速度的一种方法。它的依据是单体密度小,聚合物密度大,此时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体积会发生收缩。当一定量单体聚合时,体积的变化与转化率成正比。如果将这种体积的变化放在一根直径很窄的毛细管中观察,其灵敏度将大为提高,这种方法就是膨胀计法。 通过本实验应达到以下目的: 1. 用膨胀计法通过体积收缩进行加聚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2. 学会处理聚合反应动力学数据,画出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 图,计算苯乙烯聚合反应速度常数K 。 二.实验原理 从自由基加聚反应的机理及动力学研究与实验都证明苯乙烯 聚合的动力学过程,基本上可由下式描述: (1) 此式表示聚合反应速度Vp 与引发剂浓度[I ]的平方根成正比,与单体浓度[M ]成正比。如果转化率低(<16%),可假定引发剂浓度保持恒定,则可得下式: 上式积分后得: 1 2 [] [][]p d M v k I M dt -= =[] []p d M v k M dt -= =

0[] ln( )[] M kt M = (2) 式中Mo 为起始单体浓度;M 为时间t 时单体浓度;k 为反应速度常数。 此式是直线方程。若以对t 作图,其斜率即为k 。 由于单体育聚合物的密度不同,在单体聚合时必然发生体积变化,故可求得不同时间的单体浓度,进而可求得反应速度常数。 三.仪器与试剂 1. 仪器 超级恒温器;读数显微镜(0.01mm );毛细管膨胀计 (见图3-1示意);精密温度计(100℃,精度0.1℃)1支;移液管(10ml );烧杯(50ml );称量瓶;注射器;秒表;吸球等。 2. 试剂 苯乙烯(CP ,经新蒸馏);偶氮二异丁腈(CP ,经 重结晶,熔点为103-104℃)。 四.实验步骤 1. 膨胀计体积及毛细管直径的测定 毛细管直径的测定是将水银装入膨胀计(见图3-1)的毛细管中(长约2-3cm ),在读数显微镜下读出该段的长度。如此重复,读出毛细管各段长度Li ;倒出水银并称重W ,记录当时室温t ,查出该温度下水银的密度(d ),则各段毛细管直径Di 为: Di = 膨胀计毛细管直径D 取Di 的算术平均值。 膨胀计体积的测定是在膨胀计中水银至毛细管刻度以上,记录水银高度h ,然后将水银倒至重量为W1的称量瓶中再称重,设重量为W2。记录当时室温,并查出该温度下水银的密度d ,则所装之水银体积V1为; 0[] ln()[] M M

测定反应速度

测定人的反应速度 测定人的反应速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2)能力目标: ①提出有关反应速度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 ②通过“测定反应速度”这个完整的探究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设计实验,设计记录表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是让学生设计记录在不同条件下的多组重复实验数据表格,及对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分析,使学生的探究能力达到较高的层次。 ③汇报探究方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②通过实验结果:反应速度随实验次数增加的现象,认同“勤能补拙”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完成整个探究活动 难点:设计记录在不同条件下的多组重复实验数据的表格及对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 三、教学准备: 实验用具:60cm长的塑料尺;30 cm长的塑料尺、钢尺、木尺 学生准备:前一节课结束时布置学生围绕“测定反应速度”作探究设计。要求按探究实验的全过程完成设计方案。 四、合作、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你提出的问题是? 人的反应速度与注意力是否集中有关吗? 2、作出假设:作出的假设是? 人的反应速度与注意力是否集中有关 3、学生尝试设计实验方案:组内合作讨论探究方案 3人一组,一名同学手握一把尺子上刻度值大的一端。另一名同学将拇指和食指对准这把尺子上刻度值为0的这一端,但不要接触尺子。并且眼睛要看着同学握尺的手,准备好一旦该同学松开手,要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尺子。记录你夹住尺子处的刻度,多重复几次, 求取平均值,这个数值可以反映出你的反应速度的快慢。三位同学可交换角色。

高一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测试题

高考假期练习(必修二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主要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 B.放热反应全部不需要加热即可发生 C.需要加热条件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D.化学反应未必伴随能量变化 2.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并需要吸收能量。已知12g石墨或金刚石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依次为Q1和Q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Q2 B.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 C.石墨具有的能量比金刚石低 D.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样多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体系的能量降低 B.物质的燃烧可以看作为“储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 C.氮气分子内部存在着很强的共价键,故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D.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收能量的反应 4.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121kJ,且氧气中1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 496 kJ,水蒸气中1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A.920 kJ B. 557 kJ C. 188 kJ D. 436 kJ 5.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NH4Cl和Ba(OH)2·8H2O反应②将胆矾加热变成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 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A.①②④ B. ②③ C. ①④⑤ D. ②④ 6. 反应Br+H2―→HBr+H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加入催化剂,该反应吸收的能量增大 D.从图中可看出,该反应的能量变化为117kJ/mol 7. 在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 SO2和3 mol O2,一定条件下建立平衡:2SO2(g)+O2(g)2SO3(g) ΔH=-Q kJ/mol(注:每1mol反应放出能量为QkJ)。测得SO2的转化率为90%,则在此条件下,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A.Q kJ B.2Q kJ C. kJ D. kJ 8. 如图小试管中盛有几毫升水,与大试管连通的U形细玻璃管内放有少量水(已 染成红色)。如沿小试管壁小心地慢慢注入3 mL浓硫酸,静置片刻后,U形 细玻璃管中可观察到液面的现象是 A.左高右低 B.左右一样高 C.来回振动 D.左低右高 9.下列关于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装置 B.电流从原电池的负极流向正极 C.电子从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流出 D.原电池的两极,一定是由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 10.下列装置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11.一种基于酸性燃料电池原理设计的酒精检测仪,负极上的反应为: CH3CH2OH-4e-+H2O===CH3COOH+4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检测时,电解质溶液中的H+向负极移动 B.若有 mol电子转移,则在标准状况下消耗4.48 L氧气

大学实验化学 化学反应速率

大学实验化学 化学反应速率 难题解析 [TOP] 例7-1 HNO 2分解反应机理如下,求总反应的速率方程表示式。 分析 复合反应的每一步都是元反应,反应的速率方程由速率控制步骤决定。 解 )2 (HNO O)2(H )2(NO (NO)21c c c c k = , )2(NO )4O 2(N 22c c k = =)O 2 H ()NO ()2HNO ()NO ()2HNO (212123c c c k c c k k k ? v =)O 2 H ()NO ()2HNO (222123c c c k k k 例 7-2 证明一级反应完成99.9%所需要的时间近似为半衰期的10倍。 解 t 1/2 = 0.693/ k 例 7-3 根据如下的气相反应相关数据 T (K) 600 645 k (L 2·mol -2m ·in -1) 6.62 105 6.81 105 k ’ (L ·mol -1·min -1) 8.40 40.8 求:(1)两个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2)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活化能。 解 (1)600K 时,45 1088.740 .81062.6'?=?==k k K 640K 时,45 1067.18 .401081.6'?=?==k k K (2)正反应的活化 1 21221ln )(k k T T T RT E a -= = 5 1062.65 1081.6ln K )600645(K 645K 600K mol J 314.811??-????-- =2.02 kJ ·mol -1 逆反应的活化能 1 22112'''ln )(k k T T T T R E a -= =40 .88.40ln K )600645(K 645K 600K mol J 314.811-????--=113.0 kJ ·mol -1

测定反应速度

P104 测定反应速度 本“探究”不单纯是要求学生开展测定反应速度的活动,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尝试设计实验,并由此增强学生探究活动的自主性。 这是第一次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包括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到实施计划和得出结论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教师可以在完成第一节课(有关反射的)教学时,布置各学生小组围绕“测定反应速度”作探究设计;要求在第二节课(完成有关反射弧的教学)前各小组应就设计方案与教师交流,教师应给予帮助和指导。第二节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设计方案,然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剖析点评一个有创意的设计。教师应鼓励和表扬有创意的假设和可操作的设计方案。 1、提出问题情景:由1、抢凳子 2、倒写数字 3、音乐声中做相反动作 4、按抢答器、体育运动中传球、救球、投球等游戏引入。有关“提出问题”部分的要求:①要与该课题——人的反应速度有密切关系。②所提问题最好有发散性,如人的反应速度与测量方式(如两手指张开的角度、手的姿势)有关吗?与测量用具(尺子材料和长短等)有关吗?人的反应速度与测量的时间(如早上、夜晚)有关吗?人的不同结构部位(左、右手或手指搭配不同)反应速度相同吗?与身体状况、注意力集中与否、爱好兴趣等有关吗?与人的年龄、性别、性格有关吗?各人对不同事物的反应如光、色、重量、形状等的反应速度一样吗?人的反应与训练有关吗? 2、有关“作出假设”部分的要求,应与提出的问题具有相关性。 1、有关“制定计划”的要求是,①操作性强;②能控制可变因素(设置对照实验); ③能注意设置重复实验;④所获取数值的方法应一致。教师帮助分析实验方案中的科学性与不科学性,严谨性与不严谨性,由此肯定或否定学生的实验方案。下面是供参考的案例:提出问题:人的反应速度与性别有关吗? 作出假设:人的反应速度与性别有关 制定计划:①用书中提供的测量方法测试 ②用长度为30厘米的尺子测试 ③在所有的测量中,受试者的拇指、食指都要距尺子刻度值为0的一端同样远 ④读取刻度值时均以拇指上缘为准。 ⑤男生和女生各测5次,将数据填入下表并计算平均值。 问题讨论:1、实际操作中,其实偶然性较大,同一学生同一操作变化幅度较大,往往可能4——18厘米等,有时还夹不住,所以,测试次数一定要多,5次还不够,但一节课时间有限,所以像许多探究活动一样,存在一个时间问题: 2、教师当好实验指导,规范学生操作,为实验结果的科学、准确奠定基础。 (三)P114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四)P116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此两探究活动的要求较前面有了提高:一方面是因为有关酸雨、废电池对生物产生影响

测定反应速度教学设计

测定反应速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以及设计实验时应注意的原则。 2、能力目标: ①提出有关反应速度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 ②通过“测定反应速度”这个完整的探究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设计实验,设计记录表格的能力,汇报方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探讨影响人的反应速度的有关因素,完成整个探究活动 2、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方案,完成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 实验用具:不同长度的塑料尺、钢尺等 【探究过程】 一、复习引入 首先回顾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设计实验时应注意的原则,并指出这一节课我们将自己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同学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式的指出这是第一次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一个完整探究活动,不仅复习了关于科学探究的知识,而且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热身小游戏: 实验开始前先热热身,做个小游戏,看谁能获胜: 1.两人一组相互配合进行打手游戏。 2.两人一组配合进行抓笔游戏。 游戏后请学生思考,这两个游戏要想获胜,关键是什么? ——关键是要有较快的反应速度,从而引出课题:测定反应速度,并板书。 (设计意图:这两个游戏获胜的关键都是与反应速度相关,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出了课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三、展示测定反应速度的方法 抛出问题:怎样测定一个人的反应速度?想一想,你有什么好方法吗?从而引出课本中测定反应速度的方法——直尺测速法。 1.自学直尺测速法:学生阅读课本104页,自学直尺测速法。 2.学生演示直尺测速法:请两学生上讲台前演示,演示时分别请拿尺的同学和准备抓尺的同学给 大家讲解各自需要注意的问题,下面的学生可以给他们做补充。 3.教师评价:对学生的演示给予鼓励和表扬,并对演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强调注意读 数时的方法要一致;实验要多次重复,取平均值等等。 同时指出:实验中得出的数据是长度单位的,只是能大概体现出反应速度的快慢,而并不是反应速度的具体数值。 (设计意图:直接提供给学生课本中提供的直尺测速法,以此为基础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先自学后上前演示,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考验了学生自学的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对实验要领的表述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