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数学一上《学看钟表》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一上《学看钟表》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一上《学看钟表》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一上《学看钟表》教学设计

前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学看钟表这一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中的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学会看钟表,能认读整时和半时。

学习者知识基础分析: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他们会结合自己经常做的一些事,如每天起床的时间,对时间有一定的了解或认识,在教学时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感受时间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感受时间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策略:

教学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欣赏各式各样的钟表提取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一、谜语导入

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嗒嘀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

师:猜猜看这是什么?

呈现幻灯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美丽的钟表,在我们的家里也都放着钟表,想一想钟表有什么作用?

师:钟表有这么多的作用,那它可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认识钟表。

二、新授

(一)初步认识钟表

1、呈现幻灯片

师:仔细观察钟,看一看钟面上都有什么?(结合实物钟,讲解钟面上有两根针,一根又长又细叫作分针,它表示多少分。一根又短又粗叫作时针,它表示多少时。还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之间又被分成5个小格。

2、时钟演示

时针和分针就像两个兄弟,不过,分针要比时针勤劳,当分针跑一圈的时候,时针才刚刚跑了一个大格。这就是一小时。(二)学看钟表

1、认识整时(钟表贴图)

(1)师:每周一早上我们什么时候升旗?(8时)

一年级数学上册 总复习 1教案 北京版

总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总复习 教学目的:复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比较数的大小,填□里的数,练习看图列式计算,复习钟表的认识 教学重点:比较数的大小,填□里的数, 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连加连减,钟表认识。讨论方法。 课前准备:钟表 教学过程: 一、认识表内题:认识字,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困 做题说方法。订正。 二、计算比赛。说方法,计算,订正(4+6+3=13 还可以怎样算快?如:8+6+4=18 10 10 三、在○里填> < =:说哪个是> < = 进行区分,说方法. 四、在□里填数:说方法填数 五、找规律连线(生自己看,讨论,交流,连线可按绿的也可按红的。 六、看图列式(讨论图意,列式,订正) 七、学看钟表:想一想整时的时候,分针指着几?(12)半时的时候,分针指着几?生:(6)画时针8时时针指向8。4时时针指向4。6时时针指向6。师:连线(生连线订正) 作业:认识钟表。练习填写> < =的题 板书:总复习 4+6+3=13 11-3>7 11-9=2 3+8=11 8+3=11 11-3=8 11-8=3 10 8 8+6+4=18 6+6<6+7 11-2=9 10 12 13 教学反思:学生复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比较数的大小,填□里的数,练习看图列式计算,复习钟表的认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总复习 教学目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复习空间图形。 教学重点:空间图形 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20题,试一试 课前准备:数学卡片,剪子,胶水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图意列式: 1.花上有3只小蜜蜂,又飞来4只小蜜蜂,问一共有多少只?3+4=7 4+3=7 2.房子里和房子外共有7只小狗,房子外边有3只小狗,问房子里有几只小狗?12-3=9 二、数一数填一填:看图有几种汽车?数数各有几辆? 1.公共汽车4,小汽车6,摩托车3)一共有多少辆车?(4+6+3=13)小汽车比大客车多()辆?(6-4=2)摩托车比小汽车少()辆?(6-3=3) 三、从附页上把图形剪下来,按要求贴在下面的格子里。看看右边一页有几种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体)把右边的图剪下来,分别贴在左边相应的图形后边。盒子里的卡片上分别写着2、4、6、8、10这些数,各有许多张,请你拿出2张,想一想它们的和可能是多少?最大可以是几?最小呢?(可能是:2+4=6 6+4=10 6+8=14 10+2=12 10+4=14 10+6=16 10+8=18 4+8=12 最大可能是:10+10=20 最小可能是:2+2=4 板书:3+4=7 12-3=9 小汽车6辆大汽车4辆摩托车3辆 教学反思:学生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北京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北京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目录 一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 (2) 一分数乘法《分数乘分数》 (8) 二分数除法《分数除以整数》 (15) 二分数除法《分数除以分数》 (19) 二分数除法《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23) 三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27) 三百分数《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化》 (34) 三百分数《生活中的百分数》 (41) 四解决问题《实践活动设计存款方案》 (47) 四解决问题《分数乘法解决问题》 (51) 四解决问题《工程问题》 (56) 四解决问题《银行存款》 (62) 四解决问题《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67) 五圆《实践活动跑道中的数学问题》 (80) 五圆《圆的认识》 (85) 五圆《圆的周长》 (90) 五圆《圆的面积》 (95) 五圆《扇形》 (99) 《六扇形统计图》 (104) 八总复习《圆》 (109)

一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 1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实际入手使学生掌握分数和整数相乘可以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知道计算时能约分的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 2、过程目标:通过探索、交流、比较。培养学生的类推、比较和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义。 3、情感性目标:学生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意识。 2重点难点 重点: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计算法则。 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新课 1、直接写得数 ⑴ 2个8相加 2×8=16 5个12相加 5×12=60 10个0.9 10×0.9=9

最新北京小学一年级数学试卷

最新北京小学一年级数学试卷 ) 小朋友们,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已经过去一半儿了,你的数学学得怎么样呢?你一定想知道吧?好!那就马上进入数学王国吧! 一、(共21分) 1.看数继续画.(3分) 2.找规律填数.(6分) 3.填一填.(8分) (1)填“>”、“<”或“=”(4分) 6 ○4 7○7 0○1 3+3○ 9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4分) □<2 9>□ 3=□ □+ 3=5 4.比一比(4分) 长得高的画“√”,矮的画“○”. 最轻的画“√”,最重的画“○”.

二、(共30分) 5.算一算,并给得数是3的格子用铅笔涂上颜色.(14分) 3+7=8+2=3+6= 9-4-3= 8-2=1+9= 7-4= 3-0= 6-3+4= 5+4= 6-6=9-7= 6.照样子填上合适的数(8分) 7.找朋友.(8分) 7-4 2+8 5+2 7+2 4+4 6+4 10-1 3-0 3+5 10-3 三、(共10分) 8.把一类的用线连起来(6分)

9.把不是一类的用△圈上.(4分) 四、(共39分) 10.看一看(10分) (1)男生( )人,女生( ) 人,一共( )人. □+□=□ (2)男生比女生多( )人. □-□=□ 11.算一算(12分) □○□=□□○□=□ 12.试一试(6分) 车上有10人 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

13.想一想(5分) 已经钓到3条了,再钓 到几条才能够10条呢? □○□=□我算出来了,再钓到□条鱼就够10条了. 14.(6分)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用一道算式表示. □○□=□ 亲爱的小朋友,你已经顺利地走出数学王国,你成功了!那么你对数学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的真实感受画上“√”号 (1)数学太没意思了!( ) (2)数学真有趣!( ) (3)数学真有用!( ) (4)我最怕数学考试!( ) (5)我最喜欢上数学课.( )

北京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北京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册数学学科全册备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4.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解决问题。

1.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本学期教学工作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 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 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 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 到充分发展。 本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 依据, 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教材的编者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认数和计算结合,加法和减法穿插编排,突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较好的做法。 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北京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

总复习 【例1】 求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 cm) 解析: 把左下角的 4 1 圆沿着长方形下面的长边向右平移12cm ,使阴影部分转化成规则图形,如下图所示: 由此可知,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求边长为12 cm 的正方形的面积。 解答: 12×12=144(cm 2)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44cm 2。 【例2】学校阅览室里有36名学生在看书,其中女生占 9 4 ,后来又来了几名女生,这时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品,求后来又来了几名女生。 解析:“女生占9 4 ”是把阅览室里原来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女生人数占总人 数的 19 9 ”是把阅览室里又来几名女生后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原来的总人数和变化后的总人数并不相同,所以要先统一单位“1”。因为男生人数始终未变,可以把男生人数看作单位“1”,根据男生人数不变来解题。找出各比较量的对应分率:原来女生占原来总人数的 9 4 ,也就是把阅览室里原来的总人数看作9份,女生占4份,男生占9—4=5(份),即原来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4-94=5 4 。同理,现在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9-199=019。可以找到等量关系:男生人数×0 19 一男生人数×5 4 =后来又来的女生人数。注意解决此类题时,先应找出题中的不 变量(此题中的不变量是男生人数),以不变量为单位“1”,再解决所求问题。

解答:男生人数:36×(1- 94)=20(名) 20×9-199-20×4 -94=2(名) 答:后来又来了2名女生。 【例3】在五行五列的方格棋盘上,沿骰子的某条棱翻动骰子,骰子在棋盘上只能向它所在格的前,后、左、右格翻动。开始时骰子在(C ,3)处,如右图所示,如果将骰子从(C ,3)处翻到(B ,3)处,再从(B ,3)处翻到(B ,2)处,那么朝上的点数是多少 ? 解析:骰予在(C ,3)处,l 点朝上,5,3)处,是向左翻动,此时骰子l 点朝左,5点仍朝前,4点朝上;再把骰子从(B ,3)处翻到(B ,2)处,是向后翻动,此时骰予1点仍朝左,5点朝上,4点朝后。 解答:朝上的点数是5。 【例4】李师傅加工一批机器零件,已加工完成的零件个数是未加工的4 1 ,再加 工120个,正好完成这批零件的40%,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 解析:根据“已加工完成的零件个数是未加工的4 1 ”可以推出已加工完成的零件 个数是这批零件总数的4 11+,即51 。画线段图分析如下: 由图可知,120个所对应的是(40%-5 1 )。结合线段图列出算式:120÷(40%- 4 11+)。 解答:120÷(40%- 4 11 +)=120÷51=600(个) 答:这批零件一共有600个. 【例5】下面是一个渔场养两种淡水鱼的生长情况统计图,这个渔场什么时间捕捞出售这两种鱼比较合适? 这批零件总数的40% 这批零件一共有?个 已加工的 120个

北京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调研试卷

初中预备班数学调研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口算题:每题1分,共10分。 21.1-20.08= 0.56÷O.8= 12a -0.5a = 0.72÷(0.2×4)= 3.6b -O .4b = 4.2÷ 15 = 1.7a +0.3a = 7.6x -4x +2.4x = 7.5-7.5×0= 1.25×17×8=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整数部分最小的计数单位是( ),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 )。 2、五千零九万七千零二十写作(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 )。 3、5.02吨=( )千克; 48分=( )时。 4、50084000用“亿”作单位写作( );2358000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等于( )。 5、有一个三位数,它的十位上的数字是最小的质数,如果这个三位数能同时被2、3、5整除,这个三位数最大是( )。 6、 8.4646……保留三位小数是( ); 0.5:14 化简比是( )。 7、一个质数只有( )个因数,一个合数最少有( )个因数。 8、36的因数有( )个,其中( )是30的质因数。 9、已知:A =2×2×7,B =2×3×7,那么A 和B 的最大公因数是( )。 10、运动衣每件a 元,运动裤每条b 元,买m 套运动衣裤共付( )元。 11、甲数是乙数的7倍,若甲数是x ,则乙数是( ),若乙数是x ,则甲数是( )。 12、某人骑自行车每小时行x 千米,5小时行( )千米,a 小时行( )千米,行40千米要( )小时。 13、A 是B 的4倍,A 比B 多9,A =( ),B =( )。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 7200000的最高位上的计数单位是百万位。 ( )

北京版数学一上《分类和比较》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一上《分类和比较》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分类和比较 教学要求: ⒈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⒉让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⒊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分类、推理和交流等能力,提高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 ⒋通过分类、比较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比较,在分类、比较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同上。 训练内容: 让学生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比较。 课时数:共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要求:

⒈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⒉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类、推理和交流等能力,提高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 ⒊通过分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准备:p12/3图片,玩具。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 ⒈看一看:这是小明的房间,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我们来帮助他整理房间。 ⒉观察:房间里有哪几类物品( 学习用品、玩具、衣物) ⒊桌上的学习用品。 ⑴有哪些用品? ⑵你想怎样整理( 书、笔和尺子) ⑶书:大的在下面,小的在上面。 ⒋玩具: ⑴看看有哪些玩具 ⑵能将这些玩具分分类吗(鞋、球类、车、枪、拍子)你想怎样摆放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12)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边靖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应用意识”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十个核心概念之一,其内涵一方面指“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问题”,即“数学知识现实化”。另一方面指“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即“现实问题数学化”。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教学目标: 1.结合水冻冰的情景体验,能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视角观察生活,提出可研究的数学问题。能用画图、建立数量关系等数学的方式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增加(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2.经历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理解“百分数关系”在解释或描述生活现象中的价值,体会取平均数等处理数据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发展应用意识。 3.在客观、真实的面对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养成严谨、科学的数学学习态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能用画图、建立数量关系等数学的方式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百分数关系”在解释或描述生活现象中的价值,体会取平均数等处理数据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一、结合冻冰体验,聚焦数学问题 1.关注生活实验,收集数学信息 (1)问题:(课前完成冻冰实验)当你刚从冰箱里拿出容器时,你的发现是什么? 汇报水和冰的体积。 (2)学生数据举例: 2.分析生活现象,聚焦数学问题 (1)问题:原来水是这么多,冻成冰之后,体积变成了这么多。从数学的视角来看,你想研究点什么? 生1:水变成冰体积能增加多少? 生2:体积增加了几分之几? 生3: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 (2)问题:在这些想研究的关系中,哪个用来描述水冻成冰体积的变化比较合适? 发表看法? 生1:增加百分之几合适。“增加了多少”是个个体,“增加了百分之几”可以进行比较,得到一个大概的数。因为水的体积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如增加百分之几好。 生2:“增加了多少立方厘米”,比如仅仅是对100立方厘米的测量,但对于200立方厘米就不

最新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重点练习试题(全册)

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重点练习试题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例1】挂钟几时就敲几下,半时敲一下,凌晨4时挂钟2秒敲完,早上7时挂钟几秒敲完? 解析:凌晨4时挂钟敲4下,这4下之间有3个间隔,用时2秒,即每相邻两下之间的时间间隔是3 2 秒, 早上7时挂钟敲7下,这7下之间有6个间隔,也就是6个3 2 秒。 解答: 2÷(4一1)=3 2 (秒) 7一1=6 3 2 ×6=4(秒) 答:早上7时挂钟4秒敲完。 【例2】瓶子中装有一种孢子,每小时分裂一次,每分裂一次体积增大一倍。如果最初孢子 的体积占瓶子的32 3 ,那么3小时后,孢子的体积占瓶子的几分之几? 解析:孢子每小时分裂一次,每分裂一次体积增大一倍,也就是说孢子每经过一小时体积就扩大到原来的2倍,可以列表表示出孢子每次分裂后的体积扩大到最初孢子体积的倍数的情 求3小时后孢子的体积占瓶子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2 3 的(2×2×2)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解答:2×2×2=8 323×8=4 3 答:孢子的体积占瓶子的4 3 。 【例3】□里最小应填自然数几 ? 26□× 2>2712 38□×9>39 18 思路分析 先将分数乘整数的算式写成整数和分子相乘作分子的形式,再根据“>”左右两 边分数分母的大小关系来判断□里最小应填自然几。如26□×2=26 2?□>27 12 ,26<27 ,当分子 是12时,262?□才大于27 12 ,推出□里最大应填6。 正确解答 ×2>2712 ×9>39 18

【例4】两根相同的长3米的绳子,第一根剪去31,第二根剪去3 1 米,哪根绳子剪去的多? 解析:此题是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的全面考查。第一根绳子剪去的是3 米的31,也就是3×31=1(米),第二根绳子剪去31米,1米>31 米,因此第一根绳子剪去的 多。我们还可以这样思考:第一根绳子剪去的是3米的31,第二根绳子剪去的是31 米,相当 于1米的3 1 ,3米>1米,因此第一根绳子剪去的多。 解答: 第一根绳子剪去的多 【例5】先计算,再比较每道算式中因数与积的大小,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24×21= 24×1= 24×34= 24×4 1 = 解析:先计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再比较积与因数的大小,从中找出规律。 24×21=12 24×1=24 24×34=32 24×41 =6 21<1 1=1 34>1 4 1<1 12<24 24=24 32>24 6<解答: 24×2 1 =12 24×1=24 24×34=32 24×4 1 =6 【例6】有两袋面粉,甲袋面粉的质量是30千克,乙袋面粉的质量是甲袋的6 5 ,要使两袋面 粉同样重,应从甲袋中取出多少千克面粉放人乙袋? 解析: 观察示意图可知,乙袋面粉的质量是甲袋的6 5 ,则乙袋 面粉的质量是30×6 5 =25(千克),甲袋比乙袋多30-25=5(千 克),因为要从甲袋取出一部分放入乙袋,并使两袋一样重,所 以取出的是它们质量差的一半。 解答: 30×6 5 =25(千克) 30-25=5(千克) 5×2 1 =2.5(千克) 答:应从甲袋中取出2.5千克面粉放人乙袋。 【例7】甲数是乙数的52,丙数是甲数的4 1 ,丙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 ?

(完整版)北京小学一年级数学试卷

小学一年级数学试卷 ) 题号一二三四等级 得分 小朋友们,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已经过去一半儿了,你的数学学得怎么样呢?你一定想知道吧?好!那就马上进入数学王国吧! 一、(共21分) 1.看数继续画。(3分) 2.找规律填数。(6分) 7 8 5 3.填一填。(8分) (1)填“>”、“<”或“=”(4分) 6○4 7○7 0○1 3+3○9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4分) □<2 9>□3=□□+3=5 4.比一比(4分) 长得高的画“√”,矮的画“○”。最轻的画“√”,最重的画“○”。

二、(共30分) 5.算一算,并给得数是3的格子用铅笔涂上颜色。(14分) 3+7=8+2=3+6= 9-4-3= 8-2=1+9= 7-4= 3-0= 6-3+4= 5+4= 6-6=9-7= 6.照样子填上合适的数(8分) 7.找朋友。(8分) 7-4 2+8 5+2 7+2 4+4 6+4 10-1 3-0 3+5 10-3 三、(共10分) 8.把一类的用线连起来(6分)

9.把不是一类的用△圈上。(4分) 四、(共39分) 10.看一看(10分) (1)男生( )人,女生( ) 人,一共( )人。 □+□=□ (2)男生比女生多( )人。 □-□=□ 11.算一算(12分) □○□=□□○□=□ 12.试一试(6分) 车上有10人 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

13.想一想(5分) 已经钓到3条了,再钓 到几条才能够10条呢? □○□=□我算出来了,再钓到□条鱼就够10条了。14.(6分)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用一道算式表示。 □○□=□ 亲爱的小朋友,你已经顺利地走出数学王国,你成功了!那么你对数学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的真实感受画上“√”号 (1)数学太没意思了!( ) (2)数学真有趣!( ) (3)数学真有用!( ) (4)我最怕数学考试!( ) (5)我最喜欢上数学课。( )

六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3.百分数北京版含解析

六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3.百分数 一、单选题 1.一个百分数去掉百分号,就相当于这个数() A. 乘100 B. 除以100 C. 增加100 2.在0.55、、0.5和54.6%中最大的数是() A. 0.55 B. C. 0.5 D. 54.6% 3.一种商品现价76元,比原价降低了8元,降低了百分之几?正确的列式为( )。 A. 8÷76 B. 76÷(76+8) C. 8÷(76-8) D. 8÷(76+8) 4.甲校学生人数比乙校学生人数多60%,乙校学生人数比甲校学生人数少()%。 A. 25 B. 20 C. 37.5 D. 32.5 二、判断题 5.是百分数. 6.一种商品的价格先提高10%,再降低10%后,现价与原价相比是降低了.() 7.某工厂去年比前年增产15%,就是说前年比去年减少15%。 8.冬冬比小红高20%,也就是说小红比冬冬矮20%。 三、填空题 9.一批零件400个,经检验全部合格,合格零件个数占这批零件总数的________%。 10.在横线上填上“>”、“<”或“=” 0.67________67% 31.3________313% 260%________2.6 ________100% 1%________0.1 0.25________25% 50%________ 0.3________0.3% 11.妈妈买了20枝康乃馨,一星期后有16枝存活,两星期后还有3枝存活,康乃馨一星期的存活率是________%?两星期的存活率是________%? 12.把,0.8,0.87,86%,8.7%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 四、解答题 13.2015年12月,第一小学有800人参加了教育部普法知识竞赛,各成绩等次所占的百分比情况如图。

小学数学北京版六年级上册 全册知识清单

一、分数乘整数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 ................,.分母不变。当整 ....... 数与分母能约分时 ........,.可以先约分 .....,.再计算 ...,.结果不变。 3.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同样适用于整数乘分数。 4.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5.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即这个数乘几分之几。 6.单位“1”的量×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二、分数乘分数 1.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用分子和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 .............,.分母和分母相乘的积作 .......... 分母。 ...计算分数乘分数时,能约分的应先约分,再计算。 3.分数乘分数的特殊情况。 (1)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小数乘分数,即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计算。例如,0.5×=×=。 (2)分数乘分数,这里的分数也可以是带分数,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例如,1×=×=。 4.因数与积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0且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三、分数连乘 1.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解题关 键是理清每一步中谁是单位“ ...........1.”.,.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同时明确 .... 题中的数量关系。 ........ 2...一般题目中和“谁”比 ..........,.“谁”就是单位“ ........1.”的量。 .... (1)一种是题目里有典型特征的“比”字,“比”后面的量,即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易错点:分数与整数相乘时,误将分子与整数约分,这是不对的,一定要注意是分母与整数约分。 举例:计算×6。 错解:×6=×= 正解:×6=×= 举例:计算×。 错解:×= 正解:×= 易错点:混淆单位“1”的量。 举例:甲数的正好是乙数,这句话中单位“1”的量是( )。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试题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试题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小学频道搜集整理了北京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试题,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试题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 一、填空题。 1.圆的半径扩大2倍,它的周长扩大( )倍,面积扩大( )倍。 2.圆心决定圆的( ),半径决定圆的( )。 3.一个圆环,外圆半径是6厘米,内圆半径是4厘米,圆环面积是( )平方厘米。 4.圆的半径由3厘米增加到5厘米,圆的面积增加了( )平方厘米。 5.一座台钟的时针长5厘米,经过6小时,时针的尖端移动了( )厘米。 6.把一个圆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长是 6.28cm,圆的面积是( )cm2 7.在一个圆内,以它的半径为边长做一个正方形,已知正方形面积是16cm2,圆的面积是( )。 8.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是( )。 9.圆的半径是3分米,它的直径是( ),它的周长是( ),它的面积是( )。

10.把一根长6.28分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圆,它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11.甲乙两个互相咬合的齿轮,它们的齿数比是7:3,甲乙齿轮的转数比是( )。 二、选择题。 1.一个圆的半径扩大3倍,面积扩大( )倍。 A、3 B、6 C、9 2.小圆的直径是2厘米,大圆的半径是2厘米,小圆的面积是大圆面积的( )。 A、B、C、D、 3.用一个边长是2分米的正方形纸,剪一个面积尽可能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A、12.56 B、3.14 C、6.28 D、无法确定 4.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和圆,面积比较大的是( )。 A、一样大 B、正方形 C、圆 D、无法确定 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半径相等,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是20平方米,圆的面积是( )平方米。 A、无法解答 B、62.8 C、12.56 D、15.7 三、计算题。 1. 计算圆的周长 d=3l厘米 d=8dm r=2m r=2.5m 2.画一个直径是3cm的圆,并求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分类(一)北京版

第六单元第1课时:分类(一) 年级:一年级教材版本:北京版 一、教学背景简述 本节课是北京版一年级下册第83页第六单元《分类(一)》的学习内容。本节课要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和整理数据,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象形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感受统计方法的意义,初步培养数据分析的观念。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已经学过简单的分类,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感受了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养成有条理整理物品的习惯。但是对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比较陌生,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象形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还存在一定困难。同时学生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培养。 根据学生的经验和学习困难,形成本节课的教学策略: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主动经历分类统计的过程。 本节课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活知识储备,使学生产生分类整理的需求,主动经历完整的数据分类、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学习简单的统计知识,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 2.启发分析思考,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价值。 引导学生联系统计活动开始打算了解或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不同的问题,作出一些简单的判断,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统计在决策中的作用,以及可以推测可能的结果,让学生初步体会分类、统计、分析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 1.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根据标准进行分类,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象形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 2.经历分类的过程,感受分类和分类标准的关系。(难点) 3.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课前,小东和同学们一样,整理了自己的小书桌。他把书桌上的物品按照书、本、文具分成了三类,进行了整理,大家看,小书桌变得非常整洁。 看来分类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和好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引入

北京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北京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1 . 今天出席的人数与缺席的人数比是4:1,今天的出席率是() A.75%B.20%C.80% 2 . 一个圆的直径是d,它的周长公式是(),面积公式是() A.πd B.π(d÷2)2 C.πd 3 . 如果m和n互为倒数,那么÷=() D.12 A.B.C. 4 . 红旗小学要反映六(1)班口语能力测试情况,应绘制()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C.扇形统计图 5 . 六(1)班在“六一”儿童节前要评选一名区雏鹰队员,采取一名学生只投一票的方式进行评选,投票结果如下: 下图()能表示这个投票结果. A.B.C.D. 6 . 如图,三角形ADF与三角形ABE、四边形AFCE的面积相等,BC=9厘米,CD=6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A.5(平方厘米)B.25(平方厘米)C.15(平方厘米)D.10(平方厘米) 二、填空题 7 . 一个圆的半径是1分米,直径是(____)分米,周长是(____)分米,面积是(____)平方分米. 8 . 某校数学课外小组有30人,一次只有选择题的测试成绩如下: 得分958580757055 人数2510751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众数是,平均数是,用表示这个小组同学这次测试成绩的一般水平较为合适. 9 . 下图中,顶点在圆心,边是两条半径组成的∠AOB叫作()。 10 . 将底面周长6.28分米,高20厘米的圆柱沿直径切开,则表面积增加________平方厘米。 11 . 马戏团的一个圆形大舞台,原来的直径是8m,为了增加表演空间,现将周边加宽1 m。小猴子骑着独轮车沿舞台边绕一圈,现在比原来多行(____) m,舞台面积增加了(_____) m2。 某居民楼一单元共有8户,2001年上半年用水情况统计如下表。 12 . 在上表中的空格里填上数据。 13 . 上半年月平均用水_______吨。 14 . 现行收费办法是:每用1吨水应缴纳水费1.6元,另加0.4元的污水处理费。这样,此单元用户六月份共缴纳水费_______元。

精华练习题(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单元试卷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七单元试卷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 一、填空 1.圆周率表示一个圆的()和()的倍数关系。 2.小明利用手中一根3分米的细绳画圆,画出的最大圆的周长是()分米,面积是()平方分米。 3.()米=4006厘米 5.09平方米=()平方分米 4.如果一个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直径扩大()倍,面积扩大()倍。 5.画图时圆规两脚尖展开距离是2 厘米,所画圆的直径是()厘米,圆的周长是()厘米。 6.大圆半径等于小圆直径的长度,则大圆的面积是小圆面积的()倍,小圆周长是大圆周长的()。 7.一根铜丝长18.84米,正好在一个圆形线轴上绕40周。这个圆形线轴的直径是()厘米。 二、判断题 1.一种麦田的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是15米,它能喷灌的面积是()。 2.圆的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相等。() 3.所有圆的直径都相等,半径都相等。() 4.圆的周长是6.28分米,那么半圆的周长是3.14分米。() 5.扇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1条对称轴。() 6.连接圆内一点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把一张长为5分米,宽为4分米的长方形纸片剪成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分米。 A.6.28 B.15.7 C.12.56

2.一个圆的周长与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大小比较()。 A.两个面积一样大 B.圆面积大 C.正方形面积大 D.不能确定 3.小圆的直径和大圆的半径都是5厘米,大圆面积是小圆面积的()。 A.4倍 B.2倍 C.1倍 D.8倍 四、把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五、应用题。 1.一根钢管的横截面,外圆直径是8厘米,内圆直径是6厘米。这根钢管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37.68米,外围一条宽2米的环形水泥路,这条水泥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一辆自行车轮胎的外直径约是71厘米。如果平均每分钟转100周,通过一座1100米长的桥,大约需要几分钟? 4.看图计算:

北京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汇总

一、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2、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3、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4、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5、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6、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7、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8、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格-成本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二、基本概念 第一章: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 正整数 整数数负整数 ·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② 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③ 大小比较【熟读即可】 A 比较整数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B 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C 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数,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数的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先通分,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④ 数的改写 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1. 准确数: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 例如把1254300000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125430万;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1 2.543亿。 2. 近似数: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 例如: 1302490015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 13 亿。 3. 四舍五入法: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 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1。例如:省略 345900 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35 万。省略 4725097420 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47 亿。 ·P56 因数 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 倍数 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 ⑤ 倍数和因数 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例:18÷2=9 我们就说18能被2整除,18是2的倍数,2是18的因数。 相 互 依 存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优质教案

总复习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试题。 2. 能正确地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叙述题。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试题。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叙述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 检验的方法。 二、练习: 1. 计算 9 10÷[( 1 2 + 5 8 )× 4 5 ] ( 7 8 - 3 4 )×( 4 15 + 2 5 ) 1÷[1 2 ×( 2 3 - 4 9 )] 2. 简算 (3 5 + 9 10 )× 5 9 8 9 -( 2 9 + 1 2 ) 3 8× 1 4 + 1 4 × 5 8 8 15 ÷7+ 7 15 ÷7 5 12× 1 7 + 1 7 ÷ 4 5 5 8 ×( 4 5 +16) 要求:

一看,看一看有哪些运算符号,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二想,想一想能不能进行简便运算,若不能进行简便运算,那么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算,按运算顺序或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四查,每演算一步都应查一查有没有算错、抄错或漏写的。 3. 分析下面文字叙述题的数量关系,把正确算式用“ ∨ ”的方法表示出来。 (1)15 除以1415 的商,减去78 与114 的积,所得到的差是多少? 15 ÷1415 -78 ×114 (15 ÷1415 -78 )×114 15 ÷1415 -114 ×78 (15 ÷1415 -114 )×78 (2)14除28的商,与23 减去12 的差相乘,积是多少? 14÷28×23 -12 14÷28×(23 -12 ) 28÷14×23 -12 28÷14×(23 -12 ) 4. 把不正确的读法用“×”表示出来。 (1)算式:34 -910 ÷34 +25 读法 ① 3/4与9/10的差除以3/4,再加上2/5,和是多少? ② 3/4减去9/10除以3/4的商,再加上2/5,和是多少? ③ 3/4减去9/10的差除以3/4与2/5的和,商是多少? (2)算式:45 ÷67 +2×815 读法 ① 4/5除以6/7的商加上2与8/15的积,和是多少? ② 4/5除以6/7的商加上2,再与8/15相乘,积是多少? ③ 6/7除4/5的商,加上2与8/15的积,和是多少? 5. 列算式计算 (1)3/5加上1/2的和,与10/11相乘,积是多少? (2)400与31/50加2/25的和相乘,积是多少? (3)13.6减去3.6与0.4的和,差是多少?

北京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数一数(1)

数一数 教学目标: 1. 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 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 教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1—10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一名小学生了,你们高兴吗? 从现在开始,你们将和老师一起学习数学,去数学王国探索数学的秘密。 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手指数一数你有几根手指。 二、探究新知 数一数 1. 激发兴趣 出示主体图: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学生回答:学校 问:看一看图上都有什么? 学生观察后回答。 2. 数图中的数量 师:我们在数图中的个数时,先数比较少的,再数比较多的,也就是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1)数出数量是1的。 师:图中数量是1的物体有哪些?

学生回答: 如一面国旗、一座楼房等。 问:一面国旗、一座楼房都可以用几表示? 学生回答:用1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1,老师领读,学生自己读一读。 2)数出数量是2的。 师:图中数量是2的物体有哪些? 学生回答: 有2个同学在看跳高、有2位老师等。 问:有2个同学在看跳高,有2位老师等,都可以用几表示? 学生回答:用2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2,学生自己读一读。 3)依次数出其它数量的事物。 方法同上。让学生到前面来数。 数到数量是3以上的事物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知道的? 4)认数1—10。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读一读这些数。 出示数字卡片1—10,让学生辨认。 数数身边的事物。 如有几支笔、家里有几口人等。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数数,我们数了学校里的东西,还数了身边的东西,大家数得很认真。回家后,你们可以数数家里的东西和你看到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