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上)02巩固练习

高中历史 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上)02巩固练习
高中历史 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上)02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是雅尔塔会议会场。就是在这张会议桌上,二战后的世界秩序被基本确定下来。那么,二战后期形成的雅尔塔体系主要就哪些问题达成协议?

①结束战争②处置法西斯军事集团③安排战后世界④组建军事集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同盟国召开的几次重要国际会议所达成的一系列协议

①是以德黑兰会议为中心确定的

②主要体现英美对战后世界安排的意愿

③结束了欧洲国家作为世界中心的国际格局

④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同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丘吉尔的这番话直接表明

A.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英国已下降到二流国家的水平

B.欧洲失去了世界中心的国际地位

C.英国表面上仍维系着大国形象

D.英、美、苏三国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4.1945年斯大林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过去的战争不同,“不仅是占领一片土地,亦将其社会制度加诸其上”。战后体现这一言论的事件是

A.雅尔塔三国首脑会议B.美国对欧洲援助计划

C.“北约”“华约”对峙D.东西两个德国的形成

5.以下是一位美国政治家的著名演讲:“美国应该做任何她能做的来帮助世界经济的恢复。……我们的政策不是针对任何国家或是教条,而是针对饥饿、贫穷、绝望和骚动。它的目标应该是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复苏,以使得自由体制能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得以出现。……我相信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将从美国政府那里获得完全的合作。”该演讲的历史背景是

A.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 B.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C.二战后冷战局面出现 D.全球化导致贫富差距加大

6. 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这表明美国

A.已经成为世界霸主 B.发起对苏联的冷战

C.确立全球霸权战略 D.意欲干涉他国事务

7. “这条线以西的欧陆各国,一直根据自己的民族传统来解决战争所带来的诸多难题,没有受到英美等国的压力或胁迫。而这条线以东的欧洲国家的发展,则被打上了外国势力的明显印记。”上述内容出自

A.《开罗宣言》

B.《大西洋宪章》

C.《联合国宪章》

D.《马歇尔计划》

8. 战后,苏联等国签订的某条约规定:“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第一缔约国应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在该条约影响下

A.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B.欧洲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C.美国对苏联全面冷战

D.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部分

9.观察下图:图中握在一起的手上分别写着“缓”“和”;刀身上都写着“优势”两字。据此判断该漫画最有可能是讽喻

A.二战后的美欧关系

B.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关系

C.二战后美苏“冷战”

D.两极格局解体后的美俄关系

10. 下列有关“两极格局”的评价中,揭示出本质特征的是

A.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

B.成立了国际协调机构——联合国

C.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D.意识形态不同的超级大国在全球的对抗和争霸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非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在全部历史中,没有一次战争比前不久地球上这么多广大地区沦为废墟的这次大战更容易用及时的行动加以制止。它本来可以不发一枪就被制止住,……但是,谁也听不进。……我们肯定地必须不让那种事重演。

——丘吉尔1946年3月5日《富尔敦演说》材料二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极权政权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落到了我们身上。

——引自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美国国会特别联席会议上的演说》

材料三正如以前的慕尼黑政策放纵了希特勒侵略者一样,现在对美国和帝国主义阵营新政策方针的让步,必然会使这种政策方针的制定者更加跋扈,更富侵略性。因此,各国共产党必须在各方面……领导对帝国主义扩张与侵略计划的抵抗……

——引自欧洲9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9月《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

(1)材料一中所说“前不久”发生的战争是指什么战争?为什么丘吉尔说这些国家“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2)材料二中杜鲁门所说的“两种生活方式”是指什么?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杜鲁门和丘吉尔的演说在观点上有什么相同点?

(3)材料三中《宣言》为什么重提“慕尼黑阴谋”?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力量。军事上,美国不但垄断了原子弹,还拥有1200多万军队,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艘其他战舰;在世界各地建

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具有很大的共同性,它们都是对二战结束到苏联解体这一历史时期的国际关系格局的一种概括和描述。但它们又有明显的差异。从内容上看,雅尔塔体系主要是讲美苏如何在欧洲、东亚划分势力范围,在这一过程中,美苏关系由战时合作演变为战后对抗;而两极格局只是指美苏走向全面对抗后的国际格局。从起始时间上看,雅尔塔体系确立有一个过程,但大体上以1945年联合国成立作为其确立的标志;而两极格局的确立则是在1947年杜鲁门主义提出、美苏走向全面对抗时。可以说,雅尔塔体系是战后世界政治和整个国际关系格局的基础,它始终以美苏关系为主线,包括美苏合作和美苏对抗两个阶段,而两极格局则是指雅尔塔体系框架内美苏关系的第二阶段,即对抗阶段。雅尔塔体系的演变就是两极格局,应该不能算同时存在 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苏要求两分天下 两极格局的实质是美苏争霸 冷战好象是在20世纪60年代结束的 雅尔塔体系中美苏势力相当 雅尔塔体系是二战之后世界的国际关系格局,就像是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样的。冷战是因为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是因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对立。两极格局的两极,就是指的美国和苏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美苏争霸。美国为了实现对苏联的封锁,就实行了冷战政策,在西欧推行马歇尔计划。直到苏联解体,美苏争霸结束,两极格局也从此结束,世界呈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朝着多极化的趋势发展。 雅尔塔体系、冷战、两极格局与美苏争霸的关系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中,出现了“两极”、“冷战”“美苏争霸”这些名词,这些国际关系的专有名词含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讲述的不是很清楚,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存有不少的疑惑乃至错误,现在将它们连同与之有紧密联系的雅尔塔体系释读一下,希望能给大家有所帮助,疏漏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雅尔塔体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苏、中等国对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进行的多次讨论后形成的一系列协议和谅解,由此划分政治版图与势力范围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如惩治战犯,日、德民主化),实际上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根据美苏两国自己的战略需要划分了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如雅尔塔秘密协定)。雅尔塔体系确立过程中,到20世纪四十年代末,形成两种意识形态对立的阵营,即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并展开“冷战”。1949年美国等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冷战”中展开咄咄逼人的气势,作为回击,1955年苏联等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两大阵营展开军事对峙,终于演变为“两极”格局,它打破了原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成为雅尔塔体系的基本特征。 “冷战”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有限战争” 和“全面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除了军事敌对行动外,“冷战”还有政治的、经济的、心理的和文化宗教的各种行动。其主要目的是遏止共产主义,稳

雅尔塔体系、冷战与两极格局及其相互关系

雅尔塔体系、冷战与两极格局及其相互关系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 一、雅尔塔体系 1、背景 (1)“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被美、苏实力均势所取代,奠定了雅尔塔体系的基础。①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跃上了世界霸主的峰巅。经济上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倡导成立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控制了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军事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力量,垄断了原子弹,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成为世界首强。②西欧、日本等普遍削弱。③苏联政治军事力量空前强大,影响大增,成为世界上惟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 (2)随着二战的胜利,美苏关系改变,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主要原因。随着二战结束,美苏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突出,国家利益冲突加剧。美国企图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称霸世界;苏联不屈从美国的意志,要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开始破裂。 2、概念和内容 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特别是美苏)开始按照雅尔塔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雅尔塔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3、评价 ①实质: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实质是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作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是美苏相互妥协的产物。②影响:a标志着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B该体系倡导和平、民主原则,把苏联和美英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承认了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C有利于苏联和社会主义体系的发展。D它确立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有利于苏美国在全球的霸权扩张。它深深地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的特征。可以说战后一系列国际争端都直接或间接地和该体系存在与活动紧密联系,美苏双方都力图保护和发展有利于自身的势力范围。 二、冷战 1、背景原因 (1)美国方面:战后美国凭借空前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实力,称霸全球的野心也急剧膨胀起来。经济上,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政治上,企图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世界各国,并企图操纵和控制联合国,把它作为推行全球扩张政策的工具。由于这一时期,也是苏联影响扩大和各国人民革命运动日益高涨的时期,美国认为苏联的影响和各国人民革命运动在全球范围的扩大是其称霸世界的主要障碍,必须压制下去,但鉴于苏联的强大,又不敢贸然超过双方划定的势力范围。 (2)苏联方面:正全力恢复和发展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力图巩固获得的成果,也不愿轻易动武。这样,美国采取了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2、表现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考生此时已经进入高考备战阶段,历史科目的复习任务比较重,小伙伴们需要复习和巩固的知识内容非常多。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先秦 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秦汉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人教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重点知识及框架

1.希腊文明的摇篮 (1)地理环境:古希腊文明以________为依托,希腊人被山岭和河流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和海岛上。 (2)城邦建立:①时间:公元前8~前6世纪。②含义: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③特征:________和独立自主。 (3)商品经济: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 【特别说明】雅典民主制的产生,是由经济、历史及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地理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评价 (1)进步性:①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②促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 就。

(2)局限性:①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少数人(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②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一种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③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生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 【走出误区】雅典的民主政治,就其民主范围而言,局限于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奴隶、外邦人被排除在外;就其性质而言,仅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就民主政治的方式而言,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不同素质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容易产生政治腐败,社会动乱。 考点2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演变历程 2.内容及评价 (1)基本内容:①保护________(核心)。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自然法的原则。 (2)评价:①对内: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调解社会矛盾,巩固了帝国的统治。 ②对外:对近代________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思维发散】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罗马法中买卖、借贷、合同契约、遗产继承以及伤害赔偿等的规定,在日益重视私有财产和人权的今天,更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探究点一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特点及评价 1.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全体男性公民,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是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 (2)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内政、外交、战争、和平、重要官员任免等一切国家大事,都由公民大会讨论决定。 (3)国家常设的行政机关是五百人会议,负责处理日常政务,召集公民大会。 (4)陪审法庭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对公民大会的决议拥有最终核准权。 (5)伯利克里当政时期,国家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公民开放,国家官员由选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实行“公职津贴制”。 2.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1)人民主权。即雅典的国家管理大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里。 (2)轮番而治。 轮番而治,“轮流统治与被统治”,即公民内部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人人有权参政议政,一个人统治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统治。 (3)法律至上。雅典民主运作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依据公民大会等机构制定法律的进行运作,如陶片放逐法等。 3.评价 (1)积极影响:①雅典的民主政治重视全体公民的个体自由和责任感,调动了雅典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雅典的管理水平,为雅典经济和文化的全面繁荣创造了条件;②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1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框架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王位世袭制: 1、背景: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为奴隶制)。 2、方式: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①夏时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如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②夏商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二、分封制 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牧野之战),建立周朝,史称西周。目的:加强西周统治。 2、内容: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形成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①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其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②诸侯的权力:诸侯在他们的领地可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可对卿大夫再分封,卿大夫和士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 3、作用:① 积极作用:加强了周朝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 古代 中国的政治制 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从禅让到“家天下”形成: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内容、作用 宗法制:特点、作用 皇帝制度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 地方制度:郡县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作用或影响 ● 中央集权方面:汉,从郡国并行制到平定“七国之乱”后的“推恩令”;唐中期,地方设节度使;北宋初年,军事上,宋太祖收兵权,充实中央禁军,政治上,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经济上,地方赋税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中央掌控: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 君主专制方面:汉,重用身边侍从担任尚书令、侍中等;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元,设中书省。 ● 选官制度方面: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明:废宰相制度,设内阁 清:设南书房,军机处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冷战”后的世界 第15课“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练习 北师大版

第15课“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超级大国——美国 1.超级大国 (1)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美国地位的上升有很大影响。

(2)概况:“冷战”后的美国,具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拥有大量的科技人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2.美国调整全球战略 (1)核心思想:仍与“冷战”时期的美国战略一脉相承,即维护和加强美国的领导地位,按照美国的价值观塑造世界。 (2)具体表现: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对外政策方面表现出浓郁的霸权主义 色彩。21世纪初以来,美国不断为伊拉克、阿富汗和叙利亚等国际问题所困扰。 (3)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与此同时,欧盟、俄罗斯和中国等多强的力量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变化,并都根据新形势调整了对外战略,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因此,美国难以建立由其主导的“单极世界”。 知识点2 欧盟与日本 3.欧盟 (1)背景: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呈现出多极化发展趋势,西欧只有进一步深化联合才能更强大。 (2)成立:1991年,欧共体首脑会议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召开,会议签订《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共体改称欧盟。 (3)影响:欧盟成员国之间相互依存、不断合作,通过一体化建立的协商合作机制解决了许多矛盾,为欧洲的发展提供了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从欧共体到欧盟,其发展不仅表明欧洲一体化向纵深迈进,而且更显示出欧盟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 4.日本崛起 (1)经济方面: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居发达国家前列。 (2)政治方面:日本还试图进一步推进其“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3)军事方面:日本为了加快向“军事大国”迈进,军费支出不断増加,引起周边邻国的不满和警惕。日本国内始终有一股势力不愿承认对华侵略战争的罪行,始终把中国作为潜在的对手和敌人,力图获取日本在东亚的“正常”优势地位。 知识点3 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兴起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1.改革的分类 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从改革的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2.改革的实质 改革是统治者对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3.改革的原因(背景)及相应目的 总的来讲,古代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 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③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 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⑤民族危机严重 4.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及认识 (1)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是改革的目的与改革本身所达到的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即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2)成功的改革 外国:梭伦改革、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 中国: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改革开放 思考:为什么说这些改革成功了? 外国: 梭伦改革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结构】 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①背景: 早期政治制度②内容: (夏商周时期) (1)分封制③主要封国 ④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概括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西周政治制度⑤影响: ①含义: (2)宗法制②特点: ③影响: (1)前提:秦的统一。(要求:掌握秦统一的过程和意义) ①皇帝制:特点、地位 确立 (2)确立②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度:三公名称及职权、评价 (秦) ③郡县制:由来、内容、意义。 (3)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 古 代①汉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 中②唐朝: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设立; 国(1)中央行政③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的制度变化④元朝:中书省、宣政院 政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治⑥清朝:设置军机处 制演进与强化①秦朝:郡县制 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②汉朝: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 (秦朝至清朝) (2)地方行政③唐朝:道、州、县 制度变化④宋朝:路、州、县 ⑤元朝:行省(行省制度)、路、府、州、县 ⑥明清:沿用行省设置。 (3)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发展趋势) ①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 ②两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 (1)监察体制完善③唐:御史台 ④宋:提点刑狱司 制度保障⑤元明:元朝设有御史台,明朝改为都察院 ①世官制:含义 (2)选官制度变化②察举制:含义、发展、特征 ③科举制:含义、创立、评价。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战后政治格局(雅尔塔体系)的演变01知识讲解

高考总复习:战后世界政治格局(雅尔塔体系)的演变 考纲解读 考点提示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瓦解 (1)冷战的兴起与发展 (2)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 (3)冷战后的和平与动荡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加强 (1)欧洲共同体的建立与发展 (2)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4)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复习建议 在复习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时,我们要将其置于国际关系史中,重点了解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与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之间的联系,了解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演变与世界主要大国的综合国力、国家利益、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关系,以及世界格局的变动对世界形势的影响等。 知识清单 美苏争霸的基本态势和形成原因 美苏争霸不同阶段美苏对中国采取的政策及其原因

考点聚焦 考点一、两极格局的形成 雅尔塔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大国(主要是美苏两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通过对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重新划分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一)背景——美苏实力的增强和西欧的衰落 二战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实力增强,成为唯一能够和美国相抗衡的国家;西欧国家普遍衰落。 (二)根源 美苏之间在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的根本对立。 (三)“冷战”局面的形成 1.“冷战”序幕——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反苏反共演说,揭开“冷战”序幕。 2.“冷战”的发动——“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1947年3月,美国以希腊、土耳其受到威胁为由,发表“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也是美国向全球扩张的宣言书。 3.马歇尔计划 内容:经济援欧 特点:是杜鲁门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运用;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 作用:使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能力。 4.柏林危机——“冷战”的第一次高潮 1948年,处于各国占领状态的德国成为美苏争夺的热点地区,出现了柏林危机,柏林城被分为东西柏林两部分,随着德国的一分为二,柏林墙也将柏林城分成东西两部分,直到德国重新统一。 5.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 (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①背景:二战后美国为维护其在欧洲的地位,控制西欧各国对抗苏联。

雅尔塔体系的内容是什么

雅尔塔体系的内容是什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雅尔塔体系的内容是什么》的内容,具体内容:所谓雅尔塔体系,主要指1943年至1945年战时盟国领导人从德黑兰、雅尔塔直至波茨坦会议以及期间另一些重要的双边和多边会谈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公报、议定书、协定、声明和备忘录等一致确认的对战... 所谓雅尔塔体系,主要指1943年至1945年战时盟国领导人从德黑兰、雅尔塔直至波茨坦会议以及期间另一些重要的双边和多边会谈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公报、议定书、协定、声明和备忘录等一致确认的对战后世界秩序所作的安排。?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什么是雅尔塔体系 一般认为,所谓雅尔塔体系,主要指1943年至1945年战时盟国领导人从德黑兰、雅尔塔直至波茨坦会议以及期间另一些重要的双边和多边会谈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公报、议定书、协定、声明和备忘录等一致确认的对战后世界秩序所作的安排。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结束时,大国之间尤其是美苏之间实力对比和妥协的产物。 吴于廑、齐世荣的《世界史现代史编》更明确地指出: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1943年10月)、开罗会议(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一12月贝日)、丘吉尔与斯大林关于巴尔干问题的会谈(1944年10月9日一26日)都可看成是雅尔塔会议的准备。雅尔塔会议继承和发展

了上述会议的成果,对某些协议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并使之法律化。此后举行的旧金山会议(1945年7月17日一8月2日)则是对雅尔塔会议所确定原则的补充和具体化。 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 从内容上看,史学界基本上认为雅尔塔体系包括两大内容:一是如何打败法西斯;二是如何安排世界。只是对第二点如何安排世界究竟包括哪些内容有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凡属于有关战后世界安排的问题,均应属于雅尔塔体制的范围。吴于谨、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现代史编》把雅尔塔体制的内容明确地概括为四个方面: (1)如何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如何处置战败国,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区的归属和边界; (3)建立联合国组织,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 (4)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五国和约、朝鲜战争、旧金山和约和奥地利国家条约等只是雅尔塔体制的既定大框架内进一步的争夺和落实。虽先后有联系,但不宜直接说成是该体制的组成部分。雅尔塔体系的特点 1、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国际关系以美苏冷战为主线。 2、欧洲一分为二,东西欧分别被苏联和美国控制。

试析雅尔塔体系

试析雅尔塔体系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 一、雅尔塔体系基本要素 1、背景(条件):是二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英法等国衰弱,德日意为战败国;苏联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2、概念:是二战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3、实质:美苏的两分天下,打上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4、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是在雅尔塔会议上确立,也包括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确立的内容。内容主要包括: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立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5、原则:“和平”、“民主”。这里的“和平”、“民主”皆有特定含义,“和平”主要是指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民主”则是指对法西斯战败国进行民主化改革。 6、演化:二战到50年代中期:表现为两大阵营的对抗(北约与华约的形成是这种对抗的表现形式之一);50年代后期起开始:表现为美苏争霸,直到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而结束。这段时期世界两极格局是世界基本特征。冲击这种格局的因素有:日本、西欧、第三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7、特点 (1)以冷战为主的对抗形式。 (2)对抗是全方位的。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 (3)美苏作为双方的盟主在斗争中起了主导作用。 (4)这一格局的较量,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一极取得绝对优势而告终。 8、隐含的主要矛盾 (1)美国苏联的矛盾(争霸)。这对矛盾主导了国际政治生活。 (2)资本主义国家(阵营)与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矛盾。这实质上是意识形态间的对立。

选修3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四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 知识网络 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两极格局初步形成 1. 含义:二战后期至战后初期,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协议和原则,重划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的新国际关系体系。 2. 形成的背景: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⑴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⑵苏联空前强大----唯一能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政治、经济、军事) ⑷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美苏的力量。 3. 主要内容: ⑴成立联合国 ⑵铲除日本、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对德日两国法西斯处理的异同前一课已讲) ⑶重新划分欧亚政治版图(对新的世界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 ①分区占领德国及首都柏林,划分在巴尔干的势力范围 ②美国独占日本本土。 ③苏联占有日本部分岛屿,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 4. 性质: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多重性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性质的) 5. 评价: ⑴积极: 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在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发展各国经济有积极作用 ⑵消极: ①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实质),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②重划疆界,分裂国家, 也埋下了国际纠纷的种子(德国、朝鲜、印巴) ⑶体系内隐藏着许多矛盾 ①美苏间矛盾(争霸) ②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这实质上是意识形态间的对立 ③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美国与崛起的西欧、日本之间的经济领域的斗争,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④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南斯拉夫与苏联之间、中苏之间、苏联与东欧之间存在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 ⑤新老殖民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和维护独立的矛盾 ⑷影响: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6. 瓦解: ①冲击:第三世界的兴起 ②解体:东欧巨变、苏联解体 二、两极格局的形成-----正式形成(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出现) 1. 概念:在雅尔塔体系下表现出来的国际关系(显著特征),包含:①美苏全球范围内的对抗、争夺;②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地区的严重对抗;③以及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在全球的斗争.三个层次。核心是美苏关系,主要对抗形式是冷战. 2. 形成原因: ①美苏均势是根本前提(是指军事上的暂时均势) ②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基础 ③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是重要原因(冷战的根源) ④美对苏等社义国家实行冷战是推动因素 3. 形成过程: ⑴战后同盟关系走向破裂 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失去合作的基础 ②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主要原因) ⑵1946年,丘吉尔发表反苏反共的“铁幕”演说 ⑶1947年,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称为“杜鲁门主义” ⑷1947年,美国提出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的“马歇尔计划” ⑸两大阵营的形成与对峙

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和冷战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是每年高考的重要考点,其中涉及到的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和冷战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很多同学不是非常清楚,下面作简单讲解: 一、含义 1、雅尔塔体系:是指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其实质是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作出两分天下的划分,它深深打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2、两极格局:是指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在世界的权利结构中占据绝对主导位置,相互敌视、对峙,但是又不能击败对手的世界权力划分形势。表现在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北约”和“华约”的军事对峙,对第三世界的争夺,经济上的相互禁运和封锁,军备上的疯狂竞争,妄图取得战胜对手的优势,意识形态上的相互攻击。 3、冷战:是指美国针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同时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加以扶植和控制的政策。 二、相互关系 1、两极格局与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也标志着两极格局初步形成。两极格局的形成又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决定了雅尔塔体系的走向和演变,两极格局的形成从属于雅尔塔体系。 2、冷战与两极格局:战后,美苏的战略相互对立,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存在巨大差异,必然在许多重要问题上产生重大的分歧与对抗。然而两极格局下美苏实力均势,决定双方很难发生大规模战争,这样冷战便成为两极格局中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抗的主要形式。其实,冷战格局就是美苏两极格局。 3、雅尔塔体系与冷战:雅尔塔体系确定的国际秩序是美苏平分秋色,冷战格局也是一个美苏两极格局。正是由于雅尔塔体系的存在才使冷战没有发展成为

选修3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选修3 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课标要求】 1、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2、了解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 【知识结构】 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两极格局初步形成: 1、含义:“二战”后期至战后初期,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协议和原则,重划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的新国际关系体系。 2、形成的背景: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⑴西欧各国普遍衰落;⑵苏联空前强大,是唯一能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政治、经济、军事);⑷“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美、苏的力量。 3、主要内容:⑴成立联合国; ⑵铲除日本、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对德日两国法西斯处理的异同) ⑶重新划分欧、亚政治版图(对新的世界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①分区占领 德国及首都柏林,划分在巴尔干的势力范围;②美国独占日本本土;③苏联占有 日本部分岛屿,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 4、性质: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多重性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性质的)。 5、评价: ⑴积极: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在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发展各国经济有积极作用; ⑵消极:①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实质),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②重划疆界,分裂国家, 也埋下了国际纠纷的种子(德国、朝鲜、印巴)。 ⑶体系内隐藏着许多矛盾:①美苏间矛盾(争霸);②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实质上是意识形态间的对立;③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美国与崛起的西欧、日本之间的经济领域的斗争,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④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南斯拉夫与苏联之间、中苏之间、苏联与东欧之间存在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⑤新老殖民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和维护独立的矛盾。 ⑷影响: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6、瓦解:①冲击:第三世界的兴起;②解体:东欧巨变、苏联解体。 二、两极格局的形成——正式形成(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出现): 1、概念:在雅尔塔体系下表现出来的国际关系(显著特征),包含:①美、苏全球范围内的对抗与争夺;②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地区的严重对抗;③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在全球的斗争。(三个层次。核心是美苏关系,主要对抗形式是冷战。) 2、形成原因:①美、苏均势是根本前提(是指军事上的暂时均势);②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基础;③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是重要原因(冷战的根源);④美对苏等社义国家实行冷

2020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冷战结束后的世界6.21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提升检测新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6.21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提升检测 1.近年来,美国以“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等为名,把大量先进武器布置到亚太地区,将军舰派到我国南海进行挑衅,并以各种名目公开无端指责中国。美国的这些行为说明() A.霸权主义依然存在 B.冷战已经结束 C.单极世界已经形成 D.国际恐怖主义横行 2.《后美国世界》中写道:“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其中第三次权力转变是指() A.区域集团化 B.政治多极化 C.经济全球化 D.技术信息化 3.“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倒塌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势的进程。”该材料表明() A.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C.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D.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4.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 A.人口数量 B.经济实力 C.资源数量 D.军事实力 5.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和第三世界的兴起,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从整体世界发展的角度看,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实质是() A.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B.国家民族意识再次觉醒 C.霸权主义政治受到制约 D.国际力量的多元化 6.下图是某教师在讲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时所画的简图,图中“E”是指()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印度

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复习指南】 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认识雅尔塔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联系冷战的相关知识,认识雅尔塔体系产生的历史影响。注意以时间为序分析掌握美苏争霸态势的变化,并同当时世界形势发展相结合、相联系。 课程标准: (1)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2)了解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 【时空定位】 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苏联克里米亚半岛举行,同年波茨坦会议,相关会议主要内容:清算法西斯,审判战犯;创建联合国;明确美苏势力范围。 铁幕演说(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揭开冷战序幕 杜鲁门主义(1947年2月):宣告美国全球范围的扩张和对苏发动冷战的标志。 马歇尔计划(1947年6月):马歇尔提出“欧洲经济复兴计划”,巩固西欧资本主义秩序。 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1947年9月):反击美国冷战政策。 币制改革(1948年6月):引发苏联封锁,美国提供空中运输保障,是美苏冷战第一次高潮。加快了德国分裂,次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相继成立。 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1月):反击“马歇尔计划”,恢复发展经济,巩固东欧阵地。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12国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冷战政策的主要支柱。 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5月):《华沙条约》,华约组织与北约组织抗衡,东西两大对立军事集团形成。 戴维营精神(1959-1960):赫鲁晓夫访美,对峙缓和。随着古巴导弹、U-2事件、柏林墙事件,军备升级。 20世纪60年代美苏争霸(1961-1969):肯尼迪实行“和平战略”;赫鲁晓夫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美苏争霸局面逐步形成。 由对峙走向缓和(1969-1975):尼克松强调均势外交。美苏推行“缓和”战略,奉行霸权主义。美苏就限制和裁减核武器方面达成一些协议。“缓和”政策下,思想渗透和意识形态斗争仍在继续。 八十年代的争霸(20世纪80年代):里根提出“遏制”战略,实施“星球大战计划”;戈尔巴乔夫强调“新思维”,签署中导条约,销毁部分核军备 德国统一(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标志冷战结束。 苏联解体(1991年):《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签署,两极格局宣告结束。

雅尔塔体系

一、雅尔塔体系 1.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以美苏两强为首的国际关 系体系的习惯性称谓。 2.主要内容: (1)铲除日本、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 (2)成立联合国。 (3)重新划分欧亚政治版图。 3.评价: (1)实质: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 (2)标志: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3)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发展各国经济。(4)消极作用: ①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②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③埋下了国际纠纷的隐患(1948年朝鲜分裂,1949年德国分裂)。 二、两极格局的形成 1.资本主义阵营: (1)美国的强大: 罗斯福的“世界蓝图”:组建联合国,建立世界经济体系。 ②表现: ②实力:杜鲁门:美国意图“领导世界” 政治上:控制操纵联合国,英、法等西欧国家唯美国马首是瞻 经济上: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确立 军事上:成为头号军事强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空军,率先掌握了原子弹、氢弹2)西欧的衰落: ①英国:海外贸易濒于停顿,黄金储备几乎用竭;工业生产日益降低;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 ②法国:经济严重倒退、货币贬值、海外储备枯竭;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2.社会主义阵营: (1)苏联实力大增: ①打败法西斯德国的主力军,国际威望大增。 ②军事实力增强,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军事强国。 ③领土也有所扩大。 2)社会主义国家的增多: ①东欧八国:得到苏联的帮助;仿效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②亚洲四国:中国、朝鲜、越南、蒙古。 (3)阵营最终形成: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归纳框架图

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归纳框架图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归纳框架图》的内容,具体内容:学习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因为历史学习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太多,时间、地点、人物、时间,都要记得一清二楚,很多学生备受困扰,下面由我为你提供的,希望大家喜欢。欣赏12... 学习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因为历史学习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太多,时间、地点、人物、时间,都要记得一清二楚,很多学生备受困扰,下面由我为你提供的,希望大家喜欢。 欣赏 1 2 3 4 5 高中历史知识点一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中国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太祖时;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主专制强化 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减轻皇帝工作压力增设了:内阁; 3、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牢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 4、区分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本质不同: 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西方近代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5、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的标志是: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6、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积极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中历史知识点二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 "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九年级历史学生自主学导学案 审核人: 科目历史课题冷战后的世界格局的变化授课时间 设计人王彦来 李忠民 班级九-- 姓名序号 6 学习目标1.记住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时间、标志及认识。 2.记住冷战结束后“一超多强”指哪些国家。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出现的原因及世界和平与安全面临威胁的因素。 3.记住美国的信息技术;欧盟的建立时间及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表现;世贸组织成立的时间及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名言积累】 【知识链接】 1、二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启示?欧共体成立的时间、作用?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结果? 2.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结果? 3.印度独立的时间、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最先展开的地方?第一个独立的国家?非洲独立年? 导案 阅读教材71至72页完成右边填空题 阅读教材72 页完成右边填空题 学案 自主学习 第十三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严重恶化,人民群众不满情绪日益增长。经济危机进一步导致。面对动荡的政局,东欧各国执政党妥协退让,从1989年到1990年,、、匈牙利等东欧8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纷纷易手,原来的共产党和工人党等被迫下台,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1.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他首先进行 ,受挫后,将重点转向。1990年,苏联修改宪法,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和总统制。

阅读教材72至74页完成右边填空题 阅读教材76页完成右边填空题 阅读教材77页完成右边填空题 阅读教材77页完成右边填空题 阅读教材78至79页完成右边填空题 2.与政治改革同步,苏联推行“”,主动缓和苏美关系,不干涉事务,从国外撤军,努力争取西方国家的经济合作和援助。 3.政治改革引发苏联的民族分离运动。1990年3月, 率先宣布独立,许多加盟共和国也相继发表主权宣言,有的甚至更改国名、国旗和国徽,一些共和国相互承认独立。 4.1991年作为超级大国之一的寿终正寝,格局结束。 第十四课世界格局的演变 “冷战结束”与“一超多强” 1.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因此,它企图建立美国主导的“”,即有美国独霸世界的。但是,、、、中国等成为制约美国企图的主要力量。“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初步形成。 2.欧盟建立后,已经从单一的经济一体化向、和防务全面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3.战后的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起迅速腾飞,1989年其国民生产总值相当于美国的,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随着经济实力的上升,越来越要求实现的目标。 4.俄罗斯虽然国力一度下降,但它是联合国的,也是仅次于美国的军事强国。广阔的领土,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先进的科技力量,使俄罗斯拥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在对外战略方面,采取了的外交政策。其目标是恢复大国地位,实现民族复兴。 5.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实行全面的政策,经济建设取得突飞猛进的成就,大为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升对外坚持独立自主的政策,国际关系环境大大改善,在中的影响也日益增强。 6.此外,、印度尼西亚、、南非、等地区强国也在迅速崛起。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也已消失,新的格局尚未形成,当今的“一超多强”尚不稳定而处在不断变化之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格局的趋势明显增强。 2.在一超多强的形势下,超级大国的行为和得不到有力的遏制,因而造成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极大威胁。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借口南斯拉夫联盟军队屠杀地区的族人,对南斯拉夫联盟进行大规模空袭。中国驻南联盟也造导弹袭击,造成人员伤亡。 3.请列举当今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还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