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考题归类解析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考题归类解析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考题归类解析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考题归类解析

湖北罗明奎

年来各

地区的

化学化

学中考

题中,出

现了一些有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探究考题,成为中考命题的一个热点。为了使同学们对这种题型有所熟悉和运用,现将此类考题归类如下,希望同学们对学习本单元有所帮助。

1、化学课上,老师将CO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我们观察到前者变浑,后者没有明显现象,

2

和 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甲、乙两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来验证,观察到现象是:装CO

2

置A软塑料变扁,装置B活塞向上运动。

(1)甲同学认为这两个实验都可行,其反应原理都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与反应,还(2)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这两个实验都不能证明使容器内压强变小的原因是CO

2溶于水,甲同学认为可以补充一个实验来回答该问题,该实验是。是CO

2

(只利用A装置――矿泉水瓶进行)

2、某化学实验小组在探究CO

和NaOH是否发生反应时,小明设计出下列三种装置进行实验:

2

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写出上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b 。

(2)以上三个实验中,①③有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记录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①。实验③。

(3)实验②因选用仪器不当导致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寻找一种物品替代该装置中的广口瓶,以使实验取得成功,你将选用的物品是,改进后能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理由(4)小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

2

是。

(5)小余同学又补充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来进一步证明,我来帮他完成:

(6)请你再设计一个与上述实验不同原理的实验来证明并检验CO 2和NaOH 溶液反应生成了Na 2CO 3,并将有关的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填入下表:

3.有些化学反应有明显的现象,有些化学反应必须借助一定的装置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在探究CO 2和NaOH 是否发生化学变化时,某校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简单描述上述四种装置中的实验现象: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四种实验设计所依据的共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变化。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 (所有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试图通过观察现象来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

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⑵若再分别向A、B装置的烧杯中滴入少量氯化钙溶液,将会看到的现象是:

A:;B:。

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5.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CO

2

CO

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

2

(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CO

2

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右图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

A.温度差 B.重力差 C.压强差 D.浮力差

(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A现象为,B现象为,C现象为。

(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

一种是因为CO

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消耗了CO

2

,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

(4)为了进一步证实CO

2

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第一组同学滴加 ,现象为;

第二组同学滴加 ,现象为。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可以证实CO

2

与NaOH 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

6.为了探究二氧

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生成具有酸性的物

质,A、B两同学分别

设计了探究实验的方

案。A同学的实验方

案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图甲所示。B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按图乙进行实验,观察小花颜色变化。请你对A、B两同学的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

①哪个同学的方案更合理:______________,方案合理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

②图甲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图乙中第(Ⅰ)(Ⅱ)步骤的目的是说明:。

④图乙中步骤(Ⅲ)的现象是:。

⑤若将图乙步骤(Ⅳ)已经变色的小花从集气瓶中取出,再放到装有浓硫酸的烧杯中有空塑料板上(如右图),一段时间后,现象是:。

参考答案

1.(1) CO

2+2NaOH=Na

2

CO

3

+H

2

O

(2)或做个对比实验:取两个同样大的矿泉水瓶充满CO

2

后,注入同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盖上瓶盖振荡,比较两矿泉水瓶变瘪的程度等;(也可图示)

2.(1)a烧杯;b胶头滴管(或滴管)

(2)实验①试管内液面逐渐上升,形成水柱;实验③小气球胀大

(3)矿泉水瓶(或其它合理答案);矿泉水瓶变瘪或向内凹进

(4)NaOH溶液中有水,CO

2又能溶于水且和水会反应,究竟是CO

2

溶于水或和水会反应使气压减小的结果?

还是CO

2

与NaOH反应使气压减小的结果?

(5)有气泡产生(实验步骤方法: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再逐滴加入稀盐酸)

(6)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将CO

2通入NaOH溶液后)滴入CaCl

2

溶液(或石灰水Ca(OH)

2

溶液或BaCl

2

溶液或

Ba(OH)

2溶液……);或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稀盐酸;表明CO

2

与NaOH反应生成了Na

2

CO

3

3、(1)A:溶液进入试管内 B:反应后烧杯内的水会倒吸到锥形瓶中 C:挤压滴管内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小气球会胀大 D:挤压滴管内的氢氧化钠溶液后,会形成喷泉。

(2)因二氧化碳被吸收,盛有二氧化碳的容器内的压强减小,与外界大气压形成压强差。

(3)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碳酸盐存在,证明二氧化碳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4.⑴B.试管内的液面明显上升;C.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烧瓶中;D.盛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内的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E.烧瓶内形成喷泉。F.瓶内小气球会胀大。

⑵A:无明显的现象变化;B:产生白色沉淀。

5.(1)C (2)A现象:塑料瓶变瘪了,B现象:鸡蛋进入(或部分进入)瓶中,C现象:气球胀大。(3)CO

2

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消耗了CO

2;(4)稀酸,冒气泡;CaCl

2

溶液(含Ca2+或Ba2+的溶液均可),产生白色沉

淀。(两种方法不分先后)

6.(1)B同学的方案合理;(2)B同学进行了几个对比实验,通过观察小花颜色的变化可以说明:紫色石蕊变红不是水的作用,也不是二氧化碳的作用,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的结果。

用好碳酸钠巧解化学题

湖北郑群

碳酸钠(Na

2CO

3

)由Na+和CO

3

2-构成,属于强碱弱酸盐类物质,其水溶液显碱性,故而俗称“纯碱”,由于它

含碳酸根离子,可以与酸类物质(都含H+)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也可以与含钙或钡等离子物质反应生成沉淀

(CaCO

3),且沉淀加硝酸后能溶解。由于碳酸钠既与酸反应,也能与碱(Ca(OH)

2

、Ba(OH)

2

等)反应,还能与

盐(CaCl

2

、Ba(NO

3

)

2

等)反应,且其溶液还显碱性,故而涉及酸碱盐考题多与碳酸钠有关。

1、鉴别题

利用碳酸钠鉴别其它物质,如“用一种试剂,鉴别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分析:被鉴别物质有两种碱和一种酸,所加试剂一定能够把两种碱鉴别出来,同时还能鉴别出酸,两种碱中一种含钙离子,酸中含氢离子,故而利用碳酸钠比较合适,实验后出现三种典型现象:产生气体、产生沉淀、无明显变化。

也可以利用类似性质鉴别含碳酸钠的多种物质,如“用一种试剂鉴别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分析:被鉴别物质中含碳酸钠,所加试剂一般用含钙钡离子或酸来鉴别,由于另外物质中含硝酸银,故而选择盐酸比较合适,实验后产生三种典型现象:产生沉淀、产生气体、无明显变化。

2、除杂题

利用碳酸钠除去其它含钙钡离子的物质,如“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钙”。分析: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钙,实质上是要除去钙离子,所加试剂中含碳酸根离子比较合适,所以可以选择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与氯化钠,过滤除去碳酸钙后得到比较纯净的氯化钠。

利用含钙钡离子物质除去碳酸根离子,如“除去硝酸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分析:除去硝酸钠中碳酸钠,实质是除去碳酸根离子,一般加含钙钡离子的硝酸盐比较合适(硝酸钙或硝酸钡),然后过滤除去碳酸钙或碳酸钡沉淀,得到比较纯净的硝酸钠溶液。此类型习题也可以加硝酸直接反应,不需要再过滤而直接得到硝酸钠溶液。

3、制取物质问题

利用碳酸钠制取其它物质,由于碳酸钠在自然界能够存在且在局部地区含量比较高,所以可以制取含钠的物质或含碳酸根的物质,如“制取少量氢氧化钠”。分析:由于碳酸钠含钠离子,能够与钙离子的碱(Ca(OH)2)

反应而生成氢氧化钠。

4、证明题

证明某物质里含碳酸钠,一般情况是证明含碳酸根离子,如“证明氢氧化钠里是否变质产生碳酸钠”,或“氢氧化钠是否能够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分析:氢氧化钠与碳酸钠都显碱性,故而主要证明碳酸钠里含碳酸根,一般加入含钙钡离子或酸证明(一般产生沉淀或气体)。

5、推断题

证明某些物质里是否含有碳酸根的物质(或碳酸钠),除了加入钙钡离子化合物外,还要注意加入硝酸等确定碳酸根离子,如“有一种白色固体粉未,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硫酸铜、硝酸钡五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加入水中得到无色浑浊液体;澄清后向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则原固体物质中一定含什么物质?一定不含什么物质?可能含什么物质?”分析:加水得到无色浑浊液体,证明一定不含硫酸铜,能够产生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钡或硫酸钡,加入稀硝酸后沉淀全部溶解,证明全部是碳酸钡而没有硫酸钡,故而原固体一定不含硫酸钠,一定含碳酸钠和硝酸钡,最后综合考虑确定可能含氯化钠。

6、科学探究

综合利用碳酸钠的特性完成除杂、证明等比较复杂问题,如“一名同学在做向氢氧化钠溶液里加入盐酸的实验时,发现溶液里产生气泡,他认为氢氧化钠变质产生碳酸钠,他想知道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质为碳酸钠,请你帮助他用实验证明”。分析: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成碳酸钠,实质上证明碳酸钠溶液里含氢氧化钠。由于初中课程里没有详细规定氢氧根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的区别,教材里也没有详细介绍,所以这个问题对初中学生有一定难度。学生一般容易直接证明氢氧根离子(如加酚酞试剂或加二氧化碳或加硫酸铜),这些方法都因为碳酸钠溶液属于强碱弱酸盐显碱性而不能使用(都变红或都与二氧化碳反应或都硫酸铜反应等)!正确方法是除去碳酸根离子后再证明氢氧根离子,把问题转化为先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然后再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在这种正确思路下,设计实验为:向溶液里加入过量氯化钙或氯化钡等溶液(不能加入氢氧化钙等碱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溶液里加入酚酞或测溶液的PH值或加硫酸铜等证明氢氧化钠溶液。

认识碳酸钠的组成特点,掌握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辨别不同问题的特点,熟悉相应问题的解决方法,一定会

提高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