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

目录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答:(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的重要基础。自然观、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最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辨证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

(2)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朴素和的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3)自然观是16-的家收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尤其是牛顿理论,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思想渊源。

(4)辨证自然观是马克思和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地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固有缺陷,以19世纪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形成的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实现了自然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完成了自然观发展的的历程。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机械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也叫“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古代唯物主义的朴素性和直观

性,把哲学结论建立在具体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对当时自然科学的成就作了有意义的哲学概括,促使哲学重点从本体论转移到认识论上来,以科学知识为武器,在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尽管是以机械力学的观点说明一切,但是他们终究是以物质的原因来解释自然现象,因而在反对宗教神学的斗争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它在十九世纪为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占统治地位。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尽管是以机械力学的观点说明一切,但是他们终究是以物质的原因来解释自然现象,因而在反对宗教神学的斗争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它在十九世纪为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占统治地位。

它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却把事物之间的区别和界限绝对化,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本质上则是彻底的反动。它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但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无法将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底。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作用?

古希腊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

成就,继承了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辩证法观点,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质,批判地汲取了德国古典自然哲学思想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意味着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思辨地构造体系的自然哲学的终结。它无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完善,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还是对于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观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展基础上,是对自然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正确,科学,先进的自然观将指导科学取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

4、如何理解近代18、19世纪科技发展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

法产生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是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体现主义哲学的、、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领域的,有其历史的渊源。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有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其中,、和,被恩格斯称之为自然科学中彻底动摇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三大发现。这一切都从不同方

面揭示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和普遍联系,充分展示了整个自然科学从经验到理论、从分析到综合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哲学思想的渊源上说,它依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对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马克思和形成他们的新哲学世界观,始于19 世纪40年代。他们关于自然辩证法思想的萌芽,也产生于这一时期。系统地研究、建立和阐明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主要是由恩格斯从19世纪50年代后期起进行的。在《》哲学篇和《》手稿中,恩格斯依据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描绘了整个自然界发展的辩证图景,运用丰富的自然科学材料阐发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研究了各门自然科学的辩证内容。他把自然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界的辩证法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和研究方法的辩证法联系起来研究,并认为从根本上来说认识的辩证法是客观的辩证法的反映,指出辩证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适合于自然观的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

5、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各是什么?

答:科学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继续向前发展,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将进一步深化。科学概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范畴。

马克思对科学本质的论述:(1)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

关系和实践关系;(2)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3)科学是生产力;(4)科学既是观念财富又是实际财富。所以马克思把科学看着“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即科学是人对自然的能动认识和反映关系。

技术作为人类该着自然能力的标志,它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本世纪以来,技术除了指工具和机器之外,还包括制作方法、工艺流程和技术思想。按照这样的观点,技术乃是实践经验、物质设备和科学理论有机结合的整体,是劳动技能、技术、理论、物质手段和方法的综合。

作为人类认识自然的成果,自然科学是关于自然界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本质和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依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科学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作为反映外部世界的知识体系,自然科学表现为一种观念形态,它的存在和发展也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和影响,因而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但自然科学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不是依赖于特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它的内容是人类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其次,自然科学作为精神产品,属于一般生产力的范畴,是精

神生产力。

技术的特征有:

首先,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技术虽然不是生产力结构内的独立因素,但它渗透到生产力的全部要素之中;

其次,技术是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的结合。依据现代技术的涵义,技术即属与物质因素,又属于精神因素;

再有,技术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所谓技术的自然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的工程中,技术无论作为劳动手段、工艺或技能,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则。所谓技术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的过程中,技术严格地受到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

6、如何区别科学、伪科学、非科学和科学作弊?科学作弊有什么危害?

答:科学划界问题指区分科学与伪科学及其他非科学的界限问题。此问题由逻辑实证主义提出,其核心是科学划界标准。关于科学划界问题大致形成以下四种观点,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批判理性主义观点、科学历史主义观点与科学实在论的多元观点。

逻辑经验主义认为有意义的命题才是科学的命题,否则便是非科学的问题。

批判理性主义者波普尔认为科学的理论或者命题具有普遍性,不

可能被经验证实,而只能被经验证伪,因为经验总是个别的,所以他主张可被证伪的理论或者命题才是科学的,否则是非科学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科学和伪科学,非科学是有本质区别的。可检

验性是科学区别于伪科学的根本标准。伪科学是伪装成科学形式的非科学,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内容不具有客观真理性。不可检验性和伪

装是伪科学的基本特征。一般的非科学是指不满足精确性和可检验性的命题问题或者理论,无法运用自然科学方法进行检验或者评价。

科学作弊的危害:科学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可想而知科学作弊对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的文明进步都会产生极强的消极影响。可以从社会、科学和个人三方面谈。(注:下面不再展开写)社会方面:可以从1.政治(如监督、管理体制以及社会风气等方面。)2.教育。3.经济。

科学:1.科学发展的动力方面(如在科学内部产生多余的内部矛盾,影响科学工作者的创作积极性)

个人:作为当代大学生。。。。。(自己写吧)

7、怎样认识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动力?(类似于17题)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人的认识活动是在实践和认识的矛盾运动中展开的,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特殊的认识与实践活动,其发展也有自身复杂的矛盾运动,这些矛盾运动构成了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

1. 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有:

(1)科学实践与科学理论之间的矛盾运动。首先在科学实践与

科学理论这一对矛盾中,科学实践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科学理论发展的基础。第一,科学实践是科学理论建立的直接来源。第二,科学实践是科学理论发展的直接动力。第三,科学实践是检验科学理论真理性的标准。其次科学理论对科学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第一,科学理论为科学实践指明方向。第二,科学理论为科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第三,科学理论为科学实践结果的分析和加工提供理论指导。

(2)科学继承和科学创新之间的矛盾。在科学实践基础上产生的科学知识,是通过继承和创新这一矛盾而实现其增值效应的。一方面,科学具有连续性、继承性的特点,它把历史上积累起来的前人创造的科学成果接受下来;另一方面它又具有间断性、创新性的特点。它会在原有科学基础上,产生新的科学发明、发现以及新的理论、方法等。科学继承与科学创新,二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科学继承与科学创新的矛盾是科学发展的又一内在动力。科学继承是科学创新的前提,科学创新是科学继承的发展。

(3)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突出地表现在理论结构中的逻辑矛盾。一般称之为悖论。一般说来,悖论总是相对于某一科学理论而言的。相对于原有科学理论系统,悖论是逻辑矛盾;相对于新科学理论,悖论则是新生科学的胚胎。悖论的排除对于科学发展有两方面的意义。一种是改进与完善原来的科学理论。另一种是提出并创立新的科学理论。对于科学理论发展到相当成熟的时期出现的悖论,通常是以创立新的科学理论的方式来消除悖论。

(4)不同学派或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矛盾。第一,有助于克服各派认识上的片面性,使理论概括更加全面正确。第二,不同理论、观点和学派从不同侧面和不同角度进行科学研究,有利于搜集和积累各个方面的科学事实和经验材料,为科学理论发展打下客观物质基础。

第三,不同观点、学派之间的论争有助于促进学术交流。第四,不同观点、学派之间的论争有助于学派带头人的成长,壮大学派的科学研究能力。

2. 技术发展的内部动力有:1.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矛盾。2.技术实践和技术规范的矛盾。

3.技术结构与技术功能的矛盾。

3.科学技术发展的外部动力:

科学技术从来就不是置身于社会之外的。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的作用。任何一个社会的科学技术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展变化,始终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相互联系、交互作用,科学技术与社会诸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构成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外在动力。主要表现为:(1)经济对科学技术的作用。A、经济需要是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B、经济支持是科技发展的基础。C、经济竞争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刺激力量。(2)政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A、政治、法律、制度决定科技发展方向和规律。B、科技体制是政治对科技发展影响的中介。C、战争对科技发展有促进作用。(3)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教育决定科技队伍的数量、质量以及为今后科技发展提供后备力量。(4)文化中哲学思维方式、伦理道德对科学研究起重要影响。这些社会因素对科学发展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即可以起到推到作用,也可以起到阻碍作用。

8、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

科学技术体制是在一定社会价值观念支配下,依据相应的物质设备条件形成的一种旨在规范人类对自然力量进行探索和利用的社会组织制度。

科学技术体制化的内容(1、科学技术的投入体制2、科技研究的结构比例3、科学技术的法律制度4、科技研究的管理体制)

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对科学发展的意义:1、它可以积聚社会上的力量来进行相应的科学研究;2、当代科技活动的结构中基础研究将会有大量的人员参与;3、明确的法律以及管理制度将会更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9、为什么要对科技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社会规范各是什么?

第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以人为本是工程伦理观的核心,是工程师处理工程活动中各种伦理关系最基本的伦理原则。它体现的是工程师对人类利益的关心, 对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关爱和尊重之心。以人为本的工程伦理原则意味着工程建设要有利于人的福利,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的生活质量。

第二,关爱生命原则。关爱生命原则要求工程师必须尊重人的生命权,意味着要始终将保护人的生命摆在重要位置,意味着不支持以毁灭人的生命为目标的项目的研制开发,不从事危害人的健康的工程的设计、开发。这是对工程师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所有工程伦理的根本依据。尊重人的生命权而不是剥夺人的生命权,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