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答案整理!

环境微生物答案整理!
环境微生物答案整理!

绪论

一、选择题

1.微生物分类中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D )。

A、科

B、属

C、目

D、种

2.各种微生物具有一些共同点,下列选项中描述错误的是( C )

A.分布广,种类多 B.适应强,易变异C.体积小,表面积小 D.生长速,繁殖旺

3.下列不同类群的微生物中,属于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是( D )。

A、放线菌

B、细菌

C、霉菌

D、病毒

4.微生物最高的分类单位是( A )。

A、界

B、目

C、纲

D、种

5.所有微生物的共同特征是( C )。

A、单细胞

B、没有真正的细胞核

C、个体微小

D、细胞结构简单

6.在分类系统中,细菌和蓝细菌皆属于( A )。

A、原核生物

B、真核生物

C、多细胞

D、单细胞

7.下列哪些微生物不属于真核生物( A )。

A、支原体

B、酵母菌

C、霉菌

D、原生动物

8.微生物的共性中( C )决定了其余共性。

A、生长旺、繁殖快

B、吸收多、转化快

C、个体小,面积大

D、适应强、异变异

二、填空题

1. 微生物的命名采用双名法,即由一个___属名____和一个___种名____构成;书写排列上,____属___名在前,___种___名在后。

2. 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区别在于__有无成形的细胞核__,__真核微生物__能进行有丝分裂,而____原核微生物___进行无丝分裂。

3. 分类地位上属于原核微生物的有__古菌__、细菌、_蓝细菌_、立克次氏体、支原体、__衣原体__,_放线菌_和螺旋体。

4. 分类地位上属于真核微生物的有藻类、_酵母菌_,_霉菌__、伞菌、__原生动物__,__微型后生动物__。

5. 根据细胞核的特点,可将微生物分为_原核微生物__和_真核微生物__。

6. 微生物根据细胞结构的有无,可分为_非细胞结构微生物__和__具有细胞结构微生物_。

第一章病毒

一、选择题

1.噬菌体是一种感染__③ __的病毒。

①酵母菌②霉菌

③细菌④原生动物

2. 组成病毒粒子核髓的化学物质是__ ③ __

①糖类②蛋白质③核酸④脂肪

3. 噬菌体属于病毒类别中的__① __

①细菌病毒②昆虫病毒③植物病毒④动物病毒

4. 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__ ③__

①细菌②水螅③烟草花叶病毒④蚯蚓

5.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病毒特点的是__ ③__

①个体微小,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②没有细胞结构

③可以独立生活④在寄主细胞里进行繁殖

6. 溶原性细菌对__③ __具有免疫性

①所有噬菌体②部分噬菌体③外来同源噬菌体④其他噬菌体

7. 病毒衣壳的组成成分是__② __

①核酸②蛋白质③多糖④脂类

8. 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__ ②__

①DNA和RNA ②DNA或RNA ③DNA ④RNA

9. E. coli T4噬菌体的典型外形是__② __

①球形②蝌蚪形③杆状④丝状

10. 类病毒是一类仅含有侵染性__ ②__的病毒

①蛋白质②RNA ③DNA ④DNA和RNA

11. T4噬菌体__③ __

①螺旋对称②几何体对称③复合式对称④都不是

12. 决定病毒感染专一性的物质基础是__② __

①核酸②蛋白质③多糖④脂类

13. 大部分病毒对__③ __不敏感

①高温②紫外线③抗生素④干扰素

14. 与寄主细胞同步复制的噬菌体称为_②_ __

①烈性噬菌体②温和噬菌体③病毒④类病毒

二、填空题

1.病毒粒子的基本化学组成是___蛋白质____和__核酸_____。

2. 温和噬菌体能以___核酸___整合在寄主细胞的染色体上,形成__溶原___细胞。

3. 病毒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培养特征称为____噬菌斑______。

4.病毒的繁殖过程可分为__吸附__、_侵入__、_复制与装配___、_ 聚集___和__裂解释放_五个步骤。

5.病毒粒子的基对称类型可分为___立体对称___、____螺旋对称__和___复合对称__。

6.病毒蛋白的作用是__保护病毒使其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___、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_和_致病性、毒力和抗原性___。

7.病毒核酸的作用是__决定病毒遗传和变异__和_决定病毒对敏感宿主细胞的感染力____。

8.噬菌体的核酸以___DNA_____居多,而植物病毒的核酸以_ _RNA____居多。

9. 类病毒是一类只含有____单链RNA_的分子病原体,阮病毒是一类只含有___蛋白质___的分

子病原体,

10. 样品中病毒数量的常用测定方法包括__病毒颗粒计数法___、__间接计数法__和__病毒感染效价测定法_____。

11. 侵染寄主细胞后暂不引起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___温和噬菌体__,而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___毒性噬菌体____。

三、判断题

1. 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胞时,核酸和蛋白质同时进入宿主细胞。错

2. 一种病毒粒子的核酸包括DNA和RNA. 错

3. 温和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胞后,不会引起宿主细胞的裂解。对

4. 原噬菌体即指插入寄主染色体DNA上的噬菌体DNA。错

5. 一种细菌只能被一种噬菌体感染。错

6. 噬菌体核酸既有单链DNA、双链DNA,又有单链RNA、双链RNA。对

7. 细菌的溶原性是可以遗传的。对

8. 朊病毒是只含有侵染性蛋白质的病毒。对

9. 溶原性细菌在一定条件诱发下,可变为烈性噬菌体裂解寄主细胞。对

10. 病毒由于无核糖体,故不能独立生活。错

11. 病毒一般对抗生素和干扰素均敏感。错

12. 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的原噬菌体暂时没有感染力。对

13. 氯和臭氧均对病毒有很好的效果,原因在于它们破坏了病毒粒子的蛋白质衣壳。错

14. 紫外线灭活病毒的原因在于碱基发生了脱氨基作用。错

15. 甲醛和酚灭活病毒的原因均是破坏了病毒的蛋白质。错

16. 醚、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氯仿对所有的病毒均有灭活作用。错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一、选择题

1. 多数霉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 2 。

①纤维素②几丁质③肽聚糖④葡聚糖和甘露聚糖

2. 酵母菌常用于酿酒工业中,其主要产物为 2

①乙酸②乙醇③乳酸④丙醇

3. 以芽殖为主要繁殖方式的微生物是 2 。

①细菌②酵母菌③霉菌④病毒

5. 根霉和毛霉在细胞形态上的不同点是 4 。

①菌丝无横隔②多核③菌丝分支④假根

6. 酵母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 2 。

①肽聚糖和磷壁酸②葡聚糖和甘露聚糖③几丁质④纤维素

7. 产生匐匍菌丝是 1 的形态特征。

①根霉②毛霉③青霉④曲霉

8. 青霉和曲霉的不同点是 3 。

①菌丝有横隔②有分生孢子③顶端有小梗并连续分枝④顶端膨大为顶囊

9. 下列属于单细胞真菌的是 2 。

①青霉②酵母菌③曲霉④镰刀霉

10. 毛霉分解 1 能力最强。

①蛋白质②淀粉③纤维素④果胶

11. 分生孢子头呈扫帚状的霉菌是 3 。

①毛霉②根霉③青霉④曲霉

12. 根霉的无性繁殖孢子为 2 。

①分生孢子②孢囊孢子③粉孢子④厚壁孢子

13.在富营养水体中形成水华的微生物是 B 。

A.细菌、放线菌、纤毛虫B.微囊藻、鱼腥藻

C.小球藻、绿藻、裸藻D.酵母菌、霉菌、甲藻

14.下列有关绿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良好的藻类研究对象B.促使水体自净

C.可作指示生物D.原核微生物

15.可引起海洋“赤潮”的微生物是 C 。

A.绿藻B.黄藻C.甲藻D.裸藻

二、填空题

1. 酵母菌细胞形态有卵圆形、圆形等多种,主要以芽殖的方式进行繁殖。

2. 酵母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为葡萄糖、甘露聚糖、蛋白质和脂质。

3. 在常见霉菌中, 根霉分解淀粉能力较强,镰刀霉对氰化物的分解能力强。

4. 原生动物的营养类型包括全动性营养、植物性营养和腐生性营养。

5. 原生动物的主要繁殖方式是二分裂法,在环境条件差时,原生动物可进行有性繁殖。

6. 根据原生动物的细胞器和其他特点,可将原生动物分为鞭毛纲、肉足纲、纤毛纲和孢子纲。

7. 在自然水体中,鞭毛虫喜在多污带和α-中污带中生活。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培养初期或在处理效果差时,鞭毛虫大量出现。

8. 游泳型纤毛虫多数生活在α-中污带和β-中污带水体;固着型纤毛虫(如钟虫)喜在寡污带生活;累枝虫耐污力较强,它们是水体耐污能力高,污水生物处理效果好的指示生物。

9. 轮虫要求水体中含较高溶解氧,因此轮虫是寡污带和污水生物处理效果好的指示生物。

10. 水蚤的血液中的血红素含量随环境中溶解氧量的高低而变化。当水体中含氧量低时,水蚤的血红素含量高。

11. 根据呼吸类型,酵母菌包括氧化型和发酵型两种。

12. 微型后生动物广泛存在于天然水体、水体底泥和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主要包括轮虫、水螅、线虫、寡毛虫、浮游甲壳动物和苔癣动物等。

13.真菌生长在基质内的菌丝叫营养菌丝,其功能主要是摄取营养和排除废物,伸出基质外的菌丝叫气生菌丝,其功能主要是长出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14.真核藻类具有叶绿体,有叶绿素a、b、c、d 、β-胡萝卜素、叶黄素等。

15.原生动物是动物中最原始、最低等、结构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

16.原生动物的运动胞器有鞭毛、纤毛、刚毛、伪足等,同时它们还是原生动物的捕食胞器。

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

一、选择题

1.不同微生物的世代时间(A )。

A、是不同的

B、在30分钟之内

C、为3小时

D、为12小时

2.嗜碱微生物是指那些能够( D )生长的微生物。

A、在冷的温度下

B、在高压下

C、在高温下

D、在高pH值下

3.干燥可以(C )。

A、杀死微生物营养细胞,甚至其休眠体

B、为微生物提供能量。

C、保存微生物

D、作为一种简便的杀菌方法。

4.生活在pH 5~8. 5范围的那些微生物称为( C )。

A、嗜热微生物

B、嗜温微生物

C、嗜中性菌

D、嗜二氧化碳的细菌

5.微生物分批培养时,在延迟期( B )。

A、微生物的代谢机能非常不活跃

B、菌体体积增大

C、菌体体积不变

D、菌体体积减小

6.可在空气中存活较长时间的微生物是( B )。

A.芽孢杆菌、霉菌、酵母菌、小球菌B.芽孢杆菌、霉菌的孢子、原生动物的胞囊

C.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D.白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感冒病毒、衣原体7.微生物分批培养过程中代谢活性最旺盛的时期是( D )。

A、延缓期

B、衰老期

C、稳定期

D、对数生长期8.微生物分批培养时,在衰亡期( C )。

A、微生物的代谢机能非常不活跃

B、菌体体积增大

C、细胞增殖数大大小于死亡数

D、菌体体积减小

9.适宜细菌生长的pH值一般在( C )左右。

A、3.2

B、5.2

C、7.2

D、9.2

10.实验室常规高压蒸汽灭菌的条件是( C )。

A.135℃~140℃,5~15秒B.72℃,15秒

C.121℃,20分钟D.100℃,5小时

11.固氮菌可能定居在( A )。

A.豆科植物的根中

B.深海

C.在人的肠中

D.与多数牛肉和鱼产品有关

12.微生物纯培养过程中,通常在( C )可以获得最多的菌体或代谢产物。

A.延滞期B.对数期C.稳定期末期D.衰亡期

13.嗜冷菌是指适宜于生长( C )的细菌。

A.在无氧环境B.在pH8或8以上C.在低温条件D.只有病毒存在时

14. 在化学消毒剂中,通过凝固蛋白作用杀菌的是( B )。

A. 新洁尔灭

B. 乙醇

C. 甲醛

D. 青霉素

15.在典型生长曲线中,细胞形态最大的生长期是( A )。

A.延滞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

16.在典型生长曲线中,代时最短的生长期是( B )。

A.延滞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

17.在典型生长曲线中,细胞产量最高的生长期是( C )。

A.延滞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

18.在典型生长曲线中,细胞形态最不规则的生长期是( D )。

A.延滞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

19.作接种用的“种子”,最好取自典型生长曲线上( B )的培养液。

A.延滞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

20.最适生长温度简称最适温度,它的确切涵义是( A )最高时的培养温度。

A.生长速率B.生物量C.发酵速率D.积累代谢产物量

21.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为了更好降低发酵液的pH,可采取的“治本”的方法是( C )。

A.加糖并提高通气量B.加酸并提高通气量

C.加糖并降低通气量D.加酸并降低通气量

22.在自然界中,大部分厌氧菌归属于( A )。

A.细菌B.放线菌C.酵母菌D.霉菌

23.土壤环境中的铜绿假单孢菌属于( A )。

A.专性好氧菌B.兼性厌氧菌C.微好氧菌D.厌氧菌

24.大肠杆菌属于( B )。

A.专性好氧菌B.兼性厌氧菌C.耐氧菌D.厌氧菌

25.酿酒酵母属于( B )。

A.专性好氧菌B.兼性厌氧菌C.耐氧菌D.厌氧菌

二、填空题

1、测定微生物细胞总数的方法有计算器直接计数、电子计数器计数和染色涂片计数;测定活细菌数的方法有稀释培养计数、过滤计数和菌落计数等。

2、在光学显微镜下使用血球计数板可直接对藻类、原生动物的细胞以及细菌和真菌的孢子进行记数。

3、用平板落菌计数法测定活菌的数量。通常可用两种制作平板的方法:一是浇注平板法,适合于对兼性厌氧菌进行计数;二是涂布平板法,适合于对好氧菌或放线菌进行计数。菌落计数的单位一般用cfu表示,其英文全称是 colony forming units 。

4、典型的细菌生长曲线是以细菌数的对数的对数值为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为横坐标而绘成的曲线,大致由停滞期、对数期、静止期和衰亡期四个阶段组成。

5、影响延滞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有接种量、接种群体菌龄和营养。

6、指数生长期有三个重要的参数,即代数、代时和平均生长速率常数。指数期主要有三个特点:代谢旺盛、生长速率常数最大和细胞进行平衡生长,细胞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一致。

7、导致细菌进入静止期的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浓度降低,代谢产物大量积累。

8、在典型的生长曲线中,细胞形态多变是在衰亡期期,细胞浓度最高是在静止期,细胞RNA 含量最高是停滞期,代时最短是在对数期,细胞的体积最大是在停滞期。

9、在微生物的生产实践中,为获得优良接种体(“种子”),多取用对数期的培养物;为了获得大量菌体,到取用静止期的培养物;为了取得高产量的次生代谢产物,多取用衰亡期的培养物。

10、微生物的连续培养装置按其控制方式可以分为恒浊连续培养和恒化连续培养两类。

三、判断题

1、在微生物生长的迟缓期,细胞快速分裂。(错)

2、微生物的生长的衰亡期,细胞死亡率超过细胞细胞分裂速率。(对)

3、消毒剂指的是消除所有生物包括微生物的孢子。(错)

4、干热灭菌法比湿热灭菌的效果好,原位干热适合于玻璃器皿、奶料物质等。(错)

5、巴氏消毒法是一种消毒方法,如牛奶、啤酒和果汁,但没有灭菌效果。(对)

6、氯是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反应的氧化剂,改变蛋白质的性质,所以可以杀死微生物。(对)

7、紫外线杀菌主要借助于热效应。(错)

8、当温度达到最低生长温度以下时,微生物将死亡。(错)

9、实验室通常使用血球计数板检测微生物的总数。(对)

10、血球计数板计数的是活菌数。(错)

11、处于迅速生长的微生物细胞抵抗物理化学因素的能力要强于静止期的细胞。(错)

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续)

一、选择题

1.产甲烷菌属于( D )。

A.专性好氧菌B.兼性厌氧菌C.耐氧菌D.厌氧菌

2.光合细菌属于( D )。

A.专性好氧菌B.兼性厌氧菌C.耐氧菌D.厌氧菌

3.梭菌属的微生物属于( D )。

A.微好氧菌B.兼性厌氧菌C.耐氧菌D.厌氧菌

4.凡是厌氧菌,其细胞中都缺乏( A )。

A.超氧化物歧化酶B.过氧化物酶C.氧化还原酶D.葡萄糖氧化酶

5.适用于作为厌氧环境指示剂的试剂是( C )。

A.美蓝B.孔雀绿C.刃天青D.天青

6.( C )细胞中缺乏SOD。

A.酿酒酵母B.大肠杆菌C.丙酮丁醇梭菌D.铜绿假单孢菌

7.在大型发酵工厂中,培养基的灭菌大多采用时间短、效率高的连续加压蒸气灭菌法,一般可掌

握在( D )温度下维持5~15s。

A.121℃B.125℃C.130℃D.135~140℃

8.青霉素抑菌的作用机制是( A )。

A.抑制细胞壁合成B.干扰细胞膜的功能C.抑制蛋白质合成D.抑制DNA复制9.多粘菌素抑菌的作用机制是( B )。

A.抑制细胞壁合成B.干扰细胞膜的功能C.抑制蛋白质合成D.抑制DNA复制

10.四环素抑菌的作用机制是( C )。

A.抑制细胞壁合成B.干扰细胞膜的功能C.抑制蛋白质合成D.抑制DNA复制

11.丝裂霉素抑菌的作用机制是( D )。

A.抑制细胞壁合成B.抑制RNA合成C.抑制蛋白质合成D.抑制DNA复制

12.常用的一种光谱抗生素是( D )。

A.青霉素B.链霉素C.庆大霉素D.金霉素

13.产氢产乙酸细菌(S细菌)与产甲烷细菌(MOH菌株)间的关系是( D )。

A.互生B.拮抗C.寄生D.共生

14.两种微生物之间形成共生关系,具有下列特征中( A )。

A.形成一个特殊的共生体B.在生理代谢上各不相干

C.一种微生物可以逐步杀害另一种微生物D.其他微生物可以任意代替其中一种微生物

15.干燥可以(C )。

A、杀死微生物营养细胞,甚至其休眠体

B、为微生物提供能量。

C、保存微生物

D、作为一种简便的杀菌方法。

16.生活用水通常用氯气或漂白粉消毒,原理是氯气或漂白粉(A )。

A、氧化微生物细胞物质

B、增加水的渗透压以抑制微生物活动

C、能抑制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D、起到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抑制细菌的繁殖

17.可见光(B )。

A、无论有氧无氧条件下,都可杀死微生物

B、为部分微生物提供能量

C、保护微生物免受病毒感染

D、刺激所有大型真菌子实体的分化

18. 酸菜腌制后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间,这是人们利用了微生物之间的(C )

A. 捕食关系

B. 寄生关系

C. 非专一性拮抗关系

D. 专一性拮抗关系。

19. 弗来明发现青霉素是由于观察到在产黄青霉菌菌落周围不见有革兰阳性细菌生长,而再深入研究创造奇迹的。这是人类首次观察到的微生物之间的( D )

A. 捕食关系

B. 寄生关系

C. 非专一性拮抗关系

D. 专一性拮抗关系。

20. 地衣中的藻类(或蓝细菌) 为真菌提供碳源,能源和O2,而真菌则为藻类提供矿质营养,CO2和水分,它们之间构成了( B )

A. 互利共栖关系

B. 共生关系

C. 偏利共栖关系

D. 竞争关系

21. 多种微生物生存于营养丰富、条件良好的同一环境时,会竞争(D )

A. 营养物质

B. 水

C. 空气

D. 空间

22. 微生物之间的寄生关系有(C )

A. 随意性

B. 可代替性

C. 高度专一性

D. 适应性

23. 纤维分解菌与自生固氮菌之间由于前者为后者提供碳源,后者为前者提供氮源而构成了(A )

A. 互生关系

B. 竞争关系

C. 共生关系

D. 寄生关系

24. 在活性污泥生物处理系统中,原生动物捕食细菌、酵母、放线菌和真菌孢子等可以(A )

A. 促进微生物各类群之间的平衡

B. 原生动物的无节制繁殖

C. 杀死除原生动物外的其他所有微生物

D. 促进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25. 微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指(D )

A. 一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对另一种微生物的抑制或毒害。

B. 一种微生物与另一种微生物利用同一营养而造成一种微生物的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C. 一种微生物进入另一种微生物体内并依赖于后者生存。

D. 一种微生物捕获吞食消化另一种微生物。

26. 土壤淹水后有利于下列()微生物的生长。

A. 兼性厌氧细菌

B. 专性厌氧细菌

C. 好氧性细菌

D. 放线菌和霉菌

二、填空题

1、微生物生长温度三基点是指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按照生长温度的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嗜冷菌、嗜中温菌、嗜热菌和嗜超热菌。

2、按照微生物与氧的关系可把它们分为五类:专性好氧微生物、微量好氧微生物、兼性厌氧微生物、耐氧厌氧微生物和专性厌氧微生物。

3、1971年,McCord和Fridocich提出了一个关于厌氧菌氧毒害机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学说。其依据是厌氧菌缺乏超氧化物歧化酶,一般也缺乏过氧化氢酶,因此易受H2O2和O2- 等的毒害。

4、专性好氧菌能在较高浓度分子氧下生长,而未遭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毒害,其原因是具有完整的呼吸链,还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耐氧菌之所以能在有氧的环境中

生存,而不被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毒害,其原因是其细胞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

5、对培养基进行加压蒸气灭菌时,一般采用温度为121℃、时间为15—20min ;对玻璃器皿进行干热灭菌时,一般采用温度为160℃、时间维持2h ;对牛奶进行巴氏消毒(低温维持法)时,一般在温度63—65℃下维持30min 。

6、酒精消毒作用的最适浓度为70% ,苯酚(石炭酸)的最适消毒浓度为3%—5% 。

7、微生物接种时,所用的接种针一般采用火焰灼烧法进行灭菌。

8、青霉素、链霉素和溶菌酶抑菌或杀菌的作用机制依次为抑制细胞壁合成、抑制蛋白质合成、破坏细胞壁。

9、大多数细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的最适pH值为6.5—7.5 、放线菌的最适pH值为7—8 、酵母和霉菌的最适pH值为3—6 。

10、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竞争关系、互生关系、共生关系、偏害关系、捕食关系等。

11、微生物之间的拮抗关系可以分为专一性拮抗和非专一性拮抗。

12、微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可以竞争营养、溶解氧、空间等。

三、判断题

1、处于迅速生长的微生物细胞抵抗物理化学因素的能力要强于静止期的细胞。(×)

2、因为耐氧菌的细胞内含有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歧化酶,所以在一定的氧分压下,分子氧对其无毒害作用。(×)

3、在细菌的生长曲线中,稳定期的细胞数目处于稳定,细胞停止增殖。(×)

4、由于稳定期时的菌体产量最高,因此处于稳定期的微生物是发酵生产中用作“种子”的最佳种龄。(×)

5、最适生长温度是指生长量最高时的温度,或者指发酵速度最高时的温度。(×)

6、平板落菌计数法所测得的细菌数包括了环境样品中的所有的活菌数。(×)

7、巴氏消毒法是通过加热方式杀灭液体(啤酒、牛奶等)中的所有微生物。(×)

8、95%的乙醇常用作皮肤和器械的表面消毒。(×)

9、在细菌的生长过程中,接种量的大小明显影响生长曲线延滞期的长短。一般而言,接种量越大,延滞期越短,反之则长。(√ )

10、专性好氧菌必须在分子氧的条件下才能生长,有完全的呼吸链,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

所以其细胞中不含SOD和过氧化氢酶。(×)

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一、选择题

1.最早进行肺炎链球菌转化试验的科学家是(A )。

A.Griffith B. Avery等 C. Hershey等 D. Fraenkel-Conrat

2.对大肠杆菌进行噬菌体感染试验,以证实核酸是遗传物质基础的科学家是(C )。A.Griffith B. Avery等 C. Hershey等 D. Fraenkel-Conrat

3.用植物病毒的重建试验来证实核酸是遗传物质基础的科学家是(D )。A.Griffith B. Avery等 C. Hershey等 D. Fraenkel-Conrat

4. 下面所有特征皆适用于胞嘧啶和胸腺嘧啶,除了(C )之外。

A. 两者皆为含氮碱基

B. 两者皆为嘧啶分子

C. 两者皆可在RNA中发现

D. 两者皆可在DNA中发现

5. 细胞中发生突变的原因是(B )

A. 酶蛋白分解

B. 改变遗传密码

C. 没有提供葡萄糖分子

D. 取消ATP供应

6. 在正进行代谢的细胞中合成蛋白质,下面的因子是需要的,除了(D )之外。

A. ATP分子

B. 酶

C. 信使RNA分子

D. 脂肪酸分子

7. DNA和RNA二者的化学结构单元是(B )

A. 氨基酸

B. 核苷酸

C. 酶分子

D. NAD和FAD

8. 染色体中的DNA双螺旋结构中,胞嘧啶碱基对面的碱基为(D )

A. 腺嘌呤

B. 胸腺嘧啶

C. 胞嘧啶

D. 鸟嘌呤

9. 细菌中紫外线引起的突变是(C )

A. 由于染色体断裂

B. 由于引起移码突变

C. 由于相邻胸腺嘧啶碱基结合在一起

D. 由于DNA的一个片段颠倒

10. 证明核酸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是(D )

A. 经典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和变量实验

B. 变量实验,涂布实验和平板影印培养实验

C. 经典转化实验,涂布实验和植物病毒的重组实验

D. 经典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和植物病毒的重组实验

二、是非题

1.自发突变是指那些实验室中科研结果所发生的突变。(×)

2. 紫外辐射导致基因突变的主要原因是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 )

3. 碱基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存在于RNA或DNA,但只有RNA中有胸腺嘧啶。(×)

4. 亚硝酸导致基因突变的主要原因是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

6.微生物的遗传是绝对的,变异是相对的。(×)

7.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

8. 结构基因的功能是编码蛋白质(√ )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态

一、选择题

1.可在空气中存活较长时间的微生物是( B )

A.芽孢杆菌、霉菌、酵母菌、小球菌

B.芽孢杆菌、霉菌的孢子、原生动物的胞囊

C. 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

D. 白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感冒病毒、衣原体2.在土壤环境中,多数细菌见于( D )。

A.土壤的最深部分

B.在最表面的几毫米

C.仅在有大量沙的地方

D.在上面的5~20厘米处

3.自然界微生物主要分布在( A )中。

A.土壤

B.水域

C.空气

D.生物体

4.天然环境中微生物生长的最好培养基是( C )

A.空气

B.池溏

C.土壤

D.海洋

5.适宜细菌生长的pH值一般在( C )左右。

A. 3.2

B. 5.2

C. 7.2

D. 9.2

6.预计在( B )的土壤中真菌较多。

A. 富含氮化合物

B. 酸性

C. 中性

D. 没有细菌和原生动物

7.在废水分析中,大肠埃希氏菌作为(A )。

A.水中粪便污染的指示B.进行平板计数的常规生物

C.水中固氮菌数量指示D.水中氨基酸含量的尺度

8.在海水富营养条件下,加上适宜的光照和水温,短时间内大量繁殖造成海洋“赤潮”现象的微生物是( B )

A.鱼腥藻B.甲藻C.硅藻D.裸藻

9.下列有关空气中微生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C )

A.空气微生物没有固定的类群

B.公共场所、宿舍、街道空气中微生物比乡村、森林、高山等处的多

C.在空气中存活时间较长的主要有芽孢杆菌、霉菌的孢子和病毒

D.室内空气中存在多种致病微生物

10.关于空气微生物特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A.空气中的微生物都是致病微生物

B.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和数量与紫外辐射强度有关

C.微生物种类主要是霉菌和细菌

D.浮游细菌数或降落细菌数是空气微生物卫生标准的指标

11.研究不同微生物群落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是( C )。

A.微生物进化

B.微生物生理学

C.微生物生态学

D.微生物生物化学微生物学

12.水体中的病原菌包括( C )。

A.伤寒杆菌和霍乱弧菌B.痢疾杆菌和霍乱弧菌

C.霍乱弧菌.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 D.伤寒杆菌.痢疾杆菌

13. 土壤中三大类群微生物以数量多少排序为(A )

A. 细菌>放线菌>真菌

B.细菌>真菌>放线菌

C. 放线菌>真菌>细菌

D.真菌>细菌>放线菌

14. 培养空气中的细菌的一般温度和时间为(D )

A. 25℃,96小时

B. 25℃,24小时

C. 37℃,96小时

D. 37℃,24小时

15. 土壤是微生物的良好栖息环境,关键在于(D )

A. 土壤有适宜的温度

B. 土壤有丰富的无机物质

C. 土壤含有适宜的水分

D. 土壤有丰富的有机质

16. 总大肠菌群中不包括(B )

A. 埃希氏菌

B. 芽孢杆菌

C. 肠杆菌

D. 克雷伯氏菌

17.空气并不是微生物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主要原因是(A )

A. 缺乏营养

B. 高pH

C. 夏季高温

D. 无固定场所

18. 生长于下列海水水域中的微生物应认为是极端环境微生物的是(C )

A. 近海海水微生物

B. 远洋浅层海水微生物

C. 远洋深处海水微生物

D. 表面海水微生物

19. 土壤的下列特性与其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无关的是( D )

A. pH 值

B. 水分含量

C. 有机质含量

D. 比重

20. 海水中的微生物具有的特点是( D )

A. 嗜酸

B. 嗜碱

C. 嗜热

D. 嗜盐。

21. 下列水体中微生物数量最多的是(A )

A. 池塘水

B. 海洋中部

C. 大湖中心

D. 地下水

22. 下列水体中微生物数量最少的是(D )

A. 近海海水

B. 河水

C. 湖水

D. 长期降雨的后期水

23. 下列环境中对江河水体的微生物种类影响最小的是( B )

A. 沿途两岸土壤

B. 江河水体上部空气

C. 动植物残体及排泄物

D. 沿途工厂废水和生活污水

24. 1克种植多年的菜园土中的微生物数量可以达到(D )

A. 103

B. 104

C. 105

D. 108

25. 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基本特点之一是( C )

A. 水田土壤中真菌较旱地土壤中多

B. 熟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较生荒土中少

C. 耕作层土壤中数量最多,心土层中较少

D. 酸性土壤中放线菌较多

二、判断题

1.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唯一因素。(×)

2. 土壤微生物有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而土壤肥力又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3. 根际土壤不是微生物生活特别旺盛的环境。(×)

4. 土壤不是微生物栖息繁殖的良好环境。(×)

5. 空气是微生物栖息繁殖的良好环境。(×)

6. 土壤中细菌是活跃的生物因素,而放线菌和真菌则不是。(×)

7. 江河水体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受流经两岸土壤的影响很大。(√)

8. 当水体的钾、磷营养过剩时,促使水体中藻类过量生长,从而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三、填空题

1.我国规定1 ml 生活饮用水中的细菌菌落总数在100CFU 以下,总大肠菌群数在0 以下。

2. 污染物排入水体后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从而导致距离污染源不同距离的水质具有不同特征。根据这一原理,水体可以划分为一系列的带,包括多污带、α-中污带、

β-中污带和寡污带。

3. 根据我国的《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卫生标准》,撞击法测得的细菌总数在4000CFU/m3 以下,沉降法测得的细菌总数在45CFU/皿以下。一般来说,空气污染的指示菌以咽喉正常菌丛中的最合适。

4. 空气不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良好场所,因为不能提供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生活条件。

5. 土壤中常见的微生物种群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等,其中以细菌为数量最多,作用最大。原生动物和微型动物数量较少,作用较小。

6. 酸性土壤中霉菌和酵母菌的数量较碱性土壤中为多,而放线菌却是在偏碱性土壤中较多。

7.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一般是在耕作层中最多,随着层次加深,数量减少。

8. 无论在哪种土壤中,都有厌氧型、好氧型和兼性厌氧型三种呼吸类型的微生物的广泛分布。

9. 土壤中微生物种群及其数量因土壤营养、pH 、水和温度等的变化而变化。

10. 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密度一般是城市大于农村,无植被地表大于有植被地表,陆地上空大

于海洋上空,室内大于室外。

11. 土壤中的藻类由于属于光能无机营养型微生物,可将CO2转化为糖类从而为其他微生物提供碳源和能源,成为先行生物。

12. 水体中微生物的来源有水中固有的微生物、来自土壤的微生物、来自生产和生活的微生物、_来自空气的微生物等。

13. 海洋细菌有嗜盐、耐压、耐冷、繁殖慢等共同特征。

14. 衡量水体有机污染的指标有BIP指数、细菌菌落总数、总大肠杆菌群;衡量水体自净的指标有P/H指数、氧浓度昼夜变化幅度和氧垂曲线。

15. 军团菌是导致空调病的主要病原菌。

16. 测定空气微生物的方法有个体培养法和液体培养法,其中常用的固体法有平皿落菌法、撞击法、过滤法;液体培养法主要测定空气中的浮游微生物。

第四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后练习试题全解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第三版_周群英 课后习题目录 第一篇微生物学基础 ............................................................ 1.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 1.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3.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6.第四章微生物的生理........................................................... 8.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 (12) 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6) 第二篇微生物生态 (20) 第一章微生物生态 (20) 第二章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2) 第三章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学原理 (26) 第四章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28) 第五章有机固体废弃物与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 (31) 第六章微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34)

第一篇微生物学基础 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一一病毒 1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微生物?它有什么特点? 答:病毒没有合成蛋白质的机构——核糖体,也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必备的酶系统,不具独立的代谢能力,必须专性寄宿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其特点是:病毒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是具有生命的超微生物,然而,在宿主体外却呈现不具生命特征的大分子物质,但仍保留感染宿主的潜在能力,一旦重新进入活的宿主细胞内又具有生命特征,重新感染新宿主。 2病毒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类病毒? 答:依据是:病毒是根据病毒的宿主、所致疾病、核酸的类型、病毒粒子的大小、病毒的结构、有或无被 膜等进行分类的。根据转性宿主分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线菌体)、藻 、放线菌病毒(噬放 类病毒(噬藻体)、真菌病毒(噬真菌体)。按核酸分类:有DNA病毒和RNA病毒。 3病毒具有什么样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答:病毒的化学组成有蛋白质和核酸。还含有脂质和多糖。整个病毒体分两部分: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内芯,两者构成核衣壳。蛋白质衣壳是由一定数量的衣壳粒按一定的排列组合构成的病毒外壳。核酸内芯有两种: 核糖核酸(RNA )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4叙述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答: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有:吸附、侵入、复制、聚集与释放。首先,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以 它的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细胞表面上某一特定的化学成分,或是细胞壁,或是鞭毛,或是纤毛。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立即引起宿主的代谢改变,宿主细胞内的核酸不能按自身的遗传特性复制和合成蛋白质,而由噬菌体核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所控制,借用宿主细胞的合成机构复制核酸,进而合成噬菌体蛋白质,核酸和蛋白质聚集合成新的噬菌体,这个过程叫装配。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装配过程如下:先合成含 DNA的头部,然后合成尾部的尾鞘、尾髓和尾丝,并逐个加上去就装配成一个完整的新的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噬菌体粒子成熟后,噬菌体的水解酶水解宿主细胞壁而使宿主细胞破裂,使菌体被释放出来重新感染新的宿主细胞一个宿主细胞可释放10到1000个噬菌体粒子。 5什么叫毒性噬菌体?什么叫温和噬菌体? 答: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毒性噬菌体。 侵入宿主细胞后,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温和噬菌体。 6什么叫溶原细胞(菌)?什么叫原噬菌体? 答: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被称作溶原细胞。在溶原细胞内的温和噬菌体核酸,称为原噬菌体。 7解释Escherichia coli K12 (X)中的各词的含义。

微生物笔记整理

第1章绪论 1、微生物的特点是: (1)繁殖快,长不大(2)体积微小,分布广泛 (3)观察和研究的手段特殊(4)物种多,食谱杂 (5)适应性强,易变异 2、(1)列文虎克:首次发现微生物,最早记录肌纤维、微血管中的血流。(2)路易斯·巴斯德:“巴氏杀菌法”(Pasteurization),62-65℃,30min,75-90℃,15-16s。[UHT=ultra high temperature,130-150℃,1-4s,常用在牛奶的杀菌。] (3)罗伯特·柯赫食品微生物发展大事记: 1680年,列文虎克发现了酵母细胞 1861年,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推翻了“自然发生说” 1867年,炭疽菌(属于芽孢杆菌属,革兰氏阳性菌) 1890年,巴斯德杀菌工艺 1922年,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芽孢在磷酸盐缓冲液中的Z值为18F(Z值:加热至死曲线中,时间降低一个对数周期所需升高的温度 D值:指在一定的处境和一定的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某细菌数群中90%的原有残活菌被杀死所需的时间 F值:在基准温度中杀死一定数量对象菌所需要热处理的时间) 1988年,在美国,乳酸链球菌肽被列为“一般公认安全”(GRAS) 1990年,HACCP体系 1996年,O157:菌体的抗原,H7:鞭毛的抗原

3、GMP:Good Manufactureing Practice(良好生产操作规范),GMP标准规定了在加工。贮藏和食品分配等各个工序中所要求的操作、管理和控制规范。 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有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 栅栏技术(Hurdle techonology):利用食品当中各种有效因子(温度、pH、Aw、OR电度包装、辐照、防腐剂)交互作用控制腐败菌生长,提高食品安全。 4、ISO22000 食品安全管理;ISO9001 食品质量管理。 第2章微生物的基本形态与结构 1、细菌基本形态分为三种: 球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阳性菌) 杆状,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阴性菌) 螺旋状,如霍乱弧菌(Vibrio cholarae) 2、细菌的形态受环境影响的因素: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培养基的成分与浓度,pH等。 3、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其观察方法是质壁分离+染色;电镜观察。培养细菌的三种方式:1)固体培养,2)斜面培养,3)液体培养。 4、革兰氏阳性菌特别含有磷壁酸,带有负电荷,还可分为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革兰氏阴性菌含有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它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性多糖三部分组成。 5、革兰氏阳细菌、阴细菌的差别:

微生物实验问题与答案.

微生物实验问题与答案 一、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及细菌、放线菌个体形态的观察 1、为什么油镜的放大倍数比普通物镜大? 答:油镜能减少光的折射,进而提高视野的亮度;通过提高显微镜的数值口径增加显微镜的分辨力。 2、数值口径的表达公式? 答案:N.A=n ×sin α,n为介质折射率;α为光线最大入射角的半数。 3、显微镜数值口径与分辨力的关系? 答案:分辨力是指显微镜能辨别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它与光的波长成反比,与数值口径成正比。 4、油镜的使用与普通物镜有何不同? 答案:油镜必须借助于光折射率等于或接近于玻璃的试剂,如香柏油等才能使用,而普通物镜则不需要;油镜是由100×物镜与香柏油构成,而普通物镜则限于10×物镜、40×物镜等。 5、使用油镜时应特别注意什么? 答案:上下调节镜头时应使用微螺旋,否则容易损坏镜头;应使油镜始终浸泡在香柏油中,否则就不是油镜;使用完毕后,必须用搽镜纸沾取二甲苯等有机溶剂搽去残留的油迹,否则会玷污油镜。 6、什么是物镜的同焦现象?它在显微镜观察中有什么意义? 答:在一般情况下,当物像在一种物镜中已清晰聚焦后,转动物镜转换器将其他物镜转到工作位置进行观察时,物像将保持基本准焦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物镜的同焦。利用这种同焦现象,可以保证在使用高倍镜或油镜等放大倍数高、工作距离短的物镜时仅用细调节器即可对物像清晰聚焦,从而避免由于使用粗调节器时可能的误操作而损坏镜头或载玻片。 7、根据你的实验体会,谈谈应如何根据所观察微生物的大小,选择不同的物镜进行有效地观察 答:细菌用油镜,真菌用高倍镜。都是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后,再用高倍镜调到合适的视野和合适的清晰度。 答:放线菌、酵母菌、多细胞真菌相对较大,用放大40倍的物镜就可以看了,细菌小,要用放大1000倍的物镜看,感觉还很小。病毒那就要用电子显微镜看了。

环境微生物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2011环境微生物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包含体: 细胞膜: 衣原体: 同宗配合: 酵母菌: 生态系统: 碳源: 拮抗: 菌种复壮: DNA的变性: DNA复制: 根际微生物: 物质流: 类菌体: 硝化细菌: 细菌活性污泥法: 生物反应器:

微生物细胞固定化: 堆肥化: 自生固氮作用: 二、是非题 原噬菌体是整合在宿主DNA上的DNA片段,它不能独立进行繁殖。() 细菌的异常形态是细菌的固有特征。() 真核微生物比原核微生物更能在高温下生长。() 芽孢是芽孢细菌的繁殖器官。() 光合细菌和蓝细菌都是产氧的光能营养型微生物。() 用来固化细菌培养基的多糖是琼脂。() 微生物生长的衰亡期,细胞死亡速率超过细胞分裂速率。() 碱基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存在于RNA或DNA,但只RNA中有胸腺嘧啶。() 真菌最适的生长条件是有点碱性的。() 凡是影响微生物生长速率的营养成分均称为生长限制因子。() 三、选择题 1.大部分微生物___。

(a)是原生动物(b)帮助改善生活质量 (c)生活在海洋的底层(d)发现于外层空间 2.噬菌体是一种感染____的病毒。 (a)酵母菌(b)霉菌 (c)放线菌和细菌(d)原生动物 3.G+菌由溶菌酶处理后所得到的缺壁细胞是___ (a)支原体(b)L型细菌(c)原生质体(d)原生质球 4.下列微生物中,______属于革兰氏阴性菌 (a)大肠杆菌(b)金黄葡萄球菌(c)巨大芽孢杆菌(d).肺炎双球菌5.下列能产游动孢子的霉菌是____。 (a)腐霉(b)毛霉 (c)赤霉(d)青霉 6.硝酸细菌依靠____方式产能。 (a)发酵作用(b)有氧呼吸(c)无氧呼吸(d)光合磷酸化 7.酵母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____ (a)5.0-6.0(b)3.0-4.0(c)8.0-9.0(d)7.0-7.5 8.进人三羧酸循环进一步代谢的化学底物是____。 (a)乙醇(b)丙酮酸(c)乙酰CoA(d)三磷酸腺苷 9.称为微好氧菌的那些细菌能___生长。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试题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我国大耜提出的六界分类系统为:、、、、、。 2、病毒的分类依据有多种,按照核酸分类,病毒可分为、。 3、细菌的原生质体包括,和三大部分。 4、根据古菌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性,古菌可分为、、三大类型。 5、在《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中,将古菌分为五大类群:、、、、。 6、放线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除为外,其余均为。 7、在废水生物处理中起重要作用的三种原生动物包括,和。作为指示生物,指示处理效果差的是和。 8、真菌中的、和在有机废水和有机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中都起着积极作用。 9、从化学组成来看,酶可分为和两类。 10、、、、四种元素是所有生物体的有机元素。 11、微生物最好的碳源是,尤其是、,它们最易被微生物吸收和利用。 12、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中,根据形态特点,细菌可分为四种形态,即、、、。 13、按培养基组成物的性质不同,可把培养基分为、、。 14、好氧活性污泥的组成中,微生物成分主要是。 15、菌种复壮法有、、三种。 16、污水生物处理法很多,根据微生物与氧的关系分为和两类。 17、原生动物可划分为四个纲,即、、和。 18、在污废水生物处理中,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的作用体现在:、和。 19、现在普遍接受的五界分类系统为:、、、、。 20、部分细菌有特殊结构:、、、、和。 21、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水平上研究生物的研究生物的进化和系统发育。沃斯以的相关性,将一类有别于细菌的、在特殊环境的单独列出,与细菌和真核生物并列于系统发育树中。 22、细胞质膜的化学组成包括、、。 23、微生物学家根据rRNA序列的不同,将所有细胞生物分为三大域,即、、。 24、根据专性宿主分类,病毒可分为、、、、、。

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形态观察

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 形态观察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实验一微生物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重点练习油镜的使用; 2.认识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和特殊结构; 3.练习手绘微生物图片。 二、实验原理 1.细菌基本形态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细菌的基本形态有3种: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分别称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球菌根据细胞分裂后排列方式的不同分为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杆菌分为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等,是细菌中种类最多 的。螺旋菌分为弧菌和螺菌。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形态的细菌。 2.细菌特殊结构 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等。荚膜是某些细菌向细胞壁表面分泌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具有抗干燥、抗吞噬和附着作用。鞭毛是某些细菌表面着生的1至数根由细胞内伸出的细长、波曲的丝状体,具有运动功能,在菌体上的着生位置、数目因菌种而异。菌毛(又称纤毛)是在细菌体表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直硬,且数量较多的丝状 体,与细菌吸附或性结合有关。芽孢又称内生孢子,是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菌体内部产生的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休眠体,具有极强的抗热、抗辐射、抗化学药物和抗静水压等特性。

3.真菌的结构特征 菌丝是构成真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一种管状细丝。可伸长并产生许多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根据菌丝中是否存在隔膜可分为无隔膜菌丝和有隔膜菌丝。为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更有效地摄取营养满足生长发育地需要,许多真菌的菌丝可以分化成一些特殊的形态,这些特化的形态称为菌丝变态。比如吸器、假根、子实体。 4.放线菌的结构特征 放线菌的形态比细菌复杂些,但仍属于单细胞生物。链霉菌是典型的放线菌,其细胞呈丝状分枝,菌丝直径很小,在营养生长阶段,菌丝内无隔,故一般呈多核的细胞状态。当其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就不断伸长、分支并以放射状向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同时在其上又不断向空间方向分化出颜色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枝菌丝,这就是气生菌丝。不久,大部分气生菌丝成熟,分化成孢子丝,并通过横隔分裂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5.微生物菌落 菌落是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和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细菌的菌落有其自己的特征,一般呈现湿润、较光滑、较透明、较粘稠、易调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的颜色一致等。不同形态、生理类型的细菌,在其菌落形态、构造等特征上也有许多明显的反映。 三、实验器材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标准答案及知识要点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及知识要点 一.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 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是分析其原因。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成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美蓝浓度高了,代谢不太活跃的活细胞也会被染色,从而使观察到的死细胞较多,活细胞较少;反之,则代谢微弱的细胞也能还原美蓝,不被染色,从而使观察到的死细胞较少,活细胞较多。 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1.革兰氏染色中那一步是关键?为什么?你是如何操作的?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乙醇脱色(是脱色时间)。如果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阴性菌;如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阳性菌。脱色时间的长短还受涂片的厚薄,脱色是玻片晃动的快慢及乙醇用量的多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规定(脱色是应当控制速度,脱色时间一般为20—30s)。 2. 固定的目的之一是杀死菌体,这与自然死亡的菌体有何不同? 自然死亡的菌体本身已经部分自溶,结构已经改变。固定杀死细菌时细菌结构是保持死亡时的状态的。 3. 不经复染这一步能否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 能。在酒精脱色后,不被酒精脱色而保留紫色者为革兰氏阳性菌(G+),被酒精脱色为革兰氏阴性菌。最后一步用番红染液复染,是为了让结果更清楚。 4.涂片为什么要固定,固定适应注意什么问题? a 杀死细菌并使菌体黏附与玻片上;b增加其对染料的亲和力。 固定时应注意:手持玻片,菌膜朝上,在微火过3次(手指触摸玻片反面,不烫手为宜),固定时应尽可能维持细胞原有形态,防止细胞膨胀或收缩。 三. 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1.镜检时,如何区分基内菌丝与气生菌丝? 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看到横

环境微生物学练习题与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 微生物是所有形体微小,用肉眼无法看到,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的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或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微生物”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概念,而是一切细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原核微生物 原核生物:①细胞核发育不完善,只有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仅有核质,没有定形的细胞核,称为拟核或拟核。②没有特异的细胞器。③不进行有丝分裂。 二、选择题 1.微生物分类中基本的分类单位是(D )。 A、科 B、属 C、目 D、种 2.各种微生物具有一些共同点,下列选项中描述错误的是( C ) A.分布广,种类多 B.适应强,易变异C.体积小,表面积小 D.生长速,繁殖旺 5.所有微生物的共同特征是( C )。 A、单细胞 B、没有真正的细胞核 C、个体微小 D、细胞结构简单 6.在分类系统中,细菌和蓝细菌皆属于( A )。 A、原核生物 B、真核生物 C、多细胞 D、单细胞 三、填空题 1. 微生物的命名采用双名法,即由一个___属名____和一个___种名____构成;书写排列上,____属___名在前,___种___名在后。 四、简答题

1. 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它们各自包括哪些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①细胞核发育不完善,只有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仅有核质,没有定形的细胞核,称为拟核或拟核。②没有特异的细胞器。③不进行有丝分裂。 真核生物:①细胞核发育完善,有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开,核内有核仁和染色质。②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如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和叶绿体等。③能进行有丝分裂。 原核微生物:细菌、古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微生物:藻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 五、论述题 3. 结合微生物的特点,分析微生物在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微生物在环境保护和治理中的作用: 保持生态平衡 污染物的降解 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 污染水体、土壤的生物修复 2、研究内容包括: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环境工程中的微生物原理 饮用水卫生细菌学 自然环境物质循环与转化 水体和土壤的自净作用 污染水体治理、污染土壤的修复等环境工程净化 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任务就是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资源为人类造福。防止、控制、消除微生物的有害活动,化害为利。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试题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我国王大耜提出的六界分类系统 为:、、、、、。 2、病毒的分类依据有多种,按照核酸分类,病毒可分为、。 3、细菌的原生质体包括,和三大部分。 4、根据古菌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性,古菌可分为、、三大类 型。 5、在《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中,将古菌分为五大类群:、、、、。 6、放线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除为外,其余均为。 7、在废水生物处理中起重要作用的三种原生动物包括,和。 作为指示生物,指示处理效果差的是 和。 8、真菌中的、和在有机废水和有机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中都起着积极作 用。 9、从化学组成来看,酶可分为和两类。 10、、、、四种元素是所有生物体的有机元 素。 11、微生物最好的碳源是,尤其是、,它们最易被微生物吸收和 利用。 12、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中,根据形态特点,细菌可分为四种形态,

即、、、。 ;.. . 13、按培养基组成物的性质不同,可把培养基分为、、。 14、好氧活性污泥的组成中,微生物成分主要是。 15、菌种复壮方法有、、三种。 16、污水生物处理方法很多,根据微生物与氧的关系分为和两类。 17、原生动物可划分为四个纲,即、、 和。 18、在污废水生物处理中,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的作用体现在:、 和。 19、现在普遍接受的五界分类系统为:、、、、。 20、部分细菌有特殊结构:、、、、 和。 21、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水平上研究生物的研究生物的进化和系统发育。沃斯以的 相关性,将一类有别于细菌的、在特殊环境的单独列出,与细菌和真核生物并列于系统发育树中。 22、细胞质膜的化学组成包括、、。 23、微生物学家根据rRNA序列的不同,将所有细胞生物分为三大域, 即、、。 24、根据专性宿主分类,病毒可分为、、、、、。

微生物实验手册

微生物实验室规则与安全 微生物学实验室规则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的对象大多为病原微生物,具有传染性,因此要求进入实验室后必须严格遵守以下实验室规则: 1.进入实验室应穿白大衣,离室时脱下,反折放回原处,不必要的物品不得带入实验室,必须带入的书籍和文具等应放在指定的非操作区,以免受到污染。无 菌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并不得开电风扇。 2.实验室内禁止饮食、抽烟,不得高声谈笑或随便走动。 3.各种实验物品应按指定地点存放,用过的器材必须放入消毒缸内,禁止随意 放于桌上及冲入水槽。 4.须送温箱培养的物品,应做好标记后送到指定地点。 5.实验过程中发生差错或意外事故时,禁止隐瞒或自作主张不按规定处理,应立即报告老师进行正确的处理。如有传染性的材料污染桌面、地面等,应立即用0.2%~0.5% “84”消毒液浸泡污染部位,作用5~10min后方可抹去。如手被活 菌污染也应使用上述消毒液浸泡5~10min后,再以自来水反复冲洗干净。6.爱护室内仪器设备,严格按操作规则使用。节约使用实验材料,不慎损坏了 器材等,应主动报告老师进行处理。 7实验完毕,应物归原处并将桌面整理清洁,实验室打扫干净。最后以0.2%~0. 5% “84”消毒液浸泡手5min,洗净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实验一器皿包扎及消毒与灭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玻璃器皿的清洗、棉塞制作、移液管和培养皿的包扎方法。 2、了解干热灭菌、紫外线灭菌、微孔滤膜过滤除菌和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3、掌握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1)实验室中使用的玻璃器皿简介 微生物学实验所用的玻璃器皿,大多要进行消毒、灭菌和(将“和”改为“才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因此对其质量、洗涤和包装方法均有一定的要求。玻璃器皿的质量一般要求硬质玻璃,才能承受高温和短暂灼烧而不致破坏;玻 璃器皿的游离碱含量要少,否则会影响培养基的酸碱度;对玻璃器皿的形状和 包装方法的要求,以能防止污染杂菌为准;洗涤玻璃器皿的方法不当也会影响 实验的结果。目前微生物学实验室中,有些玻璃器皿(如培养皿、吸管等)已 被一次性塑料制品所代替,但玻璃器皿仍是重要的实验室用具。 (2)灭菌的常用方法和基本原理 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干热灭菌法、紫外线照射法、微孔滤膜过滤除菌法和高压蒸汽灭菌法等。 A.干热灭菌是用电热干燥箱(图1)加热,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酶、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微生物学实验复习题及其答案

微生物学实验复习题 一、选择题 1、革兰氏染色得关键操作步骤就是: A、结晶紫染色 B、碘液固定 C、酒精脱色 D、复染 2、放线菌印片染色得关键操作就是: A、印片时不能移动 B、染色 C、染色后不能吸干 D、A与C 3、高氏培养基用来培养: A、细菌 B、真菌 C、放线菌 4、肉汤培养基用来培养: A、酵母菌 B、霉菌 C、细菌 5、无氮培养基用来培养: A、自生固氮菌。 B、硅酸盐细菌 C、根瘤菌 D、A、B均可培养 E、A、B、C 均可培养 6、在使用显微镜油镜时,为了提高分辨力,通常在镜头与盖玻片之间滴加: A、二甲苯 B、水 C、香柏油 7、常用得消毒酒精浓度为: A、 75% B、 50% C、 90% 8、用甲醛进行空气熏蒸消毒得用量就是: A、 20ml/M3 B、 6ml/M3 C、1ml/M3 9、实验室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得工艺条件就是: A、 121℃/30min B、 115℃/30min C、130℃/30min

10、巴氏消毒得工艺条件就是: A、62-63℃/30min B、71-72℃/15min C、A、B、均可 11、半固体培养基得主要用途就是: A、检查细菌得运动性 B、检查细菌得好氧性 C、 A、B、两项 12、半固体培养基得琼脂加入量通常就是: A、 1% B、0、5% C、0、1% 13、使用手提式灭菌锅灭菌得关键操作就是: A、排冷气彻底 B、保温时间适当 C、灭菌完后排气不能太快 D、A-C 14、目镜头上得“K”字母表示: A、广视野目镜 B、惠更斯目镜 C、补偿目镜 15、目镜头上得“P”字母表示: A、平场目镜 B、广视野目镜 C、平场补偿目镜 16、物镜头上得“PL”字母表示: A、正低相差物镜 B、正高相差物镜 C、负高相差物镜 17、物镜头上得“UVFL”字母表示。 A、无荧光物镜 B、照相物镜 C、相差物镜 18、镜头上标有“TC”字母得镜头就是: A、相差调整望远镜 B、摄影目镜 C、相差目镜 19、“PA”表示: A、马铃薯培养基 B、高氏培养基 C、肉汤培养基 20、无菌室空气灭菌常用方法就是: A、甲醛熏蒸 B、紫外灯照射

2018环境微生物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2018环境微生物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包含体: 细胞膜: 衣原体: 同宗配合: 酵母菌: 生态系统: 碳源: 拮抗: 菌种复壮: DNA的变性: DNA复制: 根际微生物: 物质流: 类菌体: 硝化细菌: 细菌活性污泥法: 生物反应器: 微生物细胞固定化: 堆肥化:

自生固氮作用: 二、是非题 原噬菌体是整合在宿主DNA上的DNA片段,它不能独立进行繁殖。( > 细菌的异常形态是细菌的固有特征。( > 真核微生物比原核微生物更能在高温下生长。( > 芽孢是芽孢细菌的繁殖器官。( > 光合细菌和蓝细菌都是产氧的光能营养型微生物。( > 用来固化细菌培养基的多糖是琼脂。( > 微生物生长的衰亡期,细胞死亡速率超过细胞分裂速率。( > 碱基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存在于RNA或DNA,但只RNA中有胸腺嘧啶。( > 真菌最适的生长条件是有点碱性的。( > 凡是影响微生物生长速率的营养成分均称为生长限制因子。( > 三、选择题 1.大部分微生物___。 (a>是原生动物(b>帮助改善生活质量 (c>生活在海洋的底层(d>发现于外层空间 2.噬菌体是一种感染____的病毒。 (a>酵母菌(b>霉菌 (c>放线菌和细菌(d>原生动物 3.G+菌由溶菌酶处理后所得到的缺壁细胞是___

(a>支原体(b>L型细菌(c>原生质体(d>原生质球 4.下列微生物中,______属于革兰氏阴性菌 (a>大肠杆菌(b>金黄葡萄球菌(c>巨大芽孢杆菌(d>.肺炎双球菌 5.下列能产游动孢子的霉菌是____。 (a>腐霉(b>毛霉 (c>赤霉(d>青霉 6.硝酸细菌依靠____方式产能。 (a>发酵作用(b>有氧呼吸(c>无氧呼吸(d>光合磷酸化 7.酵母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____ (a>5.0-6.0(b>3.0-4.0(c>8.0-9.0(d>7.0-7.5 8.进人三羧酸循环进一步代谢的化学底物是____。 (a>乙醇(b>丙酮酸(c>乙酰CoA(d>三磷酸腺苷 9.称为微好氧菌的那些细菌能___生长。 (a>在高浓度盐中(b>在低浓度氧中 (c>没有ATP或葡萄糖(d>只在有病毒时 10.深层穿刺接种细菌到试管固体培养基中____。 (a>提供厌氧菌生长条件(b>除去代谢废物的一个机会 (c>增加氧气(d>增加钾和钠离子的数目 11.微生物分批培养时,在延迟期_____ (a>微生物的代谢机能非常不活跃(b>菌体体积增大 (c>菌体体积不变(d>菌体体积减小 12.下面所有特征皆适用于胞嘧啶和胸腺嘧啶,除了___之外。

微生物实验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微生物实验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一、教学实验室的改建与新建工作 xx 年初我院对 qj05 楼一楼进行实验室改造,成果如下: 1. 更换中央实验台 8 只 2.qj05 楼 108 、 112 两个实验室原为工艺实验室和书库,经改造建成微生物实验室,可兼做化学类实验。 3. 改建预备室 1 个 4. 改建微生物培养室 1 个 5. 改建饲料工艺实验室 1 个 6. 改建计算机房 1 个 此次改造后,我院教学实验室增加面积 200 多平方米,并且将本科教学实验室集中在 qj05 楼一楼,可基本满足本科实验教学的需要,也便于管理。 二、教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购置计划 最近几年食品学院在调整教学计划,增开大型综合实验的同时,也加强了实验室条件建设,基础实验分室的仪器设备得到补充更新,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实验条件,因此实践教学的质量也有所提高,生均仪器设备占有量已超过 1000 元。 xx 年食品学院新开了一个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需要进行必要的建设,另外由于我院教学实验室基础实验分室经

改造后,在原信控大楼一楼成立了本科教学实验室,有五个实验室,比原先增加了两个实验室,以前由各研究所承担的部分实验课现在也由院教学实验室承担,现在承担的实验课增加了 14 门学院基础实验分室承担的实验课程增加,需要添置仪器设备;部分仪器设备需要更新;部分实验分室的仪器设备需要配套;学院新办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也需要进行必要的建设,由于以上原因学院向校教务处申请实验室条件建设项目预计需要建设经费 80 万元,但该项目 xx 年初批准后,实验室的有关同志从寒假开始就进行了采购工作,在上半年全部完成。本项目建成后,所有实验室,包括仪器设备全部可对食品学院三个专业的学生开放,除教学实验课外,对本科生毕业论文也可提供较好的条件。每年受益的学生人数约 600 多人,并为 xx 年《食品分析》这门食品学院公共课程的教学实验提供一定的准备,该项目完成后也为学院的研究生实验课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尤其是工艺实验分室购置了一套肉制品的小型实验室加工设备,为本科教学实验以及科研项目的进行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本期建设项目结束后,教学实验室已向教务处递交了总结报告。 表 1 xx 年完成的实验室建设项目一览表 项目名称 实验分室名称 申请经费金额

微生物实验报告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一、微生物的简单染色思考题 1油镜与普通物镜在使用方法上有何不同?应特别注意些什么? 答:油镜在使用时必须在载玻片与物镜之间滴加镜头油。油镜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两点:(1)、使用后镜头的清洁:镜面只能用擦镜纸擦,不能用手指或粗布,以保证光洁度,用完油镜必须进行“三擦”(观察完毕,上悬镜筒,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然后再用擦镜纸沾取少量二甲苯(或者乙醇乙醚溶液)擦去残留的油,最后用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后将镜体全部复原)。 (2)、.观察标本时,必须依次用低、中、高倍镜,最后用油镜。当目视接目镜时,特别在使用油镜时,切不可使用粗调节器,以免压碎玻片或损伤镜面。 2、使用油镜时,为什么必须用镜头油? 答:在使用普通显微镜时,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3、镜检标本时,为什么先用低倍镜观察,而不是直接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 答:低倍镜视野比较大,能看到的范围大,容易找到观察的目标,然后在用放大倍数高的高倍镜或油镜有目的的观察。 实验二、革兰氏染色 (1)为什么必须用培养24 h以内的菌体进行革兰氏染色? 答:24h以内的菌体处于活跃生长期,菌体细胞壁具有典型特征,而处于老龄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壁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染色时会被染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 (2)要得到正确的革兰氏染色结果,必须注意哪些操作?哪一步是关键步骤?为什么?答:应注意如下几点: 其一,选用活跃生长期菌种染色,老龄的革兰氏阳性细菌会被染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 其二,涂片不宜过厚,以免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 其三,脱色是革兰氏染色是否成功的关键,脱色不够造成假阳性,脱色过度造成假阴性 (3)当你对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怎样保证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答:当要确证未知菌的革兰氏反应时,可用已知菌进行混合涂片,使二者染色条件保持一致,如果已知菌的结果与预期相符,则证明操作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实验三、微生物的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1、在显微镜下直接测定微生物数量有什么优缺点? 答:1)优点:直观、快速、操作简单。 2)缺点:

(完整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绪论 1、何谓原核微生物?它包括哪些微生物? 答:原核微生物的核很原始,发育不全,只有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没有核膜,核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界限,叫拟核或似核。原核微生物没有细胞器,只有由细胞质膜内陷形成的不规则的泡沫体系,如间体核光合作用层片及其他内折。也不进行有丝分裂。原核微生物包括古菌(即古细菌)、真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粘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和螺旋体。 2、何谓真核微生物?它包括哪些微生物? 答:真核微生物由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核内由核仁核染色质。由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开,使两者由明显的界限。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如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和叶绿体等。进行有丝分裂。真核微生物包括除蓝藻以外的藻类、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等。 3、微生物是如何分类的? 答:各种微生物按其客观存在的生物属性(如个体形态及大小、染色反应、菌落特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反应、与氧的关系、血清学反应等)及它们的亲缘关系,由次序地分门别类排列成一个系统,从大到小,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种是分类的最小单位,“株”不是分类单位。 4、生物的分界共有几种分法,他们是如何划分的? 答:1969年魏泰克提出生物五界分类系统,后被Margulis修改成为普遍接受的五界分类系统: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绿细菌)、原生生物界(包括蓝藻以外的藻类及原生动物)、真菌界(包括酵母菌和霉菌)、动物界和植物界。 我国王大教授提出六界: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和植物界。 5、微生物是如何命名的?举例说明。 答:微生物的命名是采用生物学中的二名法,即用两个拉丁字命名一个微生物的种。这个种的名称是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属名和种名都用斜体字表示,属名在前,用拉丁文名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用拉丁文的形容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小写。如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称是Escherichia coli。 6、写出大肠埃希氏杆菌和桔草芽孢杆菌的拉丁文全称。 答: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称是Escherichia coli,桔草芽孢杆菌的名称是Bacillus subtilis。 7、微生物有哪些特点? 答:(一)个体极小 微生物的个体极小,有几纳米到几微米,要通过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病毒小于0.2微米,在光学显微镜可视范围外,还需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可看见。 (二)分布广,种类繁多 环境的多样性如极端高温、高盐度和极端pH造就了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和数量庞大。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复习题库(全面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专性活细胞寄生的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 2.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 3.温和性噬菌体: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 而继续生长 4.溶原性:病毒感染细菌后,其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的染色体中,在宿主内进行复制并且引起细菌细胞的裂解 5.质粒:是核以外的遗传物质,能自我复制,把所携带的生物形状传给子代 6.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活史的某个生长阶段或某些细菌在遇到不良环境时,在细胞质内生成的内生孢子 7.菌胶团:细菌之间按一定排列方式互相粘结在一起,被一个公共荚膜包围形成的细菌集团 8.菌落:一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迅速生长繁殖形成的一个由无数细菌组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细菌集团 9.酶:由细胞产生的,能在体内或体外起催化作用的一类具有活性中心和特殊构象的生物大分子 10.酶的活性中心:酶蛋白分子中与底物结合,并起催化作用的小部分氨基酸微区 11.酶的竞争性抑制:有些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结构类似,影响底物和酶的结合,使反应速率下降 12.新陈代谢:生物从外界环境不断摄取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转变成细胞的组成,同时产生废物并排除体 外 13.内源呼吸:外界没有供给能源,利用自身内部贮存的能源物质进行呼吸 14.EMP途径(糖酵解):在无氧条件下,1mol葡萄糖逐步分解产生2mol丙酮酸、2molNADH+H+、2molATP的过程 15.TCA循环(三羧酸循环):丙酮酸有氧氧化过程的一系列步骤的总称。由丙酮酸开始,先经氧化脱羧作用,并乙酰化形 成乙酰辅酶A和1molNADH+H+,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并最终氧化为CO2和H2O 16.底物水平磷酸化:微生物在基质氧化过程中,可形成多种含高自由能的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将高能键交给ADP,使 ADP磷酸化生成ATP 17.氧化磷酸化:微生物在好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通过电子传递体系产生ATP 18.光合磷酸化:光引起叶绿素、菌绿素或菌紫素逐出电子,通过电子传递体系产生ATP 19.分批培养:将一定量的微生物接种在一个封闭的、盛有一定体积液体培养基的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温度、pH和溶解氧量, 微生物在其中生长繁殖 20.恒浊连续培养:使细菌培养液的浓度恒定,以浊度为控制指标的培养方式 21.恒化连续培养:维持进水中的营养成分恒定,以恒定流速进水,以相同流速流出代谢产物,使细菌处于最高生长速率状 态下生长的培养方式 22.灭菌:通过超高温或其他物理化学方法将所有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芽孢或孢子全部杀死 23.消毒:通过物理化学方法致病菌或所有营养细胞和一部分芽孢 24.光复活现象:经紫外辐射照射的菌体或孢子悬液,随即暴露于蓝色区域可见光下,有一部分受损伤的细胞可恢复其活力 25.抗生素: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杀死其他微生物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的化学物质 26.生长限制因子:处于较低浓度范围内,可影响生长速率和菌体产量的营养物 27.竞争关系:不同的微生物种群在同一环境中,对食物等营养、溶解氧、空间和其他共同要求的物质互相竞争,互相受到 不利影响 28.互生关系: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共存于同一环境中,相互提供营养及其他生活条件,双方互为有利,相互受益 29.共生关系:两种不能单独生活的微生物共同生活于同一环境中,各自执行优势的生理功能,在营养上互为有利而所组成 的共生体 30.拮抗关系:共存于同一环境的两种微生物,一种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其中有些产物对一种(或一类) 微生物生长不利、抑制或者杀死对方 31.捕食关系:微生物不是通过代谢产物对抗对方,而是吞食对方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很好的复习资料)

绪论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微生物是是一类形态微小,结构简单,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2.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的核很原始,只是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没有核膜,核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的界限,称为拟核或似核,也没有细胞器,不进行有丝分裂。 3.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有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核内有核仁和染色质.有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开,使两者有明显的界限.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进行有丝分裂。 4.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讲述微生物的形态、细胞结构及其功能,微生物的营养、呼吸、物质代谢、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等的基础知识;讲述栖息在水体、土壤、空气、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城市有机固体废物生物处理,以及废气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及其生态;饮用水卫生细菌学;自然环境物质循环与转化;水体和土壤的自净作用,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等环境工程净化的原理。 二、简答题: 1.微生物的种类; 微生物类群十分庞杂,包括: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类病毒、拟病毒等,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属于真核生物的酵母菌和霉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2.微生物的特点; ○1个体极小;○2分布广,种类繁多;○3繁殖快;○4易变异。 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 一、名词解释: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专性活细胞寄生的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 2.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因部分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故称为噬菌体。 3.溶原性:病毒感染细菌后,其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的染色体中,在宿主内进行复制并且引起细菌细胞的裂解。这个过程称为溶原性。 4.亚病毒:是一类结构和组成比真病毒小,简单,仅有核酸或蛋白质组成,可以侵染动物和植物的病原体。 5.类病毒:是比病毒更加小的致病感染因子。只含具侵染性的RNA组分。 6.拟病毒:又称类类病毒、壳内类病毒或病毒卫星,是一类被包裹在植物病毒粒体内部的类病毒,被称为拟病毒。只含有不具侵染性的RNA组分。 7.阮病毒: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又称蛋白质侵染因子,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 二、简答题: 1.病毒的特点; ○1形体极其微小,一般能通过细菌滤器,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用nm表示;○2无细胞构造,主要是核酸与蛋白质;又称分子生物;○3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4缺乏独立代谢能力;只能在活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机器,合成核酸和蛋白质。 2.病毒的复制过程; 病毒感染敏感宿主细胞后,病毒核酸进入细胞,通过其复制与表达产生子代病毒基因组和新的蛋白质,然后由这些新合成的病毒组分装配成子代毒粒,并以一定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病毒的这种特殊繁殖方式称做复制。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一、名词解释: 1.细菌: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2.质粒:是核以外的遗传物质,能自我复制,把所携带的生物形状传给子代。 3.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称为鞭毛,其数目为一至数十条,具有运动功能。 4.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5.荚膜:许多细菌的最外表还覆盖着一层多糖类物质,边界明显的称为荚膜。 6.菌落: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培养,细菌就迅速地开始生长,形成一个由无数细菌组成的子细胞群体。 7.菌苔:细菌在固体培养基接种线上由母细胞繁殖长成的一片密集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特征的细菌群落,一般为大批菌落聚集而成。 8.放线菌:主要呈丝状生长、以孢子进行繁殖、革兰氏染色阳性的一类原核微生物,属于真细菌范畴。 9.气生菌丝:基内菌丝长到一定时期,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直径1-1.4um, 长短不一,形状不一,颜色较深。 10.赤潮: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变质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11.水华:水华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绝大多数的水华是仅由藻类引起的,也有部分的水华现象是由浮游动物——腰鞭毛虫引起的。“水华”发生时,水一股呈蓝色或绿色。 12.支原体:支原体是自由生活的最小的原核微生物,没有细胞壁,只具有细胞质膜,细胞无固定形态,为多行性体态。 13.衣原体:介于立克次氏体与病毒之间,能通过细菌滤器,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一类原核微生物。 14.立克次氏体:是大小介于通常的细菌与病毒之间,在许多方面类似细菌,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 二、简答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