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需要的三大营养物质

植物需要的三大营养物质

为了使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它们需要光照、水分和适当的营养物质。大多数植物从土壤中获取营养,而且从这里植物获得的三大营养物质是氮、磷和钾。

首先,氮是植物生长和发育中最重要的元素。它充当能量的载体,负责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而且,氮还可以促进氮循环过程,并参与酶活性,促进植物光合作用。

其次是磷,它是植物根系分化、枝条细胞壁分化和转录因子活性调节等重要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磷可以增强植物抗病能力,缓解水分及温度的影响,促进光合作用。

最后是钾,钾对植物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根源元素,它能提高植物对氮、磷、铵等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植物体内细胞细胞器的活性,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此外,钾还可以增强植物的耐旱能力,促进植物的抗病能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氮、磷和钾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营养物质,它们的缺乏将会导致植物的生长受阻、枝条稀疏、叶片发黄、根系发育不良等问题,最终导致植物死亡。因此,在种植植物时应该注意补充这三种营养物质,以确保植物正常生长发育。

要补充植物营养物质,首先要做的是改良土壤,让土壤疏松、肥沃,易于吸收和释放这三种营养物质。其次,要向土壤中添加有机肥料,比如动物粪便、绿肥、和有机废物,这些有机肥料中含有大量氮、磷、钾等元素,能有效增加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含量。

当然,还可以使用化学肥料,比如亚磷酸钙、硫肥、磷酸硼钾等,它们可以提供植物在短时间内所需要的大量营养物质,能够有效地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总而言之,要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就必须保证向植物提供氮、磷和钾三大营养物质。有效地补充这三种营养物质有助于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让植物长得更健康,也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保护环境。

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及生理功能

1、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及生理功能 植物生长过程中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量尽管不一样,但各种营养元素在植物的生命代谢中各自有不同的生理功能,相互间是同等重要和不可代替的。 自然界中存在的元素近90多种,而植物能吸收的有60多种,但对于植物生长发育来说,所必须的营养元素只是16种,分别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铜、锌、硼、铁、钼、硼、氯。而碳、氢、氧三大元素主要从水和空气中获取,不作为根系管理所需元素之列。 除碳、氢、氧外,其余13种营养元素,一般称为矿质营养元素。它们主要以无机离子的形态被植物根系吸收。其生理功能如下: 1.氮(N) 植物根系从介质中吸收的氮主要是NO3--N和NH4+-N,还可以吸收NO2--N。 某些可溶性的有机态氮化合物,如氨基酸、尿素等也能直接被植物少量吸收。 (1)植物吸收的NO3-需要在根部和叶部还原为NH4+后,才能参与植物体的氮代谢; 一般地,植物吸收的NH4+,以及由NO3-还原生成的NH4+,部分被合成酰胺和氨基酸; (2)酰胺经氨基转移作用,可形成多种氨基酸,然后进一步形成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物质蛋白质、遗传变异的重要物质核酸和生物催化剂酶等; (3)氮还是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植物体内的一些维生素、生物碱和激素均含有氮。可见,氮是植物有机体结构物质和生命物质的重要组分。 2.磷(P) 在介质pH值5-7条件下,磷主要以正磷酸盐的两种形态H2PO4-和HPO42-被植 物根系吸收,并以同一形态直接参与体内的物质代谢。但也可以吸收偏磷酸(PO33-)和焦磷酸(P2O74-)。 (1)磷作为组成元素参与了植物体内许多重要化合物,如核酸,核蛋白、磷脂、植素、ATP以及一些酶类的合成; (2)磷能够加强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转,促进氮的代谢和脂肪的合成; (3)磷还能提高植物抗旱、抗寒、抗病和抗倒伏的能力,增强植物对外界酸碱反应变化的缓冲性。 3.钾(K) 钾以K+的形态被植物根系吸收,并以同一形态存在于植物体内。钾对植物的 营养作用是多方面的。 (1)钾作为植物体内合成酶、氧化还原酶、脱氢酶等60多种酶的活化剂,参与了植物体内的主要代谢作用; (2)在氮代谢中,钾能大大地提高植物对氮的吸收和利用,并使之很快地转化成蛋白质,故钾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的功能,同时,钾还能增强豆科作物根瘤菌的固氮作用; (3)在光合作用中,钾能提高植物光合磷酸化作用的效率,使单位面积叶绿体产生的ATP

植物需要的三大营养物质

植物需要的三大营养物质 为了使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它们需要光照、水分和适当的营养物质。大多数植物从土壤中获取营养,而且从这里植物获得的三大营养物质是氮、磷和钾。 首先,氮是植物生长和发育中最重要的元素。它充当能量的载体,负责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而且,氮还可以促进氮循环过程,并参与酶活性,促进植物光合作用。 其次是磷,它是植物根系分化、枝条细胞壁分化和转录因子活性调节等重要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磷可以增强植物抗病能力,缓解水分及温度的影响,促进光合作用。 最后是钾,钾对植物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根源元素,它能提高植物对氮、磷、铵等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植物体内细胞细胞器的活性,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此外,钾还可以增强植物的耐旱能力,促进植物的抗病能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氮、磷和钾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营养物质,它们的缺乏将会导致植物的生长受阻、枝条稀疏、叶片发黄、根系发育不良等问题,最终导致植物死亡。因此,在种植植物时应该注意补充这三种营养物质,以确保植物正常生长发育。 要补充植物营养物质,首先要做的是改良土壤,让土壤疏松、肥沃,易于吸收和释放这三种营养物质。其次,要向土壤中添加有机肥料,比如动物粪便、绿肥、和有机废物,这些有机肥料中含有大量氮、磷、钾等元素,能有效增加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含量。

当然,还可以使用化学肥料,比如亚磷酸钙、硫肥、磷酸硼钾等,它们可以提供植物在短时间内所需要的大量营养物质,能够有效地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总而言之,要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就必须保证向植物提供氮、磷和钾三大营养物质。有效地补充这三种营养物质有助于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让植物长得更健康,也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保护环境。

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

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 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是指植物为了正常生长和发育所需的化学元素。这些元素是植物体内重要的组成部分,参与到植物的代谢过程中,对 植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共有17种元素被广泛认为是 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其中有9种被称为主要营养元素,另外8种是次要 营养元素。下面将介绍这些元素及其作用。 主要营养元素 1.碳(C):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利用太阳能将其转化为 有机物质,碳是构成有机物质的基础元素。 2.氧(O):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释放氧气,氧是植 物进行呼吸过程中所需的元素。 3.氢(H):氢是构成植物有机物质的重要成分,参与到植物体内的许 多化学反应中。 4.氮(N):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氨基酸的重要组成成分,是 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营养元素。 5.磷(P):磷是植物体内核酸、ATP、NADP+等重要化合物的构成元素,参与植物体内的能量转化和储存过程。 6.钾(K):钾是植物细胞内液体平衡的调节剂,参与植物体内的光合 作用、调节渗透压等过程。 7.钙(Ca):钙是植物体内细胞壁、细胞分裂和伸长的重要成分,对植 物的根系生长和维持细胞的结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8.镁(Mg):镁是植物体内叶绿素的重要构成成分,参与到植物体内的光合作用中。 9.硫(S):硫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氨基酸和辅助酶的重要组成元素,参与到植物体内的代谢和光合作用。 次要营养元素 1.铁(Fe):铁是植物体内光合色素和酶的组成成分,参与到植物体内的呼吸和光合作用。 2.锰(Mn):锰是植物体内叶绿素合成和光合作用中的酶的重要成分。 3.锌(Zn):锌是植物体内酶的辅助酶,参与到植物体内的光合作用和呼吸过程。 4.铜(Cu):铜是植物体内酶的辅助酶,参与到植物体内的光合作用和呼吸过程。 5.钼(Mo):钼是植物体内一些酶的活性组分,参与到植物体内的氮代谢过程。 6.镍(Ni):镍是植物体内尿素酶的辅助酶,参与到植物体内的氮代谢过程。 7.钴(Co):虽然植物对钴的需求量较少,但它仍然是植物体内一些酶的重要辅助元素。 8.硼(B):硼是植物体内细胞的分裂和伸长过程中的重要组分,参与到植物体内的细胞壁形成和钙代谢过程。

植物营养学

植物矿质营养学说:植物最原始的营养是矿质营养,否定了腐殖质是土壤中唯一的植物营养物质。 养分归还学说:植物以不同方式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养分,使土壤养分逐渐减少,连续种植会使土壤贫瘠,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就必须把植物带走的矿质养分以施肥的方式归还给土壤。 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控制,作物产量的高低则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对于植物生长具有必需性、不可替代性和作用直接性的化学元素。 有益元素:非必须营养元素中一些特定的元素,对特定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益或是某些种类植物所需的元素。 维茨效应:钙离子对多种离子的吸收有协助作用,一般认为是由于它具有稳定质膜结构的特殊功能,有助于质膜的选择性吸收,使得钙离子对多种离子有协助作用的效应。 截获:是指根直接从所接触的土壤中获取养分而不经过运输。质流: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土体之间出现明显水势差,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水流向根表迁移。 扩散:当根系截获和质流作用不能给植物提供足够养分时,根系不断的吸收可使根表有效养分的浓度明显降低,并在根表垂直方向上出现养分浓度梯度,从而引起土壤养分顺浓度梯度向根表运输。 质外体:是指植物体内细胞壁与细胞壁之间和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孔隙所组成的空间或连续体。 共质体:指通过胞间连丝把细胞与细胞之间的原生质连成的整体。 根自由空间:是指植物根部某些组织或细胞允许外部溶液中的离子自由扩散进入的区域。 水分自由空间:水溶性离子可以自由进出的那部分空间,主要处在根细胞壁的大空隙。 杜南自由空间:细胞壁上的非扩散性负电荷吸持阳离子、排斥阴离子所占据的空间,主要出在细胞壁的小孔隙。 被动吸收:养分离子或分子顺电化学梯度进行扩散运动的过程,这一过程不需要能量。 主动吸收:养分离子或分子逆电化学梯度、需能量的选择性吸收过程。排根:植物根系在某种营养胁迫下会产生大量侧生根,这些侧生根呈排状排列。 离子泵: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在有能量供应时可使离子在细胞膜上逆电化学梯度主动地吸收。 离子间的协助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对另一些离子吸收的作用。 离子间的拮抗作用:是指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离子的选择性吸收上。 根外营养(叶部营养):植物除可以从根部吸收养分之外,还能通过叶片或茎吸收养分,这种方式称∽ 植物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急切,并且当营养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时期就叫∽ 根分泌物:是指植物生长过程中向生长基质中释放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菌根:是高等植物根系与真菌形成的共生体,,分布广泛,分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 植物营养最大效益期: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其最大效能的时期。 根际:是指受植物根系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那部分微域土区。 短距离运输:根外介质中的养分从根表皮细胞进入根内经皮层组织到达中柱的迁移过程。 长距离运输:养分从根经木质部或韧皮部到达地上部的运输以及养分从地上部经韧皮部向根的运输过程。 养分的再利用:植物某一器官或部位中的矿质养分可通过韧皮部运往其他器官或部位,而被再度利用的现象。 专一性根分泌物:受某一营养胁迫诱导在特定植物体内合成的代谢物质,并通过主动分泌作用进入根际。 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在根系生长与吸收的作用下,土壤中养分的有效化过程及环境因素对养分有效化的影响。 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具有选择性的孔状跨膜蛋白,孔的大小和表面电荷密度决定着它的选择性。

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

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 在植物整个生长期内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是: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锰(Mn)、锌(Zn)、铜(Cu)、钼(M o)、硼(B)、氯(CL)十六种。 这十六种必须的营养元素又可分为大量营养元素、中量营养元素、微量营养元素。 大量营养元素,它们在植物体内含量为植物干重的千分之几到百分之几。有碳(C)、氢(H)、氧(O)、氮(N)、磷(P)、钾(K)。 中量营养元素有钙(Ca)、镁(Mg)、硫(S)。 微量营养元素,它们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一般只有只占干重的十万分之几到千分之几。有铁(Fe)、锰(Mn)、锌(Zn)、铜(Cu)、钼(Mo)、硼(B)、氯(CL)。 钙 正常与缺钙的水稻根系 缺钙(右)的根系少而短,新根长出后,根尖即坏死变褐。植物功能:钙能促进根和叶子发育,形成细胞壁的化合物,加固了植物结构。钙有助于减少植物中的硝酸盐。钙不仅能影响代谢作用,而且能中和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机酸,起到调节体内pH 值的功能。它能消除某些离子过多所产生的毒害。对酸性土,它能减少土壤中氢离子(H)、铝离子(Al)的毒害;对碱性土它能减少钠离子(Na”)过多的毒害。 缺钙症状:缺钙时,植株矮小,根系生长很差,茎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受损。严重缺钙时,植物幼时卷曲,叶尖有粘化现象,叶缘发黄,逐渐枯死,根尖细胞则腐烂、死亡。植物缺钙往往并不是土壤缺钙,而是由于植物体内钙的吸收和运输等生理作用失调而造成的。 土壤中的钙:我国土壤全钙含量不同的地区差异很明显。高温多雨湿润地区,不论母质含钙多少,在漫长的风化、成土过程中,钙受淋失后含钙量都很低,如红壤、黄壤的全钙含量在4g/kg以下;而在淋溶作用弱的干旱、半干旱地 区,土壤含钙量通常在 10g/kg,土壤一般不缺钙。 镁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一)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及已确认的必需营养元素 一般植物鲜体含有75% 以上的水分,余下的干物质主要由碳氢、氧、氮和灰分组成,它们在植物体内平均占干体重的45% 、42% 、6.5% 、1.5% 、5.0% (在5.0% 的灰分中含有几十种元素,其中多数元素并不是植物所必需的)。 从1640 年,万·海尔蒙特的小柳树盆栽试验起,经过近三个半世纪的探索,于20 世纪50 年代(1954 年)终于弄清了植物生活所必需的营养元素16 个,而且这个探索并没有完结,随着科技的进步,还会有新的发现。 所谓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它们对植物来讲是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了,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育周期(由种子萌发经生长、发育到最后结出种子)。1939 年美国两位植物生理学家提出了鉴定必须营养元素的三条标准。这本条标准是:①对植物不供给这种元素,便不能完成其生育周期(或称为生命循环)。②这种元素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没有别的元素可以代替。③这种元素对植物起直接营养作用,而不是间接改善环境的作用。 经近三个半世纪的研究已确定的植物必需的16 个营养元素:碳(C )、氢(H )、氧(O )、氮(N )、磷(P )、钾(K )、钙(Ca )、镁(Mg )、硫(S )、铁(Fe )、硼(B )、锰(Mn )、铜(Cu )、锌(Zn )、钼(Mo )、氯(Cl )。 人们把这16 种元素按在植物体内的含里多少分成两部分:当元素的养分含量在百分之几十到千分之几范围时,称之为大量元素,当含量在千分之几以下到十万分之几时称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碳(C )、氢(H )、氧(O )、氮(N )、磷(P )、钾(K )、钙(Ca )、镁(Mg )、硫(S )9 种 微量元素:铁(Fe )、硼(B )、锰(Mn )、铜(Cu )、锌(Zn )、钼(Mo )、氯(Cl )。 由于碳、氢、氧一般来自空气和水,不以施肥方式施入土壤中,因此有把其余的13 个元素分为:三要素(大量元素)肥料是氮、磷、钾;中量元素肥料是钙、镁、硫、硅;微量元素肥料是铁(Fe )、硼(B )、锰(Mn )、铜(Cu )、锌(Zn )、钼(Mo )、氯(Cl )。 (二)各种必需营养元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1 、碳、氢、氧、氮地球上构成生命的重要组成成分就 是碳、氢、氧、氮,动物的碳、氢、氧、氮主要直接或间接来自植物,可以说,没有碳、氢、氧、氮就没有地球上的生命 碳、氢、氧、氮在植物体内含量最多,其总和约占植物干重的90% 以上。它们含在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之中,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有机酸等。 由于植物所需的碳主要来自空气,氢、氧一般来自水分,植物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就是它们构成的。光合作用的产物 ——糖,是植物呼吸作用及植物体内一系列代谢作用所需能量的来源。氧和氢在植物体内生物氧化还原过程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氮在植物细胞原生质的主要成分——蛋白质中起重要作用,而植物的碳代谢和氮代谢是植物生物代谢的主要组成部分。可见,这四种重要元素的作用了。在农业实践中,氮是以肥料形式供给作物的。 (1 )氮在植物体内的主要生理功能氮是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同时也是土壤中常因供应不足而影响作物产量的三要素之一。 ①氮素是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组成元素。在不同的作物内氮素含量变化很大,约占0.3%~0.5% 之间,它在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的植物的代谢和生长发育,因为它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成分,

植物营养学

1.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即称为营养。 2.营养元素:植物体所需的化学元素称为营养元素。 3.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4.必需营养元素: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元素。 5.氧自由基(活性氧):由氧转化而来的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的含氧物质,由于它们都含氧,且具有比氧还要活泼的化学特性,所以统称为活性氧。 6.有益元素:在16种必需的营养元素之外还有一些营养元素,它们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或为某些植物种类、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但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人们称之为“有益元素" (目前主要包括硅、钠、钴、硒、镍、铝等6种。) 7.生物有效养分:指存在于土壤的离子库中,在作物生长期内能够移动到位置紧挨植物根的一些矿质养分。 8.化学有效养分:指土壤中存在的矿质态养分。(化学有效养分主要包括可溶性的离子态与简单分子态养分;易分解态和交换吸附态养分以及某些气态养分。) 9.截获:指根直接从所接触的土壤中获取养分而不通过运输。 10.质流: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原土体之间出现明显的水势差,此种压力差异导致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着水流向根表迁移,称为质流。 11.扩散作用:当根系通过截获和质流作用所获得养分不能满足植物需求时,随着根系不断地吸收,根际有效养分的浓度明显降低,并在根表垂直的方向上出现养分浓度的梯度差,从而引起土体养分顺浓度梯度向根表迁移,这种养分的迁移方式叫养分的扩散作用。 12.根际:指受植物根系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那部分微域土区。 13.根分泌物:指植物生长过程中,根向生长基质中释放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14.离子间的拮抗作用: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 离子间的协助作用: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 15|营养临界期:指植物生长发育是某一个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在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而且当养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多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时期就叫植物养分临界期。一般在苗期。 16.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的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发挥其最大效能的时期,为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一般是生长最旺盛时期。17.横向运输:跟外介质中的养分从跟表皮细胞进入根内再经皮层组织到达中柱的迁移过程叫养分的横向运输,由于其迁移距离短,又称为短距离运输。 18.纵向运输:养从根经木质部或韧皮部到达地上部的运输以及养分从地上部经韧皮部向根的运输过程,称为养分的纵向运输,由于养分迁移距离较长,又称为长距离运输。 19.质外体:由细胞壁和细胞间隙所组成的连续体。 20.共质体:由细胞的原生质(不包括液泡)组成的,穿过细胞壁的胞间连丝把细胞与细胞连成一个整体,这些相互联系起来的原生质体称为共质体。 21.矿质养分的再利用:植物某一器官或部位中的矿质养分可通过韧皮部运往其他器官或部位,而被再度利用,这种现象叫做矿质养分再利用。 22.基因:控制生物生长发育性状的基本功能单位。 23.基因型:不同生物个体内的基因组成不同,所有基因的组合,一般将生物体内的某一性状的遗传基础总和称为基因型。 24.表现型:在一定条件下,基因表达使生物表现出某种性状,称为表现型。 25.肥料人们用以调节植物营养与培肥改土的一类物质。 26.复混肥料凡是肥料成分中同时含有氮、磷、钾三要素或其中任何两种养分的化学肥料。 27.沤制农业废弃物经适当配比,在嫌气条件下进行矿质化和腐殖化的腐熟制肥方式。 28.绿肥:直接或经堆沤后施人土壤做肥料用的栽培或野生绿色植物体。专门栽培做绿肥用的作物称之为绿肥作物。 第一章植物矿质营养学说:腐殖质是在地球上有了植物以后才出现的,而不是在植物出现以前,因此植物的原始养分只能是矿物质。养分归还学说:植物以不同的方式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养分,使土壤养分逐渐减少,连续种植会使土壤贫瘠,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就必须把植物带走的矿质养分和氮素以施肥的方式归还给土壤,否则由于不断地栽培植物,势必会引起土壤养分的损耗,而使土壤变得十分贫瘠,产量很低,甚至寸草不生,如通过施肥使之归还,就能维持土壤养分平衡。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控制,作物产量的高低则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第二章大量营养元素 1.确定必需营养元素的三个标准:①这种化学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②缺乏这种元素后,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而且其他任何一种化学元素均不能代替其作用,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③这种元素必须是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 2.必需营养元素分组:大量营养元素(平均含量占干物质重的0.5%以上),中量营养元素(平均含量占干物质重在0.1% ~0.5%),微量营养元素(平均含量一般在0.1%一下)。(大量和微量之间的界限为0.1%,大量与中量之间的界限是0.5%) 3.植物体内氧自由基有两大清除系统:酶系统和抗氧化剂系统。 4.氮的营养功能:①蛋白质的重要组分②核酸和 核蛋白的成分③叶绿素的组分元素④许多酶的 组分。 5.NO3-N的吸收和同化:吸收:①硝态 氮进入植物体后,一部分可进入根细胞的液泡中储 存起来暂时不被同化,而大部分既可以在根系中同 化为氨基酸、蛋白质,也可以硝态氮的形式直接通 过木质部运往地上部分进行同化。根中合成的氨基 酸也可向地上部运输,在叶片中再合成蛋白质。(植 物吸收硝态氮是主动过程。介质PH值升高,硝态 氮的吸收减少)。. 6硝态氮的同化:(硝酸盐还原成氨是由两张独立 的酶分布进行催化的。硝酸还原酶可使硝酸盐还原 成亚硝酸盐,而亚硝酸还原酶则可使亚硝酸盐还原 成氨。)还原的第1步:硝态氮的还原作用是在细 胞质中进行的,形成的亚硝酸以分子态透过质膜。 第2步:亚硝酸在叶绿体或前质体内被还原,并形 成氨。由于这两种酶的连续作用,所以植物体内没 有明显的亚硝酸盐积累。 7.NH4+-N的吸收和同化:吸收:(在水培条件下种 植水稻时发现,NH4+的吸收与H+的释放存在着相当 一致的等当量关系)由于NH3是中性分子,能通过 扩散迅速透过细胞膜,因此他们根据NH4+吸收与H+ 的释放存在着相当一致的等当量关系的事实,推测 NH4+是在细胞膜外脱去质子成为NH3后被植物吸收 的。他们认为植物吸收的是NH3,而不是NH4+。因 为,植物吸收NH3是NH4+脱质子化作用的结果。同 化:NH4+-N被植物吸收后,NH4+-N在根细胞中很快 同化为氨基酸,然后再向地上部运输。很少以NH4+- 的方式直接送往地上部。铵态氮可直接与植物呼吸 作用产生的α-酮酸结合生产氨基酸。氨基酸进一 步合成蛋白质。(NH3对植物细胞有毒害作用,因此 合成有机含氮化合物是解毒的主要措施)(谷氨酸 脱氢酶(GDH)所催化的还原性胺化作用的途径(也 称GDP途径),是高等植物中氨同化为有机含氮化 合物的主要方式) 8.磷的营养功能:(无机磷:在植物液泡中。有机 磷:在细胞液中,且含量稳定)(一)构成大分子 物质的结构组分(二)多种重要化合物的组分:1. 核酸和核蛋白2.磷脂3.植素4.三磷酸腺苷(ATP) (三)积极参与体内的代谢:1.碳水化合物代谢 2.氮素代谢 3.脂肪代谢 9.钾的营养功能:(一)促进光合作用,提高CO2 的同化率(二)促进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三)促 进蛋白质合成(四)参与细胞渗透调节作用(五) 调控气孔运动(六)激活酶的活性:由于钾是许多 酶的活化剂,所以供钾水平明显影响植物体内碳、 氮代谢作用(七)促进有机酸代谢(八)增强植物 的抗逆性:钾有多方面的抗逆功能,它能增强作物 的抗旱、抗高温、抗寒、抗病、抗盐、抗倒伏等的 能力,从而提高其抵御外界恶劣环境的忍耐能力。 10.钾与作物品质:(钾是抗性元素和品质元素): 钾对作物品质的改善不仅表现在提高产品的营养 成分,而且也表现在能延长产品的储存期,更耐搬 运和运输,特别是对叶菜类蔬菜和水果来说,钾能 使其产品以更好的外观上市。使水果的色泽更鲜 艳,汁液含糖量和酸度都有所改善。施钾还能改善 大麦子粒的品质。 第四章微量营养元素 1.铁的营养功能:(一)叶绿素合成所必需(二) 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子传递(三)参与植物 呼吸作用 2.缺铁的适应机理:。第一类为双子 叶和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也称为机理I植物。缺 铁时,这类植物的根系伸长受阻,根尖部分直径增 加,并产生大量根毛,有些植物的根表皮细胞和皮 层细胞会形成转移细胞;所表现出的生理反应包括 受ATP酶控制的质子分泌增加,使根际pH值降低, 以提高铁的有效性;向根外分泌酚类物质等螯合 剂。此外,根皮层细胞原生质膜上诱导产生Fe3+ 还原酶,在膜外将Fe3+还原为Fe2+,然后在转移 运载体的协同作用下,把Fe2+运到膜内,供植物 利用。另一类植物为禾本科单子叶植物,也称为机 理Ⅱ植物。缺铁时,机理Ⅱ植物没有机理I植物的 上述形态学和生理学变化,取而代之的是根系中非 结构蛋白氨基酸即铁载体(PS)的合成和释放增加。 这种释放遵循严格的昼夜变化,在重新供铁后,其 释放会迅速受到抑制,分泌到根外的植物铁载体 (如麦根酸)能够与Fe3+形成稳定性很高的复合 物。在恤子叶植物根细胞质膜上还有一种专一性极 强的运输系统,它可将Fe3+植物铁载体复合物运 人细胞质中。。 3.钼的营养功能:(一)硝 酸还原酶的组分:钼的营养作用突出表现在氮素代 谢方面。它参与酶的金属组分,并发生化合价的变 化。在植物体中,钼是硝酸还原酶和固氮酶的成分, 这两种酶是氮素代谢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对豆科作 物来说,钼有其特殊的重要作用。(二)参与根瘤 菌的固氮作用钼的另一重要营养功能是参与根瘤 菌的固氮作用。豆科作物借助固氮酶把大气中的 N2固定为NH3,再由NH3合成有机含氮化合物。固 氮酶是由钼铁氧还蛋白和铁氧还蛋白两种蛋白组 成的。这两种蛋白单独存在时都不能固氮,只有两 者结合才具有固氮能力。(三)促进植物体内有机 含磷化合物的合成(四)参与体内的光合作用和呼 吸作用(五)促进繁殖器官的建成。第五章 有益元素 硅、钠、钴、硒、镍、铝 钠——甜菜;硅——水稻 钴——豆科植物;铝——茶树。 第六章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 1.土壤养分的位置与有效性:有效态养分只有到达 根系表面才能为植物所吸收,成为实际的有效养 分。 2. 土壤中养分到达根表有两个途径:一是根对土 壤养分的主动截获。截获(inter— ception)是 指根直接从所接触的土壤中获取养分而不通过运 输。二是在植物生长与代谢活动(如蒸腾、吸收等) 影响下,土体养分向根表的迁移。 3.迁移有两种方式:即质流与扩散。(质流和扩散 是植物根系获取养分的主要途径。土壤溶液中浓度 高的元素,质流供应的量就大;对于在土壤溶液中 浓度比较低的离子养分,如H2PO4-、K+、NH4+等, 扩散方式是它们向根表迁移的主要方式。钙、镁、 硫等元素在土壤溶液中的浓度明显较高,它们靠质 流作用基本可以满足植物需要。) 4.根际养分浓度的分布与土体比较会出现累积、亏 缺或持平3种不同的状况:1.养分累积2.养分亏 缺3.养分持平。 5.根系分泌物的组成:渗出物,分泌物,黏胶质, 分解物与脱落物。 6.根分泌物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根分泌 物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根分泌物对根际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的影响。): 1.增加土粒与根系的接触程度土壤与根表的接触 程度对养分向根表迁移有直接的影响。根系溢泌的 黏胶物质包裹根表面后,加强了与不规则土粒表面 的联结,从而促进了根表面—黏胶—土壤胶粒之间 的水分和离子交换。分泌物通过填充土壤空隙,降 低了养分迁移过程的曲折度,减少了迁移阻力,有 利于植物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2.对难溶性养分 的活化作用:(1)还原作用。(2)螯溶作用。 第七章:养分的吸收: 1.养分跨膜进入根细胞的方式:分为主动运输与被 动动输两种。被动运输是离子顺电化学势梯度进行 的扩散运动,不需要能量;被动运输是在消耗能量 的条件下,逆电化学势梯度的运转,具有选择性。 2.矿质养分离子跨膜进入根细胞的方式有4种: 简单扩散,离子通道,离子载体和离子泵运输。 3.载体学说是以酶的动力学说为理论依据的,它能 够比较圆满的从理论上解释关于离子吸收中的三 个基本问题,即:(1)离子的选择性吸收;(2) 离子通过质膜以及在质膜上的转移;(3)离子吸 收与代谢的关系。 4影响养分吸收的因素主要包括介质中的养分浓 度、温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土壤 PH值、养分离子的理化性质、根的代谢活性、苗 龄、生育时期植物提内养分状况等。 5离子间的拮抗作用主要表.现在对离子的选择性 吸收上。协助作用主要表现在阳离子与阴离子之 间,以及阴离子与阴离子之间。. 6 叶片营养特点:对某些矿质养分的吸收比根的吸 收能力强;见效快、效率高;有其局限性 第八章养分的运输与分配 1.养分在根中的横向运输有2条途径:质外体途 径和共质体途径。木质部中养分移动的驱动力是 根压和蒸腾作用。所以木质部中养分的移动是单向 的,即自根部向地上部的运输,在死细胞的导管中 进行的。运输机理:1.交换吸附(影响因素:①离 子浓度②离子活度③离子种类④竞争离子⑤导管 壁电荷密度)2.再吸收3.释放 2.韧皮部(由筛管,伴胞和薄壁细胞组成)的运 输特点:为主动运输过程,在活细胞中进行的,具 有两个方向运输的功能,一般来说,运输以下行为 主,养分在韧皮部的运输受蒸腾作用小。。 3.与木质部相比,韧皮部的汁液的组成有以下特 点:1.韧皮部的pH值高于木质部,前者偏碱性而 后者偏酸性。2.韧皮部汁液中的干物质和有机化合 物远高于木质部,而木质部中基本不含同化产物。 3.某些矿质元素,如钙和硼在韧皮部汁液正的含量 远小于木质部;其他矿质元素的浓度一般都高于木 质部,其中钾离子的浓度最高。此外,由于光合作 用形成的含碳化合物是通过韧皮部运输的,因此, 韧皮部汁液中的C/N比值比木质部汁液宽。体 内养分的循环是植物正常生长所必不可少的一种 生命活动。氮和钾的循环最为典型。 下册 1.肥料按来源性质分为;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所 需,专门生产的化学物质-化肥;人类生活与生产 过程中自然产生的物质-废弃物肥料来源组分:化 学肥料,有机,生物和绿肥。 2.化学肥料特征:1化学成分较单纯,其含量相对 较高,含有一种或数种作物发育所必需的营养2 多数是水溶性或弱酸溶性化合物,对作物来说是属 于速效性的营养物质能直接被根或叶面吸收3施 入土壤后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变或调控土壤中某种 或数种营养元素的浓度,同时也影响到土壤的某些 理化性质改变其原有养分的形态,导致原有养分有 效性下降或提高。4贮存、运输、二次加工与施用 等有一定的科学要求,处理不当,可能使肥料本身 的理化性状变坏、养分损失、或有效性降低,对作 物造成减产、品质恶化或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 响。 3.有机肥特征:动植物残体排泄物组成1含有大量 的有机物质,所含养分一般需要经过微生物分解被 植物吸收,其肥效迟缓但持久2营养元素种类齐 全,浓度较低。还含有一定数量的有机营养物质以 及生物活性物质3由于含有大量有机质因此有明 显的培肥改土作用,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 学性质4活化和固定土壤养分的作用5各类有机肥 料都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积制、保肥等技术,直接影 响肥料的质量与肥效6体积大,在积制、无害化处 理与保肥、运输、施用上都需要大量劳动力,在这 方面有必要与推广一套既简便省工,又保证质量的 技术,包括机械化问题。 4.生物肥料的特征:有益微生物的菌剂1肥料所含 高效活性菌数是肥料质量保证的基础2创造与保 证菌株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是发挥这类肥料施用 效果的前提3使用量少,施用方式与时间都要严格 暗号所含菌株种类,生活习性和要求进行 5.绿肥的特征:1适应性抗逆性强,除田间种植外, 还可广泛利用荒山、废地与自然水面,是改良边远 低产田,水土保持等工本低见效快增肥措施。2作 为人工栽培的肥料具有以磷换氮,以少量氮换多量 氮与有机质的效果3利用发达的根系,具有活化潜 在性土壤养分,熟化土壤的作用4有一套科学合理 的植养利用等技术5合理使用情况下,绿肥是一种 肥效快、养分较齐全的有机质肥料 7.氮肥按含氮基团可将分为:铵态氮肥、硝态氮肥, 酰胺态氮肥和氰铵态氮肥。 8.氮肥的损失途径主要有氨挥发、硝化—反硝化、 淋洗和径流 9.P在土壤中的固定(一)磷的吸持作用包括吸附 和吸收,土壤对磷的吸附,以专性吸附为主 (二)磷的沉淀作用 10.复混肥料的包装上标明肥料分析式是指肥料中 N—P2O5—K2O的含量百分率。复混肥料的优点和 不足(一)优点(1)一次施用能供应作物所需的全部 或大部分养分,施用合理一般不会对土壤产生不良 影响。(2)养分浓度高,副成分少,同等养分的肥 料体积小,包装贮运成本较低,施用方便。(3)一 般都经过造粒,物理性状好,吸湿性小,不易结块, 颗粒均匀,抗压强度较高。能施用均匀,尤其适合 机械化作业。(二)不足(1)复合肥料养分比例固定, 不能适用于各种土壤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一般要 配合单质肥料施用,是生产混合肥料的基础肥料。 (2)难以同时满足施肥技术的需求!不能充分发挥 所含各养分的最佳施肥效果。 11. 绿肥在持续农业中的作用:一、提供多种养 分及优质有机肥:①为作物提供养分②促进土壤有 机质的积累和更新。二、培肥土壤,改良低产土壤, 扩大耕地资源:①改善土壤理化性状②提高土壤微 生物和土壤酶的活动③改良低产土壤。三、防止水 土流失,修复荒坡废地,净化生态环境:①防止 水土流失,修复荒坡废地②净化生态环境。四、农 牧结合,发展多种经营:①肥饲兼用,发展畜牧业 ②提供优质蜜源③工业原料。 12.绿肥的有效利用:绿肥的利用主要采取直接翻 埋和刈割两种方式。刈割的青料可异地翻埋、作堆、 沤肥原料、作饲料、作饵料。绿肥翻埋技术:翻埋 时间的确定应考虑:①要兼顾鲜草产量、养分积累 量和草质鲜嫩程度,2不影响后季作物的适期种植 和获得养分正常生长。③套种绿肥要及时翻埋。 13.有机废弃物农肥化的意义与作用一、提高土壤 有机质,改良土壤物理化学性质二、提供养分和 活性物质三、活化土壤养分,提高养分利用率四、 提高作物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五、作为无土栽 培的优良基质,替代不可再生的泥炭等资源六、 减少污染,化“害”为利。 14. 有机肥料可农用化的有机废弃物种类:一、 秸秆类,二、粪尿类和厩肥,三、饼肥、菇渣或 糠醛渣类,四、泥土肥类,五、泥炭类和腐殖酸 类肥料,六、海肥类,七、粉煤灰类,八、市政 有机废弃物。 15.有机废弃物:(一)秸秆类的直接利用(二)农业 有机废弃物简易积制方法:1.沤制:(农业废弃 物经适当配比,在嫌气条件下进行矿质化和腐殖化 的腐熟制肥方式称为沤制。):以厩肥、秸秆、绿 肥、生活垃圾等为原料。将材料投入深度不同的坑 中,并适当翻动,在物料面上保持浅水层,嫌气条 件下分解而成。2.堆积:(1)堆肥材料:在农村常 用的堆肥材料为秸秆,落叶,山青野草,水草,绿 肥,水生绿肥,垃圾,人、畜粪尿或氮素化肥及草 皮泥等。各种材料均含有一定数量的养分。根据这 些材料的性质和作用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禾谷类 的秸秆、根茬、杂萆和落叶等,它们是堆肥的主体。 (有机废弃物)第二类是促进分解的材料(①调节 C/N的材料②调节PH的材料③接种高温纤维菌) 第三类是吸附能力强的材料。(2)堆制技术:。通 常有地面式、半坑式和地下式3种堆积形式。地面 式适宜在温暖多雨和地下水位高的地区采用。肥堆 尽量设在近材料和水源、地势较高、运输方便的场 所,一般堆宽和堆高各2.Om,长度视材料而定。 堆前夯实地面,铺9~10 cm厚的干细土或泥炭, 以吸收肥液。开始先铺第一类材料,厚约20cm, 然后加适量水和第二类材料,如此反复,堆积至所 需高度,上用泥肥封顶。加堆积物的原则为:第一 类材料的厚度,由下而上逐层变薄;第二类材料的 用量,由下而上逐层增多,以利腐熟均匀。材料的 配方因地而异,一般高温堆肥的配方为:植物性秸 秆100份,人、畜粪尿10~20份,石灰或草木灰 2~5份,水100~200份,骡、马粪适量。坑式又 称地下式,适宜在较冷及较旱的地区,我国的河北、 山西及四川等省均有采用。通常在田头或宅旁挖一 深坑,堆积方式与地面式相似,优点是保水、保肥、 保温,夏季1~2个月,冬季3~4个月即可成熟。 半坑式适宜干旱和寒冷地区。堆积方法与地面式相 似,全坑深约1.7m,其中地平线下1.0m,地平线 上0.7 m(9—3a),坑底挖南北、东西向“十”字 通气沟,深、宽各约20cm,沿坑壁至地面(9—3b)。 沟面铺秸秆,以防沟堵塞。3,沼气发酵:(1)沼气 发酵的原理。沼气发酵是有机物在严格嫌气条件 下,由多种厌氧性异养型微生物参与,产生沼气的 过程。一般认为,沼气发酵存在有机物分解反应和 沼气生成反应。(2)沼气发酵的条件:①嫌气:产 甲烷细菌属绝对厌氧细菌。②温度:沼气发酵有高 温型(47~55℃)、中温型(30~38℃)和常温型 (10~30℃,也称自然温度发酵)3种,尽量提高池 温,以利于产气③水分:足够的水分是创造严格嫌 气条件的重要手段,但过多过少均不相宜。④酸碱 度:厌氧性发酵细菌能在pH 5~9之间生长,但产 甲烷细菌以pH 6.7~7.6最佳,低于6.5或高于 8.5几乎停止繁殖。堆肥的微生物学过程:(1)产 热阶段。堆肥初期(通常在1~2d),肥堆中嗜温性 微生物利用可溶性和易降解性有机物作为营养和 能量来源,迅速增殖,并释放出热能,使肥堆温度 不断上升。此阶段温度在室温至50℃范围内,微 生物以中温、需氧型为主,包括细菌、放线菌和真 菌,通常是以一些无芽孢细菌和霉菌等为主。其中 细菌主要利用水溶性单糖等,放线菌和真菌对于分 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物质具有特殊的功能。 (2) 高温阶段。当肥堆温度上升到50℃以上时,即进 入高温阶段。通常从堆积发酵开始,只需3d时间 肥堆温度便能迅速地升高到55℃,1周内堆温可达 到最高值(最高温可达80℃)。此时,嗜温性微生 物受到抑制,嗜热性微生物逐渐取而代之。除前一 阶段残留的和新形成的可溶性有机物继续分解转 化外,半纤维素、纤维素、蛋白质等复杂有机物也 开始强烈分解。在50℃左右进行活动的主要是嗜 热性真菌和放线菌;温度上升到60℃时,真菌几 乎完全停止活动,仅有嗜热性放线菌和细菌活动; 温度上升到70℃以上时,大多数嗜热性微生物已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植物体的元素组成非常复杂,目前已确定有70余种。这些元素都是植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吗?在植物生长发育中有什么生理功能?首先要了解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它是研究植物营养和进行合理施肥的重要依据。 一、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具备的条件 组成植物体的元素非常复杂。一般新鲜植物含有75%~95%的水分和5%~25%的干物质。在干物质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占95%以上,其余的为钙、镁、钾、钠、硅、磷、硫、氯、铁、铝、锰、锌、硼、钡、铜、钼、镍等几十种灰分元素,占1%~5%。在诸多元素中,有些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而有些元素不是必需的,甚至可能有毒害作用。 判定某种元素是不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是以它对植物生理过程所起作用决定的。1939年美国学者阿农(D.I.Arnon)和斯托特(P.R.Stout)采用溶液培养(水培)方法,试验研究后提出高等植物必需元素具有三个条件:①该元素是完成植物生活周期所不可缺少的;缺乏该元素,植物生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②缺乏该元素,植物表现专一的缺素症,只有补充后症状才能恢复,而且其它元素不能替代;同时缺素症是可以预防的。③该元素对植物营养和代谢起直接作用。 按照上述标准,目前肯定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共有17种。 二、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种类 已被确定下来的17种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化学元素有: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锰(Mn)、铜(Cu)、锌(Zn)、钼(Mo)、硼(B)、氯(Cl)、镍(Ni )。这些元素都是维持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且又不能用其他元素替代的植物营养元素。根据植物对必需营养元素需要量的多少,将这17种营养元素又分为两大类,即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当某元素的含量占植物干物质量在千分之几到百分之几十范围时,称之为大量元素,包括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等九种元素,含量在十万分之几到千分之几甚至更少时,称之为微量元素,包括铁(Fe)、锰(Mn)、铜(Cu)、锌(Zn)、钼(Mo)、硼(B)、氯(Cl)、镍(Ni )等八种元素。由于植物体营养元素的含量因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所以不少情况下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之间的界线并非截然分明。如钙(Ca)、镁(Mg)、硫(S)这三元素一般归在大量元素中,也在不少情况下单独划出来作为一类,称之为中量元素。必需营养元素对植物的营养和生理功能而言都是同等重要的,不可相互替代。 除这17种必需营养元素之外,植物体内还有一些营养元素,如钠(Na)、钴(Co)、硒(Se)、硅(Si)、钒(V)、铝(Al)等元素,对特定的植物生长发育有益,或为某类植物所必需,或对植物的某个生理过程有特异性作用,通常将这些元素称为“有益元素”或“增益元素”,“有益元素”的作用越来越在生产实践中显示出良好效应,因而受到整个农业科研部

确定植物必须营养元素的三条标准

确定植物必须营养元素的三条标准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多种元素的营养,但并非所有元素都是必需的。在 植物生长过程中,有一些元素虽然对植物生长有一定作用,但如果缺 乏并不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因此我们将这些元素称为非必需元素。而 对于必需元素来说,它们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缺乏任何一个必 需元素都会导致植物出现生长异常甚至逝去。 要确定植物必需营养元素,通常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1. 植物生长需要的元素种类 植物生长需要的元素种类是指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获取到 的营养元素种类。目前被确认为植物必需元素的有17种,包括氮、磷、钾、钙、镁、硫、铁、锌、锰、铜、钼、镍、钴、硼、氯、铝和钛。 这些元素分别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有些元素只 需植物吸收的微量而有些则需吸收较多的量。 2. 元素的生理功能 植物必需元素中的每一种元素都有其在植物生理过程中的特定功能。氮元素是植物体内组成蛋白质、核酸和氨基酸的重要原料;磷元素则 参与能量传递和储存、有机物合成等生理过程;钾元素对植物细胞壁 强化、光合作用的进行等都有重要作用。植物必需元素的生理功能也 是确定其必需性的重要因素。

3. 元素缺乏症状 当植物缺乏某种必需元素时,会出现一系列的生长异常症状。通过 观察和分析植物出现的缺乏症状,可以进一步确认其必需性。氮元素 缺乏会导致植物叶片逐渐变黄,并且生长迟缓;钾元素缺乏则会表现 为叶缘枯黄等症状。通过研究植物缺乏某种元素时表现出的症状,可 以帮助我们确认其对植物生长的必需性。 总结回顾: 通过以上对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三条标准的详细阐述,我们可以清晰 地了解到确定植物必需元素的分析方法。我们需要确认植物生长需要 的元素种类,包括17种必需元素和其吸收量的不同。了解这些元素在植物生理过程中的生理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观察和分析植物缺乏特定 元素时出现的症状,也是确定其必需性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这三个 方面的全面考量,才能准确确定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个人观点和理解: 对于植物必需元素的确定,个人认为需要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观察相 结合。理论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每种元素的生理功能和作用机制, 而实际观察则能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植物缺乏某种元素时出现的症状,从而全面确定其必需性。对于一些微量元素来说,虽然植物吸收的量 很少,但其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同样不可或缺。在确定植物必需 元素时,一定要全面、深入地了解每种元素的特点和作用,这样才能

尿素营养成分

尿素营养成分 尿素是一种化学物质,其分子式为(CH4N2O)和同分异构体异尿素 分子式为(CH4N2O2)。尿素在很多方面都能够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其中 就包括其在农业领域中的重要应用。 尿素可以作为一种优质的营养成分,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它能够为作物提供必需的氮元素,帮助植物生长发育,增强抗病抗逆 性能,提高产量和质量。下面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尿素的营养成分。 首先,尿素作为一种高纯度的有机氮肥,可以有效提供植物所需 的氮元素。氮是植物所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具有促进植物生长、 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作用。在农业生产中,氮肥的使用可以使作物 的生长快速、提早结果,同时提高果实的品质和数量。而尿素作为一 种含氮量高、溶解度好、价格相对较低的氮肥,成为了目前广泛使用 的氮肥之一。 其次,尿素不仅可以直接为作物提供氮源,还可以在土壤中通过 微生物作用转化为有效氮源。尿素的转化需要丰富的土壤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通过氧化作用将尿素分解为氨并进一步转化为硝酸盐,植 物则可以采用该硝酸盐作为氮源。这种氮素的转化过程称为尿素酶解。此外,尿素在土壤中的酶解过程还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氮素利用效率,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循环利用,从而增加土壤的肥力和生态 系统功能,维持生态平衡。 再者,尿素还可以在植物中通过代谢产生其他有机物质,例如谷 氨酸等。这些有机物质除了作为植物的营养元素外,还有助于维持植 物体内的储能状态、维持生物体的水分平衡、增强植物的抗逆性能等。在农业生产中,尿素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能够增加其对环 境变化的适应性和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综上所述,尿素作为一种优质的营养成分,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 要的应用价值。它不仅为作物提供了重要的氮元素,还能够通过转化 和代谢作用为植物产生其他有益物质,提高其生长发育的质量和效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