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辞传

系辞传
系辞传

《系辞传》也就是《系辞》,是《易传》的一部分,作为解释《易经》之用。一般上是指《易传·系辞》或《周易·系辞》。亦称《系辞传》,分为上、下两部分。《系辞》是《十翼》中的两篇。《易传》思想的主要代表作,“系”为系属之义。孔颖达疏:“系属其辞于爻卦之下。”为《周易》经文之外全书原理的通论。以“一阴一阳之谓道”立论,说明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肯定自然界存在阴阳、动静、刚柔等相反属性的事物;提出“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生生之谓易”的观点。认为相反事物的“相幸”、“相荡,、”相推“、”相感“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是万物化生的源泉。提出”是故易有大极,大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的宇宙衍生观。认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即事物必须经过变革才有前途。同时又承认”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的永恒性。还阐释八卦来源、占筮方法、圣人四道、乾坤德性和功用、九卦的含义等等。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巨大作用,传中提出的太极、两仪、道、器、神、几、意、象等,作为哲学范畴被后世广泛运用。文中以蓍求卦法成为象数学的重要依据。[1]

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易经》产生的情况及来源,二是《易经》与天地宇宙的关系,三是谈及《易经》不同的卦象如何构成,四是谈及《易经》的功能。它推翻了《周易》的起源与义理,推阐了《周易》的作用,同时解释了卦辞、爻辞的象征意例。

“《系辞传》也称大传,是对经文的整体论说。文章探讨了《易经》的起源,介绍了古老的筮法,选释了部分爻辞。《系辞传》是一部具有很深蕴含的哲学著作。”第一章第一节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第一章第二节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

第二章第一节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第二章第二节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第二章第三节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象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

第三章第一节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第三章第二节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人,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第三章第三节

显诸仁,藏诸用,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故君子之道显矣。

显道神德行。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第四章第一节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则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第四章第二节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

之善配至德。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第四章第三节

乾坤其易知縕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而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天地或几乎息矣。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

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

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第五章第一节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

第五章第二节

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第五章第三节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形而不流,乐知天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第五章第四节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第五章第五节

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

第六章第一节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第六章第二节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後挂。

第六章第三节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第六章第四节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第六章第五节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第六章第六节

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

第七章第一节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爻象动乎其内,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者也;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第七章第二节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第七章第三节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第七章第四节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大小,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第七章第五节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第八章第一节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第八章第二节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第八章第三节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後言,议之而後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第八章第四节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第八章第五节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第八章第六节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第九章第一节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第九章第二节

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於此。

第九章第三节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於此。

第九章第四节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於此。

第九章第五节

夫易,圣人所以极深而研几也。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此之谓也。第九章第六节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第九章第七节

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於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茍非其人,道不虚行。

第十章第一节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

第十章第二节

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第十章第三节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

第十章第四节

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

第十章第五节

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第十章第六节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第十章第七节

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第十章第八节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第十一章第一节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

第十一章第二节

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第十一章第三节

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明,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

第十一章第四节

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第十二章第一节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第十二章第二节

履霜坚冰至,子曰:「履霜,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是故君子用以戒惧,故继之以敬义修德。」

第十二章第三节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第十二章第四节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第十二章第五节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第十二章第六节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茍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第十二章第七节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治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第十二章第八节

同人「先号啕而後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第十三章第一节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第十三章第二节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第十三章第三节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第十三章第四节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祟德也。

第十三章第五节

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第十三章第六节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於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第十三章第七节

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祇悔,元吉。」

第十三章第八节

易曰:「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第十三章第九节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於苞桑。」

第十三章第十节

天地絪縕,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第十三章第十一节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动,易其心而後语,定其交而後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第十三章第十二节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第十三章第十三节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屦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

第十三章第十四节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其不胜其任也。

第十三章第十五节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於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邪!」第十四章第一节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第十四章第二节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挂,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第十四章第三节

是故刚柔相摩,八挂相汤,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水火相济,一质一文。

第十四章第四节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第十四章第五节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第十四章第六节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第十四章第七节

神农氏殁,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第十四章第八节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第十四章第九节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第十四章第十节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第十四章第十一节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

第十四章第十二节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第十四章第十三节

上古穴居而野处,後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第十四章第十四节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後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第十四章第十五节

上古结绳而治,後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第十五章第一节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第十五章第二节

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者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第十五章第三节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後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

第十五章第四节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第十六章第一节

夫乾,天下之至健矣,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第十六章第二节

将叛者其辞慙,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所者其辞屈。

第十六章第三节

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第十六章第四节

能知其言而候之几,能说诸心而研诸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变化云为,言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

第十六章第五节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其孰能与於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此之谓易之道也。

3.易经.说卦传

所以水火不相容纳,雷风不相背离,山泽气息贯通,然后才能出现变化,生育成就万物。 《易经·说卦传》第七章 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 止也;兑,说也。 《易经·说卦传》第八章 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 《易经·说卦传》第九章 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易经·说卦传》第十章 乾天也,故称父,坤地也,故称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 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易经·说卦传》第十一章 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 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 为众、为柄、其於地也为黑。 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敷、为大涂、为长子、为决躁、为苍(上竹+下 良)竹、为萑苇。其於马也,为善鸣、为()足,为的颡。其於稼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鲜。

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 不果、为臭。其於人也,为寡发、为广颡、为多白眼、为近利市三倍。其究为躁卦。 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輮、为弓轮。其於人也,为加忧、为心病、 为耳痛、为血卦、为赤。其於马也,为美脊、为亟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其於舆也,为丁躜。为通、为月、为盗。其於木也,为坚多心。 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其於人也,为大腹,为 乾卦。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龟。其於木也,为科上槁。 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苽、为阍寺、为指、为狗、为鼠、 为黔喙之属。其於木也,为坚多节。 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其於地也,刚卤。为 妾、为羊。

_周易_说卦传_错简说新考_廖名春

周易研究1997年第2期(总第三十二期)《周易·说卦传》错简说新考 廖名春 引 言 《周易?说卦传》在《易传》七种十篇中,是颇值得注意的一篇。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云: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明言《说卦》为孔子所“序”。但《隋书?经籍志》却记载: 及秦焚书,《周易》独以卜筮得存,唯失《说卦》三篇。后河内女子得之。 河内女子发老屋,事在汉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1“秦焚书”,《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在始皇帝三十四年(前213年)。据此说,从公元前213年至前73年的一百多年间“《说卦》三篇”曾佚失不传。《晋书》卷五一《束皙传》又载: 太康三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僖王冢,得竹书十车……其《易经》二篇,与《周易》上下经同;《易?阴阳卦》二篇,与《周易》略同,?辞则异,《卦下易经》一篇,似《说卦》而异…… 杜预《春秋经传解?后序》记此事则云: 《周易》上下篇与今正同,别有《阴阳说》,而无《彖》、《象》、《文言》、《系辞》。疑于时仲尼造之于鲁,尚未播之于远国也。 此说汲冢所出简书中“无《彖》、《象》、《文言》、《系辞》”,不说无《说卦》,实际是承认汲冢简中有《说卦》一类书存在。只是由于此书“似《说卦》而异”,所以不好直接说它就是《说卦》。由此可知,杜预的记载与《晋书》的记载基本是相吻合的,战国时期的魏国就已有别本《说卦》在流行。正因为《说卦》很早就有别本流传,而且传说秦汉时又有失而复得的经历,所以,说今本《说卦》有错简,很容易引人入胜。 南宋人林粟、周燔最早提出《说卦》错简说。林氏《周易经传集解》卷三十五认为《说卦》的前三章是前人把《文言》分系于乾、坤两卦时的“遗简”,于是将《说卦》第一章置于《文言》“元者,善之长也”前面,第二章移到《文言》“天玄而地黄”后面,并以第三章“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接于第二章之末。“盖以为此《说卦》三段文字不尽是说‘卦’之文,与同篇不类,而多说阴阳六位之理,与《文言》说乾坤六爻之道相近,故以为此三段非《说卦》之文,乃《文言》之文。”o 周燔著有《九江易传》,已佚。但《经义考》卷二九与《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第 33

(完整word版)《周易》六十四卦释义

《周易》六十四卦释义 卦一:乾 乾为天。天之德是阳刚、强健、伟岸、创造。《周易集解》:“言天之体以健为用,运行不息,应化无穷,故圣人则之。欲使人法天之用,不法天之体,故名乾,不名天也。”所谓“法天之用,不法天之体”,就是说我们不用学习天的形象,天那么大,空空如也,怎么效法呢?而应当效法天的精神,天的精神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以我们应当像天一样强健,永远自强不息。乾是十二消息卦之一,代表巳月,相当于农历的四月,节气为小满,乾卦六爻代表立夏至芒种的三十余天。五天为一候,一爻代表一候。此时卦象上六爻纯阳,天气已经没有一丝寒意,小麦已经灌浆,草籽已结,是一个草木茂盛的季节。 【爻辞】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卦二:坤 坤为地。地之德是阴柔、温顺、博大、包容。彖:“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

品物咸亨。”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坤是十二消息卦之一,代表亥月,即农历的十月,节气为小雪,坤卦六爻代表立冬至大雪的三十余天。此时卦象六爻纯阴,为阴气最盛的季节,天地闭塞成冬,冬眠的动物已经钻进山洞和地下,进入睡眠状态,蛰虫也伏在洞中不再走动。冬即“终”,一年到了终点。由于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所以坤卦当令的时节也会有两三天小阳春。而当阴气达到极盛时,正是冬至来临之日,那时一阳复生,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乾坤代表天地,天地交合化生万物,故称乾父坤母。乾所生三子为:震为长男,坎为中男,艮为少男;坤所生三女为:巽为长女,离为中女,兑为少女。 卦三:屯 水雷屯。屯者,物之初生也,象征事物的初生与萌芽。古代“屯”是象形字,描绘的是幼苗破土而出的状态,“屯”字的一折代表幼苗的根,表明幼苗正处在初生阶段,根在地下生长,故“屯”也有成长艰难的意思。屯卦上卦为坎为水,下卦为震为雷,水在上,代表云,震在下,代表雷,有云有雷就有雨,有雨,地上植物才能生长。可见,“屯”的卦名与卦画之间,可谓是珠联璧合,用得十分巧妙。

读周易心得体会

读周易心得体会 周易的读书心得范文篇1 在这茫茫的宇宙中。我们或许还有许多未知的东西等着我们去探索。但实际上,《周易》已经帮我们讲述一切。 《周易》是2千年前周朝人的杰作,是我国古到劳动任命的智慧结晶。它是由太极衍生出来: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这六十四卦卦卦都富含着自己的意思。在古代,它成了算命人的必备读物,甚至能改变他人的命运。而且它对现代科学有着无与伦比的贡献。可是有的人说它是迷信和科学的结合体,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在《周易》中卦卦都有它的意义及象征性,但乾卦和未济卦,在我的眼中最有意义。乾代表元亨利贞,表示事事都好,但终究有所悔恨。未济卦则代表未完成,碌碌无为。其实,人生又怎么不像《周易》说的呢?人在社会上,如果创造了财富,或是取得了什么成就,就有可能造成巨大地麻烦,最终后悔。而如果一个人一声都没有什么事情完成,就是碌碌无为,应了未济卦。可见,《周易》中也有一些与事实相符的。但《周易》,是古代人的著作,并不包含现代科学。所以,《周易》并不可靠。《周易》虽然有些怀疑,可它的历史

和文学价值还是我们值得去欣赏。 周易的读书心得范文篇2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八卦与六十四卦的定义具有深厚的文化气息。它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然而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之前所依托的一种手段,并不是真正的科学。虽然有些理解与科学相符,那是因为这个理解正好有科学合理性,但就不能因为说它是科学的。只能当它是一种文化。百度百科里面对《周易》的简介是这样的: 周,东汉郑玄《易论》,认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而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认为周是指岐阳地名,是周朝的代称。 易的解释: 1.易由蜥蜴而得名,为一象形字,此说出自许慎《说文解字》;而蜥蜴能够变色,俗称变色龙,所以易的变易义,为蜥蜴的引申义。 2.必须指出,理解西周之易,理当以西周礼乐制度的变革

周易入门基础知识:六十四卦及其卦义

周易入门基础知识 1.周易如入先明阴阳 《易传·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中,爻组成卦的基本单位就是“阴”“阳”,其中这个符号“—”称作阳爻,这个符号“--’称作阴爻。 2.阴阳既明先懂八卦 卦是按照阴爻很阳爻组合而成的。八卦分别是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每卦由三爻构成其中记忆其符号的方法如下:(建议背熟) 乾三连坤六断 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 兑上缺巽下断 八卦(单卦)不仅有其符号还有其卦象(也是其基本卦义) 其中 乾象天坤象地 震象雷艮象山 离象火坎象水 兑象泽巽象风(背诵) 3.象义既知卦重六四 六十四卦是什么呢?分别叫什么呢?按照易经上下经的顺序有如下卦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这是六十四卦在周易上下经的顺序。建议理解即可) 那六十四卦的符号卦名如何记住呢? 只要我们记住八卦(单卦)的象(基本卦义)就可以更容易记忆和理解六十四卦 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乾为天是指上乾下乾两卦相重,这样的卦我们叫易经六十四卦。天风姤是上乾下巽,因为乾为天,巽为风。只要我们很好理解单卦的象(基本)。就能更好的理解六十四卦的六爻符号。其中单卦的象在理解六十四卦爻辞也是有一定作用的。其的仿此类推。每天记八个六十四卦卦名,一星期左右就能差不多记住很多了,反复练习时间长了就能经久不忘。 坎为水水泽节水雷屯水火既济泽火革雷火丰地火明夷地水师 艮为山山火贲山天大畜山泽损火泽睽天泽履风泽中孚风山渐 震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风恒地风升水风井泽风大过泽雷随

中国地震科学史研究 中国地震科学史研究

地震学报,vol.31,No.5,564-582,2009
中国地震科学史研究 中国地震科学史研究
冯 锐
(中国 北京 10008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摘要:中国的地震科学研究约有 4000 年历史,分为先秦时期的原始认识、秦汉时代的自然崇拜、随 后的感性认识, 从清朝康熙至今的科学探索共 4 个阶段。 中国对世界地震科学的发展做出了 4 大贡献: 张衡发明地动仪;延续 4000 年的历史地震记载;丰富的震前异常资料;海城等地震的成功预报。中 国的现代地震科学进展很大,但与经典自然学科相比仍然处于幼年阶段,减灾对策尚不成熟。唯上从 众的潜意识,唯象性的研究习惯,空洞的哲理分析是我们的 3 个历史包袱。今后应采取更加符合目前 预报水平的对策,提倡多元文化的并存和融合,建设高层次的中国地震科研文化。 关键词: 关键词:文化传统 唯象性研究 地震预报 科研文化 文章编号:0253-3782(2009)05-0564-19 中图分类号:P315 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Seismology
Feng Rui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81,China
Abstract : The history of Chinese seismological research can be traced back to four thousand years, and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i.e., primitive knowledge, worship of nature, perceptual knowledge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second stage ran in the whole Qin-Han dynasties, and the fourth stage begun from Emperor Kangxi in Qing-dynasty and continued to the present. So far China has made four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seism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i.e., the invention of Zhang Heng’s seismoscope, great amount of historical records of earthquakes of four thousand years, most abundant anomalies data before earthquakes, and successful practice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in Haicheng. However, the seismological research in China at the present is still on the junior and developing stage. Now we have been carrying on some recessively historical load in our mind: the subconsciousness of absolute obedience, habit of phenomenological study as well as the methods of philosophical analysis without sincerity. For constructing a high-level Chinese culture in seismological research, we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combine the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with experiment, observation and theory study. It is also suggested to take the appropriated measures matched with the present research level in seismology, as well as to promote coexisting and merging of multi-cultures. Keyword; Culture tradition,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Earthquake prediction, ; Culture in science ___________________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44019)资助.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论著 09AC1017.
收稿日期 通讯作者 2009-02-27 收到初稿, 2009-02-27 决定采用修改稿.
e-mail: rfeng_cn@https://www.360docs.net/doc/411937471.html,
1

易经卦象图解

易图详解(图解) 先天八卦图 先天八卦讲对峙, 即把八卦代表的天地风雷, 山泽水火八类物象分为四组, 以说明它的阴阳对峙关系.《周易说卦传》中将乾坤两卦对峙, 称为天地定位; 震巽两卦对峙, 称为雷风相薄; 艮兑两卦相对, 称为山泽通气; 坎离两卦相对, 称为水火不相射以表示, 这些不同事物之间的对峙. 按上述峙图式的内容, 先天八卦可分为三个周期: 第一周期: 从坤卦左行, 表示冬至一阳初生, 起于北方; 从乾卦右行, 表示夏至一阴初生, 起于南方, 本周期指的先天八卦图的最内圈, 即由卦的初爻组成. 这一寒一暑, 表示太阳在一年的周期运动. 第二周期: 由卦之中爻组成, 半圈阳爻表示白昼太阳从东方升起,经南天而到西方; 半圈阴爻表示太阳落山后的黑夜, 这是记太阳运行一日的周期图象.

第三周期: 由卦之上爻组成, 半圈阴爻表示月亮运行的上半月, 即朔; 半圈阳爻表示月亮运行的下半月, 是为弦.由此可见,这一图象是统一年月日时周期. 中天八卦图 中天易的天文依据,乃本地法之晷景而来, 晷景又决定于"昼参日影,夜考极星"之历数. 参阅中天八图,我们可以了解中天八卦与节令宫辰的关系. 后天八卦图

后天八讲流行, 形容周期循环, 如水流行, 用以表示阴阳的依存与互根, 五行的母子相生. 后天图是从四时的推移, 万物的生长收藏得出的规律. 从<<周易.说卦传>>中可以看出, 万物的春生, 夏长, 秋收, 冬藏, 每周天360日有奇, 八卦用事各主45日,其转换点就表现在四正四偶的八节上, 这就构成了按顺时针方向运转的后天八卦图. 每卦有三爻, 三而八之, 即指一年二十四个节气, 于此可见这些卦图的实质了. 先天八卦图与后天八卦图比较

本卦互卦变卦错卦综卦及作用

本卦、互卦、变卦、错卦、综卦及作用 本卦 排在前面的第一个卦,叫本卦,又叫主卦、原卦。它体现的是事物初始、开始阶段的信息,或目前的情况。 代表的是目前的情况 互卦 排在第二位的是互卦,它是由本卦的两个内卦组合而成的。具体组合方法是:本卦中的第三、四、五爻,拿出来作为互卦的上卦,本卦的第二、三、四爻,拿出来作为互卦的下卦。上卦、下卦组合在一起,就得到了互卦。 互卦为事情发展的过程 变卦是由本卦经过某个爻的变动、变化而得到的,也就是变卦是由本卦变动而来的。变卦代表着事物发展变化的最终结果,也就是求测者想要得到的最终结果、结局。在预测时,事物的最终吉凶结果,要由变卦来作最后定夺。所以,预测最终要以变的结果为准。

变卦为事情发展的结果 错卦是与本卦阴阳全颠倒的卦,即每个爻 阴变阳、阳变阴而得到的卦。 错卦是一种从反面的角度 综卦就是把本卦倒过来看。它们通常是从事物的反面来看事物的发展变化。 综卦是从另外一种角度来思考要测的事情 动爻 除了本卦、互卦、变卦外,还有一个概念,叫动爻。在本卦中,总有一个爻会发生阴阳变动,由阴爻变成阳爻,或由阳爻变成阴爻(两个短线的表示阴爻,一条长直线的表示阳爻)。发生变动的这个爻,就称为动爻。 动爻是按照你想要的起卦方式来确认的,比如时间,笔画,甚至声响等等。

语来源于易经中的卦象关系。其实是指四种卦象的关系:“错卦”、“综卦”、“复卦”和“杂卦”。 从上古圣人伏羲创立八卦体系,就有了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四组对卦。 这四组对卦的关系就是互为“错卦”的。所谓“错卦”关系,就是两个卦相对应的每一爻阴阳属性都是相反的。如坎卦初、上爻为阴爻,中爻为阳爻;而与它形成“错卦”关系的离卦初、上爻为阳爻,中爻为阴爻。 “错卦”关系,在其他一些古籍里又被称为“反卦”关系,或者“正对体”关系。由于阴阳结构组成上相对的原因,所以互为“错卦”的卦在卦性和卦气上也是完全相对的。 乾性健,卦气向上——坤性顺,卦气向下; 震性动,卦气向上——巽性入,卦气向下; 坎性陷,卦气向下——离性附,卦气向上;

周易64卦详解完整版

周易64卦详解完整版

【周易64卦详解完整版】 乾为天第一 【原文】乾①。元亨、利贞②。 【译文】乾卦:大吉大利,吉利的贞卜。 【注释】①乾,卦名。《周易》以卦为单位,全书共六十四卦。每卦有四个组成部分。即卦画、卦名、卦辞、爻辞。易卦的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最小的单位是爻,基本单位是经卦,每卦由二个经卦,或者说由六爻组成。经卦有八个,即乾,坤、坎、离、巽、震、艮、兑。它们分别代表八种类别的自然物质,如乾代表天文之事,坤代表地理之事,卦象是比较单纯的。八个经卦互相重迭构成六十四卦。经卦两两相重就产生了具有内部关系的复合卦象。根据八个经卦所代表事物的物理属性,从而形成了相制相克、相和相应的一系列矛盾,用以象征性地概括表示自然、社会的种种现象。卦辞、爻辞,以及《彖》、《象》,即是从不同角度对这些矛盾进行解说,从而判定物象人事的凶吉。组成各卦的两个经卦,又依其位置称为上卦与下卦。上卦又称为外卦,下卦又称为内卦。这种位置区分与卦象、爻位联系起来,也是分析卦、爻意义的重要的结构关系。本卦是同卦相叠(乾下乾上)。六画都是阳爻(阳爻,参见本卦初九爻题注),用以象天,喻龙,比喻有才德的君子。后人说《易》多附会,将其象征意义广泛推衍,用以代表纯阳刚健的事物,以及与此相关联的人伦义理概念(可详《说卦》各篇)·②元亨、利贞,是两个贞兆辞。《易卦》的卦、爻之辞可以从很多角度上进行分析。大概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贞事辞,它记录着占筮的具体事情;二是贞兆辞,它指占筮时神灵感应的兆示,如吉、凶之类;三是象占辞,它记录着日常生活中一些异常现象,比如说梦境中的现象,用以向神灵卜问其吉凶。元,大。亨,通。利贞,《说文》:“贞,卜问也。”利贞,犹言吉利的贞卜。 【原文】《彖》曰①:大哉乾元②,万物资始③,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⑤。态呀终笔⑥,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⑦。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⑧。首出庶物,万国咸宁⑨。 【译文】《彖辞》说:伟大啊,上天的开创之功。万物依赖它获得生命的

大易教育之千古神奇经典[周易]的不传之秘

大易教育之千古神奇经典[周易]的不传之秘千古神奇经典《易经》的起源与思维方式 介绍了经典的分类和读经的好处,我们接下来介绍第二个课题,也就是揭秘另外一个很有价值的东西,就是《易经》,这部千古神奇经典难学之谜。 现在给大家进行介绍。《易经》是千古奇书,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刚才讲了那么多经典,读《三字经》能不能成才,不知道?读《弟子规》能不能成才,不知道。毛泽东有没有读《弟子规》?诸葛亮有没有读《三字经》?不知道。但是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有一本书他们是一定读过的。毛泽东,诸葛亮,周文王,孔子,孟子,这些杰出人物,无一例外,他们全都读过《易经》。 毛主席领导革命军队有一首歌叫《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大家唱过没有? 为什么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啊?大家有没有想过?毛主席太懂《易经》了,《易经》里面有八卦,八卦是由三根线组成的。这三根线叫爻,三根爻变来变去变成八个卦。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这么一个东西却应用了《易经》的道理。毛主席写了《矛盾论》,矛盾在《易经》里叫阴阳。易道阴阳,经毛主席一变,变成了矛盾。毛主席打游击战的十六字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十六字就是阴阳,就是《易经》的道理。如果毛主席不懂《易经》,我们的新中国能不能打下来很难说。蒋介石也是学《易经》的,“介于石,不 终日。”“中正”两个字也是取自《易经》。但是他跟毛主席相比可谓略输一筹,所以没有打赢毛主席。 诸葛亮懂不懂《易经》?诸葛亮有个很有名的阵法叫做八卦阵,对不对?都不用想这些人都是学习《易经》的,我们学习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儒家文化对不对?儒家文化里谁是代表人物?对,是孔子。我们要学孔子,大家知道孔子最喜欢读什么书吗?孔子就是爱读《易经》啊,这个是基本的常识,我们大家可能都不知道。“加我数年, 五十以学易, 可以无大过矣。”这是孔子说的。孔子晚年喜欢《易经》,读易苇编三绝。这是孔子读《易经》的写照,把《易经》这本书的绳子都读断了三次,三是个形容词,说明次数比较多,可不一定只是三次。 中华圣祖太昊伏羲 《易经》的起源比较神奇,他的作用比较神奇。他的起源叫做“世历三古,人更三圣”,三古是上古,中古,下古。三圣可不不止三圣,我随便数一下,“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这就是说最早是伏羲氏开始的,伏羲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又接着完善。一路下来最后到周文王,周文王把《易经》的卦辞完善了,周文王死了以后他的儿子周公接着作,又完善了爻辞。周公死了以后,到孔子。孔子太喜欢

周易64卦详解完整版

【周易64卦详解完整版】 乾为天第一 【原文】乾①。元亨、利贞②。 【译文】乾卦:大吉大利,吉利的贞卜。 【注释】①乾,卦名。《周易》以卦为单位,全书共六十四卦。每卦有四个组成部分。即卦画、卦名、卦辞、爻辞。易卦的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最小的单位是爻,基本单位是经卦,每卦由二个经卦,或者说由六爻组成。经卦有八个,即乾,坤、坎、离、巽、震、艮、兑。它们分别代表八种类别的自然物质,如乾代表天文之事,坤代表地理之事,卦象是比较单纯的。八个经卦互相重迭构成六十四卦。经卦两两相重就产生了具有内部关系的复合卦象。根据八个经卦所代表事物的物理属性,从而形成了相制相克、相和相应的一系列矛盾,用以象征性地概括表示自然、社会的种种现象。卦辞、爻辞,以及《彖》、《象》,即是从不同角度对这些矛盾进行解说,从而判定物象人事的凶吉。组成各卦的两个经卦,

又依其位置称为上卦与下卦。上卦又称为外卦,下卦又称为内卦。这种位置区分与卦象、爻位联系起来,也是分析卦、爻意义的重要的结构关系。本卦是同卦相叠(乾下乾上)。六画都是阳爻(阳爻,参见本卦初九爻题注),用以象天,喻龙,比喻有才德的君子。后人说《易》多附会,将其象征意义广泛推衍,用以代表纯阳刚健的事物,以及与此相关联的人伦义理概念(可详《说卦》各篇)·②元亨、利贞,是两个贞兆辞。《易卦》的卦、爻之辞可以从很多角度上进行分析。大概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贞事辞,它记录着占筮的具体事情;二是贞兆辞,它指占筮时神灵感应的兆示,如吉、凶之类;三是象占辞,它记录着日常生活中一些异常现象,比如说梦境中的现象,用以向神灵卜问其吉凶。元,大。亨,通。利贞,《说文》:“贞,卜问也。”利贞,犹言吉利的贞卜。 【原文】《彖》曰①:大哉乾元②,万物资始③,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⑤。态呀终笔⑥,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⑦。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⑧。首出庶物,万国咸宁⑨。 【译文】《彖辞》说:伟大啊,上天的开创之功。万物依赖它获得生命的胚胎,它们统统属于上天。云在飘行,雨在降洒,繁殖万物,赋予形体。太阳运行,升上降下,出东没西,向南朝北,六方位置,依太阳的轨迹而得以确定。太阳驾驶着六条飞龙在空中有规律的运行。这种运行变化,形成季节气候,万物从而在大自然中找到适合生存的地位。天的运行,保持、调整着全面和谐的关系,于是达到普利万物,正常循环的境界。天的功德超出万种 物类,给万国带来普遍的康宁。 【注释】①彖(tuan团去声),《周易正义》:“彖,断也,断定一卦之义,

周易说卦

周易 說卦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於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兌以說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絜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神也者妙萬物而爲言者也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橈萬物者莫疾乎風燥萬物者莫 熯乎火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潤萬物者莫潤乎水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風不相悖山澤通氣然後能變化既成萬物也 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也 乾爲馬坤爲牛震爲龍巽爲雞坎爲豕離爲雉艮爲狗兌爲羊 乾爲首坤爲腹震爲足巽爲股坎爲耳離爲目艮爲手兌爲口 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 謂之長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 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 乾爲天爲圜爲君爲父爲玉爲金爲寒爲冰爲大赤爲良馬爲老馬爲瘠馬爲駁馬 爲木果 坤爲地爲母爲布爲釜爲吝嗇爲均爲子母牛爲大輿爲文爲眾爲柄其於地也爲 黑 震爲雷爲龍爲玄黃爲旉爲大塗爲長子爲決躁爲蒼筤竹爲萑葦其於馬也爲善 鳴爲馵足爲作足爲的顙其於稼也爲反生其究爲健爲蕃鮮 巽爲木爲風爲長女爲繩直爲工爲白爲長爲高爲進退爲不果爲臭其於人也爲

_百年易学文献菁华集成_一_目录_周易经传研究专辑_

周易研究2008年第1期(总第八十七期) 《百年易学文献菁华集成》(一)目录 (周易经传研究专辑) 【通论】 读易誌疑,李源澄 周易源流考,蔡介民 易学蠡测,徐芹庭 六庵易话(一),黄寿祺 六庵易话(二),黄寿祺 易经要略,林尹 易卦构成之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乔一凡 论周易十翼,简宗梧 怎样看待易经,王兆麟 周易叩键,王震 周易浅谈,黄庆萱 【周易的起源、形成、释名及版本】 八卦为上古数目字说,胡怀琛 八卦为原始语根考(上、中、三、四),周了因 述八卦的世界性兼评一般的错误,周了因 八卦所含之数字性,叶国庆 关于易经卦画起源之研究,刘钰 易卦的来历,陈温桂 易卦爻表现着上古的数学知识,岑仲勉 易卦源于龟卜考,屈万里 易经以月神宗教为基础,杜而未 中国的八卦与南洋文化互关,杜而未 重论八卦的起源———结绳、八卦、二进法、易图的新探讨,陈道生 八卦及中国文字起源的新发现,陈道生 八卦起源,汪宁生 易卦与或然率———易经研究之一,钟启禄 “易”的抽象和“易”的秘密———圭表和日影的启示,刘文英 《周易》是篡改伏羲卦系而成书,蒋 信 《周易》与天文学之关系浅探,徐传武 八卦起源说综述,张晓林 《周易》起源于“占月术”———兼论《易》的文化背景,张文 八卦起源新探,詹石窗 彝族传统文化与《易经》破译,马啸 对天水卦台山伏羲画卦传说的新思考———卦源新探,黄 国卿 《周易》是上古巫觋文化的产物———《周易》源于巫术探讨 (一),陈建国 《周易》是巫术活动的记录———《周易》源于巫术探讨 (二),陈建国 《易》论———论易的起源和发展,金景芳 关于易经若干经义的商榷,遁翁等 周易的编纂和编者的思想,李镜池 易经卦爻辞之形成与律则,徐芹庭 古易蠡测———兼谈《周易》的成书,温公翊 再论《周易》的形成及其理论特色,王新春 “重”“错”之义与六十四卦的生成,向世陵 八卦释名,章绛 论易之命名,胡韫玉 周易名义考,黄优仕 周易卦名释义,林义光 周易筮辞考,李镜池 易名考原,王  周易卦名考释,李镜池 论日出为易,黄振华 周易名义考———六庵读易丛考之一,黄寿祺 爻在易卦中扮演的角色,吴力行 《周易》书名浅说,邓球柏 周易几个基本问题的拟策,朱晓海 《周易》释名及其经纬,黎子耀 略论《周易》卦爻变化的特点,钮恬 周易经传之文学的结构和错简(上),严灵峰 周易经传之文学的结构和错简(下),严灵峰 易传附经的起源问题,林丽真 周易经传分合考,徐儒宗 【周易的作者、年代及性质】 孔子作易驳议,章绛 易卦爻辞的时代及其作者,余永梁 《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顾颉刚 易传探源,李镜池 易疑,[日]内腾虎次郎 论《十翼》非孔子作,钱穆 论《易?系辞传》中观象制器的故事,顾颉刚 论观象制器的故事出京氏《易》书,钱玄同 论观象制器的学说与颉刚书,胡适 98

错综复杂卦

错综复杂,这个成语来源于易经中的卦象关系。其实是指四种卦象的关系:“错卦”、“综卦”、“复卦”和“杂卦”。 从上古圣人伏羲创立八卦体系,就有了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四组对卦。 这四组对卦的关系就是互为“错卦”的。所谓“错卦”关系,就是两个卦相对应的每一爻阴阳属性都是相反的。如坎卦初、上爻为阴爻,中爻为阳爻;而与它形成“错卦”关系的离卦初、上爻为阳爻,中爻为阴爻。 “错卦”关系,在其他一些古籍里又被称为“反卦”关系,或者“正对体”关系。由于阴阳结构组成上相对的原因,所以互为“错卦”的卦在卦性和卦气上也是完全相对的。 乾性健,卦气向上——坤性顺,卦气向下; 震性动,卦气向上——巽性入,卦气向下; 坎性陷,卦气向下——离性附,卦气向上; 艮性止,卦气向上——兑性悦,卦气向下。 在先天八卦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相对的关系。除了以上介绍的其实错卦关系配合天时、地气、节令还有很多实际的应用,在以后介绍到相关内容时再另行说明。 在八卦的层次上,错卦关系是基本关系,除了错卦关系以外,还有一种关系叫“综卦”关系。综卦关系就是把一个卦完全颠倒过来所形成的新卦,新旧两卦之间的关系。当然,我们可以看到,乾、坤、坎、离这四卦的综卦就是本身,所以它们是没有综卦的,因此它们又称为八卦中的“四正卦”——或者叫先天四极。 “四正卦”代表的是宇宙层次的四个方向。以“玄(天)道”为主线的两个方向“乾、坤”和以“黄(地)道”为主线的两个方向“离、坎”。剩下的四卦又称“四隅卦”,其中震卦和艮卦形成综卦关系;巽卦和兑卦形成综卦关系。综卦关系是同中有异的关系,相当于同功异位的“同位素”。顺便说一句,“四正四隅”是有先天和后天的区别的,后天是地球的层次。四正指东、西、南、北四个主方向,分别对应“震、兑、离、坎”四卦;而“后天四隅”则是指干——西北;坤——西南;艮——东北;巽——东南。 周易——文王易共有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由八卦两两相迭而成的。“复卦”和“杂卦”是针对六十四卦体系来说的。 复卦的第一层意思,首先是与八个单卦相区别的。三爻的卦称单卦,由两个单卦组成的六爻的卦称复卦。从这个意义上说,六十四卦体系的卦都是复卦。 复卦的第二层意思,就是“重复”。是指上下卦由同一个单卦组成的复卦。为了方便区别,所以这样的卦,也叫“纯卦”。因为这样的卦只有八个,所以又叫“八纯”。与“纯卦”相对的当然就是“杂卦”,其他五十六个卦都是杂卦。“纯卦”秉承的是上一层次八卦的主要特性,所以“纯卦”自然就是统领杂卦的“祖宗卦”、“宗主卦”,所以又有了以“八纯”为主体建立的“八宫”卦象体系。这也是宇宙规则“气纯则贵,气杂则贱”的体现。 周易的六十四卦体系是由三十二对卦组成。那么这些对卦的组成原则是怎样的呢?每组首先是考虑“综卦”的情况。这里所谓“综卦”关系,就是将一个六爻的“复卦”的上爻和初爻互换;五爻和二爻互换;四爻和三爻互换所形成的新卦。 “综卦”的意义是指有着共同基础上的局部不同,错卦则意味着绝对的对立。六十四卦体系中大多数的对卦关系,都是“综卦”关系,说明了所有的矛盾中,大多数都是“同中求异”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只有“乾为天”和“坤为地”、“坎为水”和“离为火”、“雷山小过”和“风泽中孚”、“泽风大过”和“山雷颐”这四组卦因为各自没有“综卦”而以错卦的关系组成对卦。这是一般规则下的特例。其实真正的错卦只是前两组;后两组属于“错综”结合卦。 从卦象相互之间“错、综、复、杂”的组合形式入手,可以不断地探索卦象之间微妙的关系和深刻的内涵。这也是玩味卦象占辞的一种方法。 关于“错、综、复、杂”的卦象关系,这个题目太大,远不是这区区千把字可以说清的。今天我只

易经 说卦传

《说卦传》全文 《说卦传》出自周易中的《易经》 《说卦传》第一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神明而生蓍。 观变於阴阳,而立卦;发挥於刚柔,而生爻;和顺於道德,而理於义;穷理尽性,以至於命。 《说卦传》第二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说卦传》第三章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说卦传》第四章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晅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说卦传》第五章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说卦传》第六章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桡万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莫熯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说卦传》第七章 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说卦传》第八章 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说卦传》第九章

错综复杂(错卦综卦复卦杂卦)

错、综、复、杂(错卦、综卦、复卦、杂卦) 错综复杂,这个成语来源于易经中的卦象关系。其实是指四种卦象的关系:“错卦”、“综卦”、“复卦”和“杂卦”。 从上古圣人伏羲创立八卦体系,就有了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四组对卦。 这四组对卦的关系就是互为“错卦”的。所谓“错卦”关系,就是两个卦相对应的每一爻阴阳属性都是相反的。如坎卦初、上爻为阴爻,中爻为阳爻;而与它形成“错卦”关系的离卦初、上爻为阳爻,中爻为阴爻。 “错卦”关系,在其他一些古籍里又被称为“反卦”关系,或者“正对体”关系。由于阴阳结构组成上相对的原因,所以互为“错卦”的卦在卦性和卦气上也是完全相对的。 乾性健,卦气向上——坤性顺,卦气向下; 震性动,卦气向上——巽性入,卦气向下; 坎性陷,卦气向下——离性附,卦气向上; 艮性止,卦气向上——兑性悦,卦气向下。 在先天八卦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相对的关系。除了以上介绍的其实错卦关系配合天时、地气、节令还有很多实际的应用,在以后介绍到相关内容时再另行说明。 在八卦的层次上,错卦关系是基本关系,除了错卦关系以外,还有一种关系叫“综卦”关系。综卦关系就是把一个卦完全颠

倒过来所形成的新卦,新旧两卦之间的关系。当然,我们可以看到,乾、坤、坎、离这四卦的综卦就是本身,所以它们是没有综卦的,因此它们又称为八卦中的“四正卦”——或者叫先天四极。 “四正卦”代表的是宇宙层次的四个方向。以“玄(天)道”为主线的两个方向“乾、坤”和以“黄(地)道”为主线的两个方向“离、坎”。剩下的四卦又称“四隅卦”,其中震卦和艮卦形成综卦关系;巽卦和兑卦形成综卦关系。综卦关系是同中有异的关系,相当于同功异位的“同位素”。顺便说一句,“四正四隅”是有先天和后天的区别的,后天是地球的层次。四正指东、西、南、北四个主方向,分别对应“震、兑、离、坎”四卦;而“后天四隅”则是指干——西北;坤——西南;艮——东北;巽——东南。周易——文王易共有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由八卦两两相迭而成的。“复卦”和“杂卦”是针对六十四卦体系来说的。 复卦的第一层意思,首先是与八个单卦相区别的。三爻的卦称单卦,由两个单卦组成的六爻的卦称复卦。从这个意义上说,六十四卦体系的卦都是复卦。 复卦的第二层意思,就是“重复”。是指上下卦由同一个单卦组成的复卦。为了方便区别,所以这样的卦,也叫“纯卦”。因为这样的卦只有八个,所以又叫“八纯”。与“纯卦”相对的当然就是“杂卦”,其他五十六个卦都是杂卦。“纯卦”秉承的是上一层次八卦的主要特性,所以“纯卦”自然就是统领杂卦的“祖宗

《周易说卦传小解》

《周易说卦传正解》全文 《周易·说卦传》全篇共九百六十九字,是先秦易家总结象数应用的精辟遗文,不同儒家修身齐家治国的内容,它不局限于社会人事,旨在揭示宇宙奥秘,紧扣应用实际,囊括象数精微。文词朴实简洁,语无游移,读之朗朗上口,一气呵成,便于传诵。原本不分章次,宋儒顺其自然段落,分为十一章,无碍乎整体易理,尤便于学者讲述。 历来注家甚多,各有其说,见仁见智,丰富了易学文化,读之使人益智增辉,受益非浅!余也不敏,欲究其本原,探索其行文内在联系,谈何容易!高明如朱熹夫子,尚有“未详其义”之处。可知《说卦》一篇,不同于一般文史哲著作,乃易家专业遗文,欲求弄通,确也有其难度! 经过反复研究,不断思索,始发现原文结构严谨,条理自然,非杂凑辑说,得易友之鼓舞,笔之成文,并数易其稿,姑名“正解”,是以“卜筮者尚其占”为“正”也,竭尽所思如此,用以就教于高明。 第一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 作者紧扣易学应用实际,不侈谈易史而多费篇幅;但又不忘圣人作易的苦心和功绩,故开章明义,先从圣人作易说起。 幽赞于神明而生蓍。 幽,隐也;赞,助也;神,心也;蓍,数也。《系辞》曰:“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设卦”很重要,是明吉凶的依据。“大衍数”蓍卦是易学

传承的方法,是说圣人创立蓍法是为了辅助人的聪明智慧之用。作为事业的决策和行动的指南。《左传》、《国语》中就有不少的记载。《系辞传》有“大衍之数”一章的传承。朱熹撰“筮仪”一篇,刊于《周易本义》之首。可知筮法在易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可知《说卦》发端首点筮法,是紧扣应用实际的体现。另详拙作《周易大衍之数释疑》一文,穷究筮数之原。此处不赘述。 参天两地而倚数。 “参天两地而倚数”,是《说卦》“象数”主题之一,是“三分法”与“两分法”相结合的“倚数”内容。是《系辞》“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为易数之宗的应用,是易学“象数”应用的传承。在第二至第三章中依次展开论述。 观变于阴阳,而立卦; 是说用“大衍数”筮得一个六爻卦体,包括有无动爻在内,根据空间的阴阳变换程序加以展开。即按上为阳下为阴,左为阳右为阴,前为阳后为阴的程序向空间展开放大,分列出八个卦来。即是“八卦陈列,象在其中矣”的“八卦定吉凶”之说。也即是《系辞》“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的“小成图”排法之事。今假设以“履之晋”列图为例:

六十四卦详解(精)

《周易六十四卦详解》按上下卦查阅

上卦下卦1乾 天 2兑泽3离火4震雷5巽风6坎水7艮山8坤地 1乾天乾为天泽天夬火天大有雷天大壮风天小畜水天需山天大畜地天泰2兑泽天泽履兑为泽火泽睽雷泽归妹风泽中孚水泽节山泽损地泽临3离火 天火同 人 泽火革离为火雷火丰风火家人水火既济山火贲地火明夷4震雷 天雷无 妄 泽雷随火雷噬嗑震为雷风雷益水雷屯山雷颐地雷复5巽风天风姤 泽风大 过 火风鼎雷风恒巽为风水风井山风蛊地风升6坎水天水讼泽水困火水未济雷水解风水涣坎为水山水蒙地水师

7艮山天山遁泽山咸火山旅雷山小过风山渐水山蹇艮为山地山谦 8坤地天地否泽地萃火地晋雷地豫风地观水地比山地剥坤为地 简易占卜法: 1.随机(比如翻书,抽扑克,看时间,随心报数...)取三个数,可以是三个均一位的数,也可以是三个多位数。然后以第一个数为上卦,第二个数为下卦,第三个数为动爻,根据上表求出卦象和动爻。比如482,则上卦为4为震,下卦为8为坤,得雷地豫卦。动爻为2,然后查看动爻的爻辞和白话注解即可大概知道吉凶。雷地豫卦二爻:

六二:介于石①,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2.上下卦数大于8的,除以8取余数作为卦数;动爻数大于6的,同样除以6取余数作为动爻。比如17,25,19,得乾为天初爻(动爻数余1看“初爻”,即是第一爻;动爻数余6看最后一爻,即是“上爻”)动。求出乾为天初爻爻辞为:初九①:潜龙勿用②。 3.对爻辞含义的理解必须找出字面意思与所测事情的内在合理联系,不可望文生义。因为爻辞只不过是古代人们根据当时的社会生活内容和他们自己的理解给卦爻添加的注释,并未穷尽卦爻本身的丰富内涵,更不可能在字面上包含现代生活的内容。 4.爻辞的理解可以结合一些辅助的规则进行更深入的判断: a.“内卦为体,外卦为用”:内卦代表求测的主体,代表自己,我方;外卦代表求测的客体,外界环境,对方。动爻在外卦,那么爻辞主要反映外界环境,或者对方的情况和状态;动爻在内卦,则爻辞主要反映我方的信息。 b. “老阳为过去之事,老阴为将来之事”:阳为实,阴为虚,所以阳爻(▄▄▄▄▄)表示已经成型已经发生的事情,阴爻(▄▄▄▄)代表尚未成型尚未发生的事情。 《周易六十四卦详解》 > 按易经原文卦序查阅 按京房纳甲分宫查阅 易经》六十四卦卦爻辞详解。为了方便易学预测爱好者们查阅,按京房纳甲分宫列表如下,点击即可查看: 1.乾宫八卦卦辞详解 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