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第五章第一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教案

沪教版第五章第一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教案
沪教版第五章第一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教案

第5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

第一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2.知道一些常见合金主要化学成分。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4.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酸溶液的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金属性质的实验探究,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方法;

2.初步形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的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

1.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光泽、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金属的延展性、金属的密度、金属的硬度、金属的熔点);

2.常见的合金的特性。

3.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水、酸以及某些盐溶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

教学难点:常见合金的特性。

四、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那么,了解金属的性质,对科学地利用金属材料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提问]:金属的用途是由金属的性质决定的,大家结合P115“联想与启示”以及生活中金属的用途来猜想金属会有那些性质呢?

[师生互动]:交流讨论,教师总结。完成114页交流与活动并填表。

[板书]: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小结]:

1.金属颜色:

(1)绝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而少量金属呈现特殊的颜色,如:金(Au)是黄色、铜(Cu)是红色或紫红色等;

(2)有些金属处于粉末状态时,就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如铁(Fe)和银(Ag)在通常情况下呈银白色,但是粉末状的银粉或铁粉都是呈黑色的,这主要是由于颗粒太小,光不容易反射。

2.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1)金属一般都是电和热的良好导体。其中导电性的强弱次序:银(Ag)>铜(Cu)>铝(Al)3.金属的延展性:

(1)大多数的金属有良好的延性(抽丝)及展性(压薄片),其中金(Au)的延展性最好;也有少数金属的延展性很差,如锰(Mn)、锌(Zn)等;

4.金属的密度:

(1)大多数金属的密度都比较大,但有些金属密度也比较小,如钠(Na)、钾(K)等能浮

在水面上;

5.金属的硬度:

(1)纯净的金属硬度通常都比较小,如铁(Fe)、铝(Al)、镁(Mg)等都比较质软;硬度最高的金属是铬(Cr);

6.金属的熔点:

(1)绝大多数金属熔点都比较大,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Hg);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W);[引导]通过金属物理性质的学习,大家都知道了金属是生活、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类材料。金属材料具有各种特殊性能,因而具有广泛的用途。如,制造飞机的金属材料,需要有坚硬而质轻的特点;用于制造切割工具的金属材料,需要有很大的硬度;制造白炽灯灯丝的金属材料需要熔点高;制造保险丝的金属材料需要熔点低;制造化工生产设备的金属材料需要耐腐蚀等。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纯金属以及很难满足人们的各种特殊要求。因此,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制造出了许许多多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金属”----合金。

[板书]二、合金

[过渡]通常所说的“金属材料”既包括各种纯金属,也包括各种合金,作为“金属材料”之一的合金在生产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合金的出现大大拓宽了金属材料的范围和使用价值。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118-P120,总结:

1、合金的定义:

2、常见的合金有哪些,其主要组成元素是什么?

3、合金相对于纯金属而言,具有哪些特性?

(通过课本P119活动与探究让学生总结出合金的特性)

4、生铁和钢的异同点。

阅读P118拓展视野

归纳:生铁:含碳量在2﹪—4.3﹪之间的铁的合金

钢:含碳量在0.03﹪—2﹪之间的铁的合金

从生铁炼成钢的实质为:降碳、除硫磷、调硅锰

[引导]合金由于具有许多良好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其应用也十分广泛,目前,人们通过调整合金的组成比例和改变合金的形成条件,已经制成了性能不同的各种合金,品种已不下万种,远远超出金属自身的种类。合金的制造大大拓宽了金属材料的应用范围和使用价值。[学生活动]阅读课本120拓展视野,介绍几种特殊的合金。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以及性能优异的合金。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1.金属颜色:绝大多数金属呈片状或丝状时为银白色,某些金属呈粉末状时为黑色,如:Fe,Ag。某些金属呈现特殊的颜色,如:Au是金黄色、Cu是红色或紫红色等;

2.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金属一般都是电和热的良好导体。其中导电性的强弱次序:Ag>Cu>Al

3.金属的延展性:

大多数的金属有良好的延性(抽丝)及展性(压薄片),其中Au的延展性最好;

4.金属的密度:

大多数金属的密度都比较大,但有些金属密度也比较小,如Na、K等能浮在水面上;

5.金属的硬度:

纯净的金属硬度通常都比较小,如Fe、Al、Mg等都比较质软;硬度最高的金属是铬(Cr);

6.金属的熔点:

绝大多数金属熔点都比较大,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Hg);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W)

二、合金

1、合金的定义:P118

2、常见合金的成分:(1)黄铜:铜和锌

(2)生铁:铁和碳

(3)钢:铁和碳

3、生铁和钢的异同点:(1)同:主要组成元素相同(铁和碳)

异:含碳量不同,生铁:2%-4.3%

钢:0.03%-2%

(2)性质和用途差异较大:生铁:坚硬但韧性差,一般铸造,常用于铁锅,暖气片,车床底座等.

钢:较硬,韧性好,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弹性,机械性能好,可锻、轧和铸

造,用途比生铁广。

(3)从生铁炼成钢的实质为:降碳、除硫磷、调硅锰

点燃

化学方程式为:C+O2====CO2

4、合金的特性: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熔点一般低于组成它的各成分金属。

【教后记】:

第一节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二课时)

[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常见的合金,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一.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完成115页观察与思考并实验探究

[学生实验探究一]:1.金属与氧气反应

大多数金属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也有少数金属很难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如:“真金不怕火炼”,就是指黄金很难与氧气反应。

(1)金属镁与氧气发生反应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点燃镁带后,镁带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2Mg+O 2 2MgO

(2)金属铁与氧气发生反应

反应现象:金属铁在空气中是不能被点燃的,在纯氧中,被引燃后能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化学方程式:3Fe+2O 2 Fe 3O 4

(3)金属铝与氧气发生反应

反应现象:在空气中,铝条不能被点燃,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失去金属光泽; 化学方程式:4Al+3O 2====2Al 2O 3

注意事项:铝表面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结构致密的氧化物,形成保护膜。因此,我们在做铝条性质实验之前,务必要将其保护膜打磨去除。

(4)金属铜与氧气发生反应

反应现象:铜不能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点燃,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在红色的铜表面形成一层黑色的物质。

化学方程式:2Cu +O 2 ==== 2CuO

[学生实验探究二]:2.金属与酸发生反应

[引导]金属除了能和氧气发生反应外,还能和酸反应,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课本116页的活动与探究,将Mg ,Al ,Zn ,Fe 和Cu 分别加入到稀硫酸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组实验)

(1)铁与稀硫酸反应

实验现象:铁丝表面出现气泡,铁丝逐渐溶解,一段时间后,无色溶液变成浅绿色溶液。 化学方程式:Fe+H 2SO 4 ==FeSO 4 +H 2↑

(2)铝跟稀硫酸反应

实验现象:铝丝表面出现大量的气泡,铝丝逐渐溶解

化学方程式:2Al+3H 2SO 4 = Al 2(SO 4)3+3H 2↑

(3)锌与稀硫酸反应

实验现象:锌表面产生大量气泡,锌逐渐溶解

化学方程式:Zn+H 2SO 4====ZnSO 4+H 2↑

(4)镁与稀硫酸反应

实验现象:镁表面产生大量气泡,镁逐渐溶解,并放出大量热

化学方程式:Mg+H 2SO 4====MgSO 4+H 2↑

(5)铜与稀硫酸反应

铜加入稀硫酸后无现象,这说明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引导]通过四种金属和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大家已经学会了金属和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下点燃 点燃

面我请4个人到黑板上写出这四种金属分别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师生互动]书写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 2+H 2↑

Zn + 2HCl === ZnCl2 + H 2↑

2Al + 6HCl === 2AlCl 3 + 3H 2↑

Fe + 2HCl === FeCl 2 + H 2↑

[过渡]大家通过观察四种金属和酸反应的实验,我们有没有发现这四种金属和酸反应虽然都产生气体,有没有发现不同点?(提醒大家再次观察)

[学生]:再次观察后发现产生气体的速率不同,有的快有的慢,整理由快到慢的顺序:Mg,Al,Zn,Fe

[引导]通过此实验,我们大家都发现了,虽然某些金属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由于金属的活动性不同,和酸反应的速率也不同,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验证,将常见的金属按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给我们已经总结出了一套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板书]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单质: 化合物: [师生共同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规律

1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H )前面的金属(

K,Ca,Na 除外)

,能与某些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讲解]K,Ca,Na 三种金属由于化学性质太活泼,投入酸中首先和水反应,不直接和酸反应。

[引导]金属不但能和酸反应,还能和某些盐溶液反应

[板书]4.金属与某些盐溶液发生反应

(1)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实验现象:在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一段时间后,溶液由蓝色转变为浅绿色。 化学方程式:Fe+ CuSO 4==FeSO 4+Cu

主要用途:古代湿法炼铜的原理“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现代湿法镀铜

[师生共同总结]对照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总结出金属和盐溶液反应的规律:

[板书]2、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其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引导]对比金属和酸和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总结规律。

[学生]发现所有的反应都是由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板书]5.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

[板书]二.实验室制取氢气

[引导](实验)镁 铁 铝 锌都跟稀硫酸反应生成是氢气,但反应的速度不同、镁最快、铁最慢、只有锌反就应适中:

1.反应原料:锌粒,稀硫酸或稀盐酸;

2.反应方程式:Zn+H 2SO 4==ZnSO 4+H 2↑

3.反应物状态:锌粒为银白色固体,稀硫酸或稀盐酸为无色溶液

4.反应条件:常温下

5.反应装置:和实验室制CO2装置相同

6.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7.实验步骤

强 弱

弱 强

(1)按照要求连接装置

(2)检查气密性

(3)装药品: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4)开始反应,并收集一小试管氢气,进行验纯(任何可燃性气体,在做性质实验之前务必进行验纯)

(5)收集气体,盖上玻璃片倒放在实验桌上。

[小结]1、金属的化学性质

2、置换反应

3、实验室制取氢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反应

2Mg+O 2 2MgO 3Fe+2O 2 Fe 3O 4

4Al+3O 2====2Al 2O 3

2Cu +O 2 ==== 2CuO

2.金属与酸发生反应

Fe+H 2SO 4 ==FeSO 4 +H 2↑

2Al+3H 2SO 4 = Al 2(SO 4)3+3H 2↑

Zn+H 2SO 4====ZnSO 4+H 2↑

Mg+H 2SO 4====MgSO 4+H 2↑

Mg+2HCl=MgCl 2+H 2↑

Zn + 2HCl === ZnCl2 + H 2↑

2Al + 6HCl === 2AlCl 3 + 3H 2↑

Fe + 2HCl === FeCl 2 + H 2↑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单质: 化合物: 规律:(1)排在氢(H )前面的金属(K,Ca,Na 除外),能与某些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2)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其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形成金属单质

4.金属与某些盐溶液发生反应

(1)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实验现象:在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一段时间后,溶液由蓝色转变为浅绿色。 化学方程式:Fe+ CuSO 4==FeSO 4+Cu

主要用途:古代湿法炼铜的原理“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现代湿法镀铜

5.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

二.实验室制取氢气

1.反应原料:锌粒,稀硫酸或稀盐酸;

2.反应方程式:Zn+H 2SO 4==ZnSO 4+H 2↑

3.反应装置:和实验室制CO2装置相同

4.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点燃 点燃 强

弱 弱 强

5.实验步骤

(1)按照要求连接装置

(2)检查气密性

(3)装药品: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4)开始反应,并收集一小试管氢气,进行验纯(任何可燃性气体,在做性质实验之前务必进行验纯)

(5)收集气体,盖上玻璃片倒放在实验桌上。

【教后记】:

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与除法、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与除法、分数的基本性质 一、分数与除法 1.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 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 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分数的概念:两个正整数,p q 相除,可以用分数 p q 表示。即p p q q ÷=,其中p 为分子,q 为分母。特别注意,分母不为0。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分数与除法的相互转化:将分数形式写成除法的形式或将除法的形式表示成 分数形式。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除数不为0)。 分数的分母不能是0。因为在除法中,0不能做除数,因此根据分数与除法 的关系,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所以分母也不能是0。 4.写出数轴上的点对应的分数 二、分数的基本性质 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的分数与原分数的大小相等。即 (0,0,0)a a k a n b k n b b k b n ?÷==≠≠≠?÷。 注意:1)都乘以或都除以。 2)同一个数,可以是分数,小数,整数。 3)这个数不为零。 2.分子和分母互素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3.把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数约去的过程,称为约分。通过约分可以化简 分数。 1、理解分数的意义。

2、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及会在数轴上写分数。 3、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4、掌握最简分数和约分概念且会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语文作文课上,老师布置了一篇500字的作文。 下课铃响了,一学生发现自己只写了250字,灵机一动,在文章最后一行 写了“上述内容×2”。 几天后,作文本发下来了,在成绩的位置上赫然出现“80÷2”。 分数与除法 例1 例2 (1) 8 5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它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减去( )个 这样的分数单位它是最小的自然数。加上( )这样的分数单位它是最小的质 数。 (2)把4米长的电线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是这根电线的( )。 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这根电线的( )。其中2份长( )米。 例3 用3,4,5,6,7这5个数中的任意两个数分别作分子和分母,写出所有 小于1的分数。

鲁教版化学 9.2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案设计

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道镁、铝、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及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能说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 4.通过我国古代湿法冶金术介绍,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知道了镁带、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铜能跟氧气反应,镁与盐酸、硫酸反应等事实,但这些知识是零碎不系统的。本节课应从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入手,使学生对不同的金属化学活泼性不同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再来认识金属在水溶液中与酸或盐反应的情况,归纳其活动性规律。 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判断金属与酸或盐溶液能否反应。 教学媒体:铝粉、铁丝、铜丝、铝片、锌片、盐酸、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氯化钠溶液、滤纸、坩埚钳、酒精灯、试管等。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引导复习)许多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镁与氧气的反应 ②铁与氧气的反应 ③铜与氧气的反应 (活动天地)铝粉的燃烧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交流共享)分析哪些原因可以导致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引导)很多金属不仅可以跟氧气反应,还能与盐酸或硫酸反应;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镁与盐酸的反应 ②锌与硫酸的反应 (实验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 应?哪些金属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②比较三种金属与酸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按由强到弱排列。 (小结)金属活动性顺序并板书,介绍谐音记忆方法:“加盖那煤炉,心铁西迁,轻,统共一百斤。” (活动天地)完成课本P63“活动天地”中化学方程式并分析反应的共同特点。

沪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2.1分数的基本性质word教案(2)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约分,掌握约分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2.能力目标: 学习用迁移的方法掌握新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及难点 通过约分化简分数及把分数化为最简分数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找出28和42的公因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 学生:28和42的公因数有1、2、7、14。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4。 2.下列每组数中,哪两个数是互素的? 1和10 12和26 8和9 6和3 3.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 教师:从刚才的复习中可以看出,同学们都能记住这些学过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综合应用有关的因数、互素的知识,在不改变分数大小的条件下,把一些分数化简,同学们有信心吗? 板书课题:2.2(2)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学习新课 1. 引导学生探索新知。

(1)思考:与分数3012 相等且分母小于30的分数有几个?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3012 的分子和分母是不是互素的?既然不是互素的,它们就一定 有除1以外的公因数。同学们试一试,设法在不改变分数大小的条件下,把化成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让学生自己探索,试着化简。教师巡视,适时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予以点拨。 学生的自学活动可以同桌同学讨论进行,也可以分小组进行,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行,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2)展示化简结果,交流化简分数的方法。 学生:我把3012化简成156。通过观察,我发现3012 的分子、分母有公因数2,为了不改变这个分数的大小,我就用2分别去除它的分子、分母即1562302123012= ÷÷=。这样就得到和 原分数相等并且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化简分数的根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学生:我把3012化简成104。因为3012 的分子、分母有公因数3,所以我就用3去除它的分子和分母,即1043303123012= ÷÷=,这样也得到了和3012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化简分数的根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学生:我把3012化简成52。因为3012 的分子、分母有公约数6,所以我就用6去除它的分子和分母,即526306123012= ÷÷=,这样也得到了和3012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化简分数的根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师:这三位同学都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2、3或6去化简这个分数,得到了与原分数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还有不同的化简结果吗? 学生:我的化简方法和他们不一样,我先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2分别去除它们。即 156 2302123012= ÷÷=,得到的的分子、分母还有公约数3,于是我又用它们的公约数3分别

沪教版六年级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带答案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知识精要 一、分数与除法 1、分数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数和除法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数轴的三个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将数轴的单位长度按照分数的_______来等分,然后看分数的分子是几就从_______开始自左而右的第几个点就表示这个分数。 二、分数的基本性质 5、分数的基本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6、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将一个分数化为_______不同而______相同的分数。 7、分子和分母_________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8、把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__________约去的过程,称为约分。 9、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进行计算,即:_________________ 三、分数的大小比较 10、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比较。 11、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那个分数反而。 12、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运用,可以把异分母的分数化成,然后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来进行比较。 热身练习

一、填空 1、写出数轴上A 、B 、C 三点表示的分数: A: __ B: _ C: _ 2、在下面的数轴上标出下列分数表示的点:31,2,512,2 3。 二、选择 1、把一根5米的钢管平均截成6段,其中每一段是整个钢管的 ( ) A. 65 B. 61 C. 65米 D. 6 1 米 2、下列分数中,与36 16 相等的是 ( ) A.2415 B.2715 C.188 D.9 3 3、某校六年级有合唱队、器乐队、乒乓队和羽毛球队四个兴趣社团,那么合唱队的人数是所有兴趣社团人数的 ( ) A. 41 B.31 C.43 D.无法确定 4、把一张正方形纸片对折两次后,得到的图形面积是原来这个正方形面积的( ) A.21 B. 31 C.41 D.8 1 三、单位换算 (1)7厘米=___________米 (2)15分钟=________小时 (3)75克=__________千克 (4)2天=_______周 四、填空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汇总(沪教版)

六年级数学教材目录(沪教版)六年级上册 第一章数的整除 第一节整数和整除 1.1整数和整除的意义 1.2因数和倍数 1.3能被2、5整除的数 第二节分解质因数 1.4素数、合数与分解质因数 1.5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1.6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第二章分数 第一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1分数与除法 2.2分数的基本性质 2.3分数的大小比较 第二节分数的运算 2.4分数的加减法 2.5分数的乘法 2.6分数的除法 2.7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第三章比和比例 第一节比和比例 3.1比的意义 3.2比的基本性质 3.3比例 第二节百分比 3.4百分比的意义 3.5百分比的应用 3.6等可能事件 第四章圆和扇形 第一节圆的周长和弧长 4.1圆的周长 4.2弧长 第二节圆和扇形的面积 4.3圆的面积 4.4扇形的面积

第一章整数 1.1 整数和整除的意义 1.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1,2,3,4,5,……,叫做整数 2.在正整数1,2,3,4,5,……,的前面添上“—”号,得到的数—1,—2,—3,—4,—5,……,叫做负整数 3. 零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4.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 5.整数a除以整数b,如果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1.2 因数和倍数 1.如果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a就叫做b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 2.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4.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1.3能被2,5整除的数 1.个位数字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2.整数可以分成奇数和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3.在正整数中(除1外),与奇数相邻的两个数是偶数 4.在正整数中,与偶数相邻的两个数是奇数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单元金属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2同步测试无答案鲁教版五四制

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2) 1.金属M与AgNO3溶液发生反应:M+2AgNO3=M(NO3)2+2A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可能是铝B.Ag的金属活动性比M强 C.反应前后M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M一定排在氢前 2.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Fe和Al,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有Al3+、Ag+B.滤液中一定含有Fe2+、Ag+ C.滤渣中一定含有FeD.滤渣中一定含有Ag 3.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至H2SO4、MgSO4和CuSO4的混和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M和滤渣N,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滤液M中一定存在Fe2+B.滤渣N的质量一定小于加入铁粉的质量 C.滤渣N中一定没有单质镁D.滤液M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阳离子 4.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 B.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 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 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5.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硫酸亚铁、硫酸铜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滤渣中一定含有锌;②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锌; ③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最后溶液一定变成浅绿色; ④滤液中溶质一定含有硫酸锌和硫酸镁;⑤滤液的颜色不可能为浅绿色. A.①④⑤B.②③④⑤ C.②③④D.②④ 6.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 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取a点溶液,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B.图标上b﹣c段质量增加的原因是Zn与Cu(NO3)2溶液反应 C.b点时溶液中金属离子有Zn2+、Cu2+,金属单质有Z n、Cu、Ag D.c点和d点溶质种类不同,金属单质种类也不同 7.有X、Y、Z三种金属,把Y投入X(NO3)2溶液中,Y表面有X析 出,若分别将X、Z投入稀硫酸中,X表面有气泡冒出,Z无变化.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Z>Y>X B.Y>X>Z C.X>Y>Z D.X>Z>Y 8.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采用将其中的一种金属分别放入另外两种 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三种金属间的转化关系(如图 所示),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乙、甲、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 9.为了获取“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证据,可以采用() A.比较铁的利用范围是否比铜广B.观察铁是否能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C.观察铁表面的锈迹是否比铜多D.比较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否比铜小 10.用实验探究Al和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若提供的试剂只有:CuCl2溶液、AlCl3溶液、Al、Cu和稀盐酸.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最新苏教版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6~67页例11、例12以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十第1~2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经历操作——观察——推理——发现规律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 2.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把一个分数化成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或指定的分子做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为学习约分和通分打下基础。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是互相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 2. 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数的转化。 教学难点: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正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思考,引入新课 1.教学例1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继续研究分数。 出示例1,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学生汇报。 谈话:请你仔细观察,这些圆的大小怎样?(相等)你觉得哪几个圆的涂色部分大小相等?指名回答(预设:第1,3,4图的涂色部分大小相等) 追问:由此你能得出哪三个分数相等吗?(出示9 36231==) 提问:你能说说31表示什么吗?93呢?2 1呢?

追问:你能用你的正方形纸表示出2 1吗?学生尝试。 2. 提问:你是怎样表示出2 1的?(先对折把单位“1”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1份),教师呈现结果。要求1:继续对折,现在你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涂色部分?(4 2)要求2:请你继续对折,现在你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8 4)要求3:再对折呢?(168) 观察涂色部分有没有发生改变?单位“1”呢?说明这几个分数怎样? 出示16 8844221=== 我们来看看这些相等的分数中的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从 42 2 1=为例开始,多让学生说说,分别板书。三个乘法算式说明后让学生说说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从这三个算式中发现的特点?(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再分别说说除法过程,要求总结(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 你能总结一下,分数的分子和分数发生怎样的变化,分数的大小会不变吗?出示(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提问:是不是所有的数都可以?为什么0除外? 引导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说明理由,补充板书,再请一个同学说说。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三、深入性质,比较发现 1. 让学生说说分数的基本性质,出示完整性质。 提问:你觉得分数的基本性质中,哪些词比较关键?(指出:同时,相同的数,0除外) 让学生加重这些词的语气,再来读一读。 2. 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再说出一个与2 1相等的分数吗?学生举例。 你说的完吗?也就是说一个分数有(无数)个与它相等的分数,那么我们就可以用省略号才表示,补充板书。

沪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 第五讲 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大小比较

第五讲 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大小比较 【回顾与思考】 分数的概念:两个正整数p、q相除,可以用分数q分之p表示。特别注意,分母不为0。 分数与除法的相互转化:将分数形式写成除法的形式或将除法的形式表示成分数形式。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除数不为0)。 分数的分母不能是0。因为在除法中,0不能做除数,因此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所以分母也不能是0。 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 真分数一定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带分数一定大于1。 带分数一定大于它的整数部分,小于它的整数部分加1。这就是引入带分数的好处,能够迅速估计分数值的大小。 【新知新解】 1、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3、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 4、约分的方法:(1)逐步约分法: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逐次去除分子和分母,直到得到一个最简分数。 (2)一次约分法: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去除分子和分母,就得到最简分数。 5、通分的意义: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也叫做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1)公分母:通分过程中,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这个相同的分母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 (2)通分的方法:通分时,用原来的几个分母的公倍数作为公分母,为了计算简便,通常选用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然后把名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6、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1)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分子在的分数大。 (2)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分母小的分数大。 (3)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可以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进行比较,或者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变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进行比较。

沪教版六年级 分数复习,带答案

复习分数 知识精要 1、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即: 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将一个分数化为不同而相同的分数。 分子和分母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把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约去的过程,称为约分。 2、分数的大小比较: 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运用,可以把异分母的分数化成,然后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来进行比较。 3、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都_____1) 假分数:分子大于或者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___________1) 带分数:一个正整数与一个真分数相加所得的数叫做带分数。 4、分数的运算: 分数的加减: 分数的乘除: 倒数: 5、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分数化为小数:任何一个分数都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化成小数或整数 小数化为分数:小数可以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____________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_______,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________。 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 ,再无其他素因数,那么这个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否则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写出下列各图形中阴影部分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 ) ( ) ( ) 2、填入适当的分数 (1)36厘米=_______米 (2)40小时=_______天 3、下列分数 102,1312,73,3321,4 15,4235中是最简分数的是___________。 4、把7化成分母为4的分数是________;把21 35 化成分子为15且与原分数值相等的分数是_______。 5、 把87、? 78.0、65、1615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 6、 要使7x 是真分数,4x 是假分数,那么x 可以取的整数是___________。 7、 在分数94,541,129,142 2,32 17中,能化为有限小数的是____________。 8、用循环小数表示11 43 是___________。 9、实验小学低年级学生占全校人数的41,中年级学生占全校人数的5 2 ,则中低年级学生共占全校人数 的_____,中低年级学生是高年级学生的______(几分之几)。 10、一本小说书共有200页,小杰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8 3 ,则第二天应从第______页开始看。

九年级化学下册 9.2 金属的化学性质中考题 (新版)鲁教版

9.2 金属的化学性质中考题 【中考链接】 1.(2013·泰安)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A)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2013·泰安)小明为探究金属与盐的反应,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溶液底部有少量固体粉末;过滤后在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产生,滤液中无沉淀产生。结 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得出的以下结论错误 ..的是(D ) A.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B.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M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D.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单质铁 3.(2013·宜宾)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C ) A.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 O高温 Cu +CO2 (置换反应) B.将氧化钡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CuSO4+BaCl2=Ba2SO4 + CuCl2 (复分解反应) C.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 Cu(OH)2 +2HCl =CuCl2+2H2O (复分解反应) D.铁与盐酸反应 2Fe+6HCl=2FeCl3+3H2↑ (置换反应) 4.(2013·宜宾)下列有关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 B ) A.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银的导电性强于铜 C.镁和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D.铜能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 5.(2013·泸州)金属Mg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MgO和Mg3N2,在Mg3N2中N元素的化合价是(A) A.-3价 B.-2价 C.+3价 D.+5价 6.(2013·泸州)A、B、C、D为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常见的四种金属。已知:①A+BSO4=ASO4+B ②C+H2SO4=CSO4+H2↑③B+2DNO3=B(NO3)2+2D 请完成以下填空: (1)金属C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填“前面”或“后面”)。 (2)根据上述反应能判断出其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其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A >B>D (用字母填写)。 (3)若A、B、C、D分别为锌、铁、铜、银中的一种,金属C与H2SO4反应后所得溶液呈浅绿色,则金属A为 Zn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AgNO3=Cu(NO3)2+2Ag 。7.(2013·宁波)在实验课中,各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小学五年级升六年级数学试题—-第11讲-分数的基本性质(沪教版)有答案

1.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2.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分数;也会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写出相应的分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此环节设计时间在40-50分钟) 案例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问题导入:(1)把一个披萨平均分成8份,每一份是原来的几分之几?(用分数表示) (2)把一个披萨平均分成8份,小杰,小明和小丽各吃了1份,三人共吃了整个披萨的几分之几?还剩下整个披萨的几分之几?(用分数表示) 参考答案:(1)1 8 ;(2) 3 8 , 5 8 ; 备注:把一个总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之后,其中的1份或若干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思考:(1)将一个橙子平均分成4份,每个人得到4份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呢? 参考答案:1 4 (2)将一个橙子平均分给4个人,就是将一个橙子平均分成4份,按照除法的意义该如何列式?

练习

参考答案: 37,117,167 讨论:如何在数轴上画出分数34,74,9 4 所对应的点. 在数轴上画出分数 35,75,12 5 所对应的点. 案例3:分数的基本性质 思考:如图,一张大小相等的纸,在这些大小相等、不同等分的纸中,涂色部分分别占了纸的几分之几?这些分数有什么关系? ( ) ( ) ( ) ( ) 参考答案: 34,68,912,1216;这些分数的大小是相等的,即36912481216 === 讨论:(1) 34分子分母同时乘以几可分别得分数68、912、1216? (2)1612、129、8 6分子分母同时进行怎样的运算可得分数43 ,它们的分子和分母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123 练习 123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9.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 鲁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9.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 鲁教版 一、置换反应 【点拨】 (1)置换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前面学习过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都属于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它们的特点分别是:①化合反应:A +B +……→AB……(多变 一);②分解反应:AB……→A+B +……(一变多);③置换反应A +BC→AC+B ;④复分解反应:AB +CD→AD+CB (2)有单质和化合物参与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CH 4+2O 2=====点燃CO 2+2H 2O ;有单质和化合 物生成的反应也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3CO +Fe 2O 3=====高温2Fe +3CO 2。 【例题1】 彩虹飞来为天桥,巨龙卧波笑海风。2008年5月1日下午3时40分,随着180辆仪仗车南北双向对开,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试运营通车。大桥主要为钢架 结构,工程技术人员常用如下反应来焊接钢架间的缝隙:2Al +Fe 2O 3=====高温Al 2O 3+2Fe 。有关此反应 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 .该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答题关键:置换反应是中学化学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一,解题时要认真分析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并结合置换反应的概念加以判断。 解析:该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在该反应中铁由+3价变为0价,化合价降低。 答案:C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及应用 【点拨】 (1)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验证得到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沪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大纲

小学 一年级(一) 一、10以内的数 说一说 分一分 数一数 几个与第几个 比一比 数射线 二、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分与合 加法 讲讲算算(一) 减法 讲讲算算(二) 加与减 看数射线做加、减法 10的游戏 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 三、20以内的数及其加减法 11—20的数 十几就是十和几 20以内数的排列 加减法(一) 加减法(二) 讲讲算算(三) 加进来、减出去 数墙 四、识别图形 物体的形状 五、整理与提高 分彩色图形片 推算 比较 加倍与一半 大家来做加法 大家来做减法 组算式 数学游乐场 一年级(二) 一、复习与提高 20以内数的加减法复习

计算游戏 比一比 二、100以内数的认识 十个十个的数 认识100 百以内数的表示 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小练习(一) 认识人民币 三、时间的初步认识(一) 认识钟表 几时、几时半 四、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两位数加两位数 两位数减两位数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 小练习(2) 五、几何小实践 左与右 上、中、下、左、中、右 长度比较 度量 线段 六、整理与提高 百数表 两位数加减法复习 交换 各人眼中的20 小练习(三) 二年级(一) 一、复习与提高 两位数加减法的复习 加与减 巧算 方框里填几 二、乘法、除法(一) 乘法引入 看图写乘法算式 倍 10的乘法 5的乘法

2的乘法 4的乘法 8的乘法 2、4、8的乘法之间的关系 分一分与除法 用乘法口诀求商 几倍 被除数为0的除法 小练习(一) 三、统计 统计表初步 条形统计图(一) 四、乘法、除法(二) 7的乘、除法 3的乘、除法 6的乘、除法 9的乘、除法 3、6、9的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九九”——乘法口诀表 看图编乘、除法问题 分拆为乘与加 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小练习(二) 五、几何小实践 角与直角 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 六、整理与提高 大家来做乘法 乘除大游戏 5个3加3个3等于8个3 5个3减3个3等于2个3 乘与除 数学广场——点图与数 数学广场——幻方 数学广场——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二年级(二) 一、复习与提高 小复习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相差多少 二、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0.2金属的化学性质优质word教案(3)

常见地金属 教 学 目标知 识 目 标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盐溶液地置换反 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 有关地化学问题。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地置换反 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地化学问 题。 3.初步学会如何比较判断两种金属地活 动性

能力目标1认识科学探究地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地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地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地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目标1、激发学习化学地兴趣,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地科学精神。 2.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地和生产地密切 关系。

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地应用较判断两种金属地活动性 教学 内容分析本节课使学生在金属与盐溶液地反应地 实验探究基础上进行充分地分析和讨论,重点是学生将实验现象与金属在水溶液 中地活动性顺序联系起来,然后总结得出活动性强地金属能把活动性弱地金属从 它们地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样有个别到一般,不但总结出金属与盐反应地一般规

律,更重要地是使学生掌握一种科学地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地判断较判断两种金属地活动性 设计思路金属与盐溶液实验探究进一步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归纳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地应用 进一步探究如何验证比较金属 地活动性顺序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自学研究法、讨论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设计意图 [导入]我们还有没有其他 地办法来证明不同金属活动性 地相对强弱呢? [过渡]下面,我们通过此结论来探究锌、铜、铁三种金属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地探究欲,在学习金属化学性质地

(新)沪教版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汇总

2015年暑期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整数 1.1 整数和整除的意义 1.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1,2,3,4,5,……,叫做整数 2.在正整数1,2,3,4,5,……,的前面添上“—”号,得到的数—1,—2,—3,—4,—5,……,叫做负整数3. 零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4.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 5.整数a除以整数b,如果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1.2 因数和倍数 1.如果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a就叫做b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 2.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4.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1.3能被2,5整除的数 1.个位数字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2.整数可以分成奇数和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3.在正整数中(除1外),与奇数相邻的两个数是偶数 4.在正整数中,与偶数相邻的两个数是奇数 5.个位数字是0,5的数都能被5整除 6. 0是偶数 1.4 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 1.只含有因数1及本身的整数叫做素数或质数 2.除了1及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3. 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4.奇数和偶数统称为正整数,素数、合数和1统称为正整数 5.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这几个素数都叫做这个合数的素因数 6.把一个合数用素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素因数。 7.通常用什么方法分解素因数: 树枝分解法,短除法 1.5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如果两个整数只有公因数1,那么称这两个数互素数 3.把两个数公有的素因数连乘,所得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如果两个数中,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较小的数 5.如果两个数是互素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 1.6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1.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2.几个数中最小的公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只要把它们所有的公有的素因数和他们各自独有的素因数连乘,所得的积就是他们的最小公倍数 4.如果两个数中,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那个数

沪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数的整除 1.1 整数和整除的意义 1.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1,2,3,4,5,……,叫做整数 2.在正整数1,2,3,4,5,……,的前面添上“—”号,得到的数—1,—2,—3,—4,—5,……,叫做负整数 3. 零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4.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 5.整数a除以整数b,如果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1.2 因数和倍数 1.如果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a就叫做b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 2.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4.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1.3能被2,5整除的数 1.个位数字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2.整数可以分成奇数和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3.在正整数中(除1外),与奇数相邻的两个数是偶数 4.在正整数中,与偶数相邻的两个数是奇数 5.个位数字是0,5的数都能被5整除 6. 0是偶数 1.4 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 1.只含有因数1及本身的整数叫做素数或质数 2.除了1及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3. 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4.奇数和偶数统称为正整数,素数、合数和1统称为正整数 5.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这几个素数都叫做这个合数的素因数 6.把一个合数用素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素因数。 7.通常用什么方法分解素因数: 树枝分解法,短除法 1.5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2.如果两个整数只有公因数1,那么称这两个数互素数 3.把两个数公有的素因数连乘,所得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如果两个数中,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较小的数 5.如果两个数是互素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 1.6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1.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2.几个数中最小的公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只要把它们所有的公有的素因数和他们各自独有的素因数连乘,所得的积就是他们的最小公倍数 4.如果两个数中,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那个数5.如果两个数是互素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积

鲁教版(五四)化学九年级4.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2

4.2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习目标】: 1.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 【学习重点、难点】 1.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 【学习过程】 温故知新:复习金属的性质,引入,并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和酸、化合物溶液反应,哪些可以反应,哪些不反应呢? 1.许多金属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与、、、等因素有关。 2.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 ①铁和稀盐酸:②镁和稀盐酸: ③锌和稀硫酸:④铝和稀硫酸: ⑤铁和硫酸铜:⑥铜和硝酸银: 4.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发明了冶金技术,利用与发生的置换反应的原理来冶炼金属,并一直沿用至今。 【情境导入】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______,但它的大规模开采、利用仅仅是200多年前的事情。它以其特有的优良性能,导致现在世界上铝的年产量已超过了铜,位于铁之后,居第二位。它的开采、利用要比铜和铁晚得多,这其中除了开采技术问题外,还有什么原因? 回忆: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金属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稀盐酸稀硫酸稀盐酸稀硫酸 镁锌

铁 铜 1.上述四种金属中能跟酸反应的有几种?反应剧烈程度如何?不跟酸反应的有几种?由此排列出四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 2. 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 结论:金属活动性> > > 回忆: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铜片、铜丝分别浸入硫酸铜、硫酸铝、硝酸银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 【交流讨论】 1.通过上述反应你认为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如何排列? 2.通过以上学习探究,你获得了哪些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 【知识拓展】 “药金”又称为“愚人金”,实为铜、锌合金(在合金中各种金属仍然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不变)。由于“药金”外观与黄金相似,常被不法商贩用来冒充黄金牟取暴利。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药金”戒指是假黄金戒指。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二: 活动一:金属活动顺序表 (1)金属活动顺序表(请根据金属活动性依次写出元素符号): (2)规律:

沪教版六年级-分数的基本性质,带答案

1.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通过除法的性质,理解分数的性质并会运用:约分化成最简分数,通分比较分数大小; 3.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应用题. (此环节设计时间在10—15分钟) ? 知识概念抢答: 1.分数的基本性质: ()0,0a a k a k b k b b k b k ?÷==≠≠?÷ 2.通分:将异分母的分数分别化成与原分数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数,这个过程叫做通分 3.约分:把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数约去的过程,称为约分 4.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互素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5.求几个分数的公分母一般有三种方法: ① 如果一个较大分母是其他分数分母倍数,那么这个较大分母是这些分母的公分母 ② 如果若干个分数的分母都互质,那么它们的积就是这些分数的公分母 ③ 一般地,用短除法求若干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并以此为公分母 6.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问题,可通过通分将它们化成同分母且与原分数值相等的分数; 1.把以下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1)210 (2) 2070 (3)2835 (4)8118 2.分数 2772、1751、4297 中,最简分数是 . 3.108千克花生可榨油96千克,平均一千克花生能榨油 千克.(结果用最简分数表示) . 练习

4.在分数 74、2324、3913、69、1520中,最简分数的个数为 个. 5.若35 46x <<,且x 是分母为48的最简分数,则x =_________. 6.在8 a 中,当a =( )时,分数值是0. 当a =( )时,它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当a =( )时,它是最大的真分数; 当a =( )时,它是最小的假分数. 参考答案:1、(1)15;(2)27;(3)45;(4)92;2、4297;3、89;4、2; 5、37 48 ; 6、0,1,7,8 互动探究: 12 211321+=+ 321431+=+ 431 541+=+ (1)通过观察上图,试比较12,23,34与4 5 的大小 ; (2)结合图下的式子与(1)的结论,分析一下:如果一个分数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1,分数的值是否发生改 变?如果发生改变,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3)不用通分,比较19982000,35883590,4888 4900 的大小 。 (4)比较567894456789 1997 5678941997 456789--(填>或<). 参考答案:(1) 12342345<<<;(2)发生改变,变大了;(3)199835884888 200035904900 << ;(4)< (此环节设计时间在40—50分钟) 例题1:把4米长的一条绳子,平均截成5段,每段长( )米,每段占这条绳子的( ). 解析:把4米长的绳子,截成5段,要求每段长几米,就是用4 455 ÷= 米;要求每段占这条绳子的几分之几,就要把这条绳子看作是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5段,每段就是这条绳子的 15 参考答案: 45、1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