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甲烷操作规程

氯甲烷操作规程
氯甲烷操作规程

氯甲烷

生产工艺操作规程

Q/JT QT(7.5.1)-01-02-2001

A版

受控状态:分发号: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

南通江天化学品有限公司

目录

1.产品概述 (1)

2.产品及原辅材料的物化性质 (2)

2.1 产品的物化性质 (2)

2.2原料的物化性质 (6)

2.3辅助材料的物化性质 (7)

3.产品及原材料的质量指标 (13)

3.1 产品的质量指标 (13)

3.2 原料的质量指标 (14)

4.生产工艺流程叙述 (16)

4.1 工艺说明 (16)

4.2 功能描述 (19)

5.工艺及产品控制 (36)

5.1 工艺及产品控制 (36)

5.2 日常工作 (46)

5.3 应急措施 (68)

5.4 催化剂装填 (73)

6.开停车操作 (77)

6.1 开车准备 (77)

6.2 正常开车及操作 (78)

6.3 正常停车 (88)

6.4 紧急停车 (91)

6.5 故障排除 (92)

7.安全生产技术规定 (142)

7.1安全隐患 (142)

7.2安全设备 (147)

8.主要设备仪表清单 (152)

8.1机械设备说明 (152)

8.2仪表设备说明 (180)

9. 维修保养 (212)

10.生产工艺流程图 (222)

1 产品概述

将浓盐酸(30%)通过解析塔脱析成氯化氢气体,将甲醇通过汽化器与过热器形成甲醇气体,氯化氢与甲醇安一定比例经喷射混合器进入反应釜。反应釜内装有一定液位的高温Zncl2(150℃)混合气在反应釜内生成氯甲烷与等摩尔水,富含水的氯甲烷经过水洗,碱洗及三个硫酸塔干燥后,纯度达99.99%,气态氯甲烷通过压缩压缩成液态储存于库区。

反应方程式:

CH3CL(g)+HCL(g)ZnCL2 CH3CL(g)+H2O(g)

(110-150℃)

氯甲烷是有机硅,农药或合成其它化合物的基本原料。

2 产品及原料的物化性质

2.1产品的物化性质:

2.1.1氯甲烷

分子式 CH3CL

分子量 50.5

物理性质:

熔点:-97.7℃

沸点:-23.7℃

燃点:632℃

闪点<-50℃

相对密度(20) 0.916

溶解性:易溶于水,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

氯甲烷C-CL键的键能较小(c-cl338.9 kj/mol),因此氯甲烷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反应都发生在c-cl键上。

能与亲核试剂发生取代反应如:NH3 H2O AgNO3

能与金属反应,形成有机金属化合物如:Na Mg

2.2 原料的物化性质

2.2.1氯化氢

物理性质:

熔点:-114.2℃

沸点:-85℃

相对密度:1.19

溶解性:易溶于水

腐蚀性:强烈腐蚀

化学性质:

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如NaOH Ca(OH)2

能与金属及金属氧化物反应:如Zn Fe Al CaO MgO

能与有机物发生取代反应:如CH3OH

能与某些盐发生反应:如Na2CO3

2.2.2甲醇

分子式: CH3OH

分子量: 32

物理性质:

熔点:-97.8℃

沸点:64.8℃

闪点:11℃

相对密度(20):0.792

溶解性:与水互溶

化学性质:

甲醇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官能团(-OH)。在化学反应中根据键的断裂方式,主要有氢氧键断裂和碳氧键断裂两种。

能与活泼金属反应:如Na K Al

能与卤化氢反应:如CH3OH C2H5OH

能与无机酸发生反应:如H2SO4 HNO3 H3PO4

氧化和脱氢反应

2.2.3 氯化锌

分子式: ZnCL2

分子量: 136

物理性质:

熔点:365℃

沸点:732℃

相对密度:2.91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甘油,不溶于液氨。

化学性质:与强氧化剂发生反应。

2.2.4 氢氧化钠

分子式: NaOH

分子量: 40

物理性质:

熔点:318.4℃

沸点:1390℃

相对密度:2.12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化学性质:与强酸,二氧化碳、过氧化碳、过氧化物发生反应。

2.2.5硫酸(98%)

分子式: H2SO4

分子量: 98

物理性质:

熔点10.5℃

沸点:330℃

相对密度1.83

溶解性:与水混溶

化学性质:与碱类、碱金属、水、及强还原剂反应。

2.2.6盐酸(20%)

物理性质:

熔点-114.8℃

沸点:108.6℃

相对密度:1.20

溶解性:与水混溶溶于碱液

化学性质:与碱类、胺类、碱金属发生反应。

3 产品及原料的质量指标

3.1产品的质量指标

氯甲烷优等品一等品纯度≥99.8%wt ≥99.50%wt 水份≤0.01%wt ≤0.05%wt 蒸发残份≤0.0030%wt ≤0.0060%wt 酸份(以盐酸计)≤0.0015%wt ≤0.0030%wt 3.2 原料的质量指标

3.2.1 甲醇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并无可见杂质密度(20℃)g/ml 0.791-0.792

甲醇含量 WT% ≥99.5

水份含量 WT% ≤0.1

乙醇含量 WT% 0.01

3.2.2 盐酸

HCL ≥30.0% wt

Fe ≤0.006% wt

硫酸盐(以SO4-2计)≤0.005% wt

砷≤0.0001% wt

灼烧残渣≤0.08% wt

3.3 辅助材料的质量指标

3.3.1 氢氧化钠水溶液

组成指标

NaOH 30%WT

NaCO3≤0.4%WT

Fe ≤0.005%WT NaCL ≤4.7%WT 3.3.2 硫酸

H2SO4 >98%wt

SO2 <50ppm wt CO2 <1ppm wt CS2 <1ppm wt H2S <1ppm wt

4 生产工艺流程叙述

4.1.工艺描述

浓盐酸(30.%HCL)由贮槽(V-101ab),经泵(P-101a/b/c)进入酸预热器(E-102)与解吸塔排出的约120℃的稀酸换热后进入解吸塔(T-101)顶部,塔顶装有一分布器,能使浓酸均匀的分布于塔中,沿填料而下,塔底再沸器(E-101)用蒸汽加热维持塔顶温度85+℃,顶压0.060mpa-0.085Mpa,浓酸中的氯化氢气体被解析出来,夹带着部分水蒸气从塔顶逸出,依次经过循环水冷却器(E-105)和冷冻盐水冷却器(E-106),冷却后混合气温度为10℃左右,水蒸气被冷凝下来,同时吸收氯化氢气体形成冷凝酸,高浓度的氯化氢(99%以上)被送往氯化氢缓冲罐(V-104)供合成氯甲烷使用。冷凝酸进入冷凝酸罐(V-103),经液位调节进入浓盐酸贮槽(V-101ab)。脱吸塔底的20%稀酸经酸预热器及循环水冷却器,冷却至40℃进入稀盐酸贮槽(V-102ab),再经泵(P-102a/b)送入槽车。

从甲醇库区送来的甲醇进入甲醇计量槽(V-116a/b),经甲醇泵(P-

103a/b)进入甲醇汽化器(E-103),液位一般由液位控制器控制在40-

120cm,通过调节蒸汽量控制甲醇气的压力为200Kpa左右,经过汽化的甲醇再进入甲醇过热器(E-104),通过蒸汽调节阀保持过热器的温度为120℃。

过热的甲醇气体与从氯化氢缓冲罐(V-104)过来的氯化氢气体经调节阀控制体积比值为1:1.1后,经过喷射混合器(S-101),由底部分布器进入氯甲烷反应釜(R-101),与预先配置好的触媒ZnCL2在高于110℃下进行催化反应,反应生成的氯甲烷等混合气体,经回流冷凝器(E-108)冷至93-99℃,冷凝液经气液分离器(V-105)后再回流到氯甲烷反应釜(R-101),反应釜(R-101)的液面可以通过调节气液分离器的出液量来保持,通过调节回流冷却水的量来保证气液分离器(V-105)的液面,,经过冷却的合成气经气液分离器(V-105),进入氯甲烷冷凝冷却器(E-109),冷却至40℃,将气体中夹带的水和甲醇大部分冷凝下来,同时过量的氯化氢也部分溶解于冷凝液中,冷凝液与未凝气体进入酸水洗塔(T-102)与从塔底出来经洗涤酸冷却器(E-

110)冷却的稀酸和自来水从塔顶喷淋洗涤,进一步除去未凝气体中的氯化氢和甲醇,塔底稀酸由酸循环泵(P-106a/b)打循环,调节阀调节塔釜液位控制稀盐酸进入稀盐酸贮槽(V-102ab).

经过酸水洗塔(T-102)洗涤的合成气,进入中和脱水塔(T-103),塔顶加入预冷至约-5℃的5~15% NaOH水溶液喷淋,以去除合成气体中残余的氯化氢,同时因气体被冷却(出塔~0℃)进一步除水,浓碱由汽车槽车送至碱贮槽(V-107),由碱输送泵(P-114)送至碱循环槽(V-108ab)配成15% NaOH溶液,通过碱循环泵(P-107a/b)循环使用,当碱液浓度低于5%时更换新鲜碱液,废碱液根据废水池情况分批排放。

出中和脱水塔(T-103)的气体进入碱液除雾器(V-112)除雾后,进入第一干燥塔(T-104),与从塔顶喷淋的75%-93%的H2SO4逆流接触,除去气体中微量水和二甲醚,75%-93% H2SO4来自第二干燥塔(T-105)塔底,并经稀

H2SO4冷却器(E-112)预冷至约15℃进塔,第一干燥塔(T-104)塔顶气体进入第二干燥塔(T-105)塔底,与从塔顶喷淋的88%-93%的硫酸逆流接触,继续除去气体中微量水和二甲醚,硫酸来自第三干燥塔(T-106)塔底,并经硫酸冷却器(E-113)冷却至约15℃进塔,第二干燥塔(T-105)塔顶气体进入第三干燥塔(T-106)下部,与从塔顶喷淋的98%浓硫酸逆流接触,进一步除去气体中微量水和二甲醚,保证出塔气体中水和二甲醚含量≤50ppm。

干燥后的氯甲烷气体经硫酸除雾器(V-113)除雾后进入氯甲烷缓冲罐(V-114),经氯甲烷压缩机(C-101ab)压缩至~0.7Mpa(表压)再经氯甲烷第一冷凝器(E-116),氯甲烷第二冷凝器(E-117),冷凝为液体成品氯甲烷进入氯甲烷贮槽。

5 工艺及产品控制

5.1 工艺控制指标

5.1.1 盐酸脱吸岗位

解吸塔顶温度: 70±10℃

解吸塔顶压:≤0.085Mpa

解吸塔釜温度: 120±5℃

第一冷凝器出口温度:≤40℃

第二冷凝冷却器温度:≤4 0℃

进塔盐酸流量:≤5m3

再沸器蒸汽压力:≤0.4Mpa(A)

5.1.2 合成岗位

反应釜温度: 150±5℃

甲醇过热器温度: 120±5℃

气液分离器温度: 93-99℃

氯化氢缓冲罐:≤0.085Mpa

甲醇汽化器压力: 0.20±0.02Mpa 反应釜液位: 50-95%

气液分离器液位: 20-90%

氯化氢与甲醇流量: 1.05-1.1:1 甲醇汽化器液位:≤80%

5.1.3 精制岗位

酸水洗塔

塔顶温度:≤20℃

进塔自来水流量:≤0.188m3/h

洗涤酸浓度: 5-30%

循环洗涤酸流量:≤3-4 m3/h

中和脱水塔

塔顶温度: -5~5℃

循环碱液流量:≤3-4 m3/h

循环碱液浓度: 5~15%

第一干燥塔

塔顶温度:≤20℃

循环硫酸流量:≤3-4m3/h

循环硫酸浓度:≥75%

第二干燥塔

循环硫酸流量:≤3-4m3/h

循环硫酸浓度:≥88%

第三干燥塔

塔顶温度:≤20℃

循环硫酸流量:≤3-4m3/h

循环硫酸浓度:≥93%

5.1.4 压缩岗位

氯甲烷压缩机

出口温度:≤160℃

出口压力:≤0.65Mpa(g)

氯甲烷第一冷凝器出口温度:≤50℃

氯甲烷第二冷凝器出口温度:≤40℃

缓冲罐压力:0.5-5Kpa

氯甲烷压缩机回流冷却器出口温度:≤50℃

5.2 盐酸的脱析量、氯化氢的利用率及产品得率的计算5.2.1 盐酸的脱析量

m = (c1-c2)

(100-c2)

氯化氢体积 = 吨氯化氢脱析量*1000*Q*P * 22.4 32

其中:C1:浓盐酸含量%

C2:稀盐酸含量%

Q:浓盐酸进塔量 m3/h

P: 浓盐酸密度 kg/m3

m:吨盐酸的脱析量(T)

5.2.2 氯化氢的利用率

m

D1 =氯甲烷中折成的氯化氢量= 50.5 * 36.5 生产中耗氯化氢总量 m * Q * p * t

其中:D1:氯化氢的利用率

m:某段时间内的氯甲烷产量(T)

t:时间(h)

5.2.3 产品得率

M

D2=氯甲烷折成的甲醇量=50.2 * 32= M * 32 生产中所耗甲醇量 m m*50.5

其中: M:氯甲烷总产量(T)

m:甲醇的总用量(T)

6 开停车操作

6.1 开车前的准备

6.1.1.公用工程的启动

6.1.1.1冷冻人员启动循环冷却水系统。

6.1.1.2合成岗位通知甲醛车间送蒸汽。

6.1.1.3领班检查车间水、电、气是否到位。

6.1.2.盐酸脱吸岗位

6.1.2.1 检查水、电、蒸汽、仪表空气及仪表是否正常。

6.1.2.2 开盐酸贮槽(V-102a、b)总放空阀(下酸阀)。

6.1.2.3 浓盐酸贮槽(V-101a、b)具备有一槽酸,脱吸系统可准备开车。

6.1.2.4 通知氯甲烷合成系统准备接受氯化氢气体,打开第二冷凝器(E-116)冷冻盐水出口阀及进口调节阀的前后根部阀(三楼)。

6.1.2.5 打开第一冷凝器(E-105)冷却水进出口阀,开塔釜酸冷却器冷却水的进出口阀。

6.1.2.6 打开脱吸塔塔釜下酸阀的前后根部阀,关排净阀。

6.1.2.7 开浓盐酸贮槽(V-101a、b)下酸阀,酸预热器,塔釜酸冷却器进出口阀,进酸流量计及进酸调节阀的前后根部阀(球阀)及进酸阀,开盐酸泵(P-101)进出口阀,准备开车。

6.1.3. 合成岗位

6.1.3.1送水、电、汽(气)及仪表用气至各操作点。

6.1.3.2 触媒预热

1) 测触媒比重(50℃应在1.96-2.06之间)

2) 开氯甲烷冷凝器(E-109)冷却水上、下阀向冷凝器供水。

3) 开启触媒加热器(E-107ab)气相平衡阀。缓慢开启触媒加热器加热蒸

汽阀,控制升温速率小于20℃/h夹套蒸汽压力小于0.3Mpa(g)。

4) 触媒加热器(E-107a)温度达到80℃后,关其夹套蒸汽阀停止加热,

开其底部排料阀,将预热的触媒部分或全部放入反应釜(R-101)后,

关排料阀。

5)触媒加热器(E-107b)继续升温,温度超过80℃后,可提高其升温速率至30℃/h,夹套蒸汽压力控制在0.5Mpa(g)以下。待温度升至130℃后,停止蒸汽加热并将触媒再放入反应釜。

6)触媒加热器(E-107a)温度低于40℃后,关气相平衡阀与系统隔绝。6.1.3.3 检查甲醇计量槽(V-116ab)和浓盐酸贮槽液面,并记录。

6.1.3.4开启甲醇计量槽(V-116ab)出口阀、放空阀。

6.1.3.5开甲醇泵(P-103a/b)进口阀,甲醇液位调节阀前后根部阀。

6.1.3.6 在合成系统均处于关闭状态下,应打开以下阀门。

1) 回流冷凝器(E-108)冷却水阀门调节阀前后根部阀。

2) 氯化氢流量计及调节阀前后根部阀。

3)甲醇汽化器(E-103)加热蒸汽调节阀前后根部阀。

4) 气液分离器底调节阀前后根部阀,回流液冷凝器(E-108)冷却水调节阀

前后根部阀。

6.1.3.7 开车前确保所有调节阀处于手动操作状态。

6.1.3.8 所有转动设备进行手动盘车。

6.1.4 精制压缩岗位

6.1.4.1 水、电、蒸汽及仪表用气是否正常。

6.1.4.2 检查系统是否完整,各阀门是否开关到位,无泄漏点。

6.1.4.3 请仪表工确认仪表准确好用,电工确认各电机、电器正常好用。

6.1.4.4 在送冷冻盐水前,确定硫酸三个塔的冷冻盐水手动阀是关的。

6.1.4.5 检查酸水洗系统,打开洗涤酸冷却器(E-110)冷冻盐水调节阀前后的根部阀,打开酸水洗塔进水调节阀前后根部阀,打开塔釜液位调节阀前后的根部阀。

6.1.4.6 检查碱循环系统,打开碱液冷却器(E-110)冷冻盐水调节阀前后的根部阀,关碱液放空阀,形式碱液循环槽的进出料阀和平衡阀。

6.1.5 压缩岗位

6.1.5.1 检查水、电、仪表及气是否正常。

6.1.5.2 打开氯甲烷第一冷凝器(E-116)循环水进出口阀。

6.1.5.3 打开氯甲烷第二冷凝器(E-117)冷冻盐水进出口阀,一冷、二冷出料阀。

6.1.5.4 打开氯甲烷崇槽(V-115ab)受料阀、平衡阀,打开二楼氯甲烷进料总阀。

6.2 正常开车

6.2.1盐酸脱吸岗位

初开车时,气动阀都用手动控制,待正常后切换为自动,开车过程中气动阀调节要平稳,切忌大起大落。

6.2.1.1开车前再次检查各阀门的开启是否正常。

6.2.1.2接控制室通知,启动盐酸泵,开启出口阀,通过调节回流阀开度控制泵出口压力为0.3Mpa。

6.2.1.3 打开二楼蒸汽总阀,开再沸器(E-101)加热蒸汽调节阀的前后根部阀,当脱析塔有液位显示时,控制蒸汽调节阀,使再沸器少量进汽,缓缓加热。

6.2.1.4 稍开再沸器蒸汽夹套排污阀,检查蒸汽闪凝水是否呈酸性,如果

PH<3,可将再沸器的弹簧罗丝均匀地紧一次,如果PH还是较低,则将弹簧再紧一圈,直到PH上升为止。

6.2.1.5 打开氯化氢缓冲罐(V-104)进出口阀及出口调节阀的前后根部阀和出口放空调节阀的前后根部阀,控制压力≤0.085Mpa,并通知氯甲烷合成系统接受,打开冷凝酸槽(V-103)液位前后根部阀,控制液位50%。

6.2.2.合成岗位

6.2.2.1 当脱析塔有压力显示时,手动操作氯化氢流量调节系统,保持缓冲罐压力小于0.085Mpa,当氯化氢流量达到指定值之后调节器由手动切换到自控状态。

6.2.2.2 随着氯化氢的不断通入,反应釜温度进一步升高,当反应釜(R-101)温度达到110℃,并确认精制压缩岗位已处于正常状况时,控制室通知开启甲醇系统,同时通知压缩岗位作好收料准备。

6.2.2.3 启动甲醇泵,开甲醇出口阀,调节出口回流阀,控制泵出口压力

0.3Mpa。

6.2.2.4 手动操作甲醇汽化器(E-103)液位调节系统,当液位达到规定的量程时,由手动切换到自控状态。

6.2.2.5 手动操作甲醇汽化器加热蒸汽调节系统,给汽化器和过热器送蒸汽。

6.2.2.6 甲醇汽化器压力达到0.2Mpa(g)时,将甲醇蒸汽压力调节切换到自控状态。

6.2.2.7 当甲醇过热器温度达到120℃时,将温度调节系统由手动切换到自控状态。

6.2.2.8 开启喷射混合器上甲醇气体总阀,手动操作甲醇流量调节阀,当甲醇流量达到指定值时,流量调节由手动切换到自控状态。

6.2.2.9 小幅调整甲醇或氯化氢流量,使甲醇和氯化氢按配比摩尔数进行混合,进入反应釜进行气液相催化反应。

6.2.2.10 给定反应釜液面值,将反应釜液面调节拨至自动,当反应釜温度开始上升时,可判断反应已开始。

6.2.2.11 反应初始阶段应根据液相甲醇和盐酸的量来判断甲醇与氯化氢的气体流量计是否准确。

6.2.3 精制岗位

6.2.3.1 反应釜投触媒前,接控制室通知,精制岗位启动洗涤酸循环泵,流量控制在3-4m3/h左右,塔顶加水量不大于200kg/h(可视稀酸含量而调整)。手动控制冷冻盐水阀的开度,当塔顶温度在20℃左右时将控制阀改为自动,设定值为20℃同时将塔釜液面自控设为50%左右。一般情况塔顶加水量不大于

200kg/h(可视稀酸含量而调整)。

6.2.3.2 反应釜投触媒前,接控制室通知,启动碱液循环泵,调节现场转子流量计,流量控制在3-4m3/h左右。手动控制冷冻盐水阀的开度,当精制岗位顶温达-5℃~5℃时将控制阀改为自动,设定值为-5℃~5℃。待循环槽(V-108)碱液浓度低于5%时,即开待用槽进入生产循环,关闭在用槽出料阀、进料阀、气相平衡阀,打开排净阀、放空阀,视废水池水质情况,将废碱液分批排放。排完后应用水及时清洗,按照先碱后加水原则进行配碱,配制浓度一般在15%左右。

6.2.3.3 反应釜投甲醇前,接控制室通知,依次启动硫酸一、二、三塔循环泵,打开硫酸冷却器(E-112、E-113、E-114)冷冻盐水调节阀及现场前后根部阀,手动控制冷冻盐水阀的开度,当塔顶温度在15-20℃左右时将控制阀改为自动并设定为15-20℃同时将一塔液位设为50%。若为检修后开车,则打开第一干燥塔塔釜液位调节阀前后根部阀,自控液位在50%左右,打开浓硫酸调节阀

及前后根部阀,启动浓硫酸液下泵,调节进塔浓硫酸量,通过第三干燥塔(T-106)塔釜溢流到第二干燥塔(T-105)塔釜,再溢流到第一干燥塔(T-104)塔釜后,待第一干燥塔塔釜有液面显示时,依次启动浓硫酸循环泵、硫酸循环泵、稀硫酸循环泵,通过三楼视镜调节泵出口流量在恰当范围。

6.2.3.4 各塔循环正常后,检查碱液除雾器(V-112)、硫酸除雾器(V-113)的压差情况。

6.2.4.压缩岗位

6.2.4.1 接合成岗位通知后,打开氯甲烷缓冲罐(V-114)进口阀,打开氯甲烷排空阀,排放管道中的空气和低纯度的氯甲烷气体。

6.2.4.2 将变频器压力设为1.5-2.0kpa,氯甲烷排气3-5分钟后,打开压缩机现场电源开关,启动压缩机,待压力起来后,徐徐打开出口阀,缓冲罐压力一般控制0.5-5kpa,,油压≥0.1Mpa,压缩后的氯甲烷气体经冷凝器和再冷器冷凝成液态氯甲烷进入成品贮槽(V-115ab),不凝气通过放空遥控调节,放空遥控阀压力设定0.65为mpa。每班确保手动排气1-2次。

6.2.4.3 氯甲烷缓冲罐压力控制在0.5-5Kpa,如因氯甲烷产量低压缩机转速慢,油压达不到0.1Mpa时,可手动少量打开压缩机回路阀进行调节。

6.3 开车后的正常操作

6.3.3.1 经常观察反应器内反应情况按工艺要求检查各项指标执行情况。

6.3.3.2 每1小时巡回检查一次,并准确填写操作记录。

6.3.3.3 先开备用泵及冷却水阀,启动备用泵,开出口阀,关闭在用泵出口阀停在用泵,关冷却水阀(正常到泵操作)。

6.3.3.4 正常倒罐操作

先开待用罐的平衡阀、物料进口阀,以及其它有关阀门,使待用罐进入正常生产系统,而后再关闭在用罐的物料进口阀平衡阀。

6.3.3.5 泵的操作

6.3.3.5.1 干燥塔硫酸循环泵的操作

6.3.3.1.1启动操作:

a、检查泵油位、接地是否良好,若长时间停车,手动盘动叶轮;

b、打开进料阀,打开回流阀,打开出口阀;

c、启动泵,慢慢关小回流阀,至额定压力;

d、检查泵电流,泵压力及振动情况。

6.3.3.1.2. 停泵操作:

a、打开回流阀,关闭出口阀;

b、通知控制室停泵;

c、关闭进口阀门;

d、再次确认泵进出口根部阀已经关闭,打开低点排放阀,将泵腔内的酸排尽。

6.3.3.2 浓硫酸输送泵的操作

6.3.3.2.1. 启动操作:

a、检查油位,接地是否良好,若长时间停车,手动盘动叶轮;

b、打开回流阀,关闭出口阀门;

c、开启泵冷却水进出口阀门,(注意:冷却水量不宜过大,以免造成浪费);

d、启动泵,开启出口阀,慢慢关小回流阀至额定压力;

e、检查泵压力、振动及噪音情况。

6.3.3.2.2. 停泵操作

a、打开回流阀门,关闭出口阀;

b、通知控制室停泵;

c、关闭进口阀门;

d、及时关掉泵冷却水。

6.3.3.3盐酸泵的操作

6.3.3.3.1 启动操作:

a、检查泵油位、接地是否良好,若长时间停车,手动盘动叶轮;

b、打开进口阀,打开回流阀;

c、启动泵,开启出口阀门,关小回流阀至额定压力;

d、检查泵压力、振动及噪音情况。

6.3.3.3.2. 停泵操作

a、打开回流阀,关闭出口阀;

b、在现场切断泵的电源;

c、关闭进口阀门;

6.3.3.4 氯甲烷出料屏蔽泵的操作

6.3.3.4.1. 启动操作:

a、检查泵接地是否良好;

b、固定槽车,将出料管与平衡管同槽车连接,并确定槽车已接地;

c、开启贮槽及泵平衡阀;

d、开启泵进料阀,开启回流阀,关闭泵出口阀;

e、启动泵,慢慢开启出口阀,调节泵出口压力至5巴,使氯甲烷自身循环;

f、开启槽车平衡阀;

g、慢慢开启槽车进料阀,同时关小回流阀,保持泵出口压力为5巴;

h、若泵气蚀,停泵,关闭除泵平衡阀外所有平衡阀;强制打开二楼排气阀,排气后从C条开始重新启动泵;

I、检查泵是否在绿区工作,泵出口压力,振动及噪音情况。

6.3.3.4.2. 停泵操作

a、关闭出口阀;

b、通知控制室停泵;

c、关闭进口阀门;

6.3.3.5甲醇泵的操作

6.3.3.5.1启动操作:

a、检查接地是否良好;

b、打开进口阀们,打开回流阀门,打开泵后排气阀排气;

c、启动泵,开启出口手动阀门,慢慢关小回流至额定压力;

d、通过气动阀调节流量;

e、检查泵是否在绿区工作,泵出口压力,振动及噪音情况。

6.3.3.5.2. 停泵操作

a、关闭出口阀;

b、通知控制室停泵;

c、关闭进口阀门;

6.4 正常停车

6.4.1 盐酸脱吸岗位

6.4.1.1 接到氯甲烷合成系统停车通知后,通知甲醛控制室调节蒸汽压力。同时关再沸器(E-101)加热蒸汽调节阀及前后根部阀,停盐酸泵(P-101),关盐酸贮槽(V-101)出料阀。

氯化车间安全操作规程完整

氯化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一、造气岗位 Ⅰ、本岗位工艺概况简述: 先将PE投入投料釜中,在助剂的作用下,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按比例通入氯气,PE经氯化形成CPE。 生产原理 在助剂的作用下CL原子取代PE分子中的H原子,根据工艺要求做成一定氯含量的氯化聚乙烯。 影响氯化的主要因素 1)釜压力 2)釜温度 3)各温度段通氯量 4)助剂的合理搭配 Ⅱ、本岗位安全操作要点 氯化岗位 1)检查各零部件的连接是否有松动,若有松动必须拧紧加固,以免工作中有漏油、漏气或其他事故的发生。 2)检查减速机的润滑油油位是否正常,电机转动是否正常; 3) 检查水套冷却水阀是否开启,压力表、温度表指示是否准确。 4) 检查反应釜搪瓷有无缺陷。 5) 通知电工检查配电设施、接线是否正常。 6)检查管道、阀门、仪表是否齐全、符合要求。按流程顺序检查阀门开关情况

是否正确。 正常操作 1投料前清理釜的杂物,检查釜壁搪瓷是否完好,各孔径的密封性完好、机械传动部分性能良好无杂音;杜绝出现泄漏情况。 2向釜注入1/2体积的清水,将称量准确的乳化剂、分散剂、引发剂加入反应釜,并开动搅拌,投入PE,密封釜口后给反应釜升温。 3打开排空阀排空釜空气。然后关闭排空阀打开通氯向釜通入氯气,氯气的通入速度一定要均匀。 5当釜压升至0.08-0.1MPa时关闭通氯阀,打开排空阀如此反复2-3次,用氯气赶除釜残存空气,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釜压,赶气过程一定缓慢,便于为其吸收装置充分吸收,杜绝氯气泄漏。 6打开通氯向釜继续通氯,同时记录通氯量,釜温釜压。 .7每15分钟记录一次,并随时调整通氯速度和釜温。 8通氯过程按照具体生产工艺进行。 9氯化后期温度要稳定,避免大起大落,通氯时间5小时左右。反应釜压力最高压力不超过0.55Mpa,超过时可以放缓通氯速度,避免超压形成安全隐患。 10通氯完毕后,关闭通氯阀,保温20分钟。 11打开降温系统给釜降温,温度下降至110℃时打开空压机,用空气将釜残存氯气赶除,其方法是:开启空压阀门向釜充气,同时打开排空阀,并使釜压保持在0.1Mpa,时间约20分钟。 .12当温度下降至90℃时,关闭排空阀,打开釜底放料阀,将物料压入脱酸水洗釜。 13降温放料前一定要排除反应釜残余氯气。 Ⅲ、本岗位开、停车安全操作规程 1、开车、停车步骤 将物料压入脱酸水洗釜后,确认釜无压力后打开人孔,清理氯化釜残余物料,检查搪瓷、搅拌轴、折流板有无异常,;确认与釜体连接阀门关闭情况。

氯甲烷包装及使用说明书

三氯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第九部分 第二部分第十部分 第三部分第十一部分 第四部分第十二部分 第五部分第十三部分 第六部分第十四部分 第七部分第十五部分 第八部分第十六部分 化学品中文名 称:三氯甲烷? 化学品俗名:氯仿 化学品英文名 称:trichloromethane ? 英文名称: chloroform 技术说明书编 码:836 CAS No.:67-66-3? 生产企业名称: 地址:

生效日期: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三氯甲烷≥%67-66-3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心、肝、肾有损害。急性中毒: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初期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兴奋、 皮肤湿热和粘膜刺激症状。以后呈现精神紊乱、呼吸表浅、反射消失、昏迷 等,重者发生呼吸麻痹、心室纤维性颤动。同时可伴有肝、肾损害。误服中 毒时,胃有烧灼感,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后出现麻醉症状。液态 可致皮炎、湿疹,甚至皮肤灼伤。慢性影响:主要引起肝脏损害,并有消化 不良、乏力、头痛、失眠等症状,少数有肾损害及嗜氯仿癖。?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有毒,为可疑致癌物,具刺激性。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危险特性:与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在空气、水分和光的作用下,酸度增加,因而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 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 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 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

通氯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

The prerequisite for vigorously developing our productivity is that we mus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safety of our company and our own live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通氯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

通氯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导语:建立和健全我们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引我们生产劳动的方向。而大力发展我们生产力的前提,是我们必须对我们企业和我们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可用于实体印刷或电子存档(使用前请详细阅读条款)。 一.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液氯钢瓶、气化器、蒸发器、管道、阀门、管件有无泄漏,连接部分有无松动现象,焊缝有无变化。 2.检查吊装、称重、计量、压力表、温度计、止回阀是否灵敏好用。 3.取磅称,用标准砝码进行校验,以确保计量准确。 4.检查电机、照明开头开关绝缘情况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要求开始送电。 5.检查通氯釜油窗液位是否缺油,并按要求加油。 6.检查公用工程系统(冷却水系统、冷冻水系统、蒸汽系统)管道、阀门及各种管件是否完好。 7.必要时可先在通氯系统管线内充少许氯气之后用0.2%氨水进行检查。 8.检查各种生产必备的工器具是否齐全好用。

9.检查各种防护器材、消防器材是否齐全好用。 二.通氯工序使用液氯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液氯钢瓶开启应使用专用扳手,不得用活动扳手和管钳子开启,开启应缓慢,关闭时不能用力过猛或勉强关闭;禁止用钢瓶阀直接作节流阀使用。 2.使用钢瓶前必须复核重量;钢瓶内液氯不准用完,必须留有余氯,钢瓶应保留5公斤以上余氯。 3.每次用氯作业结束后,必须立即关闭瓶阀,并记录钢瓶重量。 4.空瓶返回时,安全附件应齐全。 5.钢瓶、管道、设备的连接垫圈,应选用石棉橡胶、氟塑料等材料,严禁用橡胶垫。 6.气化器夹套配有冷水,用于控制气化器内的液氯温度,以不应超过40℃为宜,气化压力不得大于0.3MPa。 7.液氯钢瓶空瓶和重瓶不得混放。 8.气化器、蒸发器均设有排污口,并按工艺要求定期排放残液,以防止NCl3积存。 三.氯气泄漏抢救和防护 1.氯气泄漏时,现场作业人员要立即堵漏,并报告车间领导,组

氯甲烷车间191C安全操作规程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2177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氯甲烷车间191C安全操作规程正式样本

氯甲烷车间191C安全操作规程正式 样本 使用注意:该操作规程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贮存原料、副产品和中间产品,以确保生产正常 运行。 2、191C使用过程中的有关规定 2.1参加操作的人员必须在明显部位佩带试车 证,无关人员不得进入警戒区域。 2.2必须严格服从公司生产指挥系统进行指挥, 听从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 2.3必须按《氯甲烷车间191C安全操作规程》 进行操作,在操作期间必须实行监护操作。 2.4机、电、仪、检修人员必须值班以保证和操

作人员的密切配合,在维修、调整、整改时应先办理工作票,防止发生事故。 2.5必须严格按照公司规定,达到合格条件才能允许接收或外卖。 2.6除另有文件规定,191C的正常操作以本方案为依据,不得擅自修改。 3、191C使用前必须具备的条件 3.1、设备、管道、螺栓、仪表电器安全附件等要求安装到位,检查各部阀门处开闭状态泵等符合要求。 3.2、管道强度试验完毕,手续齐全。 3.3、DCS液位、流量等指示调试合格并可同步使用。 3.4、各泵必须具备送料条件。 4、191C的操作步骤

通氯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

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546 通氯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通氯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液氯钢瓶、气化器、蒸发器、管道、阀门、管件有无泄漏,连接部分有无松动现象,焊缝有无变化。 2.检查吊装、称重、计量、压力表、温度计、止回阀是否灵敏好用。 3.取磅称,用标准砝码进行校验,以确保计量准确。 4.检查电机、照明开头开关绝缘情况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要求开始送电。 5.检查通氯釜油窗液位是否缺油,并按要求加油。 6.检查公用工程系统(冷却水系统、冷冻水系统、蒸汽系统)管道、阀门及各种管件是否完好。 7.必要时可先在通氯系统管线内充少许氯气之后用0.2%氨水进行检查。 8.检查各种生产必备的工器具是否齐全好用。 9.检查各种防护器材、消防器材是否齐全好用。 二.通氯工序使用液氯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液氯钢瓶开启应使用专用扳手,不得用活动扳手和

5-工艺操作规程((模板)

XXXXXX(产品)生产工艺操作规程1、产品概述 2、产品和原料的物化性质 2.1产品XXXXX 2.1.1、化学名称: 化学结构: 分子量: 2.1.2、产品的物理性质: 2.1.3、化学性质 2.2、原料的物化性质: 2.2.1、原料XXXX物化性质 2.2.2、原料XXXXXX物化性质

. . . . . 3、产品及原料质量标准:3.1、产品XXXXXX质量标准 外观: 3.2、原料质量标准:(例如) 3.2.3、环已烷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含量≥99.0%,水分≤0.02%。 3.2.4、三氯甲烷 符合GB4118—92一等品标准,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含量≥99.0%,酸度≤0.001%,水分≤0.01%。 3.2.5、硫酸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含量≥98%。 3.2.6、碳酸钠 符合GB210—92一级品标准, 外观:白色固体,含量≥98.8%,水不溶物≤0.1%。 4、生产工艺原理 5、生产工艺流程叙述 5.1、工艺流程叙述: 7、主要工艺控制点: 7.2、原料配比及生产控制点 (分工序叙述) 7.2.6、公用工程准备:

8、开停车操作:(例如) 8.1、开车前准备: 8.1.1、仔细检查各种设备、管道和阀门,是否漏气、漏料,管道是否畅通; 8.1.2、各阀门是否灵活好用,开关位置是否正确; 8.1.3、各泵机是否能正常运转; 8.1.4、仪表是否指示正确灵活好用。 8.1.5、空车时中间罐、成粉器试真空达到0.06MPa 以上; 8.1.6、备足各种原料,通知冷冻准备开车送冷冻盐水,做好开车记录; 8.1.7、放空冷凝器开启冷乙二醇水溶液进出口阀门,吸附器充填硅胶; 8.2、备料 8.2.1、在乙二醇水溶液罐E118、E117、E120中配制足量的30%乙二醇水溶液, 8.2.2、E118的乙二醇水溶液通过盘管用冷冻盐水降温到约00C用于冷凝器E111、成 粉器R116、真空泵前冷凝器E127、真空泵后冷凝器E130、集中放空冷凝器E152冷凝物料、中间罐R114物料的冷却、冷凝; 8.2.3、E117、E120的用蒸汽分别加热到约400C、80~850C备用; 8.2.4、在碱溶液罐V103中放入约4吨自来水,加入200kg无水碳酸钠,用P104打 循环配制成约5%的碳酸钠水溶液,经分析合格后,再用P104打到碱高位罐V113中备用。 8.2.5、原料、公用工程达到生产要求和规定指标后,往高位罐备足各种原料。 8.3、开车操作 8.3.1、合成工序: 1)、关闭反应锅放料底阀,打开反应锅冷凝器冷乙二醇水溶液进出口阀门,往冷凝器 中通冷乙二醇水溶液; 2)、从高位罐中放入1000L环已烷, 从高位罐加三氯乙醛,开动搅拌; 3)、打开反应锅夹套进出口阀门,往夹套内通80~850C的热乙二醇水溶液预热物料, 当物料温度达到600C以上时,开始自高位罐滴加二甲酯; 4)、滴加二甲酯时,控制滴加速度及调节反应锅夹套进出口阀门,保持反应温度76—

氯甲烷的合成

编号:No.40 课题: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 授课内容: ●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反应原理 ●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工艺流程 知识目标: ●了解氯甲烷物理及化学性质、生产方法及用途 ●了解甲醇为原料生产产品新技术 ●掌握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反应原理 ●掌握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工艺流程 能力目标: ●对比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特点 ●分析和判断主副反应程度对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 思考与练习: ●影响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主要因素有哪些? ●绘出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工艺流程图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年月日

第二节氯甲烷的生产 一、概述 1.氯甲烷的性质和用途 氯甲烷是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产物,包括四种化合物: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它们的物理性质见表10-1。 表10-1 氯甲烷物理性质 氯甲烷应用较广的是氯仿和四氯化碳,氯仿是一种不燃的优良溶剂,还广泛用于有机化工生产的原料。氯仿曾作过手术麻醉剂,但它对肝脏有毒,且有其它副作用,现已不在使用。四氯化碳受热蒸发时,其蒸汽可把燃烧物覆盖,隔绝空气而灭火,是常用的灭火剂。四氯化碳主要用作溶剂、有机物氯化剂,纤维脱脂剂、谷物熏蒸消毒剂、药物萃取剂等,并用于制造氟里

昂和织物干洗剂,医药上用作杀钩虫剂。 2.氯甲烷的生产方法 氯甲烷的生产方法有甲烷氯化法和甲醇氢氯化法。四氯化碳则还可以由二硫化碳氯化制取。本节主要介绍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 二、甲醇氢氯化法生产氯甲烷 1、生产原理 甲醇氢氯化制一氯甲烷有液相法和气相法。 (1)液相法 液相法是甲醇与盐酸反应,反应式如下: CH3OH + HCl??→CH3Cl + H2O 反应过程中有少量二甲醚生成: CH3OH??→(CH3)2O + H2O 一氯甲烷可制得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即: CH3Cl + Cl2??→CH2Cl2 + HCl CH2Cl2 + Cl2??→CHCl3 + HCl CHCl3 + Cl2??→CCl4 + HCl (2)气相法 气相法是气化后的甲醇与氢气在氯化器中反应,反应式为: CH3OH + Cl2 + H2??→CH3Cl + H2O + HCl 一氯甲烷再与氯气反应制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及四氯化碳。 采用液相法,其操作温度约为130~150℃;而气相法的操作温度大约300~350℃。气相法比液相法具有较高的设备生产能力。液相法通常是HCl和甲醇气态鼓泡通过液体催化剂,由于接触时间短,生产能力受到限制。工业生产中,液相法和气相法都被采用。这两种方法,除了反应器外,其它过程非常相似。 液相法催化剂是以氯化铁、氧化锌一类的金属氯化物的水溶液。气相法的催化剂通常是氯化锌、氯化铜和铝,沉积在硅胶等载体上。 2.工艺流程

通氯安全操作规程

通氯工序安全操作规程 一.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液氯钢瓶、气化器、蒸发器、管道、阀门、管件有无泄漏,连接部分有无松动现象,焊缝有无变化。 2.检查吊装、称重、计量、压力表、温度计、止回阀是否灵敏好用。 3.取磅称,用标准砝码进行校验,以确保计量准确。 4.检查电机、照明开头开关绝缘情况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要求开始送电。 5.检查通氯釜油窗液位是否缺油,并按要求加油。 6.检查公用工程系统(冷却水系统、冷冻水系统、蒸汽系统)管道、阀门及各种管件是否完好。 7.必要时可先在通氯系统管线内充少许氯气之后用0.2%氨水进行检查。 8.检查各种生产必备的工器具是否齐全好用。 9.检查各种防护器材、消防器材是否齐全好用。 二.通氯工序使用液氯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液氯钢瓶开启应使用专用扳手,不得用活动扳手和管钳子开启,开启应缓慢,关闭时不能用力过猛或勉强关闭;禁止用钢瓶阀直接作节流阀使用。 2.使用钢瓶前必须复核重量;钢瓶内液氯不准用完,必须留有余氯,钢瓶应保留5公斤以上余氯。 3.每次用氯作业结束后,必须立即关闭瓶阀,并记录钢瓶重量。 4.空瓶返回时,安全附件应齐全。 5.钢瓶、管道、设备的连接垫圈,应选用石棉橡胶、氟塑料等材料,严禁用橡胶垫。6.气化器夹套配有冷水,用于控制气化器内的液氯温度,以不应超过40℃为宜,气化压力不得大于0.3MPa。 7.液氯钢瓶空瓶和重瓶不得混放。 8.气化器、蒸发器均设有排污口,并按工艺要求定期排放残液,以防止NCl3积存。三.氯气泄漏抢救和防护 1.氯气泄漏时,现场作业人员要立即堵漏,并报告车间领导,组织抢修和抢救。抢救、抢修人员须佩带有效的隔离式防毒面具和防护用品,人员须向逆风向撤离。 2.瓶体及焊缝泄漏,应立即将泄漏部位朝上处置于氯的气相部位,用橡胶垫盖住泄漏处,再用铁丝或铁箍箍紧;并尽快使用或进行倒瓶等处理;泄漏钢瓶返回充装单位时,应详细说明泄漏情况。 3.钢瓶阀泄漏,可根据泄漏部位采取拧紧阀杆、六角帽等措施;若阀芯密封不严泄漏,应拧紧阀杆后调整密封垫。 4.钢瓶锈蚀打不开,可先不使用,待和充装单位联系处理。 5.严重泄漏而无法处置的钢瓶,可投入配有石灰乳的池中进行吸收处理。 6.发生火灾时应立即设法将钢瓶搬离火场,若无法搬动时,可大量喷水冷却瓶体,以防止瓶体急剧升温而爆炸。 7.发现吸氯中毒者应迅速将其撤离现场,抬到空气新鲜处尽快抢救处理,吸氯中毒严重者或皮肤冻伤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一、正常开车 1.将钢瓶固定在磅称上,并有可靠的防滚动措施,记录钢瓶号码和重量。 2.缓慢打开液氯钢瓶角阀,注意观察气化器、缓冲罐压力表是否在正常指示范围内。3.全部打开通氯釜阀门和通氯转子流量计上部阀门,通过转子流量计下部阀门调节氯流量

氯甲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氯甲烷化学品安全技术 说明书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产品名称:氯甲烷按照GB/T16483、GB/T17519编制 修订日期:SDS 编号:JSACSDS-09 最初编制日期:版本号: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氯甲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Chloromethane; Methyl chloride 企业标识:销售单位:南通腾旭化工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岔河镇交通东路60号 商务电话:邮编:226403 传真号码:0513-电子邮件地址: 应急电话:(24小时) 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作制冷剂、甲基化剂,用于生产、四甲基铅、甲基纤维素等,少量用于生产季铵化合物、农药,在异丁橡胶生产中用作溶剂 还用于有机合成。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 应急综述: 极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花或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并生成剧毒的光气。接触铝及其合金能生成自燃性的铝化合物。 GHS 危险性类别: 易燃气体:类别1 压力下气体:液化气体特异性靶器官系统 毒性反复接触:类别 2 GHS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极易燃气体;含压力下气体,如加热可爆炸;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引起器官损害。 防范说明 预防措 施: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 —避免吸入气体。 事故响应: —泄漏气体着火:切勿灭火,除非能安全地切断泄漏源。如果没有危险,消除一切点火源。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如吸入: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休息,保持利于呼吸的体位。就医。 —如果感觉不适,就医。 1 / 7

通氯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通氯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通氯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液氯钢瓶、气化器、蒸发器、管道、阀门、管 件有无泄漏,连接部分有无松动现象,焊缝有无变化。 2.检查吊装、称重、计量、压力表、温度计、止回阀 是否灵敏好用。 3.取磅称,用标准砝码进行校验,以确保计量准确。 4.检查电机、照明开头开关绝缘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开始送电。 5.检查通氯釜油窗液位是否缺油,并按要求加油。 6.检查公用工程系统(冷却水系统、冷冻水系统、蒸 汽系统)管道、阀门及各种管件是否完好。 7.必要时可先在通氯系统管线内充少许氯气之后用

0.2%氨水进行检查。 8.检查各种生产必备的工器具是否齐全好用。 9.检查各种防护器材、消防器材是否齐全好用。 二.通氯工序使用液氯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液氯钢瓶开启应使用专用扳手,不得用活动扳手和管钳子开启,开启应缓慢,关闭时不能用力过猛或勉强关闭;禁止用钢瓶阀直接作节流阀使用。 2.使用钢瓶前必须复核重量;钢瓶内液氯不准用完,必须留有余氯,钢瓶应保留5公斤以上余氯。 3.每次用氯作业结束后,必须立即关闭瓶阀,并记录钢瓶重量。 4.空瓶返回时,安全附件应齐全。 5.钢瓶、管道、设备的连接垫圈,应选用石棉橡胶、氟塑料等材料,严禁用橡胶垫。 6.气化器夹套配有冷水,用于控制气化器内的液氯温

二氯频呐酮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二氯频呐酮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试行) 编制:版本:A 审核:发放编号: 批准:受控状态:

2012-08-25 发布2012-09-01 实施

二氯频呐酮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试行) 1、车间电器、设备的选用、安装必须符合防火、防爆等规范、规程要求。各釜、槽、罐严格按防$、防静电的管理要求进行接地。 2、组织员工培训学习二氯频呐酮所涉的原辅材料(包括中间体)的理化性质、质量规格、指标要求;明确岗位工艺技术指标及操作参数;明确生产设备、装置的规格与能力;阐明生产原理、流程与操作工序。 3、认真对开车前工作的检查-----装置的试压试漏、仪表(包括温度计)的校准校对、设备的静电接地、原料的日产日备、消防的安全措施(灭火器材、防蠹面 具、消防通道等)等。 4、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二氯频呐酮工艺纪律,按其作业指导书、工艺单操作,不得擅自改变。杜绝“三违”现象。操作员工必须经三级安全教育,合格后方可上岗。 5、严格遵守氯气安全规程,通氯管为经耐压试验合格紫铜管且与氯钢瓶的 上端阀连接;禁止使用蒸汽给通氯钢瓶直接加热,氯钢瓶可采用45 C以下的温水加热,加热器中水温不超过45C;瓶内液氯不能用尽,必须留有余压,1000 kg的钢 瓶应保留5 kg以上的余氯。 6、氯化设备和管道处的连接紧密,严禁泄漏;垫料应选用石棉板、石棉橡胶板、氟塑料,严禁使用橡胶垫;工段必须常备抢修器材;维修人员在配戴防蠹面具下方可作业检修。 7、严格控制通氯速度与通氯温度;通氯结束,先后关闭钢瓶阀与反应器总阀门,防止物料倒灌,并定期检查。 8、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好二氯尾气吸收,定期更换塔中吸收液,避免氯化氢气体泄漏出来污染环境。 9、正确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不准穿带有铁掌的鞋子进入生产区域。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不得迟到、离岗、申岗、睡岗,任何人不得带入火种,禁止在生产岗位上使用手机,小灵通等通讯工具。 10、加强巡回检查,检查流量计、液位计、热电偶灵敏度、准确度。正确判 断和处理异常情况,消除隐患;紧急情况(不能在第一时间排除险情的),可停 止一切生产作业,通知无关人员撤离现场,立即汇报车间、部、公司。严禁强行 开车

烃1有机化学基础试验甲烷的氯代必修2P56性质试验取

(一)烃 1.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甲烷的氯代(必修2、P56)(性质) 实验:取一个100mL 的大量筒(或集气瓶),用排水的方法先后收集 20mLCH 4和80mLCl 2,放在光亮的地方(注意: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等待片刻,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大约3min 后,可观察到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气体体积缩小,量筒壁上出现油状液体,量筒内饱和食盐水液面上升,可能有晶体析出【会生成HCl ,增加了饱和食盐水】.. 解释:生成卤代烃 2. 石油的分馏(必修2、P57,重点)(分离提纯) (1)两种或多种沸点相差较大且互溶的液体混合物,要进行分离时,常用蒸馏或分 馏的分离方法。 (2)分馏(蒸馏)实验所需的主要仪器:铁架台(铁圈、铁夹、石棉网、蒸馏烧瓶、 带温度计的单孔橡皮塞、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3)蒸馏烧瓶中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爆沸 (4)温度计的位置: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处于支管口(以测量蒸汽温度) (5)冷凝管:蒸气在冷凝管内管中的流动方向与冷水在外管中的流动方向下口进,上 口出

(6)用明火加热,注意安全 3. 乙烯的性质实验(必修2、P59) 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加成反应)(检验、除杂)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料:乙醇、浓硫酸 (2)反应原理:CH 3CH 2 OH 副反应:2CH 3CH 2OH C 2H 5OH + 6H2SO 4(浓)CH 2=CH 2↑ + H2O CH 3CH 2OCH 2CH 3 + H2O 6SO 2↑+ 2CO2↑+ 9H2O 现象:乙烯使KMnO 4酸性溶液褪色(氧化反应)(检验)(3)浓硫酸:催化剂和脱水剂(混合时即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倒入已盛在容器内的无水酒精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碎瓷片,以防液体受热时爆沸; 石棉网加热,以防烧瓶炸裂。 (5)实验中要通过加热使无水酒精和浓硫酸混合物的温度迅速上升到并稳定于170℃左右。(不能用水浴) (6)温度计要选用量程在200℃~300℃之间的为宜。温度计的水银球要置于反应物的中央位置,因为需要测量的是反应物的温度。 (7)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反之,会导致水被倒吸。【记】倒着想,要想不被倒吸就要把水中的导管 先拿出来

通氯工序安全操作规程实用版

YF-ED-J7953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通氯工序安全操作规程实 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通氯工序安全操作规程实用版 提示:该操作规程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一.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液氯钢瓶、气化器、蒸发器、管道、阀门、管件有无泄漏,连接部分有无松动现象,焊缝有无变化。 2.检查吊装、称重、计量、压力表、温度计、止回阀是否灵敏好用。 3.取磅称,用标准砝码进行校验,以确保计量准确。 4.检查电机、照明开头开关绝缘情况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要求开始送电。 5.检查通氯釜油窗液位是否缺油,并按要

求加油。 6.检查公用工程系统(冷却水系统、冷冻水系统、蒸汽系统)管道、阀门及各种管件是否完好。 7.必要时可先在通氯系统管线内充少许氯气之后用0.2%氨水进行检查。 8.检查各种生产必备的工器具是否齐全好用。 9.检查各种防护器材、消防器材是否齐全好用。 二.通氯工序使用液氯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液氯钢瓶开启应使用专用扳手,不得用活动扳手和管钳子开启,开启应缓慢,关闭时不能用力过猛或勉强关闭;禁止用钢瓶阀直接作节流阀使用。

氯甲烷包装及使用说明书修订稿

氯甲烷包装及使用说明 书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三氯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第九部分 第二部分第十部分 第三部分第十一部分 第四部分第十二部分 第五部分第十三部分 第六部分第十四部分 第七部分第十五部分 第八部分第十六部分 化学品中文名 称:三氯甲烷 ? 化学品俗名:氯仿 化学品英文名 称:trichloromethane ? 英文名称:chloroform 技术说明书编 码:836 CAS No.:67-66-3? 生产企业名称: 地址: 生效日期: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三氯甲烷≥%67-66-3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心、肝、肾有损害。急性中毒: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初期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兴奋、皮肤湿热和粘膜刺激症状。以后呈现精神紊乱、呼吸表浅、反射消 失、昏迷等,重者发生呼吸麻痹、心室纤维性颤动。同时可伴有肝、肾损 害。误服中毒时,胃有烧灼感,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后出现麻 醉症状。液态可致皮炎、湿疹,甚至皮肤灼伤。慢性影响:主要引起肝脏 损害,并有消化不良、乏力、头痛、失眠等症状,少数有肾损害及嗜氯仿 癖。?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有毒,为可疑致癌物,具刺激性。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危险特性:与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在空气、水分和光的作用下,酸度增加,因而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通氯工序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

Guide operators to deal with the process of things, and require them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details of safety technology and be able to complete things after special training.通氯工序安全操作规程正 式版

通氯工序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指导操作人员处理某件事情的流程和主要的行动方向,并要求参加施工的人员,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技术细节和经过专门训练,合格的情况下完成列表中的每个操作事项。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液氯钢瓶、气化器、蒸发器、管道、阀门、管件有无泄漏,连接部分有无松动现象,焊缝有无变化。 2.检查吊装、称重、计量、压力表、温度计、止回阀是否灵敏好用。 3.取磅称,用标准砝码进行校验,以确保计量准确。 4.检查电机、照明开头开关绝缘情况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要求开始送电。 5.检查通氯釜油窗液位是否缺油,并按要求加油。

6.检查公用工程系统(冷却水系统、冷冻水系统、蒸汽系统)管道、阀门及各种管件是否完好。 7.必要时可先在通氯系统管线内充少许氯气之后用0.2%氨水进行检查。 8.检查各种生产必备的工器具是否齐全好用。 9.检查各种防护器材、消防器材是否齐全好用。 二.通氯工序使用液氯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液氯钢瓶开启应使用专用扳手,不得用活动扳手和管钳子开启,开启应缓慢,关闭时不能用力过猛或勉强关闭;禁止用钢瓶阀直接作节流阀使用。

氯甲烷回收岗位压缩机安全操作规程(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氯甲烷回收岗位压缩机安全操作规程(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657-56 氯甲烷回收岗位压缩机安全操作规 程(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氯甲烷压缩机的操作、使用维护要求、机器维护保养及事故排除、机器拆卸装配和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LW-10/8和LW-12/8.5型无油润滑氯甲烷压缩机的操作运行、维护和保养。 2 本标准引用【LW-12/8.5型氯甲烷专用压缩机技术使用说明书】 3 工作原理 启动装置开启后,电动机进入正常运转,通过三角皮带轮带动压缩机曲轴,再通过连杆和十字头,使活塞在气缸内作往复运动。当活塞由外死点向内死点开始移动时,进进气阀关闭,气缸内的空气则被压缩

而提高压力,当压力超过排气阀外空气压力时,排气阀打开,开始排出压缩气体。当活塞达到外死点时排气完毕,到此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空气经过一级气缸压缩再经中间冷却器冷却后,进入二级气缸同样再次压缩后进入储气罐中,已备使用。如此活塞重复往复运动,则不断地排出压缩气体。 本机为复动式,活塞的外侧和内侧同时工作,外侧进气时,内侧为压缩与排气外侧压缩与排出时,内侧为进气。 (二)主要结构 1、压缩机部分:由气缸、活塞、进排气阀等组件组成。气缸组件中的铸铁采用优质铸铁。气缸体,气缸盖上各有四个气阀孔两进两排。 活塞为组合结构,由铁合金制成。活塞上装有填充聚四氟乙烯制成的导向环和活塞环,导向环应在预热后安装,在活塞体上,然后装于活塞。 活塞杆上装有耐橡胶档油圈,防止活塞杆下部的润滑油窜入气缸内。

制浆安全操作规程

龙口玉龙纸业有限公司制浆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二00八年十月

目录 一、总则 二、操作工安全操作规程 1、木片输送工安全操作规程 2、外来人员及车辆管理安全操作规程 3、配碱工安全操作规程 4、看气压工安全操作规程 5、装球工安全操作规程 6、跳筛工安全操作规程 7、水平带洗浆机工安全操作规程 8、黑液过滤机安全操作规程 9、压力筛工安全操作规程 10、除砂器工安全操作规程 11、园网浓缩机工安全操作规程 12、鼓式洗浆机工安全操作规程 13、打料工安全操作规程 14、通氯工安全操作规程 15、制漂工段安全操作规程 16、氯气工安全操作规程 17、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18、钳工安全操作规程

一、总则 1.1为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确保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减少或杜绝人身伤亡和设备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制定本通用规程。 1.2本通用规程,适用于全体公司员工。 2、通用安全规程 2.1上班前应穿戴好劳保用品(工作服、帽、鞋、手套等),严禁穿高跟鞋、拖鞋;严禁围围巾;严禁赤脚光膊;女员工必须将头发盘紧放入工作帽内。 2.2工作前要认真检查所使用的工具、设备、防护设施是否安全、可靠;任何单位或员工,未经允许严禁动用非专责范围内的机械、电气、设备、工具及各种开关阀门。员工班上不得擅离工作岗位,有事要请假,严格执行岗位安全责任制。 2.3上班人员精力必须集中,因患疾病不能继续工作者,经医生诊断、领导批准,要及时治疗和休息,不得勉强工作。 2.4班前、班中严禁喝酒。 2.5员工应保证足够的休息,以防休息不足而精神疲劳,影响上班。 2.6公司内一切电气设备及线路,如发生故障,应立即报告领导,并通知电工修理,除电工外,任何人不得擅自修理。 2.7上班员工随身携带的物品应妥善保管,严禁带到工作岗位,以免造成设备或人身安全事故。

甲烷氯化物(氯甲烷化工企业)全套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氯甲烷化工安全生产体系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编号:Q/WTS-001-2020 2020-2021版 编制: 审核: 批准: 受控状态: 发布日期:2020-02-15 实施日期:2020-05-15

目录 第1章甲烷氯化物企业安全生产规程 (5) 1.1 产品概述 (5) 1.2 产品及原料的物化性质 (6) 1.3 产品及原料的质量指标 (9) 1.4 生产工艺流程叙述 (11) 1.4.1 工艺描述 (11) 1.5 工艺及产品控制 (13) 1.5.1 工艺控制指标 (13) 1.5.2 盐酸的脱析量、氯化氢的利用率及产品得率的计算 (15) 1.6 开停车操作 (17) 1.6.1 开车前的准备 (17) 1.6.2 正常开车 (19) 1.6.3 开车后的正常操作 (21) 1.6.4 正常停车 (24) 1.6.5 紧急停车 (25) 1.6.6 故障排除 (26) 1.7 安全生产的技术规定 (27) 1.7.1 设计依据及采用的标准规范 (27) 1.7.2 工程概述 (28) 1.7.3 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28) 1.8 主要设备仪表一览表 (31) 1.9 维修保养 (32) 1.9.1 氯甲烷压缩机的维护保养 (32) 1.9.2 屏蔽泵的维护保养 (37) 1.9.3 碱泵的维护保养 (37) 1.9.4 车间其它离心泵的维护、保养 (38) 1.10 生产工艺流程图 (39) 1.11 冷冻机操作规程 (40) 1.12 循环冷却水(CW)操作规程 (49) 1.13 氯甲烷压缩机操作规程 (50) 1.14 氯化岗位操作规程 (60) 1.15 设备(设施工具)操作规程 (63) 1.15.1 电梯安全操作规程 (63) 1.15.2 叉车驾驶员安全操作规程 (64) 1.15.3 空压机工安全操作规程 (65) 1.15.4 捆包机操作规程 (65) 1.15.5 波峰焊操作规程 (66) 1.15.6 焊锡炉操作规程 (67) 1.15.7 剪脚机安全操作规程 (68) 1.15.8 钻床工安全操作规程 (68) 1.15.9 砂轮机安全操作规程 (69) 1.15.10 切割机安全操作规程 (69) 1.15.11 攻丝机安全操作规程 (70) 1.15.12 压床安全操作规程 (71)

加氯间安全操作规程

加氯间安全操作规程 1.在进入加氯间前,必须穿戴好防毒面罩,发生泄漏事故需进入加 氯间作业时,必须穿戴好空气呼吸机及防护服,身体任何部位不得裸露在外。 2.作业时应有监护人员,当发现瓶阀无法打开时,应汇报班长及工 段长或安全管理员,严禁硬扳等违章行为。 3.进行消毒工序时,先开启水射器前进水阀门,使水射器开始工作, 再打开氯瓶出氯阀,观察压力表,通过加氯机调节加氯量。 4.需停止使用时,应先关氯瓶出氯阀,转子跌落到零位后,等待10 分钟确认紫铜管内残留氯气被彻底抽空后,再关闭水射器前进水阀门。 5.更换液氯前应按“步骤4”停止液氯使用,再进行换瓶作业。如有 瓶阀损坏关闭不严,过期瓶、易熔塞有损等,必须用尽并做好记录和标记。 6.使用时,钢瓶内氯气不能用尽,必须留有0.1MPa余压,防止钢瓶 被抽成真空使空气进入瓶内。加氯管应保持畅通,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设备管道是否漏氯,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和及时处理。7.遇浔江洪水期或原水混浊度大时,可采用滤前滤后同时消毒,适 当调节加氯量,确保管网末梢游离余氯合格。 8.氯气为有毒气体,当氯气浓度大于1PPM时(设定监测值),氯气报 警仪报警,值班人员需立即对加氯机及管路进行检查,用棉花浸透10%浓度氨水寻找漏氯点,如发现白色烟雾(NH4CI)即表明该处漏氯,应立即进行检修。 9.日常运行人员要认真负责,正确穿戴好防护用品,严守工作岗位, 做好原始记录和交班记录,在当班时要严格做到勤检查、勤维护,以保证及时发现异常,如无特殊情况,中夜班期间一律不得进行液氯更换作业。 10.如发生严重液氯泄漏事故,需立即逐级上报,启动应急预案,佩 戴防毒面具、防护服以及空气呼吸机进入加氯间,打开氯瓶上方喷淋水阀门。

氯甲烷操作规程

氯甲烷 生产工艺操作规程 Q/JT QT(7.5.1)-01-02-2001 A版 受控状态:分发号: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

南通江天化学品有限公司 目录 1.产品概述 (1) 2.产品及原辅材料的物化性质 (2) 2.1 产品的物化性质 (2) 2.2原料的物化性质 (6) 2.3辅助材料的物化性质 (7) 3.产品及原材料的质量指标 (13) 3.1 产品的质量指标 (13) 3.2 原料的质量指标 (14) 4.生产工艺流程叙述 (16) 4.1 工艺说明 (16) 4.2 功能描述 (19) 5.工艺及产品控制 (36) 5.1 工艺及产品控制 (36) 5.2 日常工作 (46) 5.3 应急措施 (68) 5.4 催化剂装填 (73) 6.开停车操作 (77) 6.1 开车准备 (77) 6.2 正常开车及操作 (78) 6.3 正常停车 (88) 6.4 紧急停车 (91) 6.5 故障排除 (92) 7.安全生产技术规定 (142) 7.1安全隐患 (142) 7.2安全设备 (147) 8.主要设备仪表清单 (152) 8.1机械设备说明 (152) 8.2仪表设备说明 (180) 9. 维修保养 (212)

10.生产工艺流程图 (222) 1 产品概述 将浓盐酸(30%)通过解析塔脱析成氯化氢气体,将甲醇通过汽化器与过热器形成甲醇气体,氯化氢与甲醇安一定比例经喷射混合器进入反应釜。反应釜内装有一定液位的高温Zncl2(150℃)混合气在反应釜内生成氯甲烷与等摩尔水,富含水的氯甲烷经过水洗,碱洗及三个硫酸塔干燥后,纯度达99.99%,气态氯甲烷通过压缩压缩成液态储存于库区。 反应方程式: CH3CL(g)+HCL(g)ZnCL2 CH3CL(g)+H2O(g) (110-150℃) 氯甲烷是有机硅,农药或合成其它化合物的基本原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