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腔二囊管的应用和_护理

三腔二囊管操作流程(新)

佛山市中医院ICU 三腔二囊管留置指引 ① 解释:对清醒病人说明该项操作的相关注意事项,消除紧张情绪,取得合作。 ② 体位:平卧位或半坐卧位。 ③ 烦燥的病人适当予以适当约束。 3、镇静镇痛: ① 局部用药:2%^J 多卡因、麻黄碱棉签自鼻腔插入至鼻咽部来局麻或是局部喷雾。 ② 全身用药:充分镇静。 留置导管 1、 治疗碗内装3/4盐水,将胃囊、食道囊充气,视不同厂家生产规格不同而定,默认为胃囊内注入 200ml 气体,食道囊内注入 120ml 。放入治疗碗内观察有无漏气,将血压计袖带取走接一玻璃接头 测各气囊内压,确定所注气体量与球囊压力的关系(在准备过程中体外进行) ,一般要求胃囊压力 为40-60mmHg 食道囊压力为30-50mmHg (具体视患者中心静脉压、血压情况、出血量大小作适当 微调),用胶布分别注明区别,抽尽各气囊,用胃管夹夹闭各管口。 2、 取患者头顶正中(百汇穴)至胸骨剑突的长度(约 55-60cm )并以胶布做好标记,再充分外涂含 利多卡因凝胶润滑剂或石腊油 (若需充分润滑可将整条管子浸泡于石腊油中后取出 )。 3、 患者头部充分后仰,取较大一侧鼻孔将管轻柔缓慢地垂直插入,通过鼻咽,再将患者头部尽量向 前屈曲,缓慢插入合适深度,当回抽出胃液或血液时,确定在胃内再插深 2cm 后向胃囊注气(所注 气体量按压力要求进行,通常 200—250ml )。 4、 胃囊按压力要求打气,中心静脉压高的患者需适当增加打气量以增强压力。充气后测压,胃囊压 力一般为 40-60mmHg 1、 前期工作: 明确留置三腔二囊管的构造、适应症,排除禁忌症。 构造:二囊指前端有两个气囊,一个圆形的胃气囊,充气后压迫胃底;另一个圆柱形的食管气囊, 充气 后压迫食管下段。三腔是指管内有三道彼此分隔的管腔,一通胃气囊 一通食管气囊,可由此处向食管气 囊注气;另一通胃腔(见示意图)。 适应症: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食管胃底静脉出血) 绝 对禁忌症: 出血停止; 近期胃、食管连接部手术史; 近期因食道下 段、胃底静脉曲张接受硬化剂治疗。 2、 1、 2、 相对禁忌症: 严重心衰; 严重呼衰; 不能确定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部位。 向患者及其家属充分告知病情及置管的必要性,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置管前准备: 用物准备:三腔二囊管 1、小儿吸痰管1 (以针线缝扎绑于食道囊后 石腊 油)、液体石腊油1 (或含利多卡因凝胶润滑剂)、纱块若干、 压计、玻璃 接头1、止血钳1、负压盒1、袋装500ml 盐水1 (约 带、棉花。 患者准备: 2cm,用于气囊放气前注液体 50ml 注射器1、固定胶布、血 0.5kg )、输液架1、滑轮1、绷

三腔二囊管的应用及护理

三腔二囊管的应用及护理 概述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其中以食管、胃、十二指肠、胰或胆管疾病引起的出血占首位,其次是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者出血量大,发病急骤,来势凶猛,一般的止血药物难以凑效,需立即安置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经鼻腔插入三腔二囊管,进入胃腔后充气使管端的气囊膨胀,然后向外牵引,用以压迫胃底的曲张静脉。然后再充气使位于食管下段的气囊膨胀,即可压迫食管的曲张静脉,一般均获得满意效果。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是门静脉高压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最方便、高效、安全的方法,因此,迅速成功完成三腔管的置入,使其达到有效的止血目的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适应证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病人药物治疗不理想者用,为内镜及手术治疗赢得时间。 操作前准备 三腔二囊管,石蜡油,手套,听诊器,20或50ml注射器,棉签,胶

布,止血钳,弯盘,温开水适量,开口器,压舌板,纱布,绷带,0.5kg 重的沙袋,牵引架。 应用三腔二囊管的告知程序 (一) 首先由护士告知患者或家属三腔二囊管主要是用于食管、胃底静曲张破裂出血,它是利用膨胀的气囊压迫出血部位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二) 操作前医生应向家属交代病情,明确插三腔二囊管的必要性,以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患者配合,同时还应向家属交代因个人健康状况、个体差异以及某些不可预测的因素,在插三腔二囊管的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下列情况:1 .鼻咽部损伤。 2.止血效果不理想,甚至无效。 3.气囊破裂。 4.剌激咽喉胃肠后,出现呕吐、窒息。 5.剌激咽喉引起心脑血管意外,如心脏骤停。 (三) 医生和护士在操作过程中,一定会按医疗操作程序,仔细观察和正规操作,最大限度的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发生上述并发症,将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请患者和家属放心。(四) 操作时嘱患者如有出现呕血时,将头偏向一侧,尽量将口中血液吐出,防止发生窒息。 (五) 当三腔二囊管插至咽喉处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操作者会配合其吞咽动作,顺利完成操作。(六) 感谢患者、家属的配合。操作步骤1、先用注射器分别向食管囊和胃囊注气,检查充气后是否均匀,置入水中,检查是否漏气。抽尽气囊内的气体,食管囊及胃囊的管口。做好标记,三腔管前端涂以液体石蜡备用。操作者戴手套。

三腔二囊管的使用

三腔二囊管的使用 是利用柔软的气囊压力,直接压在出血的曲张静脉上,以达到止血 2)适应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 1、目的及用物准备 (1)目的: ①三腔管是抢救门静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用品。 ②三腔管其中之一胃咸压管为胃减压作用. ③三腔管其中之二胃囊管经充气后可压迫胃底,达到止血作用. ④三腔管其中之三食管囊管经充气后可压迫食管下段,达到止血作用。 (2)用物准备: ①治疗盘、治疗巾:盘内放三腔双囊管、20ml及50ml注射器各1支、止血钳1把、弯盘1个、液体石蜡、纱布数块. ②床边牵引装置有0.5kg的砂袋、滑车牵引固定架、绷带。 2、操作与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与护理: ①病人因消化道大出血,引起精神紧张,所以插三腔管前护士应做好准备工作,说明插管的目的和方法,取得合作。因人施护:有针对性地向病人及家属作解释,并给病人作深呼吸和吞咽示范动作,以便配合。烦躁不安者可先肌注异丙嗪25mg或安定10mg。病房应安静、清洁 ②操作前,用50ml注射器分别向胃气囊管和食气囊管充气,检查是否漏气,并测定充盈后两者气体的容量和气压。 ③将三腔管之前端及气囊涂以液体石蜡油,用注射器抽尽气囊内的气体. ④协助病人半卧位,清洁鼻腔,用地卡因喷雾器进行咽喉部喷雾,使其达到表面麻醉作用。将管经鼻腔徐徐插入,至咽部嘱病人做吞咽动作以通过三腔管。深度约60-65cm时,用20ml注射器抽吸胃减压管,吸出胃内容物,表示管端确已入胃。 ⑤用50ml注射器分别向胃囊管注气150—200ml,囊内压力2。67-5。34kPa。以止血钳夹住胃囊管,随后改用管钳。缓慢向外牵拉三腔管遇有阻力时表示胃气囊已压向胃底贲门部,用胶布将管固定于病人鼻孔外。 ⑥再用 50ml注射器向食囊管注气100-120ml,囊内压力4.67—6kPa,即可压迫食管下段.用止血钳夹住食管囊管,然后改用管夹。胃管囊和食管囊须分别标记。 ⑦用绷带缚住三腔管,附以0。5kg的砂袋,用滑车固定架牵引三腔管。 ⑧冲洗胃减压管,然后连接于胃肠减压器,观察胃内是否继续出血。亦可注入每100ml内含8mg 去甲肾上腺素的冰盐水等。 ⑨出血停止24小时后,可放去食管囊内的气体,放松牵引,继续观察24小时,确无出血时再将胃气囊放气。拔管时将气囊内之余气抽净.嘱病人口服石蜡油20-30ml,再缓慢的拔出管子。(2)注意事项: ①用前应该检查管和囊的质量.橡胶老化或气囊充盈后囊壁不均匀者不宜使用。 ②防止三腔管被牵拉出来,必须先向胃气囊内充气,再向食管囊充气。其充气量太少达不到止血目的;充气量过多,食道易发生压迫性溃疡。注气应从胃气囊开始,再充气管囊,放气顺序相反③为了避免食道与胃底发生压迫性溃疡,食管气囊每隔12小时放气1次,同时将三腔管向内送入少许。若出血不止.30分钟后仍按上法充气压迫. ④观察气囊有无漏气,每隔2—3小时测食管气囊压力1次,胃气囊只要向外牵拉感到有阻力即可断定无漏气。

三腔二囊管止血法的操作步骤

三腔二囊管止血法的操作步骤 执业医师技能考试三腔二囊管止血法的操作步骤是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人卫医学网考试整理如下: 1.操作者戴帽子口罩,戴手套,认真检查双气囊有无漏气和充气后有无偏移,通向双气囊和胃腔的管道是否通畅。远端45、60、65cm处管外有记号,标明管外端至贲门、胃、幽门的距离,以判断气囊所在位置。检查合格后抽尽双囊内气体,将三腔管之先端及气囊表面涂以液体石蜡,从病人鼻腔插入,到达咽部时嘱病人吞咽配合,使三腔管顺利进入65cm标记处。 2.用注射器先注入胃气囊空气250~300ml,使胃气囊充气,即用止血钳将此管腔钳住。然后将三腔管向外牵引,感觉有中等弹性阻力时,表示胃气囊已压于胃底部,适度拉紧三腔管,系上牵引绳,再以0.5kg重沙袋(或盐水瓶)通过滑车固定于床头架上牵引,以达到充分压迫的目的。 3.经观察仍未能压迫止血者,再向食管囊内注入空气100~200ml,然后钳住此管腔,以直接压迫食管下段的扩张静脉。 4.首次胃囊充气压迫可持续24小时,24小时后必须减压15~30分钟。减压前先服石蜡油20ml,10分钟后,将管向内略送人,使气囊与胃底黏膜分离,然后,去除止血钳,让气囊逐渐缓慢自行放气,抽吸胃管观察是否有活动出血,一旦发现活动出血,立即再行充气压迫。如无活动出血,30分钟后仍需再度充气压迫12小时,再喝石蜡油、放气减压,留管观察24小时,如无出血,即可拔管。拔管前必须先喝石蜡油20ml,以防胃黏膜与气囊粘连,并将气囊内气体抽净,然后才能缓缓拔出。

5.食管气囊压迫持续时间以8~12小时为妥,放气15~30分钟。 6. 压迫止血后,应利用胃管抽吸胃内血液,观察有无活动出血,并用冰盐水洗胃,以减少氨的吸收和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通过胃管可注入止血药、制酸剂等,一般不主张注入药物。

三腔二囊管使用的护理流程

三腔二囊管使用的护理流程 一、用物三腔二囊管 1 根、50 毫升注射器 2 个、弹簧夹 3 个、治疗盘、一次性治疗巾、弯盘、棉签、无菌纱布数块、液体石蜡、0.5 千克沙袋(或盐水瓶)、血压表、绷带、宽胶布、细纱绳、牵引绳、牵引架、滑轮,必要时备负压盒。 二、操作步骤 1、检查前了解患者病情。向患者详细讲解操作目的、方法、注意事项,解除其顾虑,取得配合,签署知情同意书。 2、检查前禁食 12 小时。 3、术前取下活动性义齿,以免误吸。 4、备好急救药品和用物。使用前检查三腔二囊管的性能,如气囊是否漏气、气囊膨胀是否均匀、管道是否通畅等。检查方法:用50 毫升注射器向胃气囊注气 200-300 毫升,压力在 40-45mmHg 左右;食管气囊注气 100-150 毫升,压力在 30-40mmHg 左右,用弹簧夹夹住管口后仔细检查气囊有无变形、损坏或漏气。 5、患者取半坐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颌下铺治疗巾。 6、检查有无鼻息肉、鼻甲肥厚或鼻中隔弯偏等鼻部异常情况,选择鼻腔较大侧插管,清除鼻腔内的结痂及分泌物。 7、将三腔管前端及气囊外面涂上石蜡油,然后由患者鼻孔慢慢插入,管端到达咽喉部或喉部(插入约 l0 厘米)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当三腔管插入50-65 厘米时,抽胃液证实管端已达胃腔,初步固定。 8、用注射器向胃气囊注气 200-300 毫升,压力维持在

40-45mmHg,末端用弹簧夹夹住,然后反折以细纱绳扎紧,再将三腔管轻轻外拉,至有阻力感为止,表示胃气囊已压于胃底部。在距三腔管尾端 10-20 厘米处用牵引绳扎住,穿过牵引架上的滑轮吊以牵引物进行持续牵引,牵引角度40°左右,牵引物离地面30 厘米左右。如仍有出血,再向食管囊注气 100-150 毫升,压力维持在 30-40mmHg,以压迫食管静脉,同样将该管末端反折夹紧。必要时胃管腔尾端接负压盒持续吸引胃内积血。 9、严密观察神志、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胃内容物的颜色、量,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胸骨下不适、频发期前收缩、呼吸困难等情况,及时通知医师,做好护理记录。 10、监测囊内压。压迫止血期间每 4-6 小时监测 1 次囊内压,囊内压降低时应抽尽囊内气体,重新注气。 11、定时放气。三腔管放置 12-24 小时后,食管气囊应放气15-30 分钟,同时放松牵引,将三腔管向胃内送少许,解除胃底贲门压力,然后再次充气、牵引。 12、出血停止后,可定时从胃管腔内注入流质饮食,但必须先确认管端在胃腔内再注入。 13、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口鼻腔清洁,每日两次向鼻腔滴入少量石蜡油。 14、出血停止后,放松牵引,放出囊内气体,保留管道继续观察 24 小时,未再出血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口服石蜡油 20-30 毫升,再缓慢拔出三腔管。气囊压迫一般不超过 3-4 天,继续出血者可适当延长。拔管后,应严密观察有无继续出血情况。

三腔两囊管操作

三腔两囊管操作 【目的】门脉高压症引起食道下段静脉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应用三腔两囊管分别压迫胃底及食道下段破裂的静脉,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用物准备】治疗盘内备两个换药碗(一个盛生理盐水,一个盛石蜡油)、纱布、弯盘、血压计、听诊器、三腔两囊管、止血钳、50ml注射器1个、绷带1卷、垫巾、棉签、无菌手套、输液架、滑轮、牵引物(0.5kg重物) 【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指导内容】 1.告知患者使用三腔两囊管治疗中绝对卧床休息,如有胸闷、气短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2.操作过程中,指导患者做吞咽动作,身心放松。 3.如患者恶心造成插管困难,嘱患者深呼吸片刻,再插管。 【注意事项】 1.每2小时抽胃液一次,观察是否有出血。如见新鲜血液,应考虑是否因牵引不紧或气囊充气不足,造成压迫止血失败,应给予适当调整。 2.每隔12—24小时放气或缓解牵引一次,以免发生黏膜缺血坏死。一般放气15—30分钟后可再充气,同时每4—6小时检查气囊压力一次。 3.患者感胸骨下不适,出现恶心或频繁早搏,应考虑是否有胃气囊进入食管下段挤压心脏之可能。 4.如提拉不慎,将气囊拉出而阻塞咽喉引起窒息,应立即抽出囊内气体,拔出管道。 5.注意口鼻清洁,嘱患者不要将唾液、痰液咽下,以免误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

每日向鼻腔滴入少量石蜡油2次,以防三腔管粘附鼻粘膜。 6.出血停止后,放松牵引,放出囊内气体,保留管道继续观察24小时,未再出血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口服液体石蜡油20—30 ml,润滑黏膜及管、囊的外壁,抽尽囊内气体,以缓慢、轻巧的动作拔管。气囊压迫一般以3—4天为限,继续出血者可适当延长。 7.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基础护理,注意防止并发症。主要并发症有胃底、食管及鼻粘膜发生溃疡、吸入性肺炎及窒息等。 【相关知识】 1.牵引重量一般为500g。 2.检查三腔两囊管性能:向胃囊注气150—200ml,食道囊注气100ml,仔细检查气囊有无损坏、漏气或变形。检查漏气有三种方法:①放入水中察看有无气泡逸出。 ②观察注入气量是否与抽出气量相等。③将气囊放在耳旁倾听有无漏气声,如有损坏,及时更换后再操作。 3.胃气囊一般注入气体150—200ml,至囊内压力约50mmHg。食道气囊一般注入气体100ml,至囊内压力约40mmHg。 4.三腔管插入深度成人为50-65cm。

怎样正确使用三腔双囊管

怎样正确使用三腔双囊管 双囊管在肝硬变食管大出血时使用较为普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止血方法。但使用时一定要严格操作程序,操作失误也可致病人死亡。 物品准备:双囊三腔管1-2根,100毫升注射器、血压计1个,止血钳2把,宽胶布,剪刀无菌弯盘。液体石蜡油,胃肠减压器,500克重沙袋,滑车牵引固定架等。 (1)操作方法 A先用注射器分别注入胃气囊内空气150-200毫升,压力相当于50-60毫米汞柱,食道气囊注气120-150毫升,压力大约40-50毫米汞柱并记录。值得注意的是双囊三腔管,由于厂家不同,其橡皮厚薄、弹力强弱、内径大小可有差异,因而充气的多少和压力也就有所不同,一定要在使用前测定好,使注气后保持合适的压力。注气过多、压力过大易破裂,过少;又达不到压迫止血目的。 B抽尽二囊内空气,涂上石蜡油,将三腔管自鼻腔缓慢插入。患者一定要侧卧位,防止呕吐时呛入气管造成窒息死亡。当三腔管送入60厘米并抽出内容物时证明已达到胃腔,此时向胃气囊注气,注气量按体外测定的数据为准。注完气后用止血钳夹住三腔管,并向外牵引1-2厘米,此时觉得有弹性和阻力则表示胃囊已到胃底贲门处。在有中等阻力的情况下用宽胶布将三腔管固定于患者面部测定并记录压力和时间。 C将胃管连接于胃肠减压器上,连续观察,吸出内容物。如胃内容物逐渐由红变为咖啡色,继而清亮,证明已停止。如抽出物仍为血性,或鲜红色,则说明出血未止,可能系压力不够或压迫部位不对,可放气后将三腔管转动半圈重新注气,或連同食管囊一并注气,以协同止血。 D出血停止后,将三腔管的外端系一绷带,坠上500克重沙袋或瓶子,固定在牵引的滑车架上。病人平卧于床上,头部稍高位,如平卧位过久而疲劳时,可适当左右卧位。 E出血停止24小时后,可放出气囊内气体,放松牵引,继续观察有无出血。如放气后又出血,应重新注气及牵引压迫止血。 F放气后观察24小时,无出血即可拔出三腔管,拔管前先嘱患者口服液体石腊油20-30毫升,吸尽气囊中的气体,缓缓将管拔出。 (2)注意事项 A使用三腔管前必须详细检查三个通道的标记是否清楚,有否漏气,最大注气量是多少,有无囊偏做好数据记录。 B注气必须适当,过大气囊易破裂,过小易滑入贲门、食管而被拉出。食管囊注气不可过多,以免压力过大致食管粘膜缺血坏死。 C每隔12-24小时放气1次,每次放气30分钟,以防发生压迫性溃疡。放气前口服石腊油,以防气囊缩小时将凝固的血痂揭掉,引起再次出血。 D三腔管压迫期间,应以常用血压计测压力,如压力下降应随时注气补充,若补充后短时间又下降,说明有漏气或破裂,应仔细检查止血钳是否过否松,漏气严重时应重新更换三腔管。 E三腔管压迫期限一般为72小时,如出血不止者可根据情况适当延长。 (3)护理要点 A密切观察应用效果和患者出血情况,注意P、R、BP、肠鸣音的变化,观察三腔管双气囊是否有压力及管腔有无滑出,如有新鲜出血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B每24小时测量气囊压力一次,并每2小时抽吸胃内容物一次,观察出血量及性质以判断出血程度。 C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以保证及时输入止血药物和新鲜血液,尽可能选用大针头静脉穿

三腔二囊管置管操作并发症

三腔二囊管置管术操作并发症 1950 年,Sengstaken 及Blakemore 创用了三腔二囊管。半个世纪以来,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一直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首选方法。但三腔二囊管置管术时一项侵入性操作,由于患者自身和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等原因可产生各种并发症,如:吸入性肺炎、鼻出血、食管粘膜损伤、食管穿孔、呼吸困难或窒息等。本节将分别叙述。一.鼻出血 (一)发生原因 1.由于病人紧张、恐惧、不合作,导致插管困难。 2.操作者动作粗暴或反复插管损伤粘膜。 3.三腔二囊管置入前未充分润滑,造成鼻粘膜损伤。 4.牵引固定方法不当、牵引时间过长、牵引力量过大,导致鼻粘膜干燥、缺血、坏死、 出血。 (二)临床表现从鼻腔流出输量不等的血液或血凝块。 (三)预防及处理 1.对于清醒合作病人,插管前向其解释病情,耐心讲解置管的意义,以得到其合作。对 于烦躁不合作的病人,可适当使用镇静剂。对于轻度昏迷病人,可肌肉注射阿托品 0.5mg,以减轻恶心后方可插管。 2.插管前用液体石蜡油充分润滑三腔二囊管,操作时动作尽量轻柔,争取一次插管成功, 避免多次插管。 3.每日2—3 次向鼻腔滴入少量液体石蜡油,以防三腔二囊管壁粘附于鼻粘膜。 4.改进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固定方法:①在三腔二囊管出外鼻孔处用6cm x 4cm x 1cm 海绵对折绕管一周,以棉线扎紧做一标记后固定,既能保证胃底粘膜持续有一定的牵引力,又能减少牵引不当造成的鼻粘膜受压。②用一条脱脂棉垫,长10—15cm宽 3.5cm,靠近鼻翼处绕在三腔二囊管上,再用一条胶 布,长12—16cm宽3.0cm,先贴近脱脂棉垫下缘紧绕三腔二囊管2—3圈,然后呈螺旋形向上缠绕在脱脂棉上,不得滑动,贴近鼻翼处要与脱脂棉接触,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5.在三腔二囊管压迫初期,持续12—24小时放气一次,时间15—30分钟,以后每 4—6小时放气一次,牵引重量为0.5kg 左右。 6.已出现鼻出血者,去除引起出血的原因,立即予以去甲肾上腺素冷盐水纱布填塞亚阿 婆出血部位。必要时请耳鼻喉科会诊。 二.食道粘膜损伤 (一)发生原因 1.由于病人紧张、恐惧、不合作或操作者技术欠熟练加上三腔二囊管质地较软,导致插 入困难。强行插入损伤食管粘膜。 2.操作者动作粗暴或反复插管损伤食管粘膜。 3.三腔二囊管置入前未充分润滑,造成食管粘膜损伤。 4.气囊压迫时间较长、牵引力量过大,导致食道粘膜缺血、糜烂、坏死、出血。 5.病人因不能耐受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所带来的不适或病人不合作,强行拔管。

三腔两囊管的操作

三腔两囊管的操作 三腔两囊管使用规范 【适应证】 适用于一般止血措施难于控制的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其止血率约80%,并发症发生率10%~20%,再出血率25%~50 %。 1.经输血、补液、应用止血药物难以控制的出血。 2.手术后、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或套扎术后再出血,一般止血治疗无效者。 3.不具备紧急手术的条件。 4.不具备紧急内镜下行硬化剂注射或套扎术的条件,或内镜下紧急止血操作失败者。 【禁忌证】 患者坚决不接受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治疗,或患者神志不清,不能配合完成操作。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向患者说明放置三腔两囊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争取患者配合。 2.行充气试验检查气囊是否完好,检查管腔是否通畅。 3.用液状石蜡充分涂布在三腔管上,抽空胃囊和食管囊后常规由患者鼻孔置入。如果经鼻孔置入困难或者预计需要压迫牵引时间较久者,也可经口腔置入。 4.判断置管是否到位:置管深度应超过60cm,胃管内以应该可以抽出胃液或血液,或 经胃管注入空气在剑突下听诊确定。 5.经胃囊开口注入空气200ml,囊内压力达到50~70mmHg向外牵引有弹性阻力感,表明胃囊已经填压于胃底和贲门部。可以通过滑轮装置以0.5kg重物牵引,或者用0.5kg力牵引后直接用宽胶带固定在鼻孔侧下方。在三腔管引出病人体外处设标记。 6.通过胃管冲洗胃腔后观察止血效果。如果出血不再继续则食道囊不需充气,否则食道囊需要充气以压迫食道下段。食道囊充气100~150ml,囊内压力维持在35~45mmHg。经过上述处理如果胃管内仍然能抽出血液,则可能合并胃黏膜病变出血,可经胃管用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洗胃、局部应用止血药物和胃黏膜保护药。 7.三腔两囊管一般放置24h,如果出血已经停止,可先排空食道囊,稍事观察无出血迹象后解除牵拉,再排空胃囊。再观察12~24h,如确已止血,嘱病人吞咽20ml液状石蜡 后,将三腔管缓慢拉出。 【注意事项】 1.置入三腔管治疗的患者需要进行加强护理,严防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出现异常情况, 则要立即处理。 2.置管时操作宜缓慢,切忌快而粗暴。患者头偏向一侧并开通负压吸引器,随时吸出患者的呕吐物,防止反流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3.囊内压力不足和牵引不当是导致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置管期间要严密观察气囊有

三腔二囊管止血法精编版

三腔二囊管止血法精编 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三腔二囊管止血法 适应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者 禁忌症:冠心病、高血压及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准备工作: 三腔二囊管的结构特点: 3个腔--胃管腔、食管气囊腔、胃气囊腔 2个囊--胃气囊、食管气囊 3个标记--远端45、60、65cm处三个标记分别至贲门、胃、幽门。 2个数据--食管囊充气量100-150ml,胃气囊充气量150-200ml 物品准备:三腔二囊管、50ml注射器、止血钳3把、治疗盘、无菌纱布、液体石蜡、重沙袋(或盐水瓶)、血压表、绷带、宽胶带。 操作步骤: 1、一般准备:考生携带准备好的器械物品,至病床旁。了解病人是否有冠心病、高血压和心力衰竭,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操作目的和配合方法。戴帽子、口罩、洗手、戴手套。检查病人鼻腔,用湿棉签清洗鼻孔。 2、准备三腔二囊管:撕开包装袋,取出三腔二囊管。充气检查三腔二囊管是否通畅,气囊有无漏气及偏移。(考官故意设置陷阱)检查合格后,抽尽双囊内气体,以液体石蜡涂抹三腔管前端和气囊表面。预估三腔管插入深度,即用三腔二囊管测量从前额发际至胸骨剑突的距离。 3、插入三腔二囊管及气囊充气: (1)将三腔二囊管从选定的鼻孔缓慢插入,当插入14-16cm,到达咽喉部时,嘱病人做吞咽动作,使三腔二囊管顺势插入,直至达预定插入深度,一般为50-60cm。 (2)用注射器从胃管内抽吸胃液,抽出胃液证明三腔二囊管已插入胃内。 (3)再用注射器向胃气囊内注入空气150-200ml,使胃囊充气,随即用止血钳夹闭此管腔。然后,将三腔二囊管轻轻向外牵拉,感到有中等弹性阻力时,表示胃囊已成功压迫于胃底部。(4)适度拉紧三腔二囊管,在三腔二囊管末端系上牵引绳,通过滑车固定于床头架上进行牵引,以便充分压迫胃底部。牵引重量为,牵引角度为45°左右(顺着鼻腔方向)。 (5)经观察仍未能止血者,再向食管气囊内注入空气100-150ml,然后用止血钳夹闭此管腔,以充分压迫食管下段的曲张静脉。一般先将胃囊充气压迫观察止血效果,如无活动性出血,则食管囊不必充气。 (6)术后严密监护,用作保守治疗或做术前准备。 (7)拔管时,如为双囊压迫,应先抽出食管囊的气体,再抽出胃囊的气体。 思考题: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操作流程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操作流程 【适应症】适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压迫止血。 【评估】熟悉病人病情、心理、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用通俗的语言讲清操作目的、风险及注意事项,取得清醒患者或家属理解配合。 【准备】三腔二囊管、注射器(2个)、止血钳、负压吸引器、无菌手套、无菌治疗盘(盘内备治疗碗,内盛无菌溶液)、治疗盘、治疗巾、无菌纱布、棉签、液体石蜡、绷带、0.5kg 沙袋、滑轮、牵引固定架、压力计、剪刀、治疗卡、洗手液。 【操作流程】 1、核对、评估患者,解释,取得配合。取侧卧位,面向护士 2、洗手,戴口罩,携用物至床旁 3、铺治疗巾、碗盘于患者枕旁 4、洗手,打开无菌盘备用。清洁鼻腔,润滑鼻腔。检查三腔二囊管包装有无漏气,效期,入无菌盘;检查注射器及止血钳,入无菌盘。戴手套。分别向胃囊,食管囊内充气,检查是否通畅;膨胀是否均匀;三个腔标识是否清楚;再至无菌溶液中检查如有气泡说明有漏气。抽出空气,比插入长度,一般60-65cm(注意不能污染) 5、充分润滑管道前端,盘于左手,夹闭胃管端。(在患者呕血间期插入)右手将三腔二囊管经选中的鼻腔送入,到咽喉部时(约15cm),嘱病人吞咽动作,插至65cm处抽吸胃内容物,抽到说明到达幽门,同时抽出血液 6、向胃囊注入空气200-300ml,测压力(囊内压40-50mmHg),然后将三腔管向外牵拉,感觉有中等度弹性阻力时,表示胃气囊已压于胃底部;再向食管囊内注入空气100~200 ml(囊内压30~40 mmHg)。松开止血钳,胃管腔链接负压吸引器 7、系好绷带至床尾牵引固定架,经滑轮挂0.5kg沙袋,持续牵引三腔二囊管,以达到充分压迫之目的 8、收回治疗巾、碗盘等用物分类入垃圾袋 9、洗手,解释。记录 【注意事项】 1、三腔二囊管压迫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因胃囊充气不足、漏气和牵拉力过大,三腔二囊管向外滑脱,压迫咽喉部,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立即放松牵引,放出气囊内气体) 2、压迫期间,每2小时抽吸胃液一次;每4小时检查气囊内压力一次,如压力不足应及时注气增压;每12-24小时放气并放松牵引一次,同时将三腔管再稍深入,使胃囊与胃底粘膜分离,放气前先口服液体石蜡15-20 ml,以防胃底粘膜与气囊粘连或坏死。15-30分钟后再使气囊充气加压 3、出血停止后,遵医嘱取下牵引砂袋并将食管气囊和胃气囊放气,继续留置于胃内观察24小时;如未再出血,可嘱病人口服液体石蜡15-20 ml,然后抽尽双囊气体,缓缓将三腔管慢慢拔出,不可用力过猛,防止斯脱黏膜导致再次出血 4、压迫时间一般为72小时,一般不超过一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