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与货币

商品与货币
商品与货币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

一、名词解释

商品、商品经济、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私人劳动、社会劳动、货币、价值尺度、价格、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价值规律

二、单项选择题

⒈ 商品是()

①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② 任何社会的劳动产品

③ 任何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④ 不要求等价补偿的物品

⒉ 商品的二因素是()

① 价值与价值量② 使用价值与效用

③ 价值与交换价值④ 使用价值与价值

⒊ 商品的价值量是()

① 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大小决定;② 由商品生产者在生产中实际付出的劳动决定的;③ 生产技术决定的;④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⒋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① 成正比② 成反比③ 反方向变动④ 同方向变动

⒌ 形成商品二因素的原因是()

① 生产商品的劳动需要人和工具

② 生产商品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③ 生产商品的劳动同时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④ 生产商品的劳动包括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

⒍ 政治经济学中所说的劳动的二重性是指()

①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②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③ 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④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⒎ 劳动的二重性是()

① 两次劳动;② 两种劳动;③ 两种具体形式的劳动;

④ 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侧面

⒏ 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①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② 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分工

③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④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⒐ 私有制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① 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

②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③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矛盾

④ 商品生产中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⒑ 货币的本质是()

①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② 人们为方便交换而发明的一种工具;

③ 金银等贵金属④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⒒ 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

① 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② 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③ 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④ 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

⒓ 决定商品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的因素包括()

① 待实现的商品价值总额与货币流通速度② 流通中实际具有的货币量

③ 纸币发行量④ 社会贮藏的金属货币量

⒔ 通货膨胀是()

① 任何形式的货币流通情况下都可能发生的现象

② 伴随商品生产一同出现的现象

③ 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现象

④ 纸币发行数量超过了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而产生的现象

⒕ 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

① 商品价格经常高于商品价值② 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③ 商品价格总是与商品价值不一致④ 商品价格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⒖ 在简单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是()

① 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商品② 价值被表现的商品

③ 充当特殊等价物的商品④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三、多项选择题

⒈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①由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② 由交换决定的③ 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④ 价值的决定因素⑤ 商品的社会属性

⒉ 商品的价值是()

①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② 是商品使用价值大小的表现③ 体现在物上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④ 商品的自然属性

⑤ 商品的社会属性

⒊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①抽象劳动的结果② 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③ 具体劳动的结果④ 一定社会

关系下社会财富的社会形式⑤ 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⒋ 商品的价值是()

① 抽象劳动的结果② 具体劳动的结果③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④一定社会关系下社会财富的社会形式⑤ 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

⒌ 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

①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② 价值的决定与价值的实现

③ 商品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④ 价格与价值量的不一致

⑤ 价值规律在不实现中实现

⒍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

① 使商品价值表现为价格② 是观念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

③ 总是准确地反映商品的价值④ 有时并不真正反映商品的价值

⑤ 可以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量

⒎ 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①使商品生产从物物交换转变为商品流通② 可以用价值符号来代替;③ 必须是具有十足价值的金币④ 使商品的买卖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分离

⑤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⒏ 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作为贮藏手段的作用()

① 可以作为具有价值的金银饰品存在

② 会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商品销售困难

③ 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④ 使社会购买力增加

⑤ 是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贮藏起来

⒐ 商品的价格是()

① 商品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② 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③ 由价值决定的

④ 由使用价值决定的⑤ 受供求关系影响的

⒑ 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是()

① 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熟练程度② 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③ 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的形式④ 科技发展水平及其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

⑤ 自然条件等

⒒ 货币职能中包含危机可能性的是()

① 价值尺度② 流通手段③ 贮藏手段④ 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

⒓ 对商品价值量的分析表明()

① 商品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② 复杂劳动只有还原为倍加的简单劳动,才能进行价值量的比较

③ 简单劳动只有换算为复杂劳动,才能进行价值量的比较

④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部门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⑤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⒔ 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

① 商品价值的变动② 货币商品价值的变动③ 纸币发行量的变动

④ 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动⑤ 银行存款利息率的变动

⒕ 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其他矛盾有()①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②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③ 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④ 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矛盾⑤ 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的矛盾

⒖ 等价交换原则是()

① 自然经济通行的原则② 简单商品经济通行的原则

③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通行的原则④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通行的原则

⑤ 一切市场经济通行的原则

四、简答题

(一)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什么关系?

(二)商品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它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怎样的经济关系?

五、论述题

(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如何使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表现为价值?(二)货币有哪些职能?

(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价值规律有哪些作用?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体现生产者在分工条件下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生产关系。它由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构成。

商品经济: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使用价值:指物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

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在私有制和分工条件下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它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具体劳动: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由劳动的目的、对象、工具、方法、结果决定。它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和自然物质共同构成物质财富的源泉。各种不同形态的具体劳动是形成人类劳动分工的基础。

抽象劳动: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衡量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或能力的指标。一般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简单劳动:指不需要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的一般劳动者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指需要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

私人劳动: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商品生产者为实现私人利益而自己进行的劳动。商品生产劳动的私人性质是由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或局部独立经济利益决定的。

社会劳动:指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社会性质,在社会分工体系下作为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为他人或社会需要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商品生产劳动的社会性质是社会分工所赋予的。

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经济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价值尺度:指以货币为尺度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职能。货币之所以能衡量商品的价值量,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具有价值。

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价格表现为商品与货币的比率,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商品本身价值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

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待售商品总量;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三是货币流通速度(用一定时期内同一货币单位平均转手次数表示)。待售商品总量与商品价格水平的乘积,就是商品价格总额。贵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的货币流通规律,用公式表示:

贵金属货币执行支付手段时的货币流通规律,用公式表示变为:

通货膨胀:由于纸币发行量超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叫做通货膨胀。但在现代经济中人们已把由其它原因造成的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都称作通货膨胀。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必须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即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中生产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实现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

⒈ ① ⒉ ④ ⒊ ④ ⒋ ② ⒌ ③ ⒍ ② ⒎ ④ ⒏ ② ⒐ ④ ⒑ ① ⒒ ③ ⒓① ⒔ ④ ⒕ ④ ⒖ ②

三、多项选择题

⒈ ①③ ⒉ ①③⑤ ⒊ ②③⑤ ⒋ ①④⑤ ⒌ ①②④⑤ ⒍ ①③⑤ ⒎ ①②③④⑤ ⒏ ①③⑤ ⒐ ①②③④⑤ ⒑ ①②③④⑤ ⒒ ②④ ⒓ ①②④⑤ ⒔ ①②③④ ⒕ ①②③④ ⒖ ②③④⑤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

[一] 答:商品是劳动过程生产出来的。⒈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

人自然之间的关系。⒉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⒊ 商品之所以具有二因素,就是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这二重属性。

[二] 答:⒈ ⑴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但不是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⑵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自发形成的。⒉ 它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地位平等的经济利益关系和优胜劣汰的竞争关系。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

[一] 答:⒈ 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⒉ 这一矛盾的形成及要求。⒊ 这一矛盾是产品转化为商品和生产商品的劳动表现为价值的原因。⒋ 这一矛盾如何使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表现为价值。⒌ 矛盾的解决或激化。

[二] 答:⒈ 货币的职能就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⒉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还相继产生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三] 答:⒈ 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⑴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必须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即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中生产者相互之间实现经济关系的形式。⒉ 价值规律表现形式和作用机制:⑴ 受供求等因素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⑵ 商品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这并不违反价值规律。因为:① 从较长时期来看,价格的上涨部分和下跌部分可以相互抵消,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② 商品的价格无论怎样波动,都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而变动的。⑶ 价值规律是通过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的作用实现价格与价值趋于一致的。⒊ 价值规律的作用:⑴ 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按比例地分配。⑵ 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

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⑶ 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读资本论之商品与货币有感

读资本论之商品与货币有 感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读《资本论之商品与货币》有感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最具有代表性的着作,也是全部马克思主义最具有代表性的着作之一。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长期从事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和艰苦科学研究的结晶。作为一个学经济专业的学生,资本论对我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资本论》第一卷包括七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篇,研究对象是商品和货币,其核心理论是劳动价值的理论。商品和货币经济关系的分析为研究资本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历史前提。《商品和货币》这一章,是在抽样理论形式上研究商品的属性,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及其矛盾,而着重分析价值;同时结合商品的内在矛盾,分析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解释在商品和货币的物的外壳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本篇的基本理论分为商品理论和货币理论。 在对商品理论的分析中,马克思首先给出商品的两个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在商品两个因素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分析商品范畴;其次提出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商品两个因素额决定提供科学依据;接着分析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从商品内在矛盾的运动中导出货币的起源和本质;最后揭示商品拜物教的秘密,阐释研究商品价值理论的意义在于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揭示生产关系。 在高中时候就了解过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区别的联系,读完这一章对这两个因素有了更深的理解。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它决定于商品的属性,离开了商品体就不存在。因此,商品体本身,就是使用价值或财物。使用价值只在使用和消费中得到实现,不论财物的社会形势如

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但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而商品的价值就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结晶,是作为这些物所共有的这个社会实体。商品的这两个属性对立统一于商品之中,二者缺一个就不能称其为商品;但对于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而言,二者又是对立的,即二者不可兼得。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之一。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科学性的源泉,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都是劳动创造的,这是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涵。但是作为两个不同范畴的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形成它们的劳动形式也应该不同。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个别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商品拜物教来源于私人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这种社会性质只是由商品交换实现的。正是这种交换关系使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 马克思在第一章第三节从价值形式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从逻辑发展上给出了货币的起源。从货币的形成过程来看,货币本身就是一种商品,是一种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从使用价值来看,货币的使用价值二重化了,它作为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从价值来看,货币同任何商品一样,它本身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并且是通过每个含有同样多劳动时间的别种商品的量表现出来的。当它作为货币进行流通时,它的价值已经是既定的了。货币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主要功能,当然也存在着货币贮藏、支付手段、世界

商品和货币教案

商品和货币教案 1.教学目的和要求:在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商品 是社会的经济细胞,包含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切矛盾的胚芽。因此,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考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从考查商品开始。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内容。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础。 2。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商品和商品经济的概念和条件;商品二因素及其关系;劳动二重性及其关系;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劳动生产率对商品价值量的影响;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表现形式和作用。 难点:价值的本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劳动二重性的关系;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价值形式的发展及货币的起源;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3.讲授时间:8学时 第一节商品 一、研究资本主义关系为什么从分析商品开始

这是因为: 1.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 2.商品中的矛盾隐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一切矛盾的胚芽 3.建立中商品分析上的劳动价值论是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4.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最普遍、最抽象的经济范畴 二、商品和商品经济 (一)商品 1.什么是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判断一个物是否商品的两个标准 第一、必须是劳动产品 第二、必须用于交换 3.商品产生和存在的经济条件 第一、社会分工的存在 第二、劳动产品属于经济利益不同的生产者 (二)商品经济

1。什么是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统称。 2。商品经济的类型 简单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3。商品经济发展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时叫 市场经济。 三、商品二因素 (一)使用价值 1.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方面需要的属性。 2.对于使用价值应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3.使用价值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4.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5.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6.交换价值的概念 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二)价值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 一、名词解释 商品、商品经济、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私人劳动、社会劳动、商品拜物教、货币、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价值尺度、价格、价格标准、流通手段、商品流通、货币流通规律、货币贮藏、支付手段、世界货币、通货膨胀、价值规律、市场机制、供求关系、竞争机制 二、单项选择题: ⒈商品是() ①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②任何社会的劳动产品 ③任何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④不要求等价补偿的物品 ⒉商品的二因素是() ①价值与价值量②使用价值与效用 ③价值与交换价值④使用价值与价值 ⒊商品的价值量是() ①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大小决定;②由商品生产者在生产中实际付出的劳动决定的;③生产技术决定的; ④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①成正比②成反比③反方向变动④同方向变动 ⒌形成商品二因素的原因是() ①生产商品的劳动需要人和工具 ②生产商品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③生产商品的劳动同时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④生产商品的劳动包括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 ⒍政治经济学中所说的劳动的二重性是指() ①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③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④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⒎劳动的二重性是() ①两次劳动;②两种劳动;③两种具体形式的劳动;④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侧面 ⒏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①劳动者和生产资料②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分工 ③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④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⒐私有制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①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 ②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③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矛盾 ④商品生产中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⒑货币的本质是() ①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②人们为方便交换而发明的一种工具; ③金银等贵金属④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⒒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 ①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②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③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④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 ⒓决定商品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的因素包括() ①待实现的商品价值总额与货币流通速度②流通中实际具有的货币量 ③纸币发行量④社会贮藏的金属货币量 ⒔通货膨胀是() ①任何形式的货币流通情况下都可能发生的现象 ②伴随商品生产一同出现的现象 ③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现象 ④纸币发行数量超过了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而产生的现象 ⒕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 ①商品价格经常高于商品价值②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③商品价格总是与商品价值不一致④商品价格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⒖在简单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是() ①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商品②价值被表现的商品 ③充当特殊等价物的商品④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三、多项选择题 ⒈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①由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②由交换决定的③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第1课时《商品货币》教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授课人:惠毅龙 ◆教学单元: 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 ◆授课内容: 第一课第一节:商品和货币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掌握商品的概念;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2)使学生理解货币产生的过程;货币的含义、职能;通货膨胀。 2、情感态度观念: 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3、运用目标: (1)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2)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 ◆教学重点: 1、商品的基本属性。 2、货币的产生、货币的基本职能。 ◆教学难点: 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例证法、课堂讨论、课堂演练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法。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5’): 【教师活动】:首先向学生简单介绍教材,从书名《经济政治与社会》入手,介绍这本书的大体框架,学生于此门课程中可以以及需要学会哪些知识。整个学期的课程安排是怎样的(每一节一个课时)。告知学生这是中职学生学习公共政治课程的入门学科,有助于学生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了解。书本的知识较为简单易懂,鼓励学生有信心学好。最后,向学生说明,一个国家的问题包括四大问题中还有一个文化的知识点,文化正是当下的热点话题,如果时间允许将会为学生讲述关于文化的知识点。 随后引导学生过渡到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进行学习,本课程是从经济入手,提问学生由经济会联系到哪些东西、哪些现象?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逛超市、物价上涨……) 新课讲授: 一、商品(27’) 1、什么是商品(10’)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许多琳琅满目的商品,例如:粮食、电视机、机器、房子等。这些物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生产出来的;这些物品不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的,而是供社会和别人消费的,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到达别人手中。 引出本小节的知识点: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教师提问】在商品的概念中,有两个关键词,让学生回答是哪两个。 【学生活动】回答出其中的两个关键词(交换、劳动产品)。 【教师点评】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教师活动】向学生举例诸如商场里的零食、衣服、手机等,原始社会时期自己制作的打猎工具,以及大自然中的空气、水等,哪些是属于商品,哪些又不是属于商品?为什么? 随后向学生讲述一个最近的新闻,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在前段时间(2012年8月11日)的新闻中,著名慈善企业家陈光标在南京一场环保宣传活动中透露,他将于9月17日在北、上、广设立流动专卖店售卖新鲜空气,每瓶售价4元至5元。那么此处的“新鲜空气”是否属于商品呢? 【学生活动】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 【教师小结】此处的空气属于商品,因为收集新鲜空气的活动即使在从事劳动,符合其中的一项标准,它是属于劳动产品。其次,陈光标收集到的新鲜空气不是给自己用,而是准备到北上广等大城市的市场上用于销售,符合其中的第二项标准,即它是用于交换的。所以,这里可以看出此处的新鲜空气是属于商品。最后提示学生多关注新闻,并且透过新闻要有自己的思考。这个新闻属于呼吁环保性质的新闻,同时蕴含着经济学的知识。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10’) 【教师活动】:在理解了什么是商品之后,我们来学习商品本身具有哪些固有的性质,这也是我们课本中讲的商品的基本属性。让学生思考:面包、衣服、书本等这些商品可以做什么? 【学生活动】针对上述展开回答。 【教师小结】(1)上述商品都可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具有有用性,即,商品的这种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这里要学生明白,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的,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同,它的使用价值也不同。比如,同样是布匹,做成衣服可以遮体御寒、做成抹布可以搞卫生、做成窗帘可以遮挡阳光。而且同一种物品,它的使用价值也是多方面的。比如,这根粉笔,我们可以用来写字,必要时也可以用来敲醒正在瞌睡的学生。但这里,要让学生明白,使用价值并非商品的特有的属性,即使是普通的劳动产品也具有使用价值。(2)我们都知道一件物品要成为商品,应该用于交换,交换相当于两个价值等量,双方才愿意交换。比如说:我用我的这本书换你的手机,你愿意吗?因此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也就是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的第二个属性。【教师讲解】商品的两种属性存在何种的关系?(1)首先,商品的使用价值和

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

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 商品经济,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它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存在社会分工,每个人生产的东西不同,这才有了交换的必要;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必须通过交换才能获得属于对方的东西,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首先,它是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其次,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而是通过交换用来满足别人的、社会的需要,因而又有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决定商品交换价值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只有这种有用物品的劳动产品,并作为商品时才具有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是和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二者缺一不可。 商品这种内在的矛盾就隐含了商品经济中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成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从历史上看,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以及货币形式。 货币也是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它又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可以直接体现出来,它的使用价值是双重的,除了其自然属性决定的使用价值外,它还具有购买其它

商品、货币理论试题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世界货币 7.8级强烈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 A

①它是银行计算机网络化的结果②它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③属于无纸贸易④它的特点是 20万美元的机电产品,2009年9月1日出口销售比6月l0日出口销售,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企业会 .少获利2060元人民币 .多获利2060元人民币 .上述变化对我国对外贸易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 .导致我国贸易逆差增加 .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右图反映的信息,可能带来的经济变化有 .天津“泥人张”彩塑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被誉为 如果该商品以人 ,其他条件不变,美元贬值后该商品以美元标价应() C.下降不足5% D.下降5%以上24..美国玩具车制造商Automoblox在圣诞节期间推出了T9 truck一款特别版车型。这款新的特别版小 2005年7至2009年2月人民币对港元汇率变动情况 (人民币/1港元)

请你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预测美国开启印钞机可能对中美两国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 :江苏省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单位:亿美元) 出口进口 增幅数额增幅 3019.5 26.8% 2252.6 18.7% 17.5% 3692.46 22.2% 2648.0 3 年江苏省一般贸易出口增长31.2%,加工贸易出口增长18.1%。 月汇率改革以来,美元与人民币的比价从初期的1:8.11变化至2008 13.4%。 :近年来,某些国家抵制中国制造的产品,除个别产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制造”怀有抵触情绪。 日起,国家取消553项“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商品的出口退税,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降低出口退税率,导致长三角一些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传统加工贸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政治经济学习题_第二章商品与货币(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商品 2、价值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4、货币 5、价格标准 6、货币流通规律 二、选择题 1、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这句话包含的意思是() A 缺少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为商品 B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C 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因而不是商品 D 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因而不是商品 2、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 A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B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内容 C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D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E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 3、金银充当货币后,可以和一切商品交换。这表明() A 金银作为货币,就不再是商品了 B 金银作为货币,代表着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C 金银天然具有作为货币的社会属性 D 金银作为货币,其购买力大小是不变的 4、在简单价值形式1只羊=2把石斧中() A 石斧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 B 羊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 C 石斧处于等价形式,是个别等价物 D 羊处于等价形式,是个别等价物 5、商品价格的变化同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化是() A 成正比例的 B 成反比例的 C 在方向上是一致的 D 无关的 6、商品价值量与下列因素的关系() A 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B 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C 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 D 与使用价值成正比 7、马克思曾经指出,从商品到货币的过程是商品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一定的商品所有者。这一观点说明商品生产者进行商品生产时,必须()

商品与货币(选择题)(答案版)

一、选择题Ⅰ(在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 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是(C ) A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B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 C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D 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 2 商品经济是(C ) A 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B 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 C 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D 存在于一切社会的经济形式 3 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是(B ) A 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B 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 C 从低级社会经济形态发展到高级社会经济形态 D 先进社会经济制度取代落后社会经济制度 4 推动社会变革最根本的动力是(C) A 生产方式的变革 B 生产力的发展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5 资本主义经济细胞和包含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的是(D) A 劳动产品的出现 B 雇佣劳动的存在 C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存在 D 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的存在 6 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D) A 商品的价值量决定的 B 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C 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7 价值是商品的(B) A 自然属性 B 社会属性 C 物质属性 D 一般属性 8 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都是由(B)

A 价值构成的 B 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构成的 C 资本构成的 D 货币构成的 9 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统一的,这对矛盾的解决有赖于(C) A 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B 货币的出现并充当交换媒介 C 商品交换的实现 D 商品物质实体的消亡 10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B) A 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B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C 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 D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 11 商品的本质属性是(C) A 使用价值 B 交换价值 C 价值 D 使用价值和价值 12 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A) A 抽象劳动 B 具体劳动 C 脑力劳动 D 体力劳动 13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D) A 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B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 C 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 D 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及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14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C) A 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 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 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15 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D) A 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 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C 对人们有共同的效用 D 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第2章 商品与货币(习题及答案)

第2章商品与货币 一、单选题 1.两种不同的商品能够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交换的原因是: A.它们都有价值 B.它们都有效用 C.它们都有交换价值 C.它们都是劳动产品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生产商品过程中的两次劳动 B.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 C.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D.生产商品的先后两次劳动 3.商品价值的实体是: A.抽象劳动 B.交换价值 C.私人劳动 D.社会劳动 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个别劳动与集体劳动的矛盾 5.货币的本质是: A.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C.稳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D.流通手段 6.形成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的特点是: A.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B.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社会关系 C.是永恒的经济范畴 D.是商品生产特有的历史范畴 7.商品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是: A.商品价格与本身的价值成反比例变化 B.以交换价值为基础而变动 C.商品价格与本身的价值成正比例变化 D.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 二、多选题 1.劳动生产率的两种表示方法是: A.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 B.劳动生产力与使用价值量的比例 C.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与个别劳动的比例 2.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贮藏手段 C.流通手段 D.支付手段 3.一定时期流通过程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 A.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B.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C.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 D.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三、名词解释 1.商品使用价值 2.交换价值 3.价值 4.具体劳动 5.抽象劳动 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7.简单劳动 8.复杂劳动

高一政治货币和商品的关系

必修1第一单元易混、易错点辨析 一、货币和商品的关系 二、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比较 区别:(1)含义不同: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属性不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人和物的关系,它是具体的。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它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它是抽象的。 联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题,两属性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

(1)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所以商品的价值对使用价值有依附性。另外,使用价值也不能离开价值,离开价值的使用价值便不是商品了。(2)二者相互对立。在市场上商品生产者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价值,这就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消费者;对于消费者来说,他的目的是为了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这就必须把商品价值通过交换价值形式让渡给生产者,所以,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可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三、物物交换和商品流通比较 四、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比较

区别:(1)含义及实质不同 从含义上看: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而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2)形成的原因不同 通货膨胀是由于纸币发行量过多或纸币的流通速度过快而造成的。而后者则是由宏观经济环境和商品短缺转为相对过剩,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国外经济危机传导的物价下降等原因造成的。 (3)结果不同:通货膨胀使物价高涨,人民手中的钱不值钱了,人民的购买力下降,从而影响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通货紧缩由于物价普遍下降暂时可以使消费者得到一定的实惠,但从长远看,市场流通不畅,企业利润减少,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正常发展,使国民经济处于徘徊状态,不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解决方法不同:要防止和抑制通货膨胀,一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二是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施适度从紧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方针,努力增收节支等措施。解决通货紧缩主要靠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特别需要靠扩大内需,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联系:(1)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2)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必须采取有

商品和货币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 第一节商品与商品经济 一、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1.商品的涵义 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对社会有用的劳动产品。 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第一、这个物品必须对人们有用。(但自然界中的空气和水不是商品) 第二、这个物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但自己生产满足自己消费需要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第三、这个物品必须是满足社会需要的劳动产品。(但不通过交换而满足别人需要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第四、这个物品必须是通过交换来满足社会需要的劳动产品。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1)商品经济的涵义 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生产的经济形式从发展角度可分为: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商品经济是和自然经济、产品经济相对应的概念。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第一、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性条件。 人类社会经历的三次大分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形成。 第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3.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市场经济的涵义——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2)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①区别: 第一、内涵不同。 第二、处在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 第三、相对应的概念不同。 ②共同点: 第一、都存在商品和货币关系。

第二、都存在价值规律。 第三、都存在市场机制的作用。 二、商品的两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1.商品的使用价值 (1)商品使用价值的涵义 (2)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 第一、由物本身的自然属性决定,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二、是一切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不反映特定的生产关系。 第三、是商品交换价值、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商品的价值 (1)交换价值的涵义 (2)价值的涵义 (3)价值的特点 第一、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 第二、只能通过交换价值而间接地表现出来。 第三、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 (4)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1)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性 第一、两者互相依存不可分离。 第二、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性 第一、反映的关系不同。 第二、两者互相排斥。 A.需要方面的排斥:即商品生产者生产的使用价值,但需要的是价值;商品购买者拥有价值,但需要的是使用价值。 B.占有方面的排斥:即商品生产者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购买者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 三、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及其特点 (1)具体劳动的涵义 指生产不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

货币和商品的关系

货币和商品的关系 必修1第一单元易混、易错点辨析 一、货币和商品的关系 比较货币普通商品 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产生时间 不同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商品的产生早于货币 本质不同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不能作为一般等价物 职能不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只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联系货币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商品和货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都体现了人与人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两者都是历史范畴。 二、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比较 区别:(1)含义不同: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属性不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人和物的关系,

它是具体的。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它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它是抽象的。 联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题,两属性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 (1)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所以商品的价值对使用价值有依附性。另外,使用价值也不能离开价值,离开价值的使用价值便不是商品了。(2)二者相互对立。在市场上商品生产者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价值,这就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消费者;对于消费者来说,他的目的是为了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这就必须把商品价值通过交换价值形式让渡给生产者,所以,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可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三、物物交换和商品流通比较 比较物物交换商品流通 含义物与物的直接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公式商品──商品商品──货币──商品 特征买和卖同时进行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可以分离。 产生货币产生前就存在货币产生后才存在 联系商品流通是在物物交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商品流通是商品交

商品和货币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 第一章神奇的货币 第一节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商品的概念与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简要概括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使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3)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比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商品的概念、货币的本质和货币的基本职能 2、教学难点: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的作用;货币流通规律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买东西要用钱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常识,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体会得到,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那么历史上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货币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新课教学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 1.商品 (1)、商品的概念及特征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上方虚线框里面的内容,引导学生讨论,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 学生活动:思考P 两个问题,讨论后回答。 2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教师活动: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1劳动产品○2用于交换这两个条件 (2)、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与联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是否用于交换) (3)、商品的基本属性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三页上方虚线框里面的内容,启发学生思考市场上让人眼花缭乱的商品有什么共同属性? 两个问题,讨论后回答。 学生活动:思考P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