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实验记录表

五年级下实验记录表
五年级下实验记录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测试题及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 1、体温计是根据__水银热胀冷缩_的原理制成的,40℃时水银体积(大)35℃时水银体积(小)。这种现象主要和水银内部的(微粒运动)有关。 2、太阳的热是通过(辐射)方式传播到地面上的,烧开水是通过(对流)方式传播热量的。 3、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和(方向)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就是利用太阳下影子的这种变化而计时的。 4、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叫(泄水)型水钟;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的叫(受水)型水钟。 5、清水和盐水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一样)。 6、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造成了地球上(四季更替_)现象。 7、用手往下按一块在水中的泡沫,会感到手上有一种向上的力,这是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作用。 8、我们可以通过世界时区图来判断时间。它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 9、根据单摆的(等时性)特点,人们制成了摆钟。 10、许多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有些物体比较特殊,例如(4℃)以下的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二、判断题 (1)热水袋水温60℃,人的手接触热水袋,热量从手上向热水袋传递,这样的热传递形式叫热传导。(×)(2)羽绒衣产生的热量比衬衣多,所以冬天要穿羽绒衣。(×)

(3)如果一个物体在水中是沉的,那么它在食用油中一定是浮的。(×)(4)夏天自行车的轮胎的气不能打的太满,否则会因气体热胀而爆胎。(√)(5)地球的自转引起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周期为一年。(×)(6)提出“日心说”的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7)用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它在水中的沉浮状况也是不一样的。(√)(8)人们在观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9)有一只摆钟,每天总是走快一点,应该往下调节摆锤下面的螺母。(√)(10)测得某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为60克,浸没在水中时的重量为35克,那么这个物体放在水中会浮。(×)(11)人们用铁做锅,而不用铜做锅,是因为铁的导热本领比铜强. (×)(12)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例如人可以大约呼吸60次左右心跳20次左右。(×)三、选择题 (1)一个茄子在水中是浮的,把它切成四分之一大小后茄子在水中是(b)A沉B浮C无法判断 (2)相同体积的50℃水和10℃的水比较(a) A冷水重B热水重C无法判断 (3)往大小厚度相同的塑料杯、铁杯、陶瓷杯里倒热水,5分钟后杯中水凉的最快(a) A铁杯B塑料杯C陶瓷杯 (4)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北京在东面,乌鲁木齐在西面,一天中先迎来日出是(b) A乌鲁木齐B北京C无法判断 (5)1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的水和最后10毫升的水比较(b)A后10毫升滴的快B前10毫升滴的快C滴的速度一样

五年级下科学实验探究题

五年级下科学实验探究题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实验一:探究橡皮泥由沉变浮的秘密 实验材料:油性橡皮泥、量杯、200毫升水、记录表。 实验过程:1、把一块橡皮泥各种不同的实心形状放入水中观察,2、把橡皮泥做成盒子的形状盒底在下放入水中观察。 实验现象:1、橡皮泥不管做成什么样的实心形状都会沉入水底。这时它排开的水量是20毫升。2、橡皮泥做成空心盒状时会浮在水面。这时它排开的水量是25毫升。 实验结论: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实验二、下沉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制定一个研究计划研究一下吧! 研究的问题:下沉物体是否受水的浮力 我的猜想:下沉物体受水的浮力。 所需器材:石块1块,细绳1段,弹簧测力计1个,带刻度的烧杯1个,水。 实验过程:先用弹簧测力计称出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再将石块用细绳系好挂在弹簧测力计上,依次将石块的小部分、大部分、全部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石块在水中的重力及三次排开的水量。 实验现象:石块在水中的重力依次变小,排开的水量依次增大。记录如下表:

实验究论:下沉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实验三、沉入水底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我的猜想:沉入水底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所需器材:铁块1块,细绳1段,弹簧测力计1个,烧杯1个,水,记录单。 实验过程:先用弹簧测力计称出铁块在空气中的重力,再将铁块用细绳系好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铁块全部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铁块在水中的重力。 实验现象:沉入水底的铁块所受的重力比空气中所受的重力变小了。 实验究论:沉入水底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15、设计一个计时器或水钟:给计时器取个名称、写出所需材料和制作过程;画出草图。写出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以及改进方法。 计时器名称(可自己另起名):滴水水钟 材料:透明大料瓶2个、剪子、钉子1个、纸条、彩色笔1支、水、秒表。 制作过程:(1)先将两空饮料瓶分别从上口和底儿的一侧剪开,然后在瓶盖上打一个小孔。(2)将2个瓶子组装起来,装入水,用秒表计时。(3)在饮料瓶壁上标出水流出1、2、3、……10分钟的刻度。

最新五年级科学下册3至4单元实验题

五年级科学三四单元实验题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的实验计划 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的实验计划

实验名称: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 课题和页码:《昼夜交替现象》第73-74页 实验目的: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3、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实验器材:手电筒、乒乓球等 实验步骤:1、提出昼夜交替的各种假说。(a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b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c地球自转。d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2、讨论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方案。(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用乒乓球模拟地球,在乒乓球上选一个点作为我们的观察点。)3、模拟假说a:乒乓球不动,手电筒围绕着乒乓球转动。4、模拟假说b:手电筒不动,乒乓球围绕着手电筒转动。5、模拟假说c:手电筒不动,乒乓球自己转动。6、模拟假说d:手电筒不动,乒乓球自己转动的同时围绕手电筒转动。 现象和结论: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实验名称:摆的方向的研究 课题和页码:《证明地球在自转》第77页 实验目的:1、知道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2、通过摆的实验探究,了解摆的特点,并借此理解“傅科摆”的原理。 实验器材:摆、圆形底盘 实验步骤:1、用铁架台做支架,挂上一个摆。2、将铁架台和摆一起放到一个圆底盘上。3、让摆前后来回摆动起来,然后缓慢而平稳地转动圆底盘,观察摆摆动的方向是否发生变化。现象和结论: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实验名称:谁先迎来黎明 课题和页码:《谁先迎来黎明》第79-80页 实验目的:1、知道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2、通过生活经验和体验活动,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 实验器材:代表不同地区与太阳的纸片等 实验步骤:1、观察地球仪或地图上北京和乌鲁木齐两个城市,并确认它们的位置关系。2、小组的同学手拉手面朝外围成一个圆圈模拟“地球”。3、其中一个同学身上贴上写有“北京”和“东”的纸片,代表“北京”;在他右手边的一个同学身上贴上“乌鲁木齐”和“西”的纸片,代表“乌鲁木齐”。4、一个同学站在圈外举一个红色纸片,代表“太阳”。5、大家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即逆时针方向)慢慢转动,看看“北京”和“乌鲁木齐”谁会先见到“太阳”。然后大家再按照由东向西的方向(即顺时针方向)慢慢转动,看看又是谁先看到太阳。 现象和结论: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也就不同。按逆时针的方向转动,北京将先迎来黎明,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乌鲁木齐将先迎来黎明。 实验名称:认识时差 课题和页码:《谁先迎来黎明》第80-81页 实验目的:1、知道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2、知道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实验器材:世界时区图 实验步骤:1、观看世界时区图,说说发现什么。2、教师介绍时区的知识: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3、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顺时针),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4、看时区图,计算北京和乌鲁木齐、北京和巴黎、北京和纽约的时间相差几小时。 结论:北京和乌鲁木齐的时差是2小时,北京和巴黎时差是7小时、北京和纽约的时差是13小时。 实验名称:对北极星“不动”的解释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测试题姓名: 一、填空 1、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 2、水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缩小,水的这种变化叫做()。 3、阳光下,把一根木棒竖直插在地上,随着时间变化,影子的()和()都会发生变化。 4、波兰天文学家()提出“日心说”的观点。 5、()能够证明地球在自传。 6、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 7、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昼夜交替变化时因为地球在()。 8、热总会从温度较()的一端传递到温度较()的一端,这种传热方式叫做()。 9、潜水艇是用改变自身的()来改变沉浮的。 10、古人用的水钟有()和()两种类型。 二、判断题 1、同一块橡皮不管切成大小如何,它的沉浮状况不会发生改变() 2、摆绳越长,摆动越快;摆绳越短,摆动越慢。() 3、铜砝码不管放在哪种液体中,它都是沉的。() 4、物体只要在水中,它都排开了一定的水量。() 5、沉在水底的物体没有受到浮力的作用。() 6、冷水在加热的过程中体积、重量都会增大。() 7、坐在向前行驶的车上,看窗外的物体都是移动的。()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新课标第一网 9、摆锤越重,摆动的速度越慢。() 10、体积相同的热水和冷水,重量也相同。() 三、选择题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A、由南向北 B、由西向东 C、由东向西 2、用钢铁制成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这是改变了() A、它的重量 B、它的体积 C、液体的浓度 3、要使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做法错误的是() A、做成空心的 B、消掉一半 C、绑在木块上 4、相邻两段铁轨之间的缝隙() A、冬天大 B、夏天大 C、冬天夏天一样大 5、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计量时间的仪器叫() A、日晷 B、浑天仪 C、滴漏 6、压瘪的乒乓球,浸入开水里烫一下,还能重新鼓起来,这是利用了() A、液体的热胀冷缩 B、固体的热胀冷缩 C、气体的热胀冷缩 7、下列金属中,会热缩冷胀的是() A、铁 B、铝 C、锑 8、首先用实验证明地球在自传的科学家是() A、傅科 B、哥白尼 C、托勒密 9、沉在水底的水泥船,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是() A、浮力<重力 B、浮力=重力 C、浮力>重力 10、下列三个勺子,热传递本领最好的是() A、铝勺 B、木勺 C、塑料勺 四、连一连 (1) 纸盒气球 木块沉入水底石子 小刀铅笔 橡皮浮在水面排球 泡沫羽毛球 玻璃球铅球 (2) 塑料 铝勺传热快 铁锅 木棒 课本传热慢 钥匙 五、简答题 1、把鸡蛋放入水中是沉入水底的,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它浮起来? 2、铁路的铁轨在连接处总是留出一条缝隙,这条缝隙的大小会变化吗?怎样的规律呢? 3、有一个乒乓球不小心被踩瘪了,但没有破损,请你想办法让瘪了的乒乓球再鼓起来,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4、人们为什么会觉得北极星是“不动”的?在北极看北极星在什么地方?南极看北极星又会怎样? 5、要使制作的保温瓶保温效果好一些,应考虑哪些因素?

科学实验记录表

科学实验记录表 袁丽琴 3013年 龙川县黎咀镇中心小学 科学实验记录表 2013年3月31日实验老师袁丽琴班级:四(3)班时间:下午第一节实验小组成员:四年级第实验名称:运动的快慢二小组同学实验内容:利用米尺和秒表测量测量走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相同时间所走的距离,探究运动的快慢。 实验器材:米尺和秒表 实验要求:学生正确使用米尺和秒表。 实验说明:要求学生用正常的、快一些、慢一些的步伐来走相同的距离;在相同的时间用不同的速度走,比较距离。 实验结果预测:不同的速度在相同时间走的距离可能不一样,走相同的距离速度不一样,时间可能也不一样。 实验过程:1、让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速度走相同的时间,比较他们所做的距离。2、让同学们走相同的距离,比较他们的时间。实验结果:相同时间,速度快的距离长;相同的距离,速度快的时间短,反之一样。 龙川县黎咀镇中心小学 科学实验记录表 2013年5月24日实验老师袁丽琴班级:四(1)班时间:下午第三节实验小组成员:五年级第实验名称:照镜子三小组同学实验内容:做镜子的反光实验,学习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实验器材:镜子多面、纸板

实验要求:教师准备好多面镜子,实验过程中注意不要损坏镜子。实验说明:通过照镜子了解反射,学习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实验结果预测:人就能从低处看见高处的物体,或从水下看到水面的情况。 实验过程:1、利用镜子和纸板制作简单的潜望镜;2、让学生实际观察;3、理解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实验结果:潜望镜上下各有一面倾斜45度角的平面镜,外界景物反射通过上面的平面镜反射到下面的平面镜,下面的平面镜即可看到。 龙川县黎咀镇中心小学 科学实验记录表 2013年10月15日实验老师袁丽琴班级:四(2)班时间:下午第三节实验小组成员:五年级第实验名称:导体和绝缘体二小组同学实验内容:根据物体的导电性能,把我们身边的物品分为两类。实验器材:小灯泡、电线、电池、木条、塑料片、小铁片实验要求:区分电池的两极,不要损坏小灯泡。 实验说明:把电线固定在电池的两级,利用电线和(木条、塑料片、小铁片)连接到小灯泡上,观察灯泡亮还是不亮, 实验结果预测:小灯泡亮或是不亮。 实验过程:1、让学生把电线固定在电池的两端;2、一根电线剪断,中间分别接上木条、塑料片、小铁片;3、装上小灯泡;4、观察小灯泡亮与否。 实验结果:导体能通电,绝缘体不会通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

实验题 (一)探究定滑轮的作用 实验目的:研究定滑轮的作用 实验器材:定滑轮、细绳、钩码、铁架台、弹簧秤、直尺、笔和记录纸 实验猜想:可以省力 实验步骤: 1、将滑轮固定悬挂在铁架台上,用测力计测得勾码的力为1N,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2、细绳穿过定滑轮吊住勾码,用测力计测得细绳上的力为1N,力的方向是向下的。 实验结论:定滑轮不省力,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二)探究动滑轮的作用 实验材料:动滑轮、细绳、勾码、测力计。 实验过程:1、固定细绳的一头,中间穿过挂了勾码的滑轮,另一头用测力计勾住,测得力为0.5N,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2、垂直测的勾码的力为1N,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实验结论:使用动滑轮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三)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 实验仪器:支架,平衡尺,勾码 实验过程: (1)某同学在调节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时,发现杠杆的右端翘起,他可以调节右端的螺母,使它向右移动,或者调节左端的螺母,使它右移动(选填“左”或“右”),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上平衡。 (2)操作时,左10厘米的地方勾上10克的钩码,右边5厘米的地方需要勾上20克的钩码才能保持平衡。 3实验结论: 力臂越长,需要的力越小,也就越省力。力臂越短,需要的力量就越大,越费力。 (四)实验名称:探究斜面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的影响 器材准备:小车、木板、弹簧测力计、书本若干等 实验步骤: 1.提出假设:使用斜面可以省力。 2.进行猜想:斜面坡度越大越费力,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3.设计实验; (1)保持不变的小车的重力、斜面的粗糙程度 (2)改变的量有:斜面的坡度 4.进行实验: (1)第一次斜面下垫3本书,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沿斜面匀速上升,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第二次斜面下垫上6本书,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沿斜面匀速上升,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单元练习 班级姓名分数第一关、我会填。(15 分,每空1分)1、把泡沫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块有一个向上托的力,我们把这个力称为水的()。 2、在日常生活中,()、()、()等物体放入水中 一般是浮的,()、()、()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沉的。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轻的容 易();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大的容易(),体积小的容易()。(填“沉”或“浮” ) 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 5、当一个物体静止漂浮在水面时,它受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是:方向(),大小()。 6、不同的物体产生的浮力也()。(填“相同”或“不相同” ) 第二关、我能辩,对的打“√” ,错的打“×”。(20分,每空2 分)()1 、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轻重、体积大小无关。()2、货船从长江进入大海,船身会上浮一些。 ()3、历史上“曹冲称象”的故事是利用浮力的原理。 ()4、轻的一定浮,重的一定沉。

()5、马铃薯在浓盐水中会浮,是因为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6、相同体积的盐水要比清水重一些。

)7、物体在水中下沉,是因为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8、现在的船是钢铁制造的,在水中不会沉,所以钢铁在水中是浮的)9、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同的。 )10、在死海里,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不会淹死,是因为死海很浅。第三关、我会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30 分,每空2 分) 1、相同重量的下列物体中只有一种在水面能够上浮,它最可能是() A、铁块 B 、木块C 、橡皮 2、要使浮在液体上的马铃薯下沉,可以在液体中()。 A、加盐 B 、加清水C 、加糖 3、下列物体最容易浮在水面上的是()。 A、铜块 B 、塑料泡沫C 、硬币 4、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主要与()有关。 A、物体的重量 B 、物体的颜色 5、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A、轻重 B 、大小C 6、石头沉在水底时,它受到的浮力(A、大于B、小于C

五年级科学实验题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题目 第一单元沉和浮 实验名称:观察物体的沉浮 课题和页码:《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第2面 实验目的: 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展示他们对沉浮判断的初始概念。 2、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并与预测进行对照,发现问题。 3、引发思维,初步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实验器材: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苹果、橡皮、水槽 实验步骤: 1、预测七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说明理由。 2、依次把七种物体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3、把实验结果和预测情况进行对比,讨论影响沉浮的因素。 现象和结论: 沉的物体有小石块、回形针、橡皮,浮的物体有泡沫块、蜡烛、带盖空瓶、苹果。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 实验名称: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课题和页码:《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第3-4面 实验目的: 1、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实验器材:橡皮、苹果、回形针、小木块、小刀、胶带、水槽 实验步骤: 1、把橡皮和苹果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2、把橡皮和苹果分别按1/2、1/4、1/8、更小的要求切小,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3、把回形针和小木块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4、把几个回形针串在一起,把2个小木块粘在一起,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5、观察记录,讨论实验发现。 现象和结论: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实验名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课题和页码:《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第5-6面 实验目的: 1、学习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2、知道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实验器材:同体积不同重量的一组物体、同重量不同体积的一组物体、水槽。 实验步骤: 1、把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一组物体按轻重顺序排列,推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2、按轻重顺序依次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3、讨论、概括实验结论。 4、把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一组物体按大小顺序排列,推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5、按大小顺序依次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doc

科学实验报告单1 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 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 实验过程实验一: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卜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结论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科学实验报告单2 实验名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一套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小瓶子、潜水艇 实验过程实验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实验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实验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3 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 实验过程实验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记录单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记录单通知实验时间:月日 课题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温度和温度计 实验 内容 观察温度计 实验材料体温计(1)、气温计(1)、水温计(2)、自制温度计模型. 实验内容过程观测温度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影响测定温度准确性的不利因素. 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安全 情况 安全(是□否□)、其他情况 提议 实验 时间 月日星期(上、下)午第节 实验班级年班 任课 教师 实验室 教师 科学实验记录单(三年级下学期) 通知实验时间:月日 课题 2、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 内容 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材料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支水温计.水温测量记录表 实验内容过程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2.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安全 情况 安全(是□否□)、其他情况 提议 实验 时间 月日星期(上、下)午第节

实验班级年班 任课 教师 实验室 教师 科学实验记录单(三年级下学期) 通知实验时间:月日 课题 3、水结冰了 实验 内容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实验材料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1只、冰块1杯、试管1支、8毫升纯净水(或自来水)、水温计1支 实验内容过程(1)在细而短的试管里加入大约8毫升左右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2)拿一只塑料杯(在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试管里的水温的变化.(3)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加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4)如果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安全 情况 安全(是□否□)、其他情况 提议 实验 时间 月日星期(上、下)午第节 实验班级年班 任课 教师 实验室 教师 科学实验记录单(三年级下学期) 通知实验时间:月日 课题 4、冰融化了 实验 内容观察、加快冰的融化 实验材料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参考书P50).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 实验内容过程(1)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2)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 (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 安全 情况 安全(是□否□)、其他情况 提议 实验 时间 月日星期(上、下)午第节 实验班级年班 任课 教师 实验室 教师

2017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 (一)探究定滑轮的作用 实验目的:研究定滑轮的作用 实验器材:定滑轮、细绳、钩码、铁架台、弹簧秤、直尺、笔和记录纸 实验猜想:可以省力 实验步骤: 1、将滑轮固定悬挂在铁架台上,用测力计测得勾码的力为1N,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2、细绳穿过定滑轮吊住勾码,用测力计测得细绳上的力为1N,力的方向是向下的。 实验结论:定滑轮不省力,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二)探究动滑轮的作用 实验材料:动滑轮、细绳、勾码、测力计。 实验过程:1、固定细绳的一头,中间穿过挂了勾码的滑轮,另一头用测力计勾住,测得力为0.5N,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2、垂直测的勾码的力为1N,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实验结论:使用动滑轮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三)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 实验仪器:支架,平衡尺,勾码 实验过程: (1)某同学在调节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时,发现杠杆 的右端翘起,他可以调节右端的螺母,使它向右 移动,或者调节左端的螺母,使它右移动(选填 “左”或“右”),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上平衡。 (2)操作时,左10厘米的地方勾上10克的钩码, 右边5厘米的地方需要勾上20克的钩码才能保持平 衡。 3实验结论: 力臂越长,需要的力越小,也就越省力。力臂越短,需要的力量就越大,越费力。 (四)实验名称:探究斜面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的影响 器材准备:小车、木板、弹簧测力计、书本若干等 实验步骤: 1.提出假设:使用斜面可以省力。 2.进行猜想:斜面坡度越大越费力,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3.设计实验;(1)保持不变的小车的重力、斜面的粗糙程度 (2)改变的量有:斜面的坡度 4.进行实验: (1)第一次斜面下垫3本书,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沿斜面匀速上升,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第二次斜面下垫上6本书,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沿斜面匀速上升,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比较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斜面可以省力,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费力。 (五)轮轴是否省力? 实验材料:轮轴,测力计,勾码 实验过程:(1)用测力计垂直测得两个勾码的力为1N; (2)用测力计钩住轮拉动勾码,测得力为0.5N。 实验结论:轮轴能省一半的力 (六)动手制作搭建“瓜皮桥”。 制作材料:西瓜皮、刀子、纸巾、重物、 制作步骤: (1)把西瓜(或其他瓜)纵向切成两半,再横向切开。 ( 2)把瓜瓤吃掉,留下瓜皮(拱形),每块按4~5厘米宽切下。 (3)在每两个小块之间夹一片纸巾,然后摆成拱形。 (4)在“瓜皮桥”上加重物,试一试它的承受能力。 结论:经过切割、重新组装的拱形能够承受更大的力。 (七)研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的关系 问题:把纸折成不同边的桶形,竖直放,比较它们的承受力会怎样? 猜想假设:圆筒形的承受力最强。 实验控制量 保持不变的量:纸的规格、每一个重物的大小 改变的量:纸折成的形状 实验材料:A4纸、胶棒、书本。 实验过程:(1)把不同的A4纸卷成不同的形状,有圆筒形、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等,粘住的边是一样宽的。(2)在纸筒上大同样的书本,看看哪种纸筒的承重力最强。 实验结论:圆筒状的纸承受力最强。 (八)、小亮家里有些品种极好的胡萝卜,他想大量繁殖这种胡萝卜,可是找不到好的办法。请帮他设计实验,实现他的想法。 实验名称:用植物的根繁殖后代。 实验材料:胡萝卜、小刀、盘子、水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把泡沫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块有一个向上托的力,我们把这个力称为水的 (浮力)。 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它受到的重力方向(相反)。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浮力)。 4、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浮力大于重力)。 5、上浮的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秤)测出浮力的大小。 6、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7、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8、(比液体密度大的)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液体密度小的),在液体中上浮。 9、不同的物体产生的浮力也(不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 10、在日常生活中,(木头)、(泡沫)、(塑料瓶)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浮的,(铁块)、(石头)、(砖头)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沉的。 二、选择题 1、以下方法中,改变物体的( 3 ),不能改变物体沉浮状态。 ①自身的重量②体积③颜色 2、要使浮在液体上的马铃薯下沉,可以在液体中( 2 )。 ①加盐②加清水③加糖 3、下面的( 1 )可以使马铃薯在水中浮起来。 ①往水里加盐②水倒掉一些③水里加纯净水 4、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主要与( 3 )有关。 ①物体的重量②物体的颜色③物体排开的水量 5、下面液体中,能使鸡蛋下沉的是(2 )。 ①盐水②油③水银 三、判断题 1、大小、形状相同的物体,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对) 2、轻重相同的物体,大的容易沉,小的容易浮。(错)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题自己总结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题 1、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材料:橡皮、萝卜、小刀、水槽 步骤:将橡皮一块,萝卜一块放入水中 将橡皮和萝卜分别切成1/2,1/4,1/8,放入水中 结论: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2、 画出小铁块、小木块在水中的受力图示。 3、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材料:泡沫塑料块、定滑轮、线、测力计、水槽 步骤:测出泡沫塑料块自身的重力。 将定滑轮固定在水槽底部,将线的一端栓在泡沫塑料块上,另一端栓在测力计的挂钩上,绕过定滑轮 垂直往上拉测力计,使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测出它受到的拉力 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自身重力+拉力 4、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的作用”的这一假设。 研究的问题: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实验器材:测力计、钩码、水槽、水 实验步聚: ①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的重量,做好数据记录。 ②把钩码全部浸入水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的重量,做好数据记录。 ③比较两组数据的大小。 实验现象:①钩码全部浸入水中后,测力计测量到的重量比在空气中测量到的重量大。 ②钩码所受水的浮力=钩码在空气中重量-浸入水中的重量 实验结论: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空气中的重力-水中的重力

5、验证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材料:装有红色液体的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烧杯、冷水、热水、记号笔、实验步骤: 6、验证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材料:常温水、冰水、热水、锥形瓶、气球、烧杯 实验步骤: 7、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器材:一个铜球和一个铜球刚好能通过的铜环。烧杯、酒精灯、火柴、水。 操作步骤: ①铜环固定好,使铜球放在铜环上时,铜球能顺利穿过铜环。 ②移除铜球,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2-3分钟,再让铜球去穿过铜环。发现铜球不能穿过铜环。 ③将铜环用冷水冷却后,再通过铜环。发现铜球能顺利穿过铜环。 实验说明: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中应注意事项:①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②禁止触摸铜球,加热后的铜球会烫伤皮肤。8、物体传热 实验器材:铁架台、铁棒、酒精灯(或蜡烛)、火柴、凡士林(蜡烛)、小木棍 实验步骤: ①把铁棒固定在铁架台上,把小木棍的一端用凡士林依次粘在铁棒下。 (注意:凡士林用量要相同,小木棍粗细要相同) ②点燃酒精灯,对铁棒的一端加热。 ③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小木棍会按照距酒精灯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脱落。 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9、请你设计一个保温杯。(写出材料、制作方法,并画出草图) 实验材料:保温杯1个,泡沫塑料1块(比保温杯体积大),刻刀1个,酒精灯1盏。 制作方法: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和简答题总结 (1)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操作题及简答题归纳总结 实验操作题 1、研究自行车上的链条转动装置:(1)转一圈脚踏板,看看后轮转几圈。(2)量一量自行车车轮 转一圈,在地上行进多长距离。 2、研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1)用大小不同的纸做成不同的纸筒,粘好后竖直放,用书本 做重物,比较它们的承受力。注意:使重物在纸筒上保持平衡后再松开手。 3、以小组为单位,搭建一座既高又稳、承受力大的高塔:(1)画出设计草图;(2)选择制作材料 和连接物,确定合适、牢固的连接方法。(3)测量塔的高度和它的稳定性。 4、小组合作,共同制造一座“瓜皮桥”:(1)把西瓜(或其他瓜)纵向切成两半,再横向切开。 (2)把瓜瓤吃掉,留下瓜皮(拱形),每块按4—5厘米宽切下。(3)在每个两小块之间夹一片纸巾,然后摆成拱形。(4)在“瓜皮桥”上加重物,试一试它的承受力。 5、以小组为单位,选择适当的材料,设计并建造一座房子:(1)大家商量,提出设计意见,最好 画出图纸;(2)对照设计图,计算所需要的材料,组内分工合作;(3)房子要结识、美观、成本低。 6、用植物的根、茎、叶繁殖后代。(1)用菊花或其他植物的茎繁殖:从一棵健康的菊花的主茎上 剪下一根枝条,将它插入一盆松软的土中,并及时浇水。(2)用宝石花肉质叶来繁殖:从宝石花上摘下一片叶,插入土中。(3)用红薯的根来繁殖:把红薯的头部切下一小段,侵在盘子里的水中;当长出小芽后,用下刀切下带芽的小块,埋入土中。 7、观察岩石标本,用放大镜观察、放进水里、敲击、滴稀盐酸。 8、模拟变质岩的形成实验:(1)准备一些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把它们搓成大小不同的圆球,堆在 一起。(2)把橡皮泥放在两块塑料垫板之间,不断加压。(3)观察不同压力下橡皮泥的状态。 9、记忆力测试:(1)将七八个小物品在桌子上摆成一行,请小组内的一位同学观察20秒后闭上 眼睛。(2)将两个物品的位置交换一下,请闭眼的同学睁开眼睛,说出是哪两个物品交换了位置。(3)由一个同学打乱物品的顺序,请小组其他同学观察20秒后,不看东西说出物品的顺序。 10、测测皮肤里神经的敏感性:把眼睛闭起来,让同学用两支铅笔的笔尖轻轻触碰你身体的 不同部位。体验哪个部位可以感到两个笔尖,哪个部位感觉只有一个笔尖。 11、研究嗅觉和味觉的产生:甲同学蒙其眼睛,乙同学先给甲同学尝一尝各种液体,让后让 甲同学捏住鼻子再尝一尝。看看用这两种方法分别能判断出几种液体。 简答题 1、什么叫做机械? 答: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作装置,都可以称作机械。 2、什么叫做机器? 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的较复杂的机械叫做机器。 3、要是没有机械帮助人们工作,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答:人们工作时将会很费力或加大工作的难度。 4、古代我们的祖先利用那些机械? 答:箭、骨针、石镰、石锯、石斧、独木舟。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记录单

三年级科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物体的浮与沉 实验时间班级: 组号: 实验材料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气球、泡沫塑料小组成员记录人: 实验目的下沉的物体就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步骤 1、把泡沫塑料放在水里,泡沫塑料浮在水面上,往下按,感觉有一股向上的力。 2、把气球放在水里,气球浮在水面上,往下按,感觉有一股向上的力。 3、把钩码放在水里,钩码沉了下去。把钩码拴在橡皮筋上,用尺子量出橡皮筋的长度,再把钩码放进水里,再用尺子量,发现橡皮筋的长度变短了,说明水中有一股力把钩码往上托了。 实验现象及结论 1、同一个钩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 2、所有的物体,在水中无论就是沉还就是浮,都受到水的。下沉的钩码,由于也受到了水的浮力,所以使得钩码的重量了,提起时所用的力小了,所以橡皮筋比较短。 三年级科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改变浮与沉 实验时间班级: 组号: 实验材料水槽清水瓶盖橡皮泥石块沙子 小组成员记录人: 实验目的改变物体浮与沉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实验步骤 实验一: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把橡皮泥捏成碗形;把牙膏皮展开;把铁钉放在泡沫塑料上,再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二:让浮着的物体沉下去 把浮在水面的小瓶装入沙子,把泡沫塑料与石块绑在一起,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三:把鸡蛋浸泡在水槽中,松开手,瞧到什么现象?往清水中加入食盐,再把鸡蛋浸没在水中,松开手,瞧到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实验一:橡皮泥、牙膏皮、铁钉。实验二:塑料小瓶与泡沫塑料。实验三:鸡蛋在清水中 ,在盐水中。 三年级科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水的表面张力 实验时间班级: 组号:

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题(纯文字)

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题(纯文字)

五年级科学实验题 一、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 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材料: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 实验过程: 实验一: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卜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结论: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二、实验名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一套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小瓶子、潜水艇 实验过程: 实验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实验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实验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三、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 实验过程实验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1、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四、实验名称造一艘小船 实验目的比较哪种船载物多 实验材料水槽、若干橡皮泥、若干垫子、玻璃弹子、有关图片 实验过程一、准备1.决定造一艘什么船;2.准备需要的材料。 二、制作1.画出船的设想草图;2.动手制作。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含完整活动记录).doc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

(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 实验步骤: 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1.5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还发现在一天中的气温时从低到高,在从高到低的规律变化的。 (3)实验名称:制作风向标 实验器材:吸管1根、小刀1把、剪子1把、硬纸板1块、大头针1个、带橡皮的铅笔1只。 实验步骤: 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的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4、确定方向后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 实验结果: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在水中的状态溶解了吗? 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食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题大全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题 1、画出小铁块、小木块在水中的受力图示。 铁块木块 2、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的这一假设。研究的问题: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实验器材:测力计、钩码、水槽、水 实验步聚: ①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的重量,做好数据记录。 ②把钩码全部浸入水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的重量,做好数据记录。 ③比较两组数据的大小。 实验现象:①钩码全部浸入水中后,测力计测量到的重量比在空气中测量到的重量大。 ②钩码在空气中重量-浸入水中的重量=钩码所受水的浮力。 实验结论: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3、把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情况用线连接起来。 潜艇挤完压载舱里的水 马铃薯放到水中下沉 马铃薯放到浓盐水中 塑料块放到食用油中上浮 软木塞放在水中 软木塞放在食用油中 4、把各种物体在不同液体水中的沉浮情况用线连接。 蜡烛木块 橡皮在清水中是浮的铁块 马铃薯在清水中是沉的小石头 回形针咸鸭蛋 5、请用线将事物和对应的改变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方法连接起来 淹不死人的湖改变物体的大小

钢铁造的轮船改变物体的重量 潜水艇改变液体的密度 6、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器材:一个铜球和一个铜球刚好能通过的铜环。烧杯、酒精灯、火柴、水。 操作步骤: ①铜环固定好,使铜球放在铜环上时,铜球能顺利穿过铜环。 ②移除铜球,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2-3分钟,再让铜球去穿过铜环。发现铜球不能穿过铜环。 ③将铜环用冷水冷却后,再通过铜环。发现铜球能顺利穿过铜环。 实验说明: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中应注意事项:①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②禁止触摸铜球,加热后的铜球会烫伤皮肤。 整理器材。 7、物体传热 实验器材:铁架台、铁棒、酒精灯(或蜡烛)、火柴、凡士林、小木棍 实验步骤: ①把铁棒固定在铁架台上,把小木棍的一端用凡士林依次粘在铁棒下。(注意:凡士林用量要相同,小木棍粗细要相同) ②点燃酒精灯,对铁棒的一端加热。 ③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小木棍会按照距酒精灯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脱落。 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整理好实验器材 8、测量水温的变化 实验器材(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1分):100毫升烧杯、100毫升锥形瓶、2支温度计、热水、冷水、铁架台、纸板。 实验步骤: ①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80摄氏度左右),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冰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