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传授者、解惑者,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被教师占为己有,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语言信息。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改变这一状况。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传授者、解惑者,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被教师占为己有,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语言信息。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改变这一状况。新的英语教学观,即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的具体体现之一,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的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征就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充分发挥这一教学模式的作用,重新审视和定位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必不可少。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新信息与日俱增,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方法日趋多样,教师个人不可能拥有所有的可满足学生需求的知识,因此,我认为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中的作用应定位为:教师不再单纯的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发挥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发展交际能力的促进者,以及学生学习语言的鼓舞者和学生的伙伴和作者。我觉得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要求,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切可行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其想像力与创造力,有效地组织起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如视听表演、讨论,做游戏及讲练结合等,同时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努力为学生创造真实的、接受的和充分理解的学习环境。真实地展示自我,与学生真诚地交流,不妄自尊大,同时经常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在教学中对不同学生的个性怀着尊敬和接受的态度,不因学生的个别差异而厚此薄被,并且容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即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出现错误,不轻意批评,而是采用学生能接受的方法来使其意识到自己所错之处。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使之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为他们日后的深入学习和继续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就我假期教学经验所感,觉得课上教师和学生在时间与精力的投入已接近极限,但是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仍未有明显提高,其原因之一在于教学中被动的管理方式。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制订教学计划,把被管理者——学生置于一种被动地位,学生对计划全然无知,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失去培养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的机会。教师在备课时只注重熟悉教材内容,

力图做到了因“材”施教。但忽视了学生这一主体因素,忽视了教学研究的对象,没有做到因“才”施教。然而,英语教学的基本目的在于“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如果课堂活动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缺乏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再好的教师,再好的授课艺术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现在的教学模式下变的越发重要,这也决定着一个教师能不能在授课上被学生认可和接受。无论是先进的理念还是丰富而新颖的内容,真正要在课堂上落实好就需要有适当的教学模式,如何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最重要。我经过多次假期教学实践认为,我们现在要采用的教学模式,应该要具备以下条件:一.必须是一个开放式的课堂,必须是学生主体能充分发挥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必须首先重视这一点;二.应该是一个活动型占优势的课堂,都有学生感兴趣乐参与的活动,因此,教学设计中要非常重视活动的精心设计,要让学生动起来;三.应该是一个以学习能力培养为主,基础知识学得为辅的课堂;四.学生的基础知识利基础技能的学得主要是通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身积极探究所得。因此,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要重用。五.构建广泛交互的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平台,以便于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社会和科技带来了一次空前的发展,也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历史的飞跃。我在假期代课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借助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精彩的课堂好比优美的文章,开头写好了,就能吸引读者,有经验的老师比较注重新课的导入。精美的课堂导语,能使学生对这堂课一见钟情,有先声夺人之效,像一快磁铁一样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唤起他们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全身心投如到课堂中来。比如我和学生们学《St. Valentine's Day》的时候,用多媒体放映有关情人节的图片和音乐,一开始,学生就被这些鲜活的画面所吸引,自然兴致百倍,并由这些图片逐渐变化而深思,整堂课,学生都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没有一个学生偷懒打瞌睡,课堂上激情飞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当然,教学内容不同,所采取的导语设计也不

同,我们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要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绪的目的,为一堂课做好一个开始。

二、选择性精讲在教学中的应用。传统的课文教学见什么讲什么,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导致学生没有了自己的思考。我在处理比较简单的课文时,我不再通讲全文,而是采取让同学提问的方式,比如我给学生一定时间浏览全文并找出总是,让其他同学讨论并解答,学生们就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自信和乐趣。课堂上进行选择性精讲时,我特别注意对学生自我教育的培养,学生一看就会、一点就通的知识我尽量少讲,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学会体会和总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这样做的目的正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学习技巧完成自己终身学习的目标。

三、精讲多练。做句型练习活动时,采用精讲多练的方法。精讲,就是讲解要精辟透彻,画龙点睛,要抓住实质,依靠大纲,钻研教材,落实每篇课文知识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在教授新知识时,经常让学生加入到教学活动中,使他们在参与中提高兴趣,获取知识。多练是指在帮助学生在初步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地进行大量有实效的练习。并且在练习中,还应做到:(1)内容适当集中,(2)内容逐步加深,(3)单项练习与综合性练习并举,(4)注意全班同学反映,(5)为学生当堂解决问题。在练习中,运用多样化的形式,例如,连锁操练,同桌问答,小组角色表演,Polly says等,也运用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如小组活动,让班内兴趣小组的学生当老师,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位兴趣小组的学生各负责一组,在规定时间内看哪组掌握得又快又好。双人活动,横排,纵队,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的活动量和参与面,言语实践。就新授内容向学生提问,让他们试着回答或说出自己的见解,这些方法的使用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地去预习,听讲,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准备了一个小本子,将回答错的同学记下名字,课后要求重做错的部分,这加强了学生主动复习知识的环节。

四、通过竞赛复习检查所学内容。这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要求学生准备红、黄、蓝、绿四种小卡片分别代替A、B、C、D,然后用投影打出竞赛题(全部选择题),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记分,然后统计分数,这种寓游戏于一体的竞赛测试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做到有效的查漏补缺,对教学效果得到及时反馈,并能及时掌握学生对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五、以和谐的课堂气氛保护学生的听课兴趣。学生们用英语大多在课堂上,因此时刻注意保持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满足学生学用英语的愿望,不要因为一些不利因素而影响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课堂上努力做到少批评,并且真诚、和谐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处理课堂上的问题时,要尽量淡化。

六、尽可能提供说英语的环境。中国学生学英语缺少语境,因此在上课时总是尽量说英语,学完一篇课文后,老师可设计出一些问题或者“True or false”让学生回答,以此来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比如在学完《Computer》这篇课文后,我问学生:Do you think computer can take the place of human being in the future? What's the writer's opinion about it?这不仅可考察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让学生结合实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调动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可组织学生分析主题句,归纳大意,如:“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鼓励学生用英语思考并且表达出来。这些方法避免了传统评价体系的单一性,突出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要求学生平时多使用英语,要进办公室或迟到必须说:May I come in?平时跟老师打招呼多用英语,向同学借东西说:Can I use your…?同时开辟英语角,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多说英语的机会。

七、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习。古语说:“亲其师而信其道。”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好坏跟任课老师有很大关系。他们喜欢上一位英语教师,也往往会喜欢上他的英语课,并能主动接受这位老师所传授的英语知识,因此在课内外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努力吸收多方面的知识,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经常找学生谈心,进行家访,帮助学生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对学生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表扬,并精心设计学生们的作业,认真批阅,及时为后进生补缺。一切为学生着想,使学生们主动地去学。

不论是将已有知识传授给学生,抑或是将某种技能、技巧教给学生,都离不开一种在教学意图和最终结果之间起中介、联系作用的手段,即适当的教学方法。不难设想,在外语教学中,再好的教案设计、施教意图,如果缺少使之具体化、操作化的方法,也只能是徒具形式的空想。由此可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模式建立了一种了解、尊重、严格、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它通过学生的提问、思考、自由讨论等,使学生们的学习具有主动性、持久性。这种模式激励学生满怀信心、积极主动投入各种英语活动,了解掌握英语的过程、掌握英语学习的规律,从而

学会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培养独立自学和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能力,改善了以往学生在升学“紧箍咒”下按老师意愿行事的传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种模式,它以部分课后练习被自由讨论所取代,老师讲课的时间和学生答题讨论的时间几乎相等,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调动了学生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动机、求知欲和自信心,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对提高学习成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资料

1.肖满涛,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A],,《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第3期,P35,人民教育出版社。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P201--204。 3.吴自排,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A],《曲靖教育研究》1999年,第3期,P33。 4.曹志新,融情与趣于教学之中培养主动性[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P45。 5.李军、庞秀珍,激发兴趣,优化教学[A],《文科教学》,P43--44。 6.施家孔,如何保持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A],《曲靖教育研究》,1999年,第5期,P23。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 【摘要】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课堂;新课程;学生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1 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

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例如:在初三政治课中,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班里的每个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同学能很好的联系初二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趣。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

让课堂成为学生课堂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质疑精神,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话语权,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此进行论述。 关键词:主体性;质疑精神;有效性 最近,听了《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雷雨》《蝶恋花》和《作为偶像》等四节课,很有感触,下面简单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首先,这几节课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考虑到了学生的主体性,即教师心中有学生,课堂中讨论的问题都是来源于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质疑精神。这样的课堂就不至于死板和低效。比如,在《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教学中,老师在上课一开始,就出示了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爱斯梅拉达是个怎样的姑娘?美丽的爱斯梅拉达为什么会给绑架自己的伽西莫多送水?她微笑着送水为什么又“惊恐地把手缩了回去”?然后让学生进行探讨,通过学生的参与、思考,得出答案。这些问题,来自学生,最后的答案,也是来自学生,而课堂,是学生质疑探讨的过程,这就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自觉性。 问题来自学生,实际上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充分的自主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想法,一个教师不知道学生头脑里在思考什么,以及在怎样思考,就很难实施有效的教学。建构主义学者冯·格拉斯菲尔德认为:一旦教师抛弃知识是可以转移给学生的“物品”的观点,就必然会尽力去发现孩子头脑里到底在想什么。只有在作

出许多假设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设计途径和方法去引导或修正学生的思维。 了解学生的想法,课堂教学才会真正的有效。如此才能明确:哪些是学生已知的,不需要教师加以阐释的,哪些是学生未知的,需要教师加以指导的。而教学从学生的问题入手,就能让教师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思考情况,以及他对这篇文章的认知程度,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确立教学的重点难点,高效地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我们常说教师备课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让学生课前提问就是在很好地备学生。 其次,这几节课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注重学生的讨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有很好的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话语权。比如,在教授《雷雨》时,设置了四个细节情境,分别是“那时候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离开你们周家的门”;周朴园“哦”(汗涔涔的)和“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为什么要望望墙上的相片,再望望眼前的侍萍?”让学生分别讨论洋火在这里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说你们而不是你?“汗涔涔的”这个舞台提示能看出周朴园怎样的心态?望相片再望侍萍的动作能看出周朴园怎样的内心?这 就很快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而在执教晏殊的《蝶恋花》时,执教者摒弃了习惯上老师一讲到底的做法,而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生活是怎样的?让人耳目一新。同样,在讲授《作为偶像》这篇新闻采访稿时,教师也是先展示学生找出的精彩提问,让学生讨论好在哪里,说出理由,然后找出可改进的问题,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精修订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 主人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文章摘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认为:在活动中,人是主体,起着决定的作用。数学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就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应自觉的、主动的参与教学全过程。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就尤为重要。 关键词:自主学习主动参与 数学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乐学,保证学生能学,培养学生会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的教学。小学低段的孩子好说好动,注意力不够持久。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充分调动每一位孩子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如何才能让每一个孩子真正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呢我在长期的低段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让学生看自己想看的,初步学会发现 低年级儿童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尊重孩子们的

兴趣所在,先让他们随意看,表面的内容看够了,再一步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老师要求去观察。 二、让学生想自己所想的,初步学会思考 低年级儿童最富于想象,而且易于激发。学会联想又是促进学习思考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想。为了唤起学生利用生活情景中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使他们学会思考,在教学中,我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联想,不限制他们,慢慢让他们知道联想不是凭空想象或胡乱猜想,而是依据客观事实,把联想与解决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正确、现实的联想。 为了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乐于探索的精神,我在教学之余不定时地出一些“聪明题”让学生解答,不失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举措。他们一看见我出聪明题,便会聚集在小黑板前猜啊、想啊、讨论啊,都想做出“聪明题”,做个聪明的孩子。有些题目学生当天做不出,就把题目带回家与家长一起探讨、研究,第二天再把答案告诉老师。不管通过什么方法,只要学生能自己讲清解题思路,正确解答,我都给予表扬并奖励粘纸作鼓励。一开始是我编题给学生解答,后来就有学生主动找题解答。这样一来,学生出题、解题的热情更加高涨。孩子们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充分开动了脑筋,展开了积极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初步学会表达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分析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北东丈小学课题组 我校课题组经过两年的实验和研究,总结和探索出了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和途径 一、教师、家长要配合,给学生创造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条件 在我们的各级教育部门,经常会组织一些文艺活动或比赛,家长也很重视对孩子的艺术教育,但我们不重视培养孩子了解自然,研究科学的能力,导致我国艺术人才很多,科学人才却很少,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很多人才发现自己知道的科学知识很少,动手操作能力很差。 比如植树,在每年的植树节时我们只是组织很多成年人去植树,而给孩子创造了解植树的机会很少,导致在教师教了植树知识后,学生对植树还是停留在模糊状态,并不知道怎样去植树,也不知道一棵树它是怎样长大的。我想,学校在每年绿化校园时,可让学生参与一些种树的具体操作过程,或是家长可带孩子在节假日去参加社会上的植树活动,农村的家庭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在房前屋后种一些花草树木。有了亲身体验,学生自然能了解怎样种树,感受到种树的乐趣,树的美感,也会发自内心产生保护树木的感情。这样,就不是让老师去给学生灌输怎样保护花草树木的生硬道理,那么,也就让学生从小体会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又如,在教学生写桥,写游记这些作文时,教师可与家长联系好,由家长带孩子去看桥,去游览。让学生到现场去感受,从而在家

长、教师的指导下写出真实的文章。但是,只有一小部分家长们能在游览,参观时做到给孩子讲解景物的历史,和孩子讨论游览的感受,而大多数家长只是带孩子游玩,孩子回来后对于他去过的地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生活在农村的家长因为经济拮据或是因为生活的忙碌就更谈不上到外面的世界去启迪孩子的智慧了,致使农村部分学生缺乏这些方面的生活体验,从而在写这些作文时难以下笔。 对于从网络上查资料,家长缺乏指导孩子查找所需知识的意识。在一次调查中,老师让学生从电脑上查找为什么地球有吸引力,而飞机却能在天上飞,不被地球吸引。在一个班上,有10个学生家里有电脑,可是只有一个孩子查到了资料。究其原因,是家长重视的程度不够。有些大一点学生的家长因为担心孩子玩网络游戏,不允许家里的电脑联网,更不让孩子接触电脑。对于这一点,作为孩子的家长应该正确认识,科学引导,让电脑成为孩子学习的好工具,使其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广泛,视野更广阔。只有这样,才能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增长孩子的聪明才智,让孩子能跟上现代科技的步伐,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 二、留给学生充足的课余时间和充沛的精力,让他们去观察、去了解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 为了应对考试,为了考上大学,学生从小不得不埋头于题海战术,补课,上晚自习,对身边的事物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观察。而我们的很多老师也是整日在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攀比考试成绩,却没有去研究怎样把课本与现实结合,让学生去认识自然,认识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读《名师论教学》有感 吴旭聪这段时间,我仔细阅读了《名师论教学》,其中有一篇城关中学章英老师写的《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我觉得章老师的想法很好,以下的这段话让我感受颇深,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更新方法,把欢乐还给学生”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课堂既注重知识点的有效落实,又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乐趣的体验吗?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精心设计的问题为课堂的纽带,让学生主动体验、主动探究、主动感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 在这学期名师工作室的活动中,我上了一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觉得以上的这段话对我在备这节课时,很有感触,我试着以此方法身体力行。 一、体验 一上课我就通过课本上的两句话“我们不时地在听各种声音,自己也能发出许多不同的声音。”直接揭示课题。 然后我设计的环节是使鼓、镲、橡皮筋和钢尺发出声音的活动。在这一个活动中,我充分让学生体验,每一种材料都是让学生说出方法,让想到的这一位同学展示,然后追问“你认为这个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在这里我想通过学生的回答达到这样两个目的,一是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对于振动这次新的科学词汇,很多学生都已经知道,但是怎样的我们才能称之为振动学生是不知道的。二是形成“只有对物体用力了才有可能产生声音。”,得出这个结论我是从振动的概念出发的,当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在这个概念中,前提是在力的作用下。在这一个环节中,我注重每一种材料让学生体验,当然不是每个学生,同时在课的任何时间都不断的渗透让学生把话说完整的思想。 二、探究 核心的一个环节就是钢尺和橡皮筋的分组实验,在这里首先是要明确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比较物体发声时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我让学生做了10分钟

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模板

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凌桂泉 素质教育的根本是要”给学生一把猎枪,而不是给学生一袋干粮”,要让学生全面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各方面的发展,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下面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以学生为主体。 判断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是以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恰当,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达到目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应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而要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考虑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学生内在的能力情感等等应出现的变化,为促使学生发生这些变化应该让学生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做--这其实就是一个备课问题。目前状况下,多数老师的教案目标陈述的是”老师做些什么”,而不是”学生做些什么”,也就是只有教的方案,没有学的方案,我认为这是需要改进的。教案与学案必须合一设计,但应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相长,”怎么学”应与”怎么教”放在一起同步设计,这种符合教学规律的立体化的教学方案,其具体做法几下个方面:⑴知识要点要表解化,以表解的形式系统归纳梳理各节知识,以此作为文化素质的基石。⑵以方法、思路作为主线,以问题和例题形式引导学生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构建知识框架和支撑。⑶围绕教学目标,椐认知规律,选择精当的训练题,突出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相辅相成的,这是文化素质的面。⑷教与学相互,相互促进。点、线、面构建的立体,涵盖全部知识的教学学法设计,抓住重点、难点的讲练编排,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着鲜活和翔实的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提高综合能力。否则,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形势,也谈不上教育的改革,课堂教学的优化。同时,还应注意教学目标设计的具体性,使目标的实施过程是可控的,目标的达成也是可测的。唯有这样,才能做到课堂教学的预见性、针对性。 二、时间的安排上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教学过程以注入式为主,以教师为主,教师或一讲到底,滔滔不绝,或一问到底,或以问代讲,有时甚至自问自答。这样,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都在教师的语言轨道上运行,成为”听客”和”看客”,而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英语论文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 喻秋亚 (嵊州市黄泽镇中学,浙江绍兴312400)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的任务是这样描述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这一渠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为真正实现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关键词:教师;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351(2013)-02-0039-01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现代社会的开放、发展也要求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因为人的发展既不能由父母包办,也不能由教师代替,人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主体性的发展。“没有主体内在潜能的开发,没有外在文化知识经济发展肢体的内化,人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必须启动人最本质的属性——主体性,运用课堂教学这一渠道,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同样一个老师,同样一本教材,同样一个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却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导致这种差异有种种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不一。英语中有句谚语说道:“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drink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习的内因,它决定了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可能和发展。教师的教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当然,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是否得到充分重视和发挥,并非简单地以学生参与多少形式上的活动为标准。有的教师课堂表面形式非常热闹,学生有说有唱,上蹦下跳,而实质上是把学生作为教师表演的“道具”,或者是把一部分学生作为向另一部分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具”。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倡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也就是由“教法”向“学法”的大转变。 二、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 语言与情感态度有着密切的联系。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相反,很多消极的情感态度则影响语言的学习,再好的教师、教材、教学方法都无济于事。 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比如教字母吧,26个字母说出来很简单,但真正教得快、教得准、教得好,让学生学得有趣味,也并非是容易的事。在教学中,我把字母做成卡片,让学生做字母排队游戏,分组进行字母排队比赛,教唱字母歌;我又发现很多学生的用品都有英文缩写,于是就请学生抄写所有带有英文字母的商标品牌,看谁收集得多、读得正确。这样,一节单调的、几乎没有内容的、学生水平不一的字母课竟然上得丰富多彩、兴趣盎然。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张国儒 内容摘要 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人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饶有兴趣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组织者,角色,参与,良好的习惯,动手实验。 正文: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现在教育理论摒弃在教学中只注重结论不注重过程,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把得到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并在这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为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当今中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制定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老师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或呆坐听着,上课不得要领,没听到门道。凡此种种都是学生没有真正参与教学过程也就是参与意识差,被动学习。 一、作为数学教师要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组织者、点播者,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我们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对学生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现在的教师不能仅是一

课堂教学中如何将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讲座准)

课堂教学中如何将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品德与社会] 沙县城关第三小学陈依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大家好! 送教下乡就我自己而言,是一次学习的机会,锻炼的机会,为此,今天我就以《课堂教学中如何将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为题,将自己近年来在品社学科的课题研究(也就是今天汇报的课题)和课堂教学实践的一些体会与做法分为三个部分向各位领导、各位同行作个汇报,恳请指教。 第一部分是想汇报一下为什么会想到作这么一个课题研究?主要原因是作为专职的品社教师,刚上这门课程时觉得很难上,没内容上,上得不生动,基本上吸引不住学生,遇到了极大的困难,那么难在哪里呢? 一是《品德与社会》是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的一门课程。是一门百科全书似的课程。理论上说这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但是,实际上一直以来,家长、学生对这门“副科”课程不够了解,导致不够重视。 二是在品社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常常是听,是说教,是接受,教学方法单一;教材的编写相对简约,几副图、几行字,教学内容单薄;有的内容一听就懂,没有进一步动手、探究的余地;有的内容年代久远,学生较难领会;有的内容还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与专业性,与儿童的生活实际有所差异;有的内容还很抽象,学生较难产生共鸣,学习自然没有兴趣。有时一堂课上热热闹闹,学生有所收获,可是由于缺乏课后的有效跟进与评价,这一点收获和感悟也就慢慢消失了,不能有效地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延伸和内化。 三是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国人经历了改革开放前极度的物质贫乏,又经历改革开放后极度的精神贫乏,从根本上动摇了社会主义最具吸引力、最核心的价值观。人们的是非观念淡薄了,教师对有些观点、现象也较难作出有说服务力的解释。专职教师在课堂40分钟的时间里,拿什么内容来教学,拿什么道理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这就逼得教师不得不去联系、寻求、补充教材之外的学生生活中学生爱听的、能听懂的、有趣味性与有说服力的教学内容。 第二部分汇报的是品社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将教材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的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一是2011年版的学科课标,课标在前言部分关于课程的设计思路是这样表述的: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即以学生的生活发展为主线;“点面结合”的“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面”是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每一个生活领域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在不同年段层次不同,螺旋上升。 理论依据二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生活教育”。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其理论包括三个基本观点:

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一、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

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 解。 例如:在初三政治课中,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班里的每个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同学能很好的联系初二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 趣。 2.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只是以参与者、实践者、发展者、组织者的角色出现。为此,教师应让学生做数学课堂的主人,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教育环境,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才能在促进学生在个体生命的充分自由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师生生命的整体价值,焕发课堂生命的活力。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让学生发现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如我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先让学生动手摆学具,用10个小圆片当作苹果,用2个大圆片当作盘子。先摆:把10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学生很快分好,每个盘子里放5个。再摆:把9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同学们感到麻烦了。一个个小手举起,有的说:“教师,我每个盘子里放5个,不够了。”有的说:“老师,我每个盘子里放4个,还剩一个!”在学生摆学具的基础上,他们遇到了问题,这时我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平均分一些东西,分到最后会有剩余的情况,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有余数的除法”。这样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为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了欲望。 二、给学生思考空间 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 例如,我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大家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4种折法。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别的折法,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了3种折法。勤于思考使学生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又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

课堂教学与学生从教能力的培养

2012年第10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10,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310期) Total No .310 收稿日期:2012—06—22 作者简介:姜国玉(1971—),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理工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化学教学法,分析化学。 课堂教学与学生从教能力的培养 姜国玉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理工系,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工作实际阐述了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牢固的专业思想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从教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培养;从教能力;实践能力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10—0067—02 高师院校担负着培养中小学师资的任务,只有 认准培养目标,突出师范特点,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特殊使命。这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师院校教书育人的严格性和重要性。 一、巩固专业思想,端正学习态度 远大的奋斗目标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从现在的生源来看,进入专科级师范院校学习的学生高考成绩较低, 来到这里也只是为了混个文凭找份工作。本身素质就低加上对所学专业没有热情,怎么能够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师范生呢?在接触学生之初即对其进行入学即入教的专业思想教育,在化学课的教学中我把向学生介绍我校的光荣历史和辉煌成就,介绍我校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和优秀成绩,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我校有较深入的了解,为学校能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而感到骄傲生自豪。激起学生对学校的热爱,同时结合就业前景的分析,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二、抓好师德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不仅是知识的讲授者,更是新思想的传播者,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为人师表的崇高精神,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师德教育。使学生明确教师品德标准。今天的师范生,明天就是教育工作者。只有在学校期间严格规范他们的行为,才能成为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 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 :“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 光,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的榜样作用和影响力是最直接的也是无穷的。 三、从基本功抓起,努力提高学生的从教素质作为一名教师要具备:1.书写基本功;2.课堂语言基本功;3.分析学生基本功;4.解读教材基本功;5.引导启发基本功;6.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基本功;7.课堂教学设计基本功;8.组织教学基本功;9.教学评价基本功;10.教育科学研究基本功。这十项基本功如果单从教法课上完全掌握并得以巩固提高,因受课时的限制是不可能实现的,基于此在我系的校级重点课题《基于教师职业的高师理科教学新模式的研究》中提出了所有任课教师都是教法教师的新思路,借以将学生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培养渗透到所有的教学学科,所有的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如下尝试: (一)书法能力的训练 从教授学生开始就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从教基本素质的教育。首先重新向学生介绍写好板书的重要性。字是一个人的门面,一手好字是师范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的基本素质。然后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钢楷,期末进行考核;每周写两遍初中教材中出现过的化学方程式;每天10分钟的时间用于粉笔字的练习。笔者坚持每周为学生批改书 7 6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一、学生为主体-课堂的灵魂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课堂教学中力求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体现,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角”,少数学习好的学生是“配角”,更多的学生充其量是陪衬的“演员”,甚至是观众或听众的弊端,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给全体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集中精力,均有收获。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实现这一教学理念呢?现结合课改实验谈点浅见。 (一) 新理念 教师要具有有效教学的理念,要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作为衡量课堂教学的唯一指标。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教学就成为了无效的或低效教学。 (二) 重新认识学生 许多成功的教学片段反映出现在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渠道越来越宽了,在某些方面学生对信息的掌握可能比较是更快、更多。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了解的清清楚楚了。因此她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这其中就包含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特别是运用数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 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上课要找准教学的起点,了解学生的的准备状态,这是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起码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老师们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在上课前不妨认真回答以下问题: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掌握了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那些?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内容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上述问题可以利用上课的导入来了解。如一位教师在设计分数的意义时,考虑到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但不清楚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没有更深入地了解,上课一开始接在黑板上写了四分之一,让学生说说关于这个已经知道了什么。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 上,让他们用四幅图分别表示出四分之一。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很好地把握了教学的起点,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只有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那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四) 要善于取舍教,调整教学顺序。 复习铺垫、导入新课、新课展开、巩固练习、课后延伸、课堂小结等,都可以作为教学环节,创设情境、自学课本、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都可以作为教学形式,但这些并不是每堂课都必须具备的。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及具体的教学目标,恰当的选取教学环节,顺着学生的思路安排教学顺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战场”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战场”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上的学生只是被动地听、一味地被输入,至于学生一节课上真正掌握了多少知识,我想大家多少都会有亲身感受。当今的本科教育模式,倡导应用型教学,要求课堂上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动手、动眼、动脑能力,故而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本文的作者通过近两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本文的作者是工程造价的专业课老师,通过对近两年的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逐步摸索出来一套老师、学生均认为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授课对象主要有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土木工程三个不同专业的学生,下面作者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谈教学体会。 一、理论课程 教授的课程主要有2013、2014级工程造价专业的《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2014级工程管理专业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这几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开学时与课本同期配套有一份实际工程图纸,难度相当,规模较小,一般以3层以内的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主。当然,根据教授专业不同,教授对象不同,所选择的图纸难度、规模有区分)为主线,以学生为主角,老师为配角同时兼导演,以课本为辅助工具展开教学。每节课前,老师都要做精心备课,分解图纸,安排学生的课堂任务。对学生要进行分组,作者的分组原则:男女同学搭配开、学习好与学习不好的同学搭配开,每组六个同学,每组配有组长、副组长。老师在每节课上课开始,会布置给学生具体任务,并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进行交流,必要时小组成员需进行分工合作。举例说明:下节课堂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混凝土框架柱、框架梁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并正确列出工程量清单。上课开始,作者并非按照《计量规范》去讲混凝土框架柱工程量应该如何计算、混凝土梁工程量又该如何计算,而是直接布置本次课程任务,让学生按照图纸、按照相关规范去完成相应的任务内容。上课开始作者就将课堂交给学生,学生开始动手去看图纸、去查规范中对应的工程量计算规则、遇到不懂的地方他们小组成员之间会进行交流、讨论。等各小组提交成果后,开始由老师来接管课堂,对正确结果进行公布。如果学生的结果完全正确,说明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思路清晰,方法正确,此部分内容不再讲解。如果学生的结果不正确,这就是老师要重点讲解的内容,这时老师会对照规范、对照图纸逐条讲解,学生在此过程中查找原因,并做出正确结果。这样经过反复打磨,学生的相关技能就会得以加强和巩固。这里作者想说的是:对于当代大学生,要教会的是他们学习、工作的方法、教会他们相互协作的精神、教会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小结:经过近两年的理论课堂的“项目法”教学,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课堂上以学生为主角、老师为配角兼导演的角色转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做能力,学生自身的技能得到了快速提升。同时杜绝了学生上课玩手机、上课睡觉的现象。

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范式

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范式 发表时间:2012-08-20T14:35:41.827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2年第51期供稿作者:李晓航[导读]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河南周口一高初中部李晓航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一、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2.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三、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的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已经被埋没。 对此,我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 1.教会学生“看”书。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时,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有那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教会学生提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学生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作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会学生答题。政治学科的中考命题,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分析题,各类试题,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现,有的以漫画、图表的形式出现。纵观近几年政治学科的中考情况,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会提取有效信息,以至失分过多。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师生关系的民主性、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以人为本的精神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角色,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乐于探究,实行自主性学习,促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结合本人的理解与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谈几点理解。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长期以来,教学随着应试教育的发展,已向畸形方向演变,课堂教学仅仅单纯的传授知识,应付考试,最终导致教师死教学生死学,成为灌输式的教学,从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但要做到心中有教材,更应该做到心中有学生,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而且,教师要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中跳出来,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上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活泼自由愉快地学习。 二、树立新型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课程理念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这种新学生观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协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首先,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好坏都要给每个学生发展和展示的机会。 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允许不同的观点存有。 再次,要懂得欣赏学生。在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即时给予表扬与鼓励。 三、采用多种形式,多渠道地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富有情感的氛围和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的语气转化成商量式的、平等式的语言,把生硬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只有在富有感情的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信任教师,甚至把教师当成朋友,主动与教师交流、向教师请教。 2、联系生活实际及学生个人实际,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课堂上,特别是生物课堂,必须密切联系实际,周围环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结合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所以,能够让学生到社会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实践中学生锻炼了水平,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教育。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热爱生存环境的精神和责任感。 3、实施开放性教学,让学生走上讲台,尝试师生间的换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新课标强调“自主参与、合作、探索”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学应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其中,让学生走上讲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比如,让学生针对某些正在实行的社会现象研究话题,在课前让学生提前查阅资料文献,实行小演讲,然后再请几位同学作评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学科的重要性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决心 开放式教学,突破了原有学科封闭状态,把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之间充分交流、切磋、相互启发,相互争论,自主学习,增强了问题意识,提升了创新的水平。 总来说之,课教学只有真正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放在教学活动的首位,关心学生的兴趣所在,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真正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