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的钾素营养与钾肥施用

蔬菜的钾素营养与钾肥施用
蔬菜的钾素营养与钾肥施用

蔬菜的钾素营养与钾肥施用

李家康

(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内容

1.前言

2.我国蔬菜施用现状与问题

3.蔬菜的钾素营养

4.科学施用钾肥

一、前言

注:引自《中国农业年鉴》,其中产量为1984年数据。

按当年的人口(128373万)计算,2003年人均年占有蔬菜量为420kg,平均每人每天能吃到蔬菜近1.2kg。

蔬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还在进一步增加:

种植面积2003年比2000年增加271.8万公顷,年均90.6万公顷(1980年至2000年 ,年均增加60.4万公顷)。

总产量2003年比2000年增加11632.3万吨,年均3877万吨(1984年至2000年,年均增加3513万吨)。

二、我国蔬菜施肥现状与问题

(一)蔬菜营养基本特性

1.蔬菜需肥量大

一般亩产蔬菜3000~5000kg,地上部携走的氮、磷、钾养分总量为30~45kg,要比粮食

作物亩产400kg时,高出50%至1倍。

根据中国农科院土肥所调查,蔬菜实际施肥量高于粮食作物1倍以上(表2)。

表2 7省不同作物上化肥氮磷钾养分的分配(1996)

资料来源:引自刘荣乐博士学位论文《我国7省(区)农作物施肥结构及施肥效果研究》,2001.5。

蔬菜需肥大的原因:

①蔬菜各器官(包括可食和非可食部分)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均高于水稻、小麦;

②蔬菜的非可食部分中养分向可食部分转移量少;

③蔬菜生物产量高。

详见表3

10种蔬菜是:萝卜、莴苣、芹菜、马铃薯、白菜、甘蓝、花菜、西红柿、甜椒和黄瓜。

资料来源:奚振邦,1997。

2.蔬菜要求钾多磷少

一般氮、磷吸收比为1:0.3~0.4;氮、钾吸收比为1:1.2~1.5以上,见表4和表5。

表4 几种蔬菜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量(kg养分/吨产品)

资料来源:李家康,几种蔬菜的养分需求与钾素增产效应:土壤肥料,1997(3)。

续表5 生产1000kg蔬菜产品对氮、磷、钾养分吸收量(kg)

资料来源:中国农科院土肥所,中国肥料:中国科技出版社,1994,11

3.蔬菜偏爱硝态氮肥

蔬菜跟其它作物一样,能同时吸收铵态氮和硝态氮,但对硝态氮尤为偏好。

铵态氮过多,会产生蔬菜生长障阻,有人研究表明,硝态氮的比例低于50%时,蔬菜生物量开始下降,硝态氮比例降至30%时,蔬菜生物量明显下降。

详见表6图1。

注:①叶重;②地上部重

资料来源:浙江农业大学。作物营养与施肥[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323~328。

图1 不同态氮和菠菜、洋葱的生长(嵨田永生,1976)

资料来源:中国农科院蔬菜所,中国蔬菜栽培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34~141。

NH4+过高引起蔬菜生长障阻,其主要原因是蔬菜耐氨性差。但以上为水培条件下得出的试验结果,在实际生产上,蔬菜主要栽培在土壤中,土壤本身既含有铵态氮,也含有硝态氮,施入土壤的铵态氮肥,总是处在不断的硝化过程中,因此,不能认为蔬菜不宜施用铵态氮肥。

4.蔬菜是喜钙作物

萝卜、甘蓝的吸钙量分别比小麦高10倍和25倍;

番茄含钙量比水稻高10倍以上;

蔬菜缺钙易引引起各种生理病害。

(二)我国蔬菜施肥现状与问题

1.有机肥施用各地有明显差别

2.化肥施用中重氮、磷肥、轻钾肥

表8 1996年7省(区)蔬菜上氮磷钾化肥施用比例(刘荣乐,2001)

3.过量施肥情况在一些地区十分突出

表9 北京市蔬菜施肥与养分平衡状(kg/亩)(刘宏斌,2002)

表10 2000年山东省主要作物施肥状况

4.盲目施肥造成土壤养分不平衡

表11 1995年我国10城市菜园土壤养分状况

资料来源:马茂桐等,括号内为样本数。

根据鲁如坤研究:

砖红壤在土壤有效磷升至46mgP/kg;

红壤>600mgP/kg;

红壤性水稻土质地较轻的>20mgP/kg,质地较重的>40mgP/kg。

均出现水溶磷,对水体环境造成威胁。

北京市不同农田利用方式下土壤硝酸盐累积现状分析(刘宏斌,2002)

三、蔬菜钾素营养

(一)钾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促进光合作用

促进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和运转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增强抗逆性

提高豆类蔬菜的固氮能力

改善蔬菜产品品质

(二)钾肥的增产作用

蔬菜施钾的增产效果,各地做的试验很多,这里仅举中-加合作研究中《北方土壤供钾能力及钾肥高效施用技术研究》部分结果和全国化肥试验网结果。详见表12和表13。

表12 钾肥的增产效果(中-加合作项目,1999)

表13 几种蔬菜施用钾肥的增产效果

钾肥的增产效果与土壤供钾能力,钾肥施用量的关系十分密切,因而,各地试验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三)钾肥对改善蔬菜品质的作用

蔬菜施用钾肥不仅是为了提高产量,更重要的是改进产品品质。

钾肥在改善农作物产品品质上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有人把钾肥称作“品质元素”。

有关钾肥对蔬菜品质的影响,各地也做了不少试验,这里仅举些例子加以说明。

1.钾肥对蔬菜Vc、可溶性糖和粗蛋白含量影响

表15 两种钾肥品种对改善蔬菜品质作用的比较

资料来源:中科院南京土壤所,范钦桢。

2.施钾可提高蔬菜果实贮藏性能

表16 硫酸钾对延长番茄保质期的效果

资料来源:杜承林、谢建昌(中科院南京土壤所)。

施钾可提高作物渗透压,渗透压高有助于细胞蛋白质的膨胀作用,使原生质不易失去水分,延长贮藏寿命。

资料来源:李家康等。

试验还表明,施钾肥的马铃薯过氧化氢酶含量高,过氧化氢酶有消除生物体中过氧化氢的毒害作用,使马铃薯耐贮藏,腐烂少。

3.施钾可提高果形整齐度

表19钾肥对马铃薯薯块大小的影响

4.施肥可降低蔬菜的硝酸盐含量

-

3

1212 2.资料来源:山东省农科院土肥所,张漱茗

(四)施钾可提高蔬菜抗逆性

1.提高蔬菜叶片束缚水含量和气孔阻力,增加抗旱性

表22 施钾对豌豆、豆角束缚水含量的影响

资料来源:李家康等

2.提高抗病能力

表24 磷酸二氢钾对大棚番茄茎腐病发生率的影响(%)

1212

资料来源:栾非时(东北农业大学蔬菜园艺系)

四、科学施用钾肥

(一)增加钾肥用量,调整氮、磷、钾施用比例

1.氮肥用量。露地蔬菜一般亩施N15~20kg,高产栽培适当增量;大棚蔬菜加倍。

2.氮、磷、钾施用比例。一般为1:0.3~0.5:0.7~1.0;氮、磷比老菜园以1:0.3为宜,新菜园为1:0.5为宜;氮、钾比甘蓝类蔬菜、豆类蔬菜1:0.7即可,茄果类蔬菜、根菜类蔬菜、薯芋类蔬菜以1:1或以上为好。

表25和表26为几种蔬菜的氮、磷、钾化肥推荐量,供参考。

资料来源:北京市土肥站,优质粮经饲作物无公害诊断施肥技术推广工作技术报告,2003.3。

(二)改进钾肥施用技术

根据上海农科院试验,对于叶菜类蔬菜钾肥以底肥全耕层一次性深施为好。

资料来源:奚振邦

对于茄果类、瓜类、以根茎类蔬菜,宜基追肥相结合,以60~70%作基肥,30~40%花果期作追肥

(三)蔬菜能不能施用氯化钾

作物能否施用含氯化肥,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土壤含氯背景值,二是作物本身对氯的敏感程度。

1.我国土壤含氯状况

我国土壤平均含氯59.4mg/kg,除盐渍土,碱土,浅海淡涂泥外,多数都在50mg/kg以下。详见表27。

表27 中国主要农区耕层土壤含氯(mg/kg)状况

资料来源:毛炳衡,李家康等,中国含氯化肥,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0。

2. 16种蔬菜耐氯能力

由中国农科院土肥所主持的“含氯化肥科学施用和机理研究”国家攻关课题,历时7年研究表明:

①不同蔬菜耐氯能力不同,大致可分为强、中、弱三类;

②所有16种蔬菜,即使弱耐氯类蔬菜,其耐氯临界浓度均高于生产上施用氯化钾带入的氯量水平。

详见表28、29、30。

注:每季每亩施用氯化钾少于90kg,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

表30 弱耐氯蔬菜品种耐氯临界浓度(kg/kg)

注:每季每亩施用氯化钾少于30kg,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

结论

1.蔬菜不是忌氯作物

2.我国土壤含氯普遍较低

3.除盐碱地不用、大棚蔬菜慎用外,对于非盐碱地的露地蔬菜,可放心施用氯化钾,以利降低肥料投入成本。

主要参考文献

1.谢建昌等,菜园土壤肥力与蔬菜合理施用:河海大学出版社.1997,10

2.刘荣乐,我国七省(区)农作物施肥结构及施肥效果研究:博士论文,2001,5

3.中国农科院土肥所,北方土壤供钾能力及钾肥高效施用技术研究(中-加合作项目)成果鉴定材料,1999,1。

4.北京市土肥工作站,优质粮食饲作物无公害诊断施肥技术推广工作技术报告,成果鉴定材料,2003,3。

5.李家康等,几种蔬菜的养分需求与钾肥增产效应:土壤肥料,1996(6)。

6.李家康等,我国北方施用硫酸钾对提高蔬菜和果树产量与品质的作用:土壤肥料,1997(3)。

7.毛炳衡、李家康等,中国含氯化肥: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

谢谢!!!!!!

密度和氮、磷、钾肥效应对德新油18产量的影响

密度和氮、磷、钾肥效应对德新油18产量的影响 陈光莉,赵仁全,唐凯,吕宗辉 (贵州省正安县农技站,贵州正安563400) 摘要为了探明密度和氮、磷、钾肥对德新油18产量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油菜新品种德新油18不同种植密度和氮、磷、钾肥的 效应。结果表明:施尿素12kg /667m 2比4kg /667m 2的处理增产17.4kg /667m 2 ,施用高氮肥处理的产量高于低氮肥,磷肥和钾肥对产量的影响不大;主花序长度随密度的增加而缩短,有效分枝高度随密度的增加而升高,一次分枝数、二次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角粒数和单株理论产量均随密度增加而减少,千粒重变化不大;德新油18油菜新品种在试验过程中有一定菌核病发生,但不同处理间的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密度;德新油18;施肥;油菜中图分类号S63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8-925-02Effect of Consistency and Nitrogenous ,Phosphate ,Potash Fertilizer on Yield of Rape “deixinyou 18”CHEN Guong-li et al (Zhengan Agricultural and Pasture Bureau Guizhou Zhengan 563400) Abstract Research response of consistency and nitrogen ,phosphorus ,potassium fertilizer on yield of deixinyou 18to using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It was studied under 6667/667m 2、5000/667m 2、4000/667m 2and 3333/667m 2four different density levels ;set up N ,P ,K at two levels ;The experiment was determined by the randomized blocks design of three replicatio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Yield per plant was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consistency ,Yield per unit of area and is positive linear correlation to consistency ;Yield increase 322kg /hm 2by use carbamide 82.8kg /hm 2 than use carbamide 27.6kg /hm 2;It make basically no difference to yield of rape by phosphorus ,potassi-um fertilizer. Key words Consistency fertilize ;Deixinyou 18 致谢 贵州省正安县农技站的郑颖、陈玲琼、贾福英、吴刚和正安 县谢坝乡农技服务中心的李小龙、王有义、杨军参与了田间试验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作者简介陈光莉(1975-),女,贵州正安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 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2- 07-15德新油18系贵州省油菜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油2008016。适宜在陕西省南部的汉中和安康地区、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的冬油菜主产区和相似生态区推广种植 [1] 。李虎等[2]研究了不同密度与施氮量对 稻田免耕直播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曾宇等[3] 以华油 杂9号为试验材料, 固定氮?磷?钾比例,研究了施肥量与密度对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蒋守华等[4] 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 密度和施氮量对油菜淮杂油7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蒋 海玉等 [5] 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及氮磷钾施肥比例与油菜产 量及经济性状的关系;韩梅等[6]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设 计, 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用量及种植密度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邱江等 [7] 研究了移栽密度和施氮量对宁油14 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艾复清等[8] 运用二因素五水平回归正 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施肥量和密度对油菜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但针对德新油18适宜种植密度和施氮、磷、钾肥的效果还鲜见报道。为此,笔者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氮、磷、钾肥效应与德新油18的关系,旨在摸清种植密度和氮、 磷、钾肥配施对德新油18产量的影响,为其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品种德新油18,由遵义辉煌种业提供。1.2 试验地点 试验在贵州省正安县谢坝乡上关村蔡成勇 的责任地进行,前作水稻,试验地光照充足,土壤肥力均匀,排灌方便。1.3 试验设计试验采用L8(4?24 )正交试验设计,设4个 密度水平,分别是①6667株/667m 2,②5000株/667m 2 ,③4000株/667m 2,④3333株/667m 2;氮肥设2个水平,分别是施尿素4kg /667m 2和12kg /667m 2 ;磷肥设2个水平,分别是不施普钙和施普钙50kg /667m 2 ;钾肥设2个水平,分别是不施钾肥和氯化钾10kg /667m 2 。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试验小区净面积4?3m 2 (不包括沟和走道),四周设1m 的 保护行,小区间走道0.5m ,重复间走道0.7m 。1.4 试验经过 试验于2011年9月19日育苗, 11月29日移栽,普钙和氯化钾在移栽时一次性施入,尿素移栽时高肥 处理施用8kg /667m 2 、 移栽后1月各处理均施用4kg /667m 2。2012年5月24日成熟时,每小区取中间两行各10株进行经济性状考察,同时分小区进行全田收割,6月8日单打单收计产。1.5统计分析用Excel 进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 2结果与分析2.1 产量 从表1可知,各小区产量为113.5 184.6kg /667m 2。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2)表明,密度和施氮量间的产量差异显著, 说明,不同密度间和不同施氮量间存在真实差异,施尿素12kg /667m 2比4kg /667m 2的处理增产17.4kg /667m 2,磷肥间和钾肥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表 明,磷肥和钾肥对产量的影响不大。 表1 不同处理的油菜产量 处理密度 株/667m 2尿素 kg /667m 2普钙 kg /667m 2氯化钾 kg /667m 2 重复∥kg /667m 2 ⅠⅡⅢ平均kg /667m 2① 6667400153.1153.1146.3150.8 ②6667125010184.6171.1164.3173.3③50004010144.1146.3126.1138.8④500012500153.1139.6144.1145.6⑤40004500135.1146.3117.1132.8⑥400012010153.1153.1139.6148.6⑦333345010113.5135.1112.6120.4⑧ 3333 12 153.1141.8139.6 144.8 不同密度的产量多重比较结果(表2)表明,密度为6667 农技服务,2012,29(8):925-926责任编辑胡先祥责任校对胡先祥

土壤中各种钾的测定

6.1概述 土壤中全钾的含量(K,g·kg-1)一般在16.1g·kg-1左右,高的可达24.9~33.2g·kg-1,低的可低至0.83~3.3g·kg-1。在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下,全钾量相差很大。如华北平原除盐渍化土外,全钾为18.2~21.6g·kg-1,西北黄土性土壤为14.9~18.3 g·kg-1,到了淮河以南,土壤中钾的含量变化十分悬殊。如安徽南部山地钾含量为9.9~33.2g·kg-1,广西为 5.0~24.9g·kg-1,海南岛为0.83~32.4g·kg-1。由此可以看出华北、西北地区钾的含量变幅较小,而淮河长江以南则较大。这是因为华北、西北地区成土母质均一和气候干旱,而淮河长江以南成土母质不均一和气候多雨有关。 此外,土壤全钾量与粘土矿物类型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2:1型粘土矿物较1:1型粘土矿物为高,特别是伊利石(一系列水化云母)高的土壤钾的含量较高。 土壤中钾主要成无机形态存在。按其对作物有效程度划分为速效钾(包括水溶性钾、交换性钾)、缓效性钾和相对无效钾三种。它们之间存在着动态平衡,调节着钾对植物的供应。 按化学形态分: 非交换性钾 (层间钾) 水溶性钾→非交换性钾Ⅰ→非交换性钾Ⅱ→非交换性钾Ⅲ……→矿物钾 按植物有效性分[2]: 速效钾→相对无效钾 L-1热HNO3 植物有效性降低 土壤中钾主要成矿物的结合形态,速效性钾(包括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只占全钾的1%左右。交换性钾(K)含量从小于一百m g·kg-1到几百m g·kg-1,而水溶性钾只有几个m g·kg-1。通常交换性钾包括水溶性钾在内,这部分钾能很快地被植物吸收利用,故称为速效钾。缓效钾或称非交换性钾(间层钾),主要是次生矿物如伊利石、蛭石、绿泥石等所固定的钾。我国土壤缓效钾的含量,一般在40~1400m g·kg-1,它占全钾的1%~10%。缓效性钾和速效性钾之间存在着动态平衡,是土壤速效钾的主要储备仓库,是土壤供钾潜力的指标。但缓效性钾与相对无效性钾之间没有明确界线,这种动态平衡愈向右方,植物有效性愈低。 矿物态钾即原生矿物如钾长石(KAlSi3O8)、白长石[H2KAl3(SiO4)3] 、黑云母等的风化难易不同。它占全钾量的90%~98%。土壤中全钾含量与氮、磷相比要高得多,但不等于说土壤已经有了足够的钾素供应植物需要了,这是因为土壤中钾矿物绝大多数是呈难溶性状态存在,所以贮量虽很高,而植物仍可能缺乏钾素。土壤钾素肥力的供应能力主要决定于速效钾和缓效钾。土壤全钾的分析在肥力上意义并不大,但是土壤粘粒部分钾的分析,可以帮助鉴定土壤粘土矿物的类型。 6.2土壤全钾的测定 6.2.1土壤样品的分解和溶液中钾的测定 土壤全钾的测定在操作上分为两步:一是样品的分解,二是溶液中钾的测定。

钾肥作用

钾肥的应用 (1)钾肥的使用与增产(来自中国化肥网) 适用地区与作物。适用于缺钾农田、高产农田与喜钾作物。尤其适用高水肥(高氮磷)高产区,如小麦、水稻、玉米、大豆、大棚或露地蔬菜、甜瓜、西瓜、果对等作物。但丘陵地、冈坡地施用效果较差,需加大施用量。 施用技术与方法。主要用于农作物种子拌种、蘸根、穴施与沟施、追施等。切记要局部接种,即将生物钾肥拌种或施于作物根系周围,才能发挥巨大作用。其方法:(1)拌种。小麦、玉米、水稻、大豆、高粱、棉花、花生等直播作物可采用拌种方法。亩用量500~1000克,如将生物钾肥500克加水 250克化开, 加入种子拌匀,使每粒种子都粘上菌剂,放在室内或棚内稍加阴干即可播种。(2)穴施。穴施是作为基肥或种肥应用。甘薯、烤烟、甜瓜、西瓜、黄瓜、西红柿、辣椒、茄子等作物,移栽或插秧前穴施生物钾肥,亩用量1000~2000克,混合细土10~20公斤,施入穴薯、水稻、大葱等移栽或插秧时蘸秧施用,即用500 克生物钾肥加水15~20公斤,化开并混匀后蘸根。(4)沟施。果树一般在秋季或早春施用。应根据树冠大小,距树身1.5~2.5 米,环树挖沟深度各15厘米, 用生物钾肥1~2公斤混细土15~20公斤,把菌剂撒于沟内然后覆土即可。(5) 种肥。小粒种子,如芝麻、油菜、甜菜等,可把菌剂与种子混合后同时播种。(6)追肥。西瓜、甜瓜、茄子、辣椒、西红柿等可根部追施生物钾肥。 施用作物与增产效果。据最新推广实践证明,施用生物钾肥,大豆可增产27.1%,小麦平均增产17.1%,花生可增产30.31%,玉米可增产14.2%,棉花可 增产15.5%,甘薯可增产20.2%,马铃薯可增产21.8%,烤烟可增产14.3%,西瓜可增产33.6%,甜瓜可增产 25.6%,西瓜可增甜1.5~2度,番茄可增产37%,辣椒、茄子、黄瓜、甘蓝、白菜、菜豆等蔬菜果树可增产10%~55%。 (2)农业生产中钾肥的应用及其资源的开发() 1、前言 随着中国入世的不断深入,要提高农业的高品质,高收入,就要不断推广钾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加大钾资源的开发力度,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加大宣传,适时有效的为农民作好钾肥利用的指导,使钾肥在农业生产中为农民带来好收益。

蔬菜的钾素营养与钾肥施用

蔬菜的钾素营养与钾肥施用 李家康 (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内容 1.前言 2.我国蔬菜施用现状与问题 3.蔬菜的钾素营养 4.科学施用钾肥 一、前言 注:引自《中国农业年鉴》,其中产量为1984年数据。 按当年的人口(128373万)计算,2003年人均年占有蔬菜量为420kg,平均每人每天能吃到蔬菜近1.2kg。 蔬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还在进一步增加: 种植面积2003年比2000年增加271.8万公顷,年均90.6万公顷(1980年至2000年 ,年均增加60.4万公顷)。 总产量2003年比2000年增加11632.3万吨,年均3877万吨(1984年至2000年,年均增加3513万吨)。 二、我国蔬菜施肥现状与问题 (一)蔬菜营养基本特性 1.蔬菜需肥量大 一般亩产蔬菜3000~5000kg,地上部携走的氮、磷、钾养分总量为30~45kg,要比粮食

作物亩产400kg时,高出50%至1倍。 根据中国农科院土肥所调查,蔬菜实际施肥量高于粮食作物1倍以上(表2)。 表2 7省不同作物上化肥氮磷钾养分的分配(1996) 资料来源:引自刘荣乐博士学位论文《我国7省(区)农作物施肥结构及施肥效果研究》,2001.5。 蔬菜需肥大的原因: ①蔬菜各器官(包括可食和非可食部分)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均高于水稻、小麦; ②蔬菜的非可食部分中养分向可食部分转移量少; ③蔬菜生物产量高。 详见表3 10种蔬菜是:萝卜、莴苣、芹菜、马铃薯、白菜、甘蓝、花菜、西红柿、甜椒和黄瓜。 资料来源:奚振邦,1997。 2.蔬菜要求钾多磷少 一般氮、磷吸收比为1:0.3~0.4;氮、钾吸收比为1:1.2~1.5以上,见表4和表5。

土壤是植物所需钾素的主要来源

钾离子吸收机制及其应用简述 钾是农作物生长发育和维持农业高产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植物对钾的需要量较大。钾被植物的根系吸收后通过木质部和韧皮部运输到需要部位发挥作用。研究表明茶园施肥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茶农偏施氮磷肥,忽视钾肥和有机肥的施用,造成了土壤中氮、磷、钾比例严重失调,钾的亏缺成为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限制因子之一。钾对幼龄茶树游离氨基酸含量的直接影响不大,但对水浸出物、儿茶素、茶多酚含量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随着茶树年龄的增加,茶树对N、P、K 吸收量亦增加,并表现出处理间的差异。雷琼等试验得出在氮钾或氮磷钾肥配施(NK、NPK)的处理中,茶叶产量最高,品质最佳。 植物吸收钾的主要部位是根系,吸收钾的方式有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 2 种。 细胞中K+浓度较高,而根系附近土壤溶液中的K+由于根系的吸收而浓度较低,高等植物根细胞积累K+的浓度可以达到土壤溶液钾的的10~1 000倍,所以植物根系吸收K+的过程以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为主。K+移向根部皮层的细胞壁空间后就被表皮和皮层细胞所吸收。这些外层细胞对K+的吸收速率是很高的,从而使内层皮层细胞的细胞壁空间中的K+浓度与根附近的土壤溶液中的K+浓度大大降低。在细胞壁空间的K+从根表层向维管组织的木质部运输过程中受到了内皮层木栓化凯氏带的阻碍。由于这些原因,K+主要是通过根皮层的外部细胞的细胞质膜进入植物体内一旦K+在皮层细胞中积累,就能贮存在这些细胞的大液泡中。皮层细胞里的K+通过细胞间的胞间连丝进入维管组织。 植物内钾的含量是外界的几十倍甚至千倍,然而植物并不是无限制地吸收K+。植物体内存在K+吸收的反馈调节系统,能根据体内K+浓度调节K+的吸收速率,使植物体内K+浓度维持在一个较窄小的范围内。同时胞内外H+、Ca2 +、Na+、NH4 +、Mg2 +等离子也影响K+的吸收。在外界供钾不足时胞内K+浓度降低,为了维持正常的胞内膨压、电荷平衡、pH 的稳定和植物的正常生长Na+可以部分的替代K+,Na+可以竞争选择性差的K+转运体上的K+结合位点进入植物体内,缓解缺钾症状。如在较低K+下补充Na+后番茄出现的缺K+症状的临界K+浓度略有下降。Ca2+是K+通道的抑制剂,高浓度的Ca2+抑制K+的吸收,而低浓度的Ca2+促进K+的吸收。Mg2 +与K+在植物体内具有拮抗作用,K+能降低植物体内Mg2+的含量,而Mg2+含量较高的土壤中,K+的有效性将被抑制。 在植物体内钾以离子的形态存在,被根吸收后很容易被转运到地上部,也很容易被从植物体内的一个部位转移到其他部位,并可以被重复利用。在植物体内钾不足的情况下,钾被优先分配到生长旺盛的幼嫩组织和器官中。 植物的钾转运系统植物体内负责钾吸收和转运的机制是多重且复杂的。在20 世纪60-70 年代,人们应用米氏方程对膜系统转运进行分析提出植物根系对K+的吸收存在高亲和性和低亲和性 2 种吸收系统。在低钾浓度范围(250~500 μmol/L 以下)起作用的是高亲和性吸收系统,消耗能量的高亲和K+转运蛋白称为高亲和K+载体蛋白,属于主动吸收过程,服从简单的Michaelis–Menten动力学方程。 即植株吸收养分离子的量基本上取决于该养分离子在植株生长环境中的浓度,两者之间虽不呈直线相关,但却可以用一条渐进的曲线来描述,其数学表达式为:V=Vmax×C/(Km+C);其中V为离子吸收速率;Vmax为离子最大吸收速率;Km 为米氏常数;C为介质的离子浓度。离子吸收动力学参数可定量地描述作物根系吸收离子的效率以及作物对土壤的适应水平。

提高钾素肥料利用效率的途径

提高钾素肥料利用效率的途径 绿色植物在合成有机质以及代谢过程的维持和调节中,必须从土壤中吸收所必需的无机物质,才能满足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主要是一些矿质元素,其中钾是作物必需的三大元素之一。土壤有效钾主要指土壤中的交换性钾和水溶性钾,作物体内的钾在植物体内不形成稳定的化合物,而以离子状态存在,钾能激活多种酶的活性,能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二氧化碳的同化率,能促进作物体的物质合成和运转,能维持细胞的膨压,促进植物的生长,能增强植物的抗逆性。 缺钾植物的机械组织不发达,细胞壁薄,茎秆不坚韧,最初生长减缓,活力下降,植株矮化、弱小,抗逆能力较差,根系发育不良,呈褐色;症状首先表现在老叶上,老叶和叶缘先黄化、进而变褐,焦枯似灼烧状,叶脉间出现坏死斑点。植株若缺钾,其产量和品质明显下降,但我国大多数对钾肥的利用率仅在35%-55% 利用率高的可达70%-80% 利用率低的仅有10%- 20%。因此,提高钾肥利用率尤为重要。 1根据土壤肥力合理施用钾肥 根据土壤肥力和土壤质地的不同,调节钾肥的施用量,将钾肥重点分配在肥力中、低等的田块,才能更好地发挥单位肥料的最大增产效果,高肥力田块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少施,只有这样钾素才不会被浪费。特别是酸性土壤要重点施用钾肥,分期施钾,

以提高钾肥肥效。 2根据土壤供钾水平合理施用钾肥根据土壤中钾元素的丰缺程度、产量指标,确定钾肥的施用量。由于普遍重视氮肥和磷肥的施用,导致土壤有效钾的含量不足,不能满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钾肥应优先施用于严重缺钾的地块。在轻度缺钾的地块,尽量施用有机钾肥;化学钾肥能少施则少施,能不施则不施,以保证钾肥用于最需钾的地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根据作物的特征特性合理施用钾肥 3.1不同的作物种类对钾肥的需求不同 钾肥应优先用于需钾量大的喜钾作物上,例如油料作物、薯类与糖料作物、棉麻作物、豆科以及烟草、瓜果等,禾谷类作物一般需钾量相对较少,在相同的土壤地区,施用钾肥的效应一般不如上述作物明显。 3.2同种作物不同品种对钾的需求也有差异不同品种的同种作物对钾的需求有差异,如水稻矮秆高产良种比高秆品种对钾肥反应更为敏感,粳稻比籼稻较为敏感。试验证明,杂交水稻对钾的吸收总量多于常规稻。杂交稻耐土壤低钾能力较弱,因而要有较高的土壤有效钾。因此,在水稻的生产中,钾肥应优先用于杂交稻。 3.3不同的作物要选用不同类型的钾肥,才能达到高产、优质、高效 对耐氯能力弱、对氯敏感的作物,如烟草、马铃薯等,一般不用或严格控制含氯离子肥料的用量,尽量选用含硫酸钾的各种肥料;

土壤钾素规律文档

013篇 研究的目的意义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3000万公顷左右,是我国重要 的商品粮和主要的战略性粮食储藏品种。长期以来,我国在粮食生产上是以温饱战略为主,注重产量,忽视品质,以致目前小麦品种产量性状得到明显的遗传改良,产量潜力有了较大提高,但品质性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1995—1998年,我国小麦连续获得丰收, 而小麦品质与食品;0nq-行业的要求差异较大,造成国内普通小麦积压,优质小麦仍需大 量进口的被动局面。同时造成普通小麦价格降低,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受挫,小麦种植面积下降,已经威胁到我国粮食生产局面的稳定。因此目前小麦的生产,既要保证小麦产量,又要注重品质,同时要降低小麦的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种麦的经济效益。施肥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但施肥过多或施肥方式不当往往造成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甚至引起土壤环境的污染。近年来我国耕地的复种指数不断提高,氮、磷投入日益增多,而由于钾素资源缺乏,钾肥总体投入不足,全国缺钾土壤的范围逐渐扩大。同时,某些生产区却又存在着钾肥施用不合理,钾肥利用效率低的现象,造成了钾素资源的大量浪费。在全面考虑小麦产量、品质、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基础上,探求提高钾肥利用效率的合理施钾方式,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在作物吸收氮素营养时,NH4+和'N03-为主要吸收形态。NH4+作为阳离子,与贮化 合价相同,离子半径相似,它们在土壤胶体上竞争同一吸附位点。而且能同时进入2:1 型粘土矿物层间,被六角型孔穴所固定。有试验结果表明高浓度K+对NH4+吸收会产生 拮抗作用,NI-14+显著抑制K+吸收的机理是其降低了植物对K+的亲和性。但也有人认为 在植物根系吸附的一般键合位置,二者没有拮抗作用(MengelK,1976)。Koch K和MengelK的试验结果表明,作物根系对NH4+的吸收是扩散吸收,而对的K+吸收则是选 择性吸收。由于NH4+对土壤的吸附具有代换作用,在施钾的同时施用NH4+.N可以提高土壤钾素的有效性,促进土壤钾素的释放和作物对钾素的吸收。N03"与K+所带电荷相 反,N03的主动吸收能促进作物根系对K+的吸收。倪青山等(1984)的研究证明,K的供 应对提高水稻N03"和NH4+吸收均有显著的作用,但是对N03"吸收的影响更大。 当K+作为伴随阳离子时会对N03-N的吸收和运输起促进作用。N03吸收和运输到 地上部分,包括N03。、K+沿木质部运输到茎。此时,K+是N03"的主要反离子。同时在 顶部,K+与有机酸结合,经韧皮部从茎以苹果酸钾等形式返回到根,参与下一次循环。 有机酸在根内脱羧形成HC03释放到土壤并与N03"交换,促进N03吸收。K+在此充当 N03。的一种泵。 。3小麦钾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 小麦对钾素的利用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1)根系对土壤钾的活化能力(2)吸收 能力(3)小麦体内钾的利用能力。 土壤钾素主要以扩散或质流方式迁移到根表,然后才能被根吸收利用。当钾向根系 表面的迁移超过根的吸收时,钾在根际富集。反之,当钾向根系的迁移不能满足根系吸 收的需要时,则在根际形成亏钾区。钾在根际内富集或亏缺的程度和区域大小,可反映土壤供钾特征和植物对钾素的吸收状况。曹一平(1991)的研究表明,在两种不同质地

第8章植物钾素营养与钾肥

第八章植物钾素营养与钾肥 第一节植物的钾素营养 钾不仅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而且也是肥料三要素之一。许多植物需钾量较大, 它在植物体内的含量仅次于氮。农业生产实践证明,施用钾肥对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进品质均有明显的作用。由于氮、磷化肥用量的逐年增加,复种指数和作物产量的不断提高,作物对钾的需求量明显增加。特别是我国南方土壤含钾量明显偏低,供钾能力不足,施用钾肥后往往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近年来,我国北方石灰性土壤的含钾量呈下降态势,出现了高产喜钾作物缺钾的现象,因此在高产栽培中施用钾肥越来越重要。 一、植物体内钾的含量与分布特点 一般植物体内的含钾量(K 2 O)约占植物干重的0.3%-5.0%,其含量依植物种类和器官不同而异。通常,含淀粉、糖等碳水化合物较多的作物含钾量较高,如薯类作物的块根或块茎、糖用甜菜块茎和根系、烟草的茎叶等含钾量较高,谷类作物含钾量较低。从不同器官来看,谷类作物茎叶中的含钾量较高,而种子中的含钾量较低。薯类作物的块根、块茎中含钾量高于其它器官。钾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很强,根系吸收的钾易于运到地上部,而且有随作物生长中心的转移而转移的特点。因此,植物能多次反复利用。当植物体内钾素不足时,钾优先分配到较幼嫩的组织中,缺钾首先出现在下部老叶上。例如杂交水稻,在其不同的生育期中,低钾处理的稻株,从上层叶到下层叶,其含钾量都存在明显的梯度;而适量施钾的处理,稻株各层叶片之间的含钾量则较为接近。这种现象在其它作物上也有类似的趋势。因此,植株从上到下,各叶片之间含钾量是否存在梯度也可作为钾营养诊断的一种方法。从细胞水平来看,细胞质中钾浓度较低,且含量较稳定,约100-200mmol.L-1。当植物组织含钾量较低时,首先满足细胞质内钾的需要,直到钾的数量达最适水平。当钾的供应达最适水平后,过量的钾几乎全部转移到液泡中。细胞质内钾保持在最适水平是出于生理上的需要,因为钾对植物有多种营养功能。目前已知有60多种酶的活性取决于细胞质内K+的浓度,稳定的K+含量是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保证。液泡是钾的贮藏场所,它是细胞质中钾的补给者。成熟细胞的液泡体积约占细胞总体积的80%-90%,所以在液泡内贮藏着植物体中大部分的钾。 钾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态,与氮、磷不同,主要以离子态或可溶盐类溶于植物汁液之中或吸附在原生质胶体表面,而不是以有机化合物的形态存在。植物体内的钾十分活跃,易流动,再分配的速度很快,再利用的能力也很强。通常,随着植物的生长,钾不断地向代谢作用最旺盛的部位转移。因此,钾集中分布在幼芽、幼叶和根尖中。 二、钾的生理功能 (一)促进光合作用,提高CO 2 的同化率 钾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钾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改善叶绿素的结构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而叶绿素是叶绿体的重要组成分。试验证明,供钾充足能提 高莴苣、甜菜和菠菜等植物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促进电子传递,提高CO 2 的同化率,增加ATP合成的数 量。植物缺钾时,叶绿体的结构易出现片层松弛而影响CO 2的同化,因为CO 2 的同化受电子传递速率的影 响。有研究表明,当植物体内含钾量较高时,在单位时间内叶绿体合成的ATP比含钾量低时大约要多50%。 2.钾能促进叶片对C0 2 的同化 一方面由于钾提高了ATP的数量,为CO2的同化提供了能量;另一方面是因为钾能降低叶内组织对 CO2的阻抗,因而能明显提高叶片对C0 2的同化。可以说,在CO 2 同化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有钾参加,用 菠菜的叶绿体做试验时发现,施钾提高了CO 2的同化速率。因此,改善钾营养不仅能促进C0 2 的同化,而 且能促进植物在C0 2 浓度较低的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使植物更有效的利用太阳能。 3.钾能促进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 钾能促进光合作用产物向贮藏器官运输,增加“库”的贮存。特别应孩指出的是,对于没有光合作用功能的器官来说,它们的生长及养分的贮存,主要靠同化产物从地上部向根或果实中运转。这一过程包括蔗糖由叶肉细胞扩散到组织细胞内,然后被泵入韧皮部,并在韧皮部筛管中运输。钾在此运输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在不同钾营养条件下,Hartt曾用14C喂饲甘蔗叶片,经90min,测定叶片中光合产物分布的情况。结果表明,钾有助于光合产物能从叶片中迅速转移出去。Mengel和Vine(1977)的研究表明,钾影响光合产物向贮藏器官的运输。由此可见,钾对调节“源”与“库”关系有良好作用。 (二)促进蛋白质合成

第三节 钾素营养与钾肥

第三节钾素营养与钾肥 一、植物钾元素的作用和特点 钾是植物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也是肥料的三要素之一。植物的需钾与氮相当,有些植物的需钾量甚至超过氮。植物体内含钾(K2O)量占植物体干重的0.3%~5%,均以无机态存在。它在植物体内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是许多酶的活化剂,参与多种代谢,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独特的生理功能作用。 2、能提高叶绿素的含量,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促进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和运输。 3、能提高植物对氮的利用率,有利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提高植物的品质。 4、钾能提高植物的抗旱、抗寒、抗倒伏等多种抗性。 钾能调节植物叶片呼吸气孔的开闭,增加植物的抗旱性;能提高植物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增加植物的抗寒性;能促进茎纤维管束的发育,使茎壁增厚,增加抗倒伏性。 植物缺钾:在生长的中、后期症状明显,一般是从老叶逐渐向新叶扩展。其地下部分生长缓慢,根系发育不良,地上部分通常从老叶的尖端和边缘开始,由黄→褐→逐渐枯萎。如玉米缺钾,基部叶片的尖端和边缘变黄,中间仍为绿色,又称“金边黄”;棉花缺钾,叶片表面皱波不平,中部叶片变黄,又称“蟹壳黄”;水稻缺钾,植物矮小,根黑色,分蘖迟,多数叶片有褐色斑点,叶尖或叶边缘坏死,抽穗不齐,籽粒不饱满。 钾元素被公认为“品质元素”,它能使作物的果实大小、外型、色泽、风味及耐贮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钾肥的种类和性质

钾肥主要是指氯化钾和硫酸钾。氯化钾占世界钾肥产量的90%以上,也是生产硫酸钾、硝酸钾和NPK复合肥的原料。 氯化钾:含K2O在60%以上,分子式为KCl,生理酸性肥料。氯化钾施入土壤后,遇水分解为K+和Cl- ,K+与土壤胶体上的阳离子交换,被土壤固定,Cl-残留土壤中,或随水流失,或生成氯化钙(石灰性土壤)或盐酸(酸性土壤)。氯化钾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钠(1%~3%),在盐碱地上施用有加重盐害的可能。氯化钾宜做基肥,不能作种肥,施用时应严格种肥隔离并深施。如氯化钾直接与种子接触,则对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氯化钾和其它含氯的化肥一样,不宜在严重忌氯的烟草、葡萄上使用,在一般忌氯的柑橘、薯类、糖类作物上应控制用量,原则上不连续施用,以免对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 硫酸钾,含K2O在50%左右,分子式为K2SO4,生理酸性肥料,一般是用氯化钾和硫酸反应制取,价格比氯化钾高,主要是用在忌氯的作物上,在缺硫的土壤上使用也有好的效果。 三、土壤供钾能力评价及施肥 1、我国土壤全钾含量为0.4%~1.7%,全国土壤钾素含量呈南低北高,东低西高的明显分布规律。土壤速效钾<100毫克/千克(PPm)的耕地面积占47.1%,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约占84%,西北地区只占不到8%。目前,在我国随着氮、磷肥用量的增加和作物产量的不断提高,土壤钾的含量呈不断降低的趋势,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的检测结果,近十几年来天津地区土壤中速效钾的含量每年递减 3.6PPm。钾肥的施用效果在南方超过磷肥,在北方使用也有明显效果,在我国钾肥的施用已引起普遍关注。

植物的钾素营养与钾肥(精)

第四章植物的钾素营养与钾肥 我国长期以来施用有机肥料和草木灰,由此每年土壤中钾素部分得到补充,加之土壤钾含量较氮、磷丰富,故在以往施用钾肥较少。近年来,由于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高产品种的引入和推广,氮磷用量的增加,以及有机肥用量的减少,不少地区出现了缺钾症状。 我国开始大面积施用化学钾肥是在80年代以后,80年代以前对化学钾肥只有小范围的田间试验,尚无大面积应用,我国严重缺钾土壤(速效钾为<50ppm)和一般缺钾土壤(速效钾50-70ppm)总计已达3.4亿亩。 第一节钾的营养作用 一、植物体内钾的含量及其形态与分布 钾在作物体内含量较高,一般都超过磷,例如每生产500Kg稻谷需N 8.0-12.5Kg、磷(P2O5)3.0-5Kg、钾(K2O)7.0-15.5Kg。高产作物总钾的含量非但超过磷,甚至超过氮。与氮,磷不同,钾不是以有机化合物形态存在,而是以离子态、水溶性盐类或吸附在原生质表面上等方式存在。 钾主要分布在代谢活跃的器官和组织中,禾谷类作物中茎叶>籽粒。在体内有较大的移动性,随作物生长,不断由老组织向新生幼嫩部位转移,再利用率高,缺乏症也从老叶开始发生。 二、钾的营养功能 (一)、促进酶的活化 生物体中约有60多种酶需要钾离子作为活化剂。钾所能活化的酶分别属于合成酶类,氧化还原酶类和转移酶类,参与糖代谢,蛋白质代谢与核酸代谢等生物化学过程。 钾离子能促进酶促反应的可能原因是:1、由于钾的

存在,有利于酶蛋白与辅酶结合形成全酶,使酶处于正常的活化状态;2、钾离子水合度小,其水合离子的直径比水合度大的Li+ Na+要小的多,容易进入酶的活化部位。 (二)、促进光能的利用,增强光合作用 K+能保持叶绿体内类囊体膜的正常结构,K+又能促进类囊体膜上质子梯度的形成和光化磷酸作用。ATP的形成还能使氧化态辅酶Ⅱ(NADP+)转变为还原态辅酶Ⅱ(NADPH),促进CO2的同化。钾还能通过影响气孔的开闭,调节CO2透入叶片和水分蒸腾的速率。 (三)、有利于植物正常呼吸作用,改善能量代谢糖酵解过程中,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均需K+和Mg2+离子作活化剂。植物正常呼吸作用,其末端氧化酶为细胞色素氧化酶。 (四)、增强植物体内物质合成和转运 1、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转 钾能使体内糖类向聚合方向转变,对棉麻等纤维类作物有其特殊意义,钾充足时,光合产物转运加快。2、增强蛋白质与核蛋白的合成 钾能提高作物对氮的吸收和利用。蛋白质和核蛋白的合成均需要钾作活化剂,钾能促进豆科植物根瘤菌的固氮作用。 (五)、增强植物抗性 1、增强抗冻、抗旱抗盐的能力 防止脱水,使生物膜处于正常的液晶态结构,维持稳定渗透性和生理活性,因为,当钾供应充足时,膜内含有较高的糖类和钾、铜等离子的浓度,增加对水的束缚力,减少水分蒸腾,细胞就不易脱水受冻、受旱。2、增加植物对病虫害的抗性 钾增强植物抗病性的原因可以从植物组织特征和

土壤全钾的测定

土壤全钾的测定 6.2.1 土壤样品的分解和溶液中钾的测定 土壤中全钾的测定在操作上分为两步:一是样品的分解,二是溶液中钾的测定。土壤全钾样品的分解,大体上可分为碱熔和酸溶两大类。较早采用的是https://www.360docs.net/doc/414804619.html,wrence Smith提出的NH4Cl-CaCO3碱熔法,因所用的熔剂纯度要求较高,样品用量大,KCl易挥发损失,结果偏低,同时对坩埚的腐蚀性大,而且手续比较繁琐,目前已很少使用。HF-HClO4法需用昂贵的铂坩埚,同时要求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即使这样,通风设备的腐蚀以及空气污染较严重,此法不易被人们所接受。但目前已经可用密闭的聚四氟乙烯塑料坩埚代替,所制备的待测液也可同时测定多种元素,而且溶液中杂质较少,有利于各种元素的分析,但是近年来已逐渐被NaOH熔融法所代替。采用NaOH熔融法不仅操作方便,分解也较为完全,而且可用银坩埚(或镍坩埚)代替铂坩埚,这是适用于一般实验室的好方法。同时所制备的同一待测液可以测定全磷和全钾。溶液中钾的测定,一般可采用火焰光度法、亚硝酸钴钠法、四苯硼钠法和钾电极法。自从火焰光度计被普遍应用以来,钾和钠的测定主要用火焰光度法。因为钾和钠的化合物溶解度都很大,用一般的质量法和容量法都不大理想。钾电极法用于土壤中钾的测定,由于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还没有研究清楚,因此它在土壤中钾的测定受到限制,目前化学方法中四苯硼钠法是比较好的方法。 6.2.2 土壤中全钾的测定方法 ——NaOH熔融,火焰光度法 6.2.2.1 方法原理 用NaOH熔融土壤与Na2CO3熔融土壤原理是一样的,即增加盐基成分,促进硅酸盐的分解,以利于各种元素的溶解。NaOH熔点(321℃)比Na2CO3(853℃)低,

GB 9836-88-土壤全钾测定法

土壤全钾测定法 GB 9836—88 1 主题内容与适应范围 本标准对土壤全钾测定的原理、仪器设备、样品制备、测定步骤等作了说明和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土壤中全钾含量。 2 引用标准 GB 7121 土壤水分测定法 3 测定原理 土壤中的有机物先用硝酸和高氯酸加热氧化,然后用氢氟酸分解硅酸盐等矿物,硅与氟形成四氟化硅逸去。继续加热至剩余的酸被赶尽,使矿质元素变成金属氧化物或盐类。用盐酸溶液溶解残渣,使钾转变为钾离子。经适当稀释后用火焰光度法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的钾离子浓度,再换算为土壤全钾含量。 不具备氢氟酸消解法条件时,可采用氢氧化钠熔融法(见附录A)。 4 仪器设备 4.1 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4.2 铂坩埚或聚四氟乙烯坩埚:容积不小于30mL; 4.3 电热沙浴或铺有石棉布的电热板:温度可调; 4.4 火焰光度计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应对仪器进行调试鉴定,性能指标合格; 4.5 塑料移液管:10mL; 4.6 容量瓶:50、100、1000mL; 4.7 刻度吸管:1、5、10mL; 4.8 玛瑙研钵:直径8~12cm; 4.9 通风厨; 4.10 土壤筛:孔径1mm,0.149mm。 5 试剂 5.1 硝酸(GB 626):分析纯; 5.2 高氯酸(GB 623):分析纯; 5.3 氢氟酸(GB 620):分析纯; 5.4 3mol/L 盐酸溶液:一份盐酸(GB 622,分析纯)与三份去离子水混匀; 5.5 氯化钠溶液(NaC110g/L):25.4g氯化钠(GB 1266,优级纯)溶于去离子水,稀释至1L; 5.6 钾标准溶液(K 1000mg/L):准确称取在110℃烘2h的氯化钾(GB 646,基准纯)1.907g,用去离子水溶解后定容至1L,混匀,贮于塑料瓶中; 5.7 2%(W/V)硼酸溶液:20.0g硼酸(GB 628,分析纯)溶于去离子水,稀释至1L。 6 土壤样品制备 将通过1mm孔径筛(3.10)的风干土样在牛皮纸上铺成薄层,划分成许多小方格,用小勺在每个方格中取出约等量的土样(总量不少于20g),置于玛瑙研钵(3.8)中,研磨致使全部通过0.149mm孔径筛(3.10),混合均匀,盛入磨口瓶中备用。 7 测定步骤 7.1 样品消解 称取通过0.149mm孔径筛的风干±0.1g,精确到0.0001g,盛入铂坩埚或聚四氟乙烯坩埚(4.2)中,加硝酸(5.1)3mL,高氯酸(5.2)0.5mL。置于电热沙浴或铺有石棉布的电

土壤农化分析

土壤农化分析实验 前言

为了适应教学、科研和生产的需要,我们编写了这本包括土壤、肥料、植物及农产品分析的《土壤农化分析实验》,作为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和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有关专业师生的实验教材或工具书。考虑到分析条件等原因,书中有时在同一分析项目中并列了几个方法,可根据分析项目和要求等选择应用。本书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土壤分析主要为土壤水分、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及土壤酸碱度的分析。肥料分析主要为有机肥料、单质化学肥料及复合肥有效成分的分析。植物分析主要为植物营养诊断、植物体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分析。农产品分析主要为农产品中碳水化合物、糖分、淀粉、粗纤维、粗脂肪、Vc及氨基酸等的分析。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疏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

目录 第一篇土壤分析 (8) 1—1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8) 1—土壤样品的采集 (8) 1—土壤样品的处理 (9) 1—2土壤水分的测定................................................ (10) 1—土壤吸湿水的测定.................................... . (10) 1—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测定.................................... . (10) 1—3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11) 1—4土壤中氮的测定......................................................... (13) 1—土壤全氮量的测定............................................... . (13) 1—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 (14) 1— 5 土壤中磷的测定.................................................................................. .15 1—土壤全磷的测定 (15) 1—土壤速效磷的测定 (17) 1— 6 土壤钾素的测定 (18) 1—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18)

土壤钾素分析

土壤钾素分析 土壤全钾含量一般在1~2%,高者可达3%能上能下,低者可低于0.2%。其中结构钾约占90~98%,缓效钾占2~8%,速效钾1~2%。土壤全钾样品的分解,大体上可分碱熔和酸溶两类,较早采用的NH4Cl-CaCO3碱熔法,因所用的熔剂纯度要求很高,样品用量大,易挥发损失,且手续比较烦琐,目前已很少使用。Na2CO3碱熔法和HF-HClO4酸熔法比较方便,分解也完全,准确度较高但需用昂贵的铂坩埚,并要求良好的通风设备,近年来已逐渐为NaOH熔融法所代替,采用NaOH熔融法不仅操作方便,分解也较完全,而且可用银坩埚(或镍坩埚)代替伯坩埚,适用于一般实验室采用。待测液中钾的测定现在多采用火焰光度法,既快速简便,又灵敏准确。 1.NaOH熔融─火焰光度法: (1)方法要点:样品在银坩埚中用NaOH高温熔融,熔融物用水溶解,待测液用火焰光度法测钾。多钾标准溶液浓度和检流计读数作的工作曲线,即可查出测读液的钾浓度,然后计算样品的含钾量。 (2)主要仪器:火焰光度计,银坩埚(30毫升),高温电炉,容量瓶(50~100)。 (3)试剂: A.氢氧化钠(分析纯,粒状)。 B.无水酒精(分析纯)。 C.1:1盐酸(化学纯)。 D.4.5摩尔/升硫酸溶液。 E.钾标准溶液。0.1907克氯化钾(KCl分析纯在105。C烘2小时)溶于水中,定容1升,即为100ppmK标准液,贮塑料瓶中,并配制系列的0、5、10、20、40、60ppm含占待测液中离子成分相近似的K标准液。

4)测定步骤: A.待测液制备。称取烘干土样(通过0.25毫米筛孔)0.2克(精确到0.0001克)放在银坩埚底部(切勿粘在壁上),用几滴无水酒精湿润样品,然后加2克固体NaOH。平铺于样品的表面,暂放在干燥器中以防吸水潮解。将坩埚放在高温电炉内,由室温升到 300~400。C,保温15分钟,上升到750。C,上保温15~30分钟,取出冷却。加10毫升水在电炉上加热至80。C左右,熔块溶解后再微沸5分钟,将坩埚内溶液转入50毫升容量瓶中,用热水和2毫升4.5摩尔/升H2SO4多次洗涤坩埚并倒入容量瓶内。使总体积至约40 毫升,最后往容量瓶加5滴1:1HCl溶液及5毫升4.5摩尔/升H2SO4溶液摇动后,冷却至室温,用水定容,摇匀后静置澄清或用滤纸过滤。此待测液可供全钾测定。 B.测定:吸取待测液5~10毫升于50毫升容量瓶中(钾的浓度最好控制在20~30ppm),用水定容,直接用火焰光度法测定,记录检计读数,然后在工作曲线上查得测读液中钾的浓度。 5)结果计算(未录) 2.酸溶—火焰光度法: (1)方法要点:以氢酸—高氯酸溶解土壤中的钾,用火焰光度计法测钾。 (2)主要仪器:铂坩埚(30毫升)或塑料聚四氟乙烯坩埚(能耐高温,30毫升),火焰光度计,容量瓶(50毫升),塑料量筒(10毫升)。 (3)试剂: A.浓氢氟酸(HF,48%,分析纯)。 B.浓高氯酸(HClO4,60%,分析纯)。 C.3摩尔/升盐酸。 D.K标准溶液。吸取100ppmK标准液配制得0、5、10、20、40、60ppm含HCl的K标准系列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