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麦叶片中提取过氧化氢酶

从小麦叶片中提取过氧化氢酶
从小麦叶片中提取过氧化氢酶

项目编号:

“研究创新实验”项目申请书

项目名称从小麦叶片中提取过氧化氢酶

项目负责人尹炳谦

年级、专业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bq_yin@https://www.360docs.net/doc/414880674.html, 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

填表日期 2011 年 10 月 6 日

国家级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制表

填表说明

1、《研究创新实验项目申请书》要按顺序逐项填写。填写内容要实事求是,讲究诚信,不能有雷同;表达要明确、严谨。空缺项要填“无”。

2、格式要求:

(1)一律用A4纸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2)字体:中文用宋体,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字体,行距为1.5倍行距。

(2)一级标题:标题编排应采用“(一)、(二)、(三)”等依次分级编号,左起缩进2字符,宋体加黑,字号为小四号。

(3)二级标题:标题编排应采用“1、2、3、”等依次分级编号,左起缩进2字符,宋体加黑,字号为五号。

(4)内容:字号为五号,每段第一行左起缩进2字符。

3、申请参加“研究创新实验”项目团队人数为2-3人(1人为项目负责人,参与合作研究者1-2人)。并在诚信承诺书上签名。

4、申请参加“研究创新实验”项目的个人或团队必须聘请教师作为项目指导教师,并请指导教师在申请书和诚信承诺书上签名。

5、八、九项不填。

6、“项目编号”由实验中心填写。

7、“研究创新实验诚信承诺书”单独一页。

研究创新实验诚信承诺书

实验项目:

开放实验室学生在遵守“学生实验守则”、“学生实验习惯评定方法”、“实验室开放管理规定”等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并严格遵守以下各项规定:

1、能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文献查阅与整理、方案设计、实验实施、数据处理和论文撰写等工作。

2、开放实验室学生必须填写“实验室开放记录簿”,进实验室须穿实验服。

3、在开放实验室实验所使用的材料、试剂、玻璃仪器和仪器设备不准带出(搬出)该实验室。试剂使用后须放回原处,玻璃仪器使用后须刷洗干净并放回原处。

4、实验过程中须严格按仪器的操作规程使用仪器,并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实验后,须保证实验仪器、实验台面、试剂架及地面的清洁卫生,并填写“值日生工作完成登记簿”。离开实验室时一定要关好水、电、煤气和门窗,保证实验室的安全。

5、要有严谨和务实的科研学风,按照“研究创新实验记录规定”认真如实记录;按照“研究创新实验论文撰写要求”撰写论文。

6、遵守“开放实验项目成果管理规定”。严守实验项目的关键技术,不经指导教师允许,不得与企业、科研部门等洽谈与本项目有关的合作。

7、项目研究不得抄袭他人成果,不得弄虚作假,一经发现,创新实验成绩视为不及格。

8、按“项目进度安排”保质保量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如实填写“研究创新实验项目进展表”,每月30日上交一次直至项目结题为止。

9、中心组织专家定期检查项目的进展情况,对未按进度要求完成实验者有权终止实验。

10、按时上交“研究创新实验项目申请书”、“研究创新实验论文”(打印版和电子版)和研究创新实验记录本。

11、晚上做完实验回寝室的同学一定要搭伴同行,保证同学的自身安全,否则责任自负。

项目组成员名单

实验地点:指导教师签字:管理教师签字:

国家级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过氧化氢酶活力的测定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过氧化氢酶活力的测定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35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测定 植物在逆境下或衰老时,由于体内活性氧代谢加强而使h2o2发生累积。h2o2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氧化细胞内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并使细胞膜遭受损害,从而加速细胞的衰老和解体。过氧化氢酶可以清除h2o2,是植物体内重要的酶促防御系统之一。因此,植物组织中h2o2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植物的抗逆性密切相关。本实验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过氧化氢含量,利用高锰酸钾滴定法和紫外吸收法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 一、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原理】 h2o2与硫酸钛(或氯化钛)生成过氧化物—钛复合物黄色沉淀,可被h2so4溶解后,在415nm波长下比色测定。在一定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h2o2浓度呈线性关系。 【仪器和用具】 研钵;移液管0.2ml×2支,5ml×1支;容量瓶10ml×

7个,离心管5ml×8支;离心机;分光光度计。 【试剂】 100μmol/Lh2o2丙酮试剂:取30%分析纯h2o257μl,溶于100ml,再稀释100倍;2mol/L硫酸;5%(w/V)硫酸钛;丙酮;浓氨水。【方法】 1.制作标准曲线:取10ml离心管7支,顺序编号,并按表40-1加入试剂。 待沉淀完全溶解后,将其小心转入10ml容量瓶中,并用蒸馏水少量多次冲洗离心管,将洗涤液合并后定容至10ml 刻度,415nm波长下比色。 2.样品提取和测定:(1)称取新鲜植物组织2~5g(视h2o2含量多少而定),按材料与提取剂1∶1的比例加入4℃下预冷的丙酮和少许石英砂研磨成匀浆后,转入离心管 3000r/min下离心10min,弃去残渣,上清液即为样品提取液。(2)用移液管吸取样品提取液1ml,按表35-1加入5%硫酸钛和浓氨水,待沉淀形成后3000rpm/min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沉淀用丙酮反复洗涤3~5次,直到去除植物色素。(3)向洗涤后的沉淀中加入2mol硫酸5ml,待完全溶解后,与标准曲线同样的方法定容并比色。3.结果计算:植物组织中h2o2含量(μmol/gFw)= 式中c—标准曲线上查得样品中h2o2浓度(μmol);Vt —样品提取液总体积(ml);V1—测定时用样品提取液体积

实验2-菠菜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2-菠菜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2 菠菜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张磊 091301223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分离与提纯过程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分离与提纯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 掌握菠菜中色素提取的原理,步骤和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 1.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中,所以用石油醚、乙醇等能提取色素。 2.本实验选用的是吸附色谱,氧化铝作为吸附剂(极性),色素提取液为吸附液,色素提取液中各成分极性大小为: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黄色)> β-类胡萝卜素(橙色)。 2

3. 柱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氧化铝上的吸附力不同而使各组分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吸附,所以由上到下为: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黄色),β-类胡萝卜素(橙色)。 三、实验材料: 仪器:研钵、分液漏斗、层析柱(20×10 cm),表面皿,普通漏斗,量筒 试剂:石油醚、乙醇(95%)、菠菜叶、丙酮(化学纯)、中性氧化铝,无水硫酸钠 四、实验步骤与内容【探究:菠菜(或青菜)的处理方式】 (1)小组讨论处理菠菜的各种方式,然后按照“手撕”,“划几刀,再手撕”,“剪成丁状”,“剪碎后稍加研磨”,“研磨成浆”共五种方式分为五组进行实验,最后确定控制菠菜叶取25克,加入有机溶剂15mL(9mL石油醚+6mL乙醚),浸泡时间取25min为统一条件; 3

(2)开始分组实验,各自处理好各组的菠菜,放置在烧杯中,加入15mL有机溶剂并盖上表面皿浸泡25min。 (3)在浸泡的时间内开始装柱,首先在滴管下口装上橡皮管并夹上弹簧夹(夹紧),在管的出口处放入一小撮棉花,在棉花上放置已剪好的和滴管内径一般大小的圆形滤纸,然后用普通漏斗往里面装入中性氧化铝,最后在氧化铝上再加上和滴管内径一般大小的圆形滤纸,夹在铁架台上备用。 (4)25min后,把浸取液用纱布过滤,滤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等体积的水洗一次,弃去下层的水-乙醇层。石油醚层再用等体积的水洗二次。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转移至烧杯中做柱层析分离。 (5)把得到的叶绿素分几次倒入柱中,缓慢放开弹簧夹,再用9:1的石油醚—丙酮溶液滴加,一段时间后在层析柱上出现了一条条的不同颜色的条纹,即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β- 4

植物蛋白质提取方法总汇

植物蛋白质提取方法总汇 一、植物组织蛋白质提取方法 1、根据样品重量(1g样品加入3.5ml提取液,可根据材料不同适当加入),准备提取液放在冰上。 2、把样品放在研钵中用液氮研磨,研磨后加入提取液中在冰上静置(3-4小时)。 3、用离心机离心8000rpm40min4℃或11100rpm20min4℃ 4、提取上清液,样品制备完成。蛋白质提取液:300ml 1、1Mtris-HCl(PH8) 45ml 2、甘油(Glycerol)75ml 3、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olypyrrordone)6g这种方法针对SDS-PAGE,垂直板电泳! 二、植物组织蛋白质提取方法 氯醋酸—丙酮沉淀法 1、在液氮中研磨叶片 2、加入样品体积3倍的提取液在-20℃的条件下过夜,然后离心(4℃8000rpm以上1小时)弃上清。 3、加入等体积的冰浴丙酮(含0.07%的β-巯基乙醇),摇匀后离心(4℃8000rpm以上1小时),然后真空干燥沉淀,备用。 4、上样前加入裂解液,室温放置30分钟,使蛋白充分溶于裂解液中,然后离心(15℃8000rpm 以上1小时或更长时间以没有沉淀为标准),可临时保存在4℃待用。 5、用Brandford法定量蛋白,然后可分装放入-80℃备用。 药品:提取液:含10%TCA和0.07%的β-巯基乙醇的丙酮。裂解液:2.7g尿素0.2gCHAPS 溶于3ml灭菌的去离子水中(终体积为5ml),使用前再加入1M的DTT65ul/ml。 这种方法针对双向电泳,杂质少,离子浓度小的特点!当然单向电泳也同样适用,只是电泳的条带会减少! 三、组织:肠黏膜 目的: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应用TRIPURE提取蛋白质步骤: 含蛋白质上清液中加入异丙醇:(1.5ml每1mlTRIPURE用量) 倒转混匀,置室温10min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紫外吸收法 一、目的与要求 过氧化氢酶普遍存在于植物的所有组织中,其活性与植物的代谢强度及抗寒、抗病能力有一定关系,故常加以测定。 二、原理 过氧化氢酶(catalase)属于血红蛋白酶,含有铁,它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分子氧,在此过程中起传递电子的作用,过氧化氢则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可根据H2O2的消耗量或O2的生成量测定该酶活力大小。过氧化氢在240nm 波长下有强烈吸收,过氧化氢酶能分解过氧化氢,使反应溶液的吸光度(A240)随反应时间而降低。根据测量吸光率的变化速度即可测出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三、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小麦或其它叶片 (二)仪器设备:1. 研钵;2.紫外分光光度计;3. 离心机;4. 恒温水浴; 5. 容量瓶。 (三)试剂: 1. 0.2 mol/L pH7.8磷酸缓冲液(pH7.8: 0.2mol/L Na2HP04 91.5 ml; 0.2mol/L NaH 2P0 4 8.5 ml); 2.0.1 mol/LH2O2 (30%的H2O2溶液5.68ml稀释至1000ml) 二、实验步骤: 1、酶液提取称取新鲜植物叶片或其它组织0.5g,置于研钵中,加入2~3ml 4℃下预冷的pH7.0磷酸缓冲液和少量石英砂研磨匀浆后,转入25ml 容量瓶中,并用缓冲液冲研钵数次,合并冲洗液,并定容到刻度。混合均匀,将容量瓶置5℃冰箱中静置10min,取上清液在4000r/min下离心15min,上清液即为过氧化氢粗提液,5℃下保存备用。 2、测定10ml试管3支,其中2支为样品测定管,1支为空白管,按表1-1顺序加入试剂。 25℃预热后,逐管加入0.6ml0.1mol/l的H2O2,每加完1管立即记时,并迅速倒入石英比色杯中,260nm下测定吸光度,每隔1min读数1次,共测4min,待3支管全部测完后,按式(1-1)计算酶活性。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操作过程(图文)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 一、实验原理 1、提取的原理:利用色素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而不溶于水的性质。 2、分离的原理:利用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不同。(纸层析法) 二、目的要求 1、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2、探究绿叶中含有几种色素 三、材料用具 1、材料:新鲜的绿叶(如菠菜、韭菜的绿叶)。 2、用具:剪刀、药匙、研钵、量筒、漏斗、试管、棉塞、尼龙纱布、盖玻片、试管架、干燥的定性滤纸、铅笔、直尺、烧杯、穿针的细线、滴管。 3、试剂:无水乙醇、层析液、二氧化硅(石英沙)和碳酸钙。 四、方法步骤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1)取深绿色的植物叶片,洗净,抹干水分,并称取5g,剪成小块置于研钵中。(2)在研钵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SiO2)、碳酸钙(CaCO3),再加入6ml无水乙醇。(3)迅速、充分地研磨成糊状。 (4)在漏斗基部放一小块单层尼龙纱布,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剪碎绿叶加二氧化硅、碳酸钙,(迅速)研磨成糊状 再加入10ml无水乙醇 过滤收集滤液,棉塞封口 2、制备滤纸条(如下图) 3、画滤液细线(如下图) 滤纸条:长6cm,宽1cm,用盖玻片一端蘸取滤液,沿铅笔线画线, 距一端1cm处用铅笔和直尺等滤液细线风干后,再画下一道细线,重复 画一条细的横线。2—3次。画线要求:细、直、齐。

4、分离色素 将3ml 层析液倒入小烧杯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随后用培养皿盖盖住小烧杯。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 5、观察与记录 观察烧杯中滤纸条上出现了几条色素带,以及每条色素带的 颜色和宽度。 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并将层析结果的分离结果贴在上面。 “培养皿法” 五、讨论 1、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2、滤纸条上的绿叶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 3、将有色素带的滤纸条夹在书里,几天后会出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4、到了秋天叶色变黄、变红的原因是什么? 注:无水乙醇-------------------溶解、提取色素 二氧化硅(SiO 2)--------研磨充分 碳酸钙(CaCO 3)--------防止色素破坏 层析液----------------------分离色素 胡萝卜素叶绿素b 叶绿素a 叶黄素 橙黄色 黄色 蓝绿色 黄绿色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 高锰酸钾滴定法 (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65-167)一、原理 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 T)普遍存在于植物的所有组织中,其活性与植物的代谢强度及抗寒、抗病能力有一定关系,它属于血红蛋白酶,含有铁,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分子氧,在此过程中起传递电子的作用,过氧化氢则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22 R(Fe OH 3+-) R(Fe2+ 2 2) 2 +2 H O 2+O2 因此,可以根据H2O2的消耗量或者O2的生成量测定该酶活力的大小。 在该体系中加入一定量(反应过量)的H2O2溶液,经酶促反应后,用标准高锰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滴定多余的H2O2,即可求出消耗的H2O2的量。 5H2O2+2KMnO4+4H2SO45O2+2KHSO4+8H2O+2MnSO4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 植物器官(花瓣、叶片等) (二)仪器设备 冰箱、离心机、微量加样器(1ml、20μl、100μl)、移液管、精密电子天平、试管、研钵、剪刀、镊子、三角瓶、恒温水浴、容量瓶、酸式滴定管 (三)试剂 (1)10% H2SO4 (2)0.2mol/L PH7.8磷酸缓冲液 (3)0.1mol/L高锰酸钾标准液:称取KMnO4(AR)3.1605g,用新煮沸冷却蒸馏水配制 成1000mL,再用0.1mol/L草酸溶液标定 (4) 0.1mol/L H2O2:取30% H2O2(大约等于17.6 mol/L)5.68mL,稀释至1000mL,用 0.1mol/L高锰酸钾标准液(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标定 (5) 0.1mol/L草酸:称取优级纯H2C2O4.2H2O12.607g,用蒸馏水溶解后,定溶1000mL。

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学设计

实验4.3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教学目标: 1. 基本知识与技能: 了解叶绿体中的色素组成、颜色。 了解纸层析法的原理。 2. 方法与过程: 通过实验掌握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基本操作方法。 3.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根据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推出结论。 实验结束完成整理工作。 二、实验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素中色素的方法、探索叶绿素色素在滤纸上层析的情况。 难点:分离叶绿体色素中绿叶细线的画法。 三、教学用具: 新鲜绿色叶片、滤纸、研钵、漏斗、脱脂棉、毛细管、剪刀、试管、量筒、层析液、无水乙醇、石英沙、碳酸钙 四、教学方法: 师生合作(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活动1.课题引入教师由光合作用引入叶绿体。学生听讲。 2.复习叶绿体的结构 叶绿体双层膜结构 基粒(类囊体垛堞组成) 基质 提问:1.为什么基粒要由类囊体垛 堞组成呢? 2.大家知不知道与光合作用有关 的色素在哪吗? 教师讲述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名 称、颜色。在滤纸上扩散情况由学 生实验探究。 3.引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 离的方法——纸层析法。 学生回答叶绿体有哪些结 构。 学生回答教师提问: 垛堞可增加叶绿体吸收光 的面积。 学生回答叶绿体中色素的 具体位置。 学生听讲 3.实验原理和目的教师简明讲述实验原理和目的: 1. 叶绿体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 剂无水乙醇中, 所以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素中 的色素。 2.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 溶解度不同。 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 散得快。 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 散得慢 学生听讲 4.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具体操作步骤教师边演示边讲解 1.提取绿色叶片中的色素:告诉 学生称多少叶子、放些什么试剂、 研磨的方法、过滤 注意:①去除主叶脉 学生听讲,用铅笔画横线, 用毛细管模拟画滤液细线。 难点:选择适当粗细的毛细 管画滤液细线。

绿色植物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绿色植物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作者:————————————————————————————————日期: ?

绿色植物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名称] 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及色谱分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与分离,了解天然产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薄层色谱、柱层析实验操作要点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方法] 陈述法,讲演法 [教学过程] [讲述]【实验目的】 1. 通过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了解天然物质分离提纯方法; 2. 通过对柱色谱和薄层色谱操作方法的掌握,加深了解微量有机物色谱分离、鉴定的原理。[讲述]【背景知识】 绿色植物的叶、茎中,如菠菜叶,含有叶绿素(绿)、胡萝卜素(橙)和叶黄素(黄)等多种天然色素。叶绿素存在两种结构相似的形式即叶绿素a(C55H72O5N4Mg)和叶绿素b(C55H70O6N4Mg),其差别仅是叶绿素a中一个甲基被甲酰基所取代从而形成了叶绿素b。它们都是吡咯衍生物与金属镁的络合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催化剂。植物中叶绿素a的含量通常是b的3 倍。尽管叶绿素分子中含有一些极性基团,但大的烃基结构使它易溶于醚、石油醚等一些非极性的溶剂。胡萝卜素(C40H56)是具有长链结构的共轭多烯。它有三种异构体,即a-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γ-胡萝卜素,其中β-胡萝卜素含量最多,也最重要。叶黄素(C40H56O2)是胡萝卜素的羟基衍生物,它在绿叶中的含量通常是胡萝卜素的两倍。与胡萝卜素相比,叶黄素较易溶于醇而在石油醚中溶解度较小。 本实验先根据各种植物色素的溶解度情况将胡萝卜素(橙)、叶黄素(黄)、叶绿素a和叶绿素b从菠菜叶中提取出来,然后根据各化合物物理性质的不同用色谱法进行分离和鉴定。 [图示]【分离产物结构式】 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黄)和β-胡萝卜素的结构式如下图所示: [讲述]【色谱法原理】 色谱法是分离、提纯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其分离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个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当选择某一个条件使各个成分流过支持剂或吸附剂时,各成分可由于其物理性质的不同而得到分

(整理)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物酶 朱忠勇(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福州350025) 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 是两种广泛存在于 动植物体内、含血红素(铁卟啉) 辅基的氧化还原酶。由于它们作用的底物都有过氧化氢, 所以在一些医 学检验杂志或教科书上, 往往将它们混淆, 甚至对其 作用机理作不恰当的解释。 1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氢酶(Hydrogen Peroxidase) 又称触酶(Catalase) , 其系统名称(Systemat ic name) 是: H2O 2: H2O 2氧化还原酶(H2O 2 ÷H2O 2 O xido redu2 catase) , 国际酶学委员会的编号为EC 11111116, 其 催化反应式如下: H2O 2+ H2O 2 触酶 2H2O + O 2 在这个反应中, 底物只有一种——过氧化氢。实 际上是一分子的H2O 2作为氢(电子) 的供体, 被氧 化成O 2; 而另一分子H2O 2被还原为H2O。 2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也有人简称过氧化酶, 其系统名称是: 供体: 过氧化氢氧化还原酶(Dono r: H2 O 2O xido reductase) , 编号为EC 11111117。其催化反应式为: 供体+ H2O 2 过氧化物酶 氧化的供体+ H2O 或更简明地表达为 RH2+ H2O 2 过氧化物酶 R + 2H2O (供体) (氧化的供体) 在这个反应中, 底物有两个; 一个是H2O 2, 另一个 为一种氢(电子) 的供体(Dono r)。在医学检验中, 多 用胺类(如联苯胺, 二氨基联苯胺, 联邻甲苯胺等) 作为供体(也可以用酚) , 因为这些物质脱氢后往往 会呈现颜色。 由上述两种反应可以清楚地看出, 两种酶的区 别是十分明显的。触酶只有一种底物, 生成的是水和氧气。而过氧化物酶则要两种底物, 其反应的实质是: 酶催化供体脱氢(氧化) , 同时催化脱下的氢使 H2O 2还原为H2O。在这个反应中, 如果只有H2O 2, 没有供体, 反应不能进行。在整个反应过程中不产生氧

高中生物《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精品课时练习试题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叶绿体色素的纸层析结果显示,叶绿素b位于层析滤纸的最下端,主要原因是( ) A.分子量最小 B.分子量最大 C.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低 D.在层析液中的溶液度最高 2.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如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Ⅰ、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 B.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 C.色素Ⅲ、Ⅳ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 D.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 3.下图为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及在滤纸条上的分离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B.四种色素均可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甲 D.发黄的菠菜叶中色素含量显著减少的是甲和乙 4.下列关于绿叶中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无水乙醇提取到的各种色素的含量不同

B.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导致在色素带的位置不同 C.研磨绿叶时不加CaCO3,则滤纸条上四条色素带变窄的比例相同 D.只画一次滤液细线会导致滤纸条上四条色素带的宽度变窄 5.下列关于“菠菜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提取色素后,试管不加棉塞会导致滤液颜色变深 B.若发现菠菜严重缺乏Mg,则会导致叶绿素的含量降低 C.菠菜叶中含量最多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 D.光合色素的获得至少需要破坏3层磷脂双分子层 6.苋菜叶片细胞中除了叶绿体含有色素外,液泡中也含有溶于水但不溶于有机溶剂的花青素(呈现红色)。某探究小组用适量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提取苋菜叶片中的色素,然后用层析液分离。层析结束后滤纸条上出现了不同的色素带,对色素带由上到下分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是叶黄素 B.第二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C.第三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是呈现红色的花青素 D.第四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 7.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B.叶绿体中色素能够分离的原因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C.研钵中需加入二氧化硅、醋酸钙、无水乙醇和绿叶 D.滤液细线要画得细而直,避免色素带间的部分重叠 8.颜色变化常作为生物实验结果观察的一项重要指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烘干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线粒体呈蓝绿色 B.取新鲜的菠菜叶,加人少许SiO2和无水乙醇,研磨液呈黄绿色,原因是菠菜叶用量太少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液颜色变浅是液泡里的色素渗透出细胞所致 D.吡罗红染色剂可将口腔上皮细胞大部分染成红色 9.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使用相关试剂的情况如表所示(“+”表示使用,“-”表示未使用),其余操作均正常,他们所得的实验结果依次应为( )

鸡肝中过氧化氢酶提取,和大肠杆菌质粒提取详解

大肠杆菌中质粒的小量提取及核酸电泳 摘要:采用碱裂解法将大肠杆菌中的质粒DNA分子进行分离和纯化,将分离纯化后的质粒DNA分子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并在紫外成像仪中观察DNA条带,以测定所得到的质粒DNA片段的分子量大小。结果表明,成功从大肠杆菌中提取出质粒DNA分子,其分子量大小约为2000bp。 关键词:质粒DNA分子;碱裂解法;分子量;电泳 引言 质粒存在于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中,是细胞染色体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碱裂解法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制备质粒DNA的方法,碱变性抽提质粒DNA是基于染色体DNA与质粒DNA的变性与复性的差异而达到分离目的。在碱性电泳缓冲液中带负电荷,所以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会向正极迁移。将提取到的DNA 分子提取液中加入核酸染色剂,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利用紫外灯照射即可观察到所提取的DNA条带,第一泳道加入合适的Marker 与之进行比对,即可较为准确地估测出所提取出的质粒DNA分子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 含质粒Psd-T19的大肠杆菌 (2) 试剂:细菌质粒小量提取试剂盒、琼脂糖,电泳缓冲液(TAE),核酸电泳上样缓冲液(6×),标准分子量的DNA等。 1.2 实验仪器 微量移液器、试管、微波炉、离心机、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天平。 1.3 质粒的提取(小量试剂盒提取) (1) 首先取1.5ml混匀的菌液于1.5ml离心管中,台式离心机中12000r/m离心1min,弃上清液得到大肠杆菌菌体; (2) 按照试剂盒提取的步骤提取出大肠杆菌质粒DNA。

1.4 核酸电泳 (1) 制备1%琼脂糖凝胶,并添加GoldVied I核酸染料; (2) 加样:在离心管中混合DNA样品2-3ul和1ul上样缓冲液。采用梯度上样,上样量分别为2ul、4ul、6ul、8ul和5ulDNA分子量标记; (3) 电泳:120V,40min; (4) 观察:将电泳后的凝胶放置于透射紫外光下进行观察,对照分子量标记判断DNA样品的分子量大小。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大肠杆菌在37℃恒温摇床中220r/min培养24h,离心收集菌液收集菌液,之后按照试剂盒的操作步骤进行质粒提取纯化,最后进行核酸电泳,电泳图如图1-1所示。其中1,2,3,4分别代表质粒的上样量分别为2μL,4μL,6μL,,8μL,M代表5μL标准品。 DNA分子的分子量、分子构型的差异和所带电荷多少,都会影响电场中其迁移速率,另外琼脂糖凝胶的浓度、电压大小、缓冲液pH 和电泳时的温度等也影响迁移率,从而使DNA分子在凝胶中出现不同的区带。如图1-1所示,从大肠杆菌中提取的质粒DNA分子的分子量大小为2000bp,梯度上样的对比结果表明最适上样量为6ul。 图1-1 1%核酸电泳图

高中生物实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

高中生物实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原理 过氧化氢酶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所有组织中,能将过氧化氢分解为氧和水,可使生物机体免受过氧化氢的毒害作用。测定过氧化氢酶的方法有测压法、滴定法以及分光光度法等。用氧电极法测量放氧速度,方法灵敏而快速。放氧速度与过氧化氢酶活性成正比。 仪器药品 氧电极仪记录仪 50mmol/L磷酸缓冲液,pH7.0(见附表2)。 50mmol/L过氧化氢溶液:取1.4ml30%H2O2用磷酸缓冲液定容至250ml即得。 标准过氧化氢酶溶液:称取过氧化氢酶(Sigma)1.0mg(110U/mg),溶于50mmol/L磷酸缓冲液(pH7.0)11ml中,使酶浓度为10U/ml。 仪器的标定 按实验88步骤进行仪器的标定,以求得记录纸上每小格相当的含氧量。 绘制酶活性标准曲线 在反应杯中放满过氧化氢磷酸缓冲液,开启电磁搅拌器搅动10分钟,插入电极,吸去溢出在电极外面的溶液,调节移位旋钮,使记录笔位于满刻度的10─20%左右,使记录纸走动,1─2分钟后温度达到平衡,记录笔画出直线。

用微量注射器从电极塞小孔中注入10μ110U/ml过氧化氢酶,立即记录最初90秒钟内的氧释放曲线。 根据上述同样步骤,注入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酶10μl(例如浓度为20、30、40、50U/ml等),记录氧释放曲线。 样品测定 在反应怀内注入50mmol/L过氧化氢磷酸缓冲液搅动10分钟,插上电极,待记录为一直线后,注入10μl合适浓度的待测酶液样品,立即记下最初90秒钟内的放氧曲线。 根据样品的放氧曲线,计算得到每分钟的放氧量,在标准曲线上查得酶活性大小。 如果没有标准的过氧化氢酶,不能计算酶活性单位时,也可以用每分钟的放氧量相对地表示酶的活性大小。 颜色反应、染色类 试剂实验名称发生颜色变化的物质或结构颜色变化或现象斐林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还原糖蓝色→棕色→砖红色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蛋白质蓝色→紫色苏丹Ⅲ/Ⅳ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脂肪橘黄/红色碘液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淀粉淀粉蓝色甲基绿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DNA绿色吡罗红观察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RNA红色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CO2蓝色→绿色→黄色重铬酸钾溶液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酒精橙色→灰绿色龙胆紫(醋酸洋红溶液)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深色健那绿(活性染料)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报告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学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方法。 2. 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方法的学习了解叶绿体色素的相关理化性质。 3. 为进一步研究各叶绿体色素性质、功能等奠定基础。 实验原理 叶绿体色素包括绿色的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的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它们均以色素蛋白复合体形式存在于类囊体膜上。两类色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由于提取液中不同色素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所以可借助分配层析方法将其分离。 实验仪器与药品 1. 绿色植物如菠菜等的叶片。 2. 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滴管、康维皿、圆形滤纸(直径11cm)。 3. 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展层剂。展层剂按石油醚:丙酮:苯10:2:1的比例配制(V/V)。 实验步骤 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取菠菜或其它新鲜植物叶片4~5片(4g左右),将其洗净、擦干并去掉中脉,剪碎后置入研钵中。 (2)研钵中加入95%乙醇2~3 ml及少许石英砂、碳酸钙研磨至匀浆,再加95% 乙醇5ml,然后以漏斗过滤之,即为色素提取液。 2.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1)取圆形定性滤纸一张(直径应小于康维皿直径)于其中心扎一圆形小孔(直 径约3mm),另取长方形滤纸条一张(5cm×1.5cm),用滴管吸取乙醇叶绿体色素提取 液沿滤纸条的长度方向涂抹,注意涂抹色素扩散宽度应限制在0.5cm以内,风干后再重复操作数次。然后沿长度方向将滤纸条卷成纸捻,使涂抹过叶绿体色素溶液的一侧恰在纸捻的一端。 (2)将纸捻带有色素的一端插入圆形滤纸的小孔中,使与滤纸刚刚平齐(勿突出)。 (3)在康维皿中央小室中加入适量的展层剂,把带有纸捻的圆形滤纸平放在康 维皿中央小室上,使纸捻下端浸入展层剂中,迅速盖好培养皿。展层剂将借助毛细管作用顺纸捻扩散至圆形滤纸上,使叶绿体色素在固定相(滤纸中吸附有水分的纤维素)和流动相(展层剂)间反复分配,从而使不同色素得到分离,分离结果为滤纸上可见到各种色素的同心圆环。无康维皿时亦可用底、盖直径相同的培养皿进行实验,实验时可在培养皿底中放入一平底短玻管或塑料药瓶盖以替代康维皿中央小室盛装展层剂,其余相同。 (4)当展层剂前沿接近滤纸边缘时便可结束实验,此时可看到不同色素的同心 圆环,各色素由内往外的顺序为: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鲜黄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再用铅 笔标出各种色素的位置和名称。

过氧化氢酶产生菌的研究

过氧化氢酶产生菌的研究 摘要:过氧化氢酶一类以过氧化氢为专一底物,通过催化一对电子的转移而最终将其降解为水和氧气的酶。 关键字:过氧化氢酶发酵调控 过氧化氢酶简介 过氧化氢酶(Hydrogen peroxide oxidoreductase,catalase EC 1.11.1.6.) 是一类以过氧化氢为专一底物,通过催化一对电子的转移而最终将其降解为水和氧气的酶。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需氧微生物中都存在过氧化氢酶,只有少数好氧菌如过氧化醋杆菌Acetobacter peroxydas 不存在过氧化氢酶。除谢氏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shermanji 和巨大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 gigas 等微生物外,绝大多数厌氧微生物体内不存在过氧化氢酶。根据过氧化氢酶在结构和序列水平上的异同将其划分为 3 个亚群,即单功能过氧化氢酶(Monofunctional catalase or Typicalcatalase)、双功能过氧化氢酶(Catalase-peroxidase) 和假过氧化氢酶(Pseudocatalase or Mn-catalasee)。大多数的过氧化氢酶由4 个相同的亚单位组成,分子量在240 kDa 左右,在亚基的活性部位各含一个血红素基团。来自哺乳动物以及某些真菌和细菌的过氧化氢酶还含有 4 个紧密结合的NADPH 分子。过氧化氢酶可被氰化合物、苯酚类、叠氮化物、过氧化氢、尿素及碱等物质所阻抑。过氧化氢酶主要集中存在于细胞的过氧化物酶体中,另外线粒体和细胞质中也含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能及时分解细胞内产生(主要为SOD 歧化产物) 或由胞外进入细胞的过氧化氢。避免了过氧化氢通过Fenton 和Harber-weiss 反应产生·OH。同时过氧化氢酶还能对血红蛋白及其他含巯基蛋白质起到保护作用,使它们不被氧化。人们研究过氧化氢酶的历史可追溯到100 多年前,早在1811 年就已发现动植物组织可以分解过氧化氢产生氧气,到1892 年Jacobson 证明了在动植物组织内有专一分解过氧化氢的酶,即过氧化氢酶的存在。1901 年Loew 第一次报道了过氧化氢酶的生物化学特性。到1937 年,Sumner 和Dounce 首次从牛的肝脏中分离得到过氧化氢酶的结晶,这是最早分离得到的高纯度酶之一。随后相继报道了哺乳动物的肝脏、红细胞及大多数微生物体内均含有此酶,其中哺乳动物组织中过氧化氢酶的含量差异很大,肝脏中含量最高,

植物组织蛋白提取

蛋白提取方法: 1、液氮研磨成粉 2、转移粉末(0.1-0.3g)到2ml离心管中,加10%TCA/丙酮至满管,涡旋混匀;4°;16000g;离心3min;弃上清。 3、用含0.1M醋酸铵的甲醇加满离心管,混匀;4°;16000g离心3min;弃上清。 4、用丙酮加满离心管,涡旋混匀;4°;16000g离心3min;弃上清。 5、室温晾干,去除残余丙酮。 6、按0.4-0.8ml/0.1g比例的起始材料加SDS extraction buffer混匀 30min;4°;16000g离心3min;保留上清。 加与上清等体积的苯酚(ph8.0)彻底混匀30min;4°;16000g离心3min;转移酚相,加与酚相等体积的水,水洗一次,保留酚相至一新的离心管中,加0.1M乙酸铵的甲醇至满管;-20°过夜;4°16000g 离心5min;小心地移除上清,可见沉淀。 7、用甲醇清洗沉淀一次,丙酮清洗至沉淀为白色(5-6次)每次混匀都要涡旋混匀如上离心。将蛋白空气晾干(不要太干,丙酮挥发完即可否则蛋白干粉不好溶)。

溶液配比: 1、TCA/丙酮(10%TCA;0.07%巯基乙醇): 10g TCA(三氯乙酸)70ul巯基乙醇丙酮定容至100ml 2、丙酮(含0.07%巯基乙醇):140ul巯基乙醇加入200ml丙酮中。 3、SDS extraction buffer:30%蔗糖;2%SDS;0.1M Tris-HCl(Ph8.0) 5%巯基乙醇; 即:30g蔗糖;2g SDS;5ml巯基乙醇;用[0.1M Tris-HCl(ph8.0)]定容至100ml。 4、0.1M Tris-HCl(ph8.0):Tris:1.21g溶于80ml的超纯水,浓HCl调 ph8.0,定容至100ml。 5、0.1M乙酸铵/甲醇:乙酸铵1.54g;甲醇定容至200ml。 6、甲醇 7、Tris饱和的苯酚(ph8.0)

鸡肝过氧化氢酶的提取、分离和纯化

鸡肝过氧化氢酶的提取、分离和纯化 孙文刚 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 摘要:新鲜鸡肝经匀浆、磷酸缓冲溶液抽提、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 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Sepharcy1 S -200凝胶过滤层析、得到鸡肝过氧化氢酶电泳纯制品。回收率为18.23%,比活达4780.38U/mg,纯化倍数为66.15,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为7.0。该酶在20~40℃,PH 5~8内稳定。经凝胶过滤和SDS-PAGE测得该酶的全分子量为250KD,亚基分子量为62.5KD。 关键词:家鸡;肝脏;过氧化氢酶;分离纯化;性质 Chicken liver Catalase of Extraction,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Wengang Sun Yunnan Minzu University Abstract: A catalase was purified from Anas Chicken homogenation ,n-butanol disposal, ammo-nium sulfate precipitation, 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on DEAE-Sepharose Fast Flow column and gel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on Sephacryl S-200.The purity of the purified catalase was confirmed by thepresence of a single band on SDS-PAGE.18.23% of the catalase activity was recovered. The specific activ-ity was 4 780.38 U/mg. The optimum pH and optimum temperature were 7.0 and 40℃ ,respectively. The catalase appeared to be stable at 20~40℃and pH 5~8,and it was 66.15-fold purified. Sephacryl S-200 chromatography and SDS-PAGE showed that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is catalase was 250 KD and itssubunit was about 62.5 KD. Key words: Anas Chicken; liver; catalase; purification; property 引言 过氧化氢酶(Catalase,EC1.11.1.6,简称CAT)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的末端氧化酶,酶分子结构中含有铁卟啉环,1个酶蛋白分子中含有4个铁原子[1]。过氧化氢酶是在生物演化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生物防御系统的关键酶之一[2],催化细胞内过氧化氢的分解。过氧化氢酶已成为农业及相关食品业、乳制品业、造纸业以及农业环保业中有价值的酶之一。CAT主要以与细胞器,如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结合的形式存在,而在红细胞中则以可溶状态存在。 过氧化氢酶几乎普遍存在于所有能呼吸的生物体内,在哺乳动物的肝与红细胞中含量较高,国内外学者多从动物肝中提取[1,3-6],也有从血液、胎盘、贻贝、

植物总蛋白提取

一提取植物总蛋白(以植物花粉为例): 1.三氯乙酸法(TCA)/丙酮(acetone)提取花粉总蛋白质 花粉在liquid nitrogen中研磨成粉末,用含10%TCA和1%DTT的acetone沉淀蛋白质,-20度2个小时(必要时过夜),4度25000g离心20min后去上清,用含1%DTT的acetone溶液悬浮沉淀,-20度1个小时,再次离心去上清,将真空干燥的沉淀在等电聚焦缓冲液中(8M urea,20mmDTT,4%CHAPS,2%ampholyte,PH:3-10) 20度震荡1小时,20度25000g离心20min,收集上清,沉淀再次用IEF缓冲液离心收集上清,可为后续试验做准备。 2.苯酚(phenol)提取法 花粉在liquid nitrogen中研磨成粉末,添加1ml的phenol(tris 8.8 缓冲液)继续研磨5min,加提取缓冲液(0.1mol/L 8.8 Tr i s –HCl,5mmEDTA,20mmDTT,30%sucrose)。将样本转移至离心管中,4度震荡30min,25000g离心10min,将上层的phenol层转移进另一个试管,将下边的水相层加1ml的phenol(tris 8.8 缓冲液)及提取缓冲液,震荡,离心,将再次收集到的phenol与前边收集的混合,加5倍体积的0.1 M ammonium acetate in 100%methanol,在-20度震荡沉淀蛋白质,必要时过夜,4度 25000g离心10min,将沉淀用0.1 M ammonium acetate in 100%methanol及80% acetone各洗两次, 含10mmDTT的80% acetone再洗一次,在每一步中蛋白沉淀都要完全重悬— -20度震荡30min,4度 25000g离心20min,洗剂完成后,沉淀真空干燥,IEF buffer提取蛋白质,如方法1。3.直接IEF buffer提取蛋白质 直接IEF buffer提取蛋白质,花粉在liquid nitrogen中研磨成粉末,然后加入IEF buffer(8M尿素,20mmDTT,4%CHAPS,5mmEDTA,5mmTris base,2%ampholyte,PH:3-10).如方法1。 4.Tris-HCL缓冲液法 花粉在liquid nitrogen中研磨成粉末,加入Tris-HCL缓冲液(50mm,8.8,Tris-HCL, 5mmEDTA,20mmDTT,100mmKCL,2mmPMSF),在融化后,混合液在4度放30min, 25000g离心20min,收集上清,对沉淀重新提取一次,将收集到的上清混合,用5倍体积的100%丙酮沉淀蛋白质,-20度孵育2h,离心后,用80%的丙酮洗剂沉淀2次,IEF buffer重悬沉淀,方法如1 5.利用Bradford试剂法估测提取的总蛋白浓度,并调整浓度行蛋白电泳,-80度保存。 本人翻译的,具体方法流程见附件原文。 ·

过氧化氢酶活力的测定

实验三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掌握碘量法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过氧化氢酶是一类色素蛋白,含有铁,它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分子氧,在此过程中起传递电子的作用,过氧化氢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R(Fe+2)2+H2O2---R(Fe+3OH)2 R(Fe+3OH)2+ H2O2 ----R(Fe+2)2+2H2O+O2 并合上式:H2O2 ----2H2O+O2 据此,可根据消耗H2O2的消耗量或O2的生成量测定该酶活力大小。在反应系统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经酶促反应后,加入过量的KI溶液生成的I2用标准的Na2S2O3滴定,根据N a2SO3消耗的体积计算H2O2的消耗量。 三、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1、实验材料:小白菜 2、仪器:恒温水浴锅、研钵、容量瓶、刻度吸管、100mL三角瓶 3、试剂: (1)0.05mol/L H2O2 (2)2mol/LH2SO4 (3)0.1mol/L Na2S2O3 (4)1%淀粉溶液(5)10%(NH4)6Mo7O24 (6)pH7.8的磷酸缓冲液(7)20% KI (8)CaCO3 四、实验步骤: (1)酶液提取: 称取2.5g白菜叶,加少量CaCO3,2mLpH7.8的缓冲液少量,研成匀浆,移入100ml容量瓶,用上述缓冲液冲洗研钵数次转入容量瓶中定容,静置10分钟,过滤。取滤液10mL于另一100mL的容量瓶中稀释定容待测(根据酶活高低而定)。 (2)酶促反应: 取锥形瓶4个,编好号各加入10ml酶液之后,立即向两个瓶中加入2mol/L H2SO45mL,终止酶活性,作空白对照。向另外两瓶各加H2O2 5mL,摇匀,在加入H2O2的那一刻起,记录时间,5分钟后迅速向实验瓶中加入2mol/LH2SO45mL,终止酶活性。向三角瓶中加1mL 20% KI和3滴(NH4)6Mo7O24,摇匀后迅速用标准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至淡黄色,加入1mL1%淀粉指试剂,蓝色恰好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