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 卫生学大气污染案例讨论

重庆医科大学 卫生学大气污染案例讨论
重庆医科大学 卫生学大气污染案例讨论

大气污染案例讨论

案例1

时至1952年,地处泰晤士河河谷地带的英国首都伦敦仍用煤发电,距市中心不远有许多工厂,居民家庭用煤取暖,蒸汽机车拖着列车穿梭于伦敦和各大城市之间,对卡车和小汽车尾气污染也不加控制。1952年12月5日~9日,伦敦城市上空处于高压中心,气温在-3℃~4℃之间,连续几日无风,空气静止,风速表读数为零,大雾笼罩着伦敦城,能见度极低,大气呈逆温状态。当时正是冬季,城市大量燃煤,排放的煤烟粉尘在无风状态下蓄积不散,烟和湿气积聚在大气层中,致使城市上空连续四五天烟雾弥漫,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不断

的最高浓度达到1.34 增高,烟尘浓度最高达4.46mg/m3,为平时的10倍。SO

2

mg/m3,为平时的6倍。数千市民出现胸闷、咳嗽、咽痛、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心脏病的死亡人数骤增,死亡总数为4703人,与1947年~1951年同期相比要多死亡2851人。之后的第二周内,死亡人数为3138人,仍较平时成倍增加。在此后两个月内,还陆续有8000人死亡。对当时的数据进行重新分析后表明,这次事件造成的超额死亡人数高于以前的估计,达12000人。

问题

1.此次大气污染事件是何种性质?

2.造成此次污染事件的原因是什么?

3.此次污染事件对人群产生哪些危害?

案例2

洛杉矶市位于美国西南海岸,西面临海,三面环山,是个阳光明媚,气候温暖,风景宜人的地方。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该地区开发石油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当地的工业迅速发展,人口激增,从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每年从夏季至早秋,只要是晴朗的日子,城市上空就会出现一种弥漫天空的浅蓝色烟雾,使整座城市上空变得浑浊不清。这种烟雾使人眼睛发红、咽喉疼痛、呼吸憋闷、头昏、头痛。该城市先后于1943、1946、1954、1955年发生

污染可能是洛杉矶烟雾事件发生的主光化学型烟雾事件,起初的调查认为,SO

2

要原因。在采取措施控制石油精炼等工业的SO

排放量后,大气中的烟雾发生并

2

和VOCs在阳光作用下形成的,而汽车尾未减少。后来发现烟雾是由大气中NO

X

气是上述两类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当时洛杉矶有350万辆汽车,每天消耗约1600万L汽油。由于汽车汽化器的汽化效率低,汽车漏油、汽油挥发、不完全燃烧和汽车排气,每天向城市上空排放大量石油烃废气、一氧化碳、氧化氮和铅烟,每天仅VOCs就有1000多t排入大气。特别是在1955年事件期间,气温高达37.8℃,持续一周多,致使哮喘和支气管炎发病率明显增加,因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65岁以上的老人达400多人。

问题

1.什么是光化学烟雾?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3.光化学烟雾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案例3

1.北美死湖事件

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是西半球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2500多万t。其中约有380万吨由美国飘到加拿大,100多万t由加拿大飘到美国。七十年代开始,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酸雨区,酸雨比番茄汁还要酸,多个湖泊池塘漂浮死鱼,湖滨树木枯萎。

2.西德森林枯死病事件

原西德共有森林740万公顷,到1983年为止有34%染上枯死病,每年枯死的蓄积量占同年森林生长量的21%,先后有80多万公顷森林被毁。这种枯死病来自酸雨之害。在巴伐利亚国家公园,由于酸雨的影响,几乎每棵树都得了病,景色全非。黑森州海拔500米以上的枞树相继枯死,全州57%的松树病入膏肓。汉堡也有3/4的树木面临死亡。当时鲁尔工业区的森林里,到处可见秃树、死鸟、死蜂,该区儿童每年有数万人感染特殊的喉炎症。

问题

1. 什么是酸雨?

2. 酸雨是如何产生的?

3. 酸雨有哪些危害?

案例4

某市为重工业城市,许多大企业被安排在市内。在市区的北侧有一焦化厂,主要生产冶金焦炭及煤焦油等化工产品,承担着市区三分之一的供暖任务,并为市区提供民用和工业用焦炉煤气。该厂始建于1968年,当时我国还没有制定任何污染物排放标准。1978年在与焦化厂只有一墙之隔的地方建起了居民小区。1988年,市焦化厂二期工程开始立项,1992年开始动工改建,1996年7月,焦化厂二期工程在治污设施未完成的情况下即投入生产。这样,新焦炉与本来就没有净化设备的老焦炉一起将污染物排放到空气中,造成大气的严重污染。

问题

现拟对该焦化厂引起的大气污染对周围居民健康的影响进行调查:

1. 拟进行大气污染状况的监测,如何设置采样点?如何确定采样时间和频率?

2. 大气污染监测的指标应选择哪些?

3. 怎样对居民进行健康状况调查?选择哪些健康效应指标?

案例5

近年来,随着北京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剧增,同时燃煤量也逐年增加,1998年北京耗煤2 678×104 t,其中采暖耗煤占25%。进入采暖期后,全市2.5万台锅炉、1.3万台茶炉、3.4万台大灶、100多万台小煤炉灶同时投入运行,月用煤量为非采暖期的3倍。因此,采暖期燃煤是造成北京燃煤型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大气监测结果表明,北京市空气污染十分严重。为应对煤烟型大气污染,北京市启动大气污染改造项目。从2000年至2004年拟将规划市区内1 950台燃煤锅炉改成燃气锅炉,改造后近期主要以管道天然气、人工煤气为燃料。北京市远期规划逐步用天然气完全取代人工煤气。

问题

1. 此案例中北京市应采取什么措施治理煤烟型大气污染?

卫生学综述之大气污染

卫生学综述之大气污染 泰山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2013级本科11班朱梦婷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逐渐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追求GDP的变态畸形不可持续发展,以GDP为衡量政绩的“最佳”标准。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目前正全力追赶美国。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付出的代价便是环境污染 关键词:大气,环境,污染,防治 前言: 最近几年,全国各地频繁出现的雾霾事件,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得不到保证,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大气污染的危害性,纷纷举起环保的旗积,向雾霾宣战。而政府在医疗方面的支出也日益增多,并且逐渐意识到大气污染的严重性以及治理污染的重要性。污染问题不仅会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还严重侵害人们的身心健康。环境问题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若不及时处理,久则危矣。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够成危害的发展”。这个定义鲜明的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人类要发展,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发展;发展要有限度,不应危及后代人的发展。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而其中,尤以大气污染最为突出。

1、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 近年来,虽然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全国大多数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 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生产和生活用燃煤,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在某些城市除燃煤污染外,还有与当地工业污染和气象地理条件密切关联的地方特点。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明显,大气污染冬季最严重,其次为春秋季节,夏季最好;污染总体上北方重于南方。城市大气污染由人类活动及当地特殊的地理位置综合影响形成,沙尘天气加重了北方大气污染。目前,全国只有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的投资用于污染治理和防治的基础设施建设,环保投资与经济发展严重不成正比。虽然我们在大气污染的治理设备和技术的研制、开发和推广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较之大阿奇污染控制的需求方面,则是供不应求的局面。人力、资金的投入远不如发达国家。煤烟型污染占重要地位,燃煤是形成我国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76.12%,工业能源结构中燃煤占73.9%,在工业燃煤的设备中又以中小型为主。预测表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废气排放量增长0.55%

大气污染与危害及防治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大气污染与危害及防治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尸■、亠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生活完美的同时,却带来了新的问题——大气污染。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本文的目的,即是通过对空气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的研究,并经过大量资料调查,吸收国内外空气检测方面和防治对策的有益经验,找到符合我国解决空气污染及防治对策的有效方法。 正文 室外是现代人类的主要生存场所之一。提高室外空气质量,对于缓解大气污染带来的身体健康问题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我国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主要有传统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型污 染共存的复合型特征。颗粒物(PM)仍为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的首要大气污染物, 但是我国部分地区霾和光化学烟雾频繁, 区域性的大气污染污染问题愈加明显。 随着工业化、机动化步伐的加快, 上海、北京等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城市的空气质量受到来自本地排放和区域输送的双重影响, 工业活动中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 致使大气污染物含量增加以至大气能见度显著降低是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大气颗粒物中的非水溶性有机成分, 如多环芳烃、脂肪酸等;水溶性有

机成分, 如二元羧酸中的草酸;硝酸盐、铵盐等含氮营养盐及相关物质以及典型的大气污染气体二氧化氮及二氧化硫是大气中的典型人为污染物。 然而,我国大气污染与健康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展得较少,尤其缺乏对多个城市同时开展研究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 难以反映我国复合 型大气污染的健康危害特征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有:2012 年开始实施的火电厂污染排放新标准大幅下调了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限值针对重点地区制定了更加严格的特别排放限值, 增设了汞的排放限值。新标准的实施将有利于控制电力行业污染物排放, 促进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现阶段, 治理大气污染应构建包括目标协同、政策协同、主体协同、区域协同、技术协同在内的五大协同机制。从具体策略来看, 要调整大气污染物控制战略, 完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政策体系;完善大气污染评价制度, 建立科学的大气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建设, 强化惩罚和监督力度;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提高公民参与积极性; 创新大气污染治理的融资模式, 拓展融资渠道。 当前粒物成为我国大气污染最主要的污染物, 且成为城市环境质量达标的关键指标, 而目前大气环境质量管理体制和政策不能有效地 解决颗粒物污染问题。因此,必须以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为出发点, 以改善城市和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 以削减一次颗粒物排放量为主线 以控制PM10 PM2.5以及其他污染物为重点,以科学的环境政策和产业与能源战略优化经济发展, 综合运用法律、经济、信息、行政、技术

重庆医科大学 卫生学 水污染案例讨论

案例1 三大污染源加重地下水污染 据报道,我国地下水尤其是大中城市的地下水,其中许多被垃圾填埋场、加油站和工农业以及生活污水所污染。 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历年累计垃圾已达720亿t,占地5.4m3,全国大部分城市“垃圾围城”基本都是城市发展中一道奇特“风景”。有关部门航测时发现,北京市二、三环以外,面积在50m2以上的垃圾堆曾高达4000多个。在雨水的侵蚀冲刷下,垃圾堆里的有毒有害物质,会逐渐渗到了地下水而造成污染。 调查发现,加油站也成为我国城市地下水的“污染大户”。全国建成的加油站点已超过10万座,仅北京市现有加油站就达1000多个,上海有地下油罐近6000个。这些加油站的储油罐,一般都采用钢板厚度不小于5mm的地埋式储油罐,20年之内,一般都不会发生渗漏问题。但20年后,这些油罐由于生锈,往往开始漏油,从而成为地下水污染的另一个重要污染源。据了解,美国现在已有40多万个加油站出现渗漏,加油站这一污染源已被作为美国最大的地下水污染源。我国还没有相关统计,但北京、沈阳、西安、成都等地都已接连出现过石油泄漏事故。 据调查,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一些大养殖场的农业污水,也在对我国城市地下水形成污染。银川市等个别城市,甚至将工业园区建到了城市的水源地上面。而一些工矿企业和大养殖场,受经济利益驱使,则将污水设法排入地下。问题 1. 那三大污染源对地下水构成威胁? 3. 地下水被污染后会有哪些不良后果?容易自净和修复吗? 案例2 DDT在水生食物链中的迁移和转归 DDT在水生食物链上出现了如下浓度变化:水(0.3μg/L)-浮游生物(30μg/kg)-小鱼(0.3mg/kg)-大鱼(3mg/kg)-水鸟(30mg/kg)。可以看出,尽管水体中DDT浓度只有0.3μg/L,最高营养级水鸟体内DDT的浓度已高达30mg/kg,与水体中DDT浓度比较,富集了10万倍。DDT对水环境的污染,

重庆医科大学考研卫生综合儿童少年卫生学

《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预防专业使用) 目录 课程简介 课程目标 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绪论 第一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第二章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第三章生长发育调查和评价 第四章儿童少年心理卫生 第五章儿童少年健康监测与常见病预防 第六章教育过程卫生 第七章儿童少年伤害与健康危害行为 第八章学校建筑和设备卫生 第九章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第十章学校卫生监督

课程简介 儿童少年卫生学(以下简称儿少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少年身心发育规律和特点,研究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状况以及与他们学习和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制定相应的卫生要求和卫生措施,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育,为成年期的健康奠定良好基础,从而达到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本课程内容包括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儿童少年主要健康问题、儿童少年卫生服务等三部分。其总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了解和掌握儿少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儿少卫生学的相关技能操作,把学生培养成为在儿少卫生学方面具有初步独立工作能力的卫生医师。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课堂讲授、自学、演示、讲座、实际操作等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采用提问、作业、考核等方式进行学习效果评价。 本大纲适用于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建议本课程理论课为54学时,实验课为18学时,共72学时。 课程目标 儿少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的新发展,培养学生在儿童少年卫生方面具有初步独立工作

大气污染与危害及防治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大气污染与危害及防治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生活完美的同时,却带来了新的问题——大气污染。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本文的目的,即是通过对空气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的研究,并经过大量资料调查,吸收国内外空气检测方面和防治对策的有益经验,找到符合我国解决空气污染及防治对策的有效方法。 正文 室外是现代人类的主要生存场所之一。提高室外空气质量,对于缓解大气污染带来的身体健康问题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我国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主要有传统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型污染共存的复合型特征。颗粒物(PM)仍为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的首要大气污染物,但是我国部分地区霾和光化学烟雾频繁,区域性的大气污染污染问题愈加明显。 随着工业化、机动化步伐的加快,上海、北京等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城市的空气质量受到来自本地排放和区域输送的双重影响,工业活动中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致使大气污染物含量增加以至大气能见度显著降低是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大气颗粒物中的非水溶性有机成分,如多环芳烃、脂肪酸等;水溶性有机成分,如二元羧酸中的草酸;硝酸盐、铵盐等含氮营养盐及相关物质以及典型的大气污染气体二氧化氮及二氧化硫是大气中的典型人为污染物。 然而,我国大气污染与健康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展得较少,尤其缺乏对多个城市同时开展研究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难以反映我国复合型大气污染的健康危害特征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有:2012年开始实施的火电厂污染排放新标准大幅下调了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限值,针对重点地区制定了更加严格的特别排放限值,增设了汞的排放限值。新标准的实施将有利于控制电力行业污染物排放,促进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现阶段,治理大气污染应构建包括目标协同、政策协同、主体协同、区域协同、技术协同在内的五大协同机制。从具体策略来看,要调整大气污染物控制战略,完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政策体系;完善大气污染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大气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建设,强化惩罚和监督力度;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公民参与积极性;创新大气污染治理的融资模式,拓展融资渠道。 当前粒物成为我国大气污染最主要的污染物,且成为城市环境质量达标的关键指标,而目前大气环境质量管理体制和政策不能有效地解决颗粒物污染问题。因此,必须以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为出发点,以改善城市和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削减一次颗粒物排放量为主线,以控制PM10、PM2.5以及其他污染物为重点,以科学的环境政策和产业与能源战略优化经济发展,综合运用法律、经济、信息、行政、技术等综合措施,尽快制定实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管理办法》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编制技术指南》,构建全国大气颗粒物污染控制政策措施体系。 结论

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综述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姓名:张珊珊 班级;医检本科2班 摘要:我国近年来大气污染日益严重,虽然一些常规污染物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是新的污染接踵而来。环境污染已日趋严重,环境问题已危机到人类的生存,使得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许多流行病不断出现,为此,我们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阻止大气污染态势的发展。该文主要阐述了中国大气污染现阶段所面临的情况和趋势,及一些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问题的简要分析。 关键词:大气污染现状对策人体健康 前言:地球上人口在急剧增加,人类经济在急速增长,地球上的大气污染也日趋严重。目前,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遭到破坏三个方面。中国是一个工业化程度还比较低的发展中国家,2012年国内能源消费中煤炭占比67%,相比2011年略有下降,但是从资源禀赋及当前和未来技术条件判断,我们坚持认为至少10年内中国高度依赖煤炭资源的能源格局将不会有明显改变,因此大气污染相当严重。近年来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但是,传统模式下的生产力的提高在驱动经济增长和为企业带来的利润的同时,却使我们的地球家园变得千疮百孔,不堪重负。中国经济要发展,但是不应该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要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对我国大气污染状况有一个全局性认识,并采取积极措施对大气污染进行综合防治。 正文: 1.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城市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含量普遍超标、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快速增长、二氧化硫污染较为严重,全国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已经形成多个酸雨区,其中华中酸雨区污染程度最深。在以往调查的三百四十多个城市中,总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规定浓度的城市占64%,其中近30%的城市颗粒物平均浓度超过三级标准规定浓度。 1.1二氧化硫排放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长而增加。08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2321.2万顿比07年减少6%,其中工业和生活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6%和14%。 1.2悬浮颗粒物污染 有关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北方多数大型城市大气中的首要污染物是总悬浮颗粒物,并且较为频繁。这些颗粒物主要来本地粉尘污染和自沙尘暴。其中本地粉尘主要来自于拆迁工地、建筑工地和市政 管线工地等施工场所的扬尘。近年来我国沙尘暴呈现逐渐频繁的趋势,大规模的沙尘天气严重影响了空气的质量,给人民生活环境和 交通运输带来了众多的不便。 1.3机动车尾气排放 自上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汽车数量逐步增长。自2009年起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和销售国,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超过1.7亿辆。汽车数量在持续的增多的同时也使得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总量逐年上升。因城市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量相对大,我国90%以上的汽车集中在城市,这就造成了汽车尾气污染在城市大气

重庆医科大学 病理生理学 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 ●病理过程: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变化。 ●疾病:机体在各种病因的作用下,因自身调节紊乱而发生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 以及内环境紊乱,并出现一系列症状、体征的异常生命活动的过程。 ●病因:能够引起某一疾病的特定因素,决定疾病的特异性。 ●条件: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体内外因素。 ●诱因:能够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脑死亡: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 ●低渗性脱水:失Na+大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 ●高渗性脱水:失Na+小于失水,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 ●脱水貌:低渗性脱水中,由于血容量减少,组织间胶体渗透压降低,组织间隙液体向血 管内转移,组织液减少,出现“皮肤弹性降低、眼窝凹陷、面容消瘦,婴幼儿前卤门凹陷”的症状。 ●脱水热:高渗性脱水中,由于细胞内脱水造成汗腺细胞脱水,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散热 受到影响,使得机体体温升高。 ●水肿:过多的液体积聚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 ●凹陷性水肿:皮下组织积聚过多的液体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指按压 可有凹陷出现。 ●隐性水肿:全身性水肿的病人在出现凹陷之前已有组织液的增多,并可达原体重的10%。 ●超极化阻滞:急性低血钾症时,由于静息电位与阈电位距离增大而使神经肌肉兴奋性降 低的现象。 ●去极化阻滞:急性高血钾症时,由于静息电位等于或低于阈电位引起的兴奋性降低。 ●标准碳酸氢盐(SB):指全血在标准条件下,即PaCO2为40mmHg,温度为38℃,血 红蛋白氧饱和度为100%测得的血浆中HCO3-的量。 ●阴离子间隙(AG):血浆中为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的阳离子(UC)的差值。 ●代谢性酸中毒:细胞外液H+增加或HCO3-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减少、pH降低 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反常性的酸性尿:一般代谢性碱中毒尿液呈碱性,在低钾性碱中毒时,由于肾泌H+增 多,尿液呈酸性。 ●缺氧:因组织供氧减少或用氧障碍引起细胞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过程。 ●发绀:当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的平均浓度超过5g/dl时,皮肤和粘膜澄青紫色。 ●肠源性青紫:因进食导致大量血红蛋白氧化而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发热:由于致热源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过热:由于体温调节障碍或散热障碍以及产热器官功能障碍,体温调节机构不能将体温 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上,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内生致热源(EP):产EP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够引起体温升高的 物质,本质是共同信息分子。 ●发热中枢调节介质:EP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其释放出能够引起体温调定点改变的 介质,包括正、负调节介质。 ●应激:机体在受到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 反应。 ●全身适应综合征(GAS):应激源持续作用于机体,产生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并最终导 致内环境紊乱、疾病。

地方性氟中毒与人体健康的研究

地方性氟中毒与人体健康的研究 XXXXXX 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XXXX级本科XX班 摘要氟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动物通过多种途径摄入,但动物对其需求量很低,适量的氟有利于机体对钙和磷的利用及防止龋齿,而过量的氟则易导致人富氟中毒。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是由于一定地区外环境中氟元素含量过多,而致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居民饮水、食物、空气等途径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 关键词地方性氟中毒氟中毒类型全身性疾病治疗和预防 地方性氟中毒又称地氟病,是全世界公认的一类人畜共患病,由于人和动物长期摄入过量氟导致牙齿和骨骼发生病变。我国是氟中毒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除了上海市以外,均有发生[1]。 1 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 地方性氟病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地方病之一。世界五大洲的50多个国家都有本病的存在,我国除上海市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我国的长白山以西、长江以北广大区域为浅层高氟地下水病区;渤海湾滨海平原和河北泥州等地为深层高氟地下水病区;北京小汤山、广东丰顺、福建龙溪等地是高氟泉水病区;河南的方城、云南的昆明、贵州的贵阳、新疆的温宿等地区为高氟岩矿病区;另外四川、广西、湖南及湖北等12个省150个县中的病区主要为生活燃煤污染型病区,其中湖北省的鄂西自治州、四川的彭水、陕西的安康等地区病情较为严重。2005年报道,全国有病区县1308个,氟斑牙

患者3950万,氟骨症患者287万,病区影响人口仍是1.1亿。地方性氟中毒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地方病[2]。 2 地方性氟中毒类型 造成地方性氟污染原因可分为三种,第一种为饮水型,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天津、河北、新疆和江苏等省;第二种为燃煤型,主要出现在我国的贵州、山西、辽宁、云南、四川和北京等省市;第三种为饮茶型,在我国四川省的阿坝州和甘孜州,以及西藏、甘肃、青海、新疆和中国内蒙古。上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一些研究者分别对北京、河北、福建、山东、贵州、辽宁、吉林、黑龙江、宁夏、山东和中国内蒙古进行地氟病调查,到70年代后,相应的发现一些省市和自治区有地方性氟中毒,其中儿童氟斑牙患病率接近100%,青壮年氟骨症患病率高达70%~80%[3]。 2.1 饮水型氟中毒 高氟地下水一般形成于干旱-半干旱的华北、西北等地区,并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它主要分布于:(1)地下水径流缓慢受强烈蒸发的山前平原;(2)绿洲边缘与沙漠接壤的坳陷洼地及沙漠地带。高氟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一般为HC03-Na型[4]。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发现可分为浅层高氟地下型深层高氟地下水型、高氟温泉水型、高氟岩矿水型和高氟茶水型等。 2.2 燃煤型氟中毒 燃煤释放的氟化物污染了室内外环境,并且氟不能被生物降解,反而通过生物的富集作用,由食物链进入人体。所以氟对人和动植物

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大纲

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大纲 353卫生综合 Ⅰ.考试性质 卫生综合考试是重庆医科大学为招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自命题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有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有关卫生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我校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卫生综合考试范围为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和儿童少年卫生学。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预防医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考试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环境卫生学约27%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约27%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约26% 儿童少年卫生学约20% 四、试卷题型结构 A型题:共80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 填空题:共60空,每空1分,共60分; 论述题:共8题,每题15分,共120分。

Ⅳ.考查内容 一、环境卫生学 (一)绪论 1.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 2.全球性环境问题。 (二) 环境与健康 1.人类环境的基本构成、生物圈、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食物链。 2.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3.人群对环境异常变化的反应。 4.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群健康影响。 5.环境污染及其对人群健康影响。 (三)大气卫生 1.大气圈、大气垂直结构、大气物理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 2.大气污染的来源、污染物的种类及常见污染物。 3.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 4.大气污染对健康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 5.大气中几种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吸入颗粒物、SO2、NO X、光化学烟。 6.大气卫生标准的概念、种类、制订大气卫生标准的原则和方法。 7.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和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四) 水体卫生 1.水资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 2.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自净和转归和主要污染物危害。 3.地面水水质卫生标准的制定原则和研究方法。 4.水体污染的卫生调查与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五) 饮用水卫生 1.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原因和流行特点,饮水化学性污染对健康的影响,饮水氯化副产物与健康的关系。 2.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制定原则、方法和依据。 3.两种给水方式、水源选择的原则。

卫生学重点

卫生学 绪论 卫生学 是在“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以人群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阐明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提出利用有益环境因素和控制有害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及 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 环境与健康 人类和环境 人类的环境 环境的定义和分类 环境是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地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可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 1,生物因素 2,化学因素 3,物理因素 4,社会心理因素 生物富集作用 环境污染物被生物体吸收后,通过酶的催化分解可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一些有毒金属和难分解的有机化学物则可在生物体内蓄积,使生物体内的浓度大大高于环境的浓度,这种作

用称为生物富集作用。 生物放大作用 环境中某些污染物沿着食物链在生物体间转移并在生物体内浓度逐级增高,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此称为生物放大作用。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与环境的统一性 2,人与环境的适应性 3,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环境污染及对健康的影响 环境污染 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之为环境污染。 公害 严重的环境污染叫做公害。 环境污染物 进入环境并能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叫做环境污染物。 环境污染物的来源 1,生产性污染 2,生活性污染 3,其他污染 致死剂量 毒物使受试对象死亡所需的剂量,称致死剂量。包括:

重庆医科大学考研卫生综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大纲 绪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营养、营养素、营养学以及食品卫生学的基本概念;熟悉营养学领域的主要内容;了解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的发展史及进展。 二、教学重点: 营养学、食品卫生学基本概念。 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四、思考题: 1、人体所需营养素包括哪些种类? 2、食品卫生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第一篇营养学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应掌握以下基本概念和内容:必需氨基酸及种类,氨基酸吸收模式、参考蛋白、优质蛋白、限制氨基酸、蛋白质互补作用、氮平衡、必要氮损失,食物蛋白质营养评价、供给量和食物来源;脂肪酸分类和必需脂肪酸;膳食纤维及其生理功能,碳水化物节约蛋白质作用和抗生酮作用;人体能量消耗、三大产能营养素的生热系数和供能百分比;微量元素和宏量元素,钙的生理功能,影响膳食钙吸收的因素,供给量和食物来源;影响膳食铁吸收的因素,供给量和食物来源;锌、硒元素的生理功能;葡萄糖耐量因子(GTF);维生素的概念、分类和命名;维生素A生理功能、缺乏症及食物来源,视黄醇当量(RE)的概念;维生素D生理功能、缺乏症及食物来源;维生素E生理功能;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B2生理功能、缺乏症及食物来源。要求熟悉以下内容: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的概念;脂类的分类,甘油三酯生理功能,必需脂肪酸、磷脂和胆固醇的生理功能,膳食脂类供给量和食物来源;碳水化物分类,供给量和食物来源;钙在体内分布形式;铁缺乏症;碘的生理功能,碘缺乏和过量,碘的供给量和食物来源;锌的食物来源;硒缺乏;RE换算关系;烟酸、维生素B6、叶酸生理功能及缺乏症。需要了解的内容有:蛋白质、脂类以及碳水化物消化吸收和代谢;顺式和反式脂肪酸;铁在人体的分布及生理功能;铜、锰、钴、镍的生理功能;人体维生素营养水平评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食物蛋白质营养评价、人体能量消耗、碘缺乏和过量。 难点:氮平衡、视黄醇当量(RE)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实习、自修。 四、思考题: 1、如何正确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 2、什么是必需脂肪酸?其生理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3、影响膳食铁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第二章各类食物营养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INQ、成酸性和成碱性食品的概念,粮谷类、豆类、蔬菜水果、肉类、奶类和蛋类营养素质量特点及合理利用。熟悉各类食物主要营养成分。了解食品分类。

卫生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_5

卫生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C.大气污染物 D.化肥及农药的使用 E.地质环境中区域性差异导致土壤中某些元素过高 56.痛痛病是一种 A.职业病 B.公害病 C.地方病 D.传染病 E.职业性多发病 57.使某毒物在体内达到一定的蓄积水平引起一定损害时所需的剂量称为 A.中毒阈 B.人体最高允许浓度 C.最大无作用剂量 D.最大有作用剂量 E.LD50 58.下列食物中粗蛋白含量最高的是 A.粮谷类 B.鸡蛋 C.大豆 D.牛奶

59.能用来全面评价脂肪酸的含量的是 A.脂溶性维生素含量 B.脂肪消化率、必需脂肪酸含量、脂溶性维生素含量 C.食物中脂的含量 D.消化率 E.维生素的含量 60.脚气病的病因是 A.维生素D缺乏 B.铁缺乏 C.维生素PP缺乏 D.维生素E缺乏 E.维生素B1缺乏 61.我国推荐的每口膳食中热能供给量(极轻体力劳动)成年男子,女子分别为 A.100MJ8.8MJ B.9.5MJ8.5MJ C. 11.OMJ 10.OMJ D.8.5MJ 7.8MJ E.12.OMJ 10.OMJ 62.儿童、青少年尤应补充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B1 B.维生素A

D.维生素D E.维生素PP 63.对于老年人脂肪不宜摄入过多,以摄入的脂肪量占膳食总热能的多少为宜 A. 30% B. 35% C. 38% D. 20 % E. 25% 64.肥胖度的公式是 A.身高(c)一105 B.实测体重一标准身高体重 C.(实测体重一标准身高体重)/ 标准身高体重x 100% D.体重(mg)/ 身高(cm) E.实测体重(kg)/标准身高体重(cm) 65.对于低蛋白饮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适用于急性肾炎、尿毒症、肝功能衰竭病人 B.选用优质蛋白质 C.每日蛋白质供给80g D.每日蛋白质供给40g E.用蔬菜及淀粉取代部分粮食 66.以下不属于糖尿病饮食的是

重庆医科大学药学考研之药学综合复习方法

重庆医科大学药学考研药学综合复习方法 首先先说一下重医药综的考试科目和参考书目。重医药学综合一共考四门:药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尤启东)、药物分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杭太俊)、药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崔德福)、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朱依谆)。这四本书加起来大概有10cm厚吧,但是大家也别担心,重医药学综合考的很基础的,也很简单的。 接下来说说药综的考试题型(总分150分)。2013年比2011年和2012年新增了一种题型:名词解释(药物化学没有的),每门课都是两个,但是分值不一样的。先说说药物化学(38分):第一题,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第二题,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第三题,简单题(一般只考一道的,共8分)。药物分析(38分):第一题,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4分),第二题,填空题(每空1分,共11分);第三题,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第三题,简答题(一般也是只考一道的,共8分)。药剂学(37分):第一题,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6分),第二题,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第三题,单选题(每题1分,共14分);第三题,简答题(一般也是只考一道的,共7分)。药理学(37分):第一题,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4分),第二题,填空题(每空1分,共11分);第三题,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第三题,简答题(一般也是只考一道的,共7分)。 最后简单说一下复习方法。重医药综考试的答案,都能在书里面找到的,所以复习药综的时候,要多看课本。以前经常有考重医的同学问我,复习药综该用哪本练习册,说实话,到目前为止,我都找不到一本适合考重医药学的练习册,所有的练习册都太难了,做那个有点浪费时间。所以我只能建议多看书,但是课本里面有好多知识点是可以不看的,我在这个就不具体说了,可以加我QQ 1175552386(缘分的天空)详聊。 另外,最最后,给大家提供一些我手里的资料。我这儿有重医的药学考研真题、历年的期末题、各科的课件,还有一些重医的练习题(不是练习册哦)等等。欢迎大家加我QQ1175552386(缘分的天空)跟我详聊,谢谢大家捧场!!!

大气污染与健康研究综述

大气污染与健康研究综述 张金刚泰山医学院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大气污染与许多健康效应直接或间接相关,可对人体呼吸、循环、等多个系统产生不良影响,造成肺功能下降、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升高。目前,在国家规定的个空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中有约三分之二的城市的大气质量尚未达到标准。我国北方城市居民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出几倍【1】。该文综述了大气污染物与人群健康的关系,为控制大气危害和解决政策提出依据,为今后开展此类研究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气污染健康流行病学疾病 1、大气污染的概况 大气污染物是由诸多污染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可以分为化学性、生物性和物理性污染物三类。根据其存在状态,可分为气态和气溶胶两类。气态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气溶胶态的大气污染物即大气颗粒物(ambient particulate matter),按空气动力学直径可分为: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particulates,TSP;粒径≤100μm)、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le,IP;PM10;粒径≤10μm)、细颗粒物(fine particle;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粒径≤2.5μm)和超细颗粒物(ultrafine particle;ultra-fine partieu- late matter,PM0.1;粒径≤0.1μm)。WHO在2005年修订了世界卫生组织大气质量基准(AQG)提出目前全球主要大气污染物为以下4 项:大气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臭氧。【2】 1、1 颗粒物 近年来,细颗粒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被尤为关注。BROOK等[2]认为短期暴露于细颗粒物可诱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力衰竭、中风、外周动脉疾病的加重以及猝死。长期暴露也可增加高血压和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颗粒物的大小和形状决定颗粒最终进入人体的部位和对人体的危害程度,d<5.0μm的尘埃则能进入肺中,其中粒径为0.5~5.0μm的可以沉积在细支气管中,经数小时后可由纤毛作用排除掉,而d<0.5μm的可到达并滞留于肺泡中达数周、数月或数年,甚至可能进入血液通往全身。PM2.5 粒径小,表面积相对大,更易富集空气中的有毒重金属、酸性

重庆医科大学卫生综合考研大纲汇总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卫生综合 I。考试性质 卫生综合考试是重庆医科大学为招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 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自命题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 生是否具有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有关卫生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我校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U。考查目标 卫生综合考试范围为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和儿童少年卫生学。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预防医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川。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考试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环境卫生学约27%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约27%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约26% 儿童少年卫生学约20% 四、试卷题型结构 A型题:第1~60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填空题:每空1分,共110分; 简述题:每题5分,共100分。

W。考查内容 一、环境卫生学 (一)绪论 1.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 2.全球性环境问题。 (二)环境与健康 1.人类环境的基本构成、生物圈、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食物链。 2.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3.人群对环境异常变化的反应。 4.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群健康影响。 5.环境污染及其对人群健康影响。 (三)大气卫生 1.大气圈、大气垂直结构、大气物理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 2.大气污染的来源、污染物的种类及常见污染物。 3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 4.大气污染对健康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 5.大气中几种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吸入颗粒物、SO2、NO x、光化学烟。 6.大气卫生标准的概念、种类、制订大气卫生标准的原则和方法。 7.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和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四)水体卫生 1.水资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 2.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自净和转归和主要污染物危害。 3.地面水水质卫生标准的制定原则和研究方法。 4.水体污染的卫生调查与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五)饮用水卫生 1.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原因和流行特点,饮水化学性污染对健康的影响,饮水氯化副产物与健康的关系。 2.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制定原则、方法和依据。

重庆医科大学 卫生学大气污染案例讨论

大气污染案例讨论 案例1 时至1952年,地处泰晤士河河谷地带的英国首都伦敦仍用煤发电,距市中心不远有许多工厂,居民家庭用煤取暖,蒸汽机车拖着列车穿梭于伦敦和各大城市之间,对卡车和小汽车尾气污染也不加控制。1952年12月5日~9日,伦敦城市上空处于高压中心,气温在-3℃~4℃之间,连续几日无风,空气静止,风速表读数为零,大雾笼罩着伦敦城,能见度极低,大气呈逆温状态。当时正是冬季,城市大量燃煤,排放的煤烟粉尘在无风状态下蓄积不散,烟和湿气积聚在大气层中,致使城市上空连续四五天烟雾弥漫,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不断 的最高浓度达到1.34 增高,烟尘浓度最高达4.46mg/m3,为平时的10倍。SO 2 mg/m3,为平时的6倍。数千市民出现胸闷、咳嗽、咽痛、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心脏病的死亡人数骤增,死亡总数为4703人,与1947年~1951年同期相比要多死亡2851人。之后的第二周内,死亡人数为3138人,仍较平时成倍增加。在此后两个月内,还陆续有8000人死亡。对当时的数据进行重新分析后表明,这次事件造成的超额死亡人数高于以前的估计,达12000人。 问题 1.此次大气污染事件是何种性质? 2.造成此次污染事件的原因是什么? 3.此次污染事件对人群产生哪些危害? 案例2 洛杉矶市位于美国西南海岸,西面临海,三面环山,是个阳光明媚,气候温暖,风景宜人的地方。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该地区开发石油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当地的工业迅速发展,人口激增,从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每年从夏季至早秋,只要是晴朗的日子,城市上空就会出现一种弥漫天空的浅蓝色烟雾,使整座城市上空变得浑浊不清。这种烟雾使人眼睛发红、咽喉疼痛、呼吸憋闷、头昏、头痛。该城市先后于1943、1946、1954、1955年发生 污染可能是洛杉矶烟雾事件发生的主光化学型烟雾事件,起初的调查认为,SO 2

重庆医科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暂行办法

重庆医科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按照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设立基础素质和发展素质等测评指标,确定评价标准,采取有效途径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评价、激励的一种工作机制。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原则,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21号令)、《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教学【2005】5号),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采取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相结合、量化测评与目标管理相结合、静态测评与动态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客观、公正、全面、系统地评价学生的在校表现情况,以此形成良好的学生教育管理机制和营造优良的学风、教风、校风,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重庆医科大学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含七年制学生)。 第二章组织领导与职责分工 第四条为使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学校建立校级、院(系)级、学生工作办公室、学生班级等四级组织机构和工作运行机制。 学校成立“重庆医科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校长;副组长由一名党委副书记和学生工作分管校领导担任;成员由学生工作部(处)、教务处、体育工作部等部门领导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的总体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学生处),办公室主任由学生处领导兼任,办公室成员由学生处调剂安排。各部门分工: (一)学生处 1. 负责拟定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相关文件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 2. 布置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整体工作,汇总、审核、统筹、报批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材料; 3. 协调解决测评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4. 向领导小组请示、汇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的重大问题。 (二)教务处 1. 负责于每年9月1日以前提供学生本学年度各门必修课考核成绩; 2. 参与解决测评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三)体育工作部 1. 负责于每年9月1日以前提供学生体育成绩和参与校内外体育竞赛获奖情况; 2. 参与解决测评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四)各院系 各院(系)成立由院(系)学生工作分管领导为组长,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学生辅导员为成员的“院(系)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组”,负责组织和审核本院(系)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 (五)学生工作办公室 各学生工作办公室按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标准完成所管辖学生德育评分中的“学办评分”及智育、体育评分;布置、指导和监督班级评议小组的测评工作;审核测评结果;解决测评及公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六)学生班级 各学生班级成立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民主评议小组(以下简称班级评议小组)。以班为单位,除班长、团支部书记、学习委员、纪检委员外,另由班级民主选举8名学生,共同组成班级评议小组(成员名单交学生工作办公室审核、备案),班长任组长,任期一年。其主要职责:在“院(系)

卫生学复习参考资料

卫生学考试重点 绪论 *卫生学是指在“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阐述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提出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的理论根据和措施的原则,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健康是指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以学生学卫生学的目的: (1)学习环境与健康关系的概念,掌握影响健康的各种环境因素,充分认识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重要措施。 (2)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学会运用三级预防策略处理卫生保健服务中的有关问题。 (3)掌握作为全科医师应具有的,通过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来预防疾病、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 *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第一章人和环境 第一节人类环境与生态平衡 1.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及其所包含的各种因素,为人类提供空气、食物、水,还提供了人类在智力、道德、社会和精神等方面获得发展的基础和机会。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出现之前就客观存在的各种自然因素总和,包括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大致包括了12km深的地壳、海洋及15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 3.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4.环境问题分为:(1),原生环境问题,例如自然灾害和地方病;(2)次生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资源的破坏和生态恶化等;(3)社会环境问题,即社会生活问题。 5.构成环境因素的有: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 *6.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的环境所构成的一个有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的功能系统。生态系统一般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界四大要素所组成的整体。 *7生态平衡,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生物学种群和数量,以及各种群数量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 *食物链是维持生物种群间物质和能量流动的纽带和渠道。 食物链是在生态环境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逐级被吞食,以满足生存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链锁关系。 *8.生物富集作用(Bioconcentration),环境中某些污染物含量在生物体之间沿着食物链逐级增高,使生物体内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P.10) *9.半数致死量:读物引起一般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 *10.毒作用带:分为慢性毒作用带Zch和急性毒作用带Zac,具体在P18 *11.最大无作用剂量:读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的方式与受试对象接触,用现代的检测方法和最灵敏的观察指标不能发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第二节,环境污染及对健康的影响 *1.环境污染,是由于各种认为的或者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污染物分为生物性、物理性和化学性,目前环境污染以化学性污染物为主。 1.*污染物的来源包括:生产性污染(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生活性污染(生活污水),其他污染(噪声,辐射,烟尘等) 2.进入环境中的污染物,通过各种方式在环境中迁移、分布和自净。 3.环境自净是指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自然的物理、化学或者生物因素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环境污染物浓度或者总量降低的过 程。包括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环境的自净是有限的,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或环境条件的改变都会停止自净,造成环境质量的恶化。 4.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通过机体生物膜进入血液的过程称为吸收,存在于空气、水、土壤及食物的环境污染物主要通过呼吸道、 皮肤和消化道吸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