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原理实验 系统内存使用统计5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 系统内存使用统计5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 系统内存使用统计5

上海电力学院

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

实验报告

题目:动态链接库的建立与调用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年级:信息安全2010级

学生姓名:李鑫学号:20103277

同组姓名:无

2012年11 月28 日上海电力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实验项目线程的同步

姓名李鑫学号20103277 班级2010251班专业信息安全

同组人姓名无指导教师姓名徐曼实验日期2012/11/28

实验目的和要求:

(l)了解Windows内存管理机制,理解页式存储管理技术。

(2)熟悉Windows内存管理基本数据结构。

(3)掌握Windows内存管理基本API的使用。

实验原理与内容

使用Windows系统提供的函数和数据结构显示系统存储空间的使用情况,当内存和虚拟存储空间变化时,观察系统显示变化情况。

实验平台与要求

能正确使用系统函数GlobalMemoryStatus()和数据结构MEMORYSTATUS了解系统内存和虚拟空间使用情况,会使用VirtualAlloc()函数和VirtualFree()函数分配和释放虚拟存储空间。

操作系统: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

实验平台:Visual Studio C++ 6.0

实验步骤与记录

1、启动安装好的Visual C++ 6.0。

2、选择File->New,新建Win32 Console Application程序, 由于内存分配、释放及系统存储

空间使用情况均是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的系统调用,因此选择An application that support MFC。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本次创建。

3、创建一个支持MFC的工程,单击完成。

4、打开编辑环境后,编辑程序,并且编译、链接并运行该程序。

5、

实验分析与结论

该程序完成了内存空间的显示、申请及释放。开始时,可用物理内存为747M,可用页文件大小为2524M,可用虚拟内存为2021M。使用函数VirtualAlloca()和malloc()分配了32M 虚拟内存和2M物理内存后,系统显示可用物理内存为745M,少了2M,可用页文件大小为2490M,少了34M,可用虚拟内存为1987M,少了32M,当使用了VirtualAlloc()和free()函数后,只有可用物理内存没有达到预定的747M,只为746M,少了1M,其他恢复申请前状况。当多次运行程序后发现,可用物理内存有时候有可以恢复,所以得出与系统有关系,不是程序的关系。

主要源代码:

// GetMemoryStatus.cpp : Defines the entry point for the console application. //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GetMemoryStatus.h"

#ifdef _DEBUG

#define new DEBUG_NEW

#undef THIS_FILE

static char THIS_FILE[] = __FILE__;

#endif

/////////////////////////////////////////////////////////////////////////////

// The one and only application object

CWinApp theApp;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GetMemSta(void);

int _tmain(int argc, TCHAR* argv[], TCHAR* envp[])

{

int nRetCode = 0;

LPVOID BaseAddr;

char *str;

GetMemSta();

printf("Now Allocate 32M Virtual Memory and 2M Physical Memory\n\n");

BaseAddr=VirtualAlloc(NULL,

1024*1024*32,

MEM_RESERVE|MEM_COMMIT,

PAGE_READWRITE);

if (BaseAddr==NULL)

{

printf("Virtual Allocate Fail\n");

}

str=(char *)malloc(1024*1024*2);

GetMemSta();

printf("Now Release 32M Virtual Memory and 2M Physical Memory\n\n");

if (VirtualFree(BaseAddr,0,MEM_RELEASE)==0)

{

printf("Release Allocate Fail\n");

}

free(str);

GetMemSta();

return nRetCode;

}

void GetMemSta()

{

MEMORYSTATUS MemInfo;

GlobalMemoryStatus(&MemInfo);

printf("Current Memory Status is:\n");

printf("\t Total Physical Memory is %dMB\n",MemInfo.dwTotalPhys/(1024*1024));

printf("\t Available Physical Memory is %dMB\n",MemInfo.dwAvailPhys/(1024*1024));

printf("\t Total Page File is %dMB\n",MemInfo.dwTotalPageFile/(1024*1024));

printf("\t Available Page File is %dMB\n",MemInfo.dwAvailPageFile/(1024*1024));

printf("\t Total Virtual memory is %dMB\n",MemInfo.dwTotalVirtual/(1024*1024));

printf("\t Available Virtual memory is %dMB\n",MemInfo.dwAvailVirtual/(1024*1024));

printf("\t Memory Load is %d% % \n\n",MemInfo.dwMemoryLoad);

}

注:实验报告内容原则上包括: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原理与内容、实验步骤与记录、实验分析与结论等。

系统性能监控

linux系统性能监控 1)uptime查看运行时间,连接数以及负载数 2)top查看各进程的cpu使用情况 3)vmstat可以统计系统的cpu,内存,swap,io等情况 4)pidstat主要用于监控全部或指定进程占用系统资源的情况 Uptime: 依次显示运行的时长,当前登录用户数,服务器在过去的1min,5min,15min的系统平均负载值 平均负载值最佳为1,表示每个进程都可以立即执行不会错过cpu周期,单处理器中1或者2都是可以接受的,在多处理器的服务器上可能看到8到10 Top 第一行显示和uptime相同的内容

4-5行显示cpu内存情况 Vmstat 不写参数的话值采集一次,写参数的话如图表示每隔2s采集一次一共采集四次

r表示运行队列(就是说多少个进程真的分配到CPU),我测试的服务器目前CPU 比较空闲,没什么程序在跑,当这个值超过了CPU数目,就会出现CPU瓶颈了。这个也和top的负载有关系,一般负载超过了3就比较高,超过了5就高,超过了10就不正常了,服务器的状态很危险。top的负载类似每秒的运行队列。如果运行队列过大,表示你的CPU很繁忙,一般会造成CPU使用率很高。 b表示阻塞的进程 swpd虚拟内存已使用的大小,如果大于0,表示你的机器物理内存不足了,如果不是程序内存泄露的原因,那么你该升级内存了或者把耗内存的任务迁移到其他机器。 free空闲的物理内存的大小,我的机器内存总共8G,剩余3415M。 buff Linux/Unix系统是用来存储,目录里面有什么内容,权限等的缓存 cache cache直接用来记忆我们打开的文件,给文件做缓冲,我本机大概占用300多M(这里是Linux/Unix的聪明之处,把空闲的物理内存的一部分拿来做文件和目录的缓存,是为了提高程序执行的性能,当程序使用内存时,buffer/cached 会很快地被使用。) si每秒从磁盘读入虚拟内存的大小,如果这个值大于0,表示物理内存不够用或者内存泄露了,要查找耗内存进程解决掉。 so每秒虚拟内存写入磁盘的大小,如果这个值大于0,同上。 bi块设备每秒接收的块数量,这里的块设备是指系统上所有的磁盘和其他块设备,默认块大小是1024byte,我本机上没什么IO操作,所以一直是0,但是我曾在处理拷贝大量数据(2-3T)的机器上看过可以达到140000/s,磁盘写入速度差不多140M每秒 bo块设备每秒发送的块数量,例如我们读取文件,bo就要大于0。bi和bo一般都要接近0,不然就是IO过于频繁,需要调整。 in每秒CPU的中断次数,包括时间中断 cs每秒上下文切换次数,例如我们调用系统函数,就要进行上下文切换,线程的切换,也要进程上下文切换,这个值要越小越好,太大了,要考虑调低线程或者进程的数目,例如在apache和nginx这种web服务器中,我们一般做性能测试时会进行几千并发甚至几万并发的测试,选择web服务器的进程可以由进程或者线程的峰值一直下调,压测,直到cs到一个比较小的值,这个进程和线程数就是比较合适的值了。系统调用也是,每次调用系统函数,我们的代码就会进入内核空间,导致上下文切换,这个是很耗资源,也要尽量避免频繁调用系统函数。上下文切换次数过多表示你的CPU大部分浪费在上下文切换,导致CPU干正经事的时间少了,CPU没有充分利用,是不可取的。 us用户CPU时间,我曾经在一个做加密解密很频繁的服务器上,可以看到us 接近100,r运行队列达到80(机器在做压力测试,性能表现不佳)。 sy系统CPU时间,如果太高,表示系统调用时间长,例如是IO操作频繁。

操作系统内存管理原理

内存分段和请求式分页 在深入i386架构的技术细节之前,让我们先返回1978年,那一年Intel 发布了PC处理器之母:8086。我想将讨论限制到这个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上。如果你打算知道更多,阅读Robert L.的80486程序员参考(Hummel 1992)将是一个很棒的开始。现在看来这有些过时了,因为它没有涵盖Pentium处理器家族的新特性;不过,该参考手册中仍保留了大量i386架构的基本信息。尽管8086能够访问1MB RAM的地址空间,但应用程序还是无法“看到”整个的物理地址空间,这是因为CPU寄存器的地址仅有16位。这就意味着应用程序可访问的连续线性地址空间仅有64KB,但是通过16位段寄存器的帮助,这个64KB大小的内存窗口就可以在整个物理空间中上下移动,64KB逻辑空间中的线性地址作为偏移量和基地址(由16位的段寄存器给处)相加,从而构成有效的20位地址。这种古老的内存模型仍然被最新的Pentium CPU支持,它被称为:实地址模式,通常叫做:实模式。 80286 CPU引入了另一种模式,称为:受保护的虚拟地址模式,或者简单的称之为:保护模式。该模式提供的内存模型中使用的物理地址不再是简单的将线性地址和段基址相加。为了保持与8086和80186的向后兼容,80286仍然使用段寄存器,但是在切换到保护模式后,它们将不再包含物理段的地址。替代的是,它们提供了一个选择器(selector),该选择器由一个描述符表的索引构成。描述符表中的每一项都定义了一个24位的物理基址,允许访问16MB RAM,在当时这是一个很不可思议的数量。不过,80286仍然是16位CPU,因此线性地址空间仍然被限制在64KB。 1985年的80386 CPU突破了这一限制。该芯片最终砍断了16位寻址的锁链,将线性地址空间推到了4GB,并在引入32位线性地址的同时保留了基本的选择器/描述符架构。幸运的是,80286的描述符结构中还有一些剩余的位可以拿来使用。从16位迁移到32位地址后,CPU的数据寄存器的大小也相应的增加了两倍,并同时增加了一个新的强大的寻址模型。真正的32位的数据和地址为程序员带了实际的便利。事实上,在微软的Windows平台真正完全支持32位模型是在好几年之后。Windows NT的第一个版本在1993年7月26日发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Win32 API。但是Windows 3.x程序员仍然要处理由独立的代码和数据段构成的64KB内存片,Windows NT提供了平坦的4GB地址空间,在那儿可以使用简单的32位指针来寻址所有的代码和数据,而不需要分段。在内部,当然,分段仍然在起作用,就像我在前面提及的那样。不过管理段的所有责任都被移给了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原理-进程调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进程调度算法的设计,深入理解进程调度的原理。 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运行的过程,它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进程调度分配处理机,是控制协调进程对CPU的竞争,即按一定的调度算法从就绪队列中选中一个进程,把CPU的使用权交给被选中的进程。 进程通过定义一个进程控制块的数据结构(PCB)来表示;每个进程需要赋予进程ID、进程到达时间、进程需要运行的总时间的属性;在RR中,以1为时间片单位;运行时,输入若干个进程序列,按照时间片输出其执行序列。 二、实验环境 VC++6.0 三、实验内容 实现短进程优先调度算法(SPF)和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RR) [提示]: (1) 先来先服务(FCFS)调度算法 原理:每次调度是从就绪队列中,选择一个最先进入就绪队列的进程,把处理器分配给该进程,使之得到执行。该进程一旦占有了处理器,它就一直运行下去,直到该进程完成或因发生事件而阻塞,才退出处理器。 将用户作业和就绪进程按提交顺序或变为就绪状态的先后排成队列,并按照先来先服务的方式进行调度处理,是一种最普遍和最简单的方法。它优先考虑在系统中等待时间最长的作业,而不管要求运行时间的长短。 按照就绪进程进入就绪队列的先后次序进行调度,简单易实现,利于长进程,CPU繁忙型作业,不利于短进程,排队时间相对过长。 (2) 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RR

原理:时间片轮转法主要用于进程调度。采用此算法的系统,其程序就绪队列往往按进程到达的时间来排序。进程调度按一定时间片(q)轮番运行各个进程. 进程按到达时间在就绪队列中排队,调度程序每次把CPU分配给就绪队列首进程使用一个时间片,运行完一个时间片释放CPU,排到就绪队列末尾参加下一轮调度,CPU分配给就绪队列的首进程。 固定时间片轮转法: 1 所有就绪进程按 FCFS 规则排队。 2 处理机总是分配给就绪队列的队首进程。 3 如果运行的进程用完时间片,则系统就把该进程送回就绪队列的队尾,重新排队。 4 因等待某事件而阻塞的进程送到阻塞队列。 5 系统把被唤醒的进程送到就绪队列的队尾。 可变时间片轮转法: 1 进程状态的转换方法同固定时间片轮转法。 2 响应时间固定,时间片的长短依据进程数量的多少由T = N × ( q + t )给出的关系调整。 3 根据进程优先级的高低进一步调整时间片,优先级越高的进程,分配的时间片越长。 多就绪队列轮转法: (3) 算法类型 (4)模拟程序可由两部分组成,先来先服务(FCFS)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流程图如下: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系统内存使用统计5

上海电力学院 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 实验报告 题目:动态链接库的建立与调用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年级:信息安全2010级 学生姓名:李鑫学号:20103277 同组姓名:无 2012年11 月28 日上海电力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实验项目线程的同步 姓名李鑫学号20103277 班级2010251班专业信息安全 同组人姓名无指导教师姓名徐曼实验日期2012/11/28 实验目的和要求: (l)了解Windows内存管理机制,理解页式存储管理技术。 (2)熟悉Windows内存管理基本数据结构。 (3)掌握Windows内存管理基本API的使用。 实验原理与内容 使用Windows系统提供的函数和数据结构显示系统存储空间的使用情况,当内存和虚拟存储空间变化时,观察系统显示变化情况。 实验平台与要求 能正确使用系统函数GlobalMemoryStatus()和数据结构MEMORYSTATUS了解系统内存和虚拟空间使用情况,会使用VirtualAlloc()函数和VirtualFree()函数分配和释放虚拟存储空间。 操作系统: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 实验平台:Visual Studio C++ 6.0 实验步骤与记录 1、启动安装好的Visual C++ 6.0。 2、选择File->New,新建Win32 Console Application程序, 由于内存分配、释放及系统存储 空间使用情况均是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的系统调用,因此选择An application that support MFC。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本次创建。 3、创建一个支持MFC的工程,单击完成。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四

实验4 进程控制 1、实验目的 (1)通过对WindowsXP进行编程,来熟悉和了解系统。 (2)通过分析程序,来了解进程的创建、终止。 2、实验工具 (1)一台WindowsXP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2)计算机装有Microsoft Visual Studio C++6.0专业版或企业版。 3、预备知识 (3)·CreateProcess()调用:创建一个进程。 (4)·ExitProcess()调用:终止一个进程。 4、实验编程 (1)编程一利用CreateProcess()函数创建一个子进程并且装入画图程序(mspaint.exe)。阅读该程序,完成实验任务。源程序如下: # include < stdio.h > # include < windows.h > int main(VOID) ﹛STARTUPINFO si; PROCESS INFORMA TION pi; ZeroMemory(&si,sizeof(si)); Si.cb=sizeof(si); ZeroMemory(&pi,sizeof(pi)); if(!CreateProcess(NULL, “c: \ WINDOWS\system32\ mspaint.exe”, NULL, NULL, FALSE, 0, NULL, NULL, &si,&pi)) ﹛fprintf(stderr,”Creat Process Failed”); return—1; ﹜ WaitForSingleObject(pi.hProcess,INFINITE); Printf(“child Complete”); CloseHandle(pi.hProcess); CloseHandle(pi hThread); ﹜

软件系统运行情况报告

篇一:软件系统运行总结报告 自2月份开始,我一直在跟进xx银行w-xxnd1s2.0项目的测试工作,至此为止已近6个月时间,从公司内部系统测试、验收测试,再到uat测试,以及投产前的系统压力测试等等。从开始到项目即将结束,一步步走过来。本次项目中,我作为测试环节的主力人员之一,仅对此项目中测试工作进行总结。 一、项目测试进度控制。项目的测试进度主要是按照项目计划进行的,完全按照项目组计划要求完成测试任务、提交测试类相关文档,包括测试案例的完善、制定测试计划、执行测试、缺陷跟踪以及bug回归测试等。协调项目的内部测试工作,本此项目中测试小组一共组织了四轮次系统全面测试工作,认真配合项目工作,共同保证项目质量。项目测试的问题跟踪及处理采用每日进行修改问题回归测试工作,每日同步更新问题跟踪单的模式,按照规划时间完成系统更新测试。 二、项目组内部成员关系处理。在项目工作的这几个月里大家相处融洽,项目组内部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向各模块负责人学习模块功能处理方式,向业务人员了解系统中涉及的业务知识点,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模块功能测试。鉴于之前辖内对公交易系统和中行对公项目的经验,也向项目组提出了一些完善性意见。 三、协调用户测试方面。用户验收测试是项目测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项目验收阶段的最终把关阶段,业务人员结合日常业务处理情况对系统进行的尝试性使用过程。本次项目客户测试方面也是我个人觉得不够安全感一个主要方面,客户测试介入力度太小,尽管我们已经很多次电话催促业务人员测试,每次联系相关业务人员进行测试,他们来到项目组开发现场测试,也仅仅一两个小时时间,简单的进行验证操作即可。xx银行利用两批系统培训的时间安排了两次分行集中测试,也算给项目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测试,从中也暴露出不少系统存在的问题,目前项目组均已解决。[莲~山课件 ] 四、测试成效方面。中信x-funds2.0系统测试中,共记录问题及客户新增需求825个,其中bug数量512个、系统完善类问题225个,新增需求类问题88个。组织了四轮次内部系统全面测试工作,兼顾日常系统更新测试工作,最大限度的进行了内部质量把关。配合外包公司一同进行系统压力测试及稳定性测试,测试结果符合客户要求。现中信 x-funds2.0系统临近投产实施工作,测试组还将继续配合配合项目投产工作及投产后的补丁更新测试工作。 四、个人得失方面。作为此次项目测试的负责人,对于日常的测试流程、测试任务分配、测试执行、缺陷跟踪、协调内部测试及协调客户测试方面能力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理清了项目整个过程中测试小组的工作过程以及后期的项目移交工作。同时也对各子系统相应的业务知识有了更进一步认知。相关业务知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测试技能及测试管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学习。更好的吸收项目经验,做好以后的补丁测试工作及其他项目的测试工作。篇二:系统测试运行报告 supercontrol系统试运行报告 作者:________陈琦_______________ 完成日期:_______2013.11_____________ 签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收日期:________2013.11_____________ 目录 1文档说明 ............................................................................. .................................. i 1.1使用范围 ............................................................................. ......................... i 1.2文档概述 .............................................................................

10-实验五:系统内存使用统计(计算机14-3班-王伟)

10-实验五:系统内存使用统计(计算机14-3班-王伟)

新疆师范大学 操作系统(本科) 实验报告 院系: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班级: 14-3班 学生姓名:王伟 学号: 20141602141011 指导教师:王志华 教师评阅结果: 教师评语: 实验日期 2017 年 4月 24 日

五、实验步骤和结果: 代码截图: 实验结果截图:

代码: // 实验五:虚拟内存使用统计(14_3王伟).cpp : Defines the entry point for the console application. //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实验五:虚拟内存使用统计(14_3王伟).h" #ifdef _DEBUG #define new DEBUG_NEW #undef THIS_FILE static char THIS_FILE[] = __FILE__; #endif void GetMemSta(void); //////////////////////////////////////////////////////////////// ///////////// // The one and only application object CWinApp theApp;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_tmain(int argc, TCHAR* argv[], TCHAR* envp[]) { int nRetCode = 0; LPVOID BaseAddr; char * str;

统计操作系统缺页次数

实验二: 统计操作系统缺页次数

目录 一.实验目的---------------------------------------------3 二.实验内容--------------------------------------------3三.实验步骤----------------------------------------------3

统计操作系统缺页次数 一实验目的 学习虚拟内存的基本原理和Linux虚拟内存管理技术; 深入理解、掌握Linux的按需调页过程; 掌握内核模块的概念和操作方法,和向/proc文件系统中增加文件的方法;综合运用内存管理、系统调用、proc文件系统、内核编译的知识。 二实验内容 1.原理 Linux的虚拟内存技术采用按需调页,当CPU请求一个不在内存中的页面时,会发生缺页,缺页被定义为一种异常(缺页异常),会触发缺页中断处理流程。每种CPU结构都提供一个do_page_fault处理缺页中断。由于每发生一次缺页都要进入缺页中断服务函数do_page_fault一次,所以可以认为执行该函数的次数就是系统发生缺页的次数。因此可以定义一个全局变量pfcount 作为计数变量,在执行do_page_fault时,该变量值加1。本实验通过动态加载模块的方法,利用/proc文件系统作为中介来获取该值。 2.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Ubuntu (内核版本为3.2.0-23-generic-pae) 内核源码:linux-3.2.58

三实验步骤 1.下载一份内核源代码并解压 Linux受GNU通用公共许可证(GPL)保护,其内核源代码是完全开放的。现在很多Linux的网站都提供内核代码的下载。推荐使用Linux的官方网站:。 在terminal下可以通过wget命令下载源代码: $ cd /tmp $ wget 切换到root身份,解压源代码到/usr/src目录下: # xz –d tar –xvf –C /usr/src 2.修改内核源代码,添加统计变量 1、切换到预编译内核目录 #cd /usr/src/linux-3.2.58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五

实验五线程的同步 1、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Windows系统环境下线程的创建与撤销。 (2)熟悉Windows系统提供的线程同步API。 (3)使用Windows系统提供的线程同步API解决实际问题。 2、实验准备知识:相关API函数介绍 ①等待对象 等待对象(wait functions)函数包括等待一个对象(WaitForSingleObject ())和等待多个对象(WaitForMultipleObject())两个API函数。 1)等待一个对象 WaitForSingleObject()用于等待一个对象。它等待的对象可以为以下对象 之一。 ·Change ontification:变化通知。 ·Console input: 控制台输入。 ·Event:事件。 ·Job:作业。 ·Mutex:互斥信号量。 ·Process:进程。 ·Semaphore:计数信号量。 ·Thread:线程。 ·Waitable timer:定时器。 原型: DWORD WaitForSingleObject( HANDLE hHandle, // 对象句柄 DWORD dwMilliseconds // 等待时间 ); 参数说明: (1)hHandle:等待对象的对象句柄。该对象句柄必须为SYNCHRONIZE访问。 (2)dwMilliseconds:等待时间,单位为ms。若该值为0,函数在测试对象的状态后立即返回,若为INFINITE,函数一直等待下去,直到接收到 一个信号将其唤醒,如表2-1所示。 返回值: 如果成功返回,其返回值说明是何种事件导致函数返回。

Static HANDLE hHandlel = NULL; DWORD dRes; dRes = WaitForSingleObject(hHandlel,10); //等待对象的句柄为hHandlel,等待时间为10ms 2)等待对个对象 WaitForMultiple()bject()在指定时间内等待多个对象,它等待的对象与 WaitForSingleObject()相同。 原型: DWORD WaitForMultipleObjects( DWORD nCount, //句柄数组中的句柄数 CONST HANDLE * lpHandles, //指向对象句柄数组的指针 BOOL fWaitAll, //等待类型 DWORD dwMilliseconds //等待时间 ); 参数说明: (1)nCount:由指针 * lpHandles指定的句柄数组中的句柄数,最大数是MAXIMUM WAIT OBJECTS。 (2)* lpHandles:指向对象句柄数组的指针。 (3)fWaitAll:等待类型。若为TRUE,当由lpHandles数组指定的所有对象被唤醒时函数返回;若为FALSE,当由lpHandles数组指定的某一个 对象被唤醒时函数返回,且由返回值说明是由于哪个对象引起的函数 返回。 (4)dwMilliseconds:等待时间,单位为ms。若该值为0,函数测试对象的状态后立即返回;若为INFINITE,函数一直等待下去,直到接收到 一个信号将其唤醒。 返回值:、 如果成功返回,其返回值说明是何种事件导致函数返回。 各参数的描述如表2-2所示。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报告(终版)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报告(终版)

————————————————————————————————作者:————————————————————————————————日期:

[键入文字] XX学校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学院: 专业班: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1 年3 月

目录 实验1 进程管理 (3)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内容 (3) 三、实验要求 (3) 四、程序说明和程序流程图 (4) 五、程序代码 (5) 六、程序运行结果及分析 (7) 七.指导教师评议 (8) 实验2 进程通信 (9) 一、实验目的 (9) 二、实验内容 (9) 三、实验要求 (9) 四、程序说明和程序流程图 (9) 五、程序代码 (11) 七.指导教师评议 (14) 实验3 存储管理 (15) 一、实验目的 (15) 二、实验内容 (15) 三、实验要求 (15) 四、程序说明和程序流程图 (16) 六、程序运行结果及分析 (23)

七.指导教师评议 (23) 实验4 文件系统 (24) 一、实验目的 (24) 二、实验内容 (24) 三、实验要求 (24) 四、程序说明和程序流程图 (24) 五、程序代码 (26) 六、程序运行结果及分析 (26) 七.指导教师评议 (27)

实验1 进程管理 一、实验目的 1. 弄清进程和程序的区别,加深对进程概念的理解。 2. 了解并发进程的执行过程,进一步认识并发执行的实质。 3. 掌握解决进程互斥使用资源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管道通信 使用系统调用pipe( )建立一个管道,然后使用系统调用fork( )创建2个子进程p1和p2。这2个子进程分别向管道中写入字符串:“Child process p1 is sending message!”和“Child process p2 is sending message!”,而父进程则从管道中读出来自两个子进程的信息,并显示在屏幕上。 2. 软中断通信 使用系统调用fork( )创建2个子进程p1和p2,在父进程中使用系统调用signal( )捕捉来自键盘上的软中断信号SIGINT(即按Ctrl-C),当捕捉到软中断信号SIGINT后,父进程使用系统调用kill( )分别向2个子进程发出软中断信号SIGUSR1和SIGUSR2,子进程捕捉到信号后分别输出信息“Child process p1 is killed by parent!”和“Child process p2 is killed by parent!”后终止。而父进程等待2个子进程终止后,输出信息“Parent process is killed!”后终止。 三、实验要求 1. 根据实验内容编写C程序。 2. 上机调试程序。 3. 记录并分析程序运行结果。

10-实验五:系统内存使用统计(计算机14-3班-王伟)

新疆师范大学 操作系统(本科) 实验报告 院系: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班级: 14-3班 学生姓名:王伟 学号: 20141602141011 指导教师:王志华 教师评阅结果: 教师评语: 实验日期 2017 年 4月 24 日

实验名称: 实验五:系统内存使用统计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实验目的: (1):了解Windows内存管理机制,了解页式存储管理技术。 (2):熟悉Windows内存管理基本数据结构。 (3):使用Windows内存管理基本API的使用。 2.要求: 使用Windows系统提供的函数GlobalMemoryStatus()和数据结构MEMORYSTATUS 了解系统内存和虚拟存储空间使用情况,会使用VirtualAlloc()函数和VirtualFree ()函数分配和释放虚拟存储空间。 二、实验内容: 使用Windows系统提供的函数和数据结构显示系统存储空间使用情况,当内存和虚拟存储空间变化时,观察系统显示变化情况。 三、实验技术和方法: 使用VC++6.0编辑器调试并运行代码,调用相关API函数。 四、实验环境: VC++6.0 五、实验步骤和结果: 代码截图:

实验结果截图: 代码: // 实验五:虚拟内存使用统计(14_3王伟).cpp : Defines the entry point for the console application. //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实验五:虚拟内存使用统计(14_3王伟).h" #ifdef _DEBUG #define new DEBUG_NEW #undef THIS_FILE static char THIS_FILE[] = __FILE__;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十一

实验十一银行家算法模拟实现 1实验类型 设计型(4学时)。 2实验目的 1)理解死锁避免相关内容; 2)掌握银行家算法主要流程; 3)掌握安全性检查流程。 3实验描述 本实验主要对操作系统中的死锁预防部分的理论进行实验。要求实验者设计一个程序,该程序可对每一次资源申请采用银行家算法进行分配。 4实验内容 1)设计多个资源(≥3); 2)设计多个进程(≥3); 3)设计银行家算法相关的数据结构; 4)动态进行资源申请、分配、安全性检测并给出分配结果。 5实验要求 1)编写程序完成实验内容; 2)画出安全性检测函数流程图; 3)小组派1人上台用PPT演讲实现过程; 4)撰写实验报告。

6测试要求 1)进行Request请求,输入参数为进程号、资源号和资源数; 2)进行3次以上的Request请求; 3)至少进行1次资源数目少于可用资源数,但不安全的请求。 7相关知识 7.1银行家算法的数据结构 1)可利用资源向量Available。其中每个元素代表每类资源的数目。 2)最大需求矩阵Max。其中每个元素代表每个进程对于每类资源的最大需求量。 Max[i,j]=K表示i进程对于j类资源的最大需求量为K。 3)分配矩阵Allocation。其中每个元素代表每个进程已得到的每类资源的数目。 4)需求矩阵Need。其中每个元素代表每个进程还需要的每类资源的数目。 7.2银行家算法 Request i [j]=K表示进程Pi需要K个j类资源。 1)如果Request i [j]≤Need[i , j],便转向步骤2,否则认为出错。 2)如果Request i [j]≤Available[j],便转向步骤3,否则表示无足够资源,Pi需等待; 3)系统尝试分配资源给Pi; 4)系统进行安全性检查,检查此次资源分配后,系统是否安全。如果安全,则正式分配资源,否则撤销此次分配。 7.3安全性算法 1)设置两个向量:工作向量Work和Finish。算法开始时Work=Available;Finish 表示系统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分配给进程,使之运行完成,开始时,令 Finish[i]=False;如果有足够的资源分配给进程,则令Finish[i]=True。 2)从进程集合中找到一个能满足下列条件的进程:Finish[i]=False;Need[i,j] ≤Work[j],若找到,执行步骤3),否则,执行步骤4); 3)Pi获得所需资源后,可顺利执行指导完成,并释放它占有的资源。并执行:Work[j]=Work[j]+Allocation[i , j]; Finish[i] = True; 到第2)步。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试卷A及答案

《中山大学授予学士学位工作细则》第六条 考试作弊不授予学士学位 计算机科学系2012第二学期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期末考试试题(A) 任课教师:李才伟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2小时年级:11 班别:3 专业:计科姓名:________ 学号:___ _ 成绩___ _ 注意:答案一定要写在答卷中,写在本试题卷中不给分。本试卷要和答卷一起交回。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我们的操作系统实验中,C与汇编语言混合编程的操作系统环境为___,其所用的虚拟机为___。2.测试用软盘映像文件的大小为___MB,使用的文件系统格式为___。 3.Intel 80386新增加的两个段寄存器分别为___和___。 4.Intel处理器实模式下的中断向量表包含___个中断向量,每个中断向量有___位。 5.Linux中挂载磁盘映像的命令为___,C语言的编译器为___。 6.将程序的入口安排在指定位置的汇编操作符为___、LD的链接选项为___。 7.ELF的英文原文是___,中文译文为___。 8.在FAT的文件条目中,普通文件和子目录的文件属性值分别为___和___。 9.在IA-32的保护模式下,分段用于___,分页用于___。 10.IA-32处理器的4个系统地址寄存器分别为___。 11.IA-32中的描述符和选择符大小分别为___位和___位。 12.TSS的主要功用为___,TSS描述符只能位于___描述符表中。 13.控制保护模式的寄存器为___,激活保护标志位于其___位。 14.IA-32的三种特权级类型分别为___、___和___。 15.在Make文件中,$@ 和$< 分别表示___和___。 二.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在实模式下的进程调度中是如何实现堆栈切换的? 2.IA-32的保护模式相比实模式的主要优点有哪些? 3.给出IA-32保护模式下的段寄存器的内容、组成和功用。 4.给出GDT和LDT的英文原文和中文译文,它们有哪些主要功用和区别? 5.启动分页机制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6.给出IA-32段页式保护模式下(采用4KB页面大小与两级分页方式的)逻辑地址和线性地址的构成及转 换成物理地址的方法。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2+岳青山+0907052247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2 实验项目名称: Windows 基本进程管理 1、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任务管理器,来观察各个进程的动态信息。 2、实验工具 (1)一台WindowsXP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2)计算机装有Microsoft Visual Studio C++6.0专业版或企业版。 3、预备知识 ·任务管理器,了解用户计算机上正在运行的程序和进程的相关信息。 ·Windows环境中的编程。 相关内容参见本次实验参考资料部分。 4、基本实验 1)观察任务管理器 步骤一:进入WindowsXP。 步骤二:按Ctrl+Alt+Delete(或按Ctrl+Shift+Esc)键都可以调出任务管理器。 步骤三:单击“查看”→“选择列”选项,可以看到一些选项, 这里,可以查看每个进程的PID,CPU使用时间,内存的使用情况,当前的进程是系统的还是用户的,每个句柄的数量,每个进程的优先级,等等。 步骤四:单击“性能”标签,在所示的“性能”选项卡中可以看到CPU的使用情况、内存的使用情况。 2)通过命令观察进程情况、 步骤一:单击“开始”→“运行”选项,输入cmd“命令提示符”下。 步骤二:输入tasklist。 步骤三:继续输入tasklist/?来寻找帮助,里面有更详细的解释。 3)通过命令来关闭一个进程 步骤一:单击“开始”→“运行”选项,输入cmd“命令提示符”下。 步骤二:输入tasklist后回车执行。 步骤三:继续输入taskkill/PID 208/T 5、实验编程 进行一个简单的Windows的图形用户接口(GUI)编程。 步骤一:进入WindowsXP。 步骤二:进入Microsoft Visual Studio C++6.0。 步骤三:在菜单栏中单击“文件”→“新建”→“文件”→C++Source File,选择路径(如D:\1.cpp),并命名为1.cpp。 步骤四:将下面的程序源代码输入。 步骤五:单击Windows系统的“开始”→“运行”选项,输入cmd。

Linux操作系统中内存buffer和cache的区别

Linux操作系统中内存buffer和cache的区别 我们一开始,先从Free命令说起。 Free free 命令相对于top 提供了更简洁的查看系统内存使用情况: $ free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Mem: 255268 238332 16936 0 85540 126384-/+ buffers/cache: 26408 228860Swap: 265000 0 265000 Mem:表示物理内存统计 -/+ buffers/cached:表示物理内存的缓存统计 Swap:表示硬盘上交换分区的使用情况,这里我们不去关心。 系统的总物理内存:255268Kb(256M),但系统当前真正可用的内存b并不是第一行free 标记的16936Kb,它仅代表未被分配的内存。 我们使用total1、used1、free1、used2、free2 等名称来代表上面统计数据的各值,1、2 分别代表第一行和第二行的数据。 total1:表示物理内存总量。 used1:表示总计分配给缓存(包含buffers 与cache )使用的数量,但其中可能部分缓存并未实际使用。 free1:未被分配的内存。 shared1:共享内存,一般系统不会用到,这里也不讨论。 buffers1:系统分配但未被使用的buffers 数量。 cached1:系统分配但未被使用的cache 数量。buffer 与cache 的区别见后面。used2:实际使用的buffers 与cache 总量,也是实际使用的内存总量。 free2:未被使用的buffers 与cache 和未被分配的内存之和,这就是系统当前实际可用内存。 可以整理出如下等式: total1 = used1 + free1total1 = used2 + free2used1 = buffers1 + cached1 + used2free2 = buffers1 + cached1 + free1 buffer 与cache 的区别 A buffer is something that has yet to be "written" to disk. A cache is something that has been "read" from the disk and stored for later use. 更详细的解释参考:Difference Between Buffer and Cache 对于共享内存(Shared memory),主要用于在UNIX 环境下不同进程之间共享数据,是进程间通信的一种方法,一般的应用程序不会申请使用共享内存,笔者也没有去验证共享内存对上面等式的影响。如果你有兴趣,请参考:What is Shared Memory? cache 和buffer的区别: Cache:高速缓存,是位于CPU与主内存间的一种容量较小但速度很高的存储器。由于CPU的速度远高于主内存,CPU直接从内存中存取数据要等待一定时间周期,Cache中保存着CPU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一部分数据,当CPU再次使用该部分数据时可从Cache中直接调用,这样就减少了CPU的等待时间,提高了系统的效率。Cache又分为一级Cache(L1 Cache)和二级Cache(L2 Cache),L1 Cache集成在CPU内部,L2 Cache早期一般是焊在主板上,现在也都集成在CPU内部,常见的容量有256KB或512KB L2 Cache。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原理 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算机 学号: 姓名: 浙江科技学院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实验1 进程管理 一、实验目的 1. 弄清进程和程序的区别,加深对进程概念的理解。 2. 了解并发进程的执行过程,进一步认识并发执行的实质。 3. 掌握解决进程互斥使用资源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管道通信 使用系统调用pipe( )建立一个管道,然后使用系统调用fork( )创建2个子进程p1和p2。这2个子进程分别向管道中写入字符串:“Child process p1 is sending message!”和“Child process p2 is sending message!”,而父进程则从管道中读出来自两个子进程的信息,并显示在屏幕上。 2. 软中断通信 使用系统调用fork( )创建2个子进程p1和p2,在父进程中使用系统调用signal( )捕捉来自键盘上的软中断信号SIGINT(即按Ctrl-C),当捕捉到软中断信号SIGINT后,父进程使用系统调用kill( )分别向2个子进程发出软中断信号SIGUSR1和SIGUSR2,子进程捕捉到信号后分别输出信息“Child process p1 is killed by parent!”和“Child process p2 is killed by parent!”后终止。而父进程等待2个子进程终止后,输出信息“Parent process is killed!”后终止。 三、实验要求 1. 根据实验内容编写C程序。 2. 上机调试程序。 3. 记录并分析程序运行结果。

11级操作系统原理实验试卷a及答案

警示 《中山大学授予学士学位工作细则》第六条 考试作弊不授予学士学位 计算机科学系2012第二学期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期末考试试题(A) 任课教师:李才伟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2小时年级:11 班别:3 专业:计科姓名:________ 学号:___ _ 成绩___ _ 注意:答案一定要写在答卷中,写在本试题卷中不给分。本试卷要和答卷一起交回。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我们的操作系统实验中,C与汇编语言混合编程的操作系统环境为___,其所用的虚拟机为___。2.测试用软盘映像文件的大小为___MB,使用的文件系统格式为___。 3.Intel 80386新增加的两个段寄存器分别为___和___。 4.Intel处理器实模式下的中断向量表包含___个中断向量,每个中断向量有___位。 5.Linux中挂载磁盘映像的命令为___,C语言的编译器为___。 6.将程序的入口安排在指定位置的汇编操作符为___、LD的链接选项为___。 7.ELF的英文原文是___,中文译文为___。 8.在FAT的文件条目中,普通文件和子目录的文件属性值分别为___和___。 9.在IA-32的保护模式下,分段用于___,分页用于___。 10.IA-32处理器的4个系统地址寄存器分别为___。 11.IA-32中的描述符和选择符大小分别为___位和___位。 12.TSS的主要功用为___,TSS描述符只能位于___描述符表中。 13.控制保护模式的寄存器为___,激活保护标志位于其___位。 14.IA-32的三种特权级类型分别为___、___和___。 15.在Make文件中,$@ 和$< 分别表示___和___。 二.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在实模式下的进程调度中是如何实现堆栈切换的? 2.IA-32的保护模式相比实模式的主要优点有哪些? 3.给出IA-32保护模式下的段寄存器的内容、组成和功用。 4.给出GDT和LDT的英文原文和中文译文,它们有哪些主要功用和区别? 5.启动分页机制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6.给出IA-32段页式保护模式下(采用4KB页面大小与两级分页方式的)逻辑地址和线性地址的构成及转换成物理地址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