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数学教学艺术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掌握数学教学艺术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掌握数学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发表时间:2011-08-19T09:00:28.107Z 来源:《素质教育》2011年第7期供稿作者:马宪武

[导读] 教学艺术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

马宪武江苏省江都市嘶马中学225217

教学艺术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教学艺术的主体是课堂教学艺术,故教学艺术的研究应当以课堂教学艺术为其主要对象。课堂教学艺术在教学中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它涉及的内容很多,这里就新课导入、语言表达、内容的启发引导、内容的直观形象以及课堂气氛调控等几个方面加以探索。

一、新课导入的艺术

课堂教学新课导入的教育功能,表现在激发起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中去。新课导入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作好心理准备。教师精心设计新课导入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所以,好的新课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思维的方向。要使新课导入生动、有趣、新颖、富有启发性,符合实际,不妨尝试如下几种方法:方法一,借助有趣的故事进行导入。

可在新授课时给学生讲授一些与本课有关的趣味性事例(比如名人轶事、历史故事、数学趣题、数学游戏等),这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一开始就精神饱满,在急于释疑的迫切要求之下学习。

方法二,以动手实验导入。

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眼、手、口、脑协同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好方法。如在讲 “二次函数的性质应用——图形面积的最值求法”时,给每位同学发一根60cm长的铁丝,请学生弯成一个长方形,问怎样弯面积最大?通过竞赛自己悟出道理,尝试着成功,将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内部动机,也会使学生兴趣向高级的方向转化。

方法三,创设悬念导入。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悬念和疑问是牵制学生思维的线。青少年好动好奇又好胜,我们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悬念,提出疑问,激发求知欲。讲“圆周角”一节时,可首先准备好一张事先画好一个圆(但无圆心)的方纸提问:谁能不用任何工具准确找出圆心?学生感到无法可解,这时,老师点出:学了本节知识后就可解决这个问题。

二、语言表达的艺术

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指出:“话说得好就会如实地达意,使听者感到舒适、发生美感,这样的说话,就成了艺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是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艺术实践活动,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水平,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效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信息论指出,课堂教学是信息传递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主要载体是教师的语言,教师要讲究课堂的语言艺术,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效果。课堂语言表达要注意生动精练,切忌拖泥带水、重复罗嗦,要准确恰切,注意科学性。

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性质时:

师: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折叠,使两腰重合(生动手操作折叠等腰三角形)。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由此得到的结论用语言如何叙述?

师(提醒注意):等边对等角是对等腰三角形来说的,(继续引导探索)刚才同学们折叠的等腰三角形折痕是什么样的特殊线段?为什么?

师:由此可得出等腰三角形又有什么性质?

通过学生做折叠等腰三角形纸片的操作活动,由于非常直观,轻而易举地就得到了等腰三角形底角相等和三线合一的两个性质。

三、内容启发引导的艺术

“教”是为了“不教”。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当然需要,而尤其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步自求得之。”所以,要废除“满堂灌”,提倡启发式。但启发式并非提问式。设疑、激疑的目的是让学生产生认识的冲突,经过紧张的思维活动,冲破层层难关,真有所得,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内容直观形象的艺术

抽象性是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有经验的教师都能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直观性;也就是说教学中教师除了充分显示数学的应用广泛性之外,还应利用实物、模型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力求提高直观教学效果。利用实物、模型或各种媒体直观教学中,要把握时机,潜心设计,艺术安排,致力于激发兴趣、催化思维。

五、课堂气氛调控的艺术

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思想共鸣的过程,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师生心理相融的体现,也是师生智力活动和谐融洽、配合默契的需要。另外,教师在课堂内的仪表、风度、情感与课堂的气氛也密切相关,教师举止稳重、神态热情、言语诚恳、衣着素雅整洁,会吸引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课,使课堂上既有教师热情洋溢、妙趣横生的演讲,又有学生跃跃欲试、执着追求的热情。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时代召唤着我们,要用不懈的努力去探索、掌握、创造教学艺术,从而使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维目标”得到有效兑现。

浅析艺术班数学教学策略

浅析艺术班数学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0-11-05T11:29:56.703Z 来源:《新华教育导刊》2010年第8期供稿作者:魏俊 [导读] 如今的社会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除单凭分数考上大学外,还有许多其他的选择。 魏俊(唐山市第十中学河北唐山063000) 如今的社会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除单凭分数考上大学外,还有许多其他的选择。如: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等等,我们的十中就是这样一所以艺术类特长生为主的特色高中,如何提高艺术生的文化教育,是我校每名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1.数学学科是艺术生高考的“短板” 1.1学生自身的特点:由于大部分艺术生对数学缺乏热情,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更有甚者几乎是0基础,再加上之前将过多的时间都用在了专业课的学习和考试上,因此,大部分艺术生对文化课信心不足,特别是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有的甚至产生听天有命、自暴自弃的心理。 1.2数学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对艺术生而言,语文、英语等其他学科在高考成绩中与其他学生相比,成绩差别不会太大,而数学学好后能够与其他学生在高考的总成绩上拉开档次,这样数学就成为艺术生的“短板”,所以能否学好数学,直接影响到高考的总成绩。 2.提高艺术生数学成绩策略 2.1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就是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使得学生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即使遇到困难也能自觉钻研,加以克服。这样教和学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合我校特点,用数学美激发学习兴趣,在美术班教学中渗透数学美,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美中求美。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通过一系列多样的教学方法,让数学与美术、音乐等他们的专业课程有所结合,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同时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改变以往对数学的消极学习态度和被动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快乐的,创造地学习数学。 2.2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 艺术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而数学是连贯性太强的一门学科,在学习活动中,他们常会表现出自卑感强,自信心差,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觉得自己难以应付课堂学习任务;情感上心灰意冷、自暴自弃,害怕学习不好并由此产生高度焦虑或其他消极情绪;行为上逃避学习。 针对艺术生特点,在课堂上我对于学生的错误从不立即打断、批评或挑剔,而是以鼓励为主,适当补充和完善答案的内容。只有教师在课堂上多鼓励,多表扬,才能变课堂“死水”为“活水”。我在讲课时凡是涉及初中重要,高中用的多的知识,都做专题复习,如二次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等等,这样,学生不但夯实了高中基础知识,也慢慢将初中知识也捡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不要有怕的心理,遇到以前讲过而不会的地方,在现在又讲一遍,让学生体会到,不管以前基层怎样,只要好好学,一样可以学好数学。 2.3对艺术生的数学要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只有深入了解艺术生特别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教学才能有的放矢,增强有效性。据我观察,艺术生在学习上有如下明显特点:(1)、学习基础普遍低于同届普高生,存在明显的先天不足。(2)、对艺术课学习情有独钟,紧抓不舍,但对文化课热情偏淡,平日只看教材,不爱做题。(3)、形象思维活跃,但逻辑思维能力不强。(4)、学习无计划,很少预习和复习,听课走神,抓不住中心,不会做笔记,学习需要督促,主动性不强。 针对上述特点,教师就要确立学生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由唯我独尊的一言堂向民主气氛的创设者转化;由课堂教学主宰者向参与者、引导者转变;由纯粹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书匠向艺术家转变;由一言九鼎的评判者向激励、鼓励的评价者转变。为照顾到每个学生,我们应该把教学活动设计得具有层次,有容易的,有较难的题目,使班级内的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想法,逐渐培养他们学习兴趣。对艺术生的教学要重点抓基础,让学生自己列出学习计划,并针对每一名学生的自身特点完善他的学习计划。争取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 2.4熟能生巧,练能生智,持之以恒。 只听课不做题是艺术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学生经常对我说,他们听课能听懂,就是自己不会做题,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太懒,做题太少,甚至根本就不做题。一个学生,无论他智力如何,只要他不做题不训练就不会有什么数学思维能力。所以我也常对学生开玩笑说:“听懂不做题,胜似木乃伊”。有些学生,只满足于理解记熟基本的公式、定理、定义,而不愿意做题训练。当然,掌握基本知识是做技巧题、难度题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要想能够灵活运用基本知识去解答巧题难题,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行。 要知道,只有持之以恒做题训练,才能加深对基本公式、定理、定义的理解和记忆,而单纯地去反复讲解公式、定理、定义会显得枯燥乏味。培养思维能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要想培养思维能力只凭兴趣是不行的,因为兴趣不是天天有的,它并不能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对于数学基础差的学生来说,数学是深奥难懂的一门学科,培养思维能力不是一蹴而就轻而易举的事情,很可能要经过枯燥无味心烦意乱的一段时间。如果一时吃力有困难,一时听不懂就放弃,有兴趣就学,没兴趣就玩,那将什么也培养不出来。有的学生听课一节,放弃两天,有的一边听一边玩,学习数学不具备连续性持久性,那当然什么也学不懂。只要学生有恒心有毅力,顽强地坚持下去,就会豁然开朗,就会真正地入门入迷。 2.5有选择有放弃,节约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 很多数学老师总是走两个极端,或者漫无边际没有针对性地补充课外题,或者以“本”为本,不求拓展,错误地认为艺术生能把课本学好就不错了。 越是艺术生越不能以“本”为本,照本宣科,因为课本并不简单。课本是为素质教育编写的,有些属于素质教育的内容和题型,或者抽象深奥,或者繁琐冗长,而高考考着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我就回避不讲,或者大体讲一下,学生能听懂更好,听不懂就只作为一种了解

课堂教学艺术的十种方法

课堂教学艺术的十种方 法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课堂教学艺术的十种方法一种教学艺术。要搞好组织教学,教师就必须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要有驾驭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教师必须把握学生的注意和情感,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同时,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快喜悦的心境,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组织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加以选择,灵活运用。南昌膝王阁学校林子谦老师总结了十种常用的方法— 组织教学艺术的十种方法 1、形象感染法 教师走上讲台时,神情要亲切、庄重、肃穆,站定后要扫视整个课堂,以安定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把注意从原来的注意对象迅速转移到教师身上来,自觉地投入教学活动。 2.目标引导法 讲课开始时,教师可简要地肯定学生的表现,提出本次学习要求,运用语言的感召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促其产生努力达到目标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从而调动自己的有意注意。 3.趣味激发法 教师讲课时,如有较多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可适当穿插讲一些表面看来跟教学无关(但内含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启示)而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事。使学生精神振奋,产生良好的心境,从而引发学习的浓厚兴趣。

4.提问点拨法 当某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可提出问题让他们回答,促使他们转移注意对象,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活动上来。学生答题不够理想时,不要急于批评,可稍加点拨,鼓励他们动脑筋思考或用心听老师和同学讲。这样引发他们的兴趣,使其保持注意的稳定性,积极投入学习的活动。 5.指名演板法 此法类似“提问点拨法”教师指名让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演板,并在适当时机轻声对演板学生进行教育和帮助,要求他们回位后用心听讲。这种方法具有中等强度的刺激,可对学生大脑皮层起一定作用,能促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6.语言表达法 语言条理清楚、通俗易懂是组织教学的基本要求。只有讲得有条理性和逻辑性,才会使学生获得系统全面的概念;语言准确、简明扼要是组织教学的基础。这样才能使人听着舒服,爱听;善于例证,形象比喻,适当应用一些格言、名句、典故、顺口溜等也是语言组织的一些技巧。 生动的语言给人一种直观和感动,使人兴趣盎然,同时也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语言的使用影响着意思的表达,感情的色彩。在不同的情况下,恰当的使用语气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总之,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语言使用得当。

初中数学定义、定理(大全)

第一篇数与代数 第一节数与式 一、实数 1.实数的分类: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 3, ,0.231,0.737373…, , 等;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 如: π, ,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等.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3.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数a的绝对值,记作∣a∣。正数的绝对值 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如:丨- _丨= ;丨3.14-π丨=π-3.14. 4.相反数:符号不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a的相反数是-a,0的相反数 是0。 5.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 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6.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 数法. 如:407000=4.07×105,0.000043=4.3×10-5. 7.大小比较: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8.数的乘方:求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幂。 9.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a就叫做x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10.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1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是0. 12.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 13.开立方: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14.平方根易错点:(1)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不分,如 64的平方根为士8,易丢掉-8,而求为64的算术平方根;(2)的平方根是士,误认为平方根为士 2,应知道=2. 15.二次根式: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二次根式. 16.二次根式的化简: 17.最简二次根式应满足的条件:(1)被开方数的因式是整式或整数;(2)被开方数中不含有能开得尽的因数或因式. 18.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19.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公式 20..二次根式运算注意事项:(1)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防止:①该化简的没化简;②不该合并的合并;③化简不正确;④合并出错.(2)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常用乘法公式或除法公式来简化计算,运算结果一定写成最简二次根式或整式. 21.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2.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入艺术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入艺术 新课的引入,在课堂教学中是导言,是开端,是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新课的引入,在课堂教学中是导言,是开端,是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引入新课,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引出所要讲述的课题,把学生领进学习的“大门”。如果一堂课的开始教师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地导入新课,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集中地投入新课的学习,就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每天都重复着那句单调而乏味的语言“今天我们讲xxx”来引入新课,学生则会听而不闻,旁若无事。学生在这种涣散和无意识的心理状态下是不可能集中精力把课听好的,因此也就不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对新课引入的作用认识不足,认为新课引入无足轻重,也有的是没有掌握引入新课的方法和技巧,缺少必要的知识和资料。为解决好这些问题,有必要探讨一下新课引入在教学中的意义及其所采用的方法。 1 引入新课的作用 1.1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的新课引入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人的注意力在高度集中时,大脑皮层上的有关区域便形成了优势兴奋中心,对所注意的事物专心至致,甚至会忘掉其余一切。人的注意力越集中,对周围其他干扰的抑制力就越强,因此这时接受信息的信噪比特别高,信息的传输效率也最高,这时人对事物观察得最细致,理解得最深刻,记忆得最牢固。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进入教室后情绪尚未稳定、注意力尚未集中之前,运用适当的手段或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上来。反之,如果教师在刚上课时,不注意引课技巧,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就如《大学》中指出的:“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这就更谈不上学习了。 1.2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积极的意向活动,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坚定性,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正是这个道理。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无一不是对所探讨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才获得最后成功的。所以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3 能承上启下,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好的新课引入,应该起到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的作用,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明确目标,打下基础。 1.4 能为新课的展开创设学习情境。良好的新课引入可以起到创设生动活泼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 发表时间:2012-04-28T09:50:24.84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1年第22期供稿作者:许惠珍 [导读] 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常乐中学许惠珍 课堂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掌握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就能运用自如地把备课中丰富的教学在课堂这个艺术舞台上传授给学生,尽管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但他们总有共性的东西,掌握了共性,也就掌握了规律。下面我来谈谈本人在数学教学上的一些见解。一、提问的艺术 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首先要让学生的思维多向,教师所提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不能是唯一的,学生回答这类问题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学生的思维要跃出线性思维的轨道,向平面型、立体型思维拓展。因此,它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都是十分有益的。其次要注意信息传递的多向性。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改变信息单向传递的被动局面,使课堂呈现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的生动活泼局面。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灵活应变。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时,教师要善于激疑促思,或于“无疑”处设疑,或在内容深处、关键处、结合部设疑,使课堂教学时有波澜。例如;在证明梯形中位线性质时,提问学生如何做辅助线时在学生正确作出辅助线后,(我思考后不能正确作出),教师进一步提问为什么这样作?学生回答后,教师最后指出通过作辅助线把四边形问题转化成三角形问题,处理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是数学的一种想方法。 二、互动式的艺术 课堂导入的设计,不再仅仅为新课的铺垫服务,它更多的关注于如何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切身体验“数学”就在身边,进而形成主动探索的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同时,教师必须把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控制权,在互动中,要放得开,收得住。 课堂中的师生、生生互动能充分利用学生个体间不断碰撞的智慧火花和认知结构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思考、讨论代替不必要的分析、讲解,集思广益,通过各种意见的交锋,促进思维灵感的产生。 小组讨论的形式深化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小组成员在组内合作操作,解决问题,交流各自思考成果,使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议,以达到训练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目地。 三、评价的艺术 所谓课堂教学评语,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常用、最简单的评价方式,是指明学生学习活动某个细节正确与否的一种语言描述。我们主张积极的课堂教学评语,因为它是学生及时了解自我、强化正确、改正错误、找出差距、促进努力、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它还是沟通思想情感、推进积极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消极的课堂教学评语,则会干扰课堂教学的进行,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对形成学生积极的思维起副作用。比如,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要加以肯定、表扬、鼓励,回答错误时,不能挖苦言语,你有没有听课,用“你真笨”等带刺,伤害学生的自尊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产生对抗情绪。 客观、正确的教学评语,是学生及时获得对知识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评语,可指明学生学习中的成功与失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给予的评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的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活动迸行认真的分析和评估,既可以使学生深刻认识、记住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方法,又可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比较客观的把握这些问题,及时改迸教法,因材施教,使教学过程始终完善、和谐地迸行。 四、课堂反思的艺术 一堂好的数学课能让学生受益一生,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是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反思,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不断求学求教,书海寻宝。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的新方式。 教师要反思数学背景的现实性和“数学化”,必须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问题背景,让学生从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归纳出变化规律,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善于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科学地设计探究性问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从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教学艺术探讨永无止境,还有很多都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我想,只要我们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学艺术的追求,每一位教师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而成为专家。

谈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谈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高尔基谈到创作体会是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因此精彩的新课引入,能营造清新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产生急需交流求知的欲望,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内驱力,为新课的学习铺路搭桥、为学生主动参与,为师生积极有效互动,提供了思维涌动的原动力。 教学片段一:人教版《静电场》第一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堂教学的引入: 教师甲:用风筝引电,揭开天电神秘面纱 1745年,荷兰莱顿大学的物理学教授马森希罗克发明了莱顿瓶,使摩擦生成 的电可以被储存起来,不久这项发明便传到了美洲。富兰克林得到朋友赠送的一只莱顿瓶,便开始了对电现象的研究。 1752年7月的一天,美国费城的上空阴云密布。富兰克林叫上儿子威廉,带上莱顿瓶,跑到田野上放风筝。随着一阵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为防止将电引到自己身上,富兰克林用一块干绸巾包住拉风筝线的手,并且在风筝线上挂上一把铜钥匙准备引电用。 当他感到拉风筝线的手有些麻木的感觉时,就把另一只手的手指靠近铜钥匙,顷刻之间,钥匙上射出一串串火花。 富兰克林赶紧将手指抽回,无限的欢乐也像电流一样传遍他的全身。他顾不得危险,让儿子拿出莱顿瓶,将铜钥匙移近莱顿瓶的金属

球,直接给莱顿瓶充了电。就这样,过去神秘而可怕的天电被富兰克林装进了瓶子。 事后,富兰克林用收集起来的天电做了一系列实验,结果证明它的性质与发电机产生的电完全相同。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其实是很危险的,在富兰克林实验后的第二年,一个叫李赫曼的俄国人也学着富兰克林做这个实验,结果当场被电死。 启示:勇气并不是无知者无畏的胡闹,而是明知有不确定的可能,却愿付出生命去证实对与错的规则,这是探索者必备的品质。

(完整版)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 卫辉市上乐村镇第二中学李艳敏 教学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就得与技术结合在一起。作为教师,要想提高课堂艺术,就必须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以及过硬的教育能力。就要懂得怎样利用技术搞好这门艺术工作。对此,本人略谈仅有拙见。 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和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使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有声语言的默契配合,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所以教师要注意必须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教学工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把自己钻研掌握的教材,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传授给学生,这又需要教师在教学艺术和技巧方面倍下功夫。每节课的板书精心设计,规范书写字符,教学中注意扬长避短,注意无声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身教配合言教,使学生领会教师所讲知识,并彻底掌握。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与信息时代,是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之快,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也只有适应了这些要求,才能胜任教学工作,才能有渊博的知识和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使学生对老师感兴趣,进而转化为对学科的热情。这就要求老师必须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的推行素质教育。 在新形势下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高高凌驾于学生之上,应建立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学概念是数学内容的基本点,是逻辑导出定理、公式、法则的出发点,是建立理论系统的着眼点;同时,它又是学生认知的基础,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核心。因此概念在数学教与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系统中的基本元素,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是数学研究对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它反映了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是最重要的数学知识之一。学生在运用数学概念进行、判断的过程中要得出正确的结论,首先要正确地掌握概念。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是决定数学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因此,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对基本概念的教学一直是比较薄弱的,不少教师讲题时头头是道,十分生动,总有说不完的话,而讲基本概念时总是干巴巴的,没有几句话,有的教师对一些重要概念一带而过,很快就转入解题教学中去,这种教学形式是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正确理解的,由于初中生的知识水平,对很多概念的背景知识不可能展开说得很多,但总希望能把有关概念的背景、产生、内涵,适当地讲清楚。 国内外关于数学概念教学理论研究是比较多的,对于一些概念课授课方法也是有研究的。但是那些理论的得出和经验的总结都是特定教育环境下的产物;而对于今天所推进的新课程实验(特别是在我国刚刚开始实施阶段)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理论研究还几乎是一片空白。对于实践研究就更不足为谈了。 还有,对概念教学还有一个记忆与理解的关系问题,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我们要求学生准确记忆,但这种记忆不是死记硬背。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全班学生一起背某一段定义、定理。学生整齐划一,如同背古诗一样背出来。这样做的效果可想而知!我认为对基本概念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应用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对中学数学概念教学,目前大致分为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要“淡化概念,注重实质”;另一种观点是要保持概念阐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笔者

初中数学教学典型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典型案例分析 这向老师们汇报一下我个人数学教学的体会,我仅从四个方面,借助教学案例分析的形式,四个方面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预设和生成的动态调整;2.1.在多样化学习活动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对课堂提问的思考。3.对数学习题课的思考;4.谈谈如何在多样化学习活动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勾股定理》一课的教学为例,首先,结合合《勾股定理》一课的课堂教学案例1:第一个环节:探索勾股定理的教学的面积,完成表格,你有CB、4幅图形和表格):观察、计算各图中正方形A、师(出示什么发现? 生:从表中可以看出A、B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正方形C的面积。并且,从图中可以看出正方形A、B的边就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正方形C的边就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根据上面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这里,教师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索发现“数”与“形”的密切关联,形成猜想,主动探索结论,训练了学生的归纳推理的能力,数形结合的思想自然得到运用和渗透,“面积法”也为后面定理的证明做好了铺垫,双基教学寓于学习情境之中。 第二个环节:证明勾股定理的教学 教师给各小组奋发制作好的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纸片,先分组拼图探究,在交流、展示,让学生在实践探究活动中形成新的能力(试图发现拼图和证明的规律:同一个图形面积用不同的方法表示)。 学生展示略 通过小组探究、展示证明方法,让学生把已有的面积计算知识与要证明的代数式联系起来,并试图通过几何意义的理解构造图形,让学生在探求证明方法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个环节:运用勾股定理的教学 师(出示右图):右图是由两个正方形 组成的图形,能否剪拼为一个面积不变的新 的正方形,若能,看谁剪的次数最少。 生(出示右图):可以剪拼成一个面积 不变的新的正方形,设原来的两个正方形的

数学教学中“导”的艺术

数学教学中“导”的艺术 发表时间:2013-01-11T15:13:32.890Z 来源:《素质教育》2012年11月总第100期供稿作者:张孝敏[导读]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 张孝敏重庆市开县汉丰第二中心小学405400 摘要:巧妙的导课能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引发联想,激起探究欲望,同时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探究知识的兴趣,沟通知识的新旧领域,加速旧技能的迁移、新技能的形成,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基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导课 何谓“导”?叶圣陶先生曾作过解释:“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去“导”,怎么去“导”,这的确是门艺术。通过“导”,可以让学生自奋其力,以达到自致其得的目的。导得好就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导课应具有“趣味性” 1.悬念激趣。如教学“年月日”,在导课时,我首先问:“同学们喜欢侦探吗?你们知道著名的侦探是谁?想不想像福尔摩斯一样帮老师破案?”这样用悬念开场进入课堂,一方面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有利于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创设情境激趣。教学“秒的认识”的导课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师:同学们,2011年的春节晚会你们看了吗?有谁坚持看到晚上12点的?那你们还记得新年钟声敲响时的情景吗?下面就让我们再次回顾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播放12点时的情景)。师生一起倒数“10、9、8……”刚才我们所数的“10、9、8、7、6、5、4、3、2、1”是以什么为时间单位?(秒。)如此导课,就将这一熟悉的并且特别容易煽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场面很好地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联系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了秒的长短。 二、导课要选择合适时机 1.导在关键点。例如,在学习分数应用题时有一题:“某班有学生不到五十人,其中女生正好是男生的80%,这个班有学生多少人?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学生初看这道题,都面面相觑,认为无法解答。这时教师作了如下引导:“想一想,学生人数应该是个什么数?”“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是什么意思,可以怎么理解?”一下子,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很快,学生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解法,有的用分数解,有的用比例解,有的用方程解……一道看似无法解答的题,由于教师在关键处点拨了一下,便迎刃而解了。 2.导在意外处。例如,教学“认识一位小数”时,可以以“文具超市”这一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现象”导入新课。教学顺利地进入第二环节时,不料一学生手举标价“ 3.50元”的圆珠笔问道:为什么我的笔3.5后面有一个“0”?未等笔者回答,有人已抢着发表自己的意见,比如:5元的物品有写成5.00元的。面对反应热烈的学生,笔者及时表扬他们善观察、爱动脑、敢发问,并肯定商品的标价经常是有在小圆点的后面出现一个或两个零的情况。今天屏幕上的数,小数点后面都没有“0”,是不是电脑博士不小心写错了呢?同学们只要继续与老师一起研究,就肯定会找到令你满意的答案。 3.导在意犹未尽处。例如进行轴对称图形教学的小结:同学们通过研究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欣赏和发现了众多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现象,相信大家的兴趣很高,你们一定也想自己设计一幅或几幅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吧?那就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方格纸上设计一幅吧!同学们在如此激昂的鼓动下,挥毫作画。 三、导课要选择恰当方式 1.以旧带新式。如一位同仁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第80页的两步应用题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首先出示一道一步计算的复习题:“同学们做黄花25朵,紫花18朵,一共做了多少朵花?”然后再逐步改变问题、补充变成一道较复杂的一步应用题:“同学们做黄花25朵,紫花18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少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通过这道题的解答,引导学生回顾了分析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这时,再改变第三个条件,变成:“同学们做黄花25朵,紫花18朵,做的红花比黄花的总数少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由此自然过渡到例题,易于学生利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2.悬念激趣式。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以这样导入新课:先让学生说出几个能被3整除的数,接着教师举出几个比较大的数,如5127、5271、2157等,告诉学生它们也能被3整除。学生笔算证实后,教师告诉学生:教师不用算就能知道哪些数能被3整除,并让学生报出一些数考考老师。当老师随口说出正确的判断时,学生想要探究奥秘的心情油然而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这时,再开始本课的教学,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设疑导入式。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首先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显示了圆的形成,并启发学生:“看了这个圆,你觉得圆给人的感觉怎么样?”“我觉得圆而饱满。”“我觉得圆胖乎乎的。”“我觉得圆非常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着。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当学生说到汽车的车轮是圆形时,教师设疑:“汽车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仅仅是因为圆形的车轮给人的感觉比较美吗?如果掌握了圆的特征,你就明白这是为什么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万事开头难,一堂课也是这样。教师走进教室,站在讲台前,首先要考虑的是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开场白”,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才能使他们对本堂课的教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这里所说的“开场白”用规的术语来说,即是“导语”。导语是在一堂课刚开始之时教师导入新的教学情境的—段话语,是在教学过程开始之时教师就有关本堂课的主要容、基本要求及运用教法等方面向学生作出的必要交代。 在课堂教学中,导语设计和运用得好,会使学生迅速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会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由于师生双方都心情愉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因此能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一、课堂导入技能的含义 所谓课堂导入技能,是指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相互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它是教师在进入新课题时建立问题情景的教学方式。即在新的教学容讲授的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 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所以又称为定向导入。 导入技能实施的程序是:集中注意力——引起兴趣——激发思维——明确目的——引入学习课题。 二、课堂教学导入的功能 1、集中注意,诱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认识兴趣。当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而新课伊始,老师巧妙地导入,是学生产生兴趣的诱因,一上课就让学生在认识上、情感上和意志上予以高度专注,使学生对本节课有浓厚兴趣。有位老师在讲到“相似三角形”时,对学生说:“学了这一节课,不上树可以测出树高,不过河可以量出河宽”。 简短的几句话激起了学生的新奇感和强烈的学习愿望,一个个跃跃欲试,急切地等待老师揭开“谜底”。由此可见,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注意力也会高度集中,这对上好整个一节课奠定基础。

课堂教学的板书艺术

《课堂教学的板书艺术》结题报告 第一章板书设计的意义 一绪论 1、板书设计 所谓板书设计: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板面书写、勾画、布局的设想与计划。它是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力求以尽可能简练、精当地文字、符号、线条、图形、图表等表现手法,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丰富而复杂的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概括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起到深刻而全面挖掘教材、科学设计教学思路、启发感染学生、增强课堂实效的作用。 2、板书设计的构件 板书设计的构件,主要包括教学信息载体和教学媒体两个方面。所谓教学信息载体,是指能够准确传递教材的知识内容、教师的教学意识或运载、转化知识的一种物体或物质。 如:文字、符号、线条、图表、图形等,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达信息的载体。而教育媒体,主要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起到媒介作用的一种实体。知识的传递主要通过四种媒体:真

实性媒体,主要包括实物和现场;模拟性媒体,主要包括教学所用的标本、模具、图像、挂图、幻灯、电视、电影等;符号性媒体,主要包括语言、文字、线条、图表、图形等;非语言性媒体,主要包括表情、目光、手势、体态、触摸等。教学是多种媒体综合运用的过程. 板书设计的构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文字:文字包括汉字(或其它语言文字形式)、数字、字母等,是板书设计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物件。板书设计中的文字力求达到简洁、明了、恰当。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板书时,要用高度浓缩的、精炼的语言。 符号:符号包括代号、记号等。具体有实线、虚线、箭头、括号、折线、圆圈、方框、三角形等。如《桂林山水》一文的板书。

板书符号作运用时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对板书中运用的每个符号,师生双方都要理解;每次(个)板书所使用的符合不宜过多,更不可粗制滥造和碓砌组合,里面生拼硬凑、画蛇添足而影响教学效果。 线条:各种形式的线条是教学板书中常用到的。许多板书中的文字、图示等构件就是依靠线条组合起来的,形成具有整体性的信息载体。同时,线条又有实、虚、曲、直、长、短之分,表达的内涵和效果也不相同。教学时应根据具体内容和实际情况恰当选择与运用。如《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的教学板书,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依据叙事线索,用线条分析法来设计。这样,既使文章层次分明、线索清楚,有能使教学的脉络清晰而具有吸引力。 图表:图表是指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框形、图示等来传递教学信息的一种物体。如《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的教学板书。

名师课堂教学艺术读后感

《名师课堂教学艺术》读后感 今天,又拿起了《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艺术》这本书这是我上学期买的书了。书中介绍了目前活跃在小学语文届的特级教师的课例及特色教学。从书上不但欣赏到了这些名师的风采,而且许多名师的理念可以说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身为人师的方法,确实是一本小学语文老师的好读本,受益匪浅! 看这本书收获的不仅是名师的一些经典教案,还有他们平时的一些心得。毕竟名人也是从普通人成长起来的,听听他们的经验之谈,也能让自己枯燥的语言得到些许的滋润。向里看去,我看到了小语教学可以达到的精彩,看到了特级教师令人叹服的智慧,看到了小学生令人惊叹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助于解开我长久存在的疑惑。其中特别喜欢于永正老师的好书不厌百回读,名师的智慧需要细心品味,希望我能有那么一点悟性习得大师们的一点皮毛。 书中第一篇就介绍了于永正老师,一次又一次被于老的教学技巧折服了。从事这么多年来却从没走近他,了解他,甚觉惭愧。 于老说到一名语文教师具备的基本条件有三:一要善良,要善待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二要有责任心,严而不厉。三要爱读书,爱写作。审视自己在把学生当作朋友上还没这个意识,第二点还行,爱写作则差远了。看来自己在这些基本条件上还要加倍努力呀。再看于老《给女儿的20条贴心建议》,虽然每一条建议都显得那么简短,但细细品味,这些细节上的处理却句句切中要害。比如:肚子里要有几个故事和笑话,找机会讲给学生听。就像于老说的,老师讲的故事,学生会终生不忘,能让调皮的学生亲近你,这样,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不就拉进了吗?看来,我得往肚子里多塞几个故事。这一些建议不正是于老长期的教育教学心得吗?不仅是对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年轻老师非常有用,对我这所谓的老教师何尝不是一样有效! 惊叹于老师的艺术修养。于老师会讲,能根据讲课内容的感情基调和学生听讲的状况与情绪来调整语调、语速,并决定讲话的轻重和缓急。于老师善读,课文读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把文字读活了,课堂因为师生之间入情入境的朗读而充满活力,充满情趣。于老师字写得棒,不管是楷书,还是行书、草书,都信手拈来,在这样的老师影响下,孩子们同样会关注、热爱祖国的书法艺术。于老师画画就更绝了,在教描写花鸟虫鱼的课文和一些描写人物的课文时,寥寥几笔就能将其勾勒出来,这样的课堂还能不“艺术”吗?有了这样的艺术修养,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上得有意思,才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于永正老师能把课上得这么有魅力,最重要的还是精心备课。每个老师上课前都要备课,可是真正能做到“精心”两字的恐怕就有难度了。何为精心?大到一篇课文的结构,

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微型课题研究

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微型课题研究“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微型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学概念是数学内容的基本点,是逻辑导出定理、公式、法则的出发点,是建立理论系统的着眼点;同时,它又是学生认知的基础,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核心。因此概念在数学教与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系统中的基本元素,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是数学研究对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它反映了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是最重要的数学知识之一。学生在运用数学概念进行、判断的过程中要得出正确的结论,首先要正确地掌握概念。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是决定数学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因此,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对基本概念的教学一直是比较薄弱的,不少教师讲题时头头是道,十分生动,总有说不完的话,而讲基本概念时总是干巴巴的,没有几句话,有的教师对一些重要概念一带而过,很快就转入解题教学中去,这种教学形式是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正确理解的,由于初中生的知识水平,对很多概念的背景知识不可能展开说得很多,但总希望能把有关概念的背景、产生、内涵,适当地讲清楚。 国内外关于数学概念教学理论研究是比较多的,对于一些概念课授课方法也是有研究的。但是那些理论的得出和经验的总结都是特定教育环境下的产物;而对于今天所推进的新课程实验(特别是在我国刚刚开始实施阶段),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理论研究还几乎是一片空白。对于实践研究就更不足为谈了。 还有,对概念教学还有一个记忆与理解的关系问题,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我们要求学生准确记忆,但这种记忆不是死记硬背。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全班学生一起背某一段定义、定理。学生整齐划一,如同背古诗一样背

数学中的艺术

透过艺术看数学 人文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一班潘婷1312100422 【摘要】数学思想在艺术创作中的渗透,艺术作品与数学知识的相互结合。数学是自然中最纯粹的法则,艺术是自然最美的表现方式,两者的结合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美。 1.美术中的数学运用 2.数学与建筑息息相关 3.音乐中的数学 4.艺术影响下的数学 5.总结一下啦 【正文】 谈起数学与艺术,大部分时间我们会觉得它们二者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数学与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常常在一些艺术作品中看到数学的影子,而数学上的许多的定理和规律也往往能创造出各种艺术之美。无论是在美术、建筑还是音乐领域,数学都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早在1747年,法国学者夏尔·巴托在《简化成一个单一原则的美的艺术》一书中,便确立了“美的艺术”概念的权威性。巴托将音乐、诗歌、绘画、雕塑和舞蹈这五种艺术纳入了同一个体系,因为他们都是模仿的艺术。他认为,对自然的的模仿,是所有艺术的共同原则,而数学,从古希腊开始便是以探索自然的本质为己任的。所以数学与艺术自由十分密切的联系。 首先我们来看看数学在美术领域的应用。 20世纪的荷兰“图形艺术家”埃舍尔(Merits Cornelius Escher)就是这一领域将艺术与数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我们知道镶嵌图形是平面几何图形的一种,规则的平面分割叫做镶嵌,镶嵌图形是完全没有重叠并且没有空隙的封闭图形的排列。一般来说, 构成一个镶嵌图形的基本单元是多边形或类似的常规形状如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圆等,这些图案常在铺设地面的砖、和墙体装饰画上出现。但许多其他不规则多边形平铺后也能形成镶嵌图形。埃舍尔在他的镶嵌图形中利用了这些不规则的基本图案,用几何学中的反射、平滑反射、变换和旋转来获得更多的变化图案。通过精心设计使这些基本图案扭曲变形为动物、花、鸟和其他的形状。这些通过三次、四次甚至六次的对称得到镶嵌图形。其艺术效果既是惊人的,又是美丽的。不仅如此,埃舍尔还通过对一幅数学文章中的对称插图的研究,产生了灵感,创造出了四件艺术作品:“圆极限”的系列装饰画。 达·芬奇说:“能真正欣赏我的作品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数学家,那些不相信数学是极其精确的科学的人,是昏庸之辈,他们不可能澄清而只能加深诡辩中的矛盾。”他的《蒙娜丽莎》就是按照黄金比例来构图的,在他的著作和思路中表现出对数学应用的强烈兴趣,他说:“没有什么能不通过人类的探求而称之为科学的,除非它是通过数学的解释和证明的途径。“他还把欣赏的重点转移到使线段构成“中外比”的分割,而不是“中外比”本身,据说“黄金分割”这一名称就是他提出来的。黄金分割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其比值是5^/2-1/2或二分之根号五减一,取其前三位数字的近似值是0.618。这是一个古老的数学方法,对它的各种神奇的作用和魔力,数学上至今还没有明确的解释,只是发现它屡屡在实际中发挥我们意想不到的作用。 另外,他还创作了许多精美的透视学作品。这位真正富有科学思想和绝伦技术的天才,对每幅作品他都进行过大量的精密研究。他最优秀的杰作都是透视学的最好典范。“最后的晚餐”描绘出了真情实感,一眼看去,与真实生活一样。观众似乎觉得达·芬奇就在画中的房子里。墙、楼板和天花板上后退的光线不仅清晰地衬托出了景深,而且经仔细选择的光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