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教学大纲

实验心理学教学大纲
实验心理学教学大纲

《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1.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依据就业岗位需要阐述);

本课程力图让学生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过程,培养学生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实验态度,形成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提高心理实验设计理论水平与实验操作能力,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技术与方法,具备独立的实验设计和研究报告撰写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心理学研究与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2.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实验心理学是高等院校心理学各专业方向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学生升学必考科目之一。

3.该课程在专业学习目标中的作用以及该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先修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学,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了解实验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诞生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授,让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实验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认识和理解科学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对实验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学习运用基本实验方法分析实际心理学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和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应把握两点:一是要力求全面、深刻、准确地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要点。实验心理学是一门既广博又精深的学科,需要考生综合已学的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学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从而达到体验心理学研究过程,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系统学习,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良好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科学研究伦理的学习,使学生养成踏实做事,诚信做人的道德品质。

2.知识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初步掌握心理实验研究的基本变量,实验设计,实验实施,结果分析,实验研究报告的撰写,实验心理学的经典研究技术与方法,感觉实验,知觉试验,记忆实验等。

3.技能目标: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技能目标:

1)专业能力:通过对实验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在理解了实验心理学的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对实际生活中和心理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和现象做出初步分析和评价,并能够使用实验心理学中提供的方法和工具指导和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2)方法能力:本课程的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给出实验目的、内容、要求与讨论提示。

辅以设计性实验,只给出设计实验目的,要求学生实验前自行设计内容、要求及讨论内容,实验设计报告由教师审阅后再进行实验。实验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教师给予引导与示范,务必使学生独立完成,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在每次实验完成后,经教师检查实验原始记录及实验数据无误后,学生方可离开实验室。课后学生必须认真按规定写出实验研究报告或实验讨论报告。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4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体验心理学研究的过程;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 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难点是实验设计,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常见心理学研究设计。重点章节是第1章、第2章、第3章。难点章节是第2章、第4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验心理学》教学以讲授和实验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PBL、主动式学习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创造力,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发挥。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实验心理学》(第三版),朱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参考书:

1.实验心理学(第一版),·杨治良,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实验心理学纲要,张学民舒华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实验心理学,B.H.Kantowitz等著,杨治良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网络资源:

1.华东师范大学实验心理学网络精品课程:

2.西南大学心理学演示实验:

3.sciencewatch:以报道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的研究成果为主

science:Science杂志为主

Scientific American.:尤其是其中的Mind & Brain栏目。

PNAS:尤其是其中的Psychological and Cognitive Sciences栏目。

nature的神经科学

(七)考核与评价

考核形式:考试与考查。

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评分标准:平时与实验操作成绩占40%(包括平时作业,讨论与交流:10%,实验报告:30%),期末考试占60%(主要考察对实验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三、教学内容纲要

《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实验心理学的含义,了解实验心理学发展的简史。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实验心理学的性质

1.什么是实验心理学

2.心理学是不是科学

第二节科学与实验

1.科学研究

2.心理实验

第三节实验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1.实验心理学的诞生

2.实验心理学的发展

3.实验心理学的新进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

第二章实验心理学的研究程序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什么是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及对它们的操作与控制;掌握心理实验的研究程序和具体心理实验设计类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实验设计中的各种变量

1.自变量

2.因变量

3.变量控制和自变量的混淆

第二节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

1.研究问题的提出和假设的形成

2.实验变量的识别与选择

3.实验设计

4.被试的选择(样本的确定)

5.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6.研究报告的撰写

7.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第三节实验研究的效度

1.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2.统计结论效度

第四节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

1.组内设计

2.组间设计

3.混合设计

4.多因素实验设计

5.准实验设计

6.实验设计的统计分析方法

第五节实验报告的撰写

1.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论文写作规范

2.美国心理学会(APA)推荐写作格式

第六节实验设计的评价

1.理论构思

2.逻辑关系

3.生态效度

4.统计结论效度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

第三章心理学实验的常用仪器与软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设备,熟悉常用的心理实验软件,争取能掌握一个软件的使用。为后续的实验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心理学实验中仪器的作用

1.心理学实验仪器的发展

2.仪器在心理实验中的作用

3.心理实验仪器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心理实验中常用的实验仪器

1.感知觉类的实验仪器

2.注意类的实验仪器

3.学习与记忆类实验仪器

4.动作与技能实验仪器

5.生理心理实验仪器

第三节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常用的现代实验仪器

1.多导生理记录仪

2.脑电记录仪

3.功能磁共振技术(fMRI)

4.脑磁图

5.正电子断层扫描(PET)

第四节心理学实验常用软件介绍

1.SuperLab

2.Presentation

3.DMDX

4.Matlab

5.Spss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

第四章实验心理学的经典研究技术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阈限及其操作定义,掌握测量的阈限的三种古典的心理物理学方法,掌握三种心理量表法,认识传统阈限概念的局限性,掌握信号检测论的原理与相关指标的计算,了解信号检测论的应用。掌握反应时技术。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古典心理物理法

1.阈限概念与其操作定义

2.古典心理物理学的先驱:韦伯和韦伯定理

3.古典心理物理学的三种基本方法

3.1. 最小变化法

3.2. 恒定刺激法

3.3. 平均差误法

4.三种古典心理物理学方法的比较

5.古典心理物理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近代心理物理法

1.神经量子理论

2.幂定律

3.信号检测论技术

3.1. 信号检测论的由来

3.1.1. 电子侦察系统的信号检测

3.1.2. 信号检测论在心理学中的初步应用

3.2. 信号检测论的统计决策原理

3.3. 信号检测论的两个独立指标

3.3.1. 辨别力指标d’,

3.1.2. 反应倾向β

4.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

5.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

5.1. 有无法

5.2. 评价法

5.3. 迫选法

6.信号检测论的应用

第三节反应时间技术

1.速度—准确性权衡

2.反应时研究的减法技术

2.1. A反应时间(简单反应时)

2.2. B反应时间(选择反应时)

2.3. C反应时间(辨别反应时)

2.4. 应用减法反应时技术的实验举例

3.反应时研究的加法技术

3.1. 反应时加法技术的实验逻辑

3.2. 信息提取实验

3.3. 开窗实验技术

4.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

4.1. 刺激特征因素

4.2. 机体特征因素

第四节其他技术方法

1.投射技术

2.启动范式

3.内隐联想测验

4.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第五节实验

1.平均差误法测量缪勒——莱耶错觉

2.最小变化法测音高的绝对阈限

3.简单反应时实验

4.选择反应时实验

5.辨别反应时实验

6.加法反应时实验

7.信号检测论实验——有无法

8.信号检测论实验——迫选法

9.信号检测论实验——评价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实验、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

第五章感觉实验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视觉实验的主要自变量及各自的特点,熟悉听觉实验的主要因变量及特点,掌握本章所讲实验的具体操作。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视觉实验中的各种变量

1.自变量

1.1. 空间特性

1.2. 时间特性

1.3. 神经系统特性

1.4. 物理特性

1.5. 被试特点

1.6. 背景条件

2.因变量

2.1. 视敏度

2.2. 闪光融合

2.3. 视觉后象

2.4. 视觉适应

2.5. 颜色视觉

第二节听觉实验中的各种变量

1.自变量

1.1. 空间特性

1.2. 时间特性

1.3. 生理特性

1.4. 物理特性

1.5. 被试特点

1.6. 背景条件

2.因变量

2.1. 音高

2.2. 响度

2.3. 音色

2.4. 听力疲劳和损失

2.5. 听觉定位

2.6. 声音掩蔽和语音掩蔽

第三节感觉实验

1.视敏度实验(或者听觉等响度曲线绘制实验)(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实验、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

第六章知觉实验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影响空间知觉、运动知觉、时间知觉的主要变量及其特点,了解知觉组织的格式塔原理,错觉现象,认知范式下的知觉研究,掌握本章实验的实际操作。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知觉实验中的自变量

1.与空间知觉有关的自变量

2.与时间知觉有关的自变量

3.与运动知觉有关的自变量

第二节知觉实验中的因变量

1.与空间知觉有关的因变量

2.与时间知觉有关的因变量

3.与运动知觉有关的因变量

第三节知觉现象研究

1.知觉组织

2.错觉研究

3.知觉的恒常性

4.信息加工范式下的知觉研究

第四节实验

1.似动现象的验证

2.Navon的整体优先结果的验证(Navon,1977)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实验、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

第七章记忆试验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记忆的自变量与因变量,掌握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和区别。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记忆研究的自变量

1.识记材料

1.1. 言语材料

1.2. 非言语材料

1.3. 材料的位置变量

2.呈现方式

2.1. 全部呈现法

2.2. 提示呈现法

2.3. 对偶联合呈现法

2.4. 阈下呈现法

3.测验方式

3.1. 外显测验

3.2. 内隐测验

4.学习阶段的编码特点

4.1. 加工水平

4.2. 分散—集中注意

4.3. 定向遗忘

5.学习与测验阶段的匹配因素

5.1. 感觉道变量

6.时间和刺激频数变量

7.被试特征

8.指导语

第二节不同类型记忆研究中的因变量1.感觉记忆研究中的因变量

2.短时记忆研究中的因变量

3.长时记忆研究中的因变量

4.工作记忆研究中的因变量

5.情景记忆研究中的因变量

6.语义记忆研究中的因变量

7.情绪记忆研究中的因变量

8.运动记忆研究中的因变量

9.元记忆研究中的因变量

10.内隐记忆研究中的因变量

第三节记忆研究的方法

1.传统方法

1.1. 回忆法

1.2. 再认法

1.3. 再学法

1.4. 重建法

1.5. 部分报告法

1.6. 记忆广度法

1.7. 分散注意法

2.实验性分离范式

2.1. 任务分离

2.2. 加工分离

3.内隐记忆的测验方法

3.1. 词干补笔

3.2. 知觉辨认

第四节记忆实验

1.不同报告方法的瞬时记忆容量

2.回忆法测数字记忆广度(验证是否7土2)

3.实验开发

由学生独立选择当前记忆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应用心理学实验产生软件(SuperLab,DMDX等),或自编程序,或利用现有仪器条件,开发出较高质量的实验并完成。撰写实验科研报告,争取公开发表.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实验、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