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汇编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汇编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汇编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

招生对象:招收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水平的复转军人以及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身体健康,反应灵敏,无色盲,色弱。

标准学制:三年

鉴定考核工种及其等级:

1.必考工种及等级:普通话二级乙等计算机操作员?

2.选定工种及等级:计算机?

一、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日常运营指挥工作的中级技能人才。车站值班员(中级)

二、专业基本要求

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了解城市轨道运输企业工作流程,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具有强烈的安全生产意识,重视环境保护,并能解决一般性专业问题。同时具有下列专业能力:

1.熟悉各类行车设备的名称、位置、功能并能熟练操作。

2.能对各类行车设备的故障现象做出准确描述,并报修及处置。

3.能通过行车监控设备对运营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4.能正确使用、保养车站各类机电设备,并报修、确认各类故障。

5.能对车站非运营期间的施工进行监督管理。

6.能根据实际状况和调度命令完成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作业。

7.能根据客流变化安全有序地组织乘客购票、乘车、换乘及进出站。

8.能及时处理车站的乘客纠纷等客运突发事件,并做好相关信息的上报、记录。

三、教学分析

四、课程设置及课时分配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说明:三学年共312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990学时占30%,实践教学为1054学时占70%。

五、教学环节总体安排

六、主干课程及主要实践教学内容简介

1、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主要学习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路网设计、线路与车站、车辆与供电、信号与通信、运行组织与经营管理、投资效益分析。

2、交通运输法

本书首先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交通运输以及交通运输法的发展,交通运输法律行为、关系和体系,明确了交通运输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从铁路、公路、

航空、海运、水运几种不同运输方式分别介绍了交通运输企业性质、设立、市场准入的规定、交通运输法律关系、交通运输运营过程中的具体法律规定、运输合同、国际运输公约,以及现代各种运输方式所涉及的建设和交通安全问题。既注重对重要的交通运输法律规定的法理解释,又结合具体的法律问题进行法理分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3、形体训练

形体训练是一项比较优美、高雅的健身项目,主要通过舒展优美的舞蹈基础练习(以芭蕾为基础),结合古典舞、身韵、民族民间舞蹈进行综合训练,可塑造人们优美的体态,培养高雅的气质,纠正生活中不正确的姿态。

4、铁路运输组织基础

主要讲解内容包括:货运基本作业、整车货物运输、货物集装箱和运输、货物运价与运输收入、货物装载的基本技术条件、超限超重货物运输、货物装载加固、鲜活货物运输、危险货物运输、货场管理、军事运输、货运事故处理与保价、水陆货物联运和国际货物联运。

5、铁路运输安全管理

本课程从安全教育需要出发,对我国铁路运输安全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工作进行了系统阐述,主要内容有:运输安全及其保障系统、运输安全管理方针、安全管理手段、安全管理的法规依据、安全管理体制和安全监察工作等。进而从安全科学管理的高度,对运输安全系统工程作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全面介绍,内容包括:运输安全系统分析、运输安全系统评价和运输安全系统管理。

6、普通话

取得普通话二级已等以上证书。

7、城市客运管理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的要求,立足于对城市客运管理过程所涉及的相关机理分析、规律总结与实践经验介绍,对城市客运管理进行了系统介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撑握综合客运体系的宏观与微观知识,为将来进一步从事城市客运领域的宏观管理与决策、工程设计与规划、日常运营管理与战术研究奠定基础。

8、地铁服务英语

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语法、车辆、线路、站务、客运服务等方面的英语基础知识。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方向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方向 辇伟恒 上海伟珂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上海201900 摘要:人类社会发展正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超前消耗、环境急剧恶化的空前挑战,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的现代城市规划,决定了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只能追求以公共交通为基础的高质量的可达性。具有多项显著优点的轨道交通(尤其是地铁运输模式),是解决大城市中心区域交通拥堵问题的最佳途径,但必须在依托改善既有公交系统、并通过优化网络便捷换乘而达到相互协调配合的前提下,注意降低它的建造运营成本。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s faced with population expansion,resource consumption,ahead of sharp deterio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of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der the guidance of modern city planning,decided our country in most areas of pursuing only to public transportation based on the high quality of sex.Has a number of advantages of rail transportation(especially the metro transport mode),is the city center area traffic congestion problems in the best way,but must rely on improving existing bus system,and by optimizing the network convenient transfer to coordinate each other under the premise,pay attention to reduce its operation cost.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轨道交通;建造运营成本 Key words:sustainable development;city planning;rail transit;operation cos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作为文明历史发展中的崭新时代,城市的诞生宣告了人类生存方式的彻底变革,也由此开创了城市建设与规划的初始形态。今天,伴随全球化的大潮,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人口迁移与国土城市化过程,充满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实践,越来越体现出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交通是现代城市规划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各方面处于跳跃式发展的人口大国,科学地制定切合实际又具有前瞻性的城市交通规划,意义尤其重大深远。 主要以上海市为例,城市化加速背景下城市交通规划面临的重大选择作为切入点,对如何进行城市格局系统规划和解决轨道交通与现存城市公交系统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如何经济、优化地建造与运营城市轨道交通,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描述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 一、概述 1、1、专业名称及含义 1、专业名称: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 2、专业含义:本专业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领域,培养拥护党得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得,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能够满足市场需求、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发展趋势得高技能人才。 1、2、招生对象 本专业中级工起点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且身体健康,反应灵敏。 1、3、学制 学制两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珠三角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业,培养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领域中生产、服务、技术与管理第一线上所需得,主要从事设备得安装、调试、运行、维护、运行组织与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得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得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具体达到以下要求: 2、1、基本素质要求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得领导,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觉悟与良好得思想品德与正确得荣辱观,具有敬业精神、团队精神与求索精神,具有认真得学习态度与艰苦奋斗得精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自律谦虚,有良好得人际沟通能力与一线岗位适应能力,有较好得文化修养与健康得心理素质,有良好得行为习惯与健康得体魄。 2、2、职业岗位知识要求 (1)专业能力:了解城市轨道运输企业工作流程,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与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具有强烈得安全生产意识,重视环境保护,并能解决一般性专业问题。培养面向城市地铁、工程公司、国营铁路、地方铁路等企事业单位,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能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信号设备生产、安装、调试、维修养护、管理及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改造等工作,具有较强得城市轨道交通信号设备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技术条件、维护标准、施工工艺等专业技术理论知识与较强得城市轨道交通信号设备安装、调试、日常养护、故障处理及检维修等实践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全面发展得高端技能型专门

世界发达城市轨道交通三大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在对世界发达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模式进行定性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多元化、运营市场和管理法制化三大发展趋势,以求对快速发展的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有所借鉴。 关键词:世界城市;轨道交通;趋势随着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轨道交通在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等方面不断发展并走向成熟和完善。世界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呈现以下三大发展趋势。一、世界发达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多元化趋势———多元化的投资共同推动轨道交通投资和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之初,其投资主体比较单一,有的由私人主体来投资,有的由政府财政直接投资。随着轨道交通规模的越来越大,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和提高轨道交通的效率,很多城市轨道交通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等共同投资。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已成为世界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 1·轨道交通的准公共产品性质要求投资主体多元化。轨道交通是一种准公共产品,政府在投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轨道交通又可以进行如对沿线进行商业开发的商业化经营,因此决定了轨道交通投资需要政府和社会资金的共同参与,也就是说只有多元化投资才符合这种准公共产品的运行特点。实际上,许多城市政府积极鼓励社会资本介入轨道交通的投资,而政府只是投入少部分起导向作用的资金。 2·通过多元化投资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随着轨道交通的建设规模逐步增大、所需资金越来越多,政府和社会资本一般都不可能独资建设。通过由政府独家投资变为面向社会筹资而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可以解决资金问题,也可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东京都的地铁建设在前期主要由政府投资,但在地铁网络形成规模、地铁经营走向私有化后,1991年后新决定的新线建设部分所需巨额资金则大部分依靠企业债务筹措,即主要来自政府长期贷款、政府无息贷款、民间资金和政府补助金。3·投资多元化可以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可以发挥各个投资主体的优势,同时又可以相互监督和约束,从而使轨道交通更有效率。实际上,私人资金的介入不但能弥补政府资金不足的问题,更大的作用在于促使轨道交通经营效率的提高。欧洲城市早期轨道交通建设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如伦敦世界第一条包括后来的几条轨道交通线均由私人来投资。现在,为了提高轨道交通的效率,欧洲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多元化趋向明显,其投资来源除了政府的财政支持外,越来越趋向于吸引私营公司的资金参与轨道交通建设,其结果自然提高了运行的效率。又例如,为提高轨道交通运营效率,东京市政当局根据不同路段的资金投入和回收情况,在投资环节尽可能的鼓励私人资金介入。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目前轨道交通也正朝向多元化投资方向发展,但多元化的领域仍不够宽、投资渠道还不够通畅。中国城市要努力创造条件,积极进行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上海轨道交通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二、世界发达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市场化趋势———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以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能力在轨道交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的采取完全的国有垄断经营模式,有的采取市场化经营模式,有的介于这两者之间。现在,很多城市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以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在轨道交通运营上引入市场机制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1·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动轨道交通经营市场化。很多城市轨道交通通过招投标等多种方式引入竞争机制,促使轨道交通经营主体通过相互竞争提高运营效率。日本和东京市政当局在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中尽可能的引入竞争机制。除了鼓励私人资本参与市郊铁路的建设,日本铁道公司(jr)也吸收了很多私人股本。即使国有的市区地铁线路,也分成两家主体进行管理,使之相互竞争。2·打破垄断以促进轨道交通经营市场化。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轨道交通运行实践的变化,政府垄断经营或者政府干预太多使建设和运营成本相对较高而效率却很低,结果导致亏损越来越大。为了使轨道交通更有效率,有关部门改变政府或其他组织独家经营的方式,尽量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想法设法打破垄断。 3·运用轨道交通市场化经营放大资金的乘数效应。政府资金毕竟有限,通过市场化的经营,可以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积极参与,这些社会资金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能够更好的经营,其结果必然放大了政府资金的乘数效应。 4·通过轨道交通经营市场化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市场化的经营方式充分考虑到了市场经济规律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 交通运输部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8年第8号)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已于2018年5月14日经第7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 部长李小鹏 2018年5月21日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保障运营安全,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文件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应当遵循以人民为中心、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经济舒适的原则。

第四条交通运输部负责指导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所在地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者城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以下统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运营基础要求 第五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建设规划征求意见阶段,应当综合考虑与城市规划的衔接、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需求、运营安全保障等因素,对线网布局和规模、换乘枢纽规划、建设时序、资源共享、线网综合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线路功能定位、线路制式、系统规模、交通接驳等提出意见。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审批征求意见阶段,应当对客流预测、系统设计运输能力、行车组织、运营管理、运营服务、运营安全等提出意见。 第六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中应当设置运营服务专篇,内容应当至少包括: (一)车站开通运营的出入口数量、站台面积、通道宽度、换乘条件、站厅容纳能力等设施、设备能力与服务需求和安全要求的符合情况; (二)车辆、通信、信号、供电、自动售检票等设施设备选型与线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国向外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交通: 摘要拥堵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各大城市发展 的“瓶

颈”。如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将严重影响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要有前瞻性,要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各大城市自身特点来确定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通过近几年对轨道交通的亲自参与和了解认识,现分析一下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特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关键词:轨道交通,发展现状,未来趋势,问题及原因,建设历程 1、前言 21世纪以来,具有节能、快捷和大运量特征

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愈趋受到众多城市的 关注。城市轨道交通是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有轨电车、单轨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和磁浮系统。由于畅通、高效、可靠的交通出行不仅是出行者选择出行方式的基础,更是城市交通管理者追求的目标,所以,城市轨道交通凭借快速、便捷、安全、运量大和运输效率高等特性,成为城市公共交. 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已经运营轨道交通的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乘坐轨道交通出行。[1]

2、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历程 起步——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筹备北京地铁网络地铁建设,在1965-1976年建设了北京地铁一期工程(54Km)。随后建设了天津地铁(7.1Km,现已拆除重建)、哈尔滨人防隧道等工程。该阶段地铁建设以人防功能为指导思想。 发展——19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仅有上海、北京、广州等几个大城市规划建设轨道交通。该阶段地铁建设开始真正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专业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申请广州市示范性建设专业自评报告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2008年10月 目录

一、专业发展与基本概况 (一)专业发展历程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广州市市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也是华南地区唯一以轨道交通专业为特色的高职院校。作为铁路行业的老牌院校,我校自1975年开始开办铁道运输专业,至今已有30余年的办学历史,先后为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柳州铁路局等铁路企业培养了几千名运营管理类技术骨干。 为适应广州地铁建设与运营需求, 1995年我校与成立不久的广州地铁公司合作开办了地铁运输大专班,是国内最早开办订单式地铁运输班的院校之一。目前该班大部分学生已成为广州地铁、深圳地铁运营管理部门技术管理骨干力量。学院成立后,2001年开始招收铁道运输高职学生43人,其中被深圳地铁、广州地铁录用的32人均已成为公司业务骨干。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蓬勃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我院本着服务区域经济,瞄准市场需求的原则,在实力较强的“铁道运输”专业师资和实训条件基础上加大专业规划和建设力度,2004年按照教育部批准的高职专业设置目录正式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招生。多年的专业沉淀以及遍布在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优秀毕业生为专业赢得了声誉。贴近企业的办学思想使专业呈现出“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局面(见表1)。 表1 近三年运营专业学生招生、就业情况 (二)专业基本概况 1.专兼职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本专业现有学生486人,专任教师12名,其中具有“双师”素质教师8人,占67%,具有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7人,占58%;主讲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5人,占42%;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管理及相关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管理及相关问题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是人们出行的重要载体,每天需要面临庞大的运输需求, 做好交通运输组织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对当前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管理问 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轨道交通;交通运输;运输组织;组织管理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在很多外来务工人员都在不断的涌入城市来获得更多的 工作机会,而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有限的,这就会造成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比如 轨道交通很难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人员需求,造成交通阻塞、出行困难以及公共资源紧张等 情况,因此为了能够满足人们改善交通状况的需求,城市应该下大力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管理工作,为人们的出行和日常生活创造便利的交通条件。 1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调度调整原则 在轨道交通运营组织中,快速、安全、全面是调度调整工作开展当中的重点原则:第一, 安全。安全是轨道交通运营过程当中的重要生命线,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在具体运营调整中 都需要将该项工作放在首位,保证设备、乘客以及行车安全;第二,快速。在行车调整过程中,需要保证故障处置、反应以及信息报送的快速性,对事发初期的关键时间进行把握,最大程 度控制影响范围;第三,全面。在行车组织调整时,在具体行车调度方面需要具有大局观,避 免出现仅对设备故障与突发事件进行关注、而忽视其余因素影响的情况;第四,服务。在运营 过程中,安全是基础,服务是宗旨。发生影响运营事故事件时,需要能够对乘客与服务的影 响进行考虑,及时将相关信息告知给乘客,最大程度减少对乘客服务的影响。 2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管理的问题 目前城市面临的交通问题对人们的出行体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让城市进一步发展的 步伐受到阻碍,由于城市人口众多,因此交通拥堵问题成了首要的问题,再加上随着人们生 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现在拥有私家车的家庭越来越多,很多时候人们出行不再选用公共交通 工具而是采用私家车出行,这就会造成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其次城市秩序比较混乱,秩序 的混乱除了交通管理部门的责任以外,还与其他部门存在一定的关系,再加上很多不遵守交 通规则的情况就会造成交通混乱。最后是城市轨道交通不健全,虽然轨道交通优点众多,但 是轨道交通建设路线短缺,同时公共交通工具的运载能力也不高,还会因为各种原因停运或 者时间不准时,再加上一些交通事故的发生都会降低城市居民的出行质量。 3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管理的提升对策 3.1网络化的行车组织 网络化列车运行具有系统联动性、时空关联性、调度指挥集中性、管理的严格性、服务 的安全可靠性、列车延误传播的广泛性等特性,相比于未成网运营的情况,单线故障更容易影 响线网中的其他线路行车。为了对网络化的运输生产活动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和实行有效监控,当前的规章和架构因客流强度增大、信号等设备样式增多、管理幅度扩大等原因都无法满 足网络化的行车组织,行车计划、列车运行图、列车运行调度都需从线网角度重新考量,规章 及职责分工需从四个方面加强统筹:网络化《行车组织规则》的编制、以行规为基础统一行车 设备标准、OCC调度人员配置及岗位职责、线网TCC协调监督职能。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

为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功能和技术要求,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本规范不适用于高速磁浮系统的建设和运营。 1.0.3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应满足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要求,并应做到以人为本、技术成熟、经济适用。 1.0.4 城市轨道交通应经验收合格后,才可投入使用。 1.0.5 本规范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基本要求,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尚应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 城市轨道交通urban rail transit 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 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 2.0.2 建设constru ction 新建、改建和扩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安装、 调试验收和试运行,包括车辆和机电设备的采购、制造。 2.0.3 运营opera tion 为实现安全有效运送乘客而有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3.0.1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3.0.2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应明确城市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关系、发展模式和不同规划期的发展目标,提出网络规划布局以及线路和设施等用地的规划控制要 求。 3.0.3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应以乘客需求为目标,应做到资源共享和方便乘客使用。 3.0.4 城市轨道交通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应确保正常使用时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的要求。 3.0.5 城市轨道交通应采用质量合格并符合要求的材料与设备。 3.0.6 城市轨道交通应具有消防安全性能,应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应具备乘客和相关人员安全疏散及方便救援的条件。 3.0.7 城市轨道交通应采取有效的防淹、防雪、防滑、防风雨、防雷等防止自然灾害侵害的措施。 3.0.8 车辆和机电设备应满足电磁兼容要求,投入使用前,应经过电磁兼容测试并验收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城市不断地发展和壮大,使得区域间人员流动日益增多,城市交通流量迅速扩大。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无法满足持续增长的地面交通道路需求,于是城市轨道交通营运而生。本文将在回顾梳理城市轨道交通精彩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问题;发展趋势;分析 [DOI]10.13939/https://www.360docs.net/doc/417258677.html,ki.zgsc.2015.04.053 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地铁上的城市”已成为城市现代化的基石。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更是为轨道交通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成为真正的朝阳产业。伴随着政府适时提出并且制定了一系列国产化政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不断促进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发展。 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城市轨道交通是以电能为动力,通过铺设固定轨道线路,采取轮轨运转方式,配备专用运输车辆以及专业服务设施,主要用于城市区域内客运服务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设施。其具有运量小、速度慢、污染大等多方面的缺点也不能有效解决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具有运量大、速度快、舒适性好、安全性高、节能环保等优势按照车辆类型、技术参数以及运送范围等不同特征,城市轨道交通可以分为轻轨、地铁、有轨电车、单轨以及磁悬浮列车等。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用16年时间历程。起步阶段,于1965年北京地铁1号线,目前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开始建设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真正以城市交通为目的的地铁项目开始建设。建设高潮开始阶段,20世纪90年代,沈阳、天津、南京、重庆开始计划建设轨道交通项。调整阶段,1997年年底,提出以深圳地铁1号线(19.5km)、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24.5km)和广州地铁2号线(23km)开始启动。建设高潮阶段,1999年之后,全国已建和在建轨道交通项目的城市有10个,超过前30年建设度和规模。 2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问题 2.1规划不合理 轨道交通因为交通设施的不同,存在着不可移植性等特点。这种特点就导致了在规划阶段如果规划不合理,就不能发挥规划引导作用。部分规划不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因为布局不尽合理,丧失了对于城市交通压力缓解的作用,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有的时候甚至造成交通堵塞。

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 展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交通运输是城市基本职能和物质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运输具有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交通运输决定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在城市形成之后,则要求交通技术水平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任何一种交通工具的出现都有一定的社会背景,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并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从地下铁道诞生以来的100多年间,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方式。每一种轨道交通方式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各轨道交通系统相互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由于缺乏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对各种轨道交通存在很多模糊的认识,不但概念不清楚,而且叫法也不统一,统计数据混乱,给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及选择合理的轨道交通方式带来严重的障碍。因此,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和定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不但可以清晰地阐明各种轨道交通的特点,而且有助于深化对各种轨道交通的了解,澄清对各种轨道交通的模糊认识,为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选型提供理论依据。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以及经济建设世纪目标的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经济的发展将会伴随更大的都市化,促进了城市的建立和发展,200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4亿6千万。目前,约有40个城市归类为大城市,人口超过100万,其中8个城市人口超过300万。由于城市经济区域布局的变化以及大城市的聚集和辐射效应越来越强烈,城市流动人口大为增加,居民出行更为频繁,城市交通需求的矛盾也就越来越突出。同时,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的工作节奏也越来越快,时间观念越来越强。因此,需要准时、安全、快捷的交通方式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 在我国,由于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各种运输量增加很快,非凡是市内客流量成倍或成几十倍的增长,加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公共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的影响了经济建设的进程。另外,由于城市内部建筑物密度大,非凡是老城区,各种建筑物、构造物比比皆是,城市里的剩余空间越来越小,旧城改建十分困难。因此,发展地下铁道及轻轨交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轨道交通的形式与特点 一般地,特大城市非凡是首都、直辖市及省会城市都是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天天进出市区的上班族和进行商业活动的人员及各种流动人员数量十分庞大,为了输送如此数量的旅行人员,应该分地区、分区域、分路段,根据客流需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考虑环保等要求,合理选择相应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照轨道建筑物在城市内所处的空间位置、能够满足的运量大小、运行方式、轨道结构、治理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地下铁道、现代有轨电车、单轨交通、小型地铁以及轨道新交系统。 (1)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迅速增多。除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长春、大连、深圳、重庆、南京等10个城市外,尚有杭州、沈阳、成都、哈尔滨、西安、厦门、苏州、青岛、东莞、宁波、佛山、石家庄、郑州、长沙、兰州等33个城市正在建设、筹建或规划中。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课程性质:必修 学时:总学时64课时 适用专业:三年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学分: 二、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是轨道交通专业的学生必须了解与掌握的一项重要业务技能。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并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材与最新研究成果相结合、教师与业界精英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相结合等原则,着力提高教学效果。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性教学和理论知识的拓展提高,加上课堂讨论、课内外练习、小组研究,使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信号系统与通信系统的相关知识,能够对城规交通的运营管理有较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并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确保列车的运行安全和行车效率,为将来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指挥和管理设备维护等工作提供知识保障。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专业相关工

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本课程的具体设计是以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为主线,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工作要求相结合展开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为车站售检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售检票作业、车站计算机(SC)操作、车站票卡和票款的管理等若干项目。同时又充分考虑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每个项目的学习都以工作任务为活动载体,以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各环节引出专业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通过校内实训、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采取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强化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更好地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的各种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站务员岗位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达到城市轨道交通站务员岗位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培养学生城市、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思想品质,树立安全和服务意识。 (二)能力目标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的相关知识 能执行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规范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班级:70971 姓名:刘奎学号:200907071006 交通运输是城市基本职能和物质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运输具有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交通运输决定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在城市形成之后, 则要求交通技术水平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任何一种交通工具的出现都有一定的社会背景, 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并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从地下铁道诞生以来的100 多年间, 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方式。每一种轨道交通方式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各轨道交通系统相互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 由于缺乏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 缺乏统一的标准, 因此, 对各种轨道交通存在很多模糊的认识, 不但概念不清楚, 而且叫法也不统一, 统计数据混乱, 给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及选择合理的轨道交通方式带来严重的障碍。因此, 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和定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不但可以清晰地阐明各种轨道交通的特点, 而且有助于深化对各种轨道交通的了解, 澄清对各种轨道交通的模糊认识, 为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选型提供理论依据。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以及经济建设世纪目标的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经济的发展将会伴随更大的都市化,促进了城市的建立和发展,200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4亿6千万。目前,约有40个城市归类为大城市,人口超过100万,其中8个城市人口超过300万。由于城市经济区域布局的变化以及大城市的聚集和辐射效应越来越强烈,城市流动人口大为增加,居民出行更为频繁,城市交通需求的矛盾也就越来越突出。同时,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的工作节奏也越来越快,时间观念越来越强。因此,需要准时、安全、快捷的交通方式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 在我国,由于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各种运输量增加很快,非凡是市内客流量成倍或成几十倍的增长,加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公共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的影响了经济建设的进程。另外,由于城市内部建筑物密度大,非凡是老城区,各种建筑物、构造物比比皆是,城市里的剩余空间越来越小,旧城改建十分困难。因此,发展地下铁道及轻轨交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轨道交通的形式与特点 一般地,特大城市非凡是首都、直辖市及省会城市都是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天天进出市区的上班族和进行商业活动的人员及各种流动人员数量十分庞大,为了输送如此数量的旅行人员,应该分地区、分区域、分路段,根据客流需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考虑环保等要求,合理选择相应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照轨道建筑物在城市内所处的空间位置、能够满足的运量大小、运行方式、轨道结构、治理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地下铁道、现代有轨电车、单轨交通、小型地铁以及轨道新交系统。 (1)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迅速增多。除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长春、大连、深圳、重庆、南京等10个城市外,尚有杭州、沈阳、成都、哈尔滨、西安、厦门、苏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与趋势

摘要:21世纪以来,具有节能、快捷和大运量特征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愈趋受到众多城市的关注。本文通过系统地梳理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给国内二线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与规划提出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 1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综述 1.1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世界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已有14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兴盛、衰退和复兴这样一个螺旋式的发展过程。 诞生(1863-1924) 第一条地下式铁路运营路线于1863年在伦敦通车,此后欧美城市纷纷借鉴,城市轨道交通得到了较快发展。其间,有13个城市建设了地铁,还有很多城市开始发展有轨电车。 停滞(1924-1949) 战争的爆发以及汽车工业的发展,轨道交通因投资高、建设周期长而导致了停滞和萎缩。这一阶段只有5个城市发展了地铁,有轨电车也停滞不前,有些线路还被拆除。 逐步发展(1949-1969) 二战后,各国小汽车快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交通问题,诸如道路拥挤、停车困难,影响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这一时期,城市轨道交通又得到了重视,从欧美扩充到南美和亚洲,如巴西、日本、中国等,二十年间共有17个国家新建了地铁。

高速发展(1970年至今)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确定了发展轨道交通的方针,立法解决轨道交通的资金来源问题,同时,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轨道交通的发展。轨道交通又扩展到了大洋洲的澳大利亚。 1.2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历程 起步——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筹备北京地铁网络地铁建设,在1965-1976年建设了北京地铁一期工程(54Km)。随后建设了天津地铁(7.1Km,现已拆除重建)、哈尔滨人防隧道等工程。该阶段地铁建设以人防功能为指导思想。 发展——19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仅有上海、北京、广州等几个大城市规划建设轨道交通。该阶段地铁建设开始真正以城市交通为目的。 政府调控——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一批省会城市开始筹划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纷纷进行地铁建设的前期工作。由于要求建设的项目较多且工程造价高,1995年12月国务院发布国办60号文,暂停了地铁项目的审批。同时,国家计委开始研究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政策。该阶段为政府通过研究制定相应政策来指导地铁的规划建设。 建设高潮——1999年以后,国家的政策逐步鼓励大中城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全国己建有轨道交通的城市达10个,新申请立项准备建设的城市有8个。该阶段地铁建设速度大大超过之前的30年。 2建轨道交通城市特征比较 2.1国内以大城市与省会城市为主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参考 答案)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5:CDDDB 6—10:DABCD 11—15:CACAD 16—20:BCADB 21—25:ABCBC 1、多项选择 1、 ABD 2、CD 3、BCD 4、ABCD 5、ABC 6、 CD 7、ABD 8、ABCD 9、AD 10、ACD 11、 ABD 12、ABCDE 13、ABCDE 14、ABCD 15、ACD 16、 ABCD 17、ABD 18、BD 19、ABC 20、ACD 21、 ABCD 22、ABCDG 23、ACD 24、ABC 25、ABC 2、判断题 1——5:√××√√ 6——10:√×√×√ 11——15:××√√× 16——20:√×××(没有19题)21——25:×√×√× 26——30:×√√××

4、名词解释 1、正线:指连接所有车站,贯穿运营线路始终点,供车辆载客运行的线路。 道岔:指引导列车由一条线路转向另一条线路的设备。 联锁:指使信号机、道岔、进路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关系。 进路:指列车在车站或者车辆基地运行的路径。 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指在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用于城市客运交通的系 统。 3、限界:是一种规定的轮廓线,这种轮廓线以内的空间足以保证城市轨道列车安全运行的 尺寸。 4、自动售检票系统:指由计算机集中控制实现自动购票、检票、计费、统计分析、清分结 算等管理问题而建立的一套满足票务发展及管理需求的系统。 5、车挡:指保证行车安全在线路尽头设置的设施。 6、警冲标:为了防止停留在一线上的机车辆与邻线行驶的机车辆发生侧面冲撞而设在两条 线路交叉处的一种信号标志。 7、闭塞:指为了防止列车在区间线路上发生迎面相撞和同向追尾是鬼,采取一定规律组织 列车在区间运行的方法。 分界点:为保证行车安全和提高区段通过能力,将线路划分为区间的设施。 8、闭塞分区:两个相邻车站之间的区段划分成若干个小段,每一个小段就称为闭塞分区。 9、城市轨道交通车票;是乘客享受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的有效凭证,记录乘客乘车行程和资 费等相关信息。 10、大客流:指车站在某一时间段集中到达的,客流量超过车站正常客运设施或客运组织措 施所能承担的客流量时的客流。 11、高铁(高速铁路)——指新建设开行250km/h及以上动车组列车,初期运营速度不小 于200km/h的客运线路。指的是铁路线路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地位与任务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门专业课程,作为轨道交通运输组织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运输与管理专业的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对轨道交通车站、车站管理、新线操作接管、车站设备设施管理、车站行车作业、车站客运作业、车站票务作业、车站施工管理、车站安全管理、车站综合管理有初步的了解。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较好地胜任车站的各个工作岗位。 (二)课程简述 1.课程目标: 1)提高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的熟悉度和认识度;掌握车站设施管理、车站施工管理、车站安全管理、车站综合管理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树立起良好的设备安全观念;乘客的安全意识教育等。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注意补充反映教育规律的典型案例进行教学,注意课堂教学与实操演练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教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法: 工学结合、项目教学、多媒体教学等。 (三)教学要求及时数分配 第一章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概述 教学内容: 第一节轨道交通发展简史 第二节轨道交通车站的设置 第三节轨道交通车站的功能 第四节轨道交通车站的结构 第五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系统 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 2.理解轨道交通车站的设置原则。 3.掌握轨道交通车站的功能。 教学重点:轨道交通车站的设置原则 教学难点:轨道交通车站的结构 第二章轨道交通车站管理概述 教学内容:

第一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概述 第二节轨道交通车站管理模式 第三节轨道交通车站组织架构及岗位设置 第四节轨道交通车站运作流程 教学要求: 1.了解城市轨道交通不同的运营管理模式; 2.理解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特点; 3.掌握轨道交通车站运作流程。 教学重点: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特点 教学难点:轨道交通车站运作流程 第三章轨道交通新线车站接管 教学内容: 第一节工程介入 第二节进驻车站 第三节车站三权移交 第四节车站开通运营准备 教学要求: 1.了解工程介入的目的; 2.理解新线筹备站务人员的工作职责; 3.理解三权移交的含义。 教学重点:车站三权移交 教学难点:新线筹备站务人员的工作职责 第四章轨道交通车站设备设施管理教学内容: 第一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介绍 第二节轨道交通车站设施介绍 第三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设施巡视 第四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设施维护 教学要求: 1.了解车站设备设施的种类; 2.理解车站设备的保养维护; 3.掌握车站设备设施的巡视要求。 教学重点:车站设备的保养维护 教学难点:轨道交通车站设备设施巡视

城市轨道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土木工程与建筑系 课程论文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2014 年 2 月 城市轨道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各大城市发展 的“瓶颈”。如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将严重影响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要有前瞻性,要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各大城市自身特点来确定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通过近几年对轨道交通的亲自参与和了解认识,现分析一下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特点、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轨道交通,发展现状,未来趋势,问题及原因,建设历程 1、前言 21世纪以来,具有节能、快捷和大运量特征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愈趋受到众多城市的

关注。城市轨道交通是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有轨电车、单轨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和磁浮系统。由于畅通、高效、可靠的交通出行不仅是出行者选择出行方式的基础,更是城市交通管理者追求的目标,所以,城市轨道交通凭借快速、便捷、安全、运量大和运输效率高等特性,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已经运营轨道交通的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乘坐轨道交通出行。 2、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历程 起步——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筹备北京地铁网络地铁建设,在1965-1976年建设了北京地铁一期工程(54Km)。随后建设了天津地铁(7.1Km,现已拆除重建)、哈尔滨人防隧道等工程。该阶段地铁建设以人防功能为指导思想。 发展——19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仅有上海、北京、广州等几个大城市规划建设轨道交通。该阶段地铁建设开始真正以城市交通为目的。 政府调控——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一批省会城市开始筹划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纷纷进行地铁建设的前期工作。由于要求建设的项目较多且工程造价高,1995年12月国务院发布国办60号文,暂停了地铁项目的审批。同时,国家计委开始研究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政策。该阶段为政府通过研究制定相应政策来指导地铁的规划建设。 建设高潮——1999年以后,国家的政策逐步鼓励大中城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全国己建有轨道交通的城市达10个,新申请立项准备建设的城市有8个。该阶段地铁建设速度大大超过之前的30年。 3、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全国现已有14座城市54条线1688公里轨道交通系统投入运营,而在上世纪80年代前,我国轨道交通只有北京的40公里地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开始进入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大运量、高效率、低污染等优势,迅速成为许多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首要选择,并在我国形成以地铁、城市快速铁路、高架轻轨等为主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目前还有15个城市的轨道交通项目正在建设,建设项目总长度1500多公里。据国内26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规划,到十二五结束,我国计划新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总长度将近2600公里,估计总投资约1.27亿元,北京、上海、广州三座城市规划以每年40公里的速度建设轨道交通,如此速度在国际上也是罕见的。除里程增加外,我国的轨道交通也由地铁一种形式向多样化发展,如北京的地铁、大连的快速轻轨、重庆的跨座式单轨、上海的磁悬浮等。 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但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由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史比较短、经验也不足,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独立自主的。 城市轨道交通制造产业,很多城市轨道交通的车辆、通讯信号、控制等系统,以及盾构等设施、设备都是从不同国家引进的。标准不同制式不同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可能给建设和运营管理留下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安全隐患。 为解决好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建设部将从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方面的法规、政策,继续完善有关安全标准体系、职业安全防护标准等方面加强工作,以进一步促进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合理性、安全性。 4、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进入21 世纪,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发展阶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车站站务服务方向) 专业教学方案(征求意见稿) 一、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日常运营管理、站台服务工作的中高级技能人才。 二、学制及招生对象:三年(高中)、四年(初中) 三、职业能力: 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熟悉城市轨道站台服务工作流程,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重视环境保护,并具有独立解决非常规问题的基本能力;能指导他人进行工作或协助培训一般操作人员。同时具有下列专业能力: 1.能通过调度中心或车站行车监控设备对运营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2.能及时发现运营中的问题,并通过相关的技术手段进行调整,恢复运营秩序。 3.能对各类行车设备故障产生的影响做出判断,并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正常运营。 4.能在出现大客流、火灾、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保证乘客人身安全。 5.熟练掌握全线FAS、BAS、AFC等机电设备的功能和应急操作方法。 6.熟练进行票务管理服务。 四、专业教学主要课程模块:

五、实训设备配置

六、教学组织与管理 1、专业教学采取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仿真或企业实境中学习,渗透企业文化、职业素养教育,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2、教学组织采取校企交替方式进行,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在校内训练,综合技能安排企业见习、顶岗实习等方式进行。 3、学习评价由企业和学校工作组织开展,采取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方式。学习结束组织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