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综合体

生态旅游综合体
生态旅游综合体

生态旅游综合体发展模式探讨(上)

大地风景国际咨询集团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院董双兵

翟蕾翟燕

生态旅游综合体(Ecotourism Complex),是以自然的、文化的原生态资源为吸引物,以度假、居住为重要手段,强调综合效益,以旅游业为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要推进生态旅游综合体的建设,进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改善原住民生活条件,提升区域经济水平,首先就要弄清生态旅游综合体的内涵及特点。

生态旅游综合体的三个特征

以原生态资源为引擎。与其他综合体一样,生态旅游综合体具有较强的复制能力,而不同综合体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核心竞争力的原生态资源的不同。与城市综合体、商业综合体等不同的最大特点,是生态旅游综合体是以自然的、文化的原生态资源为吸引物。因此,生态旅游综合体适合的街选址,往往是那些具有原生态特性的山地、乡村、森林和滨海地区。由于这种吸引物对其他产业、一大部类、二大部类都产生重要影响,能带动地产、餐饮、休闲娱乐、会议会展、会所服务以及其他服务业的共同发展,这种吸引物也可以称为引擎或者孵化器。

对中心城市的依附特点明显。生态旅游综合体大多数不是目的地,它的辐射范围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一般为距离城市外围生活区在1—2小时车程范围内的旅游度假区,或者本身就是以度假为目的,作为中心城市的次级生活区域。从它的主要游客类型上来看,要么是长期停留的度假游客,要么是旅居者身份的常驻居民。

是旅游业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从旅游业发展的生命周期来看,生态旅游综合体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它产生于旅游业发展的不成熟阶段,并跳过一般性的大众观光旅游层次,直接进入休闲旅游阶段。同时,随着综合体的成熟,旅游业对区域的综合拉动机制日益成熟。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生态旅游综合体也极有可能转换成休闲综合体(Leisure Complex),进而变成具备一定游憩功能的城市综合体(Urban Complex),在没有严格的限制的情况下,有可能带动生态

旅游综合体变成卫星城或城市新区。因此,生态旅游综合体又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产物,是对人居环境改善的必然要求,是城市化的重要催化剂。

生态旅游综合体四种开发模式

滨海(水)度假综合体。我们讲“无水不休闲”,就在于高质量的旅游产品都是围绕“水”文章展开的。滨海度假综合体在西方发展历史较长,因此也最为成熟,甚至有一些已经成为度假目的地,某些滨海旅游小城就是围绕滨海度假综合体发展起来的,加勒比海、地中海、库塔海滩、皮皮岛等都是典型的代表。国内也有一些比较成熟的

开发案例,比如珠海的海泉湾温泉度假区主打滨水温泉,亚龙湾、海棠湾等区域也形成了综合开发规模。有的产品已经延伸至海上,一些大型海上、水上俱乐部以非地空间演变为滨水度假综合体。

GBG-TOWN模式或古(小)镇旅游综合体。小镇不是单纯的古建筑、老街,而是以山水、田园为背景,着重体现原生态的生存、生活方式。小镇模式通常有几种类型:以森林、草原、山水为资源依托的“绿色小镇(Green Town)”;以海洋、湖泊为依托的“蓝色小镇(Blue Town)”;以注重原生态生活方式的古镇、老街发展起来的“灰色小镇(Gray Town)”。其特点就是以古镇为引擎,崇尚生态与文化的

融合。古(小)镇旅游综合体,本质上是一种由外到内、由内到外的双驱模式,即,旅游业驱动依靠的古镇,而旅游业在市场上实现的动力实际上又靠的是强调人居环境的小镇。换句话说,古镇模块解决的是“聚集”问题,小镇模块解决的是“发散”问题,其核心是“度假”而不是“地产”,这种GBG-TOWN模式的主要吸引力也就变成房屋的“生态位”,而非房屋本身。因而,GBG-TOWN模式强调的是原生态

资源的垄断性应用。

生态农业综合体或者农业型生态旅游综合体。主要是以第三阶段的乡村旅游产品即田园度假为特征,比如以熏衣草著名的日本富田花园农场、法国的赛尔、盛产红酒的意大利Chianti等,还有一些是以生态农业、科技农业的精致化应用为特点的旅游综合体。实际上,生态农业旅游综合体特殊之处主要体现在它把乡村旅游的几个发展阶

段的具体形态,通过一种综合性的方式整合在一起,将乡村旅游的观光旅游产品、乡村休闲方式以及现代服务设施引入田园。

山地度假综合体。山地在海洋、湖泊、森林、草甸、温泉等各类资源当中,居于核心的位置。地球表面多山,山体差异化程度较高,各种山地资源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山地度假旅游产品,各有特色。围绕山地,产生了影响力极大的滑雪胜地、温泉胜地,如瑞士的达沃斯。

应当指出的是,这里仅列出特征较明显的几类,同时,这几种类型的划分也并不严格,比如随着养生度假旅游的兴起,一些宗教文化旅游区已经向宗教文化旅游综合体方向发展,但因为其文化的原生性,也可归为生态旅游综合体的范围。

生态旅游综合体发展模式探讨(下)

1. 生态旅游综合体模型解构

笔者认为,明确生态旅游综合体的特征固然重要,但是弄清它的模型结构及其这种对旅游业要素的作用机制应用于实际项目开发当中,尤为重要。一方面,传统观光旅游业及单一产业的开发升级到综合性的旅游地产开发,表现为旅游业与地产业、度假业、酒店业、会所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紧密融合;另一方面,生态旅游综合体之所以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就在于在这种模式结构中,除了引擎之外,各种构成元素是相似甚至相同的。换句话说,以生态本底和文化资源为基础,通过其他要素的组合,形成生态旅游综合体的标准范式,这就是

“Eco + X”模式(X是功能要求)。一般地,生态旅游综合体包含六大功能要素:

文化创意业态。本质上是以文化创意为特点的商业形态,往往通过民俗商街、创意街区来实现,但随着纵深发展,文化创意业态已经呈现出从集中到分散的特征,林盘会所、田园农舍、乡村创意工厂也成为文化创意商业形态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化创意业态的成熟,同时也将主题娱乐、影视、工艺美术、歌舞演艺等细分产业融入其中,丰富了生态旅游综合体的内容。

养生地产。养生地产是伴随老龄化社会出现而成为市场热点,城市环境令人抑郁、空气质量差、生活节奏快、出行拥挤,噪声污染严重,老年人需要安静的环境,导致养生级的度假地产保持较高的热度。不过,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养生已经由传统的老年市场扩大到一般人群,既养生又养心,按照养生的要求来做地产,实际上也是人们对自我价值再认识的过程。

度假酒店。对度假产品的配给,生态旅游综合体不同于其他旅游综合体,其对度假酒店的要求更高,除了垄断性应用原生态资源外,还要配备差异化的硬环境、做到极致的人性化服务,成为生态旅游综合体度假酒店最具竞争力的要素。比如分布在世界的悦榕庄、阿曼酒店及相似品质的度假酒店产品,都成为生态旅游综合体的标准配置。

会议会展。会议会展的作用远远超过会议本身。对于与会各方,既是交流平台,又是展现自身影响力的舞台。生态旅游综合体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城市生活延展区域,它必须能够满足较大型的会议接待需

要,能够举办较大规模的会议、展陈活动。特大型的会议会展服务在全球范围内也主要流向生态旅游综合体,比如世界经济论坛之于滑雪胜地达沃斯小镇、亚洲经济论坛之于博鳌渔村。

会所服务。地中海俱乐部式的会所服务,成为生态旅游综合体的主要参照。这些会所,一般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康体俱乐部;二是SPA美容疗养俱乐部;三是竞技俱乐部。生态旅游综合体不是面向不同的人提供某种服务,而是面向某类人提供全面的人性化服务。一般要配置高尔夫球场(练习场)、马球场、游泳池、网球或羽毛球场、保龄球馆、健身房、桌球室等娱乐健身场所;中西餐厅、酒吧、咖啡厅等餐饮与待客的社交场所;以及网吧、阅览室等其他服务设施。

生态科技、低碳科技建筑。生态旅游综合体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是把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单向的生态保护绝对化,降低人的主观感受,转变为从人的现实需求出发,通过极致化的生态保护,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满足人的感观体验需求。在满足人性服务的所有产品体系当中,建筑居于生态旅游综合体的重要位置,其他要素的作用机制离不开建筑(构筑物)。一些新建筑产品,利用科技手段,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比如,当前比较盛行的“树屋”、“鸟巢”、“空中别墅”、“水上木屋”、“空中餐厅”、“空中水吧”等,大胆运用仿生学、热力学、生物发电技术、光伏电技术等,将低碳经济下节能、环保、循环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等这些新技术应用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生命之蛹”、“漂浮的灯笼”等创新形式深受市场关注。

生态旅游综合体在中国之所以被称为新生事物,就在于它与其他旅游综合体相比,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生态旅游综合体的产生,与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分不开,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也保留有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特点。由于中国的土地性质,以及土地开发的效率,完全有别于西方私有制度下的土地开发步伐,毫不夸张地说,生态旅游综合体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像中国这样,发展如此之快。也正因为此,加强生态旅游综合体的研究,对我国旅游产业改革创新,建设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意义重大。

【乡村旅游发展思考建议】如何做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乡村旅游发展思考建议】如何做好文化与旅游融合 发展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如何做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如何做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如何做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自有旅游活动以来,旅游与文化就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珍贵的文化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而旅游则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没有文化的旅游没有魅力,没有旅游的文化没有活力”这种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被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共同繁荣的生动实践一再证实。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密不可分。从旅游产业的角度看,抓住了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从文化产业的角度看,抓住了旅游就抓住了一个巨大的市场。近年来,**积极谋求旅游发展思路,做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众多成就。但是,在当今新的发展机遇期,如何进一步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抢占旅游文化市场竞争的制高点,笔者经过多方调研,有以下几点建议和思考。 一、**的旅游资源 金丝大峡谷。位于陕西省**县东南部新开岭腹地,距县城60公里。景区内风光秀丽,风格独特,风景如画,具有窄、长、秀、奇、险、

幽的特点,集峰、石、洞、林、禽、兽、泉、潭、瀑等自然景观于一体,步移景异,景象万千。与其配套的旅游开发项目金丝峡丹江漂流,位于金丝峡镇入口处,漂流里程12公里。金丝大峡谷被誉为“峡谷奇观,天然氧吧,生态王国”。20XX年跻身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唯一的“4a”景区。 闯王寨景区。是一个文化生态综合旅游景区。包括闯王寨文化遗址核心景区和泉茗生态茶园旅游度假区。泉茗度假区是中国西部最北端观光茶园,又是**县南茶北移的第一块试验适生规模化基地。闯王寨核心景区是是依托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此养兵蓄锐、娶妻生子之历史而打造的人文景观。还有闯王马战演绎广场,生动再现闯王当年征战沙场的雄风和铁骨柔肠的英雄本色。 任家沟旅游度假村。是集特色农家乐、民俗体验、休闲养生、观光农业乡村的旅游项目。现建成的休闲垂钓、花圃园林、茶事体验、民俗展示等项目,已经成为县城周边一道亮丽的风景。 文碧峰景区。位于**县青山镇,距县城20公里,主峰海拔1065.65米,山顶珍奇花木众多,古木参天,四季常青,登至峰巅极目远眺,群山起伏,云雾缭绕,尽览**全貌和陕豫鄂三省交界的美丽风光。 上苍坊旅游风景区。景观以奇峰、幽谷为主,沿途森林繁茂、涧潭密布,主要景点有双驼戏水、三龟盘溪、神雕望溪、鸳鸯戏水、上苍古寨等30余处景观。风景门户区——上苍乐园,以水上冲浪、休闲垂钓、餐饮娱乐为特色。农家餐饮“三江野生鱼”、“柴 火铁锅炖土鸡”是园区的特色菜肴。来到上苍坊,春可以采花,夏可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亲近大自然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地域 辽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国内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做以预判,同时期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乡村旅游积极稳步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旅游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一、乡村旅游背景及意义 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观念 通过城市居民的参与活动,把先进的科技知识带到乡村,有利于科技推广;

建筑综合体城市综合体区别联系

建筑综合体城市综合体区别联系 建筑综合体与城市综合体的区别与联系 1二者区别 1.1建筑综合体是一种使用功能与种类上的积累综合,是物业类型简单组合。建筑综合体最显着的特点是它与城市的多样空间联系性不强,缺乏城市功能与城市空间的有效整合,系统综合性和组织结构性的逻辑性不强,局部的增减无关整体大局,而且很难衍生新系统。 1.2建筑综合体的功能空间以自建自用为特点,目的比较单一,城市性和城市开放性不足,无法形成以集约性、公共性和集聚性为要求的一体化系统组织形式。 1.3作为城市集约化的组织形式之一,城市综合体是由高度混合利用的城市土地与城市建筑和城市交通之间的有机联合体,是城市功能的高效集成与互补,是城市功能要素目的性取舍与多元弹性融合的有机衔接。 1.4作为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优化的平台,城市综合体与城市宏观经济环境联系更加密切,其城市运营的高度要求更高标准的外部经济条件。 1.5 城市综合体的多功能城市空间是经过系统性优化而形成的一个多生态社会系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性质,与一个城市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规模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如以总部经济为核心特征的北京CBD形成的城市商务空间形态。 1.6城市综合体的具体要求: 1.6.1整体协同性 案例一日本东京六本木 1.6.2空间的城市性、开放性和连续性 1.6.3功能的复合性和利用均衡性 1.6.4交通的立体平衡性与延伸性 案例二立体化的城市综合体交通系统--澳洲墨尔本中心 1.6.5空间艺术性 1.7政府参与的必须性 1.8 城市形象代表性 2二者联系 2.1从建筑实体角度看,二者有相同性或相似性。尽管城市综合体具有自己特有的要求,但是城市综合体是以建筑综合体为其物理实体,是建筑综合体向城市空间巨型化,城市价值复合化、城市功能集约化发展的结果。 2.2二者在功能综合上都建立了一种空间共存、价值互补的关系,都克服了单一建筑和单一功能的局限性。 根据分析和阐述,我们认为时下中国房地产对城市综合体的约定俗成的定义即”城市综合体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游、展览、餐饮、会议、文娱等城市功能在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仅仅是从功能组合(酒店、写字楼、商业、公寓和住宅,称为4 1模式)上对”城市综合体”进行了狭义的阐述。换句话说,这个定义阐述的是”建筑综合体”的定义,而非城市综合体的真正定义。 感谢您的阅读!

城市综合体运营浅谈

城市综合体,西方称“HOPSCA (豪布斯卡)”即酒店HOTEL +写字楼OFFICE +停车场 PARKING +大型综合购物中心SHOPPINGMALL +会展博览CONVENTION +社区公寓APARTMENT 的复合体。 中国对城市综合体的产品组合比较灵活,一般特指城市商业综合体,即位于城市市区中心或主要商业区的商业利用综合体,突出主题性封闭式的MALL 、零售主力店、开放式步行街,结合社区公寓、商务酒店、写字楼等为一体,综合开发的房地产项目,由于聚集了重要的商业资源和服务功能,一般成为城市重要的功能性建筑集群和商业枢纽,前几年在一二线城市有较集中的发展。 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迅速提高,人口向区域中心城市集中,现代生活方式和商业资源向三四线城市渗透、扩展,如何合理规划和建设合理的现代化的城市商业综合体,是摆在实业界和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务。 笔者多年从事城市商业综合体的策划和运营,有几点体会: 一、城市商业综合体首先要符合城市发展规划 首先,城市商业综合体是土地使用强度和规划强度较高的集中开发的商业建筑集群。 随着城市居住格局和消费能力的变化,无论新区建设,还是旧区改造,都需要合理布局的商业网点配套,需要适合商业环境的新的商业物业内容,政府规划部门首先在用地上,应该充分预留商业用地,并科学规划用地内容和控制性规划要点。 其次,在三四线城市商业地域极为有限,土地资源极为宝贵的情况下,如何引导或影响政府利用土地及空间,实现商业资源与城市功能的重新配置,达到集约目的,是发展商和运营商应该积极有为的工作。 发展商和运营商应积极为政府相关规划提供有效建议,使建设项目的功能直接被接纳到城市功能规划中,使政府能够更多了解城市实际需求,达到发展规划与资源配置的更好结合。特别是要充分帮助政府解决急难的城市“旧城改造”、“新区商业中心”区块二级用地开发问题,对于缓解城市居住、交通、环境与治安等压力都是可以得到政府积极支持的,在用地规划、工程规划上也可获得优惠便利的政策条件。 同时,做城市商业综合体不能贪大求洋,一定要依据城市或街区的消费容量控制建设规模。需要把城市中不同性质、不同使用功能的社会生活空间相结合,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和管理,充分发挥城市功能与用地及建筑空间的共同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街区 ( BLOCK ),满足人们对于居住、办公、商务、出行、购物、文化娱乐、社交、休闲、环保等多方面和谐统一的需求。 二、城市商业综合体开发的关键原则 城市商业综合体开发建设,实际也是城市局部升级的时间安排,或在空间上的再次开发利用。牵涉到土地的一级整理、二级开发,系统性强,工程巨大,包容内容复杂,更牵涉到 城市居民、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因此,项目用地的选择、项目前期的策划定位、项目的统筹运营必须坚持四大原则: 1、符合“刚性规划”的原则:城市商业综合体复合了交通、居住、商业、生活娱乐等各种生活形态的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班级: 学号:20 姓名:黄松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摘要: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导,以自然区域和一些特定的文化地域为旅游对象,旅游者在欣赏自然景观和了解生态现象的同时受到环境教育,以保护自然和人文旅游环境为宗旨,并能使当地居民受益的一种可持续的旅游。 生态旅游是世界旅游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旅游发展的角度看,生态旅游是近年世界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年增长率达到25%~30%,生态旅游俨然已成为世界性旅游的潮流,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以下针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进行前景分析。 内容: 一、风景名胜观光旅游 风景名胜资源,系指富集着以独特自然景物和悠久历史文物古迹取胜,以景物环境为载体,人类实践创造的,有普遍社会价值的优秀财富。我国山河壮丽,景观奇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丰富的风景名胜资源。 依托丰富的风景名胜旅游资源,以下几种主要模式适合风景名胜旅游资源的开发:(1)科学考察为主导的风景名胜旅游。可以开展此类旅游的有黄龙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五大连池等。(2)历史古迹类风景名胜旅游,如古长城、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等。(3)文化类风景名胜旅游,如我国的四大佛教圣地的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等风景名胜区。属古石窟艺术文化的,如我国的麦积山、龙门、云冈、敦煌等风景名胜区。(4)自然类风景名胜旅游,如桂林漓江山水、庐山、秦皇岛北戴河、承德避暑山庄、海南三亚等。(5)民族风情观赏类风景名胜旅游,如内蒙古草原风光、海南黎族村寨等。(6)现代工程观赏类风景名胜旅游,如长江三峡大坝、南京长江大桥等。 二、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资源”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包括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从地域范围上,主要是指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线,但以长征沿线为重点,这就形成了井冈山、瑞金、韶山、遵义、延安、西柏坡一条“红色”主线。国家大力培育的重点红色旅游区包括:以上海为中心的“沪浙红色旅游区”;以韶山、井冈山和瑞金为中心的“湘赣闽红色旅游区”;以百色地区为中心的“左右江红色旅游区”等。围绕着“红色旅游”线路开发与挖掘沿线的旅游资源,可以形成上下一线的旅游链条,形成当地旅游资源的整体联动,进而促进本地旅游经济上档次、上水平,促进本地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 三、民俗旅游 民族旅游以观赏、理解以及参与地域性风土人情为目的,特别适合于较短时段、较短路途的乡村旅游。它主要是将旅游区纳入文化之中,进而展示区域文化特征。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及支系,都有自己传统的民族文化,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性,各地区、各民族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交通、宗教、节庆、婚丧、礼仪、集市等都具有特色,并富有极为强烈的可视性和独有的观光魅力。 根据资源的特点,民俗旅游开发方式应该采取多种模式:(1)集锦荟萃式,如深圳的中国民俗文化村、北京的中华民族园等;(2)复古再现式,杭州和香港的宋城、无锡的唐城、吴文化公园均属于此类;(3)原地浓缩式,如当地政府或投资商在当地觅取合适地段,建以当地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公园,集中呈现民俗精华,如海南中部的苗寨和黎寨风情园均属此类;(4)原生自然式。它是在一个民俗文化相对丰富的地域中选择一个最典型、交通也

最新版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建设总体设计项目解决方案

最新版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建设总体设计项目 解决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指导,以知名景区景点为依托,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及县乡干道为轴线,以具备旅游基础的民族民俗村落、古村古镇、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水利风景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为景点集群,以文化生态旅游融合为核心内涵,串点成线,连线成廊,延廊成环,着力构建“全景环线—景观长廊—精品线路—特色景点集群”四位一体的“环—廊—线—点”旅游产品空间格局。重点围绕能成为独立旅游目的地的核心节点,辐射带动特色景点集群发展乡村旅游休闲产业,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加强信息互联互通及文化内涵的发掘传播,用信息化带动旅游产品的便利化,促进民俗文化产业、特色农业、商贸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休闲化发展,打造**地区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带动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总体布局 围绕打造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根据**地区的交通格局和旅游景区分布情况,结合市场需求,**地区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总体布局为“一环两纵四横多线集群”。 一环:整合串接**地区精品景区景点,形成全景旅游环线,对接长株潭城市群。以长张高速、张花高速、包茂高速、洞新高速、沪昆高速、

长韶娄高速为轴,依托常德桃花源、柳叶湖,张家界武陵源、天门山,湘西老司城遗址、芙蓉镇、凤凰古城、边城茶峒,怀化芷江受降纪念坊、黔阳古城、洪江古商城、百里侗文化长廊,邵阳黄桑、南山、崀山、云山、蔡锷故居,娄底曾国藩故居、水府庙,湘潭韶山,长沙灰汤、花明楼等景区,构建“长沙—常德—张家界—吉首—怀化—邵阳—娄底—湘潭—长沙”的**全景环线。 两纵:着力打造两条纵向景观长廊。 ——**生态风情景观长廊:以包茂高速为轴,依托龙山县里耶古城,花垣县边城茶峒,保靖县吕洞山,吉首市矮寨奇观、乾州古城,凤凰县凤凰古城,芷江县受降纪念坊,中方县荆坪古村,洪江市黔阳古城、清江湖,洪江区洪江古商城、嵩云山,会同县粟裕故居、鹰嘴界、高椅古村,靖州县飞山、杨梅生态基地、地笋苗寨,通道县万佛山·侗寨、百里侗文化长廊等景区打造。 ——**民俗文化景观长廊:以洞新高速、二广高速为轴,依托石门县壶瓶山、夹山,澧县城头山,武陵区柳叶湖,鼎城区花岩溪,桃源县桃花源,安化县茶马古道,新化县大熊山、梅山龙宫、紫鹊界梯田,隆回县虎形山-花瑶、魏源故里,大祥区蔡锷故居,新宁县崀山、舜皇山,双牌县阳明山,道县月岩,宁远县九嶷山,江永县千家峒,江华县涔天河水库、姑婆山等景区打造。 四横:重点构建四条横向景观长廊。 ——世界遗产景观长廊:以常张高速、张花高速为轴,依托澧县城

城市综合体建筑设计分析

城市综合体建筑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18-11-06T11:48:36.23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8期作者:幸晓明 [导读] 这类建筑顺势而生,我们可以称之为城市综合体建筑。由于建筑的复杂性,在设计过程中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城市建筑综合体的交通组织是该建筑的枢纽,也是联系建筑与人民生活、城市脉络的直观表现。由此,交通组织于城市综合体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下面,就城市建筑综合体交通组织进行研究。 幸晓明 深圳市明润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70年代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时间的增长,土地资源却越来越紧张,所以,在有限空间,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如餐饮、娱乐、购物、休息等,这类建筑顺势而生,我们可以称之为城市综合体建筑。由于建筑的复杂性,在设计过程中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城市建筑综合体的交通组织是该建筑的枢纽,也是联系建筑与人民生活、城市脉络的直观表现。由此,交通组织于城市综合体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下面,就城市建筑综合体交通组织进行研究。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建筑设计;分析 1导言 城市综合体交通组织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整个设计的血脉。如何设计出一套既经济又高效的流线,是对建筑师的一道考验。建筑师可以从综合体建筑的选址、流线设计、流线衔接、使用者心理等角度出发,应该综合考虑环境心理学、形式美法则、建筑设计理论、建筑规范与现代商业、办公、娱乐模式的结合。合理的城市综合体交通组织流线可以大大节省使用者的时间,提高效率,这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2城市综合体建筑的设计要点 城市综合体建筑是集居住、办公、文化、休闲、商业于一身的综合建筑,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中,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与时代的发展密不可分。由于它的多功能的特点,满足了大量人群的不同需求,增大了土地的利用率,加大了回报利润。在大型综合体建筑中,一套建筑就可以满足各个部门的需求,从而减少了重复建筑而产生的浪费,提高了利用率。对于物业管理,由于城市综合体建筑的特点,可以实现一体化管理,减少了人员方面的浪费,较少了投资,明显增加了投资商的利益。 2.1对于建筑容积率这个问题,投资商肯定希望在有效的土地上,尽可能增加建筑面积,但在我国的法律当中,这是不可以的。由于城市人口不断的增多,人们对土地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多,从而使土地价格不断上涨。为了满足商家与法律的要求,我们可以借鉴优秀案例的经验,对一部分建筑公共场所进行开放,在没有办法提供交通、休息等公共区域时,可以稍微提高建筑容积率,从而有效的利用了建筑空间,满足商家对综合体建筑面积的增加的要求,又满足了城市居民对建筑功能的要求。 2.2作为一个多功能的集商业、办公、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安全的重要性是不可置否的。因此在设计城市综合体建筑的安全出口时,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一定要确保人们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安全出口,并且能安全的离开建筑。因为在发生火灾时,人们会表现出盲目性和慌乱性,所以在设计安全出口时,一定不要狭长的走廊,并且保证足够的双向距离,保证能够面对突发情况。在城市综合体建筑设计中,垂直交通的主要组成便是楼梯和电梯,因此在设计时,应尽量布置在综合体建筑的中心部位,并且楼梯和电梯的出口必须正对建筑的出口,这样辨识方便,而且避免人流交叉,影响在逃难时,人们成功的逃脱几率。而作为城市综合体建筑主要的快速交通工具,对于某些高层建筑,电梯通常是进行分区服务使用的。不仅可以减少每次停站的时间,而且还能减少用电量,在电梯运行时间的降低下,还减少了运行电梯的数量,从而减少了相关的费用,为商家节省了无用的开销。 2.3对于城市建筑综合体而言,立面造型不仅是对建筑外形审美要求,更重要的是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从而设计出符合其理念以及地域标志的建筑。由于建筑规模的扩张,建筑体块需要整合。而建筑色彩也是建筑造型的主要组成,因此在色彩设计上要考虑灯光带来的感受。而且建筑师还要考虑整个建筑的统一,保持建筑体块之间的风格统一。因此对设计建筑综合体的立面造型的设计者来讲,他们面临的不仅是创新和贴合地方标志的挑战,同样面临着一个新的机遇。 2.4建筑的空间形态是指平面空间的造型与三维中空间的体型。由于城市综合体复杂的功能分区,在进行功能分区时,不仅需要在平面布局上来合理的设计,而且还要在立体空间上进行合理分区。一般是做好竖向的功能分区,不仅包括商业、办公、停车等不同的竖向分区,还包括建筑内部的分区,这些是通过楼板进行分区的,在这一过程中,各个部分的使用以及对声音的要求,在分区时都有很大的限制。城市综合体建筑通常将商业部分布置在整个建筑靠近街道的下部,这是因为商业与人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流大、声音嘈杂、货物多等特点都需要将商业尽可能挨着街道。而对于办公这样的安静环境来讲,办公人员需要开阔的视野,所以将办公区设置在较高楼层。由以上可见,影响城市综合体建筑的空间主要是人为因素。 3城市综合体建筑的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步入了发展新阶段,多栋建筑不断向综合体建筑发展,不仅满足人们对建筑的不同需求,而且还将城市的景观具体的丰富起来,还合理利用了城市空间。人们的观点逐步转向了注重休闲的生活方式,所以城市综合体建筑占据了城市较大的一部分。而且城市综合体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会受到当地城市的文化以及消费方式的影响,所以除了建筑本身的特征外,还要因地制宜。综合体建筑除了担当经济发展的功能外,还承担着城市的精神面貌的责任。所以,社会对综合体建筑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而目前综合体建筑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今社会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人口不断增多,使得能合理使用的土地资源不断减少,所以,合理使用城市空间是现如今的主要问题。其次,趣味性也不足,建筑形式大多都直挺挺的,缺乏变化,与城市本身的多样性相不符。现如今很多综合体建筑只重视快速经济,大量模仿,不重视本身的定位以及城市文化,丢失了应该传承的文化。所以,在设计时,一定要重视文化以及环境,综合体建筑能将这些功能合理有效的安排在一起,要考虑建筑与环境相结合,使整个建筑在城市中相协调。城市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加速综合体建筑的发展,它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城市本来就是一个聚集体,当资源紧张时,必然会出现这种综合建筑。城市综合体建筑是城市发展的新方向,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引擎。从某方面讲,未来城市的竞争必然是综合体建筑的竞争,并由此形成一个具有多功能的、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微缩体。对于综合体建筑来说,竞争力会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通过综合体建筑的大体规模展示,体现出城市的经济水平,塑造城市新标志,打造城市新形象。开发城市综合体建筑,不仅能提高企业竞争力,还能提高

0223.docx乡村旅游发展四大创新路径

乡村旅游发展四大创新路径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顶层设计中,乡村旅游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乡村旅游在解决三农问题、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助力脱贫攻坚、城乡统筹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美丽乡村建设”与“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在“全域旅游”的建设东风下,如何有效推动我国乡村旅游从“点式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如何让乡村旅游得到长远稳定的发展?如何让乡村旅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效应最大化?绿维文旅认为:要创新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产品模式、投融资模式、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化,系统性创新,探索出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路径,方能绘制出新时期,乡村旅游美好蓝图。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观光到乡村休闲到乡村度假的迭代优化 经过数年的乡村旅游发展,我国乡村旅游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朝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呈现出从乡村观光到乡村休闲,到乡村度假的迭代优化过程,功能上,逐步从单一功能向综合性服务功能转变。 伴随消费升级带动,乡村旅游类型从最初的农家乐、乡村田园观光,不断丰富,由传统的“农家乐型、依托景区发展型、旅游城镇建设型、原生态文化村寨型、民族风情依托型、特色产业带动型、现代农村展示型、农业观光开发型、生态环境示范型、红色旅游结合型”等,逐步呈现出一些新业态,如“国家农业公园、休闲农场/休闲牧场、乡村营地/运动公园/乡村公园、乡村庄园/酒店/会所、乡村博物馆/艺术村、市民农园、高科技农园/教育农园、乡村民宿、洋家乐、文化创意农园。”基本形成了乡村观光、休闲、度假的复合性功能结构。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未来的思考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思路的思考 关键词生态旅游中国前景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越来越引起全世界广泛的重视。为了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生态旅游概念顺势而生。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迟,但基础雄厚,发展快,我们应加大投入和策划,让生态旅游在我国普及起来。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Ceballos-Lascurain)在1983年首次提出来的。生态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二中国旅游业现状 随着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工业化却使得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面临下降的威胁。虽然这些年旅游业价格一再下跌,广大百姓也可以享受的起旅游花费,但是普通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经无法满足游客需求。现在人旅游的目的更多的在于享受清新、轻松、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探索和认识自然,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环境教育,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所以回归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美景、享受原野风光和自然地域文化的需求无法满足。 然而同时,许多旅游区已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污染和破坏有些旅游区的环境和生态污染十分严重,过度的人工开发,过度的谋取暴利,环境已经不堪重负,旅游业的能否进一步发展成了问号。所以只有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让旅游和保护均有收益时,旅游业才能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生态旅游现状 1982年,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此后,森林公园建设以及森林生态旅游突飞猛进的发展,至1999年初全国已经建起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森林公园近900处。从1956年开始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以来,至1997年底,共建各类自然保护区932处,其中国家级的有124处,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有14个。中国共有512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9.6万平方公里。在1999年,四川成都借世界旅游日主会场之机推出了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景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随后,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举办国际森林保护节,推出武陵园等生态旅游区。以湖南和四川为起点,生态旅游逐渐在全国范

浅谈城市综合体

浅谈城市综合体 经过统计,2015年城镇人口总数达到了7亿左右,说明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与之密切相连的是房地产行业,目前住宅市场已经饱和,而商业地产迎来了新的春天。城市综合体作为一个复杂的综合体,需要多方面的考虑,在各功能之间的联系、开发投资都需要有机结合才能使城市综合体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标签:城市综合体;商业;有机结合 1、前言 自古以来,城市规划师一直对城市建设进行推敲与琢磨,试图规划出完美的城市空间形式,而现在最成熟的形式就是对城市统一规划布局,从而创造出更好的更和谐的社会关系。而这完美的连接就是城市综合体,其不仅仅是一种实体的建筑,更是对空间的合理连接,对空间的进行合理整合,建立一种和谐的、高效率的利益聚集体。 2、城市综合体的概念、功能及发展历程 2.1城市综合体的概念 城市综合体概念源于国外,简称为HOPSCA,其中包括商业、酒店、展览、娱乐、文化、交通等多功能空间的复合聚集体,其利用逻辑关系将城市中的实体与其他空间结合,将其本质中的城市性、开放性扩大到极致,满足城市综合体作为城市聚集体的作用,让周边建筑群处于一个和谐的环境之中。城市的进步其表现为城市规模扩大,生活水平提高,物质与文化更加丰富,而城市综合体正式在这种大趋势下衍生出来的产物,其规模与社会的经济的规模相匹配,利用城市规划的整体性进行有效的分布与联系,其势必会使城市更加和谐、高效、整体化,弥补区域功能不完善以及经济结构独立。 城市综合体的特征:1超大空间2发达城市交通3现代城市景观4功能综合性5社会聚集性 2.2城市综合体与建筑综合体的联系 城市综合体其定义千万不能与建筑综合体混淆,城市综合体是指在一个位置有许多种不同类型的功能,这些功能不是单纯地进行拼接,而是有机的结合,利用各自的特点从而为整个城市的主人公提供更多元的、更优化的服务。其布局也可以非常多样化,市中心、城乡结合处、城市周围都可合理布置相应规模的城市综合体。建筑综合体作为一种综合体形式的建筑出现,其与城市综合体最大的不同就是其综合性不强,没有城市综合体联系的紧密,功能的简单对其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结构方面的逻辑缺失使得建筑综合体的结构性不强,整体性不强,并

城市综合体 浅谈城市综合体 26 原文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浅谈城市综合体26 原文:Design Criteria for Tall Buil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all buildings is the result of urbanization as seen in America since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when the fist skyscrapers were built. The industrialized society attracts more people to the cities, requiring more space for offices as well as for habitation. Tall buildings, however, require two basic technical ingredients. First, economic method of building a tall building must be found and second, a reliable and economic method of transporting people vertically through the building must be available. Even though the Otis elevator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provided the logical answer to vertical transportation, the structure still remained a very significant deterrent to building very tall buildings. The pioneering Chicago School of Architecture refined the use of beam-column frames, but still required high “premium for height” for buildings taller than say 20 stories. As a result, buildings built up to 1920s were mostly below stories. A heroic step was taken in 1930 when the Empire State Building was built with more or less conventional method of construction. This was no example of any economic breakthrough. From the time of Depression in the30’s hardly any high rise construction was undertaken. After World War II the socioeconomic needs in the U.S. opened the way for more taller office and apartment buildings. But , these buildings could no longer be designed in the same manner and proportion as the earlier buildings, simply because the concept of uncluttered column-free space, the concept of climate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buildings have drastically changed. All these changes in attitudes brought the era of a new architecture. The new demand and challenge was to create total urban environments. Within the last few years, research on building materials such as reinforced concrete and structural steel have made great strides and opened horizons for more efficient use of these materials. The structural engineers and architects also have met the challenge to find efficient and economical new structural systems for various ranges and heights of buildings going all the way to well over 100stories. Consequently, the process of selecting a structural system for a tall building has become more complicated than it ever was. Structural system approach used for the total design of a building. The process of choosing the structural system for a tall building depends on many criteria which are not always structural. Without the understanding of all of these significant criteria, the structural engineer would feel frustrated in his efforts. The process of designing a building is multi-discipline, and since structure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total scheme, the successful adoption of an innovation in concept will have a much harder time of for acceptance if the engineer does not have an understanding of these criteria, The following is a brief discussion of these design criteria.. 1. Environmental Planning Consideration. In any environment the addition of a tall building will certainly influence the operation of the traffic system, as well as the flow of people in the entire neighborhood. Therefore, a tall building project must be resolved in terms of pedestrian, auto and other traffic, and also resolve the overall need for space at the ground level. While an open plaza may be a viable solution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浅谈城市综合体27 under certain climatic and planning conditions, it may not be a reasonable solution where weather conditions are extreme either for winter or for summer. In such cases alternate to open plazas must be considered as a pan of the total solution, and the structural system must respond to it. 2. The Overall Proportions of the Tower.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building to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other existing buildings and plazas may dictate the proportions of the tower itself. It is, of course, obvious that a flat narrow tower will

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征求意见稿)

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 (2009-2015年) (征求意见稿) 乡村旅游具有资源潜力大、覆盖面广、受益群体多、市场需求旺盛、综合带动性强等特点,对拉动社会消费、促进农民就地现代化、优化乡村经济社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提升文化传承与文明程度、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促进乡村旅游更好更快发展和转型升级,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进一步发挥乡村旅游对拉动消费、促进增长、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特殊功能,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特殊背景下,特编制此发展纲要。 一、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实现产业联动和以城带乡的重要途径,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满足游客旅游文化消费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各类乡村风光,宣传文化和生活吸引,开展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和体验性旅游活动,对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和弘扬民族文化,丰富和优化我国旅游产品

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市场结构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着力点。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实现城乡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对接,实现城乡、区域的统筹协调发展,使广大农民立足自身实际,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特色化,增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就地走向现代化,开创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径。 (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是破解当前经济发展难题,扩大内需和刺激消费的重要手段。乡村旅游既可以拉动广大的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市场,也可以培育广大农民旅游消费的能力,形成巨大的农民旅游消费市场,通过城镇和乡村两大旅游消费市场的开拓,成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 (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是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业可以有效带动相关旅游服务要素发展,促进农副产品品种、品质结构的调整和农副产品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无公害发展,带动乡村旅店经营、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运输业、装修业、建筑业和文化产业等的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现传统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有效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有效利用农村人力资源,吸纳老弱妇等弱势群体就业,实现农民就

城市综合体的定义

城市综合体的定义 所谓“城市综合体”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等生活空间进行的组合,一般包括三项或三项以上功能。城市综合体着重体现了各种业态组合的合理性与产业互动的流畅性,如果各相关业态位于同一单体建筑中将有助于上述目标的实现,但并非城市综合体的必要条件,广义的城市综合体可以包括多体项目。 借助以下几个方面的比较,从建筑空间、功能组合、空间组合清晰城市综合体的概念和内涵。 城市综合体&建筑综合体 普通的建筑综合体是指一栋建筑当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组合,但是这些功能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各功能之间有一定的主从关系,如商业综合体以商业为主、居住综合体以居住功能为主,还有办公综合体、会展综合体等。有些建筑综合体只是对不同功能进行简单的叠加,如居住综合体建筑往往底层沿街面进行小商业的开发,与上部的居住功能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城市综合体相较于普通的建筑综合体,它具有更多的城市特征,同时其内部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具有已定的协同和互补关系。由于城市综合体基本具备了现代城市的多项功能,所以也被誉为“城中之城”。 A.城市空间:城市综合体不仅仅包含商业、居住、娱乐、办公等各种功能,还包含了将这些功能有机连接在一起的城市空间。 B.功能联系:城市综合体的各种功能之间存在一种价值链联动关系,而非简单的叠加。 单体城市综合体&多体城市综合体

如果城市综合体的各相关业态位于同一单体建筑中将有助于各种业态组合的合理性与产业互动的流畅性,相对多提综合体需要大片的整块土地,单体综合体相对来说对土地面积的要求不高,所以单体城市综合体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区。 城市综合体&CBD(CCD 、CRD) 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译作商务中心区或中央商业区,原是城市规划领域内专有词汇,最初定义为“商业会聚之处”。现在国际上公认的CBD 的定义是位于城市中心,围绕地价峰值周围的第三产业高度集中的地区,是以中心商业和中央商务功能为主体的城市核心功能区。一个城市的 CBD是一个城市的心脏,它高度聚集了金融、专业服务机构、商业、服务业以及交通线路;它的土地利用最密集,土地价格最高;聚集着最多、最大的建筑综合体,日益呈现出高密度的人口和密度。CCD 、CRD 为CBD 的衍生词汇。 CBD可以理解为泛城市综合体的形式,是城市综合体建筑群的水平扩大和延伸。 城市综合体的特征 城市综合体通过其内部商业、商务及居住等各种功能综合互补,建立相互依存的价值关系,从而使它能够适应不同时段的城市多样化生活。根据城市综合体所处的区位、功能和与周边的关系,归纳起来具有以下 12个突出的特征。 A.超大空间尺度 城市综合体是与城市规模相匹配,与现代化城市干道相联系的,因此室外空间尺度巨大。由于建筑规模和尺度的扩张,建筑的室内空间也相对较大,一方面与室外的巨形空间和尺度协调,另一方面则与功能的多样相匹配,成为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