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核生物及其多样性1

原核生物及其多样性1
原核生物及其多样性1

原核生物及其多样性

【摘要】:原核生物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1】,其多样性在维持生物圈生态平衡和为人类提供广泛的、大量的未开发资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原核生物生活在各种生境中,包括在其他生物无法生存的条件下,其仍能进行多种形式的物质循环,并以我们初步了解的方式同其他生命形式相互作用。原核微生物的多样性在形式和分化上表现并不突出,而主要表现在物种和基因水平上。因此,研究原核微生物及其重要性具有主要的意义。

【关键字】:原核生物多样性

【正文】:

1.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最早是由Chatton提出的,原核生物是指一类无真正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或类似于细胞的简单组合结构的微生物【2】。20世纪70年代,Woese和Fox根据不同生物类群细胞中的ssuRNA的序列同源性提出了生物的三域学说,即地球上所有的细胞生物由细菌域、古菌域和真核生物组成,细菌和古菌都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原核细胞中无膜围的核和其他细胞器。

原核生物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或线粒体的一类单细胞生物。原核生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利也有弊。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是仅次于真菌和病毒的第3大类病原生物,浸染植物可引起许多重要的病害,造成农作物的严重减产,例如国内外普遍发生的茄科植物的青枯病、水稻白叶枯病、白菜软腐病;有国外危害严重,国内尚未发生的检疫性病害梨火疫病和玉米枯萎病,还有在国内较普遍的泡桐丛枝病和枣疯病等【3】。但是原核生物也有着许多对人类有益的地方,比如,中国的泡菜制作,就需要利用乳酸菌来发酵。现在,已经发现越来越多的原核生物的有利之处。例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致突变、致畸和致癌这三者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即多数的致癌物就是细菌诱变剂,而且通常的致畸剂量就可引起致突变,加之各种环境因子对原核生物的致突变作用与它对哺乳动物的潜在致癌作用有关【4】,原核生物rRNA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5】,对冰河消退时土壤微生物碳含苗的研究表明,微生物生物量与冰河峰面消退程度和植被盖度均呈正相关【6】。总的说来,原核生物对人类的利大于弊。

目前全球已描述的已描述的原核微生物种数约7000种,许多原核生物所生存的环境,一般生物都无法生存。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腾冲的大滚锅(DGG)和龙陵的大沸泉(DFQ)相距约70km,两泉泉水出口温度均在96℃左右,据研究又如细菌和古茵在腾冲的大滚锅(DGG)和龙陵的大沸泉(DFQ)2个高温热泉中均有一定数量的存在【7】。

2.原核微生物的多样性

不同人对原核生物多样性的定义不一。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1UCN)提出的定义,原核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包括所有原核微生物的生命形式、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以及有关在遗传、分类和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知识概念【8】。而 Watve等则认为,微生物多样性可细致划分为生活环境多样性、生长繁殖速度多样性、营养和代谢类型多样性、生活方式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多样性等【9】。微生物多样性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土壤、海洋和地表水【10】,本文主要探讨原核生物的生态多样性、代谢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2.1生态多样性

原核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大部分微生物都生活于温和的地方,土壤、大气水体以及生物体内部有它们的踪迹,如在反刍动物瘤胃内栖息着复杂、多样、非致病的各种微生物【11】,但也有少的微生物生活于各种极端环境,它们直接决定着生命的疆域【12】。原核生物通过适应性不同的单细胞群体而形成了可耐受和适应性广泛的特殊环境的生物种群。他们能够耐受高温、冰冻、酸、碱、高盐、无氧、营养极限等其他生物无法承受和生存的极端环境。尤其是古菌,它们最适应的环境大多是地球上开始出现生命的原始环境和极端生境【13】。如Yamamoto等应用16S rDlNA序列分析和原位杂交(Insire hybridization)的方法证实了菌席样品中存在大量新的嗜热细菌【14】。这是因为在超高温,高酸碱度,高盐及无氧状态,具有独特的细胞结构【15】。

仅以细菌为例,人们现在认识的细菌,已达1400种之多其生命力极强、分布广泛的生物,岩石、土壤、水体、;空气以及生物体中都能找到它的踪迹,可谓“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土壤里生活的细菌占土壤中微生物总数的70%一90%,它们能将动物、植物残骸分解成能被植物直接利用的营养物质;生活在岩石上的细菌,能将岩石腐蚀、分解成矿物养分,供植物吸收利用。

在不同的环境中,不同原核生物的数量和种类都不同,比如海水细菌以变形菌居多,其次是古菌和芽单胞菌,海-陆交错带地下水细菌则以古菌居多【16】。

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多样性即影响着环境,同样又收到环境的影响。太量实验证明因原始环境的改变使放线菌多样性急剧减少【17】,铅锌银尾矿污染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结构和数量发生了明显变化【18】,轮作能够改善土壤的通气性,有利于自生固氮菌、硝化细菌、氨化细菌等多种生物数量的增加【19】,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的质量【20】。

2.2代谢多样性

原核生物代谢的多样性远超过所有真核生物的总和。所有真核生物上可见到的营养模式在原核生物中都存在,且原核生物还有某些独特的营养模式是真核生物所没有的。

根据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性质(碳源),可将生物分成两种基本的营养类型,即异养型生物,在生长时需要以复杂的有机物质作为营养物质;自养型生物,在生长时能以简单的无机物质作为营养物质。原核微生物既有异养型的也有自养型的,大多数属于异养型生物,少数属于自养型生物。根据生长时能量的来源不同,又可将生物分成两种类型,能营养型生物,依靠化合物氧化释放的能量进行生长;光能营养型生物,依靠光能进行生长。

这样,就可把原核生物分为四大类,即光能自养型,如含有叶绿素的蓝细菌;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如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等;化能异养型,包括各种腐生、寄生和兼性寄生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细胞中,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大分子占细胞干重的50%以上,细胞中约有2/3的能量用于这些细胞结构物质的合成。这些物质的性质不同,因而合成路径也不同。同样,微生物在次生代谢产物上也有所不同。根据次生代谢产物的作用的不同,主要可分为抗生素、激素、毒素和色素【21】。

2.3遗传多样性

与高等生物相比,微生物的多样性在基因水平更为突出,不同种群的遗传物质和基因表达具有很大的差异。从宏观生态学概念上讲,原核微生物多样性与微

生物的基因库的保持有关。而已有的研究证明,在基因水平上,原核微生物的多样性远比高等生物的多样性丰富。原核生物的遗传成分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此外,还有部分存在于质粒上。绝大多数的原核生物只有一条环状的染色体,存在于细胞的核质区,又称为拟核。有的则有两条染色体,如类球红细菌;有的染色体是线状的,如根癌土壤杆菌有一条环状染色体和一条线状染色体。而质粒多以环状双螺旋DNA分子存在,大小差别悬殊,小的仅有数千碱基对,大至1000kb 以上。

原核生物DNA化学组成差异很大,不同种群的基因组DNA序列差异也很大,两种DNA-DNA的结合(杂交)比例间接地反映了两种细菌DNA序列的相似性程度。通常同一种的细菌间的序列相似性≥70%,可见同种菌株间序列的差异可高达30%。近年来发展的DNA差别很大,常用的AFLP等都是鉴别菌株间的重要手段。16S rDNA为原核生物核糖体中一种大小约1 500 bp的核糖体DNA,因其分子大小适中、结构与功能上的高度保守性,有分子时钟、黄金标准、细菌化石之称。目前, 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已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22】。

微生物的一大特点是易变异,原核微生物由于环境的影响,也可能发生变异。研究表明,转基因作物的外源基因和基因表达产物可通过根系分泌物或残茬进入土壤生态系统,进而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23】。

2.4物种多样性

微生物是地球上生物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资源,原核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数量巨大, 参与多种全球性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24】。

原核生物分类中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25】,尤其以种的问题最为复杂。

高等动、植物中,“种”的定义是可杂交并可稳定地繁殖后代的所有个体的总和,即同种的个体间不存在有性生殖障碍。高等生物的物种鉴定依据是形态结构等表观特征以及个体间的可杂交性及其后果,而且高等生物的种类较少,形态和结构比较直观,其杂交性也容易观察,所以高等生物的“种”的鉴定相对比较容易而且稳定。

但是,细菌的“种”的界定一直是困扰从事细菌研究学者的一个问题。主要是因为,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形态非常简单,形态结构所能反映的“种”的信息很少,不足以反映不同“种”的差别。细菌的种类太繁杂,分布很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变异又非常快。同种细菌的不同菌株栖生环境可能有巨大的差异,生物多样性(表型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繁杂。不同“种”的细菌之间可以通过一定的渠道实现遗传重组,以是否可杂交来划分“种”的标准显然是错误的。有的细菌无法培养,依据传统的纯培养方法来研究,无法取得结果。这个“种”的定义受到了非分类学家的批评,“其分类方法经历了多次改变”【26】,甚至是原核生物的种的概念也常常被质疑。但是,《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中的分类方式目前被微生学家广泛接受【27】。

微生物的物种资源极其丰富,是地球上仅次于昆虫的第二大类群生物,原核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是整个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8】。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毒有害物质的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在治理大面积污染区域中的作用效果显著,已被公认【29】。原核生物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发挥和维持能力方面极其重要的作用【30】。了解微生物物种多样性,是深刻理解和认识微生物生态多样性、代谢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形态结构多样性的基础,是正确认识和鉴别不同微生物类群,更好地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的基础【31】。

【参考文献】:

1.鹿红:《浅析原核生物的两个问题》

2.陶天申,杨瑞馥,东秀珠:《原核微生物系统学》

3.许志刚:《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分类现状》

4.朱文,杨志荣,侯若彤,刘世贵:《细菌灭蝗剂对原核生物致突变性的研究》

5.魏建春,俞东征审:《原核生物rRNA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6.田耀华,冯玉龙:《微生物研究在土壤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7.李华兰,王涛,李沁元,张东,彭谦,崔晓龙:《滇西二高温热泉原核生物多样性的比较分析》

8.宋延龄,杨亲二,黄永:《物种多样性研究与保护》

9.Watve M G.Gangal RM.1996. Problems in measuring bacterial diversity and a possible solution

10.李明,叶德赞,黄翔玲:Aprimary study on populati on bi odiversity of marine microorganis ms from east pacifi。

11.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进展冯强王利华荆丽珍王光

12.谢小军《面临危机的微生物多样性》

13东秀珠,洪俊华:《原核生物多样性》

14.刘宏伟,彭谦,李沁元,肖炜,崔晓龙:《云南腾冲热海蛤蟆嘴热泉两类不同温度菌席的原核生物多样性》

15.东秀珠《古菌--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的过渡?》

16.黄小兰,陈建耀,周世宁,谢丽纯,付丛生:《珠海市海-陆交错带水环境原核生物多样性》

17.王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18.姜成林,徐丽毕:《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保育》

19.王淑彬,黄国勤稻田水旱轮作( 第 3年度) 的土壤微生物效应

20.姜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发展前景》

21.李阜棣,胡正嘉:《微生物学》第六版

22.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技术进展郭腾飞, 毛海霞

23.周艳红,丁衬衬,史建荣:《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技术的进展》

24.魏博,吴欣:《原核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新工具》

25.高雷,戚继,孙健冬,郝柏林《原核生物系统发生学与分类学的一致性:组份矢量树与原核生物分类系统的详尽比较》

26.龚一峰,王金福,王丽,李红燕:《原核生物现代分类学的主要遗传标记》

27.Konstantindis K T,Tieaje J M.Towards a genome- based taxonomy for prokaryotes. Bacteriol

28.张薇,魏海雷,高洪文,胡跃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29.林先贵,胡君利:《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科学内涵及其生态服务功能》

30.李骁,王迎春:《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植物多样性》

31.袁生《微生物学课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教学内容的改革》

中考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练习题

中考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A.森林大面积减少会危害到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B.大批引进外来物种可丰富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措施 D.控制蚊、蝇等有害动物数量不破坏基因多样性 【答案】B 【解析】 当植物十分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大面积减少后,动物的栖息地也会大量减少,森林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没有了生产者动物会缺少食物,破坏了食物链,导致许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A正确; 我们知道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就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随意引进外来物种,会造成生物入侵,B错误; 建立自然保护区,将生物连同其生活的环境一起加以保护,这样不但是为了保护珍稀动植物,也包括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C正确; 对于鼠、蚊、蝇等有害动物,我们要适当控制其数量,减低其危害,反而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D正确。 2.“静谧的林边空地,一洼清清的池塘,大自然和谐的一角,生活着多少生灵。”下列动物与其所属动物类群不相对应的是() A.腔肠动物:水螅、水母等B.节肢动物:虾、蟹等 C.环节动物:蚯蚓、蛔虫等D.软体动物:鱿鱼、墨鱼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生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详解】 A.腔肠动物的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内胚层和外胚层由细胞构成体内有消化腔,中胶层无细胞结构,有口无肛门。常见物种有水螅、水母等,A不符合题意。B.节肢动物约有100多万种,是动物界的第一大门。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类动物,如虾、蟹等,B不符合题意。 C.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真体腔,有刚毛或疣足。环节动物,无呼吸系统,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蛔虫属于线形动物,C符合题意。 D.鱿鱼、墨鱼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D不符合题意。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 临泽一中柳咏霞 一.教学理念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为根本”,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活。因此,教师授课时要变决策者为参与者,提高学生的质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为目的。 二.指导思想: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7章第2节的最后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具体要求是: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本节的知识目标主要有两个:生物进化的历程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相对知识目标,本节课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更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能够适应“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讨论--总结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对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有了自己的理解。所以本节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教师引导为主的教。 教学策略: 1.以学生自主学习生物进化的历程为基础,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串,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总结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 2 .通过资料分析使学生理解共同进化的含义,无机环境的变化,无机环境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有性生殖的出现和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作用。 3 .最后组织学生讨论或辩论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这一主题。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生物进化历程 2.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能力目标:通过对生物进化历程的短片、图片观察和文字资料的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2.通过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认识,使学生增加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概述生物进化的历程;说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2.难点:生物进化的历程;共同进化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学生观察讨论、教师讲授相结合

[考研类试卷]普通生物学(生物多样性的进化)模拟试卷2.doc

[考研类试卷]普通生物学(生物多样性的进化)模拟试卷2 1 海绵动物的胚胎发育与其它多细胞动物有很大的差异,可能具有独立的起源。(A)正确 (B)错误 2 动物进化的趋势之一是身体形态由两侧对称向辐射对称进化。 (A)正确 (B)错误 3 腔肠动物是真正的两胚层多细胞动物,出现了原始的梯状神经系统。 (A)正确 (B)错误 4 (厦门大学,2000)涡虫的消化系统由口、咽、肠和肛门组成。 (A)正确 (B)错误 5 (厦门大学,2003)血吸虫是由钉螺传播的。 (A)正确 (B)错误 6 最早出现两侧对称体制和中胚层的动物是线形动物。 (A)正确

7 扁形动物门为二胚层动物且身体出现了两侧对称,并有了器官系统。 (A)正确 (B)错误 8 线形动物具有假体腔,并出现了完整的消化管道。 (A)正确 (B)错误 9 环节动物出现了后肾管和网状神经系统。 (A)正确 (B)错误 10 环节动物是最早出现身体分节和真体腔的动物。 (A)正确 (B)错误 11 软体动物门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一门。 (A)正确 (B)错误 12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首次出现了专职的呼吸器官,但其循环系统效率不高,全都属于开管式循环。 (A)正确

13 节肢动物因其具有分节的附肢而得名,与环节动物相比,在形态和功能上都有较高的分化,称为同律性分节。 (A)正确 (B)错误 14 马式管是昆虫类等节肢动物的肠壁外突形成的,能很好回收水分的排泄器官。 (A)正确 (B)错误 15 棘皮动物属于原口动物,因内骨骼突出体表形成棘状突而得名。 (A)正确 (B)错误 16 尾索动物仅尾部有脊索,而头索动物仅头部有脊索。 (A)正确 (B)错误 17 鱼类无颈部,单循环,成体的排泄器官为后肾。 (A)正确 (B)错误 18 软骨鱼类的雄性具有交配器,可以进行体内受精。 (A)正确

生物必修2人教新课标7.2《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

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 Ⅱ——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三部分知识。本节主要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2、能力目标:通过动画、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共同进化概念的理解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本节内容了解很少,需要教师准备大量的素材,来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 2、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观看BBC演化之旅、未来狂想曲片段,设问:地球上是如何产生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类型的?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猜想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到此我们把必修二的内容学完了,下一节我们重点学习必修三稳态和环境,同学们预习人体内环境的导学案,了解人体内环境的组成。 九、板书设计 第二节(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一、共同进化 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 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 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1、核心:自然选择学说中性突变理论 2、发展:中性突变理论和间断平衡学说 十、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不仅在于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如何形成,更在于让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产生危机意识,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落实到宣传和付诸于行动上。学生在搜集、讨论、交流过程中,面对触目惊心的画面、数据和素材,一定能产生情感的震撼与升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关爱生命、自觉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的意识会潜移默化地形成。

原核生物多样性

原核生物多样性 :学号:专业班级: 【摘要】微生物是一群以分解代为主的重要生物类群,其生物学多样性十分丰富。但由于它们的微观性,尤其原核微生物不但形态简单、而且不存在有性生殖,也缺乏化石资料[29]而造成难以对其进行种群数目和数量的统计,因而对微生物的多样性研究远没有宏观生物那样深入和受到重视。本文根据原核微生物的特性,从其形态结构、进化分支、生理代类群、遗传及应用等方面简述了它们的多样性及重要意义,意在引起科学界和全社会对这类生物资源的认识和保护的重视。【关键词】原核微生物多样性应用 原核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蓝细菌。(一)、形态结构的多样性 以细菌为代表说明原核生物形态结构的多样性: 1、细胞壁 原核生物经过革兰氏染色,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染色反映的是细胞壁结构的差异。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其中肽聚糖是细菌特有的成分,而磷壁酸则是革兰氏阳性菌所特有。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主要是由肽聚糖和脂多糖(LPS)组成。其中脂多糖为革兰氏阴性菌特有。 2、细胞膜 细菌细胞膜有如下功能:控制细胞外物质交换和运输;壁多糖和荚膜等大分子物质合成场所;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产能基地;鞭毛着生点并提供运动所需能量。

3、细胞质中的含物 细菌细胞质中的含物主要包括: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载色体,质膜陷形成囊状载色体,属膜系统,是光合细菌光合作用的场所;羧化体,在化能自养细菌中常发现由膜陷包裹形成的羧化体,是将CO2还原成糖的场所;气泡,水生,无鞭毛的光合细菌细胞所含众多充满气体的小泡囊,由蛋白质膜包围而成。 4、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30] 荚膜: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包裹的一层胶状结构,统称荚膜。化学组成多是胞外多糖类,少量蛋白质,常呈粘稠状; 鞭毛:某些细菌在体表长出的波曲的长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菌毛:是细菌表面的一种纤细、中空、外直、数量多的蛋白质附属物,功能是使菌体细胞粘连在宿主各器官表面。性菌毛是一种特殊的菌毛,主要用于遗传物质的传递; 芽孢: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在营养体细胞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型抗逆休眠体,叫芽孢或生孢子。 5、形态[29] 细菌形态基本上分为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大类。球菌按其相互连接方式又可分为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杆菌形态较复杂,常有短杆菌、棒杆菌、梭状杆菌、分枝菌等。按其排列方式则有链状、栅状、“八”字状以及有鞘衣的丝状等。螺旋菌一般可分为弧菌(螺旋不满一环)和螺菌(满2-6环的小型、坚硬的螺旋状细菌)。 (二)、进化分支多样性 1990年,Woese等人总结了多年的研究成果,提出地球上的细胞生物是沿着

【人教版】初二生物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复习资料

【人教版】初二生物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的我国的珍稀植物是() A.银杉B.水杉C.珙桐D.桫椤 【答案】A 【解析】 【分析】 银杉,是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残留下来至今的植物,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据此解答。 【详解】 A.银杉,是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残留下来至今的植物,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杉是松科的常绿乔木,主干高大通直,挺拔秀丽,枝叶茂密,A正确。 B.水杉,落叶乔木,杉科水杉属唯一现存种,中国特产的孑遗珍贵树种,第一批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稀有种类,有植物王国“活化石”之称。已经发现的化石表明水杉在中生代白垩纪及新生代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但在第四纪冰期以后,同属于水杉属的其他种类已经全部灭绝。而中国川、鄂、湘边境地带因地形走向复杂,受冰川影响小,使水杉得以幸存,成为旷世的奇珍。武汉市将水杉列为市树,B错误。 C.珙桐为落叶灌木。可生长到20~25米高,叶子广卵形,边缘有锯齿。本科植物只有一属两种,两种相似,只是一种叶面有毛,另一种是光面。花奇色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子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C错误。 D.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隶属于较原始的维管束植物-蕨类植物门、桫椤科,D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各选项中植物的特点、价值意义以及称号。 2.下列能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A.小麦、水稻、玉米可作为食物B.梧桐、女贞、槐树能净化空气 C.很多生物中蕴藏着未知的药用价值D.木材、橡胶、油料可应用于工业制造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如动植物为人类提供的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奶、蛋及许多药物等。 (2)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潜在价值:人类所认识和利用的是生物的一小部分,大量的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

高中生物练习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基础巩固 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B.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变异的个体都适应环境 D.新物种产生都要经历地理隔离 2. 下列观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自然选择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马和驴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因此马和驴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C.种群中个体的死亡可能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 D.野兔的快速奔跑和狼的快速追赶是它们共同进化的结果 能力提升 3. 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进化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的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C.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 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4.人工建立一个数量足够大的果蝇实验群体,雌雄个体数量相当且均为杂合子。已知某隐性基因纯合致死,预测该隐性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应该是(纵坐标表示该隐性基因的频率)( ) A B C D 图K25-1 5. 抗流感的疫苗,每过几年就要更换新的种类,因为流感病毒已对旧的疫苗产生了高度的抗性,对于这种抗性最好的解释是( ) A.病毒因疫苗刺激而产生突变 B.病毒某些结构的用进废退 C.由于生殖隔离造成 D.由于选择作用,使对疫苗有抗性的病毒被保留下来并扩大繁殖 6.2011·南京调研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K25-2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图K25-2

高中生物五章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教案必修

第18课时 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 考点一 生物体既相似又相异(a/a) 1.物种和生殖隔离 (1)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指分布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并能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个体。 (2)生殖隔离:不同种的个体之间不能互相交配,或者在交配后不能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 2.物种相异性 (1)不同的环境生活着不同的生物,这些生物在结构、功能、行为、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 (2)整个生物界包括植物、动物、真菌、原生生物和原核生物几大类,已知现存物种总数在200万种以上。 3.物种统一性 从分子水平上分析: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之间存在统一性 ↓ 如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基本的遗传密码 从细胞水平分析:真菌、动植物之间的细胞结构相似 ↓ 从器官结构分析:脊椎动物之间存在统一性 ↓ 从个体水平分析: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统一性 1.(2016·浙江4月选考)鸟的翅膀和人的手臂在骨骼结构上非常相似。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 ) A .稀有性 B .适应性

C.统一性D.竞争性 解析鸟的翅膀和人的手臂在骨骼结构上相似,从器官水平说明了它们之间的统一性。答案 C 狮虎兽的一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进化论对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解释(b/b) 1.特创论观点 (1)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种是由上帝分别创造的。 (2)它们是天生完美的,一经创造出来就不会再发生改变。 (3)不同物种之间没有亲缘关系。 2.进化论观点 (1)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物种在自然选择等因素的作用下能演变为另一个物种。 (2)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可以发生不同的变化来适应各自的环境。 (3)种群之间发生性状的分歧,一个物种可以发展出多个物种,一种类型可以发展出多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教案

第二节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自主学案】 1.地球上的生物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而来的。 2.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有和。 【思维激活】什么是同源器官?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在进化上可能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3.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包括多样性、多样性和多样性。 4.1969年,美国科学家根据生物细胞的结构特征和能量利用方式的基本差异,将生物分为五界:、、、和,并称之为五界系统。 【思维激活】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有什么关系? 【典题精析】 重点一: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 例 1.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有关生物类型出现顺序的几种描述中,可能性最大的是() A.自养、厌氧自养、需氧异养 B.需氧自养、厌氧自养、自养 C.厌氧自养、需氧异养、光能合成自养 D.厌氧异养、光能合成自养、需氧异养 解析:最初的地球大气中无氧,因而原始生命为厌氧呼吸,当这些生物消耗掉大部分有机物后,经突变和自然选择,逐步进化出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逐渐增加了大气中的氧含量,为需氧型生物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答案:D

重点二:生物多样性 例2.如图所示,如果环境剧变或某种植物病害爆发,哪种植物的生存几率最大?( 栽培小麦野生小麦栽培玉米野生玉米 A.栽培小麦 B.栽培玉米 C.野生小麦 D.野生玉米解析:由图分析可知,野生小麦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为进化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当环境发生剧变时,更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 答案:C 重点三:生物分类系统 例3.在五界分类系统中,蓝藻不属于植物界,这是因为()A.蓝藻是原核生物 B.蓝藻的生活环境与植物不同C.蓝藻的光合色素与植物不同 D.蓝藻可与真菌共生成地衣 解析:解答时首先要知道蓝藻是原核生物。第二要明确五界学说中原核生物界与植物界的主要区别是植物界的生物都是真核生物,依据这一点,蓝藻不属于植物界。 答案:A 【学生自测】 1.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①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②出现有丝分裂,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③通过有 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 A.①② 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2.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内容的是() A.基因的多样性 B.个体的多样性 C.物种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保育1

生物多樣性保育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主任湯曉虞 生物多樣性公約之產生 *地球上生物資源是維持人類經濟活動、社會發展之基礎,且持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是保存我們及下一代子孫極重要的資產。 *由於人類各項活動對物種及生態系之破壞加速,造成物種迅速消失,對人類發出重大警訊。*為此1988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成立一個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專家工作組來探討國際間是否有必要成立公約來在維持生物多樣性工作。 *終於1992年6月巴西里約熱內盧的地球高峰會上簽署。 生物多樣性公約之特性 *意識到生物多樣性的內在價值,和生物多樣性及其組成部分的生態、遺傳、社會、經濟、科學、教育、文化、娛樂和美學價值。還意識到生物多樣性對演化和保持生物圈的生命維持系統的重要性,確保保育生物多樣性是全人類共同關切的問題,重申各國對它自己的生物資源擁有主權權利,也重申各國有責任保育它自己的生物多樣性,並以永續的方式利用它自己的生物資源,關切一些人類活動正在導致生物多樣性的嚴重減少,意識到普遍缺乏關於生物多樣性的信息和知識,亟需開發科學、技術和機構能力,從而提供基本理解,據以策劃與執行適當措施,注意到預測預防和從根源上消除導致生物多樣性嚴重減少或喪失的原因,至為重要,並注意到生物多樣性遭受嚴重減少或損失的威脅時,不應以缺乏充分的科學定論為理由,而推遲採取旨在避免或盡量減輕此種威脅的措施,注意到保育生物多樣性的基本要求,是就地保育生態系統和自然棲地,維持恢復物種在其自然環境中有生存力的種群,並注意到移地措施,最好在原產國內實行,也可發揮重要作用。 *認識到許多體現傳統生活方式的原住民和地方社區同生物資源有著密切和傳統的依存關係,應公平分享從利用與保育生物資源及永續利用其組成部分有關的傳統知識創新與實踐而產生的惠益,並認識到婦女在保育和永續利用生物多樣性中發揮的極其重要作用,並確認婦女必須充分參與制訂和實施保育生物多樣性的各級政策,強調為了生物多樣性的保育及其組成部分的永續利用,促進國家、政府間組織和非政府部門之間的國際、區域和全球性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承認提供新額外的資金和適當取得有關的技術,可對全世界處理生物多樣性喪失問題的能力產生重大影響,進一步承認有必要訂立特別的條款,以滿足開發中國家的需要,包括提供新的和額外的資金和適當取得有關的技術,注意到最不發達國家和小島嶼國家這方面的特殊情況,承認有必要大量投資以保育生物多樣性,而且這些投資可望產生廣泛的環境、經濟和社會惠益。 *認識到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根除貧困是發展中國家第一和壓倒一切的優先事務,意識到保育和永續利用生物多樣性對滿足世界日益增加的人口對糧食、健康和其他需求至為重要,而為此目的取得和分享遺傳資源和遺傳技術是必不可少的,注意到保育和永續利用生物多樣性最終必定增強國家間的友好關係,並有助於實現人類和平;期望加強和補充現有保育生物多樣性和永續使用其組成部分的各項國際協議;並決心為今世後代的利益,保育和永續利用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公約精神 *在於世界各國對於永續發展上之認同,並確認各國對其國內生物之主權。 *使世界各國對於生物多樣性保育、永續利用各生物之組成、以及使用生物基因資源產生利

生物初二《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复习知识点

生物初二《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复习知识点 一、选择题 1.老鼠不仅咬坏庄稼而且传播疾病,人类对它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A.控制数量,减少危害B.顺其自然,不要干预 C.大力保护,避免绝种D.赶尽杀绝,以绝后患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详解】 老鼠不仅咬坏庄稼而且传播疾病,虽然是有害动物,但我们不能使之灭绝,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物,它本身就是一个基因库,老鼠一旦灭绝,它所携带的基因库将永远消失,当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数量大大增加或减少时也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次动物作为消费者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设法控制其数量,尽量减少其危害,如采用引进天敌灭鼠等生物防治的办法,可见A正确。 故选:A。 【点睛】 掌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2.马与犀牛同目不同科,与羊同纲不同目,与驴同科不同属。与班马同属不同种。与马亲缘关系最远的是() A.羊B.斑马C.驴D.犀牛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详解】 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动物的亲缘关系越近,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四种动物中与马亲缘关系最远的是羊,因为与羊同纲,纲在目、科、属、种中,单位最大,因此与马的关系最远。故选:A。 【点睛】 掌握生物分类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3.依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将我们学过的生物归到如下的三个类群,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知识点汇总

《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知识点汇总 一、选择题 1.根据生物的分类,生物之间亲缘关系最远的等级是() A.界B.门C.科D.种 【答案】A 【解析】 【分析】 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我们把生物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 【详解】 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界的生物亲缘关系是最远的。故A正确。 故选:A。 【点睛】 生物的分类及单位的知识是中考的热点,要熟练掌握。 2.下列能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A.小麦、水稻、玉米可作为食物B.梧桐、女贞、槐树能净化空气 C.很多生物中蕴藏着未知的药用价值D.木材、橡胶、油料可应用于工业制造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如动植物为人类提供的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奶、蛋及许多药物等。 (2)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潜在价值:人类所认识和利用的是生物的一小部分,大量的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它们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 【详解】 AD.动植物为人类提供的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奶、蛋及许多药物、工业原料等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选项则体现的生物的潜在价值,不合题意。 B.由分析知,梧桐、女贞、槐树能净化空气,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符合题意。 【点睛】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巨大。

原核生物的形态

本科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专业《微生物学》分章节试题库 绪论(3分)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5分)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7分) 一、名词解释 微生物、微生物化、模式微生物、微生物多样性、细菌、古生菌、L细菌、伴孢晶体、菌落、放线菌、静息孢子、病毒、基本培养基、最适生长温度、巴氏消毒法、细菌质粒、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病毒包涵体、噬菌体、阮病毒、周质空间、溶原性细菌、噬菌斑生成单位、一步生长曲线、糖被。 二、填空题 1.微生物是一切生物的总称,其特点是、 和。 2.微生物主要有三大类群:①类的、、 、、、; ②类的、、; ③类的和。 3.人类对微生物的发现和认识,比对动植物晚得多,其原因是微生物具有、、和四个特点。 4.被誉为微生物学先驱者的是世纪、国的,因为他最早利用见到了。 5.在微生物促进人类医疗保健事业发展过程中,曾发生过“六大战役”,

即,,,,,。 6、微生物学为现代生命科学提供的有:,,,,,,,,。 7.微生物的五大共性是,,, 和,其中最主要的共性应是。 8.微生物代谢类型的多样性表现在:,, ,,,,。 9.细菌的形态主要有状、状和三种,此外,还有少数状和状等。 10.细菌细胞的一般构造有、、、、、 和等,而特殊构造则有、、、 和等。 11.磷壁酸是革兰氏性细菌细胞壁上的特有成分,主要成分 为或。 12.G+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是,G-细菌的则是。 13.古生菌细胞壁的成分与真细菌不同,它们无肽聚糖, 只含有、或。 14.在自然界和实验室中可以找到四类缺壁细菌,包括、、和。 15.细菌细胞的内含物有、、和四类。 16.在没有显微镜的条件下,通过观察生长在上的形状或生长在 上的现象,可推测某细菌可能长有鞭毛。

高中生物练习-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生存提供资源与适宜环境(1)(教师版)

第5章生物的进化第3节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生存提供资源与适宜环境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包括三个层次(水平),指出以下4个选项中错误的一个( A.生态系统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 D.生态效率多样性 【答案】D 【解析】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简单地说,就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多样性;确切地说,生物多样性包括包括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场所是 A.动物园 B.植物园 C.自然保护区 D.天然的热带雨林 【答案】C 【解析】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它保护了不仅珍稀野生动物还保护了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就地保护的主要场所。 3.实施迁地保护的主要手段不包括 A.建动植物园 B.建水族馆 C.建基因库 D.建立自然保护区 【答案】D 【解析】 迁地保护通过异地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野生动物园、种子库、基因库、水族馆等不同形式的保护措施,对于那些比较珍贵的物种、具观赏价值的物种或其基因实施由人工辅助的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4.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A.多种多样的基因B.丰富的物种数目 C.丰富的个体数量D.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答案】C

ABD、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基因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BD正确。C、丰富的个体数量不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容,C错误。 故选C。 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A.捕食者的存在可促进被捕食者的进化 B.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生物的进化 C.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捕食者与被捕食者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A正确;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B正确;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C错误;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6.海豚与鲨鱼分别属于哺乳纲和鱼纲,二者体型和运动器官的外观具有许多相似之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上升 B.种群内个体自由交配就能够保持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 C.鲨鱼捕食个体数量较多的鱼类种群有利于保持生物的多样性 D.海豚与其他哺乳动物的基因库差异可能小于其与鱼类基因库的差异 【答案】B 【解析】 A、种群数量越大,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越低,所以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上升,A正确; B、种群内个体自由交配,同时因为自然选择、基因突变等因素,不一定能够保持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B错误; C、鲨鱼捕食个体数量较多的鱼类种群,能为其他物种腾出空间,有利于保持生物的多样性,C正确; D、海豚属于哺乳纲,它与其它哺乳动物的基因库差异可能小于海豚与鱼类基因库的差异,D正确。 7.每年的四月至五月是月季花盛开的季节,在一个公园里的月季花,会有红色、黄色、粉色等多种颜色,这体现了 A.生境多样性B.遗传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D.生态多样性 【答案】B 【解析】 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月季的花色有红色、黄色、粉色等多种颜色,即控制同一性状存在多个等位基因,这体现了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故选B。 8.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

初中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复习知识点

初中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复习知识点 一、选择题 1.在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A.属 B.种 C.界 D.科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详解】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B正确。【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分类单位等级。明确种是最基本的单位。 2.依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将我们学过的生物归到如下的三个类群,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烟草花叶病毒属于类群1,它必须寄生在动物的活细胞中生活 B.类群2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 C.杜鹃花、杜鹃鸟属于类群3,酵母菌属于类群2 D.类群1、2、3的共同特点是: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类群1是病毒;类群2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为原核生物;类群3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详解】 A. 烟草花叶病毒属于植物病毒,属于类群1,它必须寄生在植物(烟草花叶)的活细胞中生活,A错误; B.细胞核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类群2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染色体,B正确; C.杜鹃花、杜鹃鸟、酵母菌都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类群3真核生物,C错误; D.绿色植物属于类群3,为真核生物,细胞中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D错误。 故选B。 【点睛】

关键是熟知病毒、细菌、真菌的结构特点,区分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 3.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建立射阳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保护丹顶鹤等鸟类。以上两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别属于() A.迁地保护、就地保护B.迁地保护、自然保护 C.自然保护、就地保护D.就地保护、迁地保护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详解】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所以建立的东北虎繁育中心以保护东北虎,属于迁地保护;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丹顶鹤等鸟类,属于就地保护。 故选:A。 【点睛】 掌握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而采取的一定的措施,结合题意,仔细分析,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4.生物的多样性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A.遗传染色体细胞B.遗传细胞物种 C.遗传物种生态系统D.细胞物种生态系统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生物多样性保护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保护动物的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 【详解】 生物多样性保护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因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如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等。 故选:C。 【点睛】 了解生物多样性是解题的关键。

高中生物《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Ⅱ——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三部分知识。本节主要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等知识点。学情分析 关于“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内容的教学,可以学生自学为基础,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使学生理解共同进化的含义,无机环境的变化、无机环境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有性生殖的出现和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作用。最后组织学生讨论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能力目标: 通过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相结合。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上网查阅本节的有关资料,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板书设计 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 (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 (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 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1)核心:自然选择学说中性突变理论 (2)发展:中性突变理论和间断平衡学说 教学过程

【人教版】中考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练习题

【人教版】中考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下列关于烟草的分类单位中,包含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A.双子叶植物纲B.烟草属C.被子植物门D.茄科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详解】 在“门、纲、科、属”中“属”的分类等级最小,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因此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的是属,故选B。 【点睛】 理解生物分类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 2.森林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A.直接价值B.间接价值 C.潜在价值D.实用价值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等。 3.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建立射阳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保护丹顶鹤等鸟类。以上两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别属于() A.迁地保护、就地保护B.迁地保护、自然保护 C.自然保护、就地保护D.就地保护、迁地保护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详解】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所以建立的东北虎繁育中心以保护东北虎,属于迁地保护;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丹顶鹤等鸟类,属于就地保护。

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生物物种的定义 2.了解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体现 3.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民族自豪感,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物种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1.确定生物的种 2.知道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主要条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有着许许多多地生物,让我们来再次感受它们吧! 影片:播放生物多样性的录像。 教师:刚才大家被影片所吸引,丰富多彩的生物让这个世界充满了生机,那自然界生物的种类到底有多少种? 学生:(随意地预测) 教师:其实不仅我们不知道,科学家也众说纷纭,有的说有500万种,有的说有1000万种,更有的说有一亿种之多,已经确定名称约有200多万种。总之,自然界生物的种类非常丰富,生物的种类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感受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板书,§7.1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过渡:生物的物种多种多样,那生物的种又是怎么来划分的呢? 一、确定生物的种 看一看,想一想:出示猫和狗的图片

两只动物的毛色都有是黑色的,它们是不是同一种生物? 学生:不是,一只是猫,一只是狗 教师归纳:同学们分析的很好,猫和狗虽然在毛色上相同,但其他的外形特征却不一样,并且猫和狗也不能生出小生命来,所以认为它们是两个不同的物种。 那么这些毛色不同的生物是不是同一种的呢?出示四只颜色不同的猫 学生:是的,因为它们都是猫,并且能相互交配,繁殖后代。 教师:母犬和幼犬很相像,是同一种生物吗?出示图片 学生: 教师总结:对于生物的颜色大小都不是判断生物物种的关键,那么怎么的生物才是同种生物呢? 学生归纳得出:同种生物是很相像的,能够相互交配并繁殖后代。 教师:大家知道骡吗? 一般指公驴和母马杂交后所生的种间杂种。体型较大,像马,叫声似驴,耳长,鬃毛和尾毛则介于马和驴之间,俗称“马骡”。蹄小、四肢筋腱强韧。不仅耐粗饲料、耐劳,抗病力及适应性强,而且挽力大并能持久。故适于拉车和驮物,不能繁殖后代的。 想一想:马和驴能交配生出骡来,它们是同种生物吗?为什么? 讨论:怎么确定生物的物种 (板书:一、物种的概念: 生物性状相像,能够相互交配并能繁殖有生殖能力后代的生物群体。) 过渡:地球上的生物多种多样,这些物种的产生需要经过千万年进化才能形成。物种与物种间差异的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使生物物种都是唯一的,一旦消失就再也不能找到,就好像在6500万年前存在的恐龙,并不能用鸵鸟或者其他的物种来代替,这也正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二、物种多样性 (板书:二、物种多样性) 讨论:森林、湖泊和池塘物种的多样性。 播放影片,并进行归纳。 1、不同自然环境下的物种多样性。 教师:对于物种最丰富的自然环境是热带雨林、珊瑚礁和热带湖泊。 展示全世界热带雨林分布图 教师:物种最丰富的森林,它的面积只占全球面积的7% ,但它的生物物种却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 介绍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出示加拉帕戈斯群岛分布图和岛上的各种雀鸟 提问:为什么在赤道附近,自然环境都相近的条件下会产生如此多不同的雀鸟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