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区域地貌调查与地貌制图

)普通地貌图

反映地貌的综合特征特征,,分地貌类型图和地貌区划图。

(2)部门地貌图

以地貌营力和研究目的为指标以地貌营力和研究目的为指标,,可分为可分为::

①形态类型图

如构造地貌图如构造地貌图、、流水地貌图流水地貌图、、岩溶地貌图岩溶地貌图、、海岸地貌图等等海岸地貌图等等。。

②专门地貌图

目的是研究某种专题或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目的是研究某种专题或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如地面坡度图、河流或沟谷密度图河流或沟谷密度图、、海岸侵蚀速度图海岸侵蚀速度图、、沙丘移动速度图沙丘移动速度图、、滑坡发展图等滑坡发展图等。。这些图多数以形态计量为主这些图多数以形态计量为主。。

③地貌年龄图

地图制图综合实习报告

前言 经过了大学三年的不断学习、积极探索,对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此期间,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很多学科的单独实习以及综合实习,此次实习结束我们将正式结束大三生活,面临大四的考研与就业,这次实习对于我们来说更显得尤为珍贵。 尽管我们的知识体系还很鄙陋,尽管我们的专业技术少之又少,尽管我们还有很多的不知道,但是相信,通过此次实习,我们一定能够收获更多的知识、技术和能力。 大学匆匆,四分之三已逝,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我们更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通过此次实习,希望能够磨练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继续发扬互 帮互助的优良传统,加深同学之间的情谊。 今天的辛勤与汗水一定会换来美好的明天,我们坚信! 目 录 前言 .......................................... 错误!未指定书签。 院 (系): 资源环境学院 组 长: 徐晓霞 组 员: 吴健利 姚亚庆 杨勇帅 方洋 覃进明 赵凯 左石 指导教师: 刘梦云 杨香云 张宝利 2009级地信专业 地图制图综合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实习相关人员及材料........................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实习相关内容..............................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实习任务............................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实习方式............................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任务分工............................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实习内容及步骤............................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杨陵区地形图的制作..................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杨陵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杨陵区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杨陵区城市扩展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杨凌区旅游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数字地图制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实习总结..................................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七、实习感想..................................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八、实习成果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实习目的 地图学学科体系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分支,地图制图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资料和数据来源,作为一名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地图制图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相关行业的基础和关键。通过本次实习,希望能

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 一、实习区概况城郊区刘李庄村位于昌黎县城郊区东侧,与县城接壤,临近外环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同时辐射周边西沙河村、太平庄村、东高庄村、中卓庄村、西钱庄村、东钱庄村。城郊区刘李庄村是秦皇岛市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基地,每年种植大棚甘蓝、菜花XX多亩,油桃400亩,草莓100多亩,年生产各类蔬菜XX多万斤,年产油桃160万斤,年产草莓100万斤。二、实习目的 为培养学生野外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工作能力,使学生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一般程序、原则、原理和主要内容。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特进行本次教学实习。通过本教学实习要求学生能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树立为资源环境事业献身的思想奠定基础。 三、实习计划 实习时间共安排5天,分野外调查和室内制图两个阶段。 1.野外调查阶段 1)上午进行基本路线调查的原理和技术的讲解,领取实习工具。下午,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到达刘李庄,同时进行路线勘察,了解刘李庄的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第一天) 1 / 7

2)开始对刘李庄进行详查,并绘制成图。(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上午) 2.室内制图阶段 1) 室内拼图。 各小组进行边界区域的拼接,对差异较大的地区需在进行野外定点调查。(第四天下午,第五天上午) 2)写实习报告。(第五天下午) 四、实习内容与过程 1、准备工作 周一,我们于上午8:00在资源与环境实验室开始实习准备工作。吴老师首先把我们分成了六个工作小组,并在每个组选出两个小组长,负责统筹本组的工作。然后,就实习内容、步骤、出图精度、验收标准及安全等相关事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指出在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接着,每个小组分到一套实习工具:底图(航片)一张,地形图一张,三角板一套,圆规一套,铅笔一支,小刀一把,gps定位仪一台,标杆一个,卷尺一个,橡皮一块,木板一块,书包一个,地质罗盘仪一个。最后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区域制定了勘察路线和工作计划。 下午,在吴老师、张老师和常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向目的地出发,进行路线勘察工作。每到一个小组的目的地,老师们都进行了认真的讲解如何辨认自己在地图上的位置和如何确定工作区域的边界。然后,带领其他小组继续前进。我们小组被分在最远的区域刘李庄周围

地图制图学概括总结

地图的基本概念与定义 P5 1.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数学基础 2.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综合拓扑要素之间的关系 3.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邻接关联包含 4.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 地图的定义P5 1.传统定义:地图是根据特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球上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通过制图综合,并以符号和注记缩绘到平面上的图像 2.现代定义:根据数学方法确定的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属性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制图综合法则记录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载体,是传递空间地理信息的工具,反映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多维信息、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和制约及其在时空中的变化和发展 一、数学要素P6 控制和确定地图上地理要素与地面事物的相对位置,是地图的“骨架” 1.坐标网 ①地理坐标网/经纬线网,经度λ纬度φ

②平面直角坐标网/方里网/公里网,坐标X,Y-----仅适用于1:1万—1:25万比例尺地图 文字比例尺 大地控制点 三角点,水准点,导线点,GPS点,天文点 比例尺 地图上线段长/实地线段在椭球面上水平投影长(1/M)(1)数字比例尺1/1000,1:50000

定向指标线/三北P10 ①真子午线-----真北 ②磁子午线-----磁北 ③坐标纵轴-----坐标北 二、地理要素P8 三、辅助要素P9 1.图名 2.图号 3.图例 4.接图表 地图编号P14 1.行列式编号法:适于大区域的分幅地图ex:我国1/100万地图分带投影的作用:减少变形的程度(变形不超过限度) 经纬度编号法P14 1.适用于梯形分幅地图 2.编号方法 ①行号=右图廓经度/该图幅的经差 ②列号=上图廓纬度/该图幅的纬差 ex:某1/5万地图的右图廓经度73°30′,该图经差15′,上图

工程制图习题集标准答案

1 50° 40° 60° 18° 117° 45° 30° 60°3534 10 1640 φ35 φ15 3×φ8 R25 φ 30φ15 φ6 φ47 R 2 R 10 R 5 R 85 33 3 3 3 4 53 1-1 标注下列尺寸(尺寸数值由图中量取整数)。 1.补全尺寸数字和箭头。 2.标注直径和半径尺寸。 3.标注下列小间距尺寸。 1 17 17 17 17 171717

2 1∶4 200 30 80 25 C2 60° φ20 1∶10 φ24 30 140 36 90 50 φ5 10436 60 20 32 5 2 4.尺寸注法改错,将改正后的尺寸标注在右边空白图上。 20030 1∶4 80 25 φ24 φ20 60° C2 1∶10 50 90 30 20 140 32 60 36 36 104 φ 50 φ14φ18 φ24 50 5 10 18 50 90° 90° φ24 φ14 3 44R15 φ17 10 4415 27 10 3 R15 27 1510 φ17 R 1 5 6 9 18 R5 φ15 45 R3 R 8 R6 4×φ6 9 18 60° 3 R 6 2×φ5 524 6 1-4 比例,尺寸注法,斜度和锥度。 1.参照所示图形,用1∶4在指定位置处画出图形,并标注尺寸。 2.参照所示图形,用1∶1在指定位置处画出图形,并标注尺寸。 3.参照所示图形,用1∶2在指定位置处画出图形,并标注尺寸。 5.在下面图形上用1∶1度量后标注尺寸(取整数)。

3 3 2-1 点的投影。 (2)点D在点C的 方 mm。 (1)点A在点B的 方 mm。正后22正上224.判断下列各对重影点的相对位置,并填空。 3.已知点B在点A的左方15,前方10,上方5,又知点C与点B同高,且其坐标X=Y=Z,请作出点B和点C的投影。 1.按照立体图作诸点的三面投影。 2.已知点A在H面之上20,点B在V面之前15,点C在V面上,点D在H面上,点E在投影轴上,补全诸点的两面投影。

地图制图综合实习报告

2009级地信专业 地图制图综合实习报告

前言 经过了大学三年的不断学习、积极探索,对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此期间,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很多学科的单独实习以及综合实习,此次实习结束我们将正式结束大三生活,面临大四的考研与就业,这次实习对于我们来说更显得尤为珍贵。 尽管我们的知识体系还很鄙陋,尽管我们的专业技术少之又少,尽管我们还有很多的不知道,但是相信,通过此次实习,我们一定能够收获更多的知识、技术和能力。 大学匆匆,四分之三已逝,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我们更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通过此次实习,希望能够磨练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继续发扬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加深同学之间的情谊。 今天的辛勤与汗水一定会换来美好的明天,我们坚信!

目录 前言 ............................................................................................................................................. - 1 - 一、实习目的 ............................................................................................................................. - 3 -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 ................................................................................................................. - 3 - 三、实习相关人员及材料.......................................................................................................... - 3 - 四、实习相关内容 ..................................................................................................................... - 4 - (一)实习任务.................................................................................................................. - 4 - (二)实习方式.................................................................................................................. - 5 - (三)任务分工.................................................................................................................. - 5 - 五、实习内容及步骤 ................................................................................................................. - 7 - (一)杨陵区地形图的制作.............................................................................................. - 7 - (二)杨陵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 9 - (三)杨陵区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图................................................................................ - 11 - (四)杨陵区城市扩展图................................................................................................ - 11 - (五)杨凌区旅游图........................................................................................................ - 15 - (六)数字地图制图........................................................................................................ - 17 - 六、实习总结 ........................................................................................................................... - 19 - 七、实习感想 ........................................................................................................................... - 21 - 八、实习成果图 ....................................................................................................................... - 21 -

《土壤调查与制图》复习提纲(-12-20-2)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提纲 1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是土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学、地学、遥感与制图学、资源评价等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是利用遥感技术和制图学原理,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并对土壤资源作出评价来研究土壤的一门科学。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明显地具有四方面特点: ①对象宏观性②实践应用性③技术技能性④专业综合性。 2名词 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自然湿地> 沿海型:滨海盐土、潮滩潮土、酸性硫酸盐土(红树林)内陆型:沼泽土、泥炭土、表潜土、沼泽盐土、潜育草甸土 人工湿地水稻土 土类:是高级分类单元,它是一定的综合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强调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的统一和综合。 山地:地面起伏大,海拔高度在500m以上,相对高度在100m以上。主要形态要素有山顶、山坡和山谷。 … 自然剖面:是因修路、开矿、兴修水利等工程建设,在施工挖方地段裸露的土壤垂直断面,并被长期保留下来,成为土壤调查中可以利用的现存剖面。 人工剖面:是根据土壤调查的要求,临时开挖出来的土壤垂直切面,一般挖成阶梯状的斜坑,故又称土坑。按其用途和特点可细分为主要剖面、检查剖面和定界剖面三种。 古土壤:是指在过去环境条下形成的土壤,它们可以是因为环境条件的改变而终止了原来的土壤形成过程,成为现在土壤发育的一种母质;它们也可以是因为地壳新构造运动的升降或地面的变迁,使原来的土壤发育受到埋藏而终止。 类型有:埋藏土、残余土、化石土和裸露土等 径流系数:是指某时段的径流深度与形成该时段径流的降水深度比值。一般以百分数表示,其数值取决于自然地理条件,有一定的地区分布规律。 3 路线调查: 技术要点: : 1)、在调查区选择一条或数条典型路线(以路线最短及所能观察到的内容最全面为原则)2)在可能出现土壤类型变异的地方挖掘土壤剖面,确定类型并取回比样标本。 3)、通过对比样标本比土评土,确定整个调查区的工作分类 方法:平行法辐射法 4 划分土属的依据: 红壤:(地带性土壤):依母质类型。 潮土:依表层质地类型为依据 水稻土:母质+水型 ( 5 连续命名法:(如发育的黄土性粘壤土上的重壤质中等厚度的中量腐殖质的碱化普

地图制图总复习

地图制图总复习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2.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只能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 地图。(×) 3.地图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图例等。(×) 4.实测成图法一直是测制大比例尺地图最基本的方法。(√) 5.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取代《黄海平均海水面》,其 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下降29毫米。(×) 6.目前我国各地高程控制点的绝对高程起算面是1956黄海平均海水面。(×) 7.地球体的数学表面,也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8.在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9.在地理学研究及地图学的小比例尺制图中,通常将椭球体当成正球体看,采用地心 经纬度。(√) 10.球面是个不可展的曲面,要把球面直接展成平面,必然要发生断裂或褶皱。(√) 11.长度比是一个常量,它既不随着点的位置不同而变化,也不随着方向的变化而变化。 (×) 12.长度变形没有正负之分,长度变形恒为正。(×) 13.面积变形有正有负,面积变形为零,表示投影后面积无变形,面积变形为正,表示 投影后面积增加;面积变形为负,表示投影后面积缩小。(√) 14.制1:100万地图,首先将地球缩小100万倍,而后将其投影到平面上,那么1:100 万就是地图的主比例尺。(√) 15.在等积圆锥投影上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 16.无论是正轴方位投影还是横轴方位投影或是斜轴方位投影,他们的误差分布规律是 一致的。(√) 17.等角正轴切圆柱投影是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于1569年所创,所以又称墨卡托投影。 (√) 18.等积投影的面积变形接近零。(√) 19.等角投影能保持制图区域较大面积的形状与实地相似。(×) 20.一般情况下,等角航线是与所有经线相交成相同方位角的大圆弧线,它在圆柱投影 上的表象是直线。(×) 21.水准面有无数个,而大地水准面只有一个。(√) 22.地球面上点的位置是用地理坐标和高程来确定的。(√) 23.等角航线是地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 24.正轴圆锥投影的各种变形都是经度的函数,与纬度无关。(×) 25.地图的内容受符号的形状、尺寸、颜色和结构的直接影响,并制约着概括程度和方 法。(√) 26.分类和选取是地图概括的主要手段,以数学方法及计算机为基础的自动综合概括已 逐步发展起来。(√) 27.当比例尺缩小以后,是保存零碎的地物而不是强调它的地理适应性。(×) 28.地图的比例尺是地图概括的主导因素。(×)

土壤调查与制图_综合版

比土评土:把调查采集的比样标本按照暂拟的分类系统全部摆开,对照记载表及分析化验结果,并参照野外调查获得的群众访问资料,对每一个土壤类型的诊断特征、生产情况、肥力水平、存在问题及利用改良途径,进行认真的讨论与评比。 定界剖面:顾名思义是为了确定土壤分布界线而设置的,要求能确定土壤类型即可。一般可用土钻打孔,不必挖坑,但数量比检查剖面还要多。定界剖面只适用于大比例尺土壤图调查绘制中采用,中、小比例尺土壤调查绘制中使用很少。 MSS:中文名“多光谱扫描仪”利用光学机械扫描方式测量景物辐射的遥感仪器。 复合比例尺:同一副地图上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比例尺。 土壤遥感草图测制:指经过野外土壤类型、分布、主要剖面形态等综合研究后,在遥感影像上确定土壤类型、剖面点位置、土壤界线,从而全貌的反映出调查区土壤在地理上的分布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的过程。 【踏查——又叫路线调查,即对调查地区进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概略性调查 【详查:又叫定点详细调查,在踏查工作完成以后,根据所要求的比例尺精度,在野外进行定点详细调查。 土壤调查制图的精度与图上的比例尺关系密切,精度不同,成图地形的比例尺也不一样。通常大比例尺土壤调查制图的上图单位是土种、变种或其复区。中比例尺土壤调查制图所用的工作地图比例尺大小是1:5万---1:20万,上图单位是土属、土种或其复区。而上图单位是土属的复区和亚类,比例尺为小于1:20万土壤属于小比例尺土壤调查。 土壤调查工作量的估量取决于调查面积的大小,成图所要求的比例尺、调查地区地形地貌的复杂程度、调查使用的工作地图的种类、调查方法、选择剖面点的方法、剖面的深度与类型、土壤分类与制图单元、其他附加要求及报告编写要求等方面。 地形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表现在地形影响土壤母质的分布,影响水热条件的分配,地形影响到土壤物质转移与元素的迁移,地形影响着土壤肥力性质的差异,影响着农业利用方式,影响着土壤改良方向。 确定土壤剖面数量的原则是地区分级原则、精度要求原则,底图质量原则、因人制宜原则。 【下列土壤颜色与土壤中矿物有关:其中黑色主要是腐殖质等成分,红色主要是铁的氧化物等成分引起的,紫色与游离态的氧化锰有关,白色主要同土壤中的石英、高岭土、石灰和水溶性盐类四种组分有关。 土壤遥感调查制图的优点:制图的速度大大加快,制图的精确度得到提高,调查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增强,费用低廉。 图例系统可分为5种类型:分别为优势单元图例、复合图例、组合图例、无差异图例、土相图例。 踏查路线的选择要遵循的原则是:花最少的时间、走最短的路程、控制最多的土壤类型。 土壤母质按形成类型可分为残积母质、运积母质(坡积物、洪积物、湖积物、冲积物、风积物、滨海沉积物、重力堆积物、冰渍物)等 土壤调查中,有些土壤性质必须在野外进行测定,否则一旦将样品带回实验室处理就会发生改变。请列举两例含水量、孔隙度、颜色、松紧度。 土壤调查中采集的标本中,分析标本可分为全量分析、农化分析、物理分析三类分析标本。 阐述土壤调查与制图的研究容 答:研究各地各土壤类型的发生发育情况;研究土壤的分布规律;研究土壤的生产性能、土壤理化性状及其环境、农业生产关系;测绘编制土壤类型图有关生产图;着重开展成果应用。 【自然剖面的优缺点: 优点:垂直面往往开挖得较深,延伸面较广,连续性较好。 缺点:①不能均匀地分布在各种土壤类型上,位置也不一定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②土壤理化性态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由于自然剖面长期露在大气中,受到日晒雨淋,生物滋生等环境因素的变化。 因此,土壤调查中不能在自然剖面上采集土壤理化分析样品,只能作为参考剖面。 【比样标本采集应注意哪些问题

2020年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

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 一、实习区概况 二、实习目的 为培养学生野外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工作能力,使学生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一般程序、原则、原理和主要内容。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特进行本次教学实习。通过本教学实习要求学生能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树立为资源环境事业献身的思想奠定基础。 三、实习计划 实习时间共安排5天,分野外调查和室内制图两个阶段。 1.野外调查阶段 1)上午进行基本路线调查的原理和技术的讲解,领取实习工具。下午,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到达刘李庄,同时进行路线勘察,了解刘李庄的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第一天)

2)开始对刘李庄进行详查,并绘制成图。(第二天,第三天,第 四天上午) 2.室内制图阶段 1) 室内拼图。 各小组进行边界区域的拼接,对差异较大的地区需在进行野外定 点调查。(第四天下午,第五天上午) 2)写实习报告。(第五天下午) 四、实习内容与过程 1、准备工作 周一,我们于上午8:00在资源与环境实验室开始实习准备工作。吴老师首先把我们分成了六个工作小组,并在每个组选出两个小组长,负责统筹本组的工作。然后,就实习内容、步骤、出图精度、验收标准及安全等相关事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指出在实习过程中需要

注意的问题。接着,每个小组分到一套实习工具:底图(航片)一张,地形图一张,三角板一套,圆规一套,铅笔一支,小刀一把,gps定位仪一台,标杆一个,卷尺一个,橡皮一块,木板一块,书包一个,地质罗盘仪一个。最后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区域制定了勘察路线和工作计划。 下午,在吴老师、张老师和常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向目的地出发,进行路线勘察工作。每到一个小组的目的地,老师们都进行了认真的讲解如何辨认自己在地图上的位置和如何确定工作区域的边界。然后,带领其他小组继续前进。我们小组被分在最远的区域刘李庄周围的土地,正好有几条道路穿过整个区域,把我们的区域分割成几部分有利于我们展开分布调查。我们首先进行初步的调查,熟悉调查的技术和技巧,然后在从最远处向近处开始调查,在熟悉的调查技术的情况下完成整个村庄典型区域的调查。 2、调绘与补测 周二,我们上午7:30到达目的地,开始进行调绘,由于刚刚开始,找不到工作的特点,进度稍慢。首先对南和西的边界以内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gps定位。并绘制上图,具体工作方法是:将实行区的同一土地利用的边界进行gps定位。并换算出在地图上实际到我们所在位置的距离,进行绘制上图。gps仪是经三个点校准后的,纬度

工程制图知识点

第一章(投影和视图) § 1—2 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1. 积聚性 2. 真实性 3. 类似性 4. 平行性 单面投影:点不定位,体不定形。 三视图间的投影规律 主、俯视图长对正 主、左视图高平齐 俯、左视图宽相等 第三章(线面关系) 一、直线与平面平行 几何条件: 1. 若直线平行于平面上任意直线,则线、面平行。 2. 若线、面平行,则过平面内任一点必能在平面内作一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二、两平面互相平行 几何条件:两平面内各有一对相交直线分别对应平行。 三、直线与平面相交 交点的性质: 1. 是直线与平面的公有点; 2. 是可见与不可见的分界点。 从几何元素有积聚性的投影入手,先利用公有性得到交点的一个投影,再根据从属关系求出交点的另一个投影。 当直线垂直于特殊位置平面时,平面的积聚性投影垂直于直线的同面投影。 四、平面与平面相交 1. 交线是两平面的公有线。(凡两平面的公有点都在交线上) 2. 交线的投影是直线,可由其上两个(公有)点的投影确定。 3. 求一平面内的一直线与另一平面的交点来确定公有点(转化为线、面交点问题)。 实际交线应在两平面投影的公共范围之内。 两特殊位置平面互相垂直时,它们具有积聚性的同面投影互相垂直。 当两特殊位置平面相互平行时,它们具有积聚性的同面投影互相平行。 第四章(换面法) 一、新投影面的选择原则 1. 新投影面必须对空间物体处于最有利的解题位置。(平行于新的投影面、垂直于新的投影面) 2. 新投影面必须垂直于某一保留的原投影面,以构成一个相互垂直的两投影面的新体系。 二、新旧投影之间的关系一般规律: 1)点的新投影和保留旧投影的连线垂直于新轴。 2)点的新投影到新轴的距离等于点的旧投影到旧轴的距离。 三、作图规律: 由点的不变投影向新投影轴作垂线,并在垂线上量取一段距离,使这段距离等于被代替的投影到原投影轴的距离。 四、换面法的六个基本问题 1. 把一般位置直线变换成投影面平行线 2. 将投影面的平行线变换为投影面的垂直线

《地图制图基础》实习成果要点

《地图制图基础》 实习成果 学年学期: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系别: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2011年1月6日 实验成绩:

《地图制图基础》 实习指导书(二周) 一.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本实习课程是《地图制图基础》课程的后续课程,实习时间为二周。通过本次实习课程,不仅要掌握有关地图的基本知识,而且要掌握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的编制方法与过程、GIS软件的基本构架和制图功能。本实习课程强调实践性,通过此次实习,使学生在掌握课程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地图资料的处理、地图投影、地图概括、地理图编辑、各种专题图的制作方法等地图制图的方法与技术。通过本实习课程,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理论结合实际,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的主要内容 1.地图投影的判别; 2.ArcGIS的使用(主要是ArcMap制图部分); 3.丘陵地貌的制图综合,将1:5万的资料图概括为1:10万的新编图; 4.制作一幅制图要素完备的卫星影像地图; 5.用ArcGIS进行各种专题图的制作。 三.实习的详细内容、步骤及安排 1.地图投影判别(实习时间:0.5天) 1)根据经纬线网判断下列投影类型; 2)指出各投影的特点和用途。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图 5 图 6 2.ArcGIS的使用(实习时间:0.5天) 1)ArcGIS的安装——根据安装指南安装软件,使学生掌握安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2)ArcGIS的使用(主要是ArcMap制图部分)。 3.丘陵地貌的制图综合,将1:5万的资料图概括为1:10万的新编图(实习时间:2天) 1)对丘陵地貌(图7)进行制图综合; 2)地图概括要求: A.等高距的变化:1:5万等高距为10m,1:10万等高距为20m; B.化简和位移要保持等高线位置的相对准确,并且要将一组等高线作为一个三维空间实体 来概括,保证等高线的协调关系; C.高程点应按照地形特征选取,优先选取最高点以及地形变化较大的点。本区高程点和等 高线注记共选取5-8个; D.谷地选取个数可按开方根规律进行计算; E.表示山头和独立山头的闭合等高线的直径应大于0.5mm。为反映丘陵地区小山丘成群分 布的特点,个别山头可夸大到0.5mm。

数字地图制图复习

简述数字地图、电子地图、模拟地图的基本概念与差别?数字地图是在一定坐标系统内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标志的制图要素和离散数据在计算机可识别的存储介质上概括而有序的集合。具有计算机可识别性、可量算性、可分析性、可传输性及数字与模拟地图的互转性,是生产电子地图和纸质地图的基础。电子地图:是数字地图在计算机屏幕上的符号化显示,是计算机条件下的空间信息可视化,是人眼直接可视的,包括二维、三维电子地图。模拟地图:传统地图一般绘制印刷在布匹、木板、石板铜板和纸张等介质上,这种地图称为模拟地图。 数字地图的特性:可识别性:指计算机可识别,而目视一般不可识别;可量算:计算可进行几何度量,长度、面积、方位等;可分析性:分析的深度取决于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可转化性:是数字地图与模拟地图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可传输性:可借助于当代通讯技术进行远程或近距离传输;存储与显示分离:存储与其显示是分离的; 地图数据的几何变换有哪些类型,各自有什么特征?缩放(比例)、对称、旋转、平移、投影、错切、二维组合等各种变换。平移变换用于移动坐标系的原点变换前后的坐标必须满足,。旋转变换指图形的放置围绕原点旋转θ角,且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平移和旋转变换都保持二维空间上目标变换时的距离及大小不变,但缩放变换会改变坐标系的单位长度(距离)。 顺序存储、随机存储、链式存储的比较链式存储在某些特定操作上具有比顺序存储和随机存储更多的优点。它能很容易地处理因节点的绝对位置改变带来的变化。尽管一个节点在表中的绝对位置改变了,但它的物理存储位置可以保持不变,只是节点的属性值即地址要改变。随机存储也允许节点的存储位置保持不变,但要改变其指向存储位置的指针。在不改变表中任何节点的绝对位置时,顺序存储和随机存储要优于链式存储。在顺序或随机存储中,可以很容易地访问第j个节点。 DCEL模型的原理? 1.假设C的方向从pN到sN,则与其相邻的多边形RP位于右边,LP位于左边。弧段C是由围绕点sN处的下一个逆时针弧段RC和围绕点pN的下一个逆时针弧段LC界定的边界之内。 2.所谓下一弧段表示了在终结点sN关联的弧段中,该弧段逆时针方向的第一条弧段RC,而所谓上一弧段则表示了在始结点pN关联的弧段中,该弧段逆时针方向的第一条弧段LC。 3.如果沿着多边形RP顺时针移动,那么弧段RC紧位于C后, 4.如果沿着多边形LP顺时针移动,那么LC紧位于C后 路径拓扑模型有哪些,网络拓扑模型有哪些,各自的基本原理?路径拓扑模型有面条模型(面状单元间的边界作为坐标记录下来,没有关于坐标串与单个多边形间关系的相应信息;地理底图的轮廓线可以从这种数据模型中轻易获取)、多边形模型(记录和存储了每个多边形的外轮廓线;很容易标识每个多边形实体,但其存储空间却迅速扩大,因为多边形间的公共边被存储两次)、点位字典模型(该模型是对多边形模型的一个改进,它记录的是各多边形边界上各点的编码ID并构成循环表,同时以数据字典方式记录下各点的坐标值,利用字典就可通过点的编码找到其相应的坐标)、弧段/点位字典模型(表达了多边形与弧段,以及弧段与点的构成和组成关系;在该模型中,每个多边形由弧段的循环表组成,而每条弧段又由一列点组成)。网络拓扑模型有DIME模型(1.要找出所有的DIME段及其左右多边形。 2.这些段按以下顺序排列:第一段的止点是后一段的起点,最后一个段的止点是第一个段的起点,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循环表。在这个过程中,起、止点是可以按需切换的,以使多边形始终位于每个段的右边。)、POLYVRT模型(将弧段的关系按DIME段给出,弧段的端点被称为结点而不是点)、结点模型(用结点结构来组织这些关系,根据任何一个结点都具有且仅有三个相邻结点,每个结点都具有且仅有三条相关链和与这三条相关链相关的右多边形(按右手法则确定),在拓扑文件中记录下各结点的三个相邻结点、三条相关链和三个右多边形,以此来实现数据处理时对多边形的操作与检索)、扩展弧段模型(弧段的邻域可加以扩展,从而包含围绕某一结点的下一逆时针弧段的ID。当沿着某一多边形轮廓顺时针方向前进时,这些弧段将依顺序成为下一条弧段。每一弧段的邻域关系包括了第一和最后一个结点,左、右多边形以及相应的左、右弧段(LC和RC)。右弧段依顺序是右多边形的下一条弧段,左弧段依顺序是左多边形的下一条弧段)。 4叉树的基本原理?四叉树分割的基本思想是首先把一幅图像或一幅栅格地图等分成四部分,逐块检查其格网值。四个等分区称为四个子象限,按顺序为左上(NW)、右上(NE)、左下(SW)、右下(SE),可以用树结构表示。如果某个子区的所有格网都含有相同的值,则这个子区就不再往下分割;否则,把这个区域再分割成四个子区,这样递归地分割,直到每个子块都只含有相同的灰度或属性值为止。这就是常规四叉树的建立过程。 数字地图数据采集的方式有哪些?比较各自的优缺点和实用范围?数字遥感数据获取、数字化、野外测量等。数字化具有简便,效率较高,但是精度比野外测量差。 数据测量的尺度有哪4种,各自的特征?定名尺度,顺序尺度,间隔尺度还有比例尺度什么是地图综合,它与数据压缩、比例尺缩放的差别?空间信息数量庞大,类型复杂,因此,在有限的计算机存贮空间与地图的图面上要反映这些庞大而复杂的空间信息,就不得不反映其主要的、本质性的方面,舍弃次要的、非本质性的方面,以确保地图的易读性,满足空间数据库的多尺度表达和GIS的多层次规划、管理与分析决策的需要,这个过程就是地图与GIS综合。数据压缩是指在不丢失信息的前提下,缩减数据量以减少存储空间,提高其传输、存储和处理效率的一种技术方法。或按照一定的算法对数据进行重新组织,减少数据的冗余和存储的空间。比例尺缩放只是指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变大或者缩小,地图的所包含的信息数据并没有变。地图综合与数据压缩都导致信息量的减少,都是为了缩小存储空间和节省计算处理时间而去掉繁杂细节。但数据压缩一般是在无损图解精度的前提下去掉“贡献”小而用插值方法可近似恢复的数据元素,即数据压缩可用数据的插值加密手段进行逆处理,而制图综合不受图解精度约束,被删除或被派生的信息不可逆。 地图综合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分为三个阶段:综合规则的制定,综合过程的控制,综合结果的评测。 线状要素的综合算法有哪些?各自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独立算法(它不顾及相邻点之间的几何关系。如选取每第k点法,去掉其它点。还有随机取点法。很难捕捉到特征点,会引起曲线的变形。这种方法只能用于简单的数据压缩,而不能用于真正的地理信息综合。)、局部处理算法(该方法在对顶点选择时顾及到直接相邻诸顶点的特征。算法所产生的变形比独立点算法小。但比后继方法差。)、约束扩展局部处理算法(在线的某段周围定义一个搜索域,并利用距离、角度或点数来搜索更多的相邻点。)、无约束扩展局部处理算法(利用线的复杂度,坐标点的密度、开始点的定位等来搜索相邻的点。)、全局算法(它考虑到整条线或特定线段的特征)、基于自然法则的化简算法(对于任何特定的地图比例尺,就必然有其上地图目标的一个极小尺寸SVO ,在这个尺寸内,所有的细部信息都会丢失)。 可视化和符号化的概念?可视化:是指在人脑中形成对事物的图像,是一个心理处理过程,促使对事物的观察力及建立概念等。科学计算可视化:是通过研制计算机工具、技术和系统,把实验或数值计算获得的大量抽象数据转换为人的视觉可以直接感受的计算机图形图像,从而可进行数据探索和分析。地学相关的可视化:测绘学家的地形图测绘编制,地理学家、地质学家使用的图解,地图学家专题、综合制图等,都是用图形(地图)来表达对地理世界现象与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包括地图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GIS)可视化及其在专业应用领域的可视化。符号化是指将专题数字信息转化为模拟的制图符号。 数据增强的手段?数据增强(给线、面状要素增加细节以改进显示效果或者为没有数据采样的地方进行估值。近似地看作为数据选取和其它综合操作的逆过程)有线性插值,分段拟合(用一段一段的曲线来代替每条线段,而且只在每条线段的端点处才相交。使用分段多项式函数能产生理想的结果),曲线拟合,空间插值。 多边形晕线填充的原理?多边形的晕线填充算法要求代表某值的晕线与起点对齐。相邻区域如果属性值相同,这两个区域的晕线则完全对齐。方法:通过固定晕线位置,使之同X 轴平行就可以保持这种特性。 首先将坐标轴按晕线的方向角旋转。然后在旋转后的坐标空间中找到多边形的最大Y坐标(YMAX)。穿过多边形的晕线中最顶端的那条Y坐标可以根据下式计算:Y*=INT [YMAX / DELTA ] × DELTA (其中INT是最大取整函数;DELTA是晕线间的垂直距离。)取得多边形晕线中的最高一条的Y坐标后,其他各晕线的Y坐标可以通过将Y*依次递减DELTA值来得到,这个过程直到该多边形中再没有晕线经过时停止。基本方法有:单线法(首先将多边形先旋转一个方向角,然后依序每次一条晕线地分别处理各线。下一步检查多边形轮廓的每一段,判断其是否与所处理的晕线相交,保存交点并按X坐标排序。这种排序是为了通过一系列(移动,绘制)对操作来保证恰当地绘出晕线。最后所有的交点旋转回原始多边形空间显示),绕行法(原理是环绕多边形一周以计算所有晕线与多边形的交点)。 网格法追踪原则和鞍部处理?通过网格追踪等值线方法的优点,在于网格可以按照行列编号隐式地建立起邻域间的位置关系。步骤:1.一条等高线从网格单元(i,j)的四个邻接单元(i-1,j),(i+1,j),(i,j-1),(i,j+1)之一进入,应退出该单元并继续往其余三个网格单元追踪。2.确定当前单元的哪条边作为退出边时,要看该边两端点的z值范围是否包含了zi值。 3.等值线在退出边上的准确位置通常使用内插方法确定, 4.该内插是在网格单元的边上进行的。在得到等值线与网格的交点以后可以按顺序直接绘出。“鞍点”现象:一个网格单元内可能会出现多于一条的有相同z值的等值线段。出现“鞍点”时的追踪:基于四个端点的z值内插出网格单元的中心点的z值,然后把单元分成四个三角形(图6-36d)。对于每个三角形来说,由于其只有三边,就不存在难以确定追踪方向的。问题:如果一条等值线从三角形的一边进入的话,只可能从另外两边的一边中出去。网格中心点的z值为53,所以应该把S1与S2,S3与S4相连 位-平面方法裁剪线段的算法(分区裁剪)?1.窗口把这个平面分成九个区域。2.点的x,y 坐标如果都位于四个角区域中的任一个,那么该点位于窗口外。3.如果点的x或y坐标位于四个边区域的任一个,那么这个点也在窗口外。4.除了角区域和边区域,就是剪裁窗口了。5.如果一条线段的端点都位于窗口的内部,那么这条线段就全部显示出来。6.而两端点都位于窗口的同一条边界外,这条线段就要全部剪裁掉。7.只有当端点一个位于窗口外,一个在窗口内,或者两端点都在窗口外但是线段穿过不同的窗口边界时才需要进一步处理。

土壤调查与制图复习提纲

绪论 1、什么是土壤调查与制图 把某地区的土壤作为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发育程度、演变规律、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测绘出土壤类型图和相关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改良实施方案。 2、土壤调查与制图的程序 第一、准备工作 (1)确定调查对象、目的与范围 (2)制定技术规程 (3)收集、分析有关资料 (4)组织专业调查队伍 第二、外业调查 (1)自然条件 (2)社会经济条件 第三、资料和基础图件的整理 (1)基础资料的整理 (2)基础成果图件的编制 第四、提交成果 (1)成果图件 (2)调查报告 第一章土壤调查制图的准备工作 1、底图的精度及要求 (1)详细比例尺:1:200-1:5000,土壤制图单位要求到变种或更细。多用于小型试验地、各种苗圃、土壤改良试验区、村(社区)和农场的分场等类型的土壤利用改良设计。

(2)大比例尺:1:1万-1:万,土壤制图单位要求到土种或变种。多用于乡(镇)和大型农场的农业生产规划,土壤利用改良区划和指导农业生产。 (3)中比例尺:1:5万-1:20万,土壤制图单位土属、土种。多用于县(市、区、旗)或中、小河流流域的农业区划和土壤利用改良区划,以及森林和草原的开发利用调查。(4)小比例尺:<1:20万,土壤制图单位要求到亚类、土属。多用于全国、大区或大的河流流域土壤资源开发,国际土壤图幅的测绘和编制。 (5)复合比例尺:在同一幅图中有两种比例尺。 2、概查与详查 概查概念:对大的河流流域或省以上范围内的农业区划或土壤改良区划所做的中比例尺的土壤调查。队伍:需要多专业,综合性的调查队伍。 详查概念:对某一小区域的土壤进行比较详细地了解,以便进行土壤改良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所做的土壤调查。队伍:需要专业骨干和有经验的农民。 第二章成土因素与区域景观研究 1、土壤与成土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成土因素与土壤的关系: 道库恰耶夫公式:S=f(C,O,R,P)T S:土壤体R:地形C:气候P:母质O:生物 T:成土时间 含义:土壤是气候、生物、地形、母质等因素长时间作用的产物。 2、分析各种成土因素的影响 第三章土壤分类 1、中国目前的土壤分类体系的情况 (一)从古迄今,中国土壤分类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