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1孝敬父母1学会与父母沟通复习课》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1孝敬父母1学会与父母沟通复习课》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1孝敬父母1学会与父母沟通复习课》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孝敬父母学会与父母沟通》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爱父母、孝敬父母、尊重父母、理解父母。

2.能力目标:

(1)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的能力,初步培养与父母之间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2)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能够负责任地做出正确的选择;

(3)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或有效化解与父母的冲突。

3.知识目标:

了解青春期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并掌握一定的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如何孝敬父母及如何与父母沟通

难点:答题方法的指导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1 岁少年徐煜(yù)岑(cén)是浙江德清县实验学校305 班的一名学生。下课了,当其他孩子聚在一块儿嬉笑玩耍时,他却仍在自己的座位上做作业,“放学回家要照顾妈妈,我要抓紧时间完成作业”。

他的妈妈因为从楼梯上滚下来而丧失了说话、写字能力,于是徐煜岑一个字一个字的教,从一个字“我”到一句简单的“我想吃饭”,他教了一个多月。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的妈妈学会了说简单的话和写家人的名字了。徐煜岑同学被评为2015 年度“最美孝心少年”,在颁奖时,他妈妈说出了一句完整的话:“徐煜岑,你真棒!”

设计问题,学生思考感悟:读了这段材料你有何感悟?

引入复习考点《孝敬父母学会与父母沟通》。

(二)聚焦考点:

1.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2.怎样孝敬父母?

3.我们应怎样与父母沟通?

带领学生梳理考点,要求学生记准、记牢

(三)考题回顾:

例题12015 年·山东滨州中考试题

例题2.2013 济宁市中考题(见课件或学案)

同时让学生将易错易混点进行明析:

1、子女孝敬父母就是对父母的要求一切顺从

2、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伟大无私的,不需要回报和孝敬

3、调适逆反心理,听从父母的一切教诲

(四)典例分析

独立意识过强的丽丽经常与父母争吵,从学习到买衣服、交朋友,丽丽都要自己拿主意;只要父母稍有干预,她就对父母大吼大叫,甚至发展到拒绝与父母交流。在父母的妥协下,丽丽开始“自由自在”地决定自己的事情。但是丽丽和父母都很痛苦,小时候丽丽与父母无话不谈的亲密感觉再也找不到了。

(1)丽丽与父母发生矛盾和冲突的现象表明她具有一种什么心理?

(2)丽丽和父母都想找回过去那种亲密无间的感觉,却苦于不知怎么做,请你给他们分别支招。(各支3 招)

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让学生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答案,也可以用投影仪。学生相互评价答案,当评卷老师赋分,相互补充答案。最后进行方法指导,提高解题能力。

(五)中考预测:

一针一线,不是用手,而是用脚。3 月14 日,在湖南长沙晓园公园,29 岁的小娄(lóu )正用脚绣十字绣。他5 岁失去双臂,21 岁学用脚绣十字绣谋生,正常人1 个月完成的作品,他要两三个月,他说“想用卖绣的钱给妈妈买个洗衣机,冬天妈妈洗衣太冷了。”

请以小组为单位,集思广益,根据材料设计合理的问题并给出答案。

引导学生进行演练,提高应试能力。

(六)考场演练:

见学案(师鼓励学生积极作答,及时引导。)

(七)作业:

见学案

教师寄语:

在《感恩的心》歌曲中结束复习课。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 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 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 挑战和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 个新的历史阶段。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 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 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 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 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人文性.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 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 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 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 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

初中思想品德主题活动课教学主题课例研究报告20

《初中思想品德主题活动课》主题课例研究 【课例主题】初中思想品德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 【观课要点】 1.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2.主题活动的设计对目标达成的效用 3.教学资源的整理和运用 《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一、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从逻辑结构上来分析:先阐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不仅仅要靠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保护,关键还要靠自身努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材从较轻和较严重两个角度分析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如何应对? 较轻:可以通过宣传法律知识、协商和调解等方法解决。在申明自己的合法权益后,用法律的威严震慑违法分子,从而维护自己的权益。 较重:能将其制服时将其制服,不能制服时用“呼救法”“报警法”“周璇法”“正当防卫”“两害相权取其轻”。 此时,在从各角度探讨如何应对侵害时,最重要的是引导青少年

认识到,预防更为重要,所以接下来探讨如何预防生活中容易受到的侵害。 二、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在研究被侵害前如何预防受到侵害和在受到侵害过程中如何机 智应对以后,再探讨如何在被侵权后应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找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等机构寻求帮助。其次可以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反映问题。再次,采取诉讼途径维权。最后指出如果有经济困难可以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 本节内容较多,为了便于学生理清思路、找出线索,我按照侵害前——侵害中——侵害后的线索引导学生探索效果更好。 【学情分析】 这部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学生应该有一定的生活,但基于这方面的经验比较简单,对于面对较重的侵害和受到侵害后如何维权的问题,课前调查发现学生这方面的知识非常匮乏,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教学中设计各种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探讨、应用,以缩小理论与现实的距离,顺利完成本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法律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提高自觉守法、护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

初中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 农村初中生视力影响因素及改善 马山县古寨瑶族乡民族初级中学蓝慧珍 一、活动背景 近视眼已经成为困扰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常见病、多发病,它不但严重影响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对其生理、心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妨碍,从而影响生活质量。近几年来,保护学生视力,积极预防近视,防止视力低下(视力不良)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此呼声很高,并给予了密切关注。通过对学生视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了解当代中学生的视力状况,为其提出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农村中学生近视现状及近视的影响因素,掌握在日常生活改善视力的一些方法。 2、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通过事物的现象观察其本质的思维方法,掌握归纳总结问题的具体方式,并按照教学要求,遵循教学程序开展实践活动。 (2)学会收集信息,提高分析、处理信息以及研究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体验调查过程,激发学生走进社会的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2)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其表达、沟通和分享的人际交往能力。 (3)养成用眼卫生的好习惯,关爱生命,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 三、活动形式网络搜索、视力测试、问卷调查、讨论交流、成果展示等。 四、活动准备 1、技能准备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查阅相关资料;能撰写调查小报告。 2、器材准备笔记本、视力测试表等。 3、组织准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以7-8人组成小组开展活动;进行调查访问、谈话记录方法的培训和指导;对学生进行安全、文明礼貌教育,鼓励学生主动、大方地与人交流,积极参加活动,并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策划。 五、活动过程 1、拟定计划,分工合作 围绕活动任务,确定活动的子课题,拟定活动计划。(即确定本小组调查研究的对象,拟定从哪几个方面收集信息,如何分析信息、解决问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优质课例展评评课反馈稿

初中《道德与法治》优质课例展评评课反馈稿今年秋季,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程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为进一步促使教师研究新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水平,9月28——29日在市墨子中学隆重举行“市初中《道德与法治》优质课例展评活动”。来自城区和乡镇的11位优秀教师经过充分准备,为全市品德课教师呈现了精彩的视听盛宴,使广大老师深受启发。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美”的艺术,不可能十全十美,我们在听课中要不断汲取课堂教学中的优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要力求避免别人出现的一些瑕疵,前车之覆轨,后车之明鉴。 综合11节课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有: 1.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行为,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树立“学生为主”的理念,从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课堂变成“学堂”,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多数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和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探究,在活动中感受、体验,营造出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幸福、生活的美好。 2.教学设计新颖实用。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外在体现,体现着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学设计的优劣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多数教师都能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的基础上,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流程,使设计不仅新颖而且实用。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创设一系列的视频、歌曲、图片、情境材料或

者游戏活动等教学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如刘焕敏、张发芹、孙雪春等老师创设学生的系列故事,让整个课堂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有利于学生在系列故事中进行探究学习;李敏、李立伟、李莹等老师通过创设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体验和认知。 3.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使“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更加凸现,它是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系列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蓝本,教师在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整合,既直接使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和活动,又创造性地进行补充鲜活的材料,使课堂充满时代感和新鲜感。特别是道德与法治教材有很强的可读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维。 5.通过评价关注学生发展。课堂评价能够使课堂充满“人文情怀”,及时恰当的评价既能体现教师的课堂机智,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及时扑捉学生的闪光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适时评价,或者让学生进行互评,使学生感受到课堂是有温度、有情感的。如孙雪春老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的偏差,并及时进行纠错;李敏、李莹老师不断鼓励、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等。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 反思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作者:佚名资料来源:网络点击数: 文章 来源莲山课 件 w w Y K M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制课是初中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它不仅是中考科目之一,而且对学生做“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我们反思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一、指导预习,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预习是让学生了解课堂内容非常重要的一步,尤其是对于初一的学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大致了解,知道重点是什么,疑难有哪些,问题在哪里。带着问题进入学习,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效地进入课堂学习 首先,教师必须在讲授新课前,预留五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统一进行预习。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课堂的主要内容,直接指出这节课的页码和段落。 最后,预习将就的是指导方法,先给学生指出这节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书中要求的问题浏览通读全文,梳理点出问题的答案,勾画重点,并将问题与答案做读书笔记。 二、紧扣课标,展示课堂教学 (一)生动的引出教学主题。 第一、用导入,引起学生兴趣;第二、用周围的新鲜事导入,贴近生活;第三、用时事导入,让学生多了解时事,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第四、用问题导入,让学生产生疑问,自主解决问题;第五、用导入,启发学生思考,合作探究。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多读课外书,多看新闻,不断的扩大自己的视野,这样才能使课堂变得生动。 (二)多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播放声像资料鲜活、生动、真实、直观,其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望尘莫及的。七年级的学生的所见的东西很少,有些东西说了以后他们根本不知道是什么,只有亲眼所见,这样就有必要让我们借助一些现代教学手段来上好一节道德与法治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选择切合教材内容的音像、图片、文字材料,让学生仿佛亲临现场,缩短距离感,激发了解事件原委的愿望,及情感上的共鸣。如果在教学中再创设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背景音乐,妙趣的益智等,把学生带进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使其会学、愿学和乐学。这样,自然而然就会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句话说明了质疑问难的重要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思考,质疑问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深入发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是教与学的全过程。我们必须要:第一、深刻把握教材,依据文本设计问题;第二、密切联系实际,认真分析解决。教师必须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分析、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教师要注意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把学生学习、生活的“小环境”与社会的“大环境”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客观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分析原因,探求解决途径和办法,拥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 (四)指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以及背诵。 在教学过程中,每学完一节课内容后,都给学生留五分钟,让他们对本节的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总结。在下节课的时候再给予复习巩固。学生最怕的就是背诵,枯燥无味,背了就忘。教师也可以让背诵形式变的多样。可以采用填空法,把学生需要记忆的内容“挖空”,让学生当堂训练和竞赛。也可采用列知识树的方法,让学生创新思维,整合知识,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总之,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名道德与法制课的教师只有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学生实际,从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符合学生的实际,使道德与法治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才能提高教学效益。 文章

2018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七 年 级 道 德 与 法 治 教 案 (下) 第一框悄悄变化的我 【学习目标】 1.了解青春期身体变化的主要表现。 2.认识青春期生理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学会正确看待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

3.认识青春期我们心理的矛盾和困惑,学会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青春期心理矛盾。 4.培养学生积极接纳自我,调适自我的情感,做阳光快乐的中学生。 【重点难点】 重点:归纳生理变化 难点:学会正确处理青春期的心理矛盾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师:青春,带着一份特殊的邀约,款款而来。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我们的内心会面对一些新问题,所有这一切,都是成长的机遇,面对青春的邀约,你准备好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一课青春的邀约——悄悄变化的我。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一)自主预习 1.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 2.在青春期,我们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 3.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带给我们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的身体充满能量。 4.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往往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表。有时,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给我们带来烦恼。 5.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有时让我们烦恼,但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契机,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教材P2~3 运用你的经验及相关链接 (1)请完成教材P2的表格。(答案根据自己情况,据实填写。) (2)你是否了解自己身体发生的变化?想一想: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交流点拨:这些变化说明我们进入了青春期,渐渐长大了。 (3)学生看书P3相关链接,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探究二:教材P4 探究与分享 请分别从运动、娱乐、学习、社会实践等方面说明你所体验到的青春活力,用图片或讲述的方式与同学分享。 交流点拨: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带给我们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的身体充满能量。我们拥有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对成长充满强烈渴望,感觉生活拥有无限可能。 探究三:教材P4 探究与分享 思考: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说说应该怎样看待这些变化。 交流点拨:受遗传、营养、锻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身体的发育情况各不相同: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有的先长胖,有的先长高。我们要正视身体的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是我们对自己的尊重;不嘲弄同伴的生理变化,是我们对同伴的尊重。 知识模块二直面矛盾心理 探究四:教材P5 下面探究与分享及P6青春期矛盾心理的主要表现 (1)你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吗? 交流点拨: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据实回答即可。 (2)与同学一起讨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交流点拨:伴随着生理发育,我们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情感世界愈加丰富……这

活动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

活动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标签: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法;应用 在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学生德育素养,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促进身体素质发展方面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传统基于知识讲授的授课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动性发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而活动教学法则是一种基于“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教学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具有很强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1.开展经典朗诵活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中化民族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期间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这些是中国文化的精髓。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使初中生切实体会到中华文化和自身成长之间的联系,从小就建立起特有的中华文化基因,增强初中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与亲切感,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激发他们对优秀文化的喜爱之情,增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自信,从而可以自觉承担学习、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这对我国传统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以朗诵的方式,引导学生朗读相关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在朗读中了解和认识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在学习“家的意味”这部分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在课下借助互联网来为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家”的故事、诗词或广泛流传的“家训”和“家规”等等。比如,其中关于“家”的故事主要包括“百里负米”“孟母三迁”和“卧冰求鲤”等;关于“家”的常见诗词主要包括《回乡偶书》和《游子吟》等;关于“家训”的内容主要包括《诫子书》(诸葛亮)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通过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展示这些优秀的文化阅读知识,引导他们进行朗读以及思考这些内容所蕴含的中心思想。通过这种活动教学方式,可以深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中关于家的丰富内涵以及深厚意味,有助于强化他们对家的归属感和亲切感,提升他们自主收集资料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 2.重视生成资源开发,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除了阅读资料外,还包括漫画、图片以及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料。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需求,有计划地为学生选择一些教学资料。然而,课程教学本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过程,课程教学中会涉及到许多生成性资源,所以教师不可忽视这些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如果可以灵活地运用这些生成性资源,那么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效果。 例如,在“爱在亲人间”部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相应的教学任务主要为学生

初中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学会承担责任,做负责的小公民 活动教学目标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活动课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责任的含义,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的认识,树立并增强责任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那些为自己、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心怀感激之情,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 教育学生,作为公民应从小就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好公民。 活动教学方法 围绕成长中的“我”在责任意识领域的经历进行探究,通过问卷调查、活动情感激励法、讨论法、小品表演法等开展教学。教学以学生成长体验经历作引导,分“责任意识的感知阶段”、“责任意识的树立阶段”、“责任意识的行动阶段”三个部分完成教学。 教学过程 一责任意识的感知阶段 问卷调查 1.什么是责任?你是如何理解它的含义的?(可以通过具体事例作解释说明) 2.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是否感到自己的责任也在逐渐增大呢? 4.你在家里常做的事有哪些?这些事情中那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 的?爸爸妈妈是否满意,他们是怎么评价的? 5.你在学校里所做的事情中那些事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老师和同学 是怎样评价的?自己觉得怎样? (通过问卷调查,结合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成长体验,学生对责任的含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明确责任就是一个人应当做和不应当的事情。) 二责任意识的树立阶段 1.社会生活中的人们都被赋予责任,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人们因不同的社会 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学生观看四川汶川地震和甘肃舟曲泥石流救灾视屏,讨论 (2)他们可不可以不去做?做与不做会产生什么后果? (3)如果你身处其中,你会怎样做? 2.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 走进初中》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走进初中》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教学目标 1. 积极适应环境的变化与发展; 2. 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3. 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增进与老师的感情; 4. 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5. 正确对待学习上的变化,培养正确的学习观; 6. 认识到自己角色上的变化,由依赖逐步自立; 7. 珍惜当前,放眼未来生活,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 2学情分析 刚从小学升入初中,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老师,七年级的学生首先要学会的是适应新环境、熟悉新同学、新老师,所以引导他们学会跨越陌生,适应初中的新生活成为第一课的重要内容。 3重点难点 1. 积极适应环境的变化与发展; 2. 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3. 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增进与老师的感情; 4. 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5. 正确对待学习上的变化,培养正确的学习观; 6. 认识到自己角色上的变化,由依赖逐步自立; 7. 珍惜当前,放眼未来生活,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校园风景线 4.1.1新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教师利用投影或黑板写出几个大字: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们! 对学生来说,9月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应该给它起一个名字——开学节。每个中学大致都在每年的这一时刻重复着辞旧迎新的程式,一批一批的初一、高一的新同学步入了更高一级的学习殿堂。 走进中学(板书) 提议:教师准备若干张本校的校园风景照片或明信片,通过投影或在班内传阅展示给同学们看。 1. 校园风景线(板书) 漫步校园,我们会发现,这里的风景独好,并且比小学大得多,有很多场地和部门,有很多场馆和社团组织,下面我们来一一来辨识一下。 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兴趣。 第一层次

初中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初中思想品德综合实践课教学案例 活动主题学会承担责任,做负责的小公民 活动教学目标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活动课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责任的含义,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的认识,树立并增强责任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那些为自己、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心怀感激之情,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教育学生,作为公民应从小就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好公民。 活动教学方法围绕成长中的“我”在责任意识领域的经历进行探究,通过问卷调查、活动情感激励法、讨论法、小品表演法等开展教学。教学以学生成长体验经历作引导,分“责任意识的感知阶段”、“责任意识的树立阶段”、“责任意识的行动阶段”三个部分完成教学。 总结性问题 1.什么是责任 2.中学生如何承担责任,学做负责人的小公民 教学过程 一,责任意识的感知阶段 问卷调查 1.什么是责任?你是如何理解它的含义的?(可以通过具体事例作解释说明) 2.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是否感到自己的责任也在逐渐增大呢? 4.你在家里常做的事有哪些?这些事情中那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爸爸妈妈 是否满意,他们是怎么评价的? 5.你在学校里所做的事情中那些事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老师和同学是怎样评价 的?自己觉得怎样? 通过问卷调查,结合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成长体验,学生对责任的含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明确责任就是一个人应当做和不应当的事情。 二,责任意识的树立阶段 1.社会生活中的人们都被赋予责任,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人们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 不同的责任 学生观看四川汶川地震和甘肃舟曲泥石流救灾视屏,讨论 (1)救灾过程中哪些人承担了责任

初中道德与法治达标课活动总结

发扬优点思不足,展望未来待花开 初中道德与法治达标课活动总结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又是一年星级达标活动,活动告一段落了。深思之后,有些许惊喜,亦有不少遗憾。现总结如下: 本次达标教师八年级讲的课是:《诚实守信》,七年级讲的是:《深深浅浅话友谊》。 参与达标课的老师精心准备,各显神通,让我们再次感受到道法教师敬业、严谨的教学态度和教学理念。本次达标课的优点有: 1.态度决定高度。讲课的老师我在入校调研时多数听过他们的课,部分教师所讲的课总是不尽人意,而这次听课时发现他们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比较大的进步,究其原因,准备充分。 2.有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或图片,或视频、或音频等手段都能有效辅助教学,对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教学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步步提升,通过初步认识到理解感悟再到情感升华,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匠心。 4.问题的设置有一定的深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阶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5.课堂的探究活动或用教材上的或老师精心挑选的,都能够精心策划,组织到位,师生互动的效果较好。 6.绝大多数老师都有板书,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了教学的主要内容。 7.能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 当然也有很多缺点,针对不足特对今后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1.认真研读课标,学习目标制定必须精准、精炼,极易操作。 2.根据课标要求,必须把立德树人扎扎实实落实于每一节课中。 3.真正重视教材上设置的小栏目,对个别栏目不是很新颖的材料可以换上紧扣时代的同类型材料,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教材资源。比如在讲《深深浅浅话友谊》友谊特质中友谊是平等的,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讲清楚“君子之交淡如水”意思是真正朋友之间的友情,就像水一样,虽然平淡但却自然,会被人一直需要,并且像流水一样长长久久。形容人与人之间没有利益关系,是纯粹的因为性情相投而交的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更要让学生明白真正的友谊是平等的,不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案上册全套(粤教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走进中学 1.1 我上中学了 目标要求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自己所在的学校,了解中学与小学的不同之处,包括同学、老师环境、课程等方面发生的新变化。认识中学的学习环境,尽快适应中学新的学习生活;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园”中的“校园情况知多少”以及“出谋划策”等活动,观察、分析、思考中学和小学的差异,对因为不适应造成的心理问题进行剖析,并找出解决方法。在辅之以理论指导的基础上,通过“新学期、新面貌”的活动,更深入地思考怎样尽快适应中学新的学习生活,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与同学分享。通过阅读思考“阅读与感悟”学会适应的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的《(谁动了我的奶酪?)启示录》,充分认识展现在自己面前的中学生活的各种新变化,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学习生活。 课时安排:两课时 活动指南 活动一:校园情况知多少 (1)设计目的------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对学校的观察活动,掌握观察事物的一般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同时了解学校的概况、学习环境和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和积极进取性。另一方面,将中学和小学的课程、上课时间、学习特点、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对比,找出差异,以便更快地适应中学的环境和学习方式。在比较中要让学生明确中学学习的内容更广泛了,难度加大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也和小学有很大差异,要做好适应这些变化的心理准备。 (2)准备工作------因为这是本册教材的第一课,学生又是七年级新生,所以教师可事先为学生提供介绍学校情况的资料,学生在观察学校和阅读资料后完成此题。可相应作以下准备: ①准备本校的校史、校貌、校风等资料,并编成若干竞猜题。 ②了解学生入学后的思想动态。 ③用投影片或小黑板写好“我爱学校,爱我学校”的赞美诗词。 ④中小学的学习特点和规章制度的比较可让学生课前准备。 (3)过程指导 第一步:“新学校知多少”竞猜活动。

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巧安排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18274785.html, 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巧安排 作者:周永梅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32期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其实就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自教育教学改革之后的更 名。为了使这一课程的教学更具有效性,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采用针对性的方式来对课堂活动更进行调整。本文将结合一些相关的资料,来试着分析一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巧安排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安排措施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069-01 如果追究成功课堂的成功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便是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因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知识既具有思想性、时代性,又具有一定的强逻辑性,这就使得这门课程的内容会比其他学科稍微枯燥单调一些。在学习这个课程的知识的时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致并不浓厚,而且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并不强烈,有的学生甚至会出现反感心理。这样一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会使课堂效率有所降低。由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安排,从而来使得整个教学课堂能够“活”起来。接下来,本文将以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为例,来试着探讨一下应该如何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进行巧妙的安排。 一、进行生动有效导入 作为求知的先导,“乐学”的前提,一定的参与兴趣是必不可少的。由此,教师在教学道德与法治的时候,可以进行巧妙生动的导入,借由这样的方式来使得学生的目光被紧紧的吸引住,进而使得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以增强。这样的方式既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展现,也是课堂效率得以提高的重要步骤。 例如,以七年级上册《探问生命》这个课时的内容为例。在这个课时的教学中,主要有两个教学内容,分别为“生命可以绽放吗?”以及“敬畏生命”,那么应该如何来安排这个课时的教学活动呢?教师在进行导入的时候,可以先使用歌曲,如“生命之歌”这样的曲子来渲染氛围,然后再借助一些生活中学生经常看见的场景来导入内容,比如说“墙角长出来的草”,或者是“已经奄奄一息,只因一点水就活过来小鱼”之类的。通过将教材上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一想到那些场景或者是画面就联想到课本上的内容。这样一来,不仅能能够对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进行培养,还能够使学生对这个课时的内容进行充分的掌握。 二、采用小组合作方式

(完整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

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二)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思想品

最新人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全册教案

课题:第一单元走进新天地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的能力 2、教育学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受教育机会,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3、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4、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5、培养学生拒绝不良诱惑的意识和能力 6、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学生的要求 7、教育学生做时间的主人 教学重点: 1、谁也无权剥夺我的受教育权 2、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3、做时间的主人 教学难点: 1、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的义务 2、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教学方法: 讨论、表演、 课时安排:9课时 课题:重要的一跳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怎样解决初中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困难 教学难点:怎样解决初中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困难 教学方法:讨论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小学的一些悲欢离合的故事吧,而今这些已经成为过去,永远成为记忆,我们已经成为中学生了,同学们想像一下你心目中的中学生活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给予一定的引导。 讲授新课: 第一单元:走进新天地 第一课:新天地,新感觉 重要的一跳 我们常说鲤鱼跳龙门,人才一生中有无数次的转折,我们从小学升入中学也是人生的一大飞跃,“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怎样尽快的适应新的中学生活。 一、感觉很不同(板书) 我是中学生了!这个新的身份,一定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小学阶段从未有过的新感觉新体验。 活动一:小学和中学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要求:四人一组,讨论5分钟,每组派代表回答 活动二:动动手:写出家人亲戚朋友对你的看法,形式如课本P3页学生可自由书写,写出自己亲身体会或亲身经历的事。

初中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初中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篇一:初中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 初中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 农村初中生视力影响因素及改善 马山县古寨瑶族乡民族初级中学蓝慧珍 一、活动背景 近视眼已经成为困扰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常见病、多发病,它不但严重影响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对其生理、心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妨碍,从而影响生活质量。近几年来,保护学生视力,积极预防近视,防止视力低下(视力不良)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此呼声很高,并给予了密切关注。通过对学生视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了解当代中学生的视力状况,为其提出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农村中学生近视现状及近视的影响因素,掌握在日常生活改善视力的一些方法。 2、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通过事物的现象观察其本质的思维方法,掌握归纳总结问题的具体方式,并按照教学要求,遵循教学程序开展实践活动。

(2)学会收集信息,提高分析、处理信息以及研究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体验调查过程,激发学生走进社会的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2)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其表达、沟通和分享的人际交往能力。 (3)养成用眼卫生的好习惯,关爱生命,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 三、活动形式网络搜索、视力测试、问卷调查、讨论交流、成果展示等。 四、活动准备 1、技能准备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查阅相关资料;能撰写调查小报告。 2、器材准备笔记本、视力测试表等。 3、组织准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以7-8人组成小组开展活动;进行调查访问、谈话记录方法的培训和指导;对学生进行安全、文明礼貌教育,鼓励学生主动、大方地与人交流,积极参加活动,并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策划。 五、活动过程 1、拟定计划,分工合作 围绕活动任务,确定活动的子课题,拟定活动计划。(即确定本小组调查研究的对象,拟定从哪几个方面收集信息,如何分析信息、解决问题)。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优质课教案精选3篇(初中)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优质课教案精选3 篇(初中) 让友谊之树常青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树立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意识。 能力目标:学会呵护友谊,能正确处理朋友之间的冲突,能用智慧来维护友谊。 知识目标:知道如何建立友谊,如何呵护友谊。 【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友谊。 难点:呵护友谊。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多媒体播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导入新课。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一)自主预习 1.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 2.只要真诚待人,我们就有找到朋友的机会。 3.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地去关怀对方;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承受并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 4.我们不可能和所有的人都成为朋友,但是我们要学会同多

数人和睦相处,对所有人以诚相待。 (二)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建立友谊 探究一:教材P49运用你的经验,P50探究与分享及方法与技能 (1)你们是如何成为朋友的?你的回答是________。 (2)交朋友,任何时候都需要主动吗? (3)交朋友,怎样做才算是主动? (4)我采取主动,但是对方不理我,这是不是很尴尬? (5)小强一直内向又安静,他能不能交到朋友? (6)学生分享教材P50有助于建立友谊的方法。 答案提示:交朋友,需要开放自己,需要主动一些,敞开心扉,主动表达,朋友才不会彼此错过。在行动前要有恰当的期待,即使对方拒绝,也并不意味着自己不好,不必难过尴尬,不要气馁,只要真诚待人就总有找到朋友的机会。 知识模块二呵护友谊 探究二:教材P51上面探究与分享 (1)你以为哪种方式能够使小鹏和朋友的友谊更长久? (2)如果你要对朋友好一点儿,你会怎么做?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提示:(1)我认为倾听他的烦恼,关心支持他,帮助他学习能够使小鹏和朋友的友谊更长久。 (2)我会关心、理解、支持、帮助他等。因为朋友之间应真诚相待、相互帮助,这样的友谊才会更才久。 探究三:教材P51下面探究与分享

七年级下册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一单元青春时光 第一课青春的邀约 第1课时悄悄变化的我 知识目标 1.开始进入青春期,我们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 2.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带给我们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的身体充满能量。 3.青春的我们在追求形体、仪表等外在美的同时,也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养,体现青春的内在美。 4.青春期的心理充满着矛盾和困惑,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能力目标 1.全面认识青春期生理变化带来的影响。 2.认识身体变化的差异性,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3.能够用多种方法调适青春期的心理矛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认识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基础上,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并通过调适心理矛盾,感受青春的美好,增强热爱生活的意识。 重点 1.认识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2.正确面对和调适青春期心理矛盾。 难点 悦纳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教师准备:制作情景式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了解自身存在的生理变化;预习新课。 一、活动导入,场景激趣 教师多媒体显示心理测试内容。 心理测试:写序号,把符合自己真实情况的序号写下来。 1.身体变化,使人骚动不安。 2.喜欢看武侠小说、电影、电视剧等。 3.变得逆反,爱顶撞家长。 4.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 5.对异性产生异常的好奇和兴趣。 6.有心里话不爱跟大人说了,但与好朋友谈起来却没完没了。 7.在和他人争论时,明知是自己错了,还是要争下去。 8.喜欢模仿自己崇拜的人。 9.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 10.喜欢在家里、班级或学校表现自己。 想一想:为什么我们变得爱顶撞家长、因身体变化而产生骚动不安的情绪、对异性产生异常的好奇和兴趣等现象呢? 教师总结:青春,带着一份特殊的邀约,款款而来。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我们的内心会面对一些新的问题,我们看待自然和社会的观点也会有所改变。所有这一切,都是成长的机遇。面对青春的邀约,你准备好了吗?今天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悄悄变化的我”这个话题。 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 (一)悦纳生理变化 1.身体变化 老师安排活动,组织各组同学欣赏自己组员从小时候到现在不同时期的照片,关注他(她)成长的变化。 教师提出问题: (1)不同时期的我们有不同吗?这说明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出总结。 教师提示:伴随着身体外形的明显变化,我们的内心世界也发生着变化。这说明了我们开始进入青春期,渐渐长大了。 (2)阅读教材P3。青春期是指哪个年龄阶段呢?在这一阶段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政治书吗_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一些体会与做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政治书吗_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的一些体会与做法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一些体会与做法适应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开展有效课堂教学 2020年秋季,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新教材进课堂教学,新教材是新事物,如何把握新教材的脉络,有效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已成为初中政治老师深入研讨的课题。今学年,笔者执教初一《道德与法治》课程,通过“学习—实践—反思—实践”的方式,逐步适应新教材教学,教学取得良好效果。以下是笔者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一些体会与做法。 一、把握新教材的特点与脉络 2020年暑假期间,笔者通过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新教材培训和个人研读教材的方式,逐步把握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精神特点与脉络,为有效开展教学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培训与研读,笔者认识到,新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更好落实了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思想性和人文性,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教材内容注重学生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解决,注重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渗透,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议题,与学生开展平等对话。每一课以“运用你的经验”开始,希望将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作为学习的起点;随后

的“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等活动设计,在不同层面促使学生个体生活经验得以表达、分享、交流,进而引导个体对自身经验的反思,通过师生经验、生生经验的冲突、碰撞、共认等促进学生个体经验的调整、扩展;最后均以“拓展空间”结束,希望使教学能够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 二、认真备课,为有效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备课是教师教学中的基本环节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作为新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备课环节更为重要,备课要做到“四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课标就是要把握每一课时教学的三维目标。备教材主要吃透教材,掌握教材的重难点,理解教材活动设计意图,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合理取舍课本中的小栏目,利用有代表性的栏目辅助教学,同时要关注热点问题,将课本与时事热点紧密结合,充分挖掘教育资源,选取一些具有鲜活价值的生活资源为教学服务。备学生就是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基础上,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选择符合学情的教学内容与教法。备教法既要熟练掌握讲授法、提问法、案例法等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更要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实施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活动体验的学习策略,并且在备课中挖掘和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以期优化课堂教学。 三、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打造生本课堂(一)采取先学后教的教学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