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 能量的转换3第二课时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 能量的转换3第二课时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 能量的转换3第二课时教案 苏教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

能量的转换

第二课时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全册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 科 学 实 验 教案 教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实验一:放大镜

【实验类别】分组实验 【实验目标】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实验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实验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实验结论】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姓名:付信刚

全册备课 一、教材特点: 1、以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发展为主线,以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为辅线进行构建,使整套教科书形成综合化、立体化和序列化的结构体系。 2、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结构模块化,过程活动化,更具整体性、结构性和探究性。 3、目标弹性化,内容综合化,评价多元化。 4、以学生的自主体验学习为手段,落实“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的基本理念,力求使教科书成为“学材”。 5、突出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6、背景和空间广阔,教科书更具开放性和发展性。 7、科学、技术与社会有机结合,教科书更具人文性。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主题安排了4~6课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和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生物与环境及其适应性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第一单元微小生物 第一课病毒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对病毒资料的搜集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查阅、整理从各种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与交流研究结果。 2.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尊重他人意见,能积极地参与评议,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知道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质疑也认识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3.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知道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了解有关病毒传染性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二、学习重点: 学生认识搜集整理资料认识病毒病了解病毒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的学习活动。

小学科学《能量的转换》说课稿

小学科学《能量的转换》说课稿 小学科学《能量的转换》说课稿 一、说教材 《能量的转换》是《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的第二课(放映幻灯1),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放映幻灯2)通过第一课《各种各样的能量》的学习,学生对能量以及能量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本课进一步引领学生探究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如何转换的,为第三课《能源》第四课《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建构坚实的科学知识基础,也为他们今后学习物理学最普遍的定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打下感性认识基础。四课之间是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 本课将指导学生认识能量最基本的特点——能量的转换。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什么是能量的转换。 第二部分:认识能量转换的过程。 第三部分:做一个简单的能量转换玩具。 第四部分:拓展活动——画能量转换的卡通画。 (放映幻灯3)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让学生建立能量转换的概念,知道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2.科学探究: (1)能根据现象进行猜想、推测,并能通过实验验证发现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2)指导学生探索,能针对具体情境说出什么形式的能量转换成了什么形式的能量。这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乐于合作,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懂得看似平常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科学道理,并能不断地提出一些问题,自己设计研究方案去解决问题。 二、说教学策略、方法以及教学准备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在启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力图体现以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认识能量的转换。为此特做如下教学准备:录音机、火柴、缝衣针、花生、凉水、不锈钢汤勺、软木塞、大扣子、长1米左右的线绳、DVD教学资料。 三、说教学过程 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主要安排5个环节组织教学。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认识能量转换的概念。 六年级学生对能量转换基本没有科学的清晰的认识,教学时通过 (放映幻灯4)身边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弄清能量的转换是怎么回事, 再通过开灯、放录音、搓手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能量可以转换并经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讲述

1.常见的建筑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房屋)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 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从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变化。 提问: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抗御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伤害,发明了房屋。) 2.房屋的发展过程。 (1)阅读教材p2、p3的材料,说说房屋的发展过程? 洞穴、草棚——木屋——砖瓦房——钢筋混凝建筑。 (2)列举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房屋,分析并记录它们的外形、材料、功能、采用的工具和技术。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 全册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有的学生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物体与物体的运动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借助学生不断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切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之中。《微小的生物》单元引导学生从耳熟能详的病毒、细菌和真菌开始,认识一些微生物,从微观处揭示生命世界的奥秘,感受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将馒头发霉、食品变质等自然现象与微生物的生命繁殖活动结合起来,理解自然事物的变化是相互联系

的。《物质的变化》单元在学生了解常见物体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多样变化进行观察、实验,用辨证和联系的观点看待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物质的运动,通过对运动与静止现象的观察、探究、搜集整理信息等活动,理解静止与运动相对性的道理,《太阳、地球和月亮》认识白天黑夜产生的原因,四 《生级的更替日食和月食的产生让你产生对宇宙的好奇心,产生探究问题的意识, 物与环境》环境可以改变生物,生物与环境密不可分,从而保护环境。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数据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识目标 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中的一类。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3.观察生活中运动静止相对性的事例,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表示距离和实践的关系,直到物体运动需要的位置、方向和快慢等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33343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六年级科学下册 能量的转换教案2 苏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能量的转换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用电器是一种能量转化器,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利用电能向其他能量的转化,使人类社会有了极大的进步;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列表的方式,了解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以及其他形式的能可以转化成电能;能设计并运用简单的实验来研究能量的互相转化;能制作“蛙声筒”并加以研究;能与同伴一起交流和探讨一些有关能量转化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积极地从事有关能量转化的探究活动;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合作、交流;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对研究能量及能量转化的兴趣;初步体验能量守衡的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认识电能和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并进一步了解多种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 2.难点: 应用能量转化的观点描述生活中的变化事例。 三、教学准备: 有关能量转化的图片资料。使用太阳能电池的计算器、手摇发电机;瘪了的乒乓球、铁丝、绳子、开水等。制作“蛙声筒”的材料(底部戳洞的塑料瓶(杯)、粗线、筷子、松香等。)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已经知道了很多形式的能量,如风能、机械能、电能、热能等,那么你知道我们用得最多,也是用途最广的一种能是什么吗? (二)探讨电能为我们做什么 1.提问: 说说家里有哪些用电的器具,它们的名称是什么?有什么用途? 2.探讨: 家用电器都是一种能量转换器,它们把输入的电能变成了其他形式的能输出来。(教师出示灯泡边亮灭电灯边说)如电灯是把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我们现在用填表的形式来分析一下各种家用电器输出什么能量,能为我们做什么。教师出示记录表(如教材所示),以电灯为例,做记录示范。 3.学生分组讨论.填表.教师巡视。 4.小组交流汇报.小结。 (表格这里输入的能量形式都是电能,表中列举的电灯为我们做的事是“照明”,输出的能量形式是“光”和“热”。我们需要的是“光”,热能虽然不为我们所用,但它是伴生的。用电器往往不只输出一种形式的能,它们也不是利用了能量输出的全部形式,比如电吹风把电能转化成了风能.热能和声能,但我们并没有利用声能。学生对照着电灯的分析,通过对家用电器的讨论,对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就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小结: 用电器都是一种能量的转化器,可以把输入的电能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为我们做各种各样的事情。5.引导学生们讨论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使用的一些其他用电设备,比如电车.电动自行车,等等。它们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了什么形式的能,为我们做了哪些事。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全册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指示,适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植物、比较、测量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包括二个单元:植物、比较与测量。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 科技探究:知道科技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动植物、环境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新事物与生活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

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技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技课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科学价值观、科技知识二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措施: a)开展生动的科技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b)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c)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d)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潜能生主要表现在: 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 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识; 4、实践能力不足。

六年级科学下册-神秘星空教案-青岛版

精品文档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神秘星空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银河系的基本构成、性状特点及大小;知道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及宇宙间的关系。 2. 注重事实,乐于合作与交流。 3. 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做出解释与结论。 二、教学重点:认识银河系的基本构成、性状特点及大小;知道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及宇宙间的关系。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练习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来给你们讲一个故事《牛郎织女》。导入到对于银河的学习。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走进神秘的银河系 1. 先观察课本上52 页图片,认识银河系的形状。 2. 理解为什么在地球上看银河系像一条带子? 3. 认识银河系的组成和大小。 银河系中恒星和行星的数量很多,大约1000 亿——2000 亿颗恒星,1000 亿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如我们用黄豆作比较大约5粒黄豆是 1 克,那么一斤是500克,大约2500粒黄豆,那么1000 亿粒黄豆是多少斤呢?4 千万斤,如果100 斤装一个大袋子,那么可以装40 万袋,2000 亿粒黄豆的话就是8 千万斤,那么就要装80 万袋。要装下1000 亿粒黄豆需要40万个袋子,那么我们就可以想象一下能装下1000 亿——2000 亿颗恒星的银河系相当于多大的袋子啊。从而想象银河系之大。如果我们画一千亿个0 呢,看来银河系的家庭成员的数量那是多么大的一个数字啊。 理解1光年、2000光年及10万光年的距离 地球半径约6371 千米,由此算出地球的周长约为 4 万千米, 1 光年约10 万亿千米,能绕地球 2.5 亿圈。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厚约2000 光年。也就是说沿银河系直径要走10万年,穿过银河系中心

河北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冀教版)

[河北版科学教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1课小草和大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什么是草本植物、什么是木本植物; 能力目标:能够辨别植物的茎的主要特征,并根据它的特点辨别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情感目标:在相互的合作中,体会学习科学的乐趣和学会相互合作。教学重点: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教学难点: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 1、导入: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在陌生。今天。我们也将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 (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 (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 3、观察 4、整理汇报: (1)、“我”观察到的小草 (2)、“我”观察到的大树 (3)、归纳: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 5、认识: 像蟋蟀草一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像玉兰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比较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6.辨别:我们常见的植物中那些是木本植物?那些是草本植物? 二、活动二:给植物分类 1、导入:认识了许多的植物后,你会从些方面来对它们进行分类呢? 2、观看书中提供的图片,初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分类的标准; 3、小组内讨论分类的标准;

4、根据分类的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 5、汇报分类的结果; 6、统计:全班同学共找到多少种分类的方法? 三、拓展:认识一些新的植物 绿藻 水绵 肾蕨 苔藓 板书设计: 小草和大树 草本植物:蟋蟀草…… 木本植物:玉兰树…… 其他分类的标准:根、叶、花、种子…… 第2课植物博览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多样性。 2、锻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相互交流、沟通。 教学重点:锻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筹办一个植物博览会。 课时安排:2课时 材料与工具:1、学生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 2、布置展览台。 教学活动:活动1参观植物博览会 活动过程: 1、学生把搜集到的图片资料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 2、学生把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 如:经济作物、食用植物新品种、观赏植物等 提问:虞金香、构骨、马尾松、大豆、猪笼草、金灯藤、蔬菜温室大棚、含羞草、银杏、耐储存的转基因番茄、珙桐这些植物应该把它们分别放在哪个展台上展示? 小结。 活动2筹办植物博览会

六年级科学下册《能量的转换》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能量的转换》教案 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制作出简单的能量转换玩具。 2、能用画图(模式图、卡通图)的方法揭示能量转换的过程。 3、能够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与结果。知识与技能: 1、知道能量转换就是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2、知道能量转换的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3、知道模式图、卡通图是用结实研究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看似平常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科学道理。 2、愿意合作与交流。 3、体验到能量的神奇。 二、教学重点:知道能量转换的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三、教学难点:能够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与结果 四、教学准备:纽扣、线、赛车、电池、剪刀、画笔等。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效果分析 一、导入新课

1、复习:什么是能量?举例说说能量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能量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关系? 2、揭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能量的知识。 二、认识什么是能量转换。 1、游戏研究:搓手。请大家做个游戏,和我一起搓搓手,想想在这个游戏过程中有哪些能量的存在? 2、学生游戏思考,学生汇报 。 3、这些能量是怎样产生的?板书:食物的化学能摩擦产生的热能 4、通过简单的分析,你有什么发现? 5、小结:我们发现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这是能量一个重要特征。 6、请你举例: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能量转换的事例。 7、学生汇报 。 8、实物投影或看P45图分析:图中有哪些能量的存在,这些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9、学生讨论分析并汇报 记录。 10、小结。板课题。 三、了解并描述能量转换的过程。

1、过渡: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能量转换的问题,它们之间是怎样转换的呢,我们通过研究已经有共识了,那怎样具体的表现出了?我们可以继续运用上节课画卡通画的形式表现。 2、学生自由构思绘画。 3、展评小结。 四、做一个简单的能量转换玩具。 1、过渡:我们每个人都有玩具,在这些玩具中也隐藏着能量转换的科学知识。 2、如:小三轮车、小火车、遥控赛车、溜溜球……,你说说。 3、我们一起做个玩具,研究它的能量转换方式。 4、学生看图制作。 5、学生分析,汇报 。 6、小结:科学知识隐藏在生活中,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 五、布置作业 1、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2、回家观察各种物品使用能量的情况。板书设计: 2、能量的转换化学能→机械能→热能 (xx)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细胞》教案

第一课细胞 学习目标: 1.1、能利用显微镜对细胞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示的方式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胞;能制作简单的细胞模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取有关细胞的信息。 2. 2、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 3、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学习重点: 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认识细胞的学习活动。 学习难点: 学生对细胞的理解认识并描述的学习活动。 一、导入新课: 1我们知道有生命的物体都会有死亡现象,死亡是由什么引起的?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二探究活动 1、观察不同物体的细胞 (1)、认识显微镜,向学生介绍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史、对于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意义,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和科学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时注意事项。 (2)最早发现细胞的是罗伯特·虎克https://www.360docs.net/doc/418463616.html,/view/e3f4a001bed5b9f3f90f1cea.html (3)制作洋葱表皮细胞。https://www.360docs.net/doc/418463616.html,/v_show/id_XMzYwNTIyMDA0.html (4)展示各种生物细胞https://www.360docs.net/doc/418463616.html,/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 il&word=%BF%C6%D1%A7%20%CF%B8%B0%FB%CD%BC%C6%AC&in=27496&cl =2&lm=-1&st=&pn=8&rn=1&di=110368470885&ln=1950&fr=ala0&fm=r s10&fmq=1331687439109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 =&face=&is=&istype=2#pn10&0&di60500705595&objURLhttp%3A%2F% https://www.360docs.net/doc/418463616.html,%2Fuploadworks%2Fw%2F2211%2F55022112010628 144417901.jpg&fromURLhttp%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418463616.html,%2Fwork-50 93-40.html&W2950&H2094&T9727&S1498&TPjpg (5)小结: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本节课件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能量的转换 苏教版

教学设计: 能量的转换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够理解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科学知识:知道能量能够转换其它形式的能量,并以不同表现形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作简单的能量转换的玩具过程中体验到快乐。 教学重点: 知道一种形式的能量能够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教学难点: 理解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如何转换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池、灯泡、纽扣、线、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上周已经对能量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谁来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哪些能量。(生回答)你能制造能量吗?但不能借助其它材料。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能量的转换(板书能量的转换) (设计意图:六年级学生对能量转换基本没有科学的清晰的认识,教学时通过身边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弄清能量的转换是怎么回事,引导学生认识能量可以转换并经常转换,能量的转换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研究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为本课重难点突破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师:能量总是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能量的这个特征,就叫做能量的转换。在我们周围有许多能量转换的例子,请同学们开动你的脑筋想一想,有哪些能量转换的例子。(生回答)(课件出示例子)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能量转换的例子,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小实验,来看一看能量是怎样被转换的。 这是什么?(生回答)我们平常看到了电池,你首先想到了什么?那它里面有什么能?(生回答)那你想不想,用其它的方式让电池的能量释放出来呢? 大家都知道了实验该怎样做,那我们就开始吧! 好,同学们的实验都成不成功啊?来汇报一下,这个实验做完了,你有什么样的想法.实验中能量又是怎样转换的呢? (生回答)很好,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汇报可以看出,在这里,能量是怎样转换的。 (设计意图:这个小实验简单易操作,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这便是真正的科学教育。研究表明,只有学习者处于一个有着多种多样的联系与刺激的环境中时,才能更好地建构自己有价值的知识并迅速地发展其思维能力。) 三、巩固新知 老师这儿有一个和它原理近似的装置,大家认识它吗?它的名字叫手摇发电机。谁愿意上来试一试。再请一位同学上来试一试。我们看到了什么结果?(生回答灯泡亮了)请你说一说刚才这个实验中能量又是怎样转换的?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小学科学说课稿——《能量的转换》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科学说课稿——《能量的转换》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能量的转换》说课稿黄山市屯溪区大位小学吴玲芳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能量的转换》。 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实验教学过程、课后反思等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单元第 13 课,学生(通过第一课《各种各样的能量》的学习,学生对能量以及能量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本课进一步引领学生探究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如何转换的,为后面的知识建构坚实的科学知识基础,也为他们今后学习物理学最普遍的定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打下感性认识基础。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有一些生活经验,对学科学的方法有一定的基础,知道对事物先观察,然后进行综合分析。 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 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学习了能量及其形式之后的一节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各种能量,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了解能量的之间的转换。 1 / 9

能量的转化是一个很抽象的知识,所以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结合相关的视频辅助学生理解,将抽象的内容进行分解,变成具体的知识,让学生容易理解和吸收。 三、实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让学生建立能量转换的概念,知道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2、能力目标: (1)、学生会组装小水轮的试验装置。 (2)、能根据现象进行猜想、推测,并能通过实验验证发现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3)、通过实验,大多数学生能知道水力发电站的主要设备,了解其工作原理。 (4)、通过实验,大多数学生知道三峡大坝建那么高那么大的原因以及作用。 (5)、通过实验,大多数学生能理解水的能量能进行转换成我们需要的能量。 (6)、乐于合作,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7)、部分同学懂得看似平常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科学道理,并能不断地提出一些问题,自己设计研究方案去解决问题。 四、实验内容和实验准备实验内容: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KCG高温齿轮泵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ZYB系列渣油泵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六年级科学下册《能量的转换》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能量的转换》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能量的转换》教案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制作出简单的能量转换玩具。 2 、能用画图(模式图、卡通图)的方法揭示能量转换的过程。 3 、能够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与结果。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能量转换就是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2 、知道能量转换的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3 、知道模式图、卡通图是用结实研究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意识到看似平常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科学道理。 2 、愿意合作与交流。 3 、体验到能量的神奇。 二、教学重点:知道能量转换的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三、教学难点:能够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与结果

四、教学准备:纽扣、线、赛车、电池、剪刀、画笔等。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效果分析 一、导入新课 1 、复习:什么是能量? 举例说说能量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能量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关系? 2 、揭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能量的知识。 二、认识什么是能量转换。 1 、游戏研究:搓手。 请大家做个游戏,和我一起搓搓手,想想在这个游戏过程中有哪些能量的存在? 2 、学生游戏思考,学生汇报。 3 、这些能量是怎样产生的? 板书:食物的化学能—人运动的机械能—摩擦产生的热能 4 、通过简单的分析,你有什么发现? 5 、小结:我们发现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这是能量一个重要特征。 6 、请你举例: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能量转换的事例。 7 、学生汇报。

8 、实物投影或看 P45 图分析: 图中有哪些能量的存在,这些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9 、学生讨论分析并汇报记录。 10 、小结。板课题。 三、了解并描述能量转换的过程。 1 、过渡: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能量转换的问题,它们之间是怎样转换的呢,我们通过研究已经有共识了,那怎样具体的表现出了?我们可以继续运用上节课画卡通画的形式表现。 2 、学生自由构思绘画。 3 、展评小结。 四、做一个简单的能量转换玩具。 1 、过渡:我们每个人都有玩具,在这些玩具中也隐藏着能量转换的科学知识。 2 、如:小三轮车、小火车、遥控赛车、溜溜球……,你说说。 3 、我们一起做个玩具,研究它的能量转换方式。 4 、学生看图制作。 5 、学生分析,汇报。 6 、小结:科学知识隐藏在生活中,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 五、布置作业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姓名:

全册备课 一、教材特点: 1、以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发展为主线,以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为辅线进行构建,使整套教科书形成综合化、立体化和序列化的结构体系。 2、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结构模块化,过程活动化,更具整体性、结构性和探究性。 3、目标弹性化,内容综合化,评价多元化。 4、以学生的自主体验学习为手段,落实“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的基本理念,力求使教科书成为“学材”。 5、突出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6、背景和空间广阔,教科书更具开放性和发展性。 7、科学、技术与社会有机结合,教科书更具人文性。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主题安排了4~6课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和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生物与环境及其适应性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三、各单元课时安排 单元课题课时备注 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 病毒 1 细菌 1 馒头发霉 1 食用菌 1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蜡烛的变化 1 食盐和水泥 1 铁生锈 1 牛奶的变化 1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 静止和运动 1 距离和时间 1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1 物体运动方式 1 动物运动 1 第四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亮白天和黑夜 1 昼夜与生物 1 四季更替 1 玩玩的月亮 1 日食和月食 1 登上月球 1 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 蚯蚓找家 1 变色龙 1 植物向哪里生长 2 密切联系的生物界 1 珍惜动植物 1 生物的启示 1 研究与实践儿童常见疾病调查 1 观察月相 1 当地生物群落研究 1 期末考试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 《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教学目标:1、能对现象的原因、条件、过程和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借助资料完善自己的猜想。2、会从众多的问题中选出科学问题,能通过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3、乐于接受他人的观点,学会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学习。教学重点:1、借助他人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但又不迷信权威。2、通过各种方法选出科学问题。教学难点:选出科学问题。教具准备:几盆身子倾斜的花草,资料卡,图片,关于植物的书籍,准备好资料本。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观察与提问在每组桌子上放置一盆倾斜的凤仙花,斜向南方。师:不知道什么时候,窗台边上的凤仙花,都悄悄的把头探向了窗外。它们倾斜着身子,好像被窗外的某种力量所吸引。有标记的这里向着南方。你们能找到答案吗?学生思索,可以有少部分的学生回答。师: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现象?比如路边的哪棵树、盆景、向日葵(教师出示照片)。对于这些现象,我们有哪些认识和疑惑?请同学们交流。二、猜想与假设师:谁有这么大的魅力,让花草为之倾倒?请同学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条件、过程进行猜想。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记录学生的猜想。师:要找到真正的答案,我们很有必要要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帮助我们作出更全面的猜想。比如科学家的研究、学者的报告,书上的资料等。三、分析与总结师:这么多猜想,究竟真正的答案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分析大家作出的各种猜想,对于明显不符合实际的猜想,我们应及时排除,以确保更具有价值的假设能得以研究。这样获得的问题,才更可能是一个科学问题。(板书《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师:哪个假设最不可能成立呢?说说理由。请同学说出判断的方法和结果。比如,“不可能是风刮斜的。因为这几天没有大风;另外,窗户晚上还关着,没有北风吹过来。”我们可以通过报纸查天气预报,还可以实地观察。记录学生最后留下的科学问题。师:我们不能对所有的猜想都进行探究,因为时间、能力、条件等都是有限的,怎么办呢?我们常常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来帮助我们作出更全面的猜想;同时又要对这些猜想进行选择,可以用观察、访问、分析等方法选出可能成立的假设,选出科学的问题后,再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四、计划与组织师: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怎么进行实验呢?请同学们讨论你们所选问题的实验思路。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交流。重点是思路的调整和肯定,材料的准备。师:根据同学们的实验思路,我们可以在这节课后准备好我们的实验材料。为下节课的实验做好准备。 《在实验中探秘》教学目标:1、经历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收集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获取结论、把实验结论和同学们共享的科学探究过程,知道植物的向光性和植物根的向水性。2、在实验过程中能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方案。3、能和小组同学一起,坚持实验观察,并做好记载。4、能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获取科学的结论。5、在实验过程中能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产生新的问题。6、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一人准备一株矮小的植物。2、小组准备:探究记录本;标签纸 4 张;纸盒四只;水壶一只;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引入学习1、谈话:植物角的植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变化?教学说明:通过谈话,唤起学生关于植物角植物变化而产生的问题的记忆,提出研究问题。学生可能根据上节课提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和阳光照射的方向有关;和长期只在花盆的一侧浇水有关;和土壤里肥料分布不均匀有关等。学生的猜想有的有一定的依据,有的则是无依据的。如果出现不合理的猜想,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辨析,排除不合理的猜想。2、提问:怎样才能验证我们的猜想呢?教学说明:学生可能会根据以往科学探究的经验,提出“做实验”。猜想只有通过实验才能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