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水产养殖 保护生态文明

发展水产养殖 保护生态文明
发展水产养殖 保护生态文明

发展水产养殖保护生态文明

作者:杨中宏

来源:《云南农业》 2020年第6期

杨中宏

(德宏州水产技术推广站,云南芒市 678400)

水产养殖即水产生物的养殖,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食品生产行业。水产养殖高密度、高产量的养殖模式导致了水质环境污染。提升农业发展质量,优化水产养殖业空间布局,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实现质量兴渔的关键在于合理布局生产空间,同时也是推进水产养殖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保障。

德宏州自然资源丰富,河流多、水库多、水质好。由于立体气候明显,使得高海拔水库一般在1200 m,低海拔水库也在600~800 m。水资源丰富,热区优势显著,发展渔业生产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依洛瓦底江水系有土著鱼类75种,经济鱼类20种,稀有鱼类6种,国家级水生动物4种。通过“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渔业生产已初具规模。州内每年生产的水产品除满足当地市场供应外,还有1/3的产品销往邻近的州、市及缅甸北部边境地区。全州丰富的渔业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渔业发展潜力较大。

一、水产养殖业是生态建设的基础

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生态环境建设,科学规划水产养殖,既要保护水体及生态环境,又要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还要维护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一)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1.稻田养鱼。稻田养鱼主要是以稻鱼共生理论为指导,利用人工新建的稻田鱼凼工程,将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好的方向转变,促进稻鱼共生关系,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截至2018年,全州稻田养殖面积

7953.33 hm2,价格达50元/kg,为当地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2.革新养殖结构。在稻田养鱼发展初期,可以在稻田中养殖的鱼类较少。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以及相应试点的不断增加,转变传统生产方式,建设“生态、安全、优质、集约、高效”的生态渔业,现在的稻田养殖是水稻种植与多种水产(鱼、虾、蟹、鳖、泥鳅等)共同养殖的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光、热、水、气、土、肥、种等自然资源,最终形成人们所需求的优质稻米和名优水产品等物质财富,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稻田养殖取得了较高的产品收益,使得稻田养鱼的养殖结构不断革新。

3.提高科技投入,改善管理质量。一是相关部门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情况,制定科学养殖方案,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供优惠,减少农民发展成本,解决其后顾之忧,进而提高其养殖的积极性,改善产业的发展状况。二是进行定期的渔业知识宣传活动,提升农民专业知识和养殖技术水平,促使稻田养鱼产业形成高标准的产业管理模式和销售模式。为了维护养殖户的权益,相关部门制定相应制度,用于严惩偷鱼者及恶意造成稻田毁坏的人员。三是对于稻田养鱼技术方面,组织技术咨询活动,为农民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并依据当地产业中出现的情况,制定适宜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对于鱼苗病害防治方面,加大治理力度,改善鱼苗成活率,为农民的收益提供保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