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式杨氏太极拳拳谱及动作要领

24式杨氏太极拳拳谱及动作要领
24式杨氏太极拳拳谱及动作要领

24式杨氏太极拳拳谱及动作要领

1、起势

左脚开步、两臂前举、屈膝按掌

2、左右野马分鬃

(1)左野马分鬃:抱球收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

(2)右野马分鬃: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

(3)左野马分鬃: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

3、白鹤亮翅

跟步抱球、后坐转体、虚步分手

4、左右搂膝拗步

(1)左搂膝拗步:转体落手、转体收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

(2)右搂膝拗步:后坐翘脚、转体跟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

(3)左搂膝拗步:后坐翘脚、转体跟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

5、手挥琵琶

跟步松手、后坐挑掌、虚步合臂

6、左右倒卷肱

(1)右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

(2)左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

(3)右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

(4)左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

7、左揽雀尾

转体撤手、抱球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棚臂、转体伸臂、转体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收掌、弓步按掌

8、右揽雀尾

转体扣脚、抱球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棚臂、转体伸臂、转体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收掌、弓步按掌

9、单鞭

转体扣脚云手、勾手收脚、转体迈步、弓步推掌

10、云手

(1)云手:转体扣脚、转体撑掌、转体云手、撑掌收步

(2)云手:转体云手、撑掌出步、转体云手、撑掌收步

(3)云手:转体云手、撑掌出步、转体云手、撑掌收步

11、单鞭

转体勾手、转体迈步、弓步推掌

12、高探马

跟步松手、后坐翻掌、虚步推掌

13、右蹬脚

穿掌提脚、弓步分手、跟步合抱、提膝分手、蹬脚撑臂

14、双峰贯耳

收腿落手、迈步分手、弓步贯拳

15、转身左蹬脚

后坐翘脚松手、转体扣脚分手、收脚合抱、提膝分手、蹬脚撑臂16、左下势独立

收脚勾手、蹲身仆步、转体穿掌、弓腿起身、提膝挑掌

17、右下势独立

落脚勾手、蹲身仆步、转体穿掌、弓腿起身、提膝挑掌

18、右左穿梭

(1)右穿梭:落脚坐盘、抱球跟脚、迈步滚球、弓步推架

(2)左穿梭: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迈步滚球、弓步推架

19、海底针

跟步松手、后坐提手、虚步插掌

20、闪通臂

提手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推掌

21、转身搬拦捶

转体扣脚、坐身握拳、踩脚搬拳、转体旋臂、上步拦掌、弓步打拳22、如封似闭

穿掌翻手、后坐收掌、弓步按掌

23、十字手

转体扣脚、弓步分手、坐腿扣脚、收脚合抱

24、收势

翻掌前撑、分手下落、收脚还原

传统杨氏太极拳103式拳谱

传统杨氏太极拳103式拳谱 1.预备式 2.起势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上势 6.白鹤晾翅 7.左搂膝坳步 8.肘底捶 9.左搂膝坳步 10.右搂膝坳步 11.左搂膝坳步 12.手挥琵琶 13.左搂膝坳步 14.进步搬拦捶 15.如封似闭16.十字手 17.抱虎归山 18.肘底看捶 19.右倒撵猴 20.左倒撵猴 21.右倒撵猴 22.斜飞势 23.提手上势 24.白鹤晾翅 25.左搂膝坳步 26.海底针 27.扇通臂 28.转身撇身捶 29.进步搬拦捶

30.上步揽雀尾 31.单鞭 32.左右云手(之一) 33.左右云手(之二) 34.左右云手(之三) 35.单鞭 36.高探马 37.右分脚 38.左分脚 39.转身左蹬脚 40.左搂膝坳步 41.右搂膝坳步 42.进步栽捶 43.转身撇身捶 44.进步搬拦捶 45.右蹬脚 46.左打虎势47.右打虎势 48.回身右蹬脚 49.双峰贯耳 50.左蹬脚 51.转身右蹬脚 52.进步搬拦捶 53.如封似闭 54.十字手 55.抱虎归山 56.斜单鞭 57.右野马分鬃 58.左野马分鬃 59.右野马分鬃 60.揽雀尾 61.单鞭 62.玉女穿梭

63.揽雀尾 64.单鞭 65.左右云手(之一) 66.左右云手(之二) 67.左右云手(之三) 68.单鞭 69.下势 70.右金鸡独立 71.左金鸡独立 72.右倒撵猴 73.左倒撵猴 74.右倒撵猴 75.斜飞势 76.提手上势 77.白鹤晾翅 78.左搂膝拗步 79.海底针80.扇通臂 81.白蛇吐信 82.进步搬拦捶 83.上步揽雀尾 84.单鞭 85.左右云手(之一) 86.左右云手(之二) 87.左右云手(之三) 88.单鞭 89.高探马穿掌 90.十字腿 91.进步指裆捶 92.上步揽雀尾 93.单鞭 94.下势 95.上步七星 96.退步跨虎

24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名称

24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名称 01、起势 02、左右野马分鬃 03、白鹤亮翅 04、左右搂膝拗步 05、手挥琵琶 06、左右倒卷肱 07、左揽雀尾 08、右揽雀尾 09、单鞭 10、云手 11、单鞭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 16、左下势独立 17、右下势独立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背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文案编辑词条 B 添加义项 ? 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文案 外文名称 Copy 目录 1发展历程 2主要工作 3分类构成 4基本要求 5工作范围 6文案写法 7实际应用 折叠编辑本段发展历程 汉字"文案"(wén àn)是指古代官衙中掌管档案、负责起草文书的幕友,亦指官署中的公文、书信等;在现代,文案的称呼主要用在商业领域,其意义与中国古代所说的文案是有区别的。 在中国古代,文案亦作" 文按 "。公文案卷。《北堂书钞》卷六八引《汉杂事》:"先是公府掾多不视事,但以文案为务。"《晋书?桓温传》:"机务不可停废,常行文按宜为限日。" 唐戴叔伦《答崔载华》诗:"文案日成堆,愁眉拽不开。"《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诸曹皆得良吏以掌文按。"《花月痕》第五一回:" 荷生觉得自己是替他掌文案。" 旧时衙门里草拟文牍、掌管档案的幕僚,其地位比一般属吏高。《老残游记》第四回:"像你老这样抚台央出文案老爷来请进去谈谈,这面子有多大!"夏衍《秋瑾传》序幕:"将这阮财富带回衙门去,要文案给他补一份状子。" 文案音译

杨式太极拳精简37式拳谱,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拳谱

杨式太极拳精简37式拳谱 1、起势 19、回身双峰贯耳 37、收势 2、揽雀尾 20、进步栽捶 3、单鞭 21、翻身百蛇吐信 4、提手上势 22、左右野马分鬃 5、白鹤亮翅 23、左右玉女穿棱 6、左右左搂膝拗步 24、上步穿掌 7、手挥琵琶 25、单摆莲 8、抱虎归山 26、进步指裆锤 9、肘底看捶 27、上步揽雀尾 10、倒撵猴 28、单鞭下势 11、海底针 29、左右金鸡独立 12、扇通背 30、退步七星 13、斜飞势 31、退步跨虎 14、云手 32、转身摆莲 15、单鞭 33、弯弓射虎 16、高探马 34、进步搬拦捶 17、右分左蹬脚 35、如封似闭 18、转身左打虎 36、十字手

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拳谱 01、预备式30、高探马59、左右倒辇猴 02、起势31、左右分脚60、斜飞式 03、揽雀尾32、转身左蹬脚61、提手上势 04、单鞭33、左右搂膝拗步62、白鹤亮翅 05、提手上势34、进步栽捶63、左搂膝拗步 06、白鹤亮翅35、翻身撇身捶64、海底针 07、左搂膝拗步36、进步搬拦捶65、扇通背 08、手挥琵琶37、右蹬脚66、转身白蛇吐信 09、左右搂膝拗步38、左打虎式67、搬拦捶 10、手挥琵琶39、右打虎式68、揽雀尾 11、一左搂膝拗步40、回身右蹬脚69、单鞭 12、二进步搬拦捶41、双峰贯耳70、云手 13、如封似闭42、左蹬脚71、单鞭 14、十字手43、转身右蹬脚72、高探马带左穿掌 15、抱虎归山44、进步搬拦捶73、十字腿 16、肘底看捶45、如封似闭74、进步指档捶 17、左右倒辇猴46、十字手75、上步揽雀尾 18、斜飞式47、抱虎归山76、单鞭 19、提手上势48、斜单鞭77、下势 20、白鹤亮翅49、野马分鬃78、上步七星 21、左搂膝拗步50、揽雀尾79、退步跨虎 22、海底针51、单鞭80、转身摆莲 23、扇通背52、玉女穿梭81、弯弓射虎 24、撇身捶53、揽雀尾82、进步搬拦捶 25、进步搬拦捶54、单鞭83、如封似闭 26、上步揽雀尾55、云手84、十字手 27、单鞭56、单鞭85、收势 28、云手57、下势 29、单鞭58、金鸡独立

杨氏(八十八式)太极拳拳谱

(八十八式)太极拳拳谱 1、预备式 2、起势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 6、白鹤亮翅 7、左搂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9、左右搂膝拗步 10、手挥琵琶 11、进步搬拦捶 12、如封似闭 13、十字手 14、抱虎归山 15、斜揽雀尾 16、肘底看捶 17、左后倒卷肱 18、斜飞式 19、提手 20、白鹤亮翅 21、左搂搂膝拗步 22、海底探针23、闪通背 24、转身撇身捶 25、进步搬拦捶 26、上步揽雀尾 27、单鞭 28、云手(5) 29、单鞭 30、高探马 31、右分脚 32、左分脚 33、转身左蹬脚 34、左右搂膝拗步 35、楼膝栽捶 36、翻身白蛇吐信 37、进步搬拦捶 38、右蹬脚 39、左披身伏虎 40、右披身伏虎 41、回身右蹬脚 42、双封掼耳 43、左蹬脚 44、转身右蹬脚

45、进步搬拦捶 46、如封似闭 47、十字手 48、抱虎归山 49、斜揽雀尾 50 横单鞭 51、左右野马分鬃 52、进步揽雀尾 53、单鞭 54、左右穿梭(四角) 55、进步揽雀尾 56、单鞭 57云手(5 ) 58、单鞭 59、下势 60、左右金鸡独立 61、左后倒卷肱 62、斜飞式 63、提手 64、白鹤亮翅 65、左搂膝拗步 66、海底探针 67、闪通臂 68、转身撇身捶69、进步搬拦捶 70、上步揽雀尾 71、单鞭 72、云手(3) 73、单鞭 74、高探马 75、左穿掌 76、转身十字蹬脚 77、搂膝打锤 78、上步揽雀尾 79、单鞭 80、下势 81、上步七星 82、退步跨虎 83、转身摆莲 84、弯弓射虎 85、进步搬拦捶 86、如封似闭 87、十字手 88、收势

最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图解

最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图解|古典书城 分享至: 2015-06-29 预备势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并拢,两手垂于大腿外侧;头项正直,口闭齿扣,胸腹放松;眼平视前方。 1起势 1.左脚开立:左脚向左分开,两脚平行同肩宽。 2.两臂前举:两臂慢慢向前举,自然伸直,两手心向下。 3.屈腿按掌:两腿慢慢屈膝半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至腹前。 学练要点:起脚时先提脚跟,高不过足踝,落脚时前脚掌先着地,要做到点起点落、轻起轻落。上举两臂时,不可耸肩,不要出现指尖朝下的“折腕”。屈膝时松腰敛臀,上体保持正直,

两掌下按时沉肩垂肘。 2左右野马分鬃 (一)左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上体稍右转,右臂屈抱于右胸前,左臂屈抱于腹前,成右抱球;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同时两掌前后分开,左手心斜向上,右手按至右胯旁,两臂微屈。 (二)右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重心稍向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左转,左手翻转在左胸前屈抱,右手翻转前摆,在腹前屈抱,成左抱球;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同前弓步分手,惟左右相反。 (三)左野马分鬃:同前左野马分鬃。

学练要点:弓步时,不可将重心过早前移,造成脚掌沉猛落地,后脚应有蹬碾动作。分手与弓步要协调同步。转体撇脚时,先屈后腿,腰后坐,同时两臂自旋。 3白鹤亮翅 (一)跟步抱球:上体稍左转,右脚向前跟步,落于左脚后;同时两手在胸前屈臂抱球。 (二)虚步分手:上体后坐并向右转体,左脚稍向前移动,成左脚虚步;同时右手分至右额前,掌心向内,左手按至左腿旁,上体转正;眼平视前方。 学练要点:抱球与跟步要同时,转身时身体侧转不超过45度,左脚前移与分手同时完成。4左右搂膝拗步 (一)左搂膝拗 1.收脚托掌:上体右转,右手至头前下落,经右胯侧向后方上举,与头同高,手心向上,左手上摆,向右划弧落至右肩前;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眼视右手。 2.弓步搂推: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左手经膝前上方搂过,停于左腿外侧,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右手经肩上,向前推出,右臂自然伸直。

杨氏太极拳式拳谱

杨氏太极拳40式拳谱 《一段》20、左分脚 1、起势21、转身右蹬脚 2、揽雀尾22、海底针 3、单鞭23、闪通背 4、提手上势《四段》 5、白鹤亮翅24、白蛇吐信 6、搂膝拗步25、右拍脚 7、手挥琵琶26、左右伏虎 8、搬拦捶27、右下势 9、入封似闭28、金鸡独立《二段》29、指挡捶10、斜飞势30、揽雀尾 11>肘底捶31、单鞭 12、倒卷肘32、左下势 13、左右穿梭33、上步七星 14、左右野马分鬃34、退步跨虎《三段》35、转身摆莲 15、云手36、弯弓射虎 16、单鞭37、搬拦捶 17、高探马38、如封似闭 18、右蹬脚39、十字手 19、双峰擴耳40、收势 陈氏太极拳56式拳谱

一段20、左六封四闭《四段》 1、起势21、右单鞭38、倒卷肱 2、右金刚捣碓《二段》39、退步压肘 3、揽扎衣22、右云手40、擦脚 4、右六封四闭23、左云手41、蹬一根 5、左单鞭24、高探马42、海底翻花 6、搬拦捶25、右连珠炮43、击地捶 7、护心捶26、左连珠炮44、翻身二起 8、白鹤亮翅27、闪通背45、双震脚 9、斜行拗步《三段》46、蹬脚 10、提收28、指挡捶47、玉女穿梭 11、前踵29、白猿献果48、顺鸾肘 12、右掩手肱捶30、双退手49、裹鞭炮 13、披身捶31、中盘50、雀地龙 14、背折靠32、前招51、上步七星 15、青龙出水33、后招52、退步跨虎 16、斩手34、右野分鬃53、转身摆莲 17、翻花舞袖35、左野分鬃54、当头炮 18、海底翻花36、摆莲跌义55、左金刚捣碓 19、左掩手胧捶37、左右金鸡独立56、收势 吴氏太极拳45式拳谱 《一段》3 、左单鞭 1、起势4 、 提手上势 2、右揽雀尾5 、 白鹤亮翅

24式太极拳动作名称及动作说明

24式太极拳动作名称及动作说明 24式太极拳动作名称及动作说明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础,将重复动作与比较复杂的动作删去改编而成的。改编后的动作相对简单易学,是目前普及较广泛的套路。全套共分8组,24个动作,所以又称为“二十四式太极拳”。 动作名称及动作说明 第一组: 1.起势 (1)两脚并步,身体自然直立,全身放松,目视前方。 (2)身体重心移至右脚,左脚轻轻抬起,向左平行开步,与肩同宽,脚尖向前,重心移至两脚之间。 (3)两臂向前慢慢抬起,掌心向下,与肩同宽,抬至与肩同高。 (4)两腿屈膝半蹲,同时两手轻轻下按至腹前,目视前方。 要点:左脚开步时,要缓慢柔和,脚跟先提起,开步后脚尖先着地,随重心的移动慢慢过渡到全脚掌。两手下按时,要松肩、沉肘,手指自然微屈。 2.左右野马分鬃 (1)丁步抱球:上体微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于右胸前半屈,掌心向 1/15 下,左手经体前向右划弧于右手下,掌心向上,两手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成丁步,也可不点地,目视手前方。 (2)转腰上步:上体稍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

(3)弓步分掌:上动不停,左脚脚跟轻落地面,重心前移右脚跟向后蹬转成左弓步,同时左右手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右手落于右胯旁,掌心向下,指尖向前。两臂保持弧形,目视前方。 要点:左脚落地要轻,弓步时右脚跟向后蹬转,两脚之间横向距离要保持10~30cm左右。两臂要保持弧形。丁步抱球动作,如腿部有力量,脚尖不触地。 (4)后坐翘脚:重心后移至右腿,收髋后坐,左脚脚尖向上翘起。 (5)随后身体稍左转,重心前移,左手翻转,掌心向下,右手向前向左划弧,掌心向上,呈抱球状。 (6)重心继续前移至左腿,右腿向前上步,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抱球状。同(1)解,唯左右相反。 3.白鹤亮翅 (1)重心稍前移,左手翻掌,掌心向下,右手向前向左划弧,掌心向上。 (2)右脚向前跟进半步,随后重心后移至右腿,左脚脚尖点地,上体稍向右转,右手向右额前提起,掌心向左,左手向左下落,目视右手。 (3)左脚向前落步,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身体稍向左转,左手落于左胯前,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目视前方。 2/15 要点:定势胸部不要挺出,两臂要保持弧形,以腰带臂转动。 第二组: 4.左右搂膝拗步 (1)上体微向左转,左手向左斜前方弧形摆起,右手向前下落。 (2)上体稍向右转,左手随转体右后弧形摆起,掌心向下,右手向下向右斜后方摆起,左脚轻轻抬起,目视右手。

杨氏太极拳40式拳谱

杨氏太极拳40式拳谱 《一段》 1、起势 2、揽雀尾 3、单鞭 4、提手上势 5、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 7、手挥琵琶 8、搬拦捶 9、入封似闭 《二段》 10、斜飞势 11、肘底捶 12、倒卷肘 13、左右穿梭 14、左右野马分鬃 《三段》 15、云手 16、单鞭 17、高探马 18、右蹬脚 19、双峰掼耳 20、左分脚 21、转身右蹬脚 22、海底针 23、闪通背 《四段》 24、白蛇吐信 25、右拍脚 26、左右伏虎 27、右下势 28、金鸡独立 29、指挡捶 30、揽雀尾 31、单鞭 32、左下势 33、上步七星 34、退步跨虎 35、转身摆莲 36、弯弓射虎 37、搬拦捶 38、如封似闭 39、十字手 40、收势 陈氏太极拳56式拳谱 一段 1、起势 2、右金刚捣碓 3、揽扎衣 4、右六封四闭 5、左单鞭 6、搬拦捶 7、护心捶 8、白鹤亮翅 9、斜行拗步 10、提收 11、前蹚 12、右掩手肱捶 13、披身捶 14、背折靠 15、青龙出水 16、斩手 17、翻花舞袖

18、海底翻花 19、左掩手肱捶 20、左六封四闭 21、右单鞭 《二段》 22、右云手 23、左云手 24、高探马 25、右连珠炮 26、左连珠炮 27、闪通背 《三段》 28、指挡捶 29、白猿献果 30、双退手 31、中盘 32、前招 33、后招 34、右野分鬃 35、左野分鬃 36、摆莲跌叉 37、左右金鸡独立 《四段》 38、倒卷肱 39、退步压肘 40、擦脚 41、蹬一根 42、海底翻花 43、击地捶 44、翻身二起 45、双震脚 46、蹬脚 47、玉女穿梭 48、顺鸾肘 49、裹鞭炮 50、雀地龙 51、上步七星 52、退步跨虎 53、转身摆莲 54、当头炮 55、左金刚捣碓 56、收势 吴氏太极拳45式拳谱 《一段》 1、起势 2、右揽雀尾 3、左单鞭 4、提手上势 5、白鹤亮翅 6、左右搂膝拗步 7、手挥琵琶 8、进步搬拦捶 9、如封似闭 10、十字手 11、左揽雀尾 12、右单鞭 13、右下势 14、金鸡独立 《二段》15、左右倒卷肱 16、右海底针 17、左闪通背 18、撇身捶 19、肘底捶 20、左右野马分鬃 21、玉女穿梭 22、云手 23、右高探马 24、右分脚 25、左分脚 26、退步打虎 27、右蹬脚 28、双峰贯耳 29、斜飞势 30、右迎面掌 《四段》31、十字拍脚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名称口令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名称口令 1、起势:垂手立正,向左开步,两手提平,屈膝下按。 2、左右野马分鬃:丁步右抱,转体开步,弓步左分,后坐撇脚,丁步左抱,转体开步,弓步右分,后坐撇脚,丁步右抱,转体开步,弓步左分。 3、白鹤亮翅:跟步中抱,虚步亮掌。 4、左右搂膝拗步:右落左拨,丁步反提,弯肘开步,搂膝推掌,后坐撇脚,丁步反提,弯肘开步,搂膝推掌,后坐撇脚,丁步反提,弯肘开步,搂膝推掌。 5、手挥琵琶:跟前半步,翘脚挑掌。 6、左右倒卷肱:右后划弧,弯肘提脚,退步推掌;左后划弧,弯肘提脚,退步推掌;右后划弧,弯肘提腿,退后推掌;左后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 7、左揽雀尾:右后划弧,丁步右抱,弓步左棚,右抱左拈,后坐右捋,弓步前挤,后坐脱掌,弓步前按。 8、右揽雀尾:后坐扣脚,右转开掌,丁步左抱,弓步右棚,左抱右拈,后坐左捋,弓步前挤,后坐脱掌,弓步前按。9、单鞭:后坐翘脚,左转抹手,右坐云转,丁步勾手,转体开步,弓步左推。 10、云手:后坐扣脚,右转按捋,勾手变掌,左云换重,反掌并步,右云换重,反掌开步,左云换重,反掌并步,右云

换重,反掌开步,左云换重,反掌开步。 11、单鞭:右云反掌,丁步勾手,转体开步,弓步左推。 12、高探马:跟步仰掌,虚步探掌。 13、右蹬脚:穿掌提脚,落步开掌,丁步插抱,提膝反掌,开掌蹬脚。 14、双峰贯耳:收腿并掌,落步垂手,弓步贯拳。 15、转身左蹬脚:后坐扣脚,左转开掌,右坐沉肘,丁步叉抱,体膝反掌,开掌蹬脚。 16、左下势独立:收脚勾手,仆步穿掌,撩掌勾手,提膝挑掌。 17、右下势独立:点步,左转勾手,仆步穿掌,撩掌勾手,提膝挑掌。 18、左右穿梭:向左转体落步,丁步左抱,右转开步,右架左推,后坐撇脚,丁步右抱,左转开步,左架右推。 19、海底针:跟步脱手,提膝抽掌,虚步插掌。 20、闪通臂:上步提手,右架左推。 21、转身搬拦捶:后坐扣脚,右转摆掌,左架抱拳,摆步搬拳,上步拦掌,弓步冲拳。 22、如封似闭:后坐脱手,弓步前按。 23、十字手:后坐扣脚,右转开掌,左坐沉肘,叉抱并步。 24、收势:反掌下按,立正还原。

杨氏太极拳37式动作和要领

杨氏太极拳37式动作和要领 第一式:预备式 动作:面朝南,两脚左右分开站立,平行与肩宽。两臂自然下垂,腋下留有空隙。两掌心朝内,五指自然伸直。头正直,目平视。 要领:心静体松,周身骨节、肌肉、内脏在意识的引导下,自然松弛,形成上虚下实。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于整个套路动作之中。 第二式:起势 动作:1、两臂缓缓向前平举至肩高,同肩宽。同时臂内旋使两掌心朝下,五指朝前。 2、随即两肘下沉,两掌随势向下按至两胯旁前,掌心朝下,五指朝前,眼平视。要领:两手平举时,应以两手中指领劲,带动腕,小手臂、大手臂,并徐徐吸气,身体有拔长、内力充实之感;而落臂时,则肘尖下沉,带回小臂,并缓缓呼气,使内气沉入丹田,同时注意举臂时脚跟勿起,落时腿勿蹲,应使周身骨节“寓动于静,静中求动”之中。 第三式:揽雀尾 (一)左掤式 动作:1、两膝微屈,身体略沉,两掌稍向左向上微起,接着右脚尖外撇60度,身随体转,重心移于左腿屈膝坐实,左脚跟随之领起。与此同时,右掌随转体经腹前向上至右胸前,使掌心朝下;左手随转体向左平抹,掌心朝下,与腹同高。 2、前势不停,右掌向外向右向里抹一小平圈,掌心朝下,左手也同时经腹前向右弧形抄至右掌下方,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上,与右手成抱球状;同时左脚离地虚领。接着左脚向正南方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之身体转朝西,左脚尖内扣约30度踏实,然后重心移向左腿,弓左、蹬右腿成侧弓步式,此时的左脚尖同右脚掌以在一条直线上;随弓步左小臂向左弧形掤出,左掌高与肩平,掌心朝右偏上,左肘与腕平略低,肘尖与左膝齐,右掌向右下采,掌心朝下,坐腕,手指朝前。眼神顾及两掌前视。 要领:在叙述手眼身法之动作时虽有先后,身体各部必须同时开始和同时完成,做到协调一致,“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二)右掤式 动作:1、重心移向腿,右腿自然领起,腰稍左转。同时左臂内旋,使掌心朝下移于左胸前尺许,右掌随之由右向左经腹前弧形抄至左手下,臂外旋使掌心朝上,与左手成抱球状,两臂呈弧形。 2、右脚向正西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前移而全脚踏实,右腿弓,左腿蹬成右弓步式。同时右小臂由下向前上掤,掌心朝内,高与胸平,左掌随右臂略向下向前推送,掌心朝下。眼神先顾及两手左侧抱球,再随右掤前视。 要领;凡迈步(或撤步),必须分虚实,即以坐实之腿来控制所迈之步,先以脚跟(或腿尖)轻着地,感实了,再缓缓移动重心,做到“迈步似猫行”;凡弓步,所弓之膝瓣不超过脚尖,后则以垂直于脚跟为度,膝与足尖方向一致。后腿膝关节了能挺直,也不能太曲,而应寓意于直中有松。两脚横向距离约肩宽,不能在一条直线上。(扌朋)要圆(扌朋),手臂不要伸直,肩关节不可前探,身体不可过于前扑。 (三)捋式 动作:1、右臂内旋使掌心朝左下,左臂外旋使掌心朝右上,腰胯微松沉。 2、重心坐实左腿,成右虚步,同时身体微左转。两臂随体向左向后粘履,左手在左胸前,右手仍与左手保持一腕肘距离。 要领:重心后坐时应注意膝开、裆圆、松胯,前腿膝关节不能挺直而要微弓回履时两掌不外

杨氏太极拳28式分解教学

杨氏太极拳28式分解教学 杨氏太极拳28式分解教学传统杨式二十八式太极拳拳谱 1. 起势 15.左右野马分鬃 2. 揽雀尾 16.进步指裆捶 3. 单鞭 17.上步揽雀尾 4. 提手上势 18.单鞭 5. 白鹤亮翅 19.下势 6. 左搂膝拗步 20.左右金鸡独立 7. 手挥琵琶 21.上步七星 8. 肘底看捶 22.退步跨虎 9. 倒撵猴 23.转身摆莲 10.高探马 24.弯弓射虎 11.右分左蹬脚 25.进步搬拦捶 12.左右打虎 26.如封似闭 13.云手 27.十字手 14.左右玉女穿梭 28.收势 杨氏太极拳的主要作用杨氏太极拳通过改善我们的大脑功能,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活动,对于白领亚健康产生的神经衰弱失眠、头晕、头痛、过度疲劳等疾病,有着显著的健脑去病的作用。而且太极拳要求我们全身要放松,使得人体的血管阻力减少,能够加速我们的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太极拳的

呼吸是采用的腹式深呼吸,气沉丹田,能够对五脏六腑有着良好的按摩保健作用。 具体健身作用反映在: 一、改善神经系统:太极拳要求整体放松,外示安逸,“动中求静”、“用意不用力”练法,使中枢神经系统获得充分休息,使神经兴奋、抑制作用不断得到调整。 二、提高呼吸质量:太极拳要求;“以意导气、以气运身”。逐步做到匀、深、柔、缓的腹式呼吸,使肺部和横膈膜做纵向的舒张、伸缩、提高了肺泡通气换气功能。谚云:“呼吸到脐,寿与天齐”。足见腹式呼吸的功效。 三、改善脏腑功能:由于“腹式呼吸”的舒张、伸缩形成自主的内脏按摩,有效地促进了全身各组织器官的供血,协调了脏腑之间的功能。因为太极拳非常重视腰胯脊柱锻炼,腰背虚实运动能够强壮肾脏。《医贯》说:“肾阴为上行夹背至脑中为髓海”,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壮而百病不侵”。 四、增强肢体活动:太极拳要求“势走弧圆、劲走螺旋”,“上下相随、内外相合”,“一动无有不动”的全身心运动。使全身各大小关节,骨骼、肌肉都参与这种轻柔、舒展、连绵不断的运动。使肌肉富有弹性,各关节、骨骼间的血液供给、新陈代谢得到改善。 五、疏通经络隧道:太极拳要求向上要“虚领顶颈”,向下要“松到脚底”,“意落涌泉”。中部要求“气沉丹田”,“主宰于腰”。这是锻炼任督二脉以及带脉、冲脉的重要方法。四肢在轻柔、连绵、缠绕运动中要意劲贯达到肢体四梢。从而疏通了人体十二正

杨式40式太极拳拳谱招式名称与动作详解

杨式40式太极拳拳谱招式名称与动作详解 杨式40式太极拳,具有姿势舒展简洁,动作均缓柔和,轻灵沉稳,结构严谨刚柔,浑厚庄重的特点。在练习方法上突出整体性、连贯性、圆活性和内外身心的统一性,动作简洁,练法简易,没有明显发力,纵跳动作,易学易练,因此深受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所喜爱。 一、杨式40式太极拳拳谱 01、起势02、右揽雀尾03、左单鞭 04、右提手上势05、右白鹤亮翅06、左右搂膝拗步(三次) 07、手挥琵琶08、进步搬拦捶09、如封似闭10、斜飞势11、肘底捶12、倒卷肱 13、左右玉女穿梭14、左右野马分中 15、左行云手(三次)16、左单鞭17、高挥马 18、右蹬腿19、双峰掼耳20、左分脚 21、转身右蹬脚22、海底针23、闪通臂 24、白蛇吐信25、右拍脚26、左右打虎 27、右下势28、右左金鸡独立29、指裆捶 30、右揽雀尾31、左单鞭32、左下势 33、上步七星34、退步跨虎35、转身摆莲 36、弯弓射虎37、进步搬拦捶38、如封似闭 39、十字手40、收势还原

二、杨式40式太极拳分动作详解 预备式的时候,身体自然直立,心静体松。 01、起势:左脚分开半步,与肩同宽,两脚平行,两手前平举,沉肩垂肘,落按在大腿两侧,掌心向下,五指向前。 02、揽雀尾:撇脚抱手,向前上步(正南),弓步前棚(上体转向偏西),扣脚抱手收脚,转身上步(正西),棚(左手附于右前臂的下方)、捋、挤、按。 03、单鞭:座腿转腰,向左平抹,向右平抹,勾手收脚转身上步,弓步推掌(正东)。 04、提手上势:座腿扣脚,移动右脚,向正前方,两手相合与体前。 05、白鹤亮翅:转腰撤脚,抱手坐腿,分开两手成虚步(上手手心朝前)。 06、搂膝拗步:转腰摆手收脚(转腰撇脚时重心不做大的移动),上步弓步搂手推掌,做第二个、第三个。 07、手挥琵琶:跟步坐腿,措手合手成虚步。 08、搬拦捶:转腰撇脚握拳,上步搬拳(前脚尖外撇),上步拦掌(左手从胸前向前神探,右拳收到腰间),弓步打捶。09、如封似闭:插手(左手从右拳下面伸出去,手心向下),屈收翻掌,弓步推按。 10、斜飞势:坐腿转身扣脚,抱手收脚,转身上步(西北),弓步分手(上手手心斜向上,高与头平,左手按在跨旁。)

42式太极拳动作名称和分解

42式太极拳:动作名称与分解一、全部动作名称

二、分段动作分解 第一段:1-10 1、起势:①左脚分开②两臂前平举③曲腿向下按掌 2、右揽雀尾:①转身抱手,提脚向前上步(正前方)②弓步棚手(正前方)(棚手轻轻承架对方捋顺式千引挤)③抱手收脚④右转身向前上步⑤弓步棚手⑥挥臂前摆⑦坐腿后捋胸前搭手⑧弓步前挤⑨坐腿摆臂平云⑩转身丁步收腿按掌左手手指轻按在腕部 3、左单鞭:①勾手、转身上步②弓步推掌 4、提手:①坐腿转腰摆臂,(勾手到坐腿挥臂变掌)②坐腿挥臂虚步合手(上手到眉)脚跟右前方30° 5、白鹤亮翅:①转腰抱手撤脚②坐腿转腰挥手③虚步亮掌(脚尖) 6、搂膝拗步:①摆手转腰,挥臂②交叉摆手上步向前③弓步搂手推掌(骑在中心线上)。第二搂膝拗步:①撇脚转腰②摆臂收脚上步③曲臂弓步搂手推掌 7、撇身锤:①转腰撇脚②收脚挥臂握拳③斜前方上步④弓步搬拳(方向左前方45°) 8、捋挤势:①扣脚穿掌②弓步磨掌③收脚后捋④搭手出脚上步⑤弓步前挤(斜前方45°)第二捋挤势:①扣脚摆手②穿手磨掌③弓腿捋手④收脚上步搭手⑤弓步前挤(斜前方45°) 9、进步搬拦锤:①撇脚转身分手②收脚握拳③摆脚搬拳④转腰挥臂⑤上步拦掌⑥弓步打拳(正前方) 10、如封似闭:①叉手翻掌②坐腿引手到胸前③弓步向前推按④后脚跟步成丁步。

第二段:11-18 11、开合手:①转身开手②提脚合手(右脚跟内转,左脚尖内扣双手大开,合手右脚跟提起) 12、右单鞭:①开脚侧弓步分手(眼瞧左前方) 13、肘底锤:①坐腿摆掌②提脚抱手③上步调掌④跟步撩手⑤虚步劈掌 14、转身推掌:①退步转身②上步曲臂③跟步推掌(迈步向西北,推掌向正北)第二节转身推掌(迈步向西南,推掌向正南) 15、玉女穿梭:①转身退步探掌②撤步云手③上步平云④上步架推掌(方向斜前方)⑤扣脚穿磨掌,捋手收脚,跟步平云⑥弓步架推掌(左斜前方45°) 16、左右蹬脚:①穿手、分手、抱手、右蹬脚②曲收下落③穿手、分手、抱手、提脚④左蹬脚(斜前方) 17、掩手肱锤:①并手落脚叉步按掌(脚不点地、两手合臂叉脚上步,两手翻手交叉按裆前,中心在右腿,马步分合掩手,中心略偏右腿成偏马步)②虚步分手③弓步冲拳(弓步方向左斜前方,冲拳右歇前方) 重点提示:①落脚不点地,两手合臂,叉脚上步脚跟内侧叉地而出。两手翻转交叉按在裆前(左手在上,右手在下)重心在右腿然后变成马步分合掩手。分两手展开,两手并肩,掩手:并肩时慢慢变掩手;掩手:两个手掌心、拳心都向上,腰微微向右转,弓步方向与左蹬脚方向一致,冲拳方向与右蹬脚方向一致(脚尖) 18、野马分鬃:①带手缠绕②马步劣掌③折叠左摆掌④收脚上步、穿靠 ⑤撇脚撤掌、上步、穿靠。

杨氏太极拳式拳谱

杨氏太极拳式拳谱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1、预备式; 2、起势;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上势; 6、白鹤亮翅; 7、左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9、左右搂膝拗步; 10、手挥琵琶; 11、左搂膝拗步; 12、进步搬拦捶; 13、如封似闭; 14、十字手; 15、抱虎归山; 16、肘底看捶; 17、左右倒撵猴; 18、斜飞式; 19、提手上势; 20、白鹤亮翅; 21、左搂膝拗步; 22、海底针; 23、扇通背; 24、撇身捶; 25、进步搬拦捶; 26、上步揽雀尾; 27、单鞭; 28、云手; 29、单鞭; 30、高探马;31、左右分脚; 32、转身蹬脚; 33、左右搂膝拗步; 34、进步栽捶; 35、翻身撇身捶; 36、进步搬拦捶; 37、右蹬脚; 38、左打虎势; 39、右打虎势; 40、回身右蹬脚; 41、双峰贯耳; 42、左蹬脚; 43、转身右蹬脚; 44、进步搬拦捶; 45、如封似闭; 46、十字手; 47、抱虎归山; 48、斜单鞭; 49、左右野马分鬃; 50、揽雀尾; 51、单鞭; 52、玉女穿梭; 53、揽雀尾; 54、单鞭; 55、云手; 56、单鞭; 57、下势; 58、金鸡独立; 59、左右倒撵猴; 60、斜飞势; 61、提手上势; 62、白鹤亮翅; 63、左搂膝拗步; 64、海底捞针; 65、扇通背; 66、转身白蛇吐芯; 67、进步搬拦捶; 68、上步揽雀尾; 69、单鞭; 70、云手; 71、单鞭; 72.高探马带穿掌 73.十字腿 74.进步指裆捶; 75.上步揽雀尾; 76、单鞭; 77、下势; 78、上步七星; 79、退步跨虎; 80、转身摆莲; 81、弯弓射虎; 82、进步搬拦捶; 83、如封似闭; 84、十字手; 85、收势。

24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名称及要点

预备势并脚直立两臂下垂手指微屈虚颌顶劲下颏微收舌抵上腭双眼平视全身放松 一、起势左脚开立两臂前举屈膝按掌 二、左右野马分鬃 1、左野马分鬃稍右转体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分手 2、右野马分鬃后坐撇脚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分手 3、左野马分鬃后坐撇脚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分手 三、白鹤亮翅稍右转体跟步抱球后坐转体虚步分手 四、左右搂膝拗步 1、左搂膝拗步转体摆臂收脚上步屈肘弓步搂推 2、右搂膝拗步后坐撇脚摆臂收脚上步屈肘弓步搂推 3、左搂膝拗步后坐撇脚摆臂收脚上步屈肘弓步搂推 五、手挥琵琶跟步展臂后坐引手虚步合手 六、左右倒卷肱 1、右倒卷肱稍右转体撤手托球退步卷肱虚步推掌 2、左倒卷肱稍左转体撤手托球退步卷肱虚步推掌 3、右倒卷肱稍右转体撤手托球退步卷肱虚步推掌 4、左倒卷肱稍左转体撤手托球退步卷肱虚步推掌 七、左揽雀尾转体撤手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掤臂摆臂后捋转体搭手弓下前挤转腕分手后坐引手弓步前按

八、右揽雀尾后坐扣脚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掤臂摆臂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转腕分手后坐引手弓步前按 九、单鞭转体运臂右脚内扣上体右转勾手收脚转体上步弓步推掌 十、云手后坐扣脚转体松勾并步云手开步云手开步云手扣脚云手 十一、单鞭转体勾手转体上步弓步推掌 十二、高探马跟步托球后坐卷肱虚步推掌 十三、右蹬脚穿手上步分手弓腿收脚合抱蹬脚分手 十四、双峰贯耳屈膝并手上步落手弓步贯拳 十五、转身左蹬脚后坐扣脚转体分手收脚合抱蹬脚分手 十六、左下势独立收脚勾手屈蹲撤步仆步穿掌弓腿起身独立挑掌 十七、右下势独立落脚勾手碾脚转体屈蹲撤步仆步穿掌弓腿起身独立挑掌 十八、左右穿梭 1、右穿梭落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架推 2、左穿梭后坐撇脚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架推 十九、海底针跟步提手虚步插掌 二十、闪通臂提手提脚弓步推掌 二十一、转身搬拦捶后坐扣脚坐腿握拳摆步搬拳转体收拳上步拦掌弓步打拳 二十二、如封似闭穿手翻掌后坐引手弓步前按 二十三、十字手后坐扣脚弓步分手交叉搭手收脚合抱 二十四、收势翻掌分手垂臂落手并步还原24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名称:

赵幼斌二十八式杨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赵幼斌二十八式杨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第一式预备式 预备式动作要求,两足并拢,脚跟并实,前脚稍虚,前肘稍虚,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要求立身中正安舒。 第二式起式 重心稍向右移左足轻轻拎起向左先脚掌后脚跟,横开一步,两脚平行同肩宽两臂自然下垂要求立身中正;第二动两手向前平举同肩高同肩宽然后由肩走腕徐徐下落掌心向下五指朝前落至两跨旁前。 第三式揽雀尾 揽雀尾(包括左捧右捧捋挤按)第一动两腿微曲右手弧形捧起使掌心朝里;第二动右脚尖外摆九十度有掌心翻朝下随起右转平抹;第三动两手抱球左足拎起向正前方迈出一步先脚跟落地;第四动左脚尖稍扣身体微右转;第五动向左弓步左手捧右手踩与跨平行左手与肩齐两眼平视;下来是揽雀尾右捧接左捧式,第一动抬右足两手抱球左足曲膝下座;第二动右脚朝正前方迈出一步;第三动随弓步两手整体向前捧出注意右手抱在胸前臂要圆;下一式捋接右捧式第一动两臂向前伸右掌心翻朝下左掌心翻朝上左手对右手;第二动重心后移向左转两臂综合的后捋保持两手相等的距离;下一式挤接前式捋,第一动左臂轻轻拎起使掌心朝前右臂掌心朝内身

体微右转;第二动弓步两手合在一起右手掌心朝里左手掌心朝前接触右手的脉门处。下一式按(接挤的动作)第一动两手臂翻朝下左手经右手臂上两手分开同肩宽;第二动重心后移两臂曲回使掌心翻朝内松肩肘收至两胸前;第三动两腕微下沉卷腰下按;第四动两掌前推随弓步两掌作腕向前推出。 第四式单鞭 单鞭(接按式)单鞭的第一动两掌放平同肩宽;第二动重心不变右脚尖内扣两臂外弧形画平弧向左与左脚齐;三两肘微开两手回收向右斜方伸出同时抬左腿右手伸出渐渐握勾左手抱在胸前;四左脚向正前方迈出一步;五随弓步左手微内旋弧形向前按出前手做到单肩相对后手握勾微微后衬使右手与右脚尖对。 第五式提手上势 提手上势包括两组动作(接前式单鞭)第一组第一动左脚尖微扣体微右转右手变掌眼稍视右手;第二动重心左移右足提起两臂曲肘回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第三动右足向前伸出曲足落地同时调腰胯两掌微微向前送;第二组左腿重心不变体左转左掌心翻朝下右手下落成抱球装同时右足拎起再伸出落回原地脚尖微微扣然后横向靠出肘微突出重心转移右腿成右侧弓步。

杨氏太极拳103式拳谱Word版带空白

杨氏太极拳103式拳谱 1.预备式 2.起势 3.搅雀尾 4.单鞭 5.提手上势 6.白鹤亮翅 7.左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9.左搂膝拗步 10.右搂膝拗步 11.左搂膝拗步 12.手挥琵琶 13.左搂膝拗步 14.进步搬拦捶 15.如封似闭 16.十字手 17.抱虎归山 18.肘底捶 19.倒撵猴右式

20.倒撵猴左式 21.倒撵猴右式 22.斜飞势 23.提手上势 24.白鹤亮翅 25.左搂膝拗步 26.海底针 27.扇通背 28.转身撇身捶 29.进步搬拦捶 30.上步搅雀尾 31.单鞭 32.云手一 33.云手二 34.云手三 35.单鞭 36.高探马 37.右分脚 38.左分脚 39.转身左蹬脚 40.左搂膝拗步 41.右搂膝拗步

42.进步栽捶 43.转身撇身捶 44.进步搬拦捶 45.右蹬脚 46.左打虎势 47.右打虎势 48.转身右蹬脚 49.双峰贯耳 50.左蹬脚 51.转身右蹬脚 52.进步搬拦捶 53.如封似闭 54.十字手 55.抱虎归山 56.斜单鞭 57.野马分鬃右式 58.野马分鬃左式 59.野马分鬃右式 60.揽雀尾 61.单鞭 62.玉女穿梭(4个) 63.揽雀尾

64.单鞭 65.云手一 66.云手二 67.云手三 68.单鞭 69.下势 70.金鸡独立右式 71.金鸡独立左式 72.倒撵猴右式 73.倒撵猴左式 74.倒撵猴右式 75.斜飞势 76.提手上势. 77.白鹤亮翅 78.左搂膝拗步 79.海底针 80.扇通臂 81.转身白蛇吐信 82.进步搬拦捶 83.上步搅雀尾 84.单鞭 85.云手一

24式太极拳的动作名称

24式太极拳的动作名称 预备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并拢,两臂下垂,头颈正直,下颚微收,双目平视 1 起势左脚开立、两臂前举、屈腿按掌 2 左右野马分鬃左:抱手收脚、转体上步、弓步分手。 右:转体撇脚后坐、抱球收脚、转体上步、弓步分手。 左:转体撇脚后坐、抱球收脚、转体上步、弓步分手。 3 白鹤亮翅跟步抱手、后坐转体、虚步分手。 4 左右搂膝拗步 左:摆臂转体、摆臂收脚、上步屈肘、弓步搂推。 右:转体撇脚、摆臂收脚、上步屈肘、弓步搂推。 左:转体撇脚、摆臂收脚、上步屈肘、弓步搂推。 5手挥琵琶右脚跟步、后坐引手、虚步合手。 6倒卷肱 右:转身撤手、退步屈肘、虚步推掌。 左:转身撤手、退步屈肘、虚步推掌。 右:转身撤手、退步屈肘、虚步推掌。 左:转身撤手、退步屈肘、虚步推掌。 7 左揽雀尾 抱手收脚、转体上步、弓步棚臂、转体摆臂、转体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引手、弓步前按。 8 右揽雀尾 转体分手、转身撤手、抱手收脚、转体上步、弓步棚臂、转体摆臂、转体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引手、弓步前按。

9单鞭 转体运臂、勾手收脚、转体上步、弓步推掌。 10 云手 转体松勾、左云并步、右云开步、左云并步、右云开步、左云并步。11单鞭 转体勾手、转体上步、弓步推掌。 12高探马跟步、后坐翻掌,右屈肘、虚步推掌。 13右瞪脚 穿手上步、分手弓腿、抱手收脚、分手蹬脚。 14双峰贯耳 屈膝并手、上步落手、弓步贯拳。 15转身左蹬脚 转体分手、收脚合抱、分手蹬脚。 16左下势独立 收脚勾手、屈蹲开步、仆步穿掌、弓腿起身、独立挑掌。 17 右下势独立 落脚勾手、屈蹲开步、仆步穿掌、弓腿起身、独立挑掌。 18左右玉女穿梭 右穿梭: 落脚抱手、上步错手、弓步架推。 左穿梭: 转体撇脚、抱手收脚、上步错手、弓步架推。 19海底针 跟步提手、虚步插掌。 20闪通臂 提手收脚、弓步推撑。

王培生内功心法吴式太极拳37式拳谱及178个分动名称

王培生内功心法吴式太极拳37式拳谱及178个分动名称 东振王于2014年2月24日星期一摘编预备式 一、起势(四动) 第一动左脚横移第二动两脚平立第三动两腕前掤第四动两掌下采二、揽雀尾(八动) 第一动左抱七星第二动右掌打挤第三动右抱七星第四动左掌打挤第五动右掌回捋第六动右掌上挒第七动右掌反采第八动右掌前按揽雀尾(八动)的另种打法: 1左抱七星后继打掤 2右掌打挤 3左掌沉采4弓步顶肘5左肩打靠 6右掌上挒 7 两掌回捋 8右掌前按。此种打法之意是,把原暗着的八门劲变为明劲。 三、搂膝拗步(六动) 第一动左掌下按第二动右掌前按第三动右掌下按第四动左掌前按第五动左掌下按第六动右掌前按 四、手挥琵琶(四动) 第一动右掌回采第二动左掌前掤第三动左掌平按第四动左掌上掤五、野马分鬃(四动) 第一动左掌下采第二动左肩打靠第三动右掌下采第四动右肩打靠六、玉女穿梭(二十动) 第一动右腕松转第二动左掌斜掤第三动左掌反采第四动右掌前按第五动左掌右转第六动右掌斜掤第七动右掌反采第八动左掌前按第九动两掌内合第十动右掌下采第十一动右脚横移第十二动右肩右靠第十三动右腕松转第十四动左掌斜掤第十五动左掌反采第十六动右掌前按第十七动左掌右转第十八动右掌斜掤第十九动右掌反采第二十动左掌前按 七、肘底看捶(二动)第一动双掌按捋第二动左肘上提 八、金鸡独立(四动) 第一动双掌滚转第二动右掌上掤第三动双掌滚转第四动左掌上掤九、倒撵猴(十动) 第一动右掌反按第二动左掌前按第三动左掌下按第四动右掌前按第五动右掌下按第六动左掌前按第七动左掌下按第八动右掌前按第九动右掌下按第十动左掌前按 十、斜飞式(四动) 第一动左掌斜掤第二动左掌下捋第三动左脚前伸第四动左肩左靠 十一、提手上式(四动) 第一动半面右转第二动左掌打挤第三动右掌变钩第四动右钩变掌 十二白鹤亮翅(四动) 第一动俯身按掌第二动向左扭转第三动左掌上掤第四动两肘下垂 十三、海底针(四动) 第一动左掌下按第二动右掌前按第三动右掌前指第四动右掌下指 十四、扇通背(臂)(二动)第一动两掌前伸第二动左掌前按 十五左右分脚(十二动) 第一动两掌虚合第二动两掌右伸第三动右掌回捋第四动两掌交叉第五动两掌高举第六动两掌平分第七动两掌虚合第八动两掌左伸

杨式24式太极拳教学拳谱及图谱

杨式24式太极拳教学拳谱及图谱 杨式二十四式太极拳拳谱 一、起势 1 左脚向左分开半步同肩宽 2 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同宽似直非直肘关节微微的弯屈手心向下 3 两腿慢慢屈膝下蹲成马步。两掌至于腹前上身体保持正直两眼平视前方 二、野马分鬃〔三次〕 左野马分鬃1 上体微向右转右胳臂环抱右胸前右手心向下左手心向上抱球状左脚收到右脚内侧。2 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跨出一步脚跟先轻轻的着地重心向前移动到左脚成左弓步右腿自然蹬直两手随腰转自然分开左手与眼同高右手按在右胯边。 右野马分鬃(同左野马分鬃左右方向相反) 左野马分鬃 三、白鹤亮翅 1 右脚向前跟半步两手左上右下抱球 2 上体后坐向右转腰右手上提至右额 3 左转成左虚步左手按在左胯边。 四、搂膝幼步〔三次〕 左搂膝幼步1 上体微微左转再右转右手转至面前自然下落经右胯由右后方盪起2 左脚尖收到右脚内侧3 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跨出一步脚跟先轻轻的着地重心向前移动到左脚成左弓步右腿自然蹬直左手经左膝搂过右手向前推按 右搂膝幼步(同左搂膝幼步左右方向相反) 左搂膝幼步 五、手挥琵琶 1 右脚向前跟半步 2 右手屈臂后坐左手由左而上划弧到正前方 3 左脚提起脚跟着地成左虚步 六、倒卷紘 右倒卷紘1 上体右转两掌心向上左手在前右手经过腰向右后划弧与头同高2 上体转正又臂屈肘于耳侧左脚后退一步左手向后收右掌向前推右脚跟随腰撵正 左倒卷紘(同右倒卷紘左右方向相反) 右倒卷紘左倒卷紘 七、左揽雀尾 1 上体右转两臂平举右掌心向上左掌心向下 2 上体继续右转右胳臂环抱右胸前 右手心向下左手心向上抱球状左脚收到右脚内侧。3 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跨出一步脚跟先轻轻的着地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臂棚右手按于右胯侧4 上体右转两手同时向下向后履5 上体左转向正前方右手搭在左手腕左弓步向前挤6 后坐左脚尖翘起两手分开致腹前7 左弓步按掌 八、右揽雀尾(同左揽雀尾左右方向相反) 九、单鞭 1 上体左转两臂随腰运转左掌向外右掌向上 2 上体右转收左脚到右脚内侧左手由下而右右手由上而右划弧在右前方变刁手 3 左转身上步左手向左划弧 4 左弓步翻掌 十、云手 1 上体右转左手向右划弧到右肩右刁手变掌 2 上体左转至左前方时两手左压右穿同时收右脚到左脚右侧两脚平行距离约十公分(一一) 3 上体右转至右前方时两手右压左穿同时左脚向左横开一步(二) 4 重複2 3 (三)2 十一、单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