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内切圆几个公式的应用

三角形内切圆几个公式的应用
三角形内切圆几个公式的应用

三角形内切圆几个公式的应用

公式1 .△ABC,∠C=90°,BC=a,AC=b,AB=c,内切圆半径为r,则r

=1

2

(a+b-c)。

证明:如图1,⊙O内切于△ABC,D、E、F为切点,由切线长定理知:AF=AE,CE=CD,BF=BD。

∴a+b-c=(BD+DC)+(AE+EC)-(AF+BF)=2CE

=2r。∴r=1

2

(a+b-c)。

点评:此公式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

公式2 . 若O为△ABC的内心,则∠AOB=90°+ 1

2

∠ACB。

证明:如图2,∴⊙O为△ABC的内切圆,

∴∠1= 1

2

∠CAB,∠2=

1

2

∠ABC,

∴∠AOB=180°-(∠1+∠2)=180°

- 1

2

(∠CAB+∠ABC)=180°-

1

2

(180°-

∠ACB)=90°+ 1

2

∠ACB。

公式3 .如图3,在△ABC中,内切圆O和BC、AC、AB分别相切于点E、F、

D,则∠FDE=90°-1

2

∠ACB。

证明:连结OE、OF,则OF⊥AC,OE⊥BC,四边形CFOE内角和为360°,∴∠FOE+∠C

=180°,又因为∠FDE= 1

2

∠FOE,

∴∠FDE=90°- 1

2

∠ACB。

点评:由在同一个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知,即使D点不为切点,

只要∠FDE所对的弧为EF,都有∠FDE=90°- 1

2

∠ACB

公式4 . △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其面积为S,

内切圆半径为r,则r =

2s

a b c

++

证明:如图4,⊙I内切于△ABC,连结IA,IB,IC,

A C

B

D

E

图1

A

B

C

图2

A

B

C

D

图3

A

C

图4

S=S △AIB+S △AIC+S △BIC=1

2

AB·r+

1

2

AC·r+

1

2

CB·r

= 1

2

cr+

1

2

ar+

1

2

br=

1

2

(a+ b+c)r

∴r =

2s

a b c

++

点评:⑴. 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周长与内切圆半径的乘积的一半,即S= 1 2

p·r(p表示周长,r表示内切圆半径),这是一个很有用的结论,在解题时可以直接引用。

⑵. 若∠C=90°,则有r =

ab

a b c

++

应用以上我们所总结的几个公式去解答某些有关三角形内切圆的问题时,能让我们快速的找到准确答案。

【练习:】⑴.在△ABC中,BC=12,AC=13,AB=5,则此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半径r=______.

⑵.若O为△ABC的内心,∠ACB=80°,则∠AOB=_______.

⑶.在△ABC中,内切圆O和BC、AC、AB分别相切于点E、F、D,若∠ACB=70°,则∠FDE=______.

⑷.△ABC中,AC=AB=5,BC=6,求△ABC的半径长。

⑸.已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其腰长为1,那么它的内切圆的半径r=______.

【附答案:】⑴. 2 ⑵. 130°⑶. 55°⑷. 3 2

⑸.

最全面的三角形面积公式

最全面的三角形面积公式 一提到三角形面积公式,大家都知道。 ① 已知三角形的底边长为a , 高为h ,则 三角形面积S= 底 ? 高 ÷2 2 ah = B 实际上,三角形面积公式太多啦,上面得公式是最基本的公式,根据条件不同,三角形面积公式也不同。 ②已知三角形的周长为l ,内切圆半径为r ,则三角形面积2 lr S = ③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乘积为L ,外接圆半径为R ,则三角形面积4L S R = ④已知三角形AOB 中,向量 OA a =uu r r ,OB b =u u u r r ,则三角形面积S = 此公式也适用于空间三角形求面积。 ⑤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ABC 的三顶点坐标分别为,11(,)A x y ,22(,)B x y , 33C(,)x y , 则三角形面积1 1223 31 1121 x y S x y x y = 的绝对值1223311321321 2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

特别地,当(0,0)C ,或经过平移后(0,0)C ,此时,三角形面积12211 2S x y x y =-。 ⑥海伦(Heran )公式,已知△ABC 中,1 ,,,()2 AB c BC a CA b p a b c ====++,则 三角形面积S 我国宋朝时期也有类似的三角形面积公式,即秦九韶公式,也叫三斜求积公式。 S = ⑦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夹角,则三角形面积公式为 111 sin sin sin 222 S ab C bc A ca B = == ⑧已知三角形两角及夹边,则三角形面积公式为 222sin sin sin sin sin sin 2sin()2sin()2sin() c A B b A C a B C S A B A C B C === +++ ⑨已知三角形两角A 、B 及其中一边的对边a ,则三角形面积公式为 2sin()sin 2sin a A B B S A += ⑩已知空间三角形ABC 的顶点111222333(,,), (,,),(,,)A x y z B x y z C x y z 。 则三角形面积212121313131 11 22 i j k S AB AC x x y y z z x x y y z z =?=------ 的绝对值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大全全解

三角函数公式 1.正弦定理: A a sin = B b sin =C c sin = 2R (R 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2.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A cos b 2=a 2+c 2-2ac B cos c 2=a 2+b 2-2ab C cos bc a c b A 2cos 2 22-+= 3.S ⊿= 21a a h ?=21ab C sin =21bc A sin =21ac B sin =R abc 4=2R 2A sin B sin C sin =A C B a sin 2sin sin 2=B C A b sin 2sin sin 2=C B A c sin 2sin sin 2=pr=))()((c p b p a p p --- (其中)(2 1 c b a p ++=, 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 4.诱导公试 注: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注:三角函数值等于α的同名三角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作锐角时,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即: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注:三角函数值等于α的 异名三角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作锐角时,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即:

函数名改变,符号看象限 5.和差角公式 ①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②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 ③β αβ αβαtg tg tg tg tg ?±= ± 1)( ④)1)((βαβαβαtg tg tg tg tg ?±=± 6.二倍角公式:(含万能公式) ①θ θ θθθ2 12cos sin 22sin tg tg += = ②θ θ θθθθθ2 22 2 2 2 11sin 211cos 2sin cos 2cos tg tg +-=-=-=-= ③θθθ2122tg tg tg -= ④22cos 11sin 222θθθθ-=+=tg tg ⑤22cos 1cos 2 θθ+= 7.半角公式:(符号的选择由 2 θ 所在的象限确定) ①2cos 12 sin θθ -± = ②2 cos 12sin 2θ θ-= ③2cos 12cos θθ+±= ④2cos 12 cos 2 θθ += ⑤2sin 2cos 12θθ=- ⑥2 cos 2cos 12θθ=+ ⑦2 sin 2 cos )2 sin 2 (cos sin 12θ θθθθ±=±=± ⑧θ θ θθθθθ sin cos 1cos 1sin cos 1cos 12 -=+=+-± =tg 8.积化和差公式: [])sin()sin(21cos sin βαβαβα-++=[] )sin()sin(21 sin cos βαβαβα--+=[])cos()cos(21cos cos βαβαβα-++= ()[]βαβαβα--+-=cos )cos(2 1 sin sin 9.和差化积公式: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内切圆

3.2 三角形的内切圆同步练习 ◆基础训练 1.如图1,⊙O内切于△ABC,切点为D,E,F.已知∠B=50°,∠C=60°,?连结OE,OF,DE,DF,那么∠EDF等于() A.40°B.55°C.65°D.70° 图1 图2 图3 2.如图2,⊙O是△ABC的内切圆,D,E,F是切点,∠A=50°,∠C=60°,?则∠DOE=() A.70°B.110°C.120°D.130° 3.如图3,△ABC中,∠A=45°,I是内心,则∠BIC=() A.112.5°B.112°C.125°D.55° 4.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B.三角形的内心不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 C.等边三角形的内心,外心重合 D.一个圆一定有唯一一个外切三角形 5.在Rt△ABC中,∠C=90°,AC=3,AB=5,则它的内切圆与外接圆半径分别为()A.1.5,2.5 B.2,5 C.1,2.5 D.2,2.5 6.如图,在△ABC中,AB=AC,内切圆O与边BC,AC,AB分别切于D,E,F.(1)求证:BF=CE; (2)若∠C=30°,CE=23,求AC的长.

7.如图,⊙I切△ABC的边分别为D,E,F,∠B=70°,∠C=60°,M是? DEF上的 动点(与D,E不重合),∠DMF的大小一定吗?若一定,求出∠DMF的大小;若不一定,请说明理由. 8.如图,△ABC中,∠A=m°. (1)如图(1),当O是△ABC的内心时,求∠BOC的度数; (2)如图(2),当O是△ABC的外心时,求∠BOC的度数; (3)如图(3),当O是高线BD与CE的交点时,求∠BOC的度数. ◆提高训练 9.如图,在半径为R的圆内作一个内接正方形,?然后作这个正方形的内切圆,又在这个内切圆中作内接正方形,依此作到第n个内切圆,它的半径是()

三角形面积公式教学设计(供参考)

三角形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84----85页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面积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梯形面积和组合图形面积的基础,教材首先由怎样计算红领巾的面积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接着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索,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几何图形的位置变换和转化是有规律的,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初步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学习时并不陌生,在前面的图形教学中,学生学会了运用折、剪、拼、量、算等方法探究有关图形的知识,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一定的基础,教学时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日常经验出发,设置贴近生活现实的情境,通过多姿多彩的图形,把学习过程变成有趣的、充满想象和富有推理的活动。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 3、理解三角形的面积与形状无关,与底和高有关,会运用面积公式求三角形面积。 4、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等多种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法与学法:教法:演示讲解、指导实践。 学法: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三角形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学习新的知识,那你知道做一条红领巾需要多少布料呢?(不知道)我们佩戴的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提供现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二、探究新知 1、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 师: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是怎么推导的?

任意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内切圆半径的求法

任意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内切圆半径的求法 圆与三角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来说,三角形是圆的内接三角形或是外切三角形。而对于圆来说,三角形必定有它的外接圆和内切圆。那么三角形的各边数量关系与其对应的圆的半径有着怎样的一种关系呢?下面就上述问题作一探索。 一、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内切圆半径的求法。 例1、已知R t △ABC 中,∠C =900,AB =13,AC =5,BC =12,求外接圆半径R 和内切圆半径r 值。 解:由题意得;2132==c R ;22 131252=-+=-+=c b a r 。 二、非特殊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内切圆半径的求法。 例2、已知△ABC 中,AB =13,AC =14,BC =15,求外接圆半径R 和内切圆半径r 值。 解:如图:作BC 边上的高线AD ;设BD =x ,则CD =15-x 。由勾股定理得:AD 2=AB 2-BD 2=AC 2-CD 2, 即:()2222151413x x --=-,得x=5 33; 再得:AD =5 56, 1、先求内切圆半径: 根据()r c b a s ABC ++= ?21 得:()r 1514132 15561521++=?? 得: r =4 ; 2、作△ABC 的外接圆⊙O ,连接AO 并延长交⊙O 于 E ,连接CE 。则△ABD ∽△AEC , 则AC AD AE AB = ,即14 556 213=R ,得R =865。 例3、已知△ABC 中,AB =13,AC =25,BC =17,求 外接圆半径R 和内切圆半径r 值。

解:如图:作BC 边上的高线AD ;设BD =x ,则CD =17-x 。由勾股定理得:AD 2=AB 2-BD 2=AC 2-CD 2, 即:()()2222172 513x x --=-,得x=12; 再得:AD =5, 1、先求内切圆半径: 根据()r c b a s ABC ++= ?21 得:()r 2517132151721++=?? 得: r =2 26- ; 2、作△ABC 的外接圆⊙O ,连接AO 并延长交⊙O 于E ,连接CE 。则△ABE ∽△ADC , 则AC AE AD AB = ,即252513R = ,得R =2 213。 三、小结 例2和例3中,求三角形内切圆半径是通过()r c b a s ABC ++= ?21公式,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来达到目的。 求三角形外接圆半径是通过三角形相似来计算的。它们有一共同的特征就是要求出一条边上的高线。 例2和例3中的三角形分别是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为了避免在计算中分类的问题,可统一为选择最长的一边为底边,再计算这条边上的高线即可,这时就不需考虑这个三角形是锐角还是钝角三角形的问题。 2009-1-6

三角形内切圆半径公式_数学教案-三角形的内切圆

三角形内切圆半径公式_数学教案-三角形的内切圆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三角形内切圆的概念及内心的性质.因为它是三角形的重要概念之一. 难点:①难点是“接”与“切”的含义,学生容易混淆;②画三角形内切圆,学生不易画好. 2、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需要一个课时. (1)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自己画图、类比、分析、深刻理解三角形内切圆的概念及内心的性质; (2)在教学中,类比“三角形外接圆的画图、概念、性质”,开展活动式教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尺规作三角形的内切圆的方法,理解三角形和多边形的内切圆、圆的外切三角形和圆的外切多边形、三角形内心的概念; 2、应用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研究内切圆,逐步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 3、激发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 三角形内切圆的作法和三角形的内心与性质. 教学难点: 三角形内切圆的作法和三角形的内心与性质. 教学活动设计 (一)提出问题 1、提出问题:如图,你能否在△ABC中画出一个圆?画出一个最大的圆?想一想,怎样画?

2、分析、研究问题: 让学生动脑筋、想办法,使学生认识作三角形内切圆的实际意义. 3、解决问题: 例1 作圆,使它和已知三角形的各边都相切. 引导学生结合图,写出已知、求作,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寻找作法. 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①作圆的关键是什么? ②假设⊙I是所求作的圆,⊙I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圆心I应满足什么条件? ③这样的点I应在什么位置? ④圆心I确定后半径如何找. A层学生自己用直尺圆规准确作图,并叙述作法;B层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 完成这个题目后,启发学生得出如下结论:和三角形的各边都相切的圆可以作一个且只可以作出一个. (二)类比联想,学习新知识. 1、概念:和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外切三角形. 2、类比: 名称 确定方法 图形 性质 外心(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 三角形三边中垂线的交点 (1)OA=OB=OC; (2)外心不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

三角形面积公式5种推导方法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五种推导方法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节,教材上是这样安排的:一、明确目标;二、用数格的方式不能确定三角形的面积;三、能否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进行计算?四、拿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以前学习过的学习过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五、验证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是否也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六、三次试验确定所有类型的三角形能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两者的关系是“等底等高,面积一半”;七、总结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我们在多次的课堂教学实践和课下辅导过程中,发现上面的几个“环节”有些地方不太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具体分析一下: 第一步没什么问题,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导入新课的方式。 第二步也没有什么:学生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用的是“数格”的方式。学习平行四边形时用的是切割再组合的方式,就是所谓的“转化”。在大部分学生对面积这个概念的理解还不十分透彻的情况下,面对三角形,学生们的首选方法就是“数格”。因为这是学生学习有关面积计算的第一经验,第一印象,第一个技巧。也是最简单,最直接(当然也是最麻烦)的方法。 关于第三步:教材上只有一句话:能不能把三角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这是化未知为已知的思维方式,我们常给初中学生提起这些认知策略,但它的基础却在小学阶段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中。教材把这个重要的数学思想一笔带过,把挖掘其内涵,为学生建立辩证观念的重任留给了老师。但很多老师并不特别重视这句话,只是把它当作一个过渡句,当成进入下面环节的引言。 第四步。转化是一定的。但是,转化成什么?怎么转化?把三角形转化成“能计算的图形”大致有五种情况。教材推荐的是第五种(如图)。教材上的引导方式只有教师的主导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位置。 前面提到,学生计算三角形面积的首选方法是数格,那么次选方法是什么?他们的第二方案应该还是在自己的经验中寻找帮助。这些经验当中,与计算面积有关的直接、简单、容易操作的内容就是在前面的几节课刚学过的“切割平行四边形成长方形”的方法。他们对“切割”这个动作记忆犹新。因为:一、这个技巧刚刚学过;二、切割是个动作,但这个动作能把不规则变规则,所以印象深刻;三、这个简单的动作能完成面积计算的任务。所以他们的下一步动作会是模仿上一节课的做法,想办法切割三角形的某一角移动填补另一角,变三角形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按这个说法,学生在寻找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时,他首先会在他手中所拿的三角形卡片上琢磨,对这个三角形进行加工处理。在不得要领,或是找到了办法,问题解决了,但心有余味,继续探索下去时才会考虑到利用其他内容扩展思考空间,再找一个一样的三角形牵线搭桥,把思路引到问题的外面。

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切圆半径有关的计算

B 三角形的内切圆 ——与内切圆半径有关的计算 【学习目标】 1.理解三角形内切圆的有关概念。 2.掌握三角形的内心的位置、数量特征。 3.会求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会利用内心的相关性质解决计算问题。 【预备知识】 1.内切圆的有关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内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交点。 2.内切圆的性质 (Ⅰ)内心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相等。 (Ⅱ) 设S 是△ABC 面积,a, b ,c 是三角形三边长,r 为三角形 内切圆半径,则三角形面积与其内切圆半径的关系为:S=______________ 3. 切线长定理 这一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从圆外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中考衔接】 (天津中考)已知Rt △ABC 中,∠ACB =90°,AC =6,BC =8。 (Ⅰ)如图①,若半径为r 1的⊙O 1是Rt △ABC 的内切圆,求r 1; (Ⅱ)如图②,若半径为r 2的两个等圆⊙O 1、⊙O 2外切,且⊙O 1与AC 、AB 相切,⊙O 2与BC 、AB 相切,求r 2; (Ⅲ)如图③,当n 大于2的正整数时,若半径r n 的n 个等圆⊙O 1、⊙O 2、…、⊙O n 依次外切,且⊙O 1与AC 、BC 相切,⊙O n 与BC 、AB 相切,⊙O 1、⊙O 2、⊙O 3、…、⊙O n -1均与AB 边相切,求r n . 拓展路径1: C B A C B A C B A 拓展路径2: C B A C B A C B A 小结: 类比,由特殊到一般,等面积转化。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活动设计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数学实践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相关数学方面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或合作交流的方式,展开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材是通过拼的方法探究计算方法的,从表面上看,学生动手操作了,也探究了公式的形成过程,但实际上学生仅仅机械地拼了一拼,做了一次“操作工”,他们并没有自己的猜想和创造,没有真正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形成,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材料缺乏思维含量,缺少挑战性,学生体会不到思考的乐趣,思维得不到充分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水平,促动学生探究的有效性,特安排主题活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二、活动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水平。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和初步的推理水平。 3.在探索活动中使学生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课前准备 1.分组:每4人为一小组。 2.每人准备3张正方形纸片。 3.每位同学准备尺子、剪刀、铅笔。 四、时间:一课时(不包括活动前的准备) 五、活动过程 1.检查学生课前的准备情况。 2.揭示课题 师:三角形的面积能够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探究操作 师:(先每4人一小组分好小组)每人拿出一张正方形纸片,在上面剪一刀,要求剪下一个三角形。当然你用笔和尺子把想剪的三角形在正方形上画出来,不剪也能够。(学生剪、画) 汇报展示。(选择如下三种图) ①②③ 师:这三种剪法中哪种剪法剪下的三角形面积你能计算?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推理、小组讨论、汇报。 第三种(图③)剪法剪下的三角形面积能计算,三角形面积正好是这个正方形面积的一半,只要把剪下的两个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就能够发现他们完全一样(形状

由三角形内切圆导出的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应用

由“三角形内切圆”引出的2个中考命题 我们知道:和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叫三角形的内心,它是三角形3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就是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半径(如图甲).观察图形3个角平分线将三角形分成3个三角形,而每个三角形的高均为内切圆的半径,底为三角形的三边长.所以 S △ABC =S △OAB +S △OBC +S △OCA = r AB ?21+r BC ?21+r CA ?2 1 = r BC AC AB ?++)(2 1 (r 为内切圆的半径) 从上述三角形面积的探究过程中隐含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有些图形的面积可以 通过适当的分割,分割为若干个可求图形的面积,利用整体等于各个部分面积之和从而获得上面的结论. 我们知道三角形是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多边形,而且任意的三角形都存在唯一的内切圆,但四边形不一定存在内切圆,假若四边形存在一个内切圆上述结论成立吗对于任意的n 边形呢请欣赏如下的江苏省淮安市06年的一道中考题: 例1、阅读材料:如图(一),△ABC 的周长为l ,内切圆O 的半径为r,连结OA 、OB 、OC ,△ABC 被划分为三个小三角形,用S △ABC 表示△ABC 的面积 ∵ S △ABC =S △OAB +S △OBC +S △OCA 又∵S △OAB = r AB ?21,S △OBC =r BC ?21,S △OCA =r CA ?21 ∴S △ABC =r AB ?21+r BC ?21+r CA ?21=r l ?2 1 (可作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公式) (1)理解与应用:利用公式计算边长分为5、12、13的三角形内切圆半径; (2)类比与推理:若四边形ABCD 存在内切圆(与各边都相切的圆,如图(二))且面积为S ,各边长分别为a 、b 、c 、d ,试推导四边形的内切圆半径公式; (3)拓展与延伸:若一个n 边形(n 为不小于3的整数)存在内切圆,且面积为S ,各边长分别为a 1、a 2、a 3、…、a n ,合理猜想其内切圆半径公式(不需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创设了一个以“阅读材料—三角形的面积与内切圆半径及周长之间关系”的 ┓ O C B A

三角形面积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84~85页内容,通过学习我们要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具备了将图形转化的初步推理能力。因此,本节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探索、验证,从而获得新知,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的机会,使他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和实践能力。主要是引导学生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操作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学习者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掌握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其推导方法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有相通之处。同时本课也是学习梯形、组合图形面积的基础,在实际生活中这部分的应用也非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五种推导方法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五种 推导方法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五种推导方法 摘自:《小学数学网》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节,教材上是这样安排的:一、明确目标;二、用数格的方式不能确定三角形的面积;三、能否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进行计算四、拿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以前学习过的学习过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五、验证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是否也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六、三次试验确定所有类型的三角形能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两者的关系是“等底等高,面积一半”;七、总结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我们在多次的课堂教学实践和课下辅导过程中,发现上面的几个“环节”有些地方不太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具体分析一下: 第一步没什么问题,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导入新课的方式。 第二步也没有什么:学生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用的是“数格”的方式。学习平行四边形时用的是切割再组合的方式,就是所谓的“转化”。在大部分学生对面积这个概念的理解还不十分透彻的情况下,面对三角形,学生们的首选方法就是“数格”。因为这是学生学习有关面积计算的第一经验,第一印象,第一个技巧。也是最简单,最直接(当然也是最麻烦)的方法。关于第三步:教材上只有一句话:能不能把三角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这是化未知为已知的思维方式,我们常给初中学生提起这些认知策略,但它的基础却在小学阶段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中。教材把这个重要的数学思想一笔带过,把挖掘其内涵,为学生建立辩证观念的重任留给了老师。但很多老师并不特别重视这句话,只是把它当作一个过渡句,当成进入下面环节的引言。

任意三角形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的求法及通用公式

一、任意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设三角形各边边长分别为a,b,c 外接圆半径为R ,(如右图所示) 则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2)cos(2 22-=-+= +ab c b a (余弦定理) 而R b R b 22cos ==α,R b R 4sin 22 - = α R a R a 22cos ==β,R a R 4sin 2 2 - = β 即有:=-+ab c b a 2222R a R R b R R a R b 442222 22 - ? --? 即有:2 22222222) 4)(4(R a R b R ab ab c b a ---= -+ 所以:)4)(4()( 222222 222 a R b R ab c b a R ab --=-+- 即有:2222242 2224 2 2 2 2 2 )(416)( 4)(4)(b a R b a R ab c b a R c b a R ab ++-=-++-+- 所以:])( 4[2 2222 2 ab c b a R c -+-=,即:])(4[2222222222c b a b a R c b a -+-= 所以:) )()()((a c b b c a c b a c b a abc R -+-+-+++= 而三角形面积: ))()()((4a c b b c a c b a c b a S -+-+-+++= (海伦公式) 所以,有:S abc R 4= ※ 另一求法,可用正弦定理,即:R A a 2sin =,而bc a c b A 2cos 222-+= 所以: 2 222222 2222)(4) 2(12) (cos 12sin 2a c b c b abc bc a c b a A a A a R -+-= -+-= -==

初中数学三角形面积变形公式的应用学法指导

初中数学三角形面积变形公式的应用 本文结合实例,介绍一个面积公式的变形S ab C = 1 2 sin (a ,b 为三角形两边长,∠C 为a ,b 边的夹角)。 已知:如图1,在△ABC 中,a ,b 是边长,∠C 是a ,b 边的夹角。 求证:S ABC △= 1 2 ab C sin 。 图1 证明:如图1,作底边BC 上的高AH ,设其长为h 。 在Rt △AHC 中,sinC = =AH AC h b ,可得h=b ·sinC 。 S ABC △(·)===12121 2 ah a b C ab C sin sin 。 说明:这个公式对于任意三角形均适用,但初中阶段尚未学习钝角的三角函数,我们只讨论夹角为锐角的情况。 例 已知△ABC ,分别以AB ,BC ,CA 为边向形外作等边三角形ABD 、等边三角形BCE 、等边三角形ACF 。 (1)如图2,当△ABC 是等边三角形时,请你写出满足图中条件的四个成立的结论。 图2 (2)如图3,△ABC 中只有∠ACB=60°时,请你证明S △BCE 与S △ACF 的和等于S △ABC 与S △ABD 的和。 图3 解:(1)在图2中,四个等边三角形组成一个大的等边三角形,图形很特殊,条件也很多。如图2中菱形就有ABEC ,DACB ,ABCF 等。这些特殊图形中,写出四个成立的结论应

该不是难事。 ①图形DAFCEB 构成一个△DEF ;②△DFE 是等边三角形;③△ABC 的面积是△DEF 的面积的 1 4;④AB ∥EF ;⑤BC =12 DF 。 (2)方法1:如图4,过A 作AM ⊥BC 于M ,设BC=a ,AC=b ,AM=h 。 图4 S △BCE + S △ACF =126012 6022a b ··sin sin ?+? = 1 2 6022()a b +?sin S △ACB =1 2 60absin ?。 在Rt △ACM 中,由∠ACB=60°可得CM=12b ,AM=32 b ,则BM BC CM a b =-=-? ? ???12。 在Rt △AMB 中, AB AM BM b a b b a ab b a ab b 222 2 2 2222232122121 4 =+=?? ?? ?+-?? ??? +-?+=-+ = 34。 所以S ABD △···()。 =?=? =-+?12601 2 6012 60222 AB AD AB a ab b sin sin sin S + S =12 =1 2 S + S ABC ABD BCE ACF △△△△()()。 ab a ab b a b sin sin sin 601 2 60602222?+-+? +?= 方法2:如图5,过A 作AM ∥FC 交BC 于M ,连接DM ,EM ,显然∠ACB=∠CAF ,得AF ∥MC ,四边形AMCF 为平行四边形。又因为FA=FC ,所以平行四边形AMCF 为菱形,故AC=CM=AM ,∠MAC=60°。在△BAC 与△EMC 中,CA=CM ,∠ACB=∠MCE ,CB=CE ,所以△BAC ≌△EMC ,得BA=EM 。△ADM ≌△ABC ,得DM=BC 。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教师提问: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些图形面积的公式是什么?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二)共同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探究新知 (一)数方格面积. 1.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第69页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小组内分工合作)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3.评价一下以上用“数方格”方法求出三角形面积. (二)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1.拿出手里的平行四边形,想办法剪成两个三角形,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启发提问:你能否依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呢?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 (1)教师参与学生拼摆,个别加以指导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3)讨论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第三种拼法)能帮助我们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吗?为什么? ②观察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 (1)组织学生利用手里的学具试拼.(指名演示)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突出旋转、平移) 教师提问: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5.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来拼. (1)由学生独立完成.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三角形外接圆与内切圆半径求法

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内切圆半径的求法 江苏省海安县曲塘镇花庄初中(226661)马金全 一、求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半径 1、直角三角形 如果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外接圆的直径就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例1已知:在△ABC 中,AB =13,BC =12,AC =5 求△ABC 的外接圆的半径. 解:∵AB =13,BC =12,AC =5, ∴AB 2=BC 2+AC 2 , ∴∠C =90°, ∴AB 为△ABC 的外接圆的直径, ∴△ABC 的外接圆的半径为6.5. 2、一般三角形 ①已知一角和它的对边 例2如图,在△ABC 中,AB =10,∠C =100°, 求△ABC 外接圆⊙O 的半径.(用三角函数表示) 分析:利用直径构造含已知边AB 的直角三角形. 解:作直径BD ,连结AD. 则∠D =180°-∠C =80°,∠BAD =90° ∴BD = D sin AB =? 80sin 10 ∴△ABC 外接圆⊙O 的半径为 ? 80sin 5 . 注: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以及已知两角和一边,都可以利用本题的方法求出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半径. 例3如图,已知,在△ABC 中,AB =10,∠A =70°,∠B =50° 求△ABC 外接圆⊙O 的半径. 分析:可转化为①的情形解题. 解:作直径AD ,连结BD. 则∠D =∠C =180°-∠CAB -∠BAC =60°,∠DBA =90° ∴AD = D sin AB =?60sin 10=33 20 ∴△ABC 外接圆⊙O 的半径为 33 10 . ②已知两边夹一角 例4如图,已知,在△ABC 中,AC =2,BC =3,∠C =60° 求△ABC 外接圆⊙O 的半径. 分析:考虑求出AB ,然后转化为①的情形解题. 解:作直径AD ,连结BD.作AE ⊥BC ,垂足为E. 则∠DBA =90°,∠D =∠C =60°,CE =2 1 AC =1,AE =3, BE =BC -CE =2,AB =22BE AE +=7 A B C O A B C O D A B C O D A B C O D E

初中数学专题训练--圆--三角形的内切圆

例 如图,△ABC 的内心为I ,外心为O ,且∠BIC=115°,求∠BOC 的度数. 解:∵I 为△ABC 的内心, ∴∠IBC= 21∠ABC ,∠ICB=2 1 ∠ACB . ∴∠IBC+∠ICB=180°-∠BIC=180°-115°=65°. ∴∠ABC+∠ACB=130°. ∴∠A=180°-(∠ABC+∠ACB )=50°. 又O 是△ABC 的外心,∴∠BOC=2∠A=100° 说明:(1)此题为基本题型;(2)此题可得:∠BIC=90°+ 2 1 ∠A ;∠BOC=4∠BIC-360°. 例 已知,在Rt △ABC 中,∠C=90°,AB=5,AC=4,求直角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的长. 分析:利用分割三角形,通过面积建立含内切圆半径的方程求解. 解:由勾股定理得:322=-= AC AB BC 连结OA 、OB 、OC ,设⊙O 的半径为r ,则: r CA BC AB S ABC )(21++= △,又BC AC S ABC ?=21 △. ∴BC AC r CA BC AB ?=++2 1 )(21, ∴14353 4=++?=++?= CA BC AB BC AC r . 答:直角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为1. 说明:(1)此题为基本题目;(2)三角形内切圆性质的应用,通过面积求线段的长度. 例 (陕西省,2001)如图,点I 是△ABC 的内心,AI 的延长线交边BC 于D ,交△ABC 的外接圆于点E . (1)求证:IE=BE ; (2)若IE=4,AE=8,求DE 的长. 证明:(1)连结BI , ∵∠BIE=∠BAI+∠ABI= 21 (∠BAC+∠ABC ), ∠IBE=∠IBC+∠EBC=21∠ABC+∠EAC=2 1 (∠ABC+∠BAC ), ∴∠BIE=∠IBE ∴IE=BE 解:(2)∵I 是△ABC 的内心,∴∠BAE=∠CAE , 又∵∠DBE=∠CAE , ∴∠BAE=∠DBE ,又∵∠E 为公共角, ∴△ABE ∽△BDE ,∴ DE BE BE AE =,∴DE AE BE 2 ?= ∴DE AE IE 2 ?=,∴28 4AE IE DE 2 2=== . 说明:(1)本题应用了三角形内心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圆周角定理的推论、相似三角形等;(2)本题为教材117页12题和B 组第3题的变形与结合;(3 )本题为 A B C D E I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小学数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设计 刘河小学李志强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P84 -P85. 教材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84、85页三角形的面积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梯形面积和组合图形面积的基础,教材首先由怎样计算红领巾的面积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接着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索,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几何图形的位置变换和转化是有规律的,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初步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学习时并不陌生,在前面的图形教学中,学生学会了运用折、剪、拼、量、算等方法探究有关图形的知识,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一定的基础,教学时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日常经验出发,设置贴近生活现实的情境,通过多姿多彩的图形,把学习过程变成有趣的、充满想象和富有推理的活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来源;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合作探索意识和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自主探究,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培养团结互助的合作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运用拼、剪、平移、旋转等方法,发现正方形、长方形、平形四边形及三角形面 积的相互联系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具准备:工具(尺、剪刀),三组学具(①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设计 四卦小学白保华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三角形面积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84、85页三角形的面积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第二课时,是 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梯形面积和组合图形面积的基础,教材首先由怎样计算红领巾的面积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接着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索,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几何图形的位置变换和转化是有规律的,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初步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掌握了长方形、正方 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学习时并不陌生,在前面的图形教学中,学生学会了运用折、剪、拼、量、算等方法探究有关图形的知识,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一定的基础,教学时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日常经验出发,设置贴近生活现实的情境,通过多姿多彩的图形,把学习过程变成有趣的、充满想象和富有推理的活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来源;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合作探索意识和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自主探究,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培养团结互助的合作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运用拼、剪、平移、旋转等方法,发现正方形、长方形、平形四边形及三角形面积的相互联系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投影仪。 学具准备:工具(尺、剪刀),三组学具(①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各一个③任意三角形若干个) 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质疑激励探索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位老朋友,你们想和它们见见面吗? 1、课件出示:学生说名称及特征后, 平行四边形 出示关系集合图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1.已知三角形底a,高h,则 S=ah/22.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则(海伦公式)(p=(a+b+c)/2)S=√[p(p-a)(p-b)(p-c)]=(1/4)√[(a+b+c)(a+b-c)(a+c-b)(b+c-a)]3.已知三角形两边a,b,这两边夹角C,则S=1/2 * absinC4.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r/25.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 bc/4R6.S△=1/2 *| a b 1 || c d 1 || e f 1 || a b 1 || c d 1 | 为三阶行列式,此三角形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A(a,b),B(c,d), C(e,f),这里ABC| e f 1 |选区取最好按逆时针顺序从右上角开始取,因为这样取得出的结果一般都为正值,如果不按这个规则取,可能会得到负值,但不要紧,只要取绝对值就可以了,不会影响三角形面积的大小!7.海伦--秦九韶三角形中线面积公式:S=√[(Ma+Mb+Mc)*(Mb+Mc-Ma)*(Mc+Ma-Mb)*(Ma+Mb-Mc)]/3其中Ma,Mb,Mc为三角形的中线长.8.根据三角函数求面积S= ½ab sinC=2R² sinAsinBsinC= a²sinBsinC/2sinA注:其中R为外切圆半径。9.根据向量求面积SΔ)= ½√(|AB|*|AC|)²-(AB*A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