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养分和土壤肥料

土壤养分和土壤肥料
土壤养分和土壤肥料

土壤养分和土壤肥料

第八章土壤养分和土壤肥料

第一节土壤养分

一、养分概述

1、什么是土壤养分

由土壤提供的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

2、养分的分类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3、养分的形态

根据在土壤中存在的化学形态分为

(1)水溶态养分:土壤溶液中溶解的离子和少量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2)代换态养分:是水溶态养分的来源之一。

(3)矿物态养分:大多数是难溶性养分,有少量是弱酸溶性的(对植物有效)。

(4)有机态养分:矿质化过程的难易强度不同。

根据植物对营养元素吸收利用的难易程度,分为速效性养分和迟效性养分。一般来说,速效养分仅占很少部分,不足全量的1%,应该注意的是速效养分和迟效养分的划分是相对的,二者总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4、养分形态的转化

包括养分的有效化过程和养分的固定过程。

5、养分的来源

在自然土壤中,主要来源于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其次是大气降水、坡渗水和地下水。

在耕作土壤中,还来源于施肥和灌溉。

6、养分的消耗

土壤内部复杂的转化过程;植物吸收利用;淋失;气态化损失;侵蚀流失;人为活动引起的损失;

二、氮的形态与转化

1、氮的形态:(全氮含量0.02%——0.3%)

(1)无机态氮:铵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在土壤中的数量变化很大,1——50mg/kg

(2)有机态氮:A 、腐殖质和核蛋白,大约占全氮的90%,植物不能利用;

B、简单的蛋白质,容易发生矿质化过程;

C、氨基酸和酰胺类,是无机态氮的主要来源。

(3)气态氮:

2、氮的转化:

有机态氮的矿质化过程: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

铵的固定:包括 2:1型的粘土矿物(依利石、蒙脱石等)对铵离子的吸附;和

微生物吸收、同化为有机态氮两种形式。

三、磷的形态与转化

1、形态 (土壤全磷 0.01%——0.2%)

(1)有机态磷:核蛋白、卵磷脂和植酸盐等,占全磷总量的15%——80%; (2)无机磷:(占全磷20%——85%)

根据溶解度分为三类

A、水溶性磷:

一般是碱金属的各种磷酸盐和碱土金属一代磷酸盐,数量仅为0.01——

1mg/kg。在土壤中不稳定,易被植物吸收或变成难溶态。

B、弱酸溶性磷:

主要是碱土金属的二代磷酸盐即CaHPO和MgHPO存在于中性和微酸性土壤中。不溶于水44,

而溶于弱酸溶液中,植物可吸收利用;数量为几十mg/kg。水溶性和弱酸溶性磷为速效磷。 C、难溶性的无机磷化合物,占无机磷的绝大部分。植物很难利用。在中性和碱性土壤(石

灰性土壤)以磷酸钙、磷酸镁、磷酸八钙、磷灰石等形式存在;

在酸性土壤中,以磷酸铁、磷酸铝、磷铁矿和磷铝石等形式存在。 2、转化

A、磷素的有效化过程:

土壤中的迟效难溶性的无机磷在碳酸和有机酸的作用下,可转化为速效磷; 迟效的有机磷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水解逐渐释放出磷酸(根),被微生物和植物吸收利用。

B、磷的固定

在石灰性土壤中,速效磷容易和钙形成磷酸三钙,如钙数量较多,可进一步形成磷酸八钙以及磷灰石等难溶性盐;

在酸性土壤中,与氢氧化铁、氢氧化铝胶体形成磷酸铁和磷酸铝。

土壤pH在6.5——7.5时,磷的有效化程度较高。

四、钾的形态与转化

1、形态(以KO计为0.5%——2.5%之间) 2

根据对植物的有效性,分为

水溶性钾

交换性钾(几十到几百mg/kg)。

缓效性钾:在2:1型粘土矿物中固定的钾和黑云母中的钾;

难溶性钾:在原生矿物如钾长石、白云母中的钾。占全钾数量的95%以上。 2、转化 2、转化

A、钾的有效化过程

难溶性的钾和缓效性钾在微生物以及有机酸的作用下,释放出来。施用硅酸盐细菌肥料,

能直接分解正长石;

B、钾的固定:进入到粘土矿物的晶穴中。

五、微量元素的形态与转化

1、形态

矿质态:主要是原生矿物和粘土矿物中,很难溶解;

交换性离子态:主要是各种阳离子及其羟基离子,少量为交换性阴离子,数量一般不超过10mg/kg。

溶解性态:在水溶液中,数量低;

络合态:与有机配位体形成络合物,比较稳定。

2、转化

与土壤的pH值有关。

在石灰性土壤中,铁、锌、锰、铜、硼容易形成难溶性的盐类,有效性低,在酸性土壤中有效性较高。

第二节植物对养分的吸收一、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1、养分的形态主要是离子态。

2、根系如何吸收养分

首先养分要到达根系表面:通过根系截获、质流和扩散三种方式到达根系表面,然后通过主动和被动吸收进入到根系细胞的内部。

二、叶片对养分的吸收

又叫根外营养。

主要是分子态、离子态。

特点:吸收快、利用率高、效果明显。但持续的时间短。

第三节土壤肥料

一、概述

、什么是肥料:施入土壤中,或是用它处理植物的地上部分,能够改善植物的营养状况和1

土壤条件的一切有机物和无机物。

2、目的:增加植物的营养,提高苗木的产量,改善植物的品质。

3、肥料的分类

? 按照肥料的性质:

有机肥料:如泥炭、绿肥、腐植酸肥;

矿质肥料 :也叫无机肥料,如各种化肥;

生物肥料:如细菌肥料、根瘤菌肥等。

? 按化学成分的多少分为:

单一肥料:只含一种肥料要素;

复合肥料:含两种以上肥料要素如 KNO 3。

完全肥料:除含N,P,K三要素外,还含微量元素或有机肥料。? 根据有效性快慢:

速效性肥料:化肥一般是速效性的;

迟效性肥料:主要有机肥。

4、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的区别

(1)矿质肥料:

成分单纯,但含量高,养分在15%以上;

体积小,便于施用和运输;

易溶解,见效快,但不持久。

有一定的酸碱性,长期使用会引起酸碱性的变化,有时还会引起土壤的板结;

使用时要注意

多种肥料配合或与有机肥料配合。

(2)有机肥料:

含营养元素全面,但养分含量低;

体积大,不卫生,不便于运输和施用;

肥效迟但肥效持久,长期使用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生物学性质。

可以单独且长期使用。

(3)微生物肥料:辅助性肥料

不含养分,通过微生物的活动来改善土壤的营养条件; 分泌激素,刺激根系生长发育,同时还可抑制有害生物的活动;

肥料的贮存、运输都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施用时需要的技术条件较高。 5、施肥时期

(1)基肥

在播种或种植前施用的肥料称基肥。

一般以有机肥料为主,也可适当搭配P,K肥。基肥的施用量大,深度深。 (2)种肥

在播种或幼苗定植时一起施用的肥料。

要求有机肥腐熟、化肥速效、浓度低,不能影响幼芽和幼苗的生长发育。 (3)追肥

在植物生长发育期间施用的肥料。

目的是及时补给代谢旺盛时对肥分的大量需要。

以速效肥料为主,有时也配一些腐熟的有机肥。

6、施肥方法

科学施肥方法的基本要求是:施用于根系容易吸收的土层,提高肥料被植物的吸收利用

率;选择适当的施肥位置和方式,以减少肥料的固定、挥发和淋溶损失。 (1)撒施:均匀撒施于田间地面。

(2)条施:先开沟,施肥后盖土。

(3)穴施:比条施的肥料更集中。

(4)轮施:以树木为圆心,沿树冠边际内对应的地面挖轮状的施肥沟,施肥后盖土。

(5)放射状施。

二氮肥

1、分类:

按含氮基团分三类:

铵态:

硝态:

酰胺态:

2、铵态氮肥

主要品种有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

施用时不能和碱性肥料(如石灰、钙镁磷肥)混合施用。

在酸性土壤上施用硫酸铵、氯化铵,由于植物对铵离子的选择吸收,将酸根离子残留在土壤中(生理酸性肥料),长期施用会加剧土壤的酸性。应配合施用石灰。

在石灰性土壤中,硫酸铵与钙形成难溶的硫酸钙,会影响土壤的非毛管孔隙,长期会造成土壤板结。

而氯化铵和钙形成的氯化钙,以及氯与盐基形成的可溶物,可增加土壤溶液的浓度,因此氯化铵不能做种肥。在保护地下最好不用氯化铵。

在水田中,硫铵优于氯铵。

3、硝态氮肥

主要是硝酸铵。是世界上重要的氮肥品种。

但由于吸湿性强和存在易燃爆的危险,而影响了使用。

国外一般使用改性的硝酸铵钙、硫硝酸铵,我国还未正式生产这类改性产品。

硝酸钠又叫智利硝石,另有硝酸钙,但做为肥料在我国使用较少。

4、酰铵态氮肥:

尿素,是1928年人工合成的第一个有机物,是我国以及世界的一个主要氮肥品种。我国

也是重要的尿素生产国。

(1)性状:粒状,颗粒有1——2mm,和2——10mm的两种,现国外有超大粒尿素(每颗粒重

1g)。吸湿点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因此要避免在盛夏潮湿气候条件下敞开存放。另外与其它肥料混合也会明显降低吸湿

点。

尿素是中性有机分子,易溶于水但不易直接被土壤胶体吸附,尿素能随水移动或流失。 (2)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

进入土壤后进行水解。水解在脲酶作用下进行。CO(NH) + 2HO ————(NH)CO222423 碳酸铵在水和二氧化碳作用下形成碳酸氢铵,进一步变成氨、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时间与土温有关。在夏天1—3天,在冬天约需一周

(3)尿素的施用

可以做基肥、追肥。但不能做种肥[ 尿素中含缩二脲( NH CONHCONH) ,对幼苗、根22系生长产生抑制 ]。

主要用做土壤追肥,施用后不能马上浇水。

尿素广泛用于叶面施肥,浓度为0.5——2%。也可配制复合营养液。三、磷肥

1、主要的品种:

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偏磷酸钙、钙镁磷肥、钢渣磷肥、脱氟磷肥以及骨粉等。 2、磷肥的肥效:

当季的利用率低,残留在土壤中的磷酸盐,在土壤微生物和酸的作用下,形成磷肥的后效。

连续施用5——10年,磷肥的肥效将趋于稳定,达到30——40%。

3、过磷酸钙:又叫普钙

(1)主要性质

外观粉末状,灰白或淡黄色。

主要成分是水溶性的磷酸一钙,占总量的30%-——50%,难溶的硫酸钙占总量的40%——50%。有效磷(PO)含量为12%——50%。水溶液呈酸性(含磷酸和硫酸),有腐蚀性。 25

(2)施入土壤后转化为难溶性的磷酸盐,当年肥效仅有5%——20%。随着时间延长,磷肥的利用率明显增大,达到30%——40%。

(3)施用方法

主要用于中性和石灰性土壤。

为提高利用率应注意施用方法:集中施用、分层施用、与氮肥、钾肥或有机肥混合施用。四、钾肥

1、主要品种有:

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农村广泛存在的草木灰也属钾肥。

2、氯化钾

是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一种钾肥。 (1)性状:浅黄色、砖红色或白色、结晶或粉末状。(KO含量为60%)。 2

(2)施用方法

可作基肥或追肥。

不能作种肥和根外追肥。对烟草、葡萄、薯类等忌氯植物原则上不使用。

3、磷酸二氢钾

可对任何植物与土壤施用。

施用方法:浸种、根外追肥。

五、微量元素肥料

1、主要的微肥种类

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锰、钼酸铵、硼砂和硼酸;络合铁或铁的螯合物等。

2、施用方法

土壤施肥:采用条施或穴施;

根外追肥:常用浓度0.01%——0.1%; 种子处理或沾根施用。

3、施用微肥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在可靠的诊断基础上施用; (2)控制适宜的用量;

(3)掌握有效的施用技术。

土壤肥料学复习模拟题肥料部分111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土壤肥料学复习模拟题(肥料部分) 被动吸收 最小养分律 拮抗作用 协助作用 叶部营养 厩肥 扩散 微量元素 有益元素 复合肥料 过磷酸钙的退化作用 沤肥 生理酸性肥料 生理碱性肥料 反硝化作用 氮肥利用率 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 植物营养临界期 绿肥 陪补离子效应 潜性酸度 岩石的物理风化 养分的截获 永久负电荷 种肥 追肥 二、填空题 1 ?李比西提出的三大学说是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 16 种;其中大量营养元素有 ______ 种;微量营养元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 _______ 种。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要作用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 +与NH 4+因带同种电荷且 相同,两者之间有拮抗作用。 5 ?作物吸收氮的形态主要为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 6 ?环境反应偏 _____ 性时,有利于根系对阳离子的吸收; 环境反应偏 ____ 性时, 有利 于根系对阴离子的吸收。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系的阳离子代换量(CEC )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吸收关系密切;CEC 大的则吸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 子多,CEC 小的则吸收 ____________ 离子多。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某兀素是不是植物必需营养兀素的标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绿肥作物种植方式有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10.植物生长的盛期蒸腾作用 ______________ ,离子向根部迁移主要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的阳离子代换量 硝化作用 长效N 肥 闭蓄态磷 有机肥料 生物固氮 化学固定 生物固定 饼肥 化成复合肥 基肥 离子间的拮抗作用 一、名词解释 肥料 归还学说 矿质营养学说 主动吸收 质流 维茨效应 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代替律 过磷酸钙的异成分溶解 堆肥 阳离子交换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 共

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作物栽培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7315132 【英文名Experiment of Crop Culture 【课程学时】32学时,分为上下两个学期,每学期各16学时。 【适用专业】农学 一、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是在《作物栽培学》理论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作物栽培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从事作物栽培、作物育种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作物生产技术创新、推广及相关生产实践活动打下基础,同时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本课程属于农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要求学生能熟练地将理论教学中的相关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能理解所开设实验的目的、意义及关键环节,有良好的动手能力,能较好地掌握各个实验的操作技能;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从事相关科学研究的能力,并能分析和解决科研和生产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二、本实验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实验课程以《作物栽培学》理论教学为基础,同时与《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和《土壤肥料学》等课程紧密联系,必须把本实验课程与以这些课程的知识有机结合。还应将本课程内容与《作物栽培学教学实习》等实践性课程的内容相互完善和补充。 三、实验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安排 本实验课不安排理论教学内容。 四、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一、小麦、油菜田间种植密度测定 【目的要求】掌握作物田间种植密度测定的基本方法 【内容】实测小麦、油菜的种植规格,计算其种植密度。 【方法】选择不同种植方式的小麦、油菜田各2-3块,学生分小组分别测定不同田块的行距、穴距或单位行段内的植株数,根据株、穴距或单位行段内的植株数计算单位面积种植密度,并做出比较。 实验二、小麦田间种植设计及全程生育动态观测 【目的要求】掌握小麦种植的基本程序和田间调查的方法,熟悉小麦全生育期的生育进程变化。 【内容】小麦播种及田间管理;调查小麦全生育期苗情动态,计算单位面积的最高苗、有效穗及成穗率等;观察和记载小麦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乳熟、蜡熟和完熟等重要生育时期及病虫害等情况。 【方法】学生先在教师指导下,自选小麦品种、自行设计种植方案,在指定地块按方案种植一定面积的小麦,并负责进行田间管理,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内分不同生育时期观测8—10次小麦茎蘖数,并根据小麦生育进程观察和记载上述内容。 实验三、水稻田间种植设计及全程生育动态观测 【目的要求】掌握水稻种植的基本程序和田间调查的方法,熟悉水稻全生育期的生育进程变化。 【内容】水稻育秧、移栽及田间管理;调查水稻全生育期苗情动态,计算单位面积的最高苗、有效穗及成穗率等;观察和记载水稻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乳熟、蜡熟和完熟等重要生育时期及病虫害等情况。 【方法】学生先在教师指导下,自选水稻品种、自行设计种植方案,在指定地块按方案培育水稻秧苗和大田移栽,并负责进行田间管理,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内分不同生育时期观测8—10次水稻茎蘖数,并根据水稻生育进程观察和记载上述内容。 实验四、主要农作物种子形态、结构观察和识别 【目的要求】熟悉主要农作物种子形态、结构 【内容】观察和比较水稻、小麦、玉米和花生种子的形态、结构。 【方法】以不同类型的水稻、小麦、玉米和花生等作物种子为材料,进行相应的预处理后在实验室观察和比较,分别以图示和文字相结合描述各种作物种子的主要形态特征。 实验五、主要农作物幼苗形态观察 【目的要求】熟悉主要农作物种子幼苗形态特征。 【内容】观察水稻、小麦、玉米、花生、蚕豆、豌豆、大豆等农作物种子的幼苗形态特征。 【方法】在盆栽条件下播种上述农作物种子,在发芽后分2-3个不同时期观察幼苗形态,分别以图示和文字相结合描述各种作物幼苗的主要形态特征。 实验六、常见农田杂草的识别与防除 【目的要求】熟悉冬、春常见农田杂草的名称、所属科及特征特性 【内容】观察常见冬、春农田杂草的主要种类及其特征,现场识别和采集不同种类农田杂草。

肥料氮磷钾养分怎么检测,检测肥料需要什么设备

肥料氮磷钾有机质养分怎么检测,肥料检测需要什么设备 检测肥料我们首先需要一台准确高的肥料养分速测仪机器,比如SL-TFQ(仪器型号)它能同时检测出化肥、有机肥,复合肥(含叶面肥、水溶肥、喷施肥等)中的速效氮、速效磷、有效钾、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酸碱度,钙、镁、硫、铁、锰、硼、锌、铜、氯、硅等各种中微量元素以及铅、铬、镉、汞、砷等各种重金属含量。 1,首先我们需要一个实验室,最好通风比较好的环境里面,(因为我们用的样品需要加热挥发,所产生的气体比较刺鼻)准备好样品,用万分之一天平秤出0.5g的样品,然后把它放到三角瓶中,(注意;样品不要撒到瓶壁口)加入少量的蒸馏水润湿,加入5ml镪流水摇晃均匀,在加入30滴有机肥消化加速剂,摇晃均匀放入电炉上加热,直到瓶内样品变成绿色或者浅白色关掉电炉冷却。 2,等样品冷却完后,就开始定笼,用滤纸叠成三角性状,放到容量瓶中开始过滤,直到把样品完全过滤完,开始定笼,加入蒸馏水到刻度线(切记不能多也不能少,到刻度线就好) 3,定笼完后我们需要开始准备9根试管(做实验之前都要用蒸馏水把容器清洗一遍,这样比较准确)吸取3ml的蒸馏水分别放

到三个试管中作为空白用(分别是NPK),然后再吸取3ml蒸馏水放到中间三个试管中作为标准(分别是NPK)最后三个试管瓶吸取样品3ml的样品分别放到三个试管中作为待测。 4,检测氮磷钾需要先检测钾,我们就把三个试管中分别加入钾1.2号各4滴摇匀,把试管中的空白倒入准备好的比色血中,放到检测仪中(检测仪要提前十分预热,这样效果更好)记录数据,拿出来在测试标准,记录数据,最后检测待测样品的时候要把比色血用蒸馏水冲洗一下在放入里面测试,等待三秒记录数据,等待打印结果。剩下的就开始测氮和磷,操作步骤一样,只是加入的试剂不一样。 欢迎各地朋友前来公司考察,现场试验检测结果,来前需自己拿样品(这样测试出来的结果你会更放心)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们,我们的宗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质量第一,服务用户至上,实力工厂,不容小觑,选择四兰,售后无忧。 5,最后我们就到最关键的时候了,高智能土壤肥料养分速测仪SL-TFQ(仪器型号)郑州四兰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土壤肥料学通论整理

土壤肥料学通论整理 (土壤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1. 土壤: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2. 肥料:凡是能够直接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的物料。分为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 3. 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根据肥力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土壤肥力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四因素:空气、温度、养分、水分。第二章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1. 土壤的三相组成:固相(固体土粒,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和可溶性物质)、气相(土壤空气)。 2. 矿物:自然产生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次生矿物: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过程中经化学变化,或由分解产物重新结合而成的矿物。 2. 成土岩石: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3. 风化作用: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崩解和分解的过程。按照其作用因素和风化的特点可以分为物理风化(温度作用、结冰作用以及水流和大风的磨蚀作用)、化学风化(溶解、水化、水解和氧化)、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4. 成土因素:气候、母质、地形、生物、时间因素。 5.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百分率的组合,及其所表现的粘砂性质。分为砂土类(透水性强、通气性好、热容量较小、养分少、松散易耕)、壤土类(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耕性较好、宜耕期较长)和粘土类(透水性差、通气性差、热容量较大、养分较丰富、宜耕期短)。 6. 土粒分级:石砾、砂粒、粉砂粒和粘粒。 7. 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 a. 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质的粘结力比砂粒强,比粘粒弱。 b. 掺砂掺粘、客土调剂:泥入砂,砂掺泥,以改良质地,改善耕性 c. 翻淤压砂、翻砂压淤:下层砂土或粘淤土翻到表层使砂粘混合,改良土性 d. 引洪放淤、引洪漫沙:利用洪水中泥沙改良土质 e. 根据不同质地采用不同的耕作管理措施。 砂土:深播种,多次少量施肥;粘土:深沟,精耕,适量施肥 8. 土壤生物: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蚯蚓、线虫等)和植物等的总称。栖居在土壤中的活的有机体。土壤微生物包括:细菌(占土壤微生物总数量70%-90%)、放线菌(数量仅次于细菌,适宜 于有机质含量高、偏碱性土壤环境)、真菌(大多好气,喜酸性土壤)藻类(数量少于细菌、真菌等当与真菌共同生长,可风化岩石)、原生动物。 9. 土壤有机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它的来源主要包括土壤中各种动物、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化合物。其形态有新鲜有机质、半分解的有机质、腐殖质。 主要元素组成:C、O H N。有机质类型:糖类化合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N化合物 (蛋白质、氨基酸);脂肪、树脂、蜡质和单宁;灰分物质。 10.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 ㈠矿化作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无机化合物的过程,最终产物为CO2、H2O 等,而N、 P、S 等以矿质盐类释放出来,同时放出热量,为植物、微生物提供养分和能量。包括糖类化合物的转化;含氮有机物的转化(氨基化(水解)、氨化、硝化和反硝化);含磷、含硫有机物的转化。 ㈡腐殖质化过程:进入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合成为腐殖质的过程。腐殖质的组成: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腐殖质的性质:带电性、吸水性、稳定性。植物物质形成学说:最初形成的腐殖物质是胡敏素。在胡敏素经过微生物的降解后才形成胡敏酸。胡敏酸进一步降解才形成富里酸。 11. 腐殖化系数:通常把每克干重的有机质经过一年分解后转化为腐殖质(干重)的克数。 12. 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有机质的碳氮比和物理状态;土壤水、热状况;土壤通气状况;土壤酸碱性。 13.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1)是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2)促进土壤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 蔬菜学 》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蔬菜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农学门类园艺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方向课。主要讲授蔬菜植物的分类、起源与地理分布;蔬 菜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蔬菜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因子(气象因子、栽培因子)的关系;蔬菜作物的产量 形成;以及蔬菜作物的栽培特性和栽培制度。通过对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蔬菜栽培的基本原理,熟悉 各主要蔬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学会利用现代生物科学理论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协调蔬菜作物生长发育与 环境条件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栽培理论指导生产实践的能力。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蔬菜学》是一门综述蔬菜生产栽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的课程。目的在于引导将要从事园艺生产、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员掌握和了解蔬菜栽培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 本课程突出栽培知识和技术,按照蔬菜的分类介绍生物学特性、类型和品种、栽培管理技术、生产上存在的问题等。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学习本课程要求掌握蔬菜栽培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并能灵活应用于蔬菜栽培生产之中。学习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尽可能增加学习者对实际生产的了解和熟悉,培养学习者的自学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根据课程的需要,结合各地的生产情况,安排和组织生产实践、实验、参观、调查等活动。 本课程教学要求分为重点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重点掌握的内容是各章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一般掌握则适当扩大一些范围,考试以重点掌握和理解的内容为主,基本了解的内容一般不考,或即使考,也仅占很小比例。 三、面向专业: 园艺 四、先修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耕作学、植物营养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病虫害防治、遗传育种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学习者应具有一般的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遗传育种学、植物病虫害防治学、园艺学通论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及实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绪论(2学时)

泥土养分速测仪的使用方法

土壤养分速测仪的使用方法 1、土壤养分速测仪的简介概述: 土壤养分速测仪又称土壤养分分析仪,土壤养分化验仪,土壤养分快速测 试仪。土壤养分速测仪主要用于检测土壤中水分、盐分、ph值、全氮、铵态氮、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钙镁、硼等及肥料中氮、磷、钾含量测试。极大缓 解了全国各地农民朋友测土配方施肥的需求,同时也为肥料生产企业实现专业化、系统化、信息化、数据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是农业部门测土配方施肥的 首选仪器。土壤养分速测仪广泛应用于各级农业检测中心、农业科研院校、肥 料生产、农资经营、农技服务、种植基地等领域。 二、土壤养分速测仪的使用方法: 我们平常所说的土壤养分测定值均是指常规方法的测试值。该方法是经过 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实验和实践,具有普遍的实用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重 复性,是土壤肥料和植物营养界的经典方法。但是常规方法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即使不算上房屋的投入,试剂、玻璃仪器和分析仪器的投入也至少应在3 万元以上。这个条件对乡镇一级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个体种植业主就较为困

难。速测方法因此应运而生。 速测方法是指利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包括简单的样品处理、简单的样品浸提、简单的仪器等等而进行的操作。优点是投资小,操作简单,不需要太高的技术支持。 (1)利用速测仪和所提供的分析方法进行操作; (2)利用常规分析方法进行操作。 通过试验对比发现:两种分析方法所得结果中:土壤有效磷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有效钾没有相关关系,铵态氮有时没有相关性,速测仪器基本上不介绍硝态氮的测定方法。因此按照速测仪所介绍的方法只有土壤有效磷的数据能够与常规测试的值联系起来,而与施肥密切相关的氮和钾只能根据仪器说明书介绍的量进行施肥,无法与常规测试值相联系,因此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值得怀疑。 另外,速测仪没有测定硝态氮也是指导施肥的一大缺陷(因为硝态氮的常规测试过程很麻烦,操作复杂,容易产生误差,所以该方法不容易速测化)。众所周知,铵态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均是农作物容易吸收的三种状态。肥料施入土壤以后,铵态氮在土壤中不稳定,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能很快地转化成硝态氮,亚硝态氮在土壤中含量虽很低,但不稳定,也能很快地转化为硝态氮,因此一般情况下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高于铵态氮,亚硝态氮含量最低。 所以用于指导施肥的最佳指标是无机氮,其次为硝态氮,最差的指标是铵态氮。速测仪测定有效钾所使用的浸提剂不外乎硫酸钠、硝酸钠、氯化钙等,均没有采用常规分析中所推荐的醋酸铵(因为醋酸铵中的铵离子干扰四苯硼钠比浊法的测定),因此两者测定的数据没有任何相关关系就可以理解了。 如果按照速测仪说明书中所介绍的方法进行施肥,由于(1)没有进行大量的科学试验论证;(2)所推荐的方法本身就存在问题。所以说目前的速测技术是不准确的,甚至说存在宣传误导的嫌疑。如何将常规分析方法简单化,研究出一种测试方法,利用简单仪器就能测定土壤无机氮、有效磷和有效钾的含量,且所得数据与常规分析方法测定的数据具有相关性,从而指导施肥,这是土壤肥料工作者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

.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 绪论 名词解释 土壤: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一层疏松多孔的物质,它具有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生产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土壤肥力:是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肥料:是指施用于土壤和植物地上部,能够改善植物营养条件的一切有机和无机物质。 填空题 1.土壤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5种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物质生物水分空气) 2.土壤肥力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或________ 和________ 。(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潜在肥力) 3.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水肥气热) 问答题 什么是土壤自然肥力、人工肥力?什么是有效肥力,什么是潜在肥力? 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肥力;人工肥力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经过人类生产活动而形成的土壤肥力,农业土壤的肥力就是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是指水、肥、气、热都能够发挥作用,满足当前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的能力;而潜在肥力则是指土壤中某些肥力因子,在当前条件下没有发挥作用,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发挥作用。 第二章 名词解释 粒级:大小、成分及性质基本相近的矿质土粒。 同晶替代:在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硅氧片和铝氧片中的硅和铝等离子常常被大小、性质相近的离子替代,导致电荷不平衡,但其晶体结构并不改变。 土壤质地:各种不同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在土壤质量中各粒级土粒的质量分数。 矿质化系数: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一般为一年)土壤中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的数量。 腐殖质化系数: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形成的腐殖物质数量。 土壤有机质:有机物质在以微生物为主体的作用下,形成一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多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一般包括部分半腐解的有机物质和全部的腐殖质。 土壤腐殖质:在以微生物为主导的作用下,土壤中多种芳环结构的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经多种缩合作用,重新合成一类性质更稳定、结构更复杂的高分子物质,包括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等。 填空题 土壤颗粒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个不同等级。(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土壤物理性沙粒与物理性黏粒的分界点是________毫米。(0.01) 根据成因,土壤中的矿物可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两大类。(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包括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三大类。(层状硅酸盐类简单的盐类含水氧化物类) 我国土壤学家将我国土壤质地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3大类。(砂土壤土粘土) 土壤中有机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新鲜的有机物质半腐解的有机物质腐殖物质) 土壤有机物的转化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完全对立的过程。(矿物质化腐殖质化) 土壤中腐殖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3个组成成分。(胡敏酸胡敏素富里酸) 一般有机质含量高于________的土壤称为有机质土壤。(20%) 砂粒质量分数大于________的土壤为砂土,粗粉粒质量分数大于________的土壤为壤土,黏粒质量分数大于________的土壤为黏土。(50%30%30%) 单项选择题: 当土壤颗粒的粒径大于0.01mm 时(B)。 A 吸附能力比较强 B 吸附能力比较弱 蛭石是(A)。A 次生矿物 蒙脱石比高岭石的吸附能力(A)。A 强 砂土的砂粒质量分数一般在(A)。A 50%以上 黏重的土壤一般含有(B)。B 比较多的次生矿物 土壤质地主要取决于土壤(D)。D 大小不同的土粒组合比例 土壤有机质中的主要成分是(B)。B 腐殖酸 有机物质分解的最终产物是(B)。B CO2和H2O等 一般来说腐殖质的吸附能力(A)。A 比黏土矿物强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D)。D 吸附能力强 问答题: 土壤中的次生矿物有哪些类? 答: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有以下几类:(1)简单的盐类如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等,(2)含水的铁、铝和硅等氧化物类,(3)层状硅酸盐类如高岭石、蒙脱石和水化云母类等。大多数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是层状硅酸盐矿物,其基本结构单元是铝氧片和硅氧片。 如何改良土壤质地? 答:土壤质地的改良途径:掺砂掺粘,客土调剂、翻淤压砂或翻砂压淤、引洪漫淤或引洪漫砂、增施有机肥、种树种草,培肥土壤。 影响土壤有机物质转化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包括:土壤条件、有机质组成及状态。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些什么影响? 答: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增强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和缓冲性能、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以及其他方面的作用。有些什么途径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 答:大量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其他途径如施用河泥、塘泥,利用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堆制的垃圾肥,将农产品加工厂的废渣和食品工业的废弃物作有机肥料等。 第三章 名词解释 永久电荷:由于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同晶代换作用、矿物晶格边缘或边角上发生离子的丢失而断键,从而产生了剩余的价键,即带有电荷。以这种方式产生的电荷,不随土壤环境pH的变化而变化。 活性酸:指土壤溶液中氢离子的数量,一般用pH来表示。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能吸附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一般在pH=7的条件下测定。法定单位为:mmol?kg-1。 土壤钠离子饱和度:交换性Na+与全部土壤交换性阳离子的摩尔比。

课程标准.doc

| 《土壤肥料》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适用专业:农学类专业 课程性质:农学类专业基础课程 开课单位: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名称:《土壤肥料》 二、学时与适用对象 @ 课程总计72学时 ,其中理论课52学时 ,实验实习14 ,习题课6学时。 三、课程性质地位 《土壤肥料》是农业院校农林及资环类各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 ,加强《土壤肥料》的课程建设 ,提高《土壤肥料学》的教学质量 ,对于培养高质量的农林毕业生及学科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 的意义。 预修课程:《化学》、《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等基础课程。 四、课程基本理念 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农学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桥梁作用和地位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相融合的原则 ,体现和落实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课程教学的目标和组织 ,与农学专业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 ,体现夯基础、强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课程教学理念。课程内容的选择注重基础与发展相互协调 ,强化学用结合 ,融入学科发展前沿。课程的内涵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渗透与整合。在教与学过程中 ,充分发挥教

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鼓励学生积极、自觉地自主学习和实训 ,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能力。 五、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的设计思路以农业大学教学规范、专业教学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等为基本教学要求 ,在教学实施中需注意反映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科研成果 ,考虑变化性、加强创新性。应根据学科发展情况、教学要求的变化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 ,及时补充、修改、编写授课教案 ,以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 1、框架设计与内容安排 框架设计将课程教学过程分为总体、章节和课时三个层次进行教案编制。课时按一个教学内容(单元)或一次课(2学时)教案编制 ,教学中适当融入学科的新知识、新业务等前沿内容。建议注意教学反馈意见和教学结果资料的积累 ,并进行分析总结 ,同时通过教学过程的反馈和调查、课程结束考试等环节对学生状况分析。从而不断改进完善教学。 2、教学实施 应根据授课对象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和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法改革的具体对讲授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和设计。配合word格式讲稿和PPT格式幻灯片使用。使用时可根据授课对象的专业性质和知识基础以及上课条件选用不同的形式。建议选择具有多媒体上课条件的教室使用PPT格式 ,word格式可供参考。建议不同的教师制作根据教学内容的word文档制作PPT文本。教学内容可根据学生实际和最新知识和信息酌情调整。在教学实施中 ,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精讲、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及讨论式、小组研究式教学综合应用。讲授教学、多媒体、讨论教学结合。

园林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中文):园林植物栽培学 课程名称(英文):Aboriculture 课程代码:B214005 1、学分:2.5 学时:48 (理论学时: 32 实验学时:16 ) 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3、适用专业:园林、园艺 4、适用对象:本科 5、先修课程:植物学、树木学、花卉学 6、指定教材:《园林植物栽培学》金雅琴等主编北京: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5年出版 参考书目: 《城市绿地喷灌》丁文铎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年 《浅谈大树移植技术》王晓华呼和浩特:内蒙古林业出版社 2000年 《园林树木栽培学》北京市园林学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7、考核方式: ①成绩评定总则 本门课程的最终成绩以下面各类考核的加权分值计,满分为100分。课程总成绩=出勤10%+讨论10%+课外作业、分组报告30%+期末50%。避免了一考定优劣的弊端和学生的突击复习应付考试的心理。 ②平时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的评定内容包括完成作业的情况(数量和质量)、考勤、课堂提问与课后交流。对迟交作业者,按规定扣分;对抄袭作业者,除给予批评教育外,以缺交作业论处。缺交作业达全学期作业量的二分之一以上者,或考勤无故旷课达1/3以上者(含1/3),取消其考试资格。 ③期末考核评定 期末考核采取闭卷考试集体阅卷的方式进行成绩评定。试题应出两套并附标

准答案;试题类型应多样化,每套试题一般不少于五种题型(如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判断并改正错误题、判断并说明理由题、简答题、计算题、证明题、论述题、分析题等);试题内容应具有较大覆盖面,应包括全学期的所有教学内容。如期中考试已考过部分章节内容,在期末考试时这部分内容所占比例可适当降低。试题要有代表性,客观性试题分值一般不超过50%。一般知识和理解水平的题占50-60%,应用、分析、综合题占40%-50%左右。 8、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二、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 《园林植物栽培学》是对园林植物的种植、养护与管理的科学。本课程是一门实用性、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以植物学、植物分类学、树木学、植物生理、生态学、土壤肥料学、气象学等学科为基础,是园林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 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和实践环节,使学生了解园林植物生态学习性、生物学特性,掌握园林(城市)植物栽植施工、养护管理(土壤、水肥以及整形修剪)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技能,为今后从事园林工程的设计施工、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及相关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 1、认识和了解园林树木生态学习性、生物学特性,并能灵活运用。 2、掌握园林树木栽植技术各环节要领及熟悉施工过程。 3、掌握园林树木土壤、水、肥管理,及其他养护管理。 4、了解主要类型的园林树木在特殊立地条件下的栽植,及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 5、掌握常见花卉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及栽培设施。 三、课程内容及安排 第一章绪论(2学时) 一、学习目的要求

土壤养分速测仪的测定方法

土壤养分速测仪的测定方法 仪器介绍: 土壤养分速测仪能检测土壤、植株、化学肥料、生物肥料等样品中的速效氮、速效磷、有效钾、有机质含量,植株中的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土壤酸碱度及土壤含盐量。具有北京时间显示功能,自动将检测样品的时间记录与保存。储存1000组数据(检测样品时间、地点、各类养分结果)等相关信息存储下来,数据可随时调出查看。 仪器名称:土壤养分速测仪 仪器型号:TPY-6A 功能特点: 1.能检测土壤、植株、化学肥料、生物肥料等样品中的速效氮、速效磷、有效钾、有机质含量,植株中的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土壤酸碱度及土壤含盐量。 2.具有北京时间显示功能,自动将检测样品的时间记录与保存。 3.储存1000组数据(检测样品时间、地点、各类养分结果)等相关信息存储下来,数据可随时调出查看。 4.内含73种作物的配肥软件,可按当地情况设定作物品种、作物产量、肥料品种,并自动计算出施肥量,仪器内置微型打印机可现场打印结果。打印内容包括:检测日期、样品编号,检测项目、样品含量、作物品种、肥料品种、施肥数量等相关信息。 5.具部带有充电电池可带到野外现场检测。 6.带背光大屏幕中文液晶显示,全程指导操作。 7.喷塑钢板外壳,坚固、耐用。 8.配置:养分仪一台(内置打印机),PH电极一只,电导一只电极,手提箱一只,试剂一套。

技术参数: 1、养分测量技术参数: (1)稳定性:A值(吸光度)三分钟内飘移小于0.003 (2)重复性:A值(吸光度)小于0.005 (3)线性误差:小于3.0% (4)灵敏度:红光≥4.5×10-5;蓝光≥3.17×10-3 (5)波长范围:红光620±4nm;蓝光440±4nm;绿光520±4nm (6)抗震性:合格 2、PH值(酸碱度)测量技术参数: (1)测试范围:1~14 (2)误差:±0.1 3、盐量测量技术参数: (1)测试范围:0.01%~1.00% (2)相对误差:±5% 4、本仪器所用电源: (1)交流市电:180V~240V、50赫兹 (2)直流电:18V、5W(本仪器自带) 土壤养分速测仪技术参数 1、养分测量技术参数: (1)稳定性:A值(吸光度)三分钟内飘移小于0.003; (2)重复性:A值(吸光度)小于0.005; (3)线性误差:小于3.0%。 (4)波长范围:红光620±4nm;蓝光440±4nm (5)灵敏度:红光≥4.5×10-5;蓝光≥3.17×10-3。 2、PH值(酸碱度)测量技术参数: (1)测试范围:1~14; (2)误差:±0.1; 3、盐量测量技术参数: (1)范围:?0~19.00ms/cm (2)精度:?±2% 4、温湿度、露点测试技术参数: 湿度范围:0~100%RH 温度范围:-50~150℃ 露点范围:-50~150℃ 5、光合有效辐射技术参数 (1)辐射范围:0~2,700μmolm-2s-1(400-700nm) (2)辐射精度:±1μmolm-2s-1 (3)分辨率:1μmolm-2s-1 配置要求:主机1台、温湿度露点传感器1只、光合有效辐传感器1只、土壤盐分传感器1只、PH电极1只、土壤测试试剂1套。 土壤养分速测仪测定方法 样品采集处理 为了能使测定的样品代表田间的养分状况,要求必须多点混合取样,切忌在田边、路边、沟边、粪堆旁或放化肥的地方等地点取样。取样的方法可采用对角

土壤肥料学总结肥料部分重点笔记

第六章植物营养概论 二、植物营养学的主要领域 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环境之间的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植物营养学与多个学科交叉,目前其主要领域包括如下: 1.植物矿质营养生理学 2.根际微生态系统中的物质环境及其调控 3.逆境植物营养生理学 4.作物产量生理学 5.植物营养生态学 6.植物矿质营养遗传学 7.植物土壤营养 8.肥料学与优化平衡施肥 三、植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 1.田间生物方法 1)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2)接近于生产条件 3)比较客观地反映农业实际 4)结果对生产更有实际的和直接的指导意义 5)其他试验结果在应用于生产以前,都应该通过田间试验的检验 2.模拟研究方法 通常叫盆栽试验或培养试验 特点:在人工严格的控制条件下,在特定的营养环境下对植物的营养问题进行研究。 优点:便于调控水、肥、气、热和光照等因素,有利于开展单因子的研究和开展在田间条件下难于举行的探索性试验。 -----结果都停留在理论阶段,只有通过田间试验进一步检验,才能应用于生产。 方法:土培、砂培和水培(溶液培养)等 3.植物根系和根际研究方法 根系:摄取、运输和储存营养物质以及合成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器官,是植物的地下生长部位。 根系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 主要领域有:根系生态学、根系生理学、根系解剖学 根际是受植物根系生理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理学特征上不同于原土体的特殊区域,是土壤-植物根-微生物三者相互作用的场所。根际研究在理论及生产实践上都有重大意义。 4.生物统计和生物数学的方法 在近代植物营养研究中,数理统计已成为指导试验设计、检验试验数据资料不可缺少的手段和方法。 优点:能正确对试验方法进行设计和研究试验误差出现的规律性,从而确定误差的估计方法,帮助试验者评定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能客观地认识试验资料,合理地判断试验结果,从而做出正确的科学结论。 近态: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数学模拟、数学模型 其它:p166-167 5.近代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和仪器分析方法

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20337 课程名称:牧草栽培学 英文名称:Forage crop cultivation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60 学分:3 适用对象:草业科学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其中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实验成绩、出勤记录和课堂提问。 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土壤肥料学、植物遗传育种学、植物生理学二、课程简介 《牧草栽培学》是草业科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本学科内容是研究牧草饲料作物的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途径,生长发育特性及其与环境条件和栽培条件的关系,土壤耕作、栽培措施和牧草特殊种植方法等农艺丰产技术,生产流程中各个环节的经营管理与降低成本和增产增效的关系,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及其他种类饲料作物种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特性和价值。其理论基础是牧草饲料作物生长发育特性及其对栽培条件反应的规律性和产量形成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尚需掌握植物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土壤学、植物营养与肥料学、农业气象学、杂草与病虫害防治学、牧草饲料作物遗传育种学、家畜饲养学、田间试验设计与数理统计分析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 Forage cultivation is a main part of grassland science. It is an application course that is to study the resource status and growth of forage crop, the relation between entironment and cultivation condition, the biology characteristic and the application importance of bird's-foot, gramineous grass, other feed species and variety, and fertility technology including soil tilth, cultivation technique, planting method and so on. Its theory elements is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 of forage crop, the reactive disciplinarian for cultivation condition, and the rule of yield form. Student need master theory and technique of botany, plant taxology, plant physiology, plant ecology, agrology,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agriculture aerography, forage and feed breeding, livestock thremmatology, statistics and so on.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牧草栽培学》是专为草业科学本科专业设立的一门核心专业课,是草业科学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本学科性质属于植物性生产范畴,为第一性生产,是种植业的一个

土壤养分测定方法

我国为与国际接轨,1996年国家将配方施肥改称为平衡配套施肥。平衡配套施肥是在施用农家肥、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的基础上,根据目标产量需肥量,土壤供肥能力,肥料效益,科学地搭配N,P,K肥及微肥,提出合理的施用时期,方法,达到高产,同时提高土壤肥力,是农业部“九五”期末“沃土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普及平衡施肥技术的关键是解决快速测定出不同土壤的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数据,掌握土壤供肥能力,以作为确定水稻施用肥料的种类、数量、施肥方法的重要依据。采用目前国内的土壤常规分析法测定土壤养分,尽管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再现性,精密度都好。但是,一是需要精密的仪器设备和大量的化学试剂,投资大;二是全过程分析的技术性强,须具有一定专业文化水平且经专门培训后,才能独立掌握;三是分析程序烦琐、费时,不能解决快速测定大批土样的问题。因此进行了土壤速测法的筛选与应用。 1 土壤有机质、速效钾、酸碱度速测方法的筛选 有机质、速效钾、酸碱度3个项目都有两种以上速测法,究竟哪一方法适宜?有机质有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和铬合碱溶比色法。速测法选用了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因为它具有操作简便,色阶色调变化明显,易于分辨,制作的标准色阶适用于各种土类的优点,而铬合碱溶比色法用EDTA浸提剂浸提不同土类时,腐殖的浸出量并不一致,而且浸出液的色调也有差别,因此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色阶来速测不同土类的有机质含量。遵义市有5个土类,贵州省有8个土类,按每个土类制作标准色阶很麻烦,再说贵州是山区,耕地土壤分散、零碎、土壤类型交错分布,速测土壤有机质之前须划分和判别出土壤类型,花工费时。 速效钾有四苯硼钠比浊法和亚硝酸钴比浊法两种,选用前者。因为,一是四苯硼钠与待测液中的钾离子在pH8的碱性介质中,形成溶解度极低(1.8×10-5mol/L)的四苯硼钾白色微细颗粒,溶解度极低。微细颗粒在液体中就获稳定,即浑浊度稳定,比浊测定结果就获稳定;二是四苯硼钾通常不受室温变化的影响,在不同季节的常温下均可进行测定。而亚硝酸钴钠法速测生成的亚硝酸钴钠钾溶解度大(2×10-3mol/L),是四苯硼钾溶解度的1 00倍多,其测定受室温变化的影响也大。 酸碱度混合指标剂比色法中有pH4~8,pH7~9,pH4~11等几种指示剂,据土壤酸碱度等级划分标准,pH<4.5为强酸性土壤,pH>8.5为强碱性土壤,因此选用了pH4.5~8. 5的混合指示剂,同时色阶、色调变化明显。 2 土壤速测比色卡制作 采用土壤养分速测比色法,制作成“土壤速测比色卡”,比色卡小册子中测定项目有含水量、酸碱度、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7个,将各项目的测定方法、操作步骤、结果计算、比色法测定项目的比色色阶、养分分级标准等内容编入比色卡小册子中,使用和携带都方便。 土壤含水量测定,采用酒精燃烧法。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 绪论 名词解释 土壤: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一层疏松多孔的物质,它具有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生产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土壤肥力:是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肥料:是指施用于土壤和植物地上部,能够改善植物营养条件的一切有机和无机物质。填空题 1.土壤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5种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物质生物水分空气) 2.土壤肥力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或________ 和________ 。(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潜在肥力) 3.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水肥气热)问答题 什么是土壤自然肥力、人工肥力?什么是有效肥力,什么是潜在肥力? 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肥力;人工肥力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经过人类生产活动而形成的土壤肥力,农业土壤的肥力就是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是指水、肥、气、热都能够发挥作用,满足当前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的能力;而潜在肥力则是指土壤中某些肥力因子,在当前条件下没有发挥作用,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发挥作用。 第二章 名词解释 粒级:大小、成分及性质基本相近的矿质土粒。 同晶替代:在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硅氧片和铝氧片中的硅和铝等离子常常被大小、性质相近的离子替代,导致电荷不平衡,但其晶体结构并不改变。 土壤质地:各种不同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在土壤质量中各粒级土粒的质量分数。 矿质化系数: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内(一般为一年)土壤中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的数量。 腐殖质化系数: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形成的腐殖物质数量。 土壤有机质:有机物质在以微生物为主体的作用下,形成一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多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一般包括部分半腐解的有机物质和全部的腐殖质。 土壤腐殖质:在以微生物为主导的作用下,土壤中多种芳环结构的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经多种缩合作用,重新合成一类性质更稳定、结构更复杂的高分子物质,包括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等。 填空题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