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事业:英国社会第三种力量

慈善事业:英国社会第三种力量
慈善事业:英国社会第三种力量

慈善事业:英国社会第三种力量

2008年01月02日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丹红沈飞昊

在英国各个市镇中心的大街小巷穿行,往往不经意就走进了街边的慈善商店,你买了中意的小玩意,便是做了件善事;打开电视,节目间穿插的慈善募捐广告一点不比“可口可乐”逊色;到超市买菜、去油站加油,收银台上总由各个慈善机构的收集罐,呼唤着人们手下留钱(零钱足矣);每个圣诞前夕,隔壁邻居老人都会手持教会的募捐证书,挨家挨户为流浪者收集免费的圣诞食品。

说起来,英国慈善事业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早在12、13世纪,英国就出现了500多家民间慈善机构。1601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慈善法》,确认了慈善组织的法律地位,规定了慈善组织的行为范畴。根据该法律,英国慈善组织具有公益性、慈善性和民间性,独立性(于国家政府外)、非营利性(资源仅用于其最终目标)、非政治性(避免不适当的政治活动)等特征。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巨变,促使慈善事业更加发展壮大。英国最有历史名望的一些慈善组织都是在这段时期内成立的,如:Barnado’s、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Children(国家防止虐童社团)、Salvation Army (救世军)等。据说当时伦敦一地的慈善经费就超过许多欧洲国家的政府收入。

历经400多年,慈善事业已成了英国公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政府、私人企业相平行、相独立又相辅相成的第三种社会力量。它早已突破了“慈善Charity”一词的文字面意义,延伸至社区社团、价值取向、理念信仰等更加广泛的领域。在英国创始的“乐施会Oxfam”在国际慈善组织中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它宣称要掀起“全球性反贫穷运动”,从教育、性别、艾滋病、人权等问题着手,通过研究项目、游说活动、特别战役(Campaigning)、培养世界公民意识等各种方式,让全世界关注并参与解决贫穷问题。目前它每年的经费约达53亿美元。“大不列颠红十字会”在救死扶伤、援助危机灾难之时,对推动国际人道法的实施贡献良多。“绿色和平Green Peace”更是一个将环境问题推上世界政治舞台的慈善组织。

截至2007年3月,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经登记的慈善组织有19万个,有60万名受薪专职人员,92万名自愿工作者,年度总经费400亿英镑。年度经费超过1000万英镑的慈善组织有200多家,年度经费100万到1000万英镑之间的2000多家,年度经费低于1万英镑的则超过10万家。英国慈善组织可以享受的三个主要好处是:收支一律免税;可向政府和各种基金申请资助;可合法向社会公众筹款。许多小型慈善组织实际上是基层自愿组织或社区性机构,它们的活动能力和社会影响力都很有限。还有一些慈善组织在我们看来甚至有点“搞笑”,如:为胖子们呼吁的“关注体重”慈善组织、“拯救狐狸”、“囚犯家属”基金等等。小型慈善组织多到数不胜数,为此,英国政府规定,自2007年起,凡年度经费低于5000英镑的慈善组织不再需要注册登记。

英国慈善组织可分作人道性(关注老、弱、病、残、孤、寡、灾难危机、教育、家庭等问题)、动物保护(关注猫、狗、老鹰、鹿、爬行动物等)、社团性(印度妇女、非洲穆斯林、二战退伍军人等)、专业性(皇家芭蕾舞、艺术节、癌症研究等)、环境保护(绿色和平、雨林保护、高原湿地保护等)、历史遗产等等种类。以区域划分,有国际性组织,也有全国性、地区性和社区性。英国的名人望族和大型企业都有参与公益事业的传统。有人以本名大姓成立慈善机构(如黛安娜基金会),有人则将钱财捐给某个慈善机构,也有人与慈善机构挂钩,抛头露面做慈善“秀”,博得美名。

英国慈善事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却未见失控乱象。这与政府严格的立法和监管密切相关。虽然英国慈善组织强调独立性,但它与政府的关系始终难解难分。首先,许多慈善机构是应政府的要求或鼓励而成立的。慈善组织通过与政府合作,或向政府申请资助,可能取得更好成效。“Compact”协定专为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关系而定,明确了双方的义务、权利和相互关系。第二,根据《慈善法》,英国政府专门有个非部委性的机构——慈善委员会,负责慈善组织的登记注册和监管,主管由内务大臣任命,通过内务大臣直接对国会负责。该委员会的使命是,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维护慈善机构名誉和《慈善法》的可信度,倡导良好行业准则,维护公众对慈善机构的信心。它不仅对慈善组织进行审核、注册,还有咨询指导、直接监管(审查年度经费1万英镑以上的慈善组织的财务报告)、抽样检查(年度经费1万以下的慈善组织不必呈上报表,只要准备随时检查)、公共监督等职责。

作为以基督教信仰为主的国家,英国人普遍对做善事、捐助,有一种传统信念和自觉意识。慈善活动主要依靠义工,也有聘用专职受薪人员,但比起私人企业,他们的薪金低微,但他们赢得了社会的尊敬和自身理念的实现。我曾有幸参与“Woking华人联谊会”的慈善事务。联谊会主席是毕业自香港基督教女校的王女士。在英国学习护理课程之后留了下来,成家立业。有感于华人在异国他乡生活的不易和无法排遣的乡愁,她毅然辞工,全心投入慈善事业,为华人会奉献了十几年生命和爱心。在她的带领下,华人会成功地注册为英国慈善组织及有限担保公司。为此,那些委员们还要接受慈善委员会地区代表的特别培训。三年前,东南亚海啸发生时,这个只有200多个家庭会员的地区性华人社团,赶排出一台中国歌舞和武术表演,筹得几千英镑,通过英国慈善委员会指派的渠道,转给了灾区。

英国慈善组织不仅仅依靠他人捐款,也通过企业经营方式取得经费。前面提及的慈善商店就是其中的一种。这些由各个不同慈善机构开设的慈善商店(Charity Shop)已经是英国市井生活的一部分。据说它们的房租优惠甚至免费,员工是自愿人员,货源大部分来自百姓捐赠。一个小玩意或一件衣服从几十便士到几个英镑不等。许多英国人喜欢到这样地方寻“宝”——没准会找到一些物美价廉的古董或希奇之物呢!对低收入家庭来说,慈善店更是一个经济实惠的生活渠道。

关于当前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状况

关于当前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状况 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弥补国家各项政策的缺漏,还具备维系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减少社会冲突,提升公众社会责任与公德等多方面的功能。为了了解我国当前慈善事业发展状况,让社会公益慈善组织发挥更大功用,并提供政府福利政策的依据,造福大众。我们分别向广大社会公民和部分公益慈善机构捐助人和慈善组织进行调查活动,请您奉献宝贵的时间,认真填写第一部份: 公益慈善机构捐助人意见调查问卷 就下列捐款动机而言,您是否也有相同看法? 非常同意 同意 没意见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能捐款帮助别人,证明自己小有成就□□□□□ ()过去曾受帮助,如今出自感恩与回馈心来捐助□□□□□ ()捐款助人能得到心灵上的平静与喜悦□□□□□ ()基于宗教慈悲济世的精神而助人□□□□□ ()自己或亲友曾遭逢类似苦难,故感同身受□□□□□ ()捐助行善本来就是自己的职业□□□□□ ()因为自己经济宽裕,故捐款帮助别人是应该的□□□□□ ()捐款可以得到社会的赞赏□□□□□ ()捐款收据可以抵税□□□□□ ()不好意思拒绝募款人的请求□□□□□ ()周遭朋友都捐,自己只好多少也捐一些□□□□□ ()捐款是为了行善积德□□□□□ ()我现在帮助别人,是希望以后也会有人帮我□□□□□ 下列有关公益慈善机构劝募讯息来源的重要性,您的看法如何? 非常重要 重要 一般 不重要 非常不重要 ()报纸□□□□□ ()电视□□□□□ ()广播□□□□□ ()街头海报□□□□□ ()信函或电话访谈□□□□□ ()慈善团体的刊物□□□□□ ()杂志报导□□□□□ ()举办慈善公益活动□□□□□ ()文件背面印刷广告(如统一发票,机场登机卡.) □□□□□ ()计算机网络□□□□□ ()亲友口耳相传□□□□□

慈善事业发展指导

《上海市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解读 慈善事业是社会广泛参与、慈善组织运作、由慈善募捐和项目实施等组成的慈善活动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几年,上海要大力倡导“人人可慈善、人人做慈善”的理念,增强全社会参与慈善事业的责任感,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慈善、支持慈善、参与慈善的良好氛围。今年年初,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 ■未来3-5年主要目标纲要提出,今后3-5年内,广大市民以及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慈善意识显著增强,慈善理念深入人心,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基本形成;慈善组织发展迅速,公益性慈善机构能力建设和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专业化程度和公信度有较大提高;慈善活动经常开展,社会募捐总量显著增加,志愿服务深入推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慈善品牌项目以及有影响力的慈善人物不断涌现;慈善政策法规基本健全,慈善事业步入规范、健康、持续发展轨道。 ■培育多种类型慈善组织纲要提出,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培育发展各类慈善组织,逐步形成互相协作、分工明确、依托社区的慈善组织发展格局。探索发展专门从事社会募捐的慈善组织,加快发展实施服务项目的慈善组织,积极发展为其他慈善组织提供服务的支持性、中介型慈善组织。鼓励慈善组织扎根基层,为社会群众提供便捷的服务。 ■吸引民间资本开展慈善活动纲要提出,制定行业规则和行业标准,开展行业评估,加强行业监督。健全慈善行业自律、互律、他律机制,积极推进建立完善的慈善事业筹资机制、运营管理机制、动员激励机制和监督反馈机制,提高募捐活动的社会公信力。立法规范募捐和捐助行为,降低慈善机构准入门槛,吸引民间资本开展慈善活动。探索建立慈善组织联合体,使之成为连接政府、慈善组织、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在制定慈善组织行业规范、培训民间慈善组织成员、协调资金支持、监督救助项目实施等方面履行管理、服务、协调职能。 ■加快推进慈善事业法治进程纲要提出,切实贯彻执行《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总结上海志愿服务发展经验,鼓励广大市民投身志愿服务,培育发展本市志愿者组织,保护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合法权益,加大政府对志愿服务的扶持力度,推进上海志愿服务发展。加快《上海慈善募捐条例》的立法调研进程,总结上海慈善募捐发展经验,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社会募捐,保护慈善捐赠者合法权益,规范面向公众的社会募捐,加强募捐款物使用的监督,开展慈善募捐的绩效评估,推进上海慈善募捐事业发展。

热心公益美德少年事迹材料

热心公益美德少年事迹材料 导读:热心公益美德少年事迹材料【篇一】 中牟县城东路小学第二届“美德少年”评选活动经过宣传发动、班级推荐、材料评审、队员投票几个环节,最终评选出十名“美德少年”。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哦! 张xx是五四中队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她是个贪婪的索求者。她不但努力学习教科书上的知识,课余时间还广泛涉猎,不断丰富、充实自己。她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爱思考、爱发问。正是因为这种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善思好问的精神,使她不但具备了广博的知识基础,还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在学校的历次考试中,她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被评为“好学生”、“学习标兵”等。 张羽涵同学是在热爱学习中不断塑造日益丰满的自我,不断地进取、完善自己,创造更美好的明天的美德少年。 李xx,五一中队优秀队员。老师的言传身教,父母的悉心熏陶,在她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一粒粒健康向上的`种子,使她一天天茁壮成长 成一名品学兼优的小学生。在家里,她是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独立自强的好孩子;在学校,她是位勤奋学习,心系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优秀少先队员;在社会,她是位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公 益活动的好少年。 在社会,她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公益活动。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六年来我获得了“学习标兵”“尊师孝敬星”“全面发展星”等几十项荣誉.学习、生活、成长的路是艰辛而漫长的,但她懂得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她正用自己的正直和善良为歌,热心和宽容为曲,弹奏暖人心扉的歌;她正用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为笔,进取和奋发为墨,书写充满希望的画;她用爱心、恒心、信心、诚心托起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热心公益美德少年事迹材料【篇二】 男,8岁,是明光市工人子弟小学二年级学生。老师的言传身教,父母的悉心熏陶,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一粒粒健康向上的种子,使他一天天茁壮成长成一名品学兼优的小学生。他从小不但乐于助人、关心集体,而且勤奋好学、成绩优秀,同时还有一颗感恩的心。在老师眼里,他是一名自尊自强和富有理想的少年;在同学眼里,他是个乐于助人、好学上进的好伙伴;在父母眼里,他是个尊老爱幼的孩子;在邻居口中,他是个诚实守信、热心公益的小公民。 1他是家里的“小大人” 在家长的心目中,他懂事孝顺,尊老爱幼,乖巧可爱。在每天的日程计划里,他都会列上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打扫卫生、整理自己的玩具是他和妈妈周末的必修课;自己的事情自己独立完成,今天的事今天做好,是他对自己的一贯要求;对待邻里,他文明礼貌,与人为善,深得邻里喜爱。 他关注亲人的冷暖,让亲情其乐融融,给即将下班的父母准备好

谁在阻碍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关于“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讨论

谁在阻碍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关于“中国慈善事业发 展”的讨论 《中国社会报》 2009年11月26日 编者按: 2009年10月30日,“中国NGO互动网”就“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进行在线交流。在谈到中国慈善慈善事业发展存在哪些严重问题时候,有学者直言:“中国慈善会严重影响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这一发言一经出现,立刻引起网民和慈善工作者的关注,并对实际工作发生了影响,中国NGO互动网的点击率也迅猛攀升。编辑部认为,我国慈善事业正处在一个发展的关键阶段,通过对有关问题的讨论,既有利于澄清我国慈善发展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也是对人们进行一次有关慈善观念、意识的再普及与再宣传,必将有利于我国慈善事业的正常、健康发展。为此,本报今天就此问题邀请了部分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展开讨论。广大读者和各界专家学者、慈善工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有什么话要说,请您将文章直接发给编辑部,我们将陆续刊登。 慈善会的转型与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邓国胜(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客观地说,历史上,自1994年中华慈善总会成立以来,慈善会系统在宣传慈善理念、募集社会资金积极参与扶贫济困、救灾等方面,功不可抹,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民慈善意识的不断增强,民间自发的慈善组织迅速兴起,大多数地方的慈善会未能及时转型,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其消极因素日益突显。 早期,大多数地方的慈善会都是由各地民政部门发起成立,很多慈善会都属于民政部门的一个处室或科室。应该说,政府的初衷是好的。由于当时民间自身的慈善意识与能力都不具备,为了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也需要政府部门积极介入与推动。但是,政府介入慈善,需要清醒认识到自身的角色与定位。毕竟慈善是民间的行为,“政府

公益事业的热心人

公益事业的热心人 ——记陇南青年志愿者协会常务理事长李红新 李红新,男,现年40岁,大专学历,工程师。2000年8月,为实现陇南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他惠眼识途投资创办陇南宏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公司主要经营广告宣传和文化娱乐。几年来,在他的带领下,陇南宏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立足陇南,服务社会,竭力为客户打造个性独特、具有市场影响力和扩张力的广告品牌形象,积极支持和配合当地政府开展社会公益事业广告宣传,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当地政府的一致好评,公司的规模和业务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成为陇南广告行业实力较强的企业。多次获得省、市多项奖励和荣誉, 2001年至2003年连续三年被省、市工商管理局评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和“甘肃优秀企业”称号,2004年被甘肃省广告协会授予2002年—2003年“广告行业文明单位”,2005年被甘肃省精神文明办公室、甘肃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甘肃省公益广告活动“先进个人”,2008年被共青团甘肃省委评为:“抗震救灾优秀青年”,陇南第三届“优秀青年”,2010入选中国好人榜、“感动陇南”十大新闻人物。 李红新常说:“做公益事业,是一生的事情。”他常想,自己作为一名志愿者,在作好协会的同时能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为社会作一些公益事业,也是自己对社会的一份回报和贡献。几年来,他始终积极配合地方政府、结合社会热点开展环保、城市建设、卫生等方面的公益宣传。他在承担陇南移动、陇南电信路牌广告发布过程中建议由该公司提供30%的广告位进行公益广告宣传,由他的公司在价格上给予优惠。广告发布后得到了公众的好评,通过大胆的尝试,更加增强了他搞好公益广告的信心,先后在多次承担较大的广告业务中,都成功地运作了公益广告宣传;尤其是在策划、承办“陇南第五届运动会”广告期间,结合商业广告的运作做了大量的公益宣传。 2002年秋季,他得到了一个信息:武都县政府为确保城区交通安全,拟将城区街道公路的车行道和人行道隔离,但由于缺少资金而搁浅。凭着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他感到这是难得的商机,也是为社会作公益广告很好的平台,于是,他找到有关部门毛遂自荐,反复推介自己的设想:由宏新广告公司负责寻找赞助单位,制作宣传赞助单位和公益广告的宣传牌作为街道隔离栏。这一想法得到了有关部门支持,他便马不停蹄地四处拉赞助、筹划运作,完成了整个项目的制作、设置任务(这次运作筹措赞助资金14.3万元,其中:公益广告部分占到总资金的25%),既实现了车行道和人行道的隔离,解决了交通安全问题,又布置了大量的公益广告,还美化了市容市貌,这一举措令同行们刮目相看。 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使人们不知所措,他便带领职工配合卫生部门,查找资料,自筹资金0.6万元,制作抗击非典的公益广告,为稳定社会,抗击非典的伟大战役增砖添瓦。同年又与武都消防大队联合并投资1.2万元在居民社区设立了,以“预防火灾、人人有责”为主题的公益广告。 李红新同志时刻关心公益事业,念念不望公益宣传。有一次,他在接送自己的孩子上学时,目睹了一场交通事故,回家后思来想去,为了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结合自己开拓的交通设施业务之长,设计《中小学校道路口交通安全提示标志》图稿和方案,走访有关交通管理部门,协调设置标志标牌事宜,由于经费紧张他又多方奔走寻找赞助单位筹措资金3.6万元,解决中小学校道路口交通安全管理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心愿终于实现了。同年又免费为康县、文县

英国学前教育发展简史

英国的学前教育发展简史 在封建社会里,英国没有专门的幼教机构,受教育的只限于封建统治阶级,而且完全是家庭教育。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发生革命后,随着大机器生产的产生与发展,英国的早期教育也应运而生。1800年,英国出现了私立儿童保育机构,由年长的妇女担任教师,称为“保姆”,它是英国早期教育的雏形。 19世纪初期,英国才有了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发起人是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 ,1771---1858年),他于1816年在新拉纳克正式创办了英国第一所幼儿学校,专为工人阶级子女(1—6岁的儿童)提供教育,以培养善良的性格。学校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和游戏场。儿童的许多时间都是在户外度过的。欧文认为培养儿童为社会服务的精神非常重要。在幼儿学校中教师和儿童经常进行关于自然、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谈话。欧文反对在幼儿学校里用当时的教科书来教儿童,因为这些教科书里充满了宗教思想,对儿童是没有益处的。幼儿学校的教师由工厂里年轻的工人担任,欧文认为虽然他们没有教育学的素养,但都能关心和爱护儿童。1818年,欧文亲自去瑞士,参观了裴斯泰洛齐和费伦伯格的教育实践。回来之后,他便提倡“新法”,在校内装备玩具、图画、模型、地图和安全卫生的动植物等设施,并注重体育活动。1818年,兰斯登侯爵及布鲁姆勋爵等英国上流社会人士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开办了第二所幼儿学校,并邀请欧文幼儿学校教师布坎南担任校长。1820年,怀尔德斯平夫妇又在斯平脱场开办了第三所幼儿学校。后来幼儿学校被纳入英国学制系统之内。1824年,英国“幼儿教育协会”成立,进一步推动了幼儿学校的发展。 产业革命前,英国政府对幼儿教育不管不问,认为幼儿教育是一种纯慈善事业。所以,英国的学前教育在起步阶段发展并不快。英国自1833年开始实行从国库拨款的教育补助政策。1840年后,幼儿学校开始从这项政策受益。但同时,英国政府对幼儿学校的设施、设备以及教育内容和方法加强了控制。 19世纪50年代,福禄贝尔幼儿园开始在英国发芽、生根。60年代后,英国的福禄贝尔幼儿园因受政府政策的影响一度受阻。70年代后方踏上坦途,此外,自引进福禄贝尔幼儿园后,英国的幼儿教育出现两种制度并存局面:一种是幼儿学校及收容幼儿的小学,仍以贫民和工人的子女为对象;另一种则是幼儿园,以中上层阶级的子女为对象。但在19世纪,英国也出现了少量招收工人子女的慈善性质的免费幼儿园。第一所免费幼儿园由马瑟爵士(Sir William Mather)于1873年在工业城市曼彻斯特开办。同时,英国传统的幼儿学校也逐渐受到福禄贝尔运动的影响。 1870年,英国颁布了《初等教育法》。由学区设置办学委员会,就地筹款,举办学校,补充私立学校之不足。从此,英国有了与私立学校并驾齐驱的地方公立学校。80年代又颁布并落实了义务教育的规定,确定了儿童从5岁开始进行初等义务教育的规定,英国的幼儿学校被纳入这一系统。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蒙台梭利的自由主义教育思想对英国的学前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英国的保育学校和幼儿学校都受其影响很大。1907年,蒙台梭利的“幼儿之家”在罗马成立后,英国也办起了一些蒙台梭利式的“幼儿之家”和幼儿师范学校。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英国幼儿教育的发展以保育学校(nursery school)的创立、发展和幼儿教育方法的改革为主要内容。幼儿园被纳入保育学校系统。英国

慈善事业发展思路展望

慈善事业发展思路展望 历经十余年努力,我国慈善事业的首部法律将走上前台。 慈善法将是今后我国慈善事业的“定盘星”,必将对慈善公益事业带来深刻影响。 我省慈善事业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据了解,目前,全省基金会数量已达115个,慈善总会155个,社会捐赠接收站、慈善超市434个。慈善募捐方式不断创新,2015年全省慈善会系统募捐款物总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以慈善项目为主要载体的慈善活动日趋活跃,鹤壁、荥阳等地开展全民慈善活动受到了国家民政部、中华慈善总会充分肯定,我省先后获得中华慈善奖21项。 那么,慈善法出台后我省慈善公益事业将会发生哪些变化?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我省众多慈善公益人士,看他们如何解读。 带来发展机遇,也带来挑战 河南省慈善总会作为我省慈善界的“老大哥”,可以说是我省慈善事业的开拓者。以2001年河南省慈善总会成立为标年发展历程。16志,我省现代慈善事业已走过.省慈善总会秘书长刘高贵认为,慈善法对慈善组织和慈

善活动进行全面规范,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引领、法律推动和法治保障。 “慈善法颁布实施后,既给我们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刘高贵对此解释说,我省慈善事业将加快转型升级,拓展慈善事业发展空间和活力,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慈善、支持慈善的热情,促进营造和谐有序、活力迸发的慈善生态链,推动我省慈善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向更广领域延伸。 另一方面,各类慈善组织将大量涌现,慈善组织之间的资源竞争必然加剧,在社会选择机制下,捐赠者对慈善组织的要求将越来越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募捐和救助水平等,时刻面临社会公众的考验。 “尽早实现向枢纽型慈善组织的转身。”刘高贵提出了省慈善总会下一步发展目标。他说,随着慈善法颁布实施,慈善事业外部条件和发展环境都将发生变化,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在进一步做好省总会本级募捐救助工作的同时,通过开展全省慈善会系统联动救助、实施公益伙伴计划、举办慈善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形式,积极发挥领头羊作用,引导、推动全省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刘高贵还透露,他们正以民非形式筹建河南慈善信息中心,并积极争取省民政厅授权,收集和发布全省慈善信息,努力打造河南的透明慈善。

优秀党员热心公益事业材料

担起责任,活出精彩 ——优秀党员张小侠热心公益先进事迹 是春雨让希望的春笋冒出新芽,是关爱让心灵的沙漠绽放光彩。而我愿为渭南的大地上建一座残疾孩子的家园,让聋哑孩子走出无声的世界听到动人的天籁,为困境中的生命提供救助,为公益事业的丰碑不断努力! 我叫张小侠,今年41岁,汉族,渭南市临渭区人,1994年起从事特教工作,1996年创办临渭区特殊教育学校。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2008年被授予陕西省首届“百名优秀母亲”荣誉称号;2012年被临渭区评为“十大道德楷模”,2013年被渭南市评为“最美女性”,近年又连获“全国三八红旗手”“陕西省道德模范”称号,我的事迹先后得到了多家闻媒体的报导。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进入一所聋哑学校,做了一位特教老师。在原学校停办之后,一群聋哑孩子失去了依靠。大家都知道聋哑孩子在社会上生存有多么艰难,都能想象他们所受到的别白眼,也能想见他们的父母为给孩子治病所花的大把的血汗钱,许多残疾孩子家庭的贫困越来越严重。每当想到这些,我内心就无法平静。为了让聋哑孩子与正常孩子一样受到教育,将来自食其力,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我带着他们租房上课。很多聋哑孩子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甚至连生活费也交不起,我就让他们免费上学。我贴上了家里的一切,公公的退休金花了进去,家里的粮食也被学校吃光了。学校不赚钱,交不起昂贵的房租,今天被撵到这儿,明天又不知道会被撵到哪儿,但是无论怎么艰难,看到孩子和家长信任的目光,我逼着自己咬呀坚持!我一心为残疾孩子的举动,感动了社会各界,在学生家长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1997年4月,我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且负债几万元,办起了渭南唯一的一所集弱智、聋哑教育为一体的特殊教育学校——临渭区曙光特教学校,开始“用生命托起希望的曙光”。 聋哑孩子娟娟身体病弱,吞咽能力差,生活不能自理,走了很多医院都无法医治,来学校时大家怕养不活她而不愿意收留,我收下了她。白天背着抱着,晚上搂着睡觉,给她洗衣服喂饭,教她发音,孩子慢慢健康起来了,还学了文化知识,是我的腰腿却一天天巨烈地疼起来;永亮家穷上不起学,事情在《三秦都市报》上登载后,我又把他接到学校义务照顾;流浪老人孤苦无依,我把老人带回学校,管吃管住;聋哑人迷路了,我带回学校,第二天又蹬了三轮拉着他去车站

中国慈善事业与美国的比较

理念的不同 巴菲特:我为什么捐掉99%的财富 2010年08月31日08:21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2006年,我曾作出承诺,逐渐将我持有的所有伯克希尔·哈撒韦股票捐赠给慈善基金。这个决定让我再开心不过。 现在,盖茨夫妇和我正在要求几百位美国富豪至少为慈善事业捐出50%的个人财富,所以我还是重新解释我的意图及其背后考量为宜。 首先,我承诺,在我有生之年或大去之际,我将把至少99%的个人财富捐献给慈善事业。以美元衡量的话,这笔钱诚然可观,但从相对价值角度出发,每天都有许多人向他人赠予更多。 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常常为教会、学校和其他机构作贡献,从而放弃了原本可以用来惠及自己家庭的物质财富。他们对贫乞者的接济和给联合之路劝募协会的捐款,意味着放弃看电影、去餐厅就餐或其他个人享乐。相形之下,我的家人和我兑现捐赠99%财富的承诺则不需以牺牲需要或想要的东西为代价。 更何况,这一捐赠也不会让我放弃最珍贵的资产,即“时间”。有许多人,其中也包括我的三个子女,都为帮助他人奉献了大量时间与才华。这种赠予往往远比金钱更有价值。对一个在困境中挣扎的孩子来说,从一个充满爱心的良师益友处获得培育,远比得到一张支票更珍贵。我的姐姐桃乐丝每天都对一些人施以援手,我在这方面则做得很少。 而我所能做的,就是拿出一大堆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凭证,这些“提款存单”变现之后可以换成各种资源,从而让那些没能抽中人生上上签的人获得些许补偿。 目前为止,我已经捐赠了20%的个人股票(包括来自我过世的妻子苏珊·巴菲特的股票)。剩下的股票,我会每年捐出4%。在资产清算后最迟10年,我希望我所拥有的伯克希尔股票能够悉数投入慈善事业。这些钱将不会用做长期性捐赠基金,我希望它们能用来解决人们的眼前需求。 拥有某些东西,确实能让我的生活更有滋味,但拥有过多反让我吃不消。我想有一架昂贵的私人飞机,但若拥有好几处房产,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很多时候,拥有越多财富,越会沦为财富的奴隶。我最珍视的财富,除却健康,还有那些幽默有趣、个性多彩、长久相伴的朋友们。 在这个国度,那些在战场上挽救他人生命者会被授予勋章,好老师会被回报以学生家长的感谢信,而那些能够发现公司股票错误定价的投资者,则会被飨以数亿资财。一言以蔽之,命运的安排反复无常,无人能确定谁会抽到上上签。

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慈善事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慈善事业可以有效弥补政府社会保障之不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但由于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比较晚,加上人们的慈善意识淡薄,政府在慈善事业中的不合理定位以及慈善组织力量的弱小,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比较缓慢。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慈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规范慈善事业发展的综合性的《慈善法》或《慈善事业促进法》等基本法律。慈善公益组织制度、财务制度以及机构的活动领域、募捐款项、救助项目开发等方面都缺乏相应的法规依据。即使已经颁布的涉及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也比较零散笼统且难以得到落实。事实上,不完善的管理慈善事业的法律法规已成为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桎梏。 二是慈善组织行政性倾向严重。慈善组织是在行政需求下建立的。改革开放后经济改革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转型,导致社会各种矛盾突现,而有限的财政无法为所有社会成员缓解社会风险,这时政府不得不寻求第三部门的帮助。而当时社会力量比较弱小,社会组织不够发达,当时几乎没有慈善组织。政府只能从内部分化出慈善组织,以便以合法的手段获取慈善资源。我国大部分慈善组织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种半官方的组织。因而,我国慈善组织受到政府严格的控制。在登记管理上,实行“分级登记,双重管理”制度,抬高了慈善组织的“准入门槛”,限制了慈善组织的活动范围和领域。在慈善组织运作过程中,慈善组织接受政府的财政拨款和人事任免,慈善组织的大部分领导是政府部门的离退休干部,极容易造成组织的官僚化,效率低下。 三是慈善组织公信力较低。我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是很低的,中国社会并不缺少善心,缺少的是对公益组织的信心,这是国际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对中国公益事业做出的评价。我国慈善机构的决策权往往集中在几个领导手中,缺乏必要的内部监督机制,慈善机构理事会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应有的决策作用。这就造成了慈善机构有时候会做出一些违背慈善机构章程宗旨,捐赠人意愿的错误决定。慈善基金会的半官方化及我国慈善事业的公示和监督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造成部分慈善机构缺少必要的行业自律、监督和审计,没有募捐和执行的专业分工,善款使用上随意性大,甚至出现侵占、挪用、贪污捐赠款物的行为,使得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和效率经常被质疑。 二、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慈善立法。我国现在涉及慈善方面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等三部法规。慈善机构的认定、注册、管理、监督,公益事业的产权、融投资、转让等实际已经发生的问题,都没有法律可以参照。立法机关应颁布相关的法律,使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有法可依。因此建议政府尽快制定《慈善事业条例》,从法制上规范慈善事业的性质、地位和原则。 二是建立健全各类慈善组织。现阶段,我国要着重培育劝募市场,强力推进募捐活动,逐渐实现募捐机构与实施机构和协调机构并存的格局。在慈善组织形式上,目前,中国慈善事业的参与主体主要可分为专门的慈善机构如中华慈善总会和南京爱德基金会等; 国际性的人道主义组织如从事人道主义救助事业的红十字会;其他参与慈善活动的非营利性公益社会团体等。慈善组织的官办性再加上慈善组织建立时的非竞争性,导致慈善组织的低效率。因此,要实现慈善事业的社会化,就必须推进慈善组织的民营化,实现以独立的民营慈善团体为主体,辅之以附属于某些官方机构、半官方机构、基金会、企业或其他社会团体

奉献公益事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用爱心托起希望 ——记公益事业先进个人典型材料 XXX是八连的一名普通职工,今年41岁,中专文化,工商联会委员,带头服务群众,热心于公益事业。她始终坚持在处理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向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学习,将从先进人物身上学习来的精神品质转化为自己内在的精神品质,其中一个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群众、奉献群众。 一、不断学习,用知识服务群众 服务群众要讲方法,要知道怎么服务,而掌握好方法的途径就是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素养。自2002年以来,我始终把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作为挑战自我的目标,不断自我加压。一是坚持政治理论学习。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帮助群众了解一些利民惠民的好政策,并努力为群众谋取福利。在了解到国家实施33项民生工程之后,对照其中的低保和五保等项目,我及时帮助村里的困难户申请。二是坚持学习文化知识,不断提高工作水平。经常学习妇联的有关文件,学习《妇女基本权益保障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书籍。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向群众普及一些基本的妇女儿童群益保护,从而给村里少数权益遭到侵害的妇女和儿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我要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帮助那些困难的群众,虽说我的知识有限,但我会不断努力学习,增强自己帮助群众的本领。 二、扶困助贫,给困难群众带来生活的希望

自2002年以来,长期工作在计生战线上的我,免不了要经常走组串户,也因此对河套村的民情了解得相当透彻,正是对他们了解和熟悉,我才更能体会到一些困难群众的难处,特别是一些低保户和困难户的生活问题。只要群众有困难找到我,我就会全力以赴去帮助他们。在河套村我先后帮助了20户困难群众,并给予中庄组丁为金一家长期帮助。 河套村中庄组丁为金一户人家的生活相当困难,丁为金本人双目失明,虽说生活上能够基本自理,可是根本没有能力挣钱养家;妻子胡国荣患有慢性病,口齿不清;他们唯一的孩子患有精神病。他们一家三口常年居住在一座破旧的茅草房里,天气好还可以勉强凑合着住,可遇到刮风下雨,情况就不容乐观了。由于丁为金本人没有足够的积蓄翻盖新房,完全靠我自己一个人资助他们也不现实,我只能东奔西跑帮他们寻找合适的居住地。经过几番周折,我打听到顺河镇敬老院还有空房可以入住,但由于丁为金一户并没有达到入住条件,相关方不同意他们入住。我心想条件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能够让人们亲眼见到他们一家的困难情况,相关方肯定会同意的。于是我把丁为金一家的情况说给村里和镇里听,并让他们到他家看看,终于他们同意让丁为金一家入住,但是只是暂时的。今年镇里抓民生工程搞“危房改造”,我了解到这一政策后,立即去找丁为金,向他说明这一政策的好处,他高兴地说他要算一户,翻盖了新房,以后就有自己的家了。住房算是有了着落,可是一家三口的生活问题仍然让人揪心,于是我带头向他家捐款500元,我知道我的这点钱只是杯水车薪,可至少是我的一份心意,令我高兴的是,看到我带头捐钱,村民们也自发地纷纷向这一家捐款。

英国慈善法律制度对我国慈善立法的启示

英国慈善法律制度对我国慈善立法的启示 刘坤 摘要:尽快完善慈善事业法,规范慈善活动,保障和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是法学界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对慈善事业进行立法的国家,也是慈善法律体系较为完善的国家。英国最新的2006年《慈善法》中关于慈善组织形式,善款的筹集与运用以及慈善事业的监管制度等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与研究。 关键词:慈善事业;慈善信托;慈善法人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作者简介] 刘坤,女,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指导教师] 许洪臣,男,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经济法、商法。 一、英国的慈善立法及主要制度 民间慈善活动在英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2-13世纪,英国就形成了开办慈善事业与互助的传统,但当时,受教会势力的影响,慈善事业主要掌控在教会手中,慈善组织的雏形主要表现为由宗教团体兴办的慈善基金会的形式。1601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关民间公益组织的法规《慈善用途法》,该法不仅是英国整个慈善法体系的生长原点,也是公共权力首次介入民间公益性事业的标志。[1]它的出台确立了政府对慈善基金会的管理权,同时宣告了现代慈善事业的开端。这项法规对于英国民间公益事业和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被认为是英国慈善基金的大宪章,在其导言中列举的慈善目的和种类,迄今仍适用于慈善判例中。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慈善用途法》的条款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它们并未被完全抛弃,其基本精神在英国仍被遵循。 伴随英国工业化的进程,18世纪以后公益慈善性的非营利组织数目不断上升,公益的活动领域不断扩展,涉及到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如宗教慈善,扶贫救济,卫生健康,社会及社区福利,教育援助,环境保护和生态改善,历史文化艺术遗产的保护,动物保护及福利,业余体育运动,促进人权与和解,针对无家可归者提供住处,科学研究及普及等。为适应慈善事业的不但发展的需求,英国政府工业革命之后在慈善事业方面陆续出台了多部法律,主要包括以下几部:1853年《慈善信托法》,1872年《慈善受托人社团法》,1888年《永久营业和慈善促进法》,1958年《休养慈善组织法》,《1960年慈善法》(英国政府于1987年、1993年与2006年对该法进行了修订)。现在英国施行的是2006年的《慈善法》、2005年《慈善和信托投资法(苏格兰)》以及2008年《慈善法(北

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与方向

分有利于慈善事业的发展。上述政治、经济、社会因素的重大变化,均表明我国慈善事业的大发展是完全可能的。 然而,慈善意识的淡薄、慈善法制的欠缺、慈善机制的幼稚,又构成了阻滞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重大障碍。我国慈善事业确实有了获得真正大发展的迹象,但这种迹象要转变为现实并非易事,需要尽快培养并强化国人的现代慈善意识、健全慈善法制和促使慈善机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三大问题解决不好,中国的慈善事业就难以获得真正的大发展。 慈善意识与慈善事业的大发展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是与人们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没有强烈的主观意愿不可能有积极主动的行动。因此,发展慈善事业须先培养并弘扬现代慈善意识。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是一个乐善好施的民族。但如果真要仔细分析一下,却发现这种流行的说法并不完全准确,也不十分真实。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奉行得是典型的由内及外的圆心定理,它以亲亲为起点,也多是以亲亲为终点。在大多数情形下,中国人的仁爱与慈善通常限于家族内部或亲近之人,虽然也有帮助非亲非故者的诸多事例,但总是遵循着由亲及疏、由近及远的潜规则,确实缺乏西方社会那种无论亲疏与远近均推崇爱人如己的博爱理念。这样,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中国人觉得前人栽树是为了后人乘凉;升官发财是为了光宗耀祖,更是为了荫及子孙;才能理解为什么一些人致富后并不急于帮助他人,而是要先造好未出生的孙子的坟墓;才能理解中国富人们为什么那么害怕政府开征遗产税;也才能理解中国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为什么让人觉得并不那么仁慈。现在不是夸耀所谓乐善好施的民族传统的时候,而是需要立足现实并理性思考慈善事业发展的路径与方案。这当然不是说中国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因为中国人的亲亲文化传统中,亦确实同时并存着推己及人的慈悲与怜悯意识,并确实有相应的助人与互助行动。 讲这么一个似乎有损我们老祖宗颜面或者中华传统文化光彩的观点,大家很不喜欢,但发展中国的慈善事业确实需要对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有清醒的认识。把培养国民的现代慈善意识作为发展慈善事业的重大的、基础性的工程来实施。 如何培养国民的现代慈善意识,需要重点做好以下五点: 首先,需要确立现代慈善意识。现代慈善意识不再是中国传统慈善活动中体现出来的那种恩赐、怜悯观念,而是可以用平等、互助、博爱、共享这几个词来概括的理念。现代慈善事业尤其强调平等、博爱,只有人格平等才是互助长久的条件,只有真正博爱才是共享财富的可靠基石。 其次,需要确立符合现代文明与社会公正的财富观。美国慈善之父卡内基曾强烈抨击那些认为自己有权利 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与方向 郑功成 众所周知,中国现在的慈善事业与 历史上的慈善活动并无直接的关联。在 经历了漫长的冬天后,中国的慈善事业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于上个世纪90 年代开始苏醒过来,并终于在跨入本世 纪后有了真正获得大发展的迹象。 说中国的慈善事业大发展,是基 于这个时代的背景而言的。在国际上, 近年来由美国富豪们推动的自上个世 纪20年代第一波慈善浪潮之后的第二 波国际慈善浪潮正在向全球扩展:拉 美在响应,欧洲亦开始有相应的行动, 我国香港首富李嘉诚先生亦在呼应。 而在国内,十多年前的主张已经被国 家付诸实施,如国家已将慈善事业正 式纳入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开始 大张旗鼓地举办慈善论坛并褒奖慈善 典范,这不仅意味着对慈善事业的政 治樊篱已经荡然无存,而且表明了政 治因素已经由上个时代的限制因素彻 底转换成了慈善事业发展的推进因素。 当国民经济创造27年高速增长的奇迹 并仍然在继续创造着奇迹、GDP在 2006年将达到20万亿元、国家财政收 入将超过3.5万亿元、城乡居民个人 储蓄余额已经超过14万亿元、越来越 多的人进入富裕阶层之后,经济因素 确实不再是我国慈善事业落后的理由。 当贫富差距持续扩大,需要帮助的群 体规模庞大,而公益领域日益宽广、福 利需求并无止境时,社会因素显然十 P26-27

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精)

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年 (征求意见稿 慈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对于新形势下调节利益分配、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增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社会责任意识,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为指导、规范和促进“十二五”时期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制定本纲要。 一、“十一五”时期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回顾与“十二五”时期面临形势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党的十七大确立了慈善事业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补充作用,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对慈善事业发展的指导扶持力度,慈善事业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发展环境逐步改善,全社会参与慈善活动的意识不断增强,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事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法规政策进一步健全。《慈善事业法(草案》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已纳入国家立法计划;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提高了企业捐赠的税前扣除比例,公益性社会组织捐赠税前扣除资格认定更加明晰。江苏省、湖南省等地方政府先后出台慈善事业促进发展和社会募捐管理的法规,带动了各地慈善立法进展,进一步规范和促进了慈善事业发展。 社会捐赠数额大幅攀升。2006年社会捐赠总额首次突破100亿元,2010年达到700多亿元,对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不断加大。2008年年初的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及汶川地震等引发捐赠热潮,社会捐赠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创历史之最,有力支援了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公益慈善组织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底,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社会组织数量由2005年底的31万个增加到44万个,其中,基金会数量从975个增加到2168个,许多社会组织将公益慈善作为其服务宗旨。全国已建立3.1万个经常性社会捐助

2021年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情况的评语

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情况的评语 关于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情况的评语 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情况怎么写呢?来看看这篇文章吧。以下是搜集的关于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情况的评语,欢迎阅读,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近些年,由于市场大潮的冲击,由于教育的上的失误,有的人道德滑坡,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道德评价标准失衡。遵守社会公德在一些人眼里变得不值得重视,甚至会认为讲公德吃亏;自私自利的行为变得不臭,甚至认为是当今社会做人的行为准则。社会上产生这种胡涂观念的人不少,也影响了儿童青少年。 我们一起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自古以来,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社会公德要求来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安定,促进社会进步。一旦社会公德被破坏,必然导致人们行为失范、社会混乱,最终受害的还是广大老百姓。遵守社会公德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如果认为讲公德吃亏,大家都只顾自己,吃亏的将是所有的人,也包括自己。比如,在一个居民小区里,你也乱倒垃圾,我也乱倒垃圾,弄得臭气熏天,蚊蝇孳生,闻臭味的是所有的住户,带着细菌、病毒的蚊蝇也不会选择窗户。如果大家都保护环境卫生,受益的是每家每户;如果有一家只顾自己,这家就成了害群之马。此外,我们还应想

到,一个人如果从小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社会,不顾他人,这个人能在社会上立足吗?哪个群体里欢迎这样的人?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对自私自利都嗤之以鼻。在学校里,自私自利的学生在班集体中处境十分尴尬。对于个人来说,是否讲社会公德,关系到他是否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否能获得满意的社会角色地位,从而必然影响他的身心发展和事业发展。因此,必须教育孩子从小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教育孩子遵守社会公德应注意哪些问题? 所有的家长,对“五爱”并不陌生。从50年代开始,一代又一代的中小学生都接受过以“五爱”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 ___宪法》把“五爱”表述为:“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再一次重申:“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而且要求:“五爱”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包括在“家庭内部和邻里之间”也要体现出来。这说明对孩子进行“五爱”教育是所有的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

慈善事业:英国社会第三种力量

慈善事业:英国社会第三种力量 2008年01月02日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丹红沈飞昊 在英国各个市镇中心的大街小巷穿行,往往不经意就走进了街边的慈善商店,你买了中意的小玩意,便是做了件善事;打开电视,节目间穿插的慈善募捐广告一点不比“可口可乐”逊色;到超市买菜、去油站加油,收银台上总由各个慈善机构的收集罐,呼唤着人们手下留钱(零钱足矣);每个圣诞前夕,隔壁邻居老人都会手持教会的募捐证书,挨家挨户为流浪者收集免费的圣诞食品。 说起来,英国慈善事业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早在12、13世纪,英国就出现了500多家民间慈善机构。1601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慈善法》,确认了慈善组织的法律地位,规定了慈善组织的行为范畴。根据该法律,英国慈善组织具有公益性、慈善性和民间性,独立性(于国家政府外)、非营利性(资源仅用于其最终目标)、非政治性(避免不适当的政治活动)等特征。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巨变,促使慈善事业更加发展壮大。英国最有历史名望的一些慈善组织都是在这段时期内成立的,如:Barnado’s、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Children(国家防止虐童社团)、Salvation Army (救世军)等。据说当时伦敦一地的慈善经费就超过许多欧洲国家的政府收入。 历经400多年,慈善事业已成了英国公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政府、私人企业相平行、相独立又相辅相成的第三种社会力量。它早已突破了“慈善Charity”一词的文字面意义,延伸至社区社团、价值取向、理念信仰等更加广泛的领域。在英国创始的“乐施会Oxfam”在国际慈善组织中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它宣称要掀起“全球性反贫穷运动”,从教育、性别、艾滋病、人权等问题着手,通过研究项目、游说活动、特别战役(Campaigning)、培养世界公民意识等各种方式,让全世界关注并参与解决贫穷问题。目前它每年的经费约达53亿美元。“大不列颠红十字会”在救死扶伤、援助危机灾难之时,对推动国际人道法的实施贡献良多。“绿色和平Green Peace”更是一个将环境问题推上世界政治舞台的慈善组织。 截至2007年3月,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经登记的慈善组织有19万个,有60万名受薪专职人员,92万名自愿工作者,年度总经费400亿英镑。年度经费超过1000万英镑的慈善组织有200多家,年度经费100万到1000万英镑之间的2000多家,年度经费低于1万英镑的则超过10万家。英国慈善组织可以享受的三个主要好处是:收支一律免税;可向政府和各种基金申请资助;可合法向社会公众筹款。许多小型慈善组织实际上是基层自愿组织或社区性机构,它们的活动能力和社会影响力都很有限。还有一些慈善组织在我们看来甚至有点“搞笑”,如:为胖子们呼吁的“关注体重”慈善组织、“拯救狐狸”、“囚犯家属”基金等等。小型慈善组织多到数不胜数,为此,英国政府规定,自2007年起,凡年度经费低于5000英镑的慈善组织不再需要注册登记。 英国慈善组织可分作人道性(关注老、弱、病、残、孤、寡、灾难危机、教育、家庭等问题)、动物保护(关注猫、狗、老鹰、鹿、爬行动物等)、社团性(印度妇女、非洲穆斯林、二战退伍军人等)、专业性(皇家芭蕾舞、艺术节、癌症研究等)、环境保护(绿色和平、雨林保护、高原湿地保护等)、历史遗产等等种类。以区域划分,有国际性组织,也有全国性、地区性和社区性。英国的名人望族和大型企业都有参与公益事业的传统。有人以本名大姓成立慈善机构(如黛安娜基金会),有人则将钱财捐给某个慈善机构,也有人与慈善机构挂钩,抛头露面做慈善“秀”,博得美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