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检测细则

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检测细则
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检测细则

1.适用范围、检验参数及技术标准

1.1适用范围

普通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

1.2检验参数

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

1.3技术标准

GB/T 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2.检测环境

1.1 实验室制作混凝土试件及静置时间,温度应保持在20℃±5℃。

1.2 混凝土力学性能试件标准养护条件: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

1.3 混凝土抗压、混凝土抗折试验环境温度:10℃~35℃。

3.检测设备

压力试验机(DY2008型),量程为0.2000KN,最小分度值为±1%。

微变型测量仪(),最小分度值0.001mm。

4.试样数量、代表批量

见表1。

5.1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

5.1.1设备、标准、环境检查

检查核对所需设备正常与否,必要时做记录;

检查核对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并记录;

记录环境温度,并记录。

5.1.2试件制备、检查

5.1.2.1试件制备

试件制备依据标准:GB/T 50081-2002。

环境条件:混凝土拌合、试件成型及静置期间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5℃。

试件制备的细节,注意事项:

a.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应以三个试件为一组,每组试件所用的拌合物应从同一盘混凝土中取样。

b.成型前,应检查试模尺寸并符合GB/T 50081-2002中的技术要求的规定;试模内表面应涂一薄层矿物油或其他不与混凝土发生反应的脱模剂。

c.在实验室拌制混凝土时,其材料用量应以质量计,称量的精度:水泥、掺和料、水和外加剂为±0.5%;骨料为±0.1%。

d.取样或实验室拌制的混凝土应在拌制后尽短的时间内成型,一般不宜超过15min。

e.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确定混凝土成型方法,坍落度不大于70mm的混凝土宜用振动振实;大于70mm的宜用捣棒人工捣实;检验现浇混凝土或预制构件的混凝土,试件成型方法宜与实际采用的方法相同。

f.取样或拌制好的混凝土拌合物应至少用铁锹再来回拌合三次。

g.按5.1.2.1e的规定,选择成型方法成型。

1)用振动台振实制作试件应按下述方法进行:

ⅰ.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模,装料时应用抹刀沿各试模壁插捣,并使混凝土拌合物高出试模口;

ⅱ.试模应附着或固定在符合GB/T 50081-2002第4.2节要求的振动台上,振动时试模不得有任何跳动,振动应持续到表面出浆为止,不得过振。

2)用人工插捣制作试件应按下述方法进行:

ⅰ.混凝土拌合物应分两层装入模内,每层的装料厚度大致相等;

ⅱ.插捣应按螺旋方向从边缘向中心均匀进行。在插捣底层混凝土时,捣棒应达到试模底部;插捣上层时,捣棒应贯穿上层后插入下层20~30mm;插捣时捣棒应保持垂直,不得倾斜。然后应用抹刀沿试模内壁插拔数次;

ⅲ.每层插捣次数按在100002

mm截面积内不得少于12次;

ⅳ.插捣后应用橡皮锤轻轻敲击试模四周,直至插捣棒留下的空洞消失为止。

3)用插入式振捣棒振实制作试件应按下述方法进行:

ⅰ.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模,装料时应用抹刀沿各试模壁插捣,并使混凝土拌合物高出试模口;

ⅱ.宜用直径为 25mm的插入式振捣棒,插入试模振捣时,振捣棒距试模底板10~20mm且不得触及试模底板,振动应持续到表面出浆为止,且应避免过振,以防止混凝土离析;一般振捣时间为20s。振捣棒拔出时要缓慢,拔出后不得留有空洞。

h. 刮除试模上口多余的混凝土,待混凝土临近初凝时,用抹刀抹平。

4)试件的养护

a.试件成型后应立即用不透水的薄膜覆盖表面。

b 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应在温度为20±5℃的环境中静置一昼夜至二昼夜,然后编号、拆模。拆模后应立即放入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标准养护室内的试件应放在支架上,彼此间隔10~20mm,试件表面应保持潮湿,并不得被水直接冲淋。

c. 同条件养护试件的拆模时间可与实际构件的拆模时间相同,拆模后,试件仍需保持同条件养护。

d 标准养护龄期为28d(从搅拌加水开始计时)。

5.1.2.2试件核对检查

核对和检查试样是否符合要求,并记录。

5.1.3检测(试验)与计算

5.1.3.1检测(试验)

检测(试验)方法依据GB/T 50081-2002。

操作步骤、细节、注意事项:

a. 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后应及时进行试验,将试件表面与上下承压板面擦干净。

b. 取三个试件测定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

f),另三个试件用于测定混

cp

凝土的弹性模量,在测定混凝土弹性模量时,将测量变形的仪表安装在供弹性模量测定的试件上,仪表应安装在试件成型时两侧面的中线上,并对称于试件两端。标准试件测量标距采用

150mm ;非标准试件的测量标距不应大于试件高度的1/2,也不应小于100mm

及骨料最大粒径的3倍。

c. 应仔细调整试件在压力试验机上的位置,使其轴心与试验机下压板中心线对准,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或钢板接近时,调整球座,使接触均衡,在电脑中选择相应试件的编号。

d 加荷至基准应力为0.5MPa 的初始荷载值0F ,保持恒载60s 并在以后的30s 内记录每测点的变形读数0ε。应立即连续均匀地加荷至应力为轴心抗压强度cp f 的1/3的荷载值a F ,保持恒载60s 并在以后的30s 内记录每一侧点的变形读数 a ε;所用加荷速度见表2。

e 当以上这些变形值之差与它们平均值之比大于20%时,应重新对中试件后

重复本条第d 款的试验。如果无法使其减少到低于20%时,则此次试验无效。 f 在确认试件对中后,以与加荷速度相同的速度卸荷至基准应力0.5MPa(0F ),恒载60s ;然后用同样的加荷和卸荷速度以及60s 的保持恒载(0F 及a F )至少进行两次反复预压。在最后一次预压完成后,在基准应力0.5MPa (0F )持荷60s 并在以后的30s 内记录每一侧点的变形读数 ;再用同样的加荷速度加荷至a F ,持荷60s 并在以后的30s 内记录每一侧点的变形读数a ε。

g 卸除变形测量仪,以同样的速度加荷至破坏,记录破坏荷载;如果试件的

抗压强度与 cp f 之差超过cp f 的20%时。则应在报告中注明。

h. 关紧送油阀,将回油阀旋钮向左转卸荷,使工作活塞回到初始位置。

i. 试验结束,关掉油泵,切断总电源,清洁设备。

表2

5.1.3.2 计算

计算、修约间隔依据GB/T 50081-2002第8.0.5条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值应按下式计算:

()n

a c L A F F E ??-=0 式中:c E ──混凝土弹性模量(a MP )

a F ──应力为1/3轴心抗压强度时的荷载(N )

0F ──应力为0.5 a MP 时的初始荷载(N )

A ──试件承压面积(2mm )

L ──测量表距(mm )

0εε-=?a n

式中:n ?──最后一次从0F 加荷到a F 时试件两侧变形差的平均值(mm )

a ε──a F 时试件两侧变形的平均值(mm )

0ε──0F 时试件两侧变形的平均值(mm )

弹性模量的计算结果应精确至100(a MP ),弹性模量按3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如果其中一个试件在测定弹性模量后,发现其抗压强度值与用以决定试验控制荷载的轴心抗压强度值相差超过后者的20%时,则弹性模量值按另两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如有两个试件超过上述规定,则试验结果无效。

6. 检测结果

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检测结果以测定值表示。

7. 检测结果核对

7.1试样、样品核对并记录。

7.2检测方法核对。

7.3数据、计算核对。

7.4结果判定核对。

8. 检测结束工作

检测设备、环境检查,登记检测设备使用记录,整理现场。

9. 异常事故处理

发生异常事故,按照《程序文件》NCZJ/CX18-09/11《异常情况及意外事故处理程序》处理。

.

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记录

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记录(一) 委托单位 委托编号 工程名称 记录编号 施工部位 试件编号 代表数量 试验日期 仪器设备 及 环境条件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 管理编号 示值范围 分辨力 温度(℃) 相对湿度(%) 样品状态描述 采用标准 (1) 技术条件 设计强度等级 设计弹性模量(MPa ) 理论配合比报告编号 理论配合比 施工配合比 工地拌和方法 工地振捣方法 制件振捣方法 制件时坍落度(mm ) 制件时扩展度(mm ) 制件维勃稠度(s ) 制件日期 试件尺寸(mm ) 养护方法 (2) 混凝土使用材料情况 材料名称 材料产地 品种规格 报告编号 施工拌和用料量(kg/m 3 ) 水泥 掺和料1 掺和料2 细骨料 粗骨料 外加剂1 外加剂2 拌和水 (3) 弹性模量试验前轴心抗压强度试验 试件 编号 试 件尺寸 (m m ) 制件 日期 试验 日期 龄期 (d ) 折算 系数 破坏荷载F (N ) 弹性模量试验前 轴心抗压强度 f cp (MPa ) 初始荷载F 0 = (N ) 控制荷载F α = (N ) 承压面积A = (mm 2 ) 测量标距L = (mm ) 单 值 组 值 附注: 试验 计算 复核 表号:铁建试录043 标准代号:Q/CR 9205-2015

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记录(二) 委托单位 委托编号 工程名称 记录编号 施工部位 试件编号 代表数量 试验日期 (4)弹性模量试验 试件 序号 加荷 顺序 千分 表号 F 0时变形读 数ε0(mm ) F α时变形读数 ε α (mm ) 两侧变形平均值 Δn (mm ) 破 坏荷 载F (N ) 弹性模量试验 后轴心抗压强 度 f ′cp (MPa ) 弹 性 模 量 E c (MPa ) 两侧 平均 两侧 平均 单值 组值 单值 组值 附注: 试验 计算 复核 表号:铁建试录044 标准代号:Q/CR 9205-2015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方法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方法 1、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了测定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弹性模量的方法和步骤。抗弯拉弹性模量是以 1/2抗弯拉强度时的加荷为准。 2、每组6根同龄期同条件制作的试件,3根用于测定抗弯拉强 度,3根则用作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 3、试验步骤 (1)至试验龄期时,自养护室取出试件,用湿布覆盖, 避免其湿度变化。清除试件表面污垢,修平与装置接触的 试件部分(对抗弯拉强度试件即可进行试验)。在试件上 下面即成型时两侧面)戈U出中线和装置位置线,在千分 表架共四个脚点处,用于毛巾先擦干水分,再用 502胶 水粘牢小玻璃片,量出试件中部的宽度和高度,精确至 1mm。 (2)将试件安放在支座上,使成型时的侧面朝天上, 千分表架放在试件上,压头及支座线垂直于试件 中线且无偏心加载情况,而后缓缓加上约1kN压 力,停机检查支座等各接缝处有无空隙(必要时需加金属

薄垫片),应确保试件不扭动,而后安装千分表,其触 电及表架触点稳立在小玻璃片上。 (3)取抗弯拉极限荷载平均值的 1/2 为抗弯拉弹性模 量试验的荷载标准(即F0.5)进行5次加卸荷载循环,由 1kN 起,以 0.15Kn/s-0.25Kn/s 的速度加荷, 至 3kN 刻度处停机(设为 Fo ),保持约 30s (在此段 加荷时间中,千分表指针应能起动,否 则应提高Fo至4kN等),记下千分表读数△ o, 而后 继续加至F0.5,保持约30s,记下千分表读数△ 0.5;再以同样速度卸荷至 1kN,保持约30s,为第一 次循环。 (4)同第一次循环,共进行五次循环,取第五次循环 的挠度值相差大于 0.5g时,须进行第六次循环, 直到两次相邻循环挠度值之差符合上述要求为止,取最后 一次挠度值为准。 ( 5)当最后一次循环完毕,检查各读数无误后,立即 去掉千分表,继续加荷直至试件折断,记下循环 后抗弯拉强度f‘ f观察断裂面形状和位置。如 1 > 断面在三分点外侧,则此根试件结果无效;如有两根试件 结果无效,则该组试验无效。

动弹性模量试验方法

6. 动弹性模量试验 6.0.1 本方法适用于采用共振法测定混凝土动弹性模量。 6.0.2 动弹性模量试验采用尺寸为100mm×100mm×100mm的棱柱体试件。6.0.3 试验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共振法混凝土动弹性模量测定仪输出频率可调节范围应为(100—200)Hz,输出功率应能使试件产生受迫振动。 2 试件支撑体应采用厚度为20mm的泡沫塑料垫,宜采用表观密度为(16—18)Kg/m3的聚苯板 3 称量设备的最大量程应为20kg,感量不应超过5g。 6.0.4 试验步骤 1 首先应测量试件的质量与尺寸。试件的质量应精确至0.01kg,尺寸的测量应精确至1mm。 2 测定完试件的质量和尺寸后,应将试件放置在支撑体中心位置,成型面应向上,并应将激振换能器的测杆轻轻的压在试件长边侧面中线的1/2处,接收换能器的测杆轻轻的压在试件长边侧面中线距端面5mm处。在测杆接触试件前,宜在测杆于试件接触面涂一薄层黄油或凡士林作为耦合介质,测杆压力的大小应以不出现噪音为准。 3 放置好测杆后,应先调整共振仪的的激振功率和接收增益旋钮至适当位置,然后变换激振频率,并应注意观察指示电表的指针偏转。当指针偏转为最大时,表示试件到达共振状态,应以这时所示的共振频率作为试件的基频振动频率。每一次测量应重复测量两次以上。当两次连续测值之差不超过两个测值的算术平均值的0.5%时,应取这两个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件的基频振动频率。 4 当用示波器作为显示的仪器时,示波器的图形调成一个正圆时,应将接收换能器移至距试件端部0.224倍试件长处,当指示电表示值为零时,应将其作为真实的共振峰值。 6.0.5 试验结果计算及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动弹性模量应按下式计算: =13.244×10-4×WL3f2/a4 E d ——混凝土动弹性模量(Mpa); 式中:E d a——正方形截面试件的边长(mm);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方法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弹性 模量试验方法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方法 1、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了测定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弹性模量的方法和步骤。抗弯拉弹性模量是以1/2抗弯拉强度时的加荷为准。 2、每组6根同龄期同条件制作的试件,3根用于测定抗弯拉强 度,3根则用作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 3、试验步骤 (1)至试验龄期时,自养护室取出试件,用湿布覆盖,避免其湿度变化。清除试件表面污垢,修平与装置接触 的试件部分(对抗弯拉强度试件即可进行试验)。在 试件上下面即成型时两侧面)划出中线和装置位置 线,在千分表架共四个脚点处,用于毛巾先擦干水 分,再用502胶水粘牢小玻璃片,量出试件中部的宽 度和高度,精确至1mm。 (2)将试件安放在支座上,使成型时的侧面朝天上,千分表架放在试件上,压头及支座线垂直于试件中线且无 偏心加载情况,而后缓缓加上约1kN压力,停机检查 支座等各接缝处有无空隙(必要时需加金属薄垫

片),应确保试件不扭动,而后安装千分表,其触电 及表架触点稳立在小玻璃片上。 (3)取抗弯拉极限荷载平均值的1/2为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的荷载标准(即)进行5次加卸荷载循环,由1kN 起,以s的速度加荷,至3kN刻度处停机(设为 Fo),保持约30s(在此段加荷时间中,千分表指针 应能起动,否则应提高Fo至4kN等),记下千分表 读数△o,而后继续加至,保持约30s,记下千分表读 数△;再以同样速度卸荷至1kN,保持约30s,为第 一次循环。 (4)同第一次循环,共进行五次循环,取第五次循环的挠度值相差大于μm时,须进行第六次循环,直到两次 相邻循环挠度值之差符合上述要求为止,取最后一次 挠度值为准。 (5)当最后一次循环完毕,检查各读数无误后,立即去掉千分表,继续加荷直至试件折断,记下循环后抗弯拉 强度f′f,观察断裂面形状和位置。如断面在三分点外 侧,则此根试件结果无效;如有两根试件结果无效, 则该组试验无效。 4、试验结果 (1)混凝土抗弯拉弹性模量E f按支梁在三分点各加荷载2的跨中挠度公式反算求得: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T 0559-2005) 6.13.1目的、适用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测定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弹性模量的方法和步骤。抗弯拉弹性模量是以1/2抗弯拉强度时的加荷模量为准。 6.13.2仪器设备 压力机、抗弯拉试验装置 千分表:一个。分度值为0.001mm 0级或1级。 千分表架 毛玻璃片(每片约1.0cm2)、502胶水、平口刮刀、丁字尺、直尺、钢卷尺和铅笔等。 6.13.3试件制备 6.13.3.1试件尺寸符合T 0551中规定,同时在试件长向中部1/3区段内表面不得有直径超过5mm深度超过2mm的空洞。 6.13.3.2每组6根同龄期条件制作的试件,3根用于测定抗弯拉强度,3 根则用作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 6.13.4试验步骤 6.13.4.1至试验临期时,自养护室取出试件,用湿布覆盖,避免其湿度变化。清除试件表面污垢,修平与装置接触的试件部分(对抗弯拉强度试件即可进行试验)。在试件上下面(即成型时两侧面)划出中线和装置位置线,在千分表架共四个脚点处,用干毛巾先擦干水分,再用502胶水粘劳小玻璃片,量出试件中部的宽度和高度,精确至1mm 6.13.4.2将试件安放在支座上,使成型时的侧面朝上,千分表架放在试件上,压头及座线垂直于试件中线且无偏心加载情况,而后缓缓加上约1kN压力,停机检查支座等各接缝处有无空隙(必要时须加金属薄垫片),应确保试件不扭动,而后安装千分表,其触点及表架触点稳立在小玻璃片上。 6.13.4.3取抗弯拉极限荷载平均值的1/2为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的荷载标 准(即F0.5),进行5次加卸荷载循环,由1kN起,以0.15kH/s~0.25kN/s的速

拉伸时材料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的测定

实验三 电测法测定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μ是各种材料的基本力学参数,测试工作十分重要,测试方法也很多,如杠杆引伸仪法、电测法、自动检测法,本次实验用的是电测法。 一、 实验目的 在比例极限内,验证胡克定律,用应变电测法测定材料的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μ。 二、 实验仪器设备和试样 1. 材料力学多功能实验台 2. 静态电阻应变仪 3. 游标卡尺 4. 矩形长方体扁试件 三、 预习要求 1. 预习本节实验内容和材料力学书上的相关内容。 2. 阅读并熟悉电测法基本原理和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操作。 四、实验原理和方法 材料在比例极限范围内,正应力σ和线应ε变呈线性关系,即:εσE = 比例系数E 称为材料的弹性模量,可由式3-1计算,即:ε σ=E (3-1) 设试件的初始横截面面积为o A ,在轴向拉力F 作用下,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为: o A F = σ 把上式代入式(3-1)中可得: ε o A F E = (3-2) 只要测得试件所受的荷载F 和与之对应的应变ε,就可由式(3-2)算出弹性模量E 。

受拉试件轴向伸长,必然引起横向收缩。设轴向应变为ε,横向应变为ε'。试验表明,在弹性范围内,两者之比为一常数。该常数称为横向变形系数或泊松比,用μ表示,即: ε εμ'= 轴向应变ε和横向应变ε'的测试方法如下图所示。在板试件中央前后的两面沿着试件轴线方向粘贴应变片1R 和'1R ,沿着试件横向粘贴应变片2R 和'2R 。为了消除试件初曲率和加载可能存在偏心引起的弯曲影响,采用全桥接线法。分别是测量轴向应变ε和横向应变ε'的测量电桥。根据应变电测法原理基础,试件的轴向应变和横向应变是每台应变仪应变值读数的一半,即: r εε21= '='r εε2 1 实验时,为了验证胡克定律,采用等量逐级加载法,分别测量在相同荷载增量F ?作用下的轴向应变增量ε?和横向应变增量ε'?。若各级应变增量相同,就验证胡克定律。 五、 实验步骤 1. 测量试件。在试件的工作段上测量横截面尺寸,并计算试件的初始横截面面积o A 2. 拟定实验方案。 1) 确定试件允许达到的最大应变值(取材料屈服点S σ的70%~80%)及所需的最大载 荷值。 2) 根据初荷载和最大荷载值以及其间至少应有5级加载的原则,确定每级荷载的大小。 3) 准备工作。把试件安装在试验台上的夹头内,调整试验台,按图的接线接到两台应 变仪上。 4) 试运行。扭动手轮,加载至接近最大荷载值,然后卸载至初荷载以下。观察试验台 和应变仪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5) 正式实验。加载至初荷载,记下荷载值以及两个应变仪读数r ε、'r ε。以后每增加 一级荷载就记录一次荷载值及相应的应变仪读数r ε、' r ε,直至最终荷载值。以上实验重复3遍。

混凝土参数表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条。 C30混凝土受压和受拉时的弹性模量为:(10)4 N/mm2,即30KN/mm2. 000N/m2=3*1010pa=3*104Mpa=30GPa 2500Kg/m3 泊松比为 梁采用C40混凝土,弹性模量E=33GPa,密度γ=2500kg/m3,泊松比为 2500Kg/m3 )))))))))))))))))))))))))))))))))))))))))))))))))))))) 管片结构采用C50混凝土,弹性模量为35 GPa泊松比为,, 密度γ=2500kg/m3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重度r= kN/m3,弹性模量E= GPa,泊松比μ= 2500Kg/m3 $$$$$$$$$$$$$$$$$$$$$$$$$$$$$$$$$$$$$$ 混凝土为C20,弹模E=26000Mpa,,,泊松比, 2500Kg/m3 1Gpa=1000Mpa 1Mpa=1000000pa 1Gpa=00pa ━━━━━━━━━━━━━━━━━━━━━━━━━ 名称弹性模量 E 切变模量 G 泊松比μ GPa GPa ───────────────────────── 镍铬钢 206 合金钢 206 碳钢 196-206 79 铸钢 172-202 球墨铸铁 140-154 73-76

灰铸铁 113-157 44 白口铸铁 113-157 44 冷拔纯铜 127 48 轧制磷青铜 113 41 轧制纯铜 108 39 轧制锰青铜 108 39 铸铝青铜 103 41 冷拔黄铜 89-97 34-36 轧制锌 82 31 硬铝合金 70 26 轧制铝 68 25-26 铅 17 7 玻璃 55 22 混凝土 14-23 纵纹木材 横纹木材 橡胶 电木 尼龙 可锻铸铁 152 拔制铝线 69 大理石 55 花岗石 48 石灰石 41 尼龙1010 夹布酚醛塑料 石棉酚醛塑料 高压聚乙烯 低压聚乙烯 聚丙烯

水泥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弹性模量-要点

日期:2018年3月12日星期一 主题:水泥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弹性模量试验 主讲人:李淑平 记录人:王丽 内容: 一、目的、适用范围 测定水泥混凝土在静力作用下的受压弹性模量。(水泥混凝土的受压弹性模量取轴心抗压强度1/3时对应的弹性模量) 适用于各类水泥混凝土的直角棱柱体试件。 二、试件制备 试件尺寸:150*150*300 mm 每组为同龄期同条件制作和养护的试件6根,其中3个根用于测定轴心抗压强度,3根做弹性模量试验。 三、试验步骤 详见JTG 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103-105页。其中注意事项: 1.加荷/卸荷速率:0.6MPa/s±0.4MPa/s(13.5kN/s±9kN/s) 2.弹性模量加荷方法:

F0=0.5MPa; Fa=1/3棱柱体轴心抗压强度值。 四、试验结果 1.混凝土抗压弹性模量Ec: 式中:Ec--混凝土抗压弹性模量(MPa),精确至100MPa; Fa--终荷载(N)(1/3轴心抗压强度对应的荷载值); F0--初荷载(N)(0.5MPa对应的荷载值,即11.25kN); L--测量标距(mm)(即150mm); A--试件承压面积(mm2)(即22500mm2); Δn--最后一次加荷时,试件两侧在Fa及F0作用下变形差平均值(mm): ?a--Fa时标距间试件变形(mm); ?b--F0时标距间试件变形(mm)。 2.以3根试件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如果其循环后的任一根与循环前轴心抗压强度之差超过后者的20%,则弹性模量值按另两根试件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如有两根试件试验结果超出循环前轴心抗压强度的20%,则试验结果无效。

实验四岩石的弹性模量实验

实验四岩石的弹性模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岩石在载荷作用下,会发生变形。随着载荷的不断增加或在恒定载荷下,随着时间的增长,岩石变形逐渐增大,最终导致岩石破坏。岩石变形有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粘性变形。 岩石的弹性模量是指岩石在弹性变形阶段其应力与应变变化值之比。 通过本实验,要了解标准试件的加工机械、加工过程及检测程序,掌握岩石弹性模量的测试过程及数据处理、图形绘制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及工具 (一)仪器 1.电阻应变仪 2.电桥、万用表 3.数据采集仪或x——y函数记录仪 4.压力传感器 (二)设备 1.材料实验机 2.钻石机或车床、锯石机、磨石机或磨床 (三)材料 1.电阻应变片,标距为3×16mm~3×20mm,电阻值约为120Ω 2.胶结剂、防潮剂、清洁剂 (四)检验工具 游标卡尺(精度0.02mm),直角尺,水平检测台,百分表架和百分表 三、试件规格、加工精度、数量 与岩石抗压强度相同 四、实验原理 电阻应变片是一种把机械位移转化为电量变化的传感器。应变片粘贴在岩石试件上。试件受压时,电阻丝跟着缩短,截面增加,电阻值减小。试件受拉时,电阻丝跟着伸长,截面 =K?。电阻应变缩小,电阻值增大。应变片电阻值R的变化量?R与试件的应变?成正比,即?R R 仪为直接把电阻值的变化转为应变量的仪器。因此通过测量得到电阻应变片的应变值?也即测得试件在受压过程时的纵向应变值?l和横向应变值?d,进而可通过计算得出岩石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五、实验内容 1.了解试件的加工机具、检测机具,规程对尺寸和精度的要求及检测方法; 2.学会材料实验机的操作方法; 3.学会岩石试件的防潮处理及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接线、焊接技术; 4.学会电阻应变仪的测读方法,岩石的弹性模量的测量方法。 六、实验步骤 1.测定前核对岩石名称和岩样编号,对试件颜色、颗粒、层理、节理、裂隙、风化程 度、含水状态以及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进行描述,并填入记录表1内。 2.检查试件加工精度,测量试件尺寸填入记录表内。 3.选择材料实验机度盘时,一般满足下式:0.2P0

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检测细则

1.适用范围、检验参数及技术标准 1.1适用范围 普通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 1.2检验参数 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 1.3技术标准 GB/T 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2.检测环境 1.1 实验室制作混凝土试件及静置时间,温度应保持在20℃±5℃。 1.2 混凝土力学性能试件标准养护条件: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 1.3 混凝土抗压、混凝土抗折试验环境温度:10℃~35℃。 3.检测设备 压力试验机(DY2008型),量程为0.2000KN,最小分度值为±1%。 微变型测量仪(),最小分度值0.001mm。 4.试样数量、代表批量 见表1。 5.1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 5.1.1设备、标准、环境检查 检查核对所需设备正常与否,必要时做记录; 检查核对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并记录; 记录环境温度,并记录。 5.1.2试件制备、检查 5.1.2.1试件制备

试件制备依据标准:GB/T 50081-2002。 环境条件:混凝土拌合、试件成型及静置期间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5℃。 试件制备的细节,注意事项: a.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应以三个试件为一组,每组试件所用的拌合物应从同一盘混凝土中取样。 b.成型前,应检查试模尺寸并符合GB/T 50081-2002中的技术要求的规定;试模内表面应涂一薄层矿物油或其他不与混凝土发生反应的脱模剂。 c.在实验室拌制混凝土时,其材料用量应以质量计,称量的精度:水泥、掺和料、水和外加剂为±0.5%;骨料为±0.1%。 d.取样或实验室拌制的混凝土应在拌制后尽短的时间内成型,一般不宜超过15min。 e.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确定混凝土成型方法,坍落度不大于70mm的混凝土宜用振动振实;大于70mm的宜用捣棒人工捣实;检验现浇混凝土或预制构件的混凝土,试件成型方法宜与实际采用的方法相同。 f.取样或拌制好的混凝土拌合物应至少用铁锹再来回拌合三次。 g.按5.1.2.1e的规定,选择成型方法成型。 1)用振动台振实制作试件应按下述方法进行: ⅰ.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模,装料时应用抹刀沿各试模壁插捣,并使混凝土拌合物高出试模口; ⅱ.试模应附着或固定在符合GB/T 50081-2002第4.2节要求的振动台上,振动时试模不得有任何跳动,振动应持续到表面出浆为止,不得过振。 2)用人工插捣制作试件应按下述方法进行: ⅰ.混凝土拌合物应分两层装入模内,每层的装料厚度大致相等; ⅱ.插捣应按螺旋方向从边缘向中心均匀进行。在插捣底层混凝土时,捣棒应达到试模底部;插捣上层时,捣棒应贯穿上层后插入下层20~30mm;插捣时捣棒应保持垂直,不得倾斜。然后应用抹刀沿试模内壁插拔数次; ⅲ.每层插捣次数按在100002 mm截面积内不得少于12次; ⅳ.插捣后应用橡皮锤轻轻敲击试模四周,直至插捣棒留下的空洞消失为止。

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

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检测参数标准化流程 1 参数名称 水泥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弹性模量 2 名称解释 水泥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弹性模量是在静力作用下,应力有应变的比值,应力取混凝土棱柱体轴心抗压强度的三分之一。 3 标准规范 《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GB/T2611-1992 ) 《液压式压力试验机》(GB/T3722-1992) 《水泥混凝土试件制作与硬化水泥混凝土现场取样方法》(T0521-2005)《水泥混凝土棱柱体轴心抗压强度试验方法》(T0555-2005) 《杠杆千分表产品质量分等》(JB/T 54251-1994) 4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方法是测定水泥混凝土在静力作用下的受压弹性模量方法,水泥混凝土的受压弹性模量取轴心抗压强度1/3的对应的弹性模量。 5 设备与要求 (1)压力试验机或万能试验机应符合《液压式压力试验机》(GB/ T3722-1992)及《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GB/T 2611-1992),其测量精度为±1%,试件破坏荷载应大于压力机全量程的20%且小于压力机全量程的80%。 (2)球座:应符合T0551的2.4要求。 (3)微变形测定仪:符合《杠杆千分表产品质量分等》中技术要求,千分表2个(0级或1级),或精度不低于0.001mm的其他仪表。 (4)微变形测量仪固定架二对:标距150mm,金属刚性框架,正中为千分表插座,两端有三个圆头长螺杆,可以调整高度。 (5)其它:502胶水、平口刮刀、小一字螺丝刀、直尺、铅笔等 6 环境要求 (1)实验室温湿度要求应满足:温度10℃~30℃,相对湿度大于50% (2)砼标准养护温度20℃±2℃,相对湿度大于95%;标准养护室内的试件应放在支架上,彼此间隔10-20mm,试件表面应保持潮湿,并不得用水直接冲淋。7样品要求

弹性模量泊松比测试

弹性模量、泊松比测试 测样品的弹性模量通常分动态法和静态法,静态法是在试样上施加一个恒定的拉伸(或压缩)应力,测定其弹性变形量;动态法包括共振和超声波测试。 静态法属于对试样具有破坏性质的一种方法,不具有重复测试的机会。动态法属于不破坏试样结构和性能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试样可重复测试,因此对于力学性能波动较大的脆性材料,反复多次的无损力学检测显得重要而有意义。 超声波法测弹性模量 1.原理: 在各向同性的固体材料中,根据应力和应变满足的胡克定律,可以求得超声波传播的特征方程: 其中,为势函数,c为超声波传播速度。 当介质中质点振动方向与超声波的传播方向一致时,成为纵波;当质点振动方向与超声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时,称为横波,在固体介质内部,超声波可以按纵波和横波两种波形传播,无论是材料中的纵波还是横波,其速度可表示为: 其中,d为声波传播距离,t为声波传播时间。 对于同一种材料,其纵波波速和横波波速的大小一般不一样,但是它们都由弹性介质的密度,杨氏模量,泊松比等弹性参数决定,即影响这些物理常数的因素都对声速有影响,因此,利用超声波方法可以测量材料有关的弹性常数。 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其长度的方向产生变形,变形时应力与应变之比定义为杨氏模量,用E表示。 固体在应力作用下,沿纵向有一正应变,沿横向有一负应变,横向纵向应变之比定义为泊松比,用u表示。 在各向同性固体介质中,各种波形的超声波声速为: 纵波声速: 横波声速: 相应的通过测量介质的纵波声速和横波声速,利用以上公式可以计算介质的弹性常数,计算公式如下: 弹性模量: 泊松比: 其中,,为密度 2.测试方法:

使用25DL PLUS型超声波弹性模量测试仪分别测试材料的纵波声速和横波声速,代入上述公式,计算得到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数值。

力学性能试验

轴心抗压强度试验 1、本试验方法适用于测定棱柱体混凝土试件的轴心抗压强度。 2、测定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试验的试件应符合本标准第3章中的有关规定。 3、试验采用的试验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轴心抗压强度试验所采用的压力试验机的精度应符合本标准4.3节的要求。 2)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时,试件周围应设防崩裂网罩。当压力试验机上、下压板不符合本标准4.6.2条规定时,压力试验机上、下压板与试件之间应各垫以符合本标准第4.6节要求的钢垫板。 4、轴心抗压强度试验步骤应按下列方法进行: 1)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后应及时进行试验,用干毛巾将试件表面与上下承压板面擦干净。 2)将试件直立放置在试验机的下压板或钢垫板上,并使试件轴心与下压板中心对准。 3)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或钢垫板接近时,调整球座,使接触均衡。 4)应连续均匀的加荷,不得有冲击。所用加荷速度应符合本标准第6.0.4条中第3款的规定。 5)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急剧变形时,应停止试验机油门,直至破坏。然后记录破坏荷载。 5、试验结果计算及确定按下列方法进行: 1)混凝土时间轴心抗压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F f CP= A 式中 f CP——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MPa); F——试件破坏荷载(N); A——试件承压面积(mm2)。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计算值应精确至0.1MPa。 2)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值的确定应符合本标准第6.0.5条中第2款的规定。 3)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时,用非标准试件测得的强度值均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其值为对200mm×200mm×400mm试件为1.05;对100mm×100mm×300mm试件为0.9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时,宜采用标准试件;使用非标准试件时,尺寸换算系数应由试验确定。 6、混凝土轴压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内容除应满足本标准第1.0.3条要求外,还应报告实测的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值。 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 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棱性体试件的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以下简称弹性模量)。圆柱体试件的弹性模量试验见附录C。 2、测定混凝土弹性模量的试件应符合本标准第3章中的有关规定。每次试验应制备6个试件。 3、试验采用的试验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c50混凝土弹性模量表格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c50混凝土弹性模量表格 篇一:c50混凝土配比计算书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计算单 c5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 一、设计依据 tb10425-94《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tb10415-20xx《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jgj55-20xx《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tb10005-20xx《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424-20xx《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t50080-20xx《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xx《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2-20xx《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设计图纸要求二、技术条件及参数限值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设计强度等级:c50;要求坍落度:160~200mm;胶凝材料最小用量360kg/m3;最大水胶比限值:0.55; 耐久性指标:56d电通量<1000c;

三、原材料情况 1、水泥:徐州丰都物资贸易有限公司,p·o42.5(试验报告附后) 2、粉煤灰:中铁十五局集团物资有限公司,F 类Ⅱ级(试验报告附后) 3、砂子:(试验报告附后) 4、碎石:5~31.5mm连续级配碎石,5~10mm由石场生产;10~20mm由石场生产;16~31.5mm由石场生产;掺配比例5~10mm为30%;10~20mm为50%;10~31.5mm为20%(试验报告附后) 5、外加剂:山西桑穆斯建材化工有限公司,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试验报告附后) 6、水:混凝土拌和用水(饮用水)(试验报告附后) 四、设计步骤 (1)确定配制强度 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xx、《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xx,混凝土的配制强度采用下式确定: fcu,0fcu,k1.645501.6456.059.(9mpa) (2)按照《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设计规范》 tb10005-20xx规定,根据现场情况: 1、成型方式:混凝土采用罐车运输,混凝土泵送施工工艺。 2、环境作用等级:l2、l 3、h3、h 4、t1、t2。 3、粉煤灰掺量要求:水胶比≤0.55,粉煤灰掺量要求

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测定

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测定

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测定

目录 一、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2) 二、弹性模量测定方法 (2) 三、泊松比测定方法 (4) 四、结论 (4) 五、参考文献 (4)

一、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E为低于比例极限的应力与相应应变的比值;金属材料的泊松比μ指低于比例极限的轴向应力所产生的横向应变与相应轴向应变的负比值(详见GB/T 10623-2008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术语)。 二、弹性模量测定方法 铝合金材料的弹性模量E是在弹性范围内正应力与相应正应变的比值,其表达式为: E=σ/ε 式中E为弹性模量;σ为正应力;ε为相应的正应变。 铝合金材料弹性模量E的测定主要有静态法、动态法和纳米压痕法。 1.静态法 1.1测量原理 静态法测量铝合金材料的弹性模量主要采用拉伸法,即采用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的测试方法。 拉伸法是用拉力拉伸试样来研究其在弹性限度内受到拉力的伸长变形。由上式有: E=σ/ε=FL/A△L 式中各量的单位均为国际单位。 可以看出,弹性模量E是在弹性范围所承受的应力与应变之比,应变是必要的参数。因此,弹性模量E的测试实质是测试弹性变形的直线段斜率,故其准确度由应力与应变准确度所决定。 应力测量的准确度取决于试验机施加的力值与试样横截面积,此时试验机夹具与试样夹持方法也非常关键,夹具与试样要尽量同轴;应变测量的准确度要求引伸计要真实反映试样受力中心轴线与施力轴线同轴受力时所产生的应变。 由于试样受力同轴是相对的,且在弹性阶段试样的变形很小,所以为获得真实应变,应采用高精度的双向平均应变机械式引伸计。 拉伸法测量弹性模量适用于常温测量,由于拉伸时载荷大,加载速度慢,

测量弹性模量E实验

实验编号1 测量弹性模量E 实验 测量弹性模量E 试验 一、 概述 弹性模量E 是表征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即材料的刚度。在工程设计中,若对构件进行刚度、稳定和振动等计算,都要用到弹性模量。它是通过实验方法来测定的。可分为引伸计法、电测法和图表法等。 二、 实验目的 1、在比例极限内,验证虎克定律,并测定材料的弹性模量E 。 2、熟悉电子引伸仪的构造原理及使用 3、学会拟定实验加载方案 三、 实验设备和仪器 1、 微机控制电子万能实验机(10T) 2、 电子引伸计 3、 游标卡尺 4、 低碳钢拉伸试样 四、 实验原理 弹性模量E 是材料在比例极限内,应力与应变之比例。低碳钢材料在比例极限内载荷P 与绝对伸长变形△L 符合胡克定律。L A PL E ?==0εσ为了验证胡克定律和消除测量中的偶然误差,一般采用等增量法加载。所谓增量法,就是把欲加的最终载荷分成若干等份,逐级加载以测量试样的变形。若每级载荷相等,则称为等增量法。实验时,当每增加一级载荷增量ΔP,从电脑上读出相应变形增量)(L ?δ也应相等,这就验证了胡克定律。于是增量法测E 的公式为) (00L A PL E ??=δ。 为了夹紧试样,必须施加一定的初载荷F 0,其大小为材料比例极限10%对应 的拉力。最终荷载F P 不应超过材料比例极限对应的拉力F Max 。若以屈服点бS 来表示,一般取为F Max =0.7~0.8бS A 0,采用等登增量法加载应分为5~7级,而每级加载后引伸计的变形都有明显的变化。 五、 实验步骤 1、拟定等增量加载方案。即确定P 0、ΔP 、和P 终,测量试样的直径。测量试样 的尺寸方法为:用游标卡尺在试样标距两端和中间三个截面上测量直径,每个截面在互相垂直方向各测量一次,取其平均值。用三个平均值中平均值计算横截面积。确定引伸计的标距L 0。

混凝土参数表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4.1.5条。 C30混凝土受压和受拉时的弹性模量为:3.00X(10)4 N/mm2,即30KN/mm2. 30000000000N/m2=3*1010pa=3*104Mpa=30GPa 2500Kg/m3 泊松比为0.3 梁采用C40混凝土,弹性模量E=33GPa,密度γ=2500kg/m3,泊松比为0.2 2500Kg/m3 )))))))))))))))))))))))))))))))))))))))))))))))))))))) 管片结构采用C50混凝土,弹性模量为35 GPa泊松比为0.20,, 密度γ=2500kg/m3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重度r=24.5 kN/m3,弹性模量E=29.0 GPa,泊松比μ=0.167 2500Kg/m3 $$$$$$$$$$$$$$$$$$$$$$$$$$$$$$$$$$$$$$ 混凝土为C20,弹模E=26000Mpa,,,泊松比0.27, 2500Kg/m3 1Gpa=1000Mpa 1Mpa=1000000pa 1Gpa=1000000000pa ━━━━━━━━━━━━━━━━━━━━━━━━━ 名称弹性模量E 切变模量G 泊松比μ GPa GPa ───────────────────────── 镍铬钢206 79.38 0.25-0.30 合金钢206 79.38 0.25-0.30 碳钢196-206 79 0.24-0.28 铸钢172-202 0.3 球墨铸铁140-154 73-76 0.23-0.27 灰铸铁113-157 44 0.23-0.27 白口铸铁113-157 44 0.23-0.27

材料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实验测定

实验三 材料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μ的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测定常用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μ。 2、验证胡克(Hooke )定律。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 1、组合实验台中拉伸装置 2、XL2118系列力&应变综合参数测试仪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试件采用矩形截面试件,电阻应变片布片方式如图3-1。在试件中央截面上,沿前后两面的轴线方向分别对称的贴一对轴向应变片R1、R1ˊ和一对横向应变片R2、R2ˊ,以测量轴向应变ε和横向应变εˊ。 补偿块 图 3-1 拉伸试件及布片图 1、 弹性模量 E 的测定 由于实验装置和安装初始状态的不稳定性,拉伸曲线的初始阶段往往是非线性的。为了尽可能减小测量误差,实验宜从一初载荷00(0)P P ≠开始,采用增量法,分级加载,分别测量在各相同载荷增量P ?作用下,产生的应变增量ε?,并求出ε?的平均值。设试件初始横截面面积为0A ,又因L L ε=?,则有 A E P ε??=0 上式即为增量法测E 的计算公式。 式中 0A — 试件截面面积 ε? — 轴向应变增量的平均值 组桥方式采用1/4桥单臂测量方式,应变片连接见图3-2。

R 1 R 工作片 Uab A C 补偿片 R 3 R 4 机内电阻 D E 图3-2 1/4桥连接方式 实验时,在一定载荷条件下,分别对前、后两枚轴向应变片进行单片测量,并取其平均值 '11()2 εεε+=。显然ε代表载荷P 作用下试件的实际应变量。而且前后两片应变片可以相互抵消偏心弯曲引起的测量误差。 2、 泊松比μ的测定 利用试件上的横向应变片和纵向应变片合理组桥,为了尽可能减小测量误差,实验宜从一初载荷00(0)P P ≠开始,采用增量法,分级加载,分别测量在各相同载荷增量△P 作用下,横向应变增量ε'?和纵向应变增量ε?。求出平均值,按定义 'εμε ?=? 便可求得泊松比μ。 四、实验步骤 1、明确试件尺寸的基本尺寸,宽30mm ,厚5mm 。 2、调整好实验加载装置。 3、按实验要求接好线,调整好仪器,检查整个测试系统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4、均匀缓慢加载至初载荷P 0,记下各点应变的初始读数;然后分级等增量加载,每增加一级 载荷,依次记录各点电阻应变片的应变值,直到最终载荷。将实验记录填入实验报告 5、 作完实验后,卸掉载荷,关闭电源,整理好所用仪器设备,清理实验现场,将所用仪器设备复原,实验资料交指导教师检查签字。

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

检测参数标准化流程 1 参数名称 水泥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弹性模量 2 名称解释 水泥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弹性模量是在静力作用下,应力有应变的比值,应力取混凝土棱柱体轴心抗压强度的三分之一。 3 标准规范 《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GB/T2611-1992 ) 《液压式压力试验机》(GB/T3722-1992) 《水泥混凝土试件制作与硬化水泥混凝土现场取样方法》(T0521-2005) 《水泥混凝土棱柱体轴心抗压强度试验方法》(T0555-2005) 《杠杆千分表产品质量分等》(JB/T 54251-1994) 4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方法是测定水泥混凝土在静力作用下的受压弹性模量方法,水泥混凝土的受压弹性模量取轴心抗压强度1/3的对应的弹性模量。 5 设备与要求 (1)压力试验机或万能试验机应符合《液压式压力试验机》(GB/T3722-1992)及《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GB/T 2611-1992),其测量精度为±1%,试件破坏荷载应大于压力机全量程的20%且小于压力机全量程的80%。 (2)球座:应符合T0551的2.4要求。 (3)微变形测定仪:符合《杠杆千分表产品质量分等》中技术要求,千分表2个(0级或1级),或精度不低于0.001mm的其他仪表。 (4)微变形测量仪固定架二对:标距150mm,金属刚性框架,正中为千分表插座,两端有三个圆头长螺杆,可以调整高度。 (5)其它:502胶水、平口刮刀、小一字螺丝刀、直尺、铅笔等 6 环境要求 (1)实验室温湿度要求应满足:温度10℃~30℃,相对湿度大于50% (2)砼标准养护温度20℃±2℃,相对湿度大于95%;标准养护室内的试件应放在支架上,彼此间隔10-20mm,试件表面应保持潮湿,并不得用水直接冲淋。 7样品要求

土的弹性模量测定

Es测定 仪器设备 1.固结仪:如附图8-1所示,试样面积30cm2,高2cm。 2.量表:量程10mm,最小分度0.01mm。 3.其它:刮土刀、电子天平、秒表。 操作步骤 (1)切取试样:用环刀切取原状土样或制备所需状态的扰动土样。 (2)测定试样密度:取削下的余土测定含水率,需要时对试样进行饱和。 (3)安放试样:将带有环刀的试样安放在压缩容器的护环内,并在容器内顺次放上底板、湿润的滤纸和透水石各一,然后放入加压导环和传压板。 (4)检查设备:检查加压设备是否灵敏,调整杠杆使之水平。 (5)安装量表:将装好试样的压缩容器放在加压台的正中,将传压钢珠与加压横梁的凹穴相连接。然后装上量表,调节量表杆头使其可伸长的长度不小于8mm,并检查量表是否灵活和垂直(在教学试验中,学生应先练习量表读数)。 (6)施加预压:为确保压缩仪各部位接触良好,施加1kPa的预压荷重,然后调整量表读数至零处 (7)加压观测: 1)荷重等级一般为50、100、200、400kPa。 2)如系饱和试样,应在施加第一级荷重后,立即向压缩容器注满水。如系非饱和试样,需用湿棉纱围住加压盖板四周,避免水分蒸发。 3)压缩稳定标准规定为每级荷重下压缩24小时,或量表读数每小时变化不大于0.005 mm认为稳定。测记压缩稳定读数后,施加第二级荷重。依次逐级加荷至试验结束。 4)试验结束后迅速拆除仪器各部件,取出试样,必要时测定试验后的含水率。 试验注意事项 1.首先装好试样,再安装量表。在装 量表的过程中,小指针需调至整数位,大指针调至零,量表杆头要有一定的伸缩范围,固定在量表架上。 2.加荷时,应按顺序加砝码;试验 中不要震动实验台,以免指针产生移动。 计算及制图 1.按下式计算试样的初始孔隙比: 附图8-1 固结仪示意图 1-水槽;2-护环;3-环刀;4-加压上盖; 5-透水石;6-量表导杆;7-量表架;8-试样

弹性模量的测量实验报告

弹性模量的测量实验报告 一、拉伸法测量弹性模量 1、实验目的 (1) 学习用拉伸法测量弹性模量的方法; (2) 掌握螺旋测微计和读数显微镜的使用; (3) 学习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2、实验原理 (1)、杨氏模量及其测量方法 本实验讨论最简单的形变——拉伸形变,即棒状物体(或金属丝)仅受轴向外力作用而发生伸长的形变(称拉伸形变)。设有一长度为L ,截面积为S 的均匀金属丝,沿长度方向受一外力后金属丝伸长δL 。单位横截面积上的垂直作用力F /S 成为正应力,金属丝的相对伸长δL /L 称为线应变。实验结果指出,在弹性形变范围内,正应力与线应变成正比,即 L L E S F δ= 这个规律称为胡克定律,其中L L S F E //δ= 称为材料的弹性模量。它表征材料本身的性质,E 越大的材料,要使他发生一定的相对形变所需的单位横截面积上的作用力也越大,E 的单位为Pa(1Pa = 1N/m 2; 1GPa = 109Pa)。 本实验测量的是钢丝的弹性模量,如果测得钢丝的直径为D ,则可以进一步把E 写成: L D FL E δπ2 4= 测量钢丝的弹性模量的方法是将钢丝悬挂于支架上,上端固定,下端加砝码对钢丝施力F ,测出钢丝相应的伸长量δL ,即可求出E 。钢丝长度L 用钢尺测量,钢丝直径D 用螺旋测微计测量,力F 由砝码的重力F = mg 求出。实验的主要问题是测准δL 。δL 一般很小,约10?1mm 数量级,在本实验中用读数显微镜测量(也可利用光杠杆法或其他方法测量)。为了使测量的δL 更准确些,采用测量多个δL 的方法以减少测量的随机误差,即在钢丝下端每加一个砝码测一次伸长位置,逐个累加砝码,逐次记录伸长位置。通过数据处理求出δ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