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第五单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第五单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第五单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第十四课决定美利坚命运的战争——南北战争

材料:美国媒体对奥巴马当选美国新一任总统的评论

2008年11月4日,东部时间晚上11点刚过,一名黑人———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赢得了足够多的选票,当选美国总统,就在这一刻,南北战争真正结束,这一天终于到来了。这一刻至关重要,因为尽管一百年来出现了公民权利立法、司法介入和社会活动家的奔走呼吁……可是如果在美国占到多数的白人不真正选出一名非洲裔美国人担任总统,那么就永远不能说南北战争已经真的结束。

提问:为什么奥巴马的当选会引发美国媒体如此的评价?

借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穿越时间的隧道,回溯近150年的历史,完整地审视这场决定美利坚命运的战争——美国南北战争。

一、南北战争的历史背景

1、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独立战争胜利后,尽管民族独立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美国南方和北方却走上了完全相反的两条发展道路。(插入“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视频)

北方的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和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在本质上是两种完全对立的社会经济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北方和南方之间的矛盾就变得越来越尖锐了。那么,南北方之间的矛盾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从1815年到1860年,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北方对于劳动力极度渴望。大量移民的到来,也没有完全解决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所急需的自由劳动力问题。

材料1

随着棉花种植的扩大,奴隶制度也在恶性膨胀。南方的黑人奴隶人数从1790年的70万增长到了1860年的395.4万,其中有200万黑奴在种植园里从事着极其艰苦的工作。

思考:这组材料反映了南北方之间的一个什么矛盾?

可以看到,被北方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视为大量自由劳动力来源的黑人,在南方却以奴隶的形式被禁锢在了种植园里,双方对于劳动力问题的矛盾立即显现。

材料2

政府在1816年制定保护关税法,提高了关税。1828年又把关税提高到了45%……他们(南方奴隶主)对保护关税非常不满,发起了对“可憎税率”的抗议活动,南卡罗来纳甚至以脱离联邦相威胁。

思考:这则材料又反映了美国南北方之间存在那个巨大分歧?

美国北方的工业起步晚,比较年轻。因此,北方资产阶级要求提高关税,保护本国工业。而南方奴隶主更愿意看到低关税,以便他们能够不断向英国进口大量廉价的工业制成品,作为日常生活用。关税问题又成为了南北之间的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而美国独立之后的南方奴隶主,在经济上仍然美国摆脱与原先殖民地时期的宗主国——英国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奴隶主们将大量诸如棉花这样的原材料卖给英国,而北方资产阶级却无法得到这近在咫尺的工业原材料。对原材料的争夺问题同样成为了横亘在南北只见一道坎。

而南北双方的矛盾更主要的表现在了对于新扩张的西部领土的处理上。

学生阅读补充材料:密苏里妥协案、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和美国众议院和参议员议员产生的原则

思考:南北方的矛盾在这里又表现为什么?

从经济上看,南方奴隶主极力想使西部新建州作为蓄奴州加入联邦,是因为棉纺织业不断发展,对棉花需求量不断增长,因此奴隶主希望维持甚至扩大奴隶制。而北方资产阶级和农民则主张把新建州确定为自由州,是因为农民、失业者和移民则渴望西部的自有土地给他们带来生存发展空间,资产阶级希望自由土地变为他们的原来基地和销售市场。

从政治上讲,北方因人口的优势,在众议院拥有多数席位。但是,参议院的席位不论各州人口多少,都是两个。因此,新建州以蓄奴州还是自由州加入联邦,就关系到了南北方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是北方占据绝对优势,还是南北方获得平衡的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南北方在西部新建州的性质这个问题上的矛盾更是无法避免。

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到南北战争前,南北两方在劳动力、关税、原材料和西部领土新建州的性质等诸多问题上,已经存在着巨大分歧和矛盾。而这些

材料3

“在堪萨斯州,两个陌生人只有以手枪相对,他们的见面礼是一个老问题:‘拥护奴隶制还是反对奴隶制?’跟在答话后面的往往是开枪。”

——1858年《华盛顿邮报》的新闻2、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黑人奴隶制的废存

随着南北两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双方之间存在矛盾只会变得越来越尖锐。美国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以奴隶劳动为基础,排斥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自由雇佣劳动,在本质上是一种腐朽的、不合时代潮流的制度。可以说,正是南方黑人奴隶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因此,奴隶制存废问题,其实更是一个关系到未来美国发展命运的问题。

二、战争经过

可以看到,南北双方的矛盾已经到了非武力不能解决的地步,战争自然也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代表北方利益的共和党人和代表南方的民主党人各自推选出了总统候选人。共和党在其竞选纲领中提出了“不再让给奴隶制度一寸新的领地……”这样的主张。最终,北方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林肯于1860年11月当选了美国第16届总统。而正是因为林肯的当选,最终点燃了南北战争的导火线。

1、导火线——1860年代表北方利益的林肯当选总统

思考:为什么林肯当选总统,最终成为南北战争爆发的导火线呢?

作为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的总统林肯的当选,对南部来说,不啻为晴天霹雳。因为林肯一上台,必将行使总统权力,保护北方利益,反对奴隶制的扩张,南方奴隶主把奴隶制扩展到西部的希望将化为泡影。这意味着南部不仅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而且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也将失势。因此,对于林肯的当选,南方势必以战争来回应。

2、战争开始——南方联盟脱离联邦,挑起内战

林肯的当选,加速了南方脱离联邦的进程。1860年12月,南卡罗来纳宣布退出联邦,之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密西西比、佛罗里达、阿拉巴马、乔治亚、路易斯安那和得克萨斯6个州先后退出联邦。并且宣布成立“美利坚联众国”,

也就是“南方同盟”,并且在弗吉尼亚的里士满成立了叛乱政府,推选杰弗逊·戴维斯为总统。不久后,弗吉尼亚、阿肯色、北卡罗来那和田纳西又先后加入了叛乱政府。1861年4月南方联盟炮轰北方的重要军事基地——萨姆特要塞,正式挑起了内战。

但是,战争在最初阶段并没有如我们想象中那样发展。

思考:实力处于明显劣势的南方,却在战争开始阶段取得节节胜利,你认为原因有哪些?

◆决心大——南方目标鉴定,为维护奴隶制,投入了几乎全部人力和物力

◆准备早——南方为打赢这场战争,很早就开始了战争准备

◆军队强——为了防范黑奴暴动,南方平时就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

◆将领好——战争爆发后,原本在北方军队中的许多优秀的南方将领都纷纷南

下,加入了家乡南方的军队

思考:反观北方,林肯政府在战争初期奉行的基本政策是什么?这与北方在战争初期的连战连败有什么内在联系呢?(插入“林肯更看重联邦统一”视频)

材料5

一幢裂开了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

——1858年林肯的著名演说:《一幢裂开了的房子》材料6

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既不是保全奴隶制,也不是推毁奴隶制。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所有的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另一部分,我也愿意这样做。

——林肯1862年8月给霍勒斯·格里利的信

战争开始以后,林肯政府奉行的基本政策是反对南方分裂国家,维护联邦统一。如果在战争初期就公开将矛头对准南方的黑人奴隶制,只能加速南方脱离联邦,加速国家的分裂,这是林肯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林肯在战争初期回避了黑人奴隶制的废存问题,甚至拒绝了黑人参加联邦军队的作战。

林肯及其政府这种认识从本质上讲是正确的,也无可厚非。但是,也正是应为林肯政府一直坚持这样的观点,所以就造成了占据绝对优势的北方在战争初期的仓促应战和作战时的犹豫不决,使得北方一直处于被动,甚至狼狈挨打的状态。

3、北方扭转战局——《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

战场上的屡战屡败,使越来越多的北方民众希望林肯政府坚决废除黑人奴隶制度,从而改变战局。

材料7

芝加哥德意志移民(主要是工人)大会的决议:“只有彻底地、确实地消灭奴隶制度,才能保证自由的胜利。”

《纽约每日论坛报》刊登的人民来信:“人民群众热切希望总统用沉着的、坚决的手段写出决定国家生存的语言:解放!”

鉴于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为了将北方从困境中解脱出来,争取获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林肯果断地颁布了一系列革命民主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两个重要文件—《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最终扭转了战场局势。

材料8:《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核心内容

《宅地法》——规定一切忠于联邦的成年人,交付10美元登记费,即可在西部领取160英亩(约40.47亩,相当于蓬莱公园大小)土地,耕种5年后就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自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南部叛乱各州种植园主的奴隶,应当被视为自由人,并赋予这些黑人在陆海军服役的权利。

(插入“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视频)

思考:为何这两个文件的颁布,让北方扭转了战局,直至最后获得战争的胜利呢?

160英亩的土地,约40.47亩,相当于蓬莱公园大小。《宅地法》的颁布实施,鼓舞了西部移民反对南部奴隶主的斗争,遏制了奴隶制种植园向西扩展。西部农民为联邦军队输送了大量的士兵,并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对北方取得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只废除了南方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度,既稳定了那些没有参加叛乱的蓄奴州。同时,又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这就将解放奴隶与维护联邦统一结合起来了。获得自由的奴隶踊跃参军,成为骁勇的战士,北方军队从此实力大增。同时,几十万黑奴从种植园逃走,极大地削弱了南方分裂势力,加速了北方获得战争胜利的进程。

可以说,无论是北方劳动人民还是南方的黑奴,都明白要让这两份文件由文字变为现实,北方获得战争的胜利是先决条件。因此,必须奋勇作战,让北方获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4、战争的结束——南方李将军率部投降(1865年4月)

1863年7月的葛底斯堡战役成为了南北战争的转折点,葛底斯堡战役的胜利,更加坚定了北方人民夺取最后胜利的信心。1865年4月9日,南方同盟的罗伯特·李将军在弗吉尼亚一个村子阿波马托克斯树起白旗,率残部3万余人向北方的格兰特将军投降。不久之后,南方其余部队相继放下武器,历史4年之久的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了。

5、战争结果——北方取胜,林肯被刺

林肯诚恳地向国民呼吁用宽容和谅解重塑一个南北统一的美国,但他得到的回应是子弹。正当人们兴高采烈的迎接胜利的时候,南方部分不甘心失败的奴隶主雇佣了刺客布斯,在1865年4月14晚在华盛顿福特剧院刺杀了林肯。

材料9

“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致只有在他成为殉道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

——马克思起草的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对林肯的吊唁信林肯领导北方获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林肯的牺牲却绝不是毫无价值的。

思考:今天我们的课题是“决定美利坚命运的战争”,那么请大家思考,这场战

争究竟决定了未来美利坚怎样的命运?(插入“南北战争的意义”视频)

三、南北战争历史影响

材料10

到1860年,美国工业生产已位居世界第四,到1894年便跃居第一位,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20世纪初,美国机械制造业的总产值相当于欧洲各国总产值的一半……石油开采量从1860年的50万桶增加到1910年的近2亿1千万桶。电气、汽车等工业也在世界上遥遥领先。铁路由1865年的3.5万英里增长到了1913年的37.9万英里,占全世界铁路总长度的一半。到1913年,美国的工业产值已占世界工业产值的38%,相当于英、德、法、日四国产值的总和。

经济上——废除了黑奴制,解决了土地问题,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最大阻碍南北战争使得美国解决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关于劳动力、市场以及资金等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奠定了极其重要的基础。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内战。战争让北方付出了死亡36万多人,南方死亡近26万人的惨痛代价,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受伤,伤亡总数几乎等于美国参加二战和越南战争伤亡人数的总和。另外,由于饥饿、疾病和混乱而死亡的人数则更是无法统计。但是,主导这场战争的林肯却成为了一直以来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一位总统。

在亚伯拉罕·林肯的诞辰二百周年之际,在一项共有65位历史专家参与的调查中,他被评为历史上最优秀的美国总统。而根据美国有线电视频道C-SPAN 所做的调查显示,在美国的历任总统中,林肯、美国首位总统乔治·华盛顿与新政的设计师富兰克林·罗斯福位居前三位。

思考:南北战争是残酷的,让南北双方都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但是主导这场战争的林肯为何在日后却被一致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呢?

战争结束了,无情地打击战败者,不给战败者生路,占领南方奴隶主和军政方面的财产,这是彻底摧垮对方的选择。但势必引起南方的激烈反抗,将国家重新拖入内战或分裂。林肯政府没有这样做,而是根据相关法律,给予南方各州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最终以政治地位平等的方式,维护了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这也成为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保证。林肯的宽容和善待,消弭了战争给南北方带来的仇恨,不仅在形式上拯救了联邦,而且在民族心理上没有留下裂痕。另

外,林肯代表的北方获胜,也保卫了美国民众至今都极其看重的自由和民主制度。因此,也让林肯成为了美国人民心目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政治上——巩固和加强了联邦政府的统一,使美国完全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十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十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十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工业革命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社会变革,对人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据此回答1-3题。 1 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最直接的动力是() A.资金的积累 B.市场的需求 C.劳动力过剩 D.政治的保障 2 工业革命是一场社会变革,与其相关的是() ①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基础 ②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③第一国际产生

④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向城市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3 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和布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其正确的描述是() ①使工厂的布局摆脱了河流的限制 ②使工业由分散走向集中 ③人才和交通成为布局的决定因素 ④出现了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D.②④ 凡是大工业代替手工工场的地方,产业革命都使资产阶级最大限度的增加了自己的财富和扩充了自己的势力,使它成为国内的第一阶级。结果,凡是完成了这种进程的地方,资产阶级便夺取了政治权力,并挤掉了以前的统治阶级──贵族、行会师傅和代表他们的君主专制。据此回答4-5题。 4 这段材料的本意在于说明()

A.资产阶级比封建地主阶级进步 B.经济的发展最终决定了社会政治的变革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代替了封建君主专制 D.资产阶级代替封建地主阶级是历史的必然 5 这段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产业革命的最终目的是建立资本主义国家 B.资产阶级在掌握政权后也在发展生产力 C.通过发展社会经济来巩固阶级统治 D.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工业革命的重要后果之一是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成熟和发展。据此回答6-8题。 6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社会主义思想高涨 D.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专题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专题: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三、形成过程: 1.开始形成:(16—19世纪初) 14—16初新航路开辟后西葡的殖民扩张和17-18世纪英法荷等国的殖民扩张和争夺,使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开始形成。17—19世纪初,英法美等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 2.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 19世纪中期,由于工业革命的扩展,俄德日意等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对外扩张变本加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沦为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

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1857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3.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普遍确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模式定型。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帝国主义国家已控制和奴役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最

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具体来看: 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过程: (1)通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 时间:17~18世纪 地点:西欧、美洲 代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等。 结果: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颁布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文件,特别是法国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

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虽然没有建立完全的资本主义制度,却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资本主义社会政治体系开始形成。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的统治确立。 时间:19世纪中期 地点:欧洲、亚洲、美洲 代表:革命------1848年革命、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统一------德意志统一、意大利统一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恩格斯曾经指出: 1马克思一生有两个伟大发现:一是唯物史观,二是剩余价值理论:2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与发展的规律。正是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3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劳动力转化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1、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2、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社会开始形成,在资本的原始积累中,生产资料被资本家掌握,而工人一无所有,只有向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维持基本生活,实质上就形成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力的关系,劳动力也由此成为商品)P155 (二)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1.劳动力的价值: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养家、糊口、学习)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在消费它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新的更大更多的价值(资本家就是利用这个特点,用货币购

买到劳动力之后,在消费它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收回自己原来付出的价值,而且还可以得到一部分额外的价值,这部分额外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而资本家一旦得到了剩余价值,那么他之前付出的货币也就转化成了资本) 案例:现在很多农民在外面打工,因为一名农民工在工厂里打工一年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他在家里正常务农的价值,付出的是同样的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却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如果把在家正常务农一年创造的价值作为劳动力的真正价值,那么在位打工一年创造的价值比它多出的那部分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p156 (一)所有制和所有权:1、所有制:又称经济上的所有制,就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该生产资料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价值。2、所有权:就是法律上的所有制,是由占有生产资料的相关的法律原则决定的。 3、二者关系: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它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为所有制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p157 三种剥削制度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奴隶社会:以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人身为基础。(中国秦朝以前是奴隶社会,奴隶像牲畜一样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毫无人生自由。直到秦商鞅变法,废除了隶农制。)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资本主义 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史政治发展史 工场手工业时期 14世纪 ---18世纪后半期14世纪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 义萌芽; 新航路开辟,欧洲商业中心转 移到大西洋沿岸; 殖民扩张掠夺,促进欧洲资本 主义的发展; 16-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在 英国、北美、法国有了一定发 展; 14-16世纪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思 想解放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 基础; 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资本主 义经济的发展受到封建专制或殖民 压迫的阻碍,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的 发生。 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蒸汽时代 18世纪后半期 —19世纪70年代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 先从英国棉纺织业开始 18世纪80年代,工业革命向 其他部门 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一国走 向多国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基本完成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促进工业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在俄国、美国、 日本的发展受到封建农奴制、 黑人奴隶制、幕府统治的阻 碍。由于对国外市场的强烈需 求,资本主义加强对外扩张。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1789—1794法国革命;欧洲封建势 力联合干涉法国; 工业革命以后,两大阶级日益对立, 工人运动发展; 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1861—1865年美国内战; 1868—1873年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印度民族大起义; 1840-1842年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 动; 1853年美国对日本的侵略;

电汽时代 19世纪70年代 ——一战结束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 第二次科技革命; 科技发展,生产发展;生产集 中,资本集中;垄断组织的形 成; 美国德国飞速、英国法国缓 慢、日本俄国快速;对国外投 资的强烈要求,加强对外资本 输出; 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性; 帝国主义国家矛盾重重;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扩军备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 严重 一战后——二战前一战以后,美国成为世界金融 中心,成就经济霸主地位;日 本一战期间形成独占中国局 面;英法经济严重衰退;德意 经济处于崩溃边缘;苏联二五 计划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美国罗斯福新政;日德走上法 西斯道路。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资本主义 世界的霸主 1919-1922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资 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引发政治 危机,世界局势空前动荡;德日意 建立法西斯专政,走向对外扩张道 路,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1933—1939年法西斯侵略得到绥靖 政策的纵容 1939—1945年二战时期帝国主义矛 盾、法西斯侵略与各国人民矛盾空 前激化,反法西斯联盟最终胜利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 义国家。 电子信息时代 1945年—— 20世纪90年代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经济“一 枝独秀”,欧日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50—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 “黄金时代”,欧洲联合、日 本再度崛起,形成三足鼎立; 50—70年代,苏联改革没有摆 脱苏联模式; 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 二战以后,美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 阵营与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 营,形成对峙局面; 美国冷战政策,控制资本主义,遏 制共产主义; 美苏争霸,第三世界兴起; 苏联解体,一超多强,美国强权、 霸权政治;

【精编_推荐】世界体系分析与全球资本主义

世界体系分析和全球资本主义 --对现代化理论的一种检讨 阿里夫·德里克 1989年东欧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崩溃使得一部分社会科学家断定,“现代化”理论战胜了用来替代它的其他变革理论,尤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依据的变革理论。在以下的讨论中,我将提出相反的观点。我认为马克思主义比以前更加切合于理解当代资本主义,在社会科学文献中这种当代资本主义日益被描述为“全球资本主义”(GlobalCapitalism)。在这里我特别地感兴趣于作为马克思主义一个流派的“世界体系分析”对于资本主义的剖析。世界体系分析及其对全球资本主义的看法,对于认真思考社会主义的现状和未来是至关重要的。 一、世界体系分析:思想来源 “世界体系”这个术语在70年代早期开始流行,它最初与美国的一位名叫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uelWallerstein)的社会学家的著作有直接关系。沃勒斯坦在1974年发表了一部著作,名为《现代世界体系:16世纪的资本主义农业和欧洲世界经济的兴起》。该书不仅引入了“世界体系”这一概念,而且在发展研究和社会科学界直接引起了震动。在随后对欧洲资本主义起源的研究中,沃勒斯坦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论题。 虽然沃勒斯坦关于资本主义起源的研究对在学术界普及世界体系分析上起了重要作用,但为了评估其实际影响,我们仍必须把他本人的著作置于70年代的整个背景之中。世界体系分析之所以被热烈地接受,首先是因为它对现代化理论提出了挑战。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化理论一直在欧美社会科学中占据

支配性的地位。因此毫不奇怪,世界体系分析会得到年轻的激进学者的极大支持,这些年轻的激进学者在60年代走进学术界,他们大多数是第三世界的研究者。此外,沃勒斯坦的著作在当时也不是对现代化理论提出挑战的唯一著作。埃及经济学家萨米尔·阿明(SamirAmin)和拉丁美洲的“依附”理论家也具有同样的影响(若不是在制度上便是在思想上),他们也提出了替代现代化理论的其他理论,这些理论与沃勒斯坦的著作在理论前提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可以说,这些著作标志着第三世界社会科学家的时代的到来,他们力图对体现在现代化理论中的霸权主义的欧洲中心论提出挑战。而且不管怎么说,这些研究发展的新方法都受到了全球性的激进运动的鼓励,尤其是中国的文化大革命。 在过去20年中,世界体系分析在解释发达与不发达问题上提供了取代现代化理论的最佳选择。现代化理论形成于二战以后的年代,在解释发展问题上它基本上是“文化主义的”。明显的证据是,它最初用“现代性”和“传统”这些术语来提出发展问题。现代社会是这样一些社会(在欧洲和北美),它们设法从旧的桎梏中解放了出来,从而创立了理性的思想模式和制度模式;传统社会则是这样一些社会,它们在文化上和制度上仍与过去相联,从而无法进入现代世界。根据这种区分,落后与传统几乎是同义语,而发达则与朝着欧美范式方向的进步密切相关。在80年代以前,现代化理论家极少用“现代性”来指资本主义,而是把欧美的现代性当作进步的范式。所有社会若要摆脱其落后状态都必须遵循这些范式。进而言之,现代化理论显然受到了韦伯理论的影响,它强调与欧美的现代化相联系的那些价值的规范性力量。然而,它所缺少的却是韦伯对“理性化”的批判。现代化理论把现代性的规范当作是保证人类不断进步的积极价值。最后,我们应当注意,现代化理论由于强调文化的价值,而把整个现代化问题看作是社会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总起来讲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具体说来,这里有三个要点。 第一,资本家阶级垄断了对生产资料的占有。 第二,广大劳动者对生产资料“一无所有”而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 第三,资本家无偿地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成为社会生产的决定性动机和根本目的。 (2)这是一种采取商品经济形式、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通过拥有资本而占有他人劳动获取剩余价值的剥削方式。 (3)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与以往的剥削制度的区别在于,历史上一切剥削制度共同特征是:剥削者无偿占有被剥削者的剩余劳动,而资本主义剥削则表现为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其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从理论体系上讲,本节阐述剩余价值理论,从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1)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形成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运行的前提条件。劳动者拥有劳动力所有权但丧失了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其最大的特殊性在于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使用过程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2)劳资关系的形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在一般意义上,所有制是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并表现为经济利益的实现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3)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从社会再生产的三个主要环节入手阐释该观点。 第一,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从直接生产过程来看,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不仅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同时也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即剩余价值生产过程。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但这并不等于说,资本的所有部分都能发生增殖。资本的不同部分在生产剩余价值中的作用是不同的:不变资本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重要的物质条件,只有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才带来剩余价值。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演变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格局)的演变 世界体系〔格局)是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种基本力量在一定时期同相互作用、不断斗争,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20世纪以来政治体系历经三次演变,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形成“雅尔塔体系”(即美苏两极格局),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暂时形成了“一起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第一个世界大战与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的动摇 这场首先开始于欧洲并以欧洲为主要战场的战争,深植于帝国主义的土壤之中,发生在世界已经形成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的时代,以争夺世界霸权为交战双方的目标,因此使它从一开始就具有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性和牵动全球的世界性,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然而,这场世界性战争的最重要的直接后果,恰恰是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实际结束了欧洲的全球霸权时代,并预示了未来国际格局的发展趋势。 1914年秋,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大战的厮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爵士就曾沮丧地说道:“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此生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了。”他的话的确很有道理,因为它不仅是

那个时代的写照,而且其正确程度比格雷当时所能预见的还要大得多。 从表面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突显的变化好像不大。除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取代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沙皇俄国和奥斯曼帝国而出现在世界政治的版图上之外,这个世界似乎仍然是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以英法为首的战胜国是战后和平方案的主要制定者和监督执行者;它们因获得了更多的殖民地和对所谓落后地区的委任统治权而使其殖民帝国甚至比战前更大更完整;另外,由于它们实际操纵了20 世纪的第一个全球性的主权国家的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联盟,而使欧洲对世界的控制力似乎比战前更加强大。但是,在这些表象之下的形势却完全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危机,没有一个发动战争的国家是真正的胜利者,反而加速了欧洲的实际衰落过程。 大战使参战各国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0 亿美元。欧洲失去了大量的海外投资,英国失去1/4,法国失去1/3,德国失去全部;工业遭到严重破坏:到1929 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2.2%,这一产量是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总和;它的海外市场也由于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美洲和亚洲的工业竞争而不断萎缩。 大战导致欧洲的财政金融地位下降,1919 年仅各协约国对美国欠下的债务就高达100 亿美元,使美国从战前持有30 亿美元外债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一九五三年六月十四日至八月十二日召开的全国财经会议的领导小组会议纪要第七号上写的一段文字,收录于《毛泽东文集》第六卷。 1、背景资料 国家资本主义之前世今身 从二十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整个世界发生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重大变化。自上世纪4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形成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经过了46年后,以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轰然坍塌而结束。而资本主义阵营方面,在似乎取得了极其重大的胜利之后,还没有来得及陶醉,就又陷入一系列经济危机之中。先是1997年发生的,处于资本主义边缘地带的亚洲金融危机,接着又在2008年爆发于资本主义中心地带的美国次贷危机,连带整个资本主义核心地带的欧洲各发达国家及整个世界处于经济大危机的恐惧之中。危难中,刚刚兴高采烈宣布“历史终结”,马克思主义已经湮灭的人们,又不得不在垃圾堆里刨找被他们扔进去的马克思的书籍,从里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真是构成了一幅绝妙的世事讽刺画。现在,又有不少人开始急急忙忙地宣布,资本主义已经彻底完蛋了。还有不少人坚守资本主义的教条,打死也不承认资本主义的完蛋,反而说,一切灾难都是因为没有完完全全的,彻彻底底的贯彻资本主义的教条,在执行中打了折扣造成的。孰是孰非,为了寻找一个正确的答案,我们有必要冷静下来,重新对资本主义的前世今生进行一番认真的审视。 当我们重新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的书籍,当我们重新阅读亚当·斯密、李斯特、哈耶克、弗里德曼等西方经济学家的书籍,当我们沿着布罗代尔、斯塔夫里阿诺斯等西方历史学者的思路考察西方社会及他们描述的东方社会时,就会发现,资本主义社会是丰富多彩的,就像延续数千年的中国农业社会,曾经先后出现奴隶制度,封建制度,中央专制制度一样,资本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教案资料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其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形成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运行的前提条件,劳动者拥有劳动力所有权但丧失了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前提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其最大的特殊性在于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使用过程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劳资关系的形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在一般意义上,所有制是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并表现为经济利益的体现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凭借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可以从社会在生产的三个主要环节说明。 第一,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从直接生产过程来看,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不仅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同时也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即剩余价值生产过程。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但这不等于说,资本的所有部分都能发生增值。资本的不同部分在生产剩余价值重的作用是不同的:不变资本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重要物质条件,只有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才带来剩余价值。从再生产来看,为了追逐更多的剩余价值和应对竞争的压力,单个资本的规模通过积累和集中两种形式而不断的膨胀,资本有机构成随之提高,其结果是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的产生,终将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 第二,剩余价值的实现。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增值。产业资本要连续不断的回圈,就不能处在某一种职能资本形式上,必须按一定比例分割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保持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必须保持每一种职能形式的一次转化。 第三,剩余价值的分配规则及其结果。从两个方面看,其一,劳资之间对新价值的分配决定了剩余价值总量。其二,资本家各利益集团间对剩余价值的瓜分。资本主义不可避免的必须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轮回。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就使得经济危机有可能发生,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在剩余价值和竞争规律作用下,再生产的比例并不能被自觉遵守,周期性的经济位居在所难免,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占有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化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新的特点。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总起来讲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具体说来有三个要点。第一,资本家阶级垄断了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第二,广大劳动者对生产资料“一无所有”而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第三,资本家无偿地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成为社会生产的决定性动机和根本目的。这是一种采取商品经济形式、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通过拥有资本而占有他人劳动获取剩余价值的剥削方式。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与以往的剥削制度的区别在于,历史上一切剥削制度共同特征是:剥削者无偿占有被剥削者的剩余劳动,而资本主义剥削则表现为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形态, 它是以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 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 它继承了以往社会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 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面, 具有显著功绩。 第一, 资本主义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第五单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第五单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第十四课决定美利坚命运的战争——南北战争 材料:美国媒体对奥巴马当选美国新一任总统的评论 2008年11月4日,东部时间晚上11点刚过,一名黑人———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赢得了足够多的选票,当选美国总统,就在这一刻,南北战争真正结束,这一天终于到来了。这一刻至关重要,因为尽管一百年来出现了公民权利立法、司法介入和社会活动家的奔走呼吁……可是如果在美国占到多数的白人不真正选出一名非洲裔美国人担任总统,那么就永远不能说南北战争已经真的结束。 提问:为什么奥巴马的当选会引发美国媒体如此的评价? 借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穿越时间的隧道,回溯近150年的历史,完整地审视这场决定美利坚命运的战争——美国南北战争。 一、南北战争的历史背景 1、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独立战争胜利后,尽管民族独立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美国南方和北方却走上了完全相反的两条发展道路。(插入“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视频) 北方的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和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在本质上是两种完全对立的社会经济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北方和南方之间的矛盾就变得越来越尖锐了。那么,南北方之间的矛盾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从1815年到1860年,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北方对于劳动力极度渴望。大量移民的到来,也没有完全解决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所急需的自由劳动力问题。 材料1 随着棉花种植的扩大,奴隶制度也在恶性膨胀。南方的黑人奴隶人数从1790年的70万增长到了1860年的395.4万,其中有200万黑奴在种植园里从事着极其艰苦的工作。 思考:这组材料反映了南北方之间的一个什么矛盾? 可以看到,被北方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视为大量自由劳动力来源的黑人,在南方却以奴隶的形式被禁锢在了种植园里,双方对于劳动力问题的矛盾立即显现。 材料2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复习指导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28讲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课标要求】 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备考指要】

1.掌握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逐渐形成。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2.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二战后初期的世界经济进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它也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中国呼吁各国加强合作应对经济危机,反对霸权主义,致力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二战后饿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以美国为主导,既是美国经济对外扩张的一个部分,同时也使世界经济开始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进展。 【自主学习】 考点1 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 1.含义:是指二战后形成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_____体系。 2.背景:

(1)二战后,_______普遍衰落,以_______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差不多难以维持。 (2)_____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的最大_____,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3.过程: (1)《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出台(1944年) 在1944年美国__________召开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了以美国_____打算为基础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以及关于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的两个附件,这些文件统称为《__________》。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1945年) 这两个机构差不多上依照《__________》而成立,总部都设在______,由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美国取得对这两个机构绝对的操纵权,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了,即“____________”。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读后感 读了毛主席的《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篇文章之后,顿觉毛主席高瞻远瞩,对国家未来的判断相当正确。但现如今中国的国有经济也在朝着国家资本主义的极端走去,国家掌控了大部分的国家经济领域,这些庞大的国有经济在获得巨大的利润同时却没有把钱用于为国家的工人(福利费)、为国家(所得税)及为扩大生产设备(其中包含一小部分是为资本家生产利润的)而生产,这也让现在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矛盾。为此,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怀着为国为民的心态深刻地对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探讨,从而找出解决社会矛盾之道。 从二十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整个世界发生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重大变化。自上世纪4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形成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经过了46年后,以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轰然坍塌而结束。而资本主义阵营方面,在似乎取得了极其重大的胜利之后,还没有来得及陶醉,就又陷入一系列经济危机之中。先是1997年发生的,处于资本主义边缘地带的亚洲金融危机,接着又在2008年爆发于资本主义中心地带的美国次贷危机,连带整个资本主义核心地带的欧洲各发达国家及整个世界处于经济大危机的恐惧之中。危难中,刚刚兴高采烈宣布“历史终结”,马克思主义已经湮灭的人们,又不得不在垃圾堆里刨找被他们扔进去的马克思的书籍,从里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真是构成了一幅绝妙的世事讽刺画。现在,又有不少人开始急急忙忙地宣布,资本主义已经彻底完蛋了。还有不少人坚守资本主义的教条,打死也不承认资本主义的完蛋,反而说,一切灾难都是因为没有完完全全的,彻彻底底的贯彻资本主义的教条,在执行中打了折扣造成的。 当我们重新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的书籍,当我们重新阅读亚当.斯密、李斯特、哈耶克、弗里德曼等西方经济学家的书籍,当我们

专题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专题: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濮阳市一高高三历史组潘自力 一、概念: 主要指资本主义国家在形成、发展、成熟的过程中,以全世界为活动舞台,通过殖民扩张、商品倾销、原料掠夺、资本输出和对世界的瓜分,使世界市场形成,确立了一个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整体。 二、主要内容: 1.政治体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2.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3.殖民体系: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三、形成过程: 1.开始形成:(16—19世纪初) 14—16初新航路开辟后西葡的殖民扩张和17-18世纪英法荷等国的殖民扩张和争夺,使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开始形成。17—19世纪初,英法美等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 2.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 19世纪中期,由于工业革命的扩展,俄德日意等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对外扩张变本加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沦为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1857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3.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普遍确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模式定型。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帝国主义国家已控制和奴役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具体来看: 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过程: (1)通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 时间:17~18世纪 地点:西欧、美洲 代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等。 结果: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颁布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文件,特别是法国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虽然没有建立完全的资本主义制度,却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资本主义社会政治体系开始形成。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的统治确立。 时间:19世纪中期 地点:欧洲、亚洲、美洲 代表:革命------1848年革命、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统一------德意志统一、意大利统一 结果: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3)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巩固,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模式定型: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政治模式:实行议会民主制的政体,同时实行政党政治,自由竞选和公民自由 经济模式:以科技为先导,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手段,以垄断为组织形式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开始形成:(16—18世纪) 新航路开辟后,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引起了殖民扩张。15-18世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其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形成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运行的前提条件,劳动者拥有劳动力所有权但丧失了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前提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其最大的特殊性在于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使用过程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劳资关系的形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在一般意义上,所有制是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并表现为经济利益的体现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凭借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可以从社会在生产的三个主要环节说明这个观点。第一,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从直接生产过程来看,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不仅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同时也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即剩余价值生产过程。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但这不等于说,资本的所有部分都能发生增值。资本的不同部分在生产剩余价值重的作用是不同的:不变资本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重要物质条件,只有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才带来剩余价值。从再生产来看,为了追逐更多的剩余价值和应对竞争的压力,单个资本的规模通过积累和集中两种形式而不断的膨胀,资本有机构成随之提高,其结果是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的产生,终将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 第二,剩余价值的实现。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增值。产业资本要连续不断的回圈,就不能处在某一种职能资本形式上,必须按一定比例分割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保持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必须保持每一种职能形式的一次转化。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概述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概述 江苏唐庆喜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指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资本主义统治巩固的基础上形成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世界殖民体系和全球性的国际关系。其实质是走向现代化的进程。既包含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过程又包含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世界的过程。 一、形成原因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由于资本主义具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它要求以全世界为活动舞台,如果它不掠夺世界其他国家,就无从发展。资本主义向海外殖民,向世界各地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商品,势必导致世界各地区联系的加强;在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过渡后,它不但要求进一步扩大商品市场及原料供应地,而且还要求把过剩的资本输往海外,进而推动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非洲、拉美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变成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二、形成过程 1.14~17世纪是准备时期。 长达300年的工场手工业时期,是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准备时期。从16世纪初到工业革命前:①在经济结构中,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生产力发展表现在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发展;②在社会结构中,新的社会阶级不占主体地位; ③在思想文化方面,经济思想是重商主义,政治思想是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天主教会;④在国际关系方面,全球化起步(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商业革命打开了世界市场)。 2.19世纪是形成时期。 在19世纪长达100年的时间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完成的。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条件下世界形成为一个整体。此时:①在经济结构中,两次工业革命带来整个社会的大变化;现代化工业占主体地位;生产力发展表现在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②在社会结构中,新的社会阶级(工人、资本家等)占主体地位;③在思想文化方面,经济思想是自由主义,政治思想是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④在国际关系方面,全球化发展。全球化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的推动,直接动力是市场需求,推进方式是殖民扩张。 三、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评价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练习题 一. 选择题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哪一阶层最为有利 A.农业资产阶级 B金融资产阶级 C.工业资产阶级 D.商业资产阶级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对亚非拉美落后地区所产生的客观进步作用主要是 A.激发了当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B.促进了当地传统经济的发展 C.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思想观念 D.传播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3.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表现包括①一些重要国家通过改革和革命进入资本主义阶段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力量大为增强,形成世界市场③.西方列强加强对外扩张,控制了世界大部分地区④.封建势力在世界上濒临灭亡 A. 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4.造成19世纪中期以后奴隶贸易逐渐停止的最根本原因是 A.黑人奴隶的反抗斗争 B.工业革命后殖民活动内容的变化 C.美国南北战争 D.启蒙运动使人权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5.最能显示近代史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A.工业革命后,英国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 B .19世纪中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工业革命 C.欧洲出现工商业危机 D.1857年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 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 B。社会分工的扩大 C.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D。工业革命的推动 7.19世纪西方国家对亚洲的侵略与17世纪相比,其影响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 A.带来了深重灾难 B。奴役了各国人民 C.加深了民族矛盾 D。破坏了传统经济 8.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与下列哪一历史现象同步 A.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B。英国工业革命 C.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D。世界殖民体系 9.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含的组成部分没有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D.资本主义国家体系 10.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英国最终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亚非拉国家全部论为欧洲殖民地 C.1857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 D.工人运动逐渐走向国际联合 11.与拉美独立革命相比,亚洲革命风暴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殖民者对亚洲的控制力量强大 B.亚洲革命风暴没有启蒙思想作指导 C.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孤立无援 D.亚洲的经济发展程度低 12.近代史上,造成东西方经济差距日益拉大,使东方最终从属于西方的基本原因是 ①.科学技术水平进步②.资产阶级革命成功③.无产阶级革命受挫④.殖民主义疯狂掠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13.影响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潮流形成的最主要的经济和政治因素是 A.工业革命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 C.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D.商业革命和维也纳体系的崩溃 14.能正确反映下列现象之间内在联系的顺序应是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浅谈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姓名:张瑶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学号:102030505009 课程名称:当代资本主义研究 学期:2011年春

内容提要: 资产阶级建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商品生产高度发达的产物。在 人类社会发展史上,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虽然有其不足之处, 但也创 造了很强的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之 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并且由私人 垄断阶段进入到了国家垄断阶段,其产业结构和国际经济的联系都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建设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应当而且必须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 的成功经验。但是也应该明确一点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的严 重缺点是永远不能得到纠正的。 关键词: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严重缺点 罗斯福曾经说过:“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对于他所说的永远纠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的缺点,我认为是不可能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不是完全占有,也不是人身依附,而是基于劳动者的完全的人身自由。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形态, 它是以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 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特征的社

会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 它继承了以往社会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 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面, 具有显著功绩。 第一, 资本主义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它是在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上产生的。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中, 有了剩余产品, 商品交换才成为可能。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了出来。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社会上出现了只从事商品交换的社会阶层——商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经济发展到最高程度。一切劳动产品都成了商品, 甚至连人的劳动力也成了商品。当劳动力商品供过于求时,就业工人身上的压力增大, 迫使他们不得不从事过度劳动和听从资本家的摆布。这时资本家的剥削就开始了。 第二,资本主义是社会化大生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原来小规模的个体生产转变为机器大工业。这一变革使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剧烈的变革。生产的社会化形成了强大的社会生产力,这是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的物质基础。它不仅扩大了各个生产部门的分工,而且把各种产品的生产,甚至把一种产品的各个部分生产和工艺操作,都变成了专业化生产。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创新发明,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成本降低, 产品质量更有保证, 生产周期大为缩短。 第三,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是生产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规律反映资本主义本质。即资本家通过购买工人的劳动力对工人榨取剩余价值。为了榨取更多剩余价值,资本家必须采取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人生活资料的价值,缩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第四, 在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更加广阔。商品的价值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